关于梦想的散文冰心

2023-0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关于梦想的散文冰心

论冰心散文的语言内涵

【摘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冰心散文的语言独具魅力,她的散文源于生活,大多都是撷取生活中的各个片断,并以温柔亲切的感情,略带忧伤的色调,婉转含蓄的語言焕发着清新隽永的美。

【关键词】语言内涵 ; 语言魅力 ; 语言艺术

冰心的散文丰富的语言内涵来源于她对我国古典文学的深厚的修养,这也是冰心散文的魅力所在。巴金说她是“一盏不灭的灯”。赵朴初说“她的作品犹如冬天的太阳”。冰心的散文来自于生活,熔铸在情感之中,她描绘景物,设色淡雅,穿插多姿,隽美倩丽,言情含蓄,委婉尽致,言婉而情深,耐人寻味。

一、深邃、含蓄的语言魅力

冰心散文的语言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回忆的抒写。因为她曾说她喜欢做“埋存与发掘”的事。她的那些最精彩,最富灵气,最自然的散文,几乎都是她用饱蘸真挚的情感之笔,对昔日的“埋存”,令人难以忘怀的生活进行艺术的“发掘”所得。她感情的天地是山间流出的溪水,平平稳稳;是地心流出的清泉,汩汩淙淙。

她善于把感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描绘中,使其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在《往事》之七这篇佳作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夜雨后两缸莲花的情状:

白莲在繁杂的雨点摧残下凋零了,洁白的花瓣散在水面上,那小小的莲蓬和淡黄色的花须孤零零地留在梗上,随风摇曳,显得那样凄清、冷落,这里明显地沉浸着作者怜惜的情感,以此作为与红莲的对比。那朵初开的、亭亭玉立的红莲,是高雅、清芬、瑰丽的形象,可以说是审美主体的象征。在大雷雨中,在毫无遮蔽的天空之下,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斜。这自然界的雷声雨点,无疑也是黑暗动荡时代的风雨,它摧残着娇嫩的花朵,侵袭着美好、纯洁的心灵。在风雨飘摇之中,一个大荷叶,倾侧下来,覆盖着开满的红莲。尽管雨势并不减退,而左右欹斜的红莲又稳稳地玉立着,狂暴的雨点,只能在荷叶上面,聚了些无力的水珠。这里的倾侧、覆盖,透露出一种崇高、感人的美。荷叶勇敢地抗击自然界的风雨,无私地遮护红莲同母亲的慈怜,无条件的自我牺牲精神,柔和地交织在一起,寄托着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坚强的力量、英雄无畏的精神、扶持新生、美好事物的行动的赞颂。文章的主题自然得到了升华。

二、独特、精炼的语言艺术

“清丽”、“典雅”确为冰心散文的语言特点。她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有深湛的古典文学修养,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现代语言中去。远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其超群卓尔的语言而蜚声文坛。那时,她响应时代的呼唤,以语体白话文从事创作。但“她的语体文是建筑在旧文学的基础上,不是在口语上。”故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语。然而,并非文白相加,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既凝练明快,又清新婉丽。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广大读者对这种语言交口称赞,以致把后来的既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练、华美的语言,统称之为“冰心体”语言。

语言好比叶子点缀在思想的枝头。正如冰心说:“我平日总想以‘真’为写作的唯一条件”,“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袭的语言,乃是代表他自己情感的独特的语言。”

冰心的语言清丽爽洁。在短短的这篇《往事(二)之一》中,幽幽思绪,柔绵情感,都通过细致清丽的语言加以表现,写黄昏的“郁郁”,雪铺的“绒绒”,心的“沉沉”悲哀,都格外传情。因雪而生的沉郁心情,对苏东坡诗的感触,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追索等文字,讲究而通畅,秀丽可人。

冰心的语言温婉、雅致。如在《寄小读者之通讯十五》中,作者写道:“今晨黎明即醒,晓星微光,万松淡雾之中,我披衣起坐。举眼望到廊的近处,我凝注着短床相接,雪白的枕上,梦中转侧的女孩子,只觉得奇愁黯黯,横空而来。”这类温婉、雅致的叙述中隐隐蕴含着一种无可名状的清愁:“故国的岁除,红灯绿酒之间,不知有多少盈盈的笑语,这里却只有寂寂风雪的空山……不写了”,话语中深藏着多少羁旅乡思的淡怨。

有人曾将冰心的文字比作“镶在夜空里的一颗颗晶莹的星珠。”“一池春水,风过处,漾起锦似的涟漪。”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一致延续在冰心当代散文名篇中。如《樱花赞》、《小橘灯》等晚期作品既保持了她固有的温婉、清丽、细腻、隽永等风格,同时又一改“微带着忧愁”的迷茫、空幻、暗淡的色彩,代之以欢愉、舒展、奔放的旋律,增添了几分明朗和健美的豪情。

三、结语

散文的语言要求是严格的,又是简单的,它包括了四大特点:一是自由行,二是口语化,三是文采化,四是简洁性。冰心散文的语言是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和口头语锤炼后的创造。她把古典语言现代化,把书面语言通俗化,把口头语言艺术化,透现出词汇、句子、段落、语调、韵律、色彩、结构的美,这是一种大手笔,并非所有的作家都能做到这一点,而她做到了。

参考文献

[1]冰心选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

[2]胡欣编.写作学基础[M].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泽艳

第2篇:关于梦想的散文

关于梦想的散文

我曾为它欢笑,也为它哭泣,我曾为它拼搏,也为它失落。梦想这个词总牵带着遥不可及,对多少人来说,梦想就只能是梦想,它曾经冒出脑海,却又消散的像泡沫。

我从未算过我的梦想存活了多少时日,偶然起了心思,才惊觉已有七年之久,我不知道自己的一生有多少个七年,但明明昨日才下笔写了处女作的第一个段落,原来今日已再无法找到那半本未完成的手稿了。

我的第一个故事其实是可笑的,笔下的每一句话都饱含我的激情,怀揣着自以为能够惊才绝艳的幻想,全情投入于每一次遣词造句,结果却不过换来彼时的自我厌弃,但这并不妨碍我在其中得到的一切。这些文字的组合拼接,带给我胜负欲,带给我鲜活的生命感,在我人生中相当灰暗的一段时光里,它仿佛散发着热烈的光芒,浓艳的色彩让我生动。

它缘起于百无聊赖又极负压迫的高中生活,它诞生在某一日极端的阴暗情绪里,既拯救了当时,亦延伸了此刻。

因此,我盲目的爱上了它。像是坠入了张爱玲笔下的爱情,我愿为它低到尘埃中去,却久久未能从尘埃里开出花儿来……我认命的想,要坚持一个我并非独具天赋的梦,该要多少勇气,这不知不觉流逝的七年里,我始终纵容自己,告诉自己——我至少还坚持着。

但我虽秉承着信念,却在行动上早早放弃了。那些偶然间又冒出的冲动,总是在经受小小挫折后偃旗息鼓,执起笔来,只来得及留下几点游移不定的墨迹,就又无奈的放下。埋怨没得到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就拥有了不肯努力的借口,说到底,不过是怕最后只是一场空,于是总安慰自己,以后还有时间。谁知眨眼间已庸庸碌碌的消磨了许多年,已错失了最有力量的时机。可就算时常对这种自欺欺人的不安感到后怕,却仍旧像是患上了重度拖延症一般,成功的将自己遗留在许多年前,被时间远远甩开。

或许我们都该问问自己,对于所谓梦想,又或者不谈梦想,对于我们曾经想到达成的,想要成为的,想要创造的,我们自以为的苦苦坚持,是否只不过是一个为自己的软弱而建造的盔甲……

曾有很长的一段日子,写作成为了我的一种隐疾,一旦被人触碰,就是心头窒闷绵密的痛,为着遥遥无期的再次下笔,为着已辜负的曾经激荡,为着一步步远去,却不敢承认的勇气。是的,我在害怕,越是长久的拖延,就越发的不安与恐慌。一年可以骗自己不心疼,两年也可以骗自己不可惜,那么七年呢?要怎样曲折的谎才能掩藏心头无尽的煎熬?

我们总是习惯了纵容自己,给自己催眠,企图让自己沉醉在舒适的假象里,久而久之,连自己也以为能这样无所作为。仿佛只要还拥有信念,就不能算作抛弃,但在假象里,我们就真的快乐吗?大脑可以被迷惑,心却无法收买。它知道你所谓的坚持有多可笑,他知道你的信念有多么不堪一击,它知道你因怯懦而与本心背道而驰,它更清楚你的不甘与愤恨。所以它才嘲笑,嘲笑你的心口不一,嘲笑你的逃兵行为,嘲笑你费尽心机,也抵不过脑海里呐喊的声音,它说——你其实没做过任何努力!那些苦苦支撑苦苦挣扎全都是你自己的臆想!

那么,我还能停滞不前,任由自己活在一片浑浑噩噩的颓丧里,眼睁睁看着曾带给我鲜活与生动的梦想烟消云散,化为一滩泡影吗?

不,我不能。

错过的七年已不可追,我幡然醒悟的或许早或许晚,未来仍不知有几许。我应要做的,是握紧手中坚定却又飘散的勇气,我应要做的,是深埋心头上秉持却又重小的信念,不欺瞒自己,不假装坚持,变成巨人,不停歇的迈出稳健步伐,踏着力气踩着梦。

第3篇:关于梦想的散文励志

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带来的喜悦无法估量,这,也许就是人生的味道吧,给大家分享了关于梦想的励志散文,一起来看看吧!

梦想的散文

1梦想是树,为我们撑起绿荫;梦想是光,照溶寒冬的雪;梦想是雪,滋润土地的水;梦想是水,形成无边的海。

梦想是水,浇出生命的苗;梦想是苗,长出生命的树;梦想是树,开出生命的花;梦想是花,结出生命的果!

梦想是一把利剑,能帮我们扫清障碍;梦想是一盏明灯,给我们照亮前程;梦想是一座丰碑,帮我们见证成功。

梦想是绳,升起饱满的帆;梦想是帆,推动希望的船;梦想是船,漂荡理想的海;梦想是海,托起光明的阳;梦想是阳,照亮前进的路。

梦想是春天的绿,娇嫩脆弱充满新意;梦想是生命的水,给人希望润物无声;梦想是天边的风,来去匆匆追之不及;梦想是凋零的叶,滋养大树迎来新生。

人人都有一个梦,有不切实际的、有遥不可及的、有天真烂漫的、许许多多的梦想,许许多的愿望,许许多多的理想,我好几次想过自己的梦想或者说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我真的回答不出来,小时候的自己,想当一位老师,因为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的知识他们的无私奉献,无时无刻都在感染着我,曾经的自己两次考过正式教师、二次考过村管、二次考过公务员都是笔试过关,面试被挤出门外,难道想当一个有用的人、想为人民服务的人就这么难吗?也许是自己不够优秀吧,现在的自己,对自己的梦想非常非常地模糊,现实的残酷、也许是现实的打击,一次一次的打击,让自己忘记了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勇气,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不知道该往哪方面努力,想想自己以前的种种想法,也许是自己想得太高了吧!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吧,从现实的真实做起吧,像雷锋同志一样,当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把自己的微小光芒散发出来,也能为人民服务嘛,非得考个什么吗?所以,自己找了一份服务类型的行业,认认真真地、踏踏实实地工作,我不想说是争取个什么职位,我只是像当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闲暇时间我也会拿起书本,重温下学校的生活,向着痴迷的不可能的梦想着迷,活到老学到老吧!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

认清自己,看清自己,不要让一些虚荣、赞扬蒙蔽了自己的双眼,

做好自己的事,干好自己的活,插上爱的翅膀,一起放飞远大的梦想,一起展向美好的明天

人人都有一个梦,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的灵魂,我一直是个不太会言辞的内向人,说在这里,我知道,现在的人不会言辞是多么可悲、可怜,是个呆人一个,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是的最大缺点,一条道走到黑,要学会:“圆”这个字。

人类生生世世在编织着梦想与希冀。遥望苍穹,星空闪烁着诉说着先人祈福的呢喃和虔诚的祷告;那梦想是如此真实,又如此遥远,因为那是心中不灭的追求,是浮于现实的繁华与幻想。眼前飘过一阵鞭影,我只低头瞧着脚下。它们早已身陷于现实的泥潭而不能自拔,麻木的心灵早已放弃了拥有梦想遥望天边的权利。于是梦想的翅膀飘然远去,现实的枷锁架在脖项。

收回遐想的思绪,我才发现梦想就是天边的星辰,永不熄灭地照亮匆匆的人生;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踏实而厚重地记录行路的足迹。人,既不能活于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湎于现实的喧嚣中。

我探头仰望天边的星空。梦想与现实交轨在人的生命中,让我们用胸怀天地的壮志凌云拥抱梦想,用虚怀若谷的情怀书写现实中人生华美的篇章,每个人的心底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但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梦想只不过是梦想,它虚幻得可想而不可及,于是将它深深地埋在心底,连破土的机会都不给它,这样,梦想怎么会开出绚丽芬芳的花儿呢!

梦想是年少时对未来的憧憬,美好而遥远,梦想是我们用蛛丝编制的网,复杂而脆嫩,梦想是每个人的遥远幻想,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要付出努力和汗水的,我深信一句话“有志 者,事竟成”,而且,我在努力实现这一理想的过程中,会得到很多很多的启示和道理。我要用理想的火花点亮我人生的道路。

向着梦想出发吧!向着梦想努力吧!有梦就有希望。

梦想的散文

2每当清晨醒来,吵醒我的总是那数声带着胆怯而有力的鸟叫。于是,一片沉寂之后,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家门口的电线杆上,总是有消停不住的麻雀们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我想只要不刮很大的风,每天总是可以听见这充满活力的唧啾声。这声音总是让人充满活力!

那些小家伙让我想起了以前买的几只鸟儿。刚开始以为自己能养得好就缠着妈妈买了一对,也不知道为什么,一个月都不到,就死的不明不白的,剩下的一只就显得格外的孤单可怜。我不忍心看见他那失落的眼神,再一次心血来潮的又买了一只给他做个伴。又过了没有多久,那只鸟儿竟然自己飞走了。后来也断断续续的买过几只,可也都相继飞走了。渐渐地,我也大了,跟着爸妈离开了乡下,后来剩下的那一只也不知道怎么样了。有时候闭上眼睛都会想到:夕阳西下,它静静地呆在笼子里,看着远处,眼神里满是清冷和哀愁,时不时也会呻吟几声。在它飞走后一个星期,我才从外公口里知道。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喜欢抬头看天。抬头看天,不是因为天有多蓝,鸟儿有多惬意,而是从中感受到了一种正能量。

其实,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就好像缺少一阵风,没有了这种隐形的风,人们只闻到玫瑰那浓烈的香气而闻不出油菜花的清香;只建设高楼大厦的豪华却感受不到家的温暖;只习惯那落满灰尘的空气而忘记了乡村的蓝天。于是,旧的总是会被新的代替,总是会被人遗忘。城市的生活总是给人一种紧张感,让人觉得生活是每天的重要任务,我们好像缺少了自由,如同笼子里的鸟儿.城市,不该遗落自由的梦想。在心灵的最深处,我们总是会惦记着那份质朴那份温暖。城市,我想为你找回那最初的梦想,让天更蓝,水更清,生活更美好!

梦想的散文

3随着二月春风的吹起,春节也到了。

我只想说“新桃换旧符”之时,除了欢喜快乐、济济一堂、张灯结彩,关于过年还应该有些新意,有新目标,“带着梦想出发”。

过年,带着梦奋斗,首先提醒人要珍惜时光,人生常常是“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少年人欢乐成长,年轻人变壮成熟,中年人觉得岁月如梭,老年人感叹残阳。记得有一句谚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其实不管是谁,每一次的过年,都意味着自己的年龄又增长了一岁。所以,自己就要珍惜自己的时间,然后,努力地奋斗,努力地向自己梦想的彼岸前进。

过年,带着梦奋斗,应把梦设计得美好一些,并有可能实现。既是追求美好,就需要认真地筹划,然后脚踏实地去做,不迷于空想,不寄于妄想,用脚踏实地的态度去做。将远大的理想变成一个个小的理想,一步步地去实现。

过年,带着梦奋斗,还要勇于承担责任。从大方面说,是对国家的责任;从小方面说,是对自己的责任,是把对人生的意义有新的理解,甚或是对自己乃至亲人负起健康的责任。责任处处都有,无处不在,重要的是实行,通过所到做到来增加诚信,美好自会在眼前。

过年,带着梦奋斗,还要再创造,也就是通过自己的真实才干,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实现更高一层的知识积累,为生活增加“正能量”,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同时,着手于对社会的奉献。带着梦想出发,关键的是“学习”,只有不断地增长自己的知识,才有事业的成功,才有美丽的人生。

过年,带着梦奋斗,人也会乐观豁达、充满活力。在困境中也能见到光明,失望也会变成动力。千万不要轻易放弃,坚持你的想法,相信你的梦想,生活才会充满阳光。正如“胜不骄,败不馁”。

当天空响起新年的号角,那个梦的旅途就已经开始了。这时,一切就成了过去,一切又重新开始。只要不轻言放弃,你就驾驶着劈风斩浪的小船,迎接成功,迎接希望。记住:长江破浪终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梦想的散文

4“只要有梦,就要坚持”这是我常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无论追梦的过程多么痛苦,都要学会坚持,坚持自己的初衷,不放弃,坚持做自己,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遇见另一个更好的自己。

今天,已经是我来到马劳地小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五天了,可以说,参加“三下乡”实践活动也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来的,身为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会课堂上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技能。虽然自己的梦想不是成为一名教师,但我相信如果我能有成为一个教师的资格,我就可能能在文字工作的领域找到一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我选择来三下乡,来马劳地小学,就是为了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

说到梦想,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教室的黑板上贴满了便利贴,上面是孩子们的梦想。“长大以后,我想当科学家,给世界一个美好的未来”,“我长大想当一名医生,把那些生病的人治好,那所有的人可以开开心心团聚在一起”这些学生的梦想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的自己,那时的我也有这样的梦想,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坚持下去,到最后才会发现走的路不再是当初自己所想的那样。所以我希望这里的孩子都能坚持做自己,能为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去奋斗。当然,前提是要好好学习,学好各方面的知识,才能有资本去谈其他的一切。希望这次“七月流阳”实践队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能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来到这里,身边无时无刻不是孩子活蹦乱跳的身影。每当我经过他们身边,他们就呈现出好奇又羞涩的样子,那样看着我,让我有种无处可逃的困境,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接触,怕外在世界污染了这一个个幼小的心灵。我一直都没跟这些孩子深入交流过,可从他们清澈纯洁的眼神里,我更能理解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所以,我们的支教,我们的坚持,能让孩子学会坚持,让他们知道有梦必追,坚持做自己,让他们的梦想也变得不再遥远。

海子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山高水远,路远马亡。”有的时候,即使环境再恶劣,教学资源再落后,或许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只有孩子们有一颗爱学的心,坚持自己的梦想,坚持做自己,我相信,梦想就会在不远处等着你,等着你顺利地到达。

梦想的散文

5生活是自己的,所以需要我们努力去实现我们的梦想。

人生是对理想的追求,理想是人生的指示灯,失去了这灯的作用,就会失去生活的勇气,因此只有坚持远大的人生理想,才不会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托尔斯泰将人生的理想分成一辈子的理想,一个阶段的理想,一年的理想,一个月的理想,甚至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的理想。有一位哲人说过,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他形象的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不能躺在梦幻式的理想生活中,更需要大胆努力的去做,在理想中躺着等待新的开始,不仅遥遥无期,甚至连已经拥有的也会失去,

习总突出强调,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这一重要思想,鲜明地表明了中国梦蕴涵的人民主体本质属性,也阐明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作为个人,就是要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汇集小流成为江海,我们要从以下做起:

敢于决断--克服犹豫不定的习性

很多人之所以一事无成,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敢于决断的手段,总是左顾右盼、思前想后,从而错失成功的最佳时机。成大事者在看到事情的成功可能性到来时,敢于做出重大决断,因此取得先机。

挑战弱点--彻底改变自己的缺陷

人人都有弱点,不能成大事者总是固守自己的弱点,一生都不会发生重大转变;能成大事者总是善于从自己的弱点上开刀,去把自己变成一个能力超强的人。一个连自己的缺陷都不能纠正的人,只能是失败者!

突破困境--从失败中撮成功的资本

人生总要面临各种困境的挑战,甚至可以说困境就是“鬼门关”。一般人会在困境面前浑身发抖,而成大事者则能把困境变为成功的有力跳板。

抓住机遇--善于选择、善于创造

机遇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有些人浪费机遇轻而易举,所以一个个有巨大潜力的机遇都悄然溜跑,成大事都是绝对不允许溜走,并且能纵身扑向机遇。

发挥强项--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一个能力极弱的人肯定难以打开人生局面,他必定是人生舞台上重量级选手的牺牲品;成大事者关于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充分施展才智,一步一步地拓宽成功之路。

调整心态--切忌让情绪伤害自己

心态消极的人,无论如何都挑不起生活和重担,因为他们无法直面一个个人生挫折,成大事者则关于高速心态,即使在毫无希望时,也能看到一线成功的亮光。

立即行动--只说不做,徒劳无益

一次行动胜过百遍心想。有些人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所以看不到更为实际现实的事情在他身上发生;成大事者是每天都靠行动来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的。

善于交往--巧妙利用人力资源

一个人不懂得交往,必然会推动人际关系的力量。成大事者的特点之一是:善于靠借力、借热去营造成功的局势,从而能把一件件难以办成的事办成,实现自己人生的规划。

重新规划--站到更高的起点上

人生是一个过程,成功也是一个过程。你如果满足于小成功,就会推动大成功。成大事者懂得从小到大的艰辛过程,所以在实现了一个个小成功之后,能继续拆开下一个人生的“密封袋”,从而迎接到大成功

凭着自己的智慧,奋斗与坚持,就能创造梦想,改写命运,大家怀着对梦境的憧憬,心中充满着喜悦和欢快,翘首企盼,仿佛那个梦就在不远处向自己招手,也激发着我们去奋斗实现。

第4篇:关于坚持梦想的散文

关于坚持梦想的散文

生活有时是一座巍峨的大山,披荆斩棘越过它,风光无限;生活有时像干枯的荒漠,心之所向,走过它,绿洲逼眼。闪光不息的生命,常常在艰涩中执着,永久弥香。

想必贾平凹如今已是妇孺皆知了。他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连连在校报上发表诗作,并逐步将作品投向社会上的大小报刊。尽管那时他收到的退稿单比稿费单要多的多,但他毫不气馁,一如既往的看书,写作,投稿,终于获得成功。20年来,他以一支灵秀之笔,写下了七八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六七十部著作,并数十次获得国内外各种文学奖。他的成功是必然的,因为他从来都是以最有力的思想和最坚定的行动面对未来,执着追求。停止亦或放弃,对他而言是障碍,是敌人。执着,心怀一个梦想,坚定的,从容的,走到最后。

让我们用“执着”成就梦想。

穿越时空,我看到马克思穷尽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历尽心血终成《资本论》,临终时还坐在工作椅上笔耕不辍;我看到爱迪生殚精竭虑,废寝忘食,一次又一次尝试各种材料来制作灯泡。那一次次的失败是沉痛的,更是喜悦的!对他来说,再次排除了一种材料的可能,离成功更近一步;我看到袁隆平数十年努力于杂交水稻„„过去并不等于未来,没有失败,只是暂时停止成功。这些伟人之所以能创造出如此多的奇迹,正是因为他们生无所息,无所懈怠,执着追求!

回顾历史,战国时期游说家苏秦,第一次游说没有成功,他的哥嫂认为他没有出息,整天刁难他,但是苏秦知道自己的观点不能打动国王,一定是自己知识水平不够,于是忍受哥嫂的刁难,开始“头悬梁,锥刺股”,凭借着自己坚持不懈的毅力,后来终于成功游说秦王成为战国时期伟大的>策划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苏秦的成功源于他在失败后没有气馁,没有就此止步,一蹶不振,相反,他选择了充实自己,选择了坚持,如果他放弃了,他自然与成功失之交臂。

让我们用执着擦亮未来,成就理想。

青春的门应该是属于诗的,它不仅流着执着的血浆,还燃烧着热情的生命。伦敦奥运会上,波兰独手乒乓球女将帕帝卡虽止步于第二轮比赛,却感动了世界。当她用一只手胜利时,我们应用双手为她鼓掌!

明天对谁都是一个谜,真诚地生活,执着的追求,我们不能总生活在梦里。大多数人的人生路是崎岖不平的,也正因此,执着追求,生命才更充实,更有意义。 睁眼看生命还在,芬芳花开,收拾好行囊,带着执着出发,点亮梦想。

第5篇:读冰心的散文(精选)

读冰心的散文

《十字架的园里》。冰心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她的《再寄小读者》《小桔灯》一直存在心底,如一颗闪烁的启明星,指引着我在文字中步步前行,对于文学的喜欢,也许最初就是缘于这些美好的文字。而最让我开始关心她的,却是始于她翻译的一些泰戈尔散文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她的才情,让我倾佩,她的纯真,让我感慨。

可以这么说,真正让我走近她的,正是眼前的这本散文集。冰心无疑是幸福的,她拥有幸福的童年,拥有完美的家庭,受过高等教育,她又是不幸的,因为她体弱多病,生逢战时。在她这么多的文章里,最让我感动的,是纪念她母亲的文字《南归》,字字血泪,句句深情,令人潸然泪下。我一个人捧了一杯绿茶,坐在沙发上,边看边抹眼泪,而适时响起的忧伤的音乐,把我的这种情绪推向高潮,我不得不放下书本,埋首而泣。看这篇文章,我竟然几度停滞,不因为别的,就为了冰心的这片深情与痛彻心骨的悲哀,世界上最深重的悲痛,不是鱼和飞鸟的不能相聚,而是看着自己挚爱的人,渐渐走向死亡,自己却无能为力。

突然就强烈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来。好久不曾回家了,也不知道家里一切可好?现在的我,好象成了逃避的影子,总是把自己藏到尘埃的最深处,想着远离。也许这些冰凉的泪滴里,摇曳抖动的,不是冰心的文字,而是自己苍白的灵魂,在无垠的荒野,惊悸颤动,无处逃循。

说起来也许让人难以置信。我这几天因故不能游泳,于是便带了这本书,在泳池边陪女儿游泳。陪是借口,因为女儿根本就不用我担心,她在水中如条美丽的小人鱼,自在快乐,不用我照看。于是,我便搬了凳子,拿了书本,静静地坐在一角,沉浸在冰心的世界里。泳池喧闹,而我却听不到任何声音。偶尔有清凉的水自池中扬起,那是女儿在调皮地向我打招呼。看着冰心在慰冰湖畔的孤寂,感受着她深入骨髓的孤独,仿佛躺在那里的不是她,是我,凄风冷雨,孤身一人,独在异乡,这种寂寞是别人无法理解的,而她却是幸福的,因为她可以用笔,用文字来向她可爱的小读者展现自己灵魂深处的孤寂和清冷,她有那么多的关爱和朋友。如她自己所说,她是最幸福的女人,在感情上。

而看她早期小说《关于女人》系列,好几次不由去翻作者到底是不是冰心,因为她是用一位男人的身份为文,所以开始以为是在看别人的文字,可文章中处处留下的,都是冰心生活的痕迹,于是便也有些笑自己的愚痴,更有些为她的角色改变如此成功而感叹。

打开这本散文,大略地看了一下,除了发现冰心写作爱用"呵"(如:母亲呵;月亮呵;大海呵……)字外,并没有留下多大印象.突然想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学的"煮书"的方法,就是把书读懂,读透……于是,再次拿起这本仿佛蕴涵无穷知识的书,一字一句耐着性子看了下去……

在书的封面上,冰心说:散文可以写得铿锵得像诗,雄浑得像军歌,生动曲折得像小说,活泼精锐得像戏剧对话.难怪冰心这么喜欢写散文,而且曾说过:散文是我最喜爱的文学样式.……

当真正看完冰心的散文后,发现冰心写作不单是爱用"呵"字这样简单.在她的散文里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一个字:爱.冰心爱美丽的自然,她爱海,因为在她眼里:海是温柔而沉静,海是超绝而威严,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广博……也许在冰心的心里,爱海就是这么一点一分的积渐起来的.冰心爱儿童,在她生病的其间,还为小朋友写了《寄小读者》可见在她心中,小朋友地位的重要.冰心爱母亲,她甚至这样形容过她的母亲:母亲的话句句可使做儿女的人动心,母亲的字一点一划都可使做儿女的人落泪.冰心也曾傻傻地问过母亲爱她的原因,而母亲告诉她: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是啊,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数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么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踏地的爱她,而且死心踏地的容她爱你?冰心爱亲人,爱父亲,爱三个弟弟,爱她的同学……

冰心把这种爱化为一种极为清丽,极为温婉的文笔,写成了散文,散文里有另外一个世界,有一个充满爱,也是冰心所向往的世界。

第6篇:冰心的散文8篇

冰心的散文只用素描的笔法,淡淡数笔,人物形象就仿佛那出水的芙蓉,鲜灵灵地浮现在水面上。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冰心的散文8篇,欢迎查看。

1、石像

凝寂的面庞,消沉的目光,都衬出他庄严的姿态,他只这样摄着白衣站着,静悄悄的向前看着。

小孩子攀着窗台,要和他谈笑;他眼儿也不抬一抬,唇儿也不动一动,只自己屹立着,向前看着。

小妹妹说他伤心,小弟弟说他孤傲——我却并不这样想,只深深地低头崇拜。

倘若你容我说破,石像呵!你是伤心,因为无量沙数的世人,心里只满着贪嗔。你是孤傲,因为无量沙数的世人,口里只唱着悲歌。

谁像你这般屹立凝眸的向前看着?——任他小孩子笑语纠缠,你只屹立凝眸的向前看着。

石像呵!任他无知的孩子说你伤心,说你孤傲,我只深深地低头崇拜。

2、圈儿

《印度哲学概论》至:“太子作狮子吼:‘我若不断生、老、病、死、优悲、苦恼,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不还此。’”有感而作。我刚刚出了世,已经有了一个漆黑严密的圈儿,远远的罩定我,但是我不觉得。渐的我往外发展,就觉得有它限制阻抑着,并且它似乎也往里收缩——好害怕啊!圈子里只有黑暗,苦恼悲伤。

它往里收缩一点,我便起来沿着边儿奔走呼号一回。结果呢?它依旧严严密密的罩定我,我也只有屏声静气的,站在当中,不能再动。

它又往里收缩一点,我又起来沿着边儿奔走呼号一回;回数多了,我也疲乏了,——圈儿啊!难道我至终不能抵抗你?永远幽囚在这里面么?

起来!忍耐!努力!

呀!严密的圈儿,终竟裂了一缝。——往外看时,圈子外只有光明,快乐,自由。——只要我能跳出圈儿外!

前途有了希望了,我不是永远不能抵抗它,我不至于永远幽囚在这里面了。努力!忍耐!看我劈开了这苦恼悲伤,跳出圈儿外!

3、图画

信步走下山门去,何曾想寻幽访胜?

转过山坳来,一片青草地,参天的树影无际。树后弯弯的石桥,桥后两个俯蹲在残照里的狮子。回过头来,只一道的断瓦颓垣,剥落的红门,却深深掩闭。原来是故家陵阙!何用来感慨兴亡,且印下一幅图画。

半山里,凭高下视,千百的燕子,绕着殿儿飞。城垛般的围墙,白石的甬道,黄绿琉璃瓦的门楼,玲珑剔透。楼前是山上的晚霞鲜红,楼后是天边的平原村树,深蓝浓紫。暮霭里,融合在一起。难道是玉宇琼楼?难道是瑶宫贝阙?何用来搜索诗肠,且印下一幅图画。

低头走着,—首诗的断句,忽然浮上脑海来。“四月江南无矮树,人家都在绿阴中。”何用苦忆是谁的著作,何用苦忆这诗的全文。只此已描画尽了山下的人家!

4、梦

她回想起童年的生涯,真是如同一梦罢了!穿着黑色带金线的军服,佩着一柄短短的军刀,骑在很高大的白马上,在海岸边缓辔徐行的时候,心里只充满了壮美的快感,几曾想到现在的自己,是这般的静寂,只拿着一枝笔儿,写她幻想中的情绪呢?

她男装到了十岁,十岁以前,她父亲常常带她去参与那军人娱乐的宴会。朋友们一见都夸奖说,“好英武的一个小军人!今年几岁了?”父亲先一面答应着,临走时才微笑说,“他是我的儿子,但也是我的女儿。”

她会打走队的鼓,会吹召集的喇叭。知道毛瑟枪里的机关。也会将很大的炮弹,旋进炮腔里。五六年父亲身畔无意中的训练,真将她做成很矫健的小军人了。

别的方面呢?平常女孩子所喜好的事,她却一点都不爱。这也难怪她,她的四围并没有别的女伴,偶然看见山下经过的几个村里的小姑娘,穿着大红大绿的衣裳,裹着很小的脚。匆匆一面里,她无从知道她们平居的生活。而且她也不把这些印象,放在心上。一把刀,一匹马,便堪过尽一生了!女孩子的事,是何等的琐碎烦腻呵!当探海的电灯射在浩浩无边的大海上,发出一片一片的寒光,灯影下,旗影下,两排儿沉豪英毅的军人,在剑佩锵锵的声里,整齐严肃的一同举起杯来,祝中国万岁的时候,这光景,是怎样的使人涌出慷慨的快乐眼泪呢?

她这梦也应当到了醒觉的时候了!人生就是一梦么?

十岁回到故乡去,换上了女孩子的衣服,在姊妹群中,学到了女儿情性:五色的丝线,是能做成好看的活计的;香的,美丽的花,是要插在头上的;镜子是妆束完时要照一照的;在众人中间坐着,是要说些很细腻很温柔的话的;眼泪是时常要落下来的。女孩子是总有点脾气,带点娇贵的样子的。

这也是很新颖,很能造就她的环境——但她父亲送给她的一把佩刀,还长日挂在窗前。拔出鞘来,寒光射眼,她每每呆住了。白马呵,海岸呵,荷枪的军人呵……模糊中有无穷的怅惘。姊妹们在窗外唤她,她也不出去了。站了半天,只掉下几点无聊的眼泪。

她后悔么?也许是,但有谁知道呢!军人的生活,是怎样的造就了她的性情呵!黄昏时营幕里吹出来的笳声,不更是抑扬凄婉么?世界上软款温柔的境地,难道只有女孩儿可以占有么?沉沉的天幕下,人静了,海也浓睡了,——“海天以外的家!”这时的情怀,是诗人的还是军人的呢?是两缕悲壮的丝交纠之点呵!

除了几点无聊的英雄泪,还有甚么?她安于自己的境地了!生命如果是圈儿般的循环,或者便从“将来”,又走向“过去”的道上去,但这也是无聊呵!

十年深刻的印象,遗留于她现在的生活中的,只是矫强的性质了─—她依旧是喜欢看那整齐的步伐,听那悲壮的军笳。但与其说她是喜欢看,喜欢听,不如说她是怕看,怕听罢。

横刀跃马,和执笔沉思的她,原都是一个人,然而时代将这些事隔开了……

童年!只是一个深刻的梦么?

5、一朵白蔷薇

怎么独自站在河边上?这朦胧的天色,是黎明还是黄昏?何处寻问,只觉得眼前竟是花的世界。中间杂着几条白蔷薇。

她来了,她从山上下来了。靓妆着,仿佛是一身缟白,手里抱着一大束花。

我说,“你来,给你一朵白蔷薇,好簪在襟上。”她微笑说了一句话,只是听不见。然而似乎我竟没有摘,她也没有戴,依旧抱着花儿,向前走了。

抬头望她去路,只见得两旁开满了花,垂满了花,落满了花。我想白花终比红花好;然而为何我竟没有摘,她也竟没有戴?

前路是什么地方,为何不随她走去?

都过去了,花也隐了,梦也醒了,前路如何?便摘也何曾戴?

第7篇:论冰心早期散文的民族特色

在许多读者的印象中,冰心似乎是比较“洋”的。这也难怪。她少女时代读书的北京贝满女子中学是教会学校,她青年时代就读的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和燕京大学也都是教会学校,1923年至1926年,她还曾留学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并取得文学硕士学位。她写作《繁星》和《春水》,主要是“受了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而散文集《往事》则“就是放大的《繁星》和《春水》”,我们从中还可以看到它受到泰戈尔《新月集》和《吉檀迦利》某些影响的痕迹。她的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往事》,大部分篇幅又是叙写她留学美国的生活的。凡此种种,都可能在读者心目中造成冰心比较“洋”的印象。

但是,我们是不是由此就可以认定冰心早期的文学创作是离开了我们民族的文学传统,是完全“洋化”的作品呢?不能这样看。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如下的现象:为什么她的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够这样历久而不衰,在半个多世纪中受到几代中国读者的喜爱。冰心自己说过:“我在中学和大学以及留学时期都学过外文,不会没有一点‘洋’的影响,但是我没有偏爱过哪一位外国作家(泰戈尔的原文也是英文,我只喜欢他哲理性的文字),我自己喜欢的还是古典文学,中国的古典文学”。1所以,尽管冰心的生活、思想和创作都受到不少外国的影响,但是她长期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对祖国的社会生活有甚深的了解;而她的作品的根须又始终深深地伸进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因而焕发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而这也正是使得她的作品具有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同时,如果我们简略地考察一下冰心从事创作的艺术准备,也就会发现,她的作品的民族特色是有着非常坚实的基础的。这位女作家从小就受到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哺育与熏陶。她七岁就开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作品曾一度使她着迷;从十岁起她先后接触到唐诗和宋词,并能大量背诵,诗人们创造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使她无限陶醉;古代散文中诸如《秋声赋》、《岳阳楼记》、《陈情表》、《吊古战场文》等名篇佳作都是她从小就熟读和喜爱的;而冰心的大学毕业论文是《元代的戏曲》,这篇论文后来发表在《燕京学报》上,它对元代戏曲作了系统的研究。由于冰心对于我国古代文学有着深厚的修养,本民族的艺术传统就自然地在她的作品中留下了明显的投影。

当然,冰心作品的民族特色并不是“五四”以前的旧文学的翻版。由于她是在“五四”文学革命的浪潮推动下开始她的创作活动的,她的作品就既植根于民族传统与现实生活的土壤里,又映照着五四新时代的光辉,吸收了外国文学的某些养分,并在这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不同于旧文学的崭新的民族特色。那么,这种崭新的民族特色在她早期的散文创作中是如何体现的,它为现代文学的民族化提供了一些什么经验,我们认为在这方面作一些探讨,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

在冰心早期的散文作品里,直接描绘时代政治风云变幻的篇章是比较少的。她更多的是叙写自己的家庭。冰心认为,一个人能在父母亲的膝下怀前,姊妹弟兄的行间队里,过着快乐甜柔的时光,是一种“浓福”(《通讯一》)。从她的许多散文所描述的来看,她的家庭是美满的。父亲和母亲互敬互爱,感情和睦;父母都疼爱女儿,女儿也孝敬父母;冰心对三个弟弟亲切爱护,而弟弟们对自己的姊姊也充满深厚的感情。这已不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冰心的父亲是一个海军军官,而在19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我国的海军是较多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他把这种影响也直接带进家庭中。因此,冰心就生活在一个受到民主思潮洗礼的家庭里,它已摆脱重男轻女、家长专制等封建思想的桎梏;但是它又不是彻底资产阶级化的家庭,它保留着家庭关系中父慈子孝、妻贤母良、兄弟怡怡、举案齐眉等我国传统的美德,在这个家庭里洋溢着一种温馨的天伦之乐。同时这个家庭和一些亲戚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他们都有牢固的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所形成的家族观念。冰心在作品里所写的这种沐浴着民主空气而又保持着许多传统色彩的中国式的家庭,在“五四”时期是颇有代表性的。从这样一个家庭的活动和变化,人们也可以从某一侧面感受到社会脉搏的跳动。家庭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有着异常重要的位置,这已经成为我们民族伦理观念中的一个显著特色。因此,冰心倾注全力来描写自己的家庭,观察并揭示在民主革命的时代暴风雨的冲洗下,长期受到封建观念浸染的中国家庭正在发生着怎样微妙而又深刻的变化,这在当时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冰心对我国某些传统的风俗习惯怀有一种细腻的依恋之情,她在自己的散文里总是用充满诗意的笔致来描绘这些弥漫着民族气息的风俗画。在《寄小读者》里,我们看到她在异国是以怎样亲切的感情在回忆和叙写自己在国内时一年中所经过的各种民间佳节。“从新年说起罢,新年之后,有元宵,这千千万万的繁灯,作树下廊前的点缀,何等灿烂?舞龙灯更是小孩子最热狂最活泼的游戏。”元宵节以后,三月三日是古人修禊节,是绝好的野餐的日子,流觞曲水,不但仿古人余韵,而且有趣。清明扫墓植树,既是对先人的敬礼,又可造葱蔚的山林。五月初五端午节,有花花绿绿的芬芳的香囊,有轰轰烈烈的竞渡的龙舟。七月初七是女儿节,“凉夜风静,秋星灿然,庭中陈设着小几瓜果,遍延女伴,轻悄谈笑,仰看双星缓缓渡桥。小孩子满握着煮熟的蚕豆,大家互赠,小手相握,谓之‘结缘’”。八月十五中秋节,在满月的银光下,说着蟾蜍玉兔的故事。九月九重阳节,古人登高的日子,人们正好远足旅行,游览名胜。(《通讯•二十三》)这些民间的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长期流传下来的,它往往联系着一些优美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某些美好的愿望和惊人的智慧,集中而强烈地反映了我们民族的风俗习惯,世态人情。冰心选取并表现了这些题材,无疑会加深她的散文作品的鲜艳的民族色彩。

对自然风景的出色描写,常常成为冰心散文闪耀着异彩的部分。冰心是一位优秀的风景画家,她总是以饱蘸感情的笔墨来描绘祖国美丽的山河。她描写在朝霭中最有古趣的泰山,也描写在暗淡的日光下徐徐走过一串骆驼的荒凉的长城。苏州一带江南水乡的景色更是使她“悠然如醉”,她写道:“江水伸入田陇,远远几架水车,一簇一簇的茅亭农舍,树围水绕,自成一村。水漾轻波,树枝低亚,当几个农妇挑着担儿,荷着锄儿,从那边走过之时,真不知是诗是画!”“有时远见大江,江帆点点,在晓日之下,清极秀极。我素喜北方风物,至此也不得不倾倒于江南之雅澹温柔”(《通讯四》)。这里展现的是一幅清新俊美而又富有江南

水乡地方特色的水墨画。冰心最爱写海,她说:“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她早期的散文几乎处处写到海,她笔下的大海形象是异常美丽的。辽阔的海面,蓝色的海水,汹涌的海浪,骀荡的海风,绚烂海霞,飞翔的海鸥,漫长的海滩……这一切构成了冰心散文中多姿多彩的大海的形象。但是冰心很少孤立地写海,她总是把对大海的描写和对童年生活的忆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她心目中的大海是具体的,那就是她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童年时代大部分光阴的山东芝罘的海边。所以当她想到海时,同时会想到对她来说是非常亲切的父亲的兵舰,山上的旗台,岿然的灯塔,善良的水兵,海滩上的卵石贝壳,住家周围的花生地,附近农家裹着小脚的女孩;她还会想起海边深夜的喇叭,家门外喧闹的涛声;想起自己穿着男装骑着马在海岸边缓辔徐行;想起她在海舰的灯影下看到英毅的海军官兵举杯呼唤“中国万岁”的动人场景。因此,冰心笔下的大海就不是纯粹的自然形象,而是同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充溢着中国特色的大海了。冰心在散文作品里努力描绘的正是这种自己祖国最具独特魅力的自然景色。

反映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描绘焕发着民族色彩的风俗画与风景画,这就从一个方面赋予冰心散文浓郁的民族特色。

二

别林斯基说:“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话,比深印在我记忆中的果戈理的这几句简短的话,能够对诗歌中的民族性作出更好、更明确的评价:‘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绘农妇穿的无袖长衫,而在于表现民族精神本身。即使诗人描写完全生疏的世界,只要他用含有自己的民族要素的眼睛来看它,用整个民族的眼睛来看它,只要诗人这样感受和说话时,能使他的同胞们感觉到,似乎就是他们自己在感受和说话,那么,他在这时候也可能是民族的。’”2普列汉诺夫也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

3表现本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描绘本国的自然风景,这只是构成文学作品的民族特色的一个方面。真正决定文学作品的民族化程度的,主要是看作家能不能鲜明地表现出民族精神,能不能深刻地揭示出共同的民族心理状态。

在冰心的散文里,读者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是始终充溢在它的字里行间的;而这种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体现主要是通过作者自己——也即通过对散文的抒情主人公的细致刻画来完成的。

早在1921年,冰心就在一篇短论中说过,文学家应该在作品里袒露自己,“无论是长篇,是短篇,数千言或几十字。从头至尾,读了一遍,可以使未曾相识的作者,全身涌现于读者之前。他的才情,性质,人生观,都可以历历的推知。而且同是使人脑中起幻象,这作者和那作者又绝对不同的。这种的作品,才可以称为文学,这样的作者,才可以称为文学家!”4而冰心自己在散文创作中也正是这样做的,她总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一切,把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愿望与苦恼,欢乐与忧愁,全部向读者袒露。

那么,冰心散文里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她通过自己的抒情向读者展示出一个怎样的精神世界,这个形象又具有哪些特点呢?只要读完冰心的全部散文,这位女作家的形象就会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首先,她热爱自己的祖国和自己的家庭。冰心的父亲曾经作为“威远舰”上的枪炮二副英勇地参加过甲午中日海战,她从小就受到父亲爱国思想的熏陶,因而她对祖国有着很深的感情。当她在青年时代为求学而远离自己的祖国时,这种感情就燃烧着更加炽热。《寄小读者》里的许多篇章,都生动地记录着冰心这种对祖国的深沉的爱情。当她离开了“可爱的海棠叶形的祖国”时,她感到“心厌凄恋”。她赴美国途中在日本看到展览馆陈列着日本侵华的战利品时,她的热血“如泉怒沸”;而当外轮上的中国船员向他们这群出国留学的青年诉说自己受外国人轻视的屈辱遭遇,并写信勉励他们“为国家争气”时,冰心也深深地被感动。在美国读书期间,冰心并不留恋那里繁华奢侈的物质生活。她说:“我不是一个乐而忘返的人,此间纵是地上的乐园,我却仍是‘在客’”。相反的,大洋彼岸的祖国却每时每刻都在牵

动着她的心,引起她无尽的思念:“正不知北京怎样,中国又怎样了?怎么在国内的时候,一种‘仰首欲攀低首拜’之思,可爱可敬的五千年的故国啊!”她结束三年留学生活回国,航轮刚进入中国领海,她看到片片祖国帆影,兴奋得再也不能入睡,祖国的残月朝晖也使她产生浓热的慕恋的情意。冰心留学美国三年,几乎天天都受到思念祖国的乡愁的折磨。可见,在这位女作家的心海里,始终荡漾着一种对自己祖国无限眷恋与挚爱的感情波澜。

冰心对自己的家庭也怀着一腔深情。她对祖国的感情是同对家庭的感情紧密联系着的。她的家庭观念很强,对于合家团圆的天伦之乐十分憧憬。她深深地敬爱自己的父母,在他们面前,她是天真的孝顺的女儿;她也深深地疼爱自己的弟弟,在他们面前,她则是知心的慈爱的大姐。她对母亲的至深至浓的爱,尤其表现得异常感人。她在国外生病,知悉“这病是从母亲来的”,反而十分高兴,“我只感谢上苍,使母亲和我的体质上,有这样不模糊的连结”,“我爱母亲,也并爱了我的病!”她在万里之外的异邦,读到母亲倾诉对女儿的深切思念的信件,心如刀割,因而酸楚地发出悲愿:“愿世界上自始至终就没有我,永减母亲的思念”。冰心写信叮嘱弟弟们,放学后“回家千万常在母亲跟前”,她说:“这种光阴是贵过黄金的,不要轻轻抛掷过去,要知道海外的姊姊,是如何的羡慕你们”。冰心最向往的,是能在温暖美满的家庭里,享受着充溢着天伦之乐的“浓福”。

其次,冰心热烈地向往自由,而对于弱小贫病者则充满着同情。冰心在她的散文里,经常抒发着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在《寄小读者》里,她把天真的小朋友作为自己可以自由谈心的对象,要他们和自己一道“畅胆的谈谈笑笑”,不必怕大人笑话。她对小朋友说:“我写儿童通讯的时节,我似乎看得见那天真纯洁的对象,我行云流水似的,不造作,不矜持,说我心中所要说的话。”她认为这样做能够使自己“劳顿的心灵”得到“自由的寄托”。在《山中杂记》中,她赞扬沙穰疗养院里的“无人管”的生活,“山中的生活,是没有人理的,只要不误了三餐和试验体温的时间,你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医生和看护都不来拘管你”,而这也“正是童心乘时再现的时候”,她认为这种行云流水般的舒展自由,是在城市里所不容易得到的。在《往事》第十七篇里,冰心怀着眷眷之情回忆了一段童年的往事。当她知道父亲出去骑马时,便追下山去,在独自骑着马无拘束地快走一阵后,她自豪地对父亲说:“我再学骑十年的马,就可以从军去了”。在这里,无论是书信中的畅怀叙写,或是疗养院里的无拘无束,或是童年时代的纵情走马,冰心所表达的都是一种热爱自由,要求个性解放的愿望。

在向往不受拘束的自由生活的同时,冰心对那些失去自由的弱小者则充满着深切的同情。她曾说:“我对于以人类欺压人类的事,我似乎不能忍受”。为着“正义”,她要“抵御”掠夺者。而她的怀念贫病的胸怀,更使她往往以慰藉者的身份出现在作品中,冰心曾在通讯中向小朋友介绍了几位在病魔纠缠下经受着严重的肉体和精神的痛苦折磨的病友,她们是一些置身于怨望痛苦之中的幼弱病苦者。冰心在信中向小朋友发问:“扶持慰藉,是谁的责任?见此而不动心呵!空负了上天付与我们的一腔热烈的爱!”(《通讯•十五》)冰心这种对弱小者与不幸者所表现的深切同情,充分说明了在这位女作家的心中,激荡着何等炽热的爱心和挚情。

再次,冰心散文中的抒情主人公具有很高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修养,这种造诣直接形成她思维方式上的某些特色。她精通古代文学,能非常熟练地背诵大量古代诗词,甚至养成这样的习惯:对于眼前的景物人事,或心中的喜怒哀乐,常常会脱口而出地引用古代诗词中的某些句子来表达她的感受,抒发她的情绪。冰心在《寄小读者》里曾对小朋友说:“愿你们用心读古人书,他们常在一定的环境中,说出你心中要说的话!”冰心的这种习惯还一直保持到她年老的时候。60年代她在一次学术报告中说:“我有时陪一些外国朋友出去游览,看见好景忽然想起一句好诗,我就想说我们中国有句好诗”。5这就是冰心思维方式上的显著特点。在《寄小读者》的二十九篇通讯里,我们处处都可以看到冰心这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感受事物的方式。在国内时,她路经泰山,就默诵起《诗经》里的“高山仰止”的诗句;东近江南,她又想到龚自珍的“都道西湖清怨极,谁分这般浓福?”的词。到了美国,她因病住进沙穰疗养院,病中不能看书,她就在心里默默地温习着记忆中的许多诗词,聊慰寂寞的时日。例如有一次她在病榻上听着夜雨,就忆起“第一是难听夜雨!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可惜流年,忧愁风雨”“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等等诗句。经过这一番诗意的抚摸,她本来“心中很惆怅的,现在已好些了”。冰心远离祖国亲人,乡恋和离愁时时都在咬啮着她的心。这样,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大量表现思乡离别之苦的诗篇,就成为她绵绵愁绪的最好寄托,经常被她借用来表达自己悒郁的情怀。例如她刚离开祖国,独自在青天碧海的太平洋舟中,就常常想起“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的诗句。到了威尔斯利,在慰冰湖畔起了乡思,就忆起左辅的“浪淘沙”,并把词中的“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的句子刻在一石片上抛入湖心。当离愁不断冲击着她的心岸时,她就反复背诵着辛幼安的“少年不识愁滋味”这首词,以此来抚慰痛苦的心灵。除了借用古代诗词表达她的情绪外,在美国,她面对异邦的景物,想到自己的处境,也会常常“想起一句好诗”,用古代诗词中所创造的意境去感受和印证。例如她游览一处名叫银湾(silverbay)的风景区,就想起纳兰成德“盈盈从此隔银湾,便无风雪也摧残”之句。她在朦胧的晓风中,倾听着疗养院四周鸟雀的鸣叫,“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就自然地萦回于脑际。疗养院生活除了看书游山,就是与女伴谈笑。对于这种处境她引用杜甫的“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和苏东坡的“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的诗句后说:“对我此时生活而言,直是一字不可移易!”冰心这种感受事物和抒发感情的方式,和我们民族的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如此,《寄小读者》和《往事》里虽然有些篇章是叙写在美国的见闻,但我们读来却明显地感到,那都是一个中国人心目中的外国生活,正如果戈理所说,那是“用含有自己的民族要素的眼睛来看它”的。所以这类作品同样也渗透着中国人的心理因素和感情色彩。

此外,冰心散文中的抒情主人公还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她在《寄小读者》里谈到美国女学生时说:“她们的性情也活泼好交,不过交情更浮泛一些,这些天然是‘西方的!’”冰心清楚地看到自己和“西方的”少女性情上的区别。外国少女大多性格活泼,感情浮泛,而冰心和她们不同,她的性格端重,感情深沉。在感情表达的方式上,她也不像外国少女那样热烈不羁,感情外露,而往往是呈现出一种温柔、细腻、含蓄的形态。另一方面,冰心和当时我国的其他女作家也不同,在庐隐、淦女士的作品里,爱情的旋律往往被表现得异常强劲有力,而冰心却似乎羞于咏唱爱情之歌,在她早期的作品里,只有倾诉对母亲、对弟弟的挚爱,而没有抒发过对于男女爱情的渴望,更没有狂放的热情与越轨的笔致。郁达夫说:“我以为读了冰心女士的作品,就能够了解中国一切历史上的才女的心情”。6这一评价的确道出了冰心鲜明的个性特征。

这就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冰心散文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作者的“全身涌现于读者之前”。这个形象是那样的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她的思维方式、感情形态以及性格都具有独异的特征。但是我们认为,这个形象所反映的又不仅仅是作者自己,她所蕴含的是更为深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内涵。她所抒发的反帝爱国的思想感情,“五四”时代的个性解放的愿望,同样也是广大中国人民面对着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禁锢所迸发出来的内心要求,它深刻地反映了在特定历史阶段我们民族的共同的心理状态。同时,这种心理状态又是通过作家本人那种具有较强的家庭观念,结合古代文学成果的表情达意的方式,以及富于东方才女式的素质等密切联系民族传统的个性表现出来的。因此,冰心散文的抒情主人公所表达的特定时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既浸透着鲜明的民族色彩,同时也焕发着五四时期强烈的时代精神。

三

冰心对于我国古代文学有很深的造诣。由于长期受到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的哺育与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她就逐渐形成了符合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习惯。而当执笔写作的时候,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习惯就会直接渗透进她的艺术创造活动里。因此,虽然她早期的散文创作或多或少地也受到某些外国散文的影响,从形式上看同我国古代散文也很少有相似之处,但是在她的作品里,人们依然可以看到,无论是艺术构思、艺术手法或是艺术语言,都深深地烙印着本民族艺术传统影响的痕迹。

冰心的散文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她在《诗的女神》一诗中曾谈到她心目中的诗神的特点是: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前两句指的是文学作品的感情色调,而“欲语又停留”则可以看做是指艺术表现上的含蓄不露。我们知道,在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音乐要有弦外之音,绘画要有画外之意,文学也要“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成为我们民族一种传统的审美习惯,也成为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项美学要求。冰心同样也是把含蓄不露作为自己艺术追求的目标的。在散文创作中,她没有把什么话都直接倾诉出来,而是注意把全部感情凝聚在她所精心描绘的艺术形象或艺术画面里,让读者从中感受到它的深刻的内涵和悠远的余味。《往事》第七篇写一朵红莲亭亭地在绿叶中间开放,然而,越来越繁密的雨点把它打得左右欹斜。这时作者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过来,正覆盖在红荷上面。雨势虽不减退,但红莲却安然无恙了。于是作者深受感动,她说:“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诗人把她歌颂母爱的千言万语,寄托在这雨荷的图画里,因而读者从这幅花卉画所能感受到的,是比画面本身更广阔更丰富的境界。《往事•二》的第五篇,作者写她在太平洋的船上,忽然听说有风浪即将到来。她不但不紧张,反而感到一种无名的喜悦。风浪到来后,旅客们离开舱面,伙伴们停止歌唱,不少人都晕船呕吐。但是诗人在大风巨浪的颠摇中并不晕船,而是从容地走上轮船的最高层,面对着风浪,干脆放倒一个救生圈,抱膝坐在上面,倾听四面的海潮声。

这时她的心魂由激扬而宁静,由快乐而庄严。这一切是为什么呢?原来在出国前,作为航海家的父亲曾对她说:“这番横渡太平洋,你若晕船,不配作我的女儿!”经过这次风浪的试炼,她写信告诉父亲:“海已证明了我确是父亲的女儿。”冰心对父亲的爱以及对他的职业的敬重,正是通过这一富于诗情画意的场景隐约透露出来的。在《雨雪时候的星辰》中,作者写自己和病友在疗养院里,每晚都要凝视着天上熟识的星辰。然而连夜的雨雪,使她们一点星光都看不见了。向着漆黑的夜空寻找,她们终于看到了山径上和松林中的点点灯火,就暂且把这些零乱的灯光当做天上的星星凝望,“于是雨雪寂寞之夜,也有了慰安了!”在生活中,只有从夜空中闪烁着的星星那里才能寻求到些微的慰藉,这些被病魔纠缠着的女孩子,心中有着怎样的寂寞与苦闷,读者是完全可以想见的。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冰心对母亲的眷恋,对父亲的挚爱,以及病中的寂寞,这种种情绪都不是诉诸直接的抒唱,而是蕴含在形象鲜明的艺术画面里。这样,她的散文就创造了一种深沉、优美、洋溢着诗情的艺术意境,同时也焕发出极为动人的含蓄美。

冰心的散文创作还非常注意传神。形神兼备,画龙点睛,这同样也是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习惯和文艺创作的美学要求。在散文创作中,传神包含着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指艺术构思上要形散神不散,一是指在写作时要善于抓住对象最具有特征的神采。冰心的散文从表面看来都是比较“散”的。例如她在《寄小读者》这些书信中,都是和小朋友无拘束地随意而谈,文字也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但是只要我们仔细研究就可以发现,她的每一封信都有一个中心,都有一条线把那些貌似零散的材料珍珠串连起来。这条线在不同的篇幅中不断变化,有时是去国的离愁,有时是病中的寂寞,有时是对幼弱者的同情,有时是对军阀混战的不满,有时是对父母的爱恋,有时是一点哲理的思考。由于每篇通讯中都有一个闪光的核心,它像磁铁那样吸引着全部材料,这就能够取得形散神不散的效果。又如《往事•二》的第六篇,是记述作者在美国看月亮的情景的。农历八月十四夜,冰心偶然间看见一轮明月,心上如同着了一鞭。这团*的月轮引起这位异乡客“多看多归思”的怅惘了。中秋这天,同学来邀去湖上泛舟,她因怕再见月亮心里很紧张,然而泛舟时却意外地天阴云迹,月意杳然,她反而觉得高兴。由于中秋夜逃过了月亮,十六夜就不再防备了,可是谁知当她偶然走访一同学,却猝不及防地被拉去看窗前的好月,而这夜的月色又给她惹来一次病。读这篇作品最初的感受似只是一些关于月亮的散漫无章的叙写,然而仔细品味,读者就能倾听到那流动于作品字里行间的,是忧郁的思乡曲的旋律。这同样也达到形散神不散的境界。另一方面,冰心的散文创作在对现实生活进行广泛叙写的同时,总还要注意捕捉和描绘生活对象的最具特征的神采。这种神采,像画龙的点睛,能够赋予形象鲜活的生命;像集中光束的焦点,能够让读者更分明地看到作者所描写的对象的特征。例如,大海是冰心谈不完的话题,在《往事》第十四篇,她又决心和弟弟们来彻底谈一谈海,谈海潮,海风,海舟,后来大家又一起把海的女神的性格特点概括为温柔沉静,超绝威严,神秘有容,虚怀广博。这种拟人化的写法同样能把握住海的神采,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在《到青龙桥去》这篇著名的散文里,冰心一共写了七个军人,重点是描写一个验票的稽查员和一个有麻子的士兵。对这两个下级军士作者也没有作巨细无遗的刻画,而是注意抓住最具特征的方面。如写稽查员主要是写他在三次查票时说的话,就把他的不徇私、顾大局的特点揭示出来。那个有麻子的士兵,没说一句话,但他在接受查票和半途下车时的表情与动作,也就把他的守规矩、有礼貌的善良性格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冰心的散文创作喜欢采用比兴的手法。在我国文学中,以彼物比此物,或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是从《诗经》以来就长期经常被采用的传统手法。冰心在散文创作中运用了大量比喻,这就使文字更加具体化与形象化。值得注意的是,她所采用的喻体,大多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经常用以作譬的形象,或者是富于民族特色的事物。例如她写留学生到了国外,都好像成了“飘泊的风萍”;她说对美国匆匆游览过的地方的印象“都如过眼云烟”;她写自己旅居国外的心情“有如水的客愁,有如丝的乡梦”;而她在沙穰疗养院,“过的是花的生活,生长于光天化日之下,微风细雨之中。过的是鸟的生活,游息于山巅水涯,寄身于上下左右空气环围的巢床里。过的是水的生活,自在的潺潺流走。过的是云的生活,随意的袅袅卷舒。”这些文字里所采用的喻体,诸如风萍、云烟、花鸟、流水、蚕丝等,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家经常用来描绘其境遇、心情、感受的形象。又如,她对美国绮色佳(ithaca)这个地方的景色这样写道:“绮色佳真美!美处在深幽,喻人如隐士,喻季候如秋,喻花如菊。”她描写月下的青山,“只能说是似娟娟的静女,虽是照人的明艳,却不飞扬妖冶;是低眉垂袖,璎珞矜严。”她对小朋友说:“领略人生,要如滚针毡,用血肉之躯去遍挨遍尝,要他针针见血!”上面这些被用作喻体的隐士,低眉垂袖、佩戴璎珞的静女,以及滚针毡等,都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即使是菊花,亦原系我国所产,闻一多曾咏他是“四千年的华胄底名花。”善于选择富有民族色彩的喻体,这是冰心运用比喻手法的鲜明特点。另一方面,冰心在散文创作中还经常采用兴的手法。前面曾提到的《往事》第七篇:一片大荷叶在雨中覆盖一朵盛开的红莲,引起诗人对于母爱的感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又如《寄小读者》里,作者写她一次雪后游山,在积雪中看见了七八朵大开的蒲公英,她发觉这平凡的草卉,竟与梅菊一样的耐寒。粗俗平凡的蒲公英和高贵清华的菊花都引起她的爱怜,并由此而感悟到:“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通讯十七》)再如,她在归国的船上,面对着无边的大海,又看到船旁哗然飞溅的浪花,这个景象也引起她的咏唱:“母亲,你是大海,我只是刹那间溅跃的浪花,虽暂时在最低的空间上,幻出种种的闪光,而在最短的时间中,即又飞进母亲的怀里。”(《通讯二十八》)如果说,在冰心的散文作品里,“比”的手法有时能赋予作者抽象的思想情绪以富有民族色彩的具体形象,那么,“兴”的手法则常常是一些具体的景物引起作者的联想,启发她进行某些哲理性的思索。如雨荷图使她想到母爱,雪中蒲公英使她想到人的价值,大海与浪花使她想到母女的关系。这种从感性的生活现象出发的哲理性思考,同样能让读者具体地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冰心在继承我们民族传统的比兴手法方面,表现出一个优秀艺术家的可贵的创造性。

冰心的散文创作善于锤炼民族化的文学语言。她早在《元代的戏曲》一文里对元曲的语言曾作了深入的研究。她指出,“不避骈律及叠句”、“不避俗字书语”、“善用形容字”是元曲语言的主要特点。她认为骈偶和叠句“在诗中散文中确有其美的价值”;采用俗语能“一洗贵族文学的积弊”;形容摹状,“全得力于连绵字和形容词”。她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还分析了元曲与新文学的关系,指出新文学作者应该学习元曲中运用白话的经验,一是不必回避俗语,一是要善于融化旧诗词。“以上两端,元作家的自由气派,大可效法”7。我们认为,冰心在进行散文创作的时候,是有意识地学习元曲运用白话的经验,并广泛借鉴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锤炼语言的某些技巧的。她的散文语言,无论是基本词汇还是语法结构,都以现代汉语为主体,是一种十分清畅流利的白话文。同时她又善于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来熔炼优美的文学语言:

一、她大量采用了对偶与排比。这是汉字所能形成的独有的形式美和节奏美。例如“繁星闪烁着,海波吟啸着”,“花影在壁,花香在衣”,“碎雪和微雨在檐上,明月和星辰在栏旁”,“大雨初过,湖净如镜,山青如洗”等等。

二、她适当插入一些俗语,使文字充满机智又通俗易懂。如“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她称赞小弟弟也能以笑话安慰母亲“真是灯草也成了柱杖了”。

三、她善于融化旧诗词进入自己的文字。除了经常引用古代诗人的诗句外,她更多的是把他们的诗句加以变化剪裁,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语汇,从而使自己的语言色彩更加丰富。例如她的文字里的“浮云蔽日”、“山雨欲来”、“斜风细雨”、“柳暗花明”、“雨雪霏霏”等,都是把古诗句变化作自己的用语。又如她写在冰雪中行走:“下楼微步雪林中曲折行来,偶然回顾,一身自冰玉丛中穿过,小楼一角,隐隐看见我的帘幕。虽然一般的高处不胜寒,而此琼楼玉宇,竟在人间,而非天上。”这些文字很明显是从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演化来的。

四、她注意选用形容词。例如写长城:“乱山中的城头上,暗淡飘忽的日光下,迎风独立。四围充满了寂寞与荒凉。除了浅黄色一串的骆驼,从深黄色的山脚下,徐徐走过之外,一切都是单调的!”(《到青龙桥去》)由于准确地选择了描绘色彩和气氛的形容词,一幅荒凉暗淡的长城风景画就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又如她写山中落日:“四围山色之中,这油然一碧的天空,充满了一切。漫天匝地的斜阳,酿出西边天际一两抹的绛红深紫,这颜色须臾万变,而银灰,而鱼肚白,倏然间又转成灿然的黄金。……”由于准确地选择了形容词,夕阳下落时的色彩变化被描写得极为细致,极为生动。

五、她经常适当采用一些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前面提到的例子中,就有不少是这类文字。总之,冰心散文的语言,在流畅的白话中融化进丰富多样的成分,从而形成了一种耐人咀嚼的特殊风味。下面引用的一段文字,最能代表冰心散文的文学语言的特色。在《往事•二十》,作者这样表示死后葬身海底的愿望:

何如脚儿赤着,发儿松松的挽着,躯壳用缟白的轻绡裹着,放在一个空明莹澈的水晶棺里。用纱灯和细乐,一叶扁舟,月白风清之夜,将这棺儿送到海上,在一片挽歌声

中,轻轻的系下,葬在海波深处。

想象吊者白衣如雪,几只大舟,首尾相接,耀以红灯,绕以清乐,一簇的停在波心。何等凄清,何等苍凉,又是何等的豪迈!

以万顷沧波作墓田,又岂是人迹可到?即使专诚要来瞻礼,也只能下俯清波,遥遥凭吊。

更何必以人间暂时的花朵,来娱悦海中永久的灵魂!看天上的乱星孤月,水面的晚烟朝霞,听海风夜奔,海波夜啸。比新开的花,徐流的水,其壮美的程度相去又如何?

这段文字从整体看是白话文,但又写得多姿多彩。如人间暂时的花朵,海中永久的灵魂;天上的乱星孤月,水面的晚烟朝霞;新开的花,徐流的水等是对偶。“何等凄清,何等苍凉,又是何等的豪迈”是排比。又如“何如脚儿赤着,发儿松松的挽着,躯壳用缟白的轻绡裹着”这些文字留有元曲影响的痕迹。而像“一叶扁舟”、“月白风清”、“乱星孤月”等用语则是从古诗词中变化来的。这段文字使用了大量单音词和文言词汇,而如“耀以红灯,绕以清乐”“下俯清波,遥遥凭吊”“以万顷沧波作墓田,又岂是人迹可到?”“其壮美的程度相去又如何?”等则都是采用文言句式。经过作家精心熔炼的这种文字,既有白话文的流利,又有文言文。

上一篇:发挥骨干引领作用下一篇:如何培养幼儿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