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冰心散文爱的主题

2022-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试论冰心散文爱的主题

试论冰心散文爱的主题

中国现当代散文专题课程论文

试论冰心散文爱的主题

[内容摘要]:强烈的家庭伦理观念和浓厚的基督教思想以及泰戈尔哲学思想的浸染使冰心的散文闪耀着爱的光辉。冰心散文创作的总主题是爱,在其作品中她用‚爱的哲学‛歌颂母爱、赞美童真、礼赞自然。 [关键词]:母爱;童心童真;大自然

一、冰心的创作以‚爱的哲学‛为佳境,在她的文字里倾诉着对母爱、童心与自然的一片衷情。

‚爱的哲学‛是冰心文学书写的灵魂,是渗透于冰心作品中的文学精神。‚有了爱便是有了一切‛,这是冰心的至理名言,也是她终其一生信守的信念。在冰心的理解里,爱是人类的生命,是人类的一切。在她的作品中,她以对人类进行‚爱‛的启蒙,让芸芸众生在纷乱世事中获得一片宁静为己任。‚爱‛几乎是贯穿冰心一生的纽带。冰心以‚爱的哲学‛为底蕴,以‚爱‛的澄明照亮人内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平凡的生命更高远的精神瞩望。冰心在散文中所要表达的‚心中要说的话‛,就是她整个创作的总主题:爱。冰心的‚爱的哲学‛,不但主张要爱自己的母亲,爱所有的儿童,而且主张要爱一切的大自然。冰心喜欢用‚爱的哲学‛歌颂母爱、赞美童真和礼赞自然之美。

母爱是冰心‚爱的哲学‛的核心。在《往事

(一)》第七篇中,作者借助荷叶与红莲的关系,唱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母爱之歌。文中写道:‚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相比之下,《寄小读者》更能体现出她的这种‚爱的哲学‛。例如其中的通讯十,作者对母爱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她指出:‚世界上没有两件事物是完全相同的,同在你头发上的两根发丝,也不能一般长短。……只有普天下母亲的爱是一般的长阔高深,分毫都不差减。‛冰心说:母亲‚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事物毁灭而变更‛,‚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女儿,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 (《寄小读者》通讯十)。因此,她要‚尽我在世的光阴,来讴歌这神圣无边的 1 爱‛ (《寄小读者》通讯十二)。

冰心在《寄小读者·通讯十》中,用极其朴素简洁的白描手法为我们描绘出这样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1)有一次你病得重极了。地上铺着席子,我抱着你在上面膝行。正是暑月,你父亲又不在家。你断断续续说的几句话,都不是三岁的孩子所能够说的。因着你奇异的智慧,增加了我无名的恐怖。我打电报给你父亲,说我身体和灵魂上都已不能再支持。(2)当她说这些事的时候,我总是脸上堆着笑,眼里满了泪。听完了用她的衣襟来印我的眼角,静静的伏在她的膝上。这时宇宙已经没有了,只母亲和我。最后我也没有了,只有母亲,因为我本是她的一部分!(3)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

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的、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例(1) 中,作者描画了暑月里母亲怀抱着重病的三岁的幼女,在铺着席子的地上‚膝行‛,以减轻病儿痛苦的感人画面。‚膝行‛二字极其简约凝练,浮雕式地突现出身体和灵魂上都已不能再支持的母亲那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例(2) 中,只用和小朋友谈天的平实语气,就把‚脸上堆着笑,眼里满了泪‛这一面部特写十分传神地勾勒出来;‚用她的衣襟来印我的眼角,静静的伏在她的膝上‛一句中的一‚印‛一‚伏‛,由动态到静态的变化上,便把母爱深深,亲情惓惓,幼小心灵已被伟大的母爱所融化的深刻意蕴点染出来。画面中无一字描绘母亲,却处处暗示出母亲之伟大之崇高。例(3) 中,通过人物对话引出一幅精致圣洁的图画,画面中幼女娇憨地仰着脸,慈母温柔地用她的面颊抵住幼女的前额,一幅多么安宁、幸福、圣洁的图画!只有在伟大的母爱的光环里,童心才熠熠生辉!冰心在《寄小读者》四版自序中说:‚这书中的对象是我挚爱恩慈的母亲。她是最初也是最后我所恋慕的一个人。我提笔的时候,总有她的颦眉或笑脸涌现在我的眼前。‛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冰心在她的散文中用了世界上最真最富表现力的文字,为我们绘出了一幅幅震撼心灵的‚慈母娇儿图‛。

再如她出版于1931 年的散文名篇《南归》,它是作者在丧母一年半后所作的‚失母的哀歌‛,也是冰心将母爱抒发得淋漓尽致的长篇散文。作者采用‚痛定思痛‛的写法,抒发的是完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文笔极为哀婉凄绝,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这篇散文中,前半部分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她唯恐失去母爱的惶急、竭力延续母爱的焦虑,把作者服侍母病过程中的内心的煎熬和情绪的复杂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情真意切。后半部分则痛述了失去母爱的无限悲恸,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写道:‚完了,过去这一生中这一段慈爱,一段恩情,从此告了结束。从此宇宙中有补不尽的缺憾,心灵上有填不满的空虚。‛‚窗外是苦雨, 2 窗内是孤灯。写至此觉得四顾彷徨,一片无告的心,没处安放!‛字字发自心坎,浸透着无法排解的伤怀、痛失母爱的悲痛及无助。

描写、歌颂童心童真在冰心散文中则是另一个重点。特别体现在《寄小读者》上,女作家冰心,实在是一个‚犹有童心‛的大孩子,她描写自己童年的往事,和小朋友们谈心,极力讴歌童心,赞美孩子们的稚气和善良。《寄小读者》这个集子就是她特地赠与少年们的礼物。人们一般认为世间最不失童心的是诗人,在《寄小读者》中冰心老人是以诗人的心情跟少年们谈风景、谈人事、谈人与人的关系。宛如兄弟姐妹间的娓娓清谈,完全没有教训的意味,却又特别富有感染的力量,使少年们的智慧与感情受到深深的感染与熏陶。《寄小读者》,作者以大朋友的身份,给小朋友写信,报告自己的见闻和生活情景,表现了纯真的童心和稚气,特别真切动人,在《通讯六》中,作者与小读者讲心里话,表现出的完全一片童心,她说:‚小朋友,我有一个建议:‚儿童世界‚栏,是为儿童开辟的,原当是儿童写给儿童看的。……大人的思想,竟是极高深奥妙的,不是我们所以能测度的。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是非,往往和我们的颠倒。往往我们所以为刺心刻骨的,他们却雍容谈笑的不理;我们所以为是渺小无关的,他们却以为是惊天动地的事功。……总而言之,他们的事,我们不敢管,也不会管;我们的事,他们竟是不屑管。所以我们大可畅胆的谈谈笑笑,不必怕他们笑话。———我的话完了,请小朋友们拍手赞成!‛这完全是小孩子群中的一个,用大姐姐的口气,和小朋友谈心,讲悄悄话,他们是心心相印的。

在冰心眼里,孩童是集善良、纯洁、可爱于一身的安琪儿。她的散文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出童真。‚病中不必装大人,自然不妨重做小孩子!‛ (《山中杂记》)。‚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小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笑》) 在她笔下,每个小孩都是天使的化身,都有着不一样的可爱、调皮之处;读她的散文总是能让我们感觉到一个个天真烂漫、纯洁无暇的孩童形象跃然纸上。只有用童稚的眼睛打量这个世界,才能有如此形象生动又毫无世俗瑕疵的描述,这类饱含童真的文字是作者本人由内而外的孩子气使然,比如在《山中杂记》中,她饶有兴趣地描写了小鸟破壳而出的过程,藕荷色的小蝴蝶、背着圆壳的蜗牛、嗡嗡的蜜蜂、每夜乱唱的青蛙、在花丛中闪烁的萤虫,都充溢着斑斓的童真和童趣,透盈在她文章的字里行间。它们都是极温柔,极其孩子气的。

讴歌大自然之美在冰心散文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冰心从小生活在山陬海隅,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冰心度过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受故乡山水的熏陶如同家庭教养一样直接而深刻,因此,冰心喜欢大自然,一到了野外,就如同回到了故乡。大海、繁星、云霞成了冰心笔下的知音,即使在美国读书期间,慰冰湖畔也留下 3 了冰心与大自然的喃喃对话。怀着对自然的热爱,带着虔敬的心情静对山水,冰心领悟了自然生命与自我性灵的默契与交融,她的笔展示出浩瀚无边的大海的景色,气势雄浑、波澜壮阔;她的笔写出山间、湖畔、园里、家中的各种各样的花,争妍斗艳,异彩流芳;她的笔画出各个式样的明月,还有月光下的各式美景和人的活动:或月夜泛舟,或赏月清谈,或游园观景,或望月遐思。苏州一带江南水乡的景色更是使她‚悠然如醉‛,她写道:‚江水伸入田陇,远远几架水车,一簇一簇的茅亭农舍,树围水绕,自成一村。水漾轻波,树枝低桠,当几个农妇挑着担儿,荷着锄儿,从那边走过之时,真不知是诗是画!‛‚有时远见大江,江帆点点,在晓日之下,清极秀极。我素喜北方风物,至此也不得不倾倒于江南之雅澹温柔‛ (《通讯四》)。这里展现的是一幅清新俊美而又富有江南风韵的天然山水,是一幅独具中国地方特色的水墨画,而这对自然风景的出色描写,常常成为冰心散文闪耀着异彩的部分。

冰心犹爱大海,她简直可以堪称一位‚海化‛的艺术家。她曾说:‚每次拿起笔来,忆起来的头一件事就是海。‛在她笔下展现出的一幅倏忽万变的大海图,以拟人化辞格描绘的大海为最令人神往。冰心的《往事

(一) 十四》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海上不同时节的变幻比作海的女神喜怒哀乐,时而活泼放达,无拘无束;时而多愁善感,喜怒无常。把大海写得有神有韵,整个画面绚丽多姿、光彩照人,字字句句蕴藉着对大海的无限深情。在描写景物时,作者从客观事物的形、声、色、味、质等方面加以具体摹绘,如‚湿烟蒙蒙‛、‚艳艳的湖波‛、‚滴答滴答的手表‛等等,绘声绘色,读来犹如身临其境。

二、强烈的家庭伦理观念和浓厚的基督教思想以及泰戈尔哲学思想的浸染使冰心的散文闪耀着爱的光辉。

冰心的创作以‚爱的哲学‛为佳境,在她的文字里倾诉着对童心、母爱与自然的一片衷情。冰心的‚爱‛的源泉来自于她的和谐的家庭和美好的童年记忆,实践证明,作家的少年记忆、文化记忆、民族记忆乃至历史记忆是支撑作家全部创作的精神源泉。尤其是童年记忆特别重要,它往往会不可思议地贯穿着一个作家的一生。由于冰心的家庭出生和和睦民主的家庭氛围,造就了冰心高贵的精神、高雅的气质以及卓越的文学成就。

冰心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在20 世纪中国社会政治势力、思想观念激烈碰撞,刀光剑影、风起云涌的特殊时代环境中,不管社会是怎样的风雨飘摇、动荡不安,一直担任海军军官的父亲和慈祥仁爱、知书达理的母亲为她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父母的厚爱、优裕的生活条件、海边的生活体验让冰心始终有一片净朗的天空,一个温馨的生存环境。她的心始终没有为生活的阴影所侵蚀,而一直保持着宁静的心态。她说:‚我觉得我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开朗的,首先是健康的。 4 该得的爱,我都得到了,该爱的人,我也都爱了。我的母亲、父亲、祖父、舅舅、老师以及我周围的人都帮助我的思想、感情往正常、健康里成长。二十岁以后的我,不能说是没有经过风吹雨打,但是我比较是没有受过感情上摧残的人,我就能够经受身外的一切,有了健康的感情,使我相信人类的前途是光明的,虽然在螺旋形上升的路上,是峰回路转的,但我们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来克制外来的侵袭。‛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冰心,‚爱‛从小就渗透在她的心田 里,成为她思想和行动的一种善良的出发点。长大成人后,形成了她独特的‚爱的哲学‛,成为她创作的旨趣。因此,和谐的家庭和幸福的童年奠定了冰心个人真实性以及美学感性的根基。

冰心的创作还明显地受到了基督教文化的影响。1935 年,阿英在《谢冰心小品?序》中认为:‚无疑的,在她的作品中,也还有基督教思想的血液存在,这些血液,是流贯在她的爱的哲学之中。‛在她的成长经历里面,她深受基督教的影响,而基督教的‚博爱‛精神对她本人的‚爱的哲学‛的产生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个人思想的成长和后天性格的发展,肯定和她所处的现实及周遭的环境有着紧密联系。冰心的少年与青年时代就生长在浓郁的基督教氛围中。无论是她的出生地福州,还是她的第二故乡北京,这种浓厚的基督教氛围对冰心的人格形成及其创作起着至关重要和不可磨灭的影响。冰心出生时,父亲请教会医院里的女医生来接生,她的二伯父在一所教会学校(福州英华书院) 教书,书院里的男女教师都是传教士,曾来家中做客,给冰心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家迁到北京后,冰心的舅舅和北京基督教青年会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冰心的大弟弟和舅舅的儿子因此就进了青年会夜校学习英文。1914年秋,冰心考入了在北京的美国卫理公会办的贝满女中读书。在具有浓郁基督教文化的环境中,她受到了基督教十分深刻的影响,1932 年,冰心在回忆自己的创作道路时说:‚中学四年之中,没有什么显著的看什么课外的新小说。……我所得的只是英文知识,同时因着基督教义的影响,潜隐的形成了我自己的‘爱’的哲学。‛冰心的青年时期就是生活在上帝创造的神秘理想国里,并作为上帝的使者执着地把博爱播向可及的人世间。冰心从耶稣基督的‚爱‛与为人类受难上读到了‚崇高‛,这一意旨唤起了人的内在人性力量,使人对‚崇高‛的确证、皈依成为事实,并开始指导人的实践。冰心的‚爱的哲学‛因此具有了崇高人性的因素。这也是基督教能对冰心产生致命的终身影响的最重要的原因,使她能够面对上帝进行心灵的交流,诚心所愿地保持理性的自律并作道德伦理的超越,最终形成自己

对基督与基督教的理解以及自己思想、人格的形象的塑造与爱的哲学的构建。

泰戈尔的哲学思想对她的影响也很大。泰戈尔是一个‚爱‛的宗教的崇奉者,他宣传爱的福音,认为能够真正增强文明的力量,使文明真正进步的是协作和爱。 5 他爱神、爱人、爱大自然,爱的思想成为他诗歌中泛神论的宗教情结的精神支柱。无论是梦幻多于现实的早期诗歌,还是晚期直面现实的厚重力作,爱的思想始终是他诗歌统一的宗教基调。泰戈尔的散文诗如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般地打动并启发着冰心,泰戈尔的泛神论,引领她走向温柔的爱的吟颂,她写下颇有影响的《寄小读者》,便是最好的例证。

总之,冰心以‚爱的哲学‛领悟人生,探求生命的奥秘和意义,营造了一方和爱温柔的精神乐园,给人以爱的抚慰与希冀。其散文创作总根于爱,爱的主旨一脉相承,贯穿始终。

儿童之爱

冰心对童心的歌唱也有多层面的内涵。她既把儿童世界作为拯救成人世界的力量,也理解关爱儿童世界,同时她还表达了对自我童心的眷恋。

《寄小读者》、《山中杂记》是优美的抒情散文。尽情歌唱母爱、欣赏自然美、体恤儿童的天真童心是这两组散文的主题。“我是你们天真队里的一个落伍者——然而有一件事,是我常常自傲的:就是我此前也曾是一个小孩子。为着要保守这一点天真直到我转入另一世界为止,我恳切希望你们帮助我,提携我,我自己也要永远勉励着,做你们的一个最热情最忠实的朋友!”

冰心不是居高临下地以师长面目去教训儿童,而是以平等的态度、用自己热情诚恳的心去与儿童交朋友。她把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童真、自然美叙说出来与小朋友共享,也推心置腹地向小朋友忏悔自己的过失。在《寄小读者·通讯二》中,她告诉小朋友由于自己无意的过失,曾使得一只初次出来觅食的小鼠被小狗吞食。这个小生命的消逝“使我的灵魂受了隐痛,直到现在,不容我不在纯洁的小朋友面前忏悔。”在与儿童的交往中她并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者。她既向小朋友提供美好的精神食粮,也在对小朋友的叙说中净化、升华自己的灵魂。因为,儿童真诚、炽热的心比成年人的漠然、麻木更让冰心感到亲切。小读者正是在这种难得的信任中,倾听冰心大姐姐的倾诉,在对冰心心情的理解中激发自己的爱心、美感。这种爱的教育、美的启迪由于点点滴滴都化作作者的真性情、化作作者心头的悄悄话而传递到小朋友的心灵中,所以与各种教训文字有天壤之别。

注重爱的教育、美的启迪,而不是把重心放在智的开发上,冰心显然继承了中国文化注重修身养性的传统。激发儿童的博爱之心、培养儿童的美感,显然又是以现代人道主义为指导思想、广泛吸收西方近现代教育理论的直接结果,是对封建伦理教育的间接否定。

《离家的一年》中,冰心写一个十三岁少年初次离家上中学的心理适应过程,有许多细致的感受,表现人物“他”天真中偏于内向、腼腆,且又好强的性格。《寂寞》则写短短的几天中两个小朋友——小小和妹妹一起玩耍时的快乐光景和分别所产生的寂寞感,对儿童心理的表现十分逼真。“梦见带着妹妹,走进很深的树林里,林中有一个大湖。湖边迎面走来一个白衣的女子,似乎是雪花公主。她手里提着一个大笼子,里面有许多麻雀,正要上前,眼前一亮,便不见了。”

冰心对儿童内心世界的悉心体察,并不含多少教育儿童的功利目的。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儿童心灵的尊重。而未把成人世界中的价值观念强加给他们。这显然受到当时周作人等关于儿童文学无功利性理论的影响。这与冰心同时期为探索社会问题而创作的“问题小说”形成鲜明对比。超越解决一时社会问题的急功近利思想,也超越了“问题小说”人物形象概念化的缺憾,在儿童小说创作中自由地舒展她们善于体察人心的艺术才能,达到了从人性和审美的角度关怀人生的文学创作要求。

自然之爱

冰心对自然美有着极为敏锐的感受力。无论是辽阔的大海高山,还是细小的蒲公英、石竹花,都是冰心喜爱的自然景物。她从清新优雅的审美趣味出发,以温柔、矜持而又不失活泼的青春女性情怀观照大自然,忽略自然景观中壮阔、狂暴的一面,而着重发掘其勃勃生机中透出的和谐感、静穆感。

海常常出现在冰心的笔下,但她从未详细描画过大海波涛汹涌的狂暴面目,对海的正面描写以和谐、平静、绚丽见长。“我自少住在海滨,却没有看见过海平如镜。这次出了吴淞口,一天的航程,一望无际尽是粼粼的微波。凉风习习,舟如在冰上行。到过了高丽界,海水竟似湖光。蓝极绿极,凝成一片,斜阳的金光,长蛇般自天边直接到栏旁人立处。上自穹苍,下至船前的水,自浅红至于深翠,幻成几十色,一层层,一片片的漾开了来。”(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七》) 以超功利的态度对大自然进行审美观照,是主体生命进入自由境界时的一种状态,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以冰心为代表的现代女性心灵解放的高度。

冰心不仅以灵敏的感性体悟大自然的美,而且还常常把自然拟人化为与自己精神相通的朋友,与之共同分享对童年的留恋、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这些丰富的人生况味。“儿时的朋友:海波呵,山影呵,灿烂的晚霞呵,悲壮的喇叭呵,我们如今是疏远了么?”(《繁星·四七》)这种与自然山水风物进行深层精神交流的审美观照,有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亲密,而没有李白知己寥落的落寞感。冰心投身大自然包含着关怀现实人生的温暖情愫。“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里,只容许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春水·一五》)对自然喜爱,在冰心创作中再次构建了人与世界的和谐关系,温暖着读者的心。

8

参 考 文 献

[1] 公立军.评冰心散文的图画美[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0(1). [2] 张建秒,刘飙.试析冰心作品中的‚真‛与‚爱‛[J].江西社会科学,2007(12). [3] 刘柯.冰心散文新论[J].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8(11). [4] 宋淑芬.试论冰心散文的艺术魅力[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5]吴龙.冰心散文艺术特色新探[J〕.江西社会科学,2003(9).

第2篇:论冰心散文爱的主题

09汉语言2班

郭英森

0901103239 内容摘要:冰心散文的主题可以用一个“爱”字概括其所创作的基调和特质。“爱的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归结于冰心特殊的家庭环境以及她所钟情的基督教精神。在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冰心,习惯用爱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看待世界。这份爱同样体现在散文中。在其散文中她用“爱的哲学”歌颂母爱、赞美童真、赞颂自然。可以说冰心用一颗爱心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柔美的艺术世界。

关键词:冰心散文 母爱 童真 自然 主题

“有了爱,便是有了一切”,这是冰心的至理名言,也是她终其一生信守的信念。“爱的哲学”是冰心作品的灵魂,是渗透于冰心作品中的文学精神。1冰心认为爱是人类的生命,是人类的一切。同样在她的作品中,她以对人类进行“爱”的感染,让芸芸众生在纷乱世事中获得一片净土为己任1。“爱”几乎是贯穿冰心一生的,她以“爱的哲学”,用“爱”来照亮人们的内心世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平凡的生命更高远的精神状态。冰心在散文中所要表达的“心中要说的话”,就是她整个创作的总主题:爱。冰心的“爱的哲学”,不但主张要爱自己的母亲,爱所有的儿童,而且主张要爱大自然的一切。冰心喜欢用自己“爱的哲学”来歌颂母爱、赞美童真和礼赞自然。

她的“爱的哲学”的形成在相当程度上是与冰心特殊的家庭环境以及她所钟情的基督教精神密切相连的。冰心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始终拥有最丰足的爱。“我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开朗的,首先是健康的,该得的爱,我都得到了,该爱的人,我也都爱了。我的母亲、父亲、祖父、舅舅、老师以及我周围的人都帮助我的思想、感情往正常、健康里成长”1。与此同时,冰心在14岁时便进入教会 1刘娜 《试论冰心散文爱的主题》(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2卷,第二期,第1

28、129页) 学校贝满女中读书。她在此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教育迥然不同的新式教育而且系统地接受了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由此她长大成人之后就形成了她所特有的处世哲学,即被她自己称之为“爱的哲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爱的哲学”已成为她整个人生价值观念的根本支柱,基督教对人类之爱的虔诚与执著助燃着她的生命之火。冰心以她天真、纯洁而又执著的声音,由衷的赞美上帝,赞美她所认为的充满宇宙和人类的无限的爱。

在冰心爱的世界中,“母爱”无疑是最浓重的一笔,它是爱的灵魂,是曲谱中的主旋律,是“爱的哲学”中的核心,在《往事

(一)》第七篇中,作者借助荷叶与红莲的关系,唱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母爱之歌。文中写道:“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然而,《寄小读者》更能体现出她的这种“爱的哲学”。例如其中的通讯十,作者对母爱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她指出:“世界上没有两件事物是完全相同的,同在你头发上的两根发丝,也不能一般长短。„„只有普天下母亲的爱是一般的长阔高深,分毫都不差减。”冰心说:“母亲‘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事物毁灭而变更’,‘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女儿,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寄小读者》通讯十)。1因此,她要“尽我在世的光阴,来讴歌这神圣无边的爱”(《寄小读者》通讯十二)。

1刘娜 《试论冰心散文爱的主题》(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2卷,第二期,第1

28、129页) 她于1931年发表的散文名篇《南归》,这是作者在丧母一年半后所作的“失母的哀歌”,也是冰心将母爱抒发得淋漓尽致的长篇散文。作者采用“痛定思痛”的写法,抒发的真情实感是完全发自内心的,文笔极为哀婉凄绝,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与震撼力。1在这篇散文中,前半部分中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她对母爱失去的恐惧、竭力延续母爱的焦虑,把作者在服侍母亲过程中的内心的煎熬痛苦和情绪的复杂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情真意切,使读者感同身受,给人以无限的感染力。文章的后半部分则说明了对失去母爱的无限悲恸,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写道:“完了,过去这一生中这一段慈爱,一段恩情,从此告了结束。从此宇宙中有补不尽的缺憾,心灵上有填不满的空虚。”“窗外是苦雨,窗内是孤灯。写至此觉得四顾彷徨,一片无告的心,没处安放!”1字字发自内心,浸透着无法排解的伤怀、痛失母爱的悲痛及无助。

与此同时,对童真的赞美是冰心“爱的哲学”中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她渴望并且追忆着“万缕柔丝”的母爱,同时也向往天真烂漫的童年。在冰心的心目中,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人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段。“不论童年生活是快乐,是悲哀,人们总觉得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深刻的刻画在她的人格及气质上,而影响她的一生”1。然而,童年毕竟只能经历一次,所以,“她只有回忆,——回忆自身的童年,她只有追慕,——追慕一切的孩子”1。在回忆与追慕中,她体味童年,感受纯真。

1刘娜 《试论冰心散文爱的主题》(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2卷,第二期,第1

28、129页) 为此她使用了很多的笔墨去描写自己的童年生活。《往事》中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幼时的趣事,儿时的玩伴以及影响她终身的大海海;《离家的一年》、《寂寞》中描写儿童的寂寞和他们的生活中所具有的幼稚的悲哀;《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作者向小朋友们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倾诉自己对孩提时代的向往,倾诉自己对纯真的渴望。“我要保守这一点天真,直到我转入另一世界时为止”。在冰心笔下,童年生活是那么让人神往、让人陶醉。

她所描写的儿童,都是那么富有诗意。他们是天真烂漫的,他们是聪明伶俐的,他们是人间的天使。无论是手足情深的兄弟,还是儿时的玩伴乃至异国那帮淘气的儿童,他们处处都充满了灵动,给人一种圣洁的感觉。

她歌颂母爱,赞美童真,同时又赞颂大自然。在冰心的散文中,还有不少是讴歌大自然之美的作品。冰心从小生活在烟台海边,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冰心度过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受故乡山水的熏陶如同家庭教养一样直接而深刻,因此,冰心喜欢大自然,一到了野外,就如同回到了故乡。她陶醉于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在她的笔下,大自然是那样的美丽动人,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和婀娜多姿。而对于伟大而浩瀚的大海,她表现了一种特别的沉醉。“每次拿起笔,头一件事忆起的便是海。”1只要提到海,她就要为它而发狂。

海,在她看来是极具魅力的。她三岁的时候,便可以对着大海默默地坐上三个钟头,与其说是寂寞,倒不如说是从小就对蔚蓝的大海 1张建秒、刘飙 《试析冰心作品中的“真”与“爱”》(江西社会科学,2007,第12期) 充满了无限向往。坐在它的面前,“就会把自己的灵魂唤醒。”她总觉得海是不尽的“庄严”,海也是不尽的“伟大”,只要一提到海,她总要不可避免地“快乐充溢,怡然而笑”,为了能与挚爱的大海朝夕相伴,她甚至希望成为一个大海中的“守灯塔者”。1

在她的笔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瞬息万变的大海图,冰心的《往事

(一)十四》中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海上不同时节的变幻比作海的女神喜怒哀乐,时而活泼放达,无拘无束;时而多愁善感,喜怒无常。把大海写得富有神韵,整个画面绚丽多姿、光彩照人,字字句句蕴藉着对大海的无限深情。在描写景物时,作者从客观事物的形、声、色、味、质等方面加以具体描绘,如“湿烟蒙蒙”、“艳艳的湖波”、“滴答滴答的手表”等等,绘声绘色,读来犹如身临其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从她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与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诗句里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了的母爱”这是巴金老人对冰心老人的评价,正是冰心运用“爱的哲学”的精神为世人展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使读者的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在爱的哲学中得到了净化,变得纯洁、宁静。冰心用她的笔、她的心、她的爱为我们建筑了一个柔美的充满爱、充满温暖的艺术境界,使世人在喧嚣的世界中得到心灵的净化,给人以美的享受。

1 宋淑芬 《试论冰心散文的艺术魅力》(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7月,第19卷,第4期)

参考文献:

[1]公立军 《评冰心散文的图画美》(黑龙江社会科学,2000,第1期)

[2]张建秒、刘飙 《试析冰心作品中的“真”与“爱”》(江西社会科学,2007,第12期) [3]刘柯 《冰心散文新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8,第11期)

[4]宋淑芬 《试论冰心散文的艺术魅力》(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第4期) [5]吴龙 《冰心散文艺术特色新探》(江西社会科学,2003,第9期) [6]丁琪 《论冰心小说创作中爱与美的主题》(社科纵横,2001,第4期)

第3篇:浅论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

浅论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 指导老师:朱洁学员:张美兰

摘要:冰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她的诗歌、小说和散文等创作,都十分具有开拓性。在其作品中她用“爱的哲学”歌颂母爱、赞美童真、礼赞自然。本文将着重论述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的具体内容及在其作品中的创作体现,并结合社会现实对“爱的哲学”的意义和影响作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冰心散文爱的哲学母爱童真大自然

提起冰心,我们总会想到那位用爱和真情赞美母爱、童心与大自然,以及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女性。她总是以温柔细腻的笔调、纯洁率真的思想和清丽委婉的语言,营造出属于她独有的艺术风格。冰心的创作文体有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但她比较喜欢运用的体裁还是散文。她曾在《关于散文》一文中说到:“散文是我最喜爱的文学样式”。冰心散文创作开始于“五四”时期,“五四”是一个新旧思想激烈斗争的时期,冰心在“五四”革命文学浪潮的推动下,结合自己民族传统与现代生活的土壤,同时也吸收了外国文学的某些养分,并在这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不同于旧文学的崭新的文学体式。其作品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对旧文学的重大突破。可以说,冰心作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先驱者,用白话创作的叙事抒情散文,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观念,显示了现当代散文的创作成绩。

冰心作品给我们呈现的是新旧文化交替时期中国知识女性向往现代文明的真我形象,它不同于封建时代的闺阁文学封闭纤弱。她的散文的审美方式以心为文,交织古今,融会中外。从她于1919年8月在《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之后,就开始了散文写作。她的散文创作数量近140万字,代表作有《笑》、《往事

(一)》、《到青龙桥去》、《寄小读者》、《山中杂记》、《南归》、《关于女人》等,还有散文集《归来以后》、《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等。冰心的散文创作长达七十多年,跨越了几个历史时期,其创作可划分为早期(“五四”时期)、中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晚期(建国以后)三个阶段,创作风格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早期以“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笔调,运用委婉含蓄的手法,清新秀丽的语言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曾被人赞誉为“冰心体”;中期随着生活的转折变化,一改前期婉转、清丽、典雅的艺术风格,代之以苍劲、明快、幽默和刚健的风格;晚期的创作风格随着时代与自身气质的变化也相应的产生了变化,前期是温柔伤感的情调,中后期则呈现出清朗秀逸的风貌。

在冰心七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有许多优美的散文篇章,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者。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母爱、童心、自然美的成功描写,这也就形成了她独特的“爱的哲学”的具体内容。正如秦牧所说:“她望着繁星,对着大海,赞美自然、讴歌母爱、爱慕善良,探索真理。在夜气如磐、大地沉沉的当时,她告诉人们要追求真善美,憎恨假恶丑,起到一定的启蒙作用。”说到“爱的哲学”,大家自然就会想到伟大诗人泰戈尔,他对冰心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是“爱的哲学”的创始者。徐志摩曾经评价冰心是“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特别是在散文创作方面,冰心更是汲取了其思想的精华,并结合自己对人生的感知和理解,对于爱的独特的心灵感受,给予“爱的哲学”注入新的生命,从而形成了她的别具一格的“爱的哲学”。

一、爱的哲学的具体表现

冰心一生都信奉“爱”能引导人们向善向美。母爱、童真、大自然,这三者构成了她爱的世界。她赞美母爱,曾深情地说,“这样浓深,这般沉挚,开天辟地的爱情啊!愿天下一切有知,都来颂赞!”她觉得母爱可以引导人类走向新的文明,靠着它,便能建造一个“个个自由、个个平等”的世界;她赞美童真,描绘儿童稚气娇憨的情态,欣赏他们的智慧聪颖。她觉得大人的世界充满互相残杀、争权夺利,而儿童的世界是纯真无邪、互爱互怜的;同样,冰心倾心自然也表现了一种追寻,希望在自然的清新里,平息人间的恶斗,融化人类的怨嗔。为此,她常常徜徉于大自然,流连忘返,与大海为友,与湖泊作伴。春风、秋云、碎雪、微雨、明月、星晨,无不倾注她美好的情思和善良的祝愿。她对人类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她希望人们真挚地去爱、去共同创造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

1、无私的母爱

冰心“爱的哲学”的核心内容是母爱,在她的笔下,母爱是圣洁博大的,是她精神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她心里永恒的话语。在《寄小读者》中可以体会出她的这种“爱的哲学”。例如其中的通讯十,作者对母爱给予了非常高的赞扬,文中指出:“世界上没有两件事物是完全相同的,同在你头发上的两根发丝,也不能一般长短。„„只有普天下母亲的爱是一般的长阔高深,分毫都不差减。”冰心说:“母亲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事物毁灭而变更”,“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女儿,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寄小读者》通讯十),热情地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宽厚。又如在《往事

(一)》第七篇中,她借助荷叶与红莲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唱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母爱之歌。文章中写道:“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在冰心的眼中,母爱是无私的,是战胜一切邪恶的力量。《超人》就是冰心传达爱的哲学的重要篇章,文中通过一个叫禄儿的孩子向世界告知了自己爱的哲学。公寓里的何彬是一个性格冷漠的青年,他认为“爱和怜悯都是恶”。而公寓里的小杂工禄儿的生病呻吟打动了何彬,他拿出十块钱让禄儿去治病。禄儿感激他,由此联想到慈母之爱,得出“我的母亲和先生的母亲是好朋友”的结论,何彬也因此悟出一个新的人生观“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冷心肠的何彬因为母爱的回忆而重新唤起对生活的热情,其中母爱的温暖便是作者冰心转奉给世界的母性关怀,全天下的子女都应该受到这种母爱的恩惠。正是因为冰心这种对于母爱的无限夸大,并竭力鼓吹爱世上所有的母亲和所有的儿子,不分阶级地爱一切人也是爱的哲学的局限性所在。 再如她出版于1931 年的散文名篇《南归》,是作者在丧母一年半后所作的思念母亲的杰作。作者采用“痛定思痛”的写法,完全都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文笔极为哀婉凄绝,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这篇散文中,前半部分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她唯恐失去母爱的惶恐、竭力延续母爱的焦虑,把作者服侍母病过程中内心的煎熬和情绪的复杂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情真意切。后半部分则痛述了失去母爱的无限悲恸,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写道:“完了,过去这一生中这一段慈爱,一段恩情,从此告了结束。从此宇宙中有补不尽的缺憾,心灵上有填不满的空虚。”“窗外是苦雨,窗内是孤灯。写至此觉得四顾彷徨,一片无告的心,没处安放!”字字发自肺腑,浸透着无法排解的忧伤、痛失母爱的悲痛及无助。其实,冰心的母爱哲学并不仅仅是安慰那些受伤的心灵,而是把他们从现实带入哲学的世界,在母爱的哲学里受到灵魂的问籍,从而获得新的认知。

2、纯洁的童心

冰心散文中的另一个重点是描写歌颂童心童真。就像对母爱的歌唱一样,冰心对童心的歌唱也有多层面的内涵。其中既有对自我童心的关照,也有对儿童本真世界的理解关怀,还有借童心来慰籍成人世界的内容。她认为:“给儿童写作,对象虽小,而意义却不小,因为,儿童是大树的幼芽,为儿童服务的作品,必须激发他们高尚美好的情操,而描写的又必须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关心,而能够理解、接受的事情。”

在冰心的许多篇章中,儿童被描绘为天使,是“爱的哲学”里的天使,传达的是冰心本人的思想。她的散文《笑》就表达了这种从天使到儿童的转化过程:“凭窗站了一会,微微的觉得凉意浸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我微微的笑。”由此联想到五年前,古道边,一个孩子:“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想着我微微的笑。” 关怀儿童世界,冰心首先是超越任何功利目的的去理解儿童的喜怒哀乐,捕捉儿童世界的天真童趣,表现儿童稚拙的内心世界。如在《寄小读者》中,冰心就是孩子们的一个伙伴,她娓娓动听地跟大家讲述自己的童年往事,和小朋友们谈心,同时也夸赞孩子们的稚气和善良,以独特的通讯形式和小朋友交谈,以真挚朴实自然的话语创作出许多精美的篇章。又如在《通讯六》中,她和小读者说心里话,完全是一片孩童之心。冰心说:“小朋友,我有一个建议:‘儿童世界’栏,是为儿童开辟的,原当是儿童写给儿童看的。„„大人的思想,竟是极高深奥妙的,不是我们所以能测度的。„„总而言之,他们的事,我们不敢管,也不会管;我们的事,他们竟是不屑管。所以我们大可畅胆的谈谈笑笑,不必怕他们笑话。———我的话完了,请小朋友们拍手赞成!”这完全是小孩子群中的一个,用大姐姐的口气,和小朋友谈心,讲悄悄话。她总是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们交流,用自己的热情真诚地同孩子们交朋友,与小读者息息相通。

冰心在作品中,讲了许多小道理,与小朋友促膝谈心,谈社会公德,谈知识就是力量,谈我们当前存在的一些困难等等。在她的《三寄》中,冰心的心情是宁静多于兴奋,喜悦多于感叹,处处把小朋友看作新长征的接班人,希望小朋友既觉察肩头的重任,又能踏踏实实地身体力行地去做日常生活中的小道理。这种心贴心的平等姿态,使得小读者在这种难得的信任尊重之中,激发出自己的爱心和美感。冰心活到99岁,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中,她始终保持着童真之心。她始终觉得和孩子们“说话不必思索,态度不必矜持”,“病中不必装大人,自然不妨重做小孩子”(《山中杂记》)。

在她的笔下,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的化身,都有着不一样的可爱之处,读她的散文总是能让我们感觉到一个个天真烂漫、纯洁无暇的孩童形象跃然纸上。因为只有用童稚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才能有如此生动形象的描述,这些饱含童真的文字是冰心女士由内而外的孩子气使然。她时常勉励自己“在平凡的小小的事物上,我仍宝贵着自己的一方园地,栽下平凡的小小的花,给平凡小小的人看”。的确,冰心用晶莹无瑕的爱和坚定的信念执着于自己率真的性情,在文学的园地里寻找适合自身心性发展的一方土地。这也使她成为我国著名作家、诗人、散文家的同时,也成了小百花园中一位先驱者和和贡献卓越的儿童文学家。

3、优美的自然

冰心对自然之美有着极为敏锐的感受力。无论是雄伟的高山,还是辽阔的大海,甚至是细小的蒲公英,都是冰心喜爱的自然景物。在她的笔下,大自然的春日秋色、花晨月夕、丛林小溪都是如诗如画生机盎然的,使人仿佛身临其境,目不暇接。

冰心热爱大自然,她的爱很深沉,就像她热爱的大海。冰心从小生活在海边,对大海有着特殊的情感,可以堪称一位“海化”的艺术家。她曾说:“每次拿起笔来,忆起来的头一件事就是海。”大海的广阔深远陶冶了她的思想和性格,海风、海浪、潮涨潮落滋养了她的心田,融入了她的生命和灵魂。她笔下的大海形象是异常美丽的。辽阔的海面,蓝色的海水,汹涌的海浪,骀荡的海风,绚烂海霞,飞翔的海鸥,漫长的海滩„„这一切构成了冰心散文中多姿多彩的大海的形象。在她的作品中,曾多次用大量的笔墨描绘大海辽阔深邃、博大精深的形象,把大海作为理想人格的化身,自己被称为大海的女儿,海的歌者。冰心的《往事

(一)十四》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海上不同时节的变幻莫测比作海的女神喜怒哀乐,时而活泼放达,无拘无束;时而多愁善感,喜怒无常。把大海写得有神有韵,整个画面绚丽多姿、光彩照人,字字句句蕴藉着对大海的无限深情。在感悟大海的同时也被大海同化了,她赋予大海的灵性又无疑融入了自身的襟怀和抱负。冰心之所以对大自然有如此深厚的眷恋,是为了将自然和社会割裂开来,使自己的目光不再倾注于现实人生,而去体验自然的壮美。“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既然大家都同睡一个大摇篮,人人都受到大自然的爱护,人人都是平等的,于是便能在“自然的微笑里,融化人类的怨艾。” 冰心不仅以灵敏的感性体悟到大自然的美丽,而且还常常把自然拟人化为自己心心相通的朋友,以女性细腻的感受描绘出每一个能表达其内心感受的景致,用典雅的语言表达出来,赋予大自然无限的情思。她常常坐在湖岸边,边写作边看“湖上的月明和落日,湖上的浓阴和微雨”,也经常面对着青山村落,看“夕照里,牛羊下山了,小蚁般沿走在青岩上”。寥寥几笔,几种景物已淡然而出,月明、落日、浓阴、微雨、夕照、牛羊、青岩,犹如一幅水墨画色彩鲜明,淡雅清晰,蕴藏着真情写出了自然的美妙动人,让人回味无穷。尤其苏州一带江南水乡的景色更是使她“悠然如醉”,她写道:“江水伸入田陇,远远几架水车,一簇一簇的茅亭农舍,树围水绕,自成一村。水漾轻波,树枝低桠,当几个农妇挑着担儿,荷着锄儿,从那边走过之时,真不知是诗是画!”“有时远见大江,江帆点点,在晓日之下,清极秀极。我素喜北方风物,至此也不得不倾倒于江南之雅澹温柔”(《通讯四》)。在冰心的笔下,田垄、水车、茅舍、水波等本来很普通的山水景物都成了有诗情画意的佳山丽水,一幅幅秀美明丽的风景画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喜的不忍释卷。再如《往事(二)》:“今夜林中月下的青山,无可比拟!仿佛万一,只能说是似娟娟的静女,虽是明艳照人,却不飞扬妖治:是低眉垂袖,璎珞衿严。”月光下的青山,在冰心的笔下,成了一位明艳照人,默默不语的女子形象,更使她的散文充满了无尽的柔情蜜意。 冰心大量抒写自然美,从一个侧面也展示了以冰心为代表的第一代现代女性心灵解放的高度。她的写景写人散文,始终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沟通和协调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从而在生态环境和人际领域拓展了她的审美天地,人与万物相通的精神家园。

二、爱的哲学的形成原因

冰心的散文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曲爱的颂歌。这些饱含着对母亲、童真、大自然的爱,孕育于她的成长历程,一方面受益于家庭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外文化对她的熏陶。尤其在早年,冰心大量阅读了托尔斯泰、泰戈尔等外国作家的优秀作品,深受基督教教义和泰戈尔哲学中的入世救世、普度众生的爱的影响。此外,“五四”时期西方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潮在中国广为流传,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对冰心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冰心爱的哲学的形成,首先归功于她优越的家庭环境的熏陶、感染和教育。冰心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她的父亲担任海军军官,母亲出身书香门第,知书达理,思想开通,这一切为她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父母的厚爱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以及海边的生活体验让冰心始终有一片明净的空间,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她说:“我觉得我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开朗的,首先是健康的。该得的爱,我都得到了,该爱的人,我也都爱了。我的母亲、父亲、祖父、舅舅、老师以及我周围的人都帮助我的思想、感情往正常、健康里成长。二十岁以后的我,不能说是没有经过风吹雨打,但是我比较是没有受过感情上摧残的人,我就能够经受身外的一切,有了健康的感情,使我相信人类的前途是光明的,虽然在螺旋形上升的路上,是峰回路转的,但我们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来克制外来的侵袭。”的确,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冰心,“爱”从小就渗透在她的心田里,成为她思想和行动的一种善良的出发点。长大成人后,形成了她独特的“爱的哲学”,成为她创作的旨趣。我们读冰心的诗歌、散文,都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浓浓爱意,如春风拂面。她曾在《寄小读者》中这样描述她的生活“我的生活只有花和光和爱,我生命中只有祝福,没有诅咒”。父母的爱心是冰心“爱的哲学”形成的重要因素。

当然,正是由于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得冰心“爱的哲学”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她弄不懂造成社会现实和自己理想产生冲突的根源是什么?她认为社会之所以存在的种种问题,主要是因为“人心不好”,而改变人心的方法就是“爱”,爱是解决社会矛盾的主要方法,是万能的钥匙,主张用爱来感化人们的心灵,拯救全人类,这是不切实际的。

2、社会环境的影响

时代潮流为“爱的哲学”的形成准备了客观条件。“五四”时期,冰心看到了中国的苦难现实,敏锐地感到自己以及当时的“青年人的危机”:“不能升天,不甘入地”,他们被“悬在天上人间的中段”(《烦闷》)。她将当时某些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知识青年的思想危机夸大成全体青年的问题,因而开始以“问题小说”开始创作。但由于思想上脱离当时的现实斗争和广大人民,冰心只能以自己“美满”的家庭中的“亲子之爱“当作灵药,推荐给当时的青年,同时也以此安慰自己寂寞和苦闷的心灵,这就是冰心倡导“爱的哲学”的起因。 早年的《往事》、《寄小读者》和《山中杂记》等作品,以“爱的哲学”领悟人生,讴歌亲情、友爱、童真和自然美,寻味人生的乐趣和慰藉,通过“爱的哲学’告诫青年用爱引导自己的人生。但也给一些文学青年带来过负面影响,他们一味追求模仿,沉浸在爱的幻觉里。 那时年仅19岁的冰心积极投身于那个高扬“民主”与“科学”大旗的洪流中,她以优美舒缓的语言,清新秀丽的文字表达了她那丰富内涵的爱。“爱”是她讴歌的主旋律,对“爱”的思考陪伴了她的整个创作历程。从“小我”之爱到“大我”之爱、再到“忘我”之爱;从爱的萌芽幼稚、天真的“爱”到“爱”在冷风中呻吟、在战火中磨练„„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下,冰心从未放弃对“爱”的思考和赞颂。随着这种不放弃、不断思考与研究“爱”为主题的深入,逐渐形成了冰心自己独特的“爱的哲学”思想。

3、泰戈尔的影响

泰戈尔是冰心“青年时代所最爱慕的外国诗人”。他的哲学思想对冰心爱的哲学的形成有着不容忽视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最鲜明地体现在她的小诗《繁星》与《春水》中,对大自然的礼赞,对父母家人的眷恋,对童年生活的无限向往,基本确立了冰心爱的哲学的体系:母爱——童心——大自然。

泰戈尔的“泛爱论”与冰心“爱的哲学”似乎有着不可言喻的关联。泰戈尔“以一切亲子之爱、夫妇之爱、恋人之爱、爱国者之爱、自然崇拜者之爱、醉心于神者之爱为吟咏的诗材。”冰心则认为:“人类以及一切生物的爱的起点,是母亲的爱”。她热情讴歌母亲的无私和宽厚:“用她坚强无尽的爱来包围我。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就这样,冰心辩证地吸收了泰戈尔的这些思想并加以发展,奠定了自己爱的哲学的基础。冰心在《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一文中写到:“你的极端信仰——你的‘宇宙和个人的灵中间有一大调和’的信仰;你的存蓄‘天然的美感’,发挥‘天然的美感’的诗句,都渗入我的脑海中,和我原来的‘不能言说’的思想,一缕缕的合成琴弦„„.”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冰心对泰戈尔的崇拜和敬仰。

此外,冰心还吸收了泰戈尔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泰戈尔极为倾心大自然,他认为,人只有投入自然的怀抱,才能找到无尽的幸福。冰心对大自然更是特别热爱和欣赏,因为她和泰戈尔一样,认为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只有在母亲的怀抱里,才能忘却现实的污浊和烦恼,才能使心灵得到净化。

三、爱的哲学的意义及影响

爱的哲学既是冰心作品中的一个主题,也是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冰心是爱的追求者和探索者,是美的雕塑家和绘画家,她改造的是民族的灵魂,发现的是大自然的伟大,赋予孩子们的是圣洁的情操,给一代又一代的心灵送去的是永恒的信念、智慧的光芒。这也显示出冰心爱的哲学的特点,她对于人类生存方式的选择是和谐而不是对抗,是友谊而不是冲突,这种文化抉择充分显示了她作为中国人的智慧。

冰心“爱的哲学”体现其创作的一种特殊的情怀。冰心不太注重使用女性作家常常着力表现的爱情题材,不去构造曲折复杂的故事,而往往在简单的人、事和叙述中完成“爱的哲学”的书写。在母亲面前她永远是一个女儿,在朋友面前她永远是一个信的过的大姐姐,作为母亲的女儿,冰心感受到的是爱,作为朋友她给予的也是爱;母亲的爱转化为她对朋友兄弟的爱,而这种爱是超越世俗超越现实的,母亲的爱“使我由死中求生---要忘记自己的痛苦。”、“母亲赋予我的灵魂和肉体,我就以我的灵魂来探索人生。”在冰心的写作世界里,她既是作为女性性别而存在着,这时她的爱具有母性特征,她又是超越性别的,这时她的爱是抽象的、哲理的,由母亲的爱转化为哲理的爱。

冰心的“爱的哲学”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淡化了爱的意识,取而代之的是金钱至上、权力至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具有功利性,甚至有些人为了钱和权为所欲为,道德败坏。我们今天要重新认识冰心爱的哲学,并从哲学的高度进行认真思考,它不仅可以促进人际物我之间的沟通与亲善,还能启发人们思索生命的意义和目的,追求合理的人生和理想的社会,在审美教育上也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并且与当今建构和谐社会所倡导的诚信友爱,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有相通之处。冰心的爱是一盏明灯,一种力量,一代代人在冰心的爱里成长。冰心用爱承担起抚慰生命脆弱的使命,抚平人们心灵的创伤,给人以生的勇气,激励人们奋勇前行。人们从冰心那里得到了爱,体验着爱的温馨与魅力,又用同样的爱去待人、做人,使得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之间的关系得到很好的调和。

“爱的哲学”是诗意的哲学,是冰心散文书写的灵魂,在爱的歌唱中,冰心用女性细腻的心感受世间的一切爱。爱的哲学不是一种哲学概念,而是渗透于冰心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使冰心成为五四时期最杰出最有个性的作家。用茅盾的话说:“在五四时期的作家中,只有冰心女士最属于她自己。她的作品中,不反映社会,却反映了她自己,她把自己反映得再清楚也没有”是的,冰心属于她自己,她的独特性恰恰在于她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了一种本原性的追问和解答,她执著探究的是那个本真的、活生生的世界,她属于历史,也属于今天,更属于不老的散文。

纵观冰心的散文,爱与美的主旨一脉相承,贯穿始终。冰心笔下的母爱是深沉、真挚、忘我的;童心是淳朴、天真、活泼的;自然是壮美、寂静、安详的。冰心引导人们一步步走向她散文描绘的爱与美的世界,她用智慧凝结而成的爱与美为主旋律的文学,滋润着一代代读者的心田。冰心的爱的哲学让人满怀希望,满怀激情,它可以使你的生命之树翠绿茂盛。正如她自己所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这样至真至纯的爱的体现,才是婉约典雅、轻灵隽修的美丽。

冰心,是带着她的“爱的哲学”,以她清词妙句、婉约动听的乐曲,屹立于现当代文学史的峰峦之上。

第4篇:试论冰心与泰戈尔诗歌的异同

201203235823(学号)

卓云云(姓名)

指导教师 齐裕焜

【摘 要】: 冰心与泰戈尔的诗歌虽然都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但具体到宗教精神和宗教理想的表达上却又不同,冰心的诗歌在文体格式上是对泰戈尔诗歌的一种继承,他们的诗歌都是以歌颂大自然、儿童和爱为主题。但冰心不像泰戈尔一样去歌颂自己的爱情生活。虽然他们在歌颂人类情爱的类型方面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共同地想发现人类情爱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字】: 泰戈尔; 冰心;诗歌; 宗教哲学

冰心,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笔名冰心女士,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福建长乐人,出生于福州一个海军军官家庭,被称为“世纪老人”。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春水 》、《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孟加拉族人,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反现代民族主义者,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

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

泰戈尔和冰心两位作家虽然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但就其作品而言,爱的宗教哲学虽然是泰戈尔和冰心诗歌主题的基本色调。冰心的作品受泰戈尔的影响,她的创作走向温柔的爱的吟颂,尽情地赞美母爱、童心、大自然。

那么,这两位作家的诗歌究竟有哪些相同之处呢?

一、我们知道,泰戈尔一生同情中国,他曾两次访问过中国。他访问之后,他的作品大量地译成汉文。当时翻译的绝大多数是散文诗,因此,泰戈尔对中国的影响首先是散文诗。从20世纪二十年代中期起,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不少体裁像《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一类的作品,这其中有沈尹默、刘半农、冰心、鲁迅、郭沫若、瞿秋白、徐志摩等人的作品。在他们中间,冰心可以说是受惠于泰戈尔最深的“私淑弟子”了。泰戈尔的散文诗如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般地打动并启发着中国的新一代的女诗人、女散文诗作家——冰心。她写了颇有影响的《寄小读者》,便是最好的例证。冰心的诗歌受之于泰戈尔的影响,是现代文学史上不争的事实,也是研究者们的老生常谈。闻一多称冰心是“中国最善学泰戈尔”的女作家,徐志摩认为,冰心是“最有名的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而冰心自己则说:“我写《繁星》和《春水》的时候,并不是在写诗,只是受了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把自己平时写在笔记本上的三言两语——这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冰心受泰戈尔的影响是无须回避的事实,但是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停留在诗歌外表结构的单向模仿上,更为重要的

是,冰心的诗歌创作在宗教精神和宗教理想方面更多地接受了泰戈尔的影响并有所发展,我们既可以在两位诗人的作品的语言结构里享受到阅读的诗美的愉悦,更能够在他们诗歌中感受到两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诗人在努力为多灾多难的人类寻找一块灵魂息憩的宗教绿洲。

二、印度是一个宗教呈多元化特征的国度,而且,历史上的印度,宗教与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成为印度文化的核心。泰戈尔从小就生活在宗教的氛围中,他的父亲戴温德拉纳特对“吠陀”和“奥义书”都很有研究,在当时的社会上被称为“大仙”。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使泰戈尔的诗歌体现了印度宗教文化的大宇宙和小宇宙统一的“梵我合一”的观念,以及追求至爱的精神理想。特别是青年时代的泰戈尔,由于受西方基督教的影响,因而他诗歌中的“上帝”是东西方宗教文化混合的象征符号。一方面他认为“上帝死了的时候,宗教便将合二为一”(《飞鸟集》第84节)另一方面,他又主张不要去乱礼拜,“向谁礼拜呢?睁开眼看,上帝不在你的面前。”(《吉檀迦利》第11节)很显然,泰戈尔对“上帝”的理解糅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宗教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化解为完全彻底的泛爱哲学。冰心出生于中国20世纪初一个温馨的家庭,她的祖父谢子修是一位私塾先生,其手书的“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的对联,足以道出这个家庭的宗教文化氛围。冰心的母亲一心向佛,与世无争,这对早年冰心的宗教情结有一定的影响,及至进了贝满女中,“因受着基督教义的影响,潜隐的形成了我自己的爱的哲学”。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并用诗歌来表达宗教精神,

这是泰戈尔与冰心诗歌创作的共同点,而全方位的宗教式的爱,则是两位诗人诗歌情感的共同主题。

三、泰戈尔是一个“爱”的宗教的崇奉者,他宣传爱的福音,认为“真正增强文明的力量,使它真正进步的是协作和爱,是互信和互助”。他爱神、爱人、爱大自然,爱的思想成为他诗歌中泛神论的宗教情结的精神支柱。无论是梦幻多于现实的早期诗歌,还是晚期直面现实的厚重力作,爱的思想始终是他诗歌统一的宗教基调。就表诉内容而言,泰戈尔一生的诗作大至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爱情诗、自然风景、宗教颂歌、神话哲理诗、历史掌故诗、社会问题诗等几大类。这几类诗歌虽然主题表达的侧重点不同,但是爱的宗教哲学却始终如一地贯穿其中,是泰戈尔诗歌精神价值的主要取向。同样,在冰心的全部诗作里,爱作为一种宗教行为,是她诗歌最基本的情感主题。冰心所努力表现的宗教式的爱主要是:自然之爱、母爱、儿童爱和人类之爱。在爱的宗教的启示下,诗人崇尚自然,热爱自然,大自然在诗人纯洁欢悦的灵魂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天之骄子。诗人笔下的“繁星”、“天风”、“树影”、“红果”、“山影”、“春水”等自然景观,都是宗教性灵的产物,散发出一种爱的生命气息,是人类生命的起源。诗人甚至称赞道:“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繁星》第14节)自然的力量是伟大的,人不过是自然怀中的一个有命脉的灵魂。冰心试图通过对大自然的内模仿而达到净化心灵、向内观照、凝心忘我的恬淡心境。在静默无言的大自然面前,通过幻想而达到一种宗教式的适意感受。“母亲”在诗人的笔下,是

大写的宗教式的人,是生的安慰,是爱的典范,是最崇高的、最无私的“上帝”。“母亲呵!/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繁星》第33节)冰心把“母爱”看作是万能的,在诗人看来,灵魂的幸与不幸都取决于母爱的有无。而“母爱”不仅是生命的庇护者,更是灵魂的拯救者;不仅是肉体的给予者,更是性灵的授予者。泰戈尔和冰心都把爱看成是拯救人类的精神宗教

虽然爱的宗教哲学是两位作家诗歌主题的基本色调,但却有着不同之处。

一、泰戈尔诗中的宗教情感主要是对泛爱哲学的肯定和对神的依赖与崇敬,而冰心的诗歌更多的是对爱的肯定和褒扬,

以颂神的形式来完成诗歌创作的外形结构,以泛爱主题来完成诗歌的情感表达,这是泰戈尔诗歌创作的美学特质。他的《园丁集》就是宗教式的爱的哲理升华,诗人力图创造一个完美的爱的宗教世界,人类在神的指挥和训导下,完成了从幻想到现实的实践过程。不仅爱情是美满的、无涯的人生是完美无缺的、甚至连死亡也是美丽的,至于人之外的一切自然物更是美丽无比。爱的理念在泰戈尔诗中是最卓然超拔的,也是他诗中宗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飞鸟集》显示了宗教人格化的特点,是诗人心灵历程的纪录,展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宗教精神的复杂性。在这一本诗集中,诗人多次呼唤上帝给人类以关爱,祈求无所不能的神灵把爱洒向人间。诗人将主观思维的主体情感投向无形而万能的“神”,这样,他诗歌中的虚幻意象自然而然地渗

透了神秘的宗教情结。“我们的生命是天赋的,我们惟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飞鸟集》第56节)。这是宗教式的殉道精神,其殉道的原因就是相信上天对人类的关爱是无私的、是公平的,因而作为神的使者的人,理应按照神的旨意而无条件地献出生命。

冰心却不同,虽然冰心诗歌的实质依然是以“爱的宗教哲学”为核心,但是,冰心的诗歌更多的是对爱的肯定和褒扬,少了对神的依赖和崇拜。在泰戈尔的诗歌中,“上帝”是一个反复出现的全能符号,是调和人与人、人与自然对立的抽象物,是赐爱于人类的主体。而冰心诗歌中的泛爱主义则是以人的价值为中心,其爱的宗教情感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献身精神。即便是深受泰戈尔影响的《繁星》,其宗教精神也主要是表现为弱小者立言,为苦难者寻找一个躲避风雨的港湾。“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好躲进你的怀里”(《繁星》第159节)。诗中的“母亲”与泰戈尔诗中的“上帝”是同义语,但“母亲”的意义却远离神而更近人,是普济众生的实体,而非神秘莫测的“上帝”。从这个意义上说,泰戈尔是把人的本能转移到神的身上,冰心则是把神的特质移位到人的理想世界。泰戈尔更注重宗教关怀的终极意义,冰心则关注宗教的献身理想和献身精神。泰戈尔诗中的泛爱主义是神秘的,在他的诗中宇宙万物因为爱而融为一体,而冰心诗中的泛爱主义却渗杂了人道主义的精神。冰心的诗歌虽然无法回答人类疾苦的根源,但冰心满心希望人类真切相爱,“人类呵!/相爱吧,/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归宿。”爱是人的本性,是人性欲望的自然发展,是人类

进步、社会前进、世界发展的原动力。冰心认为,只要人类真诚相爱,“向着同一归宿”,就能够共同抵达宗教世界的美好彼岸。

二、泰戈尔在诗歌中,对代表神的“上帝”与“梵”充满了真挚的热爱与庄严的敬畏,而冰心对“上帝”的理解是一种自心自悟的解脱,希望通过“上帝”的启示而得到一种宁静澄彻的心境

在泰戈尔的诗中,宇宙是万能的,而“梵”则是宇宙万能的统一体。泰戈尔认为“梵”是无限的,而人及人的灵魂是有限的,因此,人类要依赖于神,人只有把自己的灵魂交给神,与神融为一体,人的价值才具有存在的意义。在泰戈尔看来,神也是有生命的,而且人的生命与神的生命是统一的,即无限生命与有限生命是融汇贯通的,而人的有限生命只有统一于“梵”,人的灵魂才具有人格价值。泰戈尔的《鸿鹄集》所表达的宗教主题,就是人的灵魂只要向“梵”靠近,人的信仰就能够实现。诗中飞翔的“鸿鹄”是一个具有特殊宗教意义的符号,它是人的灵魂飞抵“梵”的世界的象征。“昼夜飞翔,/穿越光明和黑暗,/从不知道的海岸到不知道的海岸。/宇宙的虚空正回响着翅膀的音乐;/‘不是这儿,不是这儿,而是遥远的天外。’”(《鸿鹄集》第 l节)所谓“遥远的天外”,就是“梵”的最高境界,而人的灵魂无论经历多少光明与黑暗的磨难,都应向着“梵”的世界飞奔,只有这样,人的灵魂才会超于躯体而富有神的宗教意义。泰戈尔诗中的“梵”与基督教中的“上帝”是相通的,都是宗教万能的体现者,都是人的有限生命的主宰,都是人类图腾崇拜的偶像。冰心也深受东西方宗教方化的影响,尤其是进了具有西方宗教

色彩的贝满女中和燕京大学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对她的宗教观念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冰心的许多诗歌都透露出神的万能论思想,如《迎神曲》、《送神曲》、《冰神》、《诗的女神》、《向往》、《晚祷》等作品,都把“上帝”看成是拯救人类的力量源泉,是包容万物的宗教客体。在《向往》中诗人写道:“万有都蕴藏着上帝,/万有都表现着上帝;/你浓红的信仰之华,/可能容她采撷么?”诗中的“上帝”不是一种体验的假设,而是通过人性幻想寻求安慰的客体。不难看出,冰心诗歌中的“上帝”虽然也有包容万物的思想,但与泰戈尔的人和“梵”相统一的宗教的万能论思想不同,泰戈尔在诗歌中,对代表神的“上帝”与“梵”充满了真挚的热爱与庄严的敬畏,人只有向“上帝”靠近,飞抵神的境界与“梵”合为一体,人才能够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意义。“呵,我生命的主,/我能够和你对面站立吗?/呵,全世界的主,我能合掌和你对面站立吗?”(《吉檀迦利》第76节)人的生命只有与万能的主相结合,生命才可能获得永恒,个体只有神认同,才会具有宗教的永生意义。“我的上帝,/从我满溢的生命之怀中,/你要饮什么样的圣酒呢?”(《吉檀迦利》第65节)诗人心甘情愿地把生命化为上帝酒杯中的“圣酒”,其目的是通过向神灵的自我奉献,达到心灵的彻底净化。把生命献给神,从而获得宗教关怀的终极意义,这是泰戈尔诗歌的总体主题精神,也是人提升自我趋向“上帝”的宗教经验的有效表达。这一点,冰心与泰戈尔有着质的不同,冰心对“上帝”的理解是一种自心自悟的解脱,希望通过“上帝”的启示而得到一种宁静澄彻的心境。“我深深叩拜——/万

能的上帝!求你丝丝的织了明月的光辉,/作我智慧的衣裳,/壮严的冠冕,/我要穿着他/温柔地沉静地酬应众生。”(《晚祷〈一〉》)冰心更期望从万能的“上帝”的那里得到一种神圣光明而又充满智慧的力量,以便达到解救“众生”的目的,而最终回到现实生活的和谐状态。从这个层面理解,冰心诗歌中关于神的万能论的宗教精神,比之泰戈尔的神人合一论更具有宗教生活的现实意义。

三、冰心的诗歌中也有神人合一的宗教思想,但是与泰戈尔不同的是,冰心更多的借助个人心灵的感受与经验,祈求与期待中的神祗、神界相沟通,让神从外在偶像的祭坛上走下来。

在“神人合一”的宗教思想上,泰戈尔倾向“梵”我合

一、我与非我合一的神冥理想世界。他的诗歌中最刻骨铭心的是那些赞美人向神飞奔的殉道精神。在泰戈尔看来,要追寻人生的终极意义,使灵魂获得抚慰,就必须首先将自己视为坠入深渊的负罪者,肯定自己与“上帝”和“梵”的距离,然后怀着一种卑微的心理,寻求灵魂与神融汇相交。这就使得泰戈尔把对于终极、完美、神圣的人生精神体验全部系于一个具有人格与神格的“梵”的身上。“梵期望我参加他的盛宴,/我已经考虑摒弃我的名望,/令人诧异地抹去额上的吉祥痣,/该动身的时候决不迟疑。”(《最后的星期集——年轻的朋友》)一旦作为神的代言者——“梵”有所召唤,便刻不容缓地回到神的世界,以一种庄严的态度保持与“梵”的合一,使自我获得圣灵的新生,而世俗心灵的沉沦负疚终于得到轻松的解脱,并被提升到神的崇高境界。冰心的诗歌中也有神人合一的宗教思想,但是与泰戈尔不同的是,

冰心更多的借助个人心灵的感受与经验,祈求与期待中的神祗、神界相沟通,让神从外在偶像的祭坛上走下来。冰心认为,象征终极价值与神圣意味的“上帝”不应该只是一种外在的力量,也不是冥冥中的主宰,而是人性与神性合二为一的人类宗教精神的拯救者。“上帝啊!/即或是天阴阴地,/人寂寂地,/只要有一个灵魂,/守着你严静的清夜,/寂静的悲哀,/便从宇宙中消灭了。”(《春水》第149节)“上帝”是万能的,同时也是孤独的,但是“只要有一个灵魂”与“上帝”一起在心灵深处共同“守着你严静的清夜”,“上帝”便能把所有的人生苦难“从宇宙中全部消灭。”如果说泰戈尔追求神人合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我灵魂的神圣崇高,使灵与肉在追踪“梵”的品格境界时得以羽化登天,那么冰心却是通过人性的幻想体验,与“上帝”在灵魂上保持一致,并依凭于神灵的帮助达到解救人类苦难的目的。两者的区别在于泰戈尔是把“梵”我合一看成是宗教精神的最高境界,是人性的最后圣化;而冰心则把人与“上帝”的融洽当作一种超于社会的宗教力量,是人类实现自救的神圣理想。

参考文献:

[1] 蒙天娇《冰心散文集》之《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4月版

[2] 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大出

版社 1998年7月1版

[3] 林志豪译《吉檀迦利》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

[4] 肖风《冰肖风全集》(传记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版

[5] 胡绍华《冰心早期创作的基督教影响》《江汉论坛》 1997年06期

[6] 郁龙余《泰戈尔的自然观与自然诗》《文史哲》 2002年04期

[7]《繁星﹒春水》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同心出版社 2011年10月第五次印刷

[8] 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第二版

第5篇:试论冰心与泰戈尔诗歌的异同

【摘 要】: 冰心与泰戈尔的诗歌虽然都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但具体到宗教精神和宗教理想的表达上却又不同,冰心的诗歌在文体格式上是对泰戈尔诗歌的一种继承,他们的诗歌都是以歌颂大自然、儿童和爱为主题。但冰心不像泰戈尔一样去歌颂自己的爱情生活。虽然他们在歌颂人类情爱的类型方面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共同地想发现人类情爱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字】: 泰戈尔; 冰心; 宗教哲学

提到“一片冰心在玉壶”,大家就会想到冰心,她把她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祖国和人民,献给全社会和全人类。冰心是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她开创了多种“冰心体”的文学样式,进行了文学现代化的扎扎实实的实践。她是我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是著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她的译作如的《先知》《沙与沫》,印度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及戏剧集多种,都是公认的文学翻译精品。她的一生有很多著作,代表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冰心是中国新文学女性作家第一人,她早期的创作受到了泰戈尔的明显影响,特别是诗集《繁星》和《春水》。她说:“我自己写《繁星》和《春水》的时候,并不是在写诗,只是受了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把许多‘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而已。”○1冰心以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

说到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的散文诗,可以说影响了中国一代文学先驱。泰戈尔曾两次访问过中国,他访问之后,他的作品大量地译成汉文。当时翻译的绝大多数是散文诗,所以,泰戈尔对中国的影响首先是散文诗。泰戈尔对中国散文诗的影响是广泛的,而惟独冰心最得泰戈尔思想和艺术的精髓,成了“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

泰戈尔和冰心两位作家虽然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但就其作品而言,爱的宗教哲学虽然是泰戈尔和冰心诗歌主题的基本色调。冰心的作品受泰戈尔的影响,她的创作走向温柔的爱的吟颂,尽情地赞美母爱、童心、大自然。但是在宗教精神价值的取向上,两位诗人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文体格式上的继承发展

自从五四运动在文化领域提倡了白话文,诗歌领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胡适的《尝试集》为标志,新诗又开一代诗风,同时又面临着新的内部危机与新的内在要求。1923年出版的冰心的《繁星》、《春水》引起人们对“小体诗”的关注与兴趣。小体诗主要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影响下产生的,是一种即兴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受,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

2 ○

泰戈尔的《飞鸟集》中写道,妇人/你在料理家事的时候/你的手足歌唱着/正如山间的溪水歌唱着在小石中流过。冰心的《春水》中写道,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样的文体格式在两位诗人的诗集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冰心显然是受到了泰戈尔的影响,进而继承和创作。

二、冰心和泰戈尔诗歌中宗教思想的渗透以及宗教价值的不同表达

(一)宗教思想,爱的哲学

用诗歌来表达宗教精神,是泰戈尔与冰心诗歌创作的共同点,而全方位的宗教式的爱,是两位诗人诗歌情感的共同主题。

在印度历史上,宗教与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是印度文化的核心。泰戈尔从小就生活在宗教的氛围中,受到古印度的宗教文化教义的熏陶,如《梨俱吠陀》、“奥义书”、“吠檀多”,使泰戈尔的诗歌体现了 “梵我合一”的观念。青年时代的泰戈尔,受西方基督教的影响,在他诗歌中的“上帝”成为东西方宗教文化混合的象征符号。泰戈尔对“上帝”的理解糅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宗教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化解为完全彻底的泛爱哲学。

“神啊、我感谢你/我压根不是权力的轮子、而是同那些被这种轮子碾地粉碎的活人们在一起的” (《繁星》三十六)○3

“我的主人,我不知道你怎样歌唱!我却总在沉寂的惊奇中聆听。/你那音乐的光环照亮全球。你那音乐的气息贯彻天宇。你那音乐的圣流漫过一切阻挡的岩石,奔涌向前。/我渴望与你歌唱,却挣扎不出一点声音。我想说话,但言语代替不了歌唱,我发不出声音来。呵,我的心已被你无尽的音乐之网俘虏,我的主人!”(《吉檀迦利<圣歌>》) ○4

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讲,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

冰心的著名诗集《繁星》和《春水》,是直接受到泰戈尔诗的影响而创作的。冰心的诗歌创作在宗教精神和宗教理想方面更多地接受了泰戈尔的影响并有所发展。初读《飞鸟集》时,泰戈尔的诗使冰心十分的感动:“你的极端信仰——你的‘宇宙和个人的灵中间有一大调和’的信仰,你的存蓄‘天然的美感’,发挥‘天然的美感’的诗词,都渗入我的脑海中,和我原来的‘不能言说’的思想,一缕缕的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她觉得自己的思想与泰戈尔的思想“在‘梵’中合一了。” ○5

冰心宗教思想的形成既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又与她自身的成长经历有关。她出生于中国一个宗教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及至进了贝满女中,冰心才第一次接触到基督教义,也逐渐地萌发了一种用“爱”的眼光,去看待她所认识、所接触的人,去对待她所遇见、所看到的事。这种思想,就形成了一种被她自己称之为“爱的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冰心在1926年一度中断创作之前,基督教思想观念对她的文学观、文学创作的艺术表现内容和方

式,均有明显而深刻的影响。冰心对文学艺术有一种宗教式的虔诚与真挚。○6

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刊(《生命》)杂志上载有十六首冰心的诗歌,如《傍晚》《黄昏》《夜半》《黎明》《他是谁》等。

上帝啊!你安排了这严寂无声的世界/从星光里,树叶的声音里/我听见了你的言词/你在哪里,宇宙在哪里,人又在哪里?/上帝是爱的上帝/宇宙是爱的宇宙/人呢——/上帝啊!我称谢你/因你教诲我,阿门。 ----《夜半》

在这首诗歌里,冰心直抒胸臆,表达了她对上帝和宇宙的爱以及崇敬,这也是冰心思想中爱的哲学的最初体现。

(二)不同的宗教精神和宗教理想的表达

爱的宗教哲学虽然是泰戈尔和冰心诗歌主题的基本色调,但是在宗教精神价值的取向上,两位诗人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虽然冰心泰戈尔诗中的宗教情感主要是对泛爱哲学的肯定和对神的依赖与崇敬。但是冰心却不同,她的诗歌的实质依然是以“爱的宗教哲学”为核心,可冰心的诗歌更多的是对爱的肯定和褒扬。在泰戈尔的诗歌中,“上帝”是一个全能符号,是调和人与人、人与自然对立的抽象物,是赐爱于人类的主体。而冰心诗歌中则是以人的价值为中心,爱的宗教情感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献身精神。即便是深受泰戈尔影响的《繁星》,其宗教精神也主要是表现为弱小者立言,为苦难者寻找一个躲避风雨的港湾。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好躲进你的怀里”(《繁星》第159节)。

在此诗中,“母亲”与泰戈尔诗中的“上帝”是同义语,但“母亲”的意义却远离神而更近人,是普济众生的实体,而非神秘莫测的“上帝”。冰心的诗歌虽然无法回答人类疾苦的根源,但冰心满心希望人类真切相爱,“人类呵!/相爱吧,/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归宿。”爱是人的本性,是人性欲望的自然发展,是人类进步、社会前进、世界发展的原动力。

如果说泰戈尔追求神人合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我灵魂的神圣崇高,使灵与肉在追踪“梵”的品格境界时得以羽化登天,那么冰心却是通过人性的幻想体验,与“上帝”在灵魂上保持一致,并依凭于神灵的帮助达到解救人类苦难的目的。两者的区别在于泰戈尔强调个体灵魂的圣化境界,认为肉体是短暂的、是必死的,而人性经过与“梵”或“上帝”的交融之后,其灵魂的价值是不朽的,人性的人便成为宇宙的人。冰心则注重宗教精神的社会道德化和宗教理想的人性化,主张万能的“上帝”应担负起解脱人间苦难的责任,而不是远离人类的、高不可及的冥冥的外在偶像。

三、诗歌主题方面的比较

泰戈尔思想中有“泛神论”,主要是歌颂爱情(包括母爱)、赞美自然和描绘童真;而冰心“爱的哲学”的思想体系也有三方面的内容:颂扬母爱、讴歌自然和抒写童心。

(一)歌颂自然

激发泰戈尔写下无数诗篇的灵感,主要是来自于他对大自然的信仰。他有一种物我如一,自己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和化身的泛神论思想。像哲学家和诗人在泰戈尔身上结合得十分完美一样 ,在他的自然诗中 ,诗歌和哲学也结合得水乳交融。泰戈尔自然诗是用“真即喜”抵御摩耶论 ,启发民众 ,鼓舞斗志 ,为民族获取“真实中的自由”而歌唱。○7

同样,冰心也认为:“世界上最难忘的是自然之美”。所以,自然在冰心的心目中,形成了一种泛神的宗教式迷恋。她说:“谈到我生平宗教思想,完全从自然之美感中得来。”在冰心笔下,大自然既美丽又神秘,既是一个可心可意的美人儿,又是一片甘泉、香飘四季,叫人流连忘返的仙境福地。

(二)歌颂童真

泰戈尔和冰心在对童真的描写上,基本上是相同的。两人都认为童年的特点和意义,就是对人生的各种问题和社会争斗的冷漠和无忧无虑,都以充满诗意想象进入儿童的心灵,展现他们幼稚、单纯却又是“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

在《新月集》内的《海边》这首诗中,泰戈尔尽情地讴歌了无忧无虑的儿童的勇敢精神。在无边世界的海滨,孩子们盛大的聚会者。而大海涌起了喧笑,在海岸闪烁着苍白的微笑,风暴在无路的天空中漂浮,死亡在猖狂,但孩子们在游戏。

三个很小的孩子/一排儿坐在树边的沟沿上/彼此含笑地看着、等着/一个拍着手唱起来/那两个也连忙拍手唱了/„/只是三个平凡的孩子罢了/却赢得我三番回顾。平平常常的一副场景,却令世人如此感动,以至于频频回顾,而这一切都是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8这篇《儿童》同泰戈尔的《新月集》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歌颂爱

在泰戈尔和冰心各自“爱的哲学”思想体系中,泰戈尔虽也歌颂母爱的伟大,但更多的是歌颂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在《吉檀迦利》第十七首中,诗人说:“我只等候着爱/要最终把我交在他手里”可见泰戈尔也是以爱为出发点求得人与神的结合。○9但冰心相反,他只是虔诚地赞颂母爱的伟大、高尚与无私。巴金在《冰心著作集·后记》里说:“从她的作品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里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的母爱。”

综上所述,冰心的诗歌在文体格式上是一种继承,以歌颂大自然、儿童和爱为主题。但冰心不像泰戈尔一样去歌颂自己的爱情生活。虽然他们在歌颂人类情爱的类型方面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共同地想发现人类情爱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他们的笔下,自然很少被视为单纯的背景,不是自然融入人类的情感,就是人类的感情融入自然之中。泰戈尔与冰心的诗歌虽然都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但具体到宗教精神和宗教理想的表达上却又不同。泰戈尔强调个体灵魂的圣化境界,认为肉体是短暂的、是必死的, 而人性经过与“梵”或“上帝”

的交融之后, 其灵魂的价值便是不朽的, 人性的人便成为宇宙的人。冰心则注重宗教精神的社会道德化和宗教理想的人性化, 主张万能的“上帝”应担负起解脱人间苦难的责任, 而不是远离人类的、高不可及的冥冥的外在偶像。

注释:

①《冰心散文集》之《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蒙天娇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4月版

②《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大出版社 1998年7月1版96页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著

③、④《吉檀迦利》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 林志豪译

⑤《冰肖风全集》(传记卷)肖风 1986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版 ⑥冰心早期创作的基督教影响 胡绍华 《江汉论坛》 1997年06期 ⑦泰戈尔的自然观与自然诗 郁龙余 《文史哲》 2002年04期

⑧《繁星﹒春水》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同心出版社 2011年10月第五次印刷 ⑨《外国文学史.下》郑克鲁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第二版 333页

Power by YOZOSOFT 参考文献:

[1] 蒙天娇《冰心散文集》之《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4月版,(1)

[2] 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大出版社 1998年7月1版,(1)

[3] 林志豪译《吉檀迦利》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1),

[4] 肖风《冰肖风全集》(传记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版,(1) [5] 胡绍华《冰心早期创作的基督教影响》《江汉论坛》 1997年06期,(2) [6] 郁龙余《泰戈尔的自然观与自然诗》《文史哲》 2002年04期 ,(2) [7]《繁星﹒春水》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同心出版社 2011年10月第五次印刷,(1) [8] 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第二版 ,(1)

上一篇:发错检讨书下一篇:科学家们的童年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