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文章特点是什么

2023-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冰心的文章特点是什么

冰心的文章特点

一提到冰心,我眼前总会浮现出那位用爱的真情,美的笔触讴歌大自然、母爱与童心,以及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女性。她以柔美细腻的笔调,“满蓄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色彩,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丽的语言,营造出属于她独有的艺术之厦。

冰心的散文,哀婉凄清、温情脉脉,富于哲理和抒情韵味,清丽典雅、隽永精致。

一、景、心互动,情字见长

冰心散文主情,以抒情见长。在她的文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片段的情思,以及那些晶莹美丽的回忆的抒写。因为她曾说她喜欢做“埋存与发掘”的事。她的那些最精彩,最富灵气,最自然的散文,几乎都是她用饱蘸真挚的情感之笔,对昔日 “埋存”的令人难以忘怀的生活进行艺术的“发掘”所得。在她感情的天地里,没有大海的壮阔,也没有长江的奔涌。那是山间流出的溪水,平平稳稳:那是地心流出的清泉,汩汩淙淙。她抒发感情的文笔,永远也激不起大波大澜,却能给读者带来一种细泉似的脉脉温情。在抒情的章法上,冰心有自己的风格。她善于在绵绵密密的抒情里,轻巧地插入场景的描绘,人物的刻画或哲理的思索,使文章一波三折,摇曳多姿。例如在她的早期散文《笑》[1]中,作者勾勒了三个场景、三个笑容,在不施藻饰,不加雕琢的含而不露的叙述中,表达了自己对“爱的调和”的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她还善于把感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描绘中,使其具有更强的感人力。在《往事》之七[1]这篇佳作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夜雨后两缸莲花的情状: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白莲在繁杂的雨点摧残下凋零了,洁白的花瓣飘散在水面上,那小小的莲蓬和淡黄色的花须孤零零地留在梗上,随风摇曳,显得那样凄清、冷落,这里明显地沉浸着作者怜惜的情感,以此作为与红莲的对比。那朵初开的、亭亭玉立的红莲,是高雅、清芬、瑰丽的形象,可以说是审美主体的象征。在大雷雨中,在毫无遮蔽的天空之下,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这自然界的雷声雨点,无疑也是黑暗动荡时代的风雨,它摧残着娇嫩的花朵,侵袭着美好、纯洁的心灵。在风雨飘摇之中,一个大荷叶,倾侧下来,覆盖着开满的红莲。尽管雨势并不减退,而左右欹斜的红莲又稳静地玉立着,狂暴的雨点,只能在荷叶上面,聚了些无力的水珠。这里的倾侧、覆盖,透露出一种崇高、感人的美。荷叶勇敢地抗击自然界的风雨,无私地遮护红莲同母亲的慈怜,无条件的自我牺牲精神,柔和地交织在一起,寄托着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坚强的力量、英雄无畏的精神、扶持新生、美物的行动的赞颂。文章的主题自然得到了升华。

二、以景拟人,渗透生命真谛

冰心的另一些作品,总是在景物描写中体现出某种哲理来。例如《往事(一)之十四》[1]是以大海为题材的作品。作者在描述心目中的海的女神时,或用“艳如桃李,冷若冰霜。”来形容海上云霞的明媚和风雨的阴沉。或用夸饰以女神曳着白衣蓝裳,头插新月的梳子,挂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翔,来描绘海的美丽。还有的认为:“海太大了,我太小了。”全篇既把海景的变幻渲染得溢彩流霞,又点出海的神秘、有容、虚怀、广博。冰心从海的女神的轻柔的潇洒的丰姿中,悟出人生的理想境界:像海那样温柔而沉静,像海那样超绝而威严,像海那样既广博精深,又虚怀若谷。这些特点启迪人们对人生真谛的思考,文章的思想内涵也得到升华。

又如冰心在晚年的力作《霞》[2]中写到:“……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灿多彩的。。。。。。一个生命会到了“只是近黄昏 ”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

这些文字全是诗情的迸发,全是警句,全都发出智慧和哲理之光!

郁达夫曾评论说:“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平,亦即女士文章的极致。”

在《往事(二)之一》[3]这篇散文中,冰心写到:“……生命何其实在?又何其飘忽?他如迎面吹来的朔风,扑到脸上时,明明觉得砭骨劲寒;他又匆匆吹过,飒飒的散到树林子里,到天空中,渺无来因去果,纵骑着快马,也无处追寻。

……

“点缀完了,自己看着,似乎起了感慨,人生经得起追写几次的往事?生命刻刻消磨于把笔之顷……”

这篇文章的艺术韵味鲜明而动人。全文沉浸于淡淡的哀愁之中,宛如流水般的思绪导引读者进入静思默想的境界。在由景而引发的感触中,令人体味到作者纤细而敏感的内心。郁郁黄昏,本已带着沉寂之感;雪中送友,平添了感伤情调;大雪掩迹,更把“山回路转不见君”的惆怅之情加深了一步;东坡诗句,则使深沉的人生感叹扩大化了。全文动人的低回的情感抒发,在作者构筑的冥想世界中变得如歌如泣,哀婉凄清。在文字中,既有乡思乡愁,也微露人生的悲凉感,但同时也透露着渴求进取,把握时间和生命的积极意义。冰心真正做到了“哀而不伤,动中法度”。

三、语句“清丽”而“典雅”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冰心创作风格如此异常鲜明,也得益于她的语言功底。郁达夫曾说:“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

“清丽”、“典雅”确为冰心散文的语言特点。她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有深湛的古典文学修养,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远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其超群卓尔的语言而斐声文坛。那时,她响应时代的呼唤,以语体白话文从事创作。但“她的语体文是建筑在旧文学的基础上,不是在口语上。”故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语。然而,并非文白相加,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即凝练明快 清新婉丽。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广大读者对这种语言交口称赞,以致把后来的既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炼、华美的语言,统称之为“冰心体”语言。“ 例如《寄小读者之通讯四》[3]这样描写江南水乡:

“一簇一簇的茂亭农舍,树围水绕,自成一村,水漾清波,树枝低亚。当儿村农妇挑着担儿,荷着锄儿,从那边走过之时,真不知是诗是画。”

这一段文字,宛如一幅飞红点翠的图画。它用纯正的北方口语娓娓写来,又借鉴古典文学中炼字炼句的长处,精选词汇,多用对偶,在清丽之中,又具典雅之美,显示了提炼口语而又熔化古文的妙用。

又如《再寄小读者之通讯五》[3]中,在写旅行中与海结缘时,她写道:“枕上听见鸥鸣和潮响,用饭的时候,也仿佛在啖咽着蔚蓝的水光。”饮食起居与海相伴的情形逼真地表现出来了。在描写异域的水光天色时,她又信手拈来我国古诗句“水如碧玉山如黛”、“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贴切而自然,简洁而生动。

语言好比叶子点缀在思想的枝头。正如冰心说:“我平日总想以„真‟为写作的唯一条件”,“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袭的语言,乃是代表他自己情感的独特的语言。”

冰心的语言清丽爽洁。在短短的这篇《往事(二)之一》[3]中,幽幽思绪,柔绵情感,都通过细致清丽的语言加以表现,写黄昏的“郁郁”,雪铺的“绒绒”,心的“沉沉”悲哀,都格外传情。因雪而生抑郁心情,对苏东坡诗的感触,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追索等文字,讲究而通畅,秀丽可人。

冰心的语言温琬、雅致。如在《寄小读者之通讯十五》[3]中,作者写到:“今晨黎明即醒,晓星微光,万松淡雾之中,我披衣起坐。举眼望到廊的近处,我凝注着短床相接,雪白的枕上,梦中转侧的女孩子,只觉得奇愁黯黯,横空而来。”这类温琬、雅致的叙述中隐隐蕴含着一种无可名状的清愁;“故国的岁除,红灯绿酒之间,不知有多少盈盈的笑语,这里却只有寂寂风雪的空山……不写了”,话语中深藏着多少羁旅乡思的淡怨。

冰心的语言清新柔美,婀娜多姿,在《樱花赞》[4]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樱花赞》是语言的图画。读这样的作品,忽而使你感觉仿佛在荧屏前欣赏影视作品,忽而又令你宛如徜徉樱花丛中:“日本到处都是樱花,有的是几百棵花树拥在一起,有的是由两棵花树在路旁水边悄然独立。春天在日本就是沉浸在弥漫的樱花气息里!”

几句简洁、准确的描写便赋予了静态的樱花以跃动生机,它的魅力,足以使读者与作品构筑的艺术世界浑然融为一体。

《樱花赞》又是语言的音乐:

“这樱花,一堆堆,一层层,好像云海似地,在朝阳下绯红万顷,溢采流光。当曲折的山路被这无边的花云遮盖了的时候。我们就像坐在十一只首尾相接的轻舟之中,凌驾着骀荡的东风,两舷溅起哗哗的花浪,迅捷地向着初生的太阳前进!”

在这里,作者一方面着力于内在情感律动的艺术创造,同时也注意外在语言的音韵的匠心营构,使散文句句铿锵、音象俱足,从而令读者获得了视觉和听觉的美的愉悦。

有人曾将她的文字比作“镶在夜空里的一颗颗晶莹的星珠。”“一池春水,风过处,漾起锦似的涟漪。”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一直延续在冰心当代散文名篇中。如 《樱花赞》、《小桔灯》[5]等晚期作品既保持了她固有的温婉、清丽、细腻、隽永等特色,同时又一改“微带着忧愁”的迷茫、空幻、暗淡的色彩,代之以欢愉、舒展、奔放的旋律,增添了几分明朗和健美的豪情。例如在《再寄小读者之通讯二》[3]中,作者写到:“在这篇通讯里,我给你们介绍一幅极感人的图画……”,“看!画的左上角,是人民大会堂,门前只停着一辆轿车,司机站在车边等着,是„夜深人静‟了啊。”总理“关怀着每一个人辛苦工作,却没有想到自己的日夜辛劳。总理是多么伟大啊!”等等无不使人体会到作家的崇敬、喜悦的心情,使作品充满了健康、乐观、开朗的新时代气息。

前人曾这样评价冰心,以她的“情致和技巧,在散文上发展是最易成功的。”的确,冰心以她的丰姿绰约、轻倩灵动的彩笔,抒写了一曲曲爱的歌、情的歌,那疏朗的笔致,丰腴的神采,醇厚的情味,都给读者留下了极为难忘的印象。

我们曾经长久地希冀散文园圃中出现更多的美文。它们带来的不仅有思想上的启迪,心灵上的净化,也有美感上的享受;它们能经历时空变化和岁月冲刷,仍然能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可如今的一些散文无病呻吟、小女人般的矫情造作或玩文字游戏,让读者不知所云。像冰心这样特色的散文似乎已寥若晨星,甚至是可遇而不可求了。

重温冰心的散文,对我们的散文写作,甚至其它文学体裁的写作是不无裨益的。

第2篇:冰心文章特点

冰心散文的语言“清丽”、“典雅”。她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远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语体白话文从事创作。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语。然而,并非文白相加,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既凝练明快 清新婉丽。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广大读者对这种语言交口称赞,以致把后来的既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炼、华美的语言,统称之为“冰心体”语言。

一提到冰心,我眼前总会浮现出那位用爱的真情,美的笔触讴歌大自然、母爱与童心,以及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女性。她以柔美细腻的笔调,“满蓄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色彩,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丽的语言,营造出属于她独有的艺术之厦。

冰心的散文,哀婉凄清、温情脉脉,富于哲理和抒情韵味,清丽典雅、隽永精致。

一、景、心互动,情字见长

冰心散文主情,以抒情见长。在她的文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片段的情思,以及那些晶莹美丽的回忆的抒写。因为她曾说她喜欢做“埋存与发掘”的事。她的那些最精彩,最富灵气,最自然的散文,几乎都是她用饱蘸真挚的情感之笔,对昔日 “埋存”的令人难以忘怀的生活进行艺术的“发掘”所得。在她感情的天地里,没有大海的壮阔,也没有长江的奔涌。那是山间流出的溪水,平平稳稳:那是地心流出的清泉,汩汩淙淙。她抒发感情的文笔,永远也激不起大波大澜,却能给读者带来一种细泉似的脉脉温情。在抒情的章法上,冰心有自己的风格。她善于在绵绵密密的抒情里,轻巧地插入场景的描绘,人物的刻画或哲理的思索,使文章一波三折,摇曳多姿。例如在她的早期散文《笑》[1]中,作者勾勒了三个场景、三个笑容,在不施藻饰,不加雕琢的含而不露的叙述中,表达了自己对“爱的调和”的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她还善于把感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描绘中,使其具有更强的感人力。在《往事》之七[1]这篇佳作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夜雨后两缸莲花的情状: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白莲在繁杂的雨点摧残下凋零了,洁白的花瓣飘散在水面上,那小小的莲蓬和淡黄色的花须孤零零地留在梗上,随风摇曳,显得那样凄清、冷落,这里明显地沉浸着作者怜惜的情感,以此作为与红莲的对比。那朵初开的、亭亭玉立的红莲,是高雅、清芬、瑰丽的形象,可以说是审美主体的象征。在大雷雨中,在毫无遮蔽的天空之下,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这自然界的雷声雨点,无疑也是黑暗动荡时代的风雨,它摧残着娇嫩的花朵,侵袭着美好、纯洁的心灵。在风雨飘摇之中,一个大荷叶,倾侧下来,覆盖着开满的红莲。尽管雨势并不减退,而左右欹斜的红莲又稳静地玉立着,狂暴的雨点,只能在荷叶上面,聚了些无力的水珠。这里的倾侧、覆盖,透露出一种崇高、感人的美。荷叶勇敢地抗击自然界的风雨,无私地遮护红莲同母亲的慈怜,无条件的自我牺牲精神,柔和地交织在一起,寄托着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坚强的力量、英雄无畏的精神、扶持新生、美物的行动的赞颂。文章的主题自然得到了升华。

二、以景拟人,渗透生命真谛

冰心的另一些作品,总是在景物描写中体现出某种哲理来。例如《往事(一)之十四》[1]是以大海为题材的作品。作者在描述心目中的海的女神时,或用“艳如桃李,冷若冰霜。”来形容海上云霞的明媚和风雨的阴沉。或用夸饰以女神曳着白衣蓝裳,头插新月的梳子,挂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翔,来描绘海的美丽。还有的认为:“海太大了,我太小了。”全篇既把海景的变幻渲染得溢彩流霞,又点出海的神秘、有容、虚怀、广博。冰心从海的女神的轻柔的潇洒的丰姿中,悟出人生的理想境界:像海那样温柔而沉静,像海那样超绝而威严,像海那样既广博精深,又虚怀若谷。这些特点启迪人们对人生真谛的思考,文章的思想内涵也得到升华。

又如冰心在晚年的力作《霞》[2]中写到:“„„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灿多彩的。。。。。。一个生命会到了“只是近黄昏 ”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

这些文字全是诗情的迸发,全是警句,全都发出智慧和哲理之光!

郁达夫曾评论说:“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平,亦即女士文章的极致。”

在《往事(二)之一》[3]这篇散文中,冰心写到:“„„生命何其实在?又何其飘忽?他如迎面吹来的朔风,扑到脸上时,明明觉得砭骨劲寒;他又匆匆吹过,飒飒的散到树林子里,到天空中,渺无来因去果,纵骑着快马,也无处追寻。

„„

“点缀完了,自己看着,似乎起了感慨,人生经得起追写几次的往事?生命刻刻消磨于把笔之顷„„”

这篇文章的艺术韵味鲜明而动人。全文沉浸于淡淡的哀愁之中,宛如流水般的思绪导引读者进入静思默想的境界。在由景而引发的感触中,令人体味到作者纤细而敏感的内心。郁郁黄昏,本已带着沉寂之感;雪中送友,平添了感伤情调;大雪掩迹,更把“山回路转不见君”的惆怅之情加深了一步;东坡诗句,则使深沉的人生感叹扩大化了。全文动人的低回的情感抒发,在作者构筑的冥想世界中变得如歌如泣,哀婉凄清。在文字中,既有乡思乡愁,也微露人生的悲凉感,但同时也透露着渴求进取,把握时间和生命的积极意义。冰心真正做到了“哀而不伤,动中法度”。

三、语句“清丽”而“典雅”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冰心创作风格如此异常鲜明,也得益于她的语言功底。郁达夫曾说:“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

“清丽”、“典雅”确为冰心散文的语言特点。她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有深湛的古典文学修养,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远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其超群卓尔的语言而斐声文坛。那时,她响应时代的呼唤,以语体白话文从事创作。但“她的语体文是建筑在旧文学的基础上,不是在口语上。”故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语。然而,并非文白相加,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即凝练明快 清新婉丽。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广大读者对这种语言交口称赞,以致把后来的既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炼、华美的语言,统称之为“冰心体”语言。“ 例如《寄小读者之通讯四》[3]这样描写江南水乡:

“一簇一簇的茂亭农舍,树围水绕,自成一村,水漾清波,树枝低亚。当儿村农妇挑着担儿,荷着锄儿,从那边走过之时,真不知是诗是画。”

这一段文字,宛如一幅飞红点翠的图画。它用纯正的北方口语娓娓写来,又借鉴古典文学中炼字炼句的长处,精选词汇,多用对偶,在清丽之中,又具典雅之美,显示了提炼口语而又熔化古文的妙用。

又如《再寄小读者之通讯五》[3]中,在写旅行中与海结缘时,她写道:“枕上听见鸥鸣和潮响,用饭的时候,也仿佛在啖咽着蔚蓝的水光。”饮食起居与海相伴的情形逼真地表现出来了。在描写异域的水光天色时,她又信手拈来我国古诗句“水如碧玉山如黛”、“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贴切而自然,简洁而生动。

语言好比叶子点缀在思想的枝头。正如冰心说:“我平日总想以‘真’为写作的唯一条件”,“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袭的语言,乃是代表他自己情感的独特的语言。”

冰心的语言清丽爽洁。在短短的这篇《往事(二)之一》[3]中,幽幽思绪,柔绵情感,都通过细致清丽的语言加以表现,写黄昏的“郁郁”,雪铺的“绒绒”,心的“沉沉”悲哀,都格外传情。因雪而生抑郁心情,对苏东坡诗的感触,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追索等文字,讲究而通畅,秀丽可人。

冰心的语言温琬、雅致。如在《寄小读者之通讯十五》[3]中,作者写到:“今晨黎明即醒,晓星微光,万松淡雾之中,我披衣起坐。举眼望到廊的近处,我凝注着短床相接,雪白的枕上,梦中转侧的女孩子,只觉得奇愁黯黯,横空而来。”这类温琬、雅致的叙述中隐隐蕴含着一种无可名状的清愁;“故国的岁除,红灯绿酒之间,不知有多少盈盈的笑语,这里却只有寂寂风雪的空山„„不写了”,话语中深藏着多少羁旅乡思的淡怨。

冰心的语言清新柔美,婀娜多姿,在《樱花赞》[4]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樱花赞》是语言的图画。读这样的作品,忽而使你感觉仿佛在荧屏前欣赏影视作品,忽而又令你宛如徜徉樱花丛中:“日本到处都是樱花,有的是几百棵花树拥在一起,有的是由两棵花树在路旁水边悄然独立。春天在日本就是沉浸在弥漫的樱花气息里!”

几句简洁、准确的描写便赋予了静态的樱花以跃动生机,它的魅力,足以使读者与作品构筑的艺术世界浑然融为一体。

《樱花赞》又是语言的音乐:

“这樱花,一堆堆,一层层,好像云海似地,在朝阳下绯红万顷,溢采流光。当曲折的山路被这无边的花云遮盖了的时候。我们就像坐在十一只首尾相接的轻舟之中,凌驾着骀荡的东风,两舷溅起哗哗的花浪,迅捷地向着初生的太阳前进!”

在这里,作者一方面着力于内在情感律动的艺术创造,同时也注意外在语言的音韵的匠心营构,使散文句句铿锵、音象俱足,从而令读者获得了视觉和听觉的美的愉悦。

有人曾将她的文字比作“镶在夜空里的一颗颗晶莹的星珠。”“一池春水,风过处,漾起锦似的涟漪。”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一直延续在冰心当代散文名篇中。如 《樱花赞》、《小桔灯》[5]等晚期作品既保持了她固有的温婉、清丽、细腻、隽永等特色,同时又一改“微带着忧愁”的迷茫、空幻、暗淡的色彩,代之以欢愉、舒展、奔放的旋律,增添了几分明朗和健美的豪情。例如在《再寄小读者之通讯二》[3]中,作者写到:“在这篇通讯里,我给你们介绍一幅极感人的图画„„”,“看!画的左上角,是人民大会堂,门前只停着一辆轿车,司机站在车边等着,是‘夜深人静’了啊。”总理“关怀着每一个人辛苦工作,却没有想到自己的日夜辛劳。总理是多么伟大啊!”等等无不使人体会到作家的崇敬、喜悦的心情,使作品充满了健康、乐观、开朗的新时代气息。

前人曾这样评价冰心,以她的“情致和技巧,在散文上发展是最易成功的。”的确,冰心以她的丰姿绰约、轻倩灵动的彩笔,抒写了一曲曲爱的歌、情的歌,那疏朗的笔致,丰腴的神采,醇厚的情味,都给读者留下了极为难忘的印象。

我们曾经长久地希冀散文园圃中出现更多的美文。它们带来的不仅有思想上的启迪,心灵上的净化,也有美感上的享受;它们能经历时空变化和岁月冲刷,仍然能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可如今的一些散文无病呻吟、小女人般的矫情造作或玩文字游戏,让读者不知所云。像冰心这样特色的散文似乎已寥若晨星,甚至是可遇而不可求了。

重温冰心的散文,对我们的散文写作,甚至其它文学体裁的写作是不无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冰心文集 第一卷 1994年5月,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2] 冰心文集 第七卷 1994年5月,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3] 冰心文集 第二卷

[4] 冰心文集 第五卷

[5] 冰心文集 第四卷

1994年5月,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4年5月,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4年5月,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第3篇:冰心文章特点

(一)、语言精炼

冰心散文的诗美特征体现在语言的精炼、成熟上,在最小的空间里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遥寄诗人太戈尔〉》全文短小精悍,含蓄地把作者的感情倾注在纸上。字数有限,却韵籍深远。感情至真、至诚的在诗化语言中流露出来。着是语言诗美的表现之一。

(二)、文化诗性

“真正具备文化诗性的散文,它一定具有诗一般的生命激情和难以拒绝的美感。她不仅以一种美学的眼光进入文化迷宫,用诗性的智慧去探测历史的真相,而且饱含着作家的真情实感,洋溢着作家心灵的跃动;同时,安的意象“语言和表达必然也是优美的”“冰心散文中许多文章引用了古诗词,这不仅体现了冰心深湛的古文功底和文学修养,更在语言上美化了文章,韵味更浓,体现了散文的文化诗性特征。如:《山中杂记》中写道:“古诗说:‘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细细咀嚼,这两名形容乱山,显然地极好,而光景何等臃肿,崎岖,僵冷,读了不使人生快感。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是月出,光景却何等妩媚,遥远,璀璨。

作者借两句古诗描写了海上和山上看月出的意境:一是乱石观月,何等的“臃肿、崎岖、僵冷”,一是海上观月,何等的“妩媚、遥远、璀璨”。文章富有想象力,展示了宏大壮丽的画面。这两句诗的对比下表现了自己爱海的心理。这比直接表达更高雅,更有文化底蕴。以古典诗词抒怀,其清新明丽的语言构成散文的诗情蕴意。

(三)、诗化结构

冰心散文还有诗化的结构特点。不管是描述上还是抒情上,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诗化的现象。层次分明,一个内容写完就分段,但总体上连贯,形式上,诗的跳跃性较强。如《宇宙的爱》,《往事之一

(七)》中写道: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文章多两三行为一段,层次清新,但各段内容完整,使文章美的意境中有诗的情思,清新绚丽又跌宕多姿。是灵巧的艺术构造。

二、冰心散文的图画美 “文学和绘画艺术的互通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冰心散文中以清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

(一)、情境描写

散文中形容意象的词汇丰富,且能准确地表达作者想要设置的情境或背景,展示的画面丰富多彩、饱满。景物描写往往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如《笑》这篇短文,不加雕琢,轻描淡写,勾勒出三个画面:扬着翅膀的小天使,路边的村姑,茅屋里的老人,三束纯洁的白花衬托着三张笑脸。无声的世界里,只有真诚、纯净、自然。给读者的感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这时心下光明澄清,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给人无限美的享受。

(二)、色彩渲染

冰心散文的图画美还体现在景物色彩的渲染上。冰心文笔曼妙,有出水芙蓉的洁净,景物的色彩多是明亮脱俗,仿佛远离世俗,给人心神愉悦之感。如《山中杂记》中对海的描写:“原也是的,海上没有红白紫黄的野花,没有蓝雀红襟自然也可爱,而海睥沙鸥,白胸翠羽,轻盈的飘浮在浪花之上,“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看见蓝雀红襟,只使我联忆到‘山禽自唤’,而见海鸥,却使我联忆到千古颂赞到绝顶的句子,是‘婉若游龙,翩若惊鸿’。

文段中对海的描写用了很多有关颜色的词,把图画描绘得绚丽多彩,却自然和美。眼前一片亮丽的风景。

文章继承了古代山水画抒情写意的传统,使散文有水墨画的神韵,又浓妆淡抹,使散文有水彩画的风格。

三、冰心散文的朴实之美

(一)、语言平实

1、冰心散文多是通俗平实的语言,较少有艰深难懂之词。文章多从细处落笔,内容生活化,生活中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她抒写的内容。这些事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文章读来有亲切感,朴素美。表现最明显的是《寄小读者》。作者以童真的心向小朋友们袒露真情,赞颂母爱、童心、自然美。和孩子们讲诉经历、交流思想。体现了写景抒情散文最宝贵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语言浅显易懂,平淡却富有哲理。

(二)、感情真挚

冰心散文的朴实之美更体现在情感的表达上。冰心散文用朴实的语言书写“爱的哲学”。感情真挚,她抒写爱不用高声呼喊,而是“言为心声”,她认为自己在写作时“感情涌溢之顷,心中有什么,笔下就写什么;话怎么说,字就怎么写;有话即长,无话即短;思想感情发泄完了,文章也就完了”,表达的是最单纯,最素朴的发自内心的感叹,是一朵从清水里升起来的‘天然去雕饰’的芙蓉。如《我爱我们的语文老师》中写道:文章没有纵情讴歌语文老师,而是通过回顾师生的日常对话,体现了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简单的生活写照使深切浓郁的感情自然流露,情尽乎辞,恰到好处。

(三)、童真美

冰心的文章在字里行间中总能发现童真的语言,体现其童心未泯的性情。一些语言显得幼稚、单纯。她认为《山中杂记》是“说几句孩子气的话”,而表现尤突出的是《寄小读者》,冰心以书信形式和小读者交流,像进入了童话世界。《在一日的春光》中这样写道;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报复,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噘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在这段中可看出一个幼稚的冰心把自己童化了,童真的语气不免让读者怜爱。回到现实生活中,人们为物质、名利而奔波,已难以找到这样的心境了,而阅读冰心的作品,让人回归最原始的心境,仿佛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涤,给人美的享受。可以说走过童年的人有孩童般的心是难得的。冰心的童真美可以作为一种艺术来欣赏。

郁达夫曾说:“冰心女士的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自五四”以来,冰心散文深是人们的喜好,散文不管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风格上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冰心散文的语言只是其中的一方面。

综上所述,冰心体散文短小精炼,韵味浓厚,意境深远,颇具文化诗性;其背景描写色彩明艳,生动鲜活地展示出一幅幅自然、人文图景,显示出绘画美的特点;言尽乎辞,平淡朴实,感人至深的语言给人无限的美的享受。这些都体现了冰心散文的艺术价值,符合人们的审美规律。是文学上的座丰碑。它的美学价值将影响一代代的人。

第4篇:2021芒种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芒种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着升高,“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芒种节气的特点是什么,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芒种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1、麦粒接近饱满

“芒种”的意思是麦粒上长出了尖尖的芒刺,表示麦粒接近饱满,有待成熟,预示丰收。农业专家提示说,芒种时节是农业生产最繁忙的季节,各地群众要抓紧时间进行抢收抢播和田间管理,勤施肥,确保粮食生产好收成。

2、农事繁忙的节气

芒种节气是很忙的节气。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莳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

3、气温攀升,进入梅雨时期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很接地气的含义吧,可这个节气,从气象的角度来看,太不安分了: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我们长江中下游呢?即将进入让人头疼的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真心是段难熬的时光。

芒种由来介绍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时太阳到达黄经75°。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

我国古代将芒种节气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芒种意味着什么

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

“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第5篇:DM杂志的特点是什么?

一、发行

DM 直投杂志,它区别于传统期刊的优势可能就是它的发行方式,免费赠阅。这种发行方式在期刊的运作上,其实是带着另一种优势的,就是你的杂志可以没有选择障碍 地进入读者手里。因为免费赠阅,所以可以在内容策划或封面策划上,不必花传统杂志那么大的力气去想怎么做一场秀,吸引眼球购买;DM 绕开了这一步,在内容运作上,DM 要比传统期刊的特色要求简单得多。

二、目标

DM 杂志不同于其他传统广告媒体,它可以针对性地选择目标对象,有的放矢、减少浪费。是对事先选定的对象直接实施广告推广。客户接受者容易产生其他传统媒体无 法比拟的优越感,使其更自主关注所宣传的产品。一对一地直接发送,可以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客观挥发,使广告客户效果达到最大化。

三、专业性

DM 杂志,读者对象明确,读者群也相对比较集中和稳定,因此采用点对点的定向发行手段更加有效。这也是 DM 杂志的特点,并不追求发行的绝对数量,而是追求发行的有效性。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行业期刊,一般读者也很难看懂,想提高也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因为行业杂 志的广告也是有效的,靠行业价值链上下游的供应商的广告存活,所以行业内的特定读者并且有一定的采购决策权和话语权的读者往往是客户最关注的,其他的读者 再多也属于无效发行。而且现在随着印刷越来越精美,印制和发行成本往往高于发行收入,而达到一定发行量后广告量并不随发行量同比增长,所以很多 DM 杂志还要控制发行量,找到广告与发行的最佳平衡点,使效益最大化。

四、广告

DM 直投杂志,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 , 受阅率提高 , 读者就是商品信息的接受者, 直投广告这种形式丰富了媒体的层次 , 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 DM 广告目前占到我国广告市场近 1% 的市场份额 , 与国外相比 , 成长空间巨大, 在广告已经成为媒体主要收入来源的今天,广告命中率极高的 DM 媒体将对广告主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此外再重点介绍商业信函、邮送广告和几种新兴DM广告的特点:

一、邮政商业信函广告:

商业信函广告就是工商企业以信函为载体,选择有针对性的目标客户群的名址,打印、封装、寄发的各类产品目录、征订单、宣传单、招商函、明信片广告等。

商业信函广告的特点:

1、针对性强。由于商业信函可直接将广告信息传递给真正的用户,具有强烈的选择性,而不像其它媒体只能将广告信息笼统地传递给用户,而无法甄别用户是否是广告信息的目标对象。

2、时效性长。一张设计、制作精美的广告信函或邮件,会留给客户美好的印象。目标客户在做出最后决定之前,可以反复翻阅广告信息,阅尽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直到最后做出购买或舍弃决定。

3、个性化突出。商业信函的发出者将商业信息或广告直接寄到顾客手中,让顾客亲身体验独特的享受,接受对方人性关怀。

4、效果测定快。一张附有回执的或者附送优惠券的商业信函,可以帮助企业找到目标客户和潜在的用户。

二、邮送广告:

邮送广告是由商业信函广告演变而来的,利用《中邮专送广告》和各地邮政办理的邮送广告媒体,通过强大的邮政网络传递商业信息的一种新颖,独特的印刷品广告业务。

其独有特点为:

1、发布区域及时间灵活。可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指定广告发布区域和发布时间,有的放矢,迅速高效。

2、针对性强。点和面有效结合,能够使一份投资,达到多份报纸的宣传效果。

3、印刷精美,制作形式多样。高档铜版纸彩色印刷,可完美表现客户的各种设计创意,有多种规格形式供客户随意选择。

4、价格实惠,回报率高。就广告投入、有效到达率和广告效果来看,价格相对较低,销售达成率较高。

5、投递方式多种多样,能满足各种覆盖需求:

A、随邮政发行的报纸夹送(可多种报纸同时夹送);

B、通过住宅小区的邮政信报箱进行投递或入户派送;

C、沿街门面派送;

D、通过邮政的行业名址信息库邮发商业信函;

E、客户的其它投递需求。

三、新兴的DM类广告:

在“大DM”概念下,新兴的DM主要有:

1、手机短(彩)信广告:利用手机短信进行点对点或点对多的广告发送,确保“一对一”传递信息,强制性记忆,保证100%阅读率。

2、互联网邮件广告等:从收集到的注册用户信息中,筛选出目标受众,通过互联网的电子邮件、专题网页进行点对多广告发送或投放。

3、企业进行俱乐部营销的会刊、网上会员俱乐部、会员网上论坛等:主要是通过构建网上用户沟通交流的平台――会员俱乐部、定期给会员寄发会刊、组织会员活 动、奖励会员免费参与一些活动、享受一些优惠。其中,会刊类如摩托罗拉的《感受》和诺基亚、海尔的俱乐部会刊,安徽卫视的《创造传播》),古井双喜《接 触》、水井坊的《水井坊》会刊等;网上论坛类如厦新的潜龙俱乐部和潜龙论坛等。

与传统的DM广告相比,以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等广告形式为代表的新兴“大DM”广告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

①高到达率,低成本,互动性强,比普通的直邮广告具有更好的效果。

②发布时间灵活,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广告主可根据产品特点弹性选择广告投放时间,而且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向数量众多的目标消费者发送。

对于企业短期的促销性活动非常有效。即发即送,即时收到,一瞬间万人传阅,形成口碑效应。

③直接影响最具消费力的一族。

具有手机的消费者,大部分是消费能力较强。同时,我们还能根据具体的目标受众设计个性化的广告信息,并将其准确发送至个人。并且同一产品可根据不同的接收对象轻松传递不同的信息以求得最大程度提高客户的购买欲。 ④具有极强的传播性。

消费者可将信息随身保存,随时咨询广告主,需要时可反复阅读,并可随时发送给感兴趣的朋友。

第6篇:什么是戏剧及戏剧的特点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戏剧旧时专指戏曲,后用为戏曲、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的总称。

戏剧中,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戏剧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招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戏剧艺术的特点我们可以概括为艺术的综合性、演员在舞台空间中的直观表演性和由此而来的时空限制性。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这是一个为大多数人认可的结论,当然也是一个符合戏剧艺术的基本风貌的认识。一部剧作的演出,总是一次集体劳动的成果:剧作家提供演出脚本即戏剧文学文本,美术家、化妆师、灯光师通力合作完成舞台布景的设计、人物的造型等,音乐家(乐师)完成戏剧音乐、唱腔的创作,而演员则通过自己的形体表演来展示整个剧情。在这里,文学、美术、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类型相互融汇,既取消了各自的独立性,又通过它们自身具有的不可为其它艺术所替代的独特作用的发挥,综合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戏剧艺术的综合性是在"外在的综合"和"内在的综合"两个层面上发生的。无论从"外在的综合"来看,还是从"内在的综合"来看,戏剧无论如何不能缺少的是演员和观众,以及一个可供演员表演的空间即舞台。戏剧是一个通过舞台空间发生在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事件"。它的核心因素是演员在舞台空间中的表演。 戏剧作为一个通过舞台空间发生在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事件",使它必然地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它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由连续的"动作"构成的戏剧事件,即剧情,同时,它必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即舞台上完成对于剧情的展示。从具体文本的实际形态来看,一篇小说和一首歌也都有一定的长度,因此也包含一个相对明晰的时间段落,但是,从理论上说,小说和诗歌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只要可能,它们的篇幅甚至可以无限度地延长。但一出戏却不能没有时间限度地无休止地演下去,它必须考虑到观众的耐性和演员的承受力,因此它必须被限定在一个人为的、被硬性规定的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长度之内。同时,虽然戏剧展示的剧情于小说叙述的"故事"具有同样的性质,即它们都是经过选择、提炼、加工过一定的社会生活事件的艺术化的表现,但由于不受时空的限制,小说的艺术空间的开放性与现实生活空间的开放性是大体一致的。而戏剧则永远必须面对生活空间的无限开放性和演出空间的有限封闭性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戏剧只能展示宜于被直观展示的内容。

综上所述,戏剧艺术的特点我们可以概括为艺术的综合性、演员在舞台空间中的直观表演性和由此而来的时空限制性。

相应的,戏剧文学文本具有的戏剧价值,也集中在有效地突出戏剧的表演性和处理好时空关系这一层面上体现出来。

戏剧知识

一、定义及其特征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

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二、几个名词术语

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戏剧语言包括台词(即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1、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等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2、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等等。

3、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4、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三、戏剧分类:

1)按表现形式分: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哑剧等;

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

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5)按演出场合分: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戏剧文学有关知识

戏剧文学指各种具体样式的剧本。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的是,创作剧本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供阅读,而是为了演出。像关汉卿、莎士比亚,这样伟大的戏剧家,用毕生的精力写的几十部剧本,莫不如此。因此写作剧本的规律,必须受舞台艺术规律的制约。戏剧文学的特点是:第一,要凝练地反映生活,以强烈的戏剧冲突,把人物、时间、场景高度集中在有限的舞台的空间和时间内,使舞台的小天地,尽量地容纳下人间的大天地,将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经过浓缩,以较短的篇幅,较少的人物,较省的场景,较单纯的事件,艺术地再现于舞台之上。第二,剧本中的语言,主要是人物语言(台词),必须是个性化的,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发自于心,吐之于口的语言。让观众通过对话见出人物间性格的交锋,产生动作感,从而展示出剧情。第三,要有集中的冲突。只有冲突才能推动剧情的发展,没有集中的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文学不是小说那样的叙述体,而是代言体,只能让人物出场以自己的方式去说话,人物的性格对立和冲突才能形成,才有“戏”。第四,剧本的结构布局要巧妙安排,要使剧情的发展和结局十分巧妙,甚至引人入胜,令人莫测,增强戏剧效果。戏剧文学的分类法是多样的。从内容性质分类,有悲剧、喜剧和正剧(悲喜剧);从表现手法分类,有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诗剧;从结构形式上分类,有独幕剧和多幕剧;从题材上分类,有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

话剧、歌剧、舞剧 戏剧文学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类,有话剧、歌剧、舞剧。话剧的特点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对话必须是规范化的文学语言,要通俗易懂,便于观众接受,适于反映生活。歌剧是一种声乐和器乐综合而成的戏剧形式,所以也称歌剧为乐剧。有的歌剧只有歌唱,没有独白和对话,有的则是三者兼而有之。歌剧的唱词和音乐十分重要,歌词的语言应是诗的语言。舞剧是把舞蹈、音乐和戏剧结合在一起的戏剧艺术。它的特点是:剧情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靠演员的舞蹈动作(还有音乐语言)来表现的。剧中的舞蹈分情节舞和表演舞两种:情节舞用来表现戏剧情节,表演舞用来描绘剧情发生的时代和环境的特征

独幕剧、多幕剧 根据戏剧的结构形式,容量的大小,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独幕剧是独成一幕的短剧。由于展示剧情受到严格的时间、场景等限制,要求结构紧凑,矛盾冲突的展开比较迅速,而情节的基本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却均应表现出来。多幕剧是大型的戏剧。容量大,故事情节复杂。由于它分幕分场,用能换幕表现时间的间隔和空间的转移,就可以把不便于在舞台上演出的事件转移到幕后,处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事件,反映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此两种戏剧文学样式各有所长,无可代替;也各有众多的传世之作。多幕剧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关汉卿的《窦娥冤》、曹禺的《雷雨》等。独幕剧如契诃夫的《结婚》、丁西林的《三块钱国币》等。

悲剧、喜剧、正剧 悲剧最初在古希腊,是春天播种时为谢神而表演的山羊之歌,所以悲剧在希腊文中是“山羊之歌”的意思。最早的悲剧,主人公在命运支配下是无可逃脱的,常以失败和灭亡而告终。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悲剧的概念有了根本的改变。如莎士比亚的悲剧人物则表现出理想与愿望和社会现实的矛盾是不可调合的。恩格斯认为,“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构成了悲剧性的冲突。鲁迅在论及悲剧社会性冲突时则指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说明悲剧的戏剧冲突常常是正面人物为某种正义的斗争而牺牲,引起人们的同情并给人积极有力的启示乃至激励。我国古典悲剧,常常有一种浪漫主义的理想结局,具有振奋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与历史上的悲剧有质的区别。主人公的暂时失败和个别人牺牲,只是前进中的一个曲折罢了。喜剧在古希腊,最初是秋季收获葡萄时为谢神而表演的狂欢歌舞,所以喜剧在希腊文中是“狂欢之歌”的意思。举行狂欢歌舞之时,领队者常要说些谐谑之词,引人发笑。所以喜剧的特点多以滑稽的形式来嘲笑、讽刺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及一定人物性格中的缺点和弱点。鲁迅说,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一般地说,喜剧的结局总是愉快的,圆满的。正剧则是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的类型。在戏剧文学中,正剧是大量的。社会生活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单纯呈现为悲剧性的,或喜剧性的,而是有悲有喜,悲喜交织。它常常反映两种势力的自觉斗争,混合着悲喜成分,代表正义的一方最终取得胜利,结局是快乐的,人们就称之为正剧,或称为悲喜剧。正剧的主人翁在斗争中,有时也会失败,甚至于牺牲生命。如《刘胡兰》中的刘胡兰,她并不是在冲突中必然遭到毁灭的悲剧人物。她的壮烈牺牲,显示出由于革命者坚贞不屈的斗争,预示革命事业的必胜。因此,正剧中洋溢的情绪,振奋多于忧懑,欢欣多于悲伤,即使其中的悲剧因素,基调也是悲壮的,而非惨痛的。

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它的形成与发展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传入我国的时间也不长。简单的说,它是一门综合戏剧、音乐、舞蹈的大众表演艺术。音乐剧有综合性、现代性、多元性、灵活性和商业性操作等的特征。音乐剧中的音乐创作,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舞台表演艺术,有许多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则。

上一篇:忠实履行职责使命下一篇:全科社工考试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