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童治疗论文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个体化护理对肺炎患儿排痰效果及康复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个体化护理对肺炎患儿排痰效果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医院收治的84例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排痰总有效率、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5d后,观察组排痰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咳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12±1.08)、(5.43±1.27)、(7.38±2.02)d,均短于对照组的(5.33±1.13)、(6.70±1.48)、(9.16±2.5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个体化护理能够促进肺炎患儿排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症状改善时间。

〔关键词〕肺炎患儿;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个体化护理;排痰效果;并发症

肺炎患儿支气管狭窄,纤毛运动弱,难以排出呼吸道痰液,导致痰液堵塞气道,引发肺部通气功能障碍,威胁其生命安全[1]。临床治疗肺炎患儿的同时还需采取有效的排痰措施以清理呼吸道痰液,维持患儿呼吸通畅[2]。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是一种中医特色干预方式,借助超声促渗技术与理论以增强局部组织与皮肤的通透性,从而疏通经脉,使痰液易于排出。但患儿年纪较小,自制能力差,诊疗过程中常伴有哭闹行为,无法顺利配合医务人员完成操作,影响排痰效果[3]。个体化护理以患儿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切实可行的护理服务解决其个体化问题,达到促进患儿康复的目的。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个体化护理对肺炎患儿排痰效果及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9个月至4岁,平均(2.78±0.45)岁。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8个月至4岁,平均(2.52±0.7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小儿肺炎,存在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皮肤病;重症肺炎;伴有心、肝、肾等主要器官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健康指导、症状护理等,根据患儿情况实施人工叩背排痰,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等为主。

观察组实施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个体化护理,具体如下。(1)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河南三浪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SLC-001型)干预:患儿由家长抱坐,护理人员将中药贴片贴至患儿左、右肺俞穴,然后连接导线,依据其年龄及病情调整参数,使用20min/次,结束后将中药贴片保留2~4h,然后清洁局部皮肤,同时按摩2min,1次/d,5d为1个疗程。(2)个体化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儿咳痰的干湿性质协助其服用咳痰药物,对于湿性咳嗽、咳痰患儿,将病房温度调至18~20℃,湿度调为50%~60%,预防呼吸道黏膜受环境刺激,对于干性咳嗽患儿,嘱其保持卧床休息,依据具体情况实施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在常规饮食基础上选择具有止咳平喘、解毒泻火的食物,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增加蜂蜜白萝卜汁、百合银耳汤、川贝梨等辅助排痰;护理人员通过播放动画片、奖励玩具等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用温柔的语气和患儿互动,引导其配合治疗,向家属发放肺炎知识手册,嘱咐其认真学习相关知识,使其掌握疾病诱因、治疗、护理、预后等知识,并耐心解答家属提出的疑问以取得家属配合。

1.3观察指标

(1)排痰效果:干预5d后,根据患儿疾病症状评价排痰效果,痊愈为咳痰、咳嗽症状及肺部体征消失,体温正常,其他症状消失;显效为体温正常,上述症状明显好转;有效为体温基本恢复正常,上述症状好转;无效为所有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排痰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康复情况:比较两组止咳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3)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患儿住院期间脓气胸、肺气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以更好地促进肺炎患儿康复。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属于“内病外治”法,无需输液或服药,其可将药物经患儿表层皮肤作用至病灶,从而发挥药物作用,能够减轻患儿不适感[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排痰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个体化护理可有效促进肺炎患儿痰液排出,维持呼吸通畅,缩短住院时间。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将中药集中在电极片狭小空间中,然后置于患儿体表,于电极片中加热药物,可激活药物有效成分,促使药物分子扩散至病灶深处,从而充分发挥药效。经皮肤给药方式可减轻对人体脏器的刺激,

-2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排痰效果

干预5d后,观察组排痰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康复情况

观察组止咳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2.3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住院期间发生1例脓气胸,1例肺气肿,对照组发生2例脓气胸,3例肺气肿,3例心力衰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2/42),低于对照组的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7,P=0.043)。

3讨论

婴幼儿尚未发育完全,对周围环境更加敏感,器官组织弹性差,易受外界细菌、病毒侵害,从而诱发肺炎。中医认为,小儿肺胀娇嫩,卫外不固,易感风邪而致病,治疗应以清热化痰,宣肺平喘为主[4]。有研究表明,中西医联合治疗肺炎患儿可取得良好效果,但中药治疗存在用药困难、呕吐等问题[5]。因此,仍需寻找其他中医特色干预手段见效较快,作用持久。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对肺炎患儿进行干预,可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咳定喘、除痰散结之效;通过对相关穴位进行刺激以充分发挥药物有效成分,从而改善咳痰、咳嗽等疾病症状,减少并发症,加快患儿康复进程。患儿年纪小、自制力差,面对陌生的医院环境及诊疗操作会产生害怕与恐惧反应,依从性差,增大了诊疗难度。在个体化护理指导下,护理人员考虑患儿年龄准备相应玩具,治疗或护理操作时配合动画视频转移一步满足患儿个体化需求,从而更好地促进护理措施落实,发挥护理效果,缩短症状改善时间。

综上所述,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个体化护理能够促进肺炎患儿排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症状改善时间。

[参考文献]

[1]曾繁霞,王永兰.综合护理对小儿肺炎临床依从性及肺功能的影响效果观察[J].甘肃科学学报,2018,30(3):70-73.

[2]党菊会.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3):503-504.

[3]李雪梅.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8,32(16):2645-2647.

[4]马春兰,范亚莉,刘润武.小儿麻甘颗粒对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及对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药材,2018,41(1):222-224.

[5]徐琛,徐辉甫.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及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6):27-30.

[6]潘阳琼.桑杏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风热犯肺证)的疗效[J].中医药信息,2020,37(3):92-96.

作者:田莹江 单位:江西省崇义县人民医院

第2篇:中医辨治小儿风咳研究进展

摘要: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感染后咳嗽、过敏性咳嗽/变应性咳嗽等临床表现与风咳类似,均可归为中医风咳范畴,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小儿风咳,疗效比较满意。但也存在以下问题:Ⓒ诊断方面:诊断方式单一,多依靠患儿的临床表现,不利于与其他疾病相鉴别。Ⓒ辨证方面:有医家将风咳证型分为风邪袭肺证、风痰恋肺证,也有医家将其分为风咳寒证、风咳热证,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治疗方面:多为各医家经验方或经方加减,相关作用机制不明确。④疗效评价方面:多以症状积分改善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缺乏权威、统一的评价标准。Ⓒ临床试验方面:多是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缺少大样本安慰剂对照试验。今后应统一诊断、辨证及疗效评价标准,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关键词:风咳;小儿;溯源;病机;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咳嗽是一种正常的反射,是对环境刺激物、分泌物或吸出物的反应。咳嗽受体存在于上、下气道、食管、心包、胃、膈肌和外耳[1]。健康的儿童每天咳嗽1~34次,平均11次[2]。晁恩祥教授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variantasthma,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airwaycoughsyndrome,UACS)、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cough,PIC)临床表现与风咳相似,均属于中医风咳范畴[3]。一项关于儿童慢性咳嗽病因的多中心研究指出,引起儿童慢性咳嗽前3位的病因分别是咳嗽变异性哮喘(41.95%)、上气道咳嗽综合征(24.71%)、感染后咳嗽(21.73%)。该研究同时指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在月份、季节、地区等方面有所差别[4],且较小年龄儿童与较大年龄儿童的病因也有差别[5]。

1风咳溯源

《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儒门事亲》又指出:“风、寒、暑、湿、燥、火皆令人咳。”由此可见,咳嗽不仅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相关,还与六淫之邪侵犯肺表相关。《诸病源候论》言:“嗽者,由风寒伤于肺也……小儿解脱,风寒伤皮毛,故因从肺俞伤于肺”,认为小儿咳嗽的病因为外感风寒,病位在肺,病机关键为肺失宣肃。关于风咳,《礼记•月令》中记载:“季夏行春令,则谷实鲜落,国多风咳。”《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提出:“十种咳”,其一为风咳:“欲语因咳,言不得竞是也”,指出风咳的特点为刺激性咳嗽,咳时欲语不得言,常常难以自抑。《儒门事亲》认为肺风、劳风咳嗽亦属风咳,又指出风咳表现为:“多汗恶风,色皏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夜幕则甚……咳出青黄痰,其状如脓,大如弹丸。”关于风咳的治疗,《备急千金要方》言:“风咳者,不下之”。

2风咳理论

现代医家大多沿用《景岳全书》中外感、内伤咳嗽的分类,将外感咳嗽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风燥咳嗽,但临床发现,部分患者的咳嗽并没有明显的热象或寒象,仅以咳嗽为主要甚或唯一临床表现,故晁恩祥教授认为,风咳是一种有别于风寒、风热、风燥咳嗽的独立证型,并研制苏黄止咳胶囊,成为首个专门用于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和感冒后咳嗽的中成药[3]。然而,由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不同于成人,小儿风咳无论从临床表现还是病因病机方面都不同于成人。王烈教授首提哮咳理论,认为其咳多反复、阵发、顽固,早晚咳重,无痰或少痰,特点与小儿风咳相同,与风咳应为同病不同名而已[6]。

3风咳特点

风咳,即风邪致咳。“风为百病之长”,既可单独致病,又可兼夹他邪致病。“风性挛急”,故风咳以刺激性咳嗽为主,常呈呛咳、阵咳、顿咳,少痰或无痰,常有咽痒、咽部异物感、咽分泌物增多,伴有鼻塞、流涕、喷嚏等。又“风邪善行数变”,故风咳发作无时,时发时止,常遇冷空气、花粉、油烟等发作,有时可因讲话时咽痒诱发,咳时气道挛急,越咳越痒,越痒越咳,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4风咳病机

汪受传教授认为,小儿风咳之风为伏风,病机为外邪引动伏风,肺失宣肃[7]。佘继林指出,外风责之于风邪袭肺,肺失宣肃,内风为机体内部病理变化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脾咳、肝咳等[8]。郝宏文等[9]认为,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诱因为感受外邪,伏风化燥伤阴是主要病机。贺爱燕教授认为,儿童感染后咳嗽病因为外邪留恋,以风邪恋肺证为多,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10]。韩新民教授认为,小儿过敏性咳嗽属于中医风咳范畴,病因以风邪为主,风痰常相兼为患,小儿肺脏娇嫩,冷暖不知自调,易感受风邪,风邪袭肺,肺失宣肃,气化不行,津液不能疏布,久聚成痰,风痰交阻,困厄肺络,致肺气失宣,阻碍肺血运行,导致咳嗽反复发作,缠绵难愈[11]。肖和印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为风邪犯肺,邪客肺络,肺气失宣,气道挛急所致[12]。

5风咳治疗

对于风咳的治疗,《素问•至真要大论》云:“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叶天士认为,“若因于风者,辛平解之”,“辛者,能行能散”,故治疗风咳常应用一些风药,如辛夷、防风、细辛、白芷、荆芥等[13]。亦有学者应用虫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认为虫类药可以达到搜风熄风、化痰通络的功效[14]。

5.1内治法

5.1.1疏风宣肺吴鞠通认为,桑菊饮为“辛甘化风,辛凉微苦之方”,为治风温初起之辛凉轻剂。赵建平等[15]采用桑菊饮加减治疗小儿风咳70例,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变应性咳嗽曾被称为喉源性咳嗽,因其咳嗽特点与风咳相似,因此郭芬芳[16]将变应性咳嗽归为风咳,自拟新订败毒散(荆芥、防风、露蜂房、僵蚕、桔梗、甘草、橘络、茯苓、玉竹、麦冬、太子参、半夏)治疗变应性咳嗽31例,有效率为96.77%。

5.1.2疏风解痉风咳患儿的咳嗽主要表现为痉挛性咳嗽,如:干咳、呛咳、顿咳,伴有咽痒、鼻痒、鼻塞、流涕、喷嚏等,常因冷空气、刺激性气味甚至是讲话诱发,可突然发作,时发时止,符合风邪“善行数变”“风性挛急”的特点。符彬等[17]运用疏风解痉的方法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45例,中药组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8%。

5.1.3祛风化痰袁斌教授将小儿变应性咳嗽归为风咳,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风痰恋肺、肺失宣降,治疗上采用祛风化痰之法,自拟宣肺祛风汤,并根据不同时节加减不同药物,如春季主风,患儿咳嗽多伴瘙痒,加用白鲜皮、荆芥祛风止痒[18]。周红琼[19]采用夷芎麻杏汤(辛夷、川芎、栀子、白芷、麻绒、杏仁、黄芩、射干、桔梗、枳壳、紫菀、甘草)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60例,临床控制3例,显效34例,有效2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3%。许慧洁等[20]运用祛风化痰法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郁肺证30例,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治疗,7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1.4祛风润燥“风为阳邪,其性开泻”,风邪袭肺,日久必伤津液,致肺燥津亏,气道失于濡养,则咽痒、干咳。郝宏文等[9]认为,伏风化燥伤阴是风咳的主要病机,以祛风润燥、养阴敛肺为治法,选用荆芥、防风、前胡、紫苏叶、射干、蝉蜕、僵蚕、沙参、石斛、麦冬等,治疗风咳疗效确切。过敏煎为著名老中医祝谌予经验方,而肖和印教授将其化裁为:银柴胡、胡黄连、白芷、防风、钩藤、乌梅、五味子、蝉蜕、荆芥、紫菀、百部、炒白术,本方在祛风的基础上,兼顾患儿阴虚体质,加乌梅、五味子等养阴润燥之品,标本兼顾,减少咳嗽发作[12]。

5.1.5祛风活血《医宗必读》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血证论•咳嗽》曰:“盖人身气道,不可有塞滞。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是以壅为咳”。徐荣谦教授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病机为风邪犯肺,瘀阻肺络。张艺凡[21]通过祛风活血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肺风咳嗽证40例,治疗28d后,痊愈6例(15%),显效19例(47.5%),有效14例(35%),无效1例(2.5%),有效率为97.5%,说明祛风活血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确切。

5.1.6标本同治汪受传教授认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因主要与风有关,病机关键为伏风内潜,肺失宣肃。小儿肺常不足,肺脏娇嫩,卫外不固易感外风,肺气亏虚、土不生金难御风邪,肾气亏虚、纳气失职风邪易着,因此外风难解,久则潜于体内,形成伏风。主张在发作期宣肃肺气、润肺止咳,间歇期补肺益气、消风固表,体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22]。俞景茂教授认为,小儿CVA属于中医风咳范畴,病因主要为“风邪犯肺”,小儿肺常不足,风胜则挛急,故咳嗽阵作,风性善行数变,久病入络,肺气不足,导致风邪伏络。主张将咳嗽变异性哮喘分二期论治:急性发作期以风邪犯肺为主,治以祛风宣肺止咳;缓解期以肺脾气虚为主,治以补肺固表、健脾益气化痰、养肺润燥[23]。

5.2外治法杨峰[24]将白芥子、细辛等中药研末,用姜汁调糊,于“三伏”“三九”时制成中药贴贴敷于患者膻中、天突等穴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120例,显效92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93.3%。王岚萱等[25]采用小五味子汤加减联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慢性感染后咳嗽,疗效确切。王冬阳等[26]采用中药汤剂内服联合王不留行籽辨证耳穴治疗小儿CVA31例,治疗组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4.19%。

6小结

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感染后咳嗽、过敏性咳嗽/变应性咳嗽等临床表现与风咳类似,均可归为中医风咳范畴,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小儿风咳,疗效比较满意。但也存在以下问题:Ⓒ诊断方面:诊断方式单一,多依靠患儿的临床表现,不利于与其他疾病相鉴别。Ⓒ辨证方面:有医家将风咳证型分为风邪袭肺证、风痰恋肺证,也有医家将其分为风咳寒证、风咳热证,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治疗方面:多为各医家经验方或经方加减,相关作用机制不明确。④疗效评价方面:多以症状积分改善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缺乏权威、统一的评价标准。Ⓒ临床试验方面:多是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缺少大样本安慰剂对照试验。今后应统一诊断、辨证及疗效评价标准,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1]WIDDICOMBEJG.Neurophysiologyofthecoughreflex[J].EurRespirJ,1995,8(7):1193-1202.

[2]MUNYARDP,BUSHA.Howmuchcoughingisnormal?[J].ArchDisChild,1996,74(6):531-534.

[3]陈志斌.晁恩祥教授辨治风咳学术经验及临证特色[J].福建中医药,2017,48(4):53-54,62.

[4]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研究协作组.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多中心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2):83-92.

[5]CHANGAB,OPPENHEIMERJJ,WEINBERGERM,etal.Etiol-ogiesofchroniccoughinpediatriccohorts:CHESTguidelineandexpertpanelreport[J].Chest,2017,152(3):607-617.

[6]冯晓纯,孙丽平,原晓风,等.王烈教授哮咳理论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2):100-102.

[7]汪受传.从风论治儿童过敏性疾病[J].中医杂志,2016,57(20):1728-1731.

[8]秦胜娟,王成礁,佘继林.佘继林治疗小儿风咳经验[J].吉林中医药,2018,38(10):1152-1154.

[9]郝宏文,王豪,王道涵,等.从伏风化燥伤阴论治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体会[J].现代中医临床,2019,26(3):71-73.

[10]刘亚凤,江涛,贺爱燕.导师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经验[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5):100-101.

[11]程申,韩新民,尹东奇.韩新民教授从风痰论治小儿过敏性咳嗽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3):195-197.

[12]王红娟,郭凯,陈艳霞.过敏煎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理论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6):517-518.

[13]王祯.从风邪论治急慢性咳嗽的理论与临床文献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14]冯颖,杨常泉.浅谈虫类药物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J].湖北中医杂志,2016,38(1):56-57.

[15]赵建平,唐建东.桑菊饮加减治疗小儿风咳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Z1):80-81.

[16]郭芬芳.新订败毒散治疗小儿变应性咳嗽31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7):504.

[17]符彬,钟军华,陈华伟.疏风解痉方辨证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45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5):200-203.

[18]张佩.袁斌教授运用宣肺祛风汤治疗小儿变应性咳嗽经验撷萃[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7,32(6):50-52.

[19]周红琼.夷芎麻杏汤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恋肺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20]许慧洁,孙轶秋,袁雪晶.祛风化痰法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3,45(8):121-122.

[21]张艺凡.祛风活血法治疗肺风咳嗽证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22]魏肖云,汪受传.汪受传教授从风论治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7):2403-2405.

[23]许先科.俞景茂教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7):2229-2231.

[24]杨峰.穴位贴敷防治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120例[J].光明中医,2011,26(12):2498.

作者:王曼玉1 ,陈团营2 单位:1河南中医药大学, 2.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上一篇:邓悦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体会下一篇:临床医学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