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努力做好“德”字文章

2022-1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家阿尔非·柯恩在其《论学校的品德教育》一书中转述过哲学家马丁·布贝尔的一句话:“值得称为教育的品德教育。”以我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 深感此言中肯。因此, 我以为班主任应努力做好“德”字文章。

1 示之以德

这就是说班主任一定要时刻在自己的言行中体现一个“德”字。丁家桐先生说得好:“一个真正的人民教师, 首先在于他自己的模范行为为学生作表率。身教是无声的教育, 也是对学生真正的有力的教育。” (引自《教海拾贝》P89)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在主持南开中学工作时, 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有一天他去给学生讲修身课时, 发现一个学生的十指和中指因吸烟被熏得焦黄, 张先生便让他把烟戒掉。不料, 这位学生却轻蔑地说:“你不是也在吸烟吗?怎么说我呢?”张先生听后, 深感教育学生必先教育自己, 做什么事情都要以身作则。他当即将自己身上带得“吕宋烟”拿出来, 当众销毁, 并表示:“从今以后, 我与该同学共同戒烟。”此后, 南开在校学生再无一个人吸烟, 张先生也终生不再吸烟。

这也就告诉我们, 要求学生做好的, 教师本身先要做好, 尤其是班主任。想起来, 在教育学生方面我与张先生有过相似的经历。我曾一度迷上了玩扑克牌, 常常偷空去与牌友过把瘾。有一天上课, 我先请三位学生上黑板演算几道已布置的家庭作业题, 不料其中一名学生一道都不会做。后来一了解才知道, 近来一段课外时间, 这位学生也将心思用在了扑克牌上, 据说他还学会了玩麻将。我便将他叫到办公室, 教育他不该贪恋扑克牌应一门心思去读书。他却昂首答道“我们听说老师你不也天天出去打牌吗?”我听后先是惊讶, 后是恼怒。可后来我心平气和一想, 觉得他说得对, 当即表示我再也不打牌。第二天, 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那个同学敢于揭发老师短处的勇气, 表明了自己再也不打牌的态度。那个学生也立即站起来作了检查和保证。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自此, 我那年带的班级无一人打牌或玩游戏机了, 同学们进取心更强了, 班级的学习风气更浓了。

现在, 我认为对学生示之以德, 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老师主要坚持如下四条:要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并立即克服;要切实兑现自己的承诺以取信学生;真诚关爱每一位学生以增强班级凝聚力;随时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并给学生做出榜样。柳宗元先生曾在《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中赞扬国子司业阳城之师德的同时就表明了他的师德观:“示人准程”, 而使“良士勇善, 伪夫去饰;堕者益勤, 诞者益慕”。

我们倘能如此, 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何患不成!

2 教之以德

可以这么说:一部教育史就是一部人类德育史。朱熹道:“圣贤教人, 只是要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学者, 学此而已。” (《续近思录》) 朱熹的这些话实在就是封建时代学生的“道德入门”。而今天该如何让学生去“道德入门”?我给学生的第一课是:犯法, 总是从不道德开始的。我引导大家围绕“小时偷针, 大时偷金”这句俗话展开讨论, 让他们明确, 一个人犯法不是偶然的, 总是他的不道德在达到一定程度积累时的必然表现, 因此, 在道德修养上必须自觉防微杜渐。接着我便教育他们在道德上要不断地进行自我修炼, 以求达到较高的道德水平与道德境界:初步具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初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初步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能遵守公民道德, 懂得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礼仪;能自觉抵制不良影响, 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我具体要求他们做到敬长、爱人、克己、忠国。还要不断作出以下反思:我对得住父母的辛勤抚养吗?我对得住老师辛劳的教育吗?我对得住自己的同学吗?我对得住自己的年华和良心吗?我将来又能为国家做些什么你呢?

的确, 用道德来造就一个人, 显然比用法纪来约束一个人更有价值。2010年第一学期开学时, 我班的一个同学得了痼疾, 而他的家庭又来自海原吊庄, 生活十分困难。于是我带头捐款并向全班同学倡议给他献爱心, 大家群起响应, 不仅将自己平时积攒的钱捐了出来, 而且有的同学还动员自己的父母和全校学生向这位同学献爱心, 结果前后共给这位同学捐助爱心款5000多元。不仅帮助了这位同学, 更好的是全班同学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效果。

3 导之以德

当然, 我们不能认为教之以德后便可以使大家时时处处都能有德, 再不做出“缺德”的事来了。

也就是在为那位身患痼疾的同学献爱心时, 不料我收在抽屉里的钱竟然少了一张“大团结”。我很快就意识到了他——昨天上午第二节课我曾叫他到我办公室拿作业本。我当时没有找他, 过了两天我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课:人生最不该做的是什么?最可怕的是什么?大家争先恐后, 有的说最可怕的是懒惰;有的说最可怕的是好吃;有的说最可怕的是失去父母的爱;更有人说最可怕的是知错不改, 一错再错。这时, 全班同学你一言我一语都来讨论。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 可就是“那个学生”一言未发, 时而还有坐不住的样子。我看在眼里, 只是不做声。又过了几天, 我了解到他自小父母离异, 靠祖母带大, 还不时患病。偏巧此时他又病了, 我垫上医药费将他送到医院, 还买了水果副食送给他, 同学们也带着礼物来看他。不两天, 他出院了, 他送给我一封信, 十分懊悔自己不该“拿”我的钱。此后, 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各方面进步都很快。

苏霍姆斯基说得好:“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 任何时代也不可忽略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 “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是道德”。 (《给教师的建议》P369-370)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多年里, 我正是注意了以德疏导, 才使我带的班的学生和谐起来。一句话, 这种“导”就是要从“德”字着眼, 诱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和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负责, 使自己成为既有责任感又能关心他人的人。

摘要:要坦然面对自己的缺点并立即克服;要切实兑现自己的承诺以取信学生;真诚关爱每一位学生以增强班级凝聚力;随时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并给学生做出榜样。长此以往, 坚持不懈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何患不成!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乐之、教之、导之

参考文献

[1] 单彩忠.初中班主任开展班级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1) .

上一篇:全方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下一篇:政治课教师应具有的三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