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自信试题

2023-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自卑与自信试题

自信与自卑的名言

导语: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信与自卑的名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2、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

3、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罗曼·罗兰

4、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要靠自己---拿破伦

5、我只有一个忠告给你---做你自己的主人 拿破伦

6、信心是命运的主宰---海伦·凯勒

7、“不可能”这个字,只在愚人的字典中找得到。-拿破仑

8、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逝。-罗夫·华多·爱默生

9、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播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籽;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小孩;商人或手艺人不会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马丁·路德

10、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呢。没有了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查士德斐尔爵士

11、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奥格斯特·冯·史勒格

12、信念,你拿它没办法,但是没有它你什么也做不成。-撒姆尔·巴特勒

第2篇:青春励志演讲稿-自信与自卑

青春励志演讲稿

自信与自卑、自负,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精神境界根本不同,结果也大相径庭。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它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更是对自己所追求目标的坚定信念。有了它,才能驶向胜利的彼岸。当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毛泽东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敌人日搜夜捕,陈毅“屡不得脱”时,他满怀自信,高唱“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开遍**”!陈毅的《梅岭三章》就是撼人心魄的自信之歌、胜利之歌!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说得好:“只有自信,才能让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工作,而不致被怀疑吞食你的想象力”。苏格拉底也说:“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要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和自信。”总之,自信是指向胜利的导航塔,是前进的不竭动力。

自负者与自信者也格格不入。自负与自卑都是极端心理,自负者在取得一些成绩后沾沾自喜,甚至目空一切,妄自尊大。这些人就算是先前取得一些成就,也只是昙花一现。历史上的教训值得我们记龋楚汉相争时,项羽在推翻暴秦的残酷统治的斗争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暂时的军事优势使他盲目自负,自封“霸王”,结果被刘邦打败,昔日不可一视的英雄,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常三国时的曹孟德折戟沉沙,覆军于赤壁,又是一个自负导致失败的教训。由此可见,正确估价自己的长处和成绩,正视自己的短处和不足,划清自信与自负的界限,对一个成功者来说真的很重要。

怎样看待自信、自卑、自负,其中充满辩证法。我们要相信自己,却不自负;要正视不足,却不自卑。选择自信,战胜自卑,远离自负,这是新世纪的要求,是追求完美人格的要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充满自信的名言,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朋友:

大家晚上好:

此时此刻,我站在这个演讲台上,心里很紧张,不是因为是否能讲得好,而是在座的各位,将来可能成为我的领导,可能是我的老板。

有一句话是说:“毕业等于失业。”是的,在学校,我们住学校的,吃父母的,生活无忧无虑,面临毕业,我们就面临要接受生存的考验。在当今这个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今天,大学生对将来的生活很茫然,对找工作也充满了恐惧感,但是,不能因为害怕避而远之,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大学生就业的问题。

记得小时候,老师让我们谈理想,我们有的想当科学家,有的要当医生,有的要当老师,我们有远大的理想,但是现实是,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们不得不意识到,并不是科学家适合你,你也不一定适合做老师或医生,每个人都要有合适自己的职业。

此时此刻,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是发生在元朝初期的故事。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一个年轻人跋山涉水,他走过居庸关,跨过蒙古草原,一直来到了正在关外带兵作战的成吉思汗的帐篷外,年轻人向卫兵说明来意后,卫兵仔细搜查了他的身上是否是武器,发现没有,然后让他走进帐篷。成吉思汗见来人很有礼貌,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个年轻人是来投奔他的。这个年轻人叫做耶律楚才,是个契丹贵族,生长在燕京,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他的祖先耶律阿保机,是赫赫有名的辽国辽太祖。经过这次见面,成吉思汗给他安排了一个职位,一个每天写会议纪要的书记官,偶尔也为蒙古贵族算算命,占卜占卜一下星相什么的。耶律楚才没有因为拒绝,他欣然接受了这个工作,后来,他篇二:演讲 自信与自卑

自信与自卑

同学们:

踏上讲台,我看见大家跟我一样,心头都亮着一盏明灯,这就是自信。正因为拥有自信,大家坐在这里才如此神采奕奕,精神振奋。

是的,自信是人生的一盏明灯,它照耀我们成长.它照耀我们走向成熟的人生。

俄国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有一天在排演一出话剧时,女主角突然因故不能演出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只好叫她的大姐担任这个角色。她的大姐现在突然演主角,便产生了自卑胆怯的心理,演得极差,引起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烦躁和不满。一次,他突然停下排练,说:“这场戏是全剧的关键,如果女主角演得这样差劲儿,整个戏就不能再往下排了!”这时大姐久久没有说话。突然,她抬起头来说:“排练!”演得非常自信,非常真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高兴地说:“我们又拥有了一位新的表演艺术家!”

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为什么同一个人前后有天壤之别呢?这就是自卑与自信的差异。

世界科学领域本来应该拥有更多的牛顿、爱迪生、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然而,许许多多本来可以成为杰出人才的人都被埋没了,被什么埋没的?自卑!因为自卑,就没有勇气选择奋斗的目标;因为自卑,在事业上就不敢出人头地;因为自卑,就失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因为自卑,就得过且过,随波逐流——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卑就是自我埋没、自我葬送、自我扼杀!一个人要想写出人生瑰丽的诗篇,就要摆脱自卑的困扰,点亮自信的明灯!同学们,走出自卑的峡谷,点亮自信的明灯吧!你,我,他,我们大家都应成为学习的强者、生活的强者,我们的生活将因此而闪烁瑰丽光彩!篇三:2015青春励志演讲稿 2015青春励志演讲稿

第1篇:职工青春励志演讲稿范文——青春因奉献而绽放异彩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轻盈欢快的小溪,青春是健康跳动的脉搏,青春是美好生活的依托,青春是事业成功的希望。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方寸土?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不要轻看这一滴、一缕、一粒,正是这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颗颗粒粒,灌溉的是良田万顷,照亮的是锦绣中华,哺育的是新的生命,而绽放的正是青春中最美丽的花朵!

工作者是美丽的,奉献者是快乐的。当我在报纸上看到了《马班上的邮递员》这篇文章后,心灵被深深地触动了。王顺友一个普普通通的乡邮员,一份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工作,却凭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用自己的脚一步步丈量着工作的艰辛和快乐,诠释着奉献者的给予与获得,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伟大情怀和崇高境界。王顺友是一面镜子,在他身上,我们读懂了什么叫忠诚执着;什么叫乐观向上;什么叫爱岗敬业;什么叫无私奉献。

生命中最大的奖励并不是财富的积累,而是奉献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在我们的心目中,奉献就是抗洪英雄的奋不顾身,是抗非典医务工作者的置生死于度外,是教师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高尚情怀;奉献是李素丽的任劳任怨,是牛玉儒的一心为民,是王顺友的爱岗敬业。奉献就是一篇篇气势磅礴、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 奉献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种平凡的精神。更加蕴涵了我们青年一代在本职岗位上的恪尽职守和兢兢业业。

xx年我踏上了邮政工作的岗位,和那些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许多学生一样,渴望实现人生价值,渴望人生的成功。我被分配到储蓄组,在那里明确了自己的奋斗方向,暗下决心,把三尺柜台作为展示个人风采的平台,作为展现邮政职工精神风貌的窗口。记得有一次,局领导安排我参加区局的练功比赛,比赛的项目是点钞,这是局领导对我的信任。但是这次练功比赛我没有取得名次。通过这次事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付出努力。于是我除了利用上班时间练习点钞外,回到家后也加紧练习,就连看电视手里也拿着练功券。通过我的努力,在一次局内的练功比赛中我得了第一名,这让我又有了自信。不仅点钞要练好,各项业务技能都要过硬。

几年来,我一直都在认真揣摩如何做好前台服务,怎样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创造更大的效益。要做到服务让用户满意,微笑是表达情感的最好方法,我总是会用灿烂的微笑接待来这里办业务的每一位用户。我们提供的文明优质服务,是一种内心的深刻感受,而不是生硬的词语和格式化的程序,用户到我这里来办业务都有一种到家的感觉,优质的服务其实是心与心的交流,走进客户的心,才能获得客户的回报。

敬业是奉献的基础,乐业是奉献的前提,勤业是奉献的根本,而青春则是激情奉献的绚丽舞台!

作为年轻一代的邮政职工,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在我的周围、在我们的行业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和榜样激励和促进着我的成长,他们敬业爱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青春奉献之歌。为了邮件能够顺利的送达,他们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为了支局有能很好的完成任务,他们白天揽收,晚上挑灯夜战;为了储蓄余额的增长,他们到企业走访,发展代发工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无私的奉献,才有了邮政辉煌的成绩,才有了邮政蒸蒸日上、不断发展!即使用尽所有的加减乘除,也算不尽他们所做的奉献;即使吟遍所有的诗词歌赋,也颂不完他们的敬业之歌! 朋友们,让我们擎起“青春”的火炬,吹响“激情”的号角,高举“奉献”的旗帜,在改革大潮中,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共创邮政事业灿烂辉煌的明天!

第2篇:选择自信

自信与自卑、自负,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精神境界根本不同,结果也大相径庭。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它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更是对自己所追求目标的坚定信念。有了它,才能驶向胜利的彼岸。当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毛泽东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敌人日搜夜捕,陈毅“屡不得脱”时,他满怀自信,高唱“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开遍**”!陈毅的《梅岭三章》就是撼人心魄的自信之歌、胜利之歌!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说得好:“只有自信,才能让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工作,而不致被怀疑吞食你的想象力”。苏格拉底也说:“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要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和自信。”总之,自信是指向胜利的导航塔,是前进的不竭动力。

自负者与自信者也格格不入。自负与自卑都是极端心理,自负者在取得一些成绩后沾沾自喜,甚至目空一切,妄自尊大。这些人就算是先前取得一些成就,也只是昙花一现。历史上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楚汉相争时,项羽在推翻暴秦的残酷统治的斗争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暂时的军事优势使他盲目自负,自封“霸王”,结果被刘邦打败,昔日不可一视的英雄,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三国时的曹孟德折戟沉沙,覆军于赤壁,又是一个自负导致失败的教训。由此可见,正确估价自己的长处和成绩,正视自己的短处和不足,划清自信与自负的界限,对一个成功者来说真的很重要。

怎样看待自信、自卑、自负,其中充满辩证法。我们要相信自己,却不自负;要正视不足,却不自卑。选择自信,战胜自卑,远离自负,这是新世纪的要求,是追求完美人格的要求。“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充满自信的名言,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第3篇:自信创造成功

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说:“自信,是人类运用和驾驭宇宙无穷大智的唯一管道,是所有‘奇迹’的根基,是所有科学法则无法分析的玄妙神迹的发源地。”奥里森·马登也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如果我们分析一下那些卓越人物的人格物质,就会看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在开始做事前,总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排除一切艰难险阻,直到胜利!”

自信的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一个人的成功,从不少人的创业史上我们都可见一斑。自信可以从困境中把人解救出来,可以使人在黑暗中看到成功的光芒,可以赋予人奋斗的动力。或许可以这么说:“拥有自信,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半。”

同样两个努力工作的人,自信的人在工作时总会以一种更轻松的方式度过:当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时,会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有实力,当遇到实在无法完成的任务时,则认为也许任务本身实在太难。而缺少自信的人则会把成功归功于好的运气,把失败看成是自己本领不到家。只是由于这小小的心理差异,虽然二人花的时间,精力都差不多,但往往较为自信的那一方的收获要大得多。

国内外多少科学家,尤其是发明家,哪一位不是对自己所攻克的项目充满信心呢?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只会一次又一次地激发起他们的斗志——他们认为:失败越多,距离成功也就越近了。但自信不是平白无故地就会附着在人身上的,首先人要有真才实学,接着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信,并把它作为一种极其有用的动力。空有满腹自信,那只说得

上是自以为是罢了。这种所谓的“自信”,不但不能推动人前进,反而害人不浅。 网络评论人王小山说过:“没有真东西,只有信心的话,前途只有一条——死,而且死得很难看。”这句话听起来有些过火,但事实上如果仅有自信的话确实是十分危险的。 同样,在我们的学习中,仅有自信也是不够的,自信应该与努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时常见到有部分同学在考试之际,没有一丝紧张,满怀自信地步入考场。但考试过后,这部分同学中有的分数挺高,有的分数却是羞于见人的。这看似不可理喻的事情其实很简单:这部分同学中一种是既自信,又刻苦认真学习的;一种是单有自信,却未付出努力的。这两类同学看上去都是充满着信心去应试,但由于平时知识的积累不一样,后果就截然不同。

所以说,我们做人,就应当先做一个满腹经书,然后才充满自信的人。因为自信只是一种虚无的力量,想要成功,就得让自信附着于“实干”这一燃烧自信的机械上,以使自信发挥出它应有的力量。

第4篇: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有希望

尊敬的各位评委、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下面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有希望》。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明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我学的是电子商务专业,之前我对电子商务并不了解。后来经过学习,懂得了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而且电子商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随着互联网日益普及,电子商务也极为广泛应用。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技能,就能为以后的工作增加筹码。学好一技,终身受益!有些家长认为,学电子商务没用,不知学了之后从事哪一方面的工作,那是他们不了解电子商务。其实电子商务的就业方向很广泛的,例如:网络编辑、网络营销、网站网页、网上贸易等,并不是说读电子商务没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工作多得数不胜数,只要我们不好高骛远,踏实做人、用心做事,就可以成功。现在互联网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不要认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好的机会都没有了。其实充满奇迹和希望的地方很多,敢想就能实现,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正是因为太多的犹豫让你错过了机会,不要用世俗的眼光看待这新兴的产业,正是因为世俗让你失去了勇气和判断力。人生就是这样有趣,人生的道路,看起来好像很曲折,但事实并非如此,做人如果能够做到抛弃浮躁,安定自己的内心世界,锤炼自己,让自己发光,就不怕没有人发现,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知识的自己立身的唯一资本,我们要相信自己,勇敢面对挑战,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别人又怎么会相信我们呢?职校生并不比高中生,我们没有必要自卑,应该相信自己!

职校的日子让人珍惜和怀念。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懂得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除了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更加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和实际能力的锻炼,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平时,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在班里,我担任了班级的班长,并多次带领同学们获得学校的流动红旗;利用课余时间,我参加学校图书室管理活动和参加了学校的学生会组织,并荣幸地做了学生会主席一职,努力做到为同学服务??人在活在当下。要把握现在,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勇于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爱拼才会赢!我从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因为我相信自己可以;我从不怀疑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因为我相信自己能行。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思路决定出路。相信自己可以,相信自己能行,这一秒不

失望,下一秒就有希望!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5篇: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志向,也许远大、也许平凡,那么,同学们,属于你的那份志向又能散发出多少光芒去指引你的未来呢?

俗话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大志”。立志是成功的动力,能让我们为实现人生目标而不懈地奋斗,凭借坚忍不拔的信念屹立在成功的巅峰眺望远方。立志贵在坚持,立志贵在立大志!而立大志,莫过于立志成才,照亮祖国未来的希望。

或许你们会觉得,如此“伟大”的志向过于遥远。但是,想必在座的每一位都该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含义吧。没错!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第一步,立下一个志向就是我们漫漫征途的开始,如果起点缺乏远见或是模糊不清,那么,你将来所要走过的路上将会留下遗憾、甚至悔恨。

第3篇: 消除自卑 重树自信

作者姓名 陈明凤

工作单位:越西县南城小学 邮编:616650 [内容提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的时代,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关小学生的未来,事关小学生的成长,事关小学生高尚品格的形成,事关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众所周知: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想方设法、循循善诱,帮助小学生消除自卑、重树自信,让他们快乐成长、拥有健康的心理,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唯有如此,我们才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消除自卑 重树自信

历史的车轮不经意间驶到了2014年,我于2009年考入南城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经整整五年,并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这段时间里,我有茫然、凄然、恍然,最后到释然,在与学生友好相处的日子里,我用心灵甘泉浇灌着一朵朵稚气的小树苗,希望他们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通过师生不懈的努力,改变了许多学生心理上存在的“病症”,看见他们快快乐乐、欢欢喜喜地生活、学习、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由衷地自豪。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行各业欣欣向荣。信息时代的到来,助推了中国经济快速攀升,高速发展的经济引发了家长和学生价值观的转变,“拜金主义、自由主义”泛滥,给学校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学生心理发生异变:性格古怪,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缺乏同情心,缺少责任感„„„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力度的增大,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在“西部大开发”的滚滚洪流中,充满无限生机。由于网络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有些学生不学无术,认为金钱至上;有些学生交上社会上的坏人,无法自拔。这一切的一切,都赋予教师更加神圣的使命:要当好心理医生,救救“有病”的学生。

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非常关注心理健康。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生长发育的初期,心理健康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甚至于超过身体健康。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衡量人才的标准正在发生全新的变化,新时代人才的标准是以“拥有健康的心理”为首,然后才是身体健康,品德良好,善于探索,勇于创新。如果我们用心观察,会发现我们周围有许多这样的同学:他们有的自闭自卑、有的厌学逃学、有的多疑抑郁、有的自私孤僻等等,这些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我们必须想办法克服。

下面我就如何科学地为小学生消除自卑,重树自信谈谈自己的方法,也可以说是这几年的研究成果吧,仅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还望斧正。

一、加强师德修养,确保自己的心理首先健康。

选择了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我们就要真正地热爱学生,用爱心托起学生的希望和未来,科学地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地成长。

唯有爱心,能托起孩子的希望;唯有爱心,能创造美好的未来。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让他们的心理健康的成长、健康的发展。而不应该伤害他们,人为地给他们造成心理疾患。

热爱学生包括两个层次:第一是尊重学生,这是为师执教对学生应有的起码态度和行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说明这位教师缺乏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和认可,首先自己要尊重学生。第二是关心爱护学生。作为教师,要在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情绪上关心学生的变化,要精心呵护其自尊心、自信心。只有做到以上两点,才配称为人民教师。教师,现在称“人民教师”,古代称“教书匠”,二者质的区别就是:人民教师,既教书,又育人,既尊重学生,又关心爱护学生;教书匠,只教书,不育人,师道尊严,唯我独尊,哪还谈得上尊重学生?所以,我们身上有两副重担:“教书”和“育人”,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辩证统一起来,不能只为教书而教书,忽略了“育人”。要育好人,就要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下苦工。众所周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学生面前,学生视之如“神”,要时时注意、处处小心自己的言行,加强个人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可以想象,一位老师,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就很难做到在学生面前不犯错误。

教师如果自己的心理存在“疾患”,那将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就会把“疾患”传染给学生,就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甚至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灭顶之灾。因为小学生模仿性强,缺乏辨别是非的观念,老师做的,他们认为都对。乡下有这么一位教师,他老婆在外地工作,他老婆回来时,他性格阳光,热情洋溢,对自己的学生很好;他老婆走后,他变得心情抑闷,狂躁不安,学生稍不留神就会挨打,甚至让犯了小错的学生互相吐口水、互相打耳光。后来,家长们联名举报,这位教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像这样心理存在“疾患”的老师,最容易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可治愈的创伤,人为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了解小学生心理,做好心理诊断,帮助小学生科学地认识自我。

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深研《小学心理学》,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关注每个孩子的一举一动,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心理,认真做好心理诊断。帮助小学生科学地认识自我,要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全面、辩证地看待别人和自己。告诉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独有的优缺点,看人,应该首先看到别人的优点,不能只放大别人的缺点。敢于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优点,也要经常找找自己的缺点。这样就能公正而正确地与他人对比,在看到自己不如人之处时,也能看到自己的过人之处。换言之,不能把自己看高了,也不能把别人看扁了。评价别人和自己,要尽量做到既实事求是,又不偏不倚;既公正客观,又充满善意。唯有如此,才能“取众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做到“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好多小学生在这方面做得太差,如果做错了事,就会把责任推给别人,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我们对小学生科学地加以引导,凡事出了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哪怕是一丁点儿责任,都要先自己承担。那么,他们的心理就会越来越健康,他们就会越来越善待他人,他们就会避免“推卸责任”,而是“敢于担当”。长大以后,他们就会成为好人、能人、品德高尚、敢于担当、独当一面的人。当小学生正确认识了自我,就会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心理就会

健康成长。

三、科学地帮助小学生找出自卑心理的形成的原因,让他们走出自卑的泥潭,重获自信。

1、自卑是潜意识深处的症结,要用“重树自信”这剂良方。

自卑,像小溪的流水,只能冲走自信;自卑,像险恶的泥潭,只能拉住学生前进的步伐;自卑,像暴风骤雨,只能摧花折木。自卑,是阻挡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劲敌,它无情地将许多小学的梦想碾落于泥。绝大多数学生或多或少在某方面都存在自卑心理,自卑是大多数学生心理的“顽疾”,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帮助小学生克服“自卑”,重树“自信”。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联想和回忆,分析自卑产生的根源,找出导致自卑的深层次原因。经过心理分析,让学生领悟到:一个人之所以产生自卑感,并不是自己的实际情况很糟,而是潜藏意识深处的症结使然。那么,要解开学生潜意识深处的症结,教师最好的良方就是:不停地帮助学生寻找自身的闪光点并加以放大,在潜意识深处构建“我能行,我会行”的“新文档”,以覆盖“我不行,我太差”的“旧文档”,久而久之,一个充满自信的学生就会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现在,我举个例子,以说明这个观点。我教三年级时,遇到一个学生,她的家境很好,爸爸妈妈都是公务员,就是学习始终处于中等,有一次,语文考了倒数第五,这下可糟了:她整天苦着脸、不搭理任何人,还不交作业。总之,完全变成了“破罐子破摔”的人。我想了整整两天,分析了她的具体情况,发现她的第一单元的生字记得特牢固,最后决定把“听写第一单元的生字”作为重树她的自信的突破口。星期三下午放学后,我在班上举行了听写比赛,结果这个同学获得第三名,我不停地表扬她,让全班为她热烈地鼓掌,我终于看到了她那久违的笑容和甜甜的酒窝。后来上课,我经常抽她到黑板上听写生字,结果次次全对。在我的不停鼓励下,在她的不断努力下,她在半期考试时,语文竟考了全班第四名,数学也进入前十名。看到她的进步,我倍感欣慰。这个实例充分说明:学生一旦克服自卑,重树自信,心理就会从病态步入健康,心理一旦健康,就会克服一切困难,取得巨大进步。

2、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要以“鼓励,鼓励再鼓励!”为良方。

自卑本身就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做事之前就对自己说“我不行”、“我太差”、“我什么都做不好”等等。结果,在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下,就真的没做好,这种消极的暗示会导致学生不必要的精神紧张和心理负担,使自己的情绪低落、充满失败感。这样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畏首畏尾、束手束脚,主动性、创造性会受到难于想象的巨大压抑,自然而然地,成功就会远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大气地暗示自己的学生“你能行”、“别人能干的事,你也能干”、“别人做不好的事情,你能做好”等,这样会给以学生战胜困难的力量,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当潜意识的地盘被“自信”的正能量占据,自卑的负能量也会悄然离去,达到这个境界的学生就会出现:性格阳光、自信满满、做事积极、一往无前。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让他们经常品尝成功的喜悦,是克服自卑的妙方。

自卑,不仅仅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还真切地表现在实际行为活动中。作为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搞“空口说教”,要将教材中的健康的、富有正能量的思想因素巧妙地挖掘出来,引导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停地锻炼自己——用自信武装自己。学生的自卑,往往来自他们遭受到了挫折,对自己的能力发生了怀疑。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培养小学生的“耐挫折能力”,不断

地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先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取得成功把握性较大的事情,一次成功便会给学生增添一份喜悦,无数次成功就会增添学生无数次喜悦,经常品尝成功的喜悦,就会强化学生的自信,而自信心的恢复是克服自卑的关键。有一次,我让一个胆小的学生参加诗朗诵比赛,她给我谈了他的心情:当时,她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她终于有机会上台表演了,紧张的是,她从来没上台表演过,能成功吗?后来,经过她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和认可。她的胆子变大了,现在回答问题、表演节目、主持节目都非常积极而且非常到位。她说:“通过这次诗朗诵比赛的成功,使我树立了自信,消除了对自己能力的怀疑。”所以,我们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不断扩大学生的活动范围,摆脱自我封闭的现状,改善不良心境,形成乐观向上、开朗豁达的性格,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增强信心,自觉克服自卑心理。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要有“大爱无疆”的情怀、要有高尚的师德、要有健康的心理;要热爱学生、要关心爱护学生、要有“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要有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才能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 陈明凤 性别:女

职称:小学数学一级教师

邮箱:331504605@ qq.com

联系电话:15882761923

第4篇:得意而不忘形失意而不丧志 自信而不骄傲谦虚而不自卑 知足而不自满施恩而不图报

得意而不忘形失意而不丧志

自信而不骄傲谦虚而不自卑

知足而不自满施恩而不图报

期许而不苛求沈思而不迷惑

勇敢而不鲁莽果断而不草率

执着而不拘泥温和而不懦弱

刚强而不霸道盛气而不凌人

临危而不慌乱审慎而不犹豫

传统而不守旧礼多而不俗套。

相信你做得到,你一定会做到。

不断告诉自己某一件事,即使不是真的,最后也会让自己相信。

你的人生想要什么?你能付出什么作为回馈?

成功的人只想自己要的——而非自己不要的。

不要管过去做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将来要做什么?

如果你不知道你自己的一生要的是什么,你还想得到什么?

智者除了有所为,还能有所不为。

为自己想要的忙碌,如此即无暇担忧你不想要的。

不要怕目标定得太高,你可能需要退而求其次。

如果你不会知道自己要什么,别说你没有机会。

正确的思考

先正确的评判自己,才有能力评断他人。

你是否欺骗别人,或是自己?想清楚再回答。

三思而后行的人,很少会做错事情。

企图说服不用大脑的人,是徒劳无功。

认为整个世界都错的人,极可能错在自己。

请求比命令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善于下命令的人,必定能够服从命令并且执行。

乐意合作产生支持的力量,强迫服从导致失败的结果。

告诉上司你想要什么,看他是否愿意帮助你去排除障碍。

友善的合作比煽动更得人心。

合作必须从部门领导开始,效率亦然。

除非你自己愿意被别人伤害,否则没有人能够伤害你。

言之有物

记住,别人从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了解你所知的多寡。

你怎么说和你说什么同样重要。

人们在有所求时,语气特别不同。

语气委婉别人比较听得进去。

口不择言往往造成尴尬的场面。

刻薄的话伤人最甚。 思考可以随心所欲,表达想法则必须谨慎小心。

勇敢的承认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才能学习并进步。

勇气只是多跨一步超越恐惧。

抱怨自己没有机会的人,多半没有勇气冒险。

批评

一事无成的无名小卒才能免于批评。

不要怕不公正的批评,但要知道哪些是不公正的批评。

不要批评你不了解的人,要趁机向他学习。

不要怕受人批评。当你提出新的观念,就要准备受人批评。

不要批评别人的行为,除非你知道他为何那么做。你在同样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如此。

不能忍受批评,就无法尝试新事物。

如果你经常批评别人,何不试着赞美别人?

开始批评之前,最好先略加赞美。

如果你想要更受人欢迎,尽量多赞美,少批评。

虚张声势往往显示极深的恐惧。

不要因为恐惧而犹疑,前进就能消除恐惧。

恐惧是魔鬼最大的武器,人类最大的敌人。

意识清楚的人很少畏惧任何东西。 信心可以克服恐惧。

把你的恐惧留给自己,别人有别人的恐惧。

坏运气喜欢怕他的人。

希望和恐惧不会同行。

恐惧贫穷的人永远不会富有。

朋友

有求于人才会去找朋友,很快就没有朋友。

如果你愿意要朋友,先做别人的朋友。

不要让帮助你自消沉中振作的朋友失望。

朋友是了解你并尊重你的人。

友谊需要经常表达才能长存

友谊是看出朋友的缺点却不张扬。

有些人累积金钱换取财富,智者累积快乐,与人分享仍取之不竭。

快乐在于行动,不只是拥有。

剥夺别人的快乐不能使自己快乐。

微笑使人更美丽、更愉快,却不费分文。

热情比怨恨更得人心。

慷慨的给予快乐,自己更快乐。

不去想你没有的——珍惜你现在拥有的

第5篇:《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研究生的自卑

研究生的自卑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me 谢雪莲的读书笔记

阅读完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一书,我深有感触,每个人都是在别人的书中读自己,思考心理学方面的问题更是如此。按照阿德勒的观点,具有自卑感不等于是坏事,自卑感有其积极意义,自卑也有可能使人发愤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书中最使我振奋的内容就是"人追求的目标都是对自卑感的补偿和超越,是自我的实现,人的潜能和创造力都在这个过程中迸发出来",再结合作者个人的生平经历,我认为这观点再正确不过了。正如经济学中的假设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一样,人只有不满足于现状,才能追求更高目标,各种自卑感正是所有人前进的动力。

另一方面,由于身体缺陷、骄纵、忽略等引起的自卑,有可能摧毁一个人,使人或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异常。近年来,研究生自缢事件频发,象牙塔里的心理问题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准确地说,是研究生的自卑问题。关于自卑,阿德勒给出的定义是偏消极的,"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情绪便是自卑。"导师骚扰、论文答辩、求职遇冷、情感不顺……无论是哪一个生活中的大麻烦,都足以打击一个研究生的自尊,负面的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是爆发,就是毁灭。在大众眼里,"好学"、"高知"、"聪明"、"优秀"都是给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贴上的标签,由于大部分人没有体验过在校研究生的生活,因此对这类群体更多的倾向是羡慕和夸赞。父母对研究生子女的要求更高,身边的同学对研究生好友的期望更高,那么研究生他们自己呢?当然是在这种相互影响下也给自己设置了一个更高的目标,借用阿德勒的话就是"生活风格".虽然理性告诉他们自己,学历不能代表一切,最后能不能获得想要的成就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但是曾经的成就感、外部环境的影响还是使他们不知不觉走上心中的神坛。

生活总是比我们想象的艰难许多。虽然社会是浮躁的,正如知乎中的诸如"你是如何看待清华北大毕业无法在北京买房?"、"研究生毕业就业不如本科同学?"、"1000万和清华录取通知书你选哪个?",但是是谁告诉了我们学历这样的教育背景可以和财富地位划上等号?还是说人们潜意识中把教育体系的成绩排名简单地应用到社会领域中?研究生也是在现实与预期的差距中获得失落感,一部分自卑感更强的人甚至选择了令人惋惜的不归路。

来自湖北天门的农家子弟、25岁的研究生罗正某从小成绩优异,曾被武汉理工大学评为学校"三好研究生",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他是一个"不错"的学生。罗正某毕业后曾在杭州一家央企工作,月薪六千,但由于不满意工地环境和工作待遇,以打算自学计算机转行为由辞去了这份工作。今年1月29日凌晨,罗正某被发现在江岸区上海路一家小旅社自缢身亡,并发现手机上留有一份遗书,称自己在武汉浪费了一年,欠下了几万的贷款债务无法偿还。像他一样放弃生命的研究生还有许多许多,我非常不赞同我们学院有的老师的说法:"生命不是你自己一个人的,是父母亲友的,放弃生命是最愚蠢的行为!",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一类研究生的自卑感来源,是身体缺陷、被周围人忽略还是外在的一些压力?他们为什么会选择了常人无法理解的绝路?只有充分理解并且尽可能打开问题的困境,才能帮助到这些绝望的人群。如果选择自缢的人真的像某老师所说只是为自己而活,不在意身边人的眼光和评价,他们又怎么会濒临死境呢?

在《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提及构成人类生活中的三个问题是将人类束缚住的三种联系——职业、社会合作、亲密关系。接下来以"职业关系"角度剖析研究生的自卑感。不恰当的择业观给研究生带来了自卑感。换句话说,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择业方向或者设定了一个不合适的择业目标(通常是高于现状)。"职业"这一词是与"职场"相匹配的,在国内,是与18岁进入大学选择的"专业"相关的。或许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笑话,北大有个学生本科、硕士、博士读的是三个不一样的专业,而且学的都很不错,教授问他毕业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然而这个问题他也没有答案。当然北大的平均水平我没有资格评述,只能从一般的方面思考不恰当择业观带来的弊端。从校园走出进入职场,工作的实际内容和预想的难免有落差,这个时候平衡两者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往往有些具有高自尊的人很在意自己的能力是否让自己满意的程度。如果他们在一个工作岗位上难以施展所谓的专业技能或者获得关注从而习得经验,一方面自卑感使得研究生们开始怀疑人生,()从学士到硕士都没有具体了解自己专业的就业形势和工作岗位,甚至和某些行业的工作待遇对比产生巨大的落差感,另一方面强烈的自尊心使得研究生们,尤其是那些性格比较内向,很少与人沟通的同学把这份压力和自卑感隐藏在心里,当事情恶化心理发生改变的时候没有及时疏通,最终导致悲剧。

那么如何消除心中的自卑感,从而达到就业满意的彼岸呢?第一,我觉得是要辨别自己的职业方向,如果学生没有意识自主地认识和选择,那么外界环境尤其是家庭和学校需要在这方面提供帮助。从这一点来看,父母小时候问的"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以及大学期间开展的各种职业规划课程和大赛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辨别方向是为了找到我们的潜在动机,培养职业兴趣,以发现使其具体实现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说一定可以找到自己适合的道路,但是可以了解那些不合适的方向。第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正如阿德勒所说"职业的目的不是挣钱".浮躁的社会之风使得我们中的许多人树立了金钱就业观,只凭收入的多少来看待职业的问题,仿佛大学里只有经济类和计算机类专业才值得学习。

《自卑与超越》是这么告诉我们的:"只对赚钱有兴趣的人必定会和合作之道背离,而只追求他自己的利益。如果‘赚钱’是他的唯一目标,而其社会兴趣又付之阙如,那么他就没有不能用抢劫或者欺诈来获得钱财的理由。即使情况不是这么极端,他赚钱的目标中还包含有少量的社会兴趣,那么他虽然已经腰缠万贯,他所作所为对于别人仍然毫无益处。"阿德勒认为,人需要有从属感和社会兴趣,作为团体的一份子,愿为人类幸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才是正确"生活意义"的共同尺度。

在这个斑驳陆离的时代,成功学大行其道,大部分人必定听过这方面的鸡汤,那么"别人的故事"是否值得学习并且具有可复制性呢?以上海金融圈为例,(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西装革履行走在陆家嘴的某个大厦中,化着精致的妆容,从事着上亿的投资项目,谈论的都是国内外宏观基本面的经济形势和行业图景,这样听起来不错的工作环境大概是众多经管类专业学生向往的生活。但是,一些研究生一踏入这些金融机构,却发现事实好像不是那么美好。除了一些中后台的工作可能不需要加班,那些令人神往的券商、投行变成了一座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去。工作内容单一,加班到八九点算比较早的下班时间,没有人给你规定准确的休息时间,但是你需要完成每天每周的工作任务。羡慕新财富榜单前三的证券分析师,年收入成百上千万,那么得认清20*7h的作息时间,羡慕阿里巴巴程序员薪资水平高,福利待遇优厚,那么得服从半夜三点半下班回家的加班制度。所以,薪资待遇真的只是就业的一方面因素,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每一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最后,减轻职业关系中的自卑感,需要合作或者说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生活中可以发现那些性格外向,朋友圈广泛,善于与人沟通的人通常积极乐观,很难与"颓废"二字挂钩。我们需要和人交往,不只是合作关系,我们需要与人交流,语言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即使是抑郁症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也需要和心理医生直接对话,而不仅仅是家人告知病情。斯人已逝,但是留给活着的人思考的还有许多。类似罗正某的纠结和失落,并不是偶然的个体现象,而是在这群年轻人中普遍存在。上学时成绩很优秀的研究生,对自己走向社会的人生期望不会低,但从校园到社会,中间隔着一道风水岭,甚至是一道鸿沟。对比以前成绩很差的学生,可能找了光鲜体面、待遇优厚的工作;他们可能囿于性格、能力、机遇等条件,找不到理想中的工作,于是便会在内心形成巨大的落差感,走向颓废。他们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不善积极与人沟通。求职挫败,偶尔运气不佳都是正常的现象,如果把这些事情放大,把这些问题归结于自身,再近的断崖也跨不过去。如果有一个人能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他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积极帮助他解决根源性问题,他眼中的困难就不会是死亡之路。这里就是许多研究生的自卑走向绝望的问题所在。找父母、同学还是心理老师沟通?要不要让他们担心或者他们会不会瞧不起我?他们似乎不能从根本上帮我解决问题?想要得到认可又害怕失败,没有求助通道,一遇到困难就容易深陷,这就是研究生的自卑心理。想要克服自卑感必须通过人际交往,不仅是心理上的疏导,更重要的是提供解决困难的路径和信心。

高校是人生中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步,它还是沟通链接社会的一道桥梁,它不该是与世隔绝的,也不该是孤芳自赏的。研究生正是在这个人生阶段,这不仅仅是一个身份的转变,从学生迅速进化为"社会人",还是一个内心自我认知的转变,更是从"被负责"到"负责"的转变。但是,许多人在读研前,研究生毕业后都没有准备好、过渡好这一关键环。研究生相比本科阶段内在和外部的压力肯定更大,在此过程中,一些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较弱的人,自卑感便使得他们很容易怀疑自己、迷失自己。事实上,无论在哪个就业领域,只要脚踏实地地去做好自己的本职,而且也专心致力于为别人奉献出自己,那么他就是和任何其他人一样有用的。我们无须判断哪种职业更高尚低下,我们唯一的职责就是培训自己,鼓励自己,并在分工制度的架构中安置自己的兴趣。

第6篇:《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在精读Jane Nelson《正面管教》一书的时候,发现其理论与实践是以Alfred Adler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而其中《自卑与超越》是 Adler的经典之作。该书英文名为《What Life Means to You》,即“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对于这个问题,Adler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杰出的医学及心理学家,给出了当时非常前沿的,且对100年后的今天深具指导意义的哲学层面的解释。

Adler在此书的基本概念部分,提出了“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是基于地球有限的资源进行种族的繁衍与发展,具体而言即职业,社会和婚姻三方面的问题”。而人类应当以什么样的状态面对和解决这三个问题?概括而言,即充满独立,平等,合作精神与勇气。

从上图可见上述各要素之间的关联与意义。输入方:因独立而致平等,基于平等而能有合作,好的合作带来效率与成功,进而增进一个人的勇气,勇气给人更充分的独立性。输出方:在工业化社会,一个人的职业通常需要与团队(企业或机构)或较大范围的群体(整个供销环节上的人)合作;社会性是指人与社区或朋友合作;婚姻则需要夫妻双方协力合作。而好的合作模式离不开合作各方平等的意愿与状态。因此在四个要素中,独立与勇气强调个人素质,平等与合作是解决三个问题的核心。

Adler的理论基础为自卑及人为克服自卑而做的超越性努力。全书涉及了生存的意义,心灵与肉体的关系,自卑感与优越感,最初的记忆与梦境,犯罪,青春期,家庭和学校对人的影响,以及职业、社会性和婚姻全部三个方面。本笔记提炼了为父母之道,家庭和婚姻的部分。

在一个家庭中,平等与合作是要义。平等的原则需要在夫妻间,父母子女间和子女间完全贯彻。若夫妻间失去平等,例如因经济原因一方居于统御地位而另一方居于从属地位,根据Adler的理论,人有追求优越感的本能,处于从属地位者必定会通过某种方式追求权力或竞争,例如母亲利用与孩子的天然亲近使得孩子刻意疏远父亲,则整个家庭的合作精神无从谈起。正常的家庭型态中,子女在感情上并不会特别倾向父母中的一方,通常是某些原因,例如幼子出生导致长子产生被母亲忽视的感觉,而后转向父亲。子女间的不平等感觉,产生的常见副作用如长子的被忽视感,次子毕生处于竞争与追逐状态,以及幼子在野心和缺乏勇气共同作用下的懒惰。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是无法很好的培养人的合作精神的。真正稳定的合作精神需要父母时时对孩子的疑虑进行确认,以及孩子对父母关爱的充分信心。

为父母之道,是在平等与合作的基础上,基于各自特征衍生出的为父母的责任。母亲和孩子有天然联结,孩子也需要来自母亲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关注。母亲需要与父亲合作,并给予孩子、父亲和个人社会生活以同等关注,以便孩子的合作能力拓展至父亲与社会。父亲与外界有更大范围的接触,更广阔的眼界;作为家庭经济主要来源,需要认识到这是家庭分工不同而非优越感与控制权的来源;需要像朋友般平等的给予家人以劝导,并掌握消除家人间争执与冲突的方法。

婚姻成功的唯一关键在于关心对方的利益甚于自己,它是两个人协力合作的表现,并体现在真诚、忠实与负责的态度,令双方在婚姻关系中获得价值感与归属感。婚姻往往是个人关注社会利益的开始,乐于奉献与合作的人通常会有对子女的渴望。婚姻的合作需要持续的努力与创造,教养与奉献,需要具有成熟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灵的人才可以达成。父母的婚姻亦是孩子学习合作的原生环境,意义重大。

那么,作为教育者的父母和教师,怎么做可以培养出具独立、平等、合作与勇气的社会人呢?

根据Adler的理论,人的生活图景(感觉统合表)是根据生命最初4-5年,根据感觉与暗示做出的自我解释,它贯穿整个人生,具整体性与固定性。人类终生无法达到理想的完美境地,也将因此面对种种问题和不确定性。充满勇气,独立性与合作精神的人可以接受问题并提出答案,并将此作为乐趣来源而根据客观标准和常识对环境做出改进;反之缺乏上述精神的人,则会出于错误的生活图景做出错误的行动,例如争取凌驾于人以获得优越感。

个人的失败来源于自我图景的限制以及对失败的恐惧。教育者的宿命论观点无助于成功,反之在积极的态度与措施下,持续不断的关注,帮助孩子找到他的动机、方向、力量、目标和实践方案,并保护其长期的兴趣,辅以广泛而自然的训练,则能极大促进孩子的成功。

上一篇:演讲稿心态决定一切下一篇:中考信息归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