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博士入学英语

2022-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郑州大学博士入学英语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大纲

总则

本大纲的各项规定作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第一外语)考试考题编写参考以及质量检查的依据。

考生对象

本大纲的考生对象是参加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并把英语作为第一外语的全国考生。

考试时间及记分

本考试采取百分制记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一、考试目的

博士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是为了考察考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是否达到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中《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与考试》规定的要求。考试成绩用于博士研究生的入学选拔。

二、考试设计

本考试共分为四部分:完形填空(10%)、阅读理解(40%)、英汉互译(30%)和英语写作(20%)。

1. 完形填空(10%)

本部分测试考生的语言知识及综合运用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词汇的认知能力、搭配知识的掌握,句法结构的理解和篇章阅读、分析能力。本部分给出一篇约200单词的短文,文中留出10处空白,每空为一题,设4个备选答案。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从中挑选一个最佳选项,使短文的内容和结构完整合理。

2. 阅读理解(40%)

本部分测试考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即对阅读材料的细节、事实、要点、作者观点和态度的理解能力。题材包括社会、文化、史地、科普及人物传记等内容,体裁涉及叙事、议论、描述、说明和应用文等。该部分给出4篇约500单词的文章,每篇文章后面附5个问题,每个问题设四个备选答案。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每题选出一个最佳选项。

3. 英汉互译(30%)

本部分测试考生的英汉互译能力。考试形式为翻译段落划线部分,原文内容涉及社会、文化、史地和科普知识。要求考生将200-250汉字长度的中文段落划线部分准确地翻译成通顺的英文,以及将相当长度的英文段落划线部分准确翻译成通顺的中文。

4. 英语写作(20%)

本部分测试考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题目和提纲,或者根据情景或图表自拟题目,用英语写出一篇约200单词的短文。要求作文切题、意义连贯、文字通顺,并符合英文表达习惯。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2篇:2013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答案

Part I Reading Comprehension

CBADBAADBCBCDACBBDDC

Part II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1. 去年秋季,罗诺克学院的市场调研课业已过半。有一天,阿里·纳齐米教授宣布课堂上禁用手机的政策。可话音刚落,他就听到了手机的铃声。

2. 我们需要明白的一点是,课堂上的这个事件事先经过策划并被写成剧本。尼尔·诺兰德始终参与了这个具有伪装性质的行动。被砸的是他母亲闲置的一部手机,早就停机了。

3. 所有的中学和大学都为学生提供了笔记本电脑,配备了计算机实验室,构建了无线网络,所有这些进步原本是为了促进学习,结果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或许,记录学生的考勤时,应该再加上一栏:到堂但未听课。

4. “这种托词我都听腻了,”也许会长寿且成果丰硕的卜浩亚教授说,“关于课上讲授内容乏味的看法真的是相对的。相比什么它显得乏味呢?到易贝网上买鞋?事实上,我们来这里不是为了玩乐,而是为了寻求刺激。”

Part III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 is confronted with the dual task of developing its economy and protecting its environment. However, as a country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relative insufficienc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an expanding economy, China suffers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disparity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caused by severe pollution, deteriorating ecological conditions, huge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and low reclamation has already become a bottleneck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economy.

Proceeding from its actual conditions, China has,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its overall modernization program, mad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ne of its basic state policies, regarded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ed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strategy and meanwhile, carried out nationwide campaigns fo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 well as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conservation, the conditions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have been controlled fundamentally. Practice shows that our practice of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effective. Only if man makes reasonable use of nature and keeps and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i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can the civilization created by him be maintained and developed, and can he share subsistence and glory with nature and develop with nature in a coordinating way. As a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China, while making great efforts to protect its own environment, has taken an active part i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ffairs, striven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arnestly fulfilled its international obligations. All those have given full expression to the sincerity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people to protect the global environment.

Part IVWriting (略)

第3篇: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听力及口语复试要求

2007 年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听力及口语复试要求 2007 年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听力及口语复试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进行, 由人发学

院外语系负责具体考试事宜。

一、考试内容

考试分为听力和口语两部分,旨在考查考生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考试形式

本次考试采用一名考官对应一名考生的互动形式进行。

考官在考生进入考场后播放一段听力录音材料,录音只放一遍,然后考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回答考官提

出的问题。每个考生从进入考场到离开大约需要8-10 分钟时间, 考生如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回答,

考官有权进入下一问题的提问。考官要充分利用给予考生的时间,不能提前结束问题,也不能延长时间。考

试结束后,待考生离开考场后,考官核定总分并签字。考官所给的分数应尽量体现考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并

且能够体现梯度差异。

三、考试程序

1、热身部分(warming-up):学生入场后需作自我介绍 (约1-2 分钟)

2、听力部分(listening): 考官为考生播放一组简短对话(约1-2 分钟)

3、问答部分(Question-Answer): 考官就听力对话部分提问(3 个问题,约2-3 分钟),学生作简

短回答。

4、自由提问:考官针对考生的信息进一步提问(约2-3 分钟)

5、考官填写考生得分表(约1 分钟)

第4篇: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

英语考试大纲

2012年6月

一、总述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由教育部批准并授权组织。凡具备教育部规定的申请博士学位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考生报考的专业不同,但均参加统一的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

为适应北京林业大学新阶段培养目标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增强学生参与国际科研活动的语言交际能力,包括发表国际水准的英语科研论文的能力,研究生院经过数年的累积调研和数据分析,自2013年开始启用新的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大纲。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题总分为100分。设有词汇、阅读、完型填空、翻译、写作五种题型, 不分时间段。考题以一般社交用语、人文知识、科普常识为语言素材、以一般社会生活、学校教育和科研活动为话题,重在考查考生用英语进行社交、工作和科研的能力。

为帮助考生复习,我校2012版《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模拟试题集》已经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版废除。现模拟题集仍旧有十套样题,为原生题(选真实语料自行编写),帮助考生熟悉考试形式、体会考试难度、了解考题的语言素材,更重要的是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英语,顺利通过考试,为入学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二、题型与分值分布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分为五部分。

1. 词汇:10分

共20题,每题0.5分。分为两个部分:

1)选择填空:第1-10题每句有一个词语为空白,考生从试卷上给出的A,B,C,D 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2)替换词语:第11-20题每句一个词语有下划线,考生从试卷上给出的A,B,C,D 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意思最相近的词语。

2. 阅读:39分

共24题。分为两个部分:

1)多项选择阅读:每题2分。阅读3篇400-450词的短文,内容为一般社会知识和科普知识。每篇短文后有5个问题,考生从试卷上给出的A,B,C,D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2)复形阅读:共有两篇短文,第一篇4分。在一篇150-200词的科技短文中,有4个词语被抽出,考生从文章后面6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4项恢复文章原

形。第二篇5分。在一篇250词左右的短文中,有5个词语被抽出,考生从文章后面7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5项恢复文章原形。

3. 完型填空:15分

共15题,每题一分。在一篇200-250词的英语短文中,有15个空白。考生从试卷上给出的A,B,C,D 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4. 翻译:21分

共7题,每题3分。有2个40字左右的汉语句子译成英语。有5个30词左右的英语句子译成汉语。

5. 写作:15分

1题。根据题目要求写出至少300词的论述文。

三、考察目标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考查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用英语进行科研的初步能力。试题五个部分具体考查目标如下:

1. 词汇:

考查考生的词汇量和用法。以教育部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词汇表和六级词汇表为依据,考察词汇量为7000。在一般常用范围、较宽常用范围、要求识记三个层次内考查词义、固定搭配、构词法、上下文中的恰当使用,以及近义词的辨义,形态相似词的辨义。

2. 阅读:

考查考生阅读并理解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的能力, 以及阅读速度,包括:  根据主题句和总结话语掌握文章的观点;

 根据特定的词语和篇章指示语掌握全文篇章结构的逻辑关系和阐述观点的走向;

 据此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 结合自己的各种知识了解文章的蕴涵意义;

 据此判断作者的态度和写作风格;

 准确理解文章的一些细节;

 利用语法知识和社会、科技等常识解决长句、难句的理解;

 综合各种知识、认知手段、阅读技巧、根据上下文推导出生词、短语的意义;

在科技文体中,能够根据上下文还原表示逻辑关系或在逻辑上有关联的特定词语;

在科技文体中,能够根据上下文还原表示语言功能(例如因果、程序、地点等)的词语;

能够根据上下文的意义还原缺失的语句。

3. 完型填空:

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包括:

 理解全文的内容和意义;

 根据上下文推断空白处的意义;

 根据上下文判断空白处的语法;

 分辨选项所提供词语的意义、用法。

4. 翻译:

考查考生的汉英双语互译能力。

英译汉的句子取自英语原版期刊、报纸、书籍。汉译英的句子取自汉语读物。要求考生准确理解原文的意义,采用合乎汉语和英语习惯的句法结构重新构架句型,选取恰当的词语转换成新的句子。要求译文通顺、流畅,忠实表达原文的意思,与原文的语体、语气、感情色彩等文字特点相符。书写工整清楚,易于阅读。

5. 写作:

考查考生撰写微型论文的能力。

以考生熟悉的社会生活、学习情况、科研活动为话题,撰写初步的论述文体。要求考生努力达到:

 开门见山地提出明确的观点;

 以充分和鲜明的论据支持观点;

 谋篇布局合理,逻辑表达明晰;

 段落层次清楚,指代关系明确;

 句子结构正确,句型富于变化;

 用词准确得体,语汇丰富生动;

 文体正确,合乎规范;

学习能动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鼓励套用写作模版机械陈旧的语言、改头换面背写事先准备的语段。

四、答题须知

1.试卷与答题纸

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试题分试卷与答题纸两个部分,所有答案都要求写在指定答题纸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答题纸共2份 :

1、标准答题卡(回答全部客观选择题,共59题64分);

2、答题纸 (回答全部主观题,共8题36分)。

2.答题要求

 答题卡、答题纸上的姓名、考号用签字笔或钢笔填写。答题卡上的65题以及与考号相应的数码用AB-2B的考试专用笔填涂。答题纸

1、答题纸2用签字笔或钢笔回答。

 答题卡填涂要求:①务必填写并填涂考号。即:首先用签字笔或钢笔填写考号。在考号每位数字的下面,有纵向排列的0-9十个数码。在每一纵行里,用铅笔将与考号相应的每一位数字涂黑。②填涂考号和选择题的[A]

[B][C][D]时,要用铅笔将字母完全涂黑,正确的方法是涂成规范的方形,

下笔要重一些。例如:[A][B][C][D]。③填涂务必对应题号,准确填涂。④提倡随做题,随填卡。也可在试题本上先标记答案,随后一并填卡。但要确保留出充分的填卡时间。答在试卷上无效。

 答题卡

1、答题纸2,请严格按照题号回答,不要张冠李戴。

 由于时间有限,可以不打草稿,在答题纸上直接回答、直接更改,但要保证答题的可读性。

书写与考试无关的内容视为作弊,取消考试资格。

五、复习备考

备考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英语语言技能,同时复习或学习英语语言知识,以便顺利通过考试,并为今后的博士生英语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所提供模拟题集,仅供考生了解题型和难度,不提供考试素材。

作文的准备注意三点:首先要符合文体,切不可写成故事、个人经验等各种非正规文体,要注意摆脱市面考试辅导教材的八股文体,尤其不可写成三段式的凑字数八股(如:有的人认为,还有的人认为,我认为);其次,在300词的有限空间内,尽量传达更多的有效信息,支持自己旗帜鲜明的观点,避免无用的长篇套话、废话;最后,不必猜测题目,事先做出文章以备考试套用,这是徒劳无益之举。

备考要做到:

 复习词汇、短语,熟练掌握并拓宽常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增加一般词语的识记量;

 适当复习语法知识,熟练掌握必要的语法规则;

 真正提高阅读理解、翻译、写作的能力;

注意文章的逻辑关系、连接上下文逻辑关系的词语;

注意科技文章中表述各种功能的词语;

 熟悉考试题型,做一定量的考试模拟练习;

 制定适合自己的应试策略和方法,按自己的情况设计并控制答题时间。

六、辅助复习资料

由于全国博士生入学考试没有统一的模式和要求,因此也没有相同的复习辅助资料。准备报考北京林业大学的考生在复习备考时除使用我校提供的《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模拟试题集》外,还可以使用

相同题型的其他复习资料;

适合自己水平或复习目标的其他复习资料。

其他相关辅助资料仅仅帮助考生复习与提高英语,与考题没有任何关系。考生可酌情自由选用。

北京林业大学衷心祝愿考生顺利通过考试,加入北京林业大学的博士生行列,在学业上攀登新高峰。

第5篇: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复旦大学——文史哲综合2004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04复旦考博入学试题——文史哲综合 名词解释(6*5):

魔幻现实主义;类书;玄言诗;“形而上”;词汇学;?

填空(10*1’):

[古今中外都有,难度不大,关键是范围广,不易复习,感觉只能靠平时积累] 选择(15*1’):

[感觉与填空差不多,如1969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哪一位?] 论述(8题选三,3*15’):

1、请对儒家的几个代表人物的思想说说你的看法及其现实意义;

2、谈谈人文学科对于科技和经济的导向作用;

3、试述“垮掉的一代”创作思潮的特点及其对于中国青年文学的影响;

4、乾嘉学派在文献整理方面的成就;

5、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交流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复旦大学——文史哲专业2003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03复旦博士入学中文系、古籍所各专业文史哲试卷题目

该卷适用于古代文学、文艺理论、比较文学、现当代文学、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六个方向。

一、名词解释:(6*5=30分)

相对真理 文字 资治通鉴 新感觉派 五经 元杂剧

二、填空(1*15=15分)

1、反映论是----的认识论。

2、意识和物质的相互关系体现人的-------。

3、《文赋》和《诗品》作者

4、乾嘉学派发生年代

5。同光体发生年代

6。三言是指

7。甲骨文以前的成体系文字是------

8。----是语言的最小单位。

9。梅希金是陀斯妥耶夫斯基-------中的主角。

10。卡来班是莎士比亚-------中的主角。

11。汉语和藏语属于汉藏语系。

12。前四史是指

三。选择(1*10=10分)

1。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

2。词汇的定义是

3。古代文字的表意性

4。黄巾起义确切年代

5。《通典》作者

6。哪部是巴金作品

7。王立发是----的主人公。

8。《等待戈多》主人公 9。一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这是---关系。

四。问答(任选3题,每题15分)

1。为什么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

2。目录版本对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性。

3。古代文学史文学和政治的关系

4。左拉自然主义小说特征。

5。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的美学特征。

6。谈谈文学创作中再现、表现与想象力的关系。

第6篇: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审视座右铭:网民留言=领导批示

南方都市报

■虚拟@现实之黎明专栏

7月17日出现一个史无前例的正式机构,全称为“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政府媒体网络事项督办中心(ZZIC)”;揭牌仪式上,两位网友应邀为该机构揭开了红盖头。

随后出现一句原创性很强的“座右铭”,在揭牌仪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连维良称“网民留言=领导批示”即“ZZIC”的座右铭,要“把网民留言、群众诉求、人民呼声同领导批示一样对待,而且要按高于领导批示来对待”。

以“信息渠道”或“沟通媒介”为据,建立具有某种“定向性”的机构,是否可行?郑州方面介绍称,这种网络事项办理机制效果明显,试运行一年间,网民在网上反映后“ZZIC”督办解决了一万多个问题。显然,拿出宝贵的编制定额“转正”该机构,即郑州高层肯定机构、机制有效的证明,也是正式组建该机构之必要性、可行性的某种证明。

在“网民留言”和“领导批示”之间画一个“=”号,“政治正确”,在理念上没什么问题。网络和电脑对公众不设限的情况下,任何非网民的“群众”都能于瞬间转化为网民,“网民留言”其实就是“群众呼声”。至于“网民留言高于领导批示”之语,当属“执政为民”的高调宣示,虽则言辞和表达是新鲜的,但“内核”仍是老版本。 不过,研讨此“等号”,可以发现在技术上还是存在一些讲究的。主要的讲究,即区分“网民留言”和领导批示的内容与种类。

可把网民留言大致分为“事实信息”与“观点信息”,机构应对与处臵的多为“事实信息”,对观点信息、政策建议或行政建言等网声,则是另一种处臵方式。而在上达的“事实信息”中,突发事件、紧急危情、公权侵害等,又是重中之重,“高于领导批示”理所当然。如果没有领导批示就对此无动于衷,按理则应该追究失职、渎职的责任。

上网表达诉求的网民,都是些抱着希望的人。引起领导注意,获得“领导批示”,通常就是他们的预定目标和理想效果。诚然,正如连维良先生所说,“如果什么样的问题都要通过领导批示才能解决,就不是一种有效的机制,不是一种科学的机制,不是一种长效的机制”,但是,也应该承认,正是由于存在这样一种不好的机制,群众才希冀那一纸领导批示的降临。

高官可以对下属说,“你们直接听群众的话就行了!”而实际上呢,下属还是该咋办就咋办,这是被体制和机制所规定的。网民留言=领导批示,并不意味着“照网民说的办”,在高调宣示重视网声民意时,对这一点也不必回避。

“领导批示”,本有多种多样的内容,否定与拒斥,肯定与褒奖,催办或缓办,消极或积极,还有中性的、模棱两可的、不知所云的等等——“网民留言”等于什么样的“领导批示”呢?对有诉求的网民来说,这才是关键问题。

所以我说,政治正确的“网民留言=领导批示”,还是存在具体技术问题的,我以为有必要“微调”一下:网民留言=领导交办。

这样说,歧义就消失了,下属和公众都能心领神会、准确理解。虽说调子低了点,但其现实感和可行性却增强了,对下属强调主动性和“自动化”,让他们别总等高层的督促与激励,这一点都不忽悠。

权力利民功能的自动化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权力运行机制在自利自肥功能这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功,而做起为民造福的事业来则往往拖泥带水,运转不灵甚至无法运转。网民留言=领导批示,此宣示大概包含了“利民自动化机制”的期望,这类亲民、利民的话语倡扬,值得肯定与欢迎。

当然,公仆“听令于民”的局面,必得在“听令于民”的社会机制下实现。这一点,在肯定行政的任何进步时都不该被忘怀。

(作者系知名网友)

言论过激事小,权力过界危险

南方都市报 ■虚拟@现实之黎明专栏 2011/7/7 近日,有网友在南阳网“书记市长网上留言板”上抱怨该市“交通整治行动”中的一些问题时,当地公安部门竟然在回复帖中称该网友的行为为“螳臂挡车”,并将“密切关注你的煽动性言论”再“视情处臵”。7月5日,“中国网事”记者对此事进行了调查核实,河南省南阳市公安局承认该回复帖不恰当,对网民造成了伤害,向广大网民表示道歉,并对回帖的工作人员作出离岗培训的处罚。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主因有二:一是现阶段中国公众的权利意识已经相当浓厚,尤其对国家机器的侵权姿态、公权越界和“霸气外泄”特别敏感,一旦察觉即群起攻之,于短时间内即可形成强大舆论压力;二是部分官方机构汲取了以往的经验教训,已对网络舆论浪潮有所忌讳,越来越多官员与机构改变原来被动姿态,进而采取比较明智的做法,尽量“不和网民对着干”。

细究那位网友的帖文和南阳警方的全部答复内容,所谓网友意见“言语过激”的部分,不过是一句气话再加一句“他妈的”,并且他还特别感谢过在某些路口执勤的交警。而警方的回复,也极为认真。不过,那是一种认真的、摆出行动架势的威胁。

既然认定发表批评意见的网民“螳臂挡车”,那么下场则必然为“粉身碎骨”;再加“逆潮流而动”、“煽动性言论”这等词汇,让人感觉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文革”色彩较浓。说句公道话,从回复原文中可以看出,那位回帖的警察,业务素质是比较高的。回复文字条理分明、文法流畅、术语贴切,要说具有这样的文字水平还不胜任本职工作、还需要“离岗培训”的话,公安部门选拔秀才标准也未免太高了。问题不是出在业务素质与岗位技能方面,而是出在意识或者“精神风貌”上。

某个处在某团队的个人,特别是社会适应成熟度高的个人,从事公务活动时对他人表现得威胁性十足,这绝非个人气质与性格所致。作为具有相当独立性的对外发言人,必是久经考验、让领导放心的角色,而领会圈子主流气质,把握圈内领导处事风格,继承本集体对外应对经验,是他主要的基本功。因而,他回复中横溢的霸气和牛气,或并不属于他本人这个自然人,而是他所在的团队的“集体作品”。在集体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他个人提供的是修辞能力,而表达的内在气质,即便不是奉命执笔,也由融入他灵魂深处的“集体性格”所规定。

就此事要问的:反映出什么样的真实的“警民关系”?平时曾有多少这般义正词严、牛皮哄烘烘的“为民服务”?制造“最牛回复”的究竟是“个人性子”,还是团队精神、行业文化?

南阳警方如果仅有应付舆论的“公关行为”还远远不够。除了“检点行风”,具有实效的莫过于查证“乱罚款”现象,比如调查公布罚款总量多少,罚款事由构成,罚款流向何处,怎样分配使用等等。

交警乱罚款,乃共性问题,各地都抱怨,骂街到处有,南阳交警对此类批评特别不容,是否由于在乱罚款这方面存在特别不堪的问题呢?南阳警方意图规范罚款行为,打消市民疑惑,此时正是自证清白的“可乘之机”。

网民提意见“言论过激”没什么大碍,权力以言论过激或不妥为由,拒言甚至威胁发言者,这就成为性质非常恶劣的法治事件、政治事件——— 这威胁和侵犯的不是一个人,它压缩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言论空间、权利空间。

民间以“不文明”话语抨击公权力的野蛮,本质文明;权力对国民批评过激,话语再文明,也属野蛮。

(作者系知名网友)

上一篇:落实两个责任心得体会下一篇:跆拳道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