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重于知识

2023-0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实践重于知识

中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实践应重于理论

摘要未从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与体系上着眼,而是从教学模式与方法上立论。针对目前职教中存在的理论培养与实践技能培养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关系,阐述实践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上的重要性。并就真正实现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方法与意见,旨在通过教学模式、观念与方法上的改变,实现为社会与企业培养更多、更好优秀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实践;人才;模式

0引言

从多年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经历与实践中,众多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经验和认识,就是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一定就是一个好“电工”,理论精通、考分优异的学生未必就是未来电工电子技术领域的杰出人才。为什么会如此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这些教者的思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难道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题”和“高分”?绝对不是,我们的目的是致力于为社会、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可用的优秀人才。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是现行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就电工电子技术而言,我认为,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该重于理论学习,应该把实际操作、实践活动及理论应用摆到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日程上来。

1懂得“欧姆定律”的人不一定是个好“电工”

如果我们有兴趣和时间,深入到工矿、企业和社区民间,会发现一些活跃在一线的优秀电工、电子技术工人,并不都是电工电子技术理论的精通者,他们通过多年的实践,在工作中掌握了解决问题的良好经验与技术,可以说是实践成就了他们成为“顶尖”人才的目标。如果他们再经过理论的培训,他们电工电子技术的提高速度会比在校学生高出数倍。不是因为他们更聪明,而是因为他们知道什么叫有的放矢,知道学什么、知道如何去学效果会更好。从这一现实出发,我们为什么不考虑把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模式改为从实践开始呢?我们完全可以在教学中走一条“从基础的理论到实践活动,再从丰富感观的实践到较为高深的理论,再从充实的理论到更为实用的实践活动中去”这样一条路子。

众所周知,能力与素质不完全来源于理论,必须经过实践的锤炼。所以,为了真正体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真正实现“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方针,就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精神与模式。

2从质上加强“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

目前,从全国职教的教学模式与体系上来讲,有的基本上实现了定向培养,也十分注重学生实践活动、工作能力的培养。但,一般来讲校方与企业方只是实现了“虚”的结合,没有实现“实”的结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只注重毕业后的实习过程,基本上流于一种形式。也就是说,教学上我们只注重于“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却忽略了“理论来源于实践”这个根本。这对真正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电工电子技术人才是极为不利的。

那么,应该怎样实现校方与企业“实”的结合呢?

如果把定向培养的电工电子技术学生当做小学生来看的话,那么,校方或者执教老师就是“小学生”的班主任,而企业就是“小学生”的家长,在这点上,我们倒可以借鉴一下现时小学生教育上的模式,就是动辄“请家长”的方法。通过校方或者老师积极努力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让企业这个家长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他们的孩子、他们未来的员工的教育培养上来。如此,学校、老师和学生就知道企业这个“父母”需要什么,而企业也知道他们“孩子”的近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和意见。

另外,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是很关键的。这不仅指学生们可以通过做工了解企业的需要,进而明确自己的学习重点和目标。还有一个思想与综合素质的问题,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生产、经营及管理理念,让学生们通过做工,培养吃苦耐劳的一线精神,了解企业的文化与背景,这对其回校后的再学习也是一个刺激与督促作用。

3从实践开始,走“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新路子

就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来讲,应该说“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實践”的教学思路与模式,是被广泛接受与认可的,在教学精神与方法上也是这样提倡的。然而,认可不等于实施,提倡不等于实现,教学实际中我们一般的方法还是从理论学习起步的。无论高校还是职教,这是我们教育系统多年来的模式与方法,也不是一时就可改变的,要真正实现这种模式上的改变,还需要脚踏实地做大量实际的工作与努力。

一方面,必须有实践的场所与设施。针对社会、企业对电工电子技术人才的需要,建设一个供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场所,并装备各类齐全的工具与设施,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这有一定的困难,尤其对现时的职教学校来说也是不容易做到的。拿农大教育来说,他们都有自己的实践活动园地,这体现着国家对农村的重视,对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在同样重视实践活动的农大教育上,相继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而对职教来说,虽然国家相当重视,但在投入上还不到位。就这一点来讲,我们的各个职校,能否考虑与企业的进一步合作呢?让我们的企业全面提高教育投入意识,主动进行教育投入,这对职校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个今后为之努力方向。

另一方面,必须真正认识实践的意义。拿一个合格的电工来说吧,完成机电、电子设备的维护、保养与维修等工作,重要的不是他会不会看图纸、懂电路,关键是他懂不懂得如何入手、如何准备、如何实施,要看他有没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与套路。有了这些,再加上精深的理论基础,他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就能有效保障企业的正常运作。

抛开理论深入到实际工作与实践活动中去,学生就会在操作的过程中知道自己需要明白什么、掌握什么,从而明确学习的目标和重点。从这一角度讲,实践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探索理论与知识的兴趣源泉。

4现代技术的发展更需要从实践出发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近年来,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以徽处理器为核心的数字控制已成为现代电气控制技术的主要形式,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引发了电气控制系统领域的深刻变革,PLC、触摸屏、变频器、智能传感器等新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及生产设备上的广泛应用,使现代电工技术的专业知识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切都说明着,作为职教中必修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必须注重实践,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实践做起,必须首先走到实践活动中去才行。比如说,社会及企业急需智能传感方面的设计、维修人才,而部分学校的教学仍然着重于晶体管电路培养,这就与社会实践的需要脱离甚远了。这样,我们为社会、企业培养合格、优秀人才的目标就无法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谢维和.关于职业教育模式的思考.

[2]陈学军,林海波.浅谈现代维修电工的素质要求.

作者:钟 贞

第2篇:社会实践重于知识教育 开篇立论

谢谢主席,谢谢评委和各位观众,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很荣幸,今天能和对方辩友一同站在这里,讨论“社会实践重于知识教育”的问题。相信大家都同意这个观点:人生的目的就是实现自我价值。在这个市场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里,掌握知识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实际行动去努力,去实践,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在坐的我们进入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进入社会,将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现代人才市场最看重的是什么?答曰,才华和能力。那么,才华能力通过知识教育就可以获得吗?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懂得学以致用,灵活的运用知识去服务于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更大的推动社会的进步。所以知识只是作为一个工具,原因有三:

第一,从教育的目的来看。高等教育法中已经指出,大学教育应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科技人才。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是具有动手能力,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而不是读死书、死读书的人才。知识之多如浩瀚海洋,在我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只有明确自己的方向,将知识活学活用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而实践,正是指引了我们学习的方向。

第二,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在企业招聘IT人才的关键标准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项目经验,比重42%,排在第二位的是对技术技能的要求,比重24%,然后是理论知识占18%,职业规划占9%,面试素质占7%。这不正说明了社会更需要的是可以直接上手的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吗?

第三,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实践依旧对个人前途的规划,能力的培养起着更大的作用。杨振林曾今说过:“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从这点可以看出缺乏实践能力还会抑制个人的创新精神,而这种精神对于21世纪的我们是不可或缺的。

实践,作为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课题,让我们在不断跌打爬起中学会了走路;实践,引导我们辨别良莠,择善而从。在这里,我想请大家细揣一下,中国的教育体制为什么一度强调要改革呢?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这何尝不是中国教育又一次重大的实践活动呢?历史向我们证明,中华名族的解放是从实践中走出来的,改革发放的成功是从实践中走出来的?如果当时我们还在啃着从小被教育的孔孟之道,历史的悲剧会不会再次重演呢?知识只是一种工具,只有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怀着批判精神学以致用才能真正转化为价值。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接受知识教育自然不可或缺,但实践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更为重要。在短暂的两年后,面试官同样会向在座的我们问起项目经验社会实习的问题,你准备好了吗?

第3篇:社会实践重于知识教育 攻辩总结

谢谢主席,谢谢对方辩友:

(刚才我方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对方辩友或许认为社会实践是从基层作起,或是机械的重复做某事。这一观点,我方不敢苟同。牛和马也可以行万里路,为何我们人行万里路就胜于读万卷书呢?那是因为我们是作为人类,在实践中我们会思考,我们懂得面对知识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懂得让知识为己所用。)当今社会,人们的观念推陈出新,科技高速发展,知识教育固然重要,但只是作为一种工具,只有融入实践,在实践引导下才能创造出价值。对方辩友刚才的问答有如下*个自相矛盾的地方:

1.对方辩友并不否认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实践很重要,然后,对方辩友也说知识教育不可或缺,很必要,那么对方辩友这个必要性比重要性更重要的重要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我实在是屡不清!

2.我方已向对方辩友列出了大量教育程度不高但为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企业家,但对方辩友确还是强调知识教育对他们起的作用更大,那么他们肯定亏了,因为他们现在不用交钱就可以进入中国任何一所高校,但是他们还不去!

3.对方辩友承认对于医生社会实践重于知识教育,却又一再强调医学知识比治病救人的经验更重要,那么我们何必还要去医院,不是翻翻书本百度百度就可以药到病除了吗?

4.(我方辩友已经告诉对方辩友)校我们在的时间只有十几年,社会实践的时间却有几十年。知识教育如此重要那么我们通过这十几年的知识教育是不是就可以安枕无忧了呢?知识只是工具,我们要将他应用于实践才有价值啊!

5.我方表明实践经验作为找工作的实质很重要,对方辩友说了学历也是找工作的筹码更重要。那么到底是筹码重要还是实质的工作能力重要呢?孰重孰轻,相信大家都清楚吧!

6.对反辩友屡次强调知识引导着实践,知识在内容上高于实践,但就能说明知识重于实践吗?知识只是一种工具,是社会实践在引导着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明白什么知识对我们是有用的!

7.对方辩友辩友说是教育给了我们知识,但知识是不是从不断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吗?相比之下实践不是比知识教育更重要的学习吗?它能更好的开发我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成长。

8.对方辩友还曲解了我们的辩题,我们题目并没有只讨论大学生的问题。社会实践及在社会上的实践,知识教育即用知识去教育。对方辩友逆我们的常识而行之,是不是显得有点牵强呢?

综上所述,社会实践和知识教育都缺一不可,但究其本源社会实践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正如歌德所说: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

第4篇:诚信重于知识 正方

诚信,从根本上说是一个道德范畴。在伦理学视野里,诚信是善良人性,是理想人格,是和谐秩序。这三个层面,体现了“三位一体”的诚信本质。

诚信是维系和谐的道德规范。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其中有一种对和谐秩序的需要;为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人们做到诚实守信,从而保持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把诚信原则规定为道德准则,就形成了调节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诚信规范作为人类和社会的道德选择,是人们之间相互协调、社会保持和谐有序状态的伦理基础。

诚信是和谐秩序的人格基础。首先,诚信体现了人类精神的自律,它使诚信规范变成现实的道德行为和道德风尚。当一个人履行诚信规范时,他的行为便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体现了自觉自由的道德人格。其次,诚信是个体的善和普遍的社会的善的统一,它渗透在社会生活中变成一种社会公德。诚信从个体道德意识扩展为群体道德意识,并转化为普遍的道德行为,使社会和谐而有序。其三,诚信是契约社会存在的关键德目,与它相关联的契约对现代社会的覆盖,契约观念的泛化,对社会秩序和规则起着重要的构造作用。

信用是和谐秩序的制度基础。信用制度作为诚信的外显形式,是和谐秩序的制度基础。信用制度以“规范性”和“导向性”来把握世界,从而对利益交往活动的社会秩序作出“应然”的安排;信用制度使社会成员履行自己的规定义务,从而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信用制度通过合理地调适利益交往行为,从而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信用制度是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保障,造就了健康的经济秩序。可见,和谐的经济秩序、社会秩序都离不开诚信道德和信用伦理。 诚信是我国道德体系的根本和基础。这既是中华民族道德思想发展历史的如实写照 ,也是当代中国道德体系内在结构的现实反映。就此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界定 ,对于正确理解和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道德建设战略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诚信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当今中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那么 ,诚信在我国社会道德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呢 ?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 :以诚为本 ,以信为先 ,是中华民族道德的自古传统。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指出 :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2007年至今全国有近百所高校因诚信问题停止了助学贷款的发放。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诚信是火车头,才能是车厢,只有火车头代好,才能决定正确的方向发展

以德为先用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以德治国,不论什么行业招纳人才都是讲究德才兼备,是以德为先!我们从小就被要求的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是以德为先。从小就被教育先做人在做事,也是以德为先。这是社会的选择,是一种趋势,如果企业想要在大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并保持住自己的地位和竞争力,就必须遵循这个趋势,在选贤用人方面也要以德为先,这样才遵循社会发展潮流,才不会被会被淘汰。

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中国有句古话,先做人后做事,做人是做事的基础,人都做不好,难免做坏事。

善意的谎言他的动机虽是好的,但是他往往会被一些职业骗子所利用,所以我认为人还是要讲诚信,要不然你一旦说了谎不管是善意还是恶意的,可能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有可能有人会利用你的谎言去做不好的事情。

而且生活中善意的谎言越来越多,人们对谎言的分辨也会越来越差,一旦生活中充满了谎言,再也没办法分辨哪些是善意的哪些是恶意的了。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充满谎言的世界里,你会安心吗?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法)巴尔扎克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俗语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中)冯玉祥 陆俊曾是受人敬仰的大学教师、国内足球裁判界的“泰斗”、中国足坛连续5年的“金哨”,最后却因在比赛中吹黑哨而锒铛入狱。 华盛顿与尼克松、克林顿的对比

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第5篇:知识扶贫重于经济扶贫一辩稿

一辩稿:

谢谢主席,大家好。下面由我来做正方一辩陈词。

开宗明义,关于贫困一词的定义,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曾说过,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贫困;也就是说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 而所谓“知识扶贫”是指通过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教育,逐步提高贫困人口自身的生产、生活能力,使其依靠自身的力量摆脱贫困的扶贫方法。而扶贫的目的则是根治贫困,永久性地脱离贫困,最终达到致富的效果。我方认为,判断知识扶贫与经济扶贫何者更为重要的标准在于,哪一个更有助于实现扶贫的最终目的。我方观点是知识扶贫比经济扶贫更重要,理由如下有三。

第一,从根本性上讲,经济扶贫好比输血,一切措施都是从外在条件出发,

治标不治本。就像我国的西部地区扶贫开发虽然在初期取得了巨大成

绩,但研究显示,西部部分地区贫困人口反贫率比较高,平均返贫率

在15%~25%,个别地方高达30%~50%,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返平人口超

过脱贫人口的现象;而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贫苦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不足;政府扶贫资金利用效率不高;以及扶贫人才缺乏。而知识扶贫

着力于提高贫困人口自身素养,激发贫困地区自身发展原动力,可从

问题核心出发解决贫困问题

第二,从长远性上讲,知识扶贫更有助于个人和社会的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中指出,扶贫是长期历史任务。

而今需要扶贫的面积大,经济扶贫投入有限,按照“十一五”五年规

划,平均每8个重点村年均扶贫资金仅十万元,要实现贫困村脱贫目

标,靠现在投入的扶贫资金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相比下,经济扶贫具

有不可持续性。而知识扶贫则从知识和技能上去提高人民的素质,长

远来看有效降低返贫率,更有利于实现永久脱贫。

第三,从易控性上讲,知识扶贫比经济扶贫的成本更低,财政负担更轻。面

对风云变化的经济局势,知识扶贫能更加稳定安全的保障扶贫项目的

进行,并且知识扶贫有利于消除贫困地区从领导干部到普通民众的惰

性和不劳而获的心理。相比之下知识扶贫透明度高,可实践性更强,

更能激发地区经济活力。

综上所述,扶贫工作需要经济知识双管齐下,我方承认经济扶贫的重要性,但应以知识扶贫为主导,经济扶贫为辅,治其根本才能扶贫。知识是根,经济是叶,根繁方能叶茂;知识是日,经济为月,日赋予月之光华;知识是源,经济为流,源远才能流长。

谢谢大家!

第6篇:心重于行还是行重于心

“感恩企业在于心”陈词

感恩心是一种境界,一种向心力,一种向善力。感恩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格的底座,是员工回报公司的基础。一个有着感恩之心的员工,会坚贞而无私,敬业而善良,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个有着感恩之心的员工,会把对公司的感激,转化为孜孜以求、兢兢业业、积极进取的实际行动。一个有着感恩心的员工,会常常关心他人,关心公司,关心社会,和公司同呼吸共命运 。同理,一个不会感恩的员工,是一个极端自私的员工。一个不会感恩的公司,是一个不会有长远发展的公司,也是一个对社会不会有贡献甚至很可能是危害的集体。

只有有感恩心,才会珍惜;只有珍惜,才会爱护;只有爱护,才会付出。会感恩的员工是公司稳定和发展的基石;是公司增强凝聚力、提升竞争力的法宝,是构建和谐公司的催化剂。我们有感恩心,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与境界;让我们带着感恩心,服务公司,回报社会。

这就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只有心怀感恩,我们才能体会做人的真谛。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尊重生命、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怀着感恩的心,懂得感谢,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能体会到自己的职责。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价值。人性的善良会被感恩的心点燃,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感恩的心,为完成职责,实现人生价值。

没有卑微的礼物,只有不懂珍惜的人,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不懂感恩的人。重要的是永远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每天都用几分钟时间为自己能有幸成为公司的一员而感恩,如果你每天能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工作时的心情自然是愉快而积极的。一个知道感恩、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时时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企业给予的一切。”如果企业是一条船,那么我们一双手就是一支浆,只有我们共同伸出双手,让千千万万支浆一起使劲,我们的航船才能劈波斩浪,勇往直前。作为公司的年轻力量,只有在日后的工作中拥有感恩心,知责任而奋进,以自己的智慧和精力奉献于公司建设发展的滚滚浪潮之中!

第7篇:责任重于能力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有机会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责任与能力的理解,今天我的演讲主题是“责任重于能力”。

责任是体现一个人责任心的强弱,能力是表现一个人的办事的效率,有责任心能力差不可怕,有责任心有能力是精英,有能力无责任心坏大事,无能力无责任心是废人一个。一个人有责任心可以培养能力,而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即使再有能力,也不能把事情做好。

当今时代,责任,已成为人的一种立足之本,成为企业求发展的重要能力。

如果你缺乏责任,组织不会聘用你,团队不会聘用你,搭档不愿意与你共事,朋友不愿与你往来,亲人不愿给你信任,你最终将被这个社会抛弃。在这个世界上,有才华的人很多,但是有才华又有责任的人却不多。

然而在当今职场,如果责任与能力相比较让人让人选择其一,恐怕不少人的选择当是能力而不是责任。严峻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人们最怕的是他人说自己没有能力,却不屑他人谈责任。的确,能力很重要,没有能力,就没有搞好工作的本钱,没有能力,就有可能没有升迁的机会。然而,责任就真的那么不重要吗?按自己的一己之见却是责任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

对于现代人来讲,谈不上个个聪明,但智商都不会低。有责任则无论你身处何职何位的,理想,信念,品格,道德于一身。即使暂时能力有限,处理问题尚显不成熟,但只要你有责任感,必能会苦心钻营,终究能力得到提升。倘若你是一个缺乏责任的人,你会麻木,不求上进,终究堕落。

责任重于能力,能力需要培训。“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相信“没有做不好的事,只有不负责的人”。只要每人都尽职尽责,责任就会成为生活中的习惯,就能创造出美好人生。

最后愿我们每个人都筑起坚固的责任之堤,永不失守,无论对学习,家庭,事业还是社会,勇敢担负属于自己肩上的那份责任,这样我们的生活将会更美好。

我的演讲讲完了,谢谢大家!

上一篇:会计实习报告总结范本下一篇: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