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经验交流发言稿

2022-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发言,是将需要陈述的内容整理成有条理的书面材料。发言材料的客观性、严谨性、科学性,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才能写好一份发言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办公室经验交流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办公室经验交流发言稿

专家对话交流发言

问:延津农商银行“党建+金融”模式的创新点主要有哪些?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谷建全:第一,理念创新。理念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树立了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前的农村金融机构只考虑自身发展,现在进入新时代,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理念,延津农商银行和延津县委县政府都树立了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考虑自己的发展,还把客户、基层组织、地方政府都放在一起,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在发展模式方面进行很多创新。另一方面是经营理念的创新,把统筹协调、整合融合等经营理念融入到经营实践中,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第二,市场创新。市场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服务模式创新。由过去单一的信贷服务转变为现在的综合服务,农村、农民需要什么,农商银行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二是共享理念创新。过去农村金融机构仅考虑自己的发展,不考虑地方的发展,与政府联系都比较少。现在不仅考虑自己的发展还与地方基层组织结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共建共享,形成一种发展合力,赢得百姓尊重,在业务开展方面,解决了很多难点、痛点。三是获客方式创新。由过去开拓大企业客户转变为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培育优质农户、商户客户。

第三,组织创新。围绕产业振兴和农户需求,延津农商银行将组织架构体系进行重新调整,同基层组织结合在一起,将大量营销人员下沉至服务“三农”一线。同时,通过开展双向挂职,对人员力量整合融合,农商行的党员干部、优秀客户经理担任各乡镇金融专员、各村支部书记助理,扶持指导产业的发展。部分优秀村委干部担任农商行的“三农”顾问,反馈农村发展的各项需求,便于农商行提供更切合农民需求实际的金融服务。整个组织体系更灵活,更适合新形势下金融机构的发展。

第四,机制创新。一个好的工作、好的实践,要真正有效落地,关键还在于一个好的机制。延津农商银行为推进“党建+金融”工作,实行了一系列机制创新。比如,在分配机制方面,就体现了多劳多得。在用人机制方面就是能者上、庸者下,这样才能保证“党建+金融”模式有效运行。从发展的实践来看,这一系列的创新决定了“党建+金融”发展模式是非常有效的。

问:延津县“党建+金融”的实践创新,重要意义有哪些?

河南省财政厅资产管理处处长胡兴旺:两年多来延津农商银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党建+金融”模式更加完善,成效更加显著,意义更加重要,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体现。

一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大论断的具体体现。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坚决防止“一手硬、一手软”。延津农商银行通过“党建+金融”模式,以农商银行党建引领推动乡(镇)、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模范先进作用,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實现了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

二是农商银行优势的体现。农商银行因农而生、因农而兴,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有其独特优势,农商行与“三农”有着天然的感情,服务“三农”就是初心和使命,也是可靠的生存基础和最持久的发展动力。延津农商银行坚持自身定位不动摇,以服务乡村振兴、服务脱贫攻坚、服务小微企业为己任,下大力气深耕本地市场,担负起支农、支小、支微的责任,不断谋求与地方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三是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体现。延津通过党建金融联盟,积极探索党建与金融的相互促进、有机融合,实现组织联建、资源共享,发展乡村普惠金融,健全了农村信用体系,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提升农户融资可获得性,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了乡村振兴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问:如何从两个高质量来看“党建+金融”?

河南省委党校校务委员赵士红:中共河南省委提出以党建的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延津县“党建+金融”的实践体现了以党建的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发展战略。我们可以从四个角度来理解这个来自一线的生动实践。

第一,“党建+金融”模式体现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加强党的领导就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各个方面,自然包括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只有把党建设好了、把党建设强了,才能把党对金融的领导落到实处。

第二,党建的高质量是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的重要政治保障。通过“党建+金融”模式,把稳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群众着想。通过“党建+金融”模式,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通过“党建+金融”模式,锻造了优良的作风。干部职工下沉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真心实意为群众搞好服务。

第三,“党建+金融”模式有效解决了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在企业发展中,往往存在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而“党建+金融”模式却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党建工作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来展开,统领、引领业务工作,实现了党务业务双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实现了同频共振。

第四,党建高质量的重要检验标准是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延津农商银行通过“党建+金融”模式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贷款、存款和上缴利税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模式服务了农民群众、密切了党群关系、巩固了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问: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党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有哪些重要机遇?

河南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刘俊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机遇: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机遇。这是最大的政治机遇,为“党建+金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党委部门可利用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宣传优势进行多种探索,为金融服务“三农”创造条件、提供支持。金融业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筑牢金融工作的根和魂,并有效利用各方力量,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厚植为农商行的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机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纵深推进,“三农”和县域将会迎来新一轮投入、建设和发展,乡村发展进步的潜力进一步释放,将为“党建+金融”巩固农村市场阵地、加快改革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三是扩大内需机遇。随着国内循环为主体、扩大内需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和城镇改善生活和扩大生产的需求潜能将得到充分挖掘和释放,有利于拓宽“党建+金融”发展的新领域、新业态。

四是共同富裕机遇。国家将不断完善要素分配政策,持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县域低收入群体收入将明显提高,中等收入群体将快速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和财富数量将显著提升,为“党建+金融”下沉服务重心、拓展“三农”市场提供有力的客群支撑。

五是支持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机遇。国家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整治金融秩序,将为“党建+金融”坚持支农支小、惠农助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

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党建和业务的关系,解决好“两张皮”问题。请谈一下您对延津农商银行推进党建和金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看法。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刘荣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领导一切了,为什么我们仍要做“党建+金融”?

党的领导不仅是领导一切,更是急人民群众所需。党的重要作用一定是在攻坚克难的时刻体现出来。“党建+金融”正是这样一种体现,延津农商银行在面对县域经济发展这样一个背景下,探索了一条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道路。

延津农商银行“党建+金融”模式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金融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引领作用。在引领作用中,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发挥攻坚克难的作用,将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解决好,只有将党建融入金融,才能解决农村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为什么我国农村存在金融排斥问题?农村市场资金需求量小、风险大,很多金融机构不愿意把资金投到农村去,延津农商银行面对以农业为主的县域发展背景,将资金在存贷之间做好平衡,充分发挥党建的作用,将资金用到关键地方,既保证了农商行自身经济效益,又满足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这是一条共同发展的路子,值得大力推广。

问:您认为新阶段新要求下,更好地发挥“党建+金融”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孙德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保持现有的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在困难时刻,保持这种实干的精神是比较容易的。一旦形成了固定模式就容易懈怠,那么如何在这种新的情况下克服这种懈怠情绪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就是在“延津模式”中如何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整合。一是注重需求侧的管理,提升即时个性化服务。在新的发展阶段,原有乡村的慢节奏变成了新时代的快节奏,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管理是否能跟上很重要。随着技术进步,市场主体的流动性加强,各种外部因素瞬息万变,能否在第一时间了解并及时作出反应,将直接影响金融服务所面临的風险。二是如何避免数据资源的流失和滥用,是下一步需要注意的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农民自我权利意识的觉醒,应提前认识到数据资源的使用边界、使用风险。三是关注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如何提升综合效益。随着资源整合力度的加大,相关风险也进一步加大,是否能对风险进行有效防控将直接决定整合效益的高低。一旦单个要素出现风险,在其纳入整合过程后就将成为整体的风险。因此,在组合排列过程中,如何发挥效益、避免风险,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下一步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第2篇:“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国、越南的经验”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

编者按:2006年4月,由李向国同志率领的中共陕西省委党校代表团应邀访问越南第三区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期间,中越双方专家学者就“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国、越南的经验”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将研讨会发言在本刊摘要刊发,以期有补於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关键词]山区建设;中国;越南;学术交流

[

中国山区建设的战略地位与实践

李向国

山区建设与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课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山区是河流的源泉,资源的宝库,平原的屏障,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态建设的主战场。总的说,没有山区的水源涵养和保护,就没有世界的“自然水塔”;没有山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就没有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没有山区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就没有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没有山区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优化,就没有全球的生态平衡和平原洼地的安全保障。世界山区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4%,1/10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山区。2002年联合国确定的18个迫切需要人道主义援助的地区中,11处是在山区。自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确定山区与荒漠化地区为两大优先发展领域后,研究山区、保护山区、开发山区,实现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已逐步成为世界爱好和平的政府和人民的历史使命。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约有山地面积66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69.4%,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西部山区面积比例更大。在全国2100多个行政县(市)中有1500多个是山区县,这些山区县有60%以上的分布在西部地区,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实际上就是西部山区大开发。我们陕西省属于西部地区,山区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1%。就连我们首都北京山区面积都占61%。我国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山地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山区是大江大河的源头和汇流地,集中了全国90%的森林和一半以上的可利用草场,生存着32800多种高等植物和2100多种脊椎动物,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的52个主要生活在山区,山区是我国多元文化的主要聚集地。我国山区拥有众多的名山大川和人文古迹,风景秀丽,异彩纷呈。山区集山、水、林、草于一体,自然气息浓重,是森林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而且还是纯天然、无公害生态产品的主要产出地。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山地地区在中国地形上是隆起区,经济上却是低谷区。在全国592个国家确定的贫困县中,有496个是山区县。我们陕西有107个县,就有50个国定贫困县,29个省定贫困县,而且主要分布在山区。山区问题,已不仅仅是山区本身的问题,而是牵连到全国能否持续、协调发展的问题。中国区域发展当前突出的问题是“三农”(农民、农业、农村)问题,而“三农”问题最突出、最尖锐的区域是山区。因此,可以说,没有山区的快速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快速发展;没有山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山区人民的富裕,就不可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山区兴旺发达之日,就是全国文明富裕之时。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山区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的生态建设工程,实施了“星火计划”、“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自1978年开始兴建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和近几年陆续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等,正有效地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逐步改变山区的生产条件,推动山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全国选定了30个省(区、市)的114个县进行山区综合开发试点示范。山区综合开发以“改土、治水、植树、修路、办电”为主要内容,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山情林情的山区综合开发的路子。在山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各个山区示范县的综合开发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示范带动作用也日益显现。多年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山区建设的实践中总结出很多各具特色和行之有效的成功模式。如:集“科研、教学、示范”、“智力、技术、资金”为一体的“太行山模式”,依靠当地优势发展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大别山模式”,坚持“治湖先治江,治江先治山,治山先治愚”的江西“山江湖模式”,实行山区农业资源产业化的“长白山模式”,施行“种植业一沼气一畜牧”三位一体和“种好一片林、挖上一口塘、养上一栏畜、治好一座山”的林业小庄园模式以及调整利益机制引入“荒山拍卖、谁造谁有”、“能源开发”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山区治理的包括陕西在内的西部开发模式等。这些模式,都为山区治理与开发树立了典范,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中国现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与城市、平原地区相比,目前山区仍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仍在山区。当前中国山区建设,一方面面临全国整体上己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遇到了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我国党和政府正从新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山区建设和发展工作:第一,明确了山区今后发展的新的指导思想和思路。强调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句话二十个字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协调推进山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中国山区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作为第一位的经济建设上,山区更应当积极探索走好工业化和招商引资的新路子。第二,明确在山区建立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区工作第一位的任务仍然是切实搞好生态环境建设。要根据山区生态建设的定位来安排山区的发展、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工作。我们党的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上强调,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这一重要观点揭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律,提出了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在投入、在建设上下功夫。资金从哪里来?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要加强政府的投入,要加强全社会的支持,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从今年起我国农村全部免征“皇粮国税”,还有诸如加大对种粮农民补贴力度、扶贫开发力度等许多“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措施。第三,明

确要求加强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是山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解决山区的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要根据山区的实际,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根据不同地域的环境资源特点,划分出生态保护区、经济发展区、生活服务区,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和所承担的任务。中央要求从各地实际出发规划制定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的指导性目录,重点解决山区农民在饮水、行路、用电和燃料等方面的困难,切实改善山区农村的物质条件。第四,明确要求加快山区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使山区农民逐步提高生活水平是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继续加大对山区教育、医疗和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和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山区教育水平、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山区人口的综合素质。第五,明确要求加强山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山区建设和发展应以县为单位,以农民为主体展开。因此,加强山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非常重要。今年以来,广大山区正在开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使党员受教育、农民得实惠,使山区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带领山区农民尽快富裕起来的坚强领导核心。通过建设,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长效机制,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中国山区在革命时期是宝地,在建设时期不应当变成包袱。虽然,中国的山区建设与发展非常艰巨,是—个历史进程。但是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坚信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定能够挖掘山区后发优势,把中国的山区建设好,建设成为生态优化、山川秀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们向往的地方。

越南山区文化发展政策

阮洪山

目前,越南有20个省市被确定为山区(其余35个省的山区县不算在内),面积近16万平方公里,居住有54个民族,人口达1600万。在这20个省市里包括8个市,15个县级市、162个县和15000个乡,其中有1837个高原乡,2156个山区乡和近50个海岛乡,大部分都是贫困乡,其中有1500个乡属于最贫困乡。

越南正顺着越南共产党提出的革新路线向前发展,实施革新政策20年以来,我们已取得了一些令我们自豪的成绩: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文化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然而,我国仍未脱离不发达国家之列,山区和偏远地区的各民族同胞还很贫穷。平原和山区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问的贫富差距有日益加大的趋势,返盲现象在大范围内出现,那些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文化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许多民间艺术文化正处于被毁灭的边缘。此外,那些妄图对我们进行和平演变的人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分裂我们民族大团结,鼓动颠覆政权的暴乱活动以实现他们将我国推向资本主义路线的政治企图。另外,在全球信息、经济日趋一体化的时期,对于各民族文化的存亡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威胁。基于上述形势,越南共产党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张建设和发展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先进的越南文化,提出了许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文化政策,并将发展山区文化政策看作是其中的战略性问题。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因此我们党和国家的文化政策也非常丰富多样。对于山区文化的发展政策当然也是不能脱离国家的文化政策的,但是在以下的几个原则性内容上得到强调:

1、文化发展要随着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经济的发展要与建立公平社会、脱贫等工作相辅相成、紧密结合,为山区追赶平原地区的步伐创造条件。因此,我们党和国家提出了“经济中的文化政策”和“文化中的经济政策”以将文化与经济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发掘经济潜力来辅助文化的发展,同时保证文化在经济活动中得到明确地体现,使之成为经济稳固发展的动力、目标和精神基础。依据这两项政策,山区可以建立扩大经营服务活动的机制以为各文化、艺术单位的活动提供收入支持,建立山区文化体制。在过去的几年里,“经济中的文化政策”和“文化中的经济政策”已经取得了切实的效果。在实施革新开放的20年里,已有2500万人口脱离贫困,为1800万贫困人口上了医疗保险,基础设施得到建设,95%以上的乡修建了公路,贫困户减少至7%(依据旧的标准),山区各省呈现出日益美好的面貌,我们认为上述的两个政策正是发展所需的两个支柱(“两条腿”)。

2、发展山区文化需要依托先进的科学教育,因此科学技术的教育与培训在越南被看作是头等国策,其目的是提高民智、培养人力资源、培养人才、发掘科学潜力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为建设知识经济提供必要的前提。在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同胞的山区十分重视这项政策。这项政策的落实情况决定着山区文明的进步,决定着建设国富民强的社会实现脱贫,为山区追赶上平原地区的水平创造条件。正是因为这项政策的落实,我国山区各省自20世纪末90年代起已经普及了小学教育,现在在各市、县级市正在在适龄青少年中普及初中和高中教育。不少少数民族同胞知道如何在市场经济下进行经营活动,成为了亿万富翁,成百上千的少数民族儿童到了上学年龄都可以到学校上学,其中有的孩子日后成为了硕士、博士。目前,在所有的各省都设有高等专科、本科学校以及专门为当地培养人才和预备干部的民族寄宿中学。刚刚结束的越共十大上再一次重申:“落实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人才、知识分子的优先政策”。

3、发展山区文化要在继承山区民族的文化遗产及传承山区民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因此,我党和国家提出了面向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的政策,这不仅提高了越南多种文化的统一性,大力发扬了山区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本色及多样性,并且还与各种想利用文化分裂、破坏民族大团结的各种势力进行了斗争。我党十大上指出:“继续投资保护、继承各种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保证各种艺术文学创作活动的民主和自由”。长久的政策,文化人才的重用,为艺术家解决物质和精神生活,以上这些都为艺术家创作出大量的高质量艺术作品创造了条件。进行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工作,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聚集的山区,挑选出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落实这个政策的同时,需要我们保护那些历史遗迹、名胜古迹和有“活博物馆”之称的传统工艺村。因为有了这个政策,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已经收集、编辑了西原、西北和西南部地区少数民族的数十首长歌,最近,“西原铜锣文化”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认为世界非物质杰作,这也是越南的第7处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世界遗产,而越南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不断得到提高。

4、文化事业是全党、全军和全民的事业,说到底正是人民创造出了各种文化,因此,与上述政策一道,同时也为了落实上述政策,越南党和国家颁发了“文化活动社会化政策”,这是在革新时期出台的一项新的重要政策。越南共产党明确指出:发动社会各界发展文化;文化活动社会化。调动党政机关、祖国阵线、各人民团体、各种文化、艺术创作团体、科学

界、媒体,各个家庭、个人,以及国内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加到各个领域的文化活动中去。文化活动社会化的政策虽然只实施了相当短的时间,但效果显著,为文化发展事业筹集到了国家财政预算以外的数百亿盾的资金。如今,广播信号已覆盖了近95%的山区省,90%的山区省可以收看到电视节目,97%的山区省使用国家电网。不少文化乡、文化村得到修建,文化体制得以形成。这项政策的关键就是很好地落实了“国家和人民一起做”的方针,并切实落实了“基础民主”,以实现“让人民知道、与人民商量、人民做事、人民检查”和人民享受。

综上所述,包括山区在内的越南文化发展政策是为建设和提高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高质量的越南文化,为培养头脑好、身体好、道德好、精神丰富的越南人民创造内在和外在的要素。一言以蔽之,正如我党在十大会议上所提出的:“建立和完善工业化、现代化时期的越南人的人格”,这也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根本途径

赵贵宝

陕西省是中国的内陆省份之一,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大致是高原占45%,山地占36%,而平原仅占19%。山区主要有陕北的白于山区、黄河沿岸的土石山区和陕南秦巴山区三大块,生活着约1000万人口,占全省农村总人口的40%左右。这些地区山大沟深、交通阻塞,耕地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是陕西也是全国典型的落后贫困地区。

实现山区人民的脱贫致富奔小康最终走向现代化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一项中心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巨额资金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山区扶贫开发计划,特别是经过从1994年到2000年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陕西省的“五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全国的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下降到当前的2500万,我省农村的贫困人口也由同期的1200万下降到当前的189万。我们在解决山区贫困问题上的作法主要是把开放式扶贫与开发式扶贫结合起来,把山区优势特色产业的开发放在了重要位置上。在新世纪开始后,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山区重点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工程和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进一步推动各地优势特色产业的开发建设,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成果。在陕北的白于山区,我们通过地下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开发增加的财政力量,大力扶持了农民的退耕种草、舍饲养羊、大棚蔬菜以及洋芋、绿豆等特色作物的种植产业,现在这里生产的洋芋、粉条供应全国,绿豆荞麦则出口日本、韩国。在黄河沿岸的土石山区,适宜栽植枣树,现在沿黄十县已发展红枣150多万亩,年产干红枣10万吨以上,农民人均红枣收入500元以上。陕南的秦巴山区则依托当地生物资源丰富,气候湿润,风光旖旎,同时又蕴藏丰富水力资源的特点,大力发展中草药、茶叶、蚕桑、旅游和小水电等绿色产业。现在陕南三市的中草药种植已达人均半亩,亩收入500元以上,预计到2010年陕南的中草药产业增加值将达到300亿元,占GDP的20%,前景十分广阔。

在对落后山区的扶贫开发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充分发挥利用山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建立起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这是提高山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根本措施,也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去年10月在我们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提出西部大开发在“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继续搞好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同时,重点发展西部地区的优势特色产业。在前不久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就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所有这些都为今后我们继续推进山区优势特色产业的开发,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回顾总结我们在山区优势特色产业开发中的经验教训,我们的作法和体会主要有以下六点:

第一,依托山区自然资源的优势和特色,确立山区产业开发的目标和方向,这是山区开发的起点和现实基础。一般来说,山区的地上地下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即使是最贫穷的地方,都有自己资源的比较优势和特色。确定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目标,首先必须依托自然资源条件,但不能简单决定。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把资源特点、加工能力、交通运输等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要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农民群众和领导干部的意见。此外要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注意防止和克服开发中的不利因素,并及时调整产业开发的方向和目标。同时要遵守并利用好国家的产业政策,注意资源环境的保护,取得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

第二,发育完善产业开发中的组织体系,变革经营方式,这是实现产业开发主体利益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后,我们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但面对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大市场,家庭承包经营并不能保证农民的富裕。在农业产业开发中,我们总结出产业化的组织和经营方式,即把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供销、贸工农诸环节联合起来,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化共同体,这对解决当前农户小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的矛盾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但有三个环节非常重要:一是要发育农户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二是要发展壮大流通加工企业;三是要创新农户合作经济组织与工商企业结合的形式和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当地的组织制度资源,发育农户问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第三,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现代产业发展的中的另一个特点是在产业链条和产业组织发育过程中,分化出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信息、科技和市场三大服务支撑体系。当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凭借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技术设备先进的优势,以质量安全为由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的准入门槛,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构成威胁。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的社会化服务具有公益性特点,是政府支持农民的重要方面,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社会化服务又具有商品性市场化的重要特征,因此既要从其社会公益性的特点出发,加大政府的支持扶助力度,又要调动广大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把市场机制和政府支持扶助机制结合起来进行体制创新,这是一大难题,当前我们正在探索实行一些新的社会化服务形式。

第四,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品的加工业和流通业,以工业化思路统领产业开发全局,这是山区优势特色产业开发的根本方向。工业化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专业化标准化,在近年来的实践中我们通过产业基地建设和一体化组织建设,规范农户的种植、饲养方式,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的加工业和流通业,把农户的种植、饲养变为工业化的一个车间,用工业化的标准、方式改造和武装传统产业。这里重要的问题就是贫困山区资金普遍短缺,我们通过对外宣传,增加交往,提高资源的知名度;,同时通过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和诚信度,改

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山区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第五,推广品牌战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是山区优势特色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保证。品牌是产品品质差异的标志,是影响市场消费的主导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绿色消费正在成为世界消费的主流。农产品品牌不仅蕴涵了有地理特征的自然资源因素和人文历史渊源,更重要的是包含了保证安全健康的品质因素。山区优势特色产业的开发,最终是要创造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品牌来。发源于日本大分县的“一村一品”运动,是创造优势特色品牌的系统工程。学习借鉴日本的经验,当前我们正在山区推广实施这一工程,从实践看,除了人才因素外,其必要的条件就是政府设置健全的农业科研机构和具有强大的研究能力,还要有农民协会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今年我们党和政府发布的一号文件中,其中一个内容就是解决实践中存在的这方面困难和问题。

第六,促进山区优势特色产业的开发必须大力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社会主义国家围绕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变,面临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共同问题。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这方面我们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在当前全国取消农业税、特产税(除烟叶外)后,正积极稳妥地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围绕山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特别要求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优化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切实解决在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治、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技术等方面研发推广的公共财政支出。

越南共产党建设和发展国家路线中的民族问题

阮文南

越南是一个拥有54个民族的统一国家,其中京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其余的53个民族人口占13.8%。大部分少数民族都聚居在山区、偏远地区、边境及海岛上,这些地方都是在国防安全、经济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战略位置的地区。

虽然有54个民族,但各民族间的凝聚力已构成了国家坚固的群体性。这种群体性是经过了一段很长的历史才得以形成和巩固的。许多民族的居民有很强的族源意识,但与各民族的居民接触时,很容易就发现他们的相同点。不论是哪个民族的人都会很清楚地、并十分自豪地知道自己是越南人。越南的祖国山河早已连在一起,在这片土地上很早以前就已出现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这不仅已深深印在了人们的认识中,并且通过“祖国”这一概念而深深印在了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中。

总的来说,在各个民族中的每一个人都以越南为自豪的基础上,已形成了越南爱国主义传统。事实证明,只有爱国主义才可以把越南各族同胞团结在越南这个拥有不同文化、宗教信仰、语言、自然条件、居住地区及发展水平的大集体中,才可以让越南各族同胞相亲相爱地生活以共同发展祖国(其中包括现生活在世界80多个国家的300多万越侨)。

现在,越南正步入新的时期,这是一个推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目标是实现“国富民强、公平、民主和文明的社会”。我国现正迎来新的机遇,也面临很多新的困难和挑战,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也是其中的一个新的复杂表现,每天国内外的反动势力都在酝酿破坏越南革命的的活动。在殖民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在越南实施“分而治之”的政策,大大瓦解了越南民族团结。今天,他们又实施“和平演变”政策以破坏我们的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因此,正确、深刻地认识民族问题以及各种势力利用民族问题的企图是一项重要任务之一。越南共产党已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确定为事关越南民族大团结和全部革命事业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大问题,基于这个精神,越共九大文件上指出:“民族问题和民族团结问题在革命事业中一直都占有战略位置,要很好地实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的政策以共同发展……”,该项政策在越南革命进程中得到贯彻并一直贯穿其中,为越南革命事业获得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越南各民族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紧密相连,各民族间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动力,如果各民族(特别是各个少数民族)缺少了这个动力就不能跟上全国目前快速发展的步伐。在这个背景下,越南不再有单独的民族经济,也不再有每个民族与其他民族完全脱离的社会实体,也没有类似一些国家的民族自治区这样的设置。相反,他们是全国和每个地区总体的一部分。然而,有一点需要认识到的是,越南各民族也存在一些不同点,以此可以分清各民族之间的界限。例如:各民族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水平差异大、发展不均衡还十分明显,这个情况是由一些自然情况(各民族居住地的气候、地理条件)以及党和国家在审定和落实民族政策时的不足造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越南各民族在步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时受到了整个国家共同趋势的影响。因此,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要在社会总体问题中来解决民族问题。这要求要紧紧掌握主要的路线,用全体之力来引导各民族走向一条共同发展的道路,既要运用一些符合各个民族特点的共同原则,也要有一些单独的政策来补充共同政策以充分满足每个地区、每个民族的客观要求。这些政策要带领各民族日益亲密并走向繁荣。由此,“落实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的政策,为各民族在文明进步的道路上共同发展创造条件,与越南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紧密相连”是越南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的“1991”纲领中确定的一贯主张。为了继续上述路线,在未来的时间里,将把重点对准以下几个领域:

第一,经济方面。发挥所有民族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力量来解决生活问题。我们只有在充分关心各民族利益的时候才能胜利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与现代化。

因此,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商品经济是符合各地区条件和特点的,为各民族同胞发掘本地方优势、致富提供了保证,也为各民族同胞积极投身到革新事业中、推动二正业化、现代化,既坚决保卫社会主义越南祖国提供了保障,这也是越南党和国家一贯的正确主张。不论是目前,还是长远来看,越南党和国家将集中投资到少数民族同胞聚居的地区,逐步满足少数民族同胞提出的正当愿望,如:确立从与少数民族同胞生活息息相关的树林、土地中获得收入的具体主权。根本克服目前在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的移民和田地争执。国家有关定点居住、定点耕种的计划需要有适当的投资和很好的落实(目前全国还有约100万人处于不定点居住和耕种的状态)。定点居住、定点耕种及稳定各少数民族同胞的聚居生活地,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各种项目的计划密切相关。

在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交通、通讯、能源和各种为生产和生活提供用水的计划,这些要符合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自身的具体条件。有效地使用国家援助资金,运用合理机制以增强各少数民族同胞的自立、自强的意识,并发挥其创造性。

党和国家实施大的经济战略,其中优先发展那些处于困

境中的地区。这项战略的实施将既满足在各地区发掘巨大潜能的需要,也满足消除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需求,使各个民族更加平等,和睦相处。对于各民族同胞而言,党和国家的经济战略是发挥山区的潜能和优势以在边远地区发展经济、稳定、改善生活、维护国防安全。

第二,社会文化方面。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社会方面改造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需与实施摊派社会劳动力的计划紧密结合,以形成少数民族地区新的居民社会机构。这方面的落实将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将为推动少数民族的进步提供强大动力。

需要更多关注教育问题,继续实施特别发展教育和培养的优先政策,注重培养少数民族的干部和知识分子队伍。首先要坚持关心提高民智、扫盲和普及适龄儿童小学教育等问题。培养教师和为少数民族儿童建立学校,切实落实选拔制度,开设大学预备班以扩大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在法律和实际方面实施和保证在越南领土上各种语言的平等权利;各个少数民族有权利在教育、媒体、社交和民族内部、外界社会及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选择使用自己的语言。同时采用积极的政策和措施在越南少数民族中快速、深入地普及高水平的越南语普通话。越南语是越南各民族的共同语言、是国家的官方语言。第八届越南共产党第5次会议上的决议明确指出:“注重和保存并发扬传统价值,建设和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学、文化和艺术。”由此,要用已有的能力为各民族发掘和发扬自身的文化价值创造条件。然而,也要以多种形式,合理推动各民族的交流,使他们的文化相互融合。需要关心、关注少数民族同胞的精神文化生活;保存和发展每个民族的文化价值,有选择地吸收世界文化精华,使得越南的少数民族同胞们的生活得到肯定和与时代相符。同时要增强了解实事、政策和先进文化成就的信息,保证提供书、报及视听资料,为少数民族同胞享受各种文化成就创造条件。

第三,政治方面。民族问题一直都与国家政治形势紧密结合,与国家的存亡、稳定和发展息息相关。民族问题有关于国防和安全问题,在越南3200公里的边界线上生活的大部分越南居民都是少数民族同胞。民族问题还与宗教问题有密切关系,在国家民族生活中也容易成为实事热点问题。各种反动势力时刻都想借机干涉,破坏越南人民的革命事业。

基于上述情况,需要做好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政策与主张的宣传工作;教育、动员少数民族同胞提高对反对势力的污蔑论调的认识及警惕意识。在建设和保卫祖国事业中牢固各民族同胞的团结传统。反对一切狭隘、局部的思想表现,揭露反动分子的诱骗手段,使得少数民族同胞提高革命认识和革命警惕性。

除上述任务之外,建立干净、稳固的基层政治体系,以足够的领导力量实施各种社会、文化和经济计划,维护政治稳定、社会秩序等等也是十分重要的任务。为了做好上述任务,就需要投资培养、培训当地的少数民族同胞;对于干部工作,需要注意在各基层加强人民武装力量,向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和中学生毕业生布置任务,并聘用到党政机关及社会团体中长期工作。他们是最基本,也是最持久的人力资源,依靠他们将形成一支可以在山区长期工作的干部队伍。通过各种革命行动和活动在少数民族中发展党员,选拔出工作中的先进、代表人物发展新党员,在此基础上逐步克服少数民族村没有党员或没有党支部的状况。政治系统中的党员、干部队伍要确实是人民的公仆,要有“重视人民、亲近人民,学习人民和对人民有责任”的工作作风,“永远相信人民,让人民明白,让人民相信”。

以上所提到的这些虽然还不是所有的问题,但都是从越南共产党的基本观点出发的,即:“民族问题和民族大团结在革命事业中一直都占有战略位置。切实落实平等、团结、互助、共发展的民族政策;建设社会、经济架构,发展商品生产,关心精神和物质生活,脱贫,开法民智,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的文化本色和优良传统;实现各民族间、山区和平原间的社会公平,特别关注那些正处于困境的革命老区和抗战老区。积极实施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优先政策。动员和发挥少数民族中与地方上有威信的代表人物的作用。反对歧视、分裂少数民族;反对大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克服民族自卑思想”,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建立“国富民强和文明、民族、公平的社会”这一崇高的目标。

关于加强山区农村建设问题的几点认识

常黎峰

山区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性任务。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而言,这个问题尤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三亿华夏儿女,九亿在农村。农业的发展,农村面貌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事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胜利推进,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完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功实现。因而,搞好“三农”工作,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解决的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战略问题和历史任务。回顾历史,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高度关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不了解农村就不了解中国。因此,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大局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农村改革率先启动,广大农民得到了经营自主权,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连年丰收,全国粮食总产从1978年的6095亿斤增加到2005年的9680亿斤,年均增长1.7%;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05年的3255元,扣除物价因素,1979年至2005年年均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67.7%下降到2005年的45.5%,下降了22.2个百分点;以山区为主的农村贫困人口2005年为2365万,比1978年减少2.26亿人。我们陕西农业的发展历程基本上是与全国同步的,去年粮食总产228亿斤,比“九五”末增长了4.6%;果业、畜牧业两大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2%,比“九五”末提高了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年收入去年达到2052元,比“九五”末增加了582元。但是,实事求是地看,城乡差距还很大,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村发展还很滞后,还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拿我们陕西的情况来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要少1000多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4.03:1,高于全国3.22:1的平均水平;全省107个县市区中,国定贫困县有50个,省定贫困县有27个,全省有594万贫困人口,其中232万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目前还有1998个村不通公路,2000个村没有通电,1000多万人存在饮水难或饮水不安全问题。扶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

不久前,我们的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适应我国总体上进入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明确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与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这是一个纲领性文件,为新世纪、新阶段山区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我觉得,按照这个文件的要求,加强山区新农村建设,应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统筹兼顾,切实搞好山区农村建设规划工作。改善山区贫困落后面貌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国际经验来看,韩国、日本开展新农村建设运动都经历了30-40年的时间。因此,要充分估计到推进山区农村建设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持之以恒,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这其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据悉,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全国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我们陕西省的规划也正在编制。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的地(市)、县(区)、乡党委和政府都更应当在充分进行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理条件特征、环境资源状况和人口素质程度等因素,按照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规划。这对于稳步推进山区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和战略意义。

第二,抓住根本,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山区农村建设的中心工作。山区农村的落后,首先是经济的落后。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20字总要求,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也充分说明了发展经济对改善山区农村落后面貌的决定性意义。因此,在推进山区新农村建设中,应始终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中心任务,采取依托当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增加劳务输出、加强科技扶贫等举措,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对我们陕西来说,要继续坚持“稳粮、优果、兴牧”的思路,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力争早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突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底子薄、基础差”是山区农村的普遍特征,也是制约山区农民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广大山区农民最迫切需要改善的生产生活设施人手,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发展的投入力度。当前,要特别注意抓好“水、气、路、电”等农民最急需的四件事。从2006年起,我国政府将加大对山区农村投资强度,在巩固人蓄饮水解困成果的基础上,计划每年解决2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启动“十一五”乡村公路改造工程;启动无电地区电力设施建设以及部分省份农电网改造工程等。抓好这些举措的落实,无疑将有力改善我国山区农村基础条件差的落后面貌。

第四,创新机制,不断开拓山区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我国山区农村建设点多面广、任务重、投资需求大。钱从哪里来?毫无疑问,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在“多予”上下功夫,加大投入。据悉,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将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我们省上在今年新增财力中也将安排63亿元。但单靠这一块还远远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应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本参与等体制机制创新,组织和发动广大农民、引导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山区新农村建设,进而不断改善广大山区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第五,加强领导,不断增强山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仅我们陕西省就有农村党组织3.5万个,农民党员67.4万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推进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农村正在广泛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新时期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举措。目的在于组织广大农村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和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论述,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着力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影响当地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使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使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满意工程。在抓好“保先”教育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为扎扎实实推进山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越南山区吸引外资的经验

范国俊

根据统计总局的划分,越南目前被划分为8个区,其中有3个地区为山区,分别是:西北地区(4个省);东北地区(11个省);西原地区(5个省)。除了以上这20个山区省以外,在中部各省及南部的一些省份中还存在山区县。在本文,作者将只深入探讨在上述三个山区吸引外资(FDI)的一些经验教训。

1、越南各山区省概况。与越南其他地区相比,三个山区具有面积大、人口密度高的特点。三个山区的面积之和有15.5万多公顷(占全国面积的47%),但人口却只有1640万(占全国人口的20%)。

这三个山区是有许多少数民族同胞生活的地区,这些地区人民的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都要低于平原地区,一些地方还保留着不少陋俗,如婚丧嫁娶、祭祀等等。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还很落后。虽然已经对交通系统进行了投资升级,但还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现在,还有许多乡没有直通县中心的公路,还有一些乡没有通讯系统和国家电网设施,学校和医疗站的质量也很差。

虽然在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但各山区仍有许多潜力可以发掘,例如:在这些地区有很多大型的矿山,如:煤、铁矿石、锡、石灰石等;这些地区河流密布,具有开发的潜力,有许多景色优美的地方为发展旅游事业创造了便利条件;此外,这些地区还在发展林业、工业林,及家蓄养殖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能。

2、越南山区吸引外资(FDI)的情况。为了加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山区各省已做出了很多努力以吸引投资发展本地区,其中还有国外的直接投资。由此,在这些地区的国外直接投资及项目已有了值得一提的发展。截止到2004年年底,上述3个地区已吸引外国直接投资408项,注册资金达304万7千美元。

然而,事实证明在山区的外国直接投资项目及金额仍低于全国水平(只占全国总项目数的6.6%,总投资额的5.2%)。资金落实的比例也比全国总的平均水平要低很多(全国总的平均水平为50%,而山区只有28.5%)。

在上面的这三个山区里有些省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

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如:广宁省吸引了注册资金为119.1万美元的110个项目,林同省吸引了注册资金为9亿3500万美元的804-项目。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省吸引了少量的投资项目,如昆嵩省和宣光省每个省各只有一个项目,达农省、莱州省和河江省每个省各有3个项目。在各个山区的外国投资项目大多数都是小规模的,每个项目平均只有750万美元(而全国的平均水平是每个项目970万美元)。在这些地区投资的大部分项目是有关农业生产,农、林产品加工,饭店、度假区经营,矿产开发等项目。

3、越南山区吸引外资的一些经验。从一些山区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成败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经验:

第一,要十分注重发展基础设施。为了大力促进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其中基础设施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很多山区省为了弥补基础设施的不足而集中发展各种工业区。在这些工业区里,为了给投资者在建设阶段及项目的投产创造便利条件,已投资修建了完整的电网、通信及排水系统。工业区的地点经常被选在那些离机场、海港和交通主干道较近的地方,为投资者提供便利和节省费用。

第二,大力推动宣传工作,促进投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一定的潜能和优势,为了吸引投资者在本地投资就需要做好宣传、介绍本地优势的工作。目前已很好地开展了不少多种形式的投资宣传,如:给外国投资者和游客分发各种宣传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主张和政策及介绍本地潜能和优势的书、报、资料和光碟等。除此之外,各地方还公布了国外投资项目的名录。在这个名录里有很多值得外国投资者参考的有益信息,如:项目规模,投资形式,原料来源(如果是生产项目),消费市场,可以享受的优惠程度等等。这些资料常常通过使馆、政府代表团出访时及与投资者直接会面时交给投资者。

为了给投资者在了解投资机会的过程中减少时间和费用创造条件,很多省都成立了投资促进中心。这个中心有责任向投资者提供他们需要了解的信息,并帮助他们办理在申请投资许可证时的一切必要手续。

第三,颁发和落实好各种鼓励投资者的政策。当投资者无论在任何一个地方投资时,他们时刻都关心当地政府给予他们的优惠政策,因为在一个新的地方和新的市场展开投资时,经营风险都是很大的(尤其是在项目正常投入的初期)。由此,对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提出了一些优惠政策以帮助投资者渡过这个困难时期。

在越南,为了鼓励外国投资者投资到各个领域或地区,国家规定这些外资公司可以享受2-4年免税优惠,并且在接下来的2-4年里免税50%(从经营获利开始算起)。为了大力促进对本地的投资,很多山区省提出了不同的优惠政策:如对开始阶段的租地费用提供帮助,对投资地点的拆迁费用提供帮助,对劳动力职业培训费用提供帮助等等。

第四,大力推动改革投资中的各种行政手续。投资者在包括山区地区在内的越南境内投资所最担忧的问题之一就是要面对各种官僚、繁琐的行政手续,这些手续在投资进程中制造了障碍。为了克服这个情况,一些山区省已大力推动改革各种行政手续,实施面对外国投资者的“一道门、一个章”的规定。在投资进程中,当投资者遇到困难时,只需到计划投资厅这一个单位解决问题,根据地方政府的规定,在一段时间内计划投资厅可以代表地方政府解决投资者遇到的所有困难。

第五,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是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在内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前提。因此,各山区省在提高本地人力资源质量方面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如:对学校进行升级、发展从省到县的寄宿民族高中;成立职业学校、中专及高等专科、本科学校(包括公立和私立)。逐步采用现代化授课内容、课程和方法,在高中普及外语和计算机课程等等。一些山区省还划拨一部分财政预算给优秀贫困生和到其他地区学习的干部提供奖学金,并实施对那些从平原到山区工作的干部给予物质奖励的政策。

第六,发展各种服务类型。为了给投资者在本地投资创造便利条件,很多山区省开始关心发展多种服务类型,如:电信、运输、保险和银行服务;投资、设计咨询;法律咨询等等。这些服务已经为投资者的投资活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第七,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健康的社会环境。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和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是吸引投资者安心在地方长期投资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需要建设一个稳固的基层政府,严格控制社会治安秩序,坚决与贪污、盗抢、走私及假货等社会弊端做斗争。在此基础上集中建设各个文化村,使每个人都形成文明的新生活方式。

(越文翻译: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嘉)

[责任编辑:黎峰]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李向国等

第3篇:办公室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

“>办公室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2007-03-01 23:48:09

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辅佐政务工作。党委办公室是党委运转的中枢和核心机构,职责涵盖方方面面,但其中当以参政议政、出谋划策为最。从一定意义上说,办公室参谋助手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充分不充分,领导是否满意,是检验办公室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建市以来,我们××市委办公室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形势,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努力为领导决策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

一、突出调查研究,提高服务决策的质量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工

作是成事之基,谋事之道,是办公室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手段。办公室调研力量的强弱,调研水平的高低,调研成果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领导的决策水平。因此,我们要求办公室全体同志,把调查研究作为自己必须练就的基本功,积极参与谋划,广泛收集信息,在吃透上情的同时,切实吃透下情,努力为领导决策提供翔实、准确的依据。

一是增强服务决策的意识。从地位上讲,办公室具有从属性,是具体的办事机构,但地位的从属性不等于工作的被动性。我们要求办公室同志从繁杂的事务性服务中摆脱出来,学会超前思考问题,学会关起门来当书记,无论是信息调研、综合协调,还是督促检查,都要做到不仅想领导之所想,而且要想领导所未想,由慢半拍变为抢先一步,积极、主动、超前搞好决策服务。注重引导秘书人员,想大事,懂全局,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语言建议、材料谋划、文字参政,把秀才、谋士的积极

性充分调动起来,帮助领导想主意、出点子、提建议,供领导去选主意、断主意、作决策,从而让领导站得高、看得远,客观公正地选出切实可行的好主意。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求办公室同志认真研究上级的方针政策,对应上级工作,估测本级领导工作思路和工作安排的发展变化,当好事前诸葛,做到见事早、行动快,在领导部署前谋事,在领导决策前划策,制订好预案,满足领导决策需要。比如在每年年初召开市委扩大会议之前,我们都提前一个多月进行调查研究,思考谋划新一年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然后结合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初步框架,供领导在决策中参考。

二是突出服务决策的重点。作为党委的综合办事机构,办公室承担着综合、协调、参谋、督办、服务等工作职责,是机关的信息中心、参谋中心、服务中心。但是说到底,一切的工作都是围绕决策服务的。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

到,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参谋水平,最重要的就是紧扣市委中心工作,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深度透彻地分析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形成有深度、有分量、对推动全局工作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市委每次重大活动之前,我们都要组织专门力量,深入乡村、农户,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摸底,以期准确把握市情,科学制定决策。比如为了筹备市第二次党代会,确保制订的十五计划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办公室组织多个调研组分赴县区、兄弟市和外省进行调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市第二次党代会报告中,市委充分吸纳了办公室的调研建议,确定了我市十五时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改革开放大突破、经济结构大调整、中心城市大推进、区域发展大跨越的四大奋斗目标和强农富民、工业突破、城镇带动、全面开放、

科教兴市的五大发展战略。此外,在事关全局的私营个体经济发展、城市工作、软环境整治等战略性、前瞻性调研方面,我们办公室也都是比较超前的。

三是拓宽服务决策的渠道。办公室要做好参谋,当好助手,关键是要跟得紧,切实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抓得准,准确把握领导意图和决策思路;用得上,制定的预案,提出的建议要参到点子上,谋到要害处。特别是在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的当今社会,信息量很大,但是由于地方工作千头万绪,领导同志常年奔波在第一线,很难有专门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学习这些新的知识,这就需要智囊和助手来帮助收集整理,当好耳目,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各种情况和信息,及时、准确地向党委报告,及早引起决策层的警觉和重视。为此,我们办公室广辟渠道,收集方方面面资料,提供大量信息,供领导在决策中参考。比如,我们通过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了解社情民意,掌握基层动态,进行及时

的梳理归纳,然后提交领导参阅,去年一年共计处理来信来访达余件。在信息报送方面,我们除了坚持正常上报外,把很大的工作量放在为同级党委服务上,为此,办公室实施全员采编信息,扩大信息来源渠道,对那些问题类、建议类信息,我们主要通过《信息专报》,直接呈送市委主要领导参阅。为了拓宽领导工作思路,我们还编辑《报刊资料摘要》,从报纸、杂志、网络等渠道收集好的经验和做法,供市委领导参考借鉴,发挥了很好的参谋助手作用。

二、强化跟踪落实,提高服务决策的成效江总书记指出: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方案的部署,事情还只是进行了一半,还有更重要的一半就是要确保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为党委制定决策服务和抓好决策落实服务,是党委办公室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是创新落实机制。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面对服务决策中出现的许多新

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党委办公室绝不能仅仅作为留声机、传话筒,必须适应党委的工作要求,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比如,为凝聚市委、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督查力量并形成合力,去年初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目标办组成的联合督查组,在市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和市委常委秘书长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对难度大、范围广,诸如计划生育突击月、减轻农民负担检查、软环境整治等大型活动,随时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联合督查,收到了明显效果。再比如,我们按照市委领导同志意见,将党委督查工作与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结合起来,多次组织开展新闻督查活动,对推动决策落实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二是全力抓好协调。市委办公室是市委的中枢,这一特殊的地位决定了抓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是办公室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办公室为

党委服务的重要手段,也是协助党委班子成员抓好决策落实的工作方式。在协调过程中,我们坚持摆正位置,明确责任,交流情况,及时沟通,牢固树立协助党委抓落实的意识,引导部门、单位之间增强全局观念,做到部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在全市上下形成心往一处想、计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随着协调工作量的加大,我们还实行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秘书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协调如何加强服务决策等有关事宜。

三是搞好跟踪督查。党委的重要工作部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贯彻执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区分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这就决定了我们服务决策的督查工作不可能一次完成,必须围绕重要工作部署实施的过程,实行跟踪督查,做到循序渐进,步步推进,直到决策真正贯彻落实到位。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注重狠抓落实,跟踪督办。建市以来,围绕市委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办公室每年年初都进行分解立项,定项目、定单位、定人员、定完成标准、定完成时间,并进行全年性的跟踪督查。如去年,我们整理筛选了项督查事项,今年整理筛选了项督查事项,有力地推动了市委重点工作的落实。同时,我们要求督查人员具有捅马蜂窝的勇气,不当老好人,不怕得罪人,敢于借助领导的权威和上方宝剑,大胆揭露不落实的问题,大胆揭露妨碍决策的问题,确保党委决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对落实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及时向领导提出建议,以期消除矛盾,解决问题,完善决策。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决策的能力实践证明:不论干什么工作,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没有一支高素质的秘书队伍,就不可能取得一流的工作业绩,就不可能提高为决策服务的能力。通俗地说,秘书队伍要能文能武、能粗

能细、能汇报能调查。同时,办公室作为参谋部、信息部,如果作用发挥得不好,势必影响全局。出不好点子就当不好参谋,出馊点子会贻误工作;信息反映失真或不及时,就会影响领导决策,难以指导工作。长期以来,我们在选择和使用办公室秘书人员时,不仅重文凭,更重水平;不仅重理论,更重实践;不仅重调查,更重研究。

一是做到政治上坚定。政治强是党委办公室同志的修身之道、谋事之基、成事之本。江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治。这个要求,也同样适合于在领导身边工作的办公室人员。从一定意义上说,政治素质的高低,是鉴定一个秘书人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发挥好参谋助手,搞好决策服务,必然要求秘书人员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善于从政治上把握方向,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从政治上统揽自身工作。长期以来,不论是三讲教育,还是平时的政治学习,不论是引进人才,还是推

荐人才,办公室都是实行高标准、严要求,教育秘书忠诚于党的事业,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献策不决策、服从不盲从、用权不越权。

二是做到业务上精通。办公室工作是一项全局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还要有搞好本职工作的过硬本领。根据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构思,我们在全体干部职工中提倡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专一行,使每个同志都能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成为必然。我们积极鼓励大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学习好经济、文化、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加强综合能力的锻炼培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力求做到业精技强,一专多能,能够胜任各种急、难、重的工作。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秘书队伍的业务素质。比如,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加深对

基层工作的认识,丰富基层工作的经验;鼓励干部进行离岗创业、在岗兼业,培养他们从事经济工作的能力;强化系统指导,实行秘书跟班学习,在实战中锻炼和培养队伍;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列席会议、随同调查研究等方式,让秘书人员多接触领导,学习领导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做到作风上过硬。办公室工作任务繁重、庞杂,经常加班加点,几乎没有节假日,不分上下班,特别是作为新建市,条件差、待遇低,人员少、事情多,因此,树立起求真务实、顽强拼搏、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是我们秘书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如果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甚至借领导的影响谋取私利,不仅有损自身形象,更会影响领导在群众中的威信。因此,我们经常教育办公室同志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计名利,不讲价钱,无私奉献,

甘当无名英雄。我们深深认识到,尽管我们在服务决策工作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但与兄弟市相比,与各级领导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按照省委办公厅的要求,虚心学习兄弟市的经验,继续努力工作,把我市办公室服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4篇:办公室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 2 - 副本

办公室系统经验交流发言稿

发改委办公室是协调全委运转的综合性事务部门,具有当好委党组参谋助手、做好全委各科室协调服务、跟踪督办、承上启下,协调内外等职责。其主要职能可以概括为“办事、当参谋”。具体而言,“办事”是指办文、办会、接待及其它工作等。“当参谋”体现为出主意、提方案、搜集信息、调查研究等。办公室的工作虽然很多,但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使领导安排的工作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促进全委高效运转。下面我就做好办公室的工作说几点体会:

一是增强服务意识。办公室工作往往是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工作,加班加点是常事。因此树立起求真务实、顽强拼搏、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是我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发改委办公室工作,就是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计名利,不讲价钱,无私奉献。办公室迎来送往,交往范围大,在与各色人等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乐意的事,听到不中听的话。这时就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保持冷静,克制自己不冲动,不激化矛盾,听得进难听的话,受得住难受的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小处是保证自己的正常工作,体现个人良好修养,大处是维护单位的形象,保持和谐环境。工作中正确处理苦与乐、得与失、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乐 第 1 页

于奉献,不求名、不为利,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经得起委屈、包容得痛苦,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荣誉感,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二是做到业务上精通。办公室工作是一项全局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还要有搞好本职工作的过硬本领。

首先要熟练操作oa办公系统,全面了解各科室职能和公文排版。现在公文基本上都是从oa系统内收发,在办公室工作的每一位同志都要熟练掌握办公系统的操作流程,快速、准确地把来文贴签处理后分办给各业务科室;其次是严格遵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做好公文排版,按照公文办理流程,保证文体准确,格式规范,语言流畅,有的放矢,达到行文目的;再次要做好文字工作。文字工作可以说是办公室工作中最难的工作,文字工作包括综合性和专题性会议领导报告、单位内部公文、新闻宣传、及其他文字材料等。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写作能力,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写多练多学习,及时写出高质量的稿件。

在平时的工作中,办公室工作的同志要加强综合能力的锻炼培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要多向领导学习领导艺术、部署工作、协调关系;向同志学习业务知识、处理问题的方式;向书本学习法律法规、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向实践学习,积累工作经验,逐步形成与工作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

第 2 页

力求做到业精技强,一专多能,能够胜任各种急、难、重的工作。

三是全力抓好协调。委办公室是全委的中枢,这一特殊的地位决定了抓好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是办公室的一项重要职责。办公室办文、办会、办事,离不开与他人的协调沟通。汇报情况、传达指示、联系工作、接待上访等,都需要语言交流。因此,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具备一定表达能力,善于表达。汇报情况、传达指示、联系工作时,抓住要领,简明扼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办公室是单位的“信息部”,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有保密意识,管住自己的嘴,不当说的守口如瓶,以免造成不良后果。我委办公室每周四上午都要召开碰头会,研究协调如何加强服务决策等有关事宜。

四是强化跟踪落实,提高服务决策的成效。对于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办公室要及时检查督办,了解工作进度、明了工作困难,不作壁上观,耐心地帮助想办法、出主意,形成工作合力。面对服务决策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发改委办公室绝不能仅仅作为"留声机"、"传话筒",必须适应发改委的工作要求,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确保领导交办的每项工作都得到落实。

五是做好接访会务接待及后勤保障等工作。办公室经常遇到外来单位或人员询问问题,需要解释说明,要发挥“首问 第 3 页

责任”,耐心倾听,不厌其烦,能够解释的就解释清楚,解释不了的进行说明,不简单的一推了之。对于领导检查指导工作、友邻单位工作交流、组织会议、来人来访,要做好接待和后勤保障工作。办公室是单位形象的窗口,办公室工作人员就要有一定的礼仪知识,具备待人接物能力,在接待前作好准备,接待过程中注意小节,热情周到,让客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办公室工作作风、工作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机关的整体形象。这就需要全体同志手勤、脚勤、嘴勤,不怕多流汗,不怕多动手,不怕多跑路。切实做到不让领导布置的工作延误,不让需要办理的公文积压,不让其他部门的工作受到影响,当一个不辞辛苦的“办事员”,把工作做实做好。

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有进取心,无为而有为,不断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参谋策划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公关交际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在工作中分清轻重缓急,把各项工作统筹安排,不顾此失彼,不因重点而忽视小事,不因小事而影响重点,高质量的做好本职工作。

以上是我在办公室工作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不当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第 4 页

第5篇:办公室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发言稿

强化管理,提高执行力,创新服务水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能和大家在相聚,感谢工作会议,为我们提供了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的机会。面对新形势,办公室如何做到科学服务、和谐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将结合我院综合工作部实际情况,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强化管理,完善工作流程,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综合工作部现有员工人(其中司机4人),是我院和各部门的桥梁纽带,处于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重要位置,担负着人事劳资、财务审计、档案管理、公文文秘、行政事务等重要职责,其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我院科学决策的贯彻实施。为此,我们把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流程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工作规范化,既降低了经营管理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全院职工提供了比较满意的服务。

1、建章立制,明确职责任务,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通过近两年来的企业标准化建设,我院已完成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三大制度体系中的60余项制度、规定,完成企业标准化建设的90%。《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修订稿》、《督办工作制度》、《服务承诺制》等管理标准与多项制度相继出台。管理的流程化、规范化,对综合部的职责进行了量化细化,使每位员工做到了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工作部于月末将每位员工本月工作完成情况和下月重点工作计划进行汇总,在月工作例会上对每位员工进行考核并评出等级,考核结果直接与该月绩效挂

钩,激励员工以强烈的责任心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

2、完善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综合部的工作涉及点多、面广,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与共同努力。为此,我们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加强内部团结协作,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大家出谋划策,齐心协力,打造团结和谐有战斗力的队伍。二是切实加强上级单位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及时做好沟通协调等相关工作,以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通过建立与各有关方面良好的协作机制,充分调动了各个方面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整合了各方面的优势,形成了工作合力,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运转。

二、创新服务意识,丰富工作内涵, 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我们的服务理念是“服务永无止境”,我们的服务仅仅局限于“鞍前不越位,马后不掉队”是远远不够,为了适应形势变化,就需要不断创新,做到全方位提高服务品位和服务水平。

1、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员工最关心、最现实的焦点问题。 为了尽快改善员工工作、生活环境,院工作部积极努力,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经过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通过公开拍卖,成功竞得市区一块土地的使用权,基地建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并迅速进行规划设计、铁塔迁移等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争取有利条件及政策,加快院基地建设的步伐,广大员工期盼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的办公、生活环境指日可待;今年,在完成了员工定岗定级岗位系数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内部分配及绩效考核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落实员工休假和体检制度,不断改

进员工食堂工作,保证大家用餐卫生、安全、健康。时刻关注员工心态变化,工作、学习、生活状况,善于倾听员工心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为员工排忧解难,做些实事。先后为几名家庭困难的员工组织捐款及慰问;员工的生日,及时送去生日蛋糕和良好的祝愿;每逢节假日,为了让那些不能回家的员工快快乐乐过节,我们把他们组织来一起安排活动,让设计院员工充分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感受了集体的力量,营造了和谐的工作氛围,维护了企业发展与稳定的大局。

2、加强调研,勤于思考,为领导科学决策当好高参。 综合部的参谋助手作用发挥的好不好、充分不充分、领导满意不满意,是检验办公室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为了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为领导科学决策当好高参,要创新工作思路,在改进工作方法上下功夫,我们要求员工努力做到以下三个必须:一是必须参领导之所需,谋职工之所求,谋到点子上,参在要害处。二是必须超前谋划工作,要敢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换位思考,超前思考,考虑问题快半拍、早半拍、抢半拍,对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做到领导未谋有所思;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到领导未闻有所知;对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做到领导未示有所行。三是必须搞好调查研究分析,深入一线摸实情,广泛收集信息和资料,然后对各类信息进行科学分析,结合本院实际加以整理提炼,形成比较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和方案,为领导决策出思路、出新招、出良谋,让领导多做“选择题”,少做“问答题”。

以上是综合部一些做法和体会,希望大家批评指正。通过这次联络员会议,我们也看到了与同行的差距和不足,我们将

虚心学习各方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最后,祝大会圆满成功,各位领导、同仁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第6篇:党政办公室文秘工作经验分享交流发言稿风雨并济感悟

党政办公室文秘工作经验分享交流发言稿---- 风雨并济的感悟

各位行政处室领导,在座的科员、秘书,同志们:

刚才,XX 主任、XX 处长的发言精彩绝伦,引起在座各位共鸣。现在,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党政办公室工作经验的相关心得体会。如有不妥不当之处,还请不吝赐教,多多提出宝贵意见,实现办公室工作领域共同进步与发展。下面,我就办公室文秘工作,具体分享几点经验与看法。

一、砥砺前行,文秘工作风雨并济的感悟 (一)职业生涯史极为漫长 文史专业出身的同志都知道,文秘工作源自汉朝。起初,历代朝廷独立设置的中书机构负责文秘工作,实行专人专管制。在县级基层单位,文秘工作一般来说由县丞或师爷承担和管理。到了近现代,办公厅、办公室等机构部门的出现,使得文秘工作在综合性、应用性事务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人从事文秘工作多年,从基层单位到县市区级办公室,为部门内外、各级别领导起草发言、撰写报告、拟文发文的数量可谓不可胜数。如今,我虽退居二线,但必要时刻总会“重操旧业”,为省市级领导动笔杆、挥毫墨、写材料。由此可见,文秘工作并非“青春饭”,而是“一劳永逸”的

持久性工作或事业。

(二)既是考验也是历练 正如 XX 主任所言,党政办公室文秘事务不是人能干得了的工作。反之,能干得了这份工作的估计也不是人。这句话听起来颇为刺耳,但却有它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和逻辑性,更是我们办公室文秘工作的真实写照。在座的同志会发现,我们党政办公室几乎不受八小时工作制和节假日等时间的限制,那是因为党政办处在二十四小时工作循环以及全年无休的状态之中。所以,坚持在党政办公室从事工作的人员已经超出了一般人的工作机能。尽管如此艰辛、付出良多,不被上级领导批评已然被视为了一种表扬。而这也成就了每位办公室工作者的发展之路。可以说,但凡从党政办出去的人,基本上都能在新部门中很快独当一面,晋升为中层干部。

(三)机遇与风险俱存 俗话说得好:“没有精钢钻,勿揽瓷器活。”前任老主任XXX 同志曾经在一次工作汇报中提到,不喜欢从事行政管理或者热衷于教学科研和技术操作的同志,最好别削尖了脑袋进来党政办公室,否则那将是对人才和人力资源的极度浪费。在这样一个讲民主讲政治的新时期新时代,“伴君如伴虎”的说法依旧未过时。由于党政办公室对接的是最高领导及领导班子,所以根据之前几位表现欠佳科员的工作经历,希望在座部门当中有意向的同志,认真考量自身的素质、能力、

品行、形象等方面,严格对标对表,达到要求者可以自荐或是由所在部门干部推荐。如果力不能及,最好别考虑到领导身边晃悠。虽然,“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哲理依旧可行可用。可是,党政办公室就犹如一个放大镜,既能放大你的优势,也能充分显露你的不足。

(四)文秘最终的要义 为领导写的任何一份材料,都要体现出领导的角色或身份。同“见字如见人”的内涵相似,以领导的名义写的稿子一定要产生应有的领导效能。所以,这就要求文秘在起草稿件时,把握三个写作站位:

一是动之以情。领导并非无情之人,也是血肉之躯的正常人。所写材料要表达出领导对下属、员工、人民等群体的关怀与情感,从而让人感受到领导的情感力量。

二是晓之以理。领导所处的位置虽然高高在上,但并不能突破常规情理。文字内容一定要表现出层次性、道理性、常识性,让人能够感受到领导的逻辑力量。

三是孚之以威。领导在情与理的基础上,终究要表现出高屋建瓴的管理姿态。那么,文字材料一定要有居高临下的气势,让人感觉到领导的权威力量。

二、求真务实,文秘工作构建体系的基础 (一)理论知识储备既要博大也要精深 作为专职的文字工作人员,在积淀理论和知识的过程中,

要实现“专”与“博”的充分结合。尤其是对于党政办文秘工作者,一定需要在平时的理论知识涉猎中把握好点线面的积累程度。具体而言,合格的党政办文秘工作者,有必要梳理和掌握中国儒家为主的基本思想体系,并对马克思主义(包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研读。与此同时,还应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时事政治。而且,尽量抽出业余时间,对中国传统文化博览和历史梗概进行了解和阅读,从而让自身的理论知识积淀更为深厚和扎实。

(二)夯实并加强写作文字功底 一般而言,基本的文字功底就是能够做到文从字顺即可。可是,对于办公室专职文秘人员来说,文字功底应该具有更高的水准。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文秘工作者要做到文字风格、修辞、形式的包罗万象。也就是说,可以起草各种体裁的文字稿件。从狭义的视角来讲,文秘工作者则要对文字的推敲、斟酌、比对下一番功夫。那么,就文字的运用功夫而言,文秘人员应该时常阅读、体会、模仿《古文观止》《鲁迅杂文集》《毛泽东选集》的内容。另外,文秘人员也可以对中国近体诗(格律诗)加以研磨。因为格律诗文字考究的平仄和精炼的推敲,有助于提高文字功底。就此,办公室文秘工作人员可以尝试研读北京大学已故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和北京师范大学已故学者启功先生的《诗文声律论稿》。

三、拔高精进,文秘工作铸就能力的进阶

(一)要做到文字内容有清晰的层次感 撰写公文等应用文最不怕的就是材料库存,毕竟几乎每天都在产出各式各样的公文篇章。也就是说,除了领导定的稿件选题很偏很怪导致可资借鉴的材料数量极为有限之外,基本上令文秘人员可选可用的材料可谓“汗牛充栋”。如果文秘工作人员本身就学富五车的话,写材料对他而言,就是论据的全面搜集、文字的精准筛选罢了。当然,这也就对文秘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文字稿件切忌材料堆砌,而是要让文章层次错落有致。那么,文秘人员在起草稿件的过程中,就需要在谋篇布局上下功夫、在语言运用上多揣摩、在论证表述上勤斟酌,力争让稿子严密周全、无懈可击。

(二)要在“急稿”和“慢稿”之间自如切换 不得不说,文秘工作人员在个别时候不及行政工作人员那样的有计划性。说白了,单纯就写材料来说,也面临着急与慢的冲突矛盾性难题。这个时候,作为一名老练的文秘人员,就要锻炼出既能写“急稿”的速度,又能写“慢稿”的质量。所谓“急稿”,就是要注重写作的效率。古人自诩的倚马可待、下笔千言、文不加点即如此意。文秘人员在接到领导的突发性、临时性文字需要时,一定要秉持“文章勿惮改”的思想意识,自信满满地以最快速度写成简易初稿,从而为领导审阅留出宽裕的时间,避免引发领导燃眉之急。相反,对于一些“慢稿”,也就是战线拉得比较长的稿件,文

秘人员则要杜绝敝帚自珍的心态,谦虚地把初稿拿给同事等人进行评议,虚心接受别人提出的修改意见。在综合所有评价和看法的基础上,对初稿进行完善,力争让稿件做到“横到边、纵到底”方方面面内容齐备齐全,以供领导删减和调整。

(三)要以领导的眼界和站位进行思考 领导虽然在管理风格上有所差异,但都极为重视文字的质量,尤其是原创性文字内容,诸如大会发言稿、省市级重要文件、领导来往公文等。当然,领导的讲话稿难免显得“虚空”,但如果配以高远的立意和远大的主题,则能够让文字内容具有灵魂的核心和统帅的魅力。那么,这就要求文秘工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要换位思考,模仿领导的情怀和视野,像领导一样进行思索与分析。在为领导撰写讲话稿时,文秘工作者要注意以下五个原则:

第一,通天气。要让讲话稿的内容遵循和贯彻中央及上级部门的方针政策,传达本单位的最高决策精神。

第二 ,接地气。要让讲话稿充分反映员工、人民、基层的诉求,适当运用群众口语化语言。

第三,聚人气。要让讲话稿涵盖社会热点话题,引发听众思考及共鸣,增强文字的现场感染力。

第四,溢才气。要让讲话稿充满智慧和才华,流露出引经据典的博学和哲思,避免平庸的论据和表述。

第五,显霸气。要让讲话稿释放出管理决策者的气息,给人一种敢于担当作为的姿态,体现出领导的手腕能力。

同志们,古语有云:“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说的就是参谋对于领导的重要性。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参谋角色人员的指导作用。今天,也不例外。办公室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便是在决策和执行的关键时刻,当好领导的参谋或军事。文秘工作者正是通过文字的形式,发挥参谋的特殊价值与意义。当然,材料具体要怎么写、写多少,都要相当慎重,务必胸怀全局、考虑周全,方可下笔。在此,我希望投身于文秘工作领域的人员脚踏实地、博览群书,多思考、多练笔,用手中的笔杆子写出领导的思想、时代的未来、人民的希望。

最后,我用两句改编的诗句作结:“党政办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几载”。借此共勉,谢谢!

公务员必须知道懂得会用这些公文常识

请示 S VS 报告

“请示”和“报告”都是上行 文,是行政机关公文使用频率较高且容易混淆的文种。常见的问题主要有:将“请示”文种用“报告”文种呈送上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批复(答复),这样就容易贻误工作。因此,在撰写“请示”和“报告”时,要特别注意二者之间八个方面的区别。

一是作用不同。

“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答复上级讯问,报送文件、物品等。

二是内容不同。

“请示”是本单位无力无权解决或按规定须上级批准之后才能实施的事项;“报告”是本单位职责范围内比较重大的工作或向上级机关建议,须上级机关知道的事项。

三是容量不同。

“请示”应一文一事;“报告”可多事一报,但不得夹

带请示的事项。

四是时间不同。

“请示”应事前行文;“报告”可在事前、事中、事后行文。

五是范围不同。

“请示”一般只主送一个上级机关,不得多头主送或越级主送;“报告”可以主送几个相关的上级机关,其他上级机关也可以抄送。

六是处理不同。

上级机关收到下级的请示后,应及时批准、批复(答 复),是办理件,下级应在收到上级批复(答复)后才能实施;上级机关收到下级的报告后,主要是了解情况,可以不答复,下级不用等待上级答复。

七是篇幅不同。

过 “请示”的篇幅比较短,一般不超过 0 1500 字;“报告”的篇幅相对较长,但一般不超过 0 3000 字。

八是结束语不同。

“请示”在结束时用“特此请示”、“特此请示,请批示”、“请审示”等;“报告”用“专此报告”、“特此报告”。

请示 S VS 函

“函”是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的公文。“函”可分为商函、询答函、请批函(请求批准函、审批函)。“函”在公文往来中使用比较广泛,其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不相隶属的同系统部门之间询问和答复工作;二是请求平行或不相隶属的职能部门批准有关事项,不能用“请示”或“报告”,应使用“请求批准函”。

在公文撰写中,容易出现“请求批准函”误认为就

是“请示”或“报告”文种,在与平行或不相隶属的机关行文时使用“请示”或“报告”,是欠妥的。“请示”与“请求批准函”有严格的区别, 主要有:

一是类型不同。

“请示”是上行文;“请求批准函”是平行文。

二是主送机关不同。

“请示”的主送机关是具有领导、指导关系的上级;“请求批准函”的主送机关是平行或不相隶属的职能单位。

三是内容范围不同。

“请示”是请求批准、指示;“请求批准函”是请求批准某项职能事项。

四是行文语气不同。

“请示”的用语应尊敬上级机关;“请求批准函”应互相尊重。

五是办复方式不同。

“请示”的事项由上级机关批复下级机关;“请求批准函”的有关批准事项由受文单位复函(审批函)。

报告 S VS 总结

“报告”是上行文,其主要作用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等。“总结”不是公文文种,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拟稿人将工作总结作为公文文种行文,如在带有工作总结性的公文标题中用“某某单位 4 2014 年 年 XX工作总结”等,这样的标题是不对的。其实,工作总结就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可直接使用“报告”文种,主送上级机关(可多头主送),抄送有关机关。如将上述公文标题改为“某某单位关于 4 2014 年 年 X XX 工作情况的报告”,这样就比较规范了。

意见 S VS 建议

“意见”是对重要的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 办法的公文文种。可用于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作为上行文,应按请示性公文的程序和要求办理;作为平行文,提出的意见供受文单位参考;作为下行文,对贯彻执行有明确要求的,。

下级机关应遵照执行,无明确要求的,下级机关可参照执行。

这里着重谈谈作为下行文的“意见”文种。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拟稿人往往将“工作打算”、“工作安排”和“工作计划”作为公文文种行文,如:“某某单位 4 2014 年 年 X XX 工作打算”或“工作安排”、“工作计划”等,都是欠妥的。“工作打算”、“工作安排”和“工作计划”不是公文文种。可直接使用下行文的意见文 种,规范的标题应为“某某单位关于4 2014 年 年 X XX 工作的意见”。

通告

VS

通知

“通告”是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的公文文种,其主送对象是不确定的。如:“某某单位关于 X XX 的通告”。

“通知”是批转下级机关、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

第7篇:办公室交流会发言

办公室交流会发言2007-03-01 23:48:0

1“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辅佐政务工作。党委办公室是党委运转的中枢和核心机构,职责涵盖方方面面,但其中当以参政议政、出谋划策为最。从一定意义上说,办公室参谋助手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充分不充分,领导是否满意,是检验办公室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建市以来,我们××市委办公室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形势,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努力为领导决策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

一、突出调查研究,提高服务决策的质量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工

作是成事之基,谋事之道,是办公室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手段。办公室调研力量的强弱,调研水平的高低,调研成果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领导的决策水平。因此,我们要求办公室全体同志,把调查研究作为自己必须练就的基本功,积极参与谋划,广泛收集信息,在吃透上情的同时,切实吃透下情,努力为领导决策提供翔实、准确的依据。一是增强服务决策的意识。从地位上讲,办公室具有从属性,是具体的办事机构,但地位的从属性不等于工作的被动性。我们要求办公室同志从繁杂的事务性服务中摆脱出来,学会超前思考问题,学会“关起门来当书记”,无论是信息调研、综合协调,还是督促检查,都要做到不仅想领导之所想,而且要想领导所未想,由慢半拍变为抢先一步,积极、主动、超前搞好决策服务。注重引导秘书人员,想大事,懂全局,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语言建议、材料谋划、文字参政,把“秀才”、“谋士”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

来,帮助领导想主意、出点子、提建议,供领导去选主意、断主意、作决策,从而让领导站得高、看得远,客观公正地选出切实可行的好主意。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求办公室同志认真研究上级的方针政策,对应上级工作,估测本级领导工作思路和工作安排的发展变化,当好“事前诸葛”,做到见事早、行动快,在领导部署前谋事,在领导决策前划策,制订好预案,满足领导决策需要。比如在每年年初召开市委扩大会议之前,我们都提前一个多月进行调查研究,思考谋划新一年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然后结合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初步框架,供领导在决策中参考。二是突出服务决策的重点。作为党委的综合办事机构,办公室承担着综合、协调、参谋、督办、服务等工作职责,是机关的信息中心、参谋中心、服务中心。但是说到底,一切的工作都是围绕决策服务的。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参

谋水平,最重要的就是紧扣市委中心工作,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深度透彻地分析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形成有深度、有分量、对推动全局工作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市委每次重大活动之前,我们都要组织专门力量,深入乡村、农户,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摸底,以期准确把握市情,科学制定决策。比如为了筹备市第二次党代会,确保制订的“十五”计划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办公室组织多个调研组分赴县区、兄弟市和外省进行调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市第二次党代会报告中,市委充分吸纳了办公室的调研建议,确定了我市“十五”时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改革开放大突破、经济结构大调整、中心城市大推进、区域发展大跨越的“四大奋斗目标”和强农富民、工业突破、城镇带动、全面开放、科教兴市的“五大发展战略”。此外,在

事关全局的私营个体经济发展、城市工作、软环境整治等战略性、前瞻性调研方面,我们办公室也都是比较超前的。三是拓宽服务决策的渠道。办公室要做好参谋,当好助手,关键是要跟得紧,切实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抓得准,准确把握领导意图和决策思路;用得上,制定的预案,提出的建议要参到点子上,谋到要害处。特别是在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的当今社会,信息量很大,但是由于地方工作千头万绪,领导同志常年奔波在第一线,很难有专门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学习这些新的知识,这就需要智囊和助手来帮助收集整理,当好耳目,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各种情况和信息,及时、准确地向党委报告,及早引起决策层的警觉和重视。为此,我们办公室广辟渠道,收集方方面面资料,提供大量信息,供领导在决策中参考。比如,我们通过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了解社情民意,掌握基层动态,进行及时的梳理归纳,然后提交领导参阅,去年

一年共计处理来信来访达8000余件。在信息报送方面,我们除了坚持正常上报外,把很大的工作量放在为同级党委服务上,为此,办公室实施全员采编信息,扩大信息来源渠道,对那些问题类、建议类信息,我们主要通过《信息专报》,直接呈送市委主要领导参阅。为了拓宽领导工作思路,我们还编辑《报刊资料摘要》,从报纸、杂志、网络等渠道收集好的经验和做法,供市委领导参考借鉴,发挥了很好的参谋助手作用。

二、强化跟踪落实,提高服务决策的成效江总书记指出:“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方案的部署,事情还只是进行了一半,还有更重要的一半就是要确保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为党委制定决策服务和抓好决策落实服务,是党委办公室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是创新落实机制。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面对服务决策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党委办公室绝不能仅仅作为“留声机”、“传话筒”,必

须适应党委的工作要求,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比如,为凝聚市委、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督查力量并形成合力,去年初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目标办组成的联合督查组,在市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和市委常委秘书长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对难度大、范围广,诸如计划生育突击月、减轻农民负担检查、软环境整治等大型活动,随时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联合督查,收到了明显效果。再比如,我们按照市委领导同志意见,将党委督查工作与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结合起来,多次组织开展新闻督查活动,对推动决策落实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二是全力抓好协调。市委办公室是市委的中枢,这一特殊的地位决定了抓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是办公室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办公室为党委服务的重要手段,也是协助党委班子成员抓好决策落实的工作方式。在协调过程

中,我们坚持摆正位置,明确责任,交流情况,及时沟通,牢固树立协助党委抓落实的意识,引导部门、单位之间增强全局观念,做到部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在全市上下形成心往一处想、计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随着协调工作量的加大,我们还实行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秘书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协调如何加强服务决策等有关事宜。三是搞好跟踪督查。党委的重要工作部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贯彻执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区分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这就决定了我们服务决策的督查工作不可能一次完成,必须围绕重要工作部署实施的过程,实行跟踪督查,做到循序渐进,步步推进,直到决策真正贯彻落实到位。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注重狠抓落实,跟踪督办。建市以来,围绕市委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

办公室每年年初都进行分解立项,定项目、定单位、定人员、定完成标准、定完成时间,并进行全年性的跟踪督查。如去年,我们整理筛选了73项督查事项,今年整理筛选了106项督查事项,有力地推动了市委重点工作的落实。同时,我们要求督查人员具有捅“马蜂窝”的勇气,不当老好人,不怕得罪人,敢于借助领导的权威和“上方宝剑”,大胆揭露不落实的问题,大胆揭露妨碍决策的问题,确保党委决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对落实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及时向领导提出建议,以期消除矛盾,解决问题,完善决策。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决策的能力实践证明:不论干什么工作,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没有一支高素质的秘书队伍,就不可能取得一流的工作业绩,就不可能提高为决策服务的能力。通俗地说,秘书队伍要能文能武、能粗能细、能汇报能调查。同时,办公室作为参谋部、信息部,如果作用发挥得不

好,势必影响全局。出不好点子就当不好参谋,出馊点子会贻误工作;信息反映失真或不及时,就会影响领导决策,难以指导工作。长期以来,我们在选择和使用办公室秘书人员时,不仅重文凭,更重水平;不仅重理论,更重实践;不仅重调查,更重研究。一是做到政治上坚定。政治强是党委办公室同志的修身之道、谋事之基、成事之本。江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治。这个要求,也同样适合于在领导身边工作的办公室人员。从一定意义上说,政治素质的高低,是鉴定一个秘书人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发挥好参谋助手,搞好决策服务,必然要求秘书人员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善于从政治上把握方向,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从政治上统揽自身工作。长期以来,不论是“三讲”教育,还是平时的政治学习,不论是引进人才,还是推荐人才,办公室都是实行高标准、严要求,教育秘书忠诚于党的事业,在政治上、思想上、行

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献策不决策、服从不盲从、用权不越权。二是做到业务上精通。办公室工作是一项全局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还要有搞好本职工作的过硬本领。根据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构思,我们在全体干部职工中提倡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专一行,使每个同志都能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成为必然。我们积极鼓励大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学习好经济、文化、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加强综合能力的锻炼培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力求做到业精技强,一专多能,能够胜任各种急、难、重的工作。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秘书队伍的业务素质。比如,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加深对基层工作的认识,丰富基层工作的经验;鼓励干部进行离岗创业、在岗兼业,培养他们从事经济

工作的能力;强化系统指导,实行秘书跟班学习,在实战中锻炼和培养队伍;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列席会议、随同调查研究等方式,让秘书人员多接触领导,学习领导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做到作风上过硬。办公室工作任务繁重、庞杂,经常加班加点,几乎没有节假日,不分上下班,特别是作为新建市,条件差、待遇低,人员少、事情多,因此,树立起求真务实、顽强拼搏、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是我们秘书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如果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甚至借领导的影响谋取私利,不仅有损自身形象,更会影响领导在群众中的威信。因此,我们经常教育办公室同志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计名利,不讲价钱,无私奉献,甘当无名英雄。我们深深认识到,尽管我们在服务决策工作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但与兄弟市相比,与各级领导

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按照省委办公厅的要求,虚心学习兄弟市的经验,继续努力工作,把我市办公室服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8篇:办公室主任交流会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很感谢组织上召开这次办公室主任会议,给我们创造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今天,我作“加强自身建设,促进办公室工作发展”的发言,目的是与大家一起探讨、互相交流、共同勉励,进一步搞好办公室工作,提高部门工作效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做好办公室工作,争创一流业绩,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办公室人员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等党的理论,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和财政局的工作精神,认真学习业务工作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做好办公室各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一是提高政治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同中央、省、市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同市局党组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二是提高服务意识。办公室的服务质量,工作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部门形象,而且事关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办公室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把服务领导、服务机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为办公室工作的宗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老老实实做一名服务员、勤务员,确保工作到位不越位、办事不多事、服务不添乱,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三是提高大局意识。办公室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从服务于财政工作的大局,要立足本职,胸怀全局,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出谋划策等都要自觉地从大局出发,以大局为重;要紧紧围绕全局工作,抓大事,谋大局,注重整体效果,克服片面观念,统筹兼顾,妥善安排;要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目前与长远的关系问题,始终服从大局利益,维护大局利益。四是提高创新意识。要在继承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新的形势下,在新的工作面前,树立创新意识,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力戒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努力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

二、明确责任,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

我们办公室工作范围广,涉及行政文秘、建议提案办理、政务公开、档案管理、应急管理、群众来信来访、财务会计、公产管理、安全保卫、行政复议和应诉、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后勤管理、工资福利、干部教育培训、党务综合、精神文明、离退休干部管理等工作,具有纷繁复杂,缺少连贯性、随机性大的特点,工作量相对比较大。如果没有规范的工作程序和很高的工作效率,难以圆满完成任务。为此,我们办公室明确责任,规范管理,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一是规范办公室工作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每个办公室人员知道哪些事能办,哪些事不能办;哪些事可以表态,哪些事不可以表态;哪些事该说,哪些事不该说;做到办事有规定,严格按规定办事办好事。二是规范办公室工作的基本原则,要求办公室人员对确定要办的事,严格按办公室工作的基本原则去办,对确定的基本原则不能违反,不能变更,不省略、不简化、不拖拉,务必按基本原则办,一定办完办好。通过以上两点,我们办公室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发展。

三、认真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我们办公室从建章立制入手,加强工作规范化管理,提高办公室工作的实效性。在具体工作中,围绕办文、办会、办事,以规范化建设为要求,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一是做到科学合理安排。加强对重要活动、重要文件、重要会议、重大事项以及上下左右、内外工作关系的协调,对办公室各项工作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做到高效、优质、针对性强,确保财政部门工作正常有序,上情下达、左右联络通畅,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二是做好文秘档案工作。文秘档案是办公室的当家工作,我们认真做好收发文登记,传递、印刷、派发、管理全局文件等文秘工作,特别是文件的起草、审核、审批到印发,一路均是严字当头,严把办文程序关、格式关、文字关和政策法律关,坚持程序层层审签制度,既确保了办文质量,又维护了文件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档案管理,认真做好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立卷,做到资料齐全、目录清楚、装订规范、保管有序。并按照保密制度的要求,认真做好档案借阅、利用工作,确保不发生文件丢失和泄密事件,充分发挥档案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三是做好各项事务工作。我们办公室事务性工作较多,涉及党、行政、后勤、安全保卫等方方面面,这些工作都是重要工作,与财政部门的整体工作紧密相关,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丝毫不能麻痹松懈,务必认真做好。为此,我们办公室按照局党组和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措施,认真努力地把各项事务工作做好,决不因自己工作的失误与延缓,而影响财政部门的整体工作。通过自己的认真刻苦、辛勤努力工作,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四、当好参谋,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国务院下发国发〔2012〕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指明了方向。作为财政部门办公室,我们要全面学习、领会和掌握国发〔2012〕2号文件的精神实质与深刻内涵,当好参谋,充分运用国发〔2012〕2号文件的优惠财政政策,提出各项建议意见,向上级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真正造福于全市人民。一是充分运用财税政策。要求中央财政加大对我市的转移支付力度,缩小我市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要求中央财政在现有资金渠道内加大对我市交通、水利、教育等领域支持力度,提高我市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要求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适当提高我市资源税的税率标准,增强我市财力。二是充分运用投资政策。要求国家有关部门专项建设资金提高对我市公路、水利、市政公用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补助标准和资本金注入比例,要求中央多安排我市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并取消相关的市地级配套资金。三是充分运用金融政策。要求中央、省金融部门加大对我市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限额,对我市金融机构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对我市扶贫贴息贷款支持力度。通过这些工作,改变我市财政薄弱状况,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五、注重管理,实现工作科学化精细化

作为财政办公室,要紧紧围绕理财、提高财政保障能力的主题,注重管理,努力实现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一是要精通业务,不仅要精通财政专业知识和国家财政法规政策,而且还要精通市场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提高综合业务能力,能够做好各项工作。二是要及时总结情况,反馈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使办公室真正成为领导“大脑的天线、手足的延伸”,当好参谋助手。三是要加强督查督办,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对工作要精心研究,妥然安排,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工作达到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

六、严格要求,确保清正廉洁

财政办公室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讲话中提出的“六个着力、六个切实”的要求,遵守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提出的廉洁自律五条规定,遵守《廉政准则》。按照“责任到位、监督到位、追究到位”的要求,认真填报廉政档案报表,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责任,加强监督。每个办公室人员要做到洁身自好,清正廉洁,决不跟腐败风气沾边,不能发生任何违规现象。

以上是我简短的发言,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办公室要继续加强学习,深化管理,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奋发努力,攻坚破难,把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温馨文明提示语下一篇:脊柱解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