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发展分析

摘要: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加剧了我国环境污染的趋势。为了预防与治理环境污染,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起来。本文对环境监测与治理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以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长足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发展; 问题; 对策; 分析

改革开放后,工业化的飞速发展造成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噪音、辐射等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使得我国环境污染蔓延趋势不断加剧。近些年来,碳足迹为首的环境问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加之一些新的污染物特别是有机污染物危害的显现,使环境监测与治理问题被提到重要日程上来。但是,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要想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就需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现阶段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监测结果难以对环境质量做出全面的反映

现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同我国的实际环境状况并不完全适应,主要表现为监测项目缺乏针对性和污染指标滞后严重。受人力、财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的频次普遍偏低,难以对实际环境质量及污染情况进行完整、准确的反映,在环境监测与治理方面,对企业排污行为的判定仍处于被动。当前我国对于大气、水等污染要素实施例行监测,但却对环境诸多要素中的有害物质并未做系统性的监测,缺乏对一定区域内环境质量的总体掌控。

1.2 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手段落后

当前,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中,对于污染物的采样及分析缺乏系统性,对于污染物类型的不同而要采取不同的采样和分析手段,缺乏统一的监测标准。在环境治理方面,同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很多相关治理技术仍沿用最初的形式,技术更新不及时,在遇到新型污染物时,缺乏形之有效的监测与治理方案。

1.3 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缺乏应急措施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发展至今,仍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应急监测体系,对于突发性的污染事故及其后续治理工作,现行标准同现场动态、快捷的紧张形势并不适应,且分析成本较高、治理代价昂贵。当前我国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所配备的应急设备、仪器同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加之,我国地形复杂,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更有一些地区交通不便,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下环境监测与治理的难度。

2 环境监测与质量技术实现长足发展的对策

在对我国当前环境污染状况以及环境监测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要明确今后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要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教训,虚心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尊重我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环境污染采取科学有效的监测与治理措施。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实施科学的环境监测

实施科学的环境监测,才能使环境质量得以真实的反映,也才能对症下药,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首先,制定合理的监测因子,依据不同污染物产生的有害物质浓度,选取出现频度高、危害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对象,力求以特征性指标取代综合性指标,使监测结果更科学、更真实;其次,强化连续、自动的监测形式,以准确、及时地对各种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和动态状况加以掌握;再次,重视毒理、生物学监测,使用毒理生物学来监测污染物对于人体的危害性及环境的污染,从而使有毒有害物质毒性能够客观的反映;最后,对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的评价,当获得了大量的可信环境监测数据之后,依据监测数据背景进行相关性研究,做出有预见性、综合性的分析评价,并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比如水环境污染的治理中,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要吸取西方国家的教训,决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但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现实情况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要知道实现真正的统筹规划,有效控制新污染源的出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付出长期的努力。建立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模式,实行水量水质统一管理,健全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实行动态监测、区域联防。要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加强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当前,尤其要注意强化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管理,供水与需水统一管理,水量与水质统一管理。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保护,努力提高水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和保护水平。为了防治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引起的地面沉降,各级水利部门要认真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采补平衡分析,提出回灌规划,充分利用洪水及间隙期多余的水量,采取各种补给入渗技术回灌地下水,争取地下水早日恢复平衡,抑制地面沉降的发展。流域水环境监测网是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的尖兵与耳目,应该优先建设,先行发展。对跨界河流与重大污染事故实行动态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水环境信息。应加强省际边界水体的监测,积极开展跨省的污染联防。

2.2 明确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标准化

要想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规范化中的支柱作用,首先应充分的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是环保部门进行管理的依据,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基础。随着环境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关注化学污染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辐射等物理因素造成的危害。这种危害的监测需要环境监测工作来实现,从而为环保工作规范化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通过对现代环境监测、环境治理、采样制样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取其精华,对于存在缺陷的地方,积极进行改进。国家投入相应资金,完善环境监测与治理设备,缩小同发达国家间在环境监测、治理领域的差距,引用发达国家相应标准,作为标准的技术参照。

2.3 加强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与治理

首先,明确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与治理重点,快速确定突发环境事故的动态变化及具体处理措施。待处理结束之后,查明原因,总结相应事故处置经验并分类建档,构建环境事故应急体系并经常开展应急演练。其次,采用多种预警和应急手段,使用应急检测车等仪器,采用标准的采样与分析方法,配备经培训合格的技术人员,从而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环境事故处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预见性。最后,加强对自动化、便携式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指导行动,才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实现长足发展的必然出路。

3 总论

环境污染的愈演愈烈,使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责任,但是基于其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我们要实施积极的应对措施,使其环境保护的作用得到应有的发挥,最终实现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继.室内环境监测与治理前景分析〔J〕.山西建筑.2010,21:2-3.

[2]刘琼玉.我国环境检测与治理技术有关问题探讨〔J〕.江汉大学学报.2009,4:34-35.

[3]汪水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与治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0,19:11-12.

收稿日期: 2011-06-28

作者简介: 李素花(1969-),女,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

作者:李素花 王秀梅 薛庆玲

第2篇:试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发展

摘要:我国自实施开放政策后,工业化取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环境污染,其生产排放出大量污染物,如污水、排气和炉渣以及噪音和辐射,导致环境污染的扩散趋势日益严重。如今首当其冲的环境问题当属碳污染,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关注,而且工业发展还带来许多新的污染源,迫切需要环境监测和治理问题,成为工作中的首要任务。然而,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的发展仍然是一个挑战,需要加以解决,以使这些技术发挥作用。鉴于此,本文就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发展展开以下论述。

关键词:环境监测;治理技术;发展

环境监测主要负责检测产生的对人类或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物质或与生产有关的排放物,对其进行跟踪以确定环境質量的变化是否超过了相关规定标准。如果监测发现污染物超过规定的范围标准,所有部门必须联合采取措施以控制环境污染。总的来说,环境监测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为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基础,同时为保护和管理环境提供有效的保障。应该指出,在具体监测框架内,相关负责人员需要对具体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从而对污染问题解决的更加彻底。

一、实施科学环境监测

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可以以最真实的方式反映环境质量,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解决问题。第一,需要确定各种类型污染物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其浓度高低,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科学的监测因素,并将高发生率和高风险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对象,坚持用特征性指标而非综合性指标,这样得到的监测结果才是更为科学真实的。第二,对已经实施的连续化、自动化的监测方式还要继续加强,从而保证对不同污染物的变化方向和趋势能够全面、准确的了解。第三,毒理学和生物监测要提高重视程度,利用毒理学与生物学对有害物质对人类和环境带来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估,以便真实地反映危险物质的毒性高低;第四,科学恰当的对环境监测数据实施评估。一旦有了大量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便可以数据为基础开展有关研究,进行前瞻性综合分析和评估,作为环境管理和控制污染的基础。

例如在对水污染的治理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吸取国外的种种教训,不应在我国再发生“先污染,后治理”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态度清醒,分析客观的科学现实,真正的综合规划。要实现对全新种类污染物的出现做到控制是一项长期的努力。建立一个水资源保护管理模式,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管理结合起来,实行水量和水质的统一管理,对流域中的水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建立动态监测和联合区域防御。必须加强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以便优化水资源的分配。目前,需要特别注意改进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管理方式实施统一化管理,水的供应和需求以及水的数量和质量都需要坚持统一管理的模式。应优化水资源的分配和保护,从而实现合理化运用水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为了解决各级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而导致地面塌陷问题,水利部门应认真监测地下水,并实施开采与平衡的分析,实施回灌措施并做好一系列规划,充分利用洪水和水灾带来的大量水资源,为迅速恢复地下水的容量而对地下水进行再补给的渗透技术,从而保持地下水量稳定,阻止地面的继续下沉。河流流域的水环境监测网络是处理水污染和改善水环境的眼睛,因此其建设与发展应该是首要任务。实时监测跨界河流和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情况,定期向社会提供有关水环境的信息。应加强对省际边境水域的监测,积极执行省际水污染联合控制措施。

二、明确环境监测和治理标准化

为了能够将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标准化的支柱作用完全发挥出来,首先要做到从思想上认识到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服务管理的基础和良好环境工作的基础的重要性。面对我国环境科学水平持续提高的现状,人们不只将目光放在关注化学污染方面,也注意到辐射等现象带来的危害。而环境监测手段能够发现辐射等带来危害,这为进一步实现环境保护标准化奠定了基础。通过研究和利用现代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取样和样品生产等诸多技术,可以积极地改善缺陷。国家对环境监测提供资金支持,使环境监测和管理设备更健全、更现代化,从而使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环境监测和治理方面的距离越来越小,将发达国家的标准为我所用,作为参考。

三、加强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与治理

第一,必须明确确定环境监测和治理突发环境事故的优先事项,面对突发的环境事故能迅速掌握其发展动态,并制定出合理措施。一旦处理完毕,则需找出导致事故出现的机制,总结和分类处理事故的经验,建立环境事故应急系统,并定期进行紧急演习。第二,预警和应急能力多样化,如应急监测车的使用、标准取样和分析方法、熟练和受过训练的技术人员,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处理环境事故的及时与科学性。第三,加强研发能力,研制出自动化和便携式控制仪器和设备。科学和技术是主要的生产力量。以科学和技术为指导,环境监测和控制技术才能够取得长远和重大进步。

总结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因而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面临着更重要的任务,但同时也考虑到这些技术目前在发展方面的不足,所以需要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充分发挥它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并最终实现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雪芹.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方法研究[J].现代盐化工,2020,47(04):76-77.

[2]杨金刚.大气污染原因和环境监测治理技术探讨[J].环境与发展,2020,32(06):167+169.

[3]李钊.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J].大众标准化,2020(10):162-163.

[4]李露英.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农家参谋,2020(17):264.

[5]赵程远.探究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及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4):161-162.

作者简介:

焦利,(1966—)女,籍贯:,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族:汉族,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环境监测,单位:南充市高坪区生态环境局。

作者单位:南充市高坪区生态环境局

作者:焦利

第3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与治理模式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从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技术与治理模式入手,分析了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治理技术进行研究比较,对不同地质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然后对其治理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关键词】矿山;环境;治理

0.前言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矿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我们物质和经济的发展都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矿种较齐全。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人类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各种各样的破坏性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是我国环境治理的重要部分。下面我们就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研究。

1.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

1.1以大气污染为主的环境污染

大多数的矿山均采用爆破式开采,开采过程中炸药和钻孔,运输等柴油动力设备等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大部分矿山的生产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没有除尘设备。矿石产品在粉碎和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扬尘。所以矿区土地便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了生态功能,导致岩石裸露、水土流失。关停后的采石场,废石堆、废渣处理不到位,在大风天气影响下,往往成为沙尘暴的源头。矿区周边村庄的群众白天都不能在外晾晒衣服,周边道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路泥。而且,采矿作业和矿产品加工产生的巨大噪声[1]。不仅对采矿工人造成危害,还恶化了矿山周围居民区的劳动,生活条件。

1.2资源被破坏

由于受土地权属的影响,早期的露天开采多以村集体或个体经营户主,缺少统筹规划和规范管理。露采矿山废弃物,土石堆放和加工,运输场地压占和破坏大量土地资源。森林因开山采石而砍伐,农田因采矿或堆放矿山废弃物而破坏和荒废受利益影响,矿山企业与村民私下达成补偿协议占用土地,矿山开采点多、规模小,矿区周边的土地被占用、损毁。另外,露采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表土的剥离,使原来生长在土层表面的树木,植被遭受破坏[2]。矿产品加工和运输产生的粉尘覆盖又影响了矿区周围植物的生长。采矿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废土,废石等的随意堆放不仅压覆了大量的土地,也毁坏了原生森林,植被,恶化植物群的生存条件,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造成覆盖率降低$剥离后堆积形成的废石,土堆,由于缺乏相应的覆盖和固定措施,结构松散,在降雨和地表径流作用下容易发生滑动,毁坏附近的植被。

1.3次生灾害

由于受资金和技术的制约,早期的露天开采业户多以高台段和竖向爆破等方法开采,停采后的山体立面局部岩石破碎松动,危石、松石、浮石危险性较大,随着长期风化和受恶劣天气影响,极易引发崩塌、滑坡。崩塌,滑坡是露采矿山最常见,最易发的地质灾害。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危害十分严重。加剧了坡体岩层裂隙的发育程度。采石后形成的陡壁,掌子面,深大采坑和废弃物堆积,改变了山体及其周围地形地貌的稳定性,在降雨等条件下。常沿着岩土接触面,软弱面,断层面和节理裂隙面移动,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或存在崩塌,滑坡灾害的隐患。同时,矿山企业开采的废渣随意堆放、超负荷堆放、顺山沟堆放,如果遭遇强降水,极易引起滑坡和泥石流,对过往车辆和行人安全,以及周边房屋、土地、林木等财产造成威胁。

2.对矿山环境治理技术的研究

2.1传统的治理技术

在矿山环境治理过程中被广泛应用的多属于传统工程治理技术,其源于土木工程和地质工程,如:土木工程中最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和地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边坡治理技术。传统工程治理技术所起的主要作用是改变或加强地质结构、岩土体结构、水文地质结构。传统工程治理技术的治理对象可以概括为非稳定地质体。主要针对天然及人工边坡失稳、地下开采顶板冒落、地表浅层岩土体变形、水文地质结构破坏等矿山环境问题实施治理[3]。

2.2生物治理

生物工程技术的治理对象主要是受污染严重的地质环境载体,包括:矿区内及周边受到污染的地表与地下水体、直接或间接受到污染的岩土体。常用生物工程治理技术可分为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工程治理技术是生物超富集技术。具体我们可以采取植物挥发法,植物稳定或钝化法植物吸收与富集法。

2.3自然恢复

对于开采规模小,采矿形成的边坡高度一般小于5m已经停采废弃多年的矿山来说,它经过自然坍塌,坡度平缓,没有地质灾害隐患,开采面和场地上不同程度地生长有植被,而且位置偏远。不在村镇和主要道路附近,对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基本没有影响。可以不用实施专门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主要依靠自然力任其自然恢复。生态恢复强调了在通过工程措施恢复被破坏生态系统功能的过程中,依据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生态系统本身的恢复功能,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成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

3.关于治理模式的探讨

由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经济利益的驱动而使得矿山开采业迅猛发展,已经并且持续地对矿山环境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大量矿山环境问题发生,并进一步导致了各种矿山环境效应的形成。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理模式来解决问题。根据矿山开采程度与矿山环境问题严重程度,可宏观地分为两类治理模式,即:以预防并控制环境效应发生为主导思想的治理模式,以及针对环境效应现状的治理模式。

3.1预防的治理模式

防控治理模式适用于新开矿山和生产历史较短的矿山。矿业开发必然要介入矿山环境,打破原有平衡状态,这似乎是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为此有必要进行深入讨论。矿山环境问题防控治理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开发矿业;以矿业开发促进环境建设。它包含两个基本观点:矿业开发应以保护环境作为行为准则,不可过度开发,更不允许以牺牲环境作为开发的代价;矿业开发是一种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获利的同时就应当对于环境建设有所投入,以作为回报。

3.2针对环境现状的治理模式

不同于防控治理模式,后效治理模式适用于生产年限较长、矿山环境问题严重、已发生一定程度环境效应、治理难度大的生产矿山和废弃、闭坑矿山。基于矿山环境问题对应的环境效应分析,对矿山生态环境实施科学管理和制定治理规划时,总是以发展与环保双赢为追求目标。矿山环境问题后效治理模式依据矿山环境科学管理目标,根据环境效应等级和治理难度确定治理次序,以治理效果作为衡量尺度,以指标控制作为管理手段。

4.结语

以上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对比,并针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两种治理模式。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项目,进行合理的治理,不仅可以促进城市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当地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书涛,余宏明.尾矿坝排渗方法对比分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6):94.

[2]何同庆.尾矿库的垂直水平联合排渗.采矿技术,2002,2(l):37-39.

[3]段其福,毛卫东,罗德洲等.尾矿坝浸润线降深自流排渗技术及应用.金属矿山,1997(8):1-16.

作者:韩士平

第4篇: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建设与实践探索

改革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类技能考核标准及方式,借鉴和吸收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与方式,建立以职业技能考核为核心的职业型专业技能考核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职业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类技能抽查考试标准;不断完善高职学生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类技能评价体系,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专业课程核心技能和基础技能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制度,提升考试内容,加强管理与服务,保证抽查考试质量,做好考试管理与推广工作。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技能抽查标准考核一、建设目标

通过专业技能达标,能使学生切实掌握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毕业后的就业竞争能力。提高职业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类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及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双师素质。

二、建设思路

1.围绕“一个目标”,全面推荐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开发工作。紧紧围绕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养、专业技能和较强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目标,切实加强质量建设,加强学生专业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训练,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2.突出“三个兼顾”,科学确定考试内容与方式。坚持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兼顾,以应用能力为主;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能力兼顾,以专业能力为主;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新技术兼顾,注重补充环境工程行业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确保考试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建设规划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标准开发规划采取学校联合、校企合作培养的形式,共同开发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技能考试模块,紧紧围绕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养、专业技能和较强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目标,科学确定考试内容与方式;进一步完善考试体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促进学生零距离就业;以形成更科学合理的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模式,充分发挥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势;不断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发展性、可操作性、规范性,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技能抽查制定出考试标准和具体的操作细则。

1.编写考试大纲及技能操作训练指导书。通过编写考试大纲及技能操作训练指导书,帮助开发人员梳理抽查测试的内容、评价标准等与项目相关的问题。同时也帮助其他抽查院校的教师与学生了解专业技能抽查考试的意义、依据、能力要求、抽查方法、考试内容与方式、考试样题类型等基本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完善商务英语职业技能教育建设,强化学生对本专业基本及核心技能的练习与掌握。

2.制订考试评分标准体系。围绕“知识与技能”的主要考试目标、兼顾“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突出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强调阶段式考核,并根据不同考试模块的各自特点,制订权重合理、界定清晰的综合评分标准体系,达到有据考核、有效考核、公平考核的效果。

3.开发与建设试题库。根据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对应用型高职技能人才的需求特点,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技能抽查考试的内容集中为“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专业综合应用能力模块”的大模块,而在大模块建设中又按照环境工程所涉及的水污染监测与治理、大气污染监测与治理、固废污染监测与治理、噪声污染监测与治理这几个具体模块来开发,在突出专业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考核的同时,侧重专业核心技能考核的考核方式,定期更新试题库,构建动态、开放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技能抽查考试试题库。考核将在每个大模块中随机抽取1~3个小模块进行考核。

4.成立评分专家库。评分专家来自湖南省各职业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科带头人及各环保公司的业务负责人及环保系统的高级工程师等。

5.实验推广。在开发学校对抽查考试标准及试题进行实验,然后修订推广。

四、建设内容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技能抽查考试的内容集中为“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专业综合应用能力模块”的大模块,而在大模块建设中又按照环境工程所涉及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固废污染治理技术、噪声污染治理技术这几个具体模块来开发,具体开发内容如下:

五、预期效果

1.开发一个以培养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的《标准》,该《标准》具有科学性、发展性、可操作性和规范性。通过该《标准》的制定,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优化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2.引入行业标准,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抽查考核体系。重点突出专业核心技能的考核,方便专业技能抽查组织实施。

3.增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缩短学生进入职业岗位的适应过渡期,促使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4.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双师素质,制定一个完整的实训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兴虹,田亚赛,吴丽红,李晓惠.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5).

[2]吴国旭,崔迎,顾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设思路[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01).

[3]闾振华,杨立静,王燕平.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36).

[4]李志伟,崔力拓,陈丽文.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体系开发探索——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02).

作者:赵甘林

第5篇: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调研与分析

摘要:本论文为了更为完善的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现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特点,建立调研系统,分别对市场需求、毕业生需求进行调研,以调研为基础综合分析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市场需求现状、毕业生在就业中所表现出的不足,为该专业的课程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市场需求毕业生需求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也持续上升。2013年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实验室评定准则,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和市场准入条件调整后,检测市场规模和检测机构数量迅速扩大,对符合岗位要求的高职环境类人才的需求量也将持续上升。

现有的高职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多为本科的简化版,存在过分重视学科体系、课程划分过细、强调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忽视了市场对高职毕业生技能的需求,未能很好的体现高职特点[1]。为制定更符合市场和毕业生发展需求,完善现有课程设置,更好地凸显高职教育专项职业技能化的特点,本文从市场需求、毕业生就业反馈两个方面做了调研。

一、调研设计

(一)调研对象

本文根据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选取了两类人群作为调研对象:一类是专业对口就业企业。从就业市场所需人才的角度,分析课程设置,通过有针对性的访谈企业人员,对企业所需人才和对目前毕业生在就业中所表现的不足做调研。另一类是我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直接反映岗位对专业设置的需求,毕业生在工作中的知识和技能的欠缺是目前课程设置最需完善的地方。

(二)调研工具

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进行调研。根据目力所测,目前尚未有关于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知识需求的调研量表,因此本研究在搜集文献资料、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遵循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化要求,设计了“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调查问卷”和“环境监测相关企业关于高职毕业生需求调研问卷”两份问卷作为调研工具,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的统计方法。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上海环境类企业对高职環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调研

根据中国最大的职位搜索引擎“职友网”网站的数据统计出目前上海环境监测招聘岗位对学历的要求,见表1。可见,目前上海市场对高职环境类人才的需求量是较大的。而其中环境监测类人才的需求主要为高职毕业生,占该类人才需求的48%。

根据“环境监测相关企业关于高职毕业生需求调研问卷”以及对就业企业的进一步访谈,我们了解到目前第三方检测类公司招聘的高职环境类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岗位为采样员和分析实验员,分别占比35%、58%。其中采样员岗位空缺仍然很大,但跳槽的概率也是相当大。根据访谈中企业人员反馈的信息,归纳总结出毕业生在常规工作中存在的缺点有以下两点:一是工作能力上的不足:操作的基本功不够扎实、数字计算能力差以及某些实验习惯欠佳;二是个人的综合素质方面:工作的态度不够谦虚向上,主动性不够,总结能力差,沟通能力欠佳。

(二)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毕业生初次就业状况与需求调研

本文针对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近两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做了调研跟踪,统计出专业对口就业率及专业对口就业中主要从事岗位——检测岗、采样岗、环评岗、客服及质量管理岗等岗位的占比。从数据中得出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专业对口就业率为67.9%,其中,检测类岗位占专业对口就业人数的66.7%、采样类岗位占17.5%、环境影响评价类岗位占7.0%、客服及质量管理等岗位占8.8%;未就业(专升本或参加培训)1.2%。从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和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就业岗位中实验室检测类岗位在就业中占比最大,其次是采样类,而这两个岗位需要大量、反复的技能训练。

其次,对17届毕业生做了跟踪,并发放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顶岗实习问卷调查分析”的问卷。根据回收问卷及毕业生访谈所得信息,反馈回来的课程设置建议,总结如下:1、增加实验课课时;2、增加学生有关危险药品的取用操作,并规范其操作;3、建议增加实验时的防护用具用法教学,常见采样仪器的用法教学;4、增加大型检测仪器的现场教学。根据学生们的反馈情况,咨询了课程教学教师专家,查找原因,给出建议如下:1、常见的采样仪器都是现场教学的,且防护用具是第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出现学生对采样仪器及防护用具的使用记忆模糊的情况,可能的原因是没有反复练习,而很多学生对于仅一次的教学练习印象不深刻,转眼即忘,建议多次练习,反复操作强调。2、有关危险药品的取用,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操作失误,危害人身安全,的确是教师操作占比较大。针对这一情况,建议以后的实验操作教学,可以让学生从操作稀释后的药品开始逐步练习并规范该类实验的操作。3、针对大型仪器费用较高,学校教学资源有限这一情况,初步设想可以和合作企业联系,以一定时间的工学结合方式在企业内进行小班现场教学[2]。

针对前期的企业调研反映的采样员长期不足,跳槽频繁这一问题进行了学生访谈,得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未来发展的不明确性;2、采样员工作较辛苦,采样需现场作业,上班的时间不稳定;3、部分需要外地出差。同时针对频繁更换单位的同学进行了访谈,主要原因有:工资低,无发展,加班多,公司文化不吸引人,太辛苦,离家远等。针对这一情况,建议开设职业素养培养与职业规划讲座。

根据目前获得的数据和信息,结合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主要从事监测和采样这两个岗位的特点,针对职业技能的培养中教学时间较短和教学资源的短缺,建议在现有的课程设置基础上增加选修课程《仪器分析二》和《环境采样二》,将教学地点放在企业内,对有意向毕业从事采样或分析检测的同学进行更为详细的现场操作教学及实训实习,强化专业技能。针对职业素养的培养,建议请企业专家、培训师开设讲座,同时在思政课、专业课等课程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马立红.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22(3):62-67.

[2]苏俭,王益宇.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再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5):74-76.

项目名称: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

《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

作者:邹铁梅 宋静

第6篇: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高专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学院的办学特色,提出了该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高职高专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当前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近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升格为国家环保部,把环境问题纳入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中,更有利于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展。我国的环境保护专业人才缺口很大,而高职高专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是培养环境类专业人才的一个新兴专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1 人才培养模式及目标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是当前高职教育是一个改革的热点和难点,也是一个院校教育教学的特色所在。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在教育教学中沿用高等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脱离实际的倾向体现不出办学特色,难以完成培养环境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同时,专业设置上不合理缺乏市场性和长远考虑,学生就业渠道单一。这种状况对高职环境类专业的发展带来潜在的不利因素。因此,研究行之有效的高职环境类专业的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适应市场需要及就业多元化,形成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我院具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林业行业高职高专院校中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均排在前列。学院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在保持传统学科优势的同时,注重发展新兴学科。2000年以来,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国家十分重视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事业。为此,我院于2005年更名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现已成为我院的特色专业之一。在研究其他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况下,结合我院自身的优势,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对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1.1 制定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适应职业岗位能力”为指导思想的培养目标,与签约单位一起共同制订“2+1”的培养方案;

1.2 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取舍,不断深化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基于整合职业能力观的目标体系设计基于实践性学习的能力培养主线,建构实践教学的职业能力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运行与保证三大体系,从而能够整体、系统地推进以实践性学习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2+1”教学模式的实践体系。

1.3 坚持走产学研结合办学和特色发展之路,实现办学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树立扎根社会办学、融入社会求发展的办学思想,实施“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战略,建立校企“互惠共赢”机制,为生态环境建设、林业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 专业特色

环境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许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都是在传统的学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盲目、从众心理。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人才培养目标,全盘照抄,专业特色不明显。经过四年来的广泛社会调研和不断的研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院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特色主要有三个方面:

2.1 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本专业培养的是既掌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又具有一定林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

2.2 体现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本专业既开设《环境监测技术》、《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工程CAD技术》、《生态环境评价》等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又开设有林业与环境内容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森林环境》、《林业生态工程》、《森林培育技术》《森林调查技术》、《沼气利用技术》等林业、环境互通课程。将本学院的林业教育的优势应用到环境教育中,形成“环境教育中有林,林业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的办学特色。

2.3 体现在应对学生就业上。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既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又注重素质的培养;既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专业特色决定了厚基础,宽口径,力求使学生有较强的适应社会竞争环境的意识和能力。2006届、2007届毕业生供不应求,2008届毕业生在尚未毕业的时候,就被企事业单位预定一空。用人单位对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专业毕业生的评价是“踏实肯干、上手快、留得住、用得上”。

3 教学内容与方法

我院经过多年的摸索,已初步形成一套系统的适合本专业的教学方法。

第一,全面开展教学方法与考试模式改革,摒弃以往的“填鸭式”、“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积极实行提问式、启发式、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比如在教学中,采取现场教学法,将课堂搬到教学实验林场、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水处理厂、环境监测站、气象站等实训场所。又如生产技能实训课等课程由老师指导学生结合课程教学,利用课外时间,从播种育苗、生产管理全程实践。重视因材施教,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

第二,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践活动。在校外实训中,利用本专业现有柳州市龙泉山污水处理厂、柳州市环境监测站等10个校外实训基地开展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实训效果良好。在校内实训中,模拟生产实践,按照生产实践的全流程来开设、讲授课程。如《环境监测技术》课程将课堂搬到学院内的水塘旁,要求学生开动脑筋,通过整体训练,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005年底,学院依托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技术力量,成立了沼气技术研发中心,研究开发“自动回流破壳沼气池”、“自动反流沼气池”和“沼气增气剂”技术,成果直接通过学院绿能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应用与推广。目前我院正在组织专业学生参加沼气生态能源示范村建设工作,学生在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工作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4 今后改革的要点

高职高专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在国内来讲毕竟是新兴专业,国内高职高专院校没有现成的人才培养模式供我们参考,只能靠每个学院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目前,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第一: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如何与自身学院的优势专业、示范性专业更好的结合是我们今后人才培养模式工作的突破点。比如如何将本专业和我院的另一特色专业-室内设计专业更好的结合,抓好室内环境检测这一块,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第二:随着中国加入WTO,必将刺激ISO14000、ISO9000认证等环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应考虑在目前开设的课程中涉及此项内容。另外,学院的职业技能培训工种较单一,应引入诸如环境监测工、废水处理工等工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三: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由此而引发的对建筑装修行业服务质量的争论也提上日程,特别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由此一大批室内环境检测与治理公司,而相关的专业人才又相对空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应抓住这个机遇。

作者:张丽微 苏杰南 何红娟 陈福坤

第7篇: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除了学习老师教的东西,还应该学点什么?

有些专业知识仅仅通过学校课堂是很难完成的,毕竟教学时间、具体条件有所限制,学生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多进行自我补充,阅读部分相关书籍。在此职业分析专家介绍以下几本著作,仅供参考。

《环境监测实习》 李广超著

这本书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的配套教材,它融合了环境监测工作的组成、步骤以及环境监测必须遵守的技术规范,以便于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环境监测实习,更快地掌握环境监测技术操作规范。同时,这本书作为学生实习的指导性教材,对实习内容、实习地点、实习纪律、实习报告及实习成绩的评定等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并在每章都附有实习要点和练习题,可以作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学生用书,也可以作为指导教师及从事环境监测工作者的参考资料。

《环境管理》 张高立 李明庄 主编

环境管理是在环境保护的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环境管理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科学与现代管理科学交叉的新兴学科。编者在总结多年环境管理教学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环境管理的基本思路与发展趋势,编写了这本教材,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环境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促进环境管理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环境工程》 陈湘筑 郭正 主编

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水污染防治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振动与其他公害防治技术,固体废物的处置与利用原理及基本方法。在系统介绍传统的治理方法的同时,根据中国的国情,收编了一些高效、节能、低消耗的治理技术。本教材是供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管理专业使用,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有借鉴价值。

《环境评价》 胡汉明 梁晓星 主编

环境评价是从环境质量这一基本概念出发,评价社会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环境质量变化对人类行为、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旨在有效地加强环境管理、防止污染,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本教材讲述了环境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环境评价的发展状况,能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环境评价的全过程。

这几本书籍主要都立足于专家的实践经验,既有具体专业的针对性,又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性,对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有所帮助。

持有的各类证书是不是越多越好?

现在,很多毕业生在求职的时候,都比较看重证书,总认为证书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证书越多越可以给自己带来机会。对此,职业分析专家指出:有的时候证书是可以为自己赢得一定的肯定,但这不是绝对的,证书不在多而在于精,要有针对性,以能突出优势为准,盲目的罗列证书却容易埋没优点,只能适得其反。

环境类专业自身的这种专业性很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也比较高,同样,外界像用人单位,他们对毕业生的能力资格也是非常看重的,在这种情况下,有相关的证书还是有用的。不过在选择证书考试的时候,应该慎重一些,不要一味附庸潮流,或是抱有多多益善的想法。

对于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考取“分析中级操作工证”和“分析高级操作工证”是此专业本身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可以就自己理想的目标职业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证书,像从事室内环境工作的可以考取“室内环境检测中级证书”、“环境工程设计证书”等。还有一些基础的应用证书如“英语二级证”和“计算机中级证”,等也是用人单位会考虑的。另外像全国CAD培训中级证书也可以考虑。

考取与择业倾向相应的一些证书对毕业生本身及求职都是有所帮助的。职业分析专家指出,考取证书不仅在于领取证书的结果,更在于考取的过程。学生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肯定要认真的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熟悉操作技能,这是对其自身能力的强化和提高。

环境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也很广泛:

⑴各级各类国家环境机构(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中心、环保局、环保所、环保办、环境评价部门、城市规划与建设部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类环保公司、环境咨询公司、企业的监测技术人员、污染设施运行维护人员、环评技术人员、质量控制人员;

⑵工矿企业(涉及化学、制造、工程、采矿、石油等领域的公司)内部环保管理人员、污染监测与控制人员、污染治理设备运行维护人员、理化分析人员、给排水管道维护技术人员;

⑶到环境工程公司从事环境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咨询和服务工作; ⑷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人员; ⑸负责环境监测设备销售; ⑹环保部门、工矿企业、大、中、技院校等从事环境教育、环保宣传工作。

普通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废物资源化及利用、给水处理、环境影响与评价、生物化学、计算机应用和外语及相关实训课程等。

第8篇: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介绍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环境工程)专业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介绍

1、专业背景

我国环保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十二五期间已经从初期的“三废治理”为主,发展成为环保产品、环保设施的建设、环境服务、环境友好产品、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强和环保产业政策的日益完善,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技术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运行服务业发展加快,为环境的保护和污染物的减排做出了贡献。目前我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3.5万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产业收入总额10000亿元。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适应性强、素质高,能适应从事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

3、具备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常规项目监测分析、污水和废气治理方案设计、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水和大气处理设备安装与调试、污染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能力;具备对本专业英语资料阅读、翻译,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和绘图能力,能够胜任污染治理的工作。

4、主要课程

专业基础化学、环境工程制图、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噪声控制技术、环境工程施工技术、环境工程运行与管理、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监测实训、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环境运行管理实训、顶岗实习、技能鉴定等。

5、就业方向

毕业生毕业后能够进入工矿企业的安环科从事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工作;进入环保企业从事环保产品的设计、制造、施工、调试和环保产品的销售等工作;进入环保管理机构从事环保的监察与管理工作。由于在校教育阶段受到了良好的职业能力培养,毕业生适应期短、上岗快,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许多用人单位慕名到学校选择优秀毕业生,几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6、毕业生成长历程

(1)学生毕业1-3年内,主要从事化验分析、环境监测,水、气等污染治理工程的指导工程施工工作,污染治理设备及环境监测仪器、分析仪器的安装、操作、调试等工作。

(2)学生毕业3-5年内,主要负责从事水、气等污染治理工程的设计工作,调试施工和运行管理工作。

(3)随着职业历程的进一步成长,毕业5年后,部分能力较高的学生可担任厂矿企业、环保局、监测站、环境设计院的科长、主任、设计工程师等职务,负责协调整个工艺及整体设计。

7、实践条件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现已拥有有机化学实训室、无机及分析化学实训室、制图实训室、分析天平实训室、环境监测实训室和水处理实训室、仿真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以及邢台市污水处理厂、南小汪污水处理厂、邢台市造纸厂、航宇造纸厂、旭阳焦化厂、邢台钢铁有限公司、邢台德龙钢厂等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将理论与实际融为一体,实现教学全程理实一体化。此外院系正陆续投入大量资金持续开发建设本专业校内外的实训基地,以更好的对学生实现能力培养。

8、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

(1)河北省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三级证书(必取),国家CET—4证书(选取);

(2)河北省应用能力考试中级或国家计算机一级(必取);国家计算机二级(选取);

(3)污水处理、大气监测、化学检验等国家职业资格高级工等级证。

制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环境教研室

上一篇:广场文化下一篇:混凝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