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技术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环境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生物技术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环境监测生物技术的各种方法,其中包括常规监测技术中微生物的应用,生物传感器、生物大分子标记物、微核技术及生物芯片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环境监测;生物传感器;生物大分子标记物;微核技术;生物芯片技术

一、常规监测技术中微生物的应用

水体中的致病菌有可能引起各种传染病。因此,水质的细菌学检验对于保护人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致病菌在水中存在的数量较少,直接监测比较困难,因此常选用间接指标即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大肠菌群作为代表 。另外还有发光细菌法,污染物致突变的微生物监测,藻类与水质污染监测方式。

二、生物传感器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能够连续、快速、在线监测污染物的仪器的需求也愈来愈迫切。生物传感器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使环境监测的连续化和自动化成为现实,并降低了环境监测的成本,其中酶传感器和免疫传感器在环境分析及环境检测等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BOD微生物传感器检测仪(BODs)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是环境监测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它表示水中污染物的综合污染程度。目前国内外普遍规定样品在 20€?℃的温度中培养5d,分别测定培养前后的溶解氧, 二者之差即为BOD5 值,以氧的 mg/L 表示。但该方法操作较复杂,耗时长,且干扰因素多,结果准确度及重现性差,不能及时为环境管理和决策、科研、事故污染鉴定等提供科学依据, 无法满足当前环境监测中快速测定的要求。因此,快速、准确测定水体中 BOD 一直是环境监测中的一大难题,而BOD微生物传感器检测仪就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二) DNA生物传感器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基于生物催化和免疫原理的生物传感器在环境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发了以核酸探针为识别元件,基于核酸相互作用原理的 DNA 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可用于受感染微生物的核酸序列分析、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检测以及污染物与 DNA 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在环境污染监测中具有潜在的巨大应用前景。

(三)可检测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剂的生物传感器

美国田纳西大学(位于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的研究人员利用由生物工程技术制成的、存在杂质时会发出蓝绿辉光的微生物,开发成功一种基于芯片的环境生物传感器样品。这种被称为生物发光型生物指示器IC(bioluminescent bioreporter IC,简称 BBIC)的器件技术可在众多的应用(从航天器到反恐)中巧妙地检测出氨、锌等各类化学物质。

(四)光纤化学/生物传感技术

光纤技术与光谱分析技术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光纤传感技术。光纤传感技术突破了光谱分析的传统模式,光可由光纤直接导入样品,而样品不必放入光谱仪中就能进行测定。特别适用于环境污染物、生物药物, 以及生产过程的原位、在线监测和对样品的无损测定。早在十几年前,人们就曾经预言:光纤传感技术的出现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分析实验室及分析控制仪器的又一次革命。随着环境科学与生命科学的发展,对各种与人类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的测定和变化过程的监测,已显得特别突出和重要。由于 FOC&BS 具有实时、在线及远距离自动监测和对样品无损测定等特点,人们对它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给予了较多的关注,特别是在溶解氧、pH、湿度和水质毒性等监测要素的应用中。

三、生物大分子标记物

生物大分子标记物是指生物体内的一些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并能产生一些可检测变化的大分子物质,这些大分子物质能够反映环境变化对生物体的影响。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将生物大分子标记物的检测应用到环境监测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生物大分子标记物检测由于其测定指标全面、准确、系统且具有特异性等优点,近十几年来作为污染物暴露和毒性效应的早期预警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评价中。

(一)核酸分子标记物检测

核算分子标记物检测方法有核酸分子损伤检测技术、报告基因标记技术及DNA芯片技术。

(二)蛋白分子标记物检测

环境中的许多污染物能直接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反应从而对生物体产生影响,或者诱导 (或抑制)生物体内一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生物体内一些蛋白质的量。因此,生物体内的许多种蛋白都可以作为环境中有害物质暴露的生物标记物应用于环境监测中。

蛋白分子标记物检测方法有酶分子标记物检测、金属硫蛋白( Metallothione in ,MT)的检测、热休克蛋白( Heat Shock Prote in , HSP)的检测及抗氧化剂防御系统的检测。

四、微核技术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错误的污染销毁办法,使得环境中有毒污染物的积累日益增加,这些污染物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并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为了检测出已经存在或潜在的危害,各种环境污染监测技术应运而生。植物微核技术是根据遗传学上染色体畸变的原理而建立的一种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在对大气、土壤、水环境中各种有毒污染物的遗传毒性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内外大量的对比实验研究表明,该方法普遍适用于检测环境致突变物,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监测的有效工具。

微核技术可用于监测大气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监测水污染,监测有机物污染,监测重金属污染,监测物理辐射污染。

五、生物芯片技术

微生物污染水源可导致多种疾病的爆发和流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鉴定技术,操作繁琐且耗时长,并且由于培养技术的局限使得一些微生物难以培养和检测,因此灵敏度很差;传统的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存在着弊端,如免疫学方法和探针杂交技术存在特异性或敏感性的问题,常规 PCR 方法一次也只能检出一种微生物。由于生物芯片具快速、准确、无污染等优点,在水体微生物监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生物芯片技术可用于控制水质、瞬时检测病原细菌、菌的基因表达水平及进行细菌检测和菌种鉴定。

结语

目前,中国的环境监测生物技术发展迅速,能用于诸多方面。但是在环保观念日益增强的今天,社会对环境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的要求也日益增高,这就要求建立一个综合的、多手段的、多参数的环境监测体系以实现快速、高效、准确地对环境状况作出全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姚来银.地表水粪大肠菌群监测工作实践和探讨[J].福建环境,2003,(6).

[2]方战强,陈中豪,胡勇有.发光细菌法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J].重庆环境科学,2003,(2).

[3]吴邦灿,费龙.现代环境检测技术[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4]Iaao K,Yoko N.Enzyme sensors for environmental analysis[J].Jmol Catalysis B:Enzymatic,2000,10(1-3).

[5]DmitriI,Ihab A,Plamen A,et al.Biosensors for detec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J].Bioelectronics,1999,14(7).

[6]Rastogi S,Rathee P,Saxena T K,et al.BOD analysis of in dustrial effluents: 5 days to 5 min[J].Current Applied Physics 3,2003.

[7]Wang J ,Cai X ,Johnson C ,et al.Trace measurement s of RNA by potentiomet ric st ripping analysis at carbon pasteelect rodes.Anal Chem ,1995,67(22).

[8]Janata J,Jo sow iczM,Vanysek P,et al.Chemical Sensors[J]. Anal Chem,1998,70,179R-208R.

作者:颜胜华 丁忠浩

第2篇:谈环境监测技术提升

摘要: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中对于环境监测技术的需求很高,在科学的环境监测下,环境恢复、保护策略的制定才更具针对性。环境监测技术在保证生活环境安全、提高民众生活环境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针对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详细的研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具体解决措施,来提高环境检测技术质量。

关键词: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对策

全世界面临着愈发严峻的环境问题,社会大众也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环保部门都在积极推进环境治理,但环境污染类型多、且污染程度和原因都有着各自的特殊性,治理环境中需利用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通过这些监测技术来得到对应的监测结果,使工作方向、策略能够与区域的环境污染一致。未来的环境工作开展时,相关部门要全面创新环境监测。

1 环境监测技术种类

1.1地表水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是一个重要方面,在应用该监测技术时,计算机技术是基础,经由传感器、自动测量等设备的有效安装,就能对监测区域中的水质全面监测,获得水质变化趋势、水中污染物类型、污染程度等基本信息,有关部门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了解,来进行地表水污染的控制。在利用地表水监测技术时,为保障获得可靠的监测结果,需将监测断面布置在河流流速平稳的区段中,且监测断面要大于排污口、河流上游1km且水质均匀的区域。背景断面的选择,要与城镇的距离在50km以内,使得在监测技术下对自然水质进行全面的监测:趋势断面需保障在上游1km位置和下游200m位置没有其它的排放口。

1.2污染源监测技术

污染源监测技术是对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数据加以监测,涉及了水源、烟尘、扬尘和噪声等监测,经由各类监测设备和系统,可以对全部的污染物进行分析,从源头上来阻止污染源的扩散。

1.3 空气质量监测技术

当下一大污染问题就是大气污染,其对于环境的危害性较大,严重破坏了人类的生活环境,为实现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可利用空气质量监测技术来完成。当前很多区域关于空气质量监测都取得了一些成效,尤其是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构建,有效的进行相应的空气质量信息收集。在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内存在有气象、采样和数据分析系统等不同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共享,可以获得区域内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在空气质量监测方面,要确保监测点数量、位置的合理性,监测点位置布局方面,重点考虑城市未来的规划需求。要根据城市人口数量来布设监测点。

2 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监测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环境监测工作进行时,大多存在任务重、经费紧张和人手不足等问题,使得工作中监测人员疲于奔命,出现重视业务、轻视质量管理工作的情况。传统质量管理存在局限性,侧重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轻视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如果监测信息不准确,后期数据分析再好也没有用,这就要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对人员的要求较高,但实际工作中这部分人员多从其它岗位转岗而来,知识体系单一,部分人员不能准确判断监测数据、判断结果是否可疑等,所以监测人员的素质必须要提高。

2.2环境监测技术硬件水平较低

在利用环境监测技术开展环境工作时,需要先进的硬件支持,以通过各类硬件来辅助环境监测,就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工作现状来看,硬件条件的支持有些不足,具体表现为:(1)环境监测的实验室环境不良,所配置的各种监测仪器和设备落后:(2)环境监测仪器研发相对落后,监测仪器与国外的差距很大,无法满足对多种环境污染因子的监测要求;(3)监测仪器设备的故障频发。由于这些监测硬件方面的不足,在开展工作时监测数据与结果与实际的出现偏差,使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不能发挥作用。

2.3环境监测因子范围有待扩展

环境监测技术应用时,环境监测因子是重点关注问题,经由环境监测因子的有效扩展和监测,就可以对监测范围内的污染情况掌握。对于工业发达国家而言,其监测的环境因子相对较多,包含了大气、恶臭、地表水、地面沉降、土壤、噪声等,而每一种环境因子中又包含了很多的污染物,监测的全面性相对好一些。但就我国的环境监测现状来看,其环境监测因子的范围有限,环境因子和污染物指标少于发达国家,这就影响了环境工作的进行。

3 环境监测技术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加强环境监测硬件设施建设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监测工作,环保部门都加大了在环境监测方面的技术、资金和人才等投入,使我国的环境监测水平显著提高。为解决环境监测硬件设施配置不足的问题,应该在当前及未来的发展条件下,加大在环境监测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结合监测区域内的具体情况,进行对应的监测设施配置,确保环境监测设备设施配置、更新的及时性,将最为先进的监测硬件设施应用于监测工作中。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加强对这些仪器设备的管理、检修与维护,确保仪器设备保持在最佳的使用状态。

3.2完善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直接受到环境监测部门管理者及质量负责人的影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涉及到各职能部门配合、交流及反馈,整个过程需要领导组织协调。如果以上都不能做到,是无法发挥质量管理體系的作用。因此,要提高管理者的重视度,重视管理评审工作,及时改进优化。

普及员工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理解与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明白自身岗位工作的作用,从思想、行为上参与到质量控制活动中,并逐步变成自觉行为。如果培训、普及无法全面贯彻,会影响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因基于环境管理部门人员关系角度,树立“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思想,落实岗位责任制、领导负责制和部门沟通制等,明确个人的岗位职责,要对自己工作负责,监督相关人员是否做到。

3.3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建设

环境监测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为发挥其人员的专业优势,各个环境监测机构都要加强监测队伍建设,结合总体的监测标准和要求,来进行专业监测人员的调配,使每个监测人员可以发挥其特长,确保监测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专业化环境监测队伍建设时,应该从人才培训和引进的角度出发,在人才培训方面,要定期组织专业的监测人员参与各种专业化培训,通过培训来提高专业素质。在人才引进方面,环境监测机构要形成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在选聘人员方面,加强对人才专业素质的考核,只有通过严格考核,才能开始工作。

3.4 做好空气污染监测合理布局

功能分区是一种经济实用并且效率较高的方法,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空气污染监测点布设的空间范围来看,地理位置是重点考虑的因素,布设过程中要注意风险的位置,还要及时关注风向的有关信息,充分了解当地的地域条件,结合不同的风向位置,对监测点的数量、类型进行调整,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网格布设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空气污染比较均匀的地区,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差异性,在不同的地域进行空气污染监测点划分时,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4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为更好推进环境监测目标的实现,用环境监测来指导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要加强环境监测的硬件设备设施配置、环境监测的制度、技术标准建设、人才配置、技术创新等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戴少康选煤工艺设计实用技术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6.

[2] 陈松探析基层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科技风,2017(18):136

[3] 谢广元.选矿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黄骢

第3篇: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此背景下,本文就环境问题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进行探究,旨在应用环境监测技术将环境污染问题影响最小化,从而解决环境问题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监测技术;发展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5.097

目前,環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监测技术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对污染物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数据,从而对环境污染问题做到实时观察,对症下药,从根源处解决问题,结合我们国家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环境监测技术是我们国家目前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只有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才能使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得以解决,因此,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促进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对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1]。

1 分析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对大气、土壤、水资源的污染以及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表1)。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造成我国环境问题主要是源于人为因素,以上几项污染的原因,大多数都与工业的发展是离不开的,这就反应了我们国家的现状,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因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环境问题。这也正是我们国家现在所经历的环境问题[2]。

2 了解环境监测

2.1 环境监测技术的定义

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就是以环境污染为主线,对水资源、大气、土壤等方面的污染进行实时监测,对环境质量作出相应评价,通过现场的采样,对污染物进行监测,最后对污染物进行评价分析,从而,确定污染物对人体以及生物体的危害程度。

2.2 环境监测技术的意义所在

环境监测技术的存在,对污染源可以做到实时监测,国家环保部门在学术方面对环境的问题研究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可以说国家采取环境整治的措施必须以环境监测技术为基础来开展,从根源下手,根除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凡是人为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治理,例如环境保护法,就是我们国家针对环境问题出台的相关政策,而环境监测的所提供的数据,是环境保护法实施的重要依据,根据数据对人为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才能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3]。

3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

3.1 环境监测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与重工业的快速发展,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早已被我国提上了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环境监测对污染物进行合理分析并实时监测,在我国环保部门,学术研究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重视程度较高,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同样越来越快,由原来的对环境进行单一分析到后来的生物监测、生态监测、卫星监测、物理监测等等,从以前的人工通过采样,监测,分析的间断性监测发展到现在由计算机控制自动连续监测。而且以前监测区域受限,只能小范围的进行监测,而现在足可以对一个区域、城市乃至全国做到实时监测,这也正是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3.2 我国较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

尽管环境监测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实现了较大的发展,但和发达国家的技术相比较起来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监测管理水平较低,而且大多数监测设备,精密仪器大多数还是依靠进口。目前,还无法实现自产,而且环境监测技术在我们国家起步较晚,环境监测设备还做不到特别精密,而且监测设备生产企业规模较小,较多产品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模仿,在我国环境监测方面,国产设备占有率相对较小,这就是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环境监测方面存在的较大差距[4]。

3.3 环境监测技术在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环境监测技术主要是通过人工采集與实验室分析为主,不但精度不高,而且工作效率也极其缓慢,目前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于实时监测的困难较大,人工的工作量较大,在此背景下,环境监测技术在我们国家越来越受到重视,未来的发展方向肯定会与目前发展迅速的互联网相互结合,实现环境监测的科技化、自动化,弥补我国目前在技术监测方面存在的问题。

4 我国环境监测所存在的问题

我们国家环境监测设备较为落后,环境监测水平还尚未达到检测标准,随着我们国家的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对环境监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些监测数据越来越不能满足标准要求,而且监测设备不能满足对大环境的全面监测,例如对水资源的监测,监测所得到的数据不能够完全的反应现状,得到的数据不完全,而且我们国家的设备较为不精密,在监测时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在噪声污染方面也需要不断完善,空气污染方面更应该重视,加大对空气监测的力度,可以专门对空气的监测建立一个较为全面的系统,实时监测空气对人体的健康程度的跟踪监测。另外,我们国家对环境监测方面缺少培养这方面人才的机构,致使我们国家在环境监测方面监测队伍的素质与当前的日益严重的环境形式越来越不协调,伴随着环境问题的严重,环境监测方面的任务量也日益加重,环境监测队伍在完成任务时也越来越困难,而且我们国家在环境监测方面投入资金不够,导致监测能力不足,虽然现在环境监测在我们国家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设备的不完全、不精密、导致我们国家的环境监测部门还不能明确有效的对环境很好地完成监测。

5 解决环境监测的措施

增加在环境监测方面投入的资金,将监测设备尽量做到完善,引进环境监测方面的人才,可以开设培养对口环境监测方面人才的机构,能够通过机构学习到专业性的知识,在工作进行的同时,也要适时地对环境监测人员采取一些技能考核等措施,实现环境监测人员自身整体能以的提升,整体提高监测队伍的素质,运用较为专业的知识技能到实践中去开展工作,另外还要使各个相关部门的力度执行起来,加大监督力度,增强对环境监测方面的认识与重要性。

6 结束语

环境监测是我们国家在环境保护的方面重要的手段之一,大部分工作要以环境监测为基础来开展,同时在我国各方面不断强大的时候要带动环境监测方面的发展,实现环境监测的自动化,只有真正投入到现实当中,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弥补自身的缺点,优化环境监测,提升环境监测措施,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素质,共同为我们国家环境监测工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基富,毛俊杰.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发展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7,(08):161-163.

[2]蔡山泉.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7,(03):237-238.

[3]钱冠磊.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及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J].科技信息,2014,(06):109-110.

[4]杨飞.环境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能源与节能,2013,(11):135-136.

收稿日期:2018-04-08

作者简介:沙鹏艳(1983-),女,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和水产品检测。

作者:沙鹏艳 王俊 范强鑫 赵莹

第4篇: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中国虽然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得很快,但人类经济发展过程与大自然间的对立冲突却日益突出,并引起了许多自然和社会。环境监测技术能够协助人们更全面、适时、精确地了解保护质量状况以及污染源排放情况,是保护事业的基本工作手段与有力保障,为政府保护监管、环境立法和政府决定提出了基础依据。所以,环境监测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对于推动环境监测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我们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字: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技术;发展

1环境监测概述

1.1环境监测的意义

环境监测,即指政府以某种手段或方式有针对性的对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进行定期检查,以评价其变化程度或对一些错误的人为因素进行干扰保护的过程。因此环境监测工作对我们人类生活的重大意义要远大于发展国民经济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因为社会经济发展即使停滞不前,但人们的生活却并没有遭到太大的危害,而曾几何时,人们生活不正是在几千年的农业时期中度过的么。可是,假如现在对自然环境不进行监视不予以防护,我们的人类生活将永远看不到一个美丽的未来。因此,我们每一个环境监测者都必须以积极的心态、认真负责的精力,全方位、适时、精确地对自然环境的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监控。

1.2环境监测的作用

环保监控的核心作用在于评估自然环境的品质,并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监管工作和质量标准的了解,去监控和消除污染源,同时其环保安全检测资料还可以成为分析环境容量、进行总量管理、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保产品质量等的依据,以便于最好的进行环保监管工作,有效监控污染源。但是在现实工作中,环保监控工作人员方面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在污染企业发生纠纷中,环保监控机构做不能够很好的解决矛盾;在工作人员方面,由于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不全,以及综合素质达不到一定要求,所以,环保监控机构一方面要坚强对自然环境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也要进行自己水平的提高。环境监测在保护方面有着突出的监督功能,同时还可以验收监督管理环境污染整治工程,并且还对部门、科研单位、生产单位等进行了服务性检测,因此环境监测技术在应用于环境治理方面的同时还被广泛用作环保科研,可谓意义广泛。

1.3环境监测的任务

具体是指通过对环境质量因素所产生影响的代表数值的计算,以判断环境影响的具体变化,从而进行全面、及时和正确的反映环境污染变化情况和质量问题,为环境规划、污染物管理和城市环保管理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采集材料、現场调查、接受任务都是环保监测的基本步骤,同时还涉及综合评估、处理数据、检测样本、预处理取样、储存与运送样本、收集取样以及优化布点、设计监测规划、资源收集、现场调查和接受任务等。环保监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测环保产品质量、追踪环保污染源、干预突发性的严重污染环境的事故,以确保自然环境在我们环保工作人员和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关心下,向着美化、绿色、自然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2环境监测技术

2.13S技术

3S信息,指的是通过遥感科学技术和地理学信息以及国际位置信息为基础,并将这些信息进行融合后所产生的成果。它具备了强大资讯收集、信息技术运用与管理的功能,并且同时还能够迅速的实现超高精确度的数据处理,并且还能将数据处理的成果进行数字化。在对自然资源的管理中,我们也可以运用3S技术手段,通过对自然资源进行研究,来评估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检测。包括对流域水资源语言的模拟、对自然环境的演变分析、对自然资源的评价、生态耗水资源的演变分析、检测水域中所含养分以及检测水域的沼泽情况等。而在进行对湿地研究的时候,也可以运用3S技术,通过利用它来检测湿地生态。

2.2生物技术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在同时也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在对环境污染的监测过程中也处于了更加主要的地位。现代化的生物学技术中包括的重要内容,有细胞生物学、分析细胞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利用上述信息同计算机技术、化学和环境工程实现更高效的融合,有助于增强学科之间、以及各应用领域之间的联系。对现时期生物环境监测的研究领域,重点以生物PCR技术和生物的大分子标记物监测技术为主,虽然二者各自的优点并不相同,但生物的大分子标记物监测技术却有着更广泛的实用性和预警的功效,人们可以运用这一技术手段,来有效地使生态问题与环境进行合理的联系,并且同时还能够对所分析出的生态问题,作为当前环境中生态修复的主要数据源泉。

PCR技术则具备了精确、简单、快捷的优点,简便特点也是在别的技术中所不具有的优点,并且能够运用这一优点来解决现时期的环境问题。

2.3信息技术

现时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达,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己经广泛的运用到各个领域和全行各业当中了,然在安全监测的应用领域当中,现代信息技术也同样得到了良好的运用。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当中,利用无线网络传感器技术,就可以良好的有效的把安全监测资料传输到大数据的处理中。PLC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恶劣自然环境的工作中,它具备了较强的防热、抗震、防尘的特性,并可以对农作物防汛和抗旱及暴雨进行远程的监测。通过PLC技术,可以良好的对河流的水质、水速和水位变化进行监测,从而为人们提供了关于河流水文变化的相关参数。

3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2.1环境监测技术的概念及意义

环境保护监视技术,是为服务于环境保护监视活动而进行的技术。有生化技术手段、物理化学手段等的各种环境保护检测方式。而这种技术手段通常不能独立完成的,必须相互的协调。可以同时处理在各种复杂环境形态下的检测任务。但是环境保护监视技术往往并非由单独一个方面完成的,需要严密的监视规划。和各种数据的管理。也需要各种技术的支撑。而监视之后的统计也十分重要。由于任何的环境保护检测,都必须通过最后的各种数据资料反应环境保护变化趋势。所以环境保护监视技术在环境保护监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如果缺乏监视技术的支撑,环境监测工作就变成了一张空谈,也毫无措施可以执行。缺少了环境监测的重要任务而科技就缺少了基础理论依存,也缺少了存在的必要性。但是环保科技的进展又推动着科技的进展。二者互补蓬勃发展,是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监测理论与环保学科发展的基础支撑。

3.1监测高度信息化

目前在国内环境监测中,由于要确保对不同监测点的连续检测,往往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信息化的进展却为这一状况提供了转机,因为只需将监测仪器装置和站点全部实施了信息化技术改造,就可以节省出了大量的劳动力,从而提高了检测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今后,必须提高环境监测信息技术的有效性,以实现世界各国对监测数据的相互操作与交流,从而提高环境监测。所以,电脑自动化将是未来中国环境监测科技发展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通过逐步完善信息系统建立,形成全国统一的环境监测信息库,构建国家计算机网络和监测网络平台,以增进各个检测组织间的信息沟通。

3.2促进监测技术多样化发展

在先进科学技术的带动下,中国环境监测技术手段越来越丰富,能够同时适应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环境监测的需要,从而有效改善了传统的检测方法,提高了环境信息获取的质量,大大优化了整个检测过程,从而避免了各种形式的遗漏和问题。在现代遥感技术的影响,对环境监测技术进行了全球定位,从根本上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从而减少受到了周边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阻碍,从而提供了更多的环境效益,可以形成较为完备的环境监测技术网络。

3.3加快自动化现场监控流程

尽管目前有部分的便携式检测装置可以进行环境监测技术,但一般都只是开展现场检测。检测流程中要求全体人员的极高投入度,这将需要巨大的时间与努力,同时检测的时效性与准确率也在某种程度上遭到了影响。所以,未来的发展趋势将需要快速现场自动检测系统,以达到全自动的在线检测、迅速检出污染物、提升检验效果、减少人员需求,并减少风险。

3.4环境监测仪器的使用

由于现代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广泛使用,受到国家财力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环保检测仪器设备总体水平普遍较低,大中型环保科研机构也极少有现代化的检测系统。在地區分布上也出现很大的地方异质化,严重削弱了环保检测的实效性。所以,根据未来国家环境监测的进展,环境监测投入也将必然地加大。同时由于现代监测技术的迅速发展,检测工具也更小、更精确。国家实验室系统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全国各地方环境监测水平也更加均衡,并由此提升了国家的总体环境监测管理水平。

2.4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为了环境监测科学技术得以迅速的发展,并且能够更好的处理当前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难题,必须针对当前所发生的环境难题,解开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枷锁,同时还要针对当前的环境情况长远思考,并确定发展目标。现如今中国的环境监测体系主要分为空气、地下水、土壤、城市固体废物等业务检测网络。技术水平层次在普通水平。监测范围和效率监测技术都不发达。对突发状况及时处理的能力很欠缺。这也是科技发展尚无法支撑的重要因素。而且随着网络+大数据分析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将其与已有技术的生态监测体系、遥感遥测体系等整合起来。目前中国的生态监测体系也处于起步阶段,但遥感遥测体系尚不完善。如果把这二项科技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极有可能大大提升中国的监测技术上的先进水平。对突发性问题的预警既要加强科学技术研发,要和中国目前的技术条件有机地结合。做到迅速预警,有备无患。中国监测技术的发展目标,是环境监测、突发警报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更高效的监测技术手段。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保监督工作是一个国家在环境治理的工作方面最主要的手段之一,这些工作都要以国家环保监督制度为基础来进行,并且当国家各领域方面都越来越强大的时代也要促进在环保监督工作方面的蓬勃发展,以达到国家环保监督的智能化。在具体工作实施中,政府工作人员要注意对监督方式和技术手段的革新,以改变政府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执法理念,以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水平,为自然环境的维护提供突出贡献,以促进国家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事业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刘琳.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冶金管理,2020(19):146-147.

[2]韩本利,赵滨霞.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9):65-66.

[3]柳添辉.新形势下环境监测科技发展现状与展望[J].环境与发展,2020,32(07):137+139.

[4]孙晓东.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分析.{J}当代化工研究.2018(01)

[5]董英杰.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分析.{J}化工管理.20

[6]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黄朔.环境与发展.2017(09)

[7]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文先铭.环境与发展.2017(08)

作者:朱玟珍 姜何 乔宇峰

第5篇: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摘要:环境监测技术是按照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对环境下降和污染进行控制与治理的技术与措施,是能够对污染环境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跟踪研究,从而为环境污染原因分析、质量分析及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提供重要参考的一项技术。文章对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污染物排放量;多元监测手段 文献标识码:A

环境监测技术已经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主要是针对预测环境污染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在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只有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落实才能更好地贯彻国家制订的环境保护政策。环境监测技术能够实现环境实行动态连续的监测,推动环保工作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本文中主要针对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1 环境检测技术的内涵及步骤

环境监测技术起源于20世纪初期,由于工业技术的发展,使得大量废气、废水还有一些放射性物质严重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环境质量明显恶化。所以,人们开始对环境进行监测,规定一定的指数,高于这个指数便会预警。环境监测技术是随着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应时而生。Monitor,中文就是监测,其涵义也就是监测、防控的意思。

2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有着一个明显的标志:国务院于1973年8月在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通过的我国的第一个环保文件和环保32字方针。在环境监测方面,我国发展较晚,但经过30余年的快速发展,环境监测技术从以往单纯的环境分析发展为今天的多元监测手段,例如生态监测技术、卫星监测技术、生物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物理监测技术以及生态监测技术等,而且监测频次也从以往的间断性监测逐渐发展为自动连续监测。以前我国受限于经济实力和科技能力,环境监测范围局限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如今已覆盖

全国。

2.1 我国环境监测能力的发展

2.1.1 环境监测常规要素监测站点数量的增加。酸雨监测站点、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地下水监测站点、生态监测站点、海洋监测站点、环境噪声监测站点等常规要素监测站点数量都在不断增长。

2.1.2 不同级别监测站点的环境监测能力已得到很大提升。各个级别的环境监测站点都能够很好地完成各种环境监测项目,能够严格遵循《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与《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两种规范。

2.2 环境监测系统的网络化和自动化的发展

依照行政管理体制我国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网络。为实现环境监测的分类管理和无缝覆盖,也以环境要求为基础构建了一套跨多个行政部门和行政辖区的环境监测网络,例如全国酸雨监测网络、三峡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国家海洋环境监测网络等。

政府为全面提升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力,在过去30年里大力完善了我国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提高了我国环保部门对主要流域水体质量的监测能力,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空气质量的监测系统,提高了对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监测能力。

2.3 环境监测技术实力的发展

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在这30年苦心经营,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化的环境监测技术实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3.1 环境监测数据处理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我国的各级环保部门不仅都已实现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环境监测数据的获取、处理和传输。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制方面,并借助于信息技术,已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省级行政区范围内、流域范围内的数字地图和环境监测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已实现环境监测和处理的信息化。

2.3.2 环境监测管理模式基本实现规范化。环境监测已实现在大气、土地、水体、噪声、辐射、固体废物、农药等多个领域的环境监测技术标准均制订了相应的标准。我国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已发布数百种环境标准物质,为我国环境质量控制提供了必要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的大气质量优化布点认证方面和水体环境质量优化布点认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2.3.3 环境监测仪器方面基本实现现代化。目前我国的整个环保系统大约拥有价值数十亿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而且重点流域水体质量监测自动化建设、重点流域基础能力建设、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基础能力建设等多个重点项目还将会持续投入大量资金,为环境监测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

2.3.4 环境监测能力总体持续强化。我国的环境监测站已经具备了多元化的环境监测能力,不仅能够对大气、土壤、水体、生态、噪声、放射性物质、固体废物等多个环境要素进行有效监测,还能对其进行环境污染源监测、解析监测、总量控制监测、治理工程效果监测,为我国的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3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生物传感技术的发展

3.1.1 以气体传感技术为例,开发多参数检测、高灵敏度的传感器以及相互干扰较低的传感器在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技术领域一直是发展的重点。检测参数有乙醇、异丙烷、NO2、CO、NO、O3、AsH3等。为更好地对特定物质分析,目前已经开发出具有性能好、费用低等特点的传感器。

3.1.2 以基因生化酶活性测定为原理的传感器,它采用具有可供选择性特点的生化蛋白酶、基因片段和目标化合物经与受体(如Ah-R)选择性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可作为受体细胞核内的催化剂,生成标记酶蛋白(mRNA)。可用生化发光等方法来测定细胞核内生成的物质(细胞萃取液的生化酶活性)。测定二嗯瑛类等物质也多采用基因生化酶活性测定传感器。

3.1.3 超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器,也称为CCD生物传感器。基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转换器原理的CCD半导体,其多采用MEMS技术、纳米技术,可以做到固定这些抗体,具有处理简单、目标明确等特点。目前,这类传感器多用于测定残留农药、环境荷尔蒙、离子、二嗯瑛类、有害细菌、体液、PCBs、pH等物质。

3.2 传感技术在全方位信息网络中的发展

我国的环境监测在被称为“Ubiquitous”的社会中,利用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新技术,在传感器与通信网络相结合的系统概念下建立起了崭新的全方位信息网络。就是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来选用不同的传感器来进行实施实时监控,并通过具有标准化特点的无线网络进行传输和收集信息,经处理后向国民发布各范围内的环境信息或其他与之有关的信息。因此,综合解析众多网络数据,使其得以保证消费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结语

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转型阶段,也处于城市化进程飞速推进的阶段,我国对于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也会越来越完善,从而以此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但德忠.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测试技术,2005,31(5).

[2] 卞艳.浅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化工管理,2014,(27).

[3] 赵苗苗.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策略探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7).

作者简介:涂薇(1979-),女,湖北襄阳人,湖北省襄阳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

(责任编辑:陈 倩)

作者:涂薇

第6篇:环境监测技术应用探究

摘要:环境监测是开展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是环境质量评价、环境执法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与“手段”,而环境监测技术应用是否科学、合理,将会对环境结果、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本文中,首先对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技术的概念与分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结合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重点探讨了“3S”技术、生物技术、物理化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情况,以期对促进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升环境监测的“精确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应用

1 环境监测及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1.1 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主要包括现场调查、監测布点、样品取样、样品保存、样品处理、样品分析、分析数据处理以及综合评价等几个步骤。实际监测过程中,环境监测部门首先根据监测目的、监测指标来进行现场调查,重点调查诸如污染源类型(大气、水、固废等)、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二氧化硫、VOC等等)、污染受体以及当地的气象条件、水文条件、地理条件等等,然后确定环境监测“点位”,科学选择环境监测技术,运用相应的分析方法、仪器等完成样本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环境监测标准、规范编写环境监测报告。

1.2 环境监测技术介绍

目前,环境监测领域应用比较多的监测技术主要有:(1)“3S”技术:所谓3S监测技术主要指的是以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以及GPS(全球定位系统)作为基础,并将这三种技术与信息技术、网路技术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的环境监测技术,“3S”技术具有获取信息全面、信息处理“精度高”、数据可量化的特点;(2)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指的是建立于“DNA重组技术”基础上的多学科、交叉技术体系,主要以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以及细胞生物学等学科作为支撑,融入环境工程、计算机、化学化工等学科知识而建立的一种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的环境检测技术;(3)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PLC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等;(4)物理化学技术:长期以来,物理化学技术一直是环境监测领域应用最为普遍、应用范围最广的监测技术,比如,DOAS环境监测技术、动态膜压法环境监测技术等等,都属于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环境监测技术。

2 环境监测技术应用分析

2.1“3S”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

“3S”环境监测技术是近年来出现并逐渐得到应用的环境监测技术之一,在水资源监测、湿地环境监测、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内应用的较多,其中,水资源调查与环境监测方面,“3S”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应用于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水文模拟、大面积水域内水质变化等诸多领域,可以实现对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沼泽水体水质、深层淤泥污染程度等的精确监测,从而会采取相应的治理“对策”奠定坚实的基础;湿地环境监测应用方面,将“3S”技术应用于湿地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多平台、多时相的动态的、遥感的技术优势,准确获得湿地范围内“环境”变化的动态信息,能够对湿地环境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以满足当前湿地环境保护与管理的需求;生态环境监测方面,“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城市生态环境监测、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这为定量分析、定性评估森林生态资源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及制定针对性強、实效性强的保护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2 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生物监测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主要是基于生物学原理基础上,通过采集生物群落、生物种群、以及生物体等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后的出现的“反应”,来判断环境受到的污染程度。PCR技术、生物大分子标记物监测技术等是应用的比较多的生物监测技术。生物监测技术具有连续性较强、无破坏性、经济性较强、敏感性较强的特点,在早期的环境预测、环境标准制定、环境风险评估、突发事件监测等方面应用的尤为广泛。目前,生物监测技术在土壤污染监测、大气污染监测、水体污染监测等领域环境监测方面都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环境监测的“精确度”大幅提升。

2.3 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信息技术已经被广发地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其中,PLC监测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技术是应用的比较多的环境监测技术。以PLC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为例,PLC监测技术是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监测技术,而且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显著,具有防尘性能优、耐热、耐冷、抗震性能优的特点,非常适用于重污染区域、工业现场、突发事件的环境监测,而且信息技术能够实现远程监控,这就大大降低了环境监测过程中“污染因子”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种发展前途较好的环境监测技术。

2.4 物理化学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物理化学环境监测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环境监测技术。高分子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化学发展为物理化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DOAS(全称为差分光学吸收光谱分析技术)监测技术为例,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分子“窄带”吸收光谱达到辨别、分析气体成分的目的,而且能够根据吸收光谱的强度变化来准确推导出每种气体成分的浓度及分布情况。实践中,多采用Lambert—Beer定律来光谱强度,然后再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达到准确判断气体组成及其浓度的目的。物理化学环境监测技术种类比较多,而且在水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以及噪声环境监测方面应用的均比较广泛,仍然是环境监测技术领域较为基础、重要的环境监测技术。

参考文献

[1]胡冠九.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04:1-3.

[2]钱冠磊.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及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J].科技信息,2014,06:109-110.

作者:唐萍

第7篇: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介绍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环境工程)专业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介绍

1、专业背景

我国环保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十二五期间已经从初期的“三废治理”为主,发展成为环保产品、环保设施的建设、环境服务、环境友好产品、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强和环保产业政策的日益完善,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技术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运行服务业发展加快,为环境的保护和污染物的减排做出了贡献。目前我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3.5万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产业收入总额10000亿元。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适应性强、素质高,能适应从事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

3、具备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常规项目监测分析、污水和废气治理方案设计、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水和大气处理设备安装与调试、污染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能力;具备对本专业英语资料阅读、翻译,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和绘图能力,能够胜任污染治理的工作。

4、主要课程

专业基础化学、环境工程制图、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噪声控制技术、环境工程施工技术、环境工程运行与管理、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监测实训、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环境运行管理实训、顶岗实习、技能鉴定等。

5、就业方向

毕业生毕业后能够进入工矿企业的安环科从事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工作;进入环保企业从事环保产品的设计、制造、施工、调试和环保产品的销售等工作;进入环保管理机构从事环保的监察与管理工作。由于在校教育阶段受到了良好的职业能力培养,毕业生适应期短、上岗快,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许多用人单位慕名到学校选择优秀毕业生,几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6、毕业生成长历程

(1)学生毕业1-3年内,主要从事化验分析、环境监测,水、气等污染治理工程的指导工程施工工作,污染治理设备及环境监测仪器、分析仪器的安装、操作、调试等工作。

(2)学生毕业3-5年内,主要负责从事水、气等污染治理工程的设计工作,调试施工和运行管理工作。

(3)随着职业历程的进一步成长,毕业5年后,部分能力较高的学生可担任厂矿企业、环保局、监测站、环境设计院的科长、主任、设计工程师等职务,负责协调整个工艺及整体设计。

7、实践条件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现已拥有有机化学实训室、无机及分析化学实训室、制图实训室、分析天平实训室、环境监测实训室和水处理实训室、仿真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以及邢台市污水处理厂、南小汪污水处理厂、邢台市造纸厂、航宇造纸厂、旭阳焦化厂、邢台钢铁有限公司、邢台德龙钢厂等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将理论与实际融为一体,实现教学全程理实一体化。此外院系正陆续投入大量资金持续开发建设本专业校内外的实训基地,以更好的对学生实现能力培养。

8、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

(1)河北省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三级证书(必取),国家CET—4证书(选取);

(2)河北省应用能力考试中级或国家计算机一级(必取);国家计算机二级(选取);

(3)污水处理、大气监测、化学检验等国家职业资格高级工等级证。

制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环境教研室

第8篇: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除了学习老师教的东西,还应该学点什么?

有些专业知识仅仅通过学校课堂是很难完成的,毕竟教学时间、具体条件有所限制,学生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多进行自我补充,阅读部分相关书籍。在此职业分析专家介绍以下几本著作,仅供参考。

《环境监测实习》 李广超著

这本书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的配套教材,它融合了环境监测工作的组成、步骤以及环境监测必须遵守的技术规范,以便于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环境监测实习,更快地掌握环境监测技术操作规范。同时,这本书作为学生实习的指导性教材,对实习内容、实习地点、实习纪律、实习报告及实习成绩的评定等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并在每章都附有实习要点和练习题,可以作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学生用书,也可以作为指导教师及从事环境监测工作者的参考资料。

《环境管理》 张高立 李明庄 主编

环境管理是在环境保护的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环境管理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科学与现代管理科学交叉的新兴学科。编者在总结多年环境管理教学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环境管理的基本思路与发展趋势,编写了这本教材,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环境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促进环境管理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环境工程》 陈湘筑 郭正 主编

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水污染防治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振动与其他公害防治技术,固体废物的处置与利用原理及基本方法。在系统介绍传统的治理方法的同时,根据中国的国情,收编了一些高效、节能、低消耗的治理技术。本教材是供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管理专业使用,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有借鉴价值。

《环境评价》 胡汉明 梁晓星 主编

环境评价是从环境质量这一基本概念出发,评价社会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环境质量变化对人类行为、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旨在有效地加强环境管理、防止污染,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本教材讲述了环境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环境评价的发展状况,能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环境评价的全过程。

这几本书籍主要都立足于专家的实践经验,既有具体专业的针对性,又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性,对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有所帮助。

持有的各类证书是不是越多越好?

现在,很多毕业生在求职的时候,都比较看重证书,总认为证书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证书越多越可以给自己带来机会。对此,职业分析专家指出:有的时候证书是可以为自己赢得一定的肯定,但这不是绝对的,证书不在多而在于精,要有针对性,以能突出优势为准,盲目的罗列证书却容易埋没优点,只能适得其反。

环境类专业自身的这种专业性很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也比较高,同样,外界像用人单位,他们对毕业生的能力资格也是非常看重的,在这种情况下,有相关的证书还是有用的。不过在选择证书考试的时候,应该慎重一些,不要一味附庸潮流,或是抱有多多益善的想法。

对于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考取“分析中级操作工证”和“分析高级操作工证”是此专业本身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可以就自己理想的目标职业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证书,像从事室内环境工作的可以考取“室内环境检测中级证书”、“环境工程设计证书”等。还有一些基础的应用证书如“英语二级证”和“计算机中级证”,等也是用人单位会考虑的。另外像全国CAD培训中级证书也可以考虑。

考取与择业倾向相应的一些证书对毕业生本身及求职都是有所帮助的。职业分析专家指出,考取证书不仅在于领取证书的结果,更在于考取的过程。学生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肯定要认真的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熟悉操作技能,这是对其自身能力的强化和提高。

环境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也很广泛:

⑴各级各类国家环境机构(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中心、环保局、环保所、环保办、环境评价部门、城市规划与建设部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类环保公司、环境咨询公司、企业的监测技术人员、污染设施运行维护人员、环评技术人员、质量控制人员;

⑵工矿企业(涉及化学、制造、工程、采矿、石油等领域的公司)内部环保管理人员、污染监测与控制人员、污染治理设备运行维护人员、理化分析人员、给排水管道维护技术人员;

⑶到环境工程公司从事环境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咨询和服务工作; ⑷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人员; ⑸负责环境监测设备销售; ⑹环保部门、工矿企业、大、中、技院校等从事环境教育、环保宣传工作。

普通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废物资源化及利用、给水处理、环境影响与评价、生物化学、计算机应用和外语及相关实训课程等。

上一篇:海外推广下一篇: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