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儿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护理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临床中死亡率较高儿科内分泌疾病, 其主要因患儿体内胰岛素水平较低导致脂肪代谢与糖代谢发生混乱所致。其病情进展较快, 若不及时给予患儿有效治疗, 可引发多种意识障碍, 甚至死亡[1]。有研究显示, 在对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实施治疗基础上, 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 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显著作用。对此, 该次研究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65例小儿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 在治疗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预后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130例小儿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5例;观察组中, 男41例, 女24例, 年龄2.5~11岁, 平均年龄 (6.04±1.34) 岁, 病程1.2~7.8个月, 平均病程 (4.56±1.30) 个月;对照组中, 男40例, 女25例, 年龄3.5~10岁, 平均年龄 (6.14±1.14) 岁, 病程1.5~8.8个月, 平均病程 (5.56±1.20) 个月。该组所有患儿及其家属均知情, 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治疗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相关药物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其中包括日常护理、生命体征监测、血糖检测等;观察组患儿接受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 (1) 生命监测:患儿入院后给予24 h心电图监护, 并随时对患儿尿量、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同时对患儿气味变化、黏膜、皮肤、意识状态等进行观察, 若发生异常情况或患儿清醒后需即可告知主治医师。 (2) 血糖检测:对于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具有较高低血糖反应发生风险, 因此, 每隔30~60 min护理人员需对患儿血糖水平进行其次测试, 若患儿出现低血糖情况立即给予葡萄糖注入。 (3) 心理护理, 患儿神志清醒后极易因周围陌生环境、陌生人, 且受到病痛折磨, 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 因此护理人员需主动给予患儿关爱、关怀, 保持和蔼可亲态度, 疏导患儿负面心理。若患儿存在哭闹行为可采用听儿歌、看图书等方法, 调节患儿情绪、转移其注意力, 避免对治疗造成影响。 (4) 健康宣教, 患儿发生糖尿病与其不良生活习惯存在一定联系, 对此, 护理人员需组织患儿家属每周进行1次健康宣教, 告知患儿家属疾病基本知识及日常生活经济, 其宣教内容主要包括:低血糖反应、糖尿病、胰岛素用药方法、酮症酸中毒知识、患儿营养需求及日常锻炼及防治方法等。 (5) 饮食控制护理, 患儿治疗期间需注意控制其饮食规律, 对此, 护理人员需根据患儿饮食习性、发育情况、血脂水平、血糖水平及营养状况等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 并将饮食调解方案告知患儿家属, 使其配合调节患儿饮食情况。 (6) 感染防治护理:患儿入院后若处于意识不清状态, 需每隔2 h对其进行1次翻身, 并给予患儿肢体按摩, 避免发生静脉血栓及压疮。每日有专业护理人员为患儿更换干净衣物, 并擦拭身体, 并做好口腔护理及会阴清洁。对于需要使用尿不湿患儿, 排泄后须立即更换尿不湿, 并使用温水清洗, 保持患儿的干爽清洁。对于留置导尿管患儿, 每隔2 d需要对患儿尿道口进行1次碘伏消毒处理, 并对患儿尿液情况进行观察, 若发现尿液存在异样状况或浑浊等, 需给予患儿对应治疗。 (7) 出院护理, 出院后护理人员需叮嘱家属维持患儿饮食健康, 并指导家属如何自行测试血糖水平, 并告知患儿技术感染预防措施及胰岛素注射方法等;并叮嘱患儿家属, 每隔2周回院进行1次复查。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及血糖控制情况;护理满意度采用该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测评, 测评内容包括:技术能力、操作水平、服务态度、护理结果等4个项目, 各25分, 满分100分。护理满意评分:非常满意80分以上, 满意60~80分, 一般60分以下。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使用 (%) 表示, 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糖水平

观察组65例患儿治疗前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65例患儿经综合护理干预后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65例患儿护理满意度96.92%高于对照组65例患儿护理满意度87.6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代谢疾病, 其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并发酮症酸中毒。该并发症病情发展较快, 患儿病症表现为无力、嗜睡、严重脱水等, 若患儿不及时接受治疗, 可造成昏迷及死亡。现目前, 临床中对于该并发症多采用注射小剂量胰岛素, 使患儿体内胰岛素水平升高, 进而对脂肪活性及糖分进行刺激, 促进代谢功能恢复, 达到治疗目的[2]。据有关研究显示, 对于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在胰岛素注射治疗基础上, 实施有效护理干预, 对增强患儿自身免疫力, 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积极作用[3]。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65例患儿经综合护理干预后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 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病情康复。经过研究分析, 该次研究所采用的综合护理干预, 从生命监测、血糖监测、心理护理[4]。健康宣教、合理膳食护理、感染防治护理及出院护理等全方位的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 定期对患儿生命体征、病情变化进行检测, 判断患儿病情变化, 并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同时可有效缓解患儿恐惧心理, 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 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5]。并对患儿家属实施健康宣教, 确保患儿出院后可以自我回复, 从而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生活质量[6]。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65例患儿护理满意度96.92%高于对照组65例患儿护理满意度87.6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 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促进患儿快速康复, 同时可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 临床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糖尿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血糖水平, 缓解患儿临床病症, 提高护理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小儿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护理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130例小儿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5例, 在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儿接受临床综合护理,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与护理前后血糖水平。结果 观察组65例患儿治疗前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57, P>0.05) ;观察组65例患儿经综合护理干预后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 (t=4.297, P<0.05) 。观察组65例患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65例患儿护理满意度,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997, P<0.05) 。结论 临床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糖尿合并酮症酸中毒患儿血糖水平, 缓解患儿临床病症, 提高护理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儿,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萍.小儿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 (15) :183-184.

[2] 卢秀霞, 高瑛, 于蕾.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急救护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 (21) :14-16.

[3] 吕宁.浅析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急救措施及护理体会[J].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 (21) :126-127.

[4] 柳王芳.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急救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 (78) :259-260.

[5] 张志彬.探讨20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急救及护理措施[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 (6) :192.

[6] 张晓丽.分析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措施及护理措施[J].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 (7) :118-119.

上一篇:网络社区营销思维方式案例下一篇:南京化院大学生文明素质现状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