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应用于小儿糖尿病临床护理的效果观察

2022-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糖尿病根据病情严重性, 分为I型和2型, 其中型糖尿病多发生于儿童, 常见于青春期和5~7岁儿童, 2型常发生于成人, 是主流疾病, 其属于代谢紊乱病症。小儿糖尿病具有发生率高、病情重、发病急骤等特点, 若干预不及时, 还可引起酮症酸中毒, 严重时可并发肾脏、眼功能等障碍及血管病变[1]。目前常实施胰岛素治疗, 其能够改善患儿血糖水平值, 以免胰岛β细胞遭到破坏, 若加强临床护理干预, 能够确保患儿用药指导的延续性[2]。该文旨在探索综合护理应用于小儿糖尿病的临床意义, 该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4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糖尿病患儿为该次研究对象, 共有40例, 对其随机化分组, 分别为观察组 (20例) 和对照组 (20例) , 实验患儿均在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入选标准: (1) 患儿家属均了解、知情、同意该次实验; (2) 患儿均为I型糖尿病, 且存在多尿、消瘦、口渴等症状。排除标准: (1) 排除全身性疾病、肝肾功能损伤患儿; (2) 排除无法配合医务人员完成护理工作的家属; (3) 排除资料不全患儿; (4) 排除存在精神家族史患儿; (5) 排除先天性代谢功能障碍患儿。观察组平均病程 (4.29±1.33) 个月, 平均年龄为 (4.87±1.23) 岁, 男性有10例, 女性有10例, 平均随机血糖 (11.34±2.41) mmol/L。对照组平均病程 (4.75±1.95) 个月, 平均年龄为 (4.51±1.46) 岁, 男性有11例, 女性有9例, 平均随机血糖。两组糖尿病患儿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包括饮食习惯干预、生活习惯干预、皮肤护理、胰岛素治疗等。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 主要措施如下: (1) 用药指导:胰岛素需长时间的坚持使用, 且每日监测1次或2次血糖, 并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剂量, 正常情况下, 使用门冬胰岛素2次/d, 早餐前1次, 晚餐前1次, 对于症状逐渐好转患儿, 可适当减少药物剂量, 从而保证体内胰岛素平衡, 同时需长时间的坚持使用, 直至青春期结束[3]。 (2) 饮食护理:为了减轻患儿体内胰岛素的负担, 需制定科学饮食方案, 从而纠正患儿以往紊乱的饮食规律, 嘱咐患儿家属减少患儿糖含量较高食物的摄入, 主要以低糖食物、高纤维、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为主, 且控制每日总热量食物的摄入, 以免发生营养不良, 根据后期恢复情况, 再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4]。 (3) 并发症护理: (1) 对于局部出现水肿、荨麻疹、硬块、疼痛患儿, 需立即停止使用现在所用药物, 且在葡萄糖内注射氢化, 实施静脉注射治疗, 若因胰岛素引起的, 需更换胰岛素; (2) 低血糖护理:对于并发严重低血糖反应患儿, 且存在昏迷者, 需立即静脉输注50%葡萄糖, 且加强血糖水平的监测;对于并发轻度低血糖反应患儿, 需给予适当的糖水缓解[5]。 (4) 运动护理:为了改善患儿血脂、血糖, 需加强运动指导, 根据患儿年龄、耐受量制定相应的运动方案和运动量, 比如爬楼梯、小跑等运动项目, 30 min/d, 每次在饭后1~2 h后进行[6]。 (5) 健康教育:可加强与患儿和其家属之间的交流, 尽可能拉近彼此距离, 且通过讲故事方式, 告知患儿糖尿病知识以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从而缓解患儿紧张、不安等情绪, 且教会患儿家属胰岛素注射方式和监测血糖时的注意事项、技巧, 从而提高患儿和其家属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FPG (空腹血糖) 、2 h PG (餐后2 h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低血糖发生率、依从性。满意度评分:患儿家属通过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质量进行评分, 总分为100分, 若患儿家属越满意, 分数越高。血糖标准:餐后2 h血糖标准:≤7.8 mmol/L;空腹血糖标准:≤6.1 mmol/L;糖化血糖蛋白标准≤6%。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用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综合性护理后, 能够降低患儿低血糖发生率, 提高依从性, 增加家属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和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 (96.85±2.34) 分, 对照组满意度评分为 (74.62±2.19)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观察组护理后FPG、2 h PG、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引起的, 属于常见疾病, 干预不及时, 可引起酮症酸中毒, 相应的酮症酸中毒可导致体内内分泌紊乱, 增加血糖水平,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严重时, 可危及患儿生命安全。而糖尿病严重程度可与患儿依从性有关, 为了确保治疗工作的顺利实施, 需加强临床护理, 早期的常规护理, 虽能够维持患儿胰岛素的治疗, 但患儿依从性不高, 容易导致家属对医务人员产生误会, 从而发生护患纠纷[7]。

通过分析糖尿病临床特点后和常规护理不足后, 该院实施了综合性护理, 其通过加强患儿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健康教育、运动训练、并发症护理, 能够加快患儿病情恢复, 提高患儿和其家属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度, 确保血糖水平值的恢复, 降低低血糖的发生。其中通过运动训练和饮食护理, 能够纠正患儿以往紊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从而在根本上控制血糖的上升, 且能够提高患儿抵抗力和免疫力;通过用药指导, 能够确保患儿治疗的延续性;通过并发症护理和健康教育, 能够降低低血糖的发生, 增加患儿依从性, 改善患儿各时间段的血糖水平值[8]。

练上所述, 综合护理干预具有针对性、全面性、个性化等特点, 将其用于糖尿病患儿中, 能够降低餐后、空腹的血糖水平值, 增加依从性, 确保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摘要:目的 探索综合护理应用于小儿糖尿病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儿, 将其随机化分组, 两组各有20例,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FPG (6.12±0.86) mmol/L、2 h PG (8.49±0.1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 (5.12±0.32) %、糖尿病知识知晓率 (95.00%) 、满意度评分 (96.85±2.34) 分、低血糖发生率 (5.00%) 、依从性 (100.00%) 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糖尿病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 能够改善患儿血糖, 提高其依从性。

关键词:综合护理,糖尿病,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范福玲, 徐琳.糖尿病连续性护理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 (22) :1674-1677.

[2] 孔春兰, 包新慈.胃癌伴糖尿病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5, 22 (2) :127-128.

[3] 刘艳飞, 陈伟菊, 许万萍, 等.应用奥马哈系统评价糖尿病延续护理的干预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 2015, 74 (9) :776-779.

[4] 杨秋, 任毅, 任伶俐, 等.协同护理联合系统家庭治疗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儿血糖血脂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 37 (5) :1101-1103.

[5] 胡新林, 朱秀丽, 赵宝春, 等.纠错式教育模式在护理专家门诊行糖尿病饮食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 (16) :1198-1201.

[6] 刘玉芹, 樊学英, 王俊英, 等.糖尿病联络护士在非糖尿病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35 (17) :2419-2422.

[7] 陈颖.医院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 (17) :51-52.

[8] Jeyse Aliana Martins Bispo, Elzo Everton de Sousa Vieira, Landulfo Silveira Jr, et al.Correlating the amount of urea, creatinine, and glucose in urine from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hypertension with the risk of developing renal lesions by means of Raman spectroscopy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J].Journal of biomedical optics, 2013, 18 (8) :59801.

上一篇:黑沟乡村民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下一篇:医院目标支持系统的引进、应用、取得实效及引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