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科职责

2023-0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医院感染科职责

发热疾病科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摘要] 目的 探讨成立发热疾病科在综合性医院感染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 方法 研究和总结发热疾病科的管理体系和传染病报告流程、消毒隔离制度和医疗废弃物管理、规范操作流程和感染监测工作。 结果 科室的成立和不断发展,促进了医院制度的全面落实;圆满完成了医院数万例次的传染病患者的排查、特殊感染患者的治疗护理和救治工作,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率。结论:医院成立发热疾病科可有效增强医院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 发热疾病科;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

近年来,医院感染疾病预防和控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当代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院管理学的重要课题[1]。全世界正在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措施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我国对医院感染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越来越重视,采取加强管理、提高意识、规范操作、加大投入、改革机构等措施,并将医院感染疾病预防控制列为医院的一项重要职责[2]。笔者所在科室从2003年起一直担负全院的感染疾病预防控制工作,2005年5月正式成立发热疾病科,至今在医院感染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有效的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增强了医院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科室的成立与工作职责

健全的管理组织、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是卫生部医院感染疾病预防控制规范的要求,同时也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3]。医院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疾病预防和控制,逐步增强感染管理与疾病控制的力度,我院成立了全国首个以接诊发热患者为主正式科室的发热疾病科。科室建立由科室主任、副主任各1名,护士长1名,专科培训合格的主治医师2名、医师2名、专科护士10名和专业培训的保洁工和外送员各1名,病区设有留观病床2张,抢救床1张,观察床5张,诊室2个,备用诊室2个。

发热疾病科隶属门诊部,工作职责主要为:(1)对外接受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检查、指导、监督,接受上级布置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2)对内主要负责全院的发热和肠道疾病的诊治、全院外科特殊感染患者的救治以及疑似传染病的隔离观察和救治工作。(3)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遇有与疾病预防和控制有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力配合感染疾病控制科,负责具体的组织、协调、确诊或疑似患者的登记、报告、消毒隔离等工作。

2 不断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基础设施

2.1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是做好医院疾病感染与预防管理工作的保障,科室成立了由科主任和护士长领导的疾病感染与预防管理小组,特设感染检测员1名,负责全科感染检测检查工作,每班特设主责护士,加强管理和督查各项管理制度、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患者就诊高峰期加强分诊巡视工作,缩短患者等候和就诊时间,从源头上消除医院感染的隐患,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2.2 合理的布局和基础设施的完善

合理的布局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发热疾病科特设立在相对独立的区域。选择与住院大楼和门诊大楼有一定距离且相对独立的位置[4],医院在空间和就诊流程上应最大限度地使发热患者相对集中,减少在医院内的流动[5]。发热疾病科分3个功能区。一是门诊接诊区。设有患者入口、挂号分诊处、候诊大厅、生物降解厕所、2个就诊室、输液间、抽血室、配药间及抢救间。二是留观区,设有3个独立的单间隔离负压病房,房间内配备电话呼叫系统,独立使用的处置、消毒、保洁等专用物品,便携式的便器,并安装的排风扇和负压装置,确保患者隔离期间不与外界接触。三是医护工作区。内有明确的划分“三区两带”,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区间有两个缓冲地带。并设有工作人员单独的入口。整个发热疾病科多处贴有醒目的地面标识和空间指示牌, 明确、规范的医疗设施、合理的空间布局大大增强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3 加强专科培训、规范操作规程

3.1 不断完善的相关规章制度

不断完善的相关规章制度是医院感染疾病与预防工作落实的保障。医院医学保障部感染管理与疾病控制管理部门和护理部根据工作中的问题制定了《医院感染与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指南》和《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记录手册》。并逐项纳入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标准中,做到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件件落实到位。科室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疾病感染监测工作,严格执行《医院感染与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指南》和《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记录手册》,保证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有效落实。与此同时,科室针对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制定了详细的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

3.2 医务人员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是科室所有在岗医务人员每年的必修课,将其作为每年继续教育的首门培训课程,根据科室制定的具体要求和每日重点工作,对科室物品表面、空气、地面、医务人员的手、房间紫外灯、体温表、留观区、特殊感染病房等多方面消毒隔离具体措施的落实均作明确分工,重点突出。做到每日有常规、每周有重点、每月有特殊,专项专管,责任到人。专门设感染检测员负责不定期检查消毒隔离工作的落实并做详细记录。对发现问题护士长组织科室骨干会议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消毒隔离制度的全面有效落实。

3.3 完善的传染病报告流程

完善传染病报告流程,加强传染病患者管理,是医院疾病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不断探索传染病报告流程,使其快速、便捷。把传染病报告卡分发到诊室,使每位医生都能了解和掌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的处理流程和上报方法。认真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病报告卡》,并有专人负责送感染管理科。并做详细登记,记录日期、患者姓名、门诊号、疾病诊断、值班护士医生和收卡人分别签名等。完善的传染病报告流程有效地降低了传染病漏报率,增强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3.4 严密的医疗废弃物分类管理

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化管理是医疗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2003年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这两个法规的出台,使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处理有法可依[6]。我科依据法律法规,结合《医院感染与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指南》,制定了严格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对科室保洁员就医疗废弃物分类知识进行定期专业培训;医疗废弃物进行严格的分类放置,垃圾工具专区域专用,定位置、定患者专用,并有明确的标示;按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锐器垃圾、特殊感染患者垃圾等严格分类放置;医疗锐器容器装满3/4时即可密封,贴上标示;不同垃圾分别放入不同颜色垃圾袋内分类保管,所有废弃物均须注明时间及科室,并统一送指定医疗废弃物处理站;特殊感染患者垃圾有明确注明时间、科室、疾病名称,送专门指定点进行处理或消毒,并做好详细记录。

3.5 多方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

健康教育是一级预防的先导,,在疾病预防控制中起重要作用。科领导每年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和考核,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设多个医院感染疾病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宣传教育专栏;以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水平。提高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同时与患者及家属的行为密切相关,每日分诊护士利用等候就诊时间对来诊患者及家属进行不定时的诊前宣教,治疗护士利用患者治疗时间对治疗患者进行诊中宣教,针对不同疾病制定相应的疾病预防宣传手册,采取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开展健康教育等。全面普及医院感染知识是医院感染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人人具备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从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4 讨论

随着医院感染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不断发展,发热疾病科的成立和不断完善的设施建设及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增强了医院感染的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进一步完善。自科室成立以来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圆满完成了多次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检查、指导、监督,接受上级布置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完成数万例次的传染病患者和特殊感染的患者的排查、治疗护理和救治工作,多次受到管辖区域、医院疾病感染预防和控制部门领导的表彰,并多次受到奖励,争得了荣誉。

[参考文献]

[1]马云成.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51-551.

[2]何多多.加强军队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1):1605-1605.

[3]刘爱梅.实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持续改进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3):1897-1897.

[4]王薇.北京安贞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J].心肺血管疾病杂志,2003,22(4):193-194.

[5]北京市卫生局发热门诊课题组.北京市后SARS时期发热门诊现状和合理设置模式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24(1):999-1004.

[6]符利华.加强护理工作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3):1904-1904.

(收稿日期:2012-10-29)

作者:李巧梅 宋玥

第2篇:某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及感染管理现状调查

【摘要】目的调查广西南宁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及其运行情况,为持续改进及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循证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及发放问卷的方法,调查南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所属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34所。内容包括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布局流程、人员值守、培训、个人防护、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理等。结果34所医院中有24所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其中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的医院为100%,布局流程及通风基本合理占17.6%,具备消毒隔离条件的占97.1%,预检分诊点配备专职人员24 h值守的仅占5.9%,手卫生设施配备合格率为79.4%,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专用车辆转运传染病病人、医疗废物交集中处置单位、每天对工作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等均为100%。结论南宁市大部分医疗机构,尤其是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能按要求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并开展日常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在设置及感染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加大投入并落实相关要求,持续改进管理质量。

【关键词】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感染管理

【Key words】 hospital;infectious diseases department;infection management

感染性疾病科在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非常大。为全面了解我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及运行情况,给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015年笔者对南宁市各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现状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共调查南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所属二级以上全部公立医疗机构34所,其中综合医院13所,专科医院21所。

1.2调查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1]、原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原广西卫生厅《广西壮族自治区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等相关文件设计调查表,统一培训,采用现场调查及发放问卷的调查方法。内容包括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布局流程、人员值守、培训、个人防护、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理等。

1.3统计学方法调查的所有数据以百分比(%)表示,采用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情况所调查的34所医院中有24所设置了感染性疾病科,设置率为70.6%(24/34),其中13所综合医院设置率为100%;专科医院21所,设置率为52.4%(11/21)。专科医院中,妇幼保健院8所,设置率为62.5%(5/8),中医医院9所,设置率为66.7%(6/9),其他专科医院4所,设置率为0。

2.2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情况34所医院中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专用车辆转运传染病人、医疗废物交集中处置单位及每天对工作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等合格率均为100%,97.1%(33/34)的感染性疾病科具备消毒隔离条件,手卫生设施合格率为794%(27/34),布局流程和通风合理合格率为176%(6/34),预检分诊点配备专职人员24小时值守合格率仅为5.9%(2/34)。见表1。

2.3培训情况职业卫生防护培训率为100%,传染病专业诊疗知识和消毒隔离技术培训率为97.1%(33/34),相关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控紧急处理培训率为91.2%(31/34)。见表2。

3讨论

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传染病防控的公共卫生措施,体现了社会主义医疗体制在传染病防控中的优越性。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重视,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得到了相当大的投入[2]。此次调查发现,大部分医疗机构,尤其是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能按照原卫生部《通知》及原广西卫生厅《规范》的精神,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并开展日常工作,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都在不断完善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和管理[3]。

感染性疾病科感染管理情况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的质量与安全。此次调查发现,各医疗机构均较重视感染性疾病科的感染管理,在硬件设施、人力、物力等方面尽可能给予支持,保证感染性疾病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和服务水平。34所公立医疗机构均全部设立了预检分诊点,对发热病人及其他有公共卫生意义的传染病病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分流,同时每天对工作环境进行清洁消毒,避免了院内的交叉感染[4]。全部公立医疗机构均对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的培训,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及手卫生用品,使用专用车辆转运传染病病人,对提高传染病防控水平,防止院内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另外南宁市已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已基本实现全部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交由集中处置单位统一做无害化处理,起到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和保障人体健康的作用[6]。

目前,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及医院感染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1)此次调查发现感染性疾病科布局流程及通风合理的仅占17.6%,主要原因是部分医院现有面积有限,相对独立区域较难划分;采用临时建筑对旧建筑进行有限改造导致工作和就医环境简陋,如诊疗区给排水设施不全,通风设施和冷暖设施不能满足工作需求等。(2)预检分诊点配备专职人员24 h值守的仅占5.9%,传染病防控关口无法有效前移。主要原因是受医院环境限制及运行成本的影响,大部分医院采用的是非正常上班时间由急诊科护士预检分诊的做法,造成发热症状的可疑传染病人仍混杂到门急诊患者中,对其他病人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3)人员培训不够到位,缺乏传染病的诊疗经验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此次调查发现综合医院相关法律法规及传染病防控紧急处理培训率分别为84.6%和769%。由于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大多来自内科临床,缺乏系统的传染病知识培训和临床实践,一些医务人员不清楚发热病人的就诊流程,不掌握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和体征,存在漏诊、误诊的现象;不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在应对一些紧急突发事件时较为被动。(4)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及手卫生仍有欠缺。反映在一级防护所需用品的配置率较高,而二级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口罩、眼罩/防护面罩、鞋套/靴套的配置率偏低,尤其是除传染病医院之外的其他专科医院更为明显。手卫生设施中非手触式水龙头及干手纸巾/干手器的配置低于90%。在现场调查中也发现部分医务人员对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正确穿戴不熟悉,存在职业暴露的隐患[7];手卫生方法不正确,手卫生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措施未能得到有效落实[8,9]。

尽管目前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及感染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但作为传染病防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管理,才能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的能力,因此建议:(1)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和运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投入和支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新建和改建的审核与指导[9]。而且建设过程中应贯彻适用、经济、卫生、安全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合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10]。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立要相对独立,内部结构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清楚,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做到功能到位、流程合理、安全卫生、经济适用,全面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和服务水平。(2)明确感染性疾病科的功能,科学设置预检分诊点:随着各医院就诊流程不断改善和通道多样化,大型医院很难设立一个可以对全部病人进行预检的分诊点。在正常情况下,感染性疾病科常规设立自己的预检分诊点,出现疫情时医院才设立门急诊分诊点。(3)加强人员培训,提升传染病救治水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组织相应的培训,但主要还是依靠各医疗机构在日常工作中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方式,如专科进修、网上培训、科内小讲课等。(4)明确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要求,做到科学防控。原卫生部或国家卫计委颁布了《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医疗机构空气净化技术规范》《医院感染隔离技术规范》等一系列规范,并根据各类传染病的传播特点也下发了相应的预防控制指南。各医疗机构可依据相关要求,配置必要的消毒隔离及个人防护手卫生用品,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切实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S].2014.

[2]蔡霞芳,赵淑玲.感染性疾病科规范化建设初探[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9,25(1):6870.

[3]严书棣.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2):35363537.

[4]高晓东,胡必杰,沈燕,等.上海市71所医院环境清洁消毒及监测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2):20662068.

[5]朱爱芳,邓雪珍,王雪珍.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及健康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1):653654.

[6]丰素娟,刘堃,张洪,等.深圳市2011年医疗废物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18(4):370373.

[7]张卉.感染性疾病科门诊职业安全存在的危险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4):383.

[8]田素芳.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行为干预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3):28882889.

[9]袁咏梅,邵苏吉,周慧珠.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与改进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5):3219.

[10]杨会玲,陈伟伟,杨金锁, 等.河北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设置标准的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3):70.

[11]邱晓茹,刁秀颖.哈尔滨市二、三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1,10(1):7071.

(编辑:潘明志)

作者:文珊 甘泳江 汤力

第3篇:大型综合型医院感染科战略管理的SWOT分析与对策

摘 要:文章运用SWOT战略分析工具,结合医院实际,对医院感染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概述。通过对感染科的战略优势分析、劣势分析、机会分析和威胁分析,阐述了SWOT分析模式在医院感染科战略管理中的运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关键词:感染科 战略管理 SWOT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一方面改善了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得医院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由于医院之间激烈的竞争,一些医院管理者急功近利,不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对环境变化和发展以及威胁认识不足,注重短期效应,对医院发展长远目标缺乏战略思考,医院固定的病源及经济效益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医院战略管理,运用SWOT分析模式,进行准确定位,走差别化的战略道路,发挥资源集中的优势,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开避特色专科,在地区保持独特性和相对优势,来增加对病人的吸引力。本文运用SWOT分析模式,对笔者所在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感染科的战略发展进行分析与思考,旨在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不足,制定出发展战略。

一、SWOT分析与战略管理的意义

SWOT分析法,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内外部优势因素、弱点因素、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通过对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确立战略目标,把组织的优势和劣势与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相匹配,使组织与环境相适应,避免可能遇到的威胁,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战略。

SWOT分析法是一种战略管理方法。战略管理分三个层次:(1)医院层次的战略管理,是以提高知名度,建立自己独特的品牌和顾客忠诚度,在行业内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2)业务层次的战略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使医院获得竞争优势的计划。(3)职能层次战略管理,是以降低服务成本,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竞争战略包涵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要求在提供相同服务时,成本或费用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的竞争策略,在不利的环境中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SWOT分析模式,是对医院现有资源进行全面分析的一种非常适用的模式,它是根据医院自身情况和对竞争者的分析,确定医院在同类竞争市场的竞争优势。不但要分析到自己的优势,更应理性地分析自己在同类竞争医院中的劣势,只有全面地分析了自己的实力,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不至于可能威胁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才能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些机会,会为医院的发展带来无限的机遇。

二、对我院感染科的SWOT的案例分析

1.良好的病人资源。以我院为例,我们选定了某个时段,先后对我院感染科门诊看病的78人进行了有效的问卷调查。分析得知,病人来我院看病通过口口相传的重要性占45.4%,电视占33%,报纸占11.8%,网络占9.8%。从有效性来讲,口口相传最有效,报纸其次,网络次之,电视最差。对媒体类别的选择与年龄也有一定的关系。患者情况:78人中24人第1次来感染科检查;54人在我院或别的医院已经检查或治疗过这次来复查。第一次检查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1%,复查人数占总人数的69%。问卷中还对70人为什么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情况做了调查。其中30人认为需要比较一下才能确定在哪家医院住院,15人认为不需要考虑其它因素只要病情需要可以直接住院,13人要考虑经济因素,6人要看时间是否充许才能决定能否住院,另外6人则认为要考虑住院地点是否离家方便。大部分病人会选择在我院看病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医院整体技术高,二是因为服务态度好,三是觉得医院有名气,四是出于方便的原因。

对为什么选择在我院感染科治疗的病人了解中,大多是因为该科室有比较有名的主任是博士,在当地赫赫有名,医疗技术高。很多人是习惯性在我院看病,部分人因为有同事、亲戚、朋友等在我院治好过别的病,占大多数病人提及相信医院的整体技术,提及医院的整体设备先进,医院影响力大,是十堰地区最好的医院。所有病人中,因医院名声好的原因来我院治疗的占92.1%。

在调查的病人中对服务的正面评价较好。有住院病人反映科室值班医师经常加班到很晚没时间吃饭;管床护士怀孕了身体不方便,还主动帮病人持吊瓶,让人很感动。对服务的负面评价:个别病人反映空调收费不合理,紫外线的使用和收费不合理没有得到沟通,部分家属反映住院一段时间了仍然没有找到食堂的位置,提意见的人数占总住院病人的10.8%.

2.良好的政策支持。2011年,我院正式被国家纳入中西部地区市州级区域医疗中心规划,成功成为国家支持建设的中西部地区市州级区域医疗中心,并获中央财政专项建设资金1140万元。这一跨越式发展,标志着十堰市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我院目前医疗辐射可及鄂豫陕渝周边地区6个市州,人口达2600多万。武汉铁路局10万名职工医保定点在我院,陕西省有6个县市的人民群众到十堰市看病,安康市把我院作为省外医保定点。为进一步加快我院卫生事业发展与改革的步伐,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群众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理论依据。

3.良好的技术保障。我院的感染科整体专科实力强大。是湖北省肝病及感染性疾病的省級重点专科,是本地区肝病及其他传染病的预防、医疗、教学培训中心。现有病床65张,汇集国内知名肝病专家。从人数上看感染科有退休医师5人、在职医师11人共16人、护理人员15人。从职称上看正高4名、副高5名、主治2人、住院医5人。从学历上看有博士3人、硕士8人。科室主任陈悦教授,医学博士,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曾被市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擅长各种急慢性肝炎的临床治疗,特别是对难治性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的治疗疗效显著。从座诊情况看每天都有2个专家门诊和1个普通门诊。

感染科在省内率先开展了人工肝技术治疗重型肝炎、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结肠透析治疗重型肝炎、肝硬化等技术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B超引导下肝脏活体组织检查、非手术介入栓塞化疗、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等方法大大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免除了手术痛苦;建立了先进的分子生物医学研究、慢性肝炎肝硬化动态跟踪随访管理系统。

4.良好的品牌效应。我院精神文明建设闻名全国,连续三年蝉联“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我院还是全国医院管理年先进单位、全国改革创新医院。医院的规模较大、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配置与就医环境都比较好,是国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也是医疗、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的中心。医院感染科具有很强的专业特色和品牌效应,在社会上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公众形象好。

三、SWOT分析模式在我院感染科战略管理中的运用

哈佛大学教授波特在其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使企业致胜的三大战略,即低成本竞争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型战略。从波特竞争战略中,可以发现其基本观点:医院感染科战略的关键是如何确立和发展竞争优势,这需要管理人员对组织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进行确定。通过SWOT分析,医院应该从组织层次、业务层次和职能层次进行战略选择,使组织处于能够实现其使命和目标的最佳位置。

1.优势比较。为获得良好的调查数据,我们对当地另一所三甲医院感染科住院的38人中的22位病人进行了问卷调查,19人对为什么选择该院治疗进行了回答,其中3人因为离家近,1人由别人介绍过来,1人由其他医院建议转入,9人出于对该院的信任,4人认为该院的服务态度好,1人认为价格合理技术水平高。人员构成及门诊情况:退休医师1人,在职医师9人,共10名医师。从职称上看正高2人,副高5人,主治3人。从学历上看硕士研究生4人。周一、四、六2名专家座诊,1名平诊,其余时间都是1个专家门诊和1个平诊。其他医院或者是医师比较少,或者是较少收治肝病,费用较低,主要通过门诊和检查的优惠来提高收治率。

通过以上对我院感染科和其他医院病人的调查分析发现,我院品牌的影响力大,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配置与就医环境相对较好,医疗技术水平高、设备先进,是当地医疗、科研、预防和保健中心,是国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是十堰地区最好的医院,这一点已经深入人心;科室综合实力最强。我院感染科是省级重点专科,获得了全省唯一的感染专业GCP基地,以医疗技术为龙头的综合实力强于十堰地区的其它医疗机构;高学历人才优势明显。我院感染科集聚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其人才数量及质量是其他医院所不可比拟的,在社会上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其无形资产具有很大的价值。

2.劣势分析。医疗营销欠缺。很多就诊的病人第一次就诊前对我院感染科不了解,感染科的优势并没有被目标就医人群认知。

管理有待提升。通过对住院病人的调查,15.8%的病人对服务有意见,门诊病人的入院率明显偏低,科室内部没有明确系统的工作目标。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不高。随着人才争夺战的白热化,存在人才外流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感染科的健康持续发展。

3.机会分析。竞争促进了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现有医院之间的竞争、新的医疗服务机构的加入,使得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满意度以吸引服务对象,认真分析这些病人资源的情况,充分利用病源广泛这一有利机会,想方设法开展一些新的技术项目和服务项目,借其技术实力去占领医疗市场的高新技术领域,是有着很大的空间和机会的。比如肝细胞治疗技术、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为我院感染科的发展带来了希望。

网络平台蕴藏生机。虽然在调查中网络作为传递信息渠道的重要性没有显示出来,但网络中蕴藏着生机,调查显示肝病的主要年龄段集中在40岁以上,40岁以上的人对医院的印象已经形成,而用网络的人主要是年轻人,年轻对医院的印象正在形成之中,网络普及速度正在加快。更重要的是,十堰地区肝病治疗信息在网络上很少出现,如果给予重视,感染科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获得新的发展。

4.威胁分析。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将更趋激烈,医疗市场份额有限,各种不同类型的医院都将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对手,任何医院必须时刻要有抢占市场份额的意识和行动,否则,不仅不能保证医院的发展,而且连生存也会受到威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任何一家医院都会受到人才流失的威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将成为医院实实在在的行动。由于人们文化素质提高、法律意识增强,就医者将会对医院的技术和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认真对待。

四、SWOT分析后的对策

1.转变管理者思想。经过对我院感染科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的分析,我们发现,医院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也有其劣势,同时在市场的竞争中充满了机会,也时时有来自不同方面的威胁。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必须正确认识医院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且要做到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化解威胁,这样医院才能找到发展的空间和成长的机会。

2.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一是提高门诊、住院病人的入院率;二是利用GCP基地政策促进营销;三是加强与感染患者的关系沟通。

3.推出服务创新新举措。树立独特的品牌。比如通过报刊、网站的宣传,在社会上举办义务健康咨询活动,在医院设立便民服务和人性化的关怀性服务,创立医院自己的品牌。面对原有医疗市场缩小的客观情况,要不断引入新技术,增加科室的竞争力。改善就医流程,推出服务新措施,减少病人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通过加强管理促进医疗和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五、结语

SWOT战略分析的基本观点是确立竞争优势。我院感染科战略管理的目标是根据其外部环境及内部资源和能力的状况,不断地获得新的竞争优势,能够达到其战略目标的动态管理。随着经济发展、医学模式的进展、健康观念的变化、医疗支付能力的提高、医疗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与多层次日趋凸显,面对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环境。我们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把握多变的环境,确定战略目标和方向,提高医疗质量,使医院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周京国.医院战略管理中SWOT分析模式的运用与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9):582-584

2.刘薇薇,张志红,王媛媛等.综合医院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SWOT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10(1):25-28

3.李建華,施祖留.医院发展战略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9):9-12

4.康乐荣,徐亮.综合大学附属医院人才开发探讨[J].当代医学,2007(2):68

5.苏元林,梁丽萍.医院定位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348

6.方惠.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的SWOT分析[J].海南医学,2011.22(17):91-93

7.李英姿.浅谈高校校医院建设[J].医学信息,2010(8):332-333

(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后勤服务中心 湖北十堰 442000)

(责编:若佳)

作者:徐勋良 刘元明 刘欢

第4篇:医院感染科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职责

在院长、主管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本单位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监督与技术指导。职责如下: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拟定本单位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制度、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组织、协调各科室开展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检查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提出整改措施。

二、负责医院感染病例、消毒灭菌效果及重点部门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分析、反馈存在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及时向医院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医院感染控制的最新动态,定期向全院通报。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开展目标性监测。对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四、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技术操作、医疗废物管理、手卫生规范等执行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五、负责组织医院从业人员开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指导、监督医院从业人员开展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六、负责组织并协调药事、质控、医务等相关科室,联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指导、监督和干预工作。

七、负责开展耐药性监测。督促并配合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定期发布医院感染病原体及耐药信息,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八、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并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检查。

九、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参与本单位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的卫生学评价工作,对其是否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提出意见。

十、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专题研究或科研工作。 十

一、开展与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其它工作。

第5篇:卫生院医院感染科工作制度、职责

医院感染科工作制度

一、根据中心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指导各料室制订中心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并定期检查具体溶实情况,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二、督促检查医务人员学习卫生部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全面掌握各种类型医院感染的诊断。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进行医疗活动,并做好自身防护。

三、监督各科室病区,加强环境卫生学的自检工作,定期做好灭菌物品、消毒物品、使用中消毒液、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空气、紫外线灯管等项目的微生物学监测,重点科室加强监测。每季度进行抽检。

四、定期对本中心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情祝和流行病学进行调查,计算罹患率,查找感染源、感染因素,组织制定、落实控制措施及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

五、定期深入科室,检查院内感染病例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督促科室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定时查阅所有出院病历,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杜绝漏报,错报。

六、经常与检验科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控制感染制定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

八、配合医务、药剂等部门落实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九、对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进行审核,对其储存、发放、使用等环节实行监督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合格,使用安全。

十、负责医疗废弃物销和处理的监督检查,对医疗废弃物管理工作不合格的部门出具整改意见。

十一、一旦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院感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主任,并向相关部门通报,共同协商解决办法,积极协助临床科室治疗处理。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应立即按规定程序向上級有关部门汇报。

十二、定期组织全中心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组织医务人员和后勤有关人员的考核和评价,提高院内感染控制水平。

十三、协调全中心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四、按期完成全中心医院感染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归档、上报工作。

十五、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检查员工预防接种情况,调查员工外伤和感染后的处理情况。

医院感染科工作职责

一、在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院内感染的监测和控制,以提高医疗质量。

二、负责制定降低院内感染的各种措施和制度,并检查督促贯彻落实。

三、掌握院内感染的监测,控制动态,经常分析监控情况。有计划地开展院内感染流行病学的分析,查明原因,提出改进意见。

四、负责检查各科室消毒措施的落实情况,特别是抓好预防性消毒、经常性消毒和终末消毒。检查消毒效果,解决消毒过程中的问題。

五、对全院抗生素的使用情祝进行调查研究,避免对病员和带菌者使用不敏感的药物。

六、经常向有关人员通报在医疗中的感染情况,宣传防止感染的知识,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増强控制感染的观念,提高医疗质量。

七、积极培训兼职人员,并支持他们做好本科的感染控制工作。

第6篇:医院感染管理科及科主任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科(办公室)职责

1、负责制订本院、本科医院感染管理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2、有计划、有目标的对医院环境污染情况、消毒药械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并提出考评意见。

3、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4、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的各种监测资料,及时向全院反馈,并按要求上报。

5、对医院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

6、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主管院长报告。

7、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导。

8、协调医院各科室、各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并提出业务技术指导。

9、对本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并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回汇报。

10、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并定期组织考评。

11、参与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12、向全院介绍、推广行之有效的消毒药械,监督检查全院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等用品的购入、使用、处理等情况。

13、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

14、督促和要求检验科定期收集总结医院各种临床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将结果向各临床科室反馈,以供合理选用抗生素参考。

15、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科研工作,提供有关医院感染咨询。

16、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主管院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职责

1、在主管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本科的业务及行政领导工作。

2、制定全院及本科医院感染控制计划,并负责贯彻落实、总结考评。

3、组织贯彻实施有关医院感染政策及法规。

4、制定全院及本科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制度、控制措施、实施方案并提交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审定,主持日常的监督实施工作。

5、定期向主管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及监控情况。

6、掌握全院医院感染相关信息,定期分析、总结和汇总,每季度通过《医院感染管理通讯》向全院公示。

7、指导和参与检查医院各病区和特殊部门的消毒与隔离措施,负责环境卫生的细菌学监测管理。

8、负责医院内消毒剂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导和管理。

9、负责组织医院有关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消毒、隔离知识、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等的培训。

10、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并协调各科室和部门的医院感染监控工作。

11、对发生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如出现或高度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要立即亲临现场,及时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及制定控制措施,必要时提请启动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并及时向主管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情况。

12、追踪国、内外医院感染管理理论水平的进展,结合临床实际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

第7篇:医院感染科简介

感染科简介

感染内科是医院临床一级科室,通过几代医护人员50多年的共 同努力,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技术实力强的我县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科研中心。为仪陇县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感染内科设有门诊、住院病区。每天开设专科门诊,由年资高、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应诊,解决门诊病人的诊疗、咨询工作。拥有专门的感染病区,按照疾病种类分区收治病人,病房设施较齐全。

我科拥有医护人员共13人,其中医师5人,护士8人。医师中有副教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护理队伍中有主管护师1人,护师3人,护士5人。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我科拥有电脑肝病治疗仪、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系统等先进设备用于肝病及顽固性腹水等患者的治疗。

我科是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研究钩体病的基地,具备科研能力。近5年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近10篇。

诊疗范围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各种并发症;各种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等;艾滋病、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手足口病、水痘、乙脑等;钩体病、疟疾等;败血症、伤寒、细菌性痢疾,流脑等。

第8篇: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度(感染科)

第二十二章 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度(感染科)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组织机构 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制度 手卫生制度

外科洗手的细菌学定期监测制度与程序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标准预防制度 传染病医源性感染管理制度

十一、 隔离预防制度 十

二、 消毒灭菌制度

十三、 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十

四、 消毒与隔离多部门与科室协作管理机制 十

五、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 十

六、 医院感染管理监测报告制度 十

七、 医院感染管理暴发报告与控制制度 十

八、 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十

九、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二

十、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二十

一、 二十

二、 二十

三、 二十

四、 二十

五、 二十

六、 二十

七、 二十

八、 二十

九、 三十

一、 三十

二、 三十

三、 三十

四、 三十

五、 三十

六、 三十

七、 三十

八、 三十

九、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医院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与感染控制情况风险评估及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门诊、综合科感染管理制度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治疗室、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 静脉配置中心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监护科(ICU)感染管理制度 血液透析室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中心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管理制度 检验科感染管理制度 输血科感染管理制度 病理科感染管理制度 核医学科感染管理制度

放射科(或放疗技术科)感染管理制度 介入治疗室感染管理制度 三

十、 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

十、 静脉置管室感染管理制度 四十

一、 四十

二、 四十

三、 四十

四、 四十

五、 四十

六、 四十

七、 四十

八、 四十

九、 五十

一、 五十

二、 五十

三、 五十

四、 五十

五、 五十

六、 五十

七、 五十

八、 五十

九、 六十

一、 营养室感染管理制度 被服室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及落实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 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协作机制与具体方案 细菌耐药监测和预警管理制度 多部门对细菌耐药情况联合干预措施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流程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机制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多部门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联合干预措施 非手术情况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信息化管理措施 院感科标本监管流程 消毒药械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污水处理)制度 五

十、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分级管理制度

十、 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第9篇:医院感染科工作总结

医院感染科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09年即将过去,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院感委员会的指导下,全院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各临床科室医师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发现院内感染能及时、准确报告,同时院感科也加强院感病例上报管理,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加强监测与控制,无院感流行事件发生。常规依托护理部进行消毒隔离质量督查、无菌技术督查并反馈,协同医务科、护理部,配合院领导做好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每季度在院长的主持下召开一次院感委员会会议,发布一次院感简讯。

院感管理在1至10月份进行了以

下工作:

一、根据院感安全生产要求 细化院感质量管理措施

根据医院“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完善了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细化了医院感染质量综合目标考核标准,根据综合目标进行督查反馈,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院感安全,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胃镜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又制定了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防治院内感染措施,院感科常规进行督查和指导,防止院感在院内暴发。

二、根据传染病的管理要求 加强传染病的院感防控

在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进一步加强预检分诊台、儿科门诊、内科门诊、发热门诊等重点场所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手足口病、甲型h1n1

流感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规范工作程序,特别是对全院医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加强了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治和自身防护知识的培训,严格落实了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三、根据院感管理要求,做好病例回顾性调查

1至9月份,全院共出院的2014例病例,院感科全部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结果表明:医院感染率1.04%,例次感染率1.09%。发生医院感染的科室依次为:内二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05%,骨伤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9%,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51%,内一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24%。感染好发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0.30%;上呼吸道例次感染率0.30%;泌尿道例次感染率0.25%;胃肠道例次感染率0.25%;医院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

为0%。医院感染好发病种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类,例次感染率10.28%;内分泌类疾病类,例次感染率2.30%;循环类疾病,例次感染率0.98%,泌尿生殖系统类疾病,例次感染率1.39%,肌肉骨骼系统类疾病,例次感染率1.15%,。各危险因素调查发现:糖尿病例次感染率2.91%,慢性病例次感染率1.35%,高龄例次感染率1.27%。前三位院感相关易感因素为慢性病、高龄、糖尿病。

四、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及手卫生监测情况

为规范全院各项消毒灭菌工作,预防院内感染,2014院感科加强院感采样监测,对全院各科室进行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同时加强对手术室、胃镜室、口腔科、供应室、细菌室等高危区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测。全年全院共采样358份,其中空气采样培养56份,物体表面采样培养41份,医护人员手采样培养41份,消毒液采样培养47份,消毒物品采样培养12

份,无菌物品采样培养137份,高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24份,合格率100%。本市疾控中心对我院进行采样监测23份,合格率100%。

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门诊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了监测,共监测各种类型的紫外线灯管29根,发现不合格及时更换,使其合格率达100%。

五、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管理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安徽省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管理办法》等规定,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管理,我院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分线管理制度,各临床科室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落实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科积极参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督查,并每月向全院通报结果。全院抗生素使用情况如下:全院1至9月

份共出院2014例病例,使用抗生素者689例,二联及以上使用者247例,菌检者142例,抗生素使用率34.26%,二联及以上使用率35.85,菌检率20.61%。并每季度将细菌分离率与细菌耐药情况分析汇总公布,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的帮助。

六、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

院感科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并常规督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并对工勤人员进行培训,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感染暴发。。

七、院感培训及考核

进行9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参加人员包括全院医务人员及工勤人员,共246人次。培训内容为:院感基础知识培训,手足口病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工勤人员的职业防护及消毒隔离知识培训,甲型h1n1流感的院感控制及消毒隔离知

识培训,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培训,新上岗的医护人员岗前培训等。对5位新上岗医护人员进行了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八、前瞻性调查及漏报率调查

第三季度对全院现病例进行了全面横断面调查,全院共住院病人64人,调查64人,接受调查率100%。其结果现患率为0,无院感漏报。上半年对3月份归档236份病例进行了漏报率调查,漏报率为0。

九、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为加强消毒药械及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09年院感科对其使用进行常规督查及定期抽查。对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用品的抽查是每季度一次,全年共抽查4次,方法是从临床各科室采样,到药械科索证。全年共索证45份,结果各证齐全,全部合格。

上一篇:名师工作室工作方案下一篇: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