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2022-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中学生心理障碍案例分析

【案例】

这是十二月份,天气渐冷,在室外走动的人们起来越少,特别是夜晚,更少有人在阴冷的地方出入。一天,听到单位门卫报告,某楼上的玻璃被人砸碎两块,据报案人推测是学生在双休日不到校时进来砸的。具体情况不太清楚,当听到碎玻璃声时,人已跑得无影无踪。经学校有关人员调查发现,是毕业班的学生所为。

事情发生后,学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调查,从不同角度分析研究:学生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件离奇之事呢?

调查结果如下:

学生王某说:“这几天我心里不高兴,学习成绩不好,在家没人理我,又没有学习的环境,星期六晚上,我去找吴某一起出去玩,走到学校操场,转了几圈,没有见到人,很没有意思,这时同学吴说,‘咱们今天玩个刺激的吧!’于是我们就想起了砸玻璃比赛,看谁的手法好!刚砸碎一块就听到值班人员喊,于是我们就跑了。”

【案例分析】

针对这件事,我们展开了调查,通过班主任了解学生的自身情况。从学习到生活,从学校到家庭,通过耐心细致的了解,王某家庭父母离异,他跟随母亲,母亲离婚后无工作,在家开了一个小服装店,由于不成规模,生意很是冷清。由于心情不好,晚上就找一些人到家玩牌,有时到深夜。孩子到家后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由于长期无学习和休息的环境,上课打瞌睡,学习跟不上,有时干脆睡觉,学习一落千丈,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晚上不上课又没有休息环境(由于家里人多声杂),就在社区到处溜达,寻找一些心理发泄的空间。

【方法】

分析王某的情况,在心理学上称为“放任型”,家长既缺少爱心、耐心,也缺乏责任感,对孩子放任自流,使孩子形成缺乏自信心、自制力差、不负责任、情绪波动异常、待人处事具有攻击性、易受诱惑,缺乏理想等心理倾向。基于这种情况,我们认为这是典型的家庭影响型心理障碍,可采取了如下方法。

1.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该生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3.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錯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4.给他讲解一些伟人、科学家的成功事迹,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5.寻找自信心。让他在生活、学习和活动中,寻找自己的最成功之处,进步之处,并发扬光大,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6.对这种“放任型”的教育模式,向家庭分析利害关系,让家长与学校一起共同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教育家长抽出时间做一些亲子互动,亲子间的良好沟通是教育子女最有利的途径之一,对孩子的微小进步,父母都要表示喜欢、赞扬,使孩子得到激励、快慰与爱的肯定。作为父母,不说、不做有伤孩子人格的话和事,当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父母要耐心地鼓励他消除他的苦恼,调动他的积极情感,使孩子感到父母理解他、相信他,是他的知音和精神支柱,从中获得力量。

【效果】

通过对学生和家长的耐心辅导,孩子不仅主动承认错误,还自己下了保证,今后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做有益于社会的事,好好学习文化课,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遇事多思考,冷静处理问题,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表示非常痛心和后悔,并主动把损坏的玻璃修补好!学习成绩有所上升,与学生关系相处得很好,家庭关系向和谐型方向发展。

【反思】

中学生心理障碍是短暂的,会经常遇到,只要找出问题的根源,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正面的引导,用真心对待学生,让他感受到关爱,所谓的“问题学生”,都不成问题。希望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认真对待中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十五中学)

作者:李秀灵

第2篇:随班就读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摘要:小W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他是先天性高功能自闭,上学需要家人陪读。经过两年的努力,小W同学开始和同学一起玩耍,和同学交流,融入了班集体。小W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写作能力也不断增强。

关键词:自闭;教育;心理

小W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长得很帅气。他妈妈硕士研究生,爸爸大学本科毕业,他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对他的希望。经过和她姥姥的交谈,教师了解到,他是先天性高功能自闭,上学需要家人陪读。

问题描述

他平时眼神不与别人对视,喜欢自言自语,吐字不清晰,语音表述不完整,不能完整地说出一句话,经常重复同样的词语。同学们听课或排队做操时,他不能坐端正或立正站好,不断地用一只手画圈。他生活基本能自理,动作不是很协调。课堂上,会因情绪激动而发出尖叫,被老师批评或对自己不满意时会嚎啕大哭。

经过综合分析收集来的信息,笔者对小W行为的成因进行了心理分析。自闭儿童有重复刻板动作的行为,而且他们语言交流有障碍,感觉异常。他的家长非常配合工作,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姥姥每天陪读,并负责辅导功课。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以下方法帮助他进步:

一、思想上正确引导,让孩子感受集体温暖

个人是组成集体,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集体的作用不可小看。首先,我在小W不在的时候召开班会,号召学生帮助小W。因为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所以小W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同学们很喜欢他,更愿意帮助他。但由于自闭症,小W并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时候会拍同学或掐同学,每当他出现这种行为,他姥姥便批评他并让他给同学道歉,同学们都原谅他,很少有同学给他告状。每当他外出排队做操或下楼上课时,他前后的男同学都拉着他,生怕把他落下。老师发小奖品的时候,同学们都让小W先挑选,小W和他的姥姥都非常喜欢这个班集体。

二、多给孩子机会,帮助孩子建立信心

小W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但他的成绩还可以,在班里属于中等,由于家长对他要求很严格,听写类的测试他经常取得满分,针对这一点,笔者经常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并发给他奖品,帮助他建立信心,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为了帮助他练习语音表达,在课堂上多次给他发言的机会,鼓励他说完整话。每当小W成功地回答出一个问题,教师就竖起大拇指及时表扬他,帮助他建立信心。下课时,让同学和他多聊天,学习模仿同學说话,然后进一步练习和同学对话,从而培养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人交流。他开始只能说几个重复的词,渐渐地他可以模仿同学说完整的句子了。课堂上,轮到他读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认真倾听,虽然他读得很慢,有些字发音不是很清晰,但经过努力,他可以大声朗读课文了。因为他的听写经常全对,借助这个契机,我请全对的同学为大家听写,最初,我让其他同学听写,小W先经过观察;然后,我让一位同学和小W一起给大家听写,一个词读两遍,同学念一个词,小王重复一遍;再后来,我就让他试着独立给大家听写,自己大声朗读词汇。新年联欢会快到了,每个学生都有表演节目的机会,小W也不例外,为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次,他挑战自己的非擅长项目——唱歌,同学们都很期待。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联欢会上,他在同学期待的目光中盛装登台,并大声而且清晰地演唱了一曲《友谊地久天长》,唱完后,他礼貌地谢幕,掌声经久不息,这一刻他成功地挑战了自我。

三、严格要求,针对孩子特点个性辅导

小W虽然行动有时不受控制,但他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家长也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经常辅导他的功课。我在学习方面对他严格要求。写字时,他的字写得好就及时表扬,写得不工整就要求重写。上课回答问题时,我要求他声音洪亮,如果声音小,我就鼓励他重新回答,直到声音洪亮为止,渐渐地他能够大声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了。三年级开始写作文。刚开始,他写的作为主题不明确,类似流水账,针对这种情况,我把他单独留下辅导,给他讲解写作文的方法,并争取家长的配合。经过一年的练习,他的作文水平进步非常快,能够写清楚一件事了。在一次作文中他写道:爸爸、妈妈、外公、外婆为了我,非常辛苦,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以后一定要给他们买房子,让他们幸福地生活。

经过两年的努力,小W同学开始和同学一起玩耍,和同学交流,虽然他说话很慢,但已经迈出了一大步。经过两年的训练,小W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写作能力也不断增强。期末选举全面发展奖的时候,大家一致推荐小W,小W的姥姥非常高兴,孩子能有这样大的进步,获得同学们的认可。

爱心可以为孩子打开一扇门,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去爱孩子,关系个体差异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因为感受到了爱,孩子有了信心;因为感受到了爱,孩子有了勇气。只有用心去爱孩子,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进步,会实现他们美好的心愿。

参考文献

[1]李乐乐.李苗. 中国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J].绥化学院学报,2015,(10)74-98.

[2]韩玉亭.马欣.我国自闭症个案研究综述[J].现代特殊教育( 高等教育研究),

2018,(1)30-35.

[2]肖松蓉.与星星的孩子同行——一个自闭症小学生的教育案例分享[J].科教文汇,2018,(2)中135-136.

作者:井琛

第3篇:大学生焦虑心理案例分析

摘要:这几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以一个代表性的例子来研讨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该大学生因为学习不适应和人际关系不良导致焦虑心理。此类求助者往往兴趣减退,入睡困难,精神疲惫,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咨询采用运用认知疗法对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焦虑;案例分析

1咨询师通过观察了解情况

求助者:大一学生,女,18岁,来自于云南某地州,当时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性格较为内向。身体健康,无疾病。父母属于普通的工人,家境一般。但父母亲对她比较宠爱,唯一要求就是要她学习好。但求助者在学业上一直比较一般,凭借较高的文化课分和一般的艺术专业成绩考进大学。近1个多月来,睡眠不好,食欲低下,上课常常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下降,宿舍人际关系不良。

一般印象:求助者穿着得体,行为举止正常,叙述情况有逻辑有条理。

精神状况:交谈过程中低头,极力避免与老师对视,不时叹气。行为比较拘谨,感到自卑、焦虑。

2评估和诊断

(1)求助者在心理方面的主要症状:焦虑、自卑、烦躁;生理方面的改变:入睡困难、食欲不佳;社会功能的改变表现:学习效率下降,人际交往欠缺。

(2)诊断依据: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一是求助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没有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二是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三是求助者的人格特征很稳定;因此本案例可以排除精神病。求助者的症状近期发生,其的心理冲突是与现实处境相联系,心理痛苦很难自己摆脱,社会功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不良情绪没有泛化到生活的其它方面,但症状仅1个月。根据诊断标准,该求助者在严重程度、有无泛化、及病程上的情况尚未达到神经症程度,而且与神经症性心理冲突的变型不同,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3)焦虑的症状:自卑感,睡眠障碍,食欲不佳,容易紧张烦躁。所以本案例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中的焦虑情绪。心理测量结果也验证了诊断结果。

(4)病因分析。

生物原因:虽睡眠不好没有食欲,但没有器质性病变。

社会性原因:a.家庭教育的原因,只注重学习,忽略了兴趣的培养。b.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遭到同学嘲讽很受打击。c.人际关系不良,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缺少交流、关注和理解。

心理原因:a.性格内向,自卑。b.存在负性自动想法。

3咨询过程

3.1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评估阶段

经双方共同商定,达成如下咨询目标:建立有效的行为模式,包括学习技巧、知识面的扩展、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内容;改进或改变学习方法,并最终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培养良好兴趣,发展自己的朋友圈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咨询师认为该同学感到焦虑起因是其他同学的评价,但源于对自己的错误认知观念,专业上基础差造成的不自信,爱好兴趣上的缺乏以及人际关系技巧的欠缺导致自己的孤立,没有得到及时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最终导致以上心理困惑。咨询师通过让求助者列举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肯定其优点的同时,并从所谓“缺点”中发现好处,鼓励其坚持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来提升其自信心。求助者负性自动想法太多,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受害者的形象。

近期行为目标:缓解矛盾跟同学之间的矛盾,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家庭作业:一是,选自己喜欢的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听听,每天主动与舍友或者同学交流。愉悦自己的同时改善与舍友之间的关系。二是,调节自己的作息习惯,让自己的节律跟学校的节律一致。

3.2帮助阶段

在第二次咨询时,咨询师建议她接受认知疗法进行系统咨询,杜绝其“绝对化思维”和“选择性概括”,使她能合理地对自己问题进行解释和归因。使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之间的关系:使她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找到不合理信念以后,通过对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使求助者放弃或修正原有的不合理信念。比如“自己一无所知。”“宿舍矛盾都是别人的错”“别人的评价都是完全正确的。”等等。刚开始时,求助者还为自己的不合理观念提供证据,但通过不断对深层次的不合理观念进行辩论,求助者发现自己观念的不合理支出,慢慢接受了合理的观念。改变自己负性自动想法的模式,考虑问题积极一点。

记录自己的自动想法,找出其中的不合理信念并对其进行辩论,消除求助者的绝对性思考、选择性概括等认知曲解,认识到自己并非“一无是处”,也并非“白痴”。

家庭作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的负性自动思维,自己主动自己辩论。

第三次咨询,是在第二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通过第二次咨询使其了解到合理信念的作用和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但由于惯性的作用,人们会习惯已有的行为,当然一个人的改变除了消耗体能外还会消耗相当的心理能量,因此会有很大的惰性,明知某种改变会使自己更好,但沿袭已有的做法甚至想法。为此,要帮助求助者在合理新年的基础上建立有效地行为方式过渡—下。

在合理信念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行为模式,包括学习技巧、知识面的扩展、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内容。求助者能坚持认真听课,对不容易理解的问题主动与同学或者专业老师探讨,对于专业上的问题要跟专业课老师交流—下自己的想法。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多上网查看相关资料、多听专业讲座,参观画展,自己动手实践等等。

家庭作业:在学习中应用所学的学习技巧,上课认真听讲,对于不容易理解的问题主动与同学探讨。

3.3结束与巩固阶段

在咨询将要结束阶段,主要是巩固咨询阶段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到强化,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之后仍能应用所学到的东西应对生活中的问题。主要任务包括协助求助者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下,写出了自己在这一年中的学习生活计划。

4咨询效果评估

求助者反映自己的焦虑情绪明显降低,睡眠质量有显著改善,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自信心,有兴趣面对学习和生活,目前与同学的交往也比较融洽,学习效率提高,只是专业课还有点儿吃力,希望她坚持上网查资料听专业讲座,多跟专业老师交流,最终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注:由于学生咨询3次后,没再到咨询室。对于关键的一步协助求助者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对自己进行学习规划,就没有时间实施。后来咨询过程中发现,这不是个例,有的学生由于焦虑没有了,以为没有事了,后来的咨询就不参加了。如若让其来,或者问到此事,会说:“老师我好了,所以不用了。”这也是学校咨询常有的现象,甚至有的同学仅仅经过一次咨询感到可以了就不来了,由于一般高校心理咨询老师还建有其他工作,很难完全的跟踪随访。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几例比较严重,不愿面对过去的。当然,咨询者以为已经达到了咨询预期效果,咨询也算相对成功。但为了,求助者不再重复此类行为或者负性想法,为咨询达到更深的更好地效果,可以在咨询前期就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探讨。

通过咨询和了解,发现艺术学院的学生具体情况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是文化课高分很高,但专业一般,因为专业是经过高考前临时强化培训才过关。但在大学的教学模式下,文化课靠自觉,那部分靠着临时突击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已经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最后导致文化课落后。艺术更有它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知识积累和专业素养,短期内这部分学生可能专业课会有差距。在普通中学这部分学生是特长生,有骄傲的资本,而在很专业的学校,参照点的变化会使他们茫然。因此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要给与适当的关注,小型的班会专题讲座会有良好的效果。也有的是专业成绩很好,但是不喜欢文化课,考进我们学院,大一初入我院会有很大的心理落差。对于这一部分学生,除了心理上引导,高年级的学业成功的案例也是可以拿来做榜样的,当然让他们明白,大学,除了大师还要自学,强调学院的师资力量,关键是自己的自学,包括网络学习、专业讲座和画展、音乐会等等活动形式的利用。

作者:姜彩虹

第4篇:学生心理咨询案例

王某,男,16岁,中专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中下,智力较好。性格倔强,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很情绪化,好表现自己,特别是在电脑方面,热爱游戏经常逃课上网,有时夜不归宿。逆反心理十分严重,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每当老师或家长批评他时,他就会用不上学威胁老师和家长。

有一次在体育课上因没站姿又嘲笑人家被老师批评,结果当场与老师顶撞并与另一位同学离开了操场。

还有一次在家,因外婆说他拿了她的一百元钱而埋怨他,与外婆吵了起来,还骂了外婆,事后母亲知道了又狠狠地批评了他,结果他因此而几天不理母亲,并且拒绝上课,一周没有上课。

案例分析

该生的行为一方面是是否观念不分,做事冲动,遇事缺乏理性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是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原因,父母离异,母亲把他从六个月一手带大,孩子也因为从小没有父亲而自卑,怕别人瞧不起他,而经常像刺猬一样竖起身上的刺来保护自己。而母亲也经常忙于工作,与孩子的沟通较少,遇事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二是同学之间经常交流游戏,而他的游戏个人技术较好,以此很自傲,很自以为是,同学的吹捧,助长了他的骄傲气焰。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在家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外面世界走走,让他感受一下大人的工作环境,对他进行理想教育,使他树立起自己的奋斗目标,并经常鼓励他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同时也让他感受到亲人的关心,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2.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让他接受你。王某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

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3.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王某在电脑上的优势,让他担任班级电脑课代表。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树立起责任心。学习上的进步更要及时地表扬他,使他有一种成就感的满足,同时此时也趁势指出他的不足,让他迎头赶上。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王某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和父母、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遇事不再盲目的顶撞,体育课上的事,事后也去向老师道了歉并保证以后不再犯。学习比以往更认真,上课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之后没再出现过逃课的行为。

第5篇: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

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友。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却又害羞说不出口。同时,她不知道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是正常现象。因此,很害怕别的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被笑话。她很迷茫,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老师为她解答。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

11、12——

16、17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因为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他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到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却害怕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议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喜欢一个人包括异性并没有错,这都是人很正常的想法。

2.当你对一个人有强烈的喜爱念头时,就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他在你心中的神秘感会逐渐消失的。

3.直接对他说自己很崇拜他并且希望能得到他的关心和保护,如果不敢面对面的说也可以间接接触,例如可以采用写信或者让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转告的方式等等。

4.表达不愿意影响他,希望能共同进步的想法。

5.当有人评论时,要理直气壮的接受这一切,因为大多数人都因为不了解而进行各种猜测。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不要因此而气愤。

6.为了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则应该做好每天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从而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与错,甚至在她的好友有偷盗自己东西的行为时,也不敢多说,近来,好友还被一群品行不良的人恐吓威胁着让陪着他们玩玩,而且让好友去干坏事,她们两个都害怕不服从会招到报复,而服从了又害怕自己变坏。因此,徘徊不定,也不知道怎么办。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少年由于缺乏辨证而全面的看事物的经验,往往会把朋友之间的友谊神圣化。他们会把小集团中的一些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常常为了所谓的“义气”而包庇同伴,或者为对方打抱不平,也不管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就很冲动的做出一些造成较大不良后果的行动。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首先明确真正的好朋友不仅仅是讲“义气”。好朋友就是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2.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同的观点,要敢于接纳与自己不同的合理观点,保留自己的正确观点,最好能够采用一切合理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

3.真正的好朋友应该为对方的健康成长着想,对方的不当行为我们都应该勇敢而委婉的提出,引导他们改正错误。如果不方便直接说也可以通过他信任的老师或者同学来转达。

4.当好朋友在做伤害自己的事时,应该大胆提出,并表明只原谅第一次,再也不愿意看到有第二次。如果他还是不能改过就应该向相关老师反映情况,老师会帮他分析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并让大家来帮助他改掉这个坏毛病。

5.面对不良行为的影响,应该主动向家长或者老师寻求帮助,毕竟咱们处在一个法制较健全的社会,一切不良的和不合法的行为都会受到社会的惩罚的,正义终究会压倒邪恶的。

三、认知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几个初一女生来咨询室询问同性恋是怎么一回事,她们因为不知道而害怕。同时还问黄色书指的是哪些书?言情小说算不算黄色书?看言情小说对不对?还附带问了许多其它问题,父母打子女对还是不对?有些后妈为什么对养女不好?如何交到更多的新朋友?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少年思维的一个典型特征是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他们对事物的种种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加之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逐渐喜欢用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去评论周围的人和物,例如,父母、 老师、 同伴 、小说中的人和物以及社会现实问题等。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这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总带有不少的片面性和主观性,表现为固执己见,蛮不讲理,有时还会轻率的下结论。

在咨询时我主要从认知方面去引导并为她仔细分析,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首先让她们知道同性恋指的是同性之间的性器官的亲密接触,例如,口交,肛交等。国际上对同性恋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接纳了它,并在法律上承认了它的地位,而我国对它还没有一个定论。但应该知道这种随意的性接触容易传播疾病。因此一般同性好朋友的关系是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的,大可不必恐慌。

2.黄色书是指那些会影响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引诱他们做出不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或者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夸大异性之间正常关系的书籍。而言情小说不一定是黄色书,有的是在对人类异性之间的美好情感做深入细致的描述。但是,青少年如果沉溺于其中,就会转移自己的学习注意力而影响学习。

3.对父母打孩子的问题要辨证的看待。不能说它全对也不能说它全错,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应主动向父母承认错误,请求原谅,并保证以后不再犯错误。父母也应该给孩子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也有的是因为父母心理上的其它原因而把更多的烦恼发泄在孩子身上。

4.后妈对养子不好有多种原因。有的是因为她自己生活不顺或者要求过高,有的是因为孩子对后妈本身就带有偏见,对后妈的态度不好等。

5.交到新朋友是需要你的观察和真心付出的。对方有困难就应该立刻伸出援助之手。

四、个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姓钱的初一学生前来咨询说,我在班上学习很刻苦,经常拿第一,如果有时当不了第一。就感觉会被别人说而感到很难受,我该怎么办呢?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少年对别人的关于自己的评价特别在意,如果有人评价不合事实或者不公正就会引起某种愤怒情绪。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一般落后于对别人的评价,因而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偏高,对别人的评价往往吹毛求疵。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肯定自己的优点。好学,有上进心强永远都是对的,值得大家学习的。

2.要看到每个人的优点和不足。可以在一张纸上分别写上自己和竞争对手的优点和不足。对照着找到自己的差距,要看到身体条件的差异,起点高低等种种原因。多给自己一些肯定,从而争取下一次赶上去。

第6篇: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

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友。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却又害羞说不出口。同时,她不知道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是正常现象。因此,很害怕别的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被笑话。她很迷茫,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老师为她解答。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

11、12——

16、17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因为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他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到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却害怕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议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喜欢一个人包括异性并没有错,这都是人很正常的想法。

2.当你对一个人有强烈的喜爱念头时,就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他在你心中的神秘感会逐渐消失的。

3.直接对他说自己很崇拜他并且希望能得到他的关心和保护,如果不敢面对面的说也可以间接接触,例如可以采用写信或者让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转告的方式等等。

4.表达不愿意影响他,希望能共同进步的想法。

5.当有人评论时,要理直气壮的接受这一切,因为大多数人都因为不了解而进行各种猜测。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不要因此而气愤。

6.为了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则应该做好每天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从而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与错,甚至在她的好友有偷盗自己东西的行为时,也不敢多说,近来,好友还被一群品行不良的人恐吓威胁着让陪着他们玩玩,而且让好友去干坏事,她们两个都害怕不服从会招到报复,而服从了又害怕自己变坏。因此,徘徊不定,也不知道怎么办。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少年由于缺乏辨证而全面的看事物的经验,往往会把朋友之间的友谊神圣化。他们会把小集团中的一些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常常为了所谓的“义气”而包庇同伴,或者为对方打抱不平,也不管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就很冲动的做出一些造成较大不良后果的行动。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首先明确真正的好朋友不仅仅是讲“义气”。好朋友就是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2.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同的观点,要敢于接纳与自己不同的合理观点,保留自己的正确观点,最好能够采用一切合理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

3.真正的好朋友应该为对方的健康成长着想,对方的不当行为我们都应该勇敢而委婉的提出,引导他们改正错误。如果不方便直接说也可以通过他信任的老师或者同学来转达。

4.当好朋友在做伤害自己的事时,应该大胆提出,并表明只原谅第一次,再也不愿意看到有第二次。如果他还是不能改过就应该向相关老师反映情况,老师会帮他分析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并让大家来帮助他改掉这个坏毛病。

5.面对不良行为的影响,应该主动向家长或者老师寻求帮助,毕竟咱们处在一个法制较健全的社会,一切不良的和不合法的行为都会受到社会的惩罚的,正义终究会压倒邪恶的。

三、认知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几个初一女生来咨询室询问同性恋是怎么一回事,她们因为不知道而害怕。同时还问黄色书指的是哪些书?言情小说算不算黄色书?看言情小说对不对?还附带问了许多其它问题,父母打子女对还是不对?有些后妈为什么对养女不好?如何交到更多的新朋友?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少年思维的一个典型特征是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他们对事物的种种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加之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逐渐喜欢用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去评论周围的人和物,例如,父母、 老师、 同伴 、小说中的人和物以及社会现实问题等。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这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总带有不少的片面性和主观性,表现为固执己见,蛮不讲理,有时还会轻率的下结论。

在咨询时我主要从认知方面去引导并为她仔细分析,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首先让她们知道同性恋指的是同性之间的性器官的亲密接触,例如,口交,肛交等。国际上对同性恋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接纳了它,并在法律上承认了它的地位,而我国对它还没有一个定论。但应该知道这种随意的性接触容易传播疾病。因此一般同性好朋友的关系是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的,大可不必恐慌。

2.黄色书是指那些会影响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引诱他们做出不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或者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夸大异性之间正常关系的书籍。而言情小说不一定是黄色书,有的是在对人类异性之间的美好情感做深入细致的描述。但是,青少年如果沉溺于其中,就会转移自己的学习注意力而影响学习。

3.对父母打孩子的问题要辨证的看待。不能说它全对也不能说它全错,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应主动向父母承认错误,请求原谅,并保证以后不再犯错误。父母也应该给孩子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也有的是因为父母心理上的其它原因而把更多的烦恼发泄在孩子身上。

4.后妈对养子不好有多种原因。有的是因为她自己生活不顺或者要求过高,有的是因为孩子对后妈本身就带有偏见,对后妈的态度不好等。

5.交到新朋友是需要你的观察和真心付出的。对方有困难就应该立刻伸出援助之手。

四、个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姓钱的初一学生前来咨询说,我在班上学习很刻苦,经常拿第一,如果有时当不了第一。就感觉会被别人说而感到很难受,我该怎么办呢?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少年对别人的关于自己的评价特别在意,如果有人评价不合事实或者不公正就会引起某种愤怒情绪。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一般落后于对别人的评价,因而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偏高,对别人的评价往往吹毛求疵。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肯定自己的优点。好学,有上进心强永远都是对的,值得大家学习的。

2.要看到每个人的优点和不足。可以在一张纸上分别写上自己和竞争对手的优点和不足。对照着找到自己的差距,要看到身体条件的差异,起点高低等种种原因。多给自己一些肯定,从而争取下一次赶上去。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c)。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d)。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b)。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a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b)。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d)。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c)。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c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b)。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b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b)。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c )。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 )。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b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c)。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二、多选题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acd )。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c)。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abcd)。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bcd)。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ade )。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会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 bcde)。 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abd )。 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acde )。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bcde。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abe)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三、名词解释

1.教育:解释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四、简答题 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第二卷)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c)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d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b) A.生产劳动 B.模仿C.语言 D.动物本能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c )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b) A.永恒性 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b)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b)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d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 c)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 ) A.示范性 B.复杂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c)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二、境空题

14.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15.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16.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

17.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18.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四、论述题

21.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第三卷)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c)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d )

A.《大学》 B.《中庸》C.《论语》 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c)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 ) 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 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 )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d)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c)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c)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d )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 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④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第四卷)

一、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b)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d)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b)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c )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c )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a)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

A.上课 B.备课C.课堂练习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b) A.唐代 B.清末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b)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 ) 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三、简答题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②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③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第五卷)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

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b )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d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c) 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d )

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 )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b ) 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c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d)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 )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A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B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第六卷)

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 )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 d)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a )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b ) 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d ) 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d)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b)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a )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d )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 )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d) A.连续性 B.创造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第7篇: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与错,甚至在她的好友有偷盗自己东西的行为时,也不敢多说,近来,好友还被一群品行不良的人恐吓威胁着让陪着他们玩玩,而且让好友去干坏事,她们两个都害怕不服从会招到报复,而服从了又害怕自己变坏。因此,徘徊不定,也不知道怎么办。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少年由于缺乏辨证而全面的看事物的经验,往往会把朋友之间的友谊神圣化。他们会把小集团中的一些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常常为了所谓的“义气”而包庇同伴,或者为对方打抱不平,也不管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就很冲动的做出一些造成较大不良后果的行动。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首先明确真正的好朋友不仅仅是讲“义气”。好朋友就是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2.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同的观点,要敢于接纳与自己不同的合理观点,保留自己的正确观点,最好能够采用一切合理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

3.真正的好朋友应该为对方的健康成长着想,对方的不当行为我们都应该勇敢而委婉的提出,引导他们改正错误。如果不方便直接说也可以通过他信任的老师或者同学来转达。

4.当好朋友在做伤害自己的事时,应该大胆提出,并表明只原谅第一次,再也不愿意看到有第二次。如果他还是不能改过就应该向相关老师反映情况,老师会帮他分析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并让大家来帮助他改掉这个坏毛病。

5.面对不良行为的影响,应该主动向家长或者老师寻求帮助,毕竟咱们处在一个法制较健全的社会,一切不良的和不合法的行为都会受到社会的惩罚的,正义终究会压倒邪恶的。

三、认知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几个初一女生来咨询室询问同性恋是怎么一回事,她们因为不知道而害怕。同时还问黄色书指的是哪些书?言情小说算不算黄色书?看言情小说对不对?还附带问了许多其它问题,父母打子女对还是不对?有些后妈为什么对养女不好?如何交到更多的新

朋友?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少年思维的一个典型特征是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他们对事物的种种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加之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逐渐喜欢用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去评论周围的人和物,例如,父母、 老师、 同伴 、小说中的人和物以及社会现实问题等。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这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总带有不少的片面性和主观性,表现为固执己见,蛮不讲理,有时还会轻率的下结论。

在咨询时我主要从认知方面去引导并为她仔细分析,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首先让她们知道同性恋指的是同性之间的性器官的亲密接触,例如,口交,肛交等。国际上对同性恋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接纳了它,并在法律上承认了它的地位,而我国对它还没有一个定论。但应该知道这种随意的性接触容易传播疾病。因此一般同性好朋友的关系是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的,大可不必恐慌。

2.黄色书是指那些会影响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引诱他们做出不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或者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夸大异性之间正常关系的书籍。而言情小说不一定是黄色书,有的是在对人类异性之间的美好情感做深入细致的描述。但是,青少年如果沉溺于

其中,就会转移自己的学习注意力而影响学习。

3.对父母打孩子的问题要辨证的看待。不能说它全对也不能说它全错,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应主动向父母承认错误,请求原谅,并保证以后不再犯错误。父母也应该给孩子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也有的是因为父母心理上的其它原因而把更多的烦恼发泄在孩子身上。

4.后妈对养子不好有多种原因。有的是因为她自己生活不顺或者要求过高,有的是因为孩子对后妈本身就带有偏见,对后妈的态度不好等。

5.交到新朋友是需要你的观察和真心付出的。对方有困难就应该立刻伸出援助之手。

四、个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姓钱的初一学生前来咨询说,我在班上学习很刻苦,经常拿第一,如果有时当不了第一。就感觉会被别人说而感到很难受,我该怎么办呢?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少年对别人的关于自己的评价特别在意,如果有人评价不合事实或者不公正就会引

起某种愤怒情绪。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一般落后于对别人的评价,因而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偏高,对别人的评价往往吹毛求疵。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肯定自己的优点。好学,有上进心强永远都是对的,值得大家学习的。

2.要看到每个人的优点和不足。可以在一张纸上分别写上自己和竞争对手的优点和不足。对照着找到自己的差距,要看到身体条件的差异,起点高低等种种原因。多给自己一些肯定,从而争取下一次赶上去。

第8篇: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不良的思想和心理 案例1:时间:2006年12月的一天下午第一节课。 地点:教室

事件:上课不久,教室靠后的一个男生给暖气放气,老师说教室里现在也不冷,你给暖气放气声音挺大的,影响不影响大家学习呀?“嘘嘘嘘”学生嘴里发出厌烦的声音用手向老师挥了挥说“上课吧”。

案例2:时间:2006年12月的一天晚自习

地点:教室

事件:大多数学生正在安静的上晚自习教室后面有三个学生在后面吃瓜籽学生,值班老师说了三次,仍有一个学生还在吃,我把他叫了出来,问他:“老师说了三次你怎么还吃呀,你心里是怎么想的?那个学生说:“我吃完了就不吃了,”

案例3:时间:2006年上半年。

地点:校内

事件:有一个学生知识渊博,学习很好,但是他上课特别随便,和同学关系也不好,课余时间经常去网吧玩,最后自己不想念了,家长和老师怎么劝也不行,就是不念了。

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多的,现在有一些学生到底是怎么了呢?为什么会表现出自卑、自私、自负、逆反、忧郁、疑虑、嫉妒的心理,我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经常表现出不良的思想和心理。

(一)、有的学生无责任心。

班上有几个学生,每天都在犯着各种各样的错误。从常规管理上的迟到早退旷课,到抽烟打架,到上课就睡觉或者看些卡通书,考试也不当回事,甚至于题都懒的答。分析其具有如此心理行为的原因,撇开其他因素不看,不难发现,最为重要的便是无责任心,是“不为”而非“不能”。因为无责任心,所以他们不履行学生的学习责任,对学习就视同儿戏;因为无责任心,所以他们不履行学生的道德责任,对纪律和义务就视若无物;同样还是因为没有责任心,所以他们不顾及其他人的存在和感受,丁点小事就能采取一种极为极端的手段。归结产生这种无责任心“不为”心理行为的根源,则或是因为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性,或因为家长的溺爱放纵,或由于经受了挫折打击,或由于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二)﹑有畏难心理。有一个学生字写得较差,我让她多练练,她却说:“我我这个字,练不好啦。”有的学生说自己就是背不下书„„这些都是畏难心理在作怪。

(三)、青春期心理危机。青春期心理危机是指发生于14-18岁左右的青少年中的一种心理障碍。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有的突然会一反常态,变得孤僻古怪,脾气暴躁,不合群,常常顶撞父母和老师,甚至逃学拒读、离家出走,或出现暴力行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脾气暴躁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老师批评时大声顶撞,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逆反心理:老师或书本上认为对的观点他们一定要说错,一次我

向他们推荐一本高考状元谈高考的书,里面介绍了不少各科的学习方法,当时学生就说,那些方法不行不适应我们。

中学生心理咨询中的案例分析——早恋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的早恋问题也非常突出。据调查表明,某年级的88个学生中。有早恋经历的多达30人。高一年级的某个班竟有50%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进入早恋角色。在咨询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早恋的人数不仅增多,而已年龄逐渐提前,高

一、高二的学生也常常陷入早恋的困惑中。现列举几个案例来分析中学生早恋的特点。 案例一

Xxx,一个高一年级的女生,在过15岁生日时,邀请了十几位同学作客。文艺委还唱了一首Xxx最爱听的歌来助兴。X望着文艺委,听着他娓婉动听的歌声,联想到文艺委平时对她的热情和主动帮助,突然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特殊感受。从那儿以后,她一看到文艺委便不知所措,她想见他,又怕见他。并且,她认为文艺委也处处久留心自己。王X在咨询电话中说:“我能感受到他常常注视着我,比如上体育课我跑步时,下课我与别人讲话时等,他都在看着我。他既然对

我好,为什么不向我表白呢?他是不是不好意思开口呢?” 案例二

赵x,男,某校高一年级学生。前段时间,自己觉得与同班的一女生相爱了。那时,他们常常形影不离,一起上学,放学一块回家,好象有说不完的话,一到星期天,他们就千方百计从家里跑出来,逛公园、看电影、滑旱冰等等。不管干什么,只要两人在一起都觉得特别开心。但不知为什么,过段时间后,两人在一 起似乎没什么话可说了,一块玩也没什么兴致了。因此,赵X问:“我和他是不是真有爱情呢?” 案例三

王XX,某中学高一女生,语文、数学、理化各门成绩均好,但外语较差。一 拿到外语书就头痛,害怕。妈妈为她着急,便托人给女儿请了一位外语系毕业的高材生做家教。开始,王××对老师持排斥态度,但几次辅导课下来王XX对外语有了兴趣。老师讲得清楚、有趣,王XX学得认真起劲,外语水平提高很快。他们经常相互夸奖,辅导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不久,这位家庭教师告诉王XX他非常喜欢她,将来一定要娶她。王XX又惊、又怕、又喜。她想:虽然自己不成熟,但他已经成熟了,于是便学着成年人的样子做了他的恋人,不料几天前,王××被父母发现怀孕了。她又悔、又恨,追悔莫及! 案例四

陈X,男,某校高二学生。其班主任是一位精明能干的青年女教师,她不仅课讲得好,还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

该班经常大出风头,班上的学生都很喜欢她、敬佩她,但陈X似乎与别人不一样,他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凡是她讲的课,陈X总是拼命预习,踊跃发言,只为听到她的表扬。她在作文上的批语,陈x总是反复翻看,直到倒背如流。他常常模仿她的字体,常常独自回忆她的音容笑貌。还寻找一切机会问她问题。在陈x眼里,她是世上最完美的女性。陈x也为此陷入苦恼之中,老师比自己大十几岁,这种感情一旦被别人发现,别人会怎样看待自己呢? 案例五

杜X,男,某校高一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在班上,杜X属于不起眼的学生。前几天,班主任在下班的路上,看到他与一位同班的女生在冷饮店一边吃冷饮,一边有说有笑,在以后的几天里,班主任又看到了两次类似的情形。当班主任侧面问及此事时,杜X说:“我看到周围有些同学成双成对,下课后便到冷饮店边吃边聊天,心里很羡慕,所以就约了我们班的XX一起出去。”

分析以上五个案例,可将中学生的早恋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单恋型,如案例一中的王X便属此类。从她的生日聚会以后,她常常陶醉在一种甜密的感情里,觉得自己被别人所爱。这种感觉让她整天处于兴奋状态,而且特别渴望听到文艺委亲口说出“喜欢你,爱你”之类的表白,但文艺委并不在意,或者是有所察觉,为了不忍心伤害同学,总是不接王X的话茬。于是王X便处在一种迷惑不解、又惊又喜的单恋中。中学时期的少男少女具有浪漫的幻想和情怀。这

是少男少女们特有的心理。他们喜欢做出各种猜想,并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2、好奇型。十四五岁的少男少女们都会觉得和异性在一块特别愉快、舒服。特别愿意和异性接触。这是一种性的体验,也是初恋的一种表现。但在这一时期,很难产生真正的爱情。爱情是指一对男女之间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共同的理想,在各自的内心形成彼此最真挚的倾慕,最深厚的感情,最热烈的追求,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而中学生的早恋只是一种异性相吸,相互好感而已。他们在心理上对异性产生好奇,也产生朦胧的需求和爱恋。于是急于尝试和证实这种新鲜的感觉,这正是出于相互交往又互相探索的欲望。因此,这一时期,他们的恋爱对象是多变的,不稳定的。就象案例二中的赵X,在一段时间里与班上的一位女生形影不离,谈笑风生,一块逛公园、看电影„„不久又觉得没什么可说的,干什么都没了兴致。

3、被诱惑型,青春期性生理的发展与成熟,必然带来性意识的萌发,他们愿意接近异性,希望得到异性的关心和爱恋,但他们毕竟年幼、单纯,生活经验少。有的中学生缺乏坚强的毅力,自我约束力较差,很可能无法驾驭自己的感情,在所谓“爱的旋涡”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特别是一些未谙世事的女孩子,她们依赖性强,渴望得到温暖和爱护。一些不怀好意的成年男性正是抓住女中学生的这种心理进行诱骗,他们先给女孩足够的关怀与体贴,又以必然高于中学生的智力和成熟给女孩以帮助和指点。于是女孩子往往会对其充满感激。

身体上的成熟和好奇心理使她们的自控能力减弱,因此常常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如案例三 中的王XX便属此类。

4、仰慕型。这种类型的中学生仰慕的对象往往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其原因是:第一,中学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求知欲望最强烈的时期,他们渴求知识,敬佩那些才华横溢、知识渊博的老师,特别是年轻、活泼的青年教师。教师的职业又具有明显的展示性,他们因为拥有知识而睿知和有力,他们因为诲人不倦,循循善诱而显得可亲可敬。这种展示性使他们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佩服和喜爱。第二,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普遍对异性有一种渴求和思慕。其实,在他们周围有许多男孩和女孩可以成为他们探求、交往的对象。但由于他们处于同样的身心发展阶段,男孩尚缺乏男性魅力和风度,女孩尚缺乏女性完美的风采。因此,一些男生便将漂亮、活泼的年轻女教师作理想女性的化身,一些女生则将成熟、潇洒的青年男教师作为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5、模仿型。中学生模仿性较强,评价能力、分析能力较差。他们常常模仿电影、电视上的一些有关爱情的情节和镜头。也常常模仿同伴的行为和举止。案例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从以上的案例和中学生早恋的类型中,我们还可归纳出中学生早恋有以下特征:

1、朦胧性。中学生的早恋只是一种朦胧的对异性的眷恋和向往,在他们中间还没有产生深沉执着的情爱,也很少有自觉的一对一的,以建立家庭为目标的道德感。他们之间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感情,似乎

是爱,似乎又不是爱。有的是把某个异性的好感当成了爱;有的是由于偶尔的好感,也有的是羡慕对方的知识和才能等等。

2、感染性。早恋往往具有“流行脖的性质,有的班级谁也不谈恋爱,但在另一个班如果有几个在谈,很快就会像连锁反应一样,感染其他同学。甚至有些同学会为自己还没有恋爱而自卑。

3、单纯性。中学生的早恋是很单纯的,爱就是一切。不附加任何条件,往往说不出明确和充足的理由。因此,中学生的感情是幼稚和纯洁的。

中学生早恋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从生理上说,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从心理或思想上来说都属于尚未成熟的成长期。中学生思想敏锐、求知欲强、记忆力好,正是增长知识、开发智力的黄金时期。早恋常会占去不少学习时间,使学生精力分散,影响学习和进步。早恋也常使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处于波动状态,给中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另外,早恋中的中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集体活动冷淡,与同学关系也逐渐疏远。因此,已经早恋的同学,应尽快地从早恋中解脱出来。要走出早恋的误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人为地夸大这种爱。中学时期对异性产生好奇、感兴趣的心理是正常的。但过分夸大这种感受,有意识地去刺激助长这方面的情感是不可取的。

2、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去,多参加集体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迁移情感的注意力。

3、用坚强的意志克制自己情感的流露。对自己爱慕的同学,也像

对其他同学一样,落落大方,一视同仁。时间一长,这种感情就会逐渐消失淡化。

中学生心理咨询中的案例分析——个性发展

案例介绍

一名姓钱的高一学生前来咨询说,我在班上学习很刻苦,经常拿第一,如果有时当不了第一。就感觉会被别人说而感到很难受,我该怎么办呢?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少年对别人的关于自己的评价特别在意,如果有人评价不合事实或者不公正就会引起某种愤怒情绪。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一般落后于对别人的评价,因而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偏高,对别人的评价往往吹毛求疵。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肯定自己的优点。好学,有上进心强永远都是对的,值得大家学习的。

2.要看到每个人的优点和不足。可以在一张纸上分别写上自己和竞争对手的优点和不足。对照着找到自己的差距,要看到身体条件的差异,起点高低等种种原因。多给自己一些肯定,从而争取下一次赶上去。

中学生心理咨询中的案例分析——逆反心理 摘要:

陈X,男,13岁,高一学生。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眼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我通过与该生交流,了解,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家庭和个别老师教育不当。制定了辅导计划,并实施。主要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坚持正面疏导教育,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使该生的逆反心理有所改观,作业能按时交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关健词:高一 逆反心理 辅导教育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陈X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陈X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排有意义的生日庆祝会,设计各种温馨的家庭活动,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3、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4、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陈X在数理化方面的优势成立一个帮困组,让其担任组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5、本人的自我调节:指导陈X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6、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陈某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

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陈X的逆反心理已有所改观,和同学、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学习比以往认真,上课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能按时交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中学生心理咨询中的案例分析——情绪辅导

案例介绍

孟某,男,某中学初一(4)班学生。个子高大、结实,正处于爱说爱笑的年龄脸上却从来没有笑容,一双忧郁的眼睛常常茫然地望着地面,从不主动和别人搭话。鉴于他在小学有过任班干的经验,班主任委派他担任班级劳动委员。可是在大扫除时,他却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在扫在擦,身边喧闹的同学似乎与他完全无关。小学成绩优秀的他,课堂上却总是沉闷无语,不是低垂双眼,就是双手揪着头发沉重地伏在课桌上,甚至课后的作业也交不上了,成绩也逐渐下滑。他所在的(4)班的男生都酷爱篮球运动,几乎人人都参加过市体校篮球班的训练,可身材条件极好的他却从不参与。遇到集体外出的活动,他也总是交来家长签字的请假条而拒绝参加。

案例分析

孟某的父母皆从事石油勘探工作,常年在野外作业,孩子与父母关系生疏,他是在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的,祖孙俩感情深厚。他性格善良温和,刚上小学时也还是个活泼积极的孩子。可是在他八岁那年这孩子

却遭受了成人都无法承受的刺激:他第一个目睹了奶奶被窃贼刺杀倒在血泊中的惨状!此后,这个八岁的男孩持续了两个月的低烧,他常常在半夜里惊醒,甚至整夜的失眠。这样突如其来的刺激所带来的创痛不是一个八岁的孩子所能承受的,随之而来的对不可预知的暴力侵袭与死亡的恐惧也不是一个八岁孩子能与之抗争的。终日被这无法宣泄的创痛与无法驱散的恐惧折磨着,活泼的孩子变得寡言少语,精神萎靡不振,不知情由的老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同学们投来的不理解的目光,使他失去了向别人倾诉的勇气,失去了对外人的信任。唯一可以依靠的父母,又因亲子关系的生疏以及常年在外工作而忽略了孩子心理上的变化。由于没有得到及时而恰当的心理调适,孟某的心理在八岁时就开始出现了自闭的征兆。升入初中后,周围熟悉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班的同学都是家庭条件较好,而且倍受父母宠爱的十

一、二岁孩子。他们自我意识很强,好表现也很自尊,心里想得更多的是自己,不懂得考虑他人的感受,更没有学会如何去关爱他人。在这样一群同龄人中,孟某和孤独感更强烈了,心里益发觉得这世界的不公,他完全拒绝与任何人沟通。

辅导方法

1、了解原因:与孟某的家长、小学老师、同学交谈,从而了解孟某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2、老师常常与孟某个别会谈,使他自己找回积极的生活态度。谈他的快乐的童年,谈他和奶奶一起度过的那些日子,让美好的回忆驱走脑海中那段恐怖的经历。更多的时候谈的是对未来的设想,并与他一

同制定计划以改善目前的情况,令他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3、为他提供融入集体的契入口:安排一个家庭条件好但性格温和,从不爱炫耀,积极上进,乐于助人又细致的女孩与他同坐。安排座位之前,老师和这个女孩做了一次长谈,把孟某的遭遇都告诉了她,要她带动其他同学更多更主动的接近他,让他发现周围的同学并不象他原来所看到的那样自私和骄傲,从而排除他的孤独感,消除他在集体中的失落感。这也是对“异性效应”的一次善加利用。这个过程中,老师随时注意帮助他们把握好男女同学交往的度,以免弄巧成拙。

4、创造机会,把握契机帮助他重塑自信:

让他再任劳动委员。初上任时,手把手教他如何有条理的安排班级劳动,如何在工作中赢得威信,如何恰当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适时对他的表现给予肯定。

和科任老师沟通,请老师给予孟某特别但不过分的关注,课堂上尽量多创造机会让他参与。在他认为自己的数学基础还不很扎实的时候,为他争取参加数学奥赛的资格,让他学会要锐意争取。

帮助他策划两台主题班会,让他亲自组织,学会主动去争取同学的配合,从而明白学会如何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使他与同学的友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5、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以了解孟某家庭情况及他在家的表现,并与家长沟通思想,让他们明白常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辅导效果

由于老师、家长、同学的密切配合,孟某自闭现象明显改变,和父母、同学的关系都大有改观,能积极的参加集体活动,与几个同学组织了数学小组,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还参加了班级的篮球队,甚至成为主力人员。孟某已经从一个孤独自闭的孩子恢复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了。

中学生心理咨询中的案例分析——缺乏亲情 案例介绍

吴某,男,16岁,某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偏低,爱好各项体育运动,特别喜欢打篮球,曾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由于训练时不慎伤到了腿,经广州三家医院确诊伤势涉及到韧带,因此建议他不要参加剧烈运动。这就意味着他必须离开自己非常喜爱的篮球运动。对此,他从心理上、行动上都不愿意接受,情绪相当低落,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学习成绩是直线下降。而且在口头上常常说大话,在老师、同学们面前夸下海口,但每次事情都不能如他所愿,久而久之,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交往,他也越来越沉默。

案例分析

吴某父母离异已四年,现住在奶奶家,军人出身的父亲由于工作较忙很少来看他,而母亲又远在广州,因此缺乏父母的关怀。同时吴某对

父亲的教育方式不理解,采取抵触态度,父子关系疏远。

吴某有一愿望,希望能参加南宁市每年四月举行的篮球比赛,但由于腿伤,他肯定是不能参赛了,愿望与现实的落空,让他感到无法接受,因此靠幻想,靠夸海口、说大话来满足自己的要求,但却得不到别人的理解。

吴某处于青春期年龄,因生理的变化也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反映,腿伤事件发生前,他曾非常喜欢班上的某一女同学,但那女同学却不怎么喜欢搭理他,他感到苦恼,而腿伤无疑是雪上加霜。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教师常与吴某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让其意识到“健康的身体关系到自己的一辈子,按照医生的叮嘱,先治好腿伤;腿好了,还能打球,但腿断了,就永远不能打球了。”

2、集体帮助:把吴某的事情告诉同学们,让大家都来关心和帮助吴某,使他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同时班上的各种体育活动,都请他参与组织和筹备工作,使他找回自信心。最后,特别找来几位和他玩得较好的同学(包括上述提到的女同学),请他们多加了解和关心吴某的行为和想法。

3、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吴某家庭情况,并与家长沟通思想,希望吴父多与孩子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加强孩子的信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4、心理咨询:学校开设有心理咨询室。建议吴某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将自己的烦恼、苦闷向别人倾述,并得到一些好的建议来改善

目前的情况。

5、兴趣转移及自我调适:了解到吴某对五子棋感兴趣,因此,我建议他参加学校组织的围棋培训班,他欣然参加。并且介绍其阅读有关自我调适的书籍,树立其热爱生活,勇于面对现实的信心。

辅导效果

由于教师、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吴某逐渐能面对腿伤不能打篮球这一现实,现在他能很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中学生心理咨询中的案例分析——挫折 案例介绍

李某,女,17岁,某校高二学生。学习成绩居中,喜爱写诗,乐于助人。高一下学期与班里一名男生交往甚密,但自高二上学期两人突然互不搭理,该男生与李某的一亲密女伴来往频繁,李某开始远离他们,整日郁郁寡欢,上课时常走神、发呆。课余时间独处一角,不与人搭话,几次测验成绩均有退步。

案例分析

该女生原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女孩,出现情绪低落的原因,是因为受到了两方面的挫折:

1、交往性挫折。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上的日益发育成熟,性意

识的萌芽,男女同学都会产生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慕。李某与班里男生相互产生了好感,交往甚密,这是一种正常表现。但是由于自己同班好友的介入,李某一下子就产生了强烈的交往挫折感,认为男伴因别的女同学而疏远自己,觉得自己对异性的吸引力不如别人,自信心开始下降。

2、自尊性挫折。李某有强烈地为班级服务的愿望,平时看到班上出现了不良现象总想出面制止,但考虑到自身不是班干,怕别人说自己多管闲事,起不了作用,便想竞选班干。但是却落选了。李某认为自己多方面表现很好,且有为同学服务的愿望,却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与李某进行朋友式的谈心,取得其信任,了解其心理的状况、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她共同寻求解决的方法。

2、转移注意力,发展其兴趣爱好。利用李某爱写诗的特点,帮助李某发展她的兴趣爱好,鼓励其向中学生刊物投稿,让她把一部分注意力转移过来。

3、鼓励其寻回自信,向失败作挑战。利用班干换届选举之机,鼓励李某再次面对挑战,参加选举。选举前对李某做了全面分析,让其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作好选举的充分准备,自信地面对选举。

4、组织班集活动,进行男女交往方面的辅导。在班组举行青春期男女的交往问题的讨论,让同学们相互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进行指导。并利用此机会让李某主动找到原来的男同学和女友进行交流,

解除误会。

辅导效果

李某在班干选举中当选了,她现在整日忙碌于同学们之中;她的诗也在中校报上发表了,她开始受到更多的人的关注;同时她也恢复了和原女友及男生的友谊;在这种状态下,她的成绩逐渐进步了。不用说,李某很好的恢复了自己的自信心。现在笑容经常挂在她的脸上,可爱的女孩又笑了。

中学生心理咨询中的案例分析——嫉妒

案例介绍

梁某,女,16岁,某中学高一学生,打篮球是主力,爱打扮,学习成绩差,但嫉妒心却很重。她的同桌张某,品学兼优,是个顶呱呱的好学生。每次张某考试得第一名时,梁某就在背后议论张某是事先知道了题目,不然就是碰巧的。梁某经常把张某的笔记本藏起来,让张某不能上好课。只要张某积极主动为班上做好事,梁某心里更不舒服,说张某是爱出风头,爱表现自己。班上如有同学穿着比梁某漂亮时,她便不高兴,暗中嫉妒,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久而久之,梁某的嫉妒心越来越强,凡是别人有比她强的地方,她便心生怨恨,妨火中烧,

不仅背后议论人,还恼得晚上失眠。为此,她感到异常痛苦。

案例分析

梁某的这种嫉妒心理是一种恶劣的感情。莎士比亚曾把这种恶劣的感情称为“绿眼妖魔”。谁做了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愚弄。产生嫉妒心理的梁某对别人比她好的地方总感到不满,进而贬低和诋毁,更为严重的是不择手段去伤害同学。

梁某为何有嫉妨之心?一是缺乏自知之明,只见自己所长,不见自己所短,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老子天下第一,哪容得别人比自己强?二是好胜心太强,处处都想取胜,事事都想占上风,怎能服气别人超过自己?三是心胸狭窄,缺乏修养,“我行,你就别想行”,“我不行,你也别想行”,“你行,我偏叫你不行”。

辅导方法

1、案例教育

古往今来,因嫉妒而害人的例子屦见不鲜:大将孙膑才能卓越,却被嫉妒的庞涓腕去了双膝;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因为遭到30名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嫉妒,至死未能跨入科学院的大门;被评为大连市特等劳模的售货员董明当上了特等劳模之后,被嫉妒者指责为“风流劳模”、“流里流气”、“有意抬高身价”„„等等。

嫉妒之火能毁灭别人,也会断送自己。童话中嫉恨交加的后母想用毒苹果置白雪公主于死地,让她自己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结果,死的不是白雪公主,而是她自己;《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中气绝身亡等等。

通过这些大量的实例来开导张某,让她认识到嫉妒的危害性。

2、找出自己的闪光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梁某虽然学习成绩差,但她是篮球队的主力、得分能手,打篮球是她的优势,让她发挥这一优势,让她看到自己也有强于别人的地方,那么,梁某就能找到自己的心理位置,得到生活的乐趣。

3、化嫉妒心理为竞争意识

每当梁某出现嫉妒他人的苗头时,开导梁某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为什么这样想?”,“这样想会产生什么后果?”等等。再启发她自奋:“你行,我也行!”,“你行,我比你更行!”经过长期耐心的引导,使她消极的嫉妒心理转化为积极的竞争意识,产生自爱、自强、自奋的精神。

4、参加有益的活动

指导梁某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如:读书活动,让梁某阅读有关书刊,加强自身修养;还可以参加班级和社会公益活动,培养自己成为一个胸怀宽广的人。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梁某的嫉妒心理大大消除了,她再也不犯“绿眼”病了。她能虚心向同学们请教,学习有了进步;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思想上能达到“风贤思齐,风不贤内心自省”的境界。

中学生心理咨询中的案例分析——忧郁

案例介绍

1、学生基本情况:

女,17岁。

2、问题行为概述:

十六、七岁的少女,花一样的年龄,而她却像一朵过早枯萎的百合,忧郁地走进了我的辅导室。高二年级,非常关键的一年,文、理分班后,同学们都加足马力投入学习,而她却精神恍惚,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人群中心事重重的,独来独往,一声不吭,学习开始走下坡路。有谁能够了解她的心事?除了

一、两位好友或许感受到了她的变化,其他的同学都因为她的忧郁和缄默惭惭与她疏远,老师与她谈话,总说没什么,只是感到学习压力大。她究竟怎么了?

3、背景资料了解:

(1)学习情况:Y,曾就读于X市的一所重点中学Z,成绩优秀,于高一年级下学期与母亲一同转来我市生活,在Z中学曾有许多好朋友,但在这儿,除了能与同桌说些心里话外,基本上还没有特别交心的朋友。

(2)家庭情况:父母感情出现危机。在X市时,父亲与一位阿姨的亲密交往曾被Y看到,使得父亲在自己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化为污有。从此父母亲间的争吵不断,Y因此而不断自责,认为不该把这

事告诉母亲。与母亲一同来到我市后,又发现母亲与一位叔叔交往密切,从此父母的离婚问题提到日程上来。Y自此认为人世间没有可信的东西,自己夹在中间也倍受折磨。最后父母离异。

案例分析

家庭环境变迁,父母关系的恶化,使得纯洁而善良的她无法接受这种现实,父母的欺骗使她不愿再轻信任何人,美丽的梦想被打得粉碎,陌生的人际环境又使她独自承受这种苦闷,认识上的冲突使得她的情绪日渐消沉、低落。

诊断为:生活上的挫折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

辅导方法

对Y的指导主要采用理性情绪疗法,兼以行为调整方法结合。首先对其不良情绪表示积极关注,从关心体贴使其建立信任感,鼓励其倾诉心事并宣泄不良情绪;然后帮助其纠正认知上的偏差,学会客观地看待问题;最后建立自信,转移注意力,走出情绪的低谷。

辅导过程:

第一次咨询:采用来询者中心疗法进行指导。咨询过程中本着真诚、尊重和理解的原则,鼓励Y积极的渲泄心中的不良情绪,因此在咨询过程中以Y个人倾诉为主,让其言尽其意,直抒己见,创造一个充满温暖的信任的气氛,使来询者无忧无虑地开放自我,以便咨询者掌握材料,加深了解。

第二次咨询:采用理性情绪疗法进行指导。让Y认识到虽然她的处境让人同情,但是她的这种逃避现实,自怜自艾,不敢面对现实中的

挑战这种做法却是不可取的。她的烦恼和情绪困挠来自对人或事的绝对化的期望和要求。父母对待生活的选择也应有他们自己的权力,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们的真实情感和慎重的选择,而不应为此而自报自弃,加深烦恼。并用举例子的方式让Y认识到烦恼的产生不是由于父母的离异,而是由于自己对这件事的认识所至,应该学会排除这种刻板印象,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此外,还教会Y一些心理调节方法,如:倾诉、转移注意力、升华等。

第三次咨询:主要采用行为疗法。经过多次接触和了解后,认识到Y有作文特长,推荐其参加某杂志社征稿,经过反复修改,Y的文章被刊登。借此机会让Y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与特长,让其树立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努力追求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

辅导效果

Y逐步摆脱了情绪困扰,不再逃避周围环境而默自神伤,性格比以前更热情开朗了,在班上也有了自己的知心朋友,课上能配合老师积极回答问题,成绩处于班上前列,并在班上担任了学生干部的工作。

中学生心理咨询中的案例分析——自尊心

案例介绍

李某某,女,14岁,某中学初三(4)班学生,个子较矮,性格内向,中等智商,成绩一般。李某一岁时因一场高烧后头发全掉光。十几年来,父母带她跑了很多医院,一直不断地吃药,但头发还没有长出来。上小学不管春夏秋冬都戴上一顶帽子,常被同学们指指点点,被调皮的男女同学戏弄。有一次上学时,被几个调皮的男同学掀掉帽子,并把她推到臭水沟里„„从那以后,她对上学产生了恐惧,对生活失去信心,独来独往,远离人群,不愿过集体生活,认为人与人是冷漠的。

初中时,她摘掉帽子戴上假发,有一天做课间操的时候,班上一个调皮的男生,当众把她的假发扯下来,让同学讥笑她。 案例分析

李某本身没有头发已伤心,又遭到了多次伤害,使她感觉世上人情淡薄,世态炎凉,没有温暖,没有快乐。她很想读书,渴望学好文化,但又怕上学,而又不得不上学,她的思想一直处在矛盾之中,她恨老天为什么这样不公平,感受到活在这个世界上真是受罪,这种想法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学习和成长。

辅导方法

1、个别交谈。为了提高她生活的信心,我跟她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故事、盲才女海伦的故事以及残疾人张海迪的故事,用英雄们的动人事迹激发她沉睡的心灵,告诉她,这些残疾人的状况比她惨一百倍,一千倍,但他(她)们没有被不幸打倒,要向命运抗争,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你也要象他们一样,应该站起来要比他们活

得更好。

2、坚持写周记。鼓励李某常写周记,特别是有关心理活动的周记,使我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及问题产生的心理原因,并与她共同制订改善这些不良心理状态的计划。

3、鼓励她参加集体生活。让她过正常的集体生活,多与同学接触。我安排和鼓励她担任组长工作,让她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在担任组长的过程中,虽然也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有些男生因学习问题拿她的假发为难她,但她已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我也及时地支持她的工作,使用她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4、举行集体辅导活动,开展“团结友爱”为内容的辅导活动课,让那些专门拿别人的痛苦取乐的同学感到惭愧,主动向李某道歉。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李某担任一定角色,增强了与同学的交往,加深了友谊,同学们不再岐视她,在学习上、生活上互帮互助,有说有笑。有一次李某生日那一天,同学们事先买了生日蛋糕,在下午第八节课给李某举行生日庆祝活动,李某感受到人世的温暖。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李某变成一个正常的快乐的女生,组长工作很有成效,几乎每周获优胜小组,还常带本组同学在校内外学雷锋做好事;她本人的成绩也从中等生跃进了尖子生的行列。

第9篇: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四

中学生心理咨询中的案例分析——早恋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的早恋问题也非常突出。据调查表明,某年级的88个学生中。有早恋经历的多达30人。高一年级的某个班竟有50%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进入早恋角色。在咨询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早恋的人数不仅增多,而已年龄逐渐提前,高

一、高二的学生也常常陷入早恋的困惑中。现列举几个案例来分析中学生早恋的特点。 案例一

Xxx,一个高一年级的女生,在过15岁生日时,邀请了十几位同学作客。文艺委还唱了一首Xxx最爱听的歌来助兴。X望着文艺委,听着他娓婉动听的歌声,联想到文艺委平时对她的热情和主动帮助,突然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特殊感受。从那儿以后,她一看到文艺委便不知所措,她想见他,又怕见他。并且,她认为文艺委也处处久留心自己。王X在咨询电话中说:“我能感受到他常常注视着我,比如上体育课我跑步时,下课我与别人讲话时等,他都在看着我。他既然对我好,为什么不向我表白呢?他是不是不好意思开口呢?” 案例二

赵x,男,某校高一年级学生。前段时间,自己觉得与同班的一女生相爱了。那时,他们常常形影不离,一起上学,放学一块回家,好象有说不完的话,一到星期天,他们就千方百计从家里跑出来,逛公园、看电影、滑旱冰等等。不管干什么,只要两人在一起都觉得特别开心。但不知为什么,过段时间后,两人在一 起似乎没什么话可说了,一块玩也没什么兴致了。因此,赵X问:“我和他是不是真有爱情呢?” 案例三

王XX,某中学高一女生,语文、数学、理化各门成绩均好,但外语较差。一 拿到外语书就头痛,害怕。妈妈为她着急,便托人给女儿请了一位外语系毕业的高材生做家教。开始,王××对老师持排斥态度,但几次辅导课下来王XX对外语有了兴趣。老师讲得清楚、有趣,王XX学得认真起劲,外语水平提高很快。他们经常相互夸奖,辅导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不久,这位家庭教师告诉王XX他非常喜欢她,将来一定要娶她。王XX又惊、又怕、又喜。她想:虽然自己不成熟,但他已经成熟了,于是便学着成年人的样子做了他的恋人,不料几天前,王××被父母发现怀孕了。她又悔、又恨,追悔莫及! 案例四

陈X,男,某校高二学生。其班主任是一位精明能干的青年女教师,她不仅课讲得好,还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该班经常大出风头,班上的学生都很喜欢她、敬佩她,但陈X似乎与别人不一样,他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凡是她讲的课,陈X总是拼命预习,踊跃发言,只为听到她的表扬。她在作文上的批语,陈x总是反复翻看,直到倒背如流。他常常模仿她的字体,常常独自回忆她的音容笑貌。还寻找一切机会问她问题。在陈x眼里,她是世上最完美的女性。陈x也为此陷入苦恼之中,老师比自己大十几岁,这种感情一旦被别人发现,别人会怎样看待自己呢? 案例五

杜X,男,某校高一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在班上,杜X属于不起眼的学生。前几天,班主任在下班的路上,看到他与一位同班的女生在冷饮店一边吃冷饮,一边有说有笑,在以后的几天里,班主任又看到了两次类似的情形。当班主任侧面问及此事时,杜X说:“我看到周围有些同学成双成对,下课后便到冷饮店边吃边聊天,心里很羡慕,所以就约了我们班的XX一起出去。”

分析以上五个案例,可将中学生的早恋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单恋型,如案例一中的王X便属此类。从她的生日聚会以后,她常常陶醉在一种甜密的感情里,觉得自己被别人所爱。这种感觉让她整天处于兴奋状态,而且特别渴望听到文艺委亲口说出“喜欢你,爱你”之类的表白,但文艺委并不在意,或者是有所察觉,为了不忍心伤害同学,总是不接王X的话茬。于是王X便处在一种迷惑不解、又惊又喜的单恋中。中学时期的少男少女具有浪漫的幻想和情怀。这是少男少女们特有的心理。他们喜欢做出各种猜想,并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2、好奇型。十四五岁的少男少女们都会觉得和异性在一块特别愉快、舒服。特别愿意和异性接触。这是一种性的体验,也是初恋的一种表现。但在这一时期,很难产生真正的爱情。爱情是指一对男女之间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共同的理想,在各自的内心形成彼此最真挚的倾慕,最深厚的感情,最热烈的追求,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而中学生的早恋只是一种异性相吸,相互好感而已。他们在心理上对异性产生好奇,也产生朦胧的需求和爱恋。于是急于尝试和证实这种新鲜的感觉,这正是出于相互交往又互相探索的欲望。因此,这一时期,他们的恋爱对象是多变的,不稳定的。就象案例二中的赵X,在一段时间里与班上的一位女生形影不离,谈笑风生,一块逛公园、看电影……不久又觉得没什么可说的,干什么都没了兴致。

3、被诱惑型,青春期性生理的发展与成熟,必然带来性意识的萌发,他们愿意接近异性,希望得到异性的关心和爱恋,但他们毕竟年幼、单纯,生活经验少。有的中学生缺乏坚强的毅力,自我约束力较差,很可能无法驾驭自己的感情,在所谓“爱的旋涡”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特别是一些未谙世事的女孩子,她们依赖性强,渴望得到温暖和爱护。一些不怀好意的成年男性正是抓住女中学生的这种心理进行诱骗,他们先给女孩足够的关怀与体贴,又以必然高于中学生的智力和成熟给女孩以帮助和指点。于是女孩子往往会对其充满感激。身体上的成熟和好奇心理使她们的自控能力减弱,因此常常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如案例三 中的王XX便属此类。

4、仰慕型。这种类型的中学生仰慕的对象往往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其原因是:第一,中学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求知欲望最强烈的时期,他们渴求知识,敬佩那些才华横溢、知识渊博的老师,特别是年轻、活泼的青年教师。教师的职业又具有明显的展示性,他们因为拥有知识而睿知和有力,他们因为诲人不倦,循循善诱而显得可亲可敬。这种展示性使他们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佩服和喜爱。第二,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普遍对异性有一种渴求和思慕。其实,在他们周围有许多男孩和女孩可以成为他们探求、交往的对象。但由于他们处于同样的身心发展阶段,男孩尚缺乏男性魅力和风度,女孩尚缺乏女性完美的风采。因此,一些男生便将漂亮、活泼的年轻女教师作理想女性的化身,一些女生则将成熟、潇洒的青年男教师作为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5、模仿型。中学生模仿性较强,评价能力、分析能力较差。他们常常模仿电影、电视上的一些有关爱情的情节和镜头。也常常模仿同伴的行为和举止。案例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从以上的案例和中学生早恋的类型中,我们还可归纳出中学生早恋有以下特征:

1、朦胧性。中学生的早恋只是一种朦胧的对异性的眷恋和向往,在他们中间还没有产生深沉执着的情爱,也很少有自觉的一对一的,以建立家庭为目标的道德感。他们之间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感情,似乎是爱,似乎又不是爱。有的是把某个异性的好感当成了爱;有的是由于偶尔的好感,也有的是羡慕对方的知识和才能等等。

2、感染性。早恋往往具有“流行脖的性质,有的班级谁也不谈恋爱,但在另一个班如果有几个在谈,很快就会像连锁反应一样,感染其他同学。甚至有些同学会为自己还没有恋爱而自卑。

3、单纯性。中学生的早恋是很单纯的,爱就是一切。不附加任何条件,往往说不出明确和充足的理由。因此,中学生的感情是幼稚和纯洁的。

中学生早恋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从生理上说,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从心理或思想上来说都属于尚未成熟的成长期。中学生思想敏锐、求知欲强、记忆力好,正是增长知识、开发智力的黄金时期。早恋常会占去不少学习时间,使学生精力分散,影响学习和进步。早恋也常使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处于波动状态,给中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另外,早恋中的中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集体活动冷淡,与同学关系也逐渐疏远。因此,已经早恋的同学,应尽快地从早恋中解脱出来。要走出早恋的误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人为地夸大这种爱。中学时期对异性产生好奇、感兴趣的心理是正常的。但过分夸大这种感受,有意识地去刺激助长这方面的情感是不可取的。

2、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去,多参加集体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迁移情感的注意力。

3、用坚强的意志克制自己情感的流露。对自己爱慕的同学,也像对其他同学一样,落落大方,一视同仁。时间一长,这种感情就会逐渐消失淡化。

上一篇:德育课教案下一篇:节能降耗挖潜增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