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消费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汽车消费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汽车消费信贷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促销方式在全球由来已久,在国内汽车行业也得以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分析,首次提出目前国内汽车市场上存在的三种消费信贷模式—泛银行信贷模式、汽车金融公司信贷模式、一对一银企合作信贷模式,并进行详细比较分析。基于分析得出银企合作的汽车金融公司将是今后国内汽车消费信贷的主要发展方向。

第一篇:汽车消费论文

浅谈汽车消费心理在汽车销售的应用

摘 要:汽车销售实践离不开对消费者消费心理的研究,通过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销售措施,才能提升汽车销售的业绩。

关键词:汽车消费;消费心理;汽车销售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逐渐成为了家庭的生活日用品,这反映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反映了居民消費结构的变化。居民在购买汽车时是受到多方面的心理因素的影响的,比如面子心理、从众心理、推崇心理、炫耀心理、攀比心理等,受到以上诸多心理的影响,汽车销售企业必须有意识的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销售措施。

1 汽车消费者的心理展示

1.1 面子心理

汽车消费者普遍的存在着面子心理,受到面子心理的影响,汽车消费者常常会做出超过自身购买能力的消费行为,自己的支付能力远远不能够购买相应价位的汽车,然而受到自己面子的驱使,却常常做出不理智的消费。在实际的汽车销售过程中,汽车营销人员也常常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开拓汽车销售市场,最大限度的获取汽车溢价,达成汽车销售协议。

1.2 从众心理

除了面子心理之外,汽车的购买人员还普遍的存在着从众的心理。有从众心理的人,其个人观念以及日常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迫于群体的压力,受到群体的影响,进而为合群而做出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选择,这一点在消费者的众多购买决策中都有所体现。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消费者在购物时常常会选择到人多的商店进行购买,同时对于商品品牌的选择也表现出很明显的从众倾向,这时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商品品牌就会受到普遍的青睐,还有就是消费者在选择旅游地点时也倾向于热点城市以及热点路线。

1.3 推崇心理

很多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推崇心理,消费者在进行决策之时,会过多的参杂情感成分,由此做出不理智的消费行为。汽车消费者出于对于权威的推崇,往往会无理由的选用权威者所选用的品牌,在这个过程中,消费对象人格化显著,产品的畅销也由此达成。

1.4 炫耀心理

很多购车者都是出于炫耀的心理才购车的。对于汽车这种消费品,购买汽车会带给消费者很大的心理满足,很多消费者购买汽车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消费心理,而并不是出于实用的心理。在当前中国人均工资水平并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这种炫耀的心理也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高端的消费市场。同时一些时尚商品的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这种炫耀心理表现的尤为明显。

1.5 攀比心理

消费者的攀比心理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消费者参照自身所处的阶层自身的身份限制以及自身所处的地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存在攀比心理的消费者常常以所在的阶层人群为参照进行自身的行为选择。受到攀比心理影响的汽车消费者,更加在乎自己是否有,看到别人有了,自己也要有,而不管自己是否真的需要。

2 消费心理在汽车销售中应用的策略

2.1 借助市场调查确定目标市场

现代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时,都会预先做好市场调查,进而确定相关的目标市场。不同的产品只有投放到相应的市场之中才能收到好的销售效果。新产品必须找到其目标市场才能收到好的营销效果。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都有其深层次的、不易被人察觉的消费动机,而汽车营销者要想获得好的营销业绩就必须探索这一深层次的消费动机。由此为了确定目标市场就必须开展深入的市场调查,结合各种社会、自然因素开展营销活动,在深入的分析消费者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开展营销活动。

例如在进行市场调查的时候应该综合的考量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对于消费者自身的消费结构的影响。在完成市场调研工作之后还应该根据相关的调研结果进行细致的市场划分,由此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汽车消费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汽车营销必须进行细致的市场划分。将消费者进行不同的划分,全面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分辨消费者的不同心理欲望,将不同的消费者划分出不同的心理态势。在进行市场细分的过程中,要有相应的标准,在进行市场细分的过程中要明确的将心理标准作为最主要的标准。市场划分的心理标准应该包括消费者的性格特征、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在依据心理标准完成相关的市场划分之后可以更好的制定相关的汽车营销策略。

汽车市场的选择就贯彻于市场细分的整个过程中,做好了市场细分也就选择好了相应的消费者群体。汽车销售者必须对消费者的心理做出详细全面的调查,通过采取恰当的宣传手段与宣传方式传达出企业的市场定位,传达出企业的建设理念,最大限度的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实现市场的定位与开拓。

2.2 依据消费者心理制定营销策略

产品策略的构建过程中,消费者心理的研究与应用主要有两方面的体现,主要包括新的产品设计与新的产品开发,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将新产品设计的心理策略进行相应的运用。新产品设计的策略主要包括满足消费变化的趋势,符合消费者自身的心理需求,满足消费者自身的审美品味,同时要展现消费者自身的个性特征,使得产品的设计能够更好的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好的满足社会消费的趋势。汽车产品的命名以及汽车的商标设计与包装设计也都应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通过设计一个好的商品名称,会极大的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最大限度的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使用好商品命名的心理策略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商品的效用,可以通过采取比喻以及借喻手法展现商品在某一方面的特征,让消费者一听到这一商品的名称就能立刻激发购买欲望与购买需求。除此之外在商品的包装设计上也要注重心理策略的使用,采取吸引力强的商品颜色与商品形状,激发出消费者内心的购买欲望。汽车销售厂家一定要利用好汽车的商标与包装这一汽车企业的无形资产,充分的挖掘这一无形的资产在汽车企业的经营中应有的价值。

在汽车产品的价格构建过程中,也应该体现汽车企业自身策略的高明性。在进行汽车价格制定的时候,要坚持需求导向法,依照消费者的需求强度进行定价,充分的考虑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依照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感受制定合理的价格,同时在制定商品价格的时候还应该充分的参照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理解程度进行定价。除了以上的策略,汽车销售厂家还应该有意识的运用心理定价的策略,例如依据产品的声望、产品的尾数、消费者的使用习惯等进行定价。除了以上几方面的定价策略之外,汽车销售企业还应该有意识的依据消费者的心理反应对商品价格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还应该及时的说明解释相关的调价依据避免消费者产生误会,进而引发消费者的不满。

在制定汽车销售的促销策略时,同样也应该对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开展深入的研究并做到相应的应用,由此确保整个促销策略的顺利实现。汽车企业主要应用的促销手段主要涉及到广告的投入,人员的推销,营业的推广,公共形象的打造等几方面的措施。首先成功的广告建设也离不开对消费者的心理分析,通过对消费者的心理进行相应的分析,可以确保广告的设计更加的符合消费者的视觉需求以及消费者的听觉需求,进而吸引消费者的潜在购买欲望,由此引导消费者形成对于企业产品的忠诚度,引导其做出购买决定。作为企业的销售人员更应该充分的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心理,通过相应的观察与分析,破除推销的瓶颈,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售出相应的商品,为了实现以上的销售效果,汽车企业有必要对企业的销售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

除此之外企业的营销推广工作也要做到位,通过营销推广引导顾客及时的做出购买的决定,具体可以通过采取有奖销售、免费品尝、免费试用等措施,依据产品的特点制定出更加满足顾客需求的推广策略,最大限度的实现预期的销售目的达到预期的销售效果。公共关系的构建是一种更加着眼于长远目标的促销手段,这一促销手段更加的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形象。在企业的销售过程中会遇到方方面面的消费者,这也要求在汽车企业的销售过程中要全面的分析公众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寻求公众的支持,提升销售业绩。

3 结语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汽车销售的整个过程中,汽车消费心理始终贯穿始终。汽车企业的营销活动需要对消费者的心理进行相应的研究,需要对消费者的心理进行相应的应用。消费者的心理就如同一个暗箱,汽车销售者要有意识的透过表面的暗箱去寻求消费者内心里的秘密,并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加以运用。通过汽车消费心理在汽车销售的应用,真正的掌握汽车销售的主动权,实现汽车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国柱,市场营销学[M],中国商业出版社,2018,22-33.

[2]余凯成.组织行为学[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44-56.

[3]张宏,2005年中国车市概览,银行家[J],2017,55-66.

[4]石嘉玉,汽车市场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北京汽车[J],2018,88-89.

作者:陈群燕

第二篇:成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与《消费信贷法》的制定

[摘 要] 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普遍提升,购买汽车在老百姓心中已不再是个梦。但从2007年的数据来看,居民的汽车消费能力一直未转化成实际购买力。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增大,再加上奥运会即将在我国召开,热钱不断涌入,造成过去一年来,城市居民的资产飞速增长,导致消费信心逐步建立起来,按理成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应该是一派生机,但实际情况却让人咂舌。本文将成都市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造成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低靡的原因,基于《消费信贷法》的出台前景,从法律的角度找出相关策略,辅助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重回健康之路。

[关键词] 汽车金融 信贷 消费信贷法

一、汽车金融的定义

汽车金融是主要在汽车的生产、流通、购买与消费环节中融通资金的金融活动,包括资金筹集、信贷运用、抵押贴现、证券发行和交易,以及相关保险、投资活动,具有资金量大、周转期长、资金运动相对稳定和价值增值性等特点。它是汽车制造、流通业、服务维修与金融业相互结合渗透的必然结果。

二、汽车信贷市场的现状分析以及《消费信贷法》的出台

1.汽车信贷市场面临的困境

近几年,汽车消费成为国内消费需求的一大亮点。然而,因汽车价格过高、税费负担较重、金融服务滞后、银行紧缩银羹、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响,汽车消费规模与汽车业发展规模不相适应,与发达国家个人汽车消费水平相比,差距更大。为扩大内需,我国政府需提高个人汽车消费需求规模与水平,拓展中国汽车产业市场的发展空间,同时提高汽车产业在发展经济中的贡献份额。

(1)无法有效控制信贷风险。2007年前,国内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迅猛发展和波动升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保险公司推出的车贷履约险,该险种使银行将车贷风险转嫁到了保险公司身上。没有了风险,银行便不断降低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延长贷款年限,放宽贷款条件。但由于我国社会信用制度缺失、作为抵押物品的汽车价格不断下降,又较难保全等原因,高赔付率使得保险公司于2003年撤出了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领域,这样,车贷风险又回到银行的头上,坏账也只能由银行来解决。

(2)几大汽车金融公司业务开展困难。虽然《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允许国外汽车金融公司开展车贷业务,但同时也设置了种种限制,国外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规模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加上我国银行对贷款的依赖程度比较大,银行还是比较看中车贷这块蛋糕的。而且目前车贷市场绝大部分的份额仍握在银行手中,银行在车贷方面凭借网点、利率等综合服务的优势依然占据垄断地位,国外汽车金融公司无法跟银行叫板。

2.制定《消费信贷法》

(1)制定《消费信贷法》的目的。制定《消费信贷法》,是充分发挥消费信贷正面社会效应、限制其负面效应的需要;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需要;同时更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

制定《消费信贷法》源于消费信贷的社会效应。消费信贷的社会效应,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不难发现,运用商业,特别是金融和其他信用代办所提供的范围广泛的、不同种类的消费信贷,对完成消费者的购买决定是相当有益的;消费信贷对消费者提供的明显好处是:在他自己存够钱之前,他就可以使用商品或享受服务;大多数消费者通过采用适合自己财力的消费信贷规模,适度消费;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自己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形成良性循环,促使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地运行。这就是消费信贷的正态社会效应。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消费信贷的缺陷,消费者可能招致超过他的财力的债务。消费者特别是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可能遭受某些风险,减弱或剥夺了消费者按合同履行债务的能力,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发挥消费信贷的正态效应,抑制消费信贷的负面效应,是消费信贷立法的重要目标。

(2)制定《消费信贷法》的必然性。消费信贷需要法律规范和调整。用法律手段调控消费信贷,是非常必要的:第一,这是充分发挥消费信贷正态社会效应、限制其负面效应的需要。消费信贷法对信贷保险的规定,对“冷却期”或撤回权的规定等等,都有利于发挥消费信贷的正态社会效应。第二,这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需要。消费信贷的以下有关问题,都必须由法律予以规范,保护消费者免受消费信贷框架内的不公平合同条款如违约金条款的制约;在高利贷情况下,对消费者予以帮助;保护消费者免受欺骗性广告、不公平市场、非真实承诺的损害,等等。第三,这是同消费信贷领域中的非法行为作斗争的需要。消费信贷领域常常出现非法行为,如债务人使用过多的化名;信贷经纪业和债务收取中常有害群之马,等等。此类非法现象,都必须通过制定消费信贷法律予以明文禁止。

目前,我国仅能从《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的一般性规定中找到分期付款销售的法律依据,这些条款相互之间并不配套,甚至有矛盾之处。另外,虽然汽车和住房同属于大额消费品,但是汽车属于动产,汽车信贷消费在所有权转移、抵押和担保等方面较其他信贷品种有其需要区别的地方。所以,汽车分期付款销售的法律环境亟待加强。在部分拥有成熟汽车信贷消费市场的国家里,一般存在有完善的相关法律配套设施。我国目前既缺乏相关的配套法律,也没有专门的分期付款销售法。而社会个人征信体系短期内不可能建立起来,目前的法律制度体系又不完善,要靠相关的配套法律来规范汽车分期付款销售不太现实,因此,建议我国制定专门的消费信贷法。

综上所述,制定一部消费信贷法势在必行。只有通过国家强制力,从大方向上控制和平衡汽车市场中消费贷款这一部分所出现的买卖,借贷双方的诸多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让汽车金融市场健康成长。

参考书目:

[1]《金融法概论》(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粟 勤:《汽车信贷市场的问题与出路》 汽车工业研究

[3]周志芬:《银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前景及经营策略》 国际金融

作者:代嵩岚 郭木愚

第三篇:国内汽车消费信贷模式构建研究

[摘 要] 汽车消费信贷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促销方式在全球由来已久,在国内汽车行业也得以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分析,首次提出目前国内汽车市场上存在的三种消费信贷模式—泛银行信贷模式、汽车金融公司信贷模式、一对一银企合作信贷模式,并进行详细比较分析。基于分析得出银企合作的汽车金融公司将是今后国内汽车消费信贷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汽车消费信贷 泛银行信贷 汽车金融公司 一对一银企合作

一、汽车消费信贷产生的必要性

汽车消费信贷兴起于二战后的西方国家, 目前在全球都得以广泛应用,在中国也不例外。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购车热情空前高涨,加之国外汽车巨头不断涌入,国内市场新车型更新换代异常迅速,整个行业已呈白热化竞争态势。为了提高市场份额,占领潜在消费群体,汽车企业选择何种消费信贷方式显得越发关键。为此不少汽车企业正积极着手开展消费信贷方式的创新,以望缓解当下汽车消费局面疲软的现象。由此可见,汽车消费信贷正作为一种必要的促销手段加以推广,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二、国内汽车消费信贷模式优劣势分析

我国汽车行业较国外发展较缓慢,但历经多年发展已基本与国际市场接轨,目前消费信贷模式存在着泛银行信贷模式、汽车金融公司模式和一对一银企合作信贷模式三大类。

1.传统模式—泛银行信贷模式

(1)泛银行信贷模式构成。此模式主要分为四小类:银行直接面对客户模式、银行+经销商的间接模式、银行+保险公司的间接模式和银行+经销商+保险公司的间接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汽车企业依靠银行为最终的融资信贷机构。

(2)泛银行信贷模式的优劣势分析。泛银行模式的主要优势表现在消费者可选择汽车品牌和品种较多,银行利率较低所需偿还的利息少。但缺点在于首付比例高,为车款的30%;贷款期限短,一般为三年左右。而且手续繁、速度慢,购车者从支付首期款到提车往往要等十几天。再加上银行业务范围广不专注汽车行业,缺乏汽车专业人士的指导,对汽车产品了解不够,售后服务难以跟上。

2.发展模式—汽车金融公司模式

汽车金融公司是由汽车制造商为主要出资人,为购车者提供信贷等金融服务的专业机构。该模式由国外引进,在国外汽车信贷中占据主要地位。

(1)汽车金融公司模式的构成。目前国内汽车金融公司分为两类:一种为汽车制造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该汽车品牌的专属金融机构,例如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金融有限公司;一种为汽车制造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资成立的独立的汽车金融机构(简称银企合作的汽车金融公司,以下同),例如奇瑞徽银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截至2008年7月底,国内共有包括上汽通用、丰田、戴姆勒-克莱斯勒、奇瑞徽银等在内的十家汽车金融公司。

(2)汽车金融公司模式的优劣势分析。汽车金融公司的优势显著,具体表现在:此信贷模式手续简单方便且首付比例低,一般汽车金融公司要求的首付款最低为车价的20%;贷款时间长,最长贷款年限为五年;不用缴纳抵押费,只要消费者在厂家授权的销售店办理“一站式”购车、贷款、保险等全部业务就可以;可选择的还款方式多,大致可分为:等额本金、等额本息和智慧型;手续简单、速度快、杂费少(以福特金融公司为例,购车者提供贷款申请资料到完成审批最快只要一天时间),大大缩短了购车者等待的时间,提高了顾客满意度;另外汽车金融公司凭借汽车厂商的强大背景,有专业团队作为支撑,精技术、懂市场,在售前售中售后都能和购车者保持密切联络,使风险更容易掌控,这是商业银行无法拥有的先天优势。因此这一模式使生产商掌握大量顾客信息,对消费者的需求能够作出迅速反应,其优势大体归结为两点:一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又为汽车企业注入资金。汽车金融公司的劣势在于购车者所需支付利率较银行高出不少,虽有一些低息或者是无息购车,但都仅限于一些非畅销车型。

3.创新模式:一对一银企合作信贷模式

(1)银企合作信贷模式构成。因为受《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制约,成立汽车金融公司的门槛比较高,而且管制多,利润较之国外相对微薄,于是一对一银企合作模式在我国应运而生。该模式与传统的泛银行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银企合作是某一汽车制造企业与特定的某一银行进行合作,银行利用自身资源为合作汽车制造企业提供贴身的金融服务。目前业内采取银企合作模式的主要有两家:宝马—招行模式和北京现代—中信模式。

(2)一对一银企合作信贷模式的优劣势分析。一对一银企合作模式属于中国汽车信贷的创新,此模式的显著优点在于克服了泛银行模式专业化程度不高、售前售后服务不到位等特征;避免了汽车金融公司单独依靠汽车制造企业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渠道不够畅通、经营风险比较集中、利率较高等不足。但是银企合作的最大隐患在于汽车制造企业将信贷业务完全托附于特定的某家银行,容易受银行的牵制;且单独依靠一家银行的资产,信贷规模扩张相对较难;同时合作银行网点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银行提供及时、有效、便捷的服务,容易给消费者造成不满。因此此模式推广起来难度较大。

三、国内汽车消费信贷模式展望

基于上述分析,我国汽车信贷模式目前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方向,然而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每种模式都难以尽善尽美,因此需整合形成一种适应中国汽车市场的全新模式。从长远发展看,个人观点认为银企合作的汽车金融公司将是今后国内汽车信贷模式的主体。此模式集中了银行、汽车企业优势,将两者利益统一起来,又属于独立于两者之外的机构,运作起来效率大大提高。若想进一步提高此模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可考虑以使用银行利率,在减轻购车者负担同时又能起到融资、信息收集、完善服务等“四位一体”的作用。但需注意的是,推广此模式应设法平衡各方利益分配,可建议以股权比例或以合约规定为准。

作者:李 旭

第四篇: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 要】文章从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分析、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反映了汽车消费信贷有关发展问题。在对建立汽车信贷制度,发展汽车信贷市场,探索适合我国的汽车信贷模式上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汽车消费;信贷

1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现状

我国消费信贷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1年,我国金融机构消费贷款余额为6990亿元,比97年增长了近40倍。随着消费信贷在我国其它消费领域逐步发展,以金融机构与汽车生产厂家联合为主要方式的汽车消费信贷开始出现。

1.1 我国汽车消费情况

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量占全球汽车市场增量的23.2%,中国在国际汽车市场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当前,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很多地区的支柱型产业,在各地制定与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背景下,合理的的配置资源、更好地发挥区域经济优势,使我国的汽车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不断的进步。

②全国汽车消费状况:(1)私人轿车占有量情况: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已由潜在的需求变成现实的市场。私人汽车保有量占总保有量的55.3%。(2)购车者消费倾向:调查结果提示,82.4%的轿车拥有者为26-45岁的青壮年,轿车族中男性占93.8%、女性占7%。消费者购车欲望强烈,36.7%的人把质量放在第一位;32.4%的人把价格放在第一位;此外,油耗低、维修费低、零配件价格低的轿车较受消费者欢迎。

1.2 汽车消费贷款的主要方式

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经过近几年来的摸索,汽车消费信贷已基本上进入可以大范围推行的阶段。

①“间客式” 汽车信贷:是由银行、保险、经销商三方联手,资信调查和信用管理以经销商为主体,保险公司提供保证保险,经销商负连带保证责任。这种模式一方面给消费者带来较大便利,另一方面也给消费者带来较大负担。

②“直客式” 汽车信贷:是由银行、律师事务所、保险三方联合,以银行为信用管理主体,委托律师事务所完成资信调查,保险公司提供保证保险。这种模式下消费者除承担银行利息外,还要承担保证保险、代理费等各项支出。

1.3 汽车信贷市场现状

事实上,我国只有5%的购车人办理了购车贷款。有关调查显示,有29%的人因手续繁多而放弃贷款,有35%的人表示宁愿攒钱一次性付清,也不会贷款买车。可以说,我国汽车消费信贷还远未发挥推动汽车需求快速增长所应当发挥的作用,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2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

虽然信贷呈迅猛发展之势,但目前就消费信贷拉动我国GDP增长的空间和速度来看还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诸多因素使得消费信贷发展缓慢,严重影响了扩大内需和贷款结构的调整。

2.1 我国汽车消费制约因素

①汽车消费信贷的担保和保险制度上存在较多问题

一般来说,汽车消费贷款大部分都用自有住房作抵押。目前,在银行办理的汽车消费贷款中,大部分由保险公司提供履约保证保险,但许多地方的保险公司根本没有此类业务。

②贷款机构和贷款支持的车型太少

在消费信贷支持的车型方面,商业银行不约而同地把范围局限于几种较高档的汽车,其他品牌车型的销售却不能得到银行的消费信贷支持。另外,汽车消费贷款的标的一般为新车的消费。

2.2 汽车消费信贷存在问题

汽车消费贷款虽然在推出之初发展迅速,但随着汽车信贷保险政策变动、贷款违约率上升,从2003年开始各地汽车贷款余额快速下滑。汽车消费贷款累积放量的快速下滑,导致消费信贷近年来消费贷款整体周转率下降,贷款周期长期化趋势明显。从信贷购车占汽车销售总额的比例来看,全球70%的私人用车通过贷款来实现。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仅为15%~20%。

3 对于汽车信贷发展的对策分析

针对制约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3.1 发展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对策

①尽快建立个人资信评估机构和登记制度

研究和制定个人信用评估办法,统一评估标准,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信用体系。另外,也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的经验,由政府牵头,多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成立个人资信公司,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和计算机联网查询,这样为银行选择优质目标客户,减少消费信贷风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②尽快对消费贷款立法

汽车消费贷款作为消费贷款中的特定商品,理应在法规中加以规范。立法的原则应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金额机构和商业机构的合法权益出发,并通过消费贷款调整社会商品供求关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

③通过灵活多样的手段解决汽车消费信贷中的“担保瓶颈”。(1)车辆抵押。为了配合推出汽车消费贷款,一些地区推出由保险公司 “返款保险”业务,与银行共同承担返款风险。银行由于得到了保险配套保障,不仅降低了资金风险,而且贷款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2)银企合作的法人担保。这种法人担保具有可靠性强、风险小、方便快捷等特点。

④找准现阶段的市场定位

市场细分是指根据消费者之间需求的差异性把一个整体市场分解为两个或更多的消费者群体,从而确定企业目标市场的活动过程。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划分,消费者的需要、动机、购买行为的差异性是市场细分的理论基础。

3.2 探索适合我国的汽车信贷模式

目前,“间客式”和“直客式”这两种汽车信贷模式都存在着弊端。一方面,经销商缺乏信贷专业知识,风险控制能力差。另一方面,银行不懂汽车,虽然它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资信调查能力,但缺乏汽车服务知识,给消费者购买汽车带来不便。对于银行而言,像汽车信贷这样的零售业务,到最后也会和储蓄一样,产生20%和80%效应。因此,既懂汽车又懂信贷的专业汽车信贷公司是我国汽车信贷较为理想的模式。

参考文献:

[1]任泽珠.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的对策选择[J].哈尔滨:哈尔滨商大学报.2003(2)

[2]何苗.发展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思考[J].焦作.焦作工学院学报.2003(8)

[3]潘彦先 杨海刚.我国汽车信贷市场的培育与发展[J].西南财大.商场现代化2005(11)

作者:王 傲

第五篇:汽车消费信贷发展战略研究

摘 要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大幅度萎缩,由此,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已成为当前宏观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对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提出了崭新的要求。住房信贷一直在消费信贷中一枝独秀,但由于2010年国家出台了多项房贷政策使房贷规模急剧收缩,汽车消费信贷因此脱颖而出,成为居民、企业及机构的新宠。本文从汽车信贷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制约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汽车消费信贷进一步发展的战略。

关键词 汽车消费信贷 汽车金融公司 个人征信制度

一、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现状

(一)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

自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以来,我国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发展较快,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98-2003年的快速发展阶段,2004-2006年的萎缩调整阶段,以及2006年至今的快速扩张阶段。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汽车消费贷款取得很大的成就,成为个人消费贷款中的第二大品种,并逐步形成了汽车集团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以及商业银行“三分天下”的市场格局。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居民的汽车消费需求增长迅速,汽车消费贷款从2001年仅有的436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1832亿元,汽车行业维持着高速发展。但我国贷款购车的比例仅占8%左右,因此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汽车消费信贷的主体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主体分为两大部分: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而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汽车金融公司、汽车经销商以及汽车财务公司等。目前,我国已成立了10家汽车金融公司。而由于商业银行在市场中的特殊地位并且是唯一能够吸收存款的汽车金融机构,他们在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截止到2009年底,国有商业银行汽车贷款余额894亿元,占比近50%,居主导地位;股份制银行汽车贷款余额361亿元,汽车金融公司余额291亿元。

二、制约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因素

(一)消费者受传统消费观念的束缚,消费信贷意识薄弱

目前保守性消费观念仍然影响着我国大多数的居民,“有钱就存银行”、“无债一身轻”、的消费观念已经影响了大多数的中国消费者,让他们接受“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这种消费信贷方式还需要一段时间。而且,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制约着消费信贷的发展。中国居民偏好远期消费,轻视近期消费,即使银行的实际利率已经处于“负利率”水平,还是习惯把钱存入银行,以备不时之需。另外,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医疗、教育、就业、保险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导致消费者对未来收支预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这种信贷消费的方式就会对普通消费者造成较大的心理上的压力。

(二)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

由于汽车消费信贷属于零售业务,具有客户分散、偿还期限不一致等特点,所以了解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对于汽车信贷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它是保证信贷质量以及进一步发展汽车信贷市场的关键。由于商业银行汽车消费贷款的违约率逐步上升,人民银行和各家商业银行为此对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来防范风险。但另一方面,较高的资格要求,复杂的贷款流程又会使更多的消费者在选择汽车消费信贷上犹豫不前。所以,建立完善的个人征信制度就迫在眉睫。我国当前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是于2006年1月正式运行的,它的建立对于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和促进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将会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信用制度在我国建设的时间较短,很多消费者没有相关信用记录,存在信用漏洞,各类汽车贷款机构还是无从评价用户信用意识的好与坏,这就会对汽车信贷市场的发展产生束缚。

(三)汽车金融公司和汽车集团财务公司的运作受到较多限制

目前从事汽车金融业务的主要有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以及汽车集团财务公司,但现在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主要还是国有商业银行。因此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在我国属于明显的垄断市场性质,缺乏开放的市场体系。由于资金、业务范围等政策性的原因包括汽车金融公司在内的其他机构还未形成规模,业务不能广泛开展,这就致使汽车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不能有效展开。这样的现状不仅仅会使得在汽车贷款行业出现寡头垄断的现象,还容易导致整个汽车行业服务效率低下,消费者难以得到良好的服务,阻碍着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四)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与时代变化不协调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汽车产销量飞速增长,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前景相当诱人,这就引来大批外资机构纷纷进驻我国的汽车信贷市场,分享这块利润大的“肥肉”,但我国现行的《汽车消费信贷管理办法》已不适应变化的市场形势,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另外我国的《贷款通则》和《担保法》中没有汽车消费信贷的相关法律法规,这就使得个人消费信贷在实际操作中,无章可循、无法可依。而且由于原有法律的特点和局限性也导致法律监管难以到位,监管缺口大,尤其是执法难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这都阻碍了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长远发展。

三、促进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战略

(一)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

社会公众的传统消费观念,是制约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瓶颈”。因此个人消费观念的转变是发展汽车消费信贷的关键因素。这就需要各金融机构和宣传媒体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大力宣传消费信贷,向消费者灌输消费信贷意识,并积极做好汽车消费信贷的市场营销工作,加深消费者对汽车消费业务的了解,逐步转变人们过去传统的先储蓄、后消费的传统消费习惯,引导人们适度超前消费,从而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国家还应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消费者信心,减轻消费者的信贷压力,免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这样人们才敢于消费,敢于进行消费信贷。

(二)健全个人信用制度

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是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根本保证。但由于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缺失,无论是汽车消费贷款、车贷保险、还是汽车租赁市场的发展都受到严重制约。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完善个人资信档案,将个人的身份证明、职业等基本信息与个人信用历史有关的资料集中起来,建立个人信息库,为金融机构提供个人信用状况查询服务,这样才能快捷、全面、准确地了解消费者的信用状况。其次,加大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收录人数。目前我国人口数量将近有13亿人,但由于我国信用数据库建立时间短,收录的人数相对比较少,这就会为某些没有信用记录的人大开方便之门。因此,人民银行应尽可能的扩大收录人数,做到使信贷机构对于每个贷款人都能有信用记录可查,使每笔贷款都能安全收回。最后,国家应协调多方机构成立个人信用评估机构,由该机构建立完整的包括消费者个人信息、收入、地址等个人资信档案,通过信用评分评定消费者的信用等级。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息网,减轻信贷机构所承担的风险。

(三)丰富汽车消费信贷机构

目前我国汽车信贷市场上主要是以商业银行为主,汽车金融公司和汽车集团财务公司为辅。与金融公司相比,商业银行在专业性方面处于劣势,但其在目前的市场上,也有着汽车金融公司无法比拟的品牌优势以及渠道优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曾在“金融支持汽车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说过:“应支持监管部门根据需要批设新的汽车金融公司,拓宽汽车金融公司业务范围,鼓励支持各商业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开展多方面业务合作”。因此,我们可以鼓励汽车金融公司和银行合作组建银行系金融公司。利用银行资金充足的优势,把资金贷给汽车金融公司,由汽车金融公司做贷款零售,银行与其共同分享利益。在汽车信贷服务质量方面,还应尽量涵盖汽车售前、售中、售后的全过程,同时还要开展购车储蓄、融资租赁、汽车消费保险等业务。二者的合作可以优势互补,并形成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消费者和汽车厂商之间共赢的局面,这不仅能推动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也有利于汽车销售的迅猛发展。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的消费信贷法律法规体系,对消费信贷业务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现有这些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要求,所以政府一方面要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及时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避免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况。另一方面,要根据市场的发展制定相关的政策,这样才能为各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标准和行为规范,进一步推动汽车信贷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再祥,贾永轩.汽车消费信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张晓萌.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中国商贸.2010.

[3]唐馨.我国汽车消费信贷问题小议.经营管理者.2009.

[4]赵向阁.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及对策探析.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

作者:段荣菲

上一篇:微课程开放教育论文下一篇:外国文学鉴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