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医疗总结

2023-0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开展项目,还是记录工作过程,都需要通过总结的方式,回顾项目或工作的情况,从中寻找出利于成长的经验,为以后的项目与工作实施,提供相关方面的参考。因此,我们需要在某个时期结束后,写一份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合作医疗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农村合作医疗总结

医学检验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与总结

[摘 要] “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医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依托领域尖端的企业共建稳定可靠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医学检验的教学、人才培养、就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 键 词] 医学检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

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文件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推动企业把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学校把实训实习基地建在企业,并与合作企业不断完善课程更新、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制度。该文件是校企合作的指导性文件,施行实习基地建设是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场所。[1-2]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决定了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新的职业

教育合作形式,是提高职业教育品质的必由之路。校企通力协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职业教育深层发展的必

然选择。[3]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医学技术人员、学校专业教师能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交流、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和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长处,共同推进学校发展,促进企业经营生产,做到最终互利共赢。在医学技术蓬勃发展、医疗设备日新月异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只有同独立医学检验中心等位于领域尖端的企业合作共建稳定可靠的实习实训基地,才能为医学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师资培养、教学技术、就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全国首家跨地区连锁经营的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机构。艾迪康通过自建专业信息、物流系统,集中各类医疗机构的检测样本,实现规模化检验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帮助各类医疗机构优化医疗资源

配置,因此获得三级医疗机构全套检验项目服务。杭州、上海、合肥、北京艾迪康相继取得ISO15189认证。公司实验室与国际一流检验机构接轨,提供超过1000项的实验室检查服务,检测领域从免疫、生化、微生物、免疫到病理、遗传、分子生物学、流式细胞等12个临床试验。

2018年艾迪康公司与国内体检巨头美年大健康合并,发展潜力巨大。合肥艾迪康检验所拥有较大的安徽医学检验市场份额,同时医学检验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是医学检验专业非常理想的校企合作对象。我校医学技术系主动与合肥艾迪康临床检验所联系合作,在校系领导多年努力下,通过校企良性互动,为校企多元融合搭建了双赢平台,帮助企业解决人才需求同时为我校毕业生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增强了我专业学校的活力,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和优势。2010年学校正式签约合肥艾迪康医学检验所,并作为合肥艾迪康临床检验所与安徽医专人才培养基地进行建设。根据协议进行深入协商,共同发展,互惠互利,迈入“校企合作”实质性阶段,双方围绕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学生实习与就业等各方面展开全方位的合作,为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发展开启“校企合作”模式的序幕。2011年,合肥艾迪康临床检验所有限公司作为我校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使校企合作得到进一步深化,极大地促进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发展和学生的优质就业。学校联合企业举办了至今第五届“艾迪康杯”医学检验专业技能大赛以及“企业文化进校园”等专题讲座,并达成了医学检验艾迪康订单培养、设立艾迪康爱心奖学金、开展艾迪康杯技能大赛、省内外艾迪康实习生安排及就业一条龙等意向,为“校企合作”模式的大舞台提供了丰富精彩的节目。

一、与“艾迪康”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

2010年学校签约合肥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并作为合肥艾

迪康与安徽医专人才培养基地进行建设。学校与合肥艾迪康检验所签订双师培养协议,共同进行“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医学技术系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在寒暑假期间进入检验中心临床实践,以真实环境下的岗位实践为基础,以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结合构建的实践环境为依托,以取得实际工作经验

为出发点,培养和增强教师发现、分析和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奠定和夯实工作的实践基础。

经过多年努力,医学技术系“双师型”教师能娴熟掌握专业技能,并且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并把一线生产实践带回学校教学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如微生物学检验专业改进抗酸染色法,把旧有的需加热的萋尼抗酸染色法变更为不需加热

更加便捷的金永抗酸染色法,把厌氧疱肉培养法变更为厌氧发

生袋培养法……比较于企业中的技术骨干,“双师型”教师具有更

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具有娴熟的实践技能,回到学校后能发挥更大的能量。一方面,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技术系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为专业教师发展的目标,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培养方案,鞭策专业教师积极走进企业,通过顶岗实践或挂职锻炼等各种方式提高自己;另一方面,学校和医学技术系积极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参与进行专业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专题讲座等,建立起实力强、业务广、人员稳定的医学检验外聘专家团队。

二、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交流与专业人才培训

实训教育基地是高职院校为了培养生产、技术、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技术人才而设立的场所,具备教学和实践的双重功能,是完成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平台。我校学生不仅能在学校学到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也能在企业感受到真实工作的场景,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能顺利地进入企业工作岗位,未毕业就能在企业独当一面。这都归因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整合双方有效资源,通过各种方式合作,给予学生综合技能的培训,与企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

合肥艾迪康检验提供能工巧匠进入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课程开发、教学管理;最大限度地挖掘优势资源,专业教师不仅仅在学校传授书本知识,而且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在以动手能力为主的生产中积累实践经验。教师在真实的生产岗位、真实的工作过程中接触企业标准化SOP文件和先进的仪器设备,不仅服务社会和企业,而且对学校本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实训基地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建设合肥艾迪康临床检验所实训中心为基础,我系与宁

波美康公司、合肥千麦医学检验中心也建立了特别培养计划,为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针对性培养,经过共同努力,合肥艾迪康检验中心、宁波美康公司、合肥千麦医学检验中心既是我系专业的实训基地,也成为我系专业毕业生重要的就业场所。

三、校企充分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

高校是高精尖人才的聚集地,高校的人才优势是丰富的,充分而有效地利用高校人才优势能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我校教师根据企业工作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申报科研、质量工程项目,与合肥艾迪康临床检验所共同提供专业咨询活动、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既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又提高了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我校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合肥艾迪康检验中心企业员工专业培训,如对合肥艾迪康临床检验所物流人员进行标本采集、保存、运输专业培训,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行业规范等专业技术培训、对合肥艾迪康临床检验所签约客户即我省基层医疗单位医护人员进行标本采集、检测项目临床意义解读等相关培训,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强大的社会影响。

合肥艾迪康临床检验所技术人员在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开

发等人才培养方案中起到指导作用。同时检验所的临床实验室、实验室设备设施、企业科研产品都为学校学生所用,充当学校的实训场所以及教学内容。

四、校企共同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突出“仿真”,实践的场所布局、设备的摆放、工作的流程等与企业相一致。合肥艾迪康临床检验所专家全程参与我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布局设计、改进、设备及项目更新、实训授课。合肥艾迪康临床检验所的设计、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及理念与学校教学密切结合在一起,通过在企业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催化学生职业人才的理念契合高等职业

教育发展观的精神。在校内仿真实训基地职业培训高技能医学检验人才,提升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广泛的品牌效应,提高大众对学校的认可度,进一步促进优秀生源的积聚与学生就业率

的提升。经过共同努力,校内实训基地配有生物安全柜、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仪、全自动血细胞检测仪等先进的实训设备,达到二级甲等医院实验室水平。

校外实训基地提供了职业技术岗位,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基

地的培训,游刃有余地完成校外实训基地的操作技能,在角色的转换中,从学校的学生转变成企业专业工作人员。合肥艾迪康临床检验所作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不仅仅是实践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培养场所,也是技术开发、服务社会的平台,是我校校内实训基地重要的补充和延伸。在合肥艾迪康临床检验所实训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我医学检验专业与合肥迪安医学检验中心、合肥千麦医学检验中心、宁波美康检验相继签订合作协议,同时我们还与合肥当地的检验新力量进行广泛的接洽,如合肥诺森检验、平安检验等,以期以合肥艾迪康医学检验所实训中心为模板构筑更为广泛的实训、实习及就业基地,为本学科发展及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校企合作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教育改革事业,是贯彻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4]学校进一步加强以产学研合作关系为纽带与企业的合作,缩短了市场与学校的距离,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达到用人单位与学校的合作“共赢”。医学检验专业将继续推进学生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与企业共同维护并改进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维度合作形式,促进医学检验专业与合作企业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花尉攀,李凯峰.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3):130-131.

[2]潘鹏.医药卫生类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研究[J].科技资讯,2019(25):173-174.

[3]张堃.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基于山东省校企合作实践[J].新乡学院学报,2018,35(1):74-76.

[4]邓怀勇,马琴.高职院校校企产学研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9(24):38-40.

◎編辑 陈鲜艳

Exploration and Summary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Medical Laboratory Specialty

FANG Gong-si,MENG De-di,YAN Bo,YAN Jia-lai,MA Yan-li

Key words:clinical laboratory;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alent training

作者:房功思 孟德娣 闫波 严家来 马艳丽

第2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研究现状与总结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切入点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学术界对此的关注也日益提高,并进行了诸多深入研究。本文将主要针对几个重要研究进行总结。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农;农业产业化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对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它以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为基本原则,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负盈亏为运行机制,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现代农业的最佳载体。近年来,尤其是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理论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也从经济学、法学等领域不断深入细化。本文在法价值、法理念、法原则等的理论知识指引下,总结归纳了本研究的相关成果动态。

一、2007-201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学领域研究文献计量学统计

本文以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这一数据库检索平台,利用文献计量法统计了2007-2012年这6年间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学领域的相关论文文献。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查询2007-2012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学领域相关论文共得论文178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34篇,年均发表论文29.6篇,年均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6篇。

从研究方向看,主要有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研究,合作社法律性质的研究,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性质研究,合作社的功能研究等几方面。

二、主要研究方面综述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

19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在《关于合作社界定的声明》的详细说明中正式肯定和接受的五种合作社形式是消费者合作社、工人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农业社和服务合作社。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2条明确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相关评论研究

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2006年10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并与2007年正式予以实行。该法的出台,明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法律上的含义和特征,赋予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地位,规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民主决策制度,为确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同时,学术界对这部法也作了比较详尽的解读与评论。赵秀丽[1]探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立法现状后,总结了现行立法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相对应的立法完善对策。[2]朱晓东从法学的基本理念入手,从合作社的法律原则和国家扶持原则两个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基本原则作了界定,并分别进行了研究。[3]任大鹏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适用范围,合作社的财产制度,合作社的法人地位,成员权利的保障,合作社的合并与分立,解散和清算,对合作社的指导和扶持等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解读。[4]黄娴从法律角度在对合作社法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后指出,阶段性色彩过浓和一些制度的规定过于框架化而导致缺乏可操作性是其不足。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性质研究

要从法学视角构建和完善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明确合作社的法律性质是重要步骤。《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4条第1款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依照本法登记,取得法人资格。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合作社的法人地位,使其摆脱了身份不清、性质不明的局面,是该法对于法学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

法人不同的制度设计和不同的机构设置是由不同类型的法人决定的,因此,明确合作社究竟属于哪种法人类型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这一界定上,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而在学术界,对于此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5]施彩珍,石旭斋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经济组织,拥有独立的法律人格,且由多个投资者构成,并由他们承担有限责任,与个人独资、合伙公司有极大的区别,可以将其视为特殊的企业法人。[6]齐力认为,合作社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法人,它是以为社员提供服务为最高原则,不以营利为目的,其盈利最终用在为社员服务上,使得它与以营利为目标的纯粹经济组织或者商业组织有严格区别,它不属于典型的营利性法人。但从外部看,它又必须为社员实现盈利,因此也不属于社团法人。它集公益性与经营性为一体,因而将其定性为合作社法人。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性质研究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年施行以来,至多已有了几年的历史,但理论界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性质的认识还有不少分歧,这与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标的是什么的不同认识有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

1.物权转移说

以房绍坤[7]、丘国中[8]等学者为代表的该说认为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是用益物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一种方式,属于物权性的流转行为,发生物权的变动,流转后受让方取得的是用益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于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法人资格,合作社的财产与成员的个人财产在合作社解散前是相互独立的,而非货币财产的出资同样也应具备入股公司时所需的条件,以具有实物形态的财产出资时,同样必须发生物权的转移。

2.债权流转说

以马新彦[9],张征[10]等学者为代表的该说认为土地承包权属于债权,不发生物权的变动,是仍保留了原承包商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被土地入股的企业也只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债权性质的财产权利,而对该种权利较为正确的描述是“使用承包地的权利”或“土地经营权”。

3.股权性流转说

以丁关良[11]学者为代表的该说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既不属于债权性的流转,也不属于物权性的流转,而应属于股权性的流转。入股的一方仍保留了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而不发生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他们的法律关系既不是物权关系也不是债权关系,入股人并非债权人而应当时股东,被如股方也非债务人。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研究

李书舒[12],李文龙等学者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行的农地制度已经制约了农村经济和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对农民生产行为特别是生态环境行为合理化方面起到了误导作用,从而造成了农民生态环境行为的短期化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成为了改善目前已被恶化的农村生态环境的一个有效途径。[13]韩乐悟认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农民增收等,都离不开农民合作组织,随着现阶段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很大程度上仰仗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承载了前所未有的厚望。

1.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环境管理中的角色

[14]张磊、罗远信等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突破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困局提供了新的制度空间,从生态现代化和环境新政的理论视角,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置于正处于转型中的我国农村生态和环境管理格局中,建议政府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当作开创农村环境新格局的重要伙伴。[15]闫占定指出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诞生逐步改变了乡村农业资源的分配局面,并逐渐成为资源的实际所有者和使用者。由于组织自身的特性和张力,使其逐渐成为乡村社会的经济总新,而其对乡村经济的深度影响也成为其参与乡村治理的逻辑起点。

2.农民专业合作社于生态农业发展的价值

李恩[16],孙为平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加快生态技术的全面推广以及推进生态农业和全面发展,并结合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生态农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建设有助于生态农业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建议。吕光明[17]强调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与生态农业文明相结合的最佳载体。能够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利于建立无公害基地,促进大批量生产绿色食品,在给农民增加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

三、结论

通过对不同领域不同文献的查阅,不难发现近年来学术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比较广泛,同时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立法也在诸多方面有较大突破,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目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学研究领域中,较多得从民商法角度去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产权结构,外部法律环境等,而其他部门法较少涉及。

二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合作社的研究,经济学偏多,法学偏少,经济学研究中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研究可以成为法学研究的基本材料。对合作社的法学研究基本集中于合作社内部机制的法律问题,如合作社的法人地位研究,合作社组建模式研究,合作社社员资格制度,合作社利益分配制度等。

总之,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生态化的研究并没有大量涉及,事实上,目前对法律生态化的研究是目前法学的一个新领域,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生态化的法律问题更是少有人研究,甚至目前并无人专门研究,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生态化不仅涉及合作社社法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价值目标的更新,更涉及到相关具体法律制度的重构和新制度的构建,因此,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赵秀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立法完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09).

[2]朱晓东.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法律原则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07.

[3]任大鹏.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主要制度解读[J].农村经营管理,2006,(12):12-15.

[4]黄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5]施彩珍,石旭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律地位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1).

[6]齐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相关问题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1).

[7]房绍坤.物权法用益物权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7.

[8]丘国中: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的法律效力[J].法学与实践,2007,(05).

[9]马新彦,李国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物权法思考[J].法商研究,2005(5).

[10]张征,张正河.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分析[J].中国土地,2006(4)

[11]丁关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方式之法律性质研究述评[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12]李书舒,李文龙,栾胜基.农村环境管理中的社会组织及其功能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13]韩乐悟.农民专业合作社承载食品安全厚望之法律扶持[J].法制日报,2008-11-14.

[14]张磊,罗远信,喻元秀,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环境治理新格局的角色[J].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07).

[15]闫占定.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经济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2012,7(03).

[16]李恩,孙为平.农民专业合作社于生态农业发展的价值研究[J].农业经济,2010(11).

[17]吕光明.建设生态农业文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8(01).

作者:张姣姣 何杰

第3篇:贵州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成效与总结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贵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先后经历了改革起步阶段、探索阶段、深化改革以及全面发展阶段。本文分析研究了各阶段贵州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政策及实施效应,并对四十年来的发展经验进行了归纳与提升,为新时期贵州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借鉴。

关键词:贵州;医疗卫生;改革开放

一、环境恶劣、艰难困苦的改革起步阶段(1979年至1991年)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历史原因,贵州基础设施不足、经济水平低下、教育科技落后等诸多因素严重制约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全省医疗卫生条件较差、设备简陋、人才稀缺,群众缺医少药的现象十分突出。贵州正是在这样一个环境差、起点低的医疗卫生发展水平基础上,开始了艰难曲折的医疗卫生事业改革。

首先,针对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机构“平均主义”和“太锅饭”弊端,改革的重点是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效率。在贵州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方面,通过鼓励发展集体所有制医疗机构和个体医疗机构,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举办。在国有医疗卫生机构中试行院(所、站、校)长负责制、干部聘任制和工人合同制等举措,打破平均主义,提高了工作效率。1979年,在国家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导下,贵州省在县级以上医院实施“定任务,定床位,定编制,定业务技术指标,定经费补助”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1986年,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政策出台,贵州省随即制定了一系列卫生改革文件,在全省医疗卫生系统掀起了改革热潮。贵州省卫生主管部门借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责任制改革的经验,对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放权、让利、搞活,探索多种形式办医,试行院长负责制,实行工资加奖金的分配制度,鼓励创收激励自我发展,集中民办卫生事业补助费搞建设,挖掘医疗卫生机构潜力,扩大和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等。1989年,贵州省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创建等级医院。经过这一时期的改革,基本公共卫生网络初步建立,医院体制改革逐步并入正轨。在医疗资金的筹措方面,贵州省卫生厅通过实施卫生引资工作,引进世界银行农村卫生人力开发项目、计划免疫项目以及国外政府贷款,用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并且起到了积极效果。

这一时期贵州医疗体制改革的成就表现为:首先,通过“放权让利”改革的探索,解决了医院微观效率低下的问题。开始尝试性地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医疗卫生领域,探索通过市场来配置医疗资源的新路子。其次,重点加强了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许多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增收节支的做法,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医疗机构的经济状况。同时,通过对医疗机构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将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借鉴到医院管理中,如建立各种形式的管理责任制,实施院(站、所)长负责制等等,扩大医院自主管理权,调動医务人员积极性,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了医院自我发展的能力,逐步建立起了符合贵州实际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办医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通过改革增加了医疗卫生供给,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改善了医疗机构服务态度,一定程度缓解了农村地区基本医疗卫生供需矛盾,也提高了群众对于现代医疗卫生的认识和需求,使现代医疗技术逐步进入到边远地区,为广大人民群众卫生健康服务。但是,这一时期贵州医疗体制改革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合作医疗制度瓦解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放缓,并明显滞后于城市。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医疗卫生的特殊性,在以效率为先的指导思想指引下,致使医疗卫生事业过度市场化,市场资源配置趋利性导致了医疗卫生资源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人群之间的不均衡配置,而医疗机构的趋利行为、资源分配不均、诱导服务需求等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不同程度伤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改革探索阶段(1992至2005年)

1992年,为了促进全国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国家卫生部出台《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朝着“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迈进。提出这一时期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进行医疗机构市场化改革,二是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三是进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四是进一步促进农村卫生工作的开展。

在这一阶段,贵州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政策和决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进入深入探索阶段。在医疗机构改革方面,着重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整顿。90年代初的改革,医疗机构调整内部运行机制,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逐渐成为经济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同时也带来诸多负面问题。针对市场化机制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社会公益性所带来的严重影响,自1994年起,贵州省开始严格清理、整顿、审核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通过民主监督、纪检和审计部门的专项监督等形式,防止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损害病人权益。在社会保险建设方面,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和医药管理体制配套改革的任务和原则,并在城市建立起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3年起,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贵州省开始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当年参保人数即达到11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填补了人民公社制度瓦解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空缺。通过国家基本保障制度的政策扶持,缓解了农村地区人口的就医经济负担,农村群众就医困难得以有效缓解,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公共卫生服务建设方面,1992年起,贵州省与世界银行农村卫生人力开发项目保持密切合作,在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农村卫生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数量与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2001年,全省43个重点扶贫县开始实施县级医院建设,群众就医不便的问题得到极大改观。特别是在边远贫困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逐渐丰富,对于群众的卫生健康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尽管初期的医疗卫生改革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但贵州省各级政府及时调整政策,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有益实践经验。在坚持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大方向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区特点,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及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不断摸索出在资金匮乏的边远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的新路子,创造出贫困地区医疗制度改革的新经验。然而,这一时期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服务水平总体不高等问题显现,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突出反映出来,进一步促使政府有关部门对之前的改革道路进行反思和总结。此后,贵州省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开始进入深水区。

三、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深化改革阶段(2006年至2011年)

2006年6月,针对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国务院成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标志着国家新一轮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研究与统筹协调工作的正式启动。2009年3月17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至此,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正式拉开帷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指导下,贵州省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与全国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同步,2009年贵州省卫生厅、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厅、教育厅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先后制定多项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推进实施工作方案,进一步确保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推进与落实。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自2009年全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以来,贵州省各地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不断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并初步取得了以下成效:第一,全民医保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人民群众不仅持续享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带来的就医实惠,而且在补助水平、保障范围、救助力度等方面也在不断获得更多优惠。第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省初步建立。全省公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并延伸至村卫生室,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在全省基本完成,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第三,基層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全省几乎全部县级医院得到扩建;一万七千余所标准化的村卫生室建立起来,覆盖到每一个行政村;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提升;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第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包括预防接种、婴幼儿及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健康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内的10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面向全省城乡居民免费提供,有效确保了人口健康素质的稳步提升。第五,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稳步推进。2010年遵义市被确立为国家第一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进行了有益探索。2011年起贵州在启动省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包括黔东南、黔西南、黔南等民族自治州的地区级医院以及务川、三都、松桃等三个民族自治县的县级医院在内的共22所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开始稳定有序推进。第六,国家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在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同时,贵州省也在积极争取国家及卫生部的支持与扶助,这一时期贵州先后与卫生部签署了包括《关于共同推进贵州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在内的系列合作项目,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注入了重要力量。

经过这一时期的改革与发展,贵州省基本搭建起包括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在内的四位一体医疗卫生体制建设框架。在省委、省政府的综合指挥协调以及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积极推进下,全省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工作扎实而稳定推进,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公平性、可及性、便利性得到改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人口健康素质有了显著提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于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在取得喜人成就的同时,贵州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与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贫困地区医疗医院配置供给与群众健康需求的矛盾仍然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有待提升、以药补医的局面仍有待在全省进一步改进,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随着全省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步入深水区,改革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开始进一步显现,制约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体制机制和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必须通过进一步的全面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四、快速推进、全面发展的改革阶段(2012年至今)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就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了重点和方向,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就今后健康中国建设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重要部署,并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作为健康中国建设重要支撑与保障。同年12月,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意见和精神,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由打好基础转向提升质量、由形成框架转向制度建设、由单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和综合推进。

贵州省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决战区,全省各族群众健康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发[2012]2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是首个从国家层面系统支持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作为指导今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意见,文件对贵州省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细化了目标,贵州省医疗卫生事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先后召开了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和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各级成立了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举全省之力打造健康贵州,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2017年1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贵州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进一步就贵州在“十三五”时期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改革做出了重要部署,贵州医疗卫生事业迎来了全面大发展与大改革。

第一,积极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实施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到2017年6月底,全省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实施综合改革,实现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的目标,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部分大型医疗设备的检查费,建立了通过增加政府补助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弥补取消药品加成后形成的政策性亏损的长效补偿机制,保障了医疗服务体系的正常运转。通过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养医、建立分级诊疗、构建贫困人口“四重医疗保障”等政策措施,极大推进了全省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向纵深发展。其中,贵州余庆县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过程中成效斐然,2017年被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四部委联合确立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国家级示范县,为贵州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探索出了一条可借鉴、可推广的余庆模式。

第二,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建设水平。近年来,贵州在制定全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和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中,优先安排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级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心乡镇卫生院等项目建设。城乡医院对口支援、重点专科建设、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全科特岗医生计划等项目重点向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着力解决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人才严重匮乏、体制机制不活、服务能力薄弱的突出问题。同时,在全省范围内推进的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进一步促使优质医疗资源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卫生机构下沉转移。全省标准化乡村卫生室的建立,进一步夯实完善了基层医疗卫生建设的基础。

第三,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2016年12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贵州省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旨在建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2017年以来,全省9个市州已全部开展分级诊疗试点。至2017年底,全省46家三级医院与252家二级医院及501家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医联体,建立起由县级医院牵头将乡、村基层医院联合起来的医共体101个。在地方实踐中,以余庆县为代表的“1+1+1+1+1”组织模式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模式和铜仁为代表的“管理、服务、责任、利益”县乡基层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分级诊疗制度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使优质医疗资源逐渐下沉至基层,在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有效引导了广大人民群众合理有序就医。

第四,健全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大力实施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改革。调整利益驱动机制,破除以药补医,优先使用基本药物,理顺药品价格,保障药品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供应充分,极大缓解了长期以来就医过程中药价不合理的现状。2012年版基本药物目录的实施,保障了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的供应,规范了采购行为。贵州省通过建立省卫生计生委等九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方式,建立了低价药品清单进入和退出机制和短缺药品常态储备制度,确保了常用低价药品的临床供应。2017年,贵州省进一步推进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改革,在全省公立医疗机构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政策,规范了药品采购行为,进一步防止了药品价格虚高。

第五,不断加强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民族医药是贵州的一大优势,也是贵州省医药产业的特色之一。贵州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医学知识,形成了很多各具特色的民族医疗技术。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对于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基础理论、机构建设、医药产业发展、药用资源保护和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强化少数民族医药制造业扩量提质,在加大少数民族医药产业招商引资和引才引智的开放吸纳力度等方面取得明显成绩,对建设同步小康、健康贵州、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地方实践中,黔西南州和黔南州分别制定了地方民族医药保护与发展条例,黔东南州通过着力培养民族医药与健康养生产业链,有效发挥了民族医药产业在大健康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深入推动边远地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限制,就医难问题是阻碍广大身处偏远大山之中的群众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面对基层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匮乏的现实困境,贵州省依托大数据发展战略,充分激发信息化高效便捷、资源共享、机制优化的新动能。2017年已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医疗服务体系的工作任务,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医疗全覆盖,建立了纵向贯通、横向互通、扁平化、零距离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在全省乡镇医疗机构中的建立,使得人民群众无须因为看病就医而四处奔波,群众在当地基层医疗机构便可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降低了异地就医的经济负担。

第七,促进农村卫生队伍的建设。近年来,通过对“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黔医人才计划”“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等支援帮扶工作,农村医疗队伍建设水平不断上升,农村医疗服务能力获得了快速发展。2017年组织省内外三级医院对所有民族自治县的县级综合医院进行对口帮扶,帮扶率达100%;组织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对564个乡镇卫生院进行对口帮扶,帮扶率达100%。同时,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东部七个省市对我省66个贫困县人民医院实现了对口帮扶的全覆盖,我省全部64家中医医院得到了国内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对口帮扶。在各种帮扶支援的举措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对于医疗卫生需求的差距不断缩小。

第八,健康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因病致贫”与“因病返贫”问题长期以来是贵州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推进中的一块“硬骨头”。2015年,毕节市赫章县探索出了健康扶贫“赫章经验”,即构建以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为基础,整合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计生救助扶助政策的健康保障体系。在“赫章经验”的引导下,2017年贵州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四重医疗保障”兜底政策,将全省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覆盖到政策之中,截至2017年底累计救治了257.45万人次贫困人口,累计共报销37.47亿元,对贫困人口的报销补偿水平超过90%。在对贫困群众慢性病医疗救助工作中,36种疾病被纳入到慢性病医疗救助的范围之中。通过这一举措确保贫困群体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有力推进了贵州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五、贵州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经验总结

第一,坚持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在贵州医疗卫生改革开放的实践。回顾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将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作为改革的工作重点,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视程度始终如一。在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基础之上,并结合贵州的实际,使中央政策精神在贵州贯彻落实、开花结果。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在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各项医疗卫生政策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并建立了一套能够针对本地区特点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贵州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效证明,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导下,并结合贵州的实际情况,医疗卫生所面临的各种矛盾才能顺利解决。

第二,坚持把人民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中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这一富有广泛现实需求与深远历史意义的精辟论述将全民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四十年来,贵州始终将人民健康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将全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将“健康贵州”建设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大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投入和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努力提高防病治病能力,切实努力维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实现了人口健康素质水平质的飞跃。

第三,坚持并充分发挥政府在医疗卫生改革中的主导作用。由于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疗卫生服务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兼具市场性与公益性的双重性质。医疗卫生作为一项公共服务,在坚持市场化机制运行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化机制来进行调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作为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重心,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努力,贵州省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成,广大人民群众就医负担得到了极大缓解。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拓展,人口健康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通过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正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改革主导把握的基础之上,贵州省医疗卫生事业才能取得如此成效,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才得以有效缓解,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得到了极大提升。

第四,坚持将医疗卫生改革与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特殊性相结合。由于特殊地理环境、较低人均收人水平以及健康观念滞后等原因,贵州农村广大群众就医习惯、就医方式、就医需求存在着很大特殊性。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过程中始终将农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的特殊性作为改革推进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在各項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决策中有意识、有重点地向农村地区予以制度和财力的支持,使农村广大群众生命健康得到了极大保障。尤其是改变了贵州农村在改革之前缺医少药的现状,确保了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功,为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将医疗卫生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历史经验证明,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而健康问题是制约个人全面发展,乃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决胜地,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力推进健康扶贫战略,既是保障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也是助力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看病难、看病贵”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在贫困地区长期共存,是农村发展的主要短板。经过医疗卫生事业长期改革,贵州在全省以提升减贫效果、增强居民健康质量和强化自我发展能力为总体目标,从“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的角度进行政策的配套改革,发挥医疗卫生事业各项改革对于精准扶贫、减贫、返贫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四重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确保人民群众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人民群众健康素质的不断提升,不仅降低了医疗卫生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更进一步推动了人民群众全力参与到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之中,为农村地区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 陈文佼 杨昌儒

第4篇: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

我局接管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以来,在市委市府和我局党组的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市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工作开局良好。去年月份,市政府在镇召开全市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后,各镇相继成立了合作医疗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发展合作医疗工作规划,抓紧落实人大议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动力,建立

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推进我市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到今年月上旬止,全市有个镇,个村委会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参加人口人,人口覆盖率达.。现仍在发动,力争今年人口覆盖率达到。二我市开展农村合作医疗的做法

1立足本职,努力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自我局接管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后,领导比较重视,设立办公室,落实专职人员,负责农村合作医疗具体工作。一是及时建议市政府调整了市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成员,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领导。二是组织科室人员深入到各镇办事处村委会进行调查摸底,了解我市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掌握第一手材料,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制订了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三是积极向市府反映争取市府的支持,得到财政拨款,建立农村医疗保障补助基金和救助基金,为全面铺开全市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打下基础。现市财政已拨款万元建立了市级合作医疗救助基金,凡参加合作医疗的村民每年每人补助元。

2深入调研,广泛宣传。为了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我局领导带领办公室人员深入到各镇村进行调研和宣传,广泛听取意见,协助镇村召开村委干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大会,向农民宣传合作医疗有关方针政策文秘家园wenmi114.com,讲清开展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意义和目的,并利用党员联系户干部扶贫挂钩户的桥梁作用,实行包干负责,发动和鼓励村民参加合作医疗。同时,在各自然村张贴标语和有关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告,提高村民对合作医疗的思想认识。此外还深入农户了解健康情况,及实施合作医疗的意向和参与的积极性,结合各地实际,制订我市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和执行。

3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开展。在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过程中,我市采取先易后难,积极稳妥的办法,条件成熟的镇村先开展起来,且办一个巩固一个的做法。首先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塘口镇(经济困难镇)和三埠区(富裕区)作为试点,以点带面,推进全市面上合作医疗的发展。其次是市主管农村合作医疗的副市长和农业局局长亲自带领专职干部,深入到试点镇指导和协助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制订有关章程规定,实行规范管理,民主监督,对报销手续范围限度和虚假处理等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到目前止,试点镇的成效比较显著,深受群众欢迎。如三埠区的试点中山村委会开展合作医疗实施后,已有例享受报销,由于及时反馈和宣传,给周边的村民带来了信心,纷纷要求其村委会也举办合作医疗,积极参与。通过抓试点,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给其他镇村带来动力,提供了完善的全面的模式,对全市合作医疗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市按照市的要求,主要建立以村办为主,保大病保住院的新型合作医疗形式,并在市镇一级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救助基金,作为合作医疗的补充形式。

三存在问题

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虽然我市农村合作医疗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但发展不平衡,大部分镇村仍未开展,离江门市的相差很远,工作难度依然很大:

1部分领导未能重视。一些镇没有把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摆上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强调困难,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

2资金筹集困难。一些镇因财政困难,村集体经济又薄弱,无法安排必要的资金扶持合作医疗。此外,在合作医疗筹集资金上不够积极,发动面不够广,存在着等靠观望的思想,不能有效地吸引群众参加,导致工作难以开展。

3宣传力度不够。由于一些地方政府未能引起高度重视,宣传力度不够,加上过去由于合作医疗办办停停,群众缺乏信心,参保意识淡薄,未能积极参与。

四今年的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人大议案,加快我市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发展,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根据和江门市的要求,对我市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下达了明确任务目标: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年达,年达;按三年完成,凡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人口,市政府每人补助元,镇政府补助元;市每年拨出万元建立市合作医疗保障救助基金。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为确保完成市下达的任务目标,我市在今年的工作中采取如下的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提高各级政府干部对合作医疗的认识,计划在月下旬召开全市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部署具体工作。要求各镇要从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给予高度重视,正视困难,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把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努力完成市政府下达的

任务目标。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列入政府工作提案,并决定月份组织全市人大代表分别到各镇进行达标检查,从而促进我市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工作的落实。

2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为提高政策文秘家园wenmi114.com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准备组织有关人员到举办合作医疗的兄弟单位学习取经,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

培训。

3结合实际,筹集合作医疗基金。为引导农民积极参加合作医疗,市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凡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村人口,市政府补助元,镇政府补助元,各镇要把合作医疗基金纳入年镇级财政预算,以保证今年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实施。有经济能力的镇村要加大投入,经济困难的镇村也要想办法解决,不能强调困难而停止开展举办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各镇可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筹集基金,以保障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落实,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出资额每人不少于元。如三埠迳头村委会在筹集基金方面就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发动社会捐助,其中中源公司老板捐资万元成立救助基金,解决该村“四难”问题,有效地调动了村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4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基金使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局面能否得到缓解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镇村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增加基金使用的透明度,确保农村合作医疗的正常运作。

5全面建立市镇一级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基金,启动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救助制度。积极与市有关部门沟通,力争财政倾斜,充分利用侨乡优势,发动华侨港澳台同胞社会热心人士捐赠,建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基金,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特困群众给予重点帮助和调节合作医疗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第5篇:农村合作医疗年终工作总结

XX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面铺开以来,南岗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市卫生局的帮助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缓解和消除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惠及全区农民的大好事、大实事来抓。并本着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为目标,紧密地围绕着市卫生局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地深入探索新农合工作的方式方法。我区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和深入细致的工作,新农合工作进展顺利,截止5月10日,我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户xxxxx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xxxxx人,占常驻农民总人数的92.74%。通过不懈努力,圆满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自xxxx年4月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动员大会召开后,我区就开始专门研究部署全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工作,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由区长为组长的新农合工作领导小组,以乡领导为主任的新农合管理委员会,将目标责任层层落实到人。全区于4月17日召开了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动员会,各乡(镇)、村(社区)都十分重视,认真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并结合各自实际,采取有效办法,按照区新农合的实施方案的要求,落实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全区确立了“全、易、重”的工作方针,全就是全面铺开,广泛宣传;易就是从思想觉悟好,容易说服的群众入手,以点带面;重就是重点抓好几个人口多的村委。并成立了区、乡(镇)、村三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包村干部具体抓,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全区迅速展开。

二、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宣传工作是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首要环节,只有让广大农民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真正弄懂了,他们才会积极参与和支持。4月18日,我区在王岗镇开展了规模宏大的新农合宣传工作,宣传当天共发放宣传资料xxxx余份,解答农民疑问xxxx余人次。我们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注重从多方面、多层次做好宣传工作。一是工作人员吃透精神、掌握政策要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和“民心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具体工作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我区要求全体工作人员要吃透精神,掌握政策要领。让参与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全体干部,吃透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关的政策、规定,为走家串户做宣传思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党员干部带头参加合作医疗。我区大部分农民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风险意识不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不十分了解,存在一些疑虑和担心。特别是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外出人口比较多,给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增加了很大工作难度。为此,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带头学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动员符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家人、亲属、朋友带头参加合作医疗,为全区广大农民起好先锋示范作用。三是宣传工作方式灵活多样。实践证明,办好农村的事情,必须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好农民的权益,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我区充分利用村两委会、党员会、户主会、村民代表大会和宣传栏、宣传材料、黑板报及典型事例引导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群众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五一节期间,广大村干部深入村民家中,有的放矢地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和好处讲深讲透,使农民群众充分了解参加合作医疗后自己的权益和义务,明白看病报销的办法和程序,消除农民的疑虑和担心,自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四是宣传语言通俗易懂。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引导并资助,实现农民看病“风险共担,互助共济”,让农民群众看得起病、能看好病,减轻农民医疗负担,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在宣传工作方法上,我区镇村干部面向广大干部群众,主动深入农村、深入农户,贴近农民,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简单明了的办法,宣传合作医疗政策、宣传实施方案。通过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事例的宣传教育,让农民理解党和政府的良苦用心,从而增强参保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顺利实施。

三、下一步工作的任务

1、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发挥作用,让群众参与管理委员会工作。

2、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认真对待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存在问题和疑难问题。实现有章理事。

3、及时上报各种相关材料,把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做细、做实、做强,让群众明明白白消费,放放心心看病。

4、乡卫生院集中学习相关合作医疗的实际操作规程,使之合理、规范,做到带好队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乡镇卫生院的职责,树立乡镇卫生院在广大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以来,我区精心组织,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广大镇村干部和有关人员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部分镇村干部真正做到了“舍小家顾大家”,白天走遍田间地头,晚上行完千家万户,把“新农合”的有关政策宣传到位,积极动员农民群众参加“新农合”。全区形成一种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局面。

第6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

车河镇中心卫生院

2011年上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工作总结

2011年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经我院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精心部署和安排,新农合服务站工作人员的认真贯彻落实下,2011年我镇参合农民人数为9128人,参合比例达到了100.5%,把党和国家的政策落到了实处,确实的缓解了广大农民群众看病难等问题,解除了群众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取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信任与好评。为了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的受益面更大的提高,我院上半年作了以下工作:

一、提高宣传力度,让农民群众深入了解新农合政策。

二、落实实施,完成2011新农合基金征缴任务。

三、加强对新农合工作的监管。

四、实施门诊统筹,合理调整补偿方案。

五、做好新农合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衔接。

六、加强新农合管理经办能力建设。

根据上级文件规定,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仍按2010筹资标准实施,由每人每年150元,其中中央补助 60元,省级、本级财政补助60元,农民个人缴费30元,再从中提取30元作为门诊统筹资金。

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1年参合筹资情况

2011年,我镇新农合以村为单位覆盖率达到100%,我镇农业人口数为9083人,参合农业人口总数达9128人,参合率100.50%。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 1369200元,其中个人缴费 237915元,民政资助51285元,省、本级财政补助547680元,中央补助547680元。

二、基金的监管情况

为切实保障广大参合农民的利益,确保参合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中心通过建立督查制度,实行定期专项督查与经常性督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等监管措施,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每月不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四合理”和住院病人在院情况进行现场督查,对已补偿参合农民住院费用进行电话回访。

三、基金的补偿情况。

2011年01—06月共补偿683人次,医疗费用总金额:1162412.50元,补偿金额:403261.27元。

其中: 门诊统筹355人,费用总金额352021.17,补偿金额23136.20;

本院住院236人,费用总金额151235.63,补偿金额115381.15; 域外住院92人,费用总金额659155.78,补偿金额264743.92。

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种新制度,尚需不断探索。我镇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下乡人员少数不告知农民群众转院转诊程序,导致农民报销麻烦。

2、群众反应市级以上报销比例仍偏低,群众得不到真正的实惠。

3、个别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责任心不强,不能够耐心告知群众新农合政策。

车河镇合管办

2011年07月05日

第7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

上关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工作总结

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我乡认真贯彻执行市、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指示精神,把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作为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扎实推进,促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以来,从基础准备、宣传发动、资金筹备管理、报销程序等方面 ,全乡上下齐心协力、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各项工作已纳入科学管理、规范运作、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一、2007年工作完成情况

自县委、县政府有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安排部署,我乡就如何开展此工作进行了专门研究,并组成调查组深入村、社、农户对全乡农村人口的身体状况,收入情况,就医消费状况进行调查摸底,通过调查发现,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较慢,而医疗费用却相对偏高,农民抵抗疾病的风险能力下降,没钱看病,看不起病已成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据统计,全乡2480户10395口人中贫困户756户,占总户数31.4%,其中因病返贫占64%,

1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启动,通过政府资助,集体扶持的形式,是有效解决了农民无钱看病、看不起病的问题。为了切实做好这项民心工程,把好事办好,我乡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列为全乡重点工作之一,及时召开全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动员大会,对相关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制定工作行事历,设立办事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和办公地点,制定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措施,使此项工作在操作程序、业务培训、摸底登记等方面做到了同步运行,较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乡党委、政府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作为重点民心工程之一,列入了各级各部门重点考核内容。为了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实施了合作医疗“一把手”工作机制,及时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党委委员为成员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和以乡长为主任,卫生院、财政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抽组责任心强,业务娴熟的工作人员,扑下身子,沉到基层、虚心借鉴兄弟乡镇成功做法,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并按要求全部上墙,做到了有章可循,乡管理委员会对运转情况不定期检查,保证了合作医疗基金收缴公开透明,促使该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广泛宣传、营造舆论声势。针对这项工作任务大,时间紧,乡上及时召开乡村社三级干部动员大会,就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行全面的部署和动员,会后乡组建11个宣传队进村入户,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利用逢集日、群众密集场所悬挂标语等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制度、报销程序等进行广泛宣传,同时邀请县合作医疗办同志现场业务指导,在全乡上下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坚持自愿原则、积极稳妥筹资。本着农民自愿参

加的原则,不断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工作,坚持边宣传边收缴的原则,不断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报销比例、缴费金额等进行广泛宣传,使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规范收费程序,严格开据收费凭证,使群众的钱交的放心,交的明白,同时针对全乡“五保户”、“优抚对象”、“计生两户”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帮助他们加入新型合作医疗。一是2007年元月至12月底,共为333名患者报销医药费231359.08

元,其中:为在县级及以上医院住院患者201人报销医药费180521.83元,为乡门诊患者132人报销医药费50837.25元,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真正发挥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良好作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二是我乡2008年应有2480户10395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截止 12月份,实

际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有2350户9591人,收回医疗保险费95910元,参合率达到了92%,全面完成了工作任务. 通过细致扎实工作,大部分群众缴费积极,并无因缴费引发矛盾,按县上要求及时完成收缴任务。并全部划入县合作医疗专用账户。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乡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无钱看病问题,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农民参合态度、健康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乡定点卫生院医疗设施、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乡卫生院做为定点基层医院,但房屋简陋、设备落后、人才匮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广大农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许多病人因此涌上县级医院。形成看病就医舍近求远现象。三是报销程序繁锁,不能使群众快捷、便利的报销药费。

四、2008年工作打算

2008年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县委十四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各项措施,更加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利用多渠道广泛宣传发动,提高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对该项工作的认识,增强群众的保健意识,切实把好事办好、最大限度的让农民得到实惠;二是积极争取,通过资金扶持加大乡卫生院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农

村卫生院医疗工作枢纽作用;三是加强对全乡医疗合作工作的管理,不断规范完善各项制度,通过扎实工作,切实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第8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

篇一:2011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

2011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

长春镇2011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区合医办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采取切实

措施,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起步良好,管理水

平进一步提高,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和看病难的问题,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促进了

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把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群众的关心落到了实处。现将2011年的农村合

作医疗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参合及补偿情况

(一)参合情况

我镇(包括工业园)应参合农业人口数为37153人,通过政府补助、集体扶持、农民

自愿的方式,全镇共参合作 37239 人,占全乡总农业人口的100.23%。已完成上级下达的

参合任务。

(二)补偿情况

全年门诊补偿37239人次,金额744780元。住院补偿3333人次

,补偿金额2517966元,

其中普通住院补偿2857人次,金额1853776元;精神病人补偿476人次,金额664200 元(其中区外住院补偿20人次,金额14200元)。孕产妇补偿469人,金额317950元。

(注:住院补偿指标至本年度11月份截止。)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宣传,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增大影响力。

宣传工作是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首要环节,只有让广大农民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的政策真正弄懂了,他们才会积极参与和支持。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注重从多方面、多层

次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影响力。利用受理补偿

中的实例及将就诊情况在医疗机构公示进行广泛宣传。在受理参合农民医疗费用补偿过程

中,我办工作人员积极、耐心、细致地向每一位农民宣传、解释各项管理规定,认真解答

参合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努力做到不让一位农民带着不满和疑惑离开,使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办公室不但是受理参合农民医疗费用补偿之所,更是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重

要阵地。

(二)强化管理,努力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经办机构工作效率好坏、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水平高低的直接影响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的积极性,我们始终把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

坚持努力提高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的服务管理水平。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行过程

中,广大农民最关心的是医疗费用补偿兑现问题。办公室工作人员把 “便民、高效、廉洁、

规范”的服务宗旨作为行为准则,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统一政策,严格把关,积

极响应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政策,对报销人数、金额等张榜公布

通过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广大农村群众增强了健康意识,改变了过去“小病挨、大病拖”

的状况,解决了部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农村党群关系和干群关

系;农村合作医疗已进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农村群众对合作医疗的支持度较好,农村合作 医疗工作在我乡农村已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得到群众的拥护。

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参保农民期望值较高

1、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采用的是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农民对不予报销部分思想准备不足,造成部分人员不理解。

2、为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合理有效使用,我区患者住院实行定点医疗机构逐级转诊制,农民认为限制了自由选择医院的权利。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原则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大病(住院)”的同时,兼顾“小病(门诊)”。部分农民抱怨门诊看病报销金额小而体会不到报销的优越性。

4、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参合农户在患大病时因付不起大额医疗费用而享受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优惠政策,只能放弃治疗,这体现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平的原则,建议上级合医办出台新的政策,在市级、省级医疗机构也能实行现场减免医药费用。

(二)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有待进一步激活

由于我镇卫生院医疗环境相对较差,技术水平受到一定制约,而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能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2、医院的“转诊证明”具有局限性,必须逐级上转,医务人员不能对患者提出的转诊要求给予满意答复,部分患者家属不理解,从而对合作医疗政策产生了不满情绪。

四、今后的具体措施和工作安排

1、通过报销实例,继续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力度和深度。让农民清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针对大病而设,根本原则就是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2、完善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管理规范。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改善乡级医疗机构的就医环境,及时有效的处理当地农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用优质低廉的医疗服务使农民受益,不断提高农民的满意度。

3、总结经验,分析数据,为今后的工作进一步完善打下基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的一项民心工程,党和政府从来不曾放弃对农民健康的关注。我们将不断完善和执行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项制度,使其真正成为党和政府与农民的贴心工程。

长春镇卫生院合管办

2011年12月17日

篇二:201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

禄丰县第二人民医院

2011年上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

我院自2004年被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以来,医院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关乎民生的工程,想方设法方便参合农民报免,增加报免率,减少目录外费用。我院紧紧围绕提升新农合服务水平这一工作目标,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监督、监管结合、标本兼治、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审势新农合发展,使新农合的优越性更加显著,参加农村补助更加快捷,赢得了广大参合农民的好评。目前我院新农合工作稳步发展,各项重点工作全面落实,主要运行指标质量良好,现将我院2011年上半年新农合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组织和各项规章制度

从2008年8月份开始,按照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的要求,成立了由副院长为领导的医院合作医疗领导小组及合作医疗办公室,合管办由六名同志组成,并明确每个人的职责,从组织和人员上保证了我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合作医疗业务的逐步扩大,我们将及时增加办公室工作人员,以保证合作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有序进行。又于2011年1月根据县合作医疗政策的变更,建立健全了我院的合作医疗服务管理制度,按照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的要求,实行诊疗服务项目、用药目录、收费标准三公开。对医护人员、有关的财务人员和业务经办人员进行了合作医疗有关政策规定的学习和培训,使有关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合作医疗实施办法以及 其它相关规定。并且,先后开专题会议,要求全体医务人员熟悉掌握相关政策、规定和业务,并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广泛宣传。组织翻印合作医疗资料汇编,病种目录,熟知相关业务。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杜绝乱检查、大处方等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今年5月份,我院按照县卫生局文件精神,积极开展自查自纠,查找风险点,从明确监控责任、规范运行程序、建立预防机制、开展风险预警等方面制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监控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有效的保障了新农合基金的良好运行。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情况

为使参合农民更多的享受国家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优惠政策,医院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新农合工作,医院把降低均次费用、减少目录外费用、增加报免率作为医院为农民办实事的目标,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参合农民在第一时间就可到合作医疗办事处进行报免,只要是手续齐全,符合报免条件,合管办工作人员在不超过15分钟的时间将报免款交付参合群众,真正做到了出院既报。从而使我院一直在全县县级医院保持了目录外费用最低,报免最及时。如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共有1275病例费用得到补偿。住院费总额合计2218073.08元,补偿住院医药费1183467.55元,次均费用1739.67元,次均减免928.21元,日均费用219.82元,平均住院日7.91天,最高l列补偿7120.43元,最低1例补偿5.09元;单胎顺产150人住院费总额合计142500.00元,补偿住院医药费82500.00元;剖宫产154人住院费总额合计308000.00元,补偿住院医药费205100.00元,另按

禄丰县降消项目政策对360例住院分娩孕产妇给予每人平均补偿400.00元,合计补偿额122770.00元。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精神负担和家庭困难,体现出了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合作医疗资金也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参合人员住院管理,杜绝冒名顶替

为了使合作医疗医疗资金能准确、及时地落实到参合住院人员手中而不被冒名顶替住院人员套取,核实住院人员身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具体的做法是:住院病人在要求报销合作医疗费用时,经办人员首先要求其提供《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身份证》和《户口薄》,经核实无误后,方可按相关标准核报费用;对于疑有不予报销范围的患者,则要求其提供有效证明资料后方可报销,有效地保证了参合资金的安全使用。

四、加强药品、诊疗范围管理,杜绝大处方,超范围诊疗 我院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以来,各临床科室严格按照《合作医疗药品目录》规定用药,今年新的《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发布以后,医院立即将新目录下发到各临床科室,以保证合理用药,对证施治。对自费的药品和诊疗项目一律执行事先告知制度,在得到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后再使用,有效地保证了药品的合理使用,规定了住院患者住院期间检查、治疗的规定,有效地减轻了参合人员的住院负担,在降低次均住院费用的同时,实际补偿比也得到了提高。

五、严格执行入院、出院标准及有关规定

医院将“合作医疗住院病种住院目录”和“禄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分段计费日均包干费用标准”印发至各临床科室,

要求各位临床医师严格按照住院收治标准收治病人,对于病种目录之外又确需住院治疗的病人,应及时通知院合作医疗办公室按照规定办理报批手续,对于合作医疗基金不予补偿范围内的疾病和项目不予病人补偿。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首诊医师负责制,各科室及各临床医师决不允许推诿危重病病人。严格按照规定,没将不符合住院条件的参保人收入住院,在收治病人时从门诊医生到住院部收费室再到住院医生三个环节严格审查新农合参合病人的身份,不得冒名住院或借证租证住院。没有伪造新农合住院病人病历(挂名住院)。同时也没有对参合人分解住院或对不应该出院的病人诱导、强制出院,根据病情需要,病人确需转诊时,应按照相关条件,填写转诊书,办理出院,进行登记,手续完备,严格控制转诊率在2%以下。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努力确保出、入院诊断符合率在95%以上,并控制因同一疾病二次住院在15天以上。

六、医疗服务质量到位,不断提高参合群众满意度。

医院是为民服务的窗口,热爱岗位、关心病人、热情服务是每个医务人员工作标准的最底线。为此,我院以服务质量为首要,一是组织医护人员学习,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敬业精神,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二是提倡“一杯水、一句问候、一次搀扶”为内容,心贴心、送一份温馨的活动;三是提倡微笑服务,采取免费挂号、上门就诊、健康知识辅导、病人病情信息跟踪、热线电话等形式,主动关心病人病情状况。

七、审核、报销

医院收费员在报销过程中,认真执行报销程序,对来报销医

疗费用仔细查实核对。为提高参合农民对报帐程序的认识,印发了“参合患者就医、报销程序”有效提高了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程序的认识。严格执行云南省物价部门颁布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按标准收费,并按有关结算规定进行结算。决不超范围、变通、重复、分解收费。各类收费项目的记录应与实际相符,保存原始单据以备复查和检查。凡自费项目需单独收费,并做好特殊标记。及时准确填写各类医疗费用结算的合作医疗统计表。

八、 药品、特殊诊疗、服务设施的管理

严格执行合作医疗的药品、诊疗项目以及服务设施使用范围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物价部门的物价政策,确保向参保人员提供的药品中无假药、劣药;对于报销范围内的同类药品有若干选择时,在质量标准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疗效好、价格低的品种。门诊病人取药时按照急性疾病3天量,慢性疾病7天量的原则给药。我院按照县卫生局、合管办的要求,药品进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做到了进货渠道正宗,药品质量保证,药品价格优廉,在国家指导价的基础上让利,使百姓直接受益,让利于广大农合患者。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采购工作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从而使患者用上放心药。严格掌握各类特殊诊疗及药品使用的适应症和指征,决不诱导或强制病人接受特殊项目或使用自费药品。实际使用的诊疗项目或药品应与记录相符,决不能将合作医疗支付范围外的项目变通记录为全额支付的项目。出院带药应

篇三:201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

201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

201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卫生局的支持、乡(镇)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稳定的发展,现将第四周期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运行情况:

1、入保筹资情况

第四期共入保52415人,入保率达96.5%,其中艳山镇入保12938人,麦架镇11556人,沙文镇14270人,都拉5733人,牛场79018人,按入保档次分:一档12264人,二档5736人,三档34415人。

第五周期共入保57386人,入保率为96.91%。

2、资金报销情况

(1)全区共报销2,622,583元,占年度总资金的97.9%。节余资金5.4万元。

(2)入保农民人均报销费用为50元。其中在乡镇卫生院报销32.2元,在区报销13.6元,在市级以上医院报销4.2元。与第三周期的39.6元相比上升10.4元。

(3)按乡镇分入保农民人均报销费用的顺位为:牛场乡61.91元(与第三周期相比上升12.5元)、都拉乡54.85(与第三周期相比上升14.5元)元、沙文镇55.72(与第三周期相比上升16.1)元、艳山红镇41.62元(与第三周期相比上升7.7元)、麦架镇41.91元(与第三周期相比上升10.6元)。

(4)从报销分布上看,门诊报销费用1,619,929元,住院报销1,002,654元,分别占总报销费用的61.77%,38.23%(与第三周期相比门诊费用上升3.12);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区级医院、市级医院分别占23.5%、40.89%、27.11%、8.5%,从中看出64.39%的费用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报销,比去年同期的58.8%上升5.59个百分点。

3、就诊转诊情况

(1)、共就诊222587人,实际人均就诊4.2次,比上周期高0.8次,门诊就诊220909人次,住院1678人次(乡卫生院108人次,区级278人次,市级35人次),门诊、住院人次分别占总就诊人次的99.25%,0.75%,比上周期相比门诊比例上升0.12个百分点。

(2)、就诊分布:村卫生室60.63%,乡镇卫生院34.68%,区级医疗机构4.59%,市级以上医疗机构0.1%,与上周期相比乡镇卫生院比例明显上升,其余医疗机构均下降。

(3)、本周期共受益44709人,受益率达86.9%,门诊封顶943人,住院封顶134人。人受益率比上周期相比上升3.1个百分点。

4、医疗服务情况

(1)、门诊次均费用,村卫生室9.1元,与周期相比上升0.9元;乡镇卫生院次均费用22.1元,与上周期相比下降6.7元;区级定点医院次均费用60.7元,与上周期相比上升16.3元;市级医院425元,下降1元;省级医院382元,下降512元。

(2)、住院次均费用,乡镇卫生院1239元,上升225元,其中以沙文卫生院费用增加为主;区级定点医院住院次均费用1597元,与上周期相比上升638元;市级以上医院5003元,下降1010元。

二、新周期实施与贵阳市方案接轨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贵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我区目前已经出台《白云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意见》,于第五周期(XX年1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新周期的基本运行模式如下:

1、筹资模式: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农民个人缴费不再分三个档次,统一每人缴纳10元,市、区、乡三级政府按

10、

15、10元匹配,共同45元/人,其中40元作为第一次补偿,提取5元作为大病统筹资金,进行二次补偿。

门诊及住院补偿标准表

元合计

元门诊住院

%最高

补偿(元)区及以上(%)乡(%)最高

(元)

10304020304020160402500

2、建立合作医疗大病统筹基金,每人提5元,建立大病统筹(二次报销补偿,在封顶报销后,自付6000-10000按30%比例,10000-XX0按40%,XX0以上按50%比例分段报销,二次报销封顶15000元/年。);制定了二次报销细则,生大病最高可以补偿17500元,切实解决农民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3、新周期还执行贵阳市卫生局统一招标的合作用药目录和药品价格,以更便宜的价格服务于参保农户,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同时根据市文件要求,对各定点医疗机构药品实现"四统一"管理;目前除麦架卫生院因修建新卫生院,尚未建立药品配送中心,其他乡镇已经实现村卫生室药品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配送。

三、日常管理工作

1、本年度对定点医院进行了四重点督查,对、区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进行了认真的督查,针对存在问题现场进行指正及会议上提出,并要求整改及落实。

2、实现合作医疗网络化管理工作现况

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网络中心机房已经建立并开通,乡镇合医办或及卫生院及各区级各定点医疗机构均已经开通运行,目前除沙文因为电缆被盗未测试外,其他均开始正式录入处方及进行相关工作。

四、存在问题

1、网络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乡镇卫生院合医管理本身需要一条adsl上网及网络直报等,需要一条上互联网,贵阳市统一招标单位竞达公司要求上合作医疗的宽带单独使用,因我区有四个乡镇卫生院"管办"未分离,设在卫生院的(2016音乐教学工作总结)乡(镇)合医办也需要单独安装一条宽带,仅合作医疗一项工作就需要二条宽带,费用相对过高。

2、区合医办日常工作量大,包括日常报销、处方审核、对定点医疗机构督查、人员培训等及其他相应工作,在区合作医疗网络中心建立及即将对城市合作医疗进行试点工作后,需增加工作人员才能更好的管理合医工作。201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201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

3、建立独立于医疗机构以外的乡(镇)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工作

#from 201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来自 end#

根据筑府办发〔XX〕85号及筑府办发〔XX〕126号文件要求,区合管会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管办"分离问题,但由于编制问题得不到解决,目前只有牛场乡暂时在乡政府设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实现"管办分离",人员由乡卫生院借调一名医务人员组成,但因未完全按必须配备1名财务人员及1名计算机操作人员,也导致一些工作开展力度和工作衔接方面的问题。其他四个乡(镇)目前合管办仍设在乡镇卫生院。

4、由于我区第五周期按市统一方案进行实施,在对参保农户减低报销比例的情况下,对参保农户在就诊报销过程中的接受程度、合医运行情况、资金报销管理、二次报销基金是否够用等方面无具体参考数据(目前我区二次报销基金只能提供19个人的二次封顶报销,新周期已经有6人提出申请),对风险控制缺乏相应的分析数据,也提高了新 周期的运行风险,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

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下,在市卫生局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区将继续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契机,大力深化农村改革,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协力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小康。

五、下步打算

新的周期即已经开始,我区农村合作医疗步入第五周期,新的周期里面,除继续保证合作医疗的报销工作正常运行外,还要坚持以下四点:

1、进一步坚持督查制度,进一步加大督查的力度和督查的力度,以确保我区农村合作医疗在村、乡两级工作的正常平稳运行。

2、在原有基础上推进网络化的建设,真正做到网上录入,网上审核,网上报销。

3、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实施农民就诊报销信息微机化管理。

4、强力推进独立于医疗机构的乡镇合医办的建设工作。

5、继续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单病种管理。

白云区合医办

XX年年2月

201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盛市相关部门关心和支持下,市合管局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认真开展各项工作部落,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sO100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宣传,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增大影响力。宣传工作是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首要环节,只有让广大农民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真正弄懂了,他们才会积极参与和支持。我们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注重从多方面、多层次做好宣传工作。一是通过传媒宣传报道,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影响力。今年,**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今日**》等新闻媒介,以专版、专题等多种形式先后报道了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开展情况。二是利用受理补偿中的实例,进行广泛宣传。在参合农民医疗费用补偿过程中,我窗口工作人员积极、耐心、细致地向每一位农民宣传、解释《管理办法》条款和各项管理规定,认真解答参合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努力做到不让一位农民带着不满和疑惑离开,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窗口不但是受理参合农民医疗费用补偿之所,更是

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重要阵地。三是通过新闻媒体、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电子屏幕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外公布全市参合农民医疗费用补偿信息和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实行阳光操作,让广大参合农民及时了解全市补偿情况,看到发生在身边的补偿实例,真正感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体会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优越性,从而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参加、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四是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开展对外宣传。今年上半年,我们共接待全国各地参观考察交流团10余次,这些考察交流团参观我市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了解了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对我市的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给予了很高评价,同时,也对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不断改进工作、完善管理办法、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借鉴与参考。这些对外宣传和交流工作,扩大了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也为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二)强化管理,努力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服务。经办机构工作效率好坏、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水平高低的直接影响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我们始终把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201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文章201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出自wk-78500000551197.html,此链接!。一方面,我们坚持努力提高经办机构服务管理水平。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行过程中,广大农民最关心的是医疗费用补偿兑现问题。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把"中心""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服务宗旨作为行为准则,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统一政策,严格把关,有情操作,实行一站式服务,运用自主开发符合我市《管理办法》的计算机软件,当场兑现医疗补偿费用。截至5月31日,全市共补偿22641人次(其中住院补偿15156人次,门诊补偿7441人次,慢病补偿44人次),补偿金额共计

10391865.41元(其中住院补偿总额9903841.33元,门诊补偿总额421718.08元,慢病补偿66306.00元)。通过近两年运转,以户为单位受益面达25%左右,得到2016元以上补偿金967人次,得到万元以上补偿金71人次,最高补偿金达33877元。另一方面,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使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确实提高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我局组织开展了监督检查工作,针对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收费、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相关情况展开督察,发现问题,及时书面反馈,并要求其限期整改。同时,利用乡医培训契机,加大对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服务行为、合理用药、因病施治等培训力度,受训医生达300余人,为参合农民就医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氛围,让广大参合群众真正得到优质、高效、便捷、价廉的医疗服务。今年上半年,我局开展定点医疗机构督察共达40余次。同时,为及时了解社会各界特别是参合农民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设立了监督、举报、投诉电话的同时,我们还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市人民医院设立了意见箱,广泛了解参合农民对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见和建议。截止目前,服务对象投诉率为零,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用一流的服务创造了一流的效益。

(三)严格财务管理,确保基金运转安全。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监管体系保证下,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和使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做到专款专用。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每月定期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委会和社会各界汇报和公布基金的收支使用情况,并建立咨询、投诉与举报制度,实行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和制度监督相结合,确保基金运转安全。

二、下一步工作要点

第9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农村卫生工作,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的问题,根据上级有关精神,我们在全镇实行了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并配合镇府完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村医疗机构网络建设情况

1、在实施新农合医疗制度后,我们在原有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上,对全镇农村医疗机构实行一体化管理(不包括大药房),对各卫生室及乡医实行统一管理,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和超范围行医,规范医疗行为。

2、我们根据《下洼镇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对全镇卫生室进行了全面的规划整合,共建立中心卫生所27个,收编乡医84名。中心卫生所基本符合乡镇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标准,在人口密度、房屋面积、软硬件配置方面基本达标,对各卫生所实行“四统一”管理:标识统

一、性质统

一、管理统

一、标准统一。

2、目前,下洼镇共有大药店15所,永丰范围6所,下洼范围9所。

二、做好新农合基线调查工作。根据上级工作布署安排,由基线调查小组带领人员下村入户,做好新农合基线调查工作,在调查的3个村100户群众中,同意参合率达到100%。

三、我院于5月12 日召开了全镇乡村一体化管理动员大会,参加一体化管理的乡医会后主动填写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申请表。参加人数达到95%以上。

四、我院领导与部分村委就新农合试点准备工作进行了交流,得到了部分村领导干部的认同。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统一全镇各村党员领导干部群众思想。希望得到党委、政府的支持,出面与全镇各村领导进行动员和交流,将新农合是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这一事实让群众领会透,积极动员各村出资兴建中心卫生室。

当前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是保障农民健康,实施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重要措施,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是做好新农合试点工作的重要基础,希望政

府予以政策倾斜,大力支持,确保新农合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近几年来医院注重科技兴院,专科兴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科室和特色科室。外科临床已开展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胃癌根治术,甲状腺、胃大部、肝、胆、胰、脾、肾、膀胱、前列腺等切除术,并开展了骨折内固定、矫形、牵引等骨科手术。肾内科自1995年开设以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无激素疗法,在治疗肾病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由于其治愈率高、不易复发等优点愈来愈被广大肾病患者所接受。

医院在全镇共设立10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了送医上门,积极推行了“社区卫生服务”、“乡村一体化管理”、“合作医疗”三位一体医疗保健工程,创造了一个小病就近、大病不误、无病预防的医疗保健环境。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满意、放心、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深化了以下便民、惠民措施:

1、对20种疾病进行了单病种限价收费。

2、医院门诊部、住院部均设有科室位置图,并有规范、准确的各种标示。

3、 门诊设有导医服务台,导医将主动热情地为病员就医提供方便。

4、医院实行24小时应诊,双休日、节假日各科照常开诊。

5、对60岁上以老人、二等以上残废军人、临产孕妇、幼儿,在挂号、诊病各种检查、收费、取药和治疗等方面均优先,不排队。

6、危重病人和无陪伴病人需要住院治疗的,由导医或其他医务人员护送住院,并代办住院手续。

7、对生命垂危的伤病员,开通绿色通道。先抢救后收费,先住院后办手续,急诊病人入院后保证在5分钟内进行处置。

8、健康教育专栏、入院宣教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9、门诊检验科和放射科急诊病人检验项目和摄片2小时取报告。

10、免费接送住院病人。

上一篇:关于幸福营养餐的征文下一篇:综合体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