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医疗调查

2022-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村合作医疗调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政府构建的基本医疗制度之一,是为广大农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该制度在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手续繁琐、费用报销不及时、起付线较高、報销比例过低以及监管漏洞等。通过深入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的数据,提出了加大政府投入、制定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改善乡村医务人员的待遇、加强培训并广泛宣传等措施。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调查;卫生保健;对策

Investigation and Thinking of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CHEN Nan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Xi’an Shiyou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5)

Key words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Investigation; Health care; Countermeasures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1]。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中央政府有关文件精神,陆续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在稳步推进,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为了完善“新农合”,应对“新农合”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真正解决广大农民的基本医疗问题[2]。

1 海头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调查

为了了解“新农合”的实施情况,对海头镇中的6个自然村就以下问题展开调研:“新农合”的医疗报销流程、就医医院选择取向、医疗费用负担情况、个人医疗费支付比例以及村民对国家医疗政策的了解程度等(图1)。

图1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流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参合农民的医疗报销程序比较繁琐,手续比较复杂。同时,起付线的有关规定还有这样一个弊端:乡镇卫生院的门槛低,县以上医院的门槛高。一般在乡镇治疗的都是小病,而住县以上医院大多是难治的病,费用较高,而现行的这一起付线规定,使小病得到的补助多,而更需要扶助的大病,反而补助少,不利于对“因病致贫”农户的救助。

对海头镇农民就医医院选择取向进行调查,其中只有6%选择省、市、县的大医院,而55%的村民选择个人诊所。原因是农民目前比较贫困,多数农民无钱看病,对大医院昂贵的医疗费用望而却步。此外,到大医院就医所需的交通费用以及费用报销的不便也是村民不愿意选择在大医院就医的原因。

对海头镇农民医疗费用负担情况进行调查,只有1%的农民认为完全能承担得起,而有67%的农民认为“太贵、根本接受不了”。表明医疗费用对农民而言负担过重,反映出农民收入与其医疗费用支出之间的巨大反差。

对海头镇农民个人医药费支付比例进行调查,在主要的两项支付种类中,“合作医疗(即‘新农合’)”占36%,而“自费”却要占61%。表明采用“新农合”支付医疗费的比例只占海头镇农民支付医疗费的1/3左右,比例很低。反映出“新农合”在海头镇农民中的知晓率不高,农民对“参合”也没有积极性。

一方面,国家在大力推进“新农合”;另一方面,农民却对“新农合”犹豫、观望。说明“新农合”制度的有效性亟待增强。

对海头镇农民对国家医疗政策的了解程度进行调查,“完全了解”的只占3%,“不太了解”和“根本不了解”的占到84%。表明海头镇对“新农合”的宣传效果不佳,亟待改进。

基层政府在推进“新农合”时,其工作态度、方法以及当地财政支持的力度,直接决定“新农合”的实施效果和当地农民医疗待遇的改善状况。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从海头镇的医疗保障的调查数据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海头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2.1 农民跨县看病手续繁琐,县外住院费用报销不及时

与其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同,农民看病必须到“新农合”指定的定点医院就医。然而当参合农民出外发生急诊时,根据规定在急诊地就医的,应在3日内将详细情况报告所在县(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部门。但由于大多数农民对有关“新农合”定点就诊的政策不了解,往往错过了将详细情况上报给所在县(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部门的时限,导致享受不到相应的医保待遇。

此外,由于业务刚刚起步,县境外参合住院患者报销需经县经办中心审核,核定补助资金后,到所在乡镇卫生院领取,导致群众不能及时拿到报销的补助资金。并且,不方便外出务工人员即时就近就医,也给大病患者造成了困难[3]。

2.2 住院报销起付线高,报销比例低,报销封顶线偏低

调查中很多农民都抱怨报销门槛太高。乡镇卫生院起付线为100元/人次,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起付线为200元/人次,县医院起付线为300元/人次,县级以上医院起付线为1 500元/人次。70%的被访者认为“新农合”的报销比例偏低,而对大病患者来说,报销的封顶线也偏低,使得“新农合”保障力度不足,该县的报销封顶线为每年每人补助1万元,并且“新农合”没有与之配套的医疗救助制度相衔接,一旦患大病,一般农户的家庭生活大多陷入困境。

2.3 农村医护人员待遇差、流失严重,医疗设施亟待更新

长期以来,由于当地政府投入不足,导致乡村医护人员待遇较低,缺乏必要的培训,技术水平无法保证,一些有能力或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严重流失。此外,还导致医疗设备陈旧、医疗经费不足、医疗卫生资源相对短缺。这些情况使得农民对报销比例较高的乡村医院缺乏信任,纷纷转到保险比例相对较低的县、市一级医院就医[4]。

2.4 由于宣传不到位,影响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很多村民对其基本情况还是一知半解,通过对海头镇的走访调查,45%的农民对“新农合”不是很了解,35%的人知道一点,5%的人知道,仅仅5%的人很清楚。据调查了解,60%的农民认为宣传工作做得一般,30%的农民认为做得还行,5%的农民认为做得很好,5%的农民认为做得很不好(如图2)。

不愿意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原因主要有:如果一年内无病无灾,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不划算,就亏了;有的人害怕把钱交了和传统的合作医疗一样,政策不能落到实处,害怕新型合作医疗不能做到公平、透明[5]。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进措施

作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民基本的医疗保险制度。为了解决占我国人口多数的农民的基本医疗问题,为了帮助广大农民发展生产,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对目前实施的“新农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3.1 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

长期以来,国家对城镇卫生资源的投入远大于农村,导致城乡公共卫生资源严重失衡,对占人口多数的农村却只占有较少的卫生资源,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严重不足。使得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陈旧,难以建立国家基本药品制度,尤其是村一级卫生所根本没有像样的医疗设备,无法开展基本的医疗服务,导致农民对乡村医疗服务缺乏信任,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陷入恶性循环。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的医疗卫生投入,大力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6]。

3.2 改善乡村医务人员的待遇,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调查中发现,医务人员待遇低是导致大量乡村医务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没有医生将使农村医疗服务陷于瘫痪。为此,要适当增加乡村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使得医学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愿意服务于乡村医疗机构。

同时,加强现有医务人员的培训,鼓励年轻医务人员出去进修,在完善自我的前提下,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卫生服务质量。

3.3 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促进“新农合”的发展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乡村在“新农合”的费用报销程序、定点医院的范围、转诊的程序等方面要么缺乏相关制度、要么相关制度过于笼统,缺乏操作性,给“新农合”的实施带来了一定困难。另外,农村基本的医药卫生制度不健全,并且难以有效地对乡村医护人员进行监督,管理混乱,这也阻碍了“新农合”的推进。因此,应该尽快制定推进“新农合”的相关配套制度,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这样才能使“新农合”获得广大农民的认可,提高制度的有效性。

3.4 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尽快搭建全国“新农合”信息平台

在“新农合”的资金来源中,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的补助标准,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新农合”的筹资水平,并逐步提高“新农合”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使得参保农民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此外,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建设,使之与“新农合”有效衔接,减轻农民因患重大疾病而增加的医疗负担。

随着农民流动性增强,异地看病变得越来越普遍。而且,有些是在省内,有些则是在省外。因此,需要尽快搭建全国统一的“新農合”信息平台,并与各省已有的“新农合”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异地就医、异地结算的问题[7]。

3.5 引入社会力量,建立多层次的重大疾病保障体系

“新农合”是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因此,应积极将商业保险公司等社会力量引入“新农合”制度中来,探索商业保险公司承接大病保险,社会力量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等内容。此外,大力推进“新农合”的市场化运作,逐步提高“新农合”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同时,应与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有效衔接,为家庭有困难的农户和患重大疾病的农民提供保障,构建面向广大农民的多层次重大疾病保障体系。

4 结论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了海头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就如何进一步改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现将主要结论归纳如下。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根据我国农村的现实状况和广大农民医疗服务的现实需求建立起来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存在着“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医疗服务资源匮乏、宣传不到位、监督与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2)对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今后必须通过“加强认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相关制度,扩大宣传”等措施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要建立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监督和管理体系,建立合理的筹资水平及筹资方式,加大农村卫生教育培训的力度等。

随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随着政府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投入的增强,我们相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定能受到越来越多地农民欢迎,为广大农民带来越来越多地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状况[EB/OL].http://www.nhfpc.gov.cn/zhuzhan/zcjd/201304/86aa85-b9a38047f9b0b70bff00bd2a1d.shtml.2004.

[2] 孙安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86-87.

[3] 杨殿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J].农村经济,2009(2):66-68.

[4] 史慧.北京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与思考[J].人口与经济,2008(S1):198-199.

[5] 高和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性研究—基于部分经济发达城市的经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2-128.

[6] 孟宏斌,陈娥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参合农民的权益保护及建设[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59-63.

[7] 國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2013年新农合进展情况及2014年工作重点[EB/OL].http://www.nhfpc.gov.cn/jws/s3582g/201405/6e9c1e197-f0242b1b47647a348f22035.shtml.2014.

作者:陈楠

第2篇:来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区的调查

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群众100%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64%的群众认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基本解决了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61%的群众对定点医院的服务基本满意,98%的群众表示继续参加合作医疗;62%的合医办工作人员认为农民受益很大,59%的合医办工作人员认为本地区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基本满足群众需要,57%的合医办工作人员认为最需要提高村级卫生所医疗服务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方便农民看病。

2007年贵州“两会”期间,本刊曾作过“干部群众最关心的‘两会’话题”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排在榜首的话题是“看病难、看病贵”现象(见本刊2007年第四期)。能否看得起病,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话题,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更是如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我省开展3年多来,群众受益如何?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什么态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还存在哪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为此,我们在松桃苗族自治县、三穗县、平坝县、盘县、赤水市发出问卷273份,回收27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范围为5县(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群众以及县(市)合医办工作人员。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群众中的影响以及群众对合作医疗的意愿与诉求,并试图通过各个合医办对调查的反馈,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以期能对合作医疗决策提供参考。

作者:喻 丹

第3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在我国现阶段,“看病难,看病贵”始终是农民心头的重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文章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健康保障

[作者简介]曾佩雯,陈若尘,梁锐章,华南农业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系本科生。广东广州510642

[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村有了巨大的发展。然而,经济的腾飞并没有给农民的医疗“福利”带来所期望的实惠。“看病难,看病贵”始终是农民心头的重负。2002年,我国开始筹备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到2007年9月30日止,全国有7.26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5.96%。然而,关乎广大农民身体健康的新农合在实施的过程中却暴露出不少问题。本文以对广东增城正果镇兰溪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调查与访谈资料为基础,分析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现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农合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一)广东增城市新农合基本数据

增城市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必须以户为单位,即家庭成员中的农业人口必须全部参加。2008年度的筹资标准为人均100元,其中个人缴交20元,镇财政补贴13元,增城市财政补贴40元,广州市财政补贴25元,中央财政补贴2元。参合农民到市内镇级医院就医可报销80%,到市二级医院就医可报销60%,到广州市定点医院(三级医院)就医可报销30%,生育统一报销500元一次,一年度每人最高可报销2.2万元。2007年1~9月,全市20041人次住院治疗,报销金额达3211万元,人均报销1602元,其中达到封顶线1.2万元(2007年封顶线为1.2万元)有196人;住院分娩补助人数3055人,补偿金额142.2万元;1~9月合作医疗保障基金救助78人(其中低保10人),救助金额41.3万元,人均救助5295元。

(二)增城市兰溪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数据与访谈分析

为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我们选择了增城正果镇兰溪村作为典型进行实地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110份问卷(以户为单位做一份问卷),有效问卷为107份,采取入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资料搜集。以下是调查的基本情况:

1 兰溪村新农合的参合率由一开始的70%左右,逐年上升,到目前已经超过90%,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被访者中有78.5%是自从有新农合以来,每年都参加;2.8%是参加了但中间有间断,原因是没钱或是一家人身体健康觉得不需要买保险;18.69%是开始没有参加但后来参加了,因为看到身边的参合农民能报销医药费,从新农合中受惠了,觉得该制度确实是可信的。

3 被访者中绝大部分参合农民都认为买保险就是买平安,心态比较健康。

4 被访者中有47户家庭曾经报销过医药费,占45.19%,其中绝大部分人认为报销手续方便快捷。而没有报销过的被访者中,85.96%认为“没关系,身体好最重要”,只有7.02%的家庭觉得“有点亏了,钱白交了”,另外有3.51%的家庭认为应该“适当给点退款或体检等补偿”。

5 被访者中有81.31%清楚知道附近的定点医疗机构有哪些,但对当地最近的定点医院正果卫生院的评价较低,医疗设备、医生水平和药品质量总体评价为中等,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一般,药品价格高。

6 被访者在回答“参加新农合最主要的好处”时,比较集中倾向于选择“生大病时有一定的保障”(详见图1),这从侧面体现了新农合作为一种保险所具有的一种特性。

7.53%的被访者认为参合农民是新农合实施后最大的受益主体,另有11%的被访者认为最大受益者是医疗机构。

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村民参合热情高。但普遍对政策不甚了解

兰溪村2008年度参合率超过九成,接受调查的107户农户全部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访村民中绝大部分人能清楚知道参加新农合每人每年需缴交的费用,但当问到“每次住院看病的起付线是多少”时,只有19.32%的被访者回答知道有起付钱,但不清楚是多少;同样地,知道每人每年能报销的最高限额的参合农民也不多。至于“每年各级财政给每个参合农民补贴多少钱”,只有2.8%的人回答“知道”,但同样是忘记具体数额是多少。而关于“政府是否定期公布新农合报销情况”,逾九成人反映“从不公布”和“从没有了解这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不是十分了解,很多关乎自身利益的政策条目都不清楚,这将直接导致参合农民不能正确维护自身利益。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 参合农民只关注自身健康与否,知道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给自己的健康买个保险,但除非生病住院,否则缴交完保险费就从不再过问关于这方面的信息。

2 当地村委在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的过程中,其自身都缺乏对政策的了解。据悉,新农合每年的宣传和收费工作都是由当地村委负责的。但在与当地村委的接触中,我们发现村委内部分工不明确,在农村合作医疗的工作上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并对其进行管理。村委人员对新农合政策的具体内容,如前文所提到的起付线、封顶线以及报销比例等,并不熟知。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对农民的医疗负担并没有多大的减轻

受访者中有60.82%的家庭认为新农合对减轻其医疗负担的“帮助不大”,有14.43%的家庭甚至认为“没有帮助”。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集资水平低,决定了其保障水平相对较低。从受访者口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四点表现:

1 门诊没有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受访群众反映最多、抱怨最多的就是门诊不能报销。他们认为,很多人都是“大病不犯,小病不断”,小病一般都不用住院,因此都不能报销;但每次门诊都不能报销,合计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买了医保,门诊却不能报销,让很多人觉得不能接受。

2 住院床位费、检查费可报销的上限太低。我们从正果镇合作医疗办了解到,住院的床位费每天最多只能报销30元,超出的要自费。而检查费的报销则各级医院不同(正果镇级医院上限为500元),而且各间定点医院之间不承认除本医院外的

检查结果,导致转院后需要重复检查的现象出现,令病人负担更重。

3 一次性住院医疗费保险设置起付线,一年度最高可报销费用设置封顶线。据了解,当地镇级医院起付线为100元,增城市级医院起付线为300元,广州市级医院起付线为500元;一年度内每人最高可报销2.2万元。设置起付线和封顶线都间接地降低了参合农民的实际可报销比例。

4 被访者中有40%的家庭认为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高。当中更有相当一部分家庭认为参加新农合后,到医院看病比以前贵了;也有家庭认为是医生对参合农民开贵药;有几户人家曾经拿医院开的药的价钱与市场上药房同样药的价钱相比较,发觉医院的药贵很多。

(三)各级定点医院医疗水平与其报销比例不成正比

市级医院医疗水平高,但可报销比例低;镇级医院医疗水平低,但可报销比例高,让患者不知如何选择。

建议可区别对待不同病种。对于特定的大病重病,到三级医院进行治疗的,报销比例可适当调高。

(四)被访者对新农合总体评价较满意,但满意背后的诸多不足不容忽视

被访的107户参合农户对新农合的满意度达7.28(10分满分),说明大家对该制度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很多参合农民还是提出了自己对新农合的一些不满意的方面。如,报销手续太繁琐,报销比例低,医疗费价格太高,许多疾病都不能报销等。

另外有54%的被访者“说不清”新农合这个制度有什么问题亟需解决,但这种“说不清”并不是因为满意,而是因为不了解这个制度。而这部分家庭给新农合的打分是最高的7.49。相反,能清楚说出该制度“有什么亟需解决的问题”的被访者,他们的意见是宝贵而且可靠的,他们给新农合的打分是6.93,有些家庭甚至打出了3分。另外,曾经报销医药费的参合农民对该制度的评价要高于没有报销过医药费的参合农民;认为“报销比例太低”的参合农民对新农合的评价最低,只有6.06分;认为“医药费价格太高”的参合农民对新农合的评价也不高,只有6.8分。由此可见,“报销比例太低”和“医药费价格太高”是新农合制度中令参合农民最不满意的方面。政府部门在进行下一年度新农合制度调整时可适当考虑提高报销比例,进一步减轻农民医疗负担。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 简化医药费报销手续。现行的制度是参合农民先垫付医疗费用,出院结账后到镇合作医疗办根据手续进行报销。这样会导致一个严重的问题——参合农民要一次性拿出大笔资金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但如果参合农民在医院结账的时候就能按相关规定直接减去可报销的医疗费用,而这部分被减免的医疗费用由医院向政府相关管理新农合报销的部门进行定期报销,那么农民对医疗费用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就会减轻很多。

2 将门诊纳入可报销医药费范围内。在一些经济比较宽裕的地区,如惠州铁场,门诊纳入可报销药费范围内已经实现。在新农合基金能够承担的情况下门诊可报销的做法应该得到推广。

3 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现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大病补助为重,忽略了对相关疾病预防与保健,诸如健康知识宣传、疫苗注射、疫情防治等的工作。加强疾病预防与保健的建设,能防患于未然,有效减少大病的发生。

(二)做好新农合制度的宣传工作

做好新农合的宣传工作能让群众更了解新农合这个制度,从而扩大其覆盖面,让更多的农民受惠。对新农合最直接、最有效的宣传工作应该是基层干部的宣传。但农村基层干部专业知识不过关,对新农合政策一知半解,在宣传过程中力不从心甚至马虎了事。鉴此,有必要对农村干部进行培训。

1 村委中应设立专门管理农村社会保险的部门或专门人员。该部门(或工作人员)应能熟知各项农村社会保险制度,能主持每年的农村社保宣传及熟悉相关手续的办理流程,能更好地解答村民对社会保险的疑问。

2 丰富新农合宣传途径。调查地的宣传方式主要采取人户宣传,虽然有效,但人力物力花费大。新农合开展已有数年,各位村民也知道有这个制度,以后每年的宣传可不必采取入户宣传,而是通过村广播、粘贴公告等更简便的方式进行。

(三)医院在农村医疗制度改革中应积极配合。提供优质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1 规范定点医院的医疗用药和药品价格。对同样的病征,医生用药具有可选择性。两种药具有同样的功效,可是药价却不同,但往往只有医生具有选择的权利,患者没有。那么医生的这种“权利”就十分值得重视了。另外,在调查中,群众偶有反映医院开的药要比市面的高——在医院里买药20多元,但在市面上却只要8元。这些现象都严重地影响到医院在病人心中的形象以及可信度。政府相关部门应这两方面作出更积极的引导。再者,医生应提高道德水平和职业操守,坚守行业行规。

2 医院间实行联网,现实医疗资源共享。各医院间相互承认医疗检查结果,共享医疗信息,加强交流。要保证各医院的医疗器械的质量合格,检测结果可靠,在此基础上,医院间互相承认检测结果可减少资源的浪费,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四)加快农村医保体系与城镇医保体系的接轨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逐步实现城乡社会统筹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医疗保障体系也应该顺应大势发展。

1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的投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各级政府要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应考虑在新农村建设中逐年增加对农村医疗设备的投入,逐步拉近城乡医疗的差距。

2 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引导城镇医疗卫生人才流向农村。用于农村医疗建设的财政资金中,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医疗人才的培训。先进的设备还需会使用的人才能发挥作用,医疗人才的培养是农村医疗建设的关键,要及时更新基层医生的知识。另外,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并引导医护人才流向农村,如到农村服务满五年,相关职称评定可优先等。

四、结语

中国有一句古话,“不怕穷,就怕病”。人难免得病,生病了就要看医生,病重了就要住院。可以说,生病是人们最担心的事,特别是生活条件并不宽裕的农民。如何解除农民的心头大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运而生。

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曾把我国农村的传统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但联合国发表的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医改并不成功”,认为“中国医疗体制并没有帮助到其最应该获得帮助的群体,特别是农民”。到底改革后的新型农村医疗制度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难以定论。但唯一能肯定的是,它必须向前发展,必须不断地完善。我们相信,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与不断推广实践,它一定能更好地保障到更多的农民的利益,减轻农民的负担,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责任编辑 舒生]

作者:曾佩雯 陈若尘 梁锐章

第4篇:农村医疗合作调查

利用2011年的暑假时间,我进行了关于农村医疗合作的调查。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家乡农村等多种方式,我对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进行简单调查和分析。这次调查之后,我对这一农村保障制度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一制度在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帮助很大,是一项很好的惠民工程,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漏洞和不足。在此,我将这次调查的结果介绍如下,希望能对制度的完善尽微薄之力。

一. 回顾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制:

农村合作医疗是有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环节农民因病致贫呵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过过,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起在国际上得到好评。在1974年5月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上,第三世界国家普遍表示热情关注和极大兴趣。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在1980~1981年年报中指出,中国的“赤脚医生”制度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初级的护理,为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地宫了样本。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把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胆子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由于农村合作社制度的逐步解体,随农村内的“工分制”瓦解,赤脚医生无法通过从事医疗活动来换取公分进而获得粮食等其他生活资料,赤脚医生便完全丧失了外出行医的动力。另外,由于合作社的瓦解无法再为村内的公共卫生所得正常运行提供资金来源,导致村内的公共卫生机构无法继续支撑而瓦解。所以,从赤脚医生和村内卫生所这两方面来看,自从合作社体制瓦解以后,农村内的公共医疗机制基本上呈现着真空的状态。合作医疗在将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萌芽阶段,50年代的初创阶段,60~70年代的发展与鼎盛阶段,80年代的解体阶段和90年代以来的回复和发展阶段。面对传统合作医疗中遇到的问题,卫生部组织专家与地方卫生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为创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96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现在许多农村发展合作医疗,深得人心,人民群众把它称为民

心工程和德政。”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已经表明,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介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 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预计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筹资标准不能低于30元/人,其中县财政补助10元,乡镇财政补助5元,农民筹资15元。归纳起来是筹资提高,政府补助多,农民受益面大,为患大病的农民建立了保障。

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10年的覆盖面达到农村的80%以上。2011年2月1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医疗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主要工作安排》。这份文件明确,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

三.改革效果:

近年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农村卫生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的指导下,地方突出抓了农村卫生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卫生工作发展壮大。

1、全面推进了农村卫生院体制改革。理顺了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人、财、物由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乡镇卫生院院长、防疫专干、妇幼专干的工资纳入了县财政全额拨款,确保了队伍稳定;妥善解决了农村卫生院干部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积极稳妥地推进了人事制度改革,对乡镇卫生院院长、防保专干实行竞聘上岗,激活了乡镇卫生院的人事机制。

2、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成效显著。2003年暴发流行的“非典”给中国社会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对卫生部门的考验和挑战最为直接。“非典”没有首先大面积地攻击农村可以说是不幸中的大幸。但是,农村防疫的压力仍然不小,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然而“非典”最终没有在农村大面积的传播。还有其他一些传染病如麻风病、地方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麻疹、流感等疾病的防治,特别是农村计划免疫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继续推进“降消”工作,提高了妇幼保健水平。

3、是农村卫生网络建设步伐加快。对农村卫生机构实行分类管理,将医疗机构分为盈利性医疗机构和非盈利性医疗机构,每村设一个非盈利性医疗机构,负责本辖区的预防保健工作,将其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了专干的责任心,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建设不断完善。

四.存在的问题:

1、社会满意度低

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理赔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2、 障水平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个定义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这项规定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3、 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不到位

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由于自己身体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还有一些农民认为它跟以前的义务教育保证金一样,最后被政府骗走了,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补偿别人了。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使得他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一些农民有被欺骗上当的感觉。

4、 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登记、理赔程序过于繁琐

首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登记程序繁琐。 其次农村合作医疗的理赔程序也很繁琐。城镇居民的医保都是可以拿来抵押一部分医药费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医疗费的,事后再来结算。国外的医疗保险更是让医院、医生与保险公司而不是患者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而有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要农民先垫付,这样如果一些农民借不到钱还是看不起病,然后持着有关手续到合作医疗报帐中心申报,最后又要去信用社领钱。有的村庄离报帐中心和信用社很远,来回的车费都比较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毕业的麻烦,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

五.我的看法:

世界上没有一种开始就很完美的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是如此,在制定和实施中确实存在种种不足之处。结合这次调查的所见所闻,在这里写下我自己的思考:

1、加强政府在医改方面的监管,防止某些官员在医改方面不作为或者挪用医改公款,让属于农民的每一分钱都落实到实处。加强农村医疗改革的资金投入,可以由政府投入和社会募集相结合,社会募集资金保守在每年

3000亿左右,加强资金投入用以改善村镇医疗的基础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招募上。在全国建立全面的互联的医疗信息网,医院资金的流动和用途向社会公开,保证透明公正的原则。改革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转变乡镇卫生院服务模式。由上级直接领导,实现“四个分开”。

2、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卫生体制改革。要推进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打破“铁饭碗”,砸烂“铁交椅”,大力推行公选院长制、竞争上岗制,并对院长、防保专干继续实行末位淘汰制管理,进一步完善院长、专干的业绩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将淘汰的岗位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取。要创新乡镇卫生院的经营模式,促进医疗卫生单位参与市场竞争,改变过来由政府包办包揽的局面,并可考虑在稳定公益性营运机构的基础上,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单位的产权制度改革,鼓励能人领办乡镇卫生院,用市场的办法促进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优胜劣汰,还可考虑把村级卫生室纳入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范围,探索一体化经营模式,进一步加强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要深化卫生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按岗定酬,按业绩定酬,调动广大职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推动人才资源在全县范围内的统一配置,保证各乡镇均有比例合适的技术骨干,保证农民群众“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要逐步开展合作医疗、大病统筹或其它医疗保障制度,改变目前农民群众“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的现状,确保农民看得起病。

3、加强卫生法制建设,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增强法制意识,切实加强卫生监管,强化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卫生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准入管理,从源头上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继续开展医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坚决取缔无证行医和零售药店坐堂行医,纠正超范围行医,严厉打击游医药贩。整顿和规范卫生院门诊过多过滥的问题,一个卫生院最多只能设1—2个门诊,并实行统一管理。纠正医药购销不正之风,规范药品采购渠道,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切实降低群众医疗成本。

第5篇:农村合作医疗现状调查

在开始正文之前必须要说明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其经历50年的发展,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已不再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于是便产生了今天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于是对当下现状的调查,因此正文的对象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何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

首先就拿外沙乡人们政府副乡长袁芳在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调查与思考》一文提到的数据开始。文中提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展开以来,已取得了显着的成绩。截止2009年,外沙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比例已达到90%以上。通过调查,75%以上的农民表示,他们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可以报销看病的费用能够减轻家庭的负担。他还提到,参加医保后,更多人走进了大医院,大医院不再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了。

(1)真理解了吗?

文中第一个比较吸引人的数字是90%,那还要的那少于10%的人是怎么回事,虽然相对于九,一显得不值一提,但是如果以一亿为基数,就有近一千万人没参加,这可就不是小事了。但为什么呢?是出于对该制度的不理解吗?当然90%的比率对于发展中的制度已经是不错了,但问题是他们又是否对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有充分的理解?毕竟,该制度的推出不是为了显示人们对政府制度的支持,而是为了便民,利民,为人民服务。

调查发现不参加的群众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由于自己身体好,生病住院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而参加的群众又普遍反映不满意,甚至抵触情绪。

这首先暴露的就是它宣传上面的问题。

记得有一次同学请我帮忙推销洗发卡,20元一张。她向我诉说了其许多好处,比如:可以免费洗4次头,白送你36元,做头发打六折,时间不限,永不过期。听着是不错,但当我问及洗发质量时,她也不了解;当大家认为那36元以后洗发能用,都挺心动时,我找她确认了一下,她告诉我那36不过是按原来洗4次头的价位能省下来的钱,实际上就是只能洗4次,末了,她还建议我别把事说透,就让人这么误会着,否则卖不了。结果,最后一共卖出一张,我自己买的,全当帮朋友。其他人听了事实,果然不出她所料,散了。

当收到普遍较低的对农村合作医疗的满意度时,我们不难联想到,那么多人的不满意是否就是因为为了有更多人参与,一开始就有意无意的没说清楚,让人产生了不该有的误解,产生了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过高期望。若无意那就是失责,有意就是欺骗,是犯罪。

对于失责,除了上文的说多了,还有一种就是说少了:没让人们看到它的长远利益。这直接影响到了那少于10%的人。

(二)真实惠了吗?

90%之后出现的另一个百分比是75%。用同样的方法,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它的对立面,那剩下的25%。不是给补贴了吗,怎么还会不减轻负担呢?

由于新型合作医疗一大病统筹为主,对于小病仍有农民个人负担;对于大病,由于农村内部也存在较大的贫富差距,那些贫穷的家庭一旦得了大病,即使去医院就诊,能够报销一部分,但剩下的一部分他们依然无力偿付,还是看不起病,于是就干脆不看,那样他们还是得不到实惠。

至于那75%,我还得问,是真的事实上减轻了负担呢,还是意识上感觉得到了实惠呢?这儿就有个认为得到实惠反而加重负担的例子:

父亲生病住院,在出院时,由于父亲参加了农村医疗合作保险,故可以报销一部分医疗费。回到家中,儿子给母亲说到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时,遭到了母亲的反对,随之母亲就给儿子算了一笔账。

原来,在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规定中,住院是先提条件,且住院费必须高于200元。这样,像父亲这种可住可不住院的情况就必须住院才可以享受报销。

这样,父亲入院以来的费用为:挂号费5元;检查费658元;住院费32天合计1280元;护理费32天合计480元;医药合计6400元;生活费合计320元;交通费合计200元,其他杂费约合100元,总计9443元,除报销部分实际支出6553元,节约2890元。

如果不参保,父亲仅需检查完后住院几天就可以回家休养。这样,费用如下:检查费658元;住院及护理费五天合计225元;生活费,交通费,杂费共合计200元;医疗费约合3000元;总计4008元,不反而比参保省了2545元。

上下一对比不难发现,多出了的,一是住院费,二是药费。前者好理解,这药费又是怎么回事,不是同样的药吗?

原来,同样的药物,在医院的价格是普通药店的几倍,参保者仅可享受药费报销45%,一来一回参保者实际上多消费了,却还以为自己的便宜了,难保这75%中就没有这样的人。

(3)真去大医院了吗?

袁芳副乡长在文中还提到了,医保让更多人走进大医院,得到更好的治疗。但事实上,许多地方的乡镇医院根本够不上那个"大"字,就比如说前几天,爸爸的老领导在青海旅游时出了车祸,送达那的省院,为了能先看病,还得塞钱给其他病人,让他们等等,因为器材太有限,不这么干还得等十几天,可当时人可就快死了!那的省院可远远及不上这的市院,更何提县院呢?而规定却严格要求如果你想报销,就只可以在当地的乡镇医院看病,而一般乡镇医院医务人员短缺,且整体素质不高,长期得不到培训,技术骨干严重流失,很难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医疗需求。

(4)真的说不完

其实存在的问题还有许多,就比如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在他们的工作地就无法享受到许多,二在他乡更没人在这方面为他们服务。在我们社区,在8000余入住人口中近三分之二是外来人口,当去社区询问居民参保情况时,工作人员为我一一道来参加各种保种的人数,但我发现,这些人加在一起不过2000多人,这才知道外来人口根本不在关注人口范围内。还比如说受益面狭窄等。

就我今天只围绕了几个城市小范围讲,也可以发现,各城市差距大,上文提到的百分数或多或少还可以增加减少,也就说明着问题可能不我说的还严重。

三、对策及建议

四、结语

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虽然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仍然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没有够多的提及,但是它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一个崭新﹑健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广到全国农村,切实解决农村医疗卫生问题,造福广大农民,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第6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

寒假期间,我在网上查看了大量关于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资料。了解到我国近几年来关于农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我决定利用寒假对我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进行简单调查。我简单作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调查问卷,查阅了关于新农村合作医疗的知识,分析了农村对医疗保障的主要看法,总体了解如下:

一,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二,建设新农合的意义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农民在看病问题上带来太多的实惠,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就这2%的资源,其中80%集中在城市。从1998年到xx年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48%.但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11.48%.后者的增长竟然是前者的近五倍。据有关媒体报道,至今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在广东那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有40.08%的群众有病未就诊,23.35%的群众应住院而不能住院,另外,

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比较狭窄,不足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三,历史弊端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农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现象司空见惯。目前因因病致困返贫现象严重,农村需住院而未住院者达到41%;西部因病致困者达到3005万。农村的贫困户中70%是因病致困导致的。子1985年以来,虽然农村居民收入在不断增长,但增长幅度显然小于城镇居民。

四,实施中的一些问题

1,社会满意度较低

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2,保障水平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村合作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个定义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不到位

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利益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登记,理赔程序过于繁琐首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要农民先垫付,这样如果一些农民借不到钱还是看不起病。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以上都是我在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后,结合了工作中和调查中了解的一些实际问题。对此次全国性的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些看法。

第7篇: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概况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定义

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难看病及缓解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重要手段,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切实保障广大农民身心健康的医疗救助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以小病补偿为辅,体现互助共济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

——摘自太平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栏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在哪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传统的合作医疗相比,它有“新”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一是统筹机制新。省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5元,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6元,区财政每人每年补助4元,加大了筹资力度,提高了抗风险能力。二是管理机制新。在加强内部审计和资金监督管理的基础上还邀请农民代表加入合作医疗资金监督管理委员会,参与资金监督管理。四是国家政策长期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从2003年开始先试点,后推广,到2010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摘自太平镇造甲村村内事务公开宣传栏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分配方式和使用途径

各级财政补助人均共35元(具体情况见上面第2点),农民筹资人均15元,合计50元,列为统筹经费作住院补偿基金。这样实际上农民只要交15元,最高可报4000元;大病、特困还可申请加报3000元,共7000元。

——采访太平镇造甲管区党支部陈秋文书记

4、住院的报销起付线、报销比例、封顶线以及门诊费减免要求

起付线:乡镇200元,市级以上(含市级)500元;

报销比例:乡镇50%,市级以上(含市级)30%;

封顶线:4000元。大病救助3000元;

门诊减免:农民持合作医疗证到本镇卫生院直接享受本户的门诊挂号费减免。辅助检查优惠20%。

特别地,对住院分娩的顺产产妇,不设起付线,报销比例按乡镇50%、市级以上(含市级)30%,每人每年200元封顶。

——采访太平镇新型合作医疗办公室工作人员

5、哪些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

市级以上医院、中医院,保健院,区内各乡镇卫生院。

——采访太平镇新型合作医疗办公室工作人员

6、哪些行为、疾病、药品、检查不列入报销范围

(1)工伤、交通事故、自杀、自残、服毒,酗酒、自然灾害、打架斗殴,戒毒发生的医药费用。

(2)性病、器官移植、视力短矫正、气功疗法、美容整容、矫形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人工器官、假肢、各种康复器械、保健性营养疗法的费用。

(3)各类滋补、营养药品:口服液、丸、人参、三

七、天麻、中草药材泡制的酒制品、除氨基酸以外的高蛋白质药品。

(4)CT、核磁共振、彩色B超、激光治疗费、挂号费、病人伙食费、营养费、住院陪护费、出诊费、会诊费、手术陪护费、麻醉保险及体检费。

——采访太平镇新型合作医疗办公室工作人员

三、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紧迫性

1、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有关资料统计显示:中国的医疗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和大医院,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农民患病在当地难以得到有效治疗,要到外地、到大医院就诊,不仅造成了看病困难,也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从太平镇整体实际情况来看,全镇只有一家镇级卫生院。根据走访太平镇部分自然村得到资料显示,以前各村还可以存在赤脚医生开的私人诊所,但是前几年由于发生过几起赤脚医生误诊导致病人死亡的严重事件,引起社会的关注,市政府发文进行全面整改乡镇卫生医疗机构,于是镇政府一刀切地关闭了绝大部分私人诊所,没有关闭的政府也大大提高了开办私人诊所的门槛,从而导致镇里的医疗卫生资源急剧减少。这样农民看一般的小病都要到镇上去买药或就诊,更不用说大病,明显地,这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生活负担。

2、农民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

到目前为止,农村还没建立规范的医疗保障制度。正在试点并进行推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还不高,而且筹资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强。80%左右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的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费看病。甚至一些地区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居民占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二。

在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前,太平镇务农人口就是这样的,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全部要靠自费看病。有些贫穷人家得了小病还可以上山摘中草药来疗治,而得了大病,往往在卖完家里一切家当后,只能流泪放弃了治疗,把还生的希望寄托给了迷信。

3、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与药品流通秩序混乱

农村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主要是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的。有些医疗机构盲目追求收入,违背了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出现了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而有些药品经销企业靠回扣销售药品,加之以药养医的机制导致某些医疗大开处方,卖贵重药,加重农民医疗负担。

据反映,太平镇绝大部分卫生医疗机构就诊收费和药费持高不降。在采访过程中有村民反映,有些医生甚至做出如此缺德的事情:有些病人的病不是难治,而医生缺偏偏弄一些无关紧要、“不痒不痛”的药方给病人吃,吃了几个疗程挣够亏心钱后再给病人开正药。

四、探讨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及建议

1、宣传方法不够合理并且宣传力度不够

首先是在向农民宣传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时,我通过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宣传的方式不应该书面和官方化,而是通俗易懂些,贴近农民。因为农民文化水平毕竟有限,他们不会关心合作医疗制度是什么重要手段,是什么最终体现,是什么重要内容;他们只关心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事情,比如它能够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切身利益。如果在宣传中没有让村民们真正了解它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切实好处,那么村民的参与积极性肯定不高,反而认为又是政府在以什么名义敛财,往往会以抵触的心理对待。

其次通过与村民访谈,我还觉得相关工作人员在宣传这种新型制度的力度不够。村民还不是很清楚这种制度的内容以及具体是怎样操作的。假如村民在符合报销的情况下由于不懂具体的操作过程,导致医疗费用报销不了,这反而会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而农民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体,缺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新型的制度推广肯定只会昙花一现。

因此,在向村民做宣传工作时工作人员务必注意以上两方面,多多向农民宣传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好处,并且时时刻刻以农民利益为重,让他们清楚实施新制度的每一个过程,让农民在参加合作医疗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它确实能够带来好处。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广的手段欠妥当

在进行调研之前我就打听到村干部在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过程中采取强制手段,导致一部分村民产生抵触心理。农民有权根据情况选择拒绝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尽管它已经经过全国试点实验,但对其他地区农民来说还是不熟悉的。而对刚过温饱奔小康的村民来说,手头毕竟还是较拮据,每人每年15元还是挺大的一笔开支。

我觉得解决这一难题应该从源头做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型农村医疗制度是由市级牵头,以区级、县级以及县级市为单位,根据各自单位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施行。先来看看湛江市市级制定施行方案的总体目标:

明确了加大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力度的措施。一是要求 2006年全市各县(市、区)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覆盖率达到60%以上;2006年以后,根据取得的经验和新的形势进一步研究和制订新的政策措施,力争到2010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

再来看看湛江市某个县级单位是怎样施行的:

会议对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做出部署,并总结了去年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发动工作经

验,分析形势,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加温鼓劲,从现在起突击25天完成2006年农民参合覆盖率达到70%的目标任务。

会后,各镇立即行动,先后召开三级干部大会进行动员,并与各村委会签订工作责任书,涌现出轰轰烈烈的宣传发动局面。硇洲镇宣传发动抓得早,而且班子成员分片包干,走村串户,宣传发动工作相当深入细致。东山镇工作思路清晰,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18万元,扶持全镇中小学生、五保户参加0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全镇覆盖率在70%以上。东简镇善于抓两头促中间,先从2005年农村合作医疗100%完成的龙腾村委会做示范带头作用,同时抓好比较落后的龙水村委会。

从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形势一片大好,轰轰烈烈。但是透过现象背后,深入到农民群众中,我们还是体会到事实上存在不少严重问题。通过采访在太平镇造甲村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一线工作人员和部分村民,我了解到一线工作人员在上级下达的重大任务面前不容怠慢,否则将受到扣奖金、工资,甚至降级或辞退的严重处罚。于是他们动用几乎所有用得上的法子确保下达任务100%完成,于是出现“制村民都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否则将以不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为由,不给村民办理未婚证、贫困证等证明”的怪现象。而从部分村民反映中知道村民有不满的怨气。一些村民子女比较多,得交一大笔钱,加上临近过年,每个地方都需要钱,手头更加紧张;一些村民不清楚这个新制度则认为这是村干部敛财的新花样。另外,在大部分农村推广新合作医疗制度过程中存在双重收费现象。也就是一些村民担了教师等职务,在他们所属单位就已经参加了医疗保险,但是一线工作人员还是硬性要求他们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这明显是不合理的。

通过这些事实的背后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农民接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需要一段时间和适应的过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个新事物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广起来呢?我认为一是源头市级单位不要在推广探索阶段就把目标定得过高。这样会让下级和村民有较好的承受和适应过程,并且可以使推广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二是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对身边能够给推广新制度带来积极作用的典型事例加大宣传。在工作中可利用在农村合作医疗中得到实惠的群众进行现身说法,使宣传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打动农民群众的心,从而增强宣传新制度的实效。三是把好群众医疗费报销关,管好用好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确保农民应该得到的报销一定可以拿到手,杜绝虚假事件发生,从而使新制度深得人心,获得广大村民的拥护与支持。

3、资金监督管理不够透明,参与农民应该有知情权

资金监督管理条例中有规定:在加强内部审计和资金监督管理的基础上还邀请农民代表加入合作医疗资金监督管理委员会,参与资金监督管理。但是事实上不免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农民代表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种种压力,从而失去应有的监督权。所以应该让全体参与农民都拥有知情权,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从而使得农民相信并拥护这种新制度。一种较可行的方法是在各方面的监督下定期公布其资金的使用情况,使得资金使用渠道彻底透明化。

4、报销的范围不够大,参与农民受益空间仍受限制

从不列入报销范围来看,农民从中得到的好处还是较小的。比如交通事故,这种事故农民损失将是很严重的,但没有列入报销范围。经过采访了解到,交通事故一般有赔偿方,就没有列入报销范围。但是假如没有赔偿方呢?我想可以在推行过程中,应该逐渐放宽报销的范围。毕竟如果农民花大钱的地方反而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销,就会使得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没有新的特点和强大的吸引力。

五、结束语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2003年经过全国部分地区试点、2005年开始初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比较完善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践初步检验和证明它是符合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利于我国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和不断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它在施行的开始阶段并不是顺利的,一定会存在很多现实问题,这需要在推广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可行性方法。我相信它在我们党和人民的不断努力下,将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险事业改革中一个成功的典范,将为当前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第8篇: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

为加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协调发展,一年多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各级政府统一领导部署,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我市初步确立了“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医)体系。为切实巩固这一制度,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对我市新农医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总结概括制度的现状和成效、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发展对策。

一、现状和成效

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强领导、精心实施、规范管理,初步建立了新农医制度的良性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和县(市、区)、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统筹城乡发展重大战略出发,切实加强领导,研究政策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落实支持和保障措施。市政府200

3、2004连续两年把实施新农医工作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各县(市)区根据市政府指导意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新农医实施办法及相关制度;成立了由常务副县(市、区)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新农医协调小组,并设立经办机构。市和县(市、区)两级政府都把实施进度和实施成效列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确保新农医政府资助资金的到位。

二是精心实施。各级政府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确定(三)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雏形。

三是实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实现了农民的小病普惠。实施新农医制度后,各地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与新农医有机结合,借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做法,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活动。镇海、余姚、江北等地安排专项资金,通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适度让利,采取必检项目和农民自选项目相结合,上门体检和集中体检相结合的方法对参保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慈溪市探索小病受惠机制,将村卫生室通过竟聘后,改建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县镇两级财政对每个服务站每年给予平均3万元的补助,服务站对参加新农医的村民提供门诊优惠,药品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让利,免收挂号费、诊疗费和注射费,业务用房、水、电等费用则由集体经济给予补助。北仑区设立

总之,新农医制度的实施,初步构建了我市农村基本医疗保障的雏形,广大农民群众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对促进我市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拿一位农民的话说,这是记忆中最深的,继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党和政府又为农民办的一件大好事,据对全市302户家庭995人抽样调查显示,对制度的满意率达到了93.1%。

范文网【】

二、困难和问题

新农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保障工程,实施之初,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概括地讲,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宣传引导工作不够深入,农民参保积极性有待提高。各地在推行新农医制度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政策宣传和引导工作尚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农民对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农医缺乏经验体会,与老的制度相模糊,对长期实施信心不足,导致部分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主动自愿参加的不多。

(二)审核结算流程仍显复杂,农民结报补偿手续有待进一步简化。由于制度实施时间较短,具体规定还不够完善,成熟地覆盖一个县(市、区),乃至全市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尚未启动等原因,群众对审核结算的流程和服务,意见仍然较多,尽管各地适时作了调整和完善,但审核结算流程、服务尚需进一步简化和优化。

(三)政策制度尚需完善,部分地区资金沉淀过多。由于新农医刚刚起步,对具体方案设置缺乏现成的经验,基金测算相对保守等原因,制度中出现了一些不够科学和合理的地方。突出地表现在部分县(市、区)资金沉淀过多,影响了制度的吸引力和群众的参保积极性。

(四)监管组织建设有待加强,监管职能履行需要规范。新农医管委会和基金监督管委会责权不是十分明确,各地虽已成立了相应组织,但应承担哪些义务和权利没有明确规定,缺乏规范化运作,大都仍由政府部门直接承担,缺乏民主

三、对策与建议

总体发展目标:2005年全面实施,覆盖面达到全市农村居民应保对象的85%以上;2006-2009年,逐年完善政策制度,扩大覆盖面,增强保障能力;2012年前后建立较完善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并逐步与城镇医保接轨,最终建立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一体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总体

第9篇:关于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

一年一度的暑期实践调查又来临了,作为一名大二的医学生,这次我进行的实践调查是针对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我对村民从了解度、参与度、满意度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数据,研究我村村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了解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以及影响因素,发现我们这一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和国家针对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养老难的问题,出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并作为一项制度广泛普及。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而作为追求中国农村现代化的主体——农民,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健康状况,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中国农民的健康需要有一个保障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亲民、惠民政策,是关系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卫生改革大局的根本大计,也是有效控制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途径。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为了相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投身社会,了解社会民生,寒假期间我对我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村民看病情况作了调查,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先进性和惠民政策的益处。

我村约有216户农户,人口800多人。本次调查随机抽取200户人家,对抽中的人家每家发放一份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我收集了我村村民自医疗合作制度实施以来的参合人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村民对制度的态度,也说明了农民在关注时事政策方面的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在了解度方面,包括了解制度的途径,对报销制度、报销的起付钱和封顶线的了解,以及报销的方法等。

在对各年龄段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了解程度调查的农民中,30岁以下的占23%,30-50岁的占52%,50岁以上的占25%;其中,30岁以下的农民对“新农合”很清楚的占15%,知道但不太清楚的占68%,不了解的占17%;30-50岁的对“新农合”很了解的占28%,知道但不太清楚的占58%,不了解的占14%;50岁以上的农民对“新农合”很清楚的占6%,知道但不了解的占63%,不了解的占31%。

有调查结果来看,30-50岁的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相对比较了解,而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农民则对其了解较少;但总体上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了解仅仅是一般性的了解,有些农民甚至只是知道按时缴纳投保费用,但具体对他们而言的利益却不甚了解。

这与村干部及“新农合”机构的宣传不到位有关,经农民反映,村干部在宣

传时只告诉他们要交的钱,关于报销流程只有那些报销过的人才知道。

在农民的参与度方面,我村的经济收入主要是靠出售农产品,生活也都不是很富裕,但这都没有影响农民的参与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意愿,参保率已高达100%,农民一般都视医保为一种必须品,都怀着以防万一的态度。综合农民明年继续参保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政府财政补贴、缓解看病贵、家庭成员经常患病、农合缴费不高。从调查结果来看,政府财政补贴和缓解看病贵的原因所占比重高达73%。

还有在满意度方面,通过访问和调查农民看病是否方便、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态度、医生看病的专业水平、报销时工作人员的态度、定点机构的环境卫生状况、报销手续是否方便、硬件设施状况,以及农民对报销制度、报销费用所占比例、补偿费用,参加合作医疗后,生病是否仍然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等的看法,综合分析得出农民对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满意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68.3%的农民对“新农合”非常满意,有13.6%的满意,10.4%的农民不满意,还有7.7%的认为没感觉

从调查结果分析,有81.9%的农民对“新农合”持满意态度,他们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态度、医生看病的专业水平、报销时工作人员的态度、定点机构的环境卫生状况、报销手续是否方便、硬件设施状况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但也有少数农民提出了自己的不满,他们认为不报销的费用所占比例仍很高、看门诊和住院花费很大以及参加合作医疗后,生病仍然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从结果分析看出,持不满态度的农民大多数家庭收入比较低。

虽然,村民们对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一定了解并有一定的认可,但村民很多农民认为医院、卫生室的医药价格存在很大的水分,报销几乎不能带来实际效益。确实医药住院的价格过高,令许多的农民望而兴叹,因此村里仍然存在着“小病扛,大病拖”的情况。应该说这种现象是很多人所担忧的,也是不理解合作医疗的原因。而且,合作医疗中有很很多限制,报销存在一定的范围。虽然各种门类品种都有明细的要求,但农民自身根本不清楚报销的具体情况。再者,报销制度在缓解人们的看病负担上所起作用有限。尽管住院可以有50%的报销比例,但是农村人真正去医院的占极少数,而且即使住院报销,剩余的部分对农民来说也是很大的负担。还有,现今的农村医疗卫生配置仍存在着不合理现象,这让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着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感,其中收费不合理是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总之,医疗筹资的模式问题,医疗服务的价格过高,医疗补偿的水平不足,医疗信息的不明晰、不畅通,所有的这些都是合作医疗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有的问题让合作医疗在农村的发展存在很大阻力。

我个人认为,要让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真正的深入人心,首先要加强宣传,使农民对“新农合”有更深的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在启动阶段,还是在实施过程中,都需要政府的宣传、组织和协调,同时相关媒介也应该起到辅助推广的作用,让农民了解这一体制,并逐渐从乡村医生或者个体诊所中走出来,转而在医疗卫生服务更好的医疗定点医院就医,从而得到医疗上的切实保障。第二,应该采取措施,有效减少农民看病就医的费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否持续发展,关键之一是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因此,应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局为重,有效控制医药费用。同时,加强医院管理,给参合农民使用高档药品和特殊检查前必须经患者同意,尽量为参合农民的住院提供适宜的技术服务和优惠的收费价格,维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正常运转。最后,还要探索不同人群设立不同的筹资、补助标

准,合理拉开筹资和补助水平,鼓励条件较好的人群参加筹资额度大、补助水平高的合作医疗制度,并统筹各方利益,逐步引导整个合作医疗制度向高筹资标准、高补助水平方向发展。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我村的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和积极性是比较高的,这表明,我村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是很赞同的,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为保障农民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响应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号召,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发展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作为大学生的我,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了更深的认识,这项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难题,使农民切身体会到了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好处,同时,我也看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我村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是我村农民生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相信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我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会更加完善,人民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上一篇:幼儿园托班语言游戏下一篇:建设银行企业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