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总结

2022-05-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间过得很快,四季轮回的过程中,一年忙碌的工作时间结束。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大家通过工作,可学到更多方面的工作知识,也留下了众多的学习回忆。为记录这一年的成长,可编写一份年终总结。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总结》,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总结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 针对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硬件实验的缺点,基于Multisim 8软件提出实验软件仿真的方法,并给出完整的仿真实例。通过以上实例可以证明,Multisim 8对于通信电子线路的实验教学改革可以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Multisim 8;通信电子线路;实验

Research on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of Communication Circuit//Zhang Songhua, Lu Xiuling

Key words Multisim 8; communication circuit; experiment

Author’s address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ngyang, Hunan, China 421002

1 引言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和通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实验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理论教学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1]。传统的通信电子线路电路实验设备,配置多、接线繁琐、实验过程复杂,因而准备和进行的时间长、效率低、效果差。而且现行通信电子线路实验课程中普遍采用通信电子线路整机实验箱,实验箱中主要是设计好的模块电路,学生的任务只是连接电路、测量输入输出,对所学理论进行验证,而缺少学生感兴趣的、真正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电路设计、调试等实践环节,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的。

Multisim 8是加拿大IIT(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ogies)公司推出的一个专门用于电子电路仿真和设计的非常优秀的EDA软件。本文以Multisim 8为软件平台,研究通信电子线路软件实验项目的仿真,通过仿真实例阐述Multisim 8在通信电子线路实验仿真中应用的可行性。

2 Multisim 8的特点和主要功能

Multisim 8软件是Multisim 7在功能和性能方面的全面优化和升级,具有Multisim 7的主要功能特点,包括:直观和简捷方便的界面,整个操作界面就像一个电路实验平台,与实践操作非常相似;种类繁多的元件和模型,元件库中含有所有的标准器件以及当今最先进的数字集成电路;功能强大的虚拟仪器,主要包括逻辑分析仪等18种虚拟仪器,并且其功能与实际仪表相同;完善的分析手段,提供了直流工作点分析、交流分析、噪声系数分析等19种分析手段;强大的仿真功能,不仅可以完成SPICE(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仿真,同时它还能进行VHDL仿真和Verilog HDL仿真,而且还可以实现RF(射频)电路的仿真,是目前众多通用电路仿真软件所不具备的。

Multisim 8除以上功能外,还具备许多新的特点:仿真速度提高67%,具有跨越多页分图的分类高级搜寻功能,测量探针的动态数值显示,用户自定义仿真界面的设定,等等。

3 Multisim 8在通信电子线路实验仿真中的应用

在笔者通信电路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在常规实验中,高频功率放大器和幅度调制解调实验概念抽象难以理解,而且在硬件实验环节中效果通常很不理想。因此,笔者根据这两个部分的常规实验步骤,以Multisim 8为平台,构建软件实验仿真环节。

高频功率放大器是无线电发射机中的重要单元电路,也是通信电子线路教学中最基本的实验课题。本文通过应用Multisim 8程序,在一些近似条件下对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特性进行观察和分析。首先进入Multisim 8工作界面,如图1所示绘制电路。在图1的高频丙类谐振功率放大电路中,基极直流偏压Vbb使基极处于反向偏置,即放大管工作在丙类状态,以提高放大效率。集电极负载采用LC并联谐振回路,且谐振于基频(1 MHz),起滤波和阻抗匹配作用。

1)测试负载特性。负载特性是指在Vcc、Vbb、Vsm不变的条件下,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与负载电阻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图1中,分别将负载电阻设置如表1中所示数值,其对应的集电极电流波形分别如表1所示。

由表1中集电极电流波形的变化可以分析出,随着负载R4增大,集电极电流的波形由单峰脉冲波形逐渐变化到顶部出现下凹,而且随R4的继续增大,下凹程序也急剧加深,致使集电极电流急剧下降。在负载电阻值由小变大的过程中,高频功率经历了由欠压到临界到过压的变化过程。在实际电路调整中,高频功率放大器可能会经历上述各种状态,利用负载特性可以正确判断各种状态,以进行正确的调整。

2)测试基极调制特性。在高频功率放大器中,有时希望用改变它的某一电极直流电压来改变高频输出信号的幅值,从而实现振幅调制的目的。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调制特性分为基极调制特性和集电极调制特性。基极调制特性是指在负载R4、Vcc、Vsm不变的条件下,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与基极直流电源Vbb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图1中,分别将输入信号Vbb设置如表2中所示数值,其对应的集电极电流波形分别如表2所示。

由表2中集电极电流波形的变化可以分析出,随着基极直流电源Vbb增大,集电极电流的波形由单峰脉冲波形逐渐变化到顶部出现下凹,而且随Vbb的继续增大,下凹程序也急剧加深。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高频功放经历了由欠压到临界到过压的变化过程。

3)测试集电极调制特性。集电极调制特性是指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与Vcc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图1中,分别将集电极电压Vcc设置如表3中所示数值,其对应的集电极电流波形分别如表3所示。

从表3中集电极电流波形可分析出,当Vcc较小时,集电极电流有明显下凹,随着Vcc的增大,输出电压幅度也增加,下凹逐渐减小,当Vcc较大时,输出电压增幅减缓,下凹消失,呈现出明显的单峰脉冲波形。因此利用放大器工作在过压区时的这种特性,可以实现集电极调幅输出。

4)测试放大特性。实际应用时,在放大某些振幅变换的高频信号时,必须了解它的放大特性。放大特性是指在负载R4、Vcc、Vbb不变的条件下,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与输入信号Vsm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图1中,分别将输入信号Vsm设置如表4中所示数值,其对应的集电极电流波形分别如表4所示。

由表4中集电极电流波形的变化可以分析出,随着输入信号Vsm的增大,集电极电流的波形由单峰脉冲波形逐渐变化到顶部出现下凹,而且随输入信号Vsm的继续增大,下凹也急剧加深。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高频功放也经历了由欠压到临界到过压的变化过程。

4 结束语

Multisim 8软件由于其直观和简捷方便的界面,丰富的元件库以及多达10余种的虚拟仪表,先进的高频(RF)仿真和设计功能,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通信电子线路的仿真分析和设计中。本文简要介绍基于Multisim 8软件来实现通信电子线路实验仿真的方法,并给出完整的仿真实例。通过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将Multisim 8用于通信电子线路的实验教学中,不仅可以克服实验室在元器件和规格上的限制,避免设备陈旧、仪器损坏等不利因素,而且能够直观地看到信号参数的改变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为通信电路的功能验证、性能分析及课程设计提供一种全新的、经济可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胡宴如.高频电子线路[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12

[2]严国萍,贺峰.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2003:8-11

[3]曹才开,姚屏,等.高频电子线路原理与实践[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184-189

[4]杨霓清.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及综合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84-188

作者:张松华 陆秀令

第2篇:通信电子线路相互融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立足于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项目类型多样化教学模式中课时不足、教学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以“相互融合”教学模式为手段,把跨学科相关课程、课外科技活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教师科研等环节与目前开设的多样化实验项目有机融合,构建一套“相互融合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的实验教学途径,切实提高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通信电子线路实验;相互融合式;实验教学模式

引言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核心课程,有很强的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概念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和掌握。如何能够使得学生很好地接收和消化这些既有很多抽象的理论又有较高要求的数学基础的教学内容,是困扰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实验课程即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对组成现代通信系统的典型基本电路及理论进行验证、分析和研究,从而达到帮助理解知识要点,激发求知欲,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对于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通信电子线路实验课程建设的教学研究非常重要,建设完善的、有特色的通信电子线路实验课程,对黑龙江大学通信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适应未来社会对多层次人才需求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很多教育工作者提出一些实验教学新思路[1-6],观点主要集中在大量开展类型多样化实验项目,其中包括验证性、仿真设计性、创新性、科研性及综合性等实验,这些实验教学新思路反映了教学体系改革方向,得到教育界同仁一致认可,同时也衍生出新问题,即实验教学项目的增加需要足够实验学时支撑。通过大量文献调研表明,目前各高校通信电子线路实验课时在8~16学时之间,显然实验课时明显不足,导致实验教学效果不良,成为阻碍类型多样化实验项目开展的关键问题所在。本文基于实验教学学时不足的现状,依据实验教学培养新方案,立足现有教学资源基础,构建一种“相互融合式”多层次性实验教学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实验学时不够出现的瓶颈问题。

一、“相互融合式”实验教学模式

“相互融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结构图如图1所示。

目前我院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课时为15学时,课内学时有限,以验证性基础实验为中心,围绕培养方案规划的基础性实验内容,以其他各相关学科课程为辅助,“相互融合”地开展仿真设计性实验项目;以各类专业课程设计为载体,“相互融合”地嵌入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以本科毕业设计主体内容为平台,将仿真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内容与毕业设计主体内容相互融合,提高本科毕业设计及实验教学质量;以课外电子设计类科技活动为契机,将电子设计类比赛内容与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内容相互融合,提高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以教师各类科研课题为支撑,“相互融合”地融入综合性、创新性和科研性实验项目。优化教学资源,实现类型多样化实验教学。

一、新实验教学模式构建思路与实践

(一)基础性实验教学为中心

以教学实验室为平台,确立基础性实验教学项目内容在新课程体系改革的中心地位。基础性实验项目内容由大量验证性实验组成,用以验证所学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通过测试设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加深对课堂所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和启发性,同时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实验素养。

(二)跨学科课程的“相互融合式”教学

验证性实验内容通过对硬件的操作来观察实验现象,不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创新能力及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目标。目前全国各高校开设的EDA技术理论课程为电子技术领域带来了一场技术革命[7-13],诸如EWB、LabView、Multisim、SystemView、Protel、Pspice等各类仿真设计软件,能够在有限的学时内实现仿真设计性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克服硬件设计基础实验所存在的问题。跨学科课程为硬件设计基础实验奠定了技术基础。

(三)课程设计的“相互融合式”教学

高校开设的各类课程设计已经成为目前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其教学效果良好,现已在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普遍实施。以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为例,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的各类专业课程设计为通信电子线路设计性及综合性实验项目内容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立足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设计,有效地相互融合通信电子线路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内容,对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教学意义。

(四)课外科技活动的“相互融合式”教学

课外电子设计类科技活动充分提高了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调动了大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目前各高校充分意识到各类电子设计科技活动的重要性,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也不例外,各教研室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及校级各类电子设计大赛,并亲自跟踪指导。在电子设计大赛及立项课题内容设计上有机融入综合性、软硬件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拓展了通信电子线路课内实验内容。课外各类大学生科技活动为通信电子线路综合性、软硬件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开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五)毕业设计的“相互融合式”教学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学生毕业设计是综合性实践教学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指导教师依据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为大学生设计毕设题目,选题要体现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可以充分融入通信电子线路的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内容。近年来,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在毕业设计环节中,使通信电子线路实验课程内容与毕业设计内容有机结合,既能达到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大学生毕业设计要求,又使通信电子线路多样化实验内容得到充分开展。

(六)教师科研的“相互融合式”教学

德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洪堡在柏林大学办学实践过程中,首次提出了“通过科研进行教学”的思想和“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14],明确了教学与科研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围绕指导教师科研课题,将科研性和创新性实验内容融入到教师科研项目中,通过教师科研项目锻炼大学生实验设备的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洪堡“科学研究促进教学”思想的外在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经过学院专家指导,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学素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结论

“相互融合式”多层次性实验教学新模式,使类型多样化实验项目相互融入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其他相关学科课程、电子设计类科技活动及教师各类科研课题中,解决了实验学时不足、教学效果差导致的瓶颈问题。新教学模式优化了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实验教学资源,体现了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新方向,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对于其他院校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珍香,王红.立体化创新性的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104-106.

[2]孙曜,暨仲明.多模式开放型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41-143.

[3]李厚杰,刘岩川,赵继印,于少华.通信电子线路/渗透式立体化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34-136.

[4]孔令荣.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0):46-47.

[5]郑利君,方蕾.独立学院“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物业·现代经济,2012,11(6):140-141.

[6]乐燕芬,施伟斌.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J].高师理科学刊,2013,33(1):87-89.

[7]郭红伟,李江,朱家兴,段武.基于仿真软件的通信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探索[J].红河学院学报,2012,10(2):49-52.

[8]苗澎.MATLAB在通信电子线路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2):21-23.

[9]毛红艳.SystemView在《通信电子线路》仿真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2012,8(10):2399-2401.

[10]王琪,武寿春.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的探索[J].江苏高教,2009(6):84-85.

[11]唐路,苗澎,田玲.Multisim在“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5):64-66.

[12]陈封.基于PSPICE的通信电子线路仿真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6):253.

[13]张松华,何怡刚.基于LabVIEW的通信电子线路实验仿真[J].仪表技术,2009(4):47-49.

[14]戴国.高校科研促进教学的策略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4):176-177.

收稿日期:2014-07-02

作者简介:李彦超(1982-),男,黑龙江双城人,讲师,博士,从事微弱信号检测技术、SPR技术及激光遥感等研究。(责任编辑:石 银)

作者:李彦超 刘明亮 丁群 朱勇

第3篇:探讨通信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改革新思路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的通信电子线路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考虑到通信电子线路实验课程需要较强实践性的特点,从主观方面提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从客观方面提出了扩展式的实验教学方法。这种主、客观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法优化了现有教学资源,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为现代实验教学提供了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 扩展式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1.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急需开发新的通信方案、新的电路结构、新的集成电路。为此,当今社会迫切需要大量理论基本功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现代化科技人才。“通信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是通信专业重要的实验课程,也是一门对实践操作要求很强的专业,它在通信专业中的地位显得举足轻重[1-3]。“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采用独立设课的方式,旨在加强学生工程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基本原理的理解,加强实现电路的分析运用,并使用电子仪器进行观察、调整和测试的技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毕业设计及今后的工作实践奠定基础。

尽管“通信电子线路实验”在电子信息、通信类专业中地位很重要,但由于多年来不变的实验教学方式及该门实验课具有一定难度,造成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并对做通信电子线路实验兴趣不高,进一步造成对提高动手能力方面起的作用不大。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们认为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教学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1目前采用的是验证性实验体系,需要进一步扩展。

验证实验平台是大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学校注重基础、面向综合,投入大量资金,全面加强基础实验平台的建设,更科学地设置基础实验内容,在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使学生通过实验,树立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的能力,为进入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形式的实验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有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但会使学生产生很强的依赖性,不能锻炼学生的独立操作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不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创新欲望,实验教学效果不好。

1.2学生兴趣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

由于高频电子线路实验难做和难调,且需要对数字式万用表、数字示波器、BT-3扫频仪等仪器设备熟练操作,因此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对做高频实验兴趣不高。尽管理论课老师要求学生在做实验前需写预习报告,但效果甚微。某些学生并没有认真预习,而是照抄实验指导书完成任务,对高频实验自主、自觉预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高。

1.3学生排除故障的自主性不强,需要进一步培养。

在做高频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后习惯请老师排除故障,而不是学着自己找出原因,自己解决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会在实验课上向学生详细演示实验的过程,学生只要被动地一步步把老师的步骤机械地重复一边,而不是带着一种目的做实验。这都进一步证实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改革思路

针对目前通信电子线路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主动性,以及把多样化实验项目有机融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及教师科研等环节,构建出新的“扩展式”实验教学新模式,探索出一条挣脱瓶颈、全面开展实验、项目类型多样化的教学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们从三个方面介绍教学方法的改进思路。

2.1提高学生做高频实验的兴趣。

一般来说,高校安排的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都是独立的系统,如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谐振功率放大器等,这对于学生来说无法从实际工程的角度掌握其功能。我们可以从一个收发的整体系统出发,分层解释每个实验所解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演示性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告诉学生整个收发系统是由哪单个电路组成的,以及后续课程需要做哪些实验项目,由此加深学生对高频课程及实验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介绍一个高频发射端为何需要对小信号进行放大,如何放大,并介绍其中甲类功放、乙类功放及丙类功放一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可以介绍“超外差”式广播接收方式中可能存在的“镜频干扰”问题,引出混频器实验原理及可能出现的“镜频干扰”原理,并介绍其解决方法。

2.2调动学生做实验的自主性。

一般来说,通信电子线路实验课程一般都是老师通过实验演示,教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实验箱,导致学生缺乏思考的机会,学生实验后收获不大。实际上,老师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对实验内容的介绍不仅仅放在简单怎么连接试验箱,以及操作实验仪器上,更应该从工程实践出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该实验从理论上分析应该有什么结果,实验结果和理论上有何差别,引导学生自主地找出原因。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科研的思想,实验中遇到问题应当如何分析及如何解决问题。在撰写实验报告时,可以要求学生撰写整体实验操作过程,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对实验结果的自主分析。由此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自觉独立地探索新知识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

2.3应用扩展式实验教学方法。

以课堂平常教授的基础性课程内容为基础,将其扩展到综合性的本科毕业设计、创新性的教师科研项目,以及设计性的课程设计课程中,实现以点带面,优化现有教学资源,有效开展类型多样化的实验教学。另外,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开展层次性教学。对通信专业全体学生都进行基础性实验,对于基础较好且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针对个人情况,有选择地扩展至综合性的本科毕业设计、创新性的教师科研项目,以及设计性的课程设计课程中。“扩展式”实验教学方法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l “扩展式”实验教学方法示意图

2.3.1扩展至创新性教师科研

科研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将高频方向的科研项目进行分解,安排成多个子课题,有针对性地安排本科生解决其中的某个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实现基础性课程实验到创新性教师科研项目的扩展。应该说该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2.3.2扩展至综合性毕业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选题时教师可以紧密结合通信电子线路专业课程,体现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设计的毕业设计题目需要使得学生充分运用基础实验课程中的内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使通信电子线路专业知识与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有机结合,从而不仅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达到毕业设计的培养目的。

2.3.3扩展至设计性课程设计

目前,很多高校工科类学科都已开展代表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设计课程。例如很多高校开设的C语言课程设计,一般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模式用C语言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题目。当然,高校也可以在基础性通信电子线路实验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至项目类型多样化的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例如开展一些与基础性实验课程内容相关的“小型调幅发射机的设计与制作”、“小型调幅接收机的设计与制作”、“超外差式AM接收机的设计与制作”等题目。

3.结语

本文从主观上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客观上介绍了一种扩展式实验教学方法,将通信电子线路的基础性实验内容扩展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教师科研中,真正应用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法。这种主、客观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法优化了现有教学资源,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为现代实验教学提供了改革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石博雅.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11,(18):23-24.

[2]张松华,陆秀令.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5):26-127.

[3]冯伟姚,正华.“通信电子线路”实验课程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5):80-84.

基金项目:安徽大学本科教学工程教研项目(JYXM201341,JYXM201339)资助。

作者:杨杨 张芬

第4篇:《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Compilation of reports 20XX 报 告 汇 编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级:

通信 2 班

号:

631406080412

名:

程金凤

实验所属课程:

通 信 电 子 电 路

实验室(中心):

语音楼 103

指 导 教 师 :

张 德 洲

实 验 成 绩 :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实验项目名称

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教师评 阅:

□实验目的明确; □操作步骤正确; □实验报告规范; □实验结果符合要求

□实验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图表、计算等)符合要求;□实验分析总结全面;

签名:

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高频小信号谐振电压放大器的电路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

2、熟悉谐振回路的调谐方法及测试方法。

3、掌握高频谐振放大器处于谐振时各项主要技术指标意义及测试技能。

二、实验主要内容及原理 实验内容:

1、谐振频率的调整与测定。

2、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的测定:谐振频率、谐振放大增益 Avo 及动态范围、通频带 BW0.7、矩形系数 Kr0.1。

实验原理:

(一)

单调谐小信号放大器

图 1-1 单调谐小信号放大电路图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是接收机的前端电路,主要用于高频小信号或微弱信号的线形放大。实验单元电路由晶体管 N1 和选频回路 T1 组成,不仅对高频小信号放大,而且还有选频作用。本实验中单调谐小信号放大的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谐振频率为 fs=10.7MHz。

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及测量方法如下:

1、谐振频率 放大器的调谐回路谐振时所对应的频率 f0 称为放大器的谐振频率,对于图 1-1 所示电路(也是以下各项指标所对应电路),f0 的表达式为 LCf 210

式中,L 为调谐回路电感线圈的电感量; C为调谐回路的总电容,C的表达式为

ie oeC P C P C C2221  

式中, Coe 为晶体管的输出电容;Cie 为晶体管的输入电容;P1 为初级线圈抽头系数;P2 为次级线圈抽头系数。

谐振频率 f0 的测量方法是:

用扫频仪作为测量仪器,测出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调变压器 T 的磁芯,使电压谐振曲线的峰值出现在规定的谐振频率点 f0。

2、电压放大倍数 放大器的谐振回路谐振时,所对应的电压放大倍数 AV0 称为调谐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AV0 的表达式为 G g p g py p pgy p pvvAie oefe feiV   22212 1 2 100

式中,g为谐振回路谐振时的总电导。要注意的是 yfe 本身也是一个复数,所以谐振时输出电压 V0 与输入电压 Vi 相位差不是 180º 而是为 180º+Φfe。

A V0 的测量方法是:在谐振回路已处于谐振状态时,用高频电压表测量图 1-1 中输出信号 V 0 及输入信号 V i的大小,则电压放大倍数 A V0 由下式计算:

A V0 = V 0 / V i

A V0 = 20 lg (V 0 /V i ) dB

3、通频带 由于谐振回路的选频作用,当工作频率偏离谐振频率时,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下降,习惯上称电压放大倍数 AV 下降到谐振电压放大倍数 AV0 的 0.707 倍时所对应的频率偏移称为放大器的通频带 BW,其表达式为 BW

= 2△f 0.7

= f 0 /Q L

式中,QL 为谐振回路的有载品质因数。

分析表明,放大器的谐振电压放大倍数 AV0 与通频带 BW 的关系为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 CyBW AfeV 20

上式说明,当晶体管选定即 yfe 确定,且回路总电容C为定值时,谐振电压放大倍数 AV0 与通频带 BW的乘积为一常数。这与低频放大器中的增益带宽积为一常数的概念是相同的。

通频带 BW 的测量方法:是通过测量放大器的谐振曲线来求通频带。测量方法可以是扫频法,也可以是逐点法。逐点法的测量步骤是:先调谐放大器的谐振回路使其谐振,记下此时的谐振频率 f 0 及电压放大倍数 A V0然后改变高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保持其输出电压 V S 不变),并测出对应的电压放大倍数 A V0 。由于回路失谐后电压放大 倍数下降,所以放大器的谐振曲线如图 1-2 所示。

可得:

7 .02 f f f BWL H   

通频带越宽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越小。要想 得到一定宽度的通频宽,同时又能提高放大器的电压增益,除了选 用 y fe 较大的晶体管外,还应尽量减小调谐回路的总电容量 C Σ 。如果 放大器只用来放大来自接收天线的某一固定频率的微弱信号,则可 减小通频带,尽量提高放大器的增益。

(二)

双调谐放大器

图 1-3 双调谐小信号放大电路图 为了克服单调谐回路放大器的选择性差、通频带与增益之间矛盾较大的缺点,可采用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具有频带宽、选择性好的优点,并能较好地解决增益与通频带之间的矛盾,从而在通信接收设备中广泛应用。

在双调谐放大器中,被放大后的信号通过互感耦合回路加到下级放大器的输入端,若耦合回路初、次级本身的损耗很小,则均可被忽略。

1、电压增益为 gy p pvvAfeiV22 100  

2、通频带 为弱耦合时,谐振曲线为单峰; 为强耦合时,谐振曲线出现双峰; 临界耦合时,双调谐放大其的通频带:BW

= 2△f 0.7

= 2 fo/Q L

0 VAAv

0.7

BW

0.1

Lf

0f

Hf

2△ f 0.1 图 谐振曲线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三、实验器材 1、1号板信号源模块

1块 2、2号板小信号放大模块

1块 3、6号板频率计模块

1块 4、双踪示波器

1台 5、万用表

1块 6、扫频仪(可选)

1块 四、实验步骤 (一)单调谐小信号放大器单元电路实验 1、断电状态下,按如下框图进行连线:

信号源(1号板)频率计(6号板)单调谐小信号放大单元(2号板)示波器P3 P1输入 输出RF OUT1RF OUT2 P3 单调谐小信号放大电路连线框图 注:图中符号 表示高频连接线。

源端口 目的端口 连线说明 1 号板:RF OUT1 (Vp-p=200mV

f=10.7M)

2 号板:P3 高频小信号输入 1 号板:RF OUT2 6 号板:P3 频率计观察输入频率 2、频率谐振的调整 (1)用示波器观测 TP3,调节①号板信号源模块,使之输出幅度为 200mV、频率为 10.7MHz 正弦波信号。

(2)顺时针调节 W1 到底,用示波器观测 TP1,调节中周,使 TP1 幅度最大且波形稳定不失真。

3、动态测试 保持输入信号频率不变,调节信号源模块的幅度旋钮,改变单调谐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 TP3 的幅度。用示波器观察在不同幅度信号下 TP1 处的输出信号的峰值电压,并将对应的实测值填入下表,计算电压增益 Avo。在坐标轴中画出动态曲线。

输入信号 fs(MHz)

10.7MHz 输入信号 Vi(mv)TP3 50 100 200 300 输出信号 Vo(v)TP1

增益 Avo(dB)

4、通频带特性测试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1)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调节信号源的频率旋钮,改变单调谐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 TP3 的频率。用示波器观察在不同频率信号下 TP1 处的输出信号的峰值电压,并将对应的实测值填入下表,在坐标轴中画出幅度-频率特性曲线。若配有扫频仪,可用扫频仪观测回路谐振曲线。

输入信号 Vi(mv)TP3 200mv 输入信号 fs(MHz)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输出信号 Vo(v)TP1

增益(dB)

幅度-频率特性测试 (2)调节输入信号频率,测试并计算出 Bw0.707。

5、谐振曲线的矩形系数 Kr0.1 测试 (1)

调节信号频率,测试并计算出 Bw0.1。

(2)

计算矩形系数 Kr0.1。

(二)

双调谐小信号放大器单元电路实验 1、断电状态下,按如下框图进行连线:

信号源(1号板)频率计(6号板)双调谐小信号放大单元(2号板)示波器P5 P6输入 输出RF OUT1RF OUT2 P3 双调谐小信号放大电路连线框图 注:图中符号 表示高频连接线。

源端口 目的端口 连线说明 1 号板:RF OUT1 (Vp-p=150mV

f=465K)

2 号板:P5 高频小信号输入 1 号板:RF OUT2 6 号板:P3 频率计观察输入频率 2、频率谐振的调整 (1)用示波器观测 TP6,调节①号板信号源模块,使之输出幅度为 150mV、频率为 465KHz 正弦波信号。

(2)顺时针调节 W1 到底,反复调节中周 T2 和 T3,使 TP7 幅度最大且波形稳定不失真。

3、动态测试 保持输入信号频率不变,调节信号源模块的幅度旋钮,改变单调谐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 TP6 的幅度。用示波器观察在不同幅度信号下 TP7 处的输出信号的峰值电压,并将对应的实测值填入下表,计算电压增益 Avo。在坐标轴中画出动态曲线。

输入信号 fs(KHz)

465KHz 输入信号 Vi(mv)TP6 50 100 150 200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输出信号 Vo(v)TP7

增益 Avo(dB)

4、通频带特性测试 (1)

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调节信号源的频率旋钮,改变单调谐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 TP6 的频率。用示波器观察在不同频率信号下 TP7 处的输出信号的峰值电压,并将对应的实测值填入下表,在坐标轴中画出幅度-频率特性曲线。若配有扫频仪,可用扫频仪观测回路谐振曲线。

输入信号 Vi (mv)TP6 150mv 输入信号 fs(KHz)

435 445 455 465 475 485 495 505 输出信号 Vo(v)TP7

增益(dB)

幅度-频率特性测试 调节输入信号频率,测试并计算出 Bw0.707。

五、实验过程原始记录( 数据、图表、计算等)

频率谐振的调整:

(1)用示波器观测 TP3,调节①号板信号源模块,使之输出幅度为 200mV、频率为 10.7MHz 正弦波信号。

(2)顺时针调节 W1 到底,用示波器观测 TP1,调节中周,使 TP1 幅度最大且波形稳定不失真。

动态测试:

输入信号 fs(MHz)

10.7MHz 输入信号 Vi(mv)TP3 50 100 200 300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输出信号 Vo(v)TP1

增益 Avo(dB)

动态曲线:

幅度-频率特性曲线:

通频带特性测试:(1)

输入信号 Vi(mv)TP3 200mv 输入信号 fs(MHz)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输出信号 Vo(v)TP1

增益(dB)

调节输入信号频率,测试并计算出 Bw0.707。

谐振曲线的矩形系数 Kr0.1 测试:

(1)调节信号频率,测试并计算出 Bw0.1。

(2)计算矩形系数 Kr0.1。

(1)用示波器观测 TP6,调节①号板信号源模块,使之输出幅度为 150mV、频率为 465KHz 正弦波信号。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2)顺时针调节 W1 到底,反复调节中周 T2 和 T3,使 TP7 幅度最大且波形稳定不失真。

动态测试:

输入信号 Vi(mv)TP3 200mv 输入信号 fs(MHz)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输出信号 Vo(v)TP1

增益(dB)

通频带特性测试:(1)

输入信号 fs(KHz)

465KHz 输入信号 Vi(mv)TP6 50 100 150 200 输出信号 Vo(v)TP7

增益 Avo(dB)

动态曲线:

幅度-频率特性曲线: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2)调节输入信号频率,测试并计算出 Bw0.707。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包括 心得体会,本部分为重点)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实验项目名称

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教师评阅:

□实验目的明确; □操作步骤正确; □实验报告规范; □实验结果符合要求

□实验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图表、计算等)符合要求;□实验分析总结全面;

签名:

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频率变换的物理过程。

2、掌握晶体管混频器频率变换的物理过程和本振电压 V 0 和工作电流 I e 对中频转出电压大小的影响。

3、掌握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的平衡混频器频率变换的物理过程。

4、比较上述三种混频器对输入信号幅度与本振电压幅度的要求。

二、实验主要内容及原理 实验内容: :

1、研究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频率变换过程和此种混频器的优缺点。

2、研究这种混频器输出频谱与本振电压大小的关系。

实验 原理: :

i.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原理

图 2-1 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 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的电路图示见图 2-1。图中 V S 为输入信号电压,V L 为本机振荡电压。在负载 R L 上产生差频和合频,还夹杂有一些其它频率的无用产物,再接上一个滤波器(图中未画出)

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的最大特点是工作频率极高,可达微波波段,由于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工作于很高的频段。图 2-1 中的变压器一般为传输线变压器。

二极管双平衡混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二极管伏安特性的非线性。众所周知,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为指数律,用幂级数展开为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       nT T TS SVvn VvVvI e I iTVv) (1) (21[ ) 1 (2!

!

当加到二极管两端的电压 v 为输入信号 V S 和本振电压 V L 之和时,V2 项产生差频与和频。其它项产生不需 要的频率分量。由于上式中 u 的阶次越高,系数越小。因此,对差频与和频构成干扰最严重的是 v 的一次方项(因其系数比 v2 项大一倍)产生的输入信号频率分量和本振频率分量。

用两个二极管构成双平衡混频器和用单个二极管实现混频相比,前者能有效的抑制无用产物。双平衡混频器的输出仅包含(pω L ±ω S )(p 为奇数)的组合频率分量,而抵消了ω L 、ω C 以及 p 为偶数(pω L ±ω S )众多组合频率分量。

下面我们直观的从物理方面简要说明双平衡混频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对频率为ω L 及ω S 的抑制作用。

(a)

VsRs RLVLT2D3D4RoCLL1 L2/2 L3 L4VoT1 (b)

图 2-2 双平衡混频器拆开成两个单平衡混频器 在实际电路中,本振信号 V L 远大于输入信号 V S 。在 V S 变化范围内,二极管的导通与否,完全取决于 V L 。因而本振信号的极性,决定了哪一对二极管导通。当 V L 上端为正时,二极管 D 3 和 D 4 导通,D 1 和 D 2 截止;当 上端为负时,二极管 D 1 和 D 2 导通,D 3 和 D 4 截止。这样,将图 2-1 所示的双平衡混频器拆开成图 2-2(a)和(b)所示的两个单平衡混频器。图 2-2(a)是 V L 上端为负、下端正期间工作;3-2(b)是 V L 上端为正、下端为负期间工作。

由图 2-2(a)和(b)可以看出,V L 单独作用在 R L 上所产生的ω L 分量,相互抵消,故 R L 上无ω L 分量。由 V S产生的分量在 V L 上正下负期间,经 D 3 产生的分量和经 D4 产生的分量在 R L 上均是自下经上。但在 V L 下正上负期间,则在 R L 上均是自上经下。即使在 V L 一个周期内,也是互相抵消的。但是 V L 的大小变化控制二极管电流的大小,从而控制其等效电阻,因此 V S 在 V L 瞬时值不同情况下所产生的电流大小不同,正是通过这一非线性特性产生相乘效应,出现差频与和频。

2、电路说明 模块电路如图 2-3 所示,这里使用的是二极管双平衡混频模块 ADE-1,该模块内部电路如图 2-5 所示。在图 2-3 中,本振信号 V L 由 P3 输入,射频信号 V S 由 P1 输入, 它们都通过 ADE-1 中的变压器将单端输入变为平衡输入并进行阻抗变换,TP8 为中频输出口,是不平衡输出。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图 2-3 二极管双平衡混频

图 2-5

ADE-1 内部电路 在工作时,要求本振信号 V L >V S 。使 4 只二级管按照其周期处于开关工作状态,可以证明,在负载 RL 的两端的输出电压(可在 TP8 处测量)将会有本振信号的奇次谐波(含基波)与信号频率的组合分量,即 pω L ±ω S (p 为奇数),通过带通滤波器可以取出所需频率分量ω L +ω S (或ω L— ω S - )。由于 4 只二极管完全对称,所以分别处于两个对角上的本振电压 V L 和射频信号 V S 不会互相影响,有很好的隔离性;此外,这种混频器输出频谱较纯净,噪声低,工作频带宽,动态范围大,工作频率高,工作频带宽,动态范围大,缺点是高频增益小于 1。

N 1 、C 5 、T 1 组成谐振放大器,用于选出我们需要的频率并进行放大,以弥补无源混频器的损耗。

三、实验器材 1、1 号板

1 块 2、6 号板

1 块 3、3 号板

1 块 4、7 号板

1 块 5、双踪示波器

1 台 四、实验步骤 一、熟悉实验板上各元件的位置及作用; 二、按下面框图所示,进行连线: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信号源(1号板)示波器P3P2本振输入RF OUT1正弦波振荡器(3号板)P1射频输入频率计P2 P3双平衡混频单元(7号板)滤波器双平衡混频器TP8混频器输出选频放大取和频输出TP2IF输出输出 图 2-4 双平衡混频连线框图 源端口

目的端口

连线说明

1 号板:RF OUT1 (幅度最大

f=6.2M)

7 号板:P3 本振信号输入 3 号板:P1 7 号板:P1 射频信号输入 7 号板:P2 6 号板:P3 混频后信号输出 三、将 3 号板 SW1 拨为晶体振荡器,即拨码开关 S1 为“10”,S2 拨为“01”。

四、用示波器观察 7 号板混频器输出点 TP8 波形,观测 7 号板混频输出 TP2 处波形(调节 7 号板中周 T1使输出最大),并读出频率计上的频率。(如果使用数字示波器,可以使用 FFT 功能观测 TP8 的频谱)

五、调节本振信号幅度,重做步骤 3~4。

五、实验过程原始记录( 数据、图表、计算等) 7 号板混频器输出点 TP8 波形及其频谱及频率计读数:

调节本振信号幅度后,7 号板混频器输出点 TP8 波形及其频谱及频率计读数: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包括心得体会,本部分为重点)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源端口

目的端口

连线说明

信号源:RF OUT1 (V p-p

=600mV

f=465K)

4 号板:P1 载波输入 信号源:低频输出 (V p-p

=100mV

f=1K)

4 号板:P3 音频输入

抑制载波振幅调制:

1)P1 端输入载波信号,调节平衡电位器 W1,使输出信号 V O (t)(TP6)中载波输出幅度最小(此时 MC1496的 1、4 脚电压相等)。

2)再从 P3 端输入音频信号(正弦波),逐渐增加输入音频信号频率,观察 TP6 处最后出现如图 3-3 所示的抑制载波的调幅信号。(将音频信号频率调至最大,即可测得清晰的抑制载波调幅波)

t) (t v ) (t v c) (t v o 图 3-3 抑制载波调幅波形 全载波振幅调制:

1)先将 P1 端输入载波信号,调节平衡电位器 W1,使输出信号 V O (t)(TP6)中有载波输出(此时 V 1 与V 4 不相等, 即 MC1496 的 1、4 脚电压)。

2)再从 P3 端输入音频信号(正弦波),逐渐增大音频信号频率,TP6 最后出现如图 4-4 所示的有载波调幅信号的波形,记下 AM 波对应 V max 和 V min ,并计算调幅度 m。

maxV) (t v otminV 图 3-4 普通调幅波波形 抑制载波单边带振幅调制:

1)步骤同抑制载波振幅调制,将音频信号频率调到 10KHz,从 P5(TP7)处观察输出波形。

2)比较全载波调幅、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和抑制载波单边带调幅的波形。

五、实验过程原始记录( 数据、图表、计算等)

调节信号源,使 RF OUT1 输出 V p-p

=600mV,f=465Khz,低频输出 V p-p

=100mV ,f=1Khz 如下: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包括心得体会,本部分为重点)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实验项目名称

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教师评阅:

□实验目的明确; □操作步骤正确; □实验报告规范; □实验结果符合要求

□实验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图表、计算等)符合要求;□实验分析总结全面;

签名:

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调幅波的原理,掌握调幅波的解调方法。

2、掌握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的原理。

3、掌握包络检波器的主要质量指标,检波效率及各种波形失真的现象,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思考克服的方法。

4、掌握用集成电路实现同步检波的方法。

二、实验主要内容及原理 实验内容:

1、完成普通调幅波的解调。

2、观察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的解调。

3、观察普通调幅波解调中的对角切割失真,底部切割失真以及检波器不加高频滤波时的现象。

实验原理:

1、二极管包络检波的工作原理 当输入信号较大(大于 0.5 伏)时,利用二极管单向导电特性对振幅调制信号的解调,称为大信号检波。

大信号检波原理电路如图 4-2(a)所示。检波的物理过程如下:在高频信号电压的正半周时,二极管正向导通并对电容器 C 充电,由于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阻很小,所以充电电流 i D 很大,使电容器上的电压 V C 很快就接近高频电压的峰值。充电电流的方向如图 4-2(a)图中所示。

V i充电放电R Ci dDV C图11-2(a) (b)tV it 1 t 2 t 3V c 这个电压建立后通过信号源电路,又反向地加到二极管 D 的两端。这时二极管导通与否,由电容器 C 上的电压 V C 和输入信号电压 V i 共同决定.当高频信号的瞬时值小于 V C 时,二极管处于反向偏置,管子截止,电容器就会通过负载电阻 R 放电。由于放电时间常数 RC 远大于调频电压的周期,故放电很慢。当电容器上的电压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下降不多时,调频信号第二个正半周的电压又超过二极管上的负压,使二极管又导通。如图 4-2(b)中的 tl至 t2 的时间为二极管导通的时间,在此时间内又对电容器充电,电容器的电压又迅速接近第二个高频电压的最大值。在图 4-2(b)中的 t2 至 t3 时间为二极管截止的时间,在此时间内电容器又通过负载电阻 R 放电。这样不断地循环反复,就得到图 4-2(b)中电压cv 的波形。因此只要充电很快,即充电时间常数 R d ·C 很小(R d 为二极管导通时的内阻):而放电时间常数足够慢,即放电时问常数 R·C 很大,满足 R d ·C<

本实验电路如图 4-3 所示,主要由二极管 D 及 RC 低通滤波器组成,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和检波负载 RC 的充放电过程实现检波,所以 RC 时间常数的选择很重要。RC 时间常数过大,则会产生对角切割失真又称惰性失真。RC 常数太小,高频分量会滤不干净。综合考虑要求满足下式:

aammRC2max1 

其中:m 为调幅系数,max 为调制信号最高角频率。

当检波器的直流负载电阻 R 与交流音频负载电阻 R Ω 不相等,而且调幅度am 又相当大时会产生负峰切割失真(又称底边切割失真),为了保证不产生负峰切割失真应满足RRm a 。

图 4-3 峰值包络检波(465KHz)

2、同步检波 (1)同步检波原理 同步检波器用于对载波被抑止的双边带或单边带信号进行解调。它的特点是必须外加一个频率和相位都与被抑止的载波相同的同步信号。同步检波器的名称由此而来。

外加载波信号电压加入同步检波器可以有两种方式:

相乘器 低通滤波器120本地载波(a)包络检波器12(b)

图 4-4 同步检波器方框图 一种是将它与接收信号在检波器中相乘,经低通滤波器后检出原调制信号,如图 4-4(a)所示;另一种是将它与接收信号相加,经包络检波器后取出原调制信号,如图 4-4(b)所示。

本实验选用乘积型检波器。设输入的已调波为载波分量被抑止的双边带信号υ 1 ,即 t t V v1 1 1cos cos   

本地载波电压 ) cos(0 0 0    t V v

本地载波的角频率ω 0 准确的等于输入信号载波的角频率ω 1 ,即ω 1 =ω 0 ,但二者的相位可能不同;这里φ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表示它们的相位差。

这时相乘输出(假定相乘器传输系数为 1)

               t V Vt V V t V Vt t t V V v) 2 cos[(41] ) 2 cos[(41cos cos21) cos( ) cos (cos1 0 11 0 1 0 12 1 0 1 2

低通滤波器滤除 2ω 1 附近的频率分量后,就得到频率为Ω的低频信号 t V V v  cos cos210 1

由上式可见,低频信号的输出幅度与φ成正比。当φ=0 时,低频信号电压最大,随着相位差φ加大,输出电压减弱。因此,在理想情况下,除本地载波与输入信号载波的角频率必须相等外,希望二者的相位也相同。此时,乘积检波称为“同步检波”。

(2)实验电路说明 实验电路如图 4-7(见本实验后)所示,采用 MC1496 集成电路构成解调器,载波信号从 P7 经相位调节网络 W3、C13、U3A 加在 8、10 脚之间,调幅信号 V AM 从 P8 经 C 14 加在 1、4 脚之间,相乘后信号由 12 脚输出,经低通滤波器、同相放大器输出。

三、实验器材 1、信号源模块

1 块 2、频率计模块

1 块 3、4 号板

1 块 4、双踪示波器

1 台 5、万用表

1 块

四、实验步骤 一、二极管包络检波 1、连线框图如图 4-5 所示,用信号源和 4 号板幅度调制部分产生实验中需要的信号,然后经二极管包络检波后用示波器观测输出波形。

信号源(1号板)输出载波为456K,调制信号1K的调幅波检波二极管滤波电路负载TP3 TP14二极管包络检波(4号板)示波器P2

图 4-5

二极管包络检波连线示意图

2、解调全载波调幅信号 信号源(1号板)幅度调制(4号板)检波二极管滤波电路TP3峰值包络检波(4号板)示波器P1 P1P3 P3P4 P2TP4负载TP14 图 4-6

调幅输出进行二极管包络检波连线示意图

(1)m<30%的调幅波检波

按调幅实验中实验内容获得峰-峰值 V p-p =2V、m<30%的已调波(音频调制信号频率约为 1K) 。将开关 S1拨为 10,S2 拨为 00,将示波器接入 TP4 处,观察输出波形.(1)

加大调制信号幅度,使 m=100%,观察记录检波输出波形.3、观察对角切割失真 保持以上输出,将开关 S1 拨为“01”,检波负载电阻由 2.2KΩ变为 20KΩ,在 TP4 处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并记录,与上述波形进行比较。

4、观察底部切割失真 将开关 S2 拨为“10”,S1 仍为“01”,在 TP4 处观察波形,记录并与正常解调波形进行比较。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二、集成电路(乘法器)构成解调器

1、连线框图如图 4-7 所示 2、解调全载波信号 按调幅实验中实验内容获得调制度分别为 30%,100%及>100%的调幅波。将它们依次加至解调器调制信号输入端 P8,并在解调器的载波输入端 P7 加上与调幅信号相同的载波信号,分别记录解调输出波形,并与调制信号对比。

3、解调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信号 按调幅实验中实验内容的条件获得抑制载波调幅波,加至解调器调制信号输入端 P8,观察记录解调输出波形,并与调制信号相比较。

信号源(1号板)幅度调制(4号板)模拟乘法器滤波电路TP16同步检波(4号板)示波器P1 P1P3 P3P4 P8移相网络TP10P7P2TP11放大 图 4-7

同步检波连线示意图 五、实验过程原始记录( 数据、图表、计算等)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包括心得体会,本部分为重点)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实验项目名称

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教师评阅:

□实验目的明确; □操作步骤正确; □实验报告规范; □实验结果符合要求

□实验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图表、计算等)符合要求;□实验分析总结全面;

签名:

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在模块实验的基础上掌握调幅发射机整机组成原理,建立调幅系统概念。

2.掌握发射机系统联调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主要内容及原理 实验内容:

完成调幅发射机整机联调。

实验原理:

图 5-1 中波调幅发射机 该调幅发射机组成原理框图如图 5-1 所示,发射机由音频信号发生器,音频放大,AM 调制,高频功放四部分组成。实验箱上由模块 4,8,10 构成。

三、实验器材 1、10 号板

1 块 2、4 号板

1 块 3、8 号板

1 块 4、双踪示波器

1 台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四、实验步骤 1、关闭电源,按如下方式连线 源端口

目的端口

连线说明

10 号板:P7 4 号板:P3 放大后的音频信号输入 AM 调制 信号源:RF OUT1 (Vp-p=500mV

f=1M)

4 号板:P1 AM 调制载波输入 4 号板:P4 8 号板:P4 调制后的信号输入高频功放 8 号板:P1 10 号板:P4 信号发射 1、将模块 10 的 SW1 拨置上方,即选通音乐信号,经放大后从 P7 输出,调节 W 2 使 P7 处信号峰-峰值为 100mV 左右(在 TP9 处观测), 2、4 号板 P1 输入为 1MHz,Vp-p=500mV 的正弦波信号作为载波,用示波器在 4 号板的 TP1 处观测。

3、调节 4 号板上 W 1 使调幅度大约为 30%,调节 W 2 从 TP6 处观察输出波形,使调幅度适中。

4、将 AM 调制的输出端 P4 连到集成线性宽带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 P4,从 TP2 处可以观察到放大的波形。

5、将已经放大的高频调制信号连到模块 10 的天线发射端 P4,并按下开关 J1,这样就将高频调制信号从天线发射出去了,观察 10 号板上 TP4 处波形。

五、实验过程原始记录( 数据、图表、计算等)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包括心得体会,本部分为重点)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第5篇:4、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总结

总结

转眼间,一周多的课设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顺利完成了,原本对课程设计的盲目也已消失。本次课程设计是完成一个串联型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首先在Multisim软件环境下进行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和绘制,然后对电路中的各个部分进行调整修改,按照设计的电路原理图完成准确的仿真,最后得到设计要求的输出波形。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发现课程设计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完成老师规定的实验任务,而是让我们清楚地认识了解并掌握课程设计的总体意义。此次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对我们的总体电路的设计的要求更严格,需要通过翻阅复习学过的知识确立了实验总体设计方案,然后逐步细化进行各模块的设计;其次,在电路仿真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细心解决,所以这周下来,我对电路故障的排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再次,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对设计所用到的Multisim软件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的帮助都很有用处。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也清晰地说明,所学的课本知识以及平时积累的通信、计算机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设计不仅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也是我们的动手能力、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等方面的综合检验。

课设的过程是个自我探索、自我学习的过程,其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的知识,也提升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通过这次课设,我对通信电子线路的掌握比以前熟练了很多,尤其是石英晶体振荡器的有关知识。同时我也学会了严谨的治学态度。本次课设,就是一个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完美结合的典范,课设让我们知道了所学的知识大有用武之地,从而更加激发我学习通信电子的热情。在这期间,我有艰辛的付出,当然也有丰收的喜悦。首先,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信心都得到了提高。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不仅对理论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还培养了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即学会了使用Multisim软件,也掌握了一些有用的知识,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非常的有帮助,也使得我们对自己的总体知识水平有了一个了解。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使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收集、归纳相关资料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对自己应用计算机的水平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改善。

我们都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通信电子线路的概念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作为通信专业的学生,掌握通信电子线路的知识是必须的,所以,本次课程设计对于我们通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锻炼。

在此,我对我的指导老师——石鲁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老师对我的细心指导,这一周时间里,蒋老师每天都陪着我们进行我们的课程设计,不辞辛苦。在此期间,我的同学们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对他们的帮助,我也表示深深的感谢。 本次课程设计,让我感觉到作为一名通信人是一件很满足的事。

第6篇:电子线路基础实验总结报告

总结一——实验原理篇 基础实验

1、认识常用电子器件

(1)电阻色环识别:

色环标示主要应用圆柱型的电阻器上,如: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金属氧化膜电阻、保险丝电阻、绕线电阻。在早期,一般当电阻的表面不足以用数字表示法时,就会用色环标示法来表示电阻的阻值、公差、规格。主要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的每一条色环都是等距,自成一组,容易和第二部分的色环区分。

四个色环电阻的识别:第

一、二环分别代表两位有效数的阻值;第三环代表倍率;第四环代表误差。

五个色环电阻的识别:第

一、

二、三环分别代表三位有效数的阻值;第四环代表倍率;第五环代表误差。如果第五条色环为黑色,一般用来表示为绕线电阻器,第五条色环如为白色,一般用来表示为保险丝电阻器。如果电阻体只有中间一条黑色的色环,则代表此电阻为零欧姆电阻。

颜色对照表:

(2)电容:

电容可分为电解电容和无极电容两种。在本实验课中,最需注意的参数是耐压值,也即额定电压值。电容大小识别:在电容上标注的数字如果带有小数点,则单位是uf。(例如:0.01即代表0.01uf)。反之如果没有小数点,则字母p的位置代表小数点,单位是pf(例如:1p5即代表1.5pf)。 (3)晶体二极管:

在本实验课中,应用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即当二极管正极与电源正极连接、负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时,二极管能通,反之二极管不能通。由此得到控制电流的特点。 (4)三极管:

三极管主要分为PNP型与NPN型。两种型号的检测方法:在万用表的检测口上接入三极管,PNP型的三极管示数均小于0.9,NPN型三极管示数均为1。三极管基极、集电极、发射极的判断:如果是NPN型,使红表笔接基极,黑表笔接其他两脚,示数较大的是发射极,较小的是集电极。如果是PNP型,则用黑表笔接基极,红表笔接其他两脚,示数较大的是发射极,较小的是集电极。

两种型号的三极管结构示意图:(a)为NPN型,(b)为PNP型。

(5)LED的识别和使用:

在本实验中,仅需要主要LED的极性。长脚一端为负极,断脚一端为正极。

2、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

包括面包板、数字万用表、电源、数字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毫伏表的使用。由于在课程实验中已经掌握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在此就不再赘述。

组装实验

3、红、绿发光二极管闪光器

本实验通过将LM324运算放大器的一个放大器接成方波振荡器。它能够使每个LED每秒闪光一次。两个发光二级管的串接电阻不同,是由于他们所需的正向电压各不相同。实验中可以稍微增大R6的阻值,以便控制红色发光二极管的闪光亮度与频率。实验电压为6V。 实验用具:一片LM

324、LED、电阻若干。 实验原理图:

LM324集成运算放大器工作原理:

LM324 是四运放集成电路,它采用14脚双列直插塑料封装,外形如图所示。它的内部包含四组形式完全相同的运算放大器, 除电源共用外,四组运放相互独立。每一组运算放大器可用图1所示的符号来表示,它有5个引出脚,其中“+”、“-”为两个信号输入端,“V+”、“V-”为正、负电源端,“Vo”为输出端。两个信号输入端中,Vi-(-)为反相输入端,表示运放输出端Vo的信号与该输入端的位相反;Vi+(+)为同相输入端,表示运放输出端Vo的信号与该输入端的相位相同。LM324的引脚排列见图2

由于LM324四运放电路具有电源电压范围宽,静态功耗小,可单电源使用,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电路中。

4、汽车应急闪光灯

本实验用两只反馈的双晶体管放大器产生周期为60MS的重复脉冲,它向低电压灯泡提供高达几安培的电流,是灯泡以极高亮度闪烁。 实验原理图:

本实验主要练习三极管的原理与应用,在此对三极管在本实验中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加以简要阐述。

三极管就是一个电流放大器件,有输入电流才会有输出电流。且有输入电流后输出电流可以按不同放大倍数进行放大输出,不同型号三极管放大倍数不同。那么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的关系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也同时对应着三极管的三种状态。

1、无输入电流自然也无输出电流此时三极管理解为截止状态

2、有输入电流时,输出电流按一定倍数放大输出此时三极管理解为放大状态

3、有输入电流时、输出电流小于或等于输入电流此时三极管理解为饱和状态

三极管的三个电极为,基极、发射极、集电极,任意一个电极都可作为公共极,因此可以组成三种放大电路,共射极放大电路、共基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在本实验中主要应用其放大电路,在短时间内三极管为LED闪光灯提供较大电流使LED闪光灯能以及高亮的闪烁。

5、双音门铃

两级时间延时电路分别对单独的两个饮品发射器进行选通,从而产生两种不同的铃声。当按下门铃开关时,每个音频发生器依次工作,每种声音的持续时间决定于各个时间控制电位器。此电路用9V直流电压供电。

实验用具:CD40

11、CD4050、扬声器、三极管、电位器、电阻等。 实验原理图:

门铃电路工作原理简述:

当按下门铃开关时,开关处于闭合状态,电源开始为电容C1充电,并且电信号经过CD4050的3号管脚后,由2管脚输出,使信号由输出阻抗高输出驱动能力弱的信号变成输出阻抗较低且输出驱动能力较强的信号。同时电源经过电阻向电容C2充电,此时由电容的充放电时间不同,产生了高频振荡,起到了振荡器的作用。然后振荡电流流入图2电路,通过芯片CD4011的与非门和扬声器前的三极管控制,给扬声器在很短的时间内输入了较大的电流,使扬声器发出高音。同理,电路会使另一个扬声器在短时间内产生一次低音。两次发声构成了悦耳的双音门铃。当松开门铃开关的时候,断开了电源电压,电容器放电,芯片CD4050的3脚与5脚电位降低,电路停止震荡,扬声器也不会再发出声音。到此时为止,电路完成一次双音振荡。

CD4050集成电路工作原理:

CD4050是非反相六缓冲器,具有仅用一电源电压(VCC)进行逻辑电平转换的特征。用作逻辑电平转换时,输入高电平电压(VIH)超过电源电压VCC。该器件主要用作COS/MOS到DTL/TTL的转换器,能直接驱动两个DTL/TTL负载。CD4049可替换CD4010,因为CD4050仅需要一电源电压,可取代CD4050用于反相器、电源驱动器或逻辑电平转换器。CD4050与CD4010引出端排列一致,16引出端是空脚,与内部电路无连接。若使用时不要求高的漏电流或电压转换,使用CD4049六反相器。简而言之:CD4050可以做阻抗变换使用,把输出阻抗高输出驱动能力弱的信号变成输出阻抗较低且输出驱动能力较强的信号。

6、数码显示秒计数器

用计数器CD4518组成一个六十进制的计数器,同时用两位数码管和译码器74LS48构成两位数码显示。

实验原理图:

秒计数器工作原理简述:

1、频率源:由外接频率源为CD4518芯片提供信号,由CD4518产生1HZ的方波信号作为秒脉冲信号。

2、计数器:秒脉冲信号经过二级计数器,分别得到秒(个位),秒(十位)。其秒计数器为60进制。它由一级十进制计数器和一级六进制数计数器连接构成,采用两片规模集成电路CD4518串接组成。如实验原理图所示。①号芯片是十进制计数器,Qd1作为十进制的进位信号,CD4518是十进制异步计数器,用反馈归零方法实现十进制计数,②号芯片和与非门组成六进制计数。秒(个位)计数器用时钟上升沿触发,信号由CP1输入,此时EN端为高电平端为高电平端为高电平端为高电平(1),秒(十位)用时钟下降沿触发,信号由EN2输入,此时CP端为低电平端(0),同时复位端Cr也保持低电平(0)。通过秒(十位)的Qd2和Qb2相与置于个位和十位的CR清零端,6进制将秒十位的Qc2和Qb2经过一个与门,输入芯片CD4518的清零端就行。由此实现个位为“9”进到十位,十位和个位出现“59”归为“00”实现六十进制。

3、译码器:译码是将给定的代码进行翻译。计数器采用的码制不同,译码电路也不同。 74LS48驱动器是与8421BCD编码计数器配合用的七段译码驱动器。74LS48配有灯测试LT、动态灭灯输入RBI、灭灯输入/动态灭灯输出BI/RBO,当LT=“0”时,74LS48输出全“1”。 74LS48的输入端和计数器对应的输出端、74LS48的输出端和七段显示器的对应段相连。

4、显示器:本系统用七段发光二极管来显示译码器输出的数字,显示器有两种:共阳极或共阴极显示器。74LS48译码器对应的显示器是共阴极显示器。

CD4518计数器原理简介:

CD4518是一个双BCD同步加计数器,由两个相同的同步4级计数器组成。 CD4518引脚功能(管脚功能)如下:1CP、2CP:时钟输入端。 1CR、2CR:清除端。 1EN、2EN:计数允许控制端。 1Q0~1Q3:计数器输出端。 2Q0~2Q3:计数器输出端。 Vdd:正电源。Vss:地。CD4518控制功能:CD4518有两个时钟输入端CP和EN,若用时钟上升沿触发,信号由CP输入,此时EN端为高电平(1),若用时钟下降沿触发,信号由EN输入,此时CP端为低吨平(0),同时复位端Cr也保持低电平(0),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时,电路才会处于计数状态.否则没办法工作。

译码器74LS48工作原理简介:

74LS48芯片是一种常用的七段数码管译码器驱动器,除了有实现7段显示译码器基本功能的输入(DCBA)和输出(Ya~Yg)端外,7448还引入了灯测试输入端(LT)和动态灭零输入端(RBI),以及既有输入功能又有输出功能的消隐输入/动态灭零输出(BI/RBO)端。其真值表如下:

7、音响报时电路

由信号源引入的50HZ和100HZ的信号。即该计数器每运行到51秒时,便自动发出鸣叫声,每隔一秒鸣叫一次,其报时信号的频率模仿电台的报时频率,前四响是低音,后一响为高音,共鸣叫五次,最后一响为60秒。音响持续1秒。在100HZ音响结束时刻秒清零。

实验原理图:

音响报时电路工作原理简述:

报时电路由100HZ、50HZ两种频率通过与非门的输出接入报时音响电路的S端。首先,秒计数器的十位信号由Qc2和Qa2接入芯片③,当Qc2和Qa2 同为高电位的时候,即十位的数值为“5”。此时与非门1 输出为“0”,继而与非门2 输出“1”。使得芯片③能够输出“0”。反之,如果秒十位不为“5”,③输出“1”,继而⑤输出“0”使得音响不满足报时条件。秒个位信号由Qd1和Qa1分别接入⑧和⑥号芯片。当个位数字为偶数时,7号芯片输出低点位,音响不能报时,反之当个位数字为基数时,音响可以报时。个位输入信号通过与非门⑧的转换,使得⑤号与⑥号芯片一个输出,另一个关闭。当个位数字小于9时,⑤号开启,输出50HZ低频电流,使得音响发出低音,当个位数字为9时,⑥号开启,输出100HZ高频电流,使得音响发出高音。

CD4012与非门简介:

CD4012为4输入正向逻辑与非门。 CD4012与非门为系统设计者提供了直接的与非功能,补充了已有COS/MOS门系列,所有输入和输出经过缓冲,改善了输入/输出传输特性,使得由于负载容量的增加而引起的传输时间的变化维持到最小。

总结二——解决问题篇

1、在进行红、绿发光二极管闪光器实验中,仅仅是按电路图连接好了实物,但是忘记了给芯片供电这一问题,使得电路不能正常工作。最终回想起来,才解决了这一问题,也为以后的实验避免了这一低端错误。

2、在进行汽车的应急闪光灯的实验中,三极管的初次使用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由于在原理图上E、B、C的极性与现实在面包饭上的设计并不吻合,使得开始几次二极管都不能闪光。最后在几次认真的测量与检查后,才更正了这一错误。

3、在双音门铃这一电路实验中,可以说是暴露了我的一个很严重的理解上的误区。由于在电路图中有很多位置显示的是要接地,所以,我为了使用方便,给不同的接地位置分别接在了两个电源的地线上。由此我便乎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所有的接地端是要连接在一起,呈导通状态的。然而,两个电源的底线并没有连接在一起,这使得我的电路音响总不能发出声音。本来还以为是某个电源出了问题,但是最终在老师的指点下,才找到了自身的错误。

4、最后的这个秒计数器以及音响报时电路可以说是全部实验中最难接线的一个。由于涉及的元器件较多,所以,跳线的规范使用便是全实验中最需要注意的部分。在实验开始前,老师就为我们展示了两份较好的作品。有了前几次课的基础学习,我也按部就班的顺利完成了实验。但是也并不是没有任何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对与非门的理解不够。其实与非门是一个很简单的结构,但是我却忘记了将其一个输入端连接在正极,提供高电位。这使与非门不能正常工作,但是在检查时还是很快就更正了这一错误。

总结三——收获与感悟篇

我认为这门实验课还是含金量很足的一门课。我由最初连面包板都不了解的学生,到现在已经能够在面包板上完成自己的作品,可以说是学到了太多的东西。 首先,就是学习到了电子电路的一些基础实验元件。比如说面包板,二极管,三极管,集成芯片,数码管等等。我相信这将对我未来的学习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我还是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

其次,这门实验课很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做实验前需要我们在老师的讲解下对实验原理图有较深刻的理解,其次在完成作品时又需要我们有一个清晰地思路,以及良好的构思。其中还包括元器件的布局,跳线的设计等等因素。因为很细微的问题都将影响最终的试验效果。

还有,我在这门实验课中学到了检查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说这些实验都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实验,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一点一点的去排查问题。可能就是一个元器件的正负极问题,也可能就是线路的连接问题,甚至都有可能是器件的损坏,但如果我们丧失耐心,就不可能解决问题。所以,在遇到问题是,我学会了少一点抱怨,多一点耐心,多一点行动。

其实当我坚持把每一节课上的实验都搞懂后,再回首刚开课时我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学生时,就会尤其感觉学到了很多。

总结四——建议篇

建议老师能够在实验开始前提给大家提一些小建议,包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怎样做会更加简便等。

第7篇:电子线路CAD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 1 实验名称:AltiumDesigner基本操作 实验日期: 2.20 专业班级:15电科 姓名: 张华城 成绩:

一、实验目的:

了解AD软件绘图环境,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设置原理图,图纸环境的方法及元器件放置方法,灵活掌握相关工具和快捷方式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熟悉软件的设计环境参数:常规参数、外观参数、透明效果、备份选项、项目面板设置。 2,学习使用键盘和菜单实现图纸的放大或缩小。 3,创建一个新的PCB项目,项目名为姓名.PrjPCB。

4,打开一个例子文件,观察统一的设计环境,进行标签的分类。

5,在上述工程中创建新文件,命名为实验1.sch.设置图纸大小为A4,水平放置,工作区颜色为233号色,边框颜色为63号色。

6,栅格设置:捕捉栅格为5mil,可视栅格为8mil。

7,字体设置:设置系统字体Tahoma、字号为8,带下划线。

8,标题栏设置:用特殊字符串设置制图者为Motorala、标题为“我的设计”,字体为华文云颜色为221号色。

9,新建原理图文件,命名为“模板.schdoc”,设计其标题栏,包括班级、姓名、学号。

三、思考题

1,设置标题栏有何意义?

答:通过设置标题栏可以使阅读设计图的人快速了解设计图的作者、设计图的用途、设计时间,从而对设计图有一个全面的基本了解,帮助阅读者快速判断,同时,设置标题栏也是设计者的版权声明。

2,简述PCB的制作工艺流程。

答:丝印→腐蚀→去除印料→孔加工→印标记→涂助焊剂→涂阻焊剂

第8篇:电子线路CAD实验报告

湘南学院

学生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子线路 CAD

专业班级:11 级电信*班

号: **************

名:

所属院部:湘南学院物电系 指导老师: 戴勤

2012---2013 学年

第 2学期

湘南学院物电系 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报告要求书写工整,若因课程特点需要打印,要遵照以下字 体,字号,间距等地要求,纸张一律采用 4 纸

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报告中一至四内容为必填项,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仪器和设备,实验内容与过程,实验结果与分析,各院部可根据 学科特点和实验的具体要求增加项 填写注意事项

(1)细致的观察,及时,准确,如实的记录

(2)准确说明,层次清晰

(3)尽量采用专业术语来说明事物

(4)外文,符号,公式要准确,应使用统一的名词和符号

(5)应独立的完成实验报告的书写,严禁抄袭,复制,一经发

现,零分处理

实验报告批改说明

试验报告批改要及时,认真,仔细,一律用红笔批改,实验报告 的批改成绩采用百分制,具体评分由各院部自行制定 实验报告装订要求

实验报告改完后,任课老师将每门课程的每个实验项目以自然班 为单位,按学号升序排列,装订成册,并附上一份该门课程的实验大 纲 实验项目名称:Protel使用基础 实验学时:2 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4-214 试验时间:2012-2-27 实验成绩: 批改老师:戴勤 批改时间:2012-3-6

实验项目1

Protel使用基础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

三、实验内容

******************************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

五、思考题:

*****************************************

实验项目名称:原理图设计

实验学时:4 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4-214 试验时间:2012-3-6

实验成绩:

批改老师:戴勤

批改时间:2012-3-20

实验项目2

原理图设计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

三、实验内容

******************************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

五、思考题:

实验项目名称:印刷电路板的设计

实验学时:4 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4-214 试验时间:2012-3-20

实验成绩:

批改老师:戴勤

批改时间:2012-4-3

实验项目4 印刷电路板的设计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

三、实验内容

******************************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

五、思考题:

实验项目名称:印刷电路板的布局与布线

实验学时:2 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4-214 试验时间:2012-4-

3 实验成绩:

批改老师:戴勤

批改时间:2012-4-10

实验项目3 印刷电路板的布局与布线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

三、实验内容

******************************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

五、思考题:

实验项目名称: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

实验学时:4 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4-214 试验时间:2012-4-10

实验成绩:

批改老师:戴勤

批改时间:2012-4-20

实验项目4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

三、实验内容

******************************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

五、思考题:

第9篇:高频电子线路Matlab仿真实验/课程设计要求

1. 要求

每位同学根据教材附录的matlab源码独立完成以下仿真要求,并将仿真代码和仿真结果写成实验报告,由各班统一收齐并于5月31日前提交。

2. 仿真题目

(1) 线性频谱搬移电路仿真

根据线性频谱搬移原理,仿真普通调幅波。

基本要求:载波频率为8kHz,调制信号频率为400Hz,调幅度为0.3;画出调制信号、载波信号、已调信号波形,以及对应的频谱图。

扩展要求1:根据你的学号更改相应参数和代码完成仿真上述仿真;载波频率改为学号的后5位,调制信号改为学号后3位,调幅度设为最后1位/10。(学号中为0的全部替换为1,例如学号2010101014,则载波为11114Hz,调制信号频率为114,调幅度为0.4)。

扩展要求2:根据扩展要求1的条件,仿真设计相应滤波器,并获取DSB-SC和SSB的信号和频谱。

(2) 调频信号仿真

根据调频原理,仿真调频波。

基本要求:载波频率为30KHz,调制信号为1KHz,调频灵敏度kf23103,仿真调制信号,瞬时角频率,瞬时相位偏移的波形。 扩展要求:调制信号改为1KHz的方波,其它条件不变,完成上述仿真。

3. 说明

(1) 仿真的基本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完成,并且记入实验基本成绩。

(2) 扩展要求可以选择完成,但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才能获得成绩。

(3) 适用范围:通信工程2010级

1、2班;微电子2010级

1、2班

2012年5月

上一篇:英文简历自我评价短句下一篇:市场营销经理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