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色足迹方案

2022-05-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份优秀的方案要对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详尽的安排,包括实施细节、步骤等,也许你已经写过不少方案,但你真的懂得方案撰写的精髓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寻访红色足迹方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寻访红色足迹方案

寻访红色足迹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背景

组织学生阅读革命传统故事,参观革命历史遗址、历史博物馆、先辈纪念馆、烈士陵园等,进一步了解革命先辈为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梦想英勇奋斗的精神;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在平日学习生活中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提高少先队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视野,增强社会实践体验;发挥少先队员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少先队员的合作意识。

二、活动目的

1、引导少先队员重温历史,进一步了解革命先辈为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梦想英勇奋斗的精神。

2、提高少先队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视野,增强社会实践体验。

3、鼓励少先队员确立青春梦想,懂得在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过程中,即使有困难、挫折,都要努力奋斗。

4、发挥少先队员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少先队员的合作意识。

5、突出少先队员组织小主人的地位,发挥队员主体性。

三、活动准备

1.学校成立了以李昕冉、李奕飞、高浩诚、孙凡丁、李钰文五名少先队员组成的红星小队。

2. 高超老师在少先队辅导课上介绍活动方案,刘时伟老师、王艳丽老师组织协同。 3. 红星小队以“寻访红色足迹,感悟红色梦想”为主题跟随三位老师去寻访红色足迹。

四、活动过程

1、2015年9月14日星期一上午红星小队跟随三位老师在学校出发;

2、到达文峰山后阅读革命传统故事,参观革命历史遗址、历史博物馆、先辈纪念馆、烈士陵园等;

3、小队交流分享;

4、带队回校与同学交流分享并要求队员们每人撰写一篇红色征文。

五、主要内容

以文峰山为主要活动地点,活动设计方案分为寻红色足迹、寻红色梦想以及梦想传递三个部分。在参观过程中,思考四个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以兰陵县文峰山为中心,附近和周边有那些革命历史?有那些革命历史遗址?有那些革命先辈?小队成员带着问题在参观中寻找答案。参观结束后,队员们分享自己的答案。活动结束后,要求队员们每人撰写一篇红色征文。

六、活动总结

(1)肯定队员们在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点评红色征文;

(3)鼓励少先队员积极参与活动,为学校少先队活动出谋划策。

兰陵县卞庄街道第一小学

二〇一五年九月十四日

第2篇:“寻访红色足迹”主题活动方案 武敏

开展“寻访红色足迹”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阳谷县狮子楼联校第一小学六年级武敏

为深入贯彻落实联校的文件精神,引导广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全面认识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通过重走红色足迹,重访革命圣地,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与理想信念。联校决定于2015年9月开展“追寻红色足迹”活动。具体活动计划安排如下:

一、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广大小学生学爱国爱党爱民的思想情怀。通过社会实践,阅读革命传统故事,观看红色电影培养小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坚定小学生爱国爱党的信念和决心。

二、活动主题

寻访红色足迹,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三、活动安排

本次实践活动采取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阅读革命传统故事,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走访身边的老战士,老同志,了解他们的革命事迹等。

四、具体安排

1、每周一的下午第二节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

2、阅读课时间组织学生阅读革命传统书籍,写下阅读体会,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光辉历史。

3、周末时间组织学生走访身边的老战士,老同志,通过他们的讲解,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活动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2、精心组织,注重宣传

学生须按既定要求认真完成实践任务,要求采取摄影或记笔记的方式记录活动整个过程。活动结束后,学生须完成实践心得体会一份。老师结合上述材料做好活动总结与活动宣传工作。班干部应在活动中起好表率作用。

六、活动须知

1、班主任或班长应在活动各阶段做好人员人数清点工作。

2、活动过程中队员如有特殊情况离开,须向老师说明情况并记录后方可离开。

3、领队联系方式:班主任:武敏15166533183 班长:刘晓宁

13563500616

第3篇:“寻访红色足迹”主题活动方案 张清秀

“寻访红色足迹”活动设计方案

阳谷县狮子楼联校西街小学六年级一班 张清秀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少先队员重温历史,进一步了解革命先辈为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梦想英勇奋斗的精神。

2、提高少先队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视野,增强社会实践体验。

3、鼓励少先队员确立青春梦想,懂得在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过程中,即使有困难、挫折,都要努力奋斗。

4、发挥少先队员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少先队员的合作意识。

5、突出少先队员队组织小主人的地位,发挥队员主体性。

二、活动准备

1、中队20名队员分为两个小组.

2、中队辅导员在队会课上介绍活动方案的制定步骤及具体内容。

3、各小队以“寻访红色足迹,感悟红色梦想”为主题设计活动方案,中队辅导员给予一定的方案指导,各小队合作制定一份具有操作性的活动方案。

三、活动过程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并介绍活动背景

2、中队辅导员播放革命故事和先进事迹微视频

3、参观交流交

四、主要内容:以参观烈士陵园为主要活动地点。参观过程中做好文字、图片等形式的记录。参观后,队员们以微文字、微图片的形式发表自己的参观感想,让更多的少先队员一同分享队员们的参观体会。

参观过烈士陵园,无论是第一次去还是再次参观烈士陵园,都一同交流参观的感想与体会。发表自己的想法和以后自己的理想与志向。以前参观过的队员也能够谈谈自己的参观体会和活动内容。通过参观和学习学生们深切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为建设我们强大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牢记历史,勇担责任寻访红色足迹,继承革命传统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革命情怀。

五、 评选最受欢迎的活动方案

六、活动总结

(1)肯定队员们在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点评各小队活动设计方案(亮点及小建议)

(3)鼓励少先队员积极参与少先队活动,为学校少先队活动出谋划策。

七、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第4篇:寻访红色足迹

重访故址,再现历史

──寻访红色足迹

放暑假前,偶然的机会,我翻看了那本厚厚的《古田会议80周年》的材料,细数着似曾相识的那几个字眼——“红四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九月来信”„„我反复尝试着拾起曾经在历史书和政治书中读到的关于那个年代的讲述。然而那些残缺、破碎的记忆,终究难以在我脑中织起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片段。那段峥嵘岁月风云变幻莫测,承载着厚重的精神积淀,深深吸引着我。暑假里,父亲带着我,来到了闽西这片充盈着英雄传奇的红土地,重新寻访当年革命先驱们在这里留下的红色足迹。

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闽西龙岩我也拜访过多次,而到上杭古田却是头回登门。瞻仰过古田会议会址,再参观了古田会议纪念馆,总算对那段历史有了一个感性认识,脑海中原先残缺的记忆也被逐渐串接了起来。晚上回到驻地,用手机请来“谷歌”、“百度”二位弟兄共同梳理白日里的所见所闻。随着信息的聚集和材料的整合,加上专家、杂家们的各持己见,这次“寻访红色足迹”就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一首“史诗”。

在随后的几天中,我被许多个疑问纠缠着——红四军为什么来到闽西?从红四军的第一次党代会到第九次党代会,从撤销军委到恢复军委,从撤销毛泽东的前委职务到请毛泽东回到部队,这其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古田会议决议为什么不是毛泽东在古田而是在新泉所作?在离开红四军的日子里,毛泽东又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呢?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和毛泽东有关,而如果能解开这些问题的因果,也许那段历史也就能豁然开朗了。也许,毛泽东在闽西曾经去过的地方,我都该去看看„„

追寻着伟人的足迹,我们来到了新泉、长汀、才溪等毛泽东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在寻访中父亲教给了我一种“化整为零零上加零”的思路。每到一处,除了解毛泽东以及红四军当时在这里的主要任务和工作之外,还要结合毛泽东曾经在此处留下的重要著作,进行写作背景的分析研究,甚至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在民间流传的“小道消息”,点滴的细节,都可能为我的这次旅行增添魅力。于是,老人、专家、导游,甚至是依稀留在老房子墙上的标语,都无一能幸免于我们的造访。

渐渐地,原先的一个个疑问也迎刃而解。在新泉,我们了解到了当时红四军内部存在的军事、政治矛盾;从老人的讲述中得知当时战争情况的复杂,毛泽东在新泉起草《古田会议决议》后的被迫转移;在长汀和才溪,从毛泽东的两部著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和《才溪乡调查》中透露出当时毛泽东开展了深入的社会调查,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再次梳理素材,我对这段历史已了如指掌:古田会议的深远意义,远不在于古田镇上那小小的廖氏宗祠内,而是从1928年4月红四军第一次党代会到1929年12月第七次党代会这不到20个月的时间里,在红四军内部发生的曲折反复的争论以及最终确立的正确原则,这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和发生在毛泽东身上的故事,演绎成了这段历史的主线。

我在闽西的这次红色之旅,让发生在80年前的那段历史不再久远和陌生,我所到的每一处都承载着浓重的历史分量和不朽的革命精神。而这次旅行对于我来说也更像是一次时空穿梭的体验,以至于把自己置身于历史洪流中,无法自拔。

第5篇:寻访红色足迹

看看我们现在的奢华生活,是多少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红色足迹’看看伟大的革命先烈是怎么才让我们有现在的富裕生活。

抗美援朝里有战士: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等等革命英雄。就让我们先说说黄继光的故事吧:志愿军入朝后连打五个大战役,到了1951年11月份以后,战线变得相对稳定,两军平静地对峙在三八线南北。

1952年10月19日。我第十五军集中了44门重炮和一个喀秋莎火箭炮团,辗转轰击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骤然爆发的炮击声,恍若雷神疯狂地驱赶着天车,往返飞驰在两高地上,其声顺着山势轰鸣。主地堡庞大而又坚固,黄继光那颗手雷只炸塌了它一个角。过了一些时候,黄继光身体重又顽强地向坡上蠕动起来,爬到主地堡的射击死角处,用力支起上身,侧转身来向阵地下招了招手。他张嘴喊了句什么,但坡下的人听不清,充斥听觉世界的都是爆炸的轰响。只有冯玉庆一下子醒悟了那个手势所传递的信息含意,扭头向身后的张广生、万福来急喊一声:“快,黄继光要堵枪眼!” 张广生、万福来和冯玉庆3个人,同时目睹了这旷世罕见的壮烈:一线曙光和几枚照明弹的映衬下,黄继光大张双臂,如展翅的鹏鸟,雷霆万钧地一跃,扑向O号阵地最后一抹战火,用他并不宽阔的胸膛,严严实实地堵住了那孔喷火吐焰的枪眼。 这瞬间发生的事件,让敌我双方一起陷入彻骨的震惊中。 突然,冯玉庆呼地跳了起来,静肃中高扬起他那痛切肺腑、悲裂天地的吼啸:“冲——啊——”他平端着机枪飞奔上阵地,将满匣子弹全泼进地堡,而后一撒手扔掉机枪,转身抱住黄继光。

黄继光趴在地堡上,两手还紧紧抠住堡顶的麻包。美军的轻机枪洞穿了我们英雄的胸腹,打出一片蜂窝状的焦煳;背肌被高速穿越而过的弹丸打飞了,现出个海碗口大的窟窿,裸露出那根不折的脊骨,坚定地挺立其间。

万福来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当时他就留意到黄继光身上的另外7处伤口,竟无一处流血,地堡前也没有留下血痕。他明白,这位年轻士兵的最后一滴血,已沥尽在匍匐前行的路上了!

现在让我们来讲讲邱少云的故事吧: 1951年3月25号邱少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跨过了鸭绿江。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消灭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敌军。然而三九一高地地形独特,易守难攻。在敌军和我军阵地之间还有三千多米宽的开阔地,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必会导致我军较大伤亡,影响战斗的顺利进行。上级决定采用隐蔽作战,在发起攻击的前一天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要使几百人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二十多个小时而不能有一个暴露目标。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毫不畏惧,争相请战。临行前,邱少云下了钢铁誓言: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五百多名身披伪装草网的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那蒿草丛生的开阔地埋伏了下来。 11日清晨,三九一高地上敌方那层层的铁丝网和一簇簇不暴露我军潜伏秘密,观察所里的指挥员当机立断,下令用炮火将这股敌人全部歼灭。 次日中午,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他身边的草丛,这时,他只须打滚翻身即可避免烧身。但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持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

第6篇: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 --------游陆房战斗旧址有感 肥城市安站镇贺庄小学 六年级:李俊泽

指导教师:辛翠玲

早就听说上世纪,在我的家乡肥城市安站镇的陆房山上上,发生过一场八路军与日伪军的生死决战。趁着周末,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陆房,来寻访老一代革命军人浴血奋战过的战场。

昔日的战场已经遥不可寻,只有座座山头在昭示着曾经在这里发生的腥风血雨。习习秋风中,我坐在山顶,俯视着周边安详宁静的村庄、梯田,听着爸爸妈妈给我讲述陆房战役,思绪飘到了七十多年前。

1939年3月中旬,八路军第115师师部率第686团进入泰(山)西地区,同八路军津浦支队和山东纵队第6支队会合,巩固与扩大了泰西抗日根据地。5月初,日军第12军司令官尾高龟藏从泰安、肥城、东平、汶上、宁阳等17个城镇,调集日伪军8000余人,坦克、汽车百余辆,火炮百余门,分9路围攻泰西抗日根据地,企图寻找八路军主力决战。2至8日,日伪军扫荡东平、汶上地区,9日向肥城、宁阳实施向心推进。10日,第115师代师长陈光令山东纵队第6支队为前导,第686团掩护师部及地方机关向西南方向突围。第6支队顺利突围后,师部、第686团行进中在汶河南岸与敌军遭遇,乃转而北上,向大峰山区转移未果。11日拂晓,一一五师师部、鲁西地委、泰西特委、第686团及津浦支队等共3000余人,被日军合围在陆房周围纵横各约10公里的山区。11日晨。日伪军在炮火准备后全线发

起进攻。一一五师部队以猛烈炮火打退日伪军数次进攻,坚守住了阵地。午后,日伪军调整部署,集中兵力猛攻第686团坚守的主阵地肥猪山、牙山等多处制高点,第686团英勇奋战,在全天共击退日伪军9次冲击。在陆房地区的其他方向,津浦支队和师特务营也打退日伪军多次冲击。黄昏,日伪军停止攻击。22时许,一一五师部队利用夜暗,分路突围:第686团掩护师部、津浦支队掩护鲁西地委、泰西特委;分别从西南和南方向跳出了包围圈。至12日凌晨,全部突出包围圈,胜利到达东平县无盐村。

此次战斗,八路军共毙伤日伪军大佐联队长以下1300余人;八路军伤亡300人。

望着这绵绵青山,我仿佛听到了战场上传来的隆隆枪炮声和先烈们冲锋陷阵的呐喊声。因为有了他们舍生忘死的奋战,才有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下定决心:要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学习,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上一篇:我国扶贫政策下一篇:小学语文文本教材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