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色足迹社会实践

2023-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寻访红色足迹社会实践

寻访红色足迹分散实践报告

红色足迹寻访

2013年12月4日,我们党课小组第三组的成员一起参观了军事博物馆,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是带给我的感触确实无以言表的。

进入军事博物馆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的雕像,他风姿飒爽凝视东方,

顿时让同学们感觉到整个大厅变得庄严肃穆,心中油然满腔情。走进大厅深处,一件件展品映入视野。一步两步大家迈着缓慢的步伐走着,因为虽然这些展品谈不上精美,甚至是在生锈的部件上重新涂抹了绿漆,但是每一个它们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回忆,是警醒?是启示?是自豪?是耻辱?是自闭?还是一片崛起的辽阔大地?它们都会向大家一一道来。

古代战争馆里呈现着古代中国领先于当时世界的武器和战术。从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前走过,不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兵家经典术语惊叹,而为赫然映入眼帘的多国语言版本的《孙子兵法》而惊讶;在秦兵马俑前驻足遐思,遥想千年以前,强兵壮马,万里驰骋,横扫六合,一统中国,是何等的恢弘浩荡„„最终脚步停在了一个明朝舰船模型前,因为有十几个五六岁的小朋友坐在它的前面画画,他们不知道自己稚气的铅笔下却勾勒出了明朝鼎盛时期世界海事霸主的地位。

走进近代战争馆,它记述着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压迫的斗争史。同学们在这里看到的是:英军进犯厦门时使用的火炮;与法军在镇南关作战的兵器;沙俄侵略军的步枪、 1

军刀、军号;圆明园的实景复原模型„„而让人无法释怀的是那张近代战争赔款的列表,它这样写着:中英《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白银2亿两;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这些条约让大家的心情由沉重转为了倍感羞辱。

但接着这样的心情在走过抗日战争馆和全国解放战争馆后转为了激进和奋发,因为这是一段中华民族奋起抗争、团结御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抗日战争馆进口处是雕塑《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的气概迎面扑来;八路军简陋的装备和缴获的日军武器和国旗,显示了中国人民抗日必胜的决心;抗日战争胜利岗村宁次投降呈交的佩刀,是日军侵华失败的象征。全国解放战

争馆里感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军和全国人民浴血奋战,推翻国民党政权黑暗统治,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光辉历史。

在回学校的路上,我思考着,一个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问题得到了解答——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支撑着我们中华民族奋勇向前?我想是信念,是精神,更是民族的灵魂。四大文明古国中,惟有中国始终屹立于世界东方,而其精髓就是贯穿始

终的民族精神,它穿越过黑暗却从未终断,历尽磨难但日渐日强。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人,我们社会主义青年一定会不负众望向着二十一世纪新的挑战信步走来!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党中央、毛主席描绘的人民共和国的宏伟蓝图已经成为现实。重温毛主席、党中央创下的丰功伟绩,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将激励着我们自觉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万众一心,矢志拼搏,把老一辈开创的事业引向更加持久的辉煌!

我们要继续胜利下去,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会继续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立足自己的专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沿着正确的方向,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把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总结

对于正处于大学阶段的我们,无疑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不管在学习、工作的工程中,学习和发扬西柏坡精神必将对我们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帮助。其中,实事求是就是西柏坡精神的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科研的过程中,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科学上的问题,每一次试验,以及每一个数据。同时,作为实事求是内在要求,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和创新。

为了更好的在公寓建设方面得到完善与发展,特意对各个公

寓进行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本着广泛吸取学生建议的目的,得到了 广大学生的大力支持。根据问卷调查标显示!首先,最主要的是公寓

安全管理方面,现在大部分的同学为了学习的需要,买了电脑相机以及手机等贵重物品,而电脑相机一般都是放在寝室中。因此财产安全是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在调查中,大部分人都认为公寓的外来人员太多,经常有陌生人闯进宿舍,另外就是推销的太多。不认识的人进了寝室大部分人都还怕是踩点。所以公寓应应该加强安全管理,以确保同学们的人身财产安全!

其次,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学校的住宿费有点高了,原因是学校拿 八人间的宿舍来住七人,本来宿舍不够大,学校还要分配7人住宿, 学校布置的书桌只能用来放置生活用品,没有足够的地方学习和做作 业这样以来本来是应该有七个人的空间确是把个人的的床位。这样在 宿舍就会感到拥挤。再有就是现在住的宿舍没有卫生间,早上起床上课的时候,往往都是因为要等着上厕所耽误了上课。当然有的学生则认为学生宿舍人多才热闹,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友善才是最重要的,学校本来就是个“小社会”,要去慢慢适应和其他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处理。第三,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公寓的卫生打扫不及时,维修也不及时。

当然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认为一些公寓管理制度是很好的。 比如说公寓的十一点半熄灯制度就很合理。按时熄灯能保证睡 眠;熄灯就能有效限制电的使用,节省了电费;熄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电引起的安全事故;都已经睡觉的话,熄灯也久久没有那么重要了,而且学校也只是在11点半才熄灯的,是时候睡觉了。根据以上调查我们具体的收集了一些学生的意见,他们认为在安

全方面学校应该加大力度,抓好管理。尤其是近一段时间以来,我校不断的出校公寓被盗事件。抓安全管理是要全方面的不能单单的只抓管理方面,同时还要广

大同学的积极配合,因为根据我们的调查,不少同学在去上课的时候没有关紧门窗,这样就让那些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机。另外,我们的管理人员也要负起责任,不能让外来人员随便进入公寓。

另外我们调查发现,有一些同学现在已经不在宿舍住了,而是搬 到外面去了。他们主要是因为公寓在十一点半就要熄灯,他们认为在外面住可以再十一点半以后做作业、还有的是不适合集体的生活在外面可以有一个清静的环境。一部分人是因为不满意学校的住宿条件,寝室里没有浴室没有卫生间,大学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日常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因此我们希望他们有一个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希望我们的这个问卷调查能够改善现在的状况。

第2篇:寻访红色足迹分散实践报告

红色足迹寻访

2013年12月4日,我们党课小组第三组的成员一起参观了军事博物馆,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是带给我的感触确实无以言表的。

进入军事博物馆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的雕像,他风姿飒爽凝视东方,

顿时让同学们感觉到整个大厅变得庄严肃穆,心中油然满腔情。走进大厅深处,一件件展品映入视野。一步两步大家迈着缓慢的步伐走着,因为虽然这些展品谈不上精美,甚至是在生锈的部件上重新涂抹了绿漆,但是每一个它们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回忆,是警醒?是启示?是自豪?是耻辱?是自闭?还是一片崛起的辽阔大地?它们都会向大家一一道来。

古代战争馆里呈现着古代中国领先于当时世界的武器和战术。从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前走过,不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兵家经典术语惊叹,而为赫然映入眼帘的多国语言版本的《孙子兵法》而惊讶;在秦兵马俑前驻足遐思,遥想千年以前,强兵壮马,万里驰骋,横扫六合,一统中国,是何等的恢弘浩荡„„最终脚步停在了一个明朝舰船模型前,因为有十几个五六岁的小朋友坐在它的前面画画,他们不知道自己稚气的铅笔下却勾勒出了明朝鼎盛时期世界海事霸主的地位。

走进近代战争馆,它记述着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压迫的斗争史。同学们在这里看到的是:英军进犯厦门时使用的火炮;与法军在镇南关作战的兵器;沙俄侵略军的步枪、

红色足迹寻访

军刀、军号;圆明园的实景复原模型„„而让人无法释怀的是那张近代战争赔款的列表,它这样写着:中英《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白银2亿两;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这些条约让大家的心情由沉重转为了倍感羞辱。

但接着这样的心情在走过抗日战争馆和全国解放战争馆后转为了激进和奋发,因为这是一段中华民族奋起抗争、团结御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抗日战争馆进口处是雕塑《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的气概迎面扑来;八路军简陋的装备和缴获的日军武器和国旗,显示了中国人民抗日必胜的决心;抗日战争胜利岗村宁次投降呈交的佩刀,是日军侵华失败的象征。全国解放战

争馆里感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军和全国人民浴血奋战,推翻国民党政权黑暗统治,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光辉历史。

在回学校的路上,我思考着,一个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问题得到了解答——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支撑着我们中华民族奋勇向前?我想是信念,是精神,更是民族的灵魂。四大文明古国中,惟有中国始终屹立于世界东方,而其精髓就是贯穿始

终的民族精神,它穿越过黑暗却从未终断,历尽磨难但日渐日强。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人,我们社会主义青年一定会不负众望向着二十一世纪新的挑战信步走来!

红色足迹寻访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党中央、毛主席描绘的人民共和国的宏伟蓝图已经成为现实。重温毛主席、党中央创下的丰功伟绩,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将激励着我们自觉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万众一心,矢志拼搏,把老一辈开创的事业引向更加持久的辉煌!

我们要继续胜利下去,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会继续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立足自己的专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沿着正确的方向,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把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总结

对于正处于大学阶段的我们,无疑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不管在学习、工作的工程中,学习和发扬西柏坡精神必将对我们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帮助。其中,实事求是就是西柏坡精神的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科研的过程中,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科学上的问题,每一次试验,以及每一个数据。同时,作为实事求是内在要求,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和创新。

为了更好的在公寓建设方面得到完善与发展,特意对各个公 寓进行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本着广泛吸取学生建议的目的,得到了 广大学生的大力支持。根据问卷调查标显示!首先,最主要的是公寓

红色足迹寻访

安全管理方面,现在大部分的同学为了学习的需要,买了电脑相机以及手机等贵重物品,而电脑相机一般都是放在寝室中。因此财产安全是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在调查中,大部分人都认为公寓的外来人员太多,经常有陌生人闯进宿舍,另外就是推销的太多。不认识的人进了寝室大部分人都还怕是踩点。所以公寓应应该加强安全管理,以确保同学们的人身财产安全!

其次,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学校的住宿费有点高了,原因是学校拿 八人间的宿舍来住七人,本来宿舍不够大,学校还要分配7人住宿, 学校布置的书桌只能用来放置生活用品,没有足够的地方学习和做作 业这样以来本来是应该有七个人的空间确是把个人的的床位。这样在 宿舍就会感到拥挤。再有就是现在住的宿舍没有卫生间,早上起床上课的时候,往往都是因为要等着上厕所耽误了上课。当然有的学生则认为学生宿舍人多才热闹,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友善才是最重要的,学校本来就是个“小社会”,要去慢慢适应和其他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处理。第三,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公寓的卫生打扫不及时,维修也不及时。

当然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认为一些公寓管理制度是很好的。 比如说公寓的十一点半熄灯制度就很合理。按时熄灯能保证睡 眠;熄灯就能有效限制电的使用,节省了电费;熄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电引起的安全事故;都已经睡觉的话,熄灯也久久没有那么重要了,而且学校也只是在11点半才熄灯的,是时候睡觉了。根据以上调查我们具体的收集了一些学生的意见,他们认为在安

红色足迹寻访

全方面学校应该加大力度,抓好管理。尤其是近一段时间以来,我校不断的出校公寓被盗事件。抓安全管理是要全方面的不能单单的只抓管理方面,同时还要广

大同学的积极配合,因为根据我们的调查,不少同学在去上课的时候没有关紧门窗,这样就让那些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机。另外,我们的管理人员也要负起责任,不能让外来人员随便进入公寓。

另外我们调查发现,有一些同学现在已经不在宿舍住了,而是搬 到外面去了。他们主要是因为公寓在十一点半就要熄灯,他们认为在外面住可以再十一点半以后做作业、还有的是不适合集体的生活在外面可以有一个清静的环境。一部分人是因为不满意学校的住宿条件,寝室里没有浴室没有卫生间,大学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日常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因此我们希望他们有一个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希望我们的这个问卷调查能够改善现在的状况。

第3篇:寻访红色足迹分散实践报告

红色足迹寻访

红色足迹寻访

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带着对革命圣地的向往,怀着对以毛主席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中国革命的深厚感情,在暑假期间我和其他的同学也去了西柏坡进行参观,感悟革命真理。西柏坡之行,寻访红色足迹,让我们获益匪浅。

在西柏坡,一些所见所闻真的触动了我们的心灵,我上了一门生动而形象的政治课,真正理解了“西柏坡精神”。刚一进入圣地西柏坡,就看到几个伫立大字,那就是“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简单的几个字却蕴含着不简单的经历。当我们踏上西柏坡这片神圣的土地时,看到各小摊位上陈列的各领导人的头像和徽章,听到各店铺的音响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革命歌曲。一腔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在那种气氛下,我们觉得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这种感觉是欢喜,是激动,是敬佩,是感动„„

平山县西柏坡村,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岭下,距石家庄市约90公里,1948年5月26日至1949年3月23日,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 1947年5月,以刘少奇为书记、由朱德、董必武等组成的中央工作委员会来到 1

了西柏坡。

中央旧址

首先我们参观了“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同样是很简陋,虽然早就在网上看到过它的照片,但是身临其境时却还是有不一样的感觉。“七届二中全会”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毛泽东主持了这次会议并作了重要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阐明在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基本途径。报告着重分析了当时中国各种经济成分,指出在全国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在胜利面前,必须警惕骄傲自满情绪,必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地保继续地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提出的很多目标都已经实现,但是这次会议的精神却永不过时,需要我们继承。

毛主席提出的两个务必,对于我们这些八十年出生的年轻人尤其有指导意义。我们同学中的所有人都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乱,从小到大基本上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的成长经历使人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往往是一个成功者所应当具备的。因此,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两个务必”仍然很有现实意义。我们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国家的地位也比以前提高了,但这些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先辈们艰苦奋斗给我们留下的。我们不但要继承先

辈们留下的胜利果实,还要继承他们的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精神,唯有如此,我们的国家才会永葆生机,继续繁荣下去。况且现在的国际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那一个国家都不能放松前进的脚步,否则就会被甩在后面。而且现在很多资本主义大国还妄想颠覆中国的社会主义,颠覆中国政府;台湾还没有真正回到祖国的怀抱,有些台独分子还很嚣张;在外国势力的资助下,**喇嘛还妄图实现西藏的独立等等。因此,我们决不能放松警惕,“两个务必”的精神永远不能丢。而我们是中国未来的希望,身上的责任很重,更应该刻苦努力,好好利用现在的大好时光,为将来为国家的富强,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储备知识,储备能量。

西柏坡纪念馆

随后我们到了西柏坡纪念馆, 首先看到的是纪念馆门口的一组五大书记的雕像,看着那高大的领袖群体塑像,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我们的领袖们正是在这里,组织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进入记念馆,我们依次参观了每一个展厅,首先是序厅:"光荣的平山"。这里先容了抗日战争时期平山的光荣历史;然后是

一、二展厅:"中心工委在西柏坡"。先容了工委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全国土地会议、领导华北地区的解放战争、军工生产和经济建设等重大事件;三展厅:"决战前夕"。先容了大决战前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形势;

四、

五、六展厅:"大决战"。先容了党中心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争的战场及人民支前情况,无疑,

正是辽沈、淮海、平津的大决战以及无数为建立新中国的献身者,才奠定了***广场上那五星红旗的高高飘扬。七展厅:"中国***七届二中全会"。八展厅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先容了党中心毛主席离开西柏坡赴京建国情况;九展厅:"难忘的岁月"。展出了当年领袖和工作职员的一些工作和生活照片;十展厅:"历史不会忘记"。展出了现在各级党、政、军领导及社会名人等参观回访西柏坡的历史照片。纪念馆里展出的珍贵的革命文物、历史照片和资料,比较系统地先容了党中心和***等中心领导人在西柏坡期间的革命实践活动和为中国革命建立的劳苦功高纪念馆门前站立着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五个领导人的塑像,我们在那里合影。我们的笑脸定格在了那一时刻。毛主席亲,共产党更亲,我们这一代人定会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把共产党的事业继续发扬光大,造福中国,造福全人类。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描绘的人民共和国的宏伟蓝图已经成为现实。重温毛主席、党中央在西柏坡创下的丰功伟绩,缅怀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将激励着我们自觉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万众一心,矢志拼搏,把老一辈开创的事业引向更加持久的辉煌!

我们要继续胜利下去,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会继续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立足自己的专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沿着正确的方向,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把我们的社会主义

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总结

对于正处于大学阶段的我们,无疑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不管在学习、工作的工程中,学习和发扬西柏坡精神必将对我们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帮助。其中,实事求是就是西柏坡精神的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科研的过程中,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科学上的问题,每一次试验,以及每一个数据。同时,作为实事求是内在要求,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和创新。

第4篇:寻访红色足迹

重访故址,再现历史

──寻访红色足迹

放暑假前,偶然的机会,我翻看了那本厚厚的《古田会议80周年》的材料,细数着似曾相识的那几个字眼——“红四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九月来信”„„我反复尝试着拾起曾经在历史书和政治书中读到的关于那个年代的讲述。然而那些残缺、破碎的记忆,终究难以在我脑中织起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片段。那段峥嵘岁月风云变幻莫测,承载着厚重的精神积淀,深深吸引着我。暑假里,父亲带着我,来到了闽西这片充盈着英雄传奇的红土地,重新寻访当年革命先驱们在这里留下的红色足迹。

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闽西龙岩我也拜访过多次,而到上杭古田却是头回登门。瞻仰过古田会议会址,再参观了古田会议纪念馆,总算对那段历史有了一个感性认识,脑海中原先残缺的记忆也被逐渐串接了起来。晚上回到驻地,用手机请来“谷歌”、“百度”二位弟兄共同梳理白日里的所见所闻。随着信息的聚集和材料的整合,加上专家、杂家们的各持己见,这次“寻访红色足迹”就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一首“史诗”。

在随后的几天中,我被许多个疑问纠缠着——红四军为什么来到闽西?从红四军的第一次党代会到第九次党代会,从撤销军委到恢复军委,从撤销毛泽东的前委职务到请毛泽东回到部队,这其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古田会议决议为什么不是毛泽东在古田而是在新泉所作?在离开红四军的日子里,毛泽东又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呢?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和毛泽东有关,而如果能解开这些问题的因果,也许那段历史也就能豁然开朗了。也许,毛泽东在闽西曾经去过的地方,我都该去看看„„

追寻着伟人的足迹,我们来到了新泉、长汀、才溪等毛泽东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在寻访中父亲教给了我一种“化整为零零上加零”的思路。每到一处,除了解毛泽东以及红四军当时在这里的主要任务和工作之外,还要结合毛泽东曾经在此处留下的重要著作,进行写作背景的分析研究,甚至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在民间流传的“小道消息”,点滴的细节,都可能为我的这次旅行增添魅力。于是,老人、专家、导游,甚至是依稀留在老房子墙上的标语,都无一能幸免于我们的造访。

渐渐地,原先的一个个疑问也迎刃而解。在新泉,我们了解到了当时红四军内部存在的军事、政治矛盾;从老人的讲述中得知当时战争情况的复杂,毛泽东在新泉起草《古田会议决议》后的被迫转移;在长汀和才溪,从毛泽东的两部著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和《才溪乡调查》中透露出当时毛泽东开展了深入的社会调查,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再次梳理素材,我对这段历史已了如指掌:古田会议的深远意义,远不在于古田镇上那小小的廖氏宗祠内,而是从1928年4月红四军第一次党代会到1929年12月第七次党代会这不到20个月的时间里,在红四军内部发生的曲折反复的争论以及最终确立的正确原则,这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和发生在毛泽东身上的故事,演绎成了这段历史的主线。

我在闽西的这次红色之旅,让发生在80年前的那段历史不再久远和陌生,我所到的每一处都承载着浓重的历史分量和不朽的革命精神。而这次旅行对于我来说也更像是一次时空穿梭的体验,以至于把自己置身于历史洪流中,无法自拔。

第5篇:寻访红色足迹

看看我们现在的奢华生活,是多少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红色足迹’看看伟大的革命先烈是怎么才让我们有现在的富裕生活。

抗美援朝里有战士: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等等革命英雄。就让我们先说说黄继光的故事吧:志愿军入朝后连打五个大战役,到了1951年11月份以后,战线变得相对稳定,两军平静地对峙在三八线南北。

1952年10月19日。我第十五军集中了44门重炮和一个喀秋莎火箭炮团,辗转轰击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骤然爆发的炮击声,恍若雷神疯狂地驱赶着天车,往返飞驰在两高地上,其声顺着山势轰鸣。主地堡庞大而又坚固,黄继光那颗手雷只炸塌了它一个角。过了一些时候,黄继光身体重又顽强地向坡上蠕动起来,爬到主地堡的射击死角处,用力支起上身,侧转身来向阵地下招了招手。他张嘴喊了句什么,但坡下的人听不清,充斥听觉世界的都是爆炸的轰响。只有冯玉庆一下子醒悟了那个手势所传递的信息含意,扭头向身后的张广生、万福来急喊一声:“快,黄继光要堵枪眼!” 张广生、万福来和冯玉庆3个人,同时目睹了这旷世罕见的壮烈:一线曙光和几枚照明弹的映衬下,黄继光大张双臂,如展翅的鹏鸟,雷霆万钧地一跃,扑向O号阵地最后一抹战火,用他并不宽阔的胸膛,严严实实地堵住了那孔喷火吐焰的枪眼。 这瞬间发生的事件,让敌我双方一起陷入彻骨的震惊中。 突然,冯玉庆呼地跳了起来,静肃中高扬起他那痛切肺腑、悲裂天地的吼啸:“冲——啊——”他平端着机枪飞奔上阵地,将满匣子弹全泼进地堡,而后一撒手扔掉机枪,转身抱住黄继光。

黄继光趴在地堡上,两手还紧紧抠住堡顶的麻包。美军的轻机枪洞穿了我们英雄的胸腹,打出一片蜂窝状的焦煳;背肌被高速穿越而过的弹丸打飞了,现出个海碗口大的窟窿,裸露出那根不折的脊骨,坚定地挺立其间。

万福来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当时他就留意到黄继光身上的另外7处伤口,竟无一处流血,地堡前也没有留下血痕。他明白,这位年轻士兵的最后一滴血,已沥尽在匍匐前行的路上了!

现在让我们来讲讲邱少云的故事吧: 1951年3月25号邱少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跨过了鸭绿江。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消灭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敌军。然而三九一高地地形独特,易守难攻。在敌军和我军阵地之间还有三千多米宽的开阔地,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必会导致我军较大伤亡,影响战斗的顺利进行。上级决定采用隐蔽作战,在发起攻击的前一天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要使几百人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二十多个小时而不能有一个暴露目标。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毫不畏惧,争相请战。临行前,邱少云下了钢铁誓言: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五百多名身披伪装草网的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那蒿草丛生的开阔地埋伏了下来。 11日清晨,三九一高地上敌方那层层的铁丝网和一簇簇不暴露我军潜伏秘密,观察所里的指挥员当机立断,下令用炮火将这股敌人全部歼灭。 次日中午,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他身边的草丛,这时,他只须打滚翻身即可避免烧身。但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持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

第6篇: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 --------游陆房战斗旧址有感 肥城市安站镇贺庄小学 六年级:李俊泽

指导教师:辛翠玲

早就听说上世纪,在我的家乡肥城市安站镇的陆房山上上,发生过一场八路军与日伪军的生死决战。趁着周末,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陆房,来寻访老一代革命军人浴血奋战过的战场。

昔日的战场已经遥不可寻,只有座座山头在昭示着曾经在这里发生的腥风血雨。习习秋风中,我坐在山顶,俯视着周边安详宁静的村庄、梯田,听着爸爸妈妈给我讲述陆房战役,思绪飘到了七十多年前。

1939年3月中旬,八路军第115师师部率第686团进入泰(山)西地区,同八路军津浦支队和山东纵队第6支队会合,巩固与扩大了泰西抗日根据地。5月初,日军第12军司令官尾高龟藏从泰安、肥城、东平、汶上、宁阳等17个城镇,调集日伪军8000余人,坦克、汽车百余辆,火炮百余门,分9路围攻泰西抗日根据地,企图寻找八路军主力决战。2至8日,日伪军扫荡东平、汶上地区,9日向肥城、宁阳实施向心推进。10日,第115师代师长陈光令山东纵队第6支队为前导,第686团掩护师部及地方机关向西南方向突围。第6支队顺利突围后,师部、第686团行进中在汶河南岸与敌军遭遇,乃转而北上,向大峰山区转移未果。11日拂晓,一一五师师部、鲁西地委、泰西特委、第686团及津浦支队等共3000余人,被日军合围在陆房周围纵横各约10公里的山区。11日晨。日伪军在炮火准备后全线发

起进攻。一一五师部队以猛烈炮火打退日伪军数次进攻,坚守住了阵地。午后,日伪军调整部署,集中兵力猛攻第686团坚守的主阵地肥猪山、牙山等多处制高点,第686团英勇奋战,在全天共击退日伪军9次冲击。在陆房地区的其他方向,津浦支队和师特务营也打退日伪军多次冲击。黄昏,日伪军停止攻击。22时许,一一五师部队利用夜暗,分路突围:第686团掩护师部、津浦支队掩护鲁西地委、泰西特委;分别从西南和南方向跳出了包围圈。至12日凌晨,全部突出包围圈,胜利到达东平县无盐村。

此次战斗,八路军共毙伤日伪军大佐联队长以下1300余人;八路军伤亡300人。

望着这绵绵青山,我仿佛听到了战场上传来的隆隆枪炮声和先烈们冲锋陷阵的呐喊声。因为有了他们舍生忘死的奋战,才有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下定决心:要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学习,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上一篇:养生的小窍门下一篇:格言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