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排球课中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与预防

2023-0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排球教学中, 对学生上肢中的指、腕、肩, 下肢的踝、膝及腰腹部力量的要求很高, 因此在教学中这些部位比较容易造成运动损伤。这不仅影响了学生正常的训练与练习, 而且对其身心也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 本人试图通过对我校部分排球普修学生运动损伤进行调查与研究, 分析损伤的原因, 找出有效的预防方法和手段, 为今后的排球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调查对象由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2006级部分普修课学生组成, 年龄均在20~23岁之间, 均为男生。共发放问卷90份, 回收90份, 回收率为100%。

1.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文献检索和因特网查寻有关资料, 并且对有关的损伤和预防方法进行归类与综述。 (2) 问卷调查法:根据论文研究方向与损伤有关情况设计问卷, 并且在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2006年级发放问卷, 最后通过问卷分析与找出问题。 (3) 访问法:通过对专家的采访来进一步分析问题所在。

2 结果与讨论

2.1 受伤人数和百分率

受伤是指在排球运动过程中身体的某些部位或机体的某些组织出现各种损伤, 包括轻伤、稍微严重和较重的受伤, 如轻伤中的挫伤, 重伤如韧带拉伤等。经调查表明, 在90名调查对象中, 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有32人次, 百分率达到35.5%。由此说明, 受伤率相对也是较高的。

2.2 常见受伤部位

在对常见的受伤部位的调查中, 结果表明, 受伤总人次100人次, 学生的肩关节受伤次数相对来说比较多, 总共有26人次不同程度受过伤, 占总人次的26%, 以下依次是指关节22人次, 占总人次的22%, 踝关节有18例, 占总人次的18%, 膝关节有17例, 占总人次的17%, 而腕关节、腰及其其他部位受伤比率则比较底。这说明我校排球课运动损伤的部位有一定的自身规律与特点。这主要是由于调查对象的训练情况和训练时间的长短以及掌握基本功程度的不同而造成的。

根据表2调查的结果表明, 急性损伤就有16例, 是总人数的29.1%, 慢性损伤有11例, 占总人数的20%, 但两者皆有的损伤比率最大, 为28例, 是总人数的50.9%。

2.3 引起损伤的主要原因与分析

2.3.1 身体结构解剖的弱点

排球运动员在做任何技术动作变化时都离不开膝关节的半蹲位的起动、发力, 而恰在此位置上膝关节两端杠杆长、肌力弱、保护少、韧带松弛等弱点, 导致膝关节周边缘肌力不均, 使关节失去了稳定性、不合槽, 加上下蹲角度正是髌骨与接触面积最小而压力最大, 就出现关节骨损伤。这一情况足以说明人体的解剖结构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满足专项技术的特殊要求, 肌力不平衡、关节不稳、应激力下降, 是造成损伤的必然趋势。

2.3.2 缺乏必要的预防运动损伤具体措施

教师虽有一定的预防运动损伤的知识, 同时也考虑到学生在上课时有可能发生的运动损伤, 但对于学生的思想、心理、体质以及学生自身的预防运动损伤的知识等了解还是不够, 尤其是很多学生是刚接触排球运动, 而且学生正是处于青春发育期, 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平衡, 好胜心强, 好奇性强, 然后盲目或冒失地进行运动, 因此, 导致损伤事件时有发生。

2.3.3 轻视必要的准备活动和不注重放松练习

准备活动不单是为提高肌肉温度, 而且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加强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力, 使人体从静止状态转入活动状态, 使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发挥最大的效率。在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应水平时, 立即投入紧张训练、比赛;或准备活动量过大等都是导致肌肉的退行病变而诱发肌肉损伤的因素。

表1常见受伤部位调查表

2.3.4 技术概念不清或技术动作不正确

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与运动损伤的发生是成反比关系的, 运动技术水平高, 则运动损伤发生率就低;反之, 运动技术水平低, 则运动损伤发生率就高。在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中, 由于技术复杂, 所以比较难以掌握。在一个新技术动作从不会到会, 从生硬的模仿到熟练自如准确地完成动作, 需要一定的过程;在未熟练掌握动作时, 容易发生错误导致受伤。

2.3.5 心理平衡失调

学生在练习中精力不集中, 情绪低落, 伤病未愈, 自我监督能力差, 而且在休息不好, 身体疲劳, 运动能力相对下降的状态下坚持练习或比赛等异常的因素的出现, 均可能导致学生肌肉张力增加、动作协调性下降, 反应速度减慢心理不平衡, 最终导致学生肌力下降造成关节的不平衡而致伤。

2.3.6 专项技术特点

学生的某些关节和肌肉容易损伤, 这是由于运动的专项技术特点决定的。如:排球扣球时, 要求快速挥臂击球, 造成肩部肌肉拉伤, 或跳起拦网落地时, 踩在同伴或对方队员的脚上, 造成踝关节扭伤等等。

3.3.7场地、器材等以外因素

这方面因素相对来说比较少, 主要是一些器材、场地没管理好发生意外, 落地点过硬等而造成的损伤;但如果做好准备工作, 则往往可以避免这些意外的发生。

3结语

(1) 在教学中受伤率较高, 受伤部位主要在集中在踝、肩、指、膝等部位。 (2) 加强思想教育和体育道德教育, 普及损伤医学知识。 (3) 注重准备活动与放松练习。 (4) 根据专项技术特点, 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及加强容易受伤部位的适应训练。 (5) 加强医务监督, 做好器材、场地的维修保养工作。

摘要:通过对体育系排球普修课学生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行调查, 得出排球专项运动损伤的类型及其特点, 分析引起损伤的原因, 提出有效的预防方法, 为今后排球教学中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及提高学生的排球技术水平等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排球教学,排球,运动损伤,预防

参考文献

[1] 柯强, 侯玉鹭, 付强.排球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体育师友, 2001, 6.

[2] 云大川.关于排球专项运动损伤情况的初探体育学刊[J].2004, 4.

[3] 刘国涛, 姜浩.体育教学大学生的排球运动损伤与预防[J].福建体育科技, 2003, 3.

[4] 张贵平.青少年排球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原则[J].中国校医, 2005, 2.

[5] 刘丹.排球教学与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5, 9.

上一篇: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