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八年级下知识归纳

2023-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政治八年级下知识归纳

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归纳

5.1 我们都是公民

什么是公民?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的定义

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成为中国公民的条件

如果我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是中国公民,在中国的领土上出生,那么我们一出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

1公民是国家的成员,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与保护的个人。 ○

2通过国家法律确认的公民身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同时履行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 ○

3公民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

如何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

1树立国家观念 ○

2培养坚定的民主意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 ○

3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

如何树立国家观念?

1忠于自己的国家 ○

2关心国家的重大决策、立场 ○

3当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受到威胁时,公民应当挺身而出捍卫祖国 ○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什么是公民的权利?

国家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什么是公民的义务?

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有:

1公民的平等权;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

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 ○

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财产权和财产继承权 ○

公民的基本义务:

1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

法纳税

2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劳动纪律、尊重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产 ○

3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 ○

为什么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说明这个道理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公民争取地行使权利,忠诚地履行义务,作出更多的○

贡献,国家才能更加富强,才能提供更好的条件来保障公民权利

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劳动权、受教育权和与违法犯罪做斗争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

如何维护权利?

1依法享有权利 ○

2依照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 ○

3依法制止各种侵权行为 ○

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1采用合法的方式 ○

2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 ○

3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我们的个人的全力具有同等的地位

如何自觉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 ○

2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 ○

3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

5.3 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国家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政

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

国家标志、首都、国旗、国歌、国徽。

1普通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

2、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普通法律法规的内容不能与宪法相违背、相抵触。否则,将被视为违宪而宣布无效○

3、 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宪法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

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宪法如何对公民权利实施有效保障?

1、 规范国家权利的正确行使

2、 国家和政府负有保障公民权利实现的责任。

1立法保障(制定法律) ○2司法保障

3、 我国已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

宪法如何规范国家权利的正确行使?

1、 各级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

2、 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

3、 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怎样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1、 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2、 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

3、 我们虽然年纪尚小,但也要积极关心国家管理事务,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是宪法意识的表现,

也是我们的公民责任。

中学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行使权利?

向国家爱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或建议,可采用当面反映、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

或向人大代表反映、通过媒体反映等途径,检举国家机关或国家工作人员,常用的方式是向信访部门、监察部门或检察机关投诉或举报。

6、1维护人身权利

公民的人身自己的含义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指公民的身体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

搜查和侵犯。

人身自由的地位

人身自由是人们一切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内容。

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1、法律禁止对公民的身体或住宅进行非法搜查,必须由执法人员出示搜查证为了收集犯罪证据和查获犯罪嫌疑人

2、法律保护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

3、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

4、作为未成年人,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如何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1、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法律

2、增强防范和保护意识

3、懂得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1打“110”电话报警○2直接到附近的公安部门向维护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的具体方法:○

3通知家人、朋友向社会求救○4懂得依法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公安人员求救○

6、2维护人格尊严

我国法律对肖像权作了怎样的规定?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丑化公民肖像、故意损毁公民肖像、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行为,也属于侵犯公民的肖像权。

什么是名誉权?

名誉就是一个人的名声,是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品德、威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

我国法律对名誉权作了怎样的规定?

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什么是荣誉权?

荣誉是国家、社会、组织授予公民的一种美名或称号。

我国法律对荣誉权作了怎样的规定?

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

什么是姓名权?

公民的姓名是区别于其他公民的称号或代号,一般情况下,还包括公民的曾用名、别名、笔名等。 我国法律对姓名权作了怎样的规定?

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 为什么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人格尊严受到侵害,其精神健康将受到巨大的损伤。 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1、 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 我们可以视受伤害的程度,要求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或要求其消除影响、赔偿损失,严重的

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如何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1、 不应取消别人的外貌、衣着、说话方式和动作;

2、 不应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

3、 更不能歧视身体或智力上有缺陷的人;

4、 爱护和发自内心地尊重比自己弱小,比自己能力低、条件差的人。

6、3保护个人隐私

为什么要保护隐私权?

1、 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

2、 个人隐私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

保护隐私,尊重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什么是个人隐私权?

个人隐私权也叫个人私生活秘密权,是指公民希望隐瞒的不危害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别人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隐私?

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

如何理解父母、老师出于未成年人而侵犯隐私权?

1、 主要是出于善意,担心未成年人不能妥善处理的事或不能解决的烦恼,

2、 属于违法行为

3、 我们应该加以反对和制止

我们应该如何尊重自己的隐私权?

1、 不要到处宣扬自己的隐私

2、 运用法律制止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1、 未经同意,不私看他人的信件或日记

2、 不私自闯入他人住宅

3、 不私自发布和传播他人的隐私

当自己的隐私权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如何做?

1、 保管好自己的私人物品

2、 与xx沟通、交流

3、 留意xx日常行为

4、 与老师沟通

5、 经本人同意,才„„

保护隐私等于自我封闭?

为了使自己健康成长,我们也应该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分享欢乐与苦恼,困惑的时候,应及时与老师、家长或亲密的朋友沟通,以获得成长需要的经验和支持。

7、2维护财产权

什么是财产?

通过劳动和合法经营所积累的财富,是公民的个人的私有财产。

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事实上决定财产的命运)的权利。

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物权法》

什么是法定继承?

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进行继承,叫做法定继承: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以及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什么是遗嘱继承?

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生前立下遗嘱,将遗产的全部或部分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 什么是遗赠?

如果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则是遗赠。

当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

如果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害,通过协商、调解仍不能解决问题,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什么是智力成果权?

智力成果权,是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创造的智力活动或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

智力成果权包括什么?

智力成果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侵犯知识财产权有什么危害?

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民族的创新。

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几点意见:

1、 要完整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2、 加大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如果遭到侵权,该怎么办?

可以向侵权方追究责任并要求赔偿损失。情节严重,可以诉诸法律,寻求解决

7、3维护消费权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权利法律是什么?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权利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

1、 安全保障权;指的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2、 知悉真情权;

3、 自主选择权

4、 公平交易权

5、 依法求偿权

6、 维护尊严权

如何做聪明的消费者?

1、 要有消费者权利意识

2、 要注意避免在消费时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伤害

3、 要注意商品质量是否可靠、价格是否合理、计量是否准确

消费权利受到损害时解决的正确途径有哪些?

1、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 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 向有光行政部门申诉,如:质量监督、物价管理

4、 可以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 向人民法院提起法律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第2篇:最新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知识点归纳

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1.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2.有些超市保安怀疑顾客偷东西而将其带至办公室搜身,这种做法合法么?

答:这种做法是违法行为,因为这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应完全由自己支配,人身自由权是公民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没有人身自由,其他的自由也难以享受。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为法律所禁止。

3.为什么要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呢?

答: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4.法律为什么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给予特殊的保护? 答: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受到侵害。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所以,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呵护,离不开法律的特殊保护。 5.法律禁止使用童工,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

答:法律禁止使用童工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未成年人素质的提升,为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作贡献。

6.我国法律如何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给予了特殊的保护?

答:“我国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安排未成年人(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非法使用童工是严重摧残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并且殃及民族兴旺大业的违法行为,法律严惩这种行为。

7.我们应如何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答:我们要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在患病的时候要及时医治,以恢复健康,增强体质;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我们要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8.当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你应该怎么做呢?

答:我们应该请求国家保护,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侵害者受到法律制裁。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 9.辨析:关注自身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是个人的权利,轻生或自残与他人,社会无关。

答:人人都要关注自身的安全和健康,但认为轻生或自残与他人、社会无关是不正确的。因为:

(1)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免受他人侵害。这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人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会责任。 (2)一个人如果因为困难、挫折、失意而自杀,必然会给亲朋好友带来无尽的哀伤、较大的精神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引起老人无人赡养、幼者无人抚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3)若公民损害自己的身体,必然造成更大的社会负担。因此,轻生或自残等行为都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 10.假如我们为了为民除害或大义灭亲将品质极其恶劣的人打伤甚至打死,是否违法呢?

答:违法。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即使是大义灭亲也不允许,因为这是侵害生命权的行为;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因为这是侵害健康权的行为。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既损害了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也损害了自己,行为人要依法受到相应的制裁。

11.关于校园暴力的问题。

(1)校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人文教化的缺失和暴力文化的泛滥等。 (2)校园暴力有什么危害呢? 答:校园暴力不仅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更严重的是危害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同时,也会使施害者受到法律的严惩。

(3)如何远离校园暴力呢? 答:①国家应加强法制建设,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大对暴力文化的监管、整治力度,使未成年人远离暴力文化的侵蚀。

②学校应积极开法制教育课,引导学生冷静,合理的解决同学间的矛盾。

③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工作,教育引导学生远离暴力文化,以合理方式解决矛盾、冲突。

④未成年人自身应从小树立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懂得每个人都享有生命健康权,同时也负有不侵害他人生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要培养关爱的情感和宽容的态度,要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12.关于校园安全问题。

(1)你身边有哪些安全隐患或危害学生的现象? 答:校外小商贩泛滥,食品安全和交通安全令人担忧,学校的安全设施不够完善;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缺乏;校外勒索、校园暴力;等等。

(2)你认为怎样才能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答:①国家加强法制建设,为校园安全提供条件和保障。②社会确保学校各类设施的质量,整治校园周边环境。③学校开设安全教育课,加强与家庭教育的配合,完善安全设施,消除安全隐患。④每个学生应不断掌握安全自救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并勇于同危害校园的行为作斗争。

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1、人身自由权包括哪些内容?

答:(1)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

(2)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非法禁闭、非法拘禁。 (3)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4)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2、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内容?

答:人格尊严权是指每个公民依法享有的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具体表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3、名誉权的含义及表现?

答: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4、保护名誉权的作用和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答:(1)作用:享有良好的名誉不仅可以获得社会更多的尊重,还可以获得经济利益。

(2)侵害名誉权的行为:①侮辱: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赃物等。

②诽谤: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

5、违法犯罪分子的人格尊严不受法律保护,这种观点对么?为什么?

答:这种观点不对。人格尊严权是指公民作为一个“人”所应享有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和社会最起码尊重。这种权利不受人的能力、信用等方面的影响,无论公民在社会地位、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什么差异,其人格尊严都是相同的,即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人格尊严的权利。违法犯罪分子虽因违法而受到法律制裁,但他们依然有人格尊严,他们的人格尊严也受法律平等的保护。

6、侵害肖像权行为有哪些?

答:(1)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如广告、杂志封面、挂历)。

(2)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7、例题:辨析,凡事以营利为目的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必须取得肖像者本人的同意,否则就构成侵权。

答:(1)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2)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它是每个人人体容貌的有形识别标志,它与特定人的人格不可分离。所以,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即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否则就构成侵权。

(3)如果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也非出于恶意使用公民的肖像,虽然未经本人同意,但不属于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如新闻报道中的摄影、参加社会活动的照片,一般不构成侵权。

8、人的姓名包括那些内容,姓名的地位是什么?

答:(内容)姓名包括正式姓名、曾用名、笔名和艺名。 (地位)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9、什么是姓名权? 答: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13、辨析:我国公民都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自主依法变更自己的姓名。

答:(1)这种观点不正确。

(2)我国公民中只有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但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14、侵害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

答:(1)干涉他人使用姓名权。

(2)盗用他人姓名,即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即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冲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知识点归纳,大家阅读了吗?,更多复习参考八年级期末复最后祝家有好的成绩。

鲁教版初二政治《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初二政治《拥有财产的权利》知识点归纳

第3篇: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

知识要点归纳汇总

第一课

1. 我国的国家性质(P4)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 现阶段我国的人民范围及地位(P4)

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注意,不属于人民的但属于中国公民有: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②分裂国家的人③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地位: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都平等的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3. 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权利有保障,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4. 人民和公民区别?(P6)

①含义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中国公民:★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②范围不同(联系):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5. 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①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②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6.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获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

1 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7. 公民应该如何正确地行使权利?(P10--11)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公民都有同样的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力是,只有尊重他人的权力,承担自己对他人应付的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才能更好的享有自己的权力;尊重他人的权利并不意味着失去自己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为什么)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公民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和充分实现;(为什么)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力,要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而不能超越其范围,否则,就会侵害他人和公共利益,自己追求的权力也会落空;(危害)

④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力。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不能随心所欲,否则,会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利益,甚至构成违法犯罪,而且会破坏国家、社会稳定,违法行使权利的人会受到法律制裁。(危害)

8. 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

①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②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第二课

9. 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P14—15)

①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10.面对权利和义务我们应该怎样做?

①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重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11. 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两大类,什么叫法定义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法定义务有哪些?履行法定义务的意义?(P16)

2 法定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基本法定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②保守国家秘密;③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④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⑤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⑥依法纳税等

意义: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12. 什么叫道德义务,履行道德义务意义,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p17) 含义: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意义: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3.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p19.d1)

联系:①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②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③我们积极实施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区别:法定义务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道德义务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法定义务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确保履行,道德义务靠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自愿来履行。即道德义务不等于法定义务,不履行道德义务,不一定违反法定义务。 14. 如何忠实履行义务?(P18—P21)

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第三课

15. 人身自由权包括哪些内容?重要性是什么?(P25)

内容:①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②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③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生自由,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是法律所禁止的。

重要性: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没有人身自由,其他的自由也难以享受。

3 16. 依法维护人身自由权。

①可通过非诉讼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行为,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②调解无果,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17.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情节严重的要受到法律制裁。 18. 生命健康权的意义/重要性?(P24—P26)

①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②是公民参加一切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③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身权利。

19. 我国法律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特殊保护?(P26.d2)

①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②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济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受到侵害。(加生命健康权重要性) 20. 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有何特殊保护?(P26.d2)

①我国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②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③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 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21. 我国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哪些?(P27)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 22. 公民行使健康权有哪些方式/怎样行使?(P28)

①我们有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 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 ②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 ③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23. 放弃生命健康权的恶果?(P29)

①人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会责任。③一个人如果因为困难、挫折、失意而自杀,必然会给亲属朋友带来无尽的哀伤、较大的财产损失,还会引发老者无人赡养、幼者无人抚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③若公民损害自己的身体,必然造成更大的社会负担。

24. 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P30-31)

①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不得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

②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即损害了他人的生命健康,也损害了自己,行为人要依法受到法律的制裁。

4 ③我们要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第四课

25. 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内容?(p35)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26. 良好名誉对个人作用(P36) ①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②可获得社会更多的尊重和经济利益。

27. 侵害他人名誉的危害(P36)

①践踏他人的人格尊严;②混淆是非、颠倒黑白;③破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

28. 名誉权的含义及表现(P38):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29. 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侵权后果(P38—39)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污辱或诽谤他人。侵权的行为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30. 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p

38、39)

①侮辱:指语言、文字或暴力手段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分为口头侮辱、文字侮辱和暴力侮辱。 ②诽谤:指无中生有、捏造并散布虚假的事实,恶意中伤他人的行为,分为口头诽谤和文字诽谤。 ③新闻报道失实。 ④诬告。 31. 依法维护名誉权(P39)

①可通过非诉讼方式,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②调解无果,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32. 肖像权包括哪些内容?(p41) 肖像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33. 侵害肖像权行为有哪些?(p41.d2)

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1)不准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或杂志封面,或印在挂历上;(2)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 (3)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 34. 依法维护肖像权(P42)

①与侵权人进行协商;②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 35. 什么是姓名权?(p43)

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 、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但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36. 侵害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p44)

①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②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否则就侵害了姓名权。既不要干涉他人决定性名、使用自己的姓名,也不要干涉他人改变自己的名字。

37. 依法维护姓名权(P44)

无论盗用还是冒用他人姓名,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被侵权者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姓名权。

第五课

38. 隐私的含义及保护隐私的意义(P

46、47)

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 密。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空间。

保护隐私的意义:①是人独立自由的需要;②是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③是建设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39. 隐私权的含义(P48)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40. 隐私权的内容(p48-50)

①私人生活安宁权;②个人信息保密权;③私人通信保密权 。(但如果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则不属于隐私,在公共场所的活动、违法犯罪行为更不是隐私。)

41. 隐私权的作用(P48)

①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私密的自由决定权;②划定了个人空间与私密空间的界限;

③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④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

42. 怎样尊重他人的隐私?(p51-52)

①树立隐私意识 :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我们不能干涉他人的私事,不打听、不传播别人秘

6 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②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要替亲人、朋友保守秘密。③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43. 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的意义(P52)

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道德的呼唤,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44. 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有哪些?(p53)

①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

②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都属于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45. 保护自己隐私权的方法(p54—55)

①(维权的方法)运用法律保护隐私权。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③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④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

46. 保护隐私等于自我封闭吗?(P55)

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当自己遇到麻烦时、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

第六课

47. 教育的含义和作用(p58--60)

含义: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作用:对个人:①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是个人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②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③教育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唤醒潜力,发展才智,摆脱愚昧,增长才干,丰富人生,享受现代文明。④对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对于民族、国家:①教育成就未来。②教育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48. 什么是受教育权?(p60)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现代社会应具备终身受教育的观念。

49. 什么叫义务教育?其法律依据是什么?(p61)

7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

50. 义务教育具有什么特征?(p61)

(1)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 。(2)公益性,即不受学费、杂费。它是与免费性联系在一起的。(3)统一性,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

51. 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应该这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p64)

①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②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③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52. ★为什么子女上学不是个人的私事?

①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包括自己的家长。②同时,接受义务教育不仅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必须履行。③如果自己不想上学就不去上学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处罚。④可见,孩子不上学并不只是个人私事,而是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

第七课

53. 财产分为哪几类,公民的合法财产包括哪些?(p68--69) 分类: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公民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不属于个人所有) 54. 什么叫财产所有权?(p70)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财产归谁所有在法律上的表现。 55. 我国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P71) ①它直接关系到公民本人及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②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激励其积累财富、创造财富,具有重要意义。

56.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的依据?(p71--73 ) (1)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往往通过采用责令侵权人将毁坏的财物恢复原状、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等方式,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①停止侵害;②排除妨碍;③返还财产;④恢复原状;

8 ⑤赔偿损失。

(2)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通常采用判处侵犯财产的罪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刑罚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侵犯财产罪包括: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侵占罪、敲诈勒索罪。

57. 公民维护自己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方式有哪些?(P74)

58. 什么叫遗产?作为遗传必须具备哪些条件?(P76)

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的合法财产称为遗产。遗产的三个必备的条件: ①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②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③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59. 什么叫被继承人和继承人?(p76--77)

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 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60. 继承人包括那些人?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什么确定的?(p77)

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61. 法定继承人的顺序是怎样划分的?(p77)

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要按照继承顺序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 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人继承。 62. 什么叫继承权?(p77)

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63. 什么叫法定继承?在法定继承中,遗产份额的分配原则:(p78)

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分配原则:(1)一般情况下,应当均等分配;(2)特殊情况

9 下,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不均等:①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应予以照顾;②尽了主要扶养义务的,可以多分;③有扶养能力和条件而不尽扶养义务的,应当不分或少分 64. 什么叫遗嘱继承?遗嘱继承有什么优点?有效遗嘱具备的条件?(p78—79)

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其最大的优点是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有效遗嘱具备的条件:①立遗嘱人必须具有遗嘱能力;②立遗嘱人意思表示真实;③遗嘱内容合法,形式合法;④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一人或数人。 65. 什么叫遗赠?(p79)

公民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不留给亲属,而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这是法律所允许的,称为遗赠,受遗赠人获得遗赠的遗产,受我国法律保护。遗赠并不属于遗嘱继承。 66. 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应该怎么办?

(1)应该注重情意、互谅互让的精神、互相关爱、互相尊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2)当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要增强维权意识,要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67. 什么叫智力成果?(p81)

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68. 什么叫智力成果权?智力成果权有年龄限制吗?(p82-83) 智力成果权,也就是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智力成果没有年龄限制,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荣誉权不受侵犯。 69. 如何保护智力成果权?(P84)

①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第八课

70. 消费者和经营者是什么关系?(p86,p87)

①消费者决定着商品及其经营者能否被认可;②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个别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欺诈、坑害,使消费者遭受巨大损失。

71. 保护消费者权益有什么重要意义?(p89)

①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②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③维护

10 社会的正常秩序;④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72. 我国专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每年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投诉电话:12315 73. 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p91)(9项)

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9项权利。

74.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履行哪些义务?(p92)

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消费者(态度谦和,说话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以免耽误其他顾客购物;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表示谢意;维护生产经营者的正当利益)。

75. 作为消费者应该这样去维护自己的权利才能避免上当受骗?(p93--94)

①炼就一双“慧眼”,要求我们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②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③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

76. 怎样维护消费者的权利?(p96) 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关仲裁;⑤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九课

77. 对公平的理解相同吗?(P100)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78. 你认为什么是公平?(p100--101)

①公平是得到自己该得到的;②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79. 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哪些作用?(p102)

①公平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②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调动自身的积极性;③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80. 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p103)

公平总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

11 的现象。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能达到绝对公平。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作出不懈努力。

81. 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办?(p104--105)

①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③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82. 公平合作有什么意义?(p106)

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在这种合作中,人们各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推动社会高效和谐地运转。 83. 如何才能与他人进行公平合作?(p106)

①承担自己应该做的,决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则对其它人不公平。②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③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

第十课

84. 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p109)

凡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凡是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坏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行为。实施正义行为,不做不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权,公正的对待他人和自己。 85. 正义制度有什么作用?(p109--111)

(1)公正的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制度是以公开宣布的程序和规则组成的系统,其正义性在于它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2)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有了正义制度,即使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即使是处在社会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也是得到社会的关爱,而不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3)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进步。(4)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86. 正义与公平的关系是怎样的?(p111)

当我们参与社会合作竞争的时候,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公平的获得也需要

12 正义的制度作为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87. 正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P111)

①公平为人们提供发展的权利和机会,正义通过制度的调节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社会健康、持续的发展,最终造福每个社会成员;②正义使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更为紧密,使人际关系更为和谐,如果缺少正义的支撑,社会必然土崩瓦解。 88. 我们应该怎样自觉维护正义?(p112--114)

(1)从小自觉树立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形态,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2)面对非正义的行为,选择正确的态度,积极斗争,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3)做有一个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会乐于把对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

89. 非正义行为的危害是什么?(P113)

非正义的行为,会损害别人的权利的机会,进而危害整个社会。 90. 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如果选择消极态度会有什么危害?(P113)

无疑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最终损害的将不仅是某一个人的利益。它将损害整个社会的利益和我们自己的利益。 91. 正义感的具体内容有哪些?(p114)

(1)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会乐于把对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2)而面对非正义行为,则会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等情绪,乃至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

92. 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p115)

①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②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③对于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93.

94.

95.

13

第4篇:八年级历史知识归纳总结

历史记忆锦囊

【思维导图】

第一部分 课时知识背诵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程标准:(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 2.内容

(1)通过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起临时宪法 作用)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 义勇军进行曲 》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4)采用公元纪年。

(5)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国内意义:开辟了 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 争取解放 的斗争。

三、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1951年。

2.意义: 祖国大陆 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课程标准: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2.目的: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

3.经过

(1)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3) 1953年7月 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4.英雄人物的事迹

(1) 黄继光 舍身堵枪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

(2) 邱少云 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壮烈牺牲。

5.胜利原因

(1)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2)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3)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6.抗美援朝的意义:保卫了中国国家安全,赢得了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

7.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最可爱的人”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国际主义精神。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程标准: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1.背景(原因):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2.时间: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 革法 》。

3.内容:废除 地主阶级 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农民 的土地所有制。

4.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5.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 封建土地制度 ,地主阶级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 政权。

(2)大大解放了 农村生产力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 工业化建设 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课程标准:(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1953-1957年。 2.背景: 工业水平 很低, 工业基础 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3.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社会主义建设 。

4.基本任务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 交通运输业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一五”成就 (1)工业

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 长春一汽生产出 第一辆汽车 。

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2)交通

①1957年, 武汉长江大桥 建成。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

2.制定机关: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3.重要内容: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 社会主义道路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性质(意义):是我国第一部 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程标准: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1.起止时间:1953-1956年底。

2.改造对象: 农业 、个体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3.改造形式

(1)农业、手工业采用 合作化 方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 公私合营 方式,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4.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 。

5.意义

(1)实现了把 生产资料私有制 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2)我国初步建立起 社会主义 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课程标准:(1)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2)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一、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召开 (1)时间与地点:1956年,北京。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 社会生产力 ,实现 国家工业化 ,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 良好开端 。

2.失误

(1)主要表现:“ 大跃进 ”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 。

(2)主要标志: 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 、“共产”风。

(3)原因

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 发展阶段 认识不足。

②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缺少经验 。

③急于求成。

④忽视了客观的 经济规律 。

(4)影响

①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

②使国家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5)调整: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取得明显成效。

二、建设成就与模范人物 1.建设成就

(1)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 石油工业 尤为突出。

(2)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 航天工业 从无到有地发展 起来。

2.模范人物及其先进事迹

(1)邓稼先:为中国研制原子弹、氢弹,被誉为“两弹元勋”。 (2)王进喜:参加大庆油田石油会战,为中国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自给作出贡献,被誉为“ 铁人 ”。

(3)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理灾害,被誉为“ 党的好干部 ”。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课程标准: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一、**和灾难 1.时间:1966-1976年。

2.开始:1966年,中共中央成立“中央文革小组”, 对所谓的刘少奇、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错误的斗争。

3.**表现:全国出现 学校停课 、 工厂停工 “闹革命”的**局面,一些党政机关受冲击,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迫害,国民经济形势迅速恶化。

4.抵制抗争

(1)“二月逆流”:1967年2月, 老一辈革命家 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作法提出了强烈批评,被诬为“二月逆流”。

(2)“四五运动”:1976年清明节,上百万群众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悼念 周恩来 ,被江青反革命集团镇压而结束。 5.实质:是一场由领导者 错误发动 ,被 反革命集团 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6.危害

(1)政治上 长期** 。

(2)经济上社会生产大幅度下降。 (3)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 (4) 民主和法制 遭到严重破坏。

7.教训( 启示) (1)必须坚持以 经济建设 为中心,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2)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健全 民主与法制 ,要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二、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1.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9.13事件),1971年9月。 2.粉碎 江青反革命集团 ——“文化大革命”结束。

(1)时间:1976年10月。

(2)概况:华国锋、 叶剑英 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年**结束。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程标准:(1)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重要文献,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主持党中央工作的领导人提出“ 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

(2)1978年5月, 真理标准 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 思想基础 。

2.时间:1978年底。 3.主要内容

(1)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 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2)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经济建设 上来,实行 改革开放 的伟大决策。

(3)组织上形成了以 邓小平 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 改革开放 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新 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表现 (1)1980年,中共中央为 刘少奇 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1982年,全国人大颁布了第四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3)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形成了以 宪法 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2.影响:人民群众的 法制观念 不断提高, 依法办事 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 依法治国 的道路迈进。

第9课 改革开放

课程标准:(1)知道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2)以深圳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3)知道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特点。

一、对内改革 1.农村改革

(1)时间、地区及方式:1978年,安徽凤阳 小岗村 ,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措施: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3)影响: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 大大提高, 农业生产 得到大发展, 农村 开始富裕起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四次调整或变革及其结果: (1)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农业合作化,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 产力。

(3)人民公社化,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城市改革

(1)时间:1985年起。

(2)重点: 国有企业 的改革。

(3)作用: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二、对外开放

1.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 先进科学技术 和 管理经验 ,进行现代化建设。

2.开始:1980年设立 经济特区 。(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

3.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开放格局特点: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课程标准: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 改革开放 ,实行改革开放后又提出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 ”。 2.中共十二大(1982年)强调从国情出发,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 。

3.中共十三大(1987年)阐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 经济建设 为中心,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4.“南方谈话”(1992年)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 思想 ,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产生了深远影响。

5.中共十四大(1992年)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中共十五大(1997年)把 邓小平理论 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

课程标准: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1.背景

(1)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民族分布格局特点: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2.提出时间:筹建新中国时。

3. 民族区域自治 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对 祖国统一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5.实施 西部大开发 战略,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课程标准: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一国两制”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 资本主义制度 。

2.香港、澳门回归

(1) 1997年7月1日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1999年12月20,中国对 澳门 恢复行使主权。

3.香港、澳门回归的根本原因:中国 综合国力 的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高。

4.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 祖国统一 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程标准: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状况,认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1)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解放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确立 和平方式 解放台湾思想。 (3)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确立“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基本 方针。

2.海峡两岸的交流

(1)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 三不(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政策,两岸打破了近38年的 隔绝状态 。

(2)1990年台湾成立 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

(3)1992年,两会通过对话达成“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的共识。

(4)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互补互利 ”写入协议。

(5)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 八项主张 。(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表现: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2.原因

(1)两岸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文化传统。 (2)两岸血浓于水,都是中华民族组成部分。 (3)两岸经济上可以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4课 钢铁长城 课程标准: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空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一、海军建立

1.第一支海军: 华东军区海军 。(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前夕) 2.其他海军: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新中国成立后建立) 3.发展:1971年自行研制出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4.海军兵种(20世纪90年代以后形成多兵种):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 海军航空兵 、海军陆战队等。

二、空军建立

1.基础:在 陆军 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

2.第一次考验:抗美援朝战争。

3.发展模式:(早期)从国外购买——国产化——自行研制和引进。(最早仿制: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三、导弹部队 1.组建时间:1966年。 2.主要任务: 核反击 。

3.导弹按射程分类:近程导弹、中程导弹、远程导弹、洲际导弹。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程标准:(1)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2)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一、新中国的外交

1.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

2.成就: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最早建交国是苏联)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内容:互相尊重 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2.最早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

3.最早同意: 印度 和缅甸。

4.国际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 国与国之间关系 的基本准则。

三、万隆会议

1.时间、地点: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2.性质:第一次没有 殖民主义国家 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内容: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 亚非国家 发展问题。

4.中国的贡献及会议成果: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1)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的史实。 (2)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一、中美关系 1.建交前:敌对关系。 2.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国际形势的变化。 (3)中美两国共同的需要。 3.建交历程

(1)1971年4月“乒乓外交”轰动世界。 (2)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会谈。

(3)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 中美《联合公报》 。

(4)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 正常化 。

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过程: 1971 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时恢复的还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2.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 国际事务中 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中日 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四、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简称APEC会议) 1.时间:2001年10月。

2.主题:“新世纪、 新挑战 :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3.内容 (1)讨论 全球和地区 经济形势。

(2)讨论面向新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政策框架。 (3)通过《上海共识》。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

17、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课程标准:(1)知道“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航天技术的发展等史实。 (2)知道863计划。

(3)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两弹一星(这里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1.原子弹

(1)试验成功的时间: 1964年 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成功。

(2)意义(地位):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 核垄断 ,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导弹

(1)1964年6月,我国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2)1966年10月,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相关人物:钱学森——被誉为“ 中国导弹之父 ”。

3.人造卫星 (1)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1号 。

(2)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苏、美、法、日、中)能独立发射 人造地球卫星 的国家。

4.航天科技

(1)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1999年,“神舟一号”。 (2)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2003年,“神舟五号”。

二、籼型杂交水稻

1.重要人物: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 ”。

2.功绩: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 籼型杂交水稻 ,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

三、863计划(因1986年3月建议并得到批示而得名) 1.倡导者: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 2.批示者:邓小平。

3.八大领域:生物技术、航天技术、 信息 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 能源 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高技术。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20世纪末,人类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 2.信息化时代主要特征: 因特网 。

3.我国青少年有了较为完备的网络道德规范的标志:《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颁布。 4.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课程标准: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一、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1.国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

(1)1986年颁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2)到2000年,全国基本普及 九年义务教育 。

(3)邓小平于1983年提出 “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 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科教兴国: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提出“ 科教兴国 ”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1.从整体上看,已形成相当规模,学校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

2.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学条件明显提高。 3.高校的 科学技术工作 成绩显著。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课程标准:了解我国文学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一、文学的繁荣

1.方针:1956年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

2.两个创作高峰期及作品特点 (1)新中国成立初期:反映革命年代和 现实生活 。如《红岩》《青春之歌》《茶馆》。

(2)“文化大革命”以后,改革开放以来:反思“文化大革命”,反映 改革开放 ,弘扬民族道德精神。

二、艺术的发展

1.艺术包括:影视、绘画、书法、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等。 2.改革开放以来 影视艺术 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1.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得单打冠军。

2.第一枚奥运金牌:1984年 许海峰 在第23届奥运会上获得射击冠军。

3.世界三大球比赛中第一次世界冠军:1981年中国女排获得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

4.1982年李宁在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中获得六枚金牌。

5.1990年,首次成功举办了亚运会。2008年,首次成功举办了 奥 运会 。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课程标准:(1)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知道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1.根本原因:改革开放带来巨大变化。 2.改革开放前后变化表现

(1)衣: 色彩、样式单调(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丰富多彩。 (2)食: 匮乏、单调、基本温饱没有解决→吃饱、吃好,讲究营养均衡。 (3)住: 居住条件差→人均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居住环境明显 改善。

(4)行: 条件落后,人很少出门→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出行工具多样。

二、就业、保障制度 1.就业制度

(1)变化:从前的“ 铁饭碗 ”逐渐被打破, 就业渠道 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2)影响:就业制度的改革,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

2.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2)养老保险制度。

(3)医疗保险制度。(最受密切关注)

第5篇: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1.公民权利与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含义

(1) 公民权利: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

物质保障。

(2) 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

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有宪法规定的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现阶段,国家的主人

在我国现阶段,国家的主人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4.人民和公民的区别与联系

(1)人民是政治概念,而公民是法律概念

(2)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3)是人民的一定是公民,是公民的不一定是人民。

5.我国法律如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1)我们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他人的保障,其中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

(2)权利保障体制: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我国宪法将审判权赋予各级人民法院。

6.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及其其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7.如何区分公民权利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1) 含义不同:所谓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

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2) 规定的法律不同:公民权利由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只能由宪法规定。

8. 公民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9. 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

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10.在网络上,常有人散播谣言,散播谣言的危害是什么

(1)会导致人们受到虚假信息的引导,产生恐慌心理

(2)会导致社会秩序会乱,扰乱公共秩序。

11.当谣言出现时,该怎么办

公众要理性对待媒体要及时辟谣政府要信息透明

12.发帖子是公民的自由,说什么就说什么,别人爱信不信,不应当受法律制裁[在互联网上,可以不受任何约束,随心所欲的行使权力和自由]

答: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行驶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但是从来没有为所欲为的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力,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行使权力,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滥用言论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且要遵守和网络规则。超越法律规定和许可的范围行驶非法权利和自由,不仅不受到法律的保护,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3.此类事件对青少年的启示[谣言]

答: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公民权利,正确行使享有的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具有正确权利意识的公民。要努力学习和宣传宪法和法律关于公民权利的有关规定,自己不仅要带头严格地遵守,还要敢于和善于同侵害公民合法权利的行为做斗争,做一个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4.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广泛性、真实性

15.如何看待言论自由

答: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言论自由不等于自由言论。

16.辨析:命题点: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甲:权利法律赋予,如何行使由我做主

乙:权利义务紧密联系,权利行使遵循法律

(1) 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并保障公民享有各项权利。同时,宪法和法律也规定了公民应

该履行的义务。

(2) 在我国,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有权利的主体,也是履行义务

的主体。

(3) 公民在行驶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4) 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

履行义务。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1. 什么叫法定义务?

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2.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1) 具体内容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 保守国家秘密;

(3) 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4)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 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 依法纳税等。

3.为什么要履行法定义务

履行法定义务是我国法律向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自觉履行这些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4.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怎样?

(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2)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3)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4)履行法定义务是我国法律向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自觉履行这些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5)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5. 什么叫道德义务

道德义务: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6.道德义务有什么作用

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既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又有利于法定义务的履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 公民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9.

第6篇:八年级下册文言诗文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按照第一小题的格式做题)

1、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

2、窥谷忘反:

3、才美不外见:

4、食之不能尽其材:

5、其真无马邪:

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四支僵劲不能动:

8、同舍生皆被绮绣:

9、百废具兴:

10、属予作文以记之:

11、玉盘珍羞直万钱:

1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二、词类活用

1、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向高处伸展和向远处伸展。

2、以乐其志:乐,

3、策之不以其道:策,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

5、腰白玉之环:腰,

6、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

7、手自笔录:手, ;笔,

8、心乐之:乐,

9、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10、下见小潭:下,

11、皆若空游无所依:空,

12、似与游者相乐:乐,

13、潭西南而望:西南,

14、斗折蛇行:斗, 。蛇, 。

15、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

16、凄神寒骨:凄, 寒,

17、近岸,卷石底以出:近, 。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 。

后, 。

19、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 。 20、名之者谁?名, 。

2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

22、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第一个“乐”, 。

23、泉而茗者:泉, 。茗, 。

24、罍而歌者:罍,

25、红装而蹇者:红装,

26、作则飞沙走砾:飞, ;走,

三、古今异义

1、经纶: 古义: 今义:

2、走: 古义: 今义:

3、汤: 古义: 今义:

4、假: 古义: 今义:

5、趋: 古义: 今义: 6小生:古义: 今义:

7、去: 古义: 今义: 。

8、微: 古义: 今义:

9、披风:古义: 今义:

五、几种特殊句式

1、倒装句

(1)宾语前置

(1)在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经常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形成宾语前置的句式。如:

①弗之怠:正常语序应为“弗怠之”。 ②城居者未之知也:正常语序应为

(2)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经常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形成宾语前置的句式。如: 吾谁与归?

正常语序应为“吾与谁归”。 (2)状语后置

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于途” 是“歌”的状语,“于树” 是“树”的状语。“歌于途”即“于途歌”,行“休于树”即“于树休”。 ②冷光乍出于匣也。

“于匣”是“出”的状语,“出于匣”即“于匣出”。 ③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

“于山石草木之间”是“潇然”的状语,正常语序应为“于山石草木之间潇洒者。

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于贫贱”“于富贵”介宾结构作状语后置,译: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⑤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其上”介宾短语作“刻”的状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⑥多会于此

“于此”介宾短语作“会”的状语,后置。正常的语序应为“多于此会”。 (3)定语后置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是“庙堂”的定语,“远”是江湖的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

2、判断句

(1)“„„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①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 (2)独用“者”或“也”也可表判断。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

3、互文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 ②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译:

4、省略句 (1)省主语

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主语“我的小船”,译为(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②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省略主语“五柳先生”,译为(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③以其境过清。

省略主语,应为“(余)以其境过清 。”

④斗折蛇行。省略主语“溪泉”,应为“(溪泉)斗折蛇行”。译为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爬行。 ⑤属予作文以记之。

省略主语“藤子京”,应为“(藤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 (2)省宾语 因以为号焉。

应为“因以(之)为号焉。”译: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3)省介词 ①坐潭上。

“坐”的后面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坐(于)潭上。”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两个“之”后都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③寓逆旅

“寓”字后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寓(于)逆旅 。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