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2022-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政治归纳演绎类题例谈

归纳与演绎是两种常见的科学思维方法,也是解答政治主观题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演绎是由理及事,指根据设问要求和教材理论去分析具体材料的问题;归纳是由事及理,指根据具体材料的指向寻找教材的理论。

一、题型特点

1.以现实中的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同学们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从材料中概括归纳出所学知识,并联系材料具体说明概括归纳的过程,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顺序。

2.设问一般表述为:“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的”“上述材料是怎样做到……的”或“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知识是哪些?”

3.此类试题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泛指,也就是材料蕴含的知识多样化,没有具体指向某一知识范围,如2011年江苏卷35题(2)“包容性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道理;一类是具体性的,就是材料指向具体的知识范围,或者指向具体的某个知识,如2011年浙江卷40题(2)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创作过程如何体现辩证否定的实质。

二、解题方法

1.明确设问信息,准确调动设问所考查的知识体系。归纳演绎类试题所设计的知识一般都有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同学们必须准确掌握。如2009年江苏卷35题(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的?”教材就是从三个方面阐述的;2010年安徽卷38题(1)分析材料蕴含的中华文化的特征,必须掌握中华文化所包含的特征。

2.读材料,抓住关键字词,概括材料意思,对照具体知识。

3.对比材料和设问要求的具体知识,做到知识联系材料,合理取舍,围绕具体内容正确作答。

三、典型试题

例1 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國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有国际品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

解析 首先明确设问信息,知识指向“文化传承与创新”,相关知识有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的传播、文化创新的途径。然后读材料,抓关键字词,抽取主干信息,对照教材知识。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文化的创新;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将上述结论结合材料有条理作答即可。

答案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了传播。

例2 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材料三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材料四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解析 本题知识点非常明确,即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根据材料,从古代民本思想到党的“以人为本”思想的变化作答。

答案 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练习

1.在《“十二五”规划建议》出台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建议》草案进行多次讨论,还广泛征求和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国务院将根据党的《建议》,起草《“十二五”规划草案》。全国人大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在充分发挥全国政协的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作用的基础上,于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再由国务院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的?

2.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是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不仅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特征,而且具有经济、文化、技术等强融合性特征以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强辐射力特征。

结合材料说明文化创意产业是如何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

参考答案

1.①中共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体现了党坚持科学执政;②中共中央广泛征求和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形成党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体现了党坚持民主执政;③中共中央提出制定“十二五”的建议,指导国务院起草“十二五”规划草案,经过法定程序即由全国人大表决通过,把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了党坚持依法执政。

2.①文化创意产业所具有的经济、文化、技术的强融合性特征,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文化的经济功能日益增强;②文化创意产业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具有高知识性特征,说明为推动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创意产业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和提升,说明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④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具有高附加值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强辐射力特征,说明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作者:文家顺

第2篇: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史学视域与归纳方法

内容提要 刘泽华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即提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研究倡议,并在学术研究中积极践行,发表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系列论文及若干著作,形成了颇具学术个性的王权主义观点体系。刘泽华先生的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体现了历史学的学科视域,把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作为中国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视为中国历史之魂,更把中国历史作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土壤,立足于作为历史事实的中国传统时代之政治问题、议题及命题等,扎根于史料,运用归纳方法,呈现作为历史事实的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理论体系,从中概括和提取出传统时代的政治形而上学及普遍思维方式,分析评价其在历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等。

关键词 刘泽华先生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 史学视域 归纳方法

中国传统时代拥有内容丰富和理论体系完整的政治哲学,它在解释特定现象及积淀民族性的政治思维方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在传统政治秩序维持和修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术界主要立足于当下的政治哲学观点及相关理论话语,运用演绎法来研究和分析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但不可讳言,哲学视域下的演绎法分析,非常容易陷入主观主义的陷阱,“自我作古”,以六经注我的方式,进行着主观投射极强的自我表述。刘泽华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即提出研究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倡议,并进行了尝试,发表了系列论文,出版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著作,形成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王权主义学派。王权主义学派立足于史学视域,运用归纳法,从古人的政治话语中,提取出诸多政治形而上学的内容,归纳其观点,梳理其概念体系,呈现作为历史事实的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理论体系。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者,大多具有中国哲学的学术背景,儒学复兴派关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视域、方法、观点,在学术界拥有较大的影响,即使一些从事政治学理论研究与教学的学者,也明显受其影响。刘泽华先生的史学视域及归纳方法,虽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学术成果,但它的影响主要在历史学及政治学领域,而即使是在这两个学科领域,学者们也大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本文拟结合刘泽华先生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结论的诸多观点,剖析王权主义学派关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观点的所以然,并分析其在学科视域及研究方法上相对于儒学复兴派的学术合理性。
一、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视域分歧及方法比较

中国现有的学科划分及学术话语在很大程度上是西学东渐的结果,中国传统的知识体系既无清晰的学科分割界限,也没有学科特色鲜明的学术话语。中国的传统与现代在概念提炼及命题间关系上,虽然存在着巨大鸿沟,但两者还是通过传统的现代转换及西学的中国化吸收,建立起了话语沟通的桥梁,形成了中国现有的学科划分及学术话语体系。虽然中国现有的学科划分及学术话语体系具有了非常明显的现代外观,但却仍受到中国传统知识的实质性影响,学科划分及学术话语的表述普遍具有亦中亦西、非中非西的特点,比如民主概念的含义就始终游移在中西之间。国内学术界近年曾热议过中国传统究竟有无哲学的问题,黑格尔认为中国无哲学,但中国哲学研究者却坚决主张有,有学者甚至指出“‘中国无哲学’在中國学者海啸般的诅咒中不堪一击”。实际上,彼此之间的观点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哲学研究者与西方哲学研究者的视野立场及分析方法等的不同。西方哲学研究者以西方数百年来的哲学问题及其理论逻辑为标准,衡量中国传统时代的学术,其结果就是发现中国传统学术既没有西方哲学的问题,也没有西方哲学的理论逻辑。中国哲学研究者则强调哲学既然是关于普遍性形而上问题的知识,那么因为中国传统时代也有其关于普遍性问题的形而上知识,所以它虽然不同于西方,但也是哲学知识无疑。如果遵照学术话语的经验事实,那么西方哲学研究者的观点,无疑具有经验的合理性,但是否认中国传统时代有自己的哲学追问又难以在学科定位上安顿中国传统时代诸多的形而上学话语。中国哲学研究者虽然肯定中国传统有自己的哲学,但他们所向往的哲学内容却有不少来自西方哲学,其依照西方哲学的内容体系及思考方式,演绎性地表述中国哲学的内容,试图在中国传统学术中寻找西方哲学的同类。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学者们以西方政治哲学为标准,或不承认中国有所谓政治哲学——“西方政治史上的政体理论、混合政府理论、正义原则及相关的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都不存在”,或强调中国传统时代以别样方式讨论了普遍政治哲学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哲学视域下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基本上成了一种演绎的阐释学,丧失了必要的经验性归纳概括及应有的客观性。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还可以有其他的学科路径,如政治学及历史学等,而两者之中又可以兼而有之,或侧重政治学兼顾历史学,或侧重历史学而兼顾政治学,两者各有优缺点。侧重政治学的路径,优点在于能清晰地理顺政治实践与政治哲学的内容联系,缺点则是历史视角的缺失,强迫古人回答和解决今人的政治问题。比如今天普遍关心的政治权利,在中国传统政治话语体系中几乎从未出现过,中国传统时代的政治思想家们也几乎从未考虑过这方面问题,至于近现代世界各地普遍流行的代议制、责任内阁等,更是中国传统时代从未有人问津的领域。有学者在进行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时候,总是要立足于现代的政治问题、政治命题及政治议题,通过理论阐释,不仅将古人的有关言论引申到所谓的普遍性政治问题上,而且还将古人某些标语性提法概括成今天某些普遍性政治命题的同类项。有学者将黄宗羲“天下为主”的思想解释为当今的人民主权思想,有学者试图发现法家思想中的法治要素,并以此作为法家具有现代性的依据,但法家的法治仍是人治。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政治学路径,如果不能结合历史学路径或结合历史学路径不够充分,就只能在分析和研究中使用演绎法,重点进行概念及命题等的理论阐释,得出一些附会性的不当结论,如以孟子“民为贵”为民主等。侧重历史学的路径,优点在于清晰地呈现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历史环境、理论语境及其客观的社会影响,展示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发展历程,其缺点则是未能完整准确地把握政治及政治哲学,或者将历史上政治哲学的内容模糊化或碎片化,或者是不能对历史上政治哲学的内容进行整体性理论分析,而停留在某个片面的结论上。历史学路径如果不与政治学路径进行深度结合,其虽然在分析和研究中使用了归纳方法,但却很难将历史上政治哲学话语归纳到政治学的专业高度,不能呈现它作为政治思想抽象层面的完整形态及基本性态。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还有一种经学的视域,经学虽然在现代的学科划分中难以立足,但它的观点及方法却又出现在一些学者的学术研究中,或者借儒家政治哲学研究之体,或者另造所谓国学之体,进行经学的理论复古。经历了数十年的批判之后,传统儒学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渐渐又趋于热闹,先后出现了文化热、儒学热、国学热及读经热等,学术界对儒学的主流观点也逐渐变成了尊孔复古,甚至公然打出了政治复古的旗帜。有的学者认为这面旗帜公开挑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尊孔复古的研究者,在实质上已经接受了传统经学的基本立场和解释方法,一方面将儒家经学作为传统政治哲学的绝对真理之所在,强调儒家所谓道的绝对真理地位,强调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发掘和呈现儒家经学关于政治的绝对真理,这些绝对真理的内容概括地说就是所谓“常道”;另一方面又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绝对真理的发现权和权威表达权赋予孔子,把孔子删定六经作为表达绝对真理的唯一典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回到了传统时代“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圣人崇拜心态,从而在结论上陷入了崇拜的洼地,试图以不变之经学结论来指导变化无穷之政治世界。它的优点是抓住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内容的中心部分,其缺点则是未能依托演绎或归纳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历史研究。他们所能有效使用的方法,仍然没有超出宋明时代理学家所惯常使用的经义解释方法。经义解释方法否认经学中所谓普遍必然观点具有历史属性,过于强调其在历史过程中的超越性,在理论上陷入了经学的教条主义泥淖,并在结论上倾心于政治复古。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横跨哲学、政治学及历史学三个学科。学者们虽然依托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及其研究方法,支撑起各自的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在论证上言之成理,在结论上持之有故,但是不同学科背景及研究方法运用的合理性,却仍然有一个相对的优劣势比较。哲学的学科背景及其所擅长的演绎分析方法,有利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中的必要的抽象分析,并有利于提升研究工作的理论层次,从而捕捉住诸多政治问题中的政治哲学问题,用来分析哲理性较强的政治思想;其不足则是对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内容的经验性重视不够,脱离了中国传统时代的特定政治问题、政治命题及政治议题等来抽象地研究政治哲学问题,忽略了任何所谓普遍的政治哲学问题也有历史阶段的特殊性。政治学的学科背景及其在政治哲学研究中所常用的演繹方法,一方面有利于体现政治学的整体性知识框架,体现出政治实践与政治哲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又往往容易将某个阶段的政治学整体性知识框架普遍化和绝对化,导致研究者得出某些脱离历史语境且违背思想事实的结论,比如有的学者错误地认为黄宗羲在历史上已经处在从民本走向民主的起点上。历史学的视角及其所常用的史料归纳方法,既有利于将特定时代政治哲学置于特定历史时代中进行分析,也有利于呈现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在历史过程中的变迁事实,更有利于结合历史某个阶段具体的政治经验问题,深入分析作为历史事实的政治哲学问题、命题与议题等,呈现作为经验性历史事实的中国政治哲学。相对于哲学及政治学视域及分析方法,历史学视域及其归纳的方法,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领域具有较为明显的学理优势,但也不能忽略哲学、政治学视域及其分析方法的必要补充,否则就很可能在结论上“见木不见林”,难以呈现出一个理论结构完整的中国传统政治哲学。
二、刘泽华先生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史学视域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既有丰富的内容,又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它在每一个阶段上都有自己特定的时代内容,同一个时代的不同学派,彼此之间虽然有内容主张的不同,也有地位作用等的不均衡,但共同反映着各个时代的精华。有的学者抱着尊儒心理,将儒家作为民族共性的载体,故意忽略其他学派,在理论上片面地理解了民族共性。实际上,民族共性是各家各派共同孕育和形成的,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完整性研究就是要呈现这种民族的政治共性。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这既是因为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精神之精华,也是因为不同时代的人亟待解决的根本政治问题并不相同,作为思考和解释根本性问题的政治哲学,不可能脱离它的具体历史时代。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在内容上首先属于和服务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作为它所处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时代政治哲学都是理解某个时代社会完整性不可或缺的必要方面,不理解中国传统时代的政治哲学,就不可能完整地理解传统时代的历史整体,中国历史研究不能忽略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国“历史研究不研究思想史是极大缺憾,而研究思想史不关注政治思想史,则无所归”,“不研究政治思想史,则很难解析中国历史”。历史现象作为人类经历的一系列经验事实,具有无可置疑的具体确定性。有些学者将历史理解为某种目的论导向的必然过程,固然不合乎历史经验事实,因为历史发展中的诸多偶然性并非无关紧要,偶然既是必然的体现,也是必然的补充。但是,有些学者将历史作为某些抽象内容的民族精神的展开过程,在方法上并不新鲜,在结论上也不合乎历史经验事实,因为民族精神在历史过程中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处在不断积累的经验过程中,作为民族精神之核心载体的政治哲学也是动态发展的,绝不能以先秦时代儒家学派的政治哲学作为民族精神的完整呈现。有些学者以儒家作为民族精神的唯一寄托,已经走上了尊孔尊经的复古老路。

刘泽华先生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最初动机,就是基于“学科补白”。他所谓“学科补白”主要是立足于中国历史研究的学科补白,即完整地认识中国历史不能不认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而他在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刚刚恢复不久即提倡开展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研究,则是因为它是政治思想中的哲理化部分,属于时代精神的精华。中国传统时代延续了数千年,先秦是传统政治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刘泽华先生对先秦之时代精神的变迁有着极为敏锐的认识,强调春秋时期是殷商到战国之间不同时代精神的转折期。他认为殷商及西周的时代精神尊崇神权,体现神权时代的时代精神,春秋开启了向人文精神的转换,人文精神在战国正式成为时代精神,政治上的尊神观念逐渐被崇圣意识所取代。秦汉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君主集权政治的大一统时代,它在时代精神上的新变化,就是知识体系及思维方式普遍经学化,“汉以后,直到清代,儒术的独尊地位一直没有大的变化”,“人们的经学思维方式越来越严重”。不同的时代精神火花表现在政治哲学上,就是不同时代的政治哲学内容及政治哲学思维方式,殷商与西周不完全一致,西周与春秋又各不相同,春秋与战国也存在明显的差距。刘泽华先生在分析先秦政治哲学发展的阶段时,区分了不同阶段的时代精神,梳理出了先秦时期政治哲学发展的阶段性重大变化,但并未忽略不同阶段之政治哲学彼此之间的一致性联系,发现了不同历史阶段在政治哲学问题、议题与命题上的整体性联系,呈现作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结果的君主专制主义理论大发展。这就又在历史发展的过程整体性上进行了具体分析,凸显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制度框架及观念体系在发展过程中的同向性特征及彼此间的整体性联系,提出了一个整体性解释中国传统社会与思想的王权主义理论体系。

刘泽华先生在史学视域下研究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让政治哲学和它的时代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他所理解和呈现的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抽象乃是一种具体抽象。所谓具体抽象,首先是指政治理论在被抽象分析的时候,没有丢掉它的时代精神,比如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政治哲学,在时代精神上的根本相同点,使得诸子在政治哲学内容及思维方式上,既不同于春秋以前的政治思想者,也不同于秦汉以后的政治思想者,它在认识的自由度及知识的开放度上,都前无古人而后无来者。其次,具体抽象还指政治理论的抽象没有脱离传统时代各个阶段政治话题、议题及命题的具体经验内容。战国诸子政治哲学所体现的思维方式颇有共性,都以解释和解决人间统治问题为理论致思的导向,寄希望于圣王,先秦诸子“在君主专制这个问题上,有百流归海之势”。从刘泽华先生重点研究的先秦政治哲学来看,诸子政治哲学,首先来源于他们具体政治理论及言论等,属于他们各自政治理论的形而上部分,诸子政治理论的形而上部分和形而下部分在理论逻辑上存在必然关系,形而下的经验命题支撑着形而上的先验命题,形而上的先验命题又解释和统领着形而下的经验命题。如果研究者脱离了诸子的政治经验命题而理解政治先验命题,一方面会导致无法完整地呈现诸子的诸多先验性政治命题,不能如实地呈现诸子的政治哲学内容,陷入政治哲学史研究从概念到概念的空疏,并往往得出一些格义式的理解和比附性的阐释,另一方面研究者的观点偏见进入了研究工作,见其所欲见,不见其所恶见,常常因主观投射过多而导致所陈述政治观点的似是而非。再次,具体抽象也指作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对象的理论抽象乃是历史过程中当事者进行的抽象,而不是由后来者甚至是研究者进行的抽象,刘泽华先生所研究的先秦政治哲学的概念、命题等,都来自于政治思想家的原始创造。刘泽华先生研究先秦诸子的政治哲学,更关注古人所提出的那些抽象性的概念、命题、范畴等,既不以自己的理论抽象代替古人,也不因为自己知道了后来历史发展的情况,就曲意使古人的理论抽象刻意避开今天的贬义话题,而让古人避免了诸多所谓理论上的不正确。比如君主专制在先秦诸子中并不是一个贬义话题,但在今天却是一个贬义话题,坚持具体抽象的刘泽华先生以君主专制作为先秦诸子政治哲学的共同聚焦点,不能因为君主专制在今天成了贬义词,就如有些学者那样极力否定中国政治思想家们曾热衷讨论并钟情过君主专制主义。

刘泽华先生在史学视域下研究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还保留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底色,坚持了历史分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坚持“在矛盾中陈述历史”。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因为要追问中国传统政治的形而上抽象领域,所以往往以抽象的哲学观念为分析对象,概念解释和理论阐释也就成为常见的研究方法,以至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在某些学者的著作中就变成了抽象概念与形而上理论的阐释学,并自以为自己所分析的抽象概念及形而上理论就是中国文化的“常道”,在一定程度上了陷入了唯心主义理论泥淖中,致力于发掘和弘扬“常道”。但实际上,任何抽象概念及形而上理论都有自己的社会存在基础和历史演变过程,虽然如此,但研究者如果不是有意识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就不能正确地处理抽象概念及形而上命题与社会政治实践间的辩证关系。刘泽华先生不仅关注先秦诸子提出的诸多抽象概念及形而上命题,并特别注重挖掘抽象概念及形而上命题的社会基础,既呈现作为政治哲学层面之概念与命题在思想家文本中的内容表述,也分析概念及命题对当时政治所产生的普遍性影响。刘泽华先生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强调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传统社会存在着有机的整体性联系,既承认传统政治哲学根源并服务于传统社会,又认为传统社会在根本上支撑并限制着传统政治哲学的思想内容、理论形式及发展路径、可能性空间等。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研究者,一旦要试图从中发现普遍“常道”,就会注重抽象概念及形而上理论间的协调性分析,并在结论上把协调的概念体系及理论观点作为所谓“常道”,实质性地弃守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立场与方法。实际上,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抽象概念及形而上理论,不论是在同一个时代,还是在不同发展阶段,都存在着广泛的矛盾关系,不同学派在政治哲学观点及分析方法上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同历史阶段政治哲学之间的否定之否定关系、中国传统时代政治哲学格局的多元与一元的质量互变关系,都需要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中充分地呈现出来。刘泽华先生的研究“在矛盾中陈述历史”,既避免了分析方法上的先验绝对论嫌疑,也在根本上避免了崇古、复古的政治结论,坚持了面向现代、面向未来的理论立场,突出超越传统,实现从传统崇圣到现代平等的转变。
三、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归纳方法及相对优势

一般来说,政治哲学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追问着政治的根本性问题。这些根本性问题,一方面涉及到某个时代政治现象的普遍共性,具有相当层次的理论抽象性,另一方面又与特定时代重大政治属性密切相关,如果政治哲学不能提供某些显而易见的共同性前提,某个时代的政治生活就会陷入混乱、迷惘或懈怠状态。从政治哲学的知识形式来看,它的知识体系在任何时代都只能由一系列必然性的概念、范畴及命题,以演绎推理的方式构成,并在实践中向大众提供普遍必然的概念、范畴及命题等。任何一个时代的政治哲学,如果不能提供一套由必然性概念、范畴及命题构成的逻辑严谨的演绎知识体系,并使自己的知识体系获得普遍必然的先验属性,它就没有完成历史要求于它的使命,相应的时代也会因此陷入一些大范围的深度难题。政治哲学家追求知识的先验性特征,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他们各自时代向他们提出的理论要求。但不同历史时代的政治哲学在核心问题、根本思维方式及观点看法、分析方法等方面,又几乎迥然不同,不同歷史时代拥有不同时代精神,不同时代精神即体现为不同的政治哲学分析方法及观点体系。历史时代之间的跨时代变化,必然体现在政治哲学上,并且只有经过了政治哲学的跨时代巨变,历史发展的跨时代巨变才可能完成。但是站在史学视域上看,任何一个时代的政治哲学都不可能真正是先验地具有普遍必然特征,并由此成为所谓普遍真理。实际上,在政治哲学领域中,既没有永恒的普遍问题,也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更没有亘古不变的政治生活公理。政治哲学的问题、议题及命题等,虽然向往普遍必然的抽象性,但又仍然具有特定历史阶段所赋予的经验性。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经验性研究,要求归纳方法的必要使用。

刘泽华先生在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中注意到了研究对象的哲学层次,发出了研究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倡议,就先秦时期的诸多政治哲学议题进行了研究,出版了《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等著作,开辟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经验性研究路径,践行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归纳方法,形成了归纳方法的研究范式。所谓归纳方法,首先要求研究者在研究中不预设政治哲学的问题、议题及命题,否则就会变成演绎方法的研究,而不再是归纳方法的研究。有的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政治哲学,首先预设了所谓普遍的政治哲学问题,比如公平正义、政治合法性及有限理性、公共性、平等、人民主权等等,并由此而展开了演绎方法的研究,有些学者甚至对比西方天赋人权而提出了所谓祖赋人权。实际上,人权观念根本就不存在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理论话语中。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谓普遍政治哲学问题几乎都来自近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它既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又具有地域的局限性,并不是真正的普遍必然,“所谓‘普遍必然’,”“无不打上社会性的烙印。”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演绎方法研究,从所谓普遍必然的政治哲学议题、问题及命题人手,在中国传统的政治话语中寻找它的具体体现,最根本的弊端就是忽略了政治哲学的历史经验性,并由此而始终难以真正进入历代政治哲学话语中,客观呈现其内容,合理解释其理论和恰当评价其影响与作用等。刘泽华先生在研究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时候,依托史料,开放性地面对古人的政治哲学议题、问题与命题等,他以古人的政治哲學议题为议题,以古人的政治哲学问题为问题,以古人的政治哲学命题为命题,在研究中尽可能避免以己度人,在论证上尽量地避免了“六经注我”。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学术任务是把传统时代特定的政治哲学内容和政治思维方式呈现出来,归纳方法远比演绎方法更有利于达到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目的。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归纳方法,还进一步体现了政治哲学与相关史料的关系。刘泽华先生对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研究重点在先秦,他对中国传统政治哲学问题、议题及命题的把握和理解,完全依托于有关的思想史料,立足于从思想家的有关论述中归纳提炼有关的政治哲学问题、议题与命题,而不是将思想家的有关言论归结到某个现当代的政治哲学问题、议题或命题上。他一方面比较关注先秦诸子政治思想中哲理性比较高的概念、范畴、命题与判断,从而将先秦诸子已经注意到并加以论述的形而上政治问题、已经使用的抽象概念与普遍性命题等,从大量思想史料中提取出来,按照诸子思想主题与理论逻辑分类归纳,将诸子中政治哲学层面的理论内容以比较完整的历史形态呈现出来。先秦各派思想都有重人的人文主义普遍共性,虽然各家的人文主义在内容上表现不一,但各家人文主义总体上都服务于君主专制,从属于王权主义。刘泽华先生在对先秦诸子的政治哲学问题、议题及命题的经验归纳中,不仅紧扣时代政治的共同难题与焦点问题,将各个政治哲学体系的个性化内容,从各种具体话题的史料中发掘和归纳了出来,如儒家的政治思想以伦理为中心,道家的政治思想以法自然为中心,而且还在不同政治哲学体系之间发现了彼此在基本概念、核心问题及基础命题诸方面的共同点,从而在诸多的经验性思想史料中发现了作为政治哲学共性的时代精神及由此决定的政治哲学体系发展的历史趋势。先秦诸子面对时代政治难题,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热门话题讨论,留下了丰富的史料,他们关于政治的形而上抽象认识就保存在这丰富的思想史料中,研究者如果脱离了史料提供的思想事实,或不能够充分地利用思想史料,诸子政治哲学内容的呈现就成了无本之木或无源之水。刘泽华先生从丰富史料中提取诸子的政治哲学问题,从诸多理论内容的讨论中归纳出诸子政治哲学的议题,运用思想史料的文本分析方法,归纳出诸子政治哲学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作为思想事实的诸子政治哲学的理论体系。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归纳方法,在充分占有和分析思想史料基础上,克服了演绎方法作茧自缚的弊端。演绎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因为研究者预设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政治哲学理论体系,在政治哲学的问题、议题与命题上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视域和维度的限制,只能见其所同,不见其所异,关闭了面向研究对象的广角镜,戴上了理论有色眼镜,以至于在儒家经学著作中看到了所谓启蒙。刘泽华先生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中运用归纳方法,不仅非常关注研究者要充分占有和分析史料层面的经验归纳,而且还非常关注在历史经验世界里普遍起作用的政治哲学内容,把政治哲学问题与命题的理论分析,建立在了诸多经验性问题及议题、命题的归纳分析之上。这一方面保证了政治思想家所提出的思想内容及理论框架的完整性,辩证地呈现了经验层面政治思想与先验层面政治哲学的整体性理论联系,即经验层面的政治思想,既是先验层面政治哲学的基础,它在根本上制约和决定了政治哲学可能的高度和趋向,也是政治哲学进行理论反哺的对象,政治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验性问题。另一方面,它还支撑起一个纯粹抽象又极为具有现实影响力的跨时代、跨学派的政治哲学体系,这个体系不单独寄身于任何一个学派,存在于各个学派之中,成为一个真正体现民族共同性的基础性政治哲学内容体系。这个跨越学派的共同的基础性政治哲学内容,在先秦时期就表现为君主专制主义理论。刘泽华先生使用了归纳方法,一方面使得他可以从非常丰富的思想史料中,筛选出纲领性的概念,归纳出纲领性概念的丰富内涵,比较完整地呈现出了纲领性概念的内容含义;另一方面又使得他得以将共同命题尽可能地呈现出来,并分析共同命题之间的关系,提取出体现民族性的基础性政治哲学体系的主流话题、核心问题及基本命题等,归纳总结其思维方式的内容及特点等。值得注意的是,归纳方法的使用,使刘泽华先生能比较完整地掌握分析纲领性概念、共同命题及主流理论体系的内容,辩证地认识概念之间、命题之中的阴阳组合关系,在研究结论上更加体现了传统政治哲学的内容丰富和结构完整,较好地克服了对传统政治哲学的片面性认识。

责任编辑:王晓洁

作者:张师伟

第3篇: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政治常识}.

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 {政治常识 } 第一课 我国的国家制度: {第一节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 国家的性质和职能: 2.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3. 我国的国家职能: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2.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4.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第二课 我国的国家制度: {第一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 1. 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2. 我国的国家机构: 3.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第二节 }我国公民与国家关系: 1. 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 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3. 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课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 政党执掌国家权力: 2.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3.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2. 多党合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第四课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

{第一节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 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 2.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3. 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节 }我国的宗教政策: 1. 我国的宗教概况: 2. 我国的宗教政策: 3. 树立科学世界观 反对各种迷信活动:

第五课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第一节 }当代国际社会: 1. 当代国际社会概况: 2. 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 3. 联合国: {第二节 }当今时代的主题: 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 建立国际新秩序: 3. 当代的国际竞争: ★ (1 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国家职能, 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并反映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的国家职能有对内职能 (依法打击 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 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宏观调控、 社会管理、 公共 服务;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维护社会的稳定; 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科文 卫事业; 搞好社会公共服务 ---维护安定团结和社会治安、 建立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和保障制度、 兴办公共设施和保护生态环境 和对外职能 (防御外敌入侵和颠覆, 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

整; 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经济发展, 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

★(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 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决定全国和地方一切 重大事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人民 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 受人民监督, 为人民服务,向人民 负责,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宪法赋予他们

特有的权利(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质 询权等并且必须自觉履行义务(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密切联系群众、接 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等 。

★(3我国的国家机构: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依 法治国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 律, 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其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 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实行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当家作主的地位。

(4 我国的公民与国家: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坚持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认真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 相结合的原则 。

(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由 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也是中国 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决定的,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 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保 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调动各方面的各级因素 ;中国共产 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方式 。

(6 我国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 的变化,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 (政治、 经济、 文化权利 、 民族团结 (是 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是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各民族共同繁荣(政治、经济、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都得到发展和不断进步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 化的发展, 逐步消除东西部差距,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发 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首先民族地区要发扬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精神, 同时需要国家、 发 达地区的帮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7我国的宗教政策:在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宗教活动必 须在宪法、 法律和政策

允许的范围内活动, 国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积极引导宗教 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8当代国际社会:国际关系是变化发展的,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主要是国家利益和国家 力量,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度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 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9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 的障碍;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经济是基础, 科技 是龙头, 各国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 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最终决定 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10 我国的对外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 政策的基本点(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首要目标,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关系的基本准 则、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支持对外开放, 加强 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政治常识 } 1. 我国的国家制度: (1我国的国体:国家的性质和职能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的国家职能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的法律 地位、权利和义务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3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 活动原则 依法治国 (4我国公民与国家: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应履行 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 利益的关系

2.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1政党与政权:政党的特征 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 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 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对国 家的领导方式

(3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贯彻“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

3.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基本特征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的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

(2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我国的宗教政策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 建迷信

4.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1当代国际社会: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主权国家及其权利 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 国际 法的概念和作用

(2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当代国际竞 争的实质

(3我国的对外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4篇:八下政治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

*

二、我国现阶段人民范围: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

三、什么是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四、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五、公民和人民的区别:

(1)政治法律上: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的概念;

(2)范围: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六、我国的权利保障体系: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系。

八、如何正确行使权力:

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第二课

一、权利与义务有什么关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二、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时必须要履行义务:

1.权利与义务互相依存、不可分离,履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需要;

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3.自觉履行这些义务,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

三、我国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纳税;等等。

五、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及意义: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广大的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既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六、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第三课

一、人身权利的重要性内容:人身权利是我们最基本最主要的人身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二、人身自由权利的(含义,重要性,法律保护):人身自由是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法律赋予我们自由权,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为法律所禁止。

三、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

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首要的人身权利;

2.生命和健康,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

3.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四、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五、怎样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1.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 2.在患病时及时医治;

3.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4.使自己处于安全环境,免受他人侵害; 5.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第四课

一、什么是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什么内容:

1.任何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这种权利表现为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

2.人格尊严权具体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三、良好的名誉对个人的作用: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良好名誉者不仅可以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以获得经济利益。

四、什么是公民的名誉权:

1.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2.名誉权主要体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五、侵犯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侮辱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谤行为。 *

六、什么是肖像: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现象再现。

七、什么是公民的肖像权: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的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八、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

1.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 2.恶意毁坏、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 3.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

九、什么是姓名: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十、什么是姓名权: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十

一、侵犯公民姓名权的行为: 1.。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 2.盗用、冒用他人姓名。

补充:如何维护肖像权: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以提起诉讼以讨还公道。

第五课

一、什么是隐私,包括哪些内容:一些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与公众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领域。

*

二、隐私有什么重要性:拥有隐私这样才能自由的放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从而获得内心世界的安全感和私人生活的安宁,体会到做人的尊严。

三、什么是隐私权: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四、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有何重要性:隐私权维护了个人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五、隐私权的内容:

1.私人生活的安宁权,2.个人信息保密权,3.私人通信秘密权,4.个人隐私支配权

六、如何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a)尊重:

(1)要树立隐私意识;

(2)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b)维护:

(1)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失赔偿; (2)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第六课

*

一、什么是教育:教育,是指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重要作用: (a)个人:

1.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 2.另一方面,它又唤起人的潜能;

3.使人摆脱愚昧,增长才干,享受现代文明; (b)国家:

1.提高劳动者素质; 2.提高国家文明程度;

3.增强综合国力,促进社会进步。

三、什么是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四、什么是义务教育,它有何特征:

1.所谓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

2.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五、如何采取各种合法的方式维护受教育权: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三项内容: 1.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2.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最主要有三项:其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其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其三,认真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3.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第七课

一、什么是公民的合法财产:根据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二、什么是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三、法律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的作用(意义)(重要性):

1.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是实现公民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

2.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激励其积累财富、创造财富,既有重要意义。 *

四、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方式:

1.我国的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了重要武器; 2.我国的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五、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如何维护: (a)1.确认财产所有权归属; 2.请求返还原物; 3.要求赔偿损失。

(b)1.行政违法,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撤销裁决,或给予行政赔偿,以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

六、什么是遗产、遗产具体的条件: 1.被继承人的合法财产叫做遗产;

2.遗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其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其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

七、什么是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成为被继承人,法律上将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继承权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八、继承人的范围、继承人的顺序:

1.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2.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

九、继承权的实现方式:

1.继承方式包括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

2.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3.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 十

一、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怎样做:

1.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的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2.当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不要忍气吞声,要增强维权意识,要学会领先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十

二、什么是智力成果:主要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十三、什么是智力成果权: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

十四、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荣誉权不受侵犯。(观点) 十

五、如何保护智力成果权:

1.当自己的智力成果权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第八课

一、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一方面,要求执法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制裁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

二、什么是消费,消费者:消费既包括物质方面的消费,也包括满足精神文化需要的消费。当我们购买商品或享用服务时,我们便成了消费者。

三、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哪些重要性: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四、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

1.消费者应享有安全权,人身、财产安全,是公民在社会中生存的基本条件; 2. 消费者应享有知情权,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 3.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权,

4.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权,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 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 等九项权利。

五、消费者要履行相应的义务: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上帝”。

六、如何练就一双“慧眼”:

1.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2.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需要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

3.充分运用自己的消费知识和法律知识,保持应有的警惕,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七、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怎样做:

1.在侵权行为发生后,我们则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消费者要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来解决。这些途径是: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部门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补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地位:经营者出有利地位,消费者处于被动地位,不利的地位。

第九课

*

一、什么是公平:人们心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二、公平有何重要性:

1.公平能够使人们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否则,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合作难以为继,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长久治安;

2.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三、如何维护社会公平:

(a)1.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2.我们应增强权利意识,善于用合法的手段,求得问题的合理解决,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3.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

4.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们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b)1.承担自己应该做的,绝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

第十课

一、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并举例: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行为。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尤其是要尊重人的生命权,公平的对待他人和自己。

二、正义有何重要性:

1.如果没有正义,善良就会被践踏,邪恶就会肆虐,整个社会就会陷入黑暗和混乱之中; 2.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3.正义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

三、为什么正义需要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利益而制定的,而是为维护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每个人既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又要受到制度和规则的约束。如果没有制度和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四、如何自觉维护正义:1.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2.做有正义感的人。 补充: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

2.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3.为集体的正义去奔走,为国家的正义而奋斗!

第5篇:高中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

政治是一门实打实需要背诵的学科,高考来临之际,我们需要加强知识的背诵。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点1

《哲学生活》必背知识

一、唯物论(第4、5课)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2、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二、认识论(第6课)

1、用“认识论”或“求索真理的历程”或“实践观”分析材料: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方法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树立正确的认识。

(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①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要正确对待错误。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注:上面的第(1)(2)两点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三、(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关键词:联系 发展 矛盾 创新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联系是客观的,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联系也具有条件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强调整体的原理内容):整体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

(强调部分的原理内容):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发展特点的原理)

【原理内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

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发展趋势的原理)

【原理内容】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或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

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发展状态的原理)

【原理内容】

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

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又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三)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对立统一规律)

【原理内容】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

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矛盾分析法这一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点2

《文化生活》必背知识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一定要按四个方面综合)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4、文化塑造人生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此处优秀绝不能少)

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此处优秀绝不能少)

③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此处优秀绝不能少)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2、怎样对待传统文化:注意综合

①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绝不能少);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⑥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重点)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课: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⑵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创新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⑤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⑥推动文化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点3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体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如何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如何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①从根本上讲,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初次分配)增加“两个比重”,坚持“两个同步”: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④(再分配)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⑤(再分配)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⑦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3、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巨大作用。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4、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制度

5、如何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①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治本之策)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学会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6、为什么要加强及怎么样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看得见的手)

(1)为什么:市场调节(看不见的手)不是万能的、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2)怎么样:运用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7、坚持新发展理念:(五个)

①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核心位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②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③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④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⑤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8、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①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②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③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④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

第6篇: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归纳

《政治生活》最详细的主观题必背知识

一、关于公民

1.关于公民的政治参与的原因、依据和意义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我国宪法赋予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依法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④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⑤调动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调动积极性,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⑥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⑦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都是基层群众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又深刻的实践; 2.公民应如何参与某项政治活动? ①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具体途径);

②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依法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等政治性义务; ③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统

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④不断提高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二、有关“政府”的题型

1.政府做某事的原因或依据 (为什么)

①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是人民的政府;是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的要求;

③是政府的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④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 ⑤是政府依法行政、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需要; ⑥政府自觉接受监督、实行政务公开的要求; ⑦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廉政建设,树立政府的威信;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政府做某事的要求 (怎么做)

①切实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②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理顺政企关系,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③坚持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④做到依法行政,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⑤审慎用权,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⑥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监督,保障人民享有充分的监督权和知情权

⑦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新行政管理方式,重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运用专家咨询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广泛收集民意,汇聚民智。 ⑧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宏观层面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发挥民主和法制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作用;完善行政监督体系(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微观层面做到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政治参与应坚持的原则,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等。

三、有关“人大和政协”的题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是什么)

①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②人民通过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关于人大做某事的原因、依据或者意义(为什么)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拥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③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过程,体现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利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④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⑤ 人大开展专题询问,行使监督权,是因为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 人大应该如何做?

①通过行使立法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②通过行使监督权,监督其它国家机关的工作,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③通过行使决定权和任免权,决定重大事务。 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4. 人大代表为什么要积极履职?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国家机关;

②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③是履行义务的需要(遵守法律,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④与人民的关系,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应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有利于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5.关于人大代表的做法

①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②履行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的义务;

③人大代表在自己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④增强履职意识,提高履职能力 ; 6.关于民主党派和政协的内容

①性质和地位: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 2

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我国的参政党;

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③各民主党派具有广泛的社会联系,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④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人民政协。政协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⑤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四、有关“中国共产党”的题型

1.中国共产党做某事的原因或理由 (为什么)

①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阶级基础),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群众基础),有利于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②是由党的地位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有利于发挥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③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需要; ④是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⑤是由党的作用决定的,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⑥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政治领导) ⑧是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需要,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 中国共产党做某事的措施和做法(怎么做)

①党要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党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③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要进一步认识和把握规律,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⑤完善民主集中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⑥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完善领导方式(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政治领导)

五、有关“国际社会”的题型

1.在对外关系中为什么做某事(为什么)

①主权国家拥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有不侵犯他国、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

②作为联合国的成员国,应该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③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维护我国包括主权、安全和发展在内的国家利益。

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⑤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⑥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⑦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⑧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在对外关系中应该如何做某事(怎么做)

①主权国家在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的同时,要履行不侵犯他国、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

②作为联合国的成员国,应该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③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寻求共同利益的交汇点。

④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友好合作,要坚定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⑤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⑦作为公民要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第7篇:政治生活主体知识点归纳

在《政治生活》中,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性质、权责、原则等,涉及到不同的知识,因此,抓住主体这个关键信息,才能调动起相关知识来描述、阐释、论证和探讨。因此,明确不同主体是答好政治生活主观题常见题型的关键。

主体一:公民——在材料中常见的称谓变化:市民、居民、工人、农民、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等。

1、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的地位: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3、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表现在:(1)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全体人民(人民的范畴)(2)民主内容的广泛性-------政、经、文、社领域等

真实性表现在:(1)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3)国家在尊重和保障人权上取得重大成就。

4、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这是公民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1)公民的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如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③监督权。

(2)公民的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3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6、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4种途径和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7、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方式参与民主决策。意义:(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2)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8、通过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舆论监督制、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方式参与民主监督。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9、公民要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10、公民应该在享受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同时,要了解政府、相信政府、支持政府、求助于政府、监督政府;

主体二:政府——在材料中常见的称谓变化: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包括中央政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政府是行政部门,一般代表国家。

1、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政府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3、履行职能:必须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要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4、原则和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5、依法行政:具体要求是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措施: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②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合理分工、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法治政府。④政府要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审慎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在决策 、执行等各个环节自觉接受监督。

意义:(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威信;(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4)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6、审慎用权,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原因:(1)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2)政.府的决策是否科学,关系着国计民生,必须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设,提高决策水平。措施:(1)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2)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3)坚持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的过程符合法定程度(4)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7、接受监督: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实施政务公开。意义:(1)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2)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3)才能提高工作水平和行政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4)才能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5)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建立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8、权威政府:要树立政府的权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9、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主体三:政党——在材料中常见的称谓变化:中共中央、党中央、省委、市委、县委、乡党委、党组织等。

1、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

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性质和宗旨:党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5、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6、领导方式:坚持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7、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

8、三好、三发展:党始终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9、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主体四: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

1、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国家权力,集中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重要表现。

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立法权(2)决定权(3)监督权(4)任免权

3、人大代表的地位: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4、人大代表的职责:义务: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

民监督。 权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参加行使国家权力,行使审议权、提案权、表决权、质询权。

主体五:国际关系(凡是涉及国与国之间关系或是我国在外交上的立场都属于这个知识点)

1、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2、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3、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4、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5、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6、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内容: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7、我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8、我国在国际中的作用: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其它:

政协

人民政协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党听取征求意见、建议)、民主监督(区别于人大的监督权)、参政议政(各民主党派等通过提案等形式主动提出意见、建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政体”)。

2、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表现在(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

3、优越性:(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2)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恣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内容:①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多党合作,不是共同执政。)②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的领导,而组织上互相独立。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3、优越性: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民族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关系: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第8篇: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学习之外。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另外还要注意"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自身的优势、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认识。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1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

1、升入中学后,我们将会有许多新的体验,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个“新”字?P4

(1)珍惜初中生活的起点,体验成为初中生的快乐。(2)在新的班级里,积极认识新同学、老师。

(3)与新同学一起在学习生活中分享成长的快乐。(4)与同学和睦相处,共同进步,创建一个团结友爱的新集体。

2、进入新的环境,面对新同学,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友谊?(如何与新同学相处?)P5-P6

(1)珍视新友谊,积极主动认识新同学(2)与新朋友结伴成长,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3、你认为同学们要怎么做才能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呢?而你愿意为理想中的班集体付出哪些努力呢?P7-P9

a、要有共同的目标,从而拥有团结奋斗的不懈动力;b、各显其能,发挥特长,奉献集体;c、团结协作,共同进步。d、我们还要为这个班级添砖加瓦,参加各种比赛活动,为班级增添荣誉。

3、辨析:创建优秀的班集体,有没有共同目标无所谓。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我们生活在一个班集体中,如果没有共同的期望,各想各的各做各的,班级就像一盘散沙,不可能成为我们为之自豪的班集体。(2)而当我们有了共同的目标后,我们就有了团结奋进的不懈动力。

4、辨析:班级的美丽在于学习成绩,只有学习好在班级才有位置。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彩虹的美丽在于它的七色光彩,班级的美丽在于每个人的独特性。(2)每个人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谁都无法替代。(3)当每个人把自己的智慧和热情贡献给班集体的建设时,班集体就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出彩虹般迷人的色彩。

5、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

答:与同学相处应该做到:⑴以诚相待。⑵理解尊重。⑶互相帮助。⑷宽容谅解。

6、你想拥有一个怎样的班集体呢,谈谈你理想中的班集体?

答:我想拥有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我理想中的班集体应该是:

(1)要有共同的目标;(2)每个同学各显其能,发挥特长;(3)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

1、如何做学习的管理者——学会学习?P12

(1)掌握并正确运用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①学会自主学习。②提高学习效率。③科学安排时间。

(2)我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结合老师的教学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P14

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不同方式各有特点。只有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才能在摸索尝试、不断努力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为什么说学习是个苦乐交织的过程?P18

答:(1)因为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自身的潜能,获得一种不断超越自己的快乐。

(2)失学是痛苦的,享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是快乐的。

4、有人说:“学习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快乐的。”他说的对吗?P18

这句话是错误的。学习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苦乐交织的。因为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自身的潜能,获得一种不断超越自己的快乐。

5、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将如何作自己学习的管理者?(搞好初中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答:做学习的管理者应该做到:(1)学会自主学习(2)提高学习效率(3)科学安排时间。

6、制订学习计划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⑴弹性原则(要有弹性):⑵自然原则(适合自己):⑶增强原则(自我激励):

7、面对新学习环境怎样去适应呢?

答:一方面,要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是的方法;

另一方面,要熟悉、接受新老师的教法,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要学会尽量去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

8、学习既是权利,又是义务(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9、辨析:只要上课专心听讲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学习的过程包括很多环节,学习的效率就蕴含在各个环节之中。

(2)只有把握好每个环节的质量,如:课前认真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习效率。

10、在制订学习计划时,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要有弹性;②适合自己;③自我激励。

11、怎样让学习的快乐洋溢在我们心中?(为什么要探索世界的奥秘?)

(1)当我们从学习中逐渐了解世界奥秘的时候

(2)当我们的好奇心在学习中得到满足的时候

(3)当我们通过学习发现自己潜能的时候,学习的快乐就洋溢在我们心中。

第三课珍爱生命

1、生命对于世界的意义?P25

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如此生动和精彩。

2、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哪里?P27

(1)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与其他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相比,人类的生命有智慧。

(2)人的生命独特性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3、如何发挥生命的独特性?P27

自己的优势,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闪光的成才之路,展示自己的风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4、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P29(让生命之花绽放)

(1)永不放弃生的希望。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遇到多大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2)肯定生命,尊重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每个人对国家、社会和他人都有价值,故而自己或他人生命遭遇困境时要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3)延伸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因而要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4)经常自我检查,努力保持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

5、对待地球上的生命:要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不轻言放弃,不丧失生的希望。

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6、为什么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①地球上的生命丰富多采,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②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能就会对一个生命造成伤害。生活中也有许多突如其来的不幸事件,伤害了无数生命。如果我们想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就需要每一个人,去关爱与呵护周围的生命,特别是珍稀野生动植物,因为它们是与我们同住地球家园的朋友。(这一点也就是说明了:为什么说生命需要呵护?)

③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践踏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在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7、我们应怎样做到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答:①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②每个人对国家、社会和他人都有价值。在肯定、尊重、悦纳、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应同样尊重和善待他人的生命。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生命。

③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不丧失生的希望;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8、怎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答:(1)人的生命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内涵(质量),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为社会所作的贡献越大,其生命的价值也越大。能为他人带来快乐、为他人减轻痛苦、为家乡和社会做出贡献的生命是最有价值的生命。我们要把自己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义事业中去,努力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3)人活着,不应该仅追求生命的长度,而应该追求生命的质量,要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才能延伸生命的价值。

(4)我们要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2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P36

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四、“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充满生机和活力。(P38)

3、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四项基本原则;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3

第1单元笑迎新生活

第1课:珍惜新起点

1、怎样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1)我们首先要从心理上认可和接受。要及时分析原因,调整心态,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调节,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环境。

(2)目标是方向,也是动力。确立新的目标,是我们在新环境中成长的需要。

(3)加强自我管理,克服依赖心理。自我管理要求:学习上做到自主,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生活上做到自理、自立,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

2、如何与新同学交往,建立新友谊?

(1)主动向同学介绍自己,让同学了解自己,展现自己的个性。

(2)结交更多的新朋友,一起在学习生活中分享成长的快乐。

(3)与新朋友结伴成长,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生活在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中。

3、良好的班集体对个人成长有什么作用?

良好的班集体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力量,有利于我们良好品德的形成,有利于我们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特长、陶冶情操,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4、怎样融入新的班集体?

(1)建立纯朴、融洽的同学关系,创设一个和谐、愉快的班级氛围。

(2)纪律是集体利益的可靠保证。自觉遵守并维护集体纪律,就会很自然的融入到集体中。

(3)树立主人翁意识,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努力为集体添光彩。

第2课:把握学习新节奏

1、如何正确认识学习中的“苦”与“乐”?

(1)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苦乐交织的。

(2)因为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

(3)也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自身的潜能,获得一种超越自己快乐。

(4)学习中有苦更有乐,我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5)初中三年的学习是我们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将使我们终身受益。

2、如何学会做学习的管理者(或搞好初中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是什么)?

(1)学会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2)提高学习效率,抓好各个环节。

(3)科学安排时间,合理规划。

(4)明确奋斗目标,自我对照。

(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了解:

A、学习过程四环节:课前认真预习,课内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

B、制定学习计划必须遵循的三条原则:弹性原则、自然原则和增强原则。

3、学习中的快乐:

(1)从学习中逐渐了解世界的奥秘;(2)好奇心在学习中得以满足;(3)通过学习发现自己潜能;

4、怎样理解“学习有法,学无定法”?

恰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有效手段,但学习方法和策略多种多样,我们需要针对具体的学科,个人习惯和能力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顺利打开知识宝库大门。

第2单元认识新自我

第3课:珍爱生命

1、为什么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1)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为有了生命才如此生动和精彩。(2)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生命世界的一员,众多生命构成了一个共存共荣、息息相关的生命大系统。(3)人类必须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否则,将会危及自身的生存。

注意:中学生关爱其他生命的具体行动:

(1)不践踏草坪;(2)不损折花草树木;(3)不残害小动物(4)不使用一次性筷子;(5)植树种草稿绿化……

2、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1)人具有无穷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2)人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3)能够不断推动科技、文艺等方面的发展,不断追寻自己美好的理想。

3、为什么要珍爱我们的生命?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1)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2)生命充满欢乐,也会有一些烦恼、困难和痛苦,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苦与乐,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3)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它无比宝贵,必须倍加珍惜。人的生命不仅只有一次,而且是短暂的。

4、怎样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

(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严厉制裁侵害人的生命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我们要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2)我们生活经验少,自我保护能力差,特别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必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意外和危险的发生。无论遇到怎样的危机和挫折,都不能轻易放弃生存的希望。(3)我们在珍惜、保护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时,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5、为什么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1)创造和奉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生命价值的要求。(2)创造和奉献会充实人们的生活,使人快乐、使人充实、使人高尚。

6、人生价值是怎样体现的,我们应该如何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体现:人生价值就体现在对他人、社会的奉献之中。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能为他人带来欢乐和幸福,为社会作出贡献,他的生命就有价值。

实现:生命的价值靠行动实现。(1)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2)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平凡工作的积累,干好本职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

7、如何延伸生命的价值?

(1)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2)不应该追求生命的长度,而应该着力追求生命的质量,不断超越自我。(3)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4)①在家当个好孩子,经常帮父母打扫房间,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②在校当个好学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尊师守纪,用好成绩回报父母师长。③在社会当个好公民,遵纪守法,见义智为,积极参与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活动。

注意:中学生延伸生命的价值的做法:

(1)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长大后回报社会,造福人类。让有限的生命拥有无限的内涵。(2)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如体谅父母辛苦,端水洗碗;同学遇困难,提供帮助;朋友有烦恼,想法排解……

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4

1、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公民享有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国家通过哪些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其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是什么?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等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民事法律手段是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常见、最普通的方法。

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权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

3、为什么有的财产不保护?为什么法庭驳回了王某的诉讼请求?

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对于公民通过非法方式,方法获利的财产,法律不但不保护,国家还要依法予以追究和处理。

4、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当我们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可以与侵害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应提起诉讼,请求法律的帮助。一方面我们要依法维护自己合法的私有财产所有权,另一方面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财产所有权,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5、什么是财产继承权?

财产继承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额承受死者个人所遗留额合法财产的权利。

6、继承权是如何获得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人们在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的基础中,在共同生活和抚养关系的形成过程中,获得了继承权。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继承权。

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