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生物试卷分析

2022-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七年级上生物试卷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教科书中可渗透“心本教育”的章节分析

摘 要 目前学校过多的注重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终生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品质和技能的培养相对较少,而生物学科在渗透“心本教育”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以《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为例,根据“心本教育”思想,对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心本教育”思想的章节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心本教育 生命教育 生物学教学

1 引言

狭义的心本教育可以理解为对个体进行心理品质的教育,可以表示为:心本教育=心品教育。广义的心本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理念,包括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目的观、教学观、人才观等。心本教育是对人性的教育,是以心理学科为辅助,注重对学生终生生存发展所需的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人的品质包括人的生活能力品质、道德品质、心理品质和文化品质等。下面就以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为例,就常见的社会现象,从生命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爱护环境这四个方面对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心本教育”思想的章节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内容涵盖心理调节、增加抗压能力、与人相处和适应社会。

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教科书中可渗透“心本教育”的章节分析

2.1 生命教育,尊重父母

精神病学者麦宁格认为,心理健康是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状况。部分学生因为抗压能力低、不能适应环境、无法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等因素选择轻生。初中生物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涉及的内容见表1。

“人的生殖”一节涉及男女生殖系统、胚胎的形成以及生殖过程等内容,教师根据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教育学生尊重父母,同时珍惜生命。通过对“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两节的处理,让学生明白呼吸道的结构和作用,学习肺部的结构以及气体在肺部的交换机制。人体呼吸是靠精细的组织完成,极其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伤害,引导学生要懂得爱惜身体。“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内容涉及了人体心脏的基本结构以及它的运血机制。“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节主要介绍了人体对外部世界的感官器官——眼球。两节都与人体的结构有关,教师可以教育学生懂得爱惜自己,适当运动和合理用眼,懂得保护自己,珍惜身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两节涉及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调节机制,教师在讲解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时,可以加入残疾人或植物人的生活视频,也可以结合史铁生身体残疾却积极生活最终成为伟大作家的事例来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健康的身体。

2.2 道德教育

当今社会出现很多食品安全问题,如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社会道德出现滑坡,要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必须从学生做起。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可以用于道德教育课程见表2。“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节涉及食品安全知识,教师可以在此节加强食品健康教育,课上播放与食品安全事故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收集资料并进行课堂展示。教师要指出食品安全事故是不法分子导致的,要求学生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输血与血型”处于第四章第四节,主要介绍了血型和血液含量。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关爱他人的生命,倡导学生积极献血,从而让学生懂得关爱他人,提升学生的道德。

2.3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

七年级生物下册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章节有“人的生殖”和“青春期”。初中是人生中的关键期,即青春期,这段时期中,人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心理发展的速度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期。因此青春期的大多学生身心处于非平衡状态,容易引起心理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家长和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关注较为薄弱。生物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见表3。

2.4 环境教育

当今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城市环境恶劣,不少市民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爱护环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入环境教育,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见表4。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处于教材的最后章节,体现了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人口增长很快,19世纪初的世界人口总数达到了10亿,到1930年增加到20亿,到2005年达到65亿,2011年已突破70亿。人类对环境的资源的索取增多,同时对环境的破坏加大。教师可以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入人类破坏环境的事例,做成幻灯片流动放映,激发学生的感情,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保护环境。

3 建议

在当今教育特点的大背景下,学校、教师、家长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关注较少,较少关注学生生存发展所需技能与品质的教育。教师在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应更多的加入心理品质的教育。

3.1 强调教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心本教育”与初中生物课程相结合强调了课堂教学“以人为本”“从心出发”的教学思想。教师要完成“心本教育”的渗透就必须要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强调自身的人文主义情怀,真正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这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教师的要求。

3.2 培养学生与人和谐相处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化的人。狄德罗认同培根的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实验科学方法论,并指出“学习和研究知识必須要有正确的方法”。“心本教育”的思想就是培养社会化的人。对学生社会化的培养,教师可结合自身教育经验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与学生终生生存和发展相关的品质和能力。

3.3 培养学生抗压、心理调节能力

生物是门自然学科,但又与人文学科相融合。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加强了生物学科在教育上的作用。生物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心本教育”与生物学科的结合,起到了培养学生抗压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的作用。

3.4 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只有有良好道德的人才能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心本教育强调对学生心理品质的教育,注重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生物学科知识,加强学生对道德的规范,促进道德教育的内化。

参考文献:

[1] 吴发科.心本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9.

[2] 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52-356.

[4] 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学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0.

[5] 郑长龙,梁慧梅.科学方法教育思想的由来及发展[J].化学教育,1998(6):46-48.

作者:蒋合涛 程敏 罗充 陈玲 付喻

第2篇:初中新目标七年级上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新课标》说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学科不仅是作为一门具有文学性和工具性特点的语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教育性和思想性的重要学科。因此,我们的英语语言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英语知识,而且要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起积极的思想感情。这些规定和标准也明确了德育教育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英语课堂 自主学习的能力 合作精神

当今的社会价值观念是多元的、数字化的,信息渠道也多种多样,随着信息数字化教学的推进外界刺激渠道的多元化使得学校不再是唯一的渠道,甚至不再是主要渠道,人的情感都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这极大的挑战了学校德育的权威性。在英语学习中贯穿德育教育对学生理解英语文化、形成英语思维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针对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有效地进行英语学科教育并很好的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英语的教学首先应该是学科教学,脱离不开教材,如何利用教材的,对教材的分析也是尤为重要的。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的形式不是固化不变的。

英语学科的教学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它的特殊性在于它具备功能性和话题性,如何利用话题明确德育教学的目标性做到有的放矢就要具体来解析教材。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一共分为三个年级共五册,九年级为合订本,七上(加3个预备单元)、七下、八上分别有 12 个单元,八下有 10 个单位,九全有 15 个单元,共 61 个单元其德育内容丰富,(以上除七上为15新版其余为12版)除囊括了从基本日常生活礼节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逐渐升华,也囊括了从关爱动物到关爱他人以及全人类的由物及他的思想成长。从扉页《致同学》到书后附录中的分析可以看出,本书的德育内容基本包括了学生的自我修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人与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四个方面。

自我修养:包括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科学的休闲娱乐(培养烹饪、旅游、交友、购物、电影等爱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活充实生活);树立职业目标并坚定意志实现目标;自主性和责任感;科学探索渴望真理的愿望;发展个性充实内涵;遵守规则的自律性。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国际礼仪;个人言行举止与日常生活礼节;建立友谊;帮助他人;关爱亲人;相互依赖,宽容与谦虚。

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善待动物,尊重生命;增强对人类的爱。

个人与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包括热爱集体与履行职责;义务与公德,正义感,勤劳与奉献,热爱家庭,接纳各国各地的文化与风土人情,具有鄉土情怀,爱国心,热爱世界和平。 ①人教版初中英语一共有 61 个单元,其德育内容包括 4 大类,其中讲自我修养的单元有 39 个,占 64%;讲个人与他人关系的有 12 个单元,占 20%;讲个人与自然的有 4 个单元,占 7%;讲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有 6 个单元。占 9%。 ②如何切实利用这些功能性的话题在学科中渗透呢?

一、通过利用词句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英语教学过程我们可以知道英语的词汇非常丰富,且语句结构多变。我们在英语教学阶段有80%的时间都将用在词汇和语句教学中,而德育教育的融入,则可以通过语句教学来实现。例如,很多学生现在都会说酷这个词他们会人物特立独行的做事方式或者奇装异服就是cool的诠释。但实际上英语中这个词有很多意义比如:

1.Keep cool!保持冷静(cool:calm,not excited)

2.We’re meeting Jack for lunch this afternoon.That’s cool.棒极了.(cool:agree to a suggestion.)

3.He has a cool head.自信理性(cool:confident)

4.He is cool.He always helps the old.行为得体( cool:good behaviors)

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这个单词不同语境中的应用,还让学生更加理解cool这个词更多的意义是指彬彬有礼、冷静自信、行为得体。

二、通过课文教学,强化德育教学

课本中的每个话题和课文都是编者尽心精心编制地,在一定程度上课文本身就是学习的重点精华部分,而德育教育想要更好的强化到英语教学中,就需要教师不断有意识的将德育教学融入进去,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够潜意识的感受接受德育教育。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就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将课文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所看、所感、所学来理解课文,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指导,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

三、通过单元话题,深化德育教育

在Unit3 Is this your pencil? 和 unit4 Where is my schoolbag? 这两个单元中,主要讲授了 eraser,pencilcase,dictionary 等学习用品以及 sofa,chair,keys,drawer 等生活用品,教师在让学生了解这些用品时,可以顺势让学习明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用品,提倡学生爱护学习用品,不损坏其他同学的用品,在家养成东西用完归原位的生活习惯,在外不破坏其他地方的生活用品等良好习惯,广而观之,现在的中小学生很多都由家长帮忙整理书包和房间,学生对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动手能力也极差,这与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主意识有关,如果教师能让学生从爱护个人用品,整理个人用品出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道德教育就是个体道德的经验不断改造的过程。他认为:“一个人教授道德不是因为某人将来要成为有道德的人,而是因为一个人现在就应该有经验道德。”(Jensen,1.C.andKnight, R.5MoralEdueati。n:histori Calperspective.p.p。)“道德的过程也是一个经验由坏变好的过程,所以,教育的过程和道德的过程是完全一致的”。③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是培养人,是把学生从一个自然的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即具有人文素养的完整的人。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就体现了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实施人文精神教育,尊重、关爱学生,挖掘英语语言中深厚的文化内涵,美化学生的心灵、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能够成为有文化底蕴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晓文,学科德育的探索与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2.

[2]杨杰,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问题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15.05.

[3]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第248页.

作者:郭雪

第3篇:七年级学生生物探究实验设计方案能力评价的问题研究

摘 要: 本文借助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这一实验的实验设计,对学生常犯的一些错误进行归纳和总结,借以评价七年级学生设计生物探究方案的能力。

关键词: 设计探究方案 问题 评价

一、研究背景

七年级学生通过一学期学习,对鼠妇、蚯蚓等动物的生活习性进行数次探究,但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上还以教师指导或小组讨论为主,并未真正进行独立的实验方案设计。科学探究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与学生设计探究方案有直接关系。所以针对这一个环节,我布置学生独立完成《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方案设计任务。在这个探究活动中,由于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有多种,探究不同外界因素会形成不同活动方案,因此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出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我结合工作单这一评价形式,尝试评价每个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

二、工作单的设计

背景资料:影响种子萌发的非生物因素可能涉及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你能否通过实验找出哪个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提供的实验器材:大豆种子、水、培养皿、纱布等。

要求: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针对一个因素,提出一个可重复操作的问题,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完成工作单并进行实验。

1.提出问题:?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提出假设:?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

2.设计探究方案:写出实验设计方案或实验步骤(可以用文字表述,也可以画图或设计表格)

3.收集和展示数据(设计观察记录用的表格,记录实验现象)

4.完成实验

5.分析和解释结果

6.你的实验结果是否与假设相一致,如果不一致,请分析原因。你对该实验有哪些改进?

三、评价方法

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能力结构是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方法的应用、表达和交流三个方面,科学探究每个维度都可以从这三个指标进行评价,从而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体系。

1.科学知识的掌握评价标准

分值5:能够依据自己选择的探究因素,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设计出简单、合理、易操作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符合科学逻辑。

分值3:能够依据自己选择的探究因素,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设计出合理可行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符合科学逻辑。

分值1:实验材料选择不恰当,实验装置设计不合理,实验过程缺乏基本科学逻辑。

2.科学方法的应用评价标准

分值5:选取恰当数量的大豆种子,实验装置应考虑适宜的萌发条件,科学合理设置对照实验,考虑相同环境因素,保证某一外界因素这一单一变量,有明确可信的数据记录。

分值3:选取恰当数量的大豆种子,科学合理设置对照实验,保证某一外界因素单一变量。

分值1:未考虑实验的变量控制,设计的实验方案与检验假说没有逻辑上的关系。

3.表达与交流评价标准

分值5:能够简明有条理地叙述探究方案,实验装置描述清晰易懂,易被他人重复。

分值3:能详细叙述出探究方案,基本能被他人理解和重复。

分值1:探究方案的表述不完成,逻辑混乱,不可重复。

案例1:

(1)先在2个纸杯上分别标上“A”和“B”。

(2)分别在A杯和B杯内放入250g土。

(3)再在A杯和B杯内分别放入10粒大小相似并完整有生命力的大豆种子。

(4)在A杯内每天浇水,B杯不浇水。

(5)仔细观察一周并记录种子萌发情况。

评价:科学知识的掌握5分;科学方法的应用5分;表达与交流5分。

案例2:

(1)取两个烧杯,都放入相等泥土。

(2)分别放入10粒种子,每天浇等量的水。

(3)一个放于温暖阳光下,另一个同样放于阳光下,但不让它照到光。

(4)连续观察一周,每天记录萌发数量。

待修改问题:(1)烧杯未标记。

(2)表达可再详细、具体些。

评价:科学知识的掌握5分;科学方法的应用3分;表达与交流3分。

案例3:在土壤里均匀播种种子和水,在温度37度时会不会发芽。多试几次,每次不同湿度温度。

待修改问题:(1)未用标记。

(2)没有设置对照实验,没有控制实验变量,变量不唯一。

(3)表达没有条理不清楚,没有可操作性。

评价:科学知识的掌握1分;科学方法的应用1分;表达与交流1分。

四、结果与思考

通过对162份工作单的评价,发现七年级学生在设计探究方案中存在以下问题:

1.器材的选择:学生在没有选择探究温度因素的情况下选用冰箱放置实验组。

2.大豆数量: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每组5粒以下的大豆种子进行实验。

3.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编号:只有少数同学给培养皿或烧杯贴标签编号。

4.单一变量的控制:(1)探究光:阳光下和阴暗处有温差,出现光和温度两个变量。(2)探究温度:冰箱里无光,与室温下做对照,出现温度和光两个变量。

5.实验装置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用玻璃罩密闭如何抽除空气,密闭后的容器如何保证水分供应。

6.实验步骤描述不准确:经常出现“少量”、“多点”、“观察现象”等模糊描述。

综上,七年级学生探究实验设计能力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思考问题不够全面和细致,对单一变量原则的掌握不到位,需在以后学习中多加练习,尤其是培养独立思考和设计方案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伟平.不同类型的工作单对初中生生物学实验探究能力评价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2]罗国忠.运用引导性工作单评价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证研究.物理通报,2008(05).

作者:刘旸

第4篇:七年级生物上学期试卷分析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试卷分析1 期末考试已经落下帷幕,为了更好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特对本次的生物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地成绩!

一、试卷总体情况

本次七年生物期末考试试题严格按照教育部制订的《生物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命题思路明确、试卷编制规范,命题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有利于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重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覆盖面全,题量始终,难度适宜,部分题目比较灵活,突出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思维与能力的训练,内容丰富,知识与技能并重,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评价体系。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共分两大题,卷面满分100分。第一大题,选择题,共20题,40分。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题型较活,注重基础。整体做得并不太好。七年的学生大部分还没有摆脱小学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不会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答题存在问题如下:

1)个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 2)学生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较差;

3)不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不会联系生活现象; 4)实验原理弄不懂,没有深入研究,不会对问题进行分析。 第二大题,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本题主要考察花的结果、花的传粉结果、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植物细胞的失水、吸水,以及实验的操作步骤,学生完成的不是太好。

三、考试反映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时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技巧,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

措施:

1、要抓质量,先抓习惯。平时在教学中注意抓好学生的书写、审题与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需要深入了解;

3、注重开发性使用教材,做到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

课堂教学效率;

1、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再背下来;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运用。

4、恰当选择和组合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自制教具,为学生提供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尊重学生,与时俱进,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第5篇: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试卷分析

台城学区赵拔庄学校——何希云

一、试卷内容分析

(一)试卷命题分析

本次试卷的命题依据是《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在试题结构、题量、取材、情景、命题思路等方面都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试卷的难易度适中,基础知识占主导地位。

1、试题量方面:题量比较适宜,试卷共三大题。选择题25小题(50分),判断题(12分),识图作答4小题(18分),观点驿站(20分),满分100分。

2、三维目标方面:①主要考查主干知识,全卷所涉及的知识点均为课本中的核心内容;②注重知识理解能力和生物技能的考查;③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

(二)试题特点

1、关注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从试题来看没有怪题、难题和偏题,难易适中,主要考查生物常识,注重对学生生物文化素养的考查。但在往年的基础上略有变化,有所创新。总得来说,选择题和判断题占62分,涵盖了全书的方方面面。

2、关注社会热点,突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试卷关注社会热点,如最后一道是观点驿站,关注对生活环境的关注,关注了生命课堂。使学生意识到从自身出发对生物要一分为

二的去看待,今后应该怎么做!

3、超纲题。如:第二大题认真填一填看图题(1)、(2)。 (三)考试情况:

这次考试总的来到说不是很理想。参加考试没有满分,90多分的也不多,主要是一些新题的出现学生没有见过,而他们自己的知识容量又有限。不及格的也有人。选择题得分约为40分左右,判断题得分约为12分,识图题得分约为10分,观点驿站得分约为18分。

二、对今后教学的打算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是学好生物学科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课标为依据,使学生熟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比较知识的异同,能分析、综合和应用重点的概念、原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2、注重能力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加强对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识图能力等的培养。

3、加强实验内容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加强实验内容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4、注重科技和社会热点的教学

这一理念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生物教学应紧密联系实际问题。如环境、人口、人类、转基因技术、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5、注重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及时复习、对比、归纳、梳理知识,让新学的知识迅速建构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第6篇: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试卷分析

2016/2017学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上册试卷分析

无为中心学校: 号号

一、试卷内容分析

(一)试卷命题分析

本次试卷的命题依据是《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在试题结构、题量、取材、情景、命题思路等方面都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试卷的难易度适中,基础知识占主导地位。

1、试题量方面:题量比较适宜,试卷共四大题。选择题25小题(50分),判断题(20分),识图作答20小题(20分),阅读背景资料,回答问题(10分),满分100分。

2、三维目标方面:①主要考查主干知识,全卷所涉及的知识点均为课本中的核心内容;②注重知识理解能力和生物技能的考查;③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

(二)试题特点

1、关注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从试题来看没有怪题、难题和偏题,难易适中,主要考查生物常识,注重对学生生物文化素养的考查。但在往年的基础上略有变化,有所创新。如:选择题的第13小题,考查了怎样画细胞结构简图;16题考查了有机物的组成;还有17题考查了人体细胞的成分含有盐;第25小题考查了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总得来说,选择题和判断题占70分,涵盖了全书的方方面面。

识图题中,花的结构依然是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来考查。今年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内容,气孔的组成以及其作用。比分也挺大,占9分。

2、关注社会热点,突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试卷关注社会热点,如最后一道是对生命健康的关注,对生活环境的关注,关注了生命课堂。使学生意识到从自身出发应该怎么做!

3、试卷印制有一定失误,判断题少印两个括号。 (三)考试情况:

这次考试总的来到说不是很理想。参加考试的约有110人。没有满分,90多分的也不多,主要是一些新题的出现学生没有见过,而他们自己的知识容量又有限。不及格的约有10人。选择题得分约为40分左右,判断题得分约为15分,识图题得分约为15分,阅读题得分约为8分。

二、对今后教学的打算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是学好生物学科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课标为依据,使学生熟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比较知识的异同,能分析、综合和应用重点的概念、原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2、注重能力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加强对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识图能力等的培养。

3、加强实验内容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加强实验内容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4、注重科技和社会热点的教学

这一理念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生物教学应紧密联系实际问题。如环境、人口、人类、转基因技术、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5、注重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及时复习、对比、归纳、梳理知识,让新学的知识迅速建构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2018/1/12

第7篇: 七年级生物试卷分析

2016—2017学期期末考试阅卷工作刚刚结束,我们对学生的生物试卷,认真进行了成绩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 基本情况

1、本次参考班级:七年级(203)、(204)、(205)、(206)、 (207)、(208)班。

全年级班级平均分最高分:61, 班级平均分最低分:56。 学生最高分:92,最低分:14。

2、题型、题量及分值

选择题60个小题60分;非选择题40分。

3、试题特点

容易题约占45%,中档题占40%,稍难题占15%。此次检测试卷题量大分值分散,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全面扎实的生物知识。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一题材料基本跳出课本内容,主要考的是学生的看图分析能力。

二、试题解题情况

1、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

生物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 生物带来一定困难。比如以其他科的知识为切入点考察学生对的记忆,就往往使他们不知所措。

2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生物课本中常见的图片、 实验认识不清,导致做题答非所问,甚至于题目南辕北辙,还有部分学生知道怎么答题,但是在他的答案里总有错字、别字。在填空题里如此失分是在可惜。

3、生物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生物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生物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

4、审题能力不强

1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1)注重知识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有限的知识讲透讲明,教师不要存在畏难情绪,讲清这一时期的特点。越是这类知识,越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教材,弄清要求,理清教材的脉络,找到适当的教学方法手段,突破难点。

生物知识头绪多,知识散,学生学起来比较头疼,教师教学也不太顺畅。学生往往混淆内容,各种张冠李戴的情况都有出现,所以教师一定要理清每个知识点,帮助学生做好区分。

(2)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课程目标,以教材为载体,我们要重点突出,讲清来笼去脉,浓墨重彩,丰富内容,补充材料,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责任感。不要局限于记住几个零散知识点,如果意义不明,完全机器记忆,很快就会遗忘,形成记忆残缺,知识学习不深入,容易造成学生急功近利,学习不踏实,心态浮躁。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一环紧扣一环,吃不得夹生饭。

2、注重能力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生物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生物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生物和认识生物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方位去发掘生物之间的联系,包括:生物发展的纵向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地认识生物。

生物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躇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逐渐渗透、潜移默化,彻底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 2 色,设置平等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精心设置的课堂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要照本宣科,要创设新情境,组织精当的材料,引领学生去探究、去实践、去创新。惟有如此,才能发展学生的不同才能,也才能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积蓄能量和潜力。

3、加强技巧性训练

一是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材料题怎么做,问答题怎么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二是加强养成教育,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第8篇:七年级生物试卷分析

本套期末考试卷以测试学生基础知识为主,同时也兼顾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卷作答上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方面作了要求。整套试卷知识覆盖面广,没有偏题,试卷难度适中。

一、试题分析

1、试卷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

整份试卷基本涵盖了学科的主干知识,以教材为依托,以课程标标准为依据。以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点分布比较广,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具有综合性,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2、考察探究实验

生命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试验,培养生物学科学素养离不开生物学实验。试卷最后一题35题测定花生、大豆和玉米中所含能量大小的实验,此题为一开放性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操作实验的严整性和生物实验中控制变量的应用分析,通过语言文字组织等多方面的能力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此题为一拉开档次的试题。

3、一题多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综合题的

32、34题,均是一题考查多个知识点,打破学生只针对一个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要求学生对多个相联系的知识点的灵活应用。此题也是一拉开档次的试题。

二、答卷分析 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十分地牢固,有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分辨不清,差异较小处往往会迷惑,学生对多个知识点联系的考查不知从何处入手; (2)分析理解能力欠缺,对问题理解得较为肤浅,审题能力较弱,简答题回答不全或“跑题”现象严重,说明这方面的能力训练不够;

(3)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考查上失分较多,部分同学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不够理解;

(4)语言组织混乱,文字表达不清。

三、试卷建议

1、试卷答案中第一题选择题的第4题和第13题答案错误,第4题答案应为C,第13题答案应为C。

2、生物实验试题太少,没有对问题性实验试题的考查。

3、本试卷没有对社会问题的考查。

第9篇:七年级生物试卷分析

本次初一生物期中质量检测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卷题目比较灵活,突出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思维的能力,内容丰富,难易适中(知识与技能并重,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评价体系)。与生活联系:大多数题与生活紧密相连,试题共四个大题,现将试题、试卷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试题、试卷分析

第一大题:选择题,20小题,共20分。题型合理,既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从答题情况来看,出错率较高的是第

7、11,13小题,尤其是第13小题出错率最

高。学生获得的最高分是17分最低分是6分。初一的学生大部分还没有摆脱小学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不会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具体表现在: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较差;不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不会对问题进行分析。

第二大题:非选择题,5个小题,共30分。题量、难易度合适,涉及面广。既有基础试题,又有灵活性强的试题。(1)小题知识的掌握较差。(主要是字写错)(5)题错的较多,综合性强,学生有的理解不透(13)题学生因没有记住而导致出错。实验题难度不大,85%的学生都掌握的不错、从整体来看,学生对试题中的知识掌握比较好,但同时试题也有一定的不足,如题量比较小,灵活性不强,希望以后注意。

二、教学反思

从学生试卷可看出,初中生物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与反思

1、加强教研。不要继续深入钻研

课标,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狠抓基础。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认为学生会的学生不一定会,要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使书本知识常识化,寓教于乐。

3、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方可按需而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措施:

今后努力做到:

1、一定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2、教师一定加强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能力。

3、抓重点知识、难点知识。一定要讲清,落实到位。

4﹑强化书写要求。对于关键字词不仅要求记会,记准,更要会写,写对。

七年级生物试卷分析

(二)

期末考试已经落下帷幕,为了更好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特对本次的生物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在今

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地成绩!

本次试卷共分五个大题,满分一百分。

一、试卷总体印象

本次初一生物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部分题目比较灵活,突出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思维的能力,内容丰富,难易适中(知识与技能并重,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评价体系)。与生活联系:大多数题与生活紧密相连,如“”汶川大地震获救者的优势、食品的保质期、最常见的发烧问题等,可以很高地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本次试卷的亮点之一。

二、得失分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

第二大题,填空题,共七题,20分。也是考察基础知识以及其运用能力,其中灵活题较多,因此学生在次题失分较多,特别是第五小题的血常规检验,学生没有实践经验,有些知识是一知半解,成绩不理想。

第三大题,利用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本题考察的是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对图文资料的阅读、分析能力,本题得分情况较好,学生对这样的类型题也很感兴趣。

第四大题,材料分析题,都是原题,其考察的是学生所掌握的基本试验技能、实际操作能力、探究能力,而且此题体现了较强的学科专业性,此题的得分率较低,主要是学生对实验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应用技能相对薄弱,探究活动设计环节还存在问题,看来以后还需要在实验课上多下功夫。

第五大题的科学探究题为亮点试题。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亮点,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本试题以学生常见的材料、事例入手,考查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方法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考查能力,鼓励学生创新,因此对

我们农村的普通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失分也较多。

三、采取措施

从学生试卷可看出,初中生物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与反思

1、要继续深入钻研课标,加强教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用新课程理念统领课堂。

2、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认为学生会的学生不一定会,要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使书本知识常识化,寓教于乐,把初中生物课上成学生最喜欢的课。

3、用一个简单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搞清楚每一个步骤,体验探究过程,至少遇到同类问题可以借鉴。

4、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方可按需而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的成绩和实践能力一定回与日俱增!

七年级生物试卷分析

(三)

试题说明

本套试题共分两大部分,第一是选择题20分,第二是填空和简答题30分,共50分,考察范围是第一单元第

一、二章,重点是严整的生命结构部分,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成绩情况:

整体情况比以前进步很多,孩子们的得分率好于以往,表明这段时间我们所运用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关注后进、带动全体的行动收到成效,确实达到了“水涨船高”的效果。

存在问题和采取措施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能看出他们还不很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不是注重理解知识,而是侧重记忆。

2、对待作业上注重“写”,不注重“学会”。所以要求我们在检查方式上“对症下药”。

3、措施是:在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过程中,进一步做好“兵教兵”环节,因为只有自己会了,才会教别人,讲给别人听,这样会减少或消灭生搬硬套课本原话的无效问答,提高课堂效率。

上一篇: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通知下一篇:终极版果蔬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