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生物试卷

2023-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苏教版七年级生物试卷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试题

生物在中考中也是占有很大的分值的,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七年级生物试题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试题

一、辨析选择(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选入下面相应的答案栏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现象不是生物所具有的一项是

A.一粒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B.腐烂的树桩上会长出蘑菇

C.钟乳石会慢慢长大 D.天热时人会出大量的汗

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整体

C.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生存的环境

D.大气圈的空气主要包括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4.到了寒冷的冬天,枫树纷纷落叶,松树却郁郁葱葱,这表明

A.他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B.枫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C.松树比枫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D.松树和枫树进行着种间斗争

5.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A.狼 B.羊 C.草 D.光

6.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象与第一次看到的物象相比

A.大小是原来的1/2倍,细胞数增多

B.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数增多

C.大小是原来的1/2倍,细胞数减少

D.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数减少

7.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A.叶绿体 B.线粒体

C.叶绿体和线粒体 D.细胞膜

8.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DNA 在染色体上 B.基因在DNA

C.基因在染色体上 D.DNA在基因

9.下列结构中层次,属于组织的是

A.黑猩猩的大脑

B.含羞草的茎

C.杨树根尖的分生区

D.洋葱的鳞片叶

10.下列关于噬菌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噬菌体是一种非生物

B.噬菌体是一种细菌

C.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动物体内的一类病毒

D.噬菌体一旦离开活细胞就无法独立生活

二.非选择题

11.(10分)请你帮忙:

(1)请将下列现象与相应的生物特征用线连接起来。

①老鼠见到猫就逃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鲸呼气时产生水柱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③动物每日排尿和排便 c.生物能进行呼吸

④鸽子长大能产蛋并孵出小鸽 d.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⑤园丁常给花草施肥 e.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判断是非(用√或×表示)

①所有的生物的生存只需要阳光和营养物质。 ( )

②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 )

③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孤立,互不影响。 ( )

④无论哪种生态系统,主要的消费者都是野生动物。 ( )

⑤生态平衡是指各种生物因素不能变化的平衡。 ( )

第2篇:苏教版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我看完了七年级的期中考试分数册,心中十分的不爽,我所带班七年级

7、

8、9班的生物成绩不是很理想,尤其是9班,这出乎我的意料。按照我的设想,我班的生物成绩应该是比较好的,针对这样的情况,这几天我一直在反思我这学期的生物教学。

一、生物是副科

在初中,由于教学观念及教育现实等原因。都把生物当成副科,同时生物又不是中考的科目,只是考查课,能过关就行了,所以有这样的主导思想,在生物学习中就抱着混的心态。

二、教材不熟

初中的生物虽然是介绍了一些自然常识,但是对于刚开始进行生物教学的我来说,教材不熟是我的一大不足。

这样的现状,根本就谈不上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进行个别一节教学中,自己都没有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按教参板书把教材读一遍完事,也就谈不上引导,启发学生学习,也就没有知识讲解,学生听课时,也就是一脸的茫然。

由于个人经验不足,在教学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常常出现,重点的讲得不细,有的地方可能讲得有点多,让学生没能很好的抓住重点。

三、课上的太快 七年级下册生物课本前几章,内容多而杂,教学任务十分的繁重,在开始进行教学时,我就请教了学校的老生物教师,他们带有警示意味的口吻告诉我该册的教学一点也不能耽搁,不仅不能耽搁,而且还有快马加鞭,否则,稍不留神,这一学期的生物教学任务就完成不了。

我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就是时时刻刻注意到了这一点,在课时上一点也没有耽误。

我的计划是,赶快把全书给学生们通讲一遍,然后留下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复习,其实这点和我的主导思想是相通的,天真的认为,初中生物背一背、记一记就能学好。

但是,从阶段考试的结果来看,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四、没有及时、有效的检查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巩固生物教学成果的有效手段就是就是有效的检查,我在进行生物教学中,目前为止检查的不是很多,只是在课前的提问,这样根本就不能督促学生及时有效的巩固所学知识。

五、改进方法

针对上一学期,生物教学出现的问题,我准备采取以下措施:

1、熟悉教材:要保证自己首先将教材的全部知识弄明白,然后才能上课。

2、备好每一节课。只有备好每一节课,才可能上好课。将每一节课都认真备课,虽不要求有规范的详案,但是要有知识点脉络,体现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达到最起码的教学要求------心中有数。

3、讲好课。生物教学不是教师的想当然,而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上课,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重难点,应该有轻重、有区别,使学生弄明白为什么,至少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4、持之以恒、行之有效的教学检查。对于像初中生物这样的课程,应该每节新课开始之前,都要有将近10分钟的时间来提问,查看学生的掌握情况,像这样最简单的教学检查应该持之以恒,保证每节课都要有,这样才能达到“积跬步,而致千里”的目的。

第3篇:苏教版七年级生物《激素调节》教案

第12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激素调节

南京市第二十八中学:邵建美 时间:2010年4月20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

2、说出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功能,及分泌失调对人体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对“糖尿病发病率的调查”和“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培养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的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糖尿病发病率的调查”,引导学生培养自己关注长辈的身体健康的意识,并积极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1、说出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

2、说出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功能,及分泌失调对人体的影响。

教学难点:

说出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功能,及分泌失调对人体的影响。

教学过程:

由“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故事导入

自主学习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

说出内分泌腺的名称、位置、分泌的激素、激素的主要作用

体验活动:“今天我是小医生” 激素分泌失调对人体的影响

讨论: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

调查:糖尿病的发病率

↓ 课堂小结

1 思维体操

1、下列哪组腺体都属于内分泌腺

(

)

A 睾丸、汗腺、肾上腺、唾液腺

B 睾丸、胰岛、甲状腺、垂体

C 垂体、汗腺、唾液腺、皮脂腺

D 皮脂腺、胰岛、垂体、甲状腺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甲状腺激素作用的是

(

) A 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B 促进新陈代谢

C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 降低血糖的浓度

3、切除胰脏的狗排出的尿液常常会吸引许多蚂蚁,原因是(

)

A 尿里含有氨基酸

B 尿里含有肝糖元

C 肝糖元分解,使尿中糖分增加

D 缺少胰岛素,出现尿糖

4、判断:人体尿液中有糖一定是糖尿病。 (

)

5、下面一些疾病是由于某些激素分泌异常或缺乏而引起的,请将激素名称与有关疾病合理搭配。

地方性甲状腺肿(

)

A.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甲亢

(

)

B.胎儿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糖尿病

(

)

C.胰岛素分泌不足 呆小症

(

)

D.饮食中碘缺乏

6、下图为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 (1)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范围是多少? (2)饭后约 lh(BC段),血糖含量出现大幅度上升,其原因是什么? (3)CD段出现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2

第4篇: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2010—2011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考试

本卷由“积累与运用”“理解与感悟”“写作”三部分组成,试题卷共4页24题,答题纸4页,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shǔ假挑xìn恣情翘楚 ..

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品。(7分)

(1)在她没来以前,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高尔基《童年

的朋友》)

(2)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鲁迅《▲》)

(3)两小儿笑曰:“▲!”(《两小儿辩日》)

(4)既薨,▲,则《论语》二十篇也。(《宋史·赵普传》)

(5)《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中的“▲,▲”两句是本诗最大的亮点,是全诗的最高境界,有此两句境界全出。

3.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每句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改正。(3分) ①为了给老百姓创立更为优良的就医环境,卫生部准备在全国推广“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模式。②所谓“先诊疗后结算”,是指患者在门诊诊疗时,先交

纳押金,统一待本次所有诊疗结束后再去结账。③实施“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模式,患者就诊时间可节省大约20%以上。

4.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3分)

【中新网4月7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6日发自北京的报道,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大陆第一部关于蒋介石人生八十八年思想言论辑录──《蒋介石自述》付梓出版。该书编选者师永刚称,该书本着“笔则笔,削则削。不烧香,不媚俗”的态度,删减对蒋的刻意描摹或有意误导,试图以蒋氏自己的语言,还原真实的蒋氏人生。《蒋介石自述》由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策划、华文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录蒋氏谈革命、谈儒学、谈青春、谈治国、谈信仰、谈曾国藩的人生精要百余篇,不删一字;首度披露蒋介石败走台湾后的心路历程,精编蒋介石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十篇公开演讲。

5.在“做一个小记者”实践活动中,你将就学校成立“爱心基金会”一事采访张校长。“爱心基金会”旨在号召全校师生踊跃捐款,救助因贫困或伤病陷入困境的师生。请将你采访提出的问题写在下面。(3分)

二、理解与感悟(70分)

(一)诗歌鉴赏(4分)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4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2分)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7—11题。(16分)

【甲】于园(张岱)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乙】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①矣,余挐②一小舟,拥毳③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④,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⑤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⑥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⑦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①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8点左右。②挐:通“桡”,撑(船),划(船)。一作“拏”。③毳,鸟兽的细毛。④雾凇沆砀:形容雪夜寒气弥漫。⑤焉得,哪能。⑥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小白玉酒杯。⑦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①非显者刺②拉余同饮③及下船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是日/是金陵人B.以实奇/俱以假山显

C.更有痴似相公者/非显者刺D.主人处处款之/家人发箧视之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2分)

至于园可无憾矣。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坐其中,颓然碧窈。②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11.【乙】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4分)

(三)阅读下面节选自《西游记》(有删节)的文字,完成12—14题。(10分)

佛祖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大圣道:“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主那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一路云光,只管前进,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知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12.《西游记》作者▲,全书共▲回。(2分)

13.孙大圣被如来佛收伏之前,他闹出了哪些事?请分条概括出四件。(4分)

14.孙大圣本领再大,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对这个故事你是怎么看的?(4分)

(四)阅读《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完成15—18题。(20分)

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

①比较一下常见的颜色,便可知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黄色尽管有暖暖的氛围,很明亮,但由于涉及皇权,不宜作喜庆的主色;月华般的白色清淡、纯洁、素雅,犹有百合花般的诗意和温厚的纯粹,

却也无法做民间喜庆的主色;紫色低调、冷艳、神秘、优雅、浪漫,犹带紫槿花、勿忘我、紫丁香那般淡淡的自恋,与昂扬热烈的喜庆却风马牛不相及;绿色无疑象征希望和蓬勃的生命,是今天誉满全球的环保色,然而冷静有余,热烈不足,与喜庆氛围又怎能和谐?

②唯有红色是对视觉冲击最强烈的颜色,是最有生气的颜色,其释放的激情与能量,犹如生命在燃烧,具有凌驾任何色彩之上的强烈力量。红色最热烈、最活泼、最鲜亮、最艳丽、最精神,能教人双眼一亮,印象深刻,是无可取代的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③考察光波的长短,也可以明白中国红非常适合喜庆。光学实验表明:光线的波长越短,散射作用越强,光线的波长越长,散射作用就越弱。在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空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也就是说,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可以传得最远。在喜庆时刻,谁不喜欢红红火火、光鲜醒目呢?谁不喜欢好事传千里呢?

④中国红最适宜喜庆,还有生存择食的因素。人对色彩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依次观察的是物体的色彩、形体、线条和点。由此可知,色彩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第一媒介。⑤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观察了生活在乌干达基巴莱国家公园的灵长类动物的饮食习惯,发现猿类和猴子通常利用蓝色和黄色视觉选择所吃的水果;▲它们想吃到有营养的鲜嫩树叶,还必须具备分辨红色和绿色的视觉,▲鲜嫩的树叶常带有隐隐的红色,能较明显地与其他颜色的树叶相区分。红色是引起兴奋、喜悦的颜色,能明显引起动物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可见,灵长类动物对红色的感觉能力较其他颜色敏感,与长期以来寻找食物所养成的饮食习惯有关。

⑥中国红反映了东方式的神秘。其渊源还可追溯到古代华夏民族对日神的虔诚膜拜。作为中国的吉庆颜色,作为中国人的吉祥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中国红表现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

⑦中国红将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打造得美轮美奂。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习俗里。习俗的形成无疑必须经过选择,比如中国红被确立为喜庆颜色就是经由中国人聪明的选择,尔后才传染开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乃至约定俗成,形成集体心理定势。如果这种习俗看得见、摸得着而且符合生理选择,比如中国红,其固定性还会更强。习俗带有的守恒性和排他性,还会弱化或淹没异类思想,比如,中国人春节皆贴红春联,如果有的人家贴的是绿春联,便会被视作异类。

⑧中国红与青花蓝、琉璃黄、国槐绿、长城灰、水墨黑和玉脂白构筑了一道缤纷的中国传统色彩风景线。(选自《科学画报》2010年第2期,有删改)

15.第①②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3分)

16.请你说说第④段中加点词“依次”不能删去的理由。(4分)

17.按照文意,填入第⑤段画线处的词语是(3分)

A、只要因为B、即使何况C、既然何况D、倘若因为

18.根据文意,在下面读书卡片的编号处填上恰当的内容。(10分)

(五)阅读《煤油灯》,完成19—23题。(20分)

煤油灯

厉彦林

①煤油灯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久远了,许多孩子只有在博物馆、纪念馆才能见到它的身影。偶尔停电,大家也是用蜡烛替代照明。在我记忆深处,那如荧的煤油灯,依然跳跃在乡村那漆黑的夜晚,远逝的岁月也都深藏在那橘黄色的背景之中。

②我的家乡就挂在一个山套里,房子无规则地散落着。岁月如歌,人间沧桑。记忆中的小山村,白天有刺眼的阳光,傍晚有燃烧的夕阳,晚上有亮晶的月光,黑夜有跳动的磷火、飞舞的流萤,并不缺光。那时山村没有电,祖传的照明工具就是煤油灯,印象最深的是那煤油灯的光芒。油灯那跳动着的微弱的光芒,给遥远而亲切的山村和山民涂抹上昏黄神秘的颜色,也给我的童年升起了一道生命的霞光。

③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煤油灯是乡村必需的生活用品。家境好一些的用罩子灯,多数家庭用自造的煤油灯。用一个装过西药的小玻璃瓶或墨水瓶子,找个铁瓶盖或铁片,在中心打一个小圆孔,然后穿上一根用铁皮卷成的小筒,再用纸或布或棉花搓成细捻穿透其中,上端露出少许,下端留上较长的一段供吸油

用,倒上煤油,把盖拧紧,油灯就做成了。待煤油顺着细捻慢慢吸上来,用火柴或火石点着,灯芯就跳出扁长的火苗,还散发出淡淡的煤油味„„

④煤油灯可以放在很多地方,譬如书桌上、窗台上,也可挂在墙上、门框上。煤油灯的光线其实很微弱,甚至有些昏暗。由于煤油紧缺且价钱贵,点灯用油非常注意节省。天黑透了,月亮也不亮了,各家才陆续点起煤油灯。为了节约,灯芯拨得很小,灯发出如豆的光芒,连灯下的人也模模糊糊。灯光星星点点,飘闪飘闪。忙碌奔波了一天的庄稼人,望见家里从门窗里透出来的煤油灯光,疲倦与辛苦荡然无存。⑤晚饭以后,院子里光线已经暗了,娘才点起煤油灯,我便开始在灯下做作业。有时我也利用灯光的影子,将五个手指做出喜鹊张嘴、大雁展翅的形状照在土墙上,哈哈乐上一阵子。母亲总是坐在我身旁,忙活针线活,缝衣裳,纳鞋底,一言不发地陪伴我。母亲那时眼睛好使,尽管在昏黄的油灯下且离得较远,但母亲总能把鞋底上的针线排列得比我书写的文字还要整齐。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娘一直在忙着纺呀、织呀、纳呀,把辛劳和疲倦织纳进娘的额头、眼角。漫长的冬夜,窗外北风呼啸,伴随油灯捻子的噼啪声,娘在用自己的黑发银丝缝制希望,把幸福、喜悦一缕缕纳成对子女的期待。为了能让我看得清楚,娘常常悄悄把灯芯调大,让那灯光把书桌和屋子照得透亮。有时候,我正做着作业却进入了梦乡,醒来时却发现柔和昏黄的灯光映着母亲慈祥的面容,识不了几个字的母亲正在灯下翻阅我的作业本。

⑥童年难以忘怀的记忆,都与煤油灯有着直接的联系。在煤油灯下,我懵懵懂懂地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长辈的辛苦,更多的是品尝到了亲情的温暖。煤油灯,一次次感动着我,一次次驱散我的劳累与寂寞。 (选自《时代文学》有删节)

19.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标题的作用。(4分)

20.分析“我的家乡就挂在一个山套里,房子无规则地散落着。”中“挂”字的作用和表达效果。(4分)

21.本文以记叙为主,但第③段却整段使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请你说说其作用是什么。(4分)

22.从第①段看,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你觉得删去开头划线的句子是不是显得更为简洁?请说说理由。(4分)

23.文中反复说煤油灯的光亮“如荧”“微弱”“有些昏暗”“如豆”,其用意是什么?(4分)

三、写作(60分)

24.题目:他(她)这个人呀

要求:①体裁为记叙文,线索清楚,详略适当,有一定的细节描写;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第5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积累运用(2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迈进了中学已四个月了。在这片沃(

)土上,我们眺望繁星漫天,凝眸(

)夕阳余辉;líng(

)听悦耳的朗朗书声,醉心bān(

)斓的文学风景。在这片沃土上,我们与贾里交朋友,向田晓菲学习……让我们爱上语文,播撒希望。 2.默写(6分)

(1)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3)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

(4)最是一年春好处,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绿树阴浓夏日长,

。 (高骈《山亭夏日》)

(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论语》) 3.名著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回答问题。(4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

国(国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的作品。((2)作品中主人公汤姆在想去当海盗之前还计划做什么?(2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勤奋努力、独立思考、积极探究。

C.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D.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2分) 5.爷爷听力不好,在广告上看到一款高级助听器,购买需要汇款1486元。汇款单上有一栏要求汇款金额(大写),请你帮忙写一下。(2分) 人民币(大写)

元整。

6.下面是打乱的三副对联,请你运用你所学过的对联知识匹配,配出两副来即可。(2分) 东风吹出千山绿 四面荷花三面柳 九天日月开新运 万里笙歌乐太平 春雨洒来万象新 一城山色半城湖 ①

二、理解阅读(40分)

(一)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7-8题。(6分) 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7. 作者是抓住哪些意象(景物)来写“秋怀”的,创设了一幅怎样的图景?(3分) 答:

8.“芭蕉雨声秋梦里”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曲简要分析(3分) 答: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甲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

【乙文】今有人①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②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③已。”如知其非④义,斯⑤速已矣,何待来年? (《月攘一鸡》) 【注释】①攘:窃取、偷盗。②损:减少。③已:停止。④义:符合道理、事理。⑤斯:那么就应该的意思。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先自度其足(

) ②而置之其坐(

) ③或告之曰 (

) ④是非君子之道(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②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11.下列对加点字“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②而置之其坐

③是非君子之道

④请损之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12.你认为【乙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三)阅读《地球之水天外来?》选段,完成13—16题。(共8分) 地球之水天外来?

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有生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地球上有大量的水。水存在于辽阔无边的海洋,存在于纵横交错的江河,存在于星罗棋布的湖泊,也存在于地下。

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哪里来的?

对这个问题,科学家仍一直在探索。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是:地球上的水是在地球形成时,从那些宇宙物质中分离出来的;而在地球形成以后,从地球内部不断析出水分聚集在地表。这由今天的火山活动可以得到证实。从地下分离出水的规模现在还很大。一次火山爆发,它喷出的水蒸气就可达几百万公斤。可以想见,在漫长的地球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样产生的水是很多的。此外,地球的重力比较大,它能把水吸引住;地球上的温度也有利于水的存在,如果地球表面温度太高,水就会被汽化跑到太空去了,如果温度太低,水都变成冰了。

近来,科学界又有一个重要发现:地球上的水源靠“天外来客”不断得到补充。

据美国科学家最近在美国地质物理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宣布,卫星观测表明每天有成千上万个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大气层,它们带来的水分进入了地球大气和海洋,对地球上保持充足的水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国依阿华大学的物理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于1986年首先发现了这一现象。1996年2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极地探测卫星又发现,每隔5至30分钟,就会有直径在12米左右的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外层大气,每天撞击地球大气层的冰球总数最高迭4.3万个。

科学家解释说,这些冰球由冰和宇宙尘埃组成,实际上也就是小彗星。当距离地球1660公里到2.4万公里时,冰球就分裂成小碎片。当这些碎片暴露在阳光下时,就地迅速汽化,成为厚达48公里左右的云层,然后或被风吹散或形成降水。弗兰克博士估计,每隔一万到两万年,来自太空的冰球可以使地球海平面升高2.54厘米。

天文学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认为陨冰(如余杭陨冰)可能就是这些未汽化的冰球。 13.文章为什么用问句“地球之水天外来?”作标题?(2分)

14.画线句中的“这一现象”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15.地球上的哪些因素也使水得以在地球上存在?(2分)

16.最后一段句子中“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四)阅读《高贵的生命不卑微》一文,完成17-20题。(14分)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朱国勇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衣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⑤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①。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⑥他笑了②,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能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⑧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 乔丹! (选自《读写月报》,2011-4有删改) 17.试分析第①段有何作用?(2分)

18.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有两处“笑了”,其内涵不同,请加以分析。(4分) 第①处“笑”:

第②处“笑”:

(2)理解“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3分)

19.第⑤段中“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有人认为作者把“扑”改成“跪”更好,因为这样更能打动拉佛西,你认为呢?(3分)

20.人物形象探究:有人认为本文主人公是儿子,有人认为是父亲,还有人认为是父亲和儿子。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2分)

三、写作表达(40分)

21.以“我喜欢,所以我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说真话,抒真情,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挖掘值得写的人、事、物,写出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1. wò móu 聆 斑(每空1分) 3.(1)美 马克吐温(每格1分) (2)做士兵、到印第安人做大酋长(2分) 4. B(2分)

5.壹仟肆佰捌拾陆(错两字不得分)

6. 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九天日月开新运,万里笙歌乐太平(一副得1分)

7. 用西风、红叶、黄花、北雁、芭蕉、雨声这些意象(1分)渲染出一幅萧瑟(或凄清冷落)的秋天景象。(2分) 8.“芭蕉雨声秋梦里”这句诗写出了诗人的漂泊之感,以及强烈的思乡之情。(1分)家信、归期未、萧瑟的秋景分析(写到2处)(2分) 9. ①测量②同“座”③有人④这(4分) 10. ①宁愿相信尺子,也不相信自己。(2分)

②如果知道那不符合道理、事理,就应该很快停止了,为何要等到第二年呢?(2分) 11.B(2分)

12.示例: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成大事者,必须当机立断,不能给自己找借口。(或发现自己的错误后就应该马上改正,浪子回头金不换。或亡羊补牢,犹未晚也。意对即可。)(2分)

13. 引起思考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1分);表明疑问不确定,还有待研究。(1分) 14. 每天有成千上万个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大气层(2分) 15. 重力、温度。(每点1分)

16. 不能,表明陨冰就是这些未汽化的冰球只是天文学家的猜测(1分),去掉表示肯定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1分)

17.(3分)交代了男孩的身份和他的自悲心理,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与结尾形成照应,使得文章结构严谨。(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3分)

18.(7分)(1)(4分)第①处“笑了”:女主演拉佛西被男孩的热情和纯真感染,感到高兴,决定满足男孩的愿望,为他签名。第②处“笑了”:男孩为实现了自己的“计谋”而感到高兴。(答出一点得2分)

(2)(3分)男孩从自备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他心中充满了信心和希望(2分),增强了自信,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1分)。

19. ①改了就不符合事实;②丧失人格的跪不符合人物的性格;③跪会让拉佛西鄙视看不起,反而得不到签名。

20.(2分)(1)儿子:通过三次卖衣服,走出了自卑,增强了自信,对自我、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正是文章着力要表现的主题。从开篇和结尾看,文章都是围绕儿子来展开的。对儿子的描写所用笔墨较多。

(2)父亲:父亲是儿子的精神导师,儿子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亲的精神引领,正因为父亲的精心引导,才使得儿子克服了自卑心理。没有这样的父亲,就不会有充满自信的儿子,更不会有后来名满世界的儿子,儿子的成功实际正是父亲的成功。父亲的身影贯穿在三次卖衣服的全过程。对父亲的描写所用笔墨也较多。

(3)父亲和儿子:在主题的表现上都是为了体现高贵的生命不卑微,父亲是精神引领,儿子是实践验证,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情节的展开上,父子两人共同推动情节发展。在所用笔墨上,基本均等。

(此题为开放题,可从主题、情节、人物与主题的关系、所用笔墨等方面分析,答出1点即可得满分)

21、作文(30分切入)

第6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月考测试卷(含答案)

射阳实验初中2015年秋学期 七年级历史质量调研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25分)

13.众所周知,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成,那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看其会不会

A.直立行走

B.使用火

C.制造工具

D.劳动 14.考古发掘的遗址和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青青国庆期间去了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考察,那么她应该去了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

C.浙江河姆渡

D.云南元谋

15.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据考证,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

A.三、四百万年前

B.一百七十万年前

C.七十万年--二十万年

D.七千年前 16.下列是在同一地点发现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北京人

B.北京人

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

半坡原始人类

D.河姆渡原始人类

半坡原始人类 17.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1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19.下列考古成果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形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20.中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追根溯源,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是

A.陕西西安半坡村

B.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C.云南元谋县

D.北京西南周口店

21.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A.牧野

B.涿鹿

C.长平

D.城濮

22.学习历史可以有多种途径,下列途径不可以用来寻找历史的是 .A.传说与神话

B.化石

C.想象

D.考古

23.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伯益建立夏朝

B.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C.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24.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部分应填

建立夏朝夏朝建

商汤灭夏

东周开始

A.盘庚迁都

B.武王伐纣

C.平王迁都

D.西周灭亡

25.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一位统治者有关

A.夏桀

B.商纣王

C.周幽王

D.周平王 26.如图所示的西周制度中,属于被统治阶层的有

①天子

②诸侯

③卿大夫

④士

⑤平民

⑥奴隶 A.②③

B.②⑥ C.⑤⑥

D.①⑤

27.王亮向其他朋友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与史实不符的有 .A. 商纣王在位时,烽火戏诸侯

B.周厉王率兵伐纣,灭商建周

C.启即位后,“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D.盘庚灭夏,建立商朝

28.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与这些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私有制

D.奴隶制 29.右图中的人物,传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

A.神农氏

B.尧

C.大禹

D.炎帝

30.“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相传下列首领禅让的顺序是

A.舜→禹→尧

C.尧→禹→舜

B.禹→尧→舜

D.尧→舜→禹

31.商朝在历史上又称为“殷商”或“殷”,原因是

A.商朝建立,定都于殷, 以后再也没有更改过

B.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C.名叫殷的商王规定的

32.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D.“殷”字吉利

A.国家机构不完善

B.统治者缺乏经验

C.军队缺乏训练

D.末代国君的昏庸、奢侈、残暴 33.齐桓公、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相同因素有

①以“尊王攘夷”为口号

②发展生产

③整顿内政

④注重军队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4.新学期开学了,同学们各自进行自我介绍,甲说:“我姓张”,乙说:“我姓李”,丙却调皮的说:“我和战国时期最西边的诸侯国同姓”。你知道丙同学

A.姓楚

B.姓秦

C.姓齐

D.姓燕

35.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36.战国时期,新出现了三个源于晋的国家,它们是

A.韩、赵、魏

B.韩、楚、魏

C.韩、赵、燕

D.齐、赵、魏 37.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丧失抵御秦军进攻能力的大规模战争是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城濮之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共25分)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 ① ”。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国王。从此, ② 代替了 ①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请你结合所学内容将材料

一、材料二中的横线补充完整。(答案写在下方空白处)(4分)

(2)材料二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2分) 这个朝代的建立标志我国进入什么社会?(2分)

(3)材料三反映了周初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2分) 该项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2分)

39.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三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13分)

【方式一 图片学史】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图片,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中的远古人类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那么这是什么人?(2分)

(2)图二我们称这是什么式样的房子?(2分)

(3)图三中首先称霸的是谁?(2分)

【方式二 新闻学史】

新华网报道:“三月三,拜轩辕”2015年4月21日,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拜祖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4)新闻中的“轩辕”指的是谁?因为“轩辕”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后人尊称他为? (4分)

【方式三 成语学史】

成语“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典故: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一场战役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后用来比喻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5)材料中的战役指的是哪场战役?(2分)

【领会与创新】

(6)除了上述三种方式,请你再举出一种了解、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1分)

初一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CDCBA DDABC BBBCC BCDBD DBDAA

二、 材料题

38、(1)①禅让制 ②世袭制

(2)夏 奴隶社会

(3)分封制 巩固周王室统治

39、(1)北京人 (2)干栏式 (3)齐桓公

(4)黄帝 人文初祖 (5)长平之战

(6)网络 故事 传说 考古等,言之有理即可

上一篇:企业财务制度范本下一篇:货代行业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