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分析

2022-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分析

对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分析

摘 要:本文以Q县的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为例,在系统化阐述Q县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以2014-2017年这四年间Q县农村商业银行的运营情况,综合其各项财务风险指标作为分析因素,研究Q县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目前状态、所暴露的问题及原因,据此提出相应的预防方法和建议,从而增强Q县农村商业银行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和竞争力,并希望能够为中小型规模的商业银行提供一定的管理经验。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风险管理

1.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除财政政策和民间金融迅速发展外,在金融体制改革、股份制改革和上市等发展改革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如金融结构调整、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内部银行结构调整等,也让我国银行从盲目贪婪走向关注财务管理的道路,使管理质量不断提高。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而农村商业银行在我国农村经济组成中的重要地位也愈发不容忽视,尤其在风险管理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关于Q县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和问题

2.1 Q县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和问题

近几年来,中国的金融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商业银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综合考虑Q县农村商业银行实际经营情况和自身特点,本文针对Q县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管理现状,从资产安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两个角度进行详细展开,分析其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2.1 关于资产安全性风险管理现状和问题

Q县农村商业银行通过建立科学标准的信贷流程,保证贷款业务的申请和发放的科学有效,在贷款的发放过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均进行了严格的监督控制,从而实现自身资产质量管控的严格性和全面性,确保银行资产的高质量和高安全。

2.2.2 关于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和问题

对2014—2017年Q县农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汇总,整理后如表3-1所示:

通过对表2-1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2014—2017年期间Q县农村商业银行的各项流动性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应的监管指标,流动性水平呈现出随年份

增加而逐渐下降的趋势。从资产负债率这一指标来说,虽然Q县农村商业银行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整体来说仍呈现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这造成了在2017年Q县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率超过了银行的正常水平。随着居民和企业储蓄习惯的改变,银行的长期存款将越来越少,更多的存款资金将用于需求流和投资及财务管理。而对于Q县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其流动性水平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流动性负债则恰好相反,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综上所述,只有通过优化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才能保证流动性水平处于动态平衡的狀态,从而才能尽量降低我国中小型银行的财务风险。

3.关于Q县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建议

通过以上对Q县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Q县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实现可持续稳健发展,必须要对其所存在的财务风险予以正确的认识和采取相关的措施加以解决。根据分析结果,可以针对改善Q县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防范这一方面,提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对策和指导建议。

3.1 关于资产安全性风险管理的相关建议

3.1.1强化信用风险管理

在实际情况中,Q县农村商业银行由于自身的资产质量过低,除此之外,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速度远远高于优良资产的增加速度,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提升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其中,信贷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借款人按照贷款合同的规定向银行进行贷款,但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不能及时偿还贷款本息所引发的风险。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必须加强宏观经济研究和判断能力,培养专业信用队伍,加强信贷流程体系建设。

3.1.2加强不良资产处理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Q县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余额只增不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理能力较弱同时缺乏对不良资产的管理。Q县农村商业银行可以成立专门的不良资产处理的部门,配备专业的人员,加强存量的不良贷款的清收。

3.2 关于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相关建议

3.2.1增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

造成这种下降趋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Q县农村商业银行缺乏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以及银行资产与负债到期的不匹配这两点因素。Q县农村商业银行应改变意识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被动的被管理者,监督变得被动,积极应对流动性风险和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Q县农村商业银行应积极加强流动性管

理,进行流动性管理的日常操作,不仅改善股权结构的流动性,也控制了新的流动性结构,使流动性可以很好的循环,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3.2.2 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

Q县农村商业银行应注重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的建设,首先通过一个合适的Q县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相关数据的日常管理,及时反馈给需要的相关结果。综上所述,完成以上两个步骤后,Q县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对自身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完成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可以通过控制风险预警系统来有效减小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参考文献:

[1]殷树云.银行内部控制与财务预警结合运用之理论探讨[J].会计之友,2017,(07): 79-80

[2]谭颖.基于财务视角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金融经济,2016 (18):56-57

[3]张心汉.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分析[J].会计师,2015, (13):21-22

作者简介:

涂丽婷,女,汉族,安徽人,主要从事财务管理研究。

李艳萍(1988-)女,汉族,安徽合肥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财务管理课程研究。

作者:涂丽婷 李艳萍

第2篇: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财务风险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上有着特殊性。不但要跟随国家经济政策,还要担负起扶持国家及发展当地经济的责任。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已经占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农村则是国有银行忽略的一部分。因此,农村商业银行的出现,将会满足社会大众,服务于三农。农村商业银行不可避免的出现在历史舞台之上。本文站在农商银行的角度上,对农商行信贷业务财务风险进行剖析。

[关键词]信贷风险;国有银行;经济政策;三农

2015年全球经济呈现出深度调整的态势。中国经济有了新发展,开始控制经济的发展速度,改变原有规模。速度上从高速发展转变为中高速;规模上有简单单一型转变为高效集约型。国家为了达到十三五的发展目标,决定改变发展策略,优化产业结构,投资重点是创新型产业。为了保障投资达到经济发展安全运行,完善银行信贷体制成为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不完全,起步较晚;政府对医疗、养老、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增加了居民本来不需考虑的生活压力。在收入不确定时,居民不敢随性消费。物价飞涨,市场没活力。也限制了银行放款的规模。

1农商行信贷业务财务风险现状

1.1 社会环境所产生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自然风险和国家政策风险是社会环境所产生的风险。自然风险是指自然界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自然现象会导致经济生产、物资运输和生活的破坏。比如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都会对农商行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国家政策风险是指国家使用某些经济手段或制定经济政策来控制市场经济,国家使用手段的同时会给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

1.2 信用风险

农商行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信用风险,在发放贷款时,要求企业或者个人必须要有抵押,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风险的规避,为贷款的按时收回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但是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种类的增加,与其他银行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对贷款业务进行了扩大,如对贷款人的信用评估放松了警惕,并且不断的增加企业的贷款品种,尤其是增加了信用贷款,比如凭个人信用来发放贷款。贷款品种的增加,让农商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因为银行需要收集借款人的信息。收集到的这些信息可能作假,完成审核贷款给借款人,到期后收回本息的可能性很低。

1.3 利率风险

市场上的闲置资金增多,物价快速上涨。国家为了调控市场,首先调整市场利率,这样会导致利率发生变化,给银行带来经营风险。利率风险在生活中时常出现,由于它受国家管控、受市场调控,只要市场有所变化,就可能对农商银行造成损失。大致来说,银行拥有的资产和负债是银行金融产品的主要存在方式,市场上利率一经变动,银行也要做出相应的微调。微调的过程中有可能损害农商行的利益。农商行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利率变化是肯定会遇见的,尤其是国家使用无形大手的时候,利率会发生巨大的波动,银行的存款会改变,贷款额度也会随之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农商行处在不利的位置。总的来说,随着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农商行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最重要的是信贷业务财务风险的控制,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

2农商行信贷业务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2.1 完善个人征信体系

农商行更好的规避信贷业务财务风险,应把重点放在个人征信上。建立适合个人资信评估系统,以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为基础,科学的统计个人征信记录,使之更完善的展现个人资信状况。加速建设农商行征信系统的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征信机构的准入与使用,保护个人征信系统里面的个人信息,合理地解决征信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使个人征信系统得到法律的保障。

2.2 大力发展农村消费信贷

因为我国群众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较为深重,农商行应抓住服务三农为重点,刺激农村经济消费信贷,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健康稳健地发展,同时在政策上适当放宽农村贷款条件,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重庆农商行合作,推出真正适合全国农民所需的信贷业务。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工作效率,是农民敢于信贷消费。

2.3 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与风险转移机制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农商银行进一步强化对三农服务意識,争做领头羊。同时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在董事会下设立了专门服务于三农的部门,强化部署在县域支行分别设立专门机构,负责三农业务的具体推进。并进一步规范、优化涉农信贷审批流程,提高服务质效。可以在重庆农商行开展员工行为管理强化年活动,强化全员风险防控意识,同时,紧密围绕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内部业务创新,经常组织风险排查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化解。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从容应对发生的风险。

2.4 改进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市场营销手段

农商行围绕优化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思路,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土地开发整理、光伏扶贫、助农贷等信贷产品,根据农村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特点,对现有三农信贷管理办法、操作规程进行了修订,促进了产品与市场的融合。在市场上进行分割,明确规定服务对象,分别有地方,地方企业和农民。服务的同时,银行应该积极吸引创新型人才,加大力度创新金融方面的产品,服务于民。同时,创新电子金融服务产品,全方位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陶广峰.经济法的经济政策法本质概观[J].现代经济探讨,2012,(2):15-18.

[2]王城.成都农商行涉农信贷风险管理研究[M].2011,(35):28-30.

[3]龙漪.建行H分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改进研究[D].2013,(36):30-37.

[4]谢学情.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策略的研究[J].财经界,2010,(26):5-6.

[5]马丽娟.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时代经贸,2012,(37):4-7.

作者简介:

董健良,出生年月:1995年1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长春科技学院。

作者:董健良

第3篇:苏南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度与风险效应分析

摘要:本文用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两个指标来衡量苏南地区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集中度,以苏南农商行五年银行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分别建立回归模型,考察各银行的贷款集中度对收益及风险的影响。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贷款集中度 效益与风险

0 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虽已成为过去,但其余波仍然扰动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当年央行所实施的经济刺激计划,在早期效果显著,稳定了经济形势,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一些不良反应逐渐显现出来,商业银行贷款去向过于集中便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钢铁、建筑、房地产等行业沉淀了银行大量的贷款,这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以及全国性的股份商业银行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信贷集中的现象,商业银行自身,各监管机构以及学界的许多人士对这一现象也已做了许多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方法与政策。然而,作为国内整个金融体系组成部分之一的农村商业银行,其存在的信贷风险,却鲜有人对其进行关注。

农村商业银行,其前身为农村信用合作社,改组后按照现代公司结构进行治理,是农村正规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整个金融行业的重要参与者。自2001年底常熟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率先挂牌成立以来,到目前为止,江苏省范围内共成立了50多家农村商业银行(13个市辖内均存在农商行)。

相比较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较小,业务范围窄,抗风险能力低,其中最主要的两点区别在于,首先,农商行是地区性质的金融机构,其主要营业收入来源于本地区范围内,这就导致了其信贷集中维度中的地区集中程度非常高;其次,农商行不仅仅是作为商业性机构存在,同时也承担一定的“支农、扶农”责任,这一点与其他商业银行也是显著不同的。这样,对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度风险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就有別于普通的商业银行,同时,作为一股正在蓬勃发展的金融力量,讨论其在控制信贷风险方面的问题也就显得很有意义。

1 相关文献综述

1.1 贷款集中的内涵和概念 关于信贷集中的概念学术届众说纷纭。根据L.Douglas Smith与Edward C.

Lawrence(1995)的论述,贷款集中是贷款的长期性趋势。而Kay Giesecke与Stefan Weber(2004)对于信贷集中则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他们认为信贷集中是银行在投放贷款时,在相关或有关联关系的行业和企业中投放过度集中的行为。目前国内对信贷集中的涵义也是百家争鸣。学者唐杰和任吉武(2002)认为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包括信贷管理权限上和信贷资金投放集中两层含义。著名学者陈刚(2003)从两个层面定义信贷集中现象,首先它是公有制经济体制下向国有企业集中贷款的行为;其次是在已知存在贷款集中的风险下,银行为了追求收益,仍将贷款集中投向特定行业、地区的行为。杨庆和(2001)认为将信贷集中是政策的周期性与长期一致性抉择的结果,是中国在国民经济转轨期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行业、大企业集中的趋势。

1.2 贷款集中的成因 Tobia F.Rotherli(2000)通过调查和统计瑞士三大银行1987-1996年间的相关信贷数据探讨信贷集中的成因,他发现信贷市场中,银行习惯于相互模仿彼此的贷款决策行为,这就是“羊群行为”。他认为“羊群行为”是造成信贷投向集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林毅夫,李永军(2001)从宏观金融体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银行结构论来解释信贷集中,他们认为国有银行主导了整个市场,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同时对国有大企业信贷集中。巴曙松、肖凡(2010)认为2008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使得银行贷款在企业类型上向大中型企业集中,在贷款类型上向中长期贷款集中;在行业特点上,向房地产、钢铁和道路运输行业集中;在地域差异上向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集中;在融资模式上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集中。从整体来看,信贷集中度风险逐渐显现。张雪兰(2010)将信贷集中现象归结为“信贷羊群行为”,认为我国银行信贷羊群行为是信息不对称、行政干预及政策导向、银行风险观及市场定位趋同、银行经营者声誉及报酬考量等多重因素的综合结果。

1.3 贷款集中的度量方法 目前在客户集中度风险计量方面,学术理论界比较推崇的几种方法有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法、基尼系数法、敞口比率法、基于Credit Risk+模型的分散度调整法、基于ASRF模型的分散度调整法等。提倡通过多因素模型法、解析式方法、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法以及敞口比率法来计量行业集中度风险。著名学者陈国立(2006)分析中国信贷集中程度时提到了三个指标,即行业集中度、洛伦茨曲线和吉尼系数以及赫芬达尔指数。其中,行业集中度又称作贝恩指数,它通常用产业中最大的n个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累计数在产业中所占的比例来表示,通过行业集中度对信贷市场的集中度进行分析和描述,继而对中国信贷市场中的绝对集中程度进行判定。第二个指标是洛伦茨曲线和吉尼系数。产业内企业规模分布状况直接反映在洛伦茨曲线和吉尼系数上。大部分产业的吉尼系数为0~1。在吉尼系数越接近1,说明银行贷款余额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市场集中度较高;吉尼系数越接近零值,说明银行贷款余额分布均等。第三各指标是赫芬达尔指数,也叫做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该指数兼备上述两项指标的优点,而且巧妙地规避了上述两项指标的缺陷,因而备受业界推崇。在信贷操作中,赫芬达尔指数越大,表明信贷集中度越高;赫芬达尔指数越小,信贷集中度越低。

2 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的测算

2.1 指标的选取 当前,业界主要通过赫芬达尔指标法、行业集中度指数法和区分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的分类法来测算集中度。

①赫芬达尔(Herfindahl)指标法:即企业各项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平方和,当该值取值为1时,表明企业未采取分散化经营,集中度最大;反之,数值越小,表明集中度越小。

②贷款客户集中度指数定义为CHI,同上商业银行采用前十大客户所占资本净额的百分比来表示对客户贷款的集中程度,CHI越大,说明贷款总额分布在前十名客户中的比重就越大,集中程度越高。

③地区集中程度,因为农村商业银行主营业务大多局限于本区域,故可以认为地区集中程度较高,达到1,在实际计算中,可以将此变量剔除。

2.2 苏南地区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测算 根据数据的需要以及实际的可获得性,本文搜寻了苏南地区三家农村商业银行(分别为常熟、吴江、江阴农村商业银行)2008年至2012年的数据,根据三家农村商业所披露的资料,计算贷款的行业集中程度以及客户集中程度。研究中使用EXCEL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从图1中可以看出常熟农商行行业贷款集中程度在20%~30%这个区間变化,吴江农商行则处于30%~40%这个区间,江阴农村商业银行2008年贷款集中度较高,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其走势逐年下降。

从图2中可以看出对最大十家客户的贷款集中度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常熟农商行下降幅度最为明显。

3 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收益及风险分析

3.1 研究方法 对所收集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税前资产利润率ROA以及净资产收益率ROE来衡量银行的盈利能力,建立回归方程:

其中,ROAij表示第i家银行在第j年的税前资产利润率;ROEij表示第i家银行第j年的净资产利润率;MHIij表示第i家银行第j年的市场集中度情况;CHIij表示第i家银行第j年的客户集中度情况;SIZEij表示第i家银行第j年的总资产,计算中对其取对数;α0、β0为常数项;α1、α2、α3、β1、β2、β3为回归系数;εij、μij为残差项。

以不良贷款率(RBL)来衡量银行的风险,建立回归方程:

4 对回归的结果进行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农商行的税前资产利润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和贷款的行业集中度MHI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两者对贷款的客户集中度CHI以及资产规模LNSIZE的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以上这点说明三个问题,第一,贷款的行业集中度情况明显影响着农商行的收益水平,这一点在现实中可以得到很好的验证,对收益率水平高的行业集中贷款不仅可以在行业层面上集中而且可以同时在企业层面上分散,有利于提高收益,例如:对房地产业、城建、出口制造业的集中投资都可以带来明显的收益;第二,客户集中度对收益的影响并不明显,这说明了在区域范围内,对大客户与中小客户的信贷并不存在明显的效益差异;第三,资产规模对收益情况的影响也不显著,这从侧面说明了农商行对资产管理的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因为资产规模大的议价能力强投资面广理应获得更高的收益,但从表中的数据并不能看出这一现象。

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坏账率RBL与贷款集中度的相关关系并不明显,反而与资产规模呈正相关情况。这一点与人们的常识,即与其他中大型的商业银行的情况截然相反。

中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一般与贷款的集中度呈一定的相关性,而农商行的两者却不显相关性,这是因为中大型商业银行的业务是在全国内展开的,而农商行的业务范围却主要局限在一定区域内,在一定区域内的企业数目和产业数目与全国相比,自然不存在可比性,这一点也从侧面表明了农商行的贷款集中去向并不一定是自身的主观意愿而有可能是客观条件的限制;表2还表明了资产规模与不良贷款率存在一定的联系,这也同样可以在现实中得到解释,农商行整体规模较小,人员构成简单,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不如其他中大型银行高,内部风险管理结构也相对的不完善,当资产规模大时,其管理能力不能同时跟进,对坏账的管理力不从心,从而增加了坏账比例。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Herfindahal指数为基础来计算的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业集中度和以前十大客户贷款占比来衡量的客户集中度这两个指标来测算三个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集中度,并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这些银行的贷款集中度对其收益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就农村商业银行这一特定群体来讲,银行的效益主要与贷款的行业集中程度有关,而不良贷款率却与银行的资产规模相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商业银行的区域性,二是农商行自身资产管理水平的差异性。

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的建议是,首先,要加强对农商行自身员工素质的培养,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要做到这一点,第一可以从制度上引进其他成熟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第二从内部人员招聘培养上下工夫。其次,就是经营业务区域性的问题,随着国家金融管控的逐渐放松,也早有部分农商行走出原本所在的区域,向其他地区拓展业务,后来者可以模仿先行者,乘着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东风,拓展市场,增加业务种类并最终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1]魏晓琴,李晓霞.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的测算及效应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04:22-26.

[2]关闯.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9.

[3]王倩.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风险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4]王海霞,金桩.城市商业银行客户贷款集中度研究[J].财会月刊,2010,29:38-40.

[5]秦林杰,安梅.关注农村信用社贷款集中度风险[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01:82-83.

[6]王旭.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的风险与收益研究——基于中国18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分析[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3,04:49-59.

作者:姚瓴

第4篇: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市场的结构变化与人们传统观念的转变,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营销产生越来越大的挑战,使得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市场营销模式是建立在顾客满意基础之上的,农村商业银行在以往经验上积累的信贷市场营销理念将受到巨大挑战。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研究新的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市场营销的发展情况,掌握顾客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服务的满意度、忠诚度以及意见,从而为农业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不足,调整营销战略和市场定位,确立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一、农村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中出现的管理问题

(一)市场营销模式单一,营销策略不到位

在市场营销方面,部分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传统的国有商业银行,还习惯于坐等用户上门,没有将银行产品或者服务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报道、宣传和说明以便引起客户的注意和兴趣,激发客户办理信贷业务等。许多农村客户习惯接受柜台服务,或者更习惯于传统的贷款方式,很少愿意涉及新的信贷业务,尤其是中老年客户对新出现的信贷业务营销方式的接受程度较低。

在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所在的地区,由于当地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有限,当地居民的消费水平有限,网上银行、电子业务等成立的时间短等原因,人们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和信贷资本状况缺乏相应的了解,认可程度还较低,造成吸收存款困难,这里仍有部分的居民,只在农行办理存取款业务。分行的工作人员的观念也仍停留在以往那种单一的经营模式之中,客观上制约了分行网上银行的发展。

(二)信贷管理和营销理念还有待提高

传统信贷营销中,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调查较为简单,大部分是根据统计结果中出现频数最高的需求将服务推向当地市场。这种状况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银行管理员信贷管理和营销理念不够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部分管理人员没有真正从信贷风险防范的角度更新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理念,对资本“吸收意外损失”的作用也只存在表面上的认识。在日常的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中对资本充足率对信用社信贷风险的能力关注的也比较少,缺乏必需的信贷管理的紧迫感,依然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三)农村信贷营销市场的开拓难度大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农村商业银行若想将资产质量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一般只能依靠增量带动和存量活化。但是,我们也看到,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范围主要是“三农”,当机构设置在贫困山区或少数民族地区等地的时候,其发展速度就必然要受到当地经济发展速度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对信贷发放管理的风险责任制的实施较为严格,这使得较多的分支机构普遍保守、被动,很难放开手脚进行信贷业务的拓展。当地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将政策争取给农村商业银行,但很明显这有点杯水车薪。越是不敢发展,就要不断强化风险机制,其束缚就越大。这就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农村信贷营销市场的开拓。

二、完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市场营销的几点建议

(一)实施营销项目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营销项目化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银行传统架构中的等级观念,使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营销上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营销项目确立到项目管理完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村商业银行各个项目管理层的人员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须提高部门之间的沟通能力,培养合作模式下的“团队精神”。国内农村商业银行多采用“职能型组织结构”,在实施营销项目化管理的过程中,这些银行可以突破本机构现在的职能界限,建立一种更加高效的“矩阵型结构”。这种结构的表现特点就是项目人员除了向原职能部门经理负责之外,同时还向市场营销相关的负责人报告,这对部门之间难免会产生的摩擦起到了减少作用,降低了项目运作的成本,

有效地利用了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资源,拓宽了信贷营销范围,银行内部向心力得到提高。

(二)更新营销服务观念,强化市场营销能力

随着同业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多元化,新的发展形势给传统银行带来的既是严重的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对农村商业银行而言,要在服务和营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更新服务理念,深化服务内涵。要针对农村当地的客户结构状况,统筹规划总体的市场营销和客户战略,改变农村商业银行以往较为不合理的服务方式。在营销策略、产品开发、服务形象、信贷服务规范等方面努力达到全国统一的标准,全面树立农村商业银行在当地农民朋友和企业单位中的形象。同时,将各种信贷业务品种有机地整合到一起,统一对客户进行营销,推进与本省、本地区银行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突出基层农行自身的特色,把个人零售业务作为服务营销的重点,同时进一步拓展差别化的经营服务业务,为农民朋友和企业单位提供更加符合他们特点、方便、周到的服务。

(三)提高整体服务层次,建立客户沟通模式

农村地区的商业银行的负责人要经常与员工沟通、与客户沟通。一般员工也要经常性与客户沟通,并且要相互之间进行内部沟通,这需要农村商业银行建立一些有效的沟通平台或沟通渠道。例如,银行可以长期性地通过电话、网络、邮件、留言簿、定期客户交流会以及定期专门回访客户等方式对客户的意见或建议进行有效地收集,达到客户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目的。同时建立整个银行体系内的服务网络和应急管理措施,对客户在使用业务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在回访中收集的建议或意见、客户对服务不满而进行的投诉等,要认真对待,建立一套登记、处理、反馈的应急体制。同时,推出适合农村地区中低收入阶层的信贷服务。可以在寻求合作的基础上,了解农村本地的重点发展农业产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主动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当地重要企业人士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建立这种良好的客户沟通模式,进一步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整体服务层次。

(四)从当地经济状况出发,寻找信贷结构新载体

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状况的好坏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调整信贷和管理结构不只是简单的控制和收缩。这需要农村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规律及时掌握当地经济发展的脉搏,加快信贷业务的发展。不能再采取以往的“坐等上门”方式争取与维持客户资源,更不可以在用以往那种简单审查的方式和“一刀切”的营销管理模式。新的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必须积极主动地深入到当地的企业、居民家中,做足市场开拓的前期分析和调查,建立健全信贷市场营销的信息资料库,掌握本地信贷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全方位坐标,包括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投资环境等。然后,冷静分析,果断出击,定能取得好的成绩。

三、结论

无论从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或资产结构来讲,农村商业银行当前的经营状况都还不够理想。面对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市场营销模式单一,营销策略不到位;信贷市场开拓难度大,资本监管手段不足等发展现状。政府部门必须创新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信贷监管,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信贷综合风险评价,提高农村商业银行资金的安全性。

同时,农村商业银行自身必须更新服务观念,强化市场营销理念,从当地经济状况出发,寻找信贷结构的新载体,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而使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的服务需求,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第5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银行股权质押问题与风险分析

为贯彻落实《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商业银行股权质押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13〕43号)要求,安庆银监分局联合安庆市银行业协会对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股权质押情况开展了专项风险排查。排查显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股权质押比率管理不规范、股权质押授信额度过高、违规办理本行股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未纳入统一授信管理、管理机制建设不健全等问题与风险值得关注,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加小编扣扣87254598一起交

,流!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3年12月末,安庆辖内16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中,办理股权质押的有6家银行机构,质押股权总数48户32531万元,占总股本的24.72%,所担保授信总额为49407万元。其中,独秀农商行出质股东最多,共29户,出质额22090万元,占其股本的40.93%。大多数股权质押业务为贷款担保,个别银行机构办理的股权质押为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反担保。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风险

(一)股权质押比率管理不规范。一是被质押股权占比较高。大量银行股权被质押使得相关股权被冻结、拍卖的可能性增加,进而影响股权结构的稳定性。如,2013年12月末,独秀农商行股权质押金额占总股本的40.93%,望江农商行股权质押金额占总股本比例也达到30%。二是主要股东股权质押后表决权未受限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对主要股东质押本行股权数量达到或者超过其持有本行股权的50%的,未按照监管要求对其在股东大会和派出董事在董事会上的表决权进行限制。

(二)股权质押授信额度过高。部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办理股权质押时,股权价值未经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确定,出质股权价值的确定缺乏依据,以致授信额度远高于股权面值,存在高估现象。本次风险排查的48户股权质押业务,质押股权与授信额度之比大约为1:1.5。如,太湖农商行办理独秀农商行股权质押授信金额15987万元,质押股权面值9995万元,质押股权与授信额度之比为1:1.6。

(三)违规办理本行股权质押贷款。部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向股东发放贷款时,要求融资性担保机构为股东提供担保,但同时又允许股东以本行股权向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供反担保。此类操作实质上是同意接受本行股权作为质押标的,违反了《关于商业银行股权质押有关问题的批复》(银监办发〔2005〕60号)的规定:商业银行不得接受本行股权作为质物。如,潜山农商行4位股东1343万股股权提供反担保在本行贷款1370万元;独秀农商行4位股东1108万股股权提供反担保在本行贷款1850万元。

(四)股权质押未纳入统一授信管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普遍未按照商业银行统一授信管理要求,将股权质押作为对外担保纳入统一授信,也未严格执行《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商业银行股权质押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13〕43号)的规定:股东在本行借款余额超过其持有经审计的本行上一年度股权净值的,不得将本行股权进行质押。如,某工贸实业公司在独秀农商行自借贷款余额3500万元,但同时以其持有的920万股股权在太湖农商行申请贷款1400万元,独秀农商行在报备审查中未予以否决。

(五)管理机制建设不健全。当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股权质押管理机制建设不健全,亟待完善和规范。普遍未制定股权质押管理实施细则,对股权质押比率、金额及质押范围等未做出明确要求;未建立股权质押监测台账,不能及时掌握本行股权质押的基本情况,存在单个银行机构集中办理他行股权质押现象。如,2013年末,太湖农商行办理独秀农商行股权质押9995万元,占该行股权质押业务的81.29%。也未建立股权质押报备制度,对超过其总股本的20%以及主要股东质押本行股权数量达到或超过其股权总额的50%的股权质押,未向监管部门报备;对本行董事、监事席位的股东或直接、间接持有2%以上股份或表决权的股东出质本行股份的,事前未报董事会审查备案。

三、政策建议

(一)严格规范股权质押行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高度重视股权管理工作,将规范股权质押管理纳入公司治理和风险防控范畴,切实履行职责,维护股权稳定,规避因股东质押银行股权产生的各类风险。严格落实股权质押报备制度,从严控制股权质押比例。主要股东质押本行股权超过其持有股权的50%的,要从严控制;已经超比例的,一方面要限制其或其派出董事在股东大会或董事会上的表决权,另一方面要通过降压措施,将其股权质押额控制在合理比例以内。禁止变相接受本行股权质押。以本行股权作为反担保为股东在本行取得贷款的机构要立即停止办理此类业务,并到期清偿债权债务;已与担保机构签订合约的,应充分与其沟通、协调,解除其中存在的违规条款。

(二)审慎确定股权质押授信额度。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合理确定质押股权的价值,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其他渠道,正确、科学、审慎地评估质押股权的价值,合理确定质押率,并按照“一户一价”的原则,随时调整,逐户核定质押率,确保风险敞口得到充分覆盖。审慎确定接受单一银行的股权质押额度,合理分散股权集中在单家机构质押可能形成的各类风险。将股权质押纳入综合授信范畴,认真审核、评估拟出质人的资产负债情况和资金需求情况,据以确定出质的合理性和出质额度。

(三)尽快完善股权质押管理机制。切实遵循监管要求,制定和完善股权质押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规范本行股权质押的办理流程、备案要求,明确风险评估、后续跟踪等措施。严格落实股权质押报备制度,按时向监管部门报告本行股权质押情况。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章程,对股东质押股权的行为提出规范要求,落实股东的责任和义务。将股权质押管理规范要求写入银行章程,以制度促规范,以机制防风险。建立股权质押的监测台账,全面、系统地掌握和控制股东质押情况,对已经质押的相关股东,要定期收集、分析其财务数据,做好风险监测、舆情引导和应急预案。

第6篇:如何防范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的内部程序、人员失误、系统故障或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它广泛存在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面临的基础风险之一。如何防范和应对操作风险,是农村信用社进行案件专项治理所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防范和应对农村信用社的操作风险。

一、强化人本教育,抓操作风险防范的核心。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防范操作风险的核心内容。因此,抓员工教育培训,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是防范操作风险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工作。

(一)抓员工入口关。把好入口就把好了操作风险发生的源头关。一是招聘员工市场化。农村信用社应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按工种和岗位从社会人才市场上择优选录员工,确保招聘员工渠道的多样化。二是招聘员工多元化。农村信用社由于经营商品的特殊性,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这就要求员工应当是通才。三是招聘员工高标化。农村信用社员工招聘定位要高、起点要高,不能因管理体制、发展现状等束缚人事管理的思想和理念。

(二)抓业务培训关。一是对新入社员工,根据不同文化层次扎实搞好岗前业务技能培训,不能留空档和盲区。二是对现有员工,企业也要根据工种、岗位、文化结构,有针对性、有目的地搞好在岗培训。经过培训,员工要能清晰地知道业务操作的各个环节和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农村信用社内控规章对风险的控制和对违规操作出现风险的惩处,从而增强操作风险控制的针对性和约束力。

(三)抓职业操守关。一是加强职业操守教育,让员工清楚地懂得农村信用社的职业操守行为准则,知道操作风险的危害性。二是培养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使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行为准则观,增强其操作风险控制意识和自觉性。

二、强化制度建设,抓操作风险防范的根本。

(一)及时梳理修订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农村信用社已有的规章制度、操作程序和实施细则很多,但缺乏有效的整理修订。农村信用社应将现有的内控管理制度(含各种执行登记簿)分门别类地进行全面清理,汇编成册,分发到各个层面的管理者、执行者、操作者。并迅速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堵塞漏洞,以杜绝管理“断层”和风险控制“盲区”,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的产生。

(二)准确把握制度制定的科学性、适用性、可操作性。一是制度制定要统一规划,适用范围和对象要具体明确,确保执行效果。二是制度制定要科学严密,以形成固有的业务操作流程和权限,有效控制风险环节。三是制度制定针对性要强,并要进行周期性的论证、评价、修订,不断适应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保持制度持续有效和管理的连续性以及风险的可控性。

三、强化稽核监察,抓操作风险防范的保障。

(一)加强稽核监察队伍建设。一是有效整合稽核监察机构设置,充分发挥行政监察和内审稽核部门的职能作用,达到齐心协力,齐抓共治,有效防范业务操作风险和员工个人行为。二是配齐人员。农村信用社应按机构网点、员工经营管理水平合理配备稽核监察人员,以全面监控防范各网点机构的操作风险。三是加强稽核监察人员教育培训,提升其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加大稽核监察审计力度。一是扎实搞好常规稽核检查,加大稽核频率,增强稽核深度和广度,提高稽核效率和质量。二是积极有效实施专项稽核和重点稽核。要加强对案件高发单位和易发部位及可疑人员经办的业务的专项、重点稽核检查,发现问题苗头及时延伸检查,直至查清为止,达到控制操作风险的发生。三是实行月度稽核会审制、季度稽核例会制。

(三)加大处罚力度。俗话说:“十案九违规。”违规就是风险。为防止风险案件发生,要务必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对稽核监察查出的问题,就要按农村信用社内部规章严肃处罚,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绝不能姑息迁就,养奸为患。

四、强化风险管理,抓操作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机制。一是各级农村信用社管理部门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组建操作风险管理专门科室,落实操作风险管理责任制。二是建立操作风险预警机制。诸如建立信贷管理、财务管理、计算机信息、安全保卫、人事管理等操作风险预警系统。三是建立操作风险暴露机制,防止有操作风险不暴露,或弄虚作假的行为发生。四是建立操作风险报告机制。农村信用社要结合银监会制定的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制定操作风险报告细则,对发生的操作风险第一时间向决策层、管理层报告,同时报告控制操作风险损失的补救措施以及查处的进展情况等。五是建立操作风险分析通报机制。

(二)有效利用操作风险管理资源。一是积极借鉴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农村信用社工作实际,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高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二是积极运用银监会针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自主研究开发的非现场监管数据系统,组建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管理数据库,及时预防、控制操作风险的产生。三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有效利用农村信用社开发的信贷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门柜业务操作系统软件,对所有网点机构实行实时监控管理,控制操作风险。

(三)全面实行社务公开,严防操作风险。社务公开是一项“阳光”工程,它涵盖了业务经营的各个领域和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既有内部的强力约束,又有外部的有效监督。农村信用社要不断丰富社务公开的内涵,积极发挥其监督制约作用,全方位、全流程地监控操作风险。

第7篇:《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分析》

[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业也在不断壮大。作为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商业银行,其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商业银行在发展的同时使银行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扩大化,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成了当前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的重点,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解决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决策。

[关键字] 商业银行 银行会计风险 会计风险防范

随着银行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银行间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特别是会计风险问题,已成为银行风险控制的重点。近几年金融系统案件频繁发生,大多源于会计监督乏力。因此,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是我国当前金融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剖析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会计核算风险

会计核算风险主要是指会计核算的随意性和制度的缺失导致的风险。会计核算指准确、及时、真实、合法地对银行业务及财务活动情况进行会计核算和反映,是银行会计的主要任务,也是银行会计的基础工作。然而目前银行会计不论是在日常办理对外的存、放、汇等传统业务,还是在办理综合核算轧帐的过程中,或是在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及报表的编制过程中,各个环节无一不存在着风险。近年来,金融系统发生经济案件屡见不鲜,据了解在金融业发生的众多经济案件,往往是与我们会计核算某个环节失去控制有关,如滥用会计科目、篡改帐表、造假帐等,从媒体的有关报道中我们经常可以了解到。

(二)会计信息失真风险

银行的一切业务活动都要通过会计信息进行反映。从近年来发生的银行

案件中,可以看出不少银行都存在违反国家金融政策,会计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料不真实、不充分,真账假表、假账假表、任意调整收支科目等现象,掩盖了信贷资产的质量和风险,影响了对银行经营状况的客观评价。

(三)会计监督乏力风险

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实施会计监督,会计监督就是对单位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监督,但是目前银行会计监督职能相对软弱。我国多数银行的会计工作还停留在会计核算阶段,热衷于账务处理,对于资金运动过程的监督较为淡化。在不正当利益的驱动下,银行发放超规模贷款违章拆借、账外投资、私设小金库、越权承兑、贴现银行汇票等违规情况屡禁不止,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会计核算的监督检查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相应的处罚制度不健全,从而变相地助长了违规经营情况的蔓延。

(四)印、押、机、证管理风险

银行会计的印章、压数机、密押、重要空白凭证等按制度规定应专人保管以明确职责,并且必须分人保管以达到相互制约、监督的目的。一般银行在分人保管方面都做得较好,但往往未落实定向交接代班制度。这样时间一长就可能造成人员交叉或重叠代班,同一人既有可能接触印章,又有可能接触压数机、密押及重要空白凭证,极易产生银行内部人员盗窃或骗取重要空白凭证偷开汇票、私自汇划资金、诈骗和盗窃银行资金等现象,且发生后很难确定作案人。另外,对印、押、机、证的保管未能做到人走上锁,也存在着内部人员利用时机作案的可能。

(五)会计电算化风险

随着金融业务的发展和银行会计电算化的推广,银行的很多业务都通过上机操作完成,但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进行盗窃、贪污、诈骗、挪用银行或他人资金的高科技犯罪案例也层出不穷。这类风险一方面源于银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不完善,另一方面有些银行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落实上还不到位,极易为金融犯罪提供条件,并造成很大的风险。

(六)会计人员风险

近年来银行新增员工较多,有些会计人员素质较低,而银行会计处于银行业务的第一线,对人员的专业理论和业务知识要求较高,如果对会计结算制度等了解不足,就容易产生违规操作。如对外来凭证的审查、鉴别不严会导致受理要素的凭证或假汇票、假支票等情况发生;在凭证传递方面不规范,也会造成入错帐、丢失凭证等情况发生。这些差错事故的发生将直接导致银行资金垫付或资金损失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分析

1.银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防范银行风险的要求

一方面,分级管理的体制使作为经营主体的各级分支机构部门利益膨胀,在利润指标、支付保证、恶性同业竞争、职工福利等种种压力下,往往通过弱化会计的核算、监督功能来达到其目的;同时,绝大多数国有银行的会计处理系统目前都与分级管理体制相适应,按行政区域分散核算、层层汇总上报,使会计工作实际处于地区分割状态,从而为人为地篡改会计数据提供了方便之门;加之基层行领导、会计人员“本地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最终使弱化会计职能的各种违规行为占尽了“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极易导致风险和损失。 2.银行会计制度的建设迟缓,无法满足银行风险防范的需要

首先,实行新会计制度后,银行记账原则由“收付实现制”变成“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未将会计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始终,不采用会计谨慎原则来指导银行经营行为,小则事关银行自身的厉害得失,大则事关整个金融业的安危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否。其次,不允许银行对其资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计价方法计提减值准备,使我国银行的多项金融与非金融资产(如抵押贷款、拆放资金、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完全暴露在减值跌价的风险之下,而无任何防范跌价减值风险的应对措施。

再次,允许银行计提呆账准备金的范围过窄、比例过小、方法过死,审核的手续过繁,使我国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显得极为脆弱。最后,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制度规定相对滞后,使得银行会计对日益增多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所可

能带来的高风险缺乏有效的披露。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分析 1.内部稽核不力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银行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空前关注,然而各银行却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使之系统化、程序化。一方面,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如会计内控制度规定了不同岗位的职责,不相容业务的分离,业务程序的先后制约,却未形成一套生产流水线式的防范风险程序(一般应由目标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组成),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相互制约机制不健全,一些重要职责和岗位没有严格分离,混岗或集多职于一身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银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的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措施,常常出现“控下不控上”的局面,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留下事故隐患。

2.教育滞后,人员素质偏低

近年来,国有独资银行在快速商业化的变革中,为抢占市场份额,实行外延式急速扩张的策略,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一些新手未经岗位培训,对于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没有很好的掌握,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另外,在会计队伍趋向年轻化的同时,也容易受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在会计业务操作中违规甚至违法。

另外,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在银行会计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原来需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完成的业务,现在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完成,但相应的风险因素也随之增加,高科技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利用高科技犯罪,给银行造成的损失隐蔽性更强、危害更大。

三、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决策

现代银行会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风险点,承受着各种严峻的考验。如何有效防范银行会计风险,已成为搞好商业银行经营,保持我国金融稳定的重大课题。鉴于此,应从防范银行会计风险、深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提高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使用价值,构建稳健经营的银行会计新机制以及加大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力度等几个方面入手,制定、落实相应的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形成会计风险防范机制

加强银行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会计工作操作规范是防范会计风险的重要保证。必须建立科学完善,职责明确的内部管理体系,实现会计内部管理领导责任制。要对银行会计工作的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环节作重点研究,针对其业务特点和业务流程制定相应的制约措施,特别是对易发生案件的重要岗位和人员要实行定期检查定期轮换,交流和强制休假制度;要强化会计工作的审批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各自权限和职责;要强化会计的事后监督,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在各道防线上形成有效的防线防范机制。

(二)切实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1、加强员工法制观念教育,树立依法合规操作的理念。

各商业银行应大力加强会计人员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恪守职业道德理念,合规经营、合理操作。坚决杜绝有章不循、违章操作行为,提高员工诚信和勤勉工作的水准。

2、注重培训,提高会计人员查防案件能力。

各商业银行应认识到加强会计人员统一管理的重要性,从机制、措施上支持和激励会计人员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培育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技能,可以通过会计人员资格准入、退出机制对会计队伍进行的分层次、有步骤、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查防案件能力和综合履岗能力。

3、建立会计管理和柜面交易人员行为监察制度。

注意掌握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的工作人员在8小时以外有无失范行为,及时跟踪、了解情况,对思想、观念变化异常和行为失范的员工要进行教育,力

争将不稳定因素和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建立约束激励机制。

要有效规范会计操作行为,防范会计风险,需要再加强监管,加大惩处力度的同时,对那些遵规守纪的会计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形成一种奖优罚劣的风气,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1)加强会计监督检查和惩处力度。会计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各项制度能否得到切实落实和执行,因此,必须加强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会计检查要形成制度,不能走过场、流于形式。对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行为不论是否造成损失都要严肃查处,决不能姑息迁就。还须严把会计工作岗位并从严管理。(2)建立激励机制制定一套有效的奖励方法。对那些经营管理好,防范风险或堵截案件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具体奖励金额可以与举报、堵截案件的金额相挂钩;在提拔、任免干部时,可以把个人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作考核依据。(3)安排员工轮岗训练或派驻海外机构工作。拓宽员工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可以借鉴他们的先进做法给合自身实际大力推进员工队伍素质建设,严禁无证人员上岗,并可通过建立一套激励措施。

( 三)建立会计风险预警和风险补充机制

银行要把单纯的会计风险事后监督,变成事先、事中、事后全方位控制,有效运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对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行为坚决予以处罚,加强银行间的协作联合,积极通报结算诈骗案情,实现规避会计风险的目的。另外,由于银行会计风险存在的固有性,因此建议可以建立会计风险补偿机制,即可先将一些风险大的业务项目参加投保,例如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和出纳人员的人身安全险、现金收付安全险、票据支付结算险、联行往来等风险。同时还采取由金融企业自己提取风险准备金的补偿机制。

(四)建立集中统一的稽核系统

会计事后稽核对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行为风险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有商业银会计事后稽核是由在相应会计柜台设一名事后稽核员完成,事后稽核缺乏独立性,会计监督职不能很好发挥。因此,必须改变分散的会计稽核方式,调整防范行为、选择整体的、联动的、动态的会计稽核方式,

即会计主体上移,以二级分行为核算主体,建立专门的稽核中心,及则对辖内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务集中稽核,稽核分析时,把各营业网点作为整体的一部分看待,实现单点状态不能达到的综合效果,从财务会计的角度揭示潜在的违规行为,面临的风险和可能由此造成的损失,为风险的识别、处理和防范提供有针对性的措施,把损失控制到最低。

(五)加强对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揭示,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 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加强银行风险防范。目前我国银行会计不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基本上提供了完整地反映银行表内业务会计信息,但报表项目的的设置较为粗糙,不足以详细地披露与银行风险有关的会计信息。我们可以考虑要求银行在现有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再单独编制一张补充报表,以使更为集中、全面、直实地披露有关银行风险的信息。

补充报表主要是在银行现有报表组成上增加现金流量表,以补充目前报表所难以反映的相关信息,即能够向使用者提供银行在会计期间内现金流量的情况,特别是能充分披露银行实行权责发生制,收入、利润中含有的应收未收成份造成的收入与支出在实际收付上不对称的有关信息。除此之外,建立有关“充分揭示”的责任制度。这是有效防范各级机构报喜不报忧,隐瞒关键问题、风险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按照会计核算的相关性、重要性原则,凡对本银行稳健经营有影响的因素和事项均以必须按制度要求由会计人员充分揭示。如资产运行质量状况;利润中的应收款比例及其状况、筹资的实际成本、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债权的保全情况,拥有担保物、抵押物的现况,重大事项的变更等等。再者要不断完善银行会计科目体系,例如将逾期拆放款项及衍生金融商品交易业务、代理业务等形成的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纳入表内核算,使这些业务中所潜藏的风险得到及时、充分的揭示。

(六)依靠高科技手段防范会计风险的发生

目前,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越来越高明,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因此,商业银行在今后的业务发展中,要充分依托计算机技术,利用高科技手段,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防范风险再设一道防线。

第8篇:论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与发展

目录

内容摘要.……………………………………………………………………………1

一、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2(一)、应树立先进的银行风险管理观念…………………………………………2

(二)、要健全风险管理体系。……………………………………………………2

(三)、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方法。………………………………………………3

(四)、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3

二、进一步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模式,提高决策水平.……………………………

3(一)、要完善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3

(二)、要加强研究,提高决策科学性。…………………………………………3

(三)、要加强对货币信贷政策的研究。…………………………………………3

三、要想方设法提高核心竞争能力.………………………………………………3

四、培育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4

(一)、要培育全员风险意识………………………………………………………4

(二)、要建立正面、正向和正确的激励约束机制………………………………4

五、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4

(一)把实现银行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与支持“三农”有机结合起来.………5

(二)逐步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形成多元化的利润来源.……………………5

(三)把握好业务发展及资产扩张与风险防范的关系.…………………………5

(四)统筹好金融创新和规范管理的关系.………………………………………6

(五)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6

六、结语。……………………………………………………………………………7

参考文献:。 …………………………………………………………………………8

内 容 摘 要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转制而来的新型金融机构,由于起点低、底子薄、人员素质较低等先天不足,迫切地需要通过发展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强化风险控制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环节,对农村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此次针对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现状,提出了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的若干建议。

论文关键字:农村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核心竞争力 发展

1

论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与发展

农村商业银行(Rural commercial bank)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风险管理既是银行业金融监管的要求,更是银行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风险管控水平直接体现了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认识风险、防控和化解风险,是实现经营目标,推进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保障。一要按照“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建立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系统。全面就是从“三会一层”到每位员工,都必须具备风险管理的义务和职责,并覆盖所有部门和岗位,还渗透到各项业务和各个操作环节;审慎就是要坚持“内控优先”的要求,做到业务发展,制度先行;有效就是保证内控管理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对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和纠正;独立就是风险管控人员不应受到干扰,能够独立判断、识别风险、报告风险,并实施相应措施。二要牢固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培育,使得员工把防范风险作为自觉行动。特别是处于风险控制的前台员工和内审部门,要针对性地加强专业性培训,全面熟知各项风险管理制度,掌握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培育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三要强化相互制约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机制。加强授权、分权管理,规范决策程序,通过科学合理地分配责、权、利,使得各级、各部门之间权力制衡,减少决策失误。四要加强制度建设,做到经营管理有章可循,约束有效。2004 年以来,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措施,使银行业面临着既要加快发展又要严格控制风险的双重压力,多家银行都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同其他银行相比,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一方面,由于是从农村信用社发展而来,存在着起点低、底子薄、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风险控制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另一方面,它又迫切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如何在目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的难题。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验不足,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强化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势在必行。

现认为农村商业银行防范风险与以后的发展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一)、应树立先进的银行风险管理观念。农村商业银行作为由农村信用社转制而来的银行,不可避免地刻着农信社的烙印,而且原有业务主要为涉农业务,员工的整体素质及操作经验相对较低,这些都导致其风险管理水平比较低。较其他商业银行而言,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应作为风险控制的首要环节。农村商业银行各级行的领导要高度重视风险预测工作,充分认识到做好风险的预测分析对银行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的重要性,自觉地将风险预测分析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行内部管理的整体工程来抓。在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之初,要确立健康的经营理念和恰当的风险取向,根据风险约束、资本约束和成本约束条件,有选择地推进各项业务的发展,防止盲目发展,正确处理好质量、效益和速度的关系,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寻找风险点,从风险管理中创造收益。

(二)、要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农村商业银行要从三个层面进行调整:一是要适应股权结构的变化,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二要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逐

2

步实现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三要改变以往商业银行内部条条框框的管理模式,进行“流程再造”,实现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从业务风险产生的源头进行有效控制。

(三)、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方法。积极借鉴其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通过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和技术,建立风险识别和控制模型,努力使隐蔽的风险显性化,把滞后的风险及早识别出来,对各类风险依据统一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并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四)、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农村商业银行尽管面临着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但仍应坚持内控优先,制度先行。为确保风险的预测分析和事前防范工作落到实处,农村商业银行要通过对目前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的重新审视和梳理,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预测分析和事前防范制度,尤其对新开办的业务必须在进行风险预测分析,并制定防范控制风险的预案后,再逐步推广,健全各项业务操作规程,将风险的事前防范纳入各项业务的经营过程中。

二、进一步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模式,提高决策水平

(一)、要完善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着“诸侯决策”的难题,即分支行的权力太大,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削弱了总行的风险控制能力。相比之下,商业银行若能借助数据集中的科技平台,通过集权化控制,则能加强对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防范。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新兴的银行,应逐步按照专业化营销和管理的要求,重新布局业务模式,把零售业务下放给各支行,公司业务则集中到分行总调控;同时按照新的行业规划与开发的业务模式要求,再造各项管理和业务流程。

(二)、要加强研究,提高决策科学性。针对市场和客户的快速变化,农村商业银行要研究市场、研究客户、研究自身,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一是要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走势、地区、行业和大型企业集团及其关联企业的分析与跟踪研究,严格防范政策性、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和集团性企业风险。二是要加强对金融市场运行特点的研究,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的形势下,加强资金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有

(三)、要加强对货币信贷政策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区域信贷政策、行业信贷政策和中小企业信贷政策特殊性的研究,为信贷资产的优化配置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通过多层次、多方面的研究,提高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增强全行的宏观风险防范与预警能力。

三、要想方设法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农村商业银行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与其他商业银行完全不同的发展条件和发展基础,这就要求新生的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要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有效防范风险,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内金融市场上突出重围,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就是要确立自身的市场定位和客户基础。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坚持“立足地方、服务三农、服务市民、服务中小企业”的基本市场定位。一是要立足地方,充分发挥与地方经济联系密切的优势,实现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与地方经济腾飞的双赢。应加大对市政重点项目的投入和对区属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对重点市政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信贷支持,使农村商业银行在支持市,区两级经济发展的同时,扩大影响,占领市场。二是要服务三农,农村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无论其所有权结构和管理模式如何改革,其经效规避市场风险。

3

营的方向必须坚持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都要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偏离了这一方向,就背离了改革的宗旨和目标。三是要服务市民,要努力丰富服务手段,开发业务新品种,满足市民金融服务的需要,并以此实现零售业务的迅速发展,建立牢固的客户群体。四是要服务中小企业,把中小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对象。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模式上,应该引入新思维,突破以往银行业单纯以贷款来满足企业单方面资金需求的传统做法,而是在积极探索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以信贷支持、提高素质、优质服务三管齐下的新方法,全方位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农村商业银行可以调整传统的业务结构、客户结构,降低经营风险,拓宽盈利空间,提高收益水平。

四、培育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

(一)、要培育全员风险意识。风险控制应依靠全员的共同努力,其中更主要的是发挥具体经办人员包括各级决策者、客户经理和一线操作人员的能动作用。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主体应由以管理者为主向以操作者为主、全员共同参与转变。要在进一步强化员工对规章制度的学习、强化全员业务培训等灌输式教育的同时,通过一些创新做法,如解剖案例等,增强全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使防范风险成为个人自觉、自愿、自律的行为,形成自我约束机制。

(二)、要建立正面、正向和正确的激励约束机制。尽可能将风险管理、营销管理和绩效管理紧密挂钩,形成其内在的统一性,使银行的短期目标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保持一致,从根本上克服短期经营行为的弊端。

五、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

以东宁农商行为例的农村商业银行刚刚成立不久、因农而立、服农而存,长期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为己任,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重要金融纽带。几十年扎根农村服务的经验以及与农民所建立的紧密联系,是农村商业银行的宝贵财富,也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短期内很难实现的独特竞争优势;而且,在可以预见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商业银行仍将是农村地区网点最多、客户面最广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发展以及这次改制,已使农村商业银行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资产质量、经营机制、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等,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竞争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也要看到,在国家放开了农村金融市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层出不穷的今天,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不仅有邮储银行的组建及其资产业务特别是涉农业务的不断扩大,有农业银行的加速回归,还有各种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等。可以说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与竞争是很大的。同时农商行自身在综合实力、风险控制以及金融创新等方面还有有待改进的地方。以东宁农商行为例的农村商业银行如何保持自身的行业优势,在把握好服务“三农”的基本业务基础上,开拓业务模式,走出区域经营,提高综合实力,建设成真正治理有效、以盈利为目标和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仍然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在经营和改革中要面临的挑战。

4

(一)把实现银行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与支持“三农”有机结合起来

应该说,商业性金融与乡村信贷、小额信贷不矛盾,完全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的根在农村,服务“三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同时,农村商业银行又是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金融企业,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储户资金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同样是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服务“三农”必须以确保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必须把农村商业银行自我发展融入到地方经济和谐发展的大潮中。以前的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一些问题,与长期以来片面强调支农责任而忽视农村信用社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高度相关。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以正确的银行经营理念作指引。这些理念包括市值理念、资本理念、质量理念、风险理念、服务理念、创新理念等。其中,“追求过滤掉风险的真实利润”和“银行市值的长期稳定增长”应当作为农商行这种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的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经营理念。虽然通过改制,解决了产权模糊、所有者缺位这个根本性问题,并实施了财务重组、消化了历史包袱,实现了自我发展,但也要看到真正建立好一个现代金融企业,还要做好各方面的内功修炼,要在塑造品牌、丰富渠道、创新产品、建设团队等方面下工夫,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逐步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形成多元化的利润来源

中国银行业特别是东宁农村商业银行这样的中小商业银行,现在的营业收入和盈利渠道还比较单一,对存贷款利差的依赖性过强,中间业务对银行利润的贡献并不大,普遍地只有在10%左右,这与国外银行业利润构成中30%以上来自于中间业务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虽然近年来我国的银行业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上也获得了可观的投资收益,但实际上也与成本低廉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居民储蓄存款的低利率有直接的关系。这是由我国金融发展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所决定的。但这种过于依赖于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一旦遇到经济周期向下波动,对信贷的需求减少时,要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就是相当困难的。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存贷款之间的巨大利差逐渐缩小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这对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长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要单纯依靠存贷利差来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可能难以为继。如何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保持利润的稳定增长,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而银行业经营管制的逐步放松和混业经营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利润增长点。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在资产扩张过程中,抓住中国金融改革开放、金融自由化的大好时机,努力探索更多更广的中间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在未来一段时期里,形成以存贷利差为主导、各种中间业务利润并存的多元化利润来源。

(三)把握好业务发展及资产扩张与风险防范的关系

建立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发展是农村商业银行的第一要务,但发展必须是有质量的发展。只有防范好风险,发展才有质量。农村商业银行一直面临发展不够的问题,发展业务是首要任务,但风险控制仍然是薄弱环节。当前,信贷风险依然是最大的威胁,我们要做的是

5

全面清收不良贷款,加强大额贷款监管,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如今,国际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金融健康发展以及国内商业银行安全运营带来一定风险和挑战。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要根据新的经济金融形势,对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带来的各类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和估量,及时调整发展观念和思路,巩固业务发展成果,提高风险承受能力。同时,建立起一体化的危机应对机制,完善相关制度,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四)统筹好金融创新和规范管理的关系

我们要努力开发新金融产品,积极地进行金融创新。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的需要,也是作为银行业控制风险的需要,是核心竞争力在对客户提供服务和银行自身发展中最现实的体现。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逐步加快,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不仅商业银行自身面临着更高的风险,而且一般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也同样地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风险,它们的剩余资金也需要寻求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单纯慷慨地提供信用便利恐怕不足以对企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它们不仅需要信用便利,而且还需要更专业、更精细的理财服务,需要更多的金融产品来更好地配置财务资源。同时,制度建设要与业务创新同步跟进,规范管理,不断强化监控,提高风险监管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此外,银行业的风险控制固然需要良好的制度安排,但通过金融产品交易来转移分散风险,同时又获得盈利机会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这些都需要商业银行大胆地进行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五)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原来的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农村信用社在公众形象和社会地位上,仍不及其他专业银行,这反映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不够,对发展贡献度不大。今后农村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与文化建设上,应该两手抓两手硬,在改革发展中形成自己健康而又独特的文化,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并进一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未来银行之间的竞争就在于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核心竞争力也是一家银行区别于另一家银行的关键特征之一。从表象上看,核心能力提供了进人多样化市场的潜能,它应当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但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是以企业文化为底蕴的员工价值认同感。只有有了以文化为底蕴的员工价值认同感,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同时也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够尽心尽职地为客户服务,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推陈出新,顺应市场的变化,捕捉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如何才能吸引和留住高级人才,良好的物质激励不可少,但为员工提供广阔的事业前景,以企业文化为基础培养员工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价值认同感,才是关键。以物质为诱惑来吸引人才,是银行人才竞争中的下策,不是长久之计。况且,这种策略还容易助长员工在从事业务活动中的道德风险,给银行带来极大的损失,长此以往将蛀蚀银行发展的根基。是故,以员工价值认同感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底蕴,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6

六、结语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正处在加速改革的关键时刻,面对宏观调控持续深入的大势,如何自觉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银行自身的发展规律,利用宏观调控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是摆在农村商业银行面前的一大课题。银行经营管理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风险控制上,尤其农村商业银行是在原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改制组建的,商业化经营时间比较短,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还有不小的差距,不能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规模和市场份额,不追求做大,而求做强。要把合规文化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位置,使合规文化、风险理念渗透到每一个操作环节和每一个员工日常行为中。要尽快完善合规和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推进流程改造,建设好信息系统和数据平台,做好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提升风险管控水平。面对新的形势,农村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变被动为主动,视挑战为机遇,采取积极措施,确立与现代化商业银行相适应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努力防范和化解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实现健康、稳步发展。

7

参考文献: ⑴、王亚彬 关于建立股份制商业银行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 中国会计网2011 ⑵、于学军:未来农村商业银行将强势发展 百度文库 2010 ⑶、乐宜仁 银行危机的社会学解释 中国知网 2002 ⑷、宋文光 高职教育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金融与保险》2008/6 ⑸、中国银监会统计资料.中国金融网 2009

东宁电大09秋金融本科 王发伟

学号:0923001251583 电话:13349534111 信箱:Dnxhwfw@163.com

第9篇:一、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一般而言,引起市场风险的因素很多,包括政治、经济、意外事件等,这些因素反映在市场上,就造成了市场在很短时间内的急剧波动。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由于我国银行目前从事的股票和商品业务有限,因此其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整个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风险,其最简单的形式是市场利率变动导致固定收益证券价值下降。以存、贷款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结构上通常是不匹配的,这就意味着利率的上升或下降会带来银行价值和收益的巨大变动。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按其成因可以分为缺口风险(含重新定价风险)、基差风险、内含期权风险、其他风险(包括收益率曲线风险和再投资风险等)。我国利率市场化推进以来,银行利率管理有了一定自主权,利率风险管理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银行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仍然较低,对利率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仍然较弱,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加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是必然趋势。汇率风险主要由汇率变动和国际利率波动不同步造成的。银行在经营外币业务和投资一些衍生工具时通常会面临这类风险,也就是两国货币兑换比率的变化而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动的风险。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将走出国门 投资海外,汇率风险也随之增加;同时随着市场全球化和业务国际化,商业银行拥有越来越多的外币资产和负债,金融市场汇率风险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而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加快推进,汇率波动幅度逐步放大则使汇率风险逐步凸显。

总之,在商业银行交易业务规模逐步扩大并逐步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同时,其所蕴涵的市场风险也将逐步增大。特别是随着国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将更大,也更为复杂,因此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工作也日趋重要和紧迫。

上一篇:创建市级文明单位下一篇:做好安全教育工作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