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2022-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农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对川东农村教育意识的调查分析

【摘 要】农村相对城市生活水平较低,这可能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居民教育意识是否也会受到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了解农村家长及学生教育意识,根据对现状的分析提出应对策略,来提高农村的整体教育意识,促进我国西部农村教育的发展,帮助农村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意识。调查研究中,笔者通过对西部农村达州市、广安市的大部分农村乡镇进行调查研究,对收回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通过文献法等进行研究,经过多次辩证分析、讨论,得出较合理的结论,提出适合农村教育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教育 教育意识 教育态度 教育水平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与经济的进步带给了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国这个有9亿人口之多的农村,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提高,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中对教育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规划,国家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在调查中,我们可看到农村小学初中都不需交学费,农村的教舍和教学条件都得到改善,农村学生在校的生活也得到国家的财政补贴。从宏观看,农村中小学生们的生活与学习条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从微观看农村教育的变化是否会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呢?我国农村学生综合素质和家长教育意识是否如时代发展的速度前进,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有较大的提高,农村家长对教育的态度与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否在改变,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笔者心怀为农村教育发展贡献一丝力量的心情进行了此项研究,并利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在西部农村川东达州市、广安市下辖的乡镇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1 对农村教育的认识

1.1 对西部人口大省整体教育水平的了解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有9亿多的人口是农民,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为社会的发展和建设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为了改善全民的教育水平,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递增,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1986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此法出台以来我国农村的义务教育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国的义务教育意识在农村中渐渐地形成。在中国统计局网站所查阅的资料显示:以四川省为例,1987年小学的总数是80865所,在校学生总人数1243.11万人,专任教师44.62万人,随着国家义务教育法的逐步实施,我国受教育水平在不断提升,随着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全国新出生人口数有所减缓,所以导致了小学生总人数的降低,随之到了2011年四川仅有八千多所学校。

从统计局的数据,可以看到四川省2011年普通小学毕业生数104.21万人,初中学校数3,964所,初中招生数105.81万,这里出现“初中入学人数大于小学毕业生人数”这个现象是由于部分地区异地高考等政策还在完善,农民工子女返乡念中学的缘故,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的大多数小学毕业生都升入了初中学习。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我国的义务教育政策正改变农村教育。我们现在需要向学校缴纳的费用越来越低,我们向四川达州、广安等地了解到,他们当地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现在读书不花钱,而且学校还会给予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所以很多的家长都不会去阻挠孩子读书。

1.2 对川东部分地区教育水平及教育意识的调查

1.2.1 对教育水平的调查

达州市被誉为“中国气都”,这里虽天然气丰富但经济和教育水平都不高,城区与农村的教育水平相差甚大,城里学生每天课余时间都得完成大量作业以及家长自发给学生购买的大量的学习资料、课外读物等,自己玩耍的时间较少,有较多的孩子在课余时间都要请家教辅导或去培训机构进行补习,城区里的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城区家长和学生的学习意识都较强,教育水平也比较高。在达州市的农村乡镇中,如达川区石桥镇,这个镇是离达州城区较近的一个镇,我们从这个镇了解到,当地人对教育的认识清晰,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也比较重视,但是和城市比起来还有一些差距,这个镇上居民中有一部分家庭的孩子也在上补习课,但只是在寒暑假,然而其他的家庭对这些补习班、辅导班没什么意愿或想法。

在对大竹县县城、周家、文星、石河等镇,宣汉南坝、胡家、双河等镇,广安市花桥镇、前锋等镇的抽样调查显示,城区的教育水平都要比乡镇的教育水平高许多。在这几个被抽样的乡镇中,经调查发现,孩子的家长大多是他们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学生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关心不够,现在学习也不需要交纳学费,且每期学校都会发放生活补助费,在当地的中小学进行走访时看到学校的条件都很不错,有的学校开始使用多媒体进行上课;在教师的配备上,学校稀缺专任教师,通常在校外聘请一些退休的老教师授课。这样做能解燃眉之急,但时间长了也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况且老教师虽经验丰富,但是也伴随着他们的有些观念和教学方法对现在的学生已不太实用。

1.2.2对教育意识的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在农村中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家长与时俱进对教育很重视,另一部分家长仍不太重视孩子的教育。一部分的家长表示很关注孩子的学习,且在学习上经常给孩子辅导或请有能力的人来辅导孩子学习,假期更是安排了学习任务;而一部分家长虽表示关注孩子学习,但大都只在期中或期末考试时,问一下孩子的成绩。当询问孩子假期学习情况时,不重视教育家长通常只管孩子把假期作业是否做完,完成后就没有再去管他们的学习,甚至有的孩子的父母让其爷爷带着孩子去他们身边住几个月。调查的结果,让我们看到了时代进步,伴随生活质量的提高,教育意识不一定有提高。有的家长的教育眼光还停留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然而另外一部分家长却很重视后代的学习,他们要求孩子每天必须学习,家长主动给学生购买课外辅导资料,找辅导老师,他们的教育意识和态度也不一样。这大概就是现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条件下农村的教育现状。

1.3 对调查结果的总结

通过对达州、广安部分乡镇与城区的调查,城区与乡镇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城乡的教育观念变化也很大,城乡教育意识的差距很大。在城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度普遍很高,学生的学习环境优越;在农村,在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形下,虽然国家对农村教育的硬件加大了投入,农村学生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意识的变化不大,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引起重视的人数微乎其微,农村家长对他们孩子的家庭教育做得并不好,甚至是不懂得家庭教育,不太重视孩子的未来发展。稍有些知识与现代眼光的父母,大多不能亲自教育自己的子女,把对孩子的教育的重任交给了识字不多的孩子祖父母,这使孩子接受相对落后的教育。

2 对农村教育现状的分析

2.1 对农村教育现状的宏观分析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造成农村出现这样情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农村许多家庭的经济收入不高,这种家庭孩子的父母为了给家里提供好的日常生活,医疗保障,住房等原因,远赴离家千里的广东、浙江、福建等地打工,这样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与义务交给了他们的父母。首先是他们的父母大多是上世纪的半文盲,识字太少无法辅导孩子。二是因为他们的观念迂腐陈旧,家长的心中认为读书不能给家里带来直接的经济收入,不能看到多读书能创造的价值,不理解读书的意义。三是家长知识水平的影响,如果一个家长没有正确理解学习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那他们也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来教育他们的孩子。第四是当地文化素养不高、教育水平低下也会影响到家长的教育意识及学生的学习意识。

2.2 对农村教育现状的微观分析

我们看到了农村教育意识的相对落后的性状,它折射出我们农村教育建设需要进一步的改进。调查中发现,有的家长文化水平并不高,但是他们却能把子女教育得很好,他们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得到了其他家长及学生的认可,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分析发现,其实父母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是他们经历了许多知识水平的考验,他们的成功与否常常因为知识水平而与成功失之交臂,所以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时,就会更加重视,所以当一个不太会教孩子的家长与这样的人为邻的时候,他们在教育孩子上就会更加重视,眼光也会更加远大,我们想提升农村家长的教育意识,就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同时,我国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除了硬件设施的投入,更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意识和教育态度的软文化的投入,可通过改变人们的想法和思想来改变对待教育的态度与行为。

3 针对农村教育意识的几条建议

3.1 有关部门可加大农村学校的教育编制建设

针对学校编制不够的问题,教育有关部门应加大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国家在教师的待遇方面应该给农村及偏远地区的教师更高的待遇,农村教师不能像城里老师那样可以有更多的收入来源,同时改善农村学校教师的生活条件,将定点培养的教师正确地分配到需要他们的地方去。

3.2 政府可加大社会文化的建设力度

政府在农村中应培养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定期给家长灌输一些科学文化知识,给家长讲解生活中的科普知识,在生活中提升家长的安全意识,同时可以使对教育不重视的家长产生学习欲,这种动力会激发他们去鼓励孩子积极学习。

3.3 政府加大地方经济的建设以促进教育发展

政府加大招商引资,让外面的企业来到当地投资,这样可以为当地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企业为当地经济建设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企业的到来会促使当地人在本地就业,这样这些孩子的家长就可以不用远赴千里之外就业了,对孩子的照顾就可以亲力亲为,家长对孩子学习可以更好尽到职责,这就可以解决孩子的祖父母对他们学习不能更好管理的问题。

3.4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奖惩分明

在教育不听话的、不爱学习的孩子时可以适当地给孩子施加一些小压力,让他们意识到不好好学习就不能得到喜欢的玩具等;同时对于那些认真学习,学习意识较强的人给予适当的奖励等。

【参考文献】

[1]苏兰,何齐宗.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探讨[J].现代教育论丛,2010(04):13-17.

[2]邢胜.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意识研究综述[J].内蒙古教育,2010(24):9-11.

[3]纪晗.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5(10):31-32.

[4]石文秀,郑名. 我国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政策分析与重构[J].教育导刊,2010(07):68-71.

[5]孔起英.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6]刘海华.浅谈城乡教育意识的差异与教育公平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8(15):143-145.

[7]郭学军.教育意识及其结构层次浅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2(04):78-80.

作者:周俊

第2篇: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就业意识调查研究

摘要:为更有效地应对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的就业危机,推进农村中职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对河南省某农业县一中职校学生的就业意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总的来讲,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在就业意识5个各维度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在性别因素上,就业准备、就业信心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源地因素上,就业准备、就业认识、就业信心和就业动机四个维度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年级因素上,农村地区中职生在就业认识、就业信心和就业准备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因素和家庭经济条件因素上,农村中职生在就业意识的五个维度都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就业意识;调查研究;河南省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课题“社会结构规约下的农村青少年职业教育选择框架研究”(项目编号:11YJA880087);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职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社会结构变迁对农村青少年职业教育选择心态的影响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JA114004)

作者简介:王伟华,男,广东黄埔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心理,职业教育管理。

农村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国家中职教育发展的薄弱地带。特殊的区域位置、贫乏的教育资源、狭窄的就业途径、瘦弱的就业优势,给本来就不甚乐观的农村中职生的就业雪上加霜。而疲惫的就业心态、麻木的就业期望与无法充实的就业准备,更使农村地区中职生的就业危机重重。近年来,围绕就业意识的“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教育已成为探讨解决中职生就业问题的一大热点,“正确、理性、全面的就业意识是指导科学就业和促进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制约着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与稳定就业”。[1]面对暂时难以改变的“恶劣”客观环境,农村地区中职校更须科学指导学生苦练“内功”,真正培养并提高其就业意识,促进成功就业。近年来,关于农村地区中职生就业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但专门针对就业意识的相关研究略显薄弱,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尚未被探讨。研究者大多把中职生的就业意识分为就业认识、就业动机、就业态度、就业信心和就业准备[2][3]5个维度。基于此,我们试对河南省某农业县一中职学校学生就业意识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以下拟对此次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不同维度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归因,为更有效地推进中部地区农村中职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河南省某农业县农村中职生就业意识的实地调研,揭示其就业意识现状,以及在就业认识、就业动机、就业态度、就业信心和就业准备五个维度的差异与问题,分析差异与问题的形成因素,为切实改进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1.研究方法。本次主要以河南省西平县职业中专为样本,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了该校一、二、三年级10个专业30个教学班共600名学生作为调研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采用在当堂完成的方式,回收问卷591份,剔除无效问卷13份,得有效问卷57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3%,可以采用,详见表1。主要考察学生的专业、年级、家庭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及相关性。同时,结合部分访谈的形式展开实际调查,以保证研究深度的要求。

2.研究工具。本研究预先对20名5个专业农村地区中职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就业意识的认识和分类,同时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如结合宋洁[4]、史志洪[3]等人的就业意识问卷题目,形成封闭式“农村地区中职生就业意识”的调查问卷。问卷共33题,全部为客观选择题,主要包括就业认识、就业动机、就业态度、就业信心和就业准备5个维度,1-5题考察就业认识,6-11题为就业动机,12-18题为就业态度,19-23题为就业信心,24-28题为就业评价,29-33题为就业准备。采用利克特五点式量表,数字1表示非常不符合,数字5表示非常符合,数字3表示中性水平,大于或小于3都表示高于或低于中性水平。

问卷采用同质性信度,即a系数来测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程度,通过SPSS170分析得出总问卷的克农巴赫a系数为08457。这表明问卷设计的信度符合教育测量要求,可以采用。问卷采用利克特五点量表进行等级量化测量,选项数字1-5分别代表从低到高不同的水平,并默认为等距数据。调查问卷参考于泳红[5]《就业意识调查研究问卷表》,其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水平,并通过编制效度题,也就是测谎题来探测问卷的效度。测谎题共3道题,不计入总分,如果被测者均答错,则该问卷视为无效问卷。采用样本数据(n=578),运用LISREL87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所有题目标准化负荷系数介于047~083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问卷效度良好。

3.研究过程。本次调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问卷的发放与访谈,从2012年3月10日—2012年4月10日;第二阶段为问卷回收,以及访谈笔录、录音的整理、归类,从2012年4月15日—2012年5月15日;第三阶段为问卷数据统计分析,以及访谈材料的质性分析,从2012年5月20日—2012年9月20日,后期同时进行了论文写作和研究总结。

4.数据处理。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主要通过描述统计、单因素独立样本平均数显著性t检验和单因素独立样本方差分析得出结果。访谈材料主要采用逻辑分析法,解释、补充、完善问卷调查结果。

二、调查结果

(一)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就业意识的总体特征

根据独立样本平均数显著性t检验,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就业意识的总体均值差异特征具体见表2。

根据表2我们可以得知,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在就业意识5个各维度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平均值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就业动机、就业态度、就业认识、就业准备和就业信,其中就业信心和就业认识差异幅度最大,其次为就业准备、就业动机和就业态度。经检验,农村地区中职生在就业信心、就业认识和就业准备三个维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就业动机和就业态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二)不同性别农村中职生就业意识差异

本部分重点考察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性别差异对就业意识的影响,对不同性别中职生的就业意识进行了单因素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除了在就业准备和就业信心两个为维度上,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的就业意识在性别上的整体差异不大。其中,在就业准备维度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在就业信心上则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并且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

(三)不同生源地农村中职生就业意识差异性

为了考察不同生源地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的就业意识差异,笔者对不同生源地中职生就业意识进行单因素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4。

分析表4可知,除了就业态度以外,在就业准备、就业认识、就业信心和就业动机四个维度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在就业准备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且就业态度上差异不大。且在就业准备和就业动机上,乡村得分高于县城,在就业认识和就业信心上,县城得分高于乡村。在就业准备上城乡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在就业动机上,县城得分低于乡村。在就业认识和就业信心上,县城孩子得分高于乡村。

(四)不同年级农村中职生就业意识差异

为了考察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年级差异对他们就业意识的影响,这里对不同年级的农村中职生就业意识进行了单因素独立样本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

分析表5知,农村地区不同年级中职生的就业意识确实存在显著差异。在就业准备和就业信心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就业认识上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在就业态度和就业动机上的差异不显著。为了更清楚的揭示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事后进行了LSD多重比较,见表6。

根据表6可知,在就业认识上,三年级和一年级学生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一年级与二年级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二年级与三年级的差异不显著。

在就业信心上,二年级学生的就业信心极其显著地地域三年级学生,一年级学生的就业信心显著高于二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的就业信心与一年级学生差异不太显著。

在就业准备上,三年级学生的就业准备水平极其显著的高于一年级学生,并显著地高于二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的就业准备水平也显著的高于一年级学生。

(五)不同专业农村中职生就业意识差异性

通过总方差分析,发现不同专业农村中职生的就业意识五个维度都存在显著差异。这里仅展示两两多重比较的结果,以深入考察它们之间的差异。对农村中职校不同专业中职生就业意识进行方差LSD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见表7。

由表7可知,在就业认识上,工科学生的就业认识水平极其显著的高于理科学生,文科学生就业认识水平显著的高于理科学生,文科学生与工科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太显著。

文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动机极其显著的高于工科专业学生,同时显著高于理科专业学生,但理科专业学生就业动机与工科专业学生差异不显著。

在就业态度上,工科专业学生的就业态度极其显著的高于理科专业学生,文科专业学生的就业态度显著高于理科学生,工科专业学生就业态度与文科专业学生差异不明显。

在就业信心和就业准备维度上,工科专业学生的水平极其显著高于理科专业学生,文科专业学生的水平显著高于理科专业学生,工科专业学生与文科专业学生的差异不显著。

(六)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农村中职生就业意识差异

通过总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农村中职生的就业意识五个维度都存在显著差异。为进一步考察内部差异,这里仅展示两两多重比较的结果。对农村中职校不同家庭经济条件中职生就业意识进行方差LSD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见表8。

由表8可知,在就业认识维度上,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中职生就业认识水平极其显著的高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中职生,在其他两个比较角度差异不显著。

在就业动机维度上,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中职生就业动机水平极其显著的高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中职生,在其他两个比较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在就业态度维度上,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中职生的就业态度水平极其显著的高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中职生,在其他两个比较维度水平差异不是很显著。

在就业信心维度上,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中职生就业信心水平显著高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中职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中职生显著高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中职生,另外一个比较维度差别不显著。

在就业准备维度,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中职生就业准备水平极其显著的高于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中职生,而其他两个比较角度差异不是太显著。

三、研究结论

总的来看,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在就业意识5个各维度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就五个单因素来讲,主要表现为几个特征:(1)除了在就业准备和就业信心两个为维度上,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的就业意识在性别上的整体差异不大。(2)除了就业态度以外,在就业准备、就业认识、就业信心和就业动机四个维度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在就业准备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且就业态度上差异不大。(3)通过总方差分析,农村地区不同年级中职生在就业认识、就业信心和就业准备上存在显著差异。(4)通过总方差分析,发现不同专业农村中职生在就业意识的五个维度都存在显著差异。(5)通过总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农村中职生在就业意识的五个维度都存在显著差异。

四、讨论

(一)农村地区中职生就业意识的总体特征分析

根据表2知,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在就业意识5个各维度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就业动机、就业态度、就业认识、就业准备和就业信心,且均低于参考值。

农村地区中职生为何在就业认识、就业动机、就业态度、就业信心和就业准备5个维度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呢?结合与部分中职学生的访谈,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业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异常薄弱,大量的专业开设赶潮流、迎形势,脱离县域产业结构,专业不对口,学生找不到工作,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当问及一些学生毕业后是否愿意留在县城上班,得到的回答却是“没有合适岗位,有的早就被那些有关系的搞走了”。

2.“国家对农村中职校的政策支持、关注和资金投入的严重匮乏,造成职业教育发展的‘真空’地带”[6],大量的资金和资助最后均落到省里或地级市里的一些重点校、骨干校、示范校手中,再加上近几年教育部推出的建设1000所中职示范校、重点校的工程,更使得农村中职校的发展举步维艰。

3.农村中职校职业指导的严重缺位,忽视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应有地位。根据对学生和老师的访谈,本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很少开,一般只在上级主管部门检查时或评估时临时找其它专业的老师代替,相关职业指导活动、比赛、方案更是贫乏,这对本来就很盲目的农村学生来讲更是雪上加霜。

4.还反映在当地中职生的实际问题。通过与调研学校招生办主任访谈可知,去年本校9876%的学生均是中考的落榜生,或是中考前直接从初中差等生中拉过来的,还有一部分初中二年级没上完或三年级上了一学期退学后硬插进来的,学生读中职目的盲目、不情愿,水平偏低、不齐,根本谈不上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愿意读职校,由于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家长文化水平偏低,学校职业指导严重缺位,再加上在初中养成的不良习惯,总认为“上学总比不上学要好”,根本不知道自己毕业后何去何从。

(二)不同性别农村地区中职生就业意识差异分析

通过表3分析认为,性别方面,就业准备维度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就业信心上则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并且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这与张建奇等人的研究相符。这“可能与男女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态度、生活习惯相关”[7],男生大部分是初中时的差等生,在初中养成了不良的学习或行为习惯,爱玩、爱捣乱,生活懒散,读中职又多是父母的意愿,“能毕业就行”是大多数男生的心声;女生心智较为成熟,则表现得更为顾家,对父母的辛苦感同身受,希望自己早点挣钱养家,以减轻父母负担。因此,愿意在学习上花更多时间,学到更多本领,为更好就业做准备。这也无形中对男女学生的就业信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勤奋和目标增强了女同学的就业信心;另一方面,女生对就业大多表现出“能就业就行”,对是否对口、工作好坏并不是很在意,而男生则相反,一般较为挑剔,喜欢依赖父母安排工作,脏、累、差的工作不乐意做,这也区别了男女生的就业信心。

(三)不同生源地农村地区中职生就业意识差异性分析

基于表4分析认为,在生源地上,就业准备、就业认识、就业信心和就业动机四个维度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在就业准备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

在就业准备上城乡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可能源于城乡不同家庭条件、家庭背景以及城乡学生的特点,乡村家庭大多经济条件不好,父母大多务农、文化水平不高,家庭一般多兄弟姐妹,残酷的现实要求他们的孩子能通过读书改变家庭现状。因此,这些家庭的孩子一般都比较体谅父母,学习比较努力勤奋,目标明确,知识技能准备充分。城市孩子独生子女较多,养尊处优,生活学习懒散惯了,责任感不强,学习目的不太明确,再加上父母不过早地寄希望与他们,造成他们对学知识技能不很重视。

在就业动机上,县城得分低于乡村,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二:(1)城乡学生的人格特点。县城学生就业仅仅是为了自己,大多出于“更好花钱,更好玩”,真正为父母或家庭考虑的较少,更谈不上为社会做贡献实现社会价值;乡村学生大多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建设一个更好的家庭,为他人或社会服务,“做一个自立、自尊、自强的好人”。(2)城乡学生的家庭情况或父母意愿。城市的孩子从小生活条件较好,父母较为溺爱,不对孩子养活家庭添加压力;而乡村孩子则过早地被父母或兄弟姊妹寄托了希望,现实的责任感和家里的压力,成就了比较关注他人或社会的性格品质。

在就业认识和就业信心上,县城孩子得分高于乡村,这可能出于不同的家庭背景和城乡资源的差异所致。“局限于生活、家庭的压力,以及乡村资源相对贫乏方面的原因居多。”[8]城市孩子一般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经常在县城生活,父母有工作,且人脉较广,这就为他们的就业增加了砝码;农村孩子则相反,不仅经济条件不如人,而且相关最新政策、就业信息一般比较闭塞,或难以获得,这也无形降低了他们就业的信心。

(四)不同年级农村地区中职生就业意识差异分析

根据前面分析,农村地区不同年级中职生的就业意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就业准备和就业信心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就业认识上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

在就业认识上,三年级和一年级学生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一年级与二年级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二年级与三年级的差异不显著。结合与部分学生访谈的结果,发现这可能与年级间的差异和实习工作经历有关,一年级学生刚从普通中学进入职业学校,可能还未适应职业学校就业导向性的办学性质,导致他们的就业认识较为狭窄;而二三年级,尤其是三年级学生已经经历了2-3年的职业学习,大多已经对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有了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也适应了职业学校的教学氛围,甚至有过几周到几个月的实习或工作经历,对就业认识比较到位和全面。

在就业信心上,二年级学生的就业信心极其显著地低于三年级学生,一年级学生的就业信心显著高于二年级学生。这与史志洪等人的调查结论相一致。根据访谈,可知二年级学生就业信心低主要是因为专业学习的不理想、实训实习较少、课堂讲授的乏味,以及频繁的老师、家长、社会打击,学校就业情况的不乐观等等,这些都对正处于徘徊期的二年级学生带来了诸多担忧。一年级学生由于转向职业教育,带有很大的期待和新鲜感,对学校和自己都抱有信心,也想扭转自己普通教育“低人一等”的状况,因此,其信心水平偏高。三年级学生则主要得益于专业学习的完成、专业技能的掌握,以及大量的专业实训实习或工作经验。

在就业准备上,三年级学生的就业准备水平极其显著的高于一年级学生,并显著地高于二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的就业准备水平也显著的高于一年级学生。这主要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年限、学习经历和实习工作经验有关。这符合正常的发展规律,这里不再分析。

(五)不同专业农村地区中职生就业意识差异分析

为了研究的需要,本次分析把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具、机械制造与维修三个专业统一到工科范畴,将会计、有机化学、工艺几何三个专业统归到理科范畴,文秘、电子商务、学前教育、商务英语等四个专业划到文科。根据总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专业农村中职生的就业意识五个维度都存在显著差异。

在就业认识上,工科类学生的就业认识水平极其显著高于理科类专业学生,文科类学生就业认识水平显著高于理科学生,文科学生与工科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太显著。这主要反映出工科专业较强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专门针对性较强,对口工作较多,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市场定位比其他两个学科都准确。文科专业强调较强的灵活性、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个人形象和社会组织交际能力,这类专业学生就业范畴较广,灵活性较强。而理科专业学生则相反,单一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训练使其越来越难以迎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三类学科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文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动机极其显著的高于工科专业学生,同时显著高于理科专业学生。这与刘峰[9]的调查结论基本一致。文科专业学生可能主要偏重于社会知识的学习,就业动机较多的偏重集体事业、服务类行业,以及公益性行业,注重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工科专业学生大多把利己排在第一位,注重个人和家庭的利益,其次才会考虑到服务社会的层面;理科专业学生介于中间水平,能同时顾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在就业态度上,工科专业学生的就业态度极其显著的高于理科专业学生,文科专业学生的就业态度显著高于理科学生。工科专业学生大多倾向于直接就业或创业,其较强的技术针对性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决定了他们会选择创造利润的行业,对工作担忧担忧程度低;文科专业较为宽广的就业渠道也使其更倾向于“先就业后择业”、“先工作着再说”,对工作的焦虑和担忧程度较小;而理科专业学生大多选择“缓一缓再就业”,或者“升学”,对专业的社会认同度较为担忧。

在就业信心和就业准备维度上,工科专业学生的水平极其显著高于理科专业学生,文科专业学生的水平显著高于理科专业学生。“就业信心和就业准备大多数情况下呈现一种正相关,就业准备越充足,其就业信心一般越高”。[10]这里揭示了二者的一致性问题。至于工科专业学生和文科专业学生在上述两个维度的水平会高于理科专业学生,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其专业特点和学生能力水平,前述已经分析,不再赘述。

(六)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农村中职生就业意识差异分析

通过表8分析,在就业认识上,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中职生就业认识水平极其显著的高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中职生。“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越来越成为学生就业认识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主要通过父母文化水平和个人信息资源实现”。[10]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中职生大部分分布在县城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地域,国家相关就业政策、各类就业、工作信息能及时的了解;父母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也能为孩子提供较多的就业分析和判断;本身就生活在商业比较集中的县城,耳濡目染,再加上家庭网络的普及以及多余的零花钱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各种就业信息来源。乡村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中职生则与此相反,与城市的相对隔绝阻碍了国家就业政策、城市就业信息的有效流通,经济条件有限带来的各类信息接触渠道的狭窄(大部分通过电视机),父母也无力为他们提供准确的就业信息和指导,家庭也没有过多的零花钱供给他们上网或旅游,有限的仅能通过正常上学学校和老师间接了解,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他们的巨大差别。

在就业动机上,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中职生就业动机水平极其显著的高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中职生。为何会出现显著的差别呢?根据访谈的结果,主要归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驱动方向不同,乡村中职生从小生活在较为“贫穷”的家庭里,不堪的现状早就在他们心中埋下了“出人头地”、“奋发图强”的念头,再加上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殷切期望和朴实的教育理想,强烈的责任心与荣誉感使他们很早就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回报社会,所以他们就业动机倾向于家庭与社会;而城市里的条件较好的中职生恰好相反,他们受尽父母的溺爱、养尊处优、独来独往,考虑问题历来是自我中心,“没钱就找父母要”、“还要吃得好、穿得好、玩儿的大,有面子”,其选择多偏向自己。

在就业态度上,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中职生的就业态度水平极其显著的高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中职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乡村学生多数选择尽快就业、直接就业或先就业后择业,想早点挣钱,自立起来,减轻家庭负担,对于就业的类型,“能干就行,先做着再说呗”,“对不对口不重要,重点要对方能收我”,是他们的共同心声。而县城的学生选择“缓缓再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适应”、“家里不靠我,我还想继续上学”的最多,反应出当前城市中职生群体里面普遍存在的“等、要、靠”的现象,优越的生活条件往往造成这些学生依赖性非常强,责任心不足,父母的包容与放任也从另一方面强化了他们的想法。

在就业信心上,家庭条件较好的中职生就业信心水平显著高于家庭条件一般的中职生,家庭条件较差的中职生显著高于家庭条件一般的中职生。根据与个别学生和班主任的访谈发现,对于就业信心来讲,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中职生一般比较自信,因为“家里有关系”、“能使点钱”、“况且我对县城环境还是比较熟的”,他们多数认为“学习成绩好不见得就能顺利找到工作”,因此,他们不担心找工作;经济条件较差中职生则持这种想法,“家里没什么熟人”、“也没钱”,而且认为“托关系”不是正经门路,“只有靠自己学到真本事,才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所以他们的自信心水平也比较高。而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中职生介乎中间,“关系不太硬”、“条件一般”、“自己成绩又不如别人”,他们对于就业大部分持担忧和焦虑的态度。

在就业准备维度,家庭条件较差的中职生就业准备水平极其显著的高于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中职生。这可能归因于学习自主程度和努力程度,家庭条件较差的乡村学生迫切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和个人命运,平常非常珍惜学习机会,学习刻苦勤奋,倾向于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身能力,所以他们一般成绩优异,专业技能过硬,发展全面;而家庭条件较好的中职生严重的依赖性使得他们不太重视学习,“拿学历”、“混毕业”的心理异常严重,客观上优越的家庭条件与主观上“不作为”的学习心态造成了他们就业准备水平偏低的事实。

参考文献:

[1]郑洁.当代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调查与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14.

[2]张建奇,陈科莉.广州市中职生就业意识现状及改进策略——以广州某中职学校学生为例[J].教育导刊,2011(19):77.

[3]史志洪.中职生就业创业意识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关于江苏省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愿景的调研[J].职业技术教育,2010(2):90.

[4]宋洁.90后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调查分析——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63.

[5]于泳红,木村裕.三所日本私立大学学生的就业意识调查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3):23-28.

[6]侯协添.90后农村中职校学生心理矛盾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9.

[7]胡铁,王迎.农村中职生就业能力调查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2(29):72.

[8]于凤杰,等.城乡普高生与中职生对未来的规划和态度[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165.

[9]刘峰.中职生就业情况调查及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1(12):88.

[10]刘湛新.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校生就业意识及就业取向的调查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3.

[责任编辑曹稳]

作者:王伟华

第3篇:扬州农村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 基于南京林业大学“关于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分析了扬州农村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现状,并深入研究了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的对策。

关键词 生态文明;環境保护意识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cious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 调查研究概要

1.1 调查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处于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同时美丽中国的建设是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的,通过美丽家园,美丽乡村,美丽城市,美丽校园等建设逐步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在农村,只有普及生态环保教育,提高广大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才能使村民树立正确的生态环保理念,践行环保的生活方式,从而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

1.2 调查目的、对象与方法

为了实现“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增强广大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利用学科优势,对我国部分农村社区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问卷调查活动,以此引导群众自觉提高生态环保意识。

研究所用的数据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美丽中国行”社会实践小分队发放的“关于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扬州仪征市刘集镇铁牌村和高彭村的农村居民,采取无记名问卷的方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辅以访问调查及座谈交流。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3份,回收率为93%,其中有效问卷86份,有效率为92.4%。问卷共设计25题,内容涉及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农民生态环保知识普及现状、农民生态环保行为践行现状等方面。

2 扬州仪征刘集镇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现状

问卷共设计25题,为方便分析,笔者选取问卷中最能反映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农民生态环保知识普及现状”、“农民生态环保行为践行现状”,并对每方面选取3~4个题目进行分析。

笔者认为,一个乡村的生态环境现状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如果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强,那么就会践行比较环保的生活方式,就会自觉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但是如果当地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他们就会觉得环境保护是环保部门或者政府应该完成的工作,与自己无关,所以在他们内心没有形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因此就不会有保护环境的行为,农村生态环境不如人意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所以笔者首先统计分析的是农村的生态环境现状方面的问题,以此来反映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其次是农民生态环保知识普及现状和农民生态环保行为践行现状。

2.1 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表1)

由表1题1“您认为咱们村当前主要有哪些环境问题”结果可见,85%的农民选择“固体垃圾污染”,经过访问发现这些固体垃圾包括生活垃圾以及当地生产毛绒玩具的家庭所造成的工业垃圾。10%的农民选择河水污染,反映出仪征刘集镇的河水受到工业污染。5%的村民选择空气污染。总体来看,仪征刘集镇铁牌村和高彭村的环境污染主要集中在是河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固体垃圾污染,其中固体垃圾污染所占的比重最大。

题2关于“村里垃圾箱(池)的维护情况”,90%是由“村里统一建设,统一收集清运”,10%的农民选择“村里统一建设,村民自管”,这说明当地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管理工作都做得比较好。

题3关于“村里的公厕建设情况”结果,30%的村里“有公厕,管理很好”,70%的村里没有公厕。经过我们的调查走访发现,这与我们所主要调查的两个村的情况有关,其中一个村是进行新农村建设,村里集中建设的小区住房,因此设有公厕,而另一个村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因此没有公厕。但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表明,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是很完善。

2.2 农民生态环保知识普及现状(表2)

由表2题1“家里因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影响有哪些?”,50%的人选择的是“不关注”,表明半数农民没有生态环保意识,对于身边的环保问题采取的态度是不关注,这也表明农村的环境保护教育不到位。

题2“您认为随意弃置农用薄膜、秸秆(稻秆)及禽畜粪便”的后果问题,55%的农民选择“破坏了环境”,这表明农民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也有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但是30%的人选择“没有想过”,5%的人选择“无所谓”,因此合计有35%的人对农村常见的环境保护问题不关注,这也是由环境保护教育不足所造成的。

题3“您愿意深入学习生态环保知识吗?”10%的人选择“非常愿意”,50%的人选择“愿意”,因此从这个数据上可以看出多数人还是愿意去学习生态环保知识的。

题4“您愿意去宣传生态环保知识吗?”5%的人选择“非常愿意”,45%的人选择“愿意”,25%的人选择“无所谓”,25%的人选择“不愿意”,因此可以看出有半数的人愿意宣传生态环保知识,也有半数的人对宣传生态环保知识持无所谓或者不愿意的态度,原因还是因为生态环保理念没有内化到每个村民的内心,所以他们没有形成保护环境的一种责任感。

2.3 农民生态环保行为践行现状 (表3)

表3题1“家里使用过的废弃农用薄膜,是如何处理的?”可以看出,统计共有65%的农民对废弃的农用薄膜没有采用环保的方式进行处理,25%的农民家里不用薄膜,只有10%的农民将废弃薄膜交给薄膜收集站统一处理。

题2“家里收割后的秸秆(稻秆),是如何处理的?”65%的人选择“直接把秸秆烂在田里做肥料”,20%的农民“家里没有秸秆产生”,10%的人采用“其他处理方式”,5%的人“使用秸秆烧饭”,据了解,当地政府对在田里焚烧秸秆的情况查处比较严格,因此在这一问题中没有人选择“在田里焚烧秸秆”,这反映了惩罚制度对农民的约束力比较强,但是这种约束是由“惩罚”这种他律所造成的,并不是农民自己内心的一种自律而形成的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题3“家里禽畜养殖点(场)废弃物是如何处理的?”45%的农民“将禽畜粪便堆积做农田肥料”,15%的农民选择“发酵禽畜粪便制造沼气”,因此可以看出在处理家禽废弃物方面,农民还是采取了比较环保的方式,但是这一行为并不是他们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体现,而是为了节省相关开支。

题4“在您洗衣服时,是否会使用无磷洗衣粉?”45%的人选择“会使用”,10%的人选择“不会使用”,45%的人选择“自己也不清楚”。因此由这题可以看出,在生活细节方面,农民没有一个良好的保护环境的意识,这也是由于当地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不到位所造成的。

3 仪征刘集镇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分析

调查问卷所涉及的三个方面的现状,反映出仪征刘集镇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3.1 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环卫基础设施缺乏

调查问卷结果表明70%的村里没有公厕,这就反映了环卫基础设施的缺乏。调研中发现有的地方政府和村组织在对全盘工作的安排上,重视经济发展,轻视环境卫生改善。对农村环卫工作有所忽视,再加上国家、集体在农村环卫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很多村镇缺乏必要的基础卫生设施,如公厕、垃圾运输车、垃圾处理厂等。即使有些农村有垃圾处理厂,但是因为设备设施的维护资金费用较高,财政支持不了,因此一些环保设施也就成为摆设,所以在村镇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最大的问题就是政府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环保行动无法正常开展。

3.2 政府环境监管力度不足,缺乏有效奖惩制度

在調查走访中,笔者了解到对于在田里焚烧秸秆的做法,当地政府管理控制的比较严格。因此在惩罚制度的作用下,没有农民在田里焚烧秸秆,政府的这一做法不仅体现了惩罚制度的威力,还体现了环境监管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有效性。但是也可以看到,农村在环境保护方面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环境监管的制度,更没有相关的环保法律的约束与监管,所以没有“他律”的约束,农民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就会肆无忌惮地发生。同时当地政府也没有对环境保护做得较好的家庭给予奖励,因此农民对进行环境保护没有较高的参与积极性。

3.3 政府宣传教育不足,农民缺少生态文明理念

在我们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在农村生活的村民基本都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的教育水平较低,加之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因此很难有生态文明理念。在调查走访中,发现绝大多数农民认为环保工作与自己无关,认为是政府及环保部门的事情,把环保工作置身事外;有的农村居民竟然不知道什么是环保,为什么要环保,认为自己生活水平提高了能过上好日子就是他的现实追求;只有少数较为年轻的居民认为环保工作是每一个人的职责。村民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心,与当地政府对生态环保教育不足是有一定关系的,政府不仅要对领导干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培训,更需要把这种宣传与教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灌输给每个村民。

4 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的对策

4.1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环保事业的财政支持

对农村政府来说,环保事业最大的绊脚石就是资金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的环保资金投入,但是对于环境日益恶化的农村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为适应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必须积极贯彻实行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环保投入、引导机制,并充分吸引社会资金投向环保事业[1]。政府应在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村自来水以及水污染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农村改厕和畜禽粪便处理、乡村绿化等的建设,加强农村环境健康危害控制,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农民需求和生活习惯,同时做好维护和管理,要使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做到惠民、便民和利民。

4.2 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推进农村环保法制化

根据不同农村地区民风民俗和日常习惯的不同,环保工作相关部门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和合理的奖励机制。同时密切关注当地村民的环境保护行为,对生态环保工作开展较好的农村居民要适时地进行奖励,以点带面扩大影响,激励农村居民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同时对于破坏环境的企业和村民个人,也要有相关法律进行约束。农村基层干部及环保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环保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做到敢执法、会执法、执法好,推进农村环保法制化[2]。

4.3 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和教育,促进生态文明理念普及化、大众化

生态文明的建设首先就要求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但是由于广大村名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接收知识能力不强,而且很少关心国家的方针、政策,所以对于党和国家目前正在弘扬的生态文明并不是很理解,因此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加大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使农民认识到我国农村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严重的危害,养成人人懂环保、人人都环保的整体环保意识观念,从而自觉停止破坏环境的非理性行为。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还要选择恰当合适的教育方法,科普宣传的内容应该简单易懂又具有吸引力[3]。同时,宣传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切忌单一的说教灌输,要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横幅、标语、和村务公开栏等各种载体,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宣传和教育,强化人们的生态危机意识,引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4]。

参考文献

[1]何淑娟,吴惠敏.安徽农民生态意识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4-31.

[2] 吴海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9(4):23-26,31.

[3] 邱高会.四川省农民生态文明意识现状调查与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158-161.

[4] 谷红,胡遥虹.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快生态江西建设[J].求实,2008(2):59-61.

作者:贾荣荣 曹顺仙

第4篇:关于农村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实践主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

时间8月1日—8月15日

现将此次实践调查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调查目的

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由于农村生活污染、垃圾排放量增大、种植养殖业废弃物逐年递增,化肥农药使用量居高不下,城市工业污染逐渐向农村转移等原因,导致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环境质量明显下降,不仅影响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也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重要的威胁。为此对农村所在居民环保意识展开调查。

二、 调查内容和结果

本次调查共对120位村民进行提问。

问1:你认为垃圾可以倒在哪里?

答:路边,随便哪里,没有的空地,其他。

问2:你家的垃圾倒在哪里?

答:路边,随便哪里,没有的空地,其他。

调查结果显示,问1中有34%的人会倒在路边,25%的人随便哪里倒,30%倒在没有的空地,其他的为11%。问2中有14%会把自家的垃圾到在路边,6%的随便倒,78%会把垃圾倒在没有的空地,2%在其他地方。

据调查表示,虽然大部分居民知道垃圾应该对方在诸如垃圾箱之类的指定地

点,但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还是习惯于将垃圾对方在一些被认为没用的空地上。其原因有几点:

( l )农村人口多,日产垃圾量多,而且居民点分散,没有或很少有集中堆放垃圾的场所;

( 2 )以前还可以将部分垃圾撒入田里作肥料,而如今一方面有了化学肥料,另一方面也由于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厂房、公寓所替代,所以垃圾只能堆放在房前屋后。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忽视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对环境的影响。

问3:什么是“环保” ?

对此问题,知道“环保”是“环境保护”的居民占 87 % ,但其中只有 20 %的居民能具体进行结实,而且,在这部分人中务农者仅占 18 %。

问4: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 ?

知道并能举例说明者占 43 % ,其中务农者占 20 %。

问5:你知道为什么要使用“无磷洗衣粉” ?

对该问题,能正确回答者不到 5 % ,而且这部分人都是年龄在 20 一 35 岁之间的工人、医务工作者、教师等见识或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的非务农人员。

从调查中看,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相对较差,对环保知识了解不多。这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居民们长期生活在环境相对安静的农村,对环境污染造成的体验较少,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环保的积极意义。

(2) 农村居民中以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占绝大部分,由于文化程度的限制,获得各方面信息的来源也较狭窄,影响他们环保意识的加强。

(3) 部分农村居民从祖辈开始沿袭了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如随处倒垃圾等)一时间还难以改变过来。

三、 调查结论

(一)农村居民(尤其是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的环保意识较差,对环保知识的了解不多,还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环保的积极意义。

(二)周围环境的污染固然与居民的环保意识有关,而另一方面,农村中存在的客观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农村人口多,日产垃圾量多,且居民点分散,没有或很少有固定的垃圾堆放点等。

(三)目前,农村环境相对城市而言不太严重,所以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在城市大搞环境建设的同时,农村的环境污染却日益严重下去。

四、调查体会

从这次调查中体会到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差,其更重要的原因是文化水平低下,受教育少,有些人根本没机会接受教育。老一辈的人环保意识差,就连新一代的年轻人环保意识也不高,其原因不得而知,由于农村家境贫困,文化素养低所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不只要关心自己的衣食冷暖。还要把更多的目光放到和自己息息相关的周边环境。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让生活更美好,更健康。这不仅仅是思想上的反思,而是要行动起来,从身边环境做起。

第5篇: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附近居民环保意识的调查报告 郑州市航空港区龙港寄宿制小学 环保小组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由于农村生活污染、垃圾排放量增大、种植养殖业废弃物逐年递增,化肥农药使用量居高不下,诚市工业污染逐渐向农村转移等原因,导致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环境质量明显下降,不仅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也制约这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建设新农村也是重要威胁。为了了解目前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了解一些当前农村的环境污染情况,我们寄宿制小学环保小组特对本办事处某村的一百位居民(随机抽样)进行环保意识的调查。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围绕“垃圾和水”的问题开展。采用问卷法并适当对一些居民进行访问。

二、调查内容和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100份问卷,回收100份问卷。在所调查的100户农村居民中,有68人(次)属于沿河居民,32人(次)属于非沿河居民。以下是我们对于这次调查研究所总结出的情况: 问一:你认为垃圾可以倒在哪里

答:河边,路边,随便哪里,其他。

问二:你家的垃圾倒在哪里

答:路边,随便哪里,空地。其他。

调查结果显示,问一中有34﹪的人会倒在路边,25﹪的人随便

倒,30﹪倒在空地,其他为11﹪。 问二中有14﹪的人会把自家垃圾倒在路边,6﹪的人随便倒,78﹪倒在空地,其他为2﹪.

据调查,虽然大部分居民知道垃圾应该对方在诸如垃圾箱之类的指定地点,但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还是习惯于将垃圾对方在一些被认为没用的空地上。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以下几点客观原因造成的:

(1)农村人口多,日产垃圾量多,而且居民点分散,没有或很少有集中堆放垃圾的场所;

(2)以前还可以将部分垃圾撒入田里作肥料,而如今一方面有了化学肥料,另一方面也由于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厂房、公寓所替代,所以垃圾只能堆放在房前屋后。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忽视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不妨看一看居民们对以下调查题的回答情况:

问三:什么是“环保”?

对此问题,知道“环保”是“环境保护”的居民占87﹪,但其中只有20﹪的居民能具体进行结实,而且,在这部分人中务农者仅占38﹪。

问四: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

知道并能举例说明者占43﹪,其中务农者占40﹪。问五:你知道为什么要使用“无磷洗衣粉”?

对该问题,能正确回答者不到 5%,而且这部分人都是年龄在20 ——35岁之间的工人、医务工作者、教师等见识或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的非务农人员。

从调查中看,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相对较差,对环保知识了解不多。这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居民们长期生活在环境相对安静的农村,对环境污染造成的体验较少,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环保的积极意义。

(2)农村居民中以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占绝大部分,由于文化程度的限制,获得各方面信息的来源也较狭窄,影响他们环保意识的加强。

(3)部分农村居民从祖辈开始沿袭了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如随处倒垃圾等)一时间还难以改变过来。

三、 调查结论

通过这次小规模的调查,我们结合有关数据,总结出以下结论:

(一)农村居民(尤其是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的环保意识较差,对环保知识的了解不多,还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环保的积极意义。

(二)周围环境的污染固然与居民的环保意识有关,而另一方面,农村中存在的客观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农村人口多,日产垃圾量多,且居民点分散,没有或很少有固定的垃圾堆放点等。

(三)目前,农村环境相对城市而言不太严重,所以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在城市大搞环境建设的同时,农村的环境污染却日益严重下去。

综合以上结论,我们环保小组的同学提出强烈呼吁:请有关部门尽快关注占全国大部分人口的农村环境问题,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作为新世纪的学生,我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刻苦学习利学文化知识,而且更应该多关心我们的社会问题。我们建议学校开设一些环保课程,让我们多学习并多参与这方面的研究,从而在提高自身环保意识的同时宣传环保知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中来。

关于附近居民环保意识的调查报告 (2013年寒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环保小组

指导教师:伊桂春

学校:龙港办事处寄宿制小学

第6篇:农村环保意识调查问卷

1、您认为环保工作是谁的事?

A.每一个人( )B.政府 ( ) C.环保人员( )D.不知道( )

2、当您发现破坏环境现象时,您的态度是?

A.积极制止( )B.观望 ( )C.举报 ( )D.无所谓( )

3、您是否担心后代人的生活环境会越来越差?

A.非常担心,并且想为环保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

B.担心,但没有办法( )C.不担心 ( )D.无所谓( )

4.您认为“三废”(废水、废渣、废气)和噪音有什么危害?

A对人类健康状况有影响但无大碍( )B对人类健康有害破坏生态环境( )

C是人类发展生产的必然物无法解决( )

5、您认为废电池对环境和人身体健康是否有危害?

A.有很大危害( )B.没有危害( ) C.无所谓( )

6.您处理废物时有分类的习惯吗?

A有( ) B没有( )C视情况选择( )

7、在您生活的地方是否有废电池回收箱?

A.有,而且很普遍( )B.有,但很少( )C.没有( ) D.不清楚( )

8、对于废电池,您如何处理?

A.扔进废电池回收箱( )B.扔进垃圾桶( )C.其它______( )

9、您知道白色污染是指什么吗?

A.冶炼厂的白色烟灰 ( )B.聚乙烯的白色塑料垃圾( )C.白色建筑废料( )

10、您是否担心食品的包装袋及其他白色污染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A.担心( )B.不担心( )C.担心,但没有办法解决( ) D无所谓( )

11、当您购买食品时,是否想到食品的包装是白色污染?

A.有( )B.没有( )C.想到了,但没有办法( )D无所谓( )

12、您平时购物时的习惯?

A.用自备的购物袋( )B.商店给几个塑料袋就用几个( )C.尽量少用塑料袋( )

13、您是否担心大气污染影响日常生活,危害身体健康?

A担心B不担心5C无所谓5

14、您认为燃烧秸秆有害处吗?

A.知道( )B.不知道( )C.可能有( )D.无所谓( )

15、您对春节燃放烟花鞭炮的态度?

A.传统习俗,应该尊重( )B.污染环境,应该禁止( )C.可以燃放,但应限时限点( )D.由政府机构组织燃放( )

16、您是否担心蔬菜水果有农药残留,危害身体健康?

A非常担心( )B担心,但没有办法( )C不担心( ) D无所谓( )

17、您是否知道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其结果是什么:

A.知道,很清楚( )B.知道,但不清楚( )C.不知道 ( )D无所谓( )

18、您认为使用农药是否污染土壤及水源?

A.污染( ) B.不污染( )C.不知道( )D.无所谓( )

19、您对孩子乱扔垃圾的态度是:

A.无所谓( )B.没扔在自己家里就不要紧( ) C.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从小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D.应该教育孩子把垃圾扔到看不见的地方去( )

20、您对如何改善自己居住的环境有什么想法:

崇左市妇女联合会印制

第7篇:农村环保调查问卷

调查地点:

当地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元/人):

1.您家主要经济来源是:

A村办特色产业

B普通务农

C在县城打工

D在其它地方打工 2.您认为您所居住地区生活环境污染状况总体情况如何?

A 污染严重

B中度污染

C轻度污染

D 无污染

E不知道 3. 主要是哪一类的环境污染?

A 地表水污染

B地下水污染

C 空气污染

D 噪声污染 4.您关心村庄的环境质量吗?

A关心

B 不关心

C无所谓 5.您的村庄采取哪种供水方式?

A 采用统一供应自来水

B各户自打井水

C其他 6.您的饮用水源来自

A 河水

B山泉水

C地下水

D 其他

7.当您选好饮用水的取水点时,会对水源点的水质做检测吗?

A会

B不会

8.您的饮用水源水质受到污染了吗?

A有

B无

C不知道 9.您家使用何种厕所?

A沼气池式厕所

B三格式化粪池厕所

C 双瓮式厕所

D双坑交替式厕所

E粪尿分集式生态厕所

F无厕所

G 其他

10.您会定期清理三格式化粪池厕所第一池内的粪渣吗?

A 会

B不会

11.你知道三格式化粪池取出的粪渣须经堆肥或化学法处理后再作肥料吗?

A 知道

B不知道

12.你知道化粪池第

一、三池上的盖板平时要盖严,防止意外,在清渣或取粪水时,不得在池边点灯、吸烟等,以防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遇火爆炸吗?

A 知道

B不知道

13.你了解沼气式化粪池也是1种常用的处理粪便的污水处理装置吗?它利用动物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通过厌氧处理,能产生洁净的沼气能源,还能产生沼液、沼渣等有机肥料,解除废弃物所引起的环境污染。

A 了解

B 不了解

14.你知道人群粪便中含有大量的致病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会污染水源、土壤、蔬菜瓜果及人的衣服、手、经口或皮肤可能传染霍乱、伤寒、肝炎、菌痢等急、慢性肠道传染病和血吸虫、蛔虫、囊虫等寄生虫病,重者致残或失去生活能力,甚至死亡。

A 知道

B不知道

15.您知道现在赣州在推行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吗?

A知道

B不知道

16.您是否接受过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教育?

A经常

B接受过

C没注意

D没有过 17.您对实施垃圾分类有什么看法?

A.支持

B.反对,没这个必要

C.无所谓

18.您所在的社区(村小组)是否有垃圾分类设施?

A有

B没有

19.您认为现在摆放的分类垃圾桶能起到垃圾分类的作用吗?

A 能

B不能

20.您有将垃圾分类放入垃圾桶的习惯吗?

A 总是

B经常

C偶尔

D从不

21.您知道生活垃圾如何分类吗?

A 知道

B不知道

22.您认为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是谁的责任?

A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

B居民

C环卫工人

23.农村家庭垃圾由政府统一回收、处理,您愿意交垃圾保洁费吗?

A 愿意

B 如果适当,愿意

C 不愿意

24.生活垃圾一般可分成四大类,您知道是哪四大类吗?

A 可回收垃圾 B不可回收垃圾C厨余垃圾 D有害垃圾 E无害垃圾 F其它垃圾25.您认识垃圾桶上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标志吗?

A认识

B不认识

26.您是否清楚垃圾处理的方法?

A清楚

B知道一点

C不清楚

27.您认为下列哪些有机垃圾可以用来沤肥(可多选)

A果皮 B菜皮叶 C剩饭菜 D 木头 E废纸

F菜皮 28.您认为以下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可多选)

A玻璃(瓶) B书写用废纸

C废金属

D旧衣服

E废餐盒

F灯泡

G鞋子

H瓜果皮

29.您认为下列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可多选)

A废弃的玻璃

B塑料

C金属

D木材废布

E废油

F烟头 30.您认为下列哪些是有害垃圾(可多选)

A废电池 B医疗垃圾 C废农药瓶 D废日光灯管 E温度计 31.您认为下列哪些垃圾可以用来做沼气池的投料(可多选)

A农作物秸秆 B树叶 C厨房剩余物

D杂草 E瓜果皮 32.您认为下列哪些垃圾应放在焚烧炉焚烧(可多选)

A不可回收的废品B不可回收的杂物C不可回收的破衣烂鞋脏棉 33.选出下列您认为是厨余垃圾的物品:(可多选)

A、剩饭、剩菜

B、瓜果皮

C、菜叶

D、炒锅

E、砂锅

F、调味容器

G、饮料包装

H、奶盒

I、筷子

J、餐盒

34.您认为影响分类回收生活垃圾的因素是 (可多选)

A浪费时间 B占用空间 C不知道如何将垃圾归类 D获利有限

35.你觉得分类垃圾桶的设置对改善环境有帮助吗?

A.有

B.没有

C.没感觉

36.您认为人们不按照分类扔垃圾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

A 缺乏环保意识

B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

C 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不了解 知道该如何分类

⑸ 觉得麻烦

⑹ 认为没有意义 37.您知道"白色垃圾"是指什么吗?

D 不

A 冶炼厂的白色烟灰

B泛指各类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农膜等

C 白色建筑废料

38.您知道农膜不易分解,留在土壤中100年也不会烂掉,农膜残片积留在农田中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会影响农田机构耕作和农作物根系的伸展,容易造成作物倒伏、死苗、弱苗和减产,并且农膜留在土地里,影响土壤结构,影响正常灌溉,农膜残片还容易随作物秸秆作饲料,而混入牛羊等家禽的食物中,造成家禽误食农膜残片而死亡等知道吗?

A 知道

B知道一些

C完全不知道

39.您是否担心食品的包装袋及其他白色污染对环境和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A 担心

B不担心

C 担心,但没有办法解决

D无所谓 40.当您购买食品时,是否想到食品的包装是白色污染?

A 有

B没有

C 想到了,但没有办法

D无所谓 41.您平时购物时的习惯?

A 用自备的购物袋

B商店给几个塑料袋就用几个

C 尽量少用塑料袋 42.您有回收农膜的习惯吗?

A 有并且做到完全回收

B偶尔回收一些

C 没有,完全不注意 43.您是否担心大气污染影响日常生活,危害身体健康?

A担心

B不担心

C无所谓 44.您家炉灶使用什么燃料?

A液化气

B木柴

C煤

D沼气

(5)其他

45.您认为使用液化气是否对保护大气有利?

A 有利

B和蜂窝煤一样有污染

C 不知道

D 无所谓 46.随便燃烧秸秆你觉得会不会是一种浪费、且造成空气污染?

A会

B不觉得

C 可能会

D 无所谓 47.您知道沼气是一种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的清洁能源吗?

A知道

B不知道

48.如果村庄建设沼气池,您希望采取哪种设置方式? A统一设置

B各户分别设置

49.村庄采用适当补助的方式推广太阳能热水器,您愿意购置吗?

A愿意

B不愿意

C无所谓

50.促使您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A节能、环保,可以减少污染

B 政府有一定的补助

C使用方便 51.您在日常生活中会考虑购买节能产品吗?

A会

B不会

C偶尔会考虑 52.你的果园采取什么灌溉方式?

A、引水灌溉

B、喷灌

C、滴灌

D、渗灌

E、其他方式 53.在干旱的季节,你的果园会使用FA旱地龙吗?

A、会

B:不会

54.现在农村养殖家禽的现象多吗? A很多,几乎家家都有

B较多数人家养了

C很少有人养了 55.您觉得家禽排出的粪便对农村环境有影响.?

A有很大影响

B有,但影响很小

C几乎没影响

56.您知道用沼气池处理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吗?

A 知道

B不知道

C 可能有

D 无所谓 57.您是否同意人、畜分离,牲畜集中饲养?

A同意

B不同意

58.您了解"自然养猪法"是目前正在推广的"零排放型"生猪饲养法吗?

A 了解

B不了解

C 知道一些

59.您是否担心蔬菜水果有农药残留,危害身体健康?

A非常担心

B担心,但没有办法

C不担心

D无所谓 60.您是否知道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其结果是什么:

A 知道,很清楚

B知道,但不清楚

C 不知道

D无所谓

61.您选择农药的标准是?

A 不污染环境

B价格便宜

C 效果好

62.您认为使用农药是否污染土壤及水源?

A 污染

B不污染

C 不知道

D 无所谓

63.您是否接受过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A经常

B接受过

C没注意

D没有过 64.您了解无公害食品是按照相应生产技术标准生产的、符合通用卫生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安全食品。严格来讲,无公害是食品的一种基本要求,普通食品都应达到这一要求等知识吗?

A 了解

B不了解

C 知道一些

65.绿色食品是我国农业部门推广的认证食品,您知道它分为A级和AA级两种吗?

A 知道

B不知道

66.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这些知识您知道吗?

A 知道

B不知道

67.您知道植物可以调节改善空气质量吗?

A 知道

B不知道

68.您会在房前屋后绿化吗?

A 会

B不会

69.您的村庄有系统的公共绿化、休闲花园吗?

A 有

B没有

70.您觉得村庄有必要新增系统的公共绿化、休闲花园吗?

A 有

B没有

C无所谓

71.您是否接受过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A经常

B接受过

C没注意

D没有过 72.您家附近有工业企业吗?

A 有

B没有

C没注意

如果有,请填企业名称

73.您家附近的工业企业主要带来哪些方面的污染?

A水体污染

B空气污染

C噪声污染

D土壤污染 73.您家附近的工业企业污染严重吗?

A无污染

B污染严重

C有一定的污染

74.您家乡环境中水污染最主要来源

A生活污水

B工业污水

C化肥农药过度使用

D垃圾下河 75.您认为环保工作是谁的事?

A 每一个人

B政府

C 环保人员

D 不知道 76.当您发现破坏环境现象时,您的态度是?

A 积极制止

B观望

C 举报

D 无所谓 77.您是否担心后代人的生活环境会越来越差?

A 非常担心,并且想为环保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B担心,但没有办法

C 不担心

D 无所谓 78.是否愿意为改善您周边的环境质量贡献力量?

A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愿意出钱

B愿意为改善环境出力,不太愿意出钱

C不愿意自觉出钱出力,政府、企业或周围其他人来改善环境质量,自己搭便车 79. 您认为村庄环境整治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多选)

A拆除临时搭建的建筑

B除危房

C顺杂乱无序的道路结构

D道路硬底化 E改善道路照明,增设路灯

F建设排水沟渠和下水管,改善生活污水排放问题 G污水集中处理

H 改善村民饮水问题,建设自来水设施 I改善村民住宅之间的绿化环境

J改善村庄入口的绿化环境 80.您认为村庄需要增加哪些公共设施?(多选)

A肉菜市场

B文化站

C运动场地,如篮球场

D卫生站

E小学

F 幼儿园

G公厕

H老人之家(敬老所)

I垃圾收集池

J其它

81.您认为新农村建设与整治过程中需要突出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A乡风民俗的改善

B资金的保证

C规划的制定 82.您是否愿意投入一定资金改造自己的居住环境? A愿意

B不愿意

83. 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您尽义务出力时怎么办? A接受

B看情况而定

C不接受 84.您能够承受新农村建设自筹资金负担吗? A可以

B勉强可以

C不可以

85.您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保工作有什么意见和要求?

第8篇:关于农村环保现状的调查报告

我们针对剑侠村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环保意识、法律维权意识进行了一次普查,并为当地居民区开展了一次较为深入的宣传。通过本次宣传,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发现了几点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本次系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总体为村所有农业户口人员。经过详细的实施和分析此份调查问卷,现将本次调查的数据信息进行展示。

基本资料:

一、调查抽样的基本信息

1、性别:男性43%女性57%

2、年龄:18岁以下3%19――35岁44%36――55岁47%56岁以上6%

3、文化程度:小学47%中学41%大学2%

4、职业:农民72%个体商户16%学生6%其他6%

二、生活类信息数据

1、对周围生活满意度:一般满意100%

2、生活周围环境有哪些污染:生活垃圾27%畜禽养殖粪便污染73%

3、是否有遇到环境污染事件:遇到过100%

4、生活来给处理是否分类:有时会100%

5、平日做饭燃料来源:蜂窝煤40%天然气50% 干柴10%

6、认为企业是否给居民带来污染:有企业也有污染11%没有企业89%

7、家中是否有饲养畜禽。粪便的处理方式:有,随便堆放19%有,直接堆放到田中79%其他2%

三、生活类信息数据

1、是否使用薄膜,是否认为会产生污染:不经常使用,不会造成污染100%

2、经常使用的化肥有哪些:有机肥13%氮氨74%其他16%

3、经常通过什么方式清除农作物病害:喷洒农药100%

4、用完农药瓶处理方式:打碎深埋10%用水洗净装其他物14%随手扔掉76%

5、农作物秸秆处理方式:直接烧掉7%饲养牲畜81%当作有机肥料9%燃料3%

四、法律类信息数据

1、是否了解环境权:了解2%基本了解84%不了解14%

2、是否了解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了解37%基本了解61%不了解2%

3、是否知道当地环保局或有关部门的具体位置:知道11%大概61%不知道28%

4、是否参加过环保宣传:不经常69%没有31%

5、平时是否会关注环保时间或相关法制建设:经常关注4%偶尔91%不关注5%

6、当你遇到环经污染是会怎样处理:向环保部门反映情况14%找到生产污染的企业进行协商57%顺其自然21%自己处理8%

7、想了解那些环保知识:环境污染案例9%具体的环境法律法规17%生活生产中的环保常识67%其他7%

以上是对该张调查问卷的基本数据分析,通过该张调查问卷。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了环境工作在农村建设的艰巨性和重要性。也使我们深深的感到了危机感。

经过我们的分析和讨论,对以下几个重点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调查分析:

一、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

1、环保意识较差。长期以来,环境保护的重点大都放在了城市、工业集聚地、流域、自然保护区、风景文物保护区等,忽视了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的环保问题。农民很难接受到环保知识、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对环保常识之不多,了解甚少。这方面的意识非常淡薄,自学参与的积极性就更低了。

2、污染问题较多。相当一部分农村,在建房屋、办企业,开采石扬等过程中,随人心欲,忽视环保。有的森林植被破坏后,也不及时采取修补救措施,甚到有的乱拆乱建,乱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在农村,存在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化肥及农药不合理使用等现象,由此造成了地面水和地下水污染、土壤植物污染、传染病流行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农村环境及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二、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

1、社会重视不够,一是环保远远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过去,乡镇的工作大多用在了“收粮催款”,计划生育、增加收入上面,几乎无心思去关注环保问题。环保在领导心目中“排不上队,挂不上号”,把其放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位置来对待就更不现实了。二是宣传教育没有把农村当成重点。县一级的宣传教育重点放在了县直部门及企业,对农村的宣传教育不到位,显得十分苍白。

2、投入严重不足。近几年,各级在环保方面虽然加大了投入,但主要用在了城市生活污染及工业污染治理方面,真正用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及生态保护的投入是极为有限的、有的地方甚至根本没有。这就造成了农村环保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很多实际问题无法解决的状况。

3、制度保障不力。环保机构不健全,管理链条无法向农村延伸,农村环保管理不少地方处于失控状态。

三、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

1、强化环保体系建设,不断推进环保法制化。一是强化环保知识宣传.要充分利用县、乡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对村干部、农民群众、中小学生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努力做到家喻户晓,形成人人关心环保、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环保法制意识。要按照“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村环保体系,切实做到农村环保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三是强化环境污染整治。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有计划有步聚地治理农村突出污染问题;要引导农民通过“改水、改厕、改橱、改畜禽圈舍、建沼气池”等措施,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逐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保障身体健康;要大力推行和发展循环经济,注重农村资源能源的节约及合理开发利用。

2、突出环保治理重点,不断推进环保实效化。一是突出饮用水源保护。二是突出生态环境建设。要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增大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确保生态安全。

3、村民坚持自治,订立村规民约,建设绿色壁垒。结合本村的实际对防治养殖污染做出规定,在全村规划了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把养殖污染治理的主动权交给了村民,让村民构建出自己的防治污染“绿色壁垒”。

第9篇:农村中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农村中学生法律意识

调查报告

农村中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让青少年从小就接受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他

们以后走上社会,能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在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较为薄弱的农村地区,那里的中学生他们目前的法律知识水平,对中国法治的认识等是怎样的情况呢?2011年8月5日,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寿光的农村中学中展开调查研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我总结出农村中学生法律意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农村青少年的法律知识水平低,虽然在某些对他们来说能辨别出是非的题目上看上去比较乐观,比如说其中一题问您认为法律与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100名被调查者中,有77人选A关系密切,有13人选择了B关系不大,有0人选择C没关系,有10人选择D说不清,而在另一题中问如果在商店买了一件伪劣品,选择C通过合法渠道解决的人数比例高达99.%,从这两题的调查结果看上去似乎农村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还很高,但是落实到具体问题上,问题就出来了,一调查中问你能区分一般违法和犯罪行为吗?只有30%的人选择A能,另外40%和30%的人分别选择了B不一定能和D分不清,同样当问到,如果和其他人发生纠纷您会选择?选择A息事宁人的为62%,B找干部或基层政府的为6%,C找德高望重有权威的人调解的占28%到法院起诉的为4%,可见从农村中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缺乏学习,不能正确认识和运用法律,农村青少年的法律知识水平比较低。

2、农村青少年对中国法制的认识有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目前社会上很多不公平、不和谐因素给青少年并不成熟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在问道人情与法律哪个重要时,有23%的人选择了A人情重要,51%的人选择B法律重要,3%选C差不多,4%选D不知道,9%选E不知道,做人考良心,那些无所谓。在另一问题你认为权利与法律的关系如何中,20%的人选择A法大于权,2%的人选择B权大于法,56%的人选择C权法并重,22%的人选D互不干涉。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到处都是金钱、权力、荣誉、地位和利益,导致青少年价值观念的迷惘,如果得不到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加强法制观念尤为重要。

3、青少年法律知识的获得渠道不完善,法制教育方式方法单一。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家庭的教育深刻影响着子女的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例如在问到如果父母不遵纪守法,对子女的影响大吗?其中82%选择了A大,13%选择B有影响但不大,5%选择C没有影响,在平时父母有没有对你进行法律教育一问中,3%的人选择A没有,21%的人选择B偶尔有,76%的人选择了C经常有,可见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在问题您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一题中,A电视上B报纸上C学校的课本上D家庭的影响E其他,这五个选项选择比例由大到小分别是B>A>D>E>C,由此可知,目前学校的教育工作存在严重的缺陷,不少学校

只重视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所以忽视德育,缺少法制教育,消极应付。特别是很多农村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根本没落实,基本留于形式。学校是向青少年传授知识的场所,无论在教育的力量上、教育内容上、教育形式和教育时间上,都优越于其他场所,学校教育要加强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放在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位子。

4、国家对青少年犯罪问题和青少年保护问题的关注度不够。尽管本次调查问卷没有涉及到具体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但从问卷的整个分析结果和我国目前青少年犯罪现在日益严重的现状来看,国家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重视,据统计,目前全国的刑事案件中青少年刑事案件占65%。因此,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始终是要常抓不懈的一项艰巨任务。

提高农村青少年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法制观念,丰富法律获得渠道,预防青少年犯罪重点还是需要从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做起。

1、在农村中父母的文化程度相对比较低,自身的素质不高,首先应该提高家长的素质,改进家庭教育,家长要主动学习一些基础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法律意识,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学校也可以和家长共同合作,通过开家长会等形式普及家长的法律知识,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共同为青少年创造一个生活学习的良好环境。

2、社会要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

环境,采取多种措施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要进一步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指导学校法制教育建设,制定法制教育计划,随时监督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进展状况,切实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

3、学校是向青少年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有责任更有责任有能力做好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工作,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改善教育方式,以身作则,为学生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学校还应开设法制教育课程,严格贯彻落实法制教育课程,不走形式主义。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室,切实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值得关注,法律知识的缺乏是诱导犯罪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知识水平不仅是国家的责任,也是社会,家庭,更是青少年的职责,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提高还是一项有待全社会关注的工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创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把农村在校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到积极向上的轨道上来,加强农村青少年普法教育,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上一篇:财务部工作总结及计划下一篇:毕业生推荐表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