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傻大闹宝莱坞感悟

2023-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三大傻大闹宝莱坞感悟

《三大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姓名:石玉龙专业:矿物加工工工程班级:矿物201 学号:12111005005

看完这部电影后,总是感觉这部电影的名字与电影的主要内容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我想大多数人有跟我一样的想法吧。这部改编于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果然爆笑百出,我自己认为名字里“三傻瓜”可以理解为在每学期42场考试、成绩排名张榜公布、竞争激烈乃至自杀率高居不下的“皇家工程学院”中,竟然出现了个周星驰般不按牌理出牌的问题学生Rancho,他顶撞老师,质疑传统,完全不把成绩当回事,古板校长“病毒”当然要骂Rancho和两个追随他的室友,Farhran与Raju是大傻瓜了。

这是一部励志悲喜剧,抨击了填鸭式教育和等级式教育对学生的摧残,批判了家长对孩子的独权教育,唾弃了那些追名逐利者,同时弘扬了友谊,讴歌了现代爱情,又始终鼓励着血液里流淌着热情、冲动、迷惑、恐惧的优秀青年们大胆的追随心底最真实的梦想,勇敢的去追逐,终将一切顺利,功成名就!

在这部电影中有一句话始终贯彻整部电影即“一切都好”(Aal izz well),这也正是这三个“大傻瓜”为了自己的梦想坚持下来的理由,就算不能解决问题,至少可以平复心绪,打败恐惧,增加直面问题的勇气。我非常佩服导演拉库马•希拉尼在这段歌舞前后的调度安排,每段超现实的舞蹈暂告一段落后镜头都切回故事进程,轻松推进情节发展;整个狂欢结束后再突如其来一个巨大的对比,让观众的情绪从轻松惬意的云端直坠沮丧遗憾的谷底,既增加了剧情本身的跌宕起伏,又给本来轻飘飘的“一切都好”加入了对比及深度。

这部电影很巧妙的融合了很多因素,我想经历四年大学或正在读大学的男生们会有很大的共鸣。Rancho一个大学的新生,他貌似一个腼腆害羞的男孩,但他的第一天到来就给学长辈来了个下马威,接着是在院长“病毒”的致辞上让他下不了台,他的到来仿佛在平静的湖水里抛下了一颗石子,每个环节他都敢于突破常规。“病毒的鸟巢迎来了自由之鸟”。Rancho并不是出于想吸引人的注意,他真正的想自己去思考。他才思敏捷,口才杰出,反驳权威,用自己的方式演示给他人看事实的真像。终于有一天“病毒”对他忍无可忍了,他拖着Rancho上了讲台:“你以为你比教授都聪明吗,那你来上一课!”。Rancho一言不发地在黑板上写了“Farhran化”,“Raju化”:‘30秒钟你们定义这两个词’。下面的人努力地找,三十秒很快就到了,但没有人找到。Rancho说:“我提出这个问题时你们有好奇吗,你们陷入了疯狂的比赛中,这样的第一有什么意义,这样增长的不是知识,是压力,而这儿是大学不是压力锅。”“这只是我两个朋友的名字,我不是在教工程学,是在教怎么教书!”

Rancho的两个朋友----Raju和Farhran则与Rancho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他们的家境不好,在病毒的挑拨离间下他们对自己很没有信心,他们只敢循规蹈矩的好好读书来改变人生。Rancho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不是为了享受人生。”“追求卓越的人,成功自会在不经意间赶上你。”

Rancho的这一观点很直白的解决了不少人的疑惑,很多人如你我读了人生四分之一生命的书,却一直不明白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日后有更好的生活,这是不少人的想法,于是追求着分数,排名,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了什么。人都希望着成功,希望人生有最大的盈利。但在达到成功,收获盈利的途中每个人的方法却不尽相同。

在影片中Rancho和Silence的在这上面的矛盾最为犀利,“Silence”是一个很执着于死板学习的人,他认为他的方法能给他带来想要的成功,而Rancho认为:四年的填鸭式教学能救得了你,但40年后你不得不和他学习。在一次公众演讲中由于Rancho的捉弄了Silence,让其脸面尽失,Silence与Rancho打赌十年后再见面,比一下谁更成功。Rancho并不屑于这样的比较,他认为并不需要追逐成功本身,做个好的工程师自然就会成功。是的,“成功”这样的一个词本来就是一些已经拥有社会地位,财力,权力的人对的一种定义,标准。这样的标准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不是人人能达到这样的标准,但他们依然幸福。

Rancho总能看明白一个人,一件事“生活并不是拥有几个文凭,简单的盈利,亏损。”Rancho这么认为。这样的人并不懂得生活,不懂得幸福和珍惜。

Rancho骑着摩托去送Raju的爸爸去医院,“朋友是一个男人最大的胸部。”“我可以有很多考试,但爸爸只有一个。”他也帮助Farhran认识到应该追寻自己的热爱---摄影,“只需要一点点勇气,你的人生就截然不同”;在医院的病床上他帮助Raju重拾生活的勇气,“断了两条腿才让我真正站起来,我保留我的态度”,轮椅上面试时的Raju以最坦然的姿态面对了考官。

“尊敬的阁下,您太伟大了,请接受我们谦卑的供奉。”影片中一直是玩笑的一句话,在Raju和Farhran走出面试场时表达对Rancho的感激时,却成为了最真挚的言语。这样的兄弟情令人感动而又羡慕,我要有Rancho这样的朋友该有多好。

最终病毒把他自豪的钢笔给了Rancho,Rancho应用自己的知识救了病毒女儿—莫娜和他的孙子,也让他顽固的思想改变了,当他激动地看着自己的孙子被救活,他说:‘踢得好,以后踢足球好不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一刻我很欣慰,很感动。

Rancho在那一天走了。在毕业后的十年,因为两个朋友的执着和友情而再次出现时,已是一个拥有400项专利的科学家,真正的成功属于追求卓越的人。Rancho身体力行了这

一点。

虽然影片在很多地方有些显得夸张,调侃嬉笑的有些过,歌舞也很不适应,但作为一部影片,它很好的表达了它的思想,友情,亲情,爱情都很感人。可以说包含了人情味,看多了美国片,看看这部节奏轻松,对白智慧风趣的电影,在哭笑之间领悟了许多。

有些人说,片子的片名没翻译好,其实不然,翻译片名的人是聪明的,如果片名是翻译的人故意翻译成这样的话,这个翻译者真得很聪明也很了解中国的年轻人的兴趣,但是如果是翻译者无意之间翻译的,那只能说他运气好。

现在的中国年轻人,是不会去看什么教育片的,因为现在的中国和电影中一样,贫富差距大,学习,生活等,压力很大,就像电影中说的“高压锅”,大家来看电影是为了减轻压力,所以没有太多的人会去看教育片,而是去看喜剧,青春偶像剧等等,如果把片名翻译为教育片的名子,那会造成更多的人与这部佳作擦肩而过。

其实看完这部影片再想想这部影片的名字,才明白了其中的玄机,因此不要说片名没翻译好,而是拘泥于常理的人无法理解罢了! 很久没看过这种让我哭笑不得的影片了,片中穿插的现实与回忆,几个人的友情,都让我感动的没话说。像风一样自由,像Rancho一样。没有人可以选择自己的出身,我们毫无选择地来到这个世界,毫无选择地拥有了一些生命无法承受之重。拥有的越多,也注定承受的越重。一无所有的时候,最轻松,因为没什么可以失去的。拥有的时候,才最痛苦,因为害怕失去才会格外珍惜。幸福快乐的时候会莫名其妙地伤感,会害怕这短暂的快乐消失;可是悲伤痛苦的时候却不会徒添忧虑,因为心里知道,怕什么?还有什么会比这更糟的呢?要是还有比这更糟的,那就一起来的更猛烈些吧。我并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只是有时候,真的撑不住的时候,不知道哪来的勇气,会支撑着我。生活不是要我做谁谁谁,我却花了好长的时间让自己成为了谁谁谁。因为不自信,我丢失了好多的自己,还好,最后的最后,没有弃权我自己。小时候的友情就是有个玩伴,长大了却那么固执地只想和那种在一起即使没话说也不觉得尴尬的朋友在一起。

生活需要目标,这样才有前进的动力。可是,最可悲的是,当今的我们目标都没有,何谈方向和动力。就像想在的我们一样,在大学这温床里,还有多少大学生说自己还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不是整天宅在宿舍,就是整天沉溺于游戏之中。还有多少年轻人能够果断的拿起自己的笔去努力奋斗。做自己最难,有时候会随着眼前眼花缭乱的世界而浮动,找不到自己。可是我知道,生活真的不是要我做谁谁谁,最好就是做个傻瓜,能问心无愧就好。

《三个傻瓜》,你们虽然是傻瓜,却是一群有情有义,快乐无比的傻瓜。你们拥有的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就是友情

第2篇:三傻大闹宝莱坞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故事情节:三位青年Farhan Qureshi (R. Madhavan)、Raju Rastogi (Sharman Joshi)、 Rancho(Aamir Khan)在印度著名大学ICE修读工程学。Farhan喜爱的是野外写生照,但父迫他修读工程学;Rastogi则家境穷困及迷信。而Rastogi是一位聪慧的学生。

三位不同家境、性格的青年住在同一间宿舍而成好朋友。更一起作弄拍老师马屁的同学和固执教授。故事集歌舞、剧情、爱情于一身﹐为的是讽刺印度的教育制度﹐把年青学生迫到自杀问题严重﹑扼杀 年青人的创意﹑以及贫穷问题和社会发达令人与人之间为前途问题而成了奴隶的实况反映出来。他的好朋友Farhan、Rastogi,一位是埋没自己才华去发展无兴趣的工程学;另一位则常求神拜佛 令自己无心读书。这反映印度学生的读书地狱的情况。

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人应该好好看这部电影,有一段讲述教授对被逼得自杀的年青学生表现得毫无悔意,以及多场教授的剃须的情景﹐批评了教育局对学生的惨况的漠视令惨剧发生。而多场的学生嬉戏歌舞场面﹐与两场学生被校方教授迫至自杀两种不同的片段融合起来﹐起了化学作用。把印度的教育制度讽刺过来。请大家参照最近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跳楼自杀的事件!

《三傻大闹宝莱坞》片中场面充满幽默感﹐如描写穷学生的家庭、学生对重利的同学及教授的作弄﹐都是笑中有泪、充满人情味。结局一段众学生在校救教授女儿生仔更有惊险而不失幽默﹐表现少年人

的创意。

这部影片充分延续着印度宝莱坞的电影风格,歌舞占据了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让观众的情绪不断的进入到欢快的气氛中.

但这不是纯粹的喜剧片,影片抨击的是印度的应试教育,把青年学生迫到自杀问题严重、扼杀年轻人的创意以及贫穷问题和社会发达令人与人之间为前途问题而成为奴隶的实况反应出来。

剧中的院长,总是教育学生们:生活是场比赛,当不了第一名就只能被人践踏。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下,像Rancho那样有创新思想的人总是受到抑制。影片多次描述院长边由专人刮胡子、边听歌剧午睡的一幕,配合着两个学生的自杀,而他却无动于衷,对这个体制的讽刺达到了顶峰。

这部影片让我联想到自身,其实和印度有些相似:分数决定一切,创新受到各种思想和体制限制;崇拜权威;根据“钱”途决定事业而并非个人兴趣;成功的标志是财富和地位.....

第3篇:三傻大闹宝莱坞

每个人都看过不少电影,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论国产的还是国外的都有一些很不错的片子,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国产的电影,但是那次在无意中看到这部片子便让我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国外的片子总是配有中文字幕,让不懂外语的人看的时候总是要一心二用,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影片中去,而这部片子却可以让人完全忽略这点不足,因为他够吸引人,它的剧情总是能让人赞不绝口,下面我先讲解一下剧情吧。

开片是farhan装病让飞机迫降然后回到学校去赴一个十年的打赌,从而引入roncho这个关键人物,设下为什么会有这场赌局的悬念,然后farhan开始对roncho的回忆开始展开两条线索的故事情节,进入farhan的大学回忆,roncho初入校园就锋芒毕露,而此时的校长给学校的学生灌输的是“生活是场赛跑,跑得不够快,只能惨遭蹂躏”的现代竞争意识,导演在此也没有表明立场,至少在现今的社会,大家都是过着这样的生活,在压力下前进,你赢不了别人,就会被淘汰,人人争先,唯恐被遗弃,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而roncho则是不停的告诉他的俩个朋友“心是脆弱的,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你要告诉自己,一切顺利,虽然这不能真的解决问题,但是你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勇气”,这是一种很豁达的生活方式,至少现在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些,如今的社会想过的好一点太难,导演拍这部电影也是想把这种生活的态度传递给大家,电影发展到这,你可能也还是无法理解导演的意图(roncho圣人开始身体力行来诠释人生如何过得潇洒坦荡,还能不断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故事的矛盾却由此建立。

首先是双方在生活态度上的对立,其次是在对教育的制度上的矛盾,片中有

roncho抨击教育体制的话语,面对生活压力,我并没有责备你,我只是责备这个制度,有数据说印度是全球自杀率排第一个的,每90分钟就有一个学生想自杀,执政者们不在乎新思想和新的创新,只关心成绩,工作和去美国定居,教我们工程学,却没有让我们能够学以致用。随后引起了校长的愤怒,想让roncho当众出丑,让他来代上工程学的课程,又有了那段关于farhanitrate和prerajulisation的解释,关于怎么教育学生的言论,听上去是很大条的道理,如果是从一个年长的学者或者教授的口中娓娓道来。可能听者一听就过,不会有太深刻的印象,但是籍由一个刚入学的大一新生roncho的口说出,显得意味深长,发人深省!这段剧情过后这又是一个矛盾对立,充满戏剧张力的地方,为后面更多的争锋相对埋下伏笔。

片中的学生代表中也有一个站在roncho对立面的人,也正是他与roncho订下的十年的赌,想看看谁到时候更为得成功,而他在电影里完全成为了衬托roncho的作用,roncho在电影的种种表现,就是圣人啊,无所不能,而且人生没有什么瑕疵,有着自己的行为准则,实在不由得不让人钦佩啊!随着影片的深入,所谓的三傻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其实他们都算是精英分子,他们考入的大学是由200万人中考出的200人,校长的儿子因为三次没考上最后自杀,所以说他们三傻其实可能只是在学校里的表现异于常人,被人看做异类)包括roncho的女友mona的加入,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看上去逐渐的变得清晰,而相反另外的一条线索,就是三人去寻找5年没有见的roncho的路上却徒生怪事,这些怪事的背后却揭开了roncho的身世之谜,原来大家以为是富家子弟的roncho其实只是园丁的儿子,他只是单纯的喜欢学习,而替雇主来取得大学的毕业证,

roncho的这些背景的揭露,更让大家对roncho的所作所为肃然起敬,圣人的光环越发闪亮啊!当这条寻找roncho的线索又开始清晰起来,校园里的三人又生变数,也把故事的矛盾推向至高。

影片中用一场醉酒道出了farhan和gragging的志向和困扰所在的根结, gragging则是处于压力倍重的生活状态下,三人在宿醉后遭到惩罚,gragging被迫在自己的将来和友谊之间做出选择,而他则是做出了自杀的选择,这也是这部电影里三个关于自杀的事故中的第二个,经过好友以及家庭的照料之下,gragging从昏迷的状态中苏醒过来,这样的一场经历让gragging真正懂得roncho“一切都很顺利”的意味,从此gragging懂得如何去处理面对压力时的困惑,而这种释怀和坦诚的态度让他获得了一份看上去酬劳不错的工作,而如此同时farhan想做摄影师,却碍于家里的压力和严格的父亲,最后在roncho圣人的鼓励下以及经历过gragging跳楼的事情后,也大彻大悟,说服了自己的爸爸,让自己去实现自己做野生动物摄影师的愿望,而故事的结尾总是需要一个振奋人心的情节的,导演安排的是roncho怕ragging因为考试不及格再自杀,而去偷考卷被校长发现,三人被令退学,而整个故事的高潮就发生这个月黑风高且雨大的晚上,mona的姐姐也就是校长的女儿正好怀孕要生产,却没办法去医院,roncho利用自己的工程学的知识,恢复了学校的供电,并且利用吸尘器自制了一个类似于助生的真空泵的装置,并且顺利帮mona的姐姐在学校的休息室中生下了小baby,这样的举动让当时在旁的校长感动了,他终于收起了自己的尊严,而是把象征“卓越”的信物钢笔交予了roncho!两者之前的矛盾得到缓和,或者说是roncho圣人战胜了这位“生活就像赛跑”的代表顽固迂腐的制度。导演也顺带

在这其乐融融的和谐场面下交代了为什么roncho在毕业后就消失的原因,那是因为他要信守与他的雇主之间的承诺,在毕业后只得消失。

喜剧终究是喜剧,导演在故事的最后还是安排了farhan他们在一家很偏远的学校里找到了roncho,在roncho教师职务的背后,其实roncho已经成为一名拥有400项专利的伟大发明家!真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团圆的结局!而且影片结束时最后的那通电话真是让人感叹于剧情的与众不同,一个电话,一个真相,一片笑声。

电影中的出现的各种小线索都会很之后的故事情节发生联系,再加上情节安排的很紧,两条主线叙事方式错综交织,使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不能错过每一个细节和一句话,因为前后都会有关联,编剧的巧妙安排,使得所有的谜题都在相应的时候被揭开,让整部时间长达160分钟的电影一点都不嫌得拖拉。虽然剧情看上去这么紧张,又是寻找失散五年的朋友,又是一桩接一桩的自杀,而这些紧张的或发人深思的片段都是穿插在幽默搞笑的气氛中的,不但不显得突兀,却有点笑中带泪的那种悲喜剧的特点,像之前他们刚在澡堂子欢乐的跳完舞,然后剧情就急转直下,学长在自己的寝室上吊自杀,全校学生参加他的葬礼,父亲哭倒在墓碑前的画面,又如gragging自杀昏迷一片伤感中大家都在尝试不同的方法来唤醒昏迷中的gragging,最后roncho却是用一个嫁姐姐的玩笑把昏迷中的gragging,就很让人有暖意,真是体现人间处处有真情啊!

片中的幽默还主要体现在台词上,有别于美式幽默的夸张,却有点近似于港片的那种调侃式的,比如roncho说他做梦梦到mona是身骑模特不是带头纱,

而是带机车头盔,来见他的,我直接就想到了《大话西游》里,至尊宝幻想紫霞仙子五彩祥云那一段,还有roncho不断调侃mona的前男友,那个标签男的价值观,把蘸酱倒在他的脚上,逼得他高喊,我这双意大利皮鞋400美元时的丑态,从而让mona离开他的段子,这个在港片里很常见的搞笑段子,还有叫救护车,“在这个国家你叫个披萨30分钟内就能送到,但是救护车的话…..”在这部电影里这样诙谐的台词很多,总是能让人泪中带笑。

片子的画面也考究,有几段印象特别深刻,一段是开始的时候红色沃尔沃suv行驶在印度不知道什么地方的山间道路上的那段航拍,把风景拍的美轮美奂,还有那段形容gragging的身世和家庭背景的时候画面一下子由彩色的转为黑白的效果安排,更显得gragging家的家境的贫困,还有一切顺利的那首歌曲时的歌舞拍摄,这个应该算是印度歌舞片的标准配置了,拿捏得当,镜头的晃动还有那种艳丽的色彩元素的点缀(椅子啊,水桶啊之类的)等等。

还有就是音乐,就好像我妈看到我在看印度片也会过来插一句,印度电影音乐总是这么好听,音乐好像就是印度片的一个标签,整部电影无配乐的部分还真是很少,都伴有代表不同情绪的音乐来烘托剧情,可能是我还是不太习惯在电影紧张的情节地下,突然开始全民总动员似的歌舞表演,记得第一段“一切顺利”的欢快歌舞表演之后,立马就转入的roncho的学长音乐学习的压力自杀的剧情,起伏很大,可能会让各人的感受各不相同吧。就是这位学长在自杀之前,还抱着吉他坐在墙角自弹自唱了一首很抒情的歌曲,很好听。

这是一部励志电影,看完以后总会有些自己的感慨,剧中的farhan最后成为一名野生动物的摄影师的,但是他成为摄影师的过程却是极为心酸的,面对父母的期望他一直压抑着自己的理想,直到因为一次打赌,在朋友的逼迫,父母的斥责中,才走上了梦想之路。然我深深体会到了梦想是不能放在心中的,是要说出来,做出来的。看完这部电影,roncho那句一切顺利,遇到困难不要怕去面对,而是要有勇气去解决”,确实也给了我不少动力,遇到困难不应该高喊困难,而是直面,击败,总会成功的。相信看过这部片子的人都会发出深深的感慨,在剧中我我能体验到各种酸甜苦辣的人生百态,自然会有更多的人生感悟,相信看过一次的人都会有再看的冲动。

机械学院

201125010127

张磊

第4篇:三傻大闹宝莱坞1

《三傻大闹宝莱坞1》观后感

昨天,我看了一个超级搞笑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1》。 影片的主人公兰彻和两个白痴法涵、莱俱是好朋友,他们都在一个学校——皇家工程学院。在这个教学异常严格的学校中兰彻是个十分与众不同的学生。他学习不死记硬背,不会像他人那样把学习当成竞赛,因为兰彻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甚至有一次他竟然当着大家的面顶撞校长“病毒”,质疑他的教学方法。兰彻的行为最终惹恼了学校模范生“无声火”。无声火在9月5号向兰彻宣战,说十年后谁的学习方法更有效,变得更有名······

我十分喜欢整个电影。看了这个电影,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还要向兰彻学习,不把学习当竞赛,而要找到学习的乐趣。不要万事顺从别人,别人做的不对要敢于质疑。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找上门!

第5篇: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3 idiots 影评

这部影片让我记忆深刻的原因有三点:

1、主题寓意深刻,反映了当前很多国家共存的社会问题;

2、人物形象塑造完美且更具代表性,并且其中的情节总是能够在最不经意间打动人;

3、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用寻找和回忆两条线索贯穿整部影片,让观众思维不停转换,很难感到乏味。因此我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表达自己对这部影片的见解。

一、思想角度

1、从表层来看,《三个傻瓜》讲的是三个朋友间的友谊,这份友谊滋生、发芽于象牙塔,以兰乔为中心的三人组合,在大学中经历了顺从、叛逆再到自我解放和认知的过程。

2、从深层次来说,这部影片触及了很多非常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包括印度的现实社会贫富差距、社会阶层、教育制度、年青人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等。

印度所面对的这些社会问题和中国颇有交集,长辈的期许、同侪的压力、生存的必须、机会的稀缺,天赋的不可求、一次又一次向理想主义证明特立独行者们的悲惨命运;而死记硬背的模范学生“消音器”才是大众意义上的成功典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也曾深切体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升学压力的中国观众会颇感共鸣。所以即便影片充满了异域的色彩,但在某些内涵上,观众所能够理解的内容是相通的。

3、我的一点期望:影片最后的结局寓意着人们的美好愿望终有一天会实现,让我们共同期待美好的明天,我们相信有一天教育体制会更加完善合理,就业方式会改变,人们的内心不再被社会制度所束缚,真正迎来思想上的解放。相信有一天,学生会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学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而不是“被选择”甚至“被胁迫”,却不敢反抗。

二、人物角度

本部电影中的三个重要角色,即“病毒”、“消音器”和兰乔可谓演得活灵活现、可圈可点。

1、校长“病毒”代表着封建制度的维护者。

第 1 页 共 1 页

“病毒”的表演者波曼·伊拉尼是印度著名演技派演员。片中的“病毒”是个高难度的角色,一方面校长的高傲、威严需要一股法西斯色彩,一方面影片的喜剧调子又需要这个人物具有喜感;同时,作为一个失败的父亲,又需要有悲剧的感觉。伊拉尼在三个层次上游刃有余,特别是他给人物设计的走路姿势和说话时的讥讽语调。

2、以兰乔为中心的三个人物与以“消音器”为代表的那些学生们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兰乔代表着追随心之所向的一派学生,他们渴望知识,举一反三,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创新,敢于打破陈旧的规章制度,敢于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

阿米尔·汗以45岁的“高龄”来出演一个20岁左右的大学新生,表演却令人信服。他在表现兰乔理想化的性格时游刃有余,分寸拿捏也十分老练,比如:在影片中表演送拉杜父亲去医院和给莫娜接生的紧张戏分时,他会恰到好处地用吐舌头和抿嘴唇来表现兰乔这个人物急中有稳、稳中有俏的鲜明性格。夸张的脸部表情、收放自如的动作语言、清朗透彻的眼神让主人公兰乔自由奔放、聪慧豁达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完全忽略了演员与角色的年龄差。

(2)“消音器”代表着那些死记硬背的模范学生,追随着当今教育体制,墨守成规,不善变通,他们也渴望知识,但他们更追寻成就,其实他们是这个社会制度下的受害者。

饰演“消音器”的奥米·维嘉尤在本片中是主人公兰乔的对立面,他在那段当众演讲的重头戏里,发挥了淋漓尽致的的表演才能,那是全片最令人愉悦的一个段落,以致这个角色可能会在印度成为“小人得志”的象征。

三、美学角度

1、剧本有独特的风格,用两条线索贯穿整部影片:一条是现实,另一条是回忆,两条线索相互交织。

在交织过程中,观众看到的是三人从过去到现在两个时间段的生活画面,这样的交叉剪辑,会让观众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很难感到乏味。现实的叙事线用来提出疑问和设置悬念(如“三个傻瓜”为何会成为朋友、兰乔为什么会对

第 2 页 共 2 页

另外两个傻瓜如此重要?),而回忆的叙事线则为观众层层剥茧地解答这些疑问揭开悬念。这两条叙事线同时也互换功用,在现实的叙事线里也会解决回忆这条叙事线内的疑问(如兰乔到底是谁、兰乔和“消音器”最后会发生什么?)两条叙事线的重合、分离与相辅相成让“三个傻瓜”的故事层次丰富又明晰,达成了让故事始终牵动人心的效果。

2、导演对传统的继承和变革印度电影有一套自己的固有风格:大段的歌舞、让人困顿的片长以及毫无技巧的平铺直叙的电影叙事方法。

《3 idiots》的导演是曾拍摄过《黑帮大佬医生梦》的印度导演拉库马· 希拉尼,他的电影比起一般的印度电影来,更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比如对歌舞的使用。拉库马·希拉尼既尊重了印度电影传统,又让歌舞融入剧情,同时在音乐和舞蹈设计上加入了现代流行元素,镜头运用和剪接也灵活多样,使本片的歌舞段落赏心悦目,绝不多余,这为印度电影树立了一个改革的标杆。

3、伏笔和呼应以台词、道具和动作行为等各种形式出现。

例如,主人公的一句口头禅“一切顺利”贯穿了整部电影,既表达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又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到了剧情高潮部分,它甚至成为了力挽狂澜的点睛之笔。

再如,一个学生发明的遥控直升机,在最后间接造成了他的自杀,但在结尾,一架更漂亮的飞机模型出现在兰乔和孩子们的天空中;兰乔在碧雅姐姐的婚礼现场急中生智说要发明一个以校长名字命名的电瓶供电装置,这供电装置在影片后半部分的雨夜接生戏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又如,开学时“消音器”不会说印度语为后来改演讲稿的笑料提供了条件;“消音器”在影片中多次随地小便,既塑造了人物的形象,又使最后“消音器”呼应开场被电发生得非常自然;像这样点睛的细节让整部电影中出现的任何东西都会在后面找到功能。

4、影片的置景、美术、化妆,以及摄影和剪接等诸多技术环节均十分成熟。

(1)影片比较突出的特色表现为对色彩的有机运用。

第 3 页 共 3 页

影片的色彩、光线随着影片叙事的情绪而不断转变,校园部分具有丰富明亮的光线和颜色,紧张、压抑的室内冲突戏光线较暗并且色调凝重;表现悲惨情绪的几个场景用黑白两色来强调。其中,发现学生自杀一场戏最为典型,用彩色画面中遥控直升机的黑白显示屏来表现一个年轻人的死亡,在时间和空间上制造了强烈的震撼。

(2)影片公路上的外景大量使用航拍来展示印度的自然风光。

成功渲染了故事广阔的时空背景,以及令人唏嘘的人物命运。不过多数时候,摄影机的运动还是均匀、简单的,对影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的基调起到了平衡作用。只有在气氛紧张时,摄影机才会通过不稳定运动来增加失衡感,直接而有效,显示了成熟的拍摄功底。

(3)在剪辑上,《三个傻瓜》有效地吸收了好莱坞式的三镜头剪辑法。

对人物对话采用开门见山的正反打的组接,这些组接中也点缀了一些跳接,在有些场景还用到了快速剪辑的手法来制造强烈、直观的喜剧效果。

本影片对印度存在的众多社会问题进行了密度很高的抨击。难得可贵的是,这种抨击毫无枯燥刻板的说教,也没有令人厌烦的虚假同情,而是用剧中人物的状态加上恬淡的视角来表现的。而影片在叙事上所追求的煽情,和在人物刻画方面所追求的感染力,让故事的主题自然显现。对印度现实社会贫富差距的反应也并未让故事跌入“苦大仇深”的丑陋深渊之中,剧本中大量穿插的诙谐幽默的段落和人物机巧的对话,使得《三个傻瓜》在批判、讽刺之中有一种难得的寓教于乐的轻松氛围。希望我们中国的电影业也能够拍出更多如此优秀的富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影片。

第 4 页 共 4 页

第6篇: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2055438

我也是带着这样的期盼来观赏印度电影《三个傻瓜》的。这个大体改编于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Five Point Someone)的故事果然爆笑,名字里“三傻瓜”所言非虚——在每学期42场考试、成绩排名张榜公布、竞争激烈乃至自杀率高居不下的“皇家工程学院”中,竟然出现了个周星驰般不按牌理出牌的问题学生兰乔(Rancho),他顶撞老师,质疑传统,完全不把成绩当回事,古板校长“病毒”当然要骂兰乔和两个追随他的室友,法兰(Farhran)与拉杜(Raju)是大傻瓜了。

这个特立独行的兰乔有个口头语叫“一切都好”(Aal izz well),影片中一段恰到好处的歌舞充分诠释了这种乐天派心态的关键——就算不能解决问题,至少可以平复心绪,打败恐惧,增加直面问题的勇气。我非常佩服导演拉库马·希拉尼(Rajkumar Hirani)在这段歌舞前后的调度安排,每段超现实的舞蹈暂告一段落后镜头都切回故事进程,轻松推进情节发展;整个狂欢结束后再突如其来一个巨大的对比,让观众的情绪从轻松惬意的云端直坠沮丧遗憾的谷底,既增加了剧情本身的跌宕起伏,又给本来轻飘飘的“一切都好”加入了对比及深度。宝莱坞的叙事技巧实非虚名。

比起通常的好莱坞喜剧片,《三个傻瓜》几乎长出一倍,小包袱小笑料层出不穷,种种小片段事无巨细,但却并不考验观众的耐心。我觉得这跟情节安排的前后呼应及影片整体所维系的“严肃的调侃”基调分不开关系。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在介绍拉杜的家庭环境时,画外音一边自嘲地说“就像五十年代黑白电影的翻版,狭小昏暗的房间,瘫痪的父亲,咳嗽的母亲,尚未成婚的姐姐”,一边自动将画面饱和度调低,故意弄成黑白老电影的粗糙颗粒质感。以后只要一演到拉杜的家,电影就自动彩色转黑白。而不管是“一切都好”,还是“病毒电力转换器”,只要前面有所铺垫,后面的桥段就必然用到,包括兰乔所臆想的“骑摩托新娘”,工整得近乎精致。

但我觉得影片最值得嘉奖的还是其不吝自嘲的精神。没有那些调侃与歌舞,剩余的便只有干巴巴的励志。自嘲也使得影片脱离了现实主义的调子,不会变成义正言辞的空洞鼓噪,要不然,这个纯理想主义的空谈还真难于自圆其说。人人都知道兰乔说得极对,却也都知道他那一套在现实生活中将处处碰壁。理想面对现实为什么总是撞得粉碎?这可不是简单归类为缺乏激情或充满恐惧便能解释一切的,更多的时候,再高歌“一切都好”也只不过是阿Q精神的自我麻痹。长辈的期许、同侪的压力、生存的必须、机会的稀缺,天赋的不可求、一次又一次向理想主义证明特立独行者们的悲惨命运;而死记硬背的模范学生“消音器”才是大众意义上的成功典范。这个“典范”也许毫无人格魅力,缺乏创新精神,充其量只能当个打工皇帝;但在一个贫富分化严峻,大部分人尚在为温饱奋斗的第三世界国家里,不先孕育出适合理想成长的土壤就空谈理想的实现是多么幼稚啊,那根本就是一条不成功即成仁的血路!要超越生存阻碍,披荆斩棘义无反顾地追求理想当然可歌可泣,但这其中必须跨越的灰色地带可比电影一笔带过十年的笑谈残酷得多,不一定白骨涔涔,可至少也血泪斑斑。已经浪漫化了的好莱坞影片《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都还得展示主人公带着年幼的孩子无家可归,经过睡厕所、吃救济的低谷才能抓住机遇,终于奔向成功;《三个傻瓜》将一个独行者的奋斗艰辛干脆忽略,重点完全放在理想主义的理论之上,没有调侃,不搞自嘲肯定行不通。

尽管电影终究是一场理想主义的美梦,但它依然触及了很多非常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包括印度的高自杀率、人才流失、学校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及社会分工的单一和就业选择的匮乏。印度所面对的这些社会问题和中国颇有交集,这也是为什么我这个也曾深切体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升学压力的中国观众会颇感共鸣。影片将近结尾还有一处令我很是意外:一直对兰乔深恶痛绝的校长“病毒”在暴雨积水中语重心长地劝戒他“你不可能总是对的”。尽管影片不可能真正走向现实主义的方向,但起码,这一点恳切的诚实颇为难得。

特立独行的兰乔是个只能生活在电影里的虚拟人物,但他所代表的那份理想主义的勇气与执着依然令人敬畏。他就是叶芝在《当你老了》中所全心热爱的“朝圣者的灵魂”。我愿意看到他成名成家,终于抱得美人归,哪怕这一切真的只能是梦。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