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创新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可改善目前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视野狭窄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首先提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现状,其次阐述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不足的原因和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作用,最后重点研究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审美能力;

一、初中音乐课堂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

1. 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视野狭窄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注重对课本内容的讲解,对教学内容的延伸较少,也缺乏创造性理念的融入,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使实际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视野在此过程中也未能得到开阔,教师应认识到这一问题,并注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2. 忽视价值引导,对艺术学科不重视

艺术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科目。在教学中,应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学科素养形成的课堂氛围和创建学习环境,以此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然而,实践中发现教师对艺术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发挥艺术学科的价值导向作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升缓慢。

3. 学生审美能力薄弱,艺术感受能力较低

学生审美能力薄弱,是艺术感受能力低的主要原因,而实践教学中,影响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关键因素也在于学生的音乐积累不够,缺乏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中发现初中音乐课程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不足,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发掘不够,使学生的艺术感受力未能形成,学生对艺术作品和音乐相关知识缺乏学习和探索意识。

二、初中音乐课堂学生核心素养不足的原因

1. 教学方法应用不当

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匹配,教学过程主要以灌输方式为主,对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形式缺乏合理设计。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效率直接相关,由于教学方式不合理,使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无法提升。

2. 课堂学习氛围不佳

学生课堂学习氛围不佳,课堂形式和内容枯燥乏味,课堂上未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是影响学生鉴赏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致力于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促使教学工作的科学、合理开展。学生的学习氛围与学习效率存在关联,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促进音乐学习效率的提升,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鉴赏能力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看到课堂氛围对教学效率的影响,尤其是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可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强化学习效果。

3. 学生综合能力不高

审美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较高的审美能力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审美能力偏低的学生在个性化或全面发展中均会受到限制和阻碍。审美能力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包含学生对美的追求,也反映学生的美学价值。教师应对其加强重视,设计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初中音乐教学方案。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落实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理念。学习兴趣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注重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多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兴趣教学与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发挥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的积极作用。

2. 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初中音乐教学中,针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素养是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学生乐感的形成。以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欢乐颂”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乐器演奏能力的培养,可提升“欢乐颂”歌曲的演奏效果,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音乐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为日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审美能力是一个抽象化和具体化的概念,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为音乐鉴赏水平提升奠定良好基础,是学生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促进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

四、初中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1. 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需要做到教、学、做三者的和谐统一,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方法论。实践经验表明,生活也是教学素材的来源,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利用生活化的教学题材,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促进“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并且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也是素质教学课程改革的有效实践,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一切教学工作要与实际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感受与欣赏《校园多美好》(童声合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教学环境,并且在多媒体课件中向学生展示校园生活中各角落的图片和视频资源,给其提供有关校园生活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悟,形成对音乐合唱作品的深刻理解。实践表明,基于初中学生的情境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需选择合适的机会,并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基础,进行合理化的设计,为审美能力的形成创造便利条件。

2. 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未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创新教学方式,发挥课堂教育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其学习效率会得到明显的提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氛围。初中音乐教学中,应注重信息技术的引进,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营造合适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初中音乐竖笛教学中,为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利用竖笛演奏《龙的传人》等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让学生不仅会唱,还会利用乐器进行演奏,最后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龙的图片和视频,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水平会得到明显提升,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技术能力的培养是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学生综合技术能力也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实践教学中,对于学过的音乐知识进行巩固与复习是提升初中音乐学科教学效果的关键措施。初中音乐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形成具有基础作用,而综合技术能力是学生音乐素养的衡量指标,因此,教师应关注综合素养的培育方式,善于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音乐感悟能力的提升。此外,还需要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爱好和兴趣,寓教于乐,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音乐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七年级上册苏教版音乐第六单元感受与欣赏部分《明天会更好》的教学中,为提升实际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如,教师领唱、学生合唱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此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发掘合唱音乐《明天会更好》的演唱技巧和相关的注意事项,并且对作品中的乐谱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针对乐谱教学,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差异对学习效率的影响深远,教师应结合乐谱的难易程度,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促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注重发挥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训练,提高学生演唱、识谱读谱、节奏敲打等基本音乐技能。同时,还应理解相关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并有效地贯穿于初中音乐课堂具体实践中,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从而达到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加桂.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9(22):64.

[2]李思慧.探究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9,39(20):122-124.

[3]陈上伙.关于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210-211.

[4]刘文霞.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教师,2019(1):67.

[5]卢晓楠.关于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9):116.

上一篇:高职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调查和对策下一篇:网络视阈下高中英语混合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