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空间观的培养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按照教育范围分类来看,初中教育还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自然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普遍性,加之教育改革的施行,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念逐渐退化,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更为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养成。而历史空间观作为历史学习必备的一项技能,不仅存在于初中历史学习中,而且存在于整个历史教学的研究领域里,也已成长为初中历史教育的一大目的之一。本文的创作主要是立于新课程背景之下,结合初中现实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几点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空间观培养的具体策略,达成服务于教学的最终教学目的。

1 充分利用历史课本教材

如果说课堂是教学的载体, 那么教材就是教学的线索,也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依据、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不幸的是,我国多数人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根深蒂固, 片面的认为教材死板、老套,缺乏必要的时代气息,或多或少还会对教材产生一种抵抗心理。但殊不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就初中历史教材这一大板块做了重大改革,新版教材中不仅对于古今的地名进行了明确标注,而且引入了大量的历史图片,为原本纯文字的历史课本增添了一些生动的画面,为历史空间观的培养打好了基础。

比如在讲授有关“战国七雄”的历史知识时,历史教材就选入了鲜明的关于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的《战国形势图》,直观的给学生呈现出了战国时期七国各自的疆域板块面积和战争形势流向,为大家勾勒出了真实的战况,不仅给老师的教提供了客观真实的图片支撑, 而且也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真实感受到战国时期战争纷纭的宏大场面;又如,历史课本告诉我们人类最早的祖先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而且点明了早期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地点,诸如云南省的元谋县、北京西南周口店等一系列真实地原始人类生存地点,而且一幅早期人类分布图也鲜明为我们展现了人类的分布区域。同时,课本上一些关于早期人类生存所使用的工具图片,也给我们鲜活的展现了早期人类各方面的生活现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而就在这些别样的历史图片中,为我们凸显了国家各处的自然地域特点以及早期的生活局面,为初中生历史空间观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巧用历史地图空间资源

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和记录,必然离不开的两个重点要素即为时间、地点,两个重要维度即为时间、空间,对于我国古代历史来说,我们无法追溯回过去生活中的原原本本,但我们可以在历史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中“再现历史”,重点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出发,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观。而历史地图,涵盖内容十分广泛,而且简单一张地图却也包含了大量的知识,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利用历史地图,那么必然会获得事半功倍的优良成果。

例如:在讲授《隋的统一和大运河》一节内容时, 老师可以将教学分为几个具体步骤进行内容的展开,首先,为学生展示一张当前大运河的地图作为课堂引入, 鼓励学生去主动猜想图片的水利工程名称,从而让学生对于大运河形成的时间、作用和影响有所了解;其次,老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古代大运河建设之初的设计图片和地域环境, 让同学们根据粮仓所部署的形状猜想大运河建造最初的简单意义,以及建设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揭开运河建造的事件发展历程和详细细节;最后,老师可以分析大运河走过所经的地点和具体的渠道分布情况, 在地图上用鲜亮色标记清楚, 从而巧妙引出隋朝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隋朝的历史贡献及弊端,再详尽的分析这个朝代独具的历史特色。以上此法是将实物地图和朝代发展视图进行了完好结合, 在实物发展的基础上引出了朝代的发展过程,也算是时间、空间的一种完美融合。

3 编排初中历史教材课本剧

新课程改革之后, 一大重要转变即为学生逐渐替代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一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育界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 所以愈来愈多的老师开始绞尽脑汁寻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最终形成了历史课本剧的广为流行,并且日渐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这与它自身鲜明的教学效果是分不开的。历史课本剧作为一种新颖的活动形式,多是由老师选题,学生自导自演而成,所以凝聚了学生大量的心思和心血, 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和学习热情, 落实了新课程的改革标准。

历史课本剧的选材十分广阔, 比如“人口南迁”、“三足鼎立”、“陈胜、吴广起义”等内容都可以被改编为历史课本剧,不仅可以生动展现我国早期的社会发展情状, 而且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另外,“南京大屠杀”作为一个耻辱性的历史素材,它汇集了中国人的耻辱与苦痛,代表了抗战时期日本人对中国所做的丑恶行径和残忍手段, 是永远不可泯灭的国耻, 学生也可以采用这个素材, 编排成历史课本剧,将日本人的丑恶、残暴和中国人的勇敢、无畏形象搬上课堂,告诫学生勿忘国耻、热爱中华,从而锻炼、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观。

总的来说,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生历史空间观的培养是一项艰难的任务,不仅需要学校和老师重点关注,更需要学生的有效配合,使得师生双方都能够在此项任务中提升自己、锻炼自我,从而达到所预期的教学目的。笔者坚信,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下,初中学生的历史空间观在课堂学习中一定会有所提升, 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和综合素质也会相应被带动起来,在课堂学习中得以发挥、得以提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已经成为广大历史老师关注的重要话题。为了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老师务必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帮助学生培养其历史空间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水平。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历史空间观

上一篇:某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渗漏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下一篇:初探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