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历史创新课堂教学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品质和能力,是历史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即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传统的历史课堂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忽略了学生情感教育。而本文紧紧围绕以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来实现历史课堂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改革创新;核心素养;初中历史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由此“核心素养”成为了2016年教育界的一个热搜词,各学段各学科根据自己特点也相应提出了具体的学科素养。义务教育学段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品质和能力,是历史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即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在新的历史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如何改革我们的课堂,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品质和能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做;究这些问题的答案。小组集体讨论,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由于学生之后要在小组讨论中发言,所以会积极阅读课本,并且因为小组合作环节而感到新鲜,从而对本节课产生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归纳能力。

(二)利用合作课堂引导学生参与

将小学数学知识完成知识迁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有全面的了解,而且小学生比较争强好胜,很容易害怕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小组学习模式开展一些计算问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通过小组知识问答的互动,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具体的了解,让学生在竞答的环节中加快自己大脑的运转,积极地参与到计算的过程中,勇于回答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回答的正确率,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例如:在学生们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有了一定的掌握,教师为学生们开展小组竞答环节,让学生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教师为学生设置连连看的比赛活动,给出学生几组互相对应的数字让学生们比赛,用时短并且准确的小组获胜。教师在竞赛中设置关于小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小数乘法积的小数点的定位、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除法中的应用。这样一来,学生们能够在竞赛中进一步发展自身的数感。教师鼓励其他学生在课堂中计算比赛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发现问题的小组或是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同时也可以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从而构建一个公平公正、轻松自在的课堂氛围,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促使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学、算式后面规律的习惯。[3]

(三)利用合作课堂强化学生思维

教师应该掌握学生合作交流的节奏,合理掌握教学方式,做教育教学的控制者和指导者,指引学生前进方向,也要引导学生在教学中紧密联系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通过合作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做进一步的研究,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掌握知识,从而使整体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共同学习中,能够互相激发自己的潜力,从而达到思维强化的目的,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学生们学习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确定起跑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出示校运会100米比赛和400米比赛的场面,组织学生小组们交流在起跑线上发现的情况,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起跑场景,比较不同点,从而引入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观察跑道图,说一说每一条跑道具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内、外跑道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学生们充分交流得出结论,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中能够让学生们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四)利用合作课堂促进学生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促进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合作学习会让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生思想碰撞,并且不断地汲取他人的学习经验。合作课堂改善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们能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主动进入探究状态,呈现出自己的长处,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各司其职,促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以提升。这样一来,教师达到了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使得学生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学生们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们探索活动,让学生们合作进行“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的活动,发现并且验证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促进学生参与到探究中,学生更加理解知识点,能够依据特征准确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教材和新课标的精神,教师结合了学生喜欢交流的环节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在合作课堂建构了知识、提高了语言能力,也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4]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利用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促进自己和学生共同进步,不断地总结问题,开发学生们的多元化思维,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不断地提高合作团结意识和思维逻辑能力。

参考文献:

[1]孙莉.有效合作,提高课堂效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J].天天爱科学,2016(18).

[2]张志刚.浅析农村小学数学分层合作学习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6(4).

[3]赵玲霞.让课堂灵动起来——小学数学“合作教学”之思[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2).

[4]钟艳媚.开展“对话式教学”的应然之道——例谈小学数学合作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8(3).

上一篇:无纸进程中档案工作者职业发展的思考下一篇:新开工项目中加固改造工程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