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生物单元设计整体优化的方法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核心素养这一先进思想被教育工作者采纳推崇,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基调,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并进行单元设计,优化单元设计教学内容,本文通过分析核心素养的概念及作用和单元设计的特点意义等内容找出以核心素养为教育理念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单元设计整体优化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单元设计;整体优化;

目前教师仍然以零散的知识点为模块进行教学,缺少系统性的教学设计。课程改革之后,在教材内容设计上单元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而教师在教学和备课过程中忽略了单元设计,仍按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因地制宜进行教学,浪费了教育改革提供的良好机会,违背了当下主流教学理念。为了学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应改正传统教育上的陋习,重视单元设计教学,不断创新完善教学内容。

一、核心素养概念及作用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在2015年的深化课程改革文件中被首次提出,如今核心素养成为教育行业的热点词汇[1]。核心素养具体含义是指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立足于社会的综合能力,核心素养打破了从前以成绩作为唯一评判标准评价学生好坏的刻板思想,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培养学生核心思想能够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拥有自我独立意识,将学生的素质分成不同版块,针对学生的不同教育需求进行教学,增强较弱方面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全方面发展。

二、单元设计的特点及意义

1.单元设计的特点

根据教学大纲标准,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新科目,在初一上册生物教材中第一单元向学生展示了生物圈的观点以外,在第二单元中也讲述了细胞在构成不同生物结构之间的关系[2]。这一大部分内容被划分为两个小部分,分别划分了植物细胞以及细胞的结构组成以及动植物细胞的生活方式,在这一单元中的课程规划能够看出两个章节层次之间的衔接恰到好处,通过阅读观察发现在这一阶段的课题单元主要内容都是围绕生物圈与生物体之间的联系而设计,这部分单元设计主要根据学生对新概念的认知流程由大到小,这种设计关系能够帮助教师为学生系统性、规律性地讲解知识内容。

2.单元设计的意义

学科设计的核心基础不能偏离学科育人的价值标准要求,是使学生能够通过学科学习,逐渐掌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必备的品格能力。核心素养是培养知识、能力、是非观和价值观的统一观念。“核心修养”不是学生先天自身具备的个人品质,而是由学生通过后天教师引导和学习以及在问题办法的实践中逐渐实践累积培育而来的一种能力。素养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并不代表知识积累越多素养就会越高。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学科核心素养是当下初中生物教学密切关注的重点内容。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设计是以人为本的中心思路,着力需要由“教师的教”教学模式转为“学生的学”为核心的学习模式。根据这个思路科学核心素养应该如何有效向学生的学的转变呢?应当从学习时间方面考虑长效学习的教、从学习纵深方面考虑深度学习的教、从学习成果方面考虑为知识创造性而教。科学核心素养的课程规划要超过原有的课程规划,促进开发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教学设计,应当采取课程规划与课时教学相结合的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要能够帮助教师突破教学浅显的创新思维,摆脱知识点毫无关联且零散的传统教学方式,帮助教师长期地对学科教学进行整体的统筹规划,注重学科知识重点结构化、层次化的构建。单元教学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与引导。为此,生物教学要想完备教学课程规划,就应该提前做好整体的单元教学设计。

三、关于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单元设计的分析

1.从课程主题方面分析

近年来课程内容出现很多变化,教材内容总结为几大主题,并针对每个主题设置一级主题,还进一步对一级主题内容进行细分出二级主题,通过这种形式构建了系统且全面的知识体系。同时将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生物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具有生命色彩,以能运用到社会生活的生物基础知识技能为核心内容,提升学生核心素质。

2.从课程内容方面进行分析

以生物体结构层次的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围绕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为核心内容展开分析和探讨,使学生对重要概念进行理解[3]。从微观层次上认识到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即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通过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了组织,再从宏观角度学习器官,系统的概念,建立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多细胞的结构层次是由细胞、组织、器官和生物个体构成。

教学单元设计以核心主题为重点,在不断深入学习中将各个要素彼此联系起来,相互作用,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达成教学内容主体的实现。在系统内需要具备知识、思维、方法等要素。本教学主要围绕沿着主线,形成基本框架体系。对单细胞的结构层次,细胞→个体。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不同的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是不同的,从整体上看都是从单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基础上进化和发展。从内容上,教师从基本认知规律出发,让学生对生物体形成结构层次的基本思维框架。教师可以从人的结构层次出发,引导学生对生物体结构层次的思考,联系到生物体各层次的形态,结构以及功能,找出相应的关系和适应性。两者之间相互交错,彼此存在,构成本次主体的结构层次。

四、初中生物单元整体优化的方法

1.教师应结合教材整合设计

整体设计就应该综合利用与本单元相关的教学资源、课程分析、学情分析等情况进行统筹编排整个单元的授课内容,合理安排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衔接,正确把控教学目标与课程单元的关联安排,将各个课程教学内容,科学地将单元内的教学知识点进行合理分配,凝练出适合教与学以及能够促进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设计方案。在关于人体的营养方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平时的饮食开始引入话题,引导学生从平时喜欢的食材以及三餐的食谱搭配入手,并且依次指出每种食材的主要组成成分。进而帮助学生了解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如何组成人体结构,并且供应生物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合理搭配营养均衡的膳食,最后为学生讲解食物在体内消化和吸收的全过程。学生通过在本章结的学习能够了解,人体所需要的各类营养物质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都能够找到相应的食物与之匹配。这些物质首先通过人类咀嚼进入食道以及肠胃消化系统逐渐被人体吸收。因此,在人体的营养教学时,教师可以不用照搬照抄的根据课本知识讲解人体消化系统如何消化食物为人体提供能量,本章内容无须过多介绍人体各种消化酶的功能,只需要学生能够理解食物消化和吸收的概念,理解食物从口腔经过一系列的消化系统,发生的消化现象,食物通过消化分解成小分子营养物质为人体提供营养,人体最主要的消化部位和吸收部位是小肠,而消化作用便是应用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等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里的消化酶起到的分解作用。

2.灵活实施

将在单元内的宏观知识点通过整合设计后实施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酌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积累以及班级具体情况灵活组织实施。例如,初一学生没有学习过关于生物构造的基础,不了解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有关基础知识。在授课前,教师应该合理对课程内容进行安排,能够清晰辨析教材对学生达到的要求和目的,能够让学生便于理解生物教学中的知识点,能够准确定位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合理取材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在“消化和吸收”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对“消化”和“吸收”的理解非常关键,上课时,出示学生熟悉的食材:米粒和面粉,为同学给出的问题是,米粒通过加工变成面粉后,体积变小后能否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呢?能量又是怎样转化的呢?由于学生没有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无法给出合理的准确答案。此时教师就给一位学生讲述米粒和面粉的能量物质组成,米粒和面粉主要由淀粉组成,淀粉可以分解成葡萄糖,而人体所需要的组成元素里有葡萄糖,而淀粉首先通过口腔进行咀嚼,可以通过唾液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消化系统透过小肠绒毛襞进入小肠内部的毛细血管中这一过程便是吸收,然后通过血管中的血液将吸收的葡萄糖分子运输至全身细胞。

3.把握实际教材资源

教师应当根据单元教学的实际情况将课程资源进行合理优化调整,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中应该注重几个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如在探索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如何选择实验所需的实验植物样本,在教材中推荐的天竺葵学生不易找到,笔者曾用吊兰代替天竺葵进行相关实验,虽然实验效果不如天竺葵明显,但经过长期实验摸索探究发现,在选择可代替的植物时,可以选择体型小、叶片薄的植物,例如青菜、大豆以及蚕豆等更加适合当做实验样本。另外在探索食物所蕴含的能量实验研究对象时取样应具有代表性,例如面条、豆干、花生所含有的能量物质都具有独特的代表性。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酌情调整实验参照物,以达到方便教学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作为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应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思想。而以核心素养为主题的初中生物单元设计整体优化更是生物教学的有效升级和创新转型,教师通过深入了解核心素养和单元设计,结合教材内容并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把握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习内容,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姜瑜.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生物单元设计整体优化分析[J].名师在线,2020(23):82-83.

[2]马建,王云霞.中学生物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特征及基本操作[J].中学生物教学,2020(15):26-27.

[3]韦雪凤.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初中生物教学[J].新智慧,2020,4(11):7-8.

上一篇:“生活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新工科背景下装备综合保障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