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常见主题整理

2023-05-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作文中常见主题整理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整理

鉴赏古诗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考点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古诗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规律:有些形象经常用来表达一些特定的情感;而有些情感经常用某些特定的形象来表达。

总结这些规律,对帮助我们理解古诗的思想情感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总结有两种方法:一是由形象出发总结情感,二是由情感出发总结形象。下面是笔者做的整理。各种常见形象

(一)由形象出发总结情感,各种常见形象

(二)由情感出发总结形象。

1、月。①表达思乡、思亲念友之情,暗寓羁旅情怀,寂寞孤独之感。例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②历史的见证今昔沧桑感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 ③冷寂、凄清的感觉(多用残月来表达)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

④清新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

2、柳。“柳者,留也。”古人有折柳之习。古诗中常用“柳”表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游子思乡之情。例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梅、松、竹、兰及若干香草。用来托物咏怀,表达高洁的内心世界或追求高尚的人格,或自比自喻,以物自况,暗寓诗人自己具有的高尚人格。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屈原的《离骚》。

4、桃、菊。隐士情怀,不落风尘,超脱凡俗。例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子规、杜鹃、鹧鸪。表达思乡、思念故国之情。例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但闻子规啼月夜,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6、舟。小舟、轻舟表达轻松、随意、自由之情。例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春。古诗中的意象很丰富。初春、新春表赞美自然新的生命力。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暮春表伤春之情,暗寓春光虽美却易逝,感叹人生韶华易逝或国运不济的也不少。

8、秋。古诗中秋的意象常表现为悲秋,表悲愁之情,暗寓韶华即逝、前途渺茫,国运即衰。 例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9、日暮(黄昏)、残照、残月、落花、残叶、秋风(霜风、晓风)秋雨、风絮、浮萍、羌笛

表示哀愁、感伤之情。例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宿建德江》(孟浩然)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醉花阴》(李清照)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文天祥)

10、朝阳、红花

春风、花香

柔桑、细草

黄犊人们喜爱的鸟表示喜悦赞美之情。

例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刘禹锡)

11、自然宁静的景物,朴实真挚的农夫,怡然自乐的农家生活,和尚、道士,其他隐者。 表示淡泊名利渴望归隐之情。例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张志和)还有《山居秋暝》(王维)《题李凝幽居》(贾岛)等诗

12、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13、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14、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15、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16、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17、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18、 桃花:象征美人。 19兰:高洁

20、牡丹:富贵 美好

21、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22、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23、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24、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25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26、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27、猿猴: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鸽::理想 追求

28、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29、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30、沙鸥:飘零 伤感

31、鸟:象征自由

32、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33、(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34、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35、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36、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37、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38古诗词中“燕子”意象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如 “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

39、海: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40、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4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42、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43、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44、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东风:春天 美好

45、西风: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46、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47、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48、云:游子 飘泊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9、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50、 天晴:欢愉 光明 金风:秋风

51、“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52、玉:高洁 地重游 脱俗

53、珍珠:美丽 无瑕

54、簪缨 (冠):官位 名望

55、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56、西楼小楼:闺怨之情;

57、丝竹:音乐

58、;汗青:史册

59、桑梓:

故乡; 60、轩辕:祖国; 6

1、青鸟:信使

62、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63、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64、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 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6

5、白:纯洁 无暇 丧事

66、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绿:希望 活力 和平

67、蓝:高雅 忧郁 黄:温暖 平和

68、紫:高贵 神秘 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69、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70、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71、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7

2、 娥眉(蛾眉):美女

73、峨眉:高尚的德行 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74、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75、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7

6、怀桔:指孝顺双亲。

77、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78、“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 “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79、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80、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81、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8

2、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 (国家) 衰败 萧条 (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83、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84、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85、城市 (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86、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87、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88、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

89、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 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

90、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91、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92、信:鸿雁、尺牍、尺素 9

3、亡国:后庭花。

94、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95、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

96、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 ;夕阳: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97、人日。正月初七日。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例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中“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98、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99、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

唐诗中月的意象

今人陈植锷在《诗歌意象论》中曾指出,“一首诗歌艺术性的高低,取决于语言意象化的程度如何。”作为诗歌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意象之于诗歌无疑是关键的,而作为意象物质外壳的语言形象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曾指出,“诗人应该选择„特征‟的东西”,也只有“特征”的东西,才能给读者深刻、鲜明的印象,迅速真切地唤起读者的想象、联想。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也正因为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先秦已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先秦故人曾通过“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分别发出了“劳心悄兮,劳心骚兮,劳心惨兮”之叹,“僧敲月下门”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明月何皎皎》以“明月”演义出一代复一代骚客才子的怨夫思妇之作。而“披月踌躇”、“揽月自赏”、“望月凝思”、“抚月痴想”……这些从古籍古典中衍生演化出来的词语成语,莫不流淌着中国古人一分难释的生命情怀。莫不激发古人情爱思恋的浩歌。“三五明月夜,四五蟾兔缺”(《孟冬寒气至》),月的意象是生命的时间飞逝,是美的烟波,是人生悲欢离合的演绎,是情爱的寄寓和沐浴。

月在唐朝中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据学者统计。李白作诗1059篇其中341篇提到月,也就是说,李白每写三首诗,笔触就要融入月的意象。李白最爱月,李白之死,就是为捉水中之月而死。“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唐·王定保《摭言》),尽管后人考证此说不可信,但李白为伟大的月光诗仙,却是毋庸置疑的,月里更洁,月里更黑,人生有时,月光无极。李白、杜甫、王昌龄、李商隐、孟浩然……常是一卷在手,餐风饮月,月下窗前,精心细品,或惑之,或寄之,或怀之,或思之,或忆之,沐一身月辉,纳一空月光,旨趣益远,抒胸中浊气、释天地愁绪,法自然天趣,得万物之灵。由此,月与诗人构成了千载佳话,万世景观,同时也造就了唐诗的盖世名声,在唐代,诗的显赫地位实在离不开月的激扬、推动和烘托。 首先,月在一定程度上孕育和生成了唐诗。唐诗的题目有一大批沐浴在月光的滤洗和浸润中,如《入朝洛堤步月》、《江亭夜月送别》、《关山月》、《望月怀远》、《古朗月行》、《拜新月》、《把酒问月》、《月下独酌》、《月夜》、《月夜忆舍弟》、《江楼月》、《霜月》、《静夜思》、《江楼感旧》、《枫桥夜泊》、《春江花月夜》、《春色山夜月》、《十五夜望月》、《峨眉山月歌》、《正月十五日夜》、《夜下征虏亭》、《嫦娥》……难以尽数,可以说,是月给了唐诗以丰富意蕴,给诗人以美妙的灵感,创造了唐诗的艺术题材和艺术生命,给唐诗提供了博大阔远的艺术空间和宇宙意识。若无月意象的沾溉,就没有上述诗题,也使诗人们失去了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的审美空间,会使诗坛上失去最美丽的仙葩,丧失一大批不朽的诗作。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静夜思》、《把酒问月》、张继《枫桥夜泊》、赵暇《江楼感旧》、杜甫《月夜》等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名作也就无缘产生了。

其次,从诗的内容上说,月成为唐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月在唐诗意境的追求历程中,实 现了“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月在唐诗意境的构造上广泛而多样。唐诗中的月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月的边塞意象。丹纳说,“自然界供给的比人工创造的更美”(《艺术哲学》)。月在文学作品中构成的富有美感的独特环境,是人工做创造的环境所无法比拟的。马克思指出,“对象如何对他来说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因为正是这种关系的规定性形成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每一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性”恰好“是这种本质力量的独特的本质,因而也是它的对象化的独特方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边塞”、“明月”“关”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性质的制约,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因而边塞诗的创作往往离不开“明月”与“关”的塑造。《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就有《关山月》、《乐府古题要解》说:“《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月作为一种寄托是诗人惯用的手法。早在唐代以前古诗人就有“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和“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的思愁绵绵,唐诗也不甘落后。唐诗中有“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的啜泣诉说,有“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的惨凄寂寥,有“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全期《杂诗三首·其三》)的绵藐深沉,有“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幽怨悲亢,有“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的悲凉凄婉。同时,唐诗人又发展了边塞诗,特别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赋予边塞诗更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雄浑苍茫,有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塞上听吹笛》)的开朗壮阔,有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的浩渺闲雅、有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军行七首》)的雄心忧患。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

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诗人们利用这种情结自由地创造了月和边塞的相行相随相抚相慰的空间美,这方面的代表是沈如筠的《闺怨》: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在这里,诗人描绘了思妇的深思遐念和倾诉无人的隐恨,思妇“忧愁不能寝,揽衣起徘徊”(《明月何皎皎》),在“出户独彷徨”(同上)之中,举头唯见一轮孤月悬挂在天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于是很自然地产生出“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的念头。诗人对月和边塞相形相随相抚相慰的空间美的伟大感受,已经是十分杰出的了。 月是物质的,月是空间的,月还是文化的。从月水的浸润和滋养伸展下,诗人与那巨大深远的宇宙空间感 边塞这独特性风景线不期而遇,一拍即合了!诗人“愿随孤月影”为的是什么?就是那与月光相抚相慰的一空纤尘不染的边塞的空间意识。

二、月的时间意象。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因而月光还是生命的,是时间的。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不仅李煜,杜牧《润州二首(其一)》也说: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无论是南朝士人旷达,还是东晋名宿的风流,可是在历史舞台上都不过匆匆过客而已。诗人由月想到古人,由古人折射现实。丰富的想象,把时隔数百载的人事勾连起来,使历史与现实,今人与古人,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情事,在时空上浑然一体。既然月光又是生命的,因而月光通过生命意识又与时间意识相连结。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的醉意中探索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哲理,从而发出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张若虚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发问中引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伤。江月无情,流水无情,在“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无可奈何中,诗人们只好浩然长叹。封建专制的社会在本质上是压制禁锢人才的,自己的壮志豪情聪明才干也无可奈何地消融在历史的月光流逝中:“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冥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他们的生命与逸志常常也在“月光如水”的流逝中被淹没被虚抛浪掷了。“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旧时月”引起了诗人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在这里,月再一次通向把千古亘远,深邃浩淼的宇宙意识。

三、月的愁绪意象。在唐诗中,月还是情绪的,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梁启超论及诗词意境时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景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尽管魏人曹丕早有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的诗句,南北朝时谢灵运也有了“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等哀愁的诗句,但是以月状愁在唐代依然有很大的反战。除了人们熟知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以外,唐诗中还有“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在唐代诗人中,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想象丰富,笔法空灵,抒情婉转,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

四、月的情爱意象。月是情绪的,“月上柳梢”的缠绕,“晓风残月”的悲凉,“月照高楼”的孤寂,情到深处,月便自然与情爱相连了。尽管“人生无物比多情”、“无物似情浓”,但是,月仍然是一种表达情与爱的最佳寄寓和祝愿:谢庄“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孟郊“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古别怨》),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深挚的情与爱,化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凄美祝愿。月 爱的禅意、爱的见证。无论是狂羁洒脱的李太白,情意绵绵的李义山,还是忧患郁抑的少陵野劳,都拒绝不了月光的见证,在月光的温抚下,还原出人的本真。一时骚客的失落,才子的多情,诗圣的千虑,都一一呈示在纤尘不染的月光下……倾听爱情的下落和心音。在爱情的情感世界里,唐人的情怀、渴念,甚为壮阔、更为空灵,情爱也甚是挚热、浓烈。“待月西厢下”的痴心迫切,“落月满屋梁”的空虚落寞,“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的痴恋情深。月光皓照下的浩茫天穹,还是相思的成因和巨大空间。分别之后,“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月光引起的情思萦绕着爱的惆怅和迷惘。“阶下清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端居》);月明之夜,风雨之夕,情人“各在天一涯”,而且“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时,该又凭添几重愁苦!于是凄迷广浩的月下便成下无尽的相思之时空:“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月所造就的相思意绪,李商隐就是一千次一万次,也道不完,“欲说还休”。当然,时间的月水也许会消磨和冲淡爱情 “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暇《江楼感旧》)。那个相偎相依的月下倩影,哪里再可寻回?即若唤回,恐也不是彼时情怀了。好梦已去,往事如烟,空留丝丝缕缕的旧踪袅袅飘开在爱情失落的天际。若如此,在伊人已逝的情人眼里,只余下“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的苍凉萧瑟的景观。爱情在凄迷的月色、催人肠断的铃声的烘托下,更为凄婉欲绝。“伊人何在,烟水茫茫”,“情以何堪”,只好徒作“长恨绵绵无绝期”的黯然神伤。此时此刻,月光温抚下的天际中,所飘荡的只是悲怆千古的爱情挽歌了!

诗中的柳的意象

柳,姿态婀娜,摇曳多姿,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常用来作为抒情言志的对象。唐诗中的咏柳佳作更是不可胜数。其中当数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尚隐了。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

而《柳》是写秋日之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咏柳,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的: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在赋别诗中,诗人一般以折柳相赠惜别。如戴叔伦的《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施肩吾的《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又是诗人的自画像: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 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第2篇:古诗中的常见意象_整理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文化含义及理解(第一编)

(一)树木类 1.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子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

3.杨柳

“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

4.梧桐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5.芭蕉

“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二)花草类 1.红叶

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范摅《云溪友议》:相传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2.黄叶

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刘长卿《酬李穆见寄》:“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3.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4.红豆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 1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5.落花

“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唐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菊花

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7.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表现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8.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即“怜子”,“清如水”象征爱情的纯洁。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9.荷花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 南北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此首以莲藕为喻,写女子希望和情人深结同心,永远相爱。

(三)鸟兽类 1.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

2 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2.燕子

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寓情之丰富,非其他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如欧阳修《采桑子》:“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殊《破阵子》:“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等。(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如唐代郭绍兰《寄夫》:“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

3.鹧鸪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4.寒蝉

寒蝉(秋蝉)到了生命的终点,叫声嘶鸣,是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头,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5.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6.双鲤

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7.青鸟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

8.沙鸥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同样含有飘零之意。

9.乌鸦

乌鸦因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用以描写荒凉之景,表凄清之情;也指“小人、俗客、庸夫”。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陈英《山坡羊》:“晨鸡初叫,昏鸦争噪,哪个不去红尘闹。”张可久《折桂令·九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10. 黄莺

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四)自然现象 1.残阳

夕阳残照,能引起无穷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感慨万千。诗人笔下的夕阳(包括斜阳、残阳等)多给人以失落凄凉、漂泊沧桑之感。 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古人常用“夕阳”发思古之幽情。《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李白的《忆秦娥》词末“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都以“夕阳”写怀古,充满历史沧桑感。

2.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泌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3.月亮

月亮是诗人抒情达意争相选取的一种意象。 4.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 ,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

5. 细雨、烟雾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细雨绵绵,愁也弥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

4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文化含义及理解(第二编)

(五)时令节日 1.春

春是在自然节序变化的感召下孕育成形的。其最初的内涵是温暖、生命、兴盛。后升华出富有人事哲理色彩的象征意义,如青春年华、男女情爱、美好理想等,寄寓的具体情感体验又如或叹惜红颜难驻,青春易逝,或惆怅佳偶不见,思虑煎人,或追寻安憩的家园,或憧憬人生的理想,或关心国运时世,或叹惜功名,惜春是古典诗歌中最动人心灵的旋律之一。 2.秋

秋风多厉,草木凋落,万物蛰伏。在这样的生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下,秋意象积淀着民族的悲剧性的心理记忆。它的主要内涵是凄凉、愁怨和悲伤。如刘禹锡《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施闺章《舟中之秋》:“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 3.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如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重阳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5.清明

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六)特定地点 1.长亭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王实甫《西厢记》:“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 2.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范成大《横塘》又有:“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3.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柳营

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如唐人鲍溶《赠李黯将军》:“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5.阳关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为“阳关”。 6.柳岸

因“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

一、简记高频率意象的文化含义

松-坚贞伟岸、坚韧不拔或常青不朽。 杨柳-惜别怀远,送别,离愁别绪。 竹-有节或虚心。

梅-忠贞爱情或高洁坚贞品行。 菊花 -坚贞、高洁的品格

花-暗喻女子、大好年华、美好时光等。 鸿雁、鱼、青鸟-信使,表达思念、思归。

鹃啼、猿啼、鹧鸪叫-悲苦,营造凄凉悲苦氛围,表达难言之悲切 。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乌鸦-荒凉破败

雪-绝尘脱俗、高洁傲岸 雨-凄苦、孤寂

云-踪迹不定、闲适飘逸 秋风(西风)-肃杀、悲愁 夕阳-衰败、残破

羌笛、胡笳等-边塞生活

二、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逐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自由悠闲之恬淡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离别思念之绪 —————亲情、友情之真挚 贬官谪居之不平 秀美山河之热爱

时光易逝年华老去之感慨

三、古代诗歌鉴赏习惯用语

(一)人物形象、观点:

恋友思别,羁旅思乡;怀才不遇,怀古咏史;钟情山水,归隐田园; 献身边塞,反对征战;不慕权贵,傲岸不羁;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矢志报国,壮志难酬;政治失意,仕途坎坷;达观豪迈,超凡脱俗; 愤世嫉俗,消沉颓唐;神形兼备,惟妙惟肖;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二)思想情感类别:

宁静淡泊 恬淡闲适 壮怀激烈 追慕圣贤 孤愤难平 寂寞幽怨 忧郁失望 缠绵悱恻 甜蜜愉悦 嬉怒笑骂 感情细腻 挚切情深

第3篇:生活中常见诈骗类型及分析。(自己整理)

生活中常见诈骗类型及分析

1、 套取信息实施电信诈骗

实施网络、电话和手机短信诈骗的犯罪分子选择作案目标已从过去的“全面撒网”转变为“定点捕鱼”,事先获取事主个人信息,诱骗事主上当受骗。近期连续发生了多起被骗金额巨大,损失上百万元的案件。从事主年龄层次看,中老年人是此类案件主要侵害对象从作案时间上看,不法分子一般选择工作日实施犯罪,犯罪分子抓住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单独在家的机会,利用事主急切想保护自身血汗钱的心理进行诈骗

典型案例:3月17日,事主郑小姐接到电话,语音提示称她家中的电话欠费,如果不清楚请按电话0键咨询,郑小姐按要求操作,对方称:经查询事主在南京注册了固定电话并开设建设银行账户,涉嫌洗黑钱,后有人冒充南京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科,以查案为由,让郑小姐将建设银行账户的钱转到“国家监管账户”的3个账户,郑小姐被骗人民币131.06万元。

2、“坐车登记”骗走财物

这类犯罪分子在人流较多的车站附近物色对深圳情况不熟悉的旅客,假扮“老乡”或“热心人”与事主巧遇,声称可以介绍事主乘车将事主骗出车站,然后以“携带贵重财物乘车登记,途中发生意外可以据此赔偿”为由,帮忙“办手续”,诱使事主人财分离,骗走事主财物。嫌疑人一般选择20至40岁左右的初次来深人员为目标,嫌疑人多为2至3名女子,也出现过2名男子及1名女子作案的情况。

典型案例:3月8日,事主宋小姐在福永汽车站打算乘车回老家时,一男子过来与她搭讪,将她骗到潭头旅馆附近。然后另一男子以乘车登记为由骗走宋小姐和她姐姐现金1300余元及2部手机(价值2000元),银行卡被取走现金3020元。

3、冒充亲友求助骗钱

犯罪分子事先获取事主朋友家庭情况或个人信息,然后打电话或发短信冒充事主朋友与事主交流,获取事主信任,再伺机编造被打伤求医、被派出所拘留、在异地犯罪要借钱疏通、在异地出车祸等紧急情况向受害人求助,诈骗事主财物。这类犯罪分子通过网络技术破解事主QQ空间信息,再截取事主朋友视频资料,冒充事主朋友与事主聊天,进而实施诈骗。近期,犯罪分子以钱包被偷正处“危难”向人求助为由,通过借手机、银行卡转账等形式进行诈骗时有发生。

典型案例:3月9日,刘先生在住处上网,正和朋友刘某QQ视频聊天,不久刘某QQ关掉后又重新上线,在QQ上向刘先生借5000元,汇款后刘先生与朋友刘某电话联系才知被骗。

4、 路边拾物平分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早晚时间,在人流相对稀少的路口物色中老年妇女为作案目标,使事主碰巧与他人一起见到路面遗失数量不菲的财物,再利用事主贪图便宜的心理提出分钱实施连环诈骗。如果事主对“诱饵”视而不见,另有嫌疑人会上前主动拉住事主,提出与事主一起分钱诱骗事主上当,等和事主一起离开现场到偏僻处后,再以“公平”为由对事主搜身,并诱骗事主说出存折或银行卡密码进行诈骗。此类警情近期在超市、银行柜员机、客运站附近时有发生。警方回访中发现,近期犯罪分子诈骗的对象正向初次来深工作的年轻单身女性转移,同时,利用事主贪便宜的心理对事主进行性侵害的现象也有发生。

典型案例:3月15日,事主陈女士看到一男子捡到一条项链,这时一女子过来拉着陈女士一起找该男子分钱。男子称身上没钱,该女子于是要求陈女士将银行卡和现金都拿出来,将银行卡密码写在纸片上,一起放在袋子里,并将那名男子捡到的项链也放在袋子里,一起交陈女士保管。然后这一男一女声称去拿钱。陈女士久等不见对方回来,于是打开袋子,发现里面并没有银行卡等物品。她赶紧去银行查询,发现卡内的23600元存款被人取走。

5、花钱 “消灾”诈骗老人

此类案件多发于老式居民小区、菜市场内附近。事主多为来深建设者的父母,这些老人比较迷信且很少接触外界新闻信息。嫌疑人先以找人、问路等方式与事主搭讪,获取事主家庭信息。然后由同伙称事主家中有人“遭灾”、“生病”,透露附近有“神医”或“神相”,诱使事主去“防灾治病”进行诈骗。事主对神医的“判断力”信以为真,将随身财物拿来做法事祈福消灾或治病。春节期间该类警情一周只出现一二宗,但随着学校开学,许多中老年人来深照顾小孩上学,此类警情不断上升,受骗金额也较大。

典型案例:3月11日, 2名女子以赵先生与其父亲命理相克为名,将正在买菜的赵先生的母亲骗到文光路的一间祠堂,一名老人家让其母亲将身上所有的财物拿出来祈福消灾,不久后就将其母亲的财物归还,回家后发现银行卡被刷卡4000多元。

以上常见类型诈骗,不难发现很多受害者的轻易相信及占小便宜心里经常使自己中入骗子圈套。学习好法律法规知识,谨慎小心的观察事物,切莫贪小便宜吃大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离诈骗越来越远。

(路亚军)

第4篇:高考作文常见主题——谦虚

【典型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小沙弥学会了几个字,就拿着毛笔满院子写;领悟了某个禅理,就一遍遍地向其他僧侣炫耀;法师刚刚夸奖他几句,他马上就在众僧面前显摆,甚至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法师送给这位小沙弥一盆夜来香。第二天一早,小沙弥高兴地对法师说:“夜来香真是太奇妙了,它晚上开花,清香四溢„„”

法师就问小沙弥:“它晚上开花的时候,吵你了吗?”“没有。”小沙弥高兴地说,“它的开放和闭合都是静悄悄的,哪能吵我呢?”

“哦,原来是这样的啊。”法师说,“老衲还以为花开的时候得炫耀一番呢!”

小沙弥的脸唰地一下子红了,讪讪地对法师说:“弟子领教了!”

要求:立意自定,但不要超出材料涉及的范围;标题自拟,文体自选。

【出色标题】

【常见思路】

“谦虚”即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谦虚”指一个对己有自知之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居功不骄;对人能知其所长,虚心好学。

1、谦虚是对真理永恒的追求,谦虚是从一个看起来不如自己的人身上看到优点,谦虚是对不知领域不以自己的经验下评语或论断。

2、谦虚是个人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的重要道德要求,其本质特征是实事求是的真诚,而不是矫揉造作。对己富于自我批评精神,在工作学习上能把成绩当起点,不断前进;对人能虚怀若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小学生自居,以平等态度交往,深居于群众之中,置身于纪律之内,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3、谦虚使人得到尊重,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孔圉死后被人尊称为孔文子正因他的“不耻下问”……

4、谦虚有时能给人带来机遇,谦虚甚至是你成功的必备条件。

5、谦虚也应讲究分寸,过分的谦虚就成了虚伪. 人不能不分场合地谦虚,需要表现自己,推销自己时就不能再谦虚了.

【名言论据】

1、三人行,必有我师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3、我自己只觉得好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偶尔拾到了几只光亮的贝壳——牛顿

4、智慧是宝石,如果以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高尔基》

5、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值就愈小。(列夫·托尔斯泰)

6、满招损,谦受益。语出《尚书·大禹谟》。意为: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虚谨慎会得到益处。

7、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语出《老子》。意为:江海之所以能成为一切小河

1 的领袖,是因为它甘于处在下游。比喻谦虚可以使人变得伟大。

【事例论据】

1、李相的一字师

唐代的李相读《春秋》时,念错了一个字,在一旁侍候的小吏皱了一下眉头。李相见后即问因何皱眉,小吏含蓄地说:“我的老师教我读此书时,我读错了一个字,今天听您一念我就明白怎样读了。”听出了这话的言外之意后,李相说:“不对。我没有受到老师的指点,如果错了,一定是我不是你。”说完,就向小吏请教,待小吏详述原委后,李即称小吏为“一字师”,

2、富兰克林的墓铭志

美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一生勤于创造发明,赢得过不下一百个学位和头衔;但他的墓碑上,却刻着他生前为自己撰写的几个简单文字:印刷工富兰克林之墓。

3、白居易虚心请教

相传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每当作好了一首诗,总是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听了拍手称好,才算定稿。像白居易这样一位著名的诗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无知而轻视他们,因为他懂得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得到人民的承认,所以他虚心求教于人民群众,这才使他的诗通俗易懂,为后人传诵。

4、克雷洛夫是俄国18世纪伟大的寓言作家,他的寓言写得既多又好。有一次,他的一位朋友夸赞说:“你的书写得真好,一版销完又印一版,比谁的都印得多。”克雷洛夫却这样回答:“不,不是我的书写得好,是因为我的书是给孩子们读的,谁都知道,孩子们是容易弄坏书的,所以版次多一些。”

【佳作示例】

谈谦虚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高尚的人都应该有谦虚这种美德。可是,近年来,由于对谦虚的误解,认为不敢做“出头鸟”就是谦虚,把不敢坚持自己的独特的见解而唯唯诺诺说成是谦虚。于是有人就乘机说:“在一个开放的今天,不需谦虚了,谦虚已过时了。”这些说法与想法都是错误的,是对谦虚的曲解。违心地否定自己,不敢做“出头鸟”,这是缺乏一种自信心;不敢坚持自己的独特见解,表现得唯唯诺诺,这是缺乏主见,不敢创新,这些只是一种思想素质和行为。而谦虚则是一种道德和品性,是一种美德。谦虚就是面对成绩不自满,面对错误肯接受别人的批评而改正,不自以为是,不满足。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的新时代,竞争激烈的时代,谦虚不仅没过时,而且更有其重要意义,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更应该具有谦虚这一美德。

古人云:“满招损,谦得益。”的确,谦虚能使你受益无穷。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才华横溢,但他几乎每写完一首诗都要谦虚地向人甚至老太婆讨教,虚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不断改进,他的诗作通俗易懂,精简而意深,以至流下了“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美名。刘备三顾茅庐,虚心地向诸葛孔明讨教天下形势极其对策,敬之如师。隆中对策,不仅使孔明声名远扬,更是彰显刘备礼贤下士的美德。如果刘备不能三顾茅庐,不能恭敬如宾,他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吗?同样的,刘备在孔明的帮助下,势力日益强大,但他的骄傲之心也日益膨胀,不听孔明的苦劝,发兵东吴,被火烧夷陵,几乎全军覆没。夷陵一战不仅使自己病逝于白帝城,而且使蜀国元气大伤。有了一点成绩就骄傲起来,不可一世起来,其结果可想而知。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西楚霸王自以为自己盖世无双,刚愎自用,不接受范增的多次劝 2 告,最终落得一个自刎乌江的下场;李自成可谓战功赫赫,他推翻了昏暗的明朝,建立起一个农民政权,然而胜利后他却日益骄固起来,结果兵败而流亡自杀,大好河山拱手让给了满清;尼采狂妄自大,自诩为太阳,结果发了疯,他们下场的可悲,就是因为他们骄傲自满,在错误面前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不能正确地对待成绩和错误。在成绩面前骄傲自满,在错误面前又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他的思想就会封闭和僵化,就会刚愎自用。毛泽东说过:“骄傲使人落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诚然,在某些方面你可能比别人强,但人无完人,别人总有比自己强的地方,应该承认且正对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应该谦虚地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才能使自己得以进步和发展。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向郯子请教过官职的名称,向苌弘请教过音乐,向师襄请教弹琴,向老聃请问过礼,他博采众长,使自己学问更加渊博,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深邃。终成一代宗师。“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不正是他谦虚好学的写照吗?

现在,正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就必须要不断地去创新,虚心地向外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经验,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壮大自己,发展自己,否则就要受外族的侵略和欺凌。满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满清可谓人众、地广、物博,然而,满清却夜郎自大,自以为帝国,闭关锁国,结果任人宰割,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不能虚心地向别人学习,国力日益衰弱而落到被挨打的境地。这一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不思进步、毫无谦虚的民族终将被历史所淘汰。

我们是新世纪的青年,强过、富国的重任将落到我们的肩上,我们决不能让历史重演。作为正在学习长知识的青年,我们的思想还是幼稚的,学识是肤浅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有什么资格不谦虚呢?俗话说得好:“赶路最怕脚懒,学习最怕自满。”你骄傲,那么你的思想就会松懈和封闭,你在学习上就会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就会停止不前甚至退步;面对错误,如果你不但不接受别人的批评,自以为是,知错不改,那么只能是错上加错。就更谈不上进步和发展了,那么那什么去面对激烈的竞争,去迎接新的挑战呢?作为一个学者,我们应该以谦虚为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向比自己年长的人学习,也要向比自己年轻的人学习;向比自己知识丰富的人学习,也要向比不上自己的人学习,谦虚地对待别人,就会得到好的回报。谦虚是接纳真理春风的门窗,是汇集知识溪流的海洋,是孕育智慧鲜花的沃野,是收获累累果实的金秋。最后我只想用毛泽东的一句话作结:“谦虚使人进步。”

[后记 ] 本文是一篇高考作文复习例文,以破为切入点,先破几个曲解谦虚的表现和实质,以正谦虚 之真义。由此引出中心论点。破得深,立才能实。紧接着以《尚书》中的一句话作为立论的角度(此者,既是论点,又是论据,一箭双雕)从事实上加以论述。白居易、刘备的事例的处理是夹叙加夹议,项羽、李自成、尼采这些例子是从中到外、从远到近历史的顺序,举例方法是先叙后议,整个这一段是从正到反面来论叙的,正反对照。随后一段则从这一角度的另一面:退一步论述 自己有长处,更有短处,应该谦虚,只一例,但有说服力。第四段则是从另一角度进行议论的:谦虚使人进步。从大到小,先从国家这一大方面来论述,列举一例,足以醒人,然后就势谈到个人。在论述个人时,注意将其与国家联系起来,说明了青年人更有谦虚。全文这两个角度是相辅相成的 ,在论述中心论点时,始终紧扣谦虚这一话题。

文章结构:第一层为第1段,结合原材料,先破后立,提出中心论点;第二层为第2-4段,论述谦虚的意义和作用;第三层为第5段,作为学者,我们还是谦虚点为好。 论证方法:例证法,对比法,引证法。

第5篇:高考作文常见主题——和谐

【典型题目】 【出色标题】 【常见思路】

人类应该和谐相处。和谐社会需要以人为本。和谐要以公平正义为基础。和谐即是美。只有和谐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保障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充满诚信友爱。和谐社会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善待自然,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要从身边之事做起

【名言论据】

1.和为贵。——古语 2.家和万事兴。——谚语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5.美在和谐。——赫拉克利特

6.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赫拉克利特

7.和谐是众多因素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毕达哥拉斯 8.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9.和谐是爱与恨结合起来的庄严的配偶。 ——罗曼•罗兰

10.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冰心

11.君子是和谐而不会盲目附和,小人只是盲目附和而不会和谐

【事例论据】

1、丁绍光把美与和谐献给世界(艺术的和谐美) 丁绍光是著名的旅美画家,他的画以和谐为主题,取得了巨大成就。他觉得从哲学、文艺发展以及人类历史的角度看,和谐是重要的,这也是现在的世界所欠缺的。丁绍光也曾画过反映内心冲突的画,但那是在年轻时候,到国外后,他觉得世界缺少和谐,所以从此以和谐为主题作画。他会选择一些永恒性的题材,如母爱父爱、人性、人与自然的爱,这些本身不受空间、民族、时间的局限,而且还带有中国色彩。这些都是不同人、不同民族都可以得到共鸣的,是人类共同的想法,这样的艺术才可能永存。

2、和谐的形体(和谐即是美) 尽管由于时代、民族、社会形态的不同,人们的审美习惯、情趣、标准也有一定的差异,然而人体美的实质——比例与和谐,却是亘古不变的。例如:头颅是身高的1/7至1/8;肩膀最宽处为身高的1/4;大腿正面厚度等于脸宽„„按这些原则结合成的人,体态匀称和谐,散发出令人愉悦的美感。被誉为女性健美典范的《米洛的维纳斯》,若按比例缩成身高160厘米的女子,其三围比例为90:72:96厘米,构成了比例协调、线条柔和的曲线美。而《掷铁饼者》雕像,构图的基本要素则是“人体正方形”(即二臂侧平举等于身高),体态雄健威武,凝聚着健力、美,是男性美的完整体现。

3、美大学生烤鱼受罚(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004年5月20日,加利福尼亚大学三年级学生马修?考克斯和凯茜?卢普闲来无聊,一起到校园的池塘边捞鱼解闷儿,结果“初战告捷”:只用铁钩就钓上一条45厘米长的大鱼。 1 这种鱼的外号叫“富翁鱼”,较为名贵。事后有人向校方报告说,他们看到考克斯和卢普将此鱼烤熟吃了。

6月7日,校方发言人说,校方对两名学生的行为“感到恶心”。他说,在大学接受了三年教育的学生仍不知保护自然环境,也不懂得人要与动物和谐相处,简直是“不可原谅的行为”。为了教训这两个学生,校方当即对他们实施了经济处罚。随后,学校董事会开会研究决定,开除两名学生的学籍,并以“蓄意破坏自然”和“虐杀无辜动物”的罪名,把他们送上法庭。据报道,如果罪名成立,考克斯和卢普将被判处一年监禁。

4、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和谐(和谐是一种哲学美) 中国人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个朴素的至理名言,是因为其提倡和谐的主张,体现了一种哲学的美感,让人享受到“草异色而同芳”的自然和谐的芬芳世界的美好。人,生而平等,每个人的人格是等高的。各种思维方式的共存,是社会昌明的体现。各种思维方式和光同尘,是一个社会充满勃勃生机,是社会大有希望的征兆。

单一的声音组合不成动听的音乐,单一的事物构成不了欣欣向荣的世界,就像味道单一的食物,是枯燥无味的。中国传统的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由土、金、木、水、火五种元素合成的,就像由各种高度不同的音阶可以谱写和演唱一首首协奏曲。倘若在哲学思维的形式上,一味地强调思维活动是一种抽象的同一,那就意味着人类思维是枯竭的,果真如此那人类将是无望的,甚至是绝望的。

5、道家和儒家的“和谐社会”理念(和谐是中国人追求的理想) 在道家代表人物老子那里,他设想的和谐社会是“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老子认为社会和谐的前提是消灭一切技术,消解一切文明对人性的侵害,将文化所造就的人还原为没有任何印记的自然人。“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就是切断那些引起纷乱的社会交往关系。这种淳朴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画卷,固然是和谐社会的一类,但它更像是没有人活动的自然界。在庄子所构想的和谐社会里,有“至德之世”、“建德之国”、“至治之世”、“无何有之乡”等等。在这类理想的和谐社会之中,人生以回归自然为主要目的,“民如野鹿”,人摆脱了一切文化的羁绊,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万物融为一体。

在儒家的和谐社会观念里,我们可以吸取的思想资源主要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讲人伦的和谐是每个社会成员各安其位,做到“和而不同”。对于社会整体和谐来说,孔子认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

就是在财富分配方面,力求做到“均”,在儒者看来,人伦和谐并不涉及到财富创造者的积极性,而只涉及到财富占有者的分配关系问题。因而孔子强调人际应该以仁心相感,仁的感通恰如各社会要素的和谐剂。

6、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创造和谐社会要靠大家一起努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要任务,是全国人民共同的伟业。完成这样的伟业,需要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积极参与和努力,需要从每一件事、每一句话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小胜为大胜,和谐就在其中。

和谐是具体的,和谐就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烟头,不随地吐痰,不毁损花草树木,能保护环境和谐;办公区内不大声喧哗,不随意串门闲聊,行走避免噪音干扰他人工作,有利于办公气氛的和谐;“红灯停,绿灯行,斑马线前停一停”,能营造交通秩序的和谐„„人人都遵守社会公德、行为规范,和谐就在我们身边。

2 “仓廪实而知礼节”。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谈及和谐社会,有些人往往只讲重大问题,如贫富差距、贪污腐败、执法不公等等,把不和谐现象的责任归咎于政府、推诿于他人,却对日常工作生活中大量的、自己能够有所作为的和谐行为闭口不谈,认为细枝末节无关痛痒。殊不知,商场上“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同样适用于社会秩序建设。“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是一种十分让人费解的社会流行病。自私、嫉妒、盲目攀比等心理因素,制造了大量的社会不和谐。人人都多一点维护社会和谐的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为和谐多做贡献,社会就会日益和谐,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7、圆明园铺设防渗膜事件(破坏环境就是破坏和谐) 2005年3月份开始,圆明园内上演了一幕骇人的情景:几十台挖掘机正在疯狂地破坏着圆明园的景观,所有湖底被挖开,然后铺满了大片白色塑料,四周用水泥严密封闭。他们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湖水渗漏。专家说,这是一次彻底的、毁灭性的生态灾难和文物破坏。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拥有无可取代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圆明园是有史以来中国最杰出的园林。“天人合一”、“师法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建设的基本思想,“巧夺天工”、“宛若天成”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点,“浑然一体”、“古朴沧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境界,“泱茫无穷”、“气象万千”是中国古典园林生态效应的美学感受。显然,开放的园林生态系统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至关重要,对于圆明园而言,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已经接受了几百年的历史考验,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是不可缺少的,园林水系和外部水系、地下水系的沟通是最重要的“生态流”。 中国文化是有“意境”的文化,中国古典园林尤其如此。这次圆明园大规模铺设白色塑料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彻底破坏了“天人合一”的意境,圆明园那种“浑然天成”、“自然天真”、“恬淡清雅”的和谐感受就完全没有了,损害了圆明园独特的旅游欣赏价值,如果不立即改正,后果不堪设想。

8、席慕容眼中的和谐

身为蒙古族人,诗人席慕容因为看透了其生活背后的文化本质,她对自己的根脉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草原文化真正的内涵在哪里呢?她认为很明确,那便是和谐、朴素。

“和谐不是驯服,而依然有野性。比如放养的蒙古马,我曾问过蒙古族朋友布赫鄂尔顿先生,我说500匹马养在外面你不担心吗?他说你放心,生人是靠不近马群的,只有主人才能进来。它们每天回来喝两次水,如果在冬天雪水够多的时候要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有一年冬天,电视台的人问他在做什么,他说我要找找我的马群,我还不知道它们在哪儿呢。相信什么东西都有灵魂,我不是独大的,在这个草原里面我要生活,植物也要生活,动物也要生活,对着这个天地战战兢兢地、互相想办法和谐相处地过日子,这就是和谐。”

席慕容认为朴素的意思就是在最简单的范围里面制造出最合用的东西,其实就是我们不贪求,我们要跟这个世界共存,让我们在生活中尽量不要做一个侵略者。“很好玩,有一次我在讲我们蒙古族人对牛、马、羊的了解跟温柔地对待,但是有人就说当初蒙古帝国对其他人的对待呢,我说那是两回事,那是打仗,所以对不起,我有一点点的太兴奋,我要收敛一下。”

9、有缺陷也和谐

假如有两块玉,都玲珑可爱,晶莹剔透,但一块有瑕疵,你会选择哪一块呢?也许你会选择那块无瑕的,因为一般人的思维都是向着完美。我的选择却不然,我会选择那个有瑕疵的、有缺憾的,因为在我的眼里,那个瑕疵不但不会掩盖美玉,反而会衬托出玉的那份真实朴素的美。就像白纸上的黑点恰好反衬出纸张的洁白一样。

3 世间的玩物,十全十美,完美无缺是难以达到的,从根本上说是不存在的。美与瑕疵正是和谐统一的整体。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她有沉鱼落雁的美貌,但是有心绞痛的疾病。每每心痛就会皱眉,一般说来,皱眉是不美的。然而西施皱眉的姿容却更增添了楚楚动人的效果。不然,怎么会有“东施效颦”的故事呢?可见西施的“瑕”与“美”结合在一起,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美。

还有十九世纪法国雕塑大师罗丹,他的作品无不为世人所赞叹。然而,罗丹的人物雕塑并不追求优美、完整、典雅,而是往往带着这样那样的缺陷,或者畸形。然而正是那些不完整的、畸形的雕像,展示出一种更高层次的和谐:生命力的和谐。

【佳作示范】

和谐之美

一支红梅,独立寒冬,美在它的傲雪,美在它增添了风景的内容。

一只雄鹰,直冲云霄,美在它的勇猛,美在它划破了苍穹的寂静。

它们之所以美,是因为与自然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了一起,恰到好处地使生命与自然相得益彰。它们美得和谐,美得永恒。

其实自然界处处绽放着和谐带来的光彩。浮云掠过天空,排遣了天空的空荡,拓展了浮云的空间;百合绽放于山谷,增添了山谷的生机,弥散了百合的幽香;鸟儿 筑巢于大树,焕发了大树的活力,鸟儿获得了快乐的天堂。天地万物都以不同的丰姿勾勒出自然界的和谐画面,让每个生灵都不会感到孤独,因为它是与整个大自然 相融的。和谐让美丽的自然永驻。

物犹如此,何况人呢?

人是自然的主宰,和谐的人伦光辉在他们身上体现得 淋漓尽致。田间耕作的农民、车间忙碌的工人、医院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学堂讲授知识的人类工程师„„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价值,但正是这些不同的价值凝聚成 一种力量——整个社会得以和谐运转。和谐是父母一辈子操劳而累弯的脊柱所形成的一道弧线,像彩虹桥一样美丽;和谐是教师为传播文明呕心沥血所滴落的汗水, 像露珠一样晶莹;和谐是战士为保卫祖国洒下的一腔热血,像晚霞一样艳丽„„和谐是宽容,和谐是理解,和谐在人类文明中处处闪耀着光芒。

和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小到人与人,大到国与国,只有构建和谐才能求得发展。我们不也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吗?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 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 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之美,美之和谐,愿和谐充满人间!

第6篇:中考作文常见主题一点通

《中考作文常见主题一点通》 子曰编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考作文四大主题

人生感悟类,自信,勤奋,乐观,信念等。

感恩感动类,亲情,友情,师生情,爱祖国,爱社会,爱生命。 审视探究类,思想认识,观注社会。 审美体验类,文化,自然,民俗审美。

人生感悟类作文两大思路

一、 围绕成长经历写作

1、总括心境,可以是烦恼的、忧愁的、沧桑的、感激的,这种心境在成长道路上产生国较大影响。

(例1) 秋天到了,一片黄叶从树上悠悠落下,与地面接触时,发出轻叹似的一声微响。当叶落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怅惘。

(例2) 当我跨进初中的大门,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2、点出原因,学习成绩不理想,成长环境糟糕,做错了某事。

(例2)以前的我是多么弱小,骨瘦如柴,从不敢做有冒险的事情,即便家住在一条小街上。坐在教室里,看到那些同龄人都比我强,我也曾有过自卑。

3、受到触动,长辈的一席话,书中的一段话,自然界某个现象的触动。 (例2)他说:“你知道驼鸟和蝙蝠吗?它们一个有翅膀,一个没有,可是驼鸟飞不起来,蝙蝠却生出了膜翅,在天上翱翔。”

4、发生变化,思想或行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例2)我学习跆拳道,飘逸的道带,雪白的服装,一丝晃动,几分洒脱,在挥洒荷尔蒙的一时间,我看到了生出的左翼――力量。

我原本不爱书,如今却渐渐地视其为生命。

5、点明中心,人生理想,追求信念等更高层次。 (例2)也许,你是一只无翅鸟,可你却能抬着头,飞向骄傲。

二、 调动历史、现实等素材写作

1、切入主题。

(例1) 茫茫尘世,悠悠岁月,有几多巍峨的丰碑?有多少横空出世的豪杰?

(例2) 向前是一种昂扬的状态,向前是永不言弃的精神,向前是催人奋进的号角。

(例3) 信步长亭,我在踏寻,寻找美丽的人生。

2、调动素材,追加意义

(例1) 大漠孤烟,风卷残霜,皑皑白雪之下,我看不到大自然银装裹的妖娆,却看到一位苦守着边关冷月,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生活的苏武。 (例2) 爱憎分明,唯见天地间一根傲骨。李陵事件,龙颜震怒,百官无人敢辩,你毅然站出,直言申辩,触怒龙颜,被打进了天牢,终因无钱捐献,身受腐刑。。。。。。。你于黑暗中前行,在苦难中向前,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例3) 易水边,秋风萧瑟,洪波涌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返”,荆轲正演绎着他的千古绝唱。秦国宫殿上,荆轲的心中是无畏的。。。。。。荆轲的美丽人生是他的一片赤胆忠心。

3、深化中心

(例1) 在历史的记忆里,蓄满了先哲的人生信念,命运抉择。我们追赶着,呼啸着,对苦痛的生命,我们究竟会留下怎样的一笔?是逃避还是前行?既然我们无法选择生命,那我们何不改变生命,让生命呈现出自己涂上的色彩,如雨后彩虹般更加灿烂。

(例2) 向前是我们民族昂扬的精神,这是我们民族的精魂,让我们吹起向前的号角,让中华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例3) 我们美丽的人生又在何方呢?我顿时觉得很茫然。但是一会儿,这种感觉就被驱散了。因为我知道了它的方向――它在那黑夜后的黎明,在下一个山峰的顶头。 佳作展示:

理想与信念的精彩见解

1、在荆棘的道路上,唯有信念能开辟出康庄大道。

2、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3、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因为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热。

4、只是从来不想改变初衷,只是从来不想埋葬向往,我不在乎地老天荒,只要能够如愿以言以尝。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5、如果把人生比之为杠杆,信念刚好像是它的“支点”,具备这个恰当的支点,才可能成为一个强而有力的人。

6、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7、走过一段长长的路,身后早已是模糊的云烟,那些或深或浅的脚印,都是属于自己的。属于自己的努力,属于自己的胜利,属于自己的未来。为自己鼓劲,为生命配乐。

8、岁月如风,沧桑了你我的天空。春去又来,温馨了狼藉的大地。花开又落,装点了幸福的岁月。我要努力,相信那句话:“没有不可能”。为自己鼓励,为自己加油,为自己的未来谱写一曲最最华丽的赞歌。

9、梦想,就像是人生方舟上的一叶风帆,激励着每个人为了到达胜利的彼岸而在风雨中拼搏。不肯费力的人,被漩涡所吓倒,退却了;而勇敢的、努力的人,会渡过一道道激流险滩,最后收获成功的喜悦。

10、 心灵的种子渐渐成长,我知道,它一定会开花,结出美丽的果实。知识的海潮使梦想的船日日变高,我正前进着,既然选定了这个目标,就百折不挠地向前走吧,因为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会珍惜每一分钟。 勤奋与坚持的精彩见解

1、如果你很有天赋,勤勉会使天赋更加完善;如果你的才能平平,勤勉会补足缺陷。

2、一个勤奋的人虽然会因为他的勤奋而损害到他的见地或者精神上的清新与创意,但是他依然会受到褒奖。

3、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

4、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5、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6、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7、收藏坚韧,只因为我们坚信:坚韧可以改写命运。

8、挫折作笔,痛苦为墨,在人生之旅长途跋涉,我们收藏坚韧,书写成功。 自信与乐观的精彩见解:

1、对于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就是生命的主宰。

2、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3、人们不太看重自己的力量,这就是他们软弱的原因。

4、永远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拓展自己和身外的世界。

5、是的,在漫长的生命之旅中,有着太多太多的心锁。但是我相信,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6、有了这把钥匙,你就可以解除自己前行中的任何障碍,引领你走进人生新天地。

7、有道是,人生就像一条奔涌向前的河流,有时漩涡四起,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汹涌澎湃,有时一帆风顺。航行在这样的河流之上,谁希望自己像杜甫那样一生颠沛流离?谁希望像屈原那样被放逐流亡?恐怕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之舟平坦顺畅。可奇怪的是,每当我回首学习生活过的日子,最使人激动和受到鼓舞,最让人感到快乐的,却是那些在痛苦中熬过的日子,那些与困难抗争的日子。

8、忘不了风雨过后破士新发的笋芽,忘不了那搏击海浪之间的海燕,忘不了努力拼搏后那一张张优异的试卷,更忘不了自己顽强的笑容。想起这些,我竟然有一种流泪的冲动,那才是快乐的极致啊。我相信,这大概就是生命之本色吧――风雨过后定有彩虹!

一点通

动力来自――――― 写作方向:

1、人生感悟类,动力来自那一次挫折,动力来自坚定的信念

2、感恩感动类。动力来自心中的偶像,动力来自妈妈的爱

3、审视探究类。动力来自困难与挫折的较量,动力来自良好的心态。

4、审美鉴赏类。动力来自精彩的课外书,动力来自美丽的古典诗词。 惜

这个题目比较抽象,做法是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化空为实。 惜――珍惜时间――古今中外成功的人珍惜时间的素材――自己如何珍惜时间――要想取得成就,必须珍惜时间,不懈努力――突出感悟色彩 关系类命题,要围绕关系展开论述

理清两者关系,不要轻易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理不能抛开另一方只谈这一方。也不要平分秋色。一定要围绕两者关系展开。毕竟,另一方往往是这一方的补充部分。在总体思路上,紧围绕这一方,不舍弃另一方,把另一方作为有效的补充。 “希望只有付出行动才能实现”,从希望和实现的关系入手,首先阐明希望是做成一件事的前提,然后结合实例说明仅抱着希望不付出行动只会落空,接下来阐述希望和实现的辩证关系,最后强调结论。决不能空谈希望,“付出行动”这个必要条件,才能达到实现这个结果。

感恩感动类两大思路

一、以“关爱很大,认识偏差,手动触动,转变看法”为主要内容

二、以弘扬崇高的精神道德为主旨,围绕“付出很多,影响很大,感触很深”来加工素材

必备技巧

一、以散句为主,在结尾处嵌入整句

二、透过自然现象、历史典故等诠释情感

感恩感动类作文常见主题

一、感恩父母、感恩师友,表达的是对周围人的爱

二、感恩祖国、感动社会 审视探究类作文两大必备思路

一、引入概念,变抽象为形象,化形象为具体

二、紧扣论点,追加事实

(例2)如果说成功是一座摩天大楼的话,那么开端则是大楼的地基。誓如我们要研究数学,总用从阿拉伯数字学起;要学习英语,也不免了要和26个字母打交道;上小学初识汉字,谁又不是在汉语拼音的世界里翱翔?

(例3)孔子的学生曾子每天进行自我反省,反省自己为他人做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对自己的不断反省,使他的修养不断提高,终成一代圣贤,成为后人楷模。

三反向论证,从反面论述观点的正确。

(例1) 在当今社会也正是如此,如果没有对前人的欣赏,学习,历史的车轮便会停滞不前。发展的社会便会停止落后。是呀,没有欣赏他人的长处,司马迁不会写出惊世之作《史记》,没有学习他人的优点,鲁庄公不可能成为长勺之战的赢家。总之,没有欣赏和学习便不会有进步。

(例2) 良好的开端并不意味着成功的全部,伤仲永的例子不就摆在眼前吗?拥有了惊人的天赋,却不刻苦努力,白白让成功插肩而过。 (例3) 如果一个人或一个民族,不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那将会是怎样一番情景?西楚霸王项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大喊:“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正是不知反省,执迷不悟,师心自用,才导致他一步步走上绝路。

四 深化中心,再次点明中心。

(例1)记住,欣赏+学习=进步,让它成为每个人迈向成功的座右铭吧! (例2)握住开端这一束馨香的花朵,那是弥足珍贵的开启成功的钥匙。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你就离上帝不远,离成功不远了。

(例4) 反省像一把手术刀,割在自己身上会很痛,但一味心疼自己而不向病痛部位下手,我们可能全身溃烂;反省得越深刻、越及时,肌体应付地越健康,生命就会永葆活力!

写好审视探究类作文的必备技巧 技巧

一、态度和立场一定要鲜明 技巧

二、选择适当的论证方法 “责任”话题作文

(技巧1)范跑跑啊!国家、社会、学校把教书育人的重任交给了你,责任重于泰山,而你视之如鸿毛。你的教师责任感在哪里?我们不得不想起另外一位教师—谭千秋,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四个年轻人的生命的延续。他在危难关头尽了自己作为教师的职责,没人能否认他的崇高、他的伟大! (技巧2)

1、责任是每个人都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

2、富有责任心的人是值得敬佩的,比如谭千秋老师的所作所为。

3、没有责任心的人是可耻的,比如在地震中选择逃跑的“范跑跑”。

4、要勇于承担责任,大到对民族、国家,小到对身边的小事应该负有的责任。 “欣赏别人”话题作文

(技巧1)一个人如果能准确地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那么会说这个人有双明亮的眼睛,一个人如果能够以欣赏的眼光发现他人的长处,并向他人学习优点,那么会说这个人有谦虚的态度。总之,欣赏他人的长处,学习他人的优点,从中你会得到永恒的教诲与财富。因此,我认为:欣赏+学习=进步。

中考作文关于审视探究类的命题

(一) 思想认识

(1) 虚荣心强的人,与其说是为了脱颖而出,不如说是由于自以为出类拔萃,因而不惜耍弄欺瞒的手段,使虚荣心获得最大的满足。 (2) 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

(3) 一个人在世界上受到重视或轻视;取决于他的行动,取决于他自己。 (4) 反省是一面清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玷污。

(5) 凡事只要看得淡些,就没什么可忧虑的了;只要不因愤怒而夸大事态,就没有什么事情值得生气的了。

(6) 美丽的彩虹是在分雨交加、电闪雷鸣后才出现的,美味佳肴是靠佐料的适量交融、厨师的反复尝试才烹饪出来的,美妙的音乐是借着各种音阶的不同分配和旋律的相得益彰而谱出来的。由此可见,结果是建立在过程上的。 (7) 一个脚跟踩扁了紫罗兰,而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安德鲁。马修斯 庞涓是狭隘的,他不愿孙膑胜于他,施加毒手,最后兵败身亡;周瑜是狭隘的,他不肯诸葛亮胜于他,百般暗算,最后被诸葛亮三气吐血而死;慈禧下棋,别人吃她一马,她杀对方一家,死后为人们所辱骂。。。。。。这些都是有了狭隘之心的结果,告别狭隘之心,一宽容的胸襟包容他人,则取信他人,也成就了自己。 泰山不辞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是宽容缔造了它们。 (二)关注社会

(1)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

(2)父母有责任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造一片勤俭的净土,全社会都有责任用爱心、良知、理性来浇灌净土上的幼苗。 (3)丧失了 良知的才智比没才智更糟。

(4)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 (5)真理的精神和自由的精神是社会的支柱。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就像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既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弊端的一面,那么如何看待网络这把双刃剑?

(7)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小处说,规则是一个人成功的保障;从大处说,规则也是人际交往、社会正常运转的保障。

一点通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有两种,一是描写自己的心理,二是通过合理的想象,尝试着对历史人物当时的心理进行深入的揣摩,只要合乎情理,可以自主发挥。

(例)司马迁忽然有激动起来。我只是一心报国,皇上却一时大怒,就判了我宫刑。司马迁双眼突然射出仇恨的怒火,一个男人怎么能受这样的羞辱?司马迁的眼中充满了迷惘,即使我为此而死,别人会怎么看我,顶多像看小丑一样嘲笑两句,这就是尊严?司马迁发疯似得站了起来,却又无力地倒了下去,他想起了《史记》。这是我一生的理想,小时候,我就梦想着成为一代历史学家,多少个日夜我为了理想而寒窗苦读,难道,这一切也要跟着我司马迁入土?司马迁终于冷静地坐了起来,窗外的月亮正好照在他的脸上,他痴痴地望着月亮,汹涌的记忆冲击着他的大脑。尊严是永远不会被打败的,司马迁握紧了拳头,眼神却出奇的镇定。 扩大特征 如果人物的外在特征如服饰,神情比较明显特别,可以着重加以铺排,使其形象更加饱满。

(例)汨罗江上,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江畔,身着华丽的儒者,顶着风,灌着酒,他为奸臣的排挤而不满,他为楚王的昏庸而失望,他为楚国的即将灭亡而悲愤,他为自己的无能而羞愧。于是,纵身跳入滔滔江水之中,狂风扯着他的衣裳,想留住这忠义之士,可是他失败了。他想以死来唤醒国君,国民,国家,可是他失败了。呜呼,忠臣兮,壮士兮,你走了,你的精神长存,端午我会向你致敬。 总分总—并列式结构

各个材料之间是并列的,彼此不存在隶属关系。有的同学采用小标题的方法,让并列关系清晰可见。

(例)总述:雄鹰之所以能振翅高飞,是因为它经过无数次的磨砺和尝试,积累了足够的能力。 (1)

著名青年数学家陈景润,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潜心钻研。

分述:(2)蒲松龄年轻时候就在着手收集小说素材,直到四十多岁,他终于完成《聊斋志异》的创作。

(3)邰丽华克服残缺,终于取得了成功,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认可。 总述:只有不断的努力,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总分总—递进式结构

材料之间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彼此之间不能颠倒,逆转。 (例)《在困难面前》

总述:在人生的道路上,困难是难免的,能否战胜它,取决于你自己。 (1) 困难是人生路上常见的现象,不足为奇,它甚至是无处不在的。 分述:(2)在苦难面前,决不要畏惧,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便弱。 (2) 要分析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动你的脑筋,就能战胜它。 总述: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被困难所吓倒。

审美体验类作文必备思路

一、

以点带面,引出对象

首先以若干个点的特征,引出审美对象。

(例1) 天圆地方,大国泱泱,甲乙丙丁,周吴郑王。面对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我总是感叹:“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我爱文学,我爱中国的文学;我感谢文学,我感谢中国的文学。 (例2) 如果说人生是广阔的天空,那么书就是那一片蔚蓝,只有书籍才能使天空无限美丽;如果说人生是滔滔的流水,那么书就是那千万条游鱼,只有书籍才能让流水富有勃勃生机,生活,不能没有书得色彩去点缀,不能没有书得画笔去描绘。生活因书香而精彩。

(例3) 廊内春风轻轻吹拂,窗外流光溢彩,我的眼球不由得被你吸引,亲爱的大自然,你来了,趣味十足,带着你的欢声笑语,来装饰我们的世界。。。。。。

二、

找共性、抓个性,强调感受

(例1)《诗经》与《乐府》,它们大都传颂的是人间的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中的佳人不是岸边摇摆不定的蒹葭,而是天边执着的鸿雁,思念绵延不绝,等待随风飘荡。《诗经》的爱纯洁、羞涩,而《乐府》的爱则是一种大胆、追求的爱。“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样的海誓山盟,这样的痴情不悔怎不令人感动?感谢《诗经》,带给我无限的感动,感动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感谢《乐府》,带给我无边的遐想,遐想于“关山度若飞”的壮美。感谢诗歌,领我步入了文学的殿堂,让我乘着翅膀追寻我的渴望。

(例2)一路高歌,共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去美丽的西子湖畔,同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齐”的秀丽:去覆雪得山涧,坐观“明月天出山,苍茫云海间”的朦胧:去雄伟的高峰,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

在书得世界里,畅游古今奇观世界。

在无人的世界,与鲁滨孙共同创造人类的文明;在昆虫世界,与法布尔一起倾听昆虫的声音;在繁花的世界,与格雷诺耶携手制造神奇的香水;在烽烟四起的岁月,与保尔同赏心中永不落下的红旗。

在书得世界里,获得精神的宝贵财富。

(例3)有趣的你说,我不喜欢单调。于是,调皮的你命令太阳做滚筒,风儿做刷子,而你自己化身为淘气又富有灵气的画家,挥起你的神来之笔---蔚蓝蔚蓝的天空因为云儿的流浪而灵动,苍苍茫茫的草原因为肥美羊群而显得生机勃勃。你奔驰在大地的画卷上,用你的画笔缱 出精彩有趣的世界。我说,你真有趣,你别出心裁,是你手持七彩,撒向天空,撒向原野。

三、

深化中心

(例1) 感谢文学,为我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精彩!感谢文学,让我由浮华渐渐走向成熟!

(例2) 生活因书香而精彩!生命因书香而美丽!

(例3) 廊内春风悄悄掠过,你用你的裙摆摇曳出斑斓的梦,亲爱的大自然,有趣的大自然,我愿与你促膝而谈,领略你无边趣味,感受你万般风情。 写好审美体验类作文必备技巧

一、

挖掘内在的美

二、

融入主观体验

三、

实例

1、《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挖掘内在的美

人的精神与情感始终自己坚守着,而语文恰是塑造了这两者。你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自己坚守着得精神与情感得到升华?你也许无法理解张爱玲的繁华苍凉。海子的卧轨身亡,杜拉斯的幸福绝望,以及一些作家的寂寞流淌,但你只要知道他们都是用灵动的文字讲述他们心灵里的故事,世间的精神与情感,你只要知道自己的心灵是否空虚以及阅读可以使其充盈,情感与精神饥饿时,语文是一锅刚煲好的浓浓的鸡汤。

融入主观体验

生活同情感有关,情感同信仰有关。语文就是我的信仰,阅读就是我的真主,她是我洞察一切的窗口。

2、《下雨天,真好》

挖掘内在的美

春雨是文静的小姑娘,悄无声息地飘洒。诗圣杜甫有“好雨知时节”的佳句。。。。。。

夏雨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趁你不注意,它就一路蹦跳着,嬉戏着,吵闹着下来了。。。。。。

金秋时节,雨也有了金色。。。。。。

冬雨是温柔敦厚的,它不慌不忙地飘落,融化着积雪残冰。。。。。 融入主观体验 从这金色的雨声里,我仿佛听到了庆丰收的锣鼓。在金雨中农民丰收了稻谷,老师丰收了希望,我也收获着美丽的心情。 审美体验类作文常考主题有

(一)文化审美

(二)自然审美

(三)风俗审美

(一)文化审美

1、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2、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

3、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4、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5、以书为友,远离声色犬马,淡泊中折射出一个人的美好品质,宁静中透视出一个人的美好追求;以书为友,无形中使人内涵深厚,有形中使人举止庄重。

(二)自然审美

1、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

2、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踢开;谁顺从它,谁就承受起恩典。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三)风俗审美

1、《古镇之行真有趣》

晨之趣,古桥赏雨

午之趣,茶馆小憩

夜之趣,灯笼月色

2、《兰州的韵味》

好听易懂得兰州话

别具韵味的街道 不知疲倦的水车

一点通

总分总—对比式结构

主要材料之间的关系是对比的,目的在于用一方衬托另一方。

(例)总述:胸怀是成就一番伟业的基本素质,有了它,才能促成事业走向成功;没有它,失败就是注定的。

分述:

1、刘邦出身低下,不过是泗水一亭长,却能胸怀天下,令“汉初三杰”为之驱驰,最终取得天下。

2、项羽拥有重要的谋臣范曾,却时时提防他,心里难以容人,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自刎乌江。

总述:人,若想成就一番伟业,必须具备宽广的胸怀! 起—承---转---合

该结构是写好审视探究类作文的重要条件之一。 起:在文章开端,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

承:紧承上文,或摆事实,或讲道理,对观点加以阐释论证 转:转折,或从反面立论,或深入分析论点,深化主题。 合:结合实际,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例)起—--提出论点:由日本名不见经传的田中耕一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事迹引出论点:平凡之中孕育着伟大

承-----分析论点:田中耕一获奖,一鸣惊人,“从平凡走向伟大的过程”是“坚持不懈,潜心研究”的结果。

转----深化论点:古今中外有建树者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坚持不懈

合---结论:联系实际,指出一个人,要“选定一个岗位或目标,专一地做下去,才能在平凡之中孕育出伟大”,照应开头。 巧用排比与格言

把名言警句放置在开头部分,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力 (例)日本学者池田大作说:“任何一种高尚的品格被顿悟时,都照亮了以前的黑暗。”所以,请不要害怕犯错误;但犯错误后会反省,才可以不犯同样的错误。 卒章显志与境界升华

在文章结束时,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

境界升华,就提高作文深刻程度来说,把“小我”升华为“大我”是常见方法。 (例)难忘那张中国人的脸,他也许并不美丽,并不英俊,他也许只是一张普普通通的面庞,但是,他却凝聚着十三亿中华儿女的呐喊,他展示的是中华民族的傲骨风姿!难忘那张中国人的脸!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骄傲。他仿佛在说,中国,不要哭泣!加油,北京,加油,奥运! 首尾呼应

(例)(开头)有人珍藏衬衫,有人珍藏照片,有人珍藏邮票,而我珍藏的却是一张写有温馨批语的试卷。一看到它,我就想起了那治学有方的张老师。 (结尾)从那以后我便把那张写有张老师温馨批语的试卷小心地珍藏了起来,并一改以往吊儿郎当的形象,开始认真学习了。说来也怪,那些知识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难,老师讲的,我竟然全都懂,我的成绩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一切都得归功于张老师那温馨的批语!

上一篇:学生住宿安全承诺书下一篇:争论初中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