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雪》译文赏析看散文英译汉翻译时美的统一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散文尤其是描写性散文文学性强, 婉转美丽, 意味深长, 将散文的美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并且语言精练, 思想缜密, 中心明确, 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因此, 散文翻译就需要更高层次的要求, 不仅要体现原文的形式美, 而且要表达原文的内容美和风格美, 做到原文和译文整体美的和谐统一。本文试通过对Longfellow的散文The First Snow (Halliday&Hason, 2001:20) 原文及多种译文的赏析和对比, 对散文翻译时美的统一进行探讨。

原文:The first snow came.How beautiful it was, falling so silently all day long, all night long, on the mountains, on the meadows, on the r oofs of the living, on the graves of the dead!All white save the river, that marked its course by a winding black line across the landscape, and the leafless trees, that against the leaded sky now revealed more fully the wonderful beauty and intricacies of their branches.What silence, too, came with the snow, a nd wh a t s e cl u si o n!E v er y s o u nd wa s muffled, every noise changed to something soft and musical.No more tramping hoofs, no more rattling wheels!Only the chiming of sleigh-bells, beating as swift and merrily as the hearts of children.

分析该文章, 风格简洁凝练、朴素自然, 但描写的初雪景色静谧, 幽静, 很自然得通过作者对雪的赞美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更反应作者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领会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我们可以更好的欣赏原文中的美和译文如何来表达这一美。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下面的中文译文 (1) , (2) , (3) 是如何表达散文中的美及文章的情感和主题思想的。

(1) 第一场雪来了, 如此美丽的雪花!它下了一天一夜, 落在高山上, 草地上, 屋顶上和坟墓上!世界一片白茫茫的;只有河水如一条蜿蜒的黑线流过银白的大地。铅灰色的天空映衬着落尽叶子的树木的错综的枝杈, 更加美丽。随着飘落的雪花, 周围是多么的幽静和空灵。所有的声音没有了, 所有的噪音都似乎柔和和悦耳了。听不到马蹄声车轮声。只听得到雪橇的铃声, 犹如孩子们快乐的心灵。

(2) 初雪飘然而至。如此美丽!整日整夜漫山遍野悄然飘落, 落在生者的屋顶上, 落在死者的坟墓上。白雪皑皑中, 只有河流在美丽的风景中描出一道弯弯曲曲的墨线。叶儿落光的树枝, 在铅灰色天宇的映衬下, 更显得枝桠繁复, 仪态万方。雪落无声, 如此安宁, 如此寂静。万籁无声, 一切的嘈杂喧闹都已变得如音乐般温婉。马蹄声寂, 车轮声消, 只有雪橇的铃声婉转悠扬, 轻捷明快如孩子们心房的欢跳。

(3) 初雪飘临。多么美啊!它整日整夜那么静静地飘着, 落在山岭上, 落在草地上, 落在世人的屋顶上, 落在死者的坟墓上!在一片白茫茫之中, 只有河流在美丽的画面上划出一道曲曲弯弯的黑线;还有那叶儿落净的树木, 映衬着铅灰色的天空, 此刻更显得枝丫交错, 姿态万千。初雪飘落时, 是何等的宁谧, 何等的幽静!一切声响都趋沉寂, 一切噪音都化作柔和的音乐。再也听不见马蹄得得, 再也听不见车轮辚辚!唯有雪橇的铃铛, 奏出和谐的乐声, 那明快欢乐的节拍犹如孩子们心房的搏动。 (吕俊, 侯向群, 2001:173) 。

1 形式美的统一

黄国文认为, “形式是意义的体现”, “形式不同, 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就不同, 给受众传递的信息当然也不一样。 (黄国文, 2003:21) 散文形式上的美感通常体现在文字的优美, 行文的音韵节奏和各种各样的美学修辞格上。原文中有如下句子:“The first snow came.How beautiful it was, falling so silently all day long, all night long, on the m ountains, on the m eadows, o n the roofs of the living, on the graves of the dead!”对比这三段译文, 从文字的优美上而言, (1) 中的“第一场雪”相比 (2) , (3) 中的“初雪”逊色不少, 前者直白表露, 未有任何修饰, 而后者顺口流利, 更具有文学气息并符合原文基调。从美学修辞格上来说, 原文中运用了英文中的平行结构, 相对于中文的译文中应使用排比结构, 但在译文 (2) 中, 排比的前半句使用了四字成语, 虽然意思准确文字漂亮, 但原文中平行结构所体现出来的语势没有表达出来, 而译文 (1) 和 (3) 就好些, 翻译时和原文的平行结构对等, 语言形式整齐, 字字对等, 节奏舒缓, 表现了音乐美、对称美和均衡美。语言形式美较好地得到统一。

2 内容美的统一

现行公认的翻译标准第一条就提到:译文必须忠于原文, 译文要把原作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 译者不得任意歪曲、增减遗漏、篡改和阉割原文。 (黄洋楼, 2002:4) 这是内容美的统一的最基本的条件。因此散文翻译的内容美体现在思想感情和语义方面。例如原文中“all white”, 译文 (1) 拆分开译为“世间万物都披上了银装”、“白色的大地上”不仅显得啰嗦, 而且后半句脱离原文意思, 显然不符。译文 (3) 译为“白茫茫”让人们觉得似乎会迷失, 茫然, 不太符合原文整体基调。而译文 (2) 译为“白雪皑皑”不仅涵盖的译文 (3) 的意思, 而且更形象更具有文学气息。再比如原文中的“silence”“seclusion”译文 (3) 选择的词如:“安宁、寂静”不如译文 (2) “宁谧、幽静”的表达的贴切, 意义也不够深远, 并且又没有达到“空灵”的地步。“muffled”的意思为:“ (of sounds) heard indistinctly, because an obstacle is in the way”是指声音听不清的, 而并非完全无声。因此, 译文 (1) 的“所有的声响都消失了”译文 (2) 的“万籁无声”显然不妥当, 而译文 (3) 的“一切声响都趋沉寂”一个“趋”字很形象的贴切了原文的语境和语义。内容美的到准确的传达。

3 风格美的统一

著名作家茅盾说:“要把原作的意境传达出来, 使读者在读译文时, 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黄洋楼, 2002:6) 茅盾的这段话, 形象生动地点出了保持原作风格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

Longfellow的散文The First Snow风格简洁凝练、朴素自然, 但描写的初雪景色静谧, 幽静, 很自然得通过作者对雪的赞美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更反应出作者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因此翻译时, 也应该体现出原文作者所表达的静中有动, 欢快乐观的心情和风格。例如原文中最后两句:“No more tramping hoofs, no more rattling wheels!Only the chiming of sleighbells, beating as swift and merrily as the hearts of children.”译文 (1) 和 (3) 对于几个拟声词的选用更准确的把握了原文的风格, 比译文 (2) 简单的事实陈述更引人入胜, 尤其是译文 (3) “搏动”一词所包含的“动”的生机和生气与文章中雪景的“静”形成鲜明和活泼的对照。译文 (3) 整体对原文的风格把握的更好, 更贴切。

因此, 本文通过对Longfellow的散文The First Snow原文及多种译文的赏析和对比, 总结出散文的翻译不仅要深刻细致的分析原文所体现出形式美, 内容美和风格美, 也应充分的运用到译文中来, 并把这三种美达到完美的统一, 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让读者欣赏到散文所蕴含的美感。

摘要:本文通过对Longfellow的散文The First Snow原文及多种译文的赏析和对比, 分析散文翻译中的形式美、内容美和风格美, 结果表明要将散文翻译到位, 就要做到译文和原文的形式美、内容美和风格美的统一。

关键词:初雪,形式美,内容美,风格美

参考文献

[1] Halliday&Hason.Cohesion in English[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Research Press, 2001.

[2] L.Todd&I.Hancock.InternationalEnglish Usage[M].London&Sydney&Wolfeboro, New Hampshire:CroomHelm, 1986.

[3] Quirk, R.et al.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M].London:LongmanGroup Ltd, 1972.

[4] 傅仲选.实用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

[5] 黄国文.从《天净沙.秋思》的英译文看”形式对等”的重要性[J].中国翻译, 2003 (2) .

[6] 黄洋楼.英汉互译实用技巧[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7] 刘宓庆.现代翻译理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3.

[8] 刘士聪.散文的”情韵”与翻译[M].中国翻译, 2002 (2) .

[9] 吕俊, 侯向群.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10] 朱纯深.Rush[J].中国翻译, 1994 (4) .

[11] 朱学宁, 皮方於.散文意境与翻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3 (9) .

上一篇:“互联网+”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初探下一篇:雕塑形态语言在现代雕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