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发展心得体会

2022-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受到生活、学习、人和物的启发,我们会得到一些心得体会,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能让我们获得更多新的思想。如何写出吸引人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习科学发展心得体会》,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学习科学发展心得体会

《深化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教学体会

摘 要: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做到教学实践与时俱进,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问题。《深化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是个旨在增强参训学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的重要课题。如何提高党校教学中该专题课程的教学实效,同样值得不断探索和总结,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方法 改革 实效

《深化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是个旨在增强参训学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的重要课程。承担这一专题课程的授课教师,如何提高党校教学中讲授这一专题课程的教学实效?这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和总结,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问题。本文仅就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对这一问题的探索,谈谈如何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增强这门专题课程的教学实效,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下是本人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要增强这门专题课程.的教学实效,首先授课教师应当深刻认识这门专题课程在党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深化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这门专题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通过这门专题课程的理论教育,进一步提高学员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全面认识,要求积极引导学员自觉运用这一理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党校学员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要面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判断和选择。在实践中他们也需要有这样的课程,能够给予他们思想观念上的教育和引导。为此,设置这们课程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要增强教学这门专题课程.的实效性,授课教师就应当科学预测影响这一专题教学实效的原因,可能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来自学员方面,主要由于教学过程存在重课堂理论灌输,轻联系实际的倾向,引发学员对理性说教缺乏充分的兴趣支持.从而对教学目的要求、措施手段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消极态度和消极行为:如产生厌烦心理,听不进,坐不住。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产生障碍,从而影响教学实效。

二是来自教师方面,教学方式单一、呆板,教学中除了文字和大量多媒体内容外,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学方法仍停留在“简单说教”、“填鸭式”、“满堂灌”教育层面上。因此很难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以达到预期的教学实效。

三、要增强这门专题课程.的教学实效,授课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因为《深化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本身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强的专题课程。一方面,由于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另一方面,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需要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实践。因此讲授这门专题课程的党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也应当坚持和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地改革教学方法,才可能切实增强教学实效。为此,授课过程中应当力求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即在引导学员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领会贯通方面,课堂讲授的内容要坚持以理论教学为主,从而做到首先要保证使之知之;而在引导学员如何在实践中深化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方面,则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与学员共同分析探讨在实践中如何正确贯彻执行。

为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曾进行以下几点尝试。

1、运用电教手段,增强案例教学的直观性、感染性。

案例教学法,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员的主动性,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独到之处。而电化教学则是一种运用多媒体手段,使课堂教学技术化、直观化、形象化的教学模式。在《深化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这一专题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选择一个具有很强的典型性、针对性的教学案例,即2004年6月被国务院定性为“集体滥用行政权利,侵犯群众利益”的嘉禾拆迁事件,作为教学借鉴。并适当地采用了幻灯片、下载信息等电教辅助手段,来增强案例教学的直观性、感染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2、注重双向互动,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以学员为中心,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如,在系统地分析了“嘉禾拆迁事件”之所以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尚未消除的体制性障碍(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到位、干部考核唯GDP马首是瞻、财税改革体制改革还需完善等)的这一基础上,我们还特地留足时间,安排了一场探究式的课堂讨论。将发生在我市的一起较为棘手的银行申请执行案例,提供给学员分析讨论。先由教师提出问题:企业向银行贷款时将职工宿舍作为抵押物,企业破产后,银行向法院申请拍卖职工宿舍,引发企业职工集体上访的群体事件,应当如何妥善处理这一执行纠纷,才能保障科学发展、和谐建设?然后再围绕这一问题组织学员展开讨论。由于我们的参训对象多为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党政干部,他们对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案例讨论具有较浓厚的应对挑战之兴趣,因此,讨论起来课堂气氛十分热烈融洽。通过课堂讨论,既加深学员对本课题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实效。

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注意到同一课题的教学方法仍需不断改革和创新

一则由于理论和实践在不断发展;二则由于党校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同样一个学员,由于工作的需要,可能在短期内再次进入党校不同班次学习、培训;因此,诸如案例的使用,也不能一劳永逸,而应当时时更新。否则教学效果将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 2007年10月

2、《深化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时报》2006年1月23日第一版

3、《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总第468期

4、《案例教学方法初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总第468期。□

作者:吴 敏

第2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摘要] 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应以人为本,在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提高教育质量。保持大学原有的特色和优良传统。在保守和创新选择中保持适当平衡。按科学发展规律办教育。按人才培养规律教学。按科学管理规律治校,是高等教育在科学发展轨道上日臻完善的根本。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高等教育事业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质量 规律 创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特别是1998年以来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从180万增至2005年的530万人。在短短五六年中, 大学招生人数扩大了近三倍。研究生同1998年相比增加了五倍多。 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是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民子弟上大学的绝对数字大幅度上升,比例大大增加。高等学校在办学数量、规模、师资队伍、招生人数上大幅度提高,在各类新专业的设置、各层面的拓宽上都在大大向前迈进。对国家而言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对个人而言,使广大青年学子的综合素质普遍提升,创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得到加强。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做出了精辟的概括,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如何在发展中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新难点,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在深化改革中科学展。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高等教育事业改革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一心一意谋求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也是解决在发展中出现各种新问题的关键。这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30年来的经验总结,也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恪守的准则。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新形势所决定的。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近些年来高等教育在迅猛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伴随发展而来的新问题。一些高等学校的扩招,使得大学师资力量发展滞后于学生规模的扩大。部分高校办学条件不能跟上,后勤服务压力增大。扩大规模后,学生的生活、学习所必须配套的硬件设施建设速度未能较快地满足需求和期望。随着高新技术发展和全球经济化的加速,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虽然一些高校通过国家拨款等经费的扶持以及在大学城新校区的入住,使规模化的问题和硬件设施方面得到了彻底缓解。生均图书、仪器、教室、住宿及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但仍然存在教学质量有所下滑,难以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变化的状况。这些是我们在今后一段时期如何使高等教育保持一种良好发展势头所要思考的问题。将是我们面临的更大考验。需要我们在深化改革中付出更大努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我们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改革发展关键时期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发展中找出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进一步改革调整,破解难题,使高等教育事业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完善。

二、高等教育事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它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民族的振兴。教育涉及的是对人的培养和发展,高等学校培养的是国家未来建设者,是国家栋梁之才。这些人因高智商能给社会带来巨大贡献。相反,其破坏力也是较一般人要大得多。因此,高等教育自身建设尤为重要。这关键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培养人的问题。所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要一切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观念。为广大青年学子成长成才提供优良的高等教育制度,环境和氛围。首先,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和充分展示才华的体制和机制,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高等院校教师应搞研究、做学问。在科研工作的铺垫下,高等教育才有新意,才能体现其创新和教育灵魂的价值所在。同时,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既是发展科学的需要,也是不断更新知识领域,提高思想认识,跟上时代发展脉搏所不可缺少的。更是对教师自身业务的提高及接受新思想、新观点的一个完善过程。只有在知识领域进行不断研究、创新的人,才能做出什么是最新知识水平的判断。才能真正担负起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责任。教学才会有生命力,深受学生喜爱。另外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骨干,着力抓好人的思想工作。注重更新和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树立严谨的学风。在掌握好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倡导把研究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进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在教育方法改革上以教与学的方式,以课堂单纯讲授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理论知识与运用能力融为一体。广泛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更多地接触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领域和现实生活。增强师生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力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再生之力。也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可持续发展之力。青年时期是创造力发展最活跃,思维最敏捷,灵感最丰富的时期。高等教育要注重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自主学习环境。培养个人兴趣爱好,鼓励独立思考,记忆思维和想象力。最终实现自我激发,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建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建设性、独立性并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成为自觉、自主、自立、自强的人。让高等教育事业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中使人日臻完善。

三、高等教育事业在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做到提高教育质量

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已成为共识。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教育服务来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目标,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正在逐步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趋势。就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言,在解决扩招带来的不利因素的同时,适当控制规模、调整结构、放慢脚步、提高教育质量。在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类型、层次等。从高等学校内部来看,做到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比例。普通本科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研究生与博士生的比例。在科学论证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高等学校,不同阶段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使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更加科学合理。从外部关系来看,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要与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相协调。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科技及整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协调。要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相协调。要与我国的财力状况、资源条件和国际地位相协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定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推动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立足于实践探索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规律,在促发展中转变发展方式,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更进一步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发展中要克服短期效应,急功近利的思想。要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质量是发展的重要内涵和关键。尤其是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更加突出、更加迫切。要紧紧围绕质量这一中心开展工作。将高等教育的新发展建立在对质量的提升上。用创新思维,创新的方法和创新举措,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激活发展动力。建立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坚持进度服从质量、形式服从效果。在抓住解决突出问题上,在紧密联系实际上,在求真务实上狠下功夫。走质量规模结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道路,以充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作者:王 滔

第3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基层检察院科学发展

内容摘要:当前,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作为基层检察院,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真正将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实际能力。着力解决检察发展难题,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是其新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检察工作 法律监督职能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好形势下,作为基层人民检察院,将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实际能力,着力解决检察发展难题,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是其新的历史使命。

一、业务立检,彰显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主要成效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实践。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必须通过检察实践,开展业务工作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突出重点,坚持以办案工作为中心,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水平。

作为广州市新城市中心区的检察院,我院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刑检工作方面,2005年至2008年9月份共受理公安移送批捕案件6386件8995人,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6119件8550人;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案件6835件9733人。提起公诉案件6079件8407人。办理了全省首宗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案,首宗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案,全省首宗以国家名义对被告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案,民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及刘大力等7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22亿元案等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批捕、起诉案件全部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办结,人均办案数和办案质量位居全市前列。

在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方面,2005年至2008年9月共依法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等犯罪案件89件89人(贪污贿赂案件87件87人,渎职侵权案件9件9人),保持了一定的办案规模与力度,所办案件大案率100%,侦查终结率100%,起诉率100%,有罪判决率100%,事实清楚,定性准确,程序合法,处理恰当。办案工作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对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建设等重点工程开展同步预防,在天河地区高校中开展系统预防等,形成独具天河特色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新机制,效果良好。

在诉讼监督方面,2005年至2008年9月,监督立案48件,决定不批准逮捕342人,不起诉35人,提请抗诉14件;加大预防超期羁押工作力度。使刑事诉讼各办案环节实现零超期羁押;在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监督中,突出监督重点,增强监督实效。共受理、立案审查民事行政申诉案162件,建议提请抗诉26件,提请抗诉7件,息诉处理114件,民事、行政检察办案数和办案质量居全市前列。同时,注意抓好控告申诉工作,化解矛盾、促进和谐,2005年至2008年9月份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566件次,其中举报线索528件次,来信来访、线索处理率达到100%。

二、人才兴检,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检察人才是检察事业的第一资源,检察工作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施人才兴检战略,致力于打造高素质的检察队伍。

(一)厘清思路,明确目标,建设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早在2000年,我们就根据天河区检察院的实际。提出了检察工作“一个同步发展、两个适应、三个有所作为、五个满意”(即天河检察事业的发展要与社会发展同步;与天河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天河大都市中心区的地位相适应;查办职务犯罪有所作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有所作为、诉讼监督工作有所作为;检察工作让上级满意、党委满意、人大满意、群众满意、自己满意)工作思路。2004年根据新形势要求,又适时提出“树高标杆,创新佳绩,争创一流检察院”新的工作思路与目标,在全院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目标与党的中心工作相适应,符合天河实际,具有天河特色,为天河区检察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群雁高飞头雁领”,班子成员政治立场坚定,熟悉法律业务,年富力强,年龄、知识结构合理,创新意识、大局意识、廉洁意识,团结意识强,是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班子。

(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加强监督

切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学习、大讨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荣辱观教育和排头兵实践活动、“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等活动,率先在全市基层检察院开展中层干部“三述”(述职、述廉、述学)活动,加强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确保检察队伍始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更好地履行职责。对干警严格要求、严格监督,引导干警树立“不想”不廉不勤的意识,构筑有效监督机制,形成干警“不能”不廉不勤的环境;狠抓制度落实和违法违纪,营造干警“不敢”不廉不勤的氛围。同时,坚持“感情留人,事业留人”,为干警做好事、办实事,给予组织上的关心、工作上的支持、生活上的照顾。几年来队伍没有出现违法违纪现象。

(三)加强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干警素质

鼓励干警参加各种学历教育,目前有9名同志已获得硕士学位,其中1名同志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全院本科以上学历占干警人数的88.2%。干警平均年龄为35岁,30岁以下青年干警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有28人,占总数的58.3%;还认真实施全员培训计划,针对各部门的不同业务特点,采用集中培训、到高校学习、到其他检察院观摩以及开展岗位竞赛等方式提高干警的业务水平,几年来。我院涌现出了“省十佳公诉人”、“市十佳侦查员”、“市十佳检察官”等一批优秀人才。

(四)构筑文化建设平台,坚持“文化育检”

近年来,我院率先在全市基层检察院创办了“三报一刊”,即《天河检察官报》、《天河检察简报》、《天河检察年报》、《天河检察論坛》,由法制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了《天河公诉实录》一书,还编印了《履行检察职能,预防职务犯罪》、《天河检察十五载录》等书籍,这些平台成为了全院干警理论学习的阵地和展现自我的舞台,不但提高了干警的理论水平,而且还扩大了我院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坚持以优秀的作品感染人,以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陶冶人。组建篮球、足球、舞蹈等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检察干警文化修养,培育检察文化。去年6月,我院被评为广东省检察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三、科技强检,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提供有效的检务保障

向科技要战斗力,依靠检察科技进步促进检察工作全面发展,是检察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我院坚持检务保障、信息化建设为办公办案服务,以建设为基础。

以应用为目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办案、办公各环节。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检务保障得到落实,检察经费逐年增长。办公环境、交通工具都有了很大改变,新增了1500平米的办公场地,为全院干警配备了台式电脑、电话,为中层干部和主诉、主办检察官等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平均每5人拥有汽车1辆。建立局域网。与省、市检察院实行三级联网,实现与区信息中心专线联网。驻看守所检察室与看守所微机联网,监所检察科通过计算机自动进行办案期限预警提示,公诉部门进行多媒体示证,反贪、渎检部门调查审讯使用网络监控视听技术,实行了检察业务管理系统网络化、电子化。现代科技手段在检察业务建设和队伍管理中得到有效运用,法律监督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机制促检,建立完善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

构建行之有效、符合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是推动检察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强劲动力。一直以来。我院致力于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为检察工作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進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各科室相关制度进行整理、归类、修改定稿,并编印成册,保障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初步建立了以规则为核心。写其该做,做其所写,记其所做,查其所记,改其所错,验其所改的业务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2007年初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为“三位一体”规范化管理体系试点单位,为此,我院成立了专门办事机构,邀请专家对干警进行质量管理理论基础知识培训和体系策划培训,充分利用现有的规范化管理文本和检察业务工作标准。对有助于规范执法行为的措施和手段予以转化使用,使管理体系既能体现我院的管理和业务特色,又符合质量管理理论和指导标准的要求。

五、形象塑检,把执法为民作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执法形象直接决定着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和在人民群众中的位置,加强执法形象建设,事关检察事业的长远发展。也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各项工作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要求。

(一)自觉接受党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领导,主动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

认真落实上级检察机关对检察工作的部署,积极主动向区委汇报工作,自觉接受区人大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争取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坚持报告和通报工作情况。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院视察工作,不断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联系。高度重视人大代表的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及其他交办事项。积极做好特约检察员工作,深入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

(二)落实各项便民维权措施,树立执法为民好形象

控告申诉部门加强窗口建设,及时化解矛盾在基层:认真落实各项便民维权措施。进一步完善权利义务告知、答复、接待、提供帮助等维权措施;坚持检察长接待日制度;推行控告申诉首办责任制,继续保持“全国文明接待室”荣誉:在全区21个街道司法所设立控申信访工作联系点。聘任21名司法所所长作为首批信访联络员,构建了覆盖全区的控申信访工作网络。公诉部门设立青年维权岗,成立未成年人案件专办小组,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实行有利于不起诉未成年人成长的帮教制度,落实好帮教措施,帮助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回归社会。积极维护未成年被告人的权益。

(三)深化检务公开,推行“阳光检务”

依法向社会和诉讼参与人公开与检察职权相关的活动和事项,健全案件办理情况查询机制,公开办案流程和办案纪律。办好“三报一刊”,完成出版《天河检察志》工作,编辑《天河区检察院精品案例集》。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及检察机关重建30周年纪念活动。通过推行“阳光检务”。增强工作透明度和社会公信力,让群众了解、关心、支持和监督检察工作,不断推动我院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总之,就是要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本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锐意进取,务求实效,在2007年荣获“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的基础上,向更高目标迈进,推动本院检察工作全面科学发展。

作者:张志强

第4篇: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暮定水库

黄飞涛

我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有了初步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 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下面是我的一 点心得体会:

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要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必须澄清在发展问题上出现的一系列模糊的甚至错误的认识。一是把发展等同于经 济增长,甚至简单地等同于GDP。胡锦涛总书记说过:“这里的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因此,在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时候,要注意我们所讲的发展 是包括而又不等同于经济增长的发展。二是离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强调社会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 义是发展,不讲发展的发展观绝不是科学发展观;发展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把“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立 起来。在科学发展观提出来以后,一个重大的贡献,是在全社会树立起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也有人指责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见物不见人”的庸俗生产力论。这是毫无道理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科学发展 观的要求,更好地把“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一起来。也就是说,在发展经济的时候要把实现好 、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时要考虑已有的经济实 力以及对经济发展是否有利。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 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坚持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 ,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走共同富裕道路 ;就要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心人的价 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 的重要体现。

三、全面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个基本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 认识,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过去发达国家的发展之路往往是以破坏或掠夺地球资源而付出惨痛代价的,那么我们现在要发展,是不是 还要走那条老路呢?当然,我们的党也以新时代、新理念,从更高的层次上描绘的我们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 展之路!

我们绝不做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傻事,因为我们知道,地球的资源正在不断地枯竭,我们人类所处 的环境也在一步一步地恶化,如果一味地追求发展的经济效益或速度,那么这样发展的成本是极其昂贵的,将 来也会为此而付出更加沉痛的代价。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 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此次学习是我在工作、学习、实践中不可缺少的,是自身需要认真学习的神圣责任。

作为一名水利人, 应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社会要进步,自身要 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下一步要围绕科学发展观学习要求,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5篇: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以科学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是一部快速发展的历史。党中央在总结我国实践、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在“发展观”前面冠之以“科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最新的发展理念。今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不是别的什么发展观,需要首先问一问,我们的做法是否符合科学精神,是否具有科学态度,是否掌握了科学方法。

科学诞生于西方,进入中国也就一百多年。古代的中国,有技术、有发明,但没能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从古希腊开始,西方科学家逐步形成了“为科学而科学,为思想而思想的”的传统和习惯;中国历史上不乏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英雄,但鲜有为科学献身的志士。科学精神的缺失是中国思想领域的基本国情。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十分重视发展科学事业。遗憾的是,反右斗争扩大化使科学精神被无情地抛弃。在大跃进期间,出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等赤裸裸的唯心主义口号。一些著名科学家也丧失了崇尚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这些观点论证作注。“文化大革命”期间,唯心主义横行,形而上学猖撅,个人崇拜登峰造极。这一时期,科学事业在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中缓慢前行,不时也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大庆油田的自主勘探开发等,正是其中辉煌的例证。但在这些科学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并没有成为中国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弘扬科学精神成为时代进步的需要。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科技文化水平比较低,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平衡,加上长期存在的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封建愚昧落后的东西在干部群众中还有一定的市场,新形态的迷信、伪科学时有泛起。在工作中不讲科学甚至违背科学原理和规律行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尽管我国的科学事业取得了较大成就,在某些方面、某些项目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从总体上看,科学创新还很薄弱,科学精神还非常欠缺。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大都还是建立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基础之上,在强调科学的工具性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科学精神的存在,基本上停留在“有用即科学”的认识水平上。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精神也被不断赋予丰富的内容。今天我们所说的科学精神,基本上包括了七个方面涵义,一是勇于探索求知、敢于超越前人的探索创新精神;二是以事实为依据、努力揭示未知奥秘的唯实求真精神;三是坚信客观规律、遵从思维法则的崇尚理性精神;四是自由探讨、相互争鸣的平等宽容精神;五是热情严谨、刻苦坚韧的执著敬业精神;六是大力协同、密切配合的团结协作精神;七是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科学精神作为一种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探求客观真理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诞生于科学领域,但已不局限于科学领域。科学精神的形成和传播,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需要的。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科学超出了自然科学研究的范畴,给发展赋予了新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也就是说,科学发展中的科学,不仅提供关于客观世界运动和发展的规律性知识,还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科学发展观必将成为新时代一种重要的价值观。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一个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科学精神欠缺的国度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十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科学发展观所说的发展,不应是孤立、片面、不计代价、竭泽而渔的发展,而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各方面事业有机统

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为此,必须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二,坚持科学态度。科学问题的证实和证伪,都应当通过实践去解决,实事求是的态度是最重要的科学态度。不但在自然科学中是这样,在社会发展领域也是如此。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们的事业就会取得成功;相反,什么时候我们背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会受到挫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确对待成绩,勇于面对问题,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前进。

第三,提高科学素质。发展观是一种认识论,是一种发展理念。把这种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还有赖于广大干部群众科学素质的提高。一个人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还不能说他具备了科学素质,而是要把行为方式、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纳入科学的轨道上来,才算是具备了科学素质。只有这样,科学发展就不会是一句口号,而会变成每一个公民的自觉意志。

第四,运用科学方法。科学家在长期的科学探索中,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包括归纳、演绎、实验、统计,等等。大量事实证明,只有运用科学方法,才能不断深化人们对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这些方法既适用于科学研究,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手段。只有依据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决策,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才能使发展真正走上科学的轨道。

第五,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不仅是科学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保障,而且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近代以来,科学精神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文化价值,成为影响社会其它各领域的重要精神资源。在科学精神深刻内涵中,科学家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执著探索、忘我献身的品质,宽容合作的团队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我们真正解放思想,用科学的眼光审视我们既有的观念、行为、政策、措施,以科学的标准衡量发展的成就和问题,使发展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作者:范必)

第6篇:科学发展观的体会-科学发展观的体会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目前,我们按照东阳市委、局党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示精神,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路桥集团的管理者,我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后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对如何加快企业发展,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方向更明了,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科学发展观的体会通过对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的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联系企业实际,用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体会下面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搞好企业建设谈点粗浅看法。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发展才能解决企业历史及前进中存在的问题,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全是困难且是死路一条。从利越路桥建设集团近几年情况看,所采取的一系列决策,通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先进理念统领全集团员工的思想,发展思路清晰,经管管理指导思想明确,承揽既保证了数量又保证了质量,在建项目管理得到了加强,经济管理成效明显,人心向上,企业出现前所未有蒸蒸日上景象。实践证明,只有发展了企业才能前进。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新的形势、在成绩面前

如何更进一步,把企业建设得更好,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用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建设,准确地把握形势,倍加珍惜来之不易和艰辛开创的局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勇敢应对各种挑战风险,带领全体员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才能把企业做强做大。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企业要发展,人才是保障。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战略,构筑企业发展科技支撑和人才储备保障体系。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培养、吸引和使用管理环节,培养造就高技能人才队伍。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尊重员工的劳动权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注重搞好职工职业生涯设计,坚持因人而异,走多元化发展之路,为各类人才成就事业搭建平台,

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局面,全方位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在企业发展进程中,每一名共产党员,要积极投身创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争做知识型、专家型、技能型一专多能职工的排头兵,积极为发展立功,为群众做出表率,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今年我们招聘了不少不少储备人才充实到各个部门中间,构建公司完备的人才的梯度体系。

第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我们集团公司情况看,近几年企业取得巨大成绩,每年都在进步,但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深刻反思我们的过去,我们深感还存在不足和差距。如我们思想观念与市场要求、与企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企业的规模扩大与资源矛盾凸显,执行力、落实力差、领导干部的短期行为等等都制约企业的发展。因此,全面协调企业建设和经济增长的各个环节,搞好内外关系,

解决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保持企业有序的发展我们必须做好各项工作。一是要抓好在建工程,确保在建项目不出事。集团公司三令五申,各种制度措施我们必须落实到位。树立一面旗帜不易,毁坏信誉常常在于瞬间,责任重于泰山,我们马虎不得;二是克服短期行为。目前企业领导干部特别是子公司部分领导经管思想不牢,存在短期行为。加上一些人的功利思想严重,急于求成,只顾眼前,很少考虑企业长远,管理粗放,项目在资源使用上重用轻管,事故不断,损耗严重等等影响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责任意识,克服短期行为,把企业建设好是各级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官一任,不但要把在位的任务完成好,还要着眼企业长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目前各子公司积累少,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应引起各级领导尤其是上级的高度重视;三是解决执行力和落实力问题。再好的制度、方案不去落实

没用,我们工作之所以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是我们的工作没有落实到位,落实不好。我们倡导领导干部和员工积极主动地去开展工作,讲报酬首先要讲付出,讲贡献。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面对上级布置的任务,面对基层提出的问题要不节不扣去落实、去解决。“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大家心往一处想,企业才能大发展。

第7篇:学习科学发展心得体会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试想发展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做行吗?不行,那只能是教条主义。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怎么能强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取得怎么的预想效果?不进则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价值观、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高,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果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执政党应如何去满足。从这一点看,“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但曾有过求发展不科学的功过教训:大跃进是冒进,违反了客观规律;文化大革命是“左进”,想通过所谓的革命求发展,其结果是倒退了;粉碎四人帮后,曾提出过在2000年实现现代化,其结果是盲进,脱离了中国国情。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我们党的头脑清醒了,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制定计划,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回顾一下,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大讨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无不证明了我们成熟了。

1 从经济建设目标的确定,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观点,从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二番到翻三番,就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观的科学,这个目标实现了。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我国在2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从民主化进程上看,老百姓敢说话了,敢发表不同意见了。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百花争艳,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阶段性的,既指导了改革开放的20年,也必将指导我党我国的各项事业,还将指导奔小康的全征程。

三、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时代要求。 与时俱进是在十六大报告的指引下提出的,尽管与时俱进,不管它提出的时间是否在科学的发展观(2004年的3月10日)之后。而与时俱进是在2002年11月24日的十六大报告上。胡锦涛总书记及党中央的科学发展观已经形成。我们回想一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被所有人们所接受,不是有人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早在毛泽东、邓小平时代就有过论述,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党学习的深入,才真正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也体现了与时俱进。毛主席的《论十大关系》谈的也是发展生产力,但还不是先进的生产力,毛主席也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文艺为群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

这是完全对的,也必须坚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提出,就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和科学的观点,这科学发展的观点不仅是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执政党的一个重要任务,还要代表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要说或者有人准要问谁能代表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唯我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和邓小平都提出过“为人民服务”和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利益既有物质利益,也有文化利益、政治利益,它含概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最根本的各种利益的要求,这种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是我们党为之奋斗和必须让他们满足的。 2 而要尊重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的利益,即使我们现在的生活提高了,民主化进程加快了,但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继续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推动我局党务人事工作迈向新台阶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

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科学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前提。树立科学人才观,对于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努力开创新时期的用人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千秋大业,关键在人”、“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单位要腾飞,都离不开人才工作的发展。以科学人才观的要求确立新的人才标准,就是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为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强、业务优秀、廉洁干事,为党的宗旨去坚强奋斗的干部队伍做好组织和政治保障。

对于党务人事部门,学习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就是要把科学人才观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标准,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努力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形成一个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我局是一个成立时间不长的单位,年轻职工所占比例大,做好人才工作任重道远。用科学人才观指导我局的人事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局党委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部门工作职责,努力加强我局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标准和要求,结合我局的具体实际,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制度;要加强党务人事干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思想素质、政治 3 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人事干部队伍,努力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

五、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党的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发展和进步的水平。

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我局党务和纪检工作的深入开展,要把党务、纪检工作放到服务于流域管理和工程建设的进程中来把握,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步骤和各项举措相适应。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实解决损害职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党务和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中去;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努力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风气,以良好的作风、踏实的工作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党务人事工作千头万绪,政策性、政治性、原则性和保密性很强。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新任务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树立公道正派形象,按照“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公平”的要求,加强部门自身建设,落实岗位职责,转变作风,拓宽思路,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股室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关心和帮助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把我局党务人事工作推向前进。 (长兴街道办事处 梁荣添)

第8篇: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跨越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三个发展的心得体会

宜良县狗街镇华兴小学 秦 红

最近,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活动。结合我校实际,通过讨论学习,现将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第一要求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通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的浅显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今后工作中应力求做到:

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首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完善育人体制,在学生管理上做好大与小的结合、远与近的结合、堵与疏的结合,逐步形成管理的纵横网络,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式管理育人模式,使得育人环境没有死角,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要明确责任,开拓性地作好本职工作。我们要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 1 任务,努力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精神落到实处,体现在新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局面中。

三、要振奋精神,科学研究,脚踏实地做好新课程改革。小学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入的教育创新,更是一种文化的重建,目的是培植一种富有时代气息,体现现代精神,与时俱进的民主、科学、开放的新文化。为全面实施小学新课程改革,教师要迎接小学新课程的挑战,转变观念,尽快实现角色转换,高质量地实施新课程。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成长经历,促进学生发展,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基本素质。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这就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实际行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珍惜教育教学发展的良好局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建设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华兴小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9篇: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优化教育环境促进科学发展

内蒙古赤峰八中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服务理念,围绕三坚持、三满意的活动主题,制定了学生、教师、学校同步发展三条主线,丰富学习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是明确主题,广泛宣传,全员参与。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试点单位,赤峰八中从活动之初就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确立了一个主题、三条主线的活动思路,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学校整体建设。一个主题是:三坚持、三满意。即坚持从严治校,整顿不正之风,让社会满意;坚持科学治校,提高办学质量,让家长满意;坚持和谐治校,营造良好师生关系,让学生满意。三条主线是: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主线,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提高办学质量,创建特色学校为主线,讨论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营造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学校先后组织召开了支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动员会、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动员会、全校教职工动员大会,同时,通过悬挂宣传条幅、板报展出、橱窗展示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号召广大师生和家长为学校的科学发展献计献策。

二是深入调研,广开言路,查找不足。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学习的同时,学校班子成员积极深入到教师中间、学生中间、家长中间,就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师德问题、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学校的现状及将来如何发展等问题,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组织召开由家长代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辖区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研讨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商讨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赤峰八中共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2357份,归纳梳理各种意见和建议104条,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理清了思路。

三是联系实际,多措并举,讲求实效。学校从抓好教师自身素质入手,组织 青年教师大比武、三课一反思等系列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活动,强化了教师的学习意识、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开设了中国象棋、围棋、桥牌、书法、礼仪交往、语文名家名篇赏析等十二门校本课程,开展了好习惯伴我成长系列主题班会活动,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初二物理教案声现象下一篇:面试问面试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