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论坛审稿时间

2022-1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科技论坛审稿时间

聚焦第232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

近几年,国家对环保行业更是高度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环境保护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建立、完成政策法规体系,强力推进污染治理。“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水、气、土之战是环保“十三五”的重头戏。继《大气十条》出台后,2015年4月16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发布《水十条》,全面打响了大气和水环境领域的污染治理。今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被确定为今后5年发展的目标之一。

水资源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基础资源之一。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日益深入,我国水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主要表现为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时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水环境质量不佳、水生态恶化、水风险隐患多等方面,水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利用科技创新驱动水安全保障成为目前我国工程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十条》的实施也从国家战略层面开启了治水大业,不仅为我国水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实施面向水安全保障的工程与技术创新搭建了平台。

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污染治理时刻牵动着有识之士的心。中国工程院是我国工程科技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是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院士们积极开展战略咨询、学术引领、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活动,发挥思想库的作用。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中国工程科技论坛”自2000年创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230余场。在各位院士和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该论坛已发展成为中国工程科技界交流学术思想、凝聚集体智慧的重要平台,日益成为工程科技战略研究和服务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学术支撑。

“气候变化背景下水环境保护”院士论坛是“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的一部分,由“求是讲座教授”侯立安院士申请立项。

论坛的主旨是针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不断深入导致的水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并诱发系列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邀请国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深入交流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环境保护战略和对策。主要内容包括: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影响、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过程与陆域水环境过程的关系、气候变化与水环境保护、水环境质量改善的生态工程模式、城市水环境保护的战略与对策等。

2016年10月12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浙江大学、浙江省科协、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以“面向水安全保障的工程与技术创新”为主题的第232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在浙江嘉兴举行。

著名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主持了论坛开幕式。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种质资源学家刘旭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气与气候学家丁一汇研究员,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分离专家高从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遥感专家潘德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工程学家费维扬教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管理专家孟伟研究员,浙江大学副校长严建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巡视员张悦,浙江省科协副主席姜长才,中共嘉兴市委副书记、市长胡海峰出席了本次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专家、学者,以及嘉兴相关的部门、企业的代表,共350 多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嘉兴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也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与嘉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学部所涉及的环境、气象、海洋、纺织、食品、轻工六大领域,与嘉兴产业转型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科技需求高度契合。2014年,学部与嘉兴市人民政府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标志着嘉兴市与学部院士科技合作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举办的“问情·咨政·服务”院士嘉兴行活动,也为嘉兴与学部科技合作建立了常态机制。

本次论坛包括一个主论坛和五场分论坛,邀请了多位国内院士、专家,围绕“水安全保障与水资源保护”的议题作学术报告与交流,共同探讨近年来与此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方面的进展。论坛结束后,院士专家进行了实地考察。此次论坛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水安全和水资源保护相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为推动嘉兴市水专项示范工程建设和嘉兴市开展“五水共治”提供战略决策咨询等发挥重要作用;继续深化学部与嘉兴市开展项目合作和协同创新,为嘉兴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持。

开幕式上,侯立安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了打造“绿色浙江”的战略。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治理水污染和保障水安全的长期探索中,形成了“五水共治”的理念。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这一治水理念对我国其他地区的治水兴水大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侯立安还高度评价了浙江大学为这次论坛会务保障工作所做的大量工作。他说,浙江大学作为中国著名顶尖学府之一,率先成立浙江省水体污染控制与环境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多次承担并完成“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课题,为改善浙江省水环境质量,提高饮用水安全技术保障能力,建立水体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及水环境监控预警技术体系提供了重要科技、人才支撑。

浙江大学副校长严建华,浙江省科协副主席姜长才,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也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严校长在致辞中指出,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的深入,水安全问题日益凸现,并诱发系列资源、环境和生态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构建和美丽中国梦实现的瓶颈。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安全保障也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更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探讨“探讨水安全保障的工程与技术创新”对于开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浙江省科协副主席姜长才认为,生态文明建设自十八大以来就被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习总书记更是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浙江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绿色经济培育、“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美丽中国“浙江样板”的系列正在加快建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遥感专家潘德炉主持了大会报告阶段的各项议程,6位专家依次发言。

潘德炉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问题,多次就治水发表重要论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思路,形成了新时期我国治水兴水的重要战略思想。此次论坛选取的主题突出了水安全保障,可以说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今天汇聚各方专家,一起共同分享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论坛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在水安全保障领域工程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力图推进水资源绿色利用、水环境深度保护和水生态高效修复创新技术的发展,同时探讨水安全保障相关科学与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出席论坛的各位专家、各位嘉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分享了水安全保障工程技术领域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

作者:宋文芳 孟寒

第2篇:2008中国食品食品科技论坛

(新闻通稿)

2008年10月30日

2008中国食品安全与营养状况科技论坛圆满闭幕

创新型谷物产品将成改善国人营养状况的新基石

本报讯(记者:

通讯员:夏舞萍)近日,备受瞩目的“2008中国食品安全与营养状况科技论坛”在厦门圆满落下帷幕。本届科技论坛除了国内外权威专家云集外,也得到了当地主管科技与食品行业的政府官员、产业界代表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与会的各方对本届食品科技论坛取得的成果普遍感到满意。国际营养科学联盟前主席Mark L Wahlqvist教授对记者表示:这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明,中国政府已经认识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系统性危机,在增强食品安保政策效能方面的所有努力,须集社会之力共同参与;比较可喜的状况是,在本届论坛上,我看到了中国政府之外的民间力量广泛参与。正是这种各社会阶层的共同重视,说明了中国社会在食品安全和营养状况领域的成熟度已经在逐渐提高,这是个值得欣慰的积极现象。

本次论坛的学术总策划、亚太临床营养学会后任主席李铎教授在论坛总结评述时指出,2008中国食品安全与营养状况科技论坛通过自由的辩论和各食品学术系统的交互式研讨,为当前的食品产业界贡献了两个核心成果:一是食品安全状况的彻底改善,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领域,对政府、企业、社会的食品安保环节进行一体化整合开始;二是必须加快推动谷物杂粮产品的开发和普及,实现特色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化升级,让创新型谷物食品成改善国人营养健康状况的新基石。

论坛呼吁:尽快推动全方位食品质量和安全系统的一体化整合

在 “食品质量与安全” 这个本次论坛的关键议题单元中,与会各界人士就食品安全风险、农业发展与食物安保政策改善、预防掺假与低质量、食品标准、食品污染等方面的最新科研动态、学术成果,进行了系统深入的交流;以中国工程院梅方权院士、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陈春明教授等为首的知名学者在论坛上指出,要对国内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切实有效的管控,改善当前令人担忧的现状,必须建立从农民到消费者、从食品法律体系到危机监控、从实验室前沿检测到产业多方联合检查等,多环节、全方位的“新食品安保体系”,以系统工程的思维来推动国民食品溯源体系的建设、强化农业与食品加工业之间的产业融合,改善国民的食品安全基础教育。 论坛倡议:鼓励创新型谷物食品的开发、普及

当前,因经济发展和不良饮食习惯而带来的国民膳食结构不均衡、营养过剩,导致的各类“富贵病”发病率连年攀升,谷物杂粮以其天然、均衡的营养构成,被食品营养界普遍公认为具有较高的食疗和保健价值。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翟凤英等教授在论坛上指出:烹调用油太多是中国人饮食的一大问题,有调查显示,年轻群体中的血脂异常情况已经越来越普遍,而国人的谷物粗粮消费却在近几年来直线下降,2008年1月5日,卫生部在其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对国民提出的膳食指导共十条,第一条即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因而,在本次科技论坛上,“谷物食品现状及发展”是关注热度最高的一个议题。基于现阶段我国国民的营养结构不良趋势越来越严重的现状,以及政府、食品工业界对具有天然、健康、均衡优势的粗粮类食品,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开发,论坛上集中讨论的两个论点,引起了与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共鸣。

论点一:我国素有“杂粮王国”的美誉,杂粮产业具有地理、气候、资源等多方面的优势;但我国杂粮食品工业的还处产业发展初级阶段。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国民的食品消费层面已经由过去单纯满足“饱腹”需求,转向追求“营养、保健与美食”的需求层次。因而,食品工业需要以怎样的手段和态度面对这个新的发展课题?

论点二:什么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产业化?

在论坛上,以业界代表身份参与论坛的惠尔康集团叶争鸣总裁,例举的一组数字引起了各与会专家的热议:假如中国人每人每天喝一包牛奶,中国每年将消耗鲜奶1.17亿吨;这相当于中国要饲养3500万头成奶牛。而我国90%的草原已经退化或正在退化中,草原生产力已经大幅度下降,目前我国可利用的草原资源只够养100万头奶牛。如果放弃传统的放养模式改用圈养奶牛,则3500万头奶牛一年粗粮耗费量约7000万吨,占全国粗粮总产量的42.9%,如果这个份额的粗粮消耗要给奶牛,不但那其它家畜类别的生产循环体系将无以为继,甚至会给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和食物多样化,也会带来相当的威胁。但是,假设每个国人平均每天喝一包“谷粒谷力”类型的谷物杂粮健康食品,则每人每年仅消费5公斤左右的谷物杂粮,全国全年消耗消费量也只有650万吨,仅占全国杂粮年产量的13%。产生这个巨大反差的原因,是因为“植物蛋白”转化为“动物蛋白”的转化率很低,以奶牛为例,它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转换成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和蛋白质的效率分别只有17%与25%。由此可见,原先提倡“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并不符合中国现实国情。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和营养部前主任John R. Lupien教授及陈春明、翟凤英等教授,与参会人士在大范围的研讨辩论之后,梳理了“国民谷物杂粮摄入情况及与营养现状的关 2

系”和“谷物杂粮食品发展方向与公共营养的未来”等分项议题,从营养、健康、食品安全性、产业发展等诸多角度,肯定了创新型谷物杂粮食品的开发、普及,对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状况的积极意义,从而在学术的高度,终结了动物性蛋白饮料与谷物液态食品之间存在的品类争议;本届论坛的专家学者与参会各方一致认为:鼓励创新型谷物食品的开发、普及,以科技为支撑,将谷物杂粮方便食品的开发同农业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把小杂粮发展成为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是推进特色农业资源产业化和改善国民营养状况的双赢之路。

********************************************************************************** 以上资料,供参考发布。如需咨询,请洽: 夏舞萍

惠尔康集团对外宣传部 (Mb)13794417566 E-mail: xia828@126.com

背景资料

-惠尔康集团

惠尔康集团成立于1992年,是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销售饮料、乳品及方便食品的大型集团化企业,注册资本2.5亿元。依靠“北、中、南”的发展战略,集团经过15年的飞速发展,在全国布局了厦门惠尔康食品有限公司、黑龙江惠尔康庆新乳业有限公司、武汉惠尔康扬子江乳业有限公司等三家子公司,拥有北至黑龙江、中踞武汉、南依厦门的三大生产销售基地,员工50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本科及大专以上学历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1000多人。

惠尔康集团目前辖有饮品事业、乳品事业、方便食品事业以及百变乳仙连锁事业和海外事业等五大事业线,实现了从饮料到乳品、再到大食品的跨越式发展,组建了以生物工程应用为重点研究领域的食品生物科技平台,生产茶饮料、果蔬汁饮料、乳制品、冻制品、营养点心、谷粒谷力、发酵制品等7大系列三大包装别的100多种产品,年生产能力超过100万吨,辐射全国市场和港、澳、台等亚太地区。集团拥有自主专利技术72件,综合实力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还先后被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全国质量管理达标企业,惠尔康品牌也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等荣誉。

“谷粒谷力”系列产品简介

惠尔康“谷粒谷力”系列产品是以中华传统饮食理念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指导依据,利用五谷杂粮为主要原料,通过合理搭配、科学配方以及先进的加工工艺和生产技术,研制开发的适合现代中国人营养需求的系列液态谷物食品,从而真正意义上体现出现代食品技术与中华传统饮食的完美结合。 “谷粒谷力”系列产品具有广杂性、主从性和匹配性等中华传统膳食结构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它突出强调了“科学复配”和“全谷物均衡营养”的健康理念,通过精心选材、合理搭配以及先进的色选、蒸煮、烘焙、研磨、均质、超高温灭菌、无菌灌装等工艺技术,将各种谷物中最珍贵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充分保留下来并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谷物的天然营养价值。

一、“谷粒谷力”系列产品工艺特点

每一粒谷物原料都经过全自动电脑比色除杂筛选,确保颗颗原料安全纯正;

谷物经过蒸煮、烘焙以及五道研磨均质处理,大量营养素被处理到纳米级,便于人体消化吸收; 采用超高温灭菌(UHT)和无菌灌装,有效保留了谷物中的各种天然营养素; 生产全过程实施HACCP控制,有效保证了产品的生产品质及货架期安全性;

二、“谷粒谷力”系列产品的营养特点

原料更天然:所有原料均精选自原产地绿色无污染的五谷杂粮,经过全自动电脑比色除杂筛选,确保颗颗原料安全纯正。

营养更全面:以中华传统饮食中的广杂性为指导思想,多种谷物合理搭配、科学配比,并保留有全谷物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确保各种营养元素的充分利用,营养更全面; 营养不流失:“谷粒谷力”系列产品采用先进的研磨、均质、超高温灭菌(UHT)、无菌灌装等工艺技术,使得谷物营养在加工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

更易吸收:产品经五道研磨均质处理,大量营养素被处理到纳米级,便于人体消化吸收; 均衡膳食:“谷粒谷力”系列产品已开发出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季节饮用的谷物产品,消费者可以根据不同的营养需求,方便地选择不同的“谷粒谷力”产品均衡膳食营养。

三、“谷粒谷力”系列产品特色

1、谷粒谷力——燕麦浓浆,电脑筛选金黄色纯正燕麦,以科学营养配方,复配小麦胚芽,花生,芝麻,荞麦等,烘焙出燕麦特有香味,经五道精细研磨,再文火熬煮成浆,爽口滑顺,香甜浓郁,含有谷物食品中最珍贵的水溶性纤维,不饱和脂肪酸,维他命和矿物质等天然营养,不添加色素、防腐剂,不含任何有害物质。

2、谷粒谷力——玉米南瓜浓浆,精选口味清甜香嫩的美国一号甜玉米,以科学营养配方,复配金黄南瓜,文火熬煮成浆,五道研磨,口感丝般顺滑,口味香甜浓郁,含有谷物食品中最珍贵的水溶性纤维,不饱和脂肪酸,维他命和矿物质等天然营养,不添加色素、防腐剂,不含任何有害物质。

3、谷粒谷力——红豆浓浆,电脑挑选粒粒饱满的红豆,以科学营养配方, 复配小麦胚芽,黑豆,芸豆等。文火熬煮成浆,经过五道精细研磨,口感细腻滑顺,口味香甜饱满,含有谷物食品中最珍贵的水溶性纤维,不饱和脂肪酸,维他命和矿物质等天然营养。无菌包装,不添加色素、防腐剂,不含任何有害物质。

4、谷粒谷力——原谷浓浆,优选初脱壳并仍保留外层组织的糙米,科学复配发芽糙米、黄豆、花生、小麦胚芽等。以惠尔康独有的研发技术,科学的无糖配方,五道精细研磨,文火熬煮成浆,味道醇香浓郁,将谷物中丰富的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和维他命等天然营养发挥得淋漓尽致。无菌包装,不添加色素、防腐剂,不含任何有害物质。

5、谷粒谷力——荞麦浓浆,精选顶级优质荞麦,科学复配黄豆、黑豆、发芽糙米、小麦胚芽等。以惠尔康独有的研发技术,科学的无糖配方,五道精细研磨,文火熬煮成浆,味道香滑爽口,将谷物中丰富的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和维他命等天然营养发挥得淋漓尽致。无菌包装,不添加色素、防腐剂,不含任何有害物质。

第3篇:2010中国中部风险投资与科技金融论坛

11月3日在合肥开幕

(新闻素材稿)

2010年11月3日,“2010中国中部风险投资与科技金融论坛” 在合肥举行,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田维谦出席并致辞。

田副主席指出,今年以来,安徽经济社会在高位平台上,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GDP)比去年同期增长14.7%,高于全国增幅4.1个百分点。在支撑经济增长的因素中,自主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次论坛以“构建科技金融体系,促进安徽创新经济发展”为主题,田副主席在致辞中讲道,近年来,我省通过设立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搭建风险投资项目服务平台、引进海内外风险投资机构等方式,加快完善区域创业(风险)投资体系,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等金融产品创新,多管齐下,为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科技型企业特别是初创期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撑。将按照合芜蚌试验区第一次部际协调小组会议的精神,比照国家关于中关村的政策措施,积极开展科技金融机制和模式创新,为科技型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金融服务环境。

最后,田副主席提出,安徽正在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精心谋划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其中,特别强调要继续实施创新推动战略,实现创新发展。将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为主要抓手,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有机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有机结合,着力培育创新产业,推动创新主体提升,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完善创新投融资体系,大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优化创新环境,努力走出一条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此次论坛活动还邀请了海内外3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进行了精彩演讲。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构建科技金融体系,促进安徽创新经济发展”,围绕“构建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皖台产业合作、打造台湾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两场高层论坛,“A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机会

与挑战”、“A2中小企业如何获得VC/PE青睐”、“B1如何将民间资本引入科技成果转化的领域”、“B2 VC/PE能为被投企业提供什么样的增值服务”、“C如何推动企业改制上市”五场专题论坛,一场闭门圆桌会议“科技金融与安徽创新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议题展开,旨在借助风险投资平台,吸引海内外风险资本齐聚安徽省,促进安徽省乃至整个中部企业的科技创新,提升创新企业融资成功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

论坛上,温州民间资本代表团、台湾企业家代表团、IDGVC、DFJ、软银中国、启明创投、智基创投、北极光创投、普凯投资、德意志银行、联想投资、深圳创新投、深圳高特佳、招商局科技、东方富海、中科招商、广东省风险投资集团、达晨创投等100多家海内外著名投资机构,他们携100多亿美元齐聚合肥寻找投资商机,为资本与产业牵手,项目与资金对接搭建一个有效的极佳平台。

本次论坛包括各级政府官员、投资机构、优秀企业和媒体记者共1050人参加。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温州民间资本代表团、台湾企业代表团以外,青岛、太原、安庆、淮南、六安、巢湖等省内外地市企业代表也组团参加本次论坛。

附:

论坛精彩活动简介

1、“2010中国(中部)风险资本—项目对接会”。

在论坛期间同步举办了“2010中国(中部)风险资本—项目对接会”。组委会引进国际流行的“项目路演”,投资家与企业家点评互动等高效对接洽谈机制,确保有效降低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与时间成本。本届对接会将有安徽中科大国祯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安徽中节能投资有限公司等近30家优秀企业分高新区专场、国内专场、海外专场进行现场路演。

2、“2010中国中部最具投资潜质创新企业”安徽10强评选活动

“2010中国中部最具投资潜质创新企业”从七月份开始征集各行业优秀项目,十强企业的评选从安徽范围内展开,采取地方政府推荐、投资机构推荐与组委会征集的方法建立候选企业名单,再由资深风险投资家、专业机构代表等组成的专家评审团分别从项目竞争力、项目科技领先情况、项目融资情况、团队管理水平、投资风险、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对融资项目进行评价,最后综合相关评

分选出“2010中国(中部)最具创新潜质十强企业”。11月3日晚,还将举行隆重的10强企业颁奖酒会,正式拉开风险资本项目对接会的序幕。

3、中部优秀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签约活动

与以往五届论坛相比,本届论坛在资本项目对接上取得很大的进步和新的突破。在论坛筹备阶段,组委会组织项目对接小组深入安徽地区进行项目搜集和考查,并将筛选出的优秀企业推荐给国内外众多风险投资机构和安排机构实地考察。经多轮实地考察,安徽中节能投资有限公司与上海鸿立投资有限公司、合肥立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誉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安徽力高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与安徽高科创投等共计10家公司在开幕式上签订了投资协议。

第4篇: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第七届上海世博国际论坛致辞时间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第七届上海世博国际论坛致辞时间:2009-11-16 10:08来源:口译网 作者:口译网 点击:961次在第七届2010上海世博会国际论坛上的致辞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 王锦珍

中国北京 2009年11月12日

Speech at the 7th World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Forum

By Wang Jinzhen,

Vice-Chairman of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CPIT)

November 12, 2009, Beijing

尊敬的韩正市长、尊敬的国际展览局蓝峰主席、洛塞泰斯秘书长、尊敬的各位省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Distinguished Mayor Han,

Distinguished President Lafon and Secretary General Loscertales,

Dear guests, ladies and gentlemen,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向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地欢迎!

On behalf of the National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the World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and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CPIT), and in the name of the Chief Delegate of China to the BIE, I would like to begin by extending sincere welcome to all participants at this forum.在世界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挑战之际,由中国政府主办为期184天的上海世博会再有170天将在上海拉开帷幕,从2002年中国申办成功至今,在国际展览局和各参展方积极参与、鼎力支持下,经过七年的精心筹备,上海世博会筹备工作已经进入全面冲刺阶段,蓄势待发,我们期待着2010年与世界各国齐聚上海,共襄盛举。

When the world is waving farewell to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21st Century, it will embrace the 184-day World Expo Shanghai hosted by Chinese Government 169 days from now. Since the successful bidding in 2002, thanks to the active involvement and support of BIE and all participants, the preparation for the World Expo Shanghai has come to the final sprint after seven years’ dedication. Now we are well-prepared for the world grand gathering in Shanghai next year.各位来宾,

Dear guests,

当前,在全球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城市问题也在出现,关注城市的科学发展,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关切的命题,上海世博会选择以城市为主题,将集中展示世界各国在城市发展方面的经验、模式和未来的发展理念,向世人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建设经验,传播城市理念,共同探讨城市未来发展的课题,为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健康的工作方式,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这将是一件具有深刻意义的事情。

Today, 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gress of global urbanization, city-related issues are emerging. It has become a common concern for human society to pay attention to scientific urban development and solve urban development problems. With the selected theme on “City”, the World Expo Shanghai will be a gallery for the world to showcase the best practice, modes, achievements and future concepts in urban development from all countries, a workshop for people to share urban-building experiences, spread urban concepts and discuss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city, and a vivid example for the pursui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aracterized by livable environment, healthy working style and social harmony, which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面临快速城市化的发展挑战,中国正致力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我们衷心希望本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能集聚全球智慧,共同探索未来人类生存的发展道路。

In the face of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China has devoted itself to building well-balanced sustainable cities. We sincerely hope that global wisdom will be pooled at this city-focused World Expo Shanghai so that world people would be enabled to explore the future path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朋友们,

Dear friends,

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源远流长,从1851年开始中国官方和民间通过派员参观或以实物参展等形式先后多次走进世博会,接受了近代文明的洗礼,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贸促会代表中国先后参加了12次世博会,并一直积极促进世博会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在1999年成功举

办了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又将于2019年举办上海世界博览会,这不但表达了中国寻求与世界各国交流、共同发展的良好愿望,而且也是世界各国加强沟通的平台。

China’s connection with the World Expo is long. It participated officially and non-officially in the form of individual and delegation visits as well as real exhibits, baptized by modern civilization for many times starting from 1851.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CCPIT has participated in the World Expo for 12 times on behalf of Chinese Government and has been playing an active role in undertaking the World Expo missions. A good reflection is the successful hosting of 1999 Kunming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e Exposition and the anticipating World Expo Shanghai, not only expressing China’s intention to seek constant cooperation and co-development with other countries, but also serving as a platform for countries to enhance communication.自上海世博会申博成功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上海世博会筹备工作,胡锦涛主席多次强调:办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并指出,要举全中国之力,集世界智慧,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为推进世界各国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与合作,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作出努力。

China has been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eparation of the World Expo Shanghai since the successful bidding. As stressed repeatedly by President Hu Jintao, the World Expo Shanghai is a pivotal opportunity for fulfillment of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the entire nation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this opportunity, by pooling the global wisdom, to make contribution to getting ou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in economy, technology and culture between countries.刚才温家宝总理在主旨演讲中对上海世博会加强全球合作、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办好上海世博会的坚定决心。上海世博会组委会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上海市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围绕参展事务、园区建设、宣传推介、法律保障、医疗卫生、知识产权等方面全力推进办博工作,各省区市也积极参展,并期待与各参展方的全面合作。

Just now in his keynote speech, Premier Wen Jiabao also expressed eager expectation for the role of the World Expo Shanghai in promoting global partnership and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All this is a reflection of the confidence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the success of this Expo. As soon as the National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World Expo Shanghai was established, related Central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tarted to collaborate with Shanghai Municipal Government in all aspects including participation issues, pavilion construction, promoting, legal assurance, medical and hygienic issue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etc. to ensure smooth preparation.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also take their parts as participants and are longing for full cooperation with other participants.作为国际展览局和世博会大家庭的一员,中国期待着与世界各国朋友一道在异彩纷呈的上海世博会上感受文化创意、体验科学进步、交流发展理念、共享文明成果,为新世纪城市的发展探索新的模式和新的发展思路,为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

As a member of the BIE and World Expo family, China is ready to share the world friends with cultural creativit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ideas on development and achievements of civilization on a wonderful World Expo Shanghai, so that we could explore new modes and thoughts for cities in the new century and mak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social harmony and sustainable human development.女士们、先生们,

Ladies and gentlemen,

不同文明交流界限,兼容并蓄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上海世博会把来自不同文明、不同地域的智慧凝聚在一起,共同描绘城市美好的未来,我们相信本届论坛一定能够为我们带来启迪和收获,为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贡献智慧。

Complementary exchanges, learning and tolerance between civilizations is an inexhaustible driving force for the social progress. In this spirit, the World Expo Shanghai will function as a pool of wisdoms from various civilizations and geographical regions to conceive a better future for cities. This Forum, I believe, will inspire us to deliver an Expo of wisdom.

最后预祝本届世博会国际论坛取得圆满成功,欢迎届时大家到上海参观上海世博会。谢谢大家!

To conclude, I wish the 7th World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a complete success. Thank you all.

第5篇:科技论坛总结

人文学院科技论坛总结

人文学院科技部及科协在11月22-25日举办了重庆理工大学第九届青年科技论坛人文学院系列活动,此次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也是此次科技论坛的主要活动:情景朗诵比赛,第二部分为科技影片放映。

活动前期筹备工作是从十月底开始的,由于校庆的原因,活动的筹划也相应的做过一些调整。一下我就直接针对活动的一些问题做相应的总结。

1、活动策划,此次活动策划是由科技部和科协共同完成的,其间我们确定活动主要方式和时间后,策划的很多内容是由大一的干事来完成的。虽然刚开始有很多不尽完善的地方,但是对于大一同学是一个很直接的锻炼,他们也借此展示了自己的才能。

2、活动宣传,此次活动主要的宣传方式是由大一各班的相关负责人直接通知各班,对于大二和大三同学是联系班长通知,另外我们张贴了科技论坛相关海报,同时也向部分二级学院科技部送去请柬。

3、活动效果,虽然此次活动期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但是总体效果良好,接近我们活动的预期效果。

下面就对这次活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做一个总结:

1、活动策划过程中没有相应的备选方案和应急措施,以至于在科技论坛决赛中出现一系列突发情况的时候没有及时找到相应的应对措施。

2、分工缺乏统筹,虽然这次活动强调了分工,但是部分任务分

工不够明确,更突出的问题是没有注意到分工与统筹的关系,因为是科技部和科协共同举办,所以在一些具体事情上的统筹就没有相应做到位,以至于没有相应的全局意识!导致了活动中出现的漏洞。

3、信息沟通不畅,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的联系渠道,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在整个小组中及时的得到传递,以至于到最后发现问题的时候无法及时想出相应的办法。

4、活动缺乏具体流程,在这次活动中认识到,在一个活动中,除了一份策划之外,还需要一份相关的“流程”,流程应该是比策划更加简单明晰的安排表,每个环节有谁负责,出现问题相应的报告渠道都应在这上面有所体现。

5、缺乏应变能力。

6、没有及时的与参赛者沟通,对于比赛的相应安排除了需要我们明晰之外,也应该让参赛者对大致流程做一个相应的了解,以保证活动的有序正常开展,我们此次活动只在决赛当天中午让选手到场抽签,却没有做相应的提醒也是活动中间出现一些问题的原因。

7、另外还有很多细节问题,诸如怎样介绍评委,如何安排评委座次,对主持人展开相应的应急意识的提醒或者培训。如何设置评分标准等。

当然,此次科技活动除了有很多缺点以外也有很多不得不说的亮点:

1、参赛者的踊跃报名,人文学院全体学生358人,但此次参赛的同学从大一到大三就有接近一百人。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安排两场初

赛,除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高之外,也要感谢人文科技协会的相关宣传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管活动结果怎样,至少最基本的作用是给很多大一的同学们创造了一个上台展示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就是很多人文学子十分需要的。

2、大一干事以及科协在此次科技论坛中起到的作用。就如前面提到的,此次活动的具体策划是由很多大一同学参与的,相关的工作安排也都用到了很多大一干事,也有一些不是科协成员的大一新生加入进来。此次活动用到的四名主持都是大一的同学,他们的表现也得到了相应的肯定。另外由于活动安排比较繁琐,科协的部长和干事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3、我们周五的电影放映虽然不是此次活动的主要活动,却是最为成功的一个环节,这次电影是以佳片有约的形式来开展,有所创新,在选择影片上我们选择了《海豚湾》这部经典电影,给观众很深的感触。主持人的引导也恰到好处。虽然当天大一社工班春游,学生会例会,但是我们通过连夜赶制的海报的宣传,还是吸引了很多观众,并且在影片放映的最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人文学院科技部

2010年12月2日

第6篇:科技论坛

世界风电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付秋顺1,

2(

1、大唐河北新能源开发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

2、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保定071003) 1 概述

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各国正在把更多目光投

向可再生能源,其中风能因其自身优势,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类

别,在地球上是最古老、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具有巨大蕴藏量、可再

生、分布广、无污染的特性,成为全球普遍欢迎的清洁能源,风力发

电成为目前最具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

发电方式。

2 世界风电行业概况

在应对气候变化大潮的推动下,风电行业茁壮成长,全球风电

装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从1998 年起全球累计风电装机连续12 年

增速均超过20%,平均增速达到28.45%,至2009 年底达到15921.

3万千瓦。增量占38312MW,风电增长率为31.7%,居2001 年以来最

高。风电容量将继续以每三年翻一倍的速度增长。截止到2009 年

底,世界所有安装的风轮机发电量为3400 亿。2009 年世界风电领

域总产值为500 亿欧元。

世界风电行业提供了550000 个工作机会,预计到2012 年,风

电行业的从业人员将突破100 万人。中国继续保持国际风电行业的

火车头地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风轮机市场,中国2009 年一年内风

电装机新增13800 兆瓦,连续四年增长超过一倍。美国风机装机总

量仍居第一。中国的装机总量稍高于德国,成为世界第二,两国风电

装机总量均约26000 兆瓦。亚洲新增装机容量占世界增量的

40.4%,排名第一,北美以28.4%排名第二,而欧洲则降至第三,增量

为27.3%。拉丁美洲显示了令人鼓舞的增长,新增装机容量超过一

倍,这主要归功于巴西和墨西哥。基于发展的不断升级和政策的进

一步改善,世界风能协会(WWEA)增加预期,预计到2010 年全球风

电容量将可能达到1900000 兆瓦。

3 世界风电行业发展格局

风电发展向欧盟、北美和亚洲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格局转变。

欧洲是世界风电发展的中心,但其比重开始下降,美国、中国和印度

近两年风电的发展势头强劲,美国2009 年装机容量达到3515.5 万

千瓦;中国2009 年达到2583.5 万千瓦,形成了欧盟、北美和亚洲齐

头并进的格局,其中中国和印度是亚洲风电增长的主要地区。

3.1 欧洲

欧洲是世界上主要的风电市场和设备供应商。根据欧洲风能协

会的数据,截至2009 年年底,欧盟27 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7477

万千瓦,占世界风电总装机容量的47.4%,其中海上风电累计装机

容量206.1 万千瓦,陆上风电装机容量7270.6 王千瓦。当年新增风

电装机容量1016 万千瓦,同比增长23%,风电连续两年成为新增装

机容量最大的发电类型。服务端装机容量约占其全部发电装机容量

的9.1%,发电量约占其全部风电量的3.5%。

世界风电装机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中,欧洲占了7 个;在全球风

电制造业种,欧洲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近几年来,在全球已安装的风

机中,欧洲企业生产的产品份额均在一半以上。

3.2 美国

美洲,美国的风力发电规模较大。2000 年末,美国风机总装机

容量达到2645MW, 到2009 年, 美国风电装机容量就达到

35155MW ,位居世界第一,当年新增容量为9994MW,占美国2009

年新增发电装机的39%。美国的风力发电场大都集中建在西海岸的

加利福尼亚亚洲地区。2009 年,风力发电满足美国约1.8%的用电需

求。美国能源部计划从复苏和再投资法案中提供9300 万美元,支持

风电的开发。根据美国能源部发布的报告,到2030 年,风电将占美

国电力消费总量的20%,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3 亿千瓦。近十

年来,美国在大型风轮机的生产方面投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2%。

3.3 亚洲

亚洲风力发电的发展目前明显落后于北美洲和西欧。但国际能

源专家认为亚洲风力发电设备市场大有可为。亚洲的印度、中国、巴

基斯坦、泰国、印尼、韩国和菲律宾等国家,近几年在风能开发应用

方面的投资也有较大增长。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风电行业

预测,未来几年世界风电行业平均增长率将继续保持在20%以上,

发展势头强劲。而分区域来看,虽然截至2013 年年底,欧洲仍将继

续拥有最大的风力发电能力,但到2014 年底,亚洲将以1.488 亿千

瓦的风电装机容量超越欧洲的1.365 亿千瓦,成为世界第一大风电

市场。

2009 年中国新增装机占到世界的1/3,印度新增装机也达到了

117 万千瓦。中国风电行业强劲发展,2009 年新增装机容量1380 万

千瓦,同比增长113%;2010 年则更将达到2600 万千瓦,中国已成

为世界最大的风电市场。风电规划国家标准的即将出台、风电项目

在各地的实施,都将给予风电产业的发展巨大的支持。而从印度来

看,目前我国政府正努力提高大众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重要性的认

识,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希望将可再生能

源占所有装机容量的比例提升到35%。印度政府于2010 年初发布

风电进入国家电网的税收优惠政策。这项由印度可再生和新能源部

发布的发电刺激计划规定,从风电项目进入电网的电费为0.50 卢

比(0.01 美元)/ 千瓦时。该项政策现已由印度可再生开发局予以实

施。

3.4 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也是世界上近几年风能开发利用进展较快的地区,其

令人鼓舞的风电发展,主要得益于巴西和墨西哥的贡献。有关研究

机构预计拉美对风能市场的总投资将从2009 年的不到10 亿美元

增加到2015 年的22 亿美元,巴西和墨西哥的风能装机容量的增长

将在拉美地区居于前列,到2025 年这一地区风能装机容量将增加

到4600 万千瓦。

4 结论

缓解能源危机、开发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

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风能作为最古老、最重要的能

源之一,因具有巨大蕴藏量、可再生、分布广、无污染的特性,使得风

力发电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分析世界风电行业发展状况,可概括如下:

(a)世界风电装机容量发展迅猛;

(b)欧洲引领世界风电行业发展;

(c)风电已成为世界主要替代能源之一;

(d)发达国家积极出台促进风能发展计划与政策。

在世界风电行业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风电行业也在发生着翻

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我国风电行业起步较晚,但是已经成为世界最

大的风电市场。2009 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380.3 万千瓦,增

长率连续6 年超过100%,居世界第一,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580 万千瓦,超过德国,位列全球第二。充分了

解世界风电发展状况,更加有利于我国风电发展。

摘要: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风能成为全球普遍欢迎的清洁能源。充分了解世界风电发展状况,更加有利于我国风电发

展。论文通过分析世界风电行业发展状况,提出了风力发电已成为目前最具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

风电已经成为世界主要替代能源之一。

关键词:世界风电;发展状况;装机容量

上一篇:拆除钢结构施工方案下一篇:班主任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