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个人发展举措

2022-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保险公司个人发展举措

强化个人账户建设与管理: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内容提要为适应社会持续转型、经济快速转轨的宏观形势,兼具二者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亦需随之实现二重建构。在此过程中,加强资产建设和账户管理将成为本世纪社会变革领域必须面对的新课题。这既是增加参保者个人财产性收入、确保个人账户安全无虞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关键词社会保障个人账户资产建设生命周期

当前,中国正在从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社会转变为一个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导的社会,从年轻、中年型的社会转变为老龄化的社会,从人口生活状态相对稳定转变为以流动人口为主的社会,从国富优先转向民富优先并藏富于民的社会,从经济增长为主到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并重的社会。在此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也将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保障个人账户的设计也要赋予其多种弹性功能,让账户资金适应人们生命周期内的多种需要。

一、社会保障个人账户发展现状

社会保障个人账户作为个人缴费、基金积累、权益保障等信息的重要载体,要想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运营及服务体系。

1.国际上个人账户广泛建立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全球已有超过1/3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个人账户。社会保障及金融服务领域也都在完善可携带的、“一卡通”式的综合性个人账户服务。有的属于第一支柱,如新加坡公积金特别账户,智利养老金个人账户,澳大利亚超级年金个人账户等。有的属于第二支柱,如美国401(k)个人养老金账户。①英国等国家的养老金体系的发展方向也是灵活、便携、弹性的个人账户制。这些都能够为中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2.我国养老金个人账户已经由虚做实

长期以来,本属于在职参保者个人的账户资金被用于已经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当期支付,于是就形成了规模庞大的2~5万亿元人民币的巨额空账。为保证城市职工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国家财政每年要补贴1千多亿,如此巨额亏空,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找出更好的办法加以解决。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对个人基本账户实施监管的前提也是做实。如果我们不做实,30年后我们将会有6.2万亿元的亏空,政府举债的压力就更大;如果做实了,我们届时就会有11万亿的积累。现在我们考虑的是如何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早已不

*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社会的理论自觉及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12JJD840015)

① 杨燕绥等:《事业单位应引领中国养老金结构调整》,《中国金融》2010年9月1日。

是是否需要做实的问题了。这说明,在将来很长一个时期内,做实个人账户当属中国乃至国际养老金制度发展的基本目标。2001年,国务院决定由辽宁省率先开展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十一五”期间,做实个人账户试点省份达到13个,截至2012年底积累做实个人账户基金3 39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93亿元。数据来自中国养老金网,http://www.cnpension.net.

3.现有个人账户的功能有待提升

在预防性社会保障体系(诸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中,政府的责任就是要确保个人、雇主必须依法建立积累式的个人账户,与此同时,政府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已经先后建立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农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城市居民养老储蓄个人账户,以及商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等。杨燕绥等:《事业单位应引领中国养老金结构调整》,《中国金融》2010年9月1日。不过,这些账户基本属于个人储蓄账户,而不是资产账户,更不是发展账户,距离养老金支付功能和个人养老理财规划功能还很远。尽管个人账户名义上归个人所有,但仅仅是专项政策限制下的个人养老缴费的储蓄账户,并非属于个人发展的金融资产账户。杨团、孙炳耀:《资产社会政策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重构》,《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而且事实上,目前的个人账户已经蜕化为名义账户,成为一种记账的工具。

2014年第5期

强化个人账户建设与管理: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4.投资型个人账户的建立

建立具有广泛适应性和可推广性的个人账户,可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群体、不同个人的能力特点和个性化需求。可选择、有效率、精细化的个人账户的建立,有助于实现社会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人人能享有基础养老金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以个人账户为主的大账户制度模式和新型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维护参保者个人权益提供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通过改革,个人账户不仅具有储蓄功能,还可以成为社会管理的工具。在加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同时,要鼓励居民通过建立具有高度弹性的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积累的资金由个人缴费,各级政府对参保人的补贴,对积累资金的贴息,对计生户、村干部等重点参保对象的财政补贴构成。在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过程中,政府补贴应该全额转移。卢海元:《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重大突破与政策取向》,《社会保障研究》2009年第11期。

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主张建立和运用投资型个人账户。他对中国的情况进行估算后认为,相对于现收现付制而言,通过个人账户进行积累和投资,可以有效降低由于税收和过高的边际税率所带来的效率损逸。如果政府能够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那么制度运行的成本将会大大减少,最多可以达到3/4。目前,中国应该尽快着手建立积累投资型的个人资产账户,并由此来树立工人们对于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信心,在长期内保持较低的缴费率。费尔德斯坦建议,养老金缴费率可以降为8%,并全部进入个人账户。中国政府希望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为35%,那么积累投资型个人账户可以帮助政府实现这一目标。费尔德斯坦还认为,中国设立积累投资型个人账户是合理的、必要的。一是积累投资型个人账户所承诺的未来福利基本上是可靠的,并且可以使养老金缴费和未来收益之间的联系更加透明,因此也有助于提高个人缴费积极性;二是积累投资型账户制度有利于降低养老金缴费比例,能够成功地应对老龄化并加速经济的现代化;三是投资型账户有助于中国金融体系发展。马丁•费尔德斯坦:《实现中国养老保险体制的潜力》,《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2月24日。

二、个人资产账户的建立

除账户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增长功能之外,资产社会政策的激励作用主要来自于配款补贴。准确地说,资产社会政策之所以具有较强的激励功能,应当是价值增长率和配款补贴率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1.匹配率、匹配上限及时间限制

依照国外经验,个人账户资金应由雇主、个人分担支付,同时政府给予相应的财务指标的支持,配款比例从1∶1到1∶10不等。主要目的是通过配额激励计划参与者进行个人资产积累,同时对个人进行投资、融资、商业等方面的技能培养。在个人资产账户的设计中有几个重要参数:匹配率、时间限制、匹配上限,以及月储蓄额等。

配款率。个人资产账户的配款比率与个人参与储蓄的积极性有着很高的正相关性——配款比率越高,个人的储蓄积极性也就越高。高配款率可能鼓励人们成为储户并继续参加更多的储蓄项目。在“美国梦”项目“美国梦”示范工程(individual development account——American dream demonstration project)。工程要求参加者针对消费目标进行储蓄,目的是增强他们的储蓄意识,尽量减少即期消费,以便提高他们未来的生活水平。这些储蓄项目主要包括:房屋的购买和维修、创办微小型企业、接受教育培训等。项目参加者总体控制在收入位于或低于贫困线收入水平(一般是116%)的低收入贫困群体,或者从未结过婚的女性,其目的是提高他们长期的生活水平。这反映了该项目的重点是社区发展、社会服务以及房地产等组织所服务的对象。中,配款率是项目参与者每投入1美元可得到的配额比率。不同的参与者视情况会得到不同的配款率,其平均值大致为2∶1,最低为1∶1。有6%的参与者的配款率在1∶4到1∶7之间。[美]迈克尔•谢诺登:《穷人与资产:一项新的美国福利政策》,高鉴国、展敏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

作者:刘振杰

第2篇:浅谈我国农业保险现状及发展举措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承受着自然与市场的双重风险,如何通过保险手段解决保险业服务“三农”问题,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着重破解的一项问题,如何确保农业保险科学、广泛、行之有效地开展好,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现实课题。

目前,各大保险公司经营的保险产品主要涉及政策性农业保险。总体看来,保险业支持“三农”的力度逐步加大,但涉农保险产品数量较为单一。伴随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保险资源配置相对匮乏等问题日见突出,保险业服务“三农”的体制、机制等根本性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当前农业保险运营主要问题分析

农险发展不利因素众多。一是自我保障功能缺乏。农业保险发展的滞后,与市场发展的成熟程度有关,但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农业保险自身缺乏保障。高风险、高赔付率,让开展这项业务的保险公司无利可图,即使保险公司使出浑身解数,仍然不能得到良性的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收入水平决定了农险费率属于低保费险种,缺乏灵活的可操控性,保费高了保户承受不起,低了保险公司后续经营无力维持。其次,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由于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均未对农业保险予以明确规定,导致农业保险身份不明确,由此导致规则的缺失,出现问题在所难免。

二是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和供给不足,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农业保险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特别是在资金方面的资助,但政府的支持是有限的,农业保险将面临资金不足的矛盾。目前,农业保险保费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补贴和保户缴纳两种渠道,在现在推行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中,农户负担保费的比例不超过20%。换言之,如果农险保费单纯由农户个人承担,而按农业损失率制定的农业保险费率相对于保户的农业收入而言是提高了。根据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全国仍有59%的农户属于纯农户,这些纯农户家庭90%的收入来自纯农业收入,这就意味着,投保农业险无论是否出现险情,相当比例保户的农业收入都有可能降低,导致农户收入出现持续走低的趋势。农户收入减少,农村公共品供应的弱化将使农户隐性负担逐步增长,农户预期和现实支出增长却有强化的趋势。尽管农业保险是从保护保户利益出发,保险费亦是保户应当负担的,但是由于农户收入偏低,使单一靠保户缴纳保险费来壮大农业保费规模困难重重。这种单一的、不稳定的来源渠道也是农业保险实践不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制约和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发展与创新。

三是农业保险的“双高”导致保户和保险公司共同利益的模糊。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农业保险项目经营经常性入不敷出,提高保险费率就是习惯性思维了。但对于保户而言,又无法承受提高的费率。而且,农业保险规模控制较严、操作复杂,赔偿估价双方意见往往分歧较大,保户的最终决定可能是放弃投保农业保险。对于风险高、收益低的长期类险种,保险公司就很少涉足了。

四是由于我国目前农业保险在理论研究上也相对滞后,在实践中发展缓慢。更重要的是,我国保险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一直处于保险人才奇缺的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保险业的发展。

农业保险发展对策的一些思考

(一)加强立法是关键环节

在促进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国家意志将起到主导作用,而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等措施也将对农业保险的发展发挥极大作用。况且农业保险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为目的,而不以赢利为经营导向,一般适用于各种商业保险的《保险法》从本质上不适应农业保险的特性和规范,因此,国家应该在立法层面上给予农业保险相关的地位,以法律或者法规的平台对农业保险予以支撑。农业保险的政策性特性、各级政府有关机构的管理和支持作用、保险费率的形成机制、经营主体应该享受的政策支持、农业保险补偿体制框架、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政府各部门的协调机制、农业保险保户的相关权利等都应当在相应的法律中予以明确。

(二)经营体制创新,成立政策性综合性的农业保险公司

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保险公司无暇顾及农业保险对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及社会的保障作用,因此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农险的经营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现实社会的需求。应当把农业保险从商业保险中分离出来,再将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等一并考虑在内,成立政策性综合性农业保险公司。应形成以国家农业保险公司的宏观调控引导农业保险发展方向,以各省农业保险公司的区域性管理为业务主导,以县乡两级的农业保险合作社为经营主体的健全組织体系,这不仅符合国家农业政策,而且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

(三)建立农业保险基金现代筹措和管理制度

建立农业保险基金,并通过地方财政、民政、农村经济组织、城市单位及个人捐助等渠道筹措资金,形成雄厚的农险总准备金,同时国家应该推进税费改革,把农业生产领域由纳税人向国家补贴的领取者转变,同时要制定完善的农业保险基金法规和政策,包括农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手段、与商业保险基金不同的核算办法,以及农业保险基金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等,使农业保险基金的运用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四)筹资渠道多元化,农业保险基金投放专向化

在筹集农业保险基金时,除了发动保户积极投保外,国家应加大对农业保险以及财政补贴的力度。另外,对与农业相关联的产业可征收一定标准的农业保险税,对经营农村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提取一定比例的农业保险税,对经营农业保险的农村合作社和国家、地方农业保险公司减免税(费)等作为农业保险基金来源的辅助渠道,实现农业保险基金筹资渠道多元化,加大基金的积累规模。农业保险基金的投放重点应是促进和保护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业生产和经营不因自然灾害而中断,及时向受灾保险对象提供帮助。同时,根据各类险种和险别的承保对象、承保责任、赔付方法、赔付金额等特殊的规定性,对农业保险基金的各类风险基金要分别管理、专项使用。

(五)创新投入机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目前所有的自然风险都是由农业生产经营者承担,而农业生产者对农业保险的投入能力又有限,因此应该破除“谁种田谁担风险”的旧观念,建立谁享有农业产品,谁就有义务分担一部分农业风险的新体制,即建立政府、企业、保户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许多国家都在农业保险立法中对保险费的分担作了明确的规定,美国法律规定政府补贴保费的30%,加拿大法律规定政府补贴50%。为了防止道德风险,应规定只保障农作物预期收益的一定比例,例如美国农业保险规定的水平是经专门委员会评定的平均产量的50%至70%。

(六)设定农业法定险种

根据保险大数法则的原理,保险参与率越高,稳定系数越大,越趋于合理,但由于社会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支付能力等影响,各地保户的参保能力差距较大。根据地区差异,设定如车险中的交强险那样的部分法定农业保险。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保户的保险意识,增强保险公司的资金积累,稳定农业保险的经营。

(七)再保险

农作物再保险对进一步分散农作物保险风险是非常必要的。西方推行农业保险的共同特点是利用行政手段建立多层次的再保险体系,我们也要利用再保险体系支持农业保险,以财政收入补贴农业保险的费用和经营亏损。再保险体系的建立,可提高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引导经营重点、费率厘定,增加手续费收入,增强经营主体的内控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

(八)加强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

农业风险的特殊性、复杂性决定了农业保险经营技术的特殊要求。技术是保险经营的重要因素,而发展保险技术的关键又是人才。但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农业保险更是呈萎缩趋势,导致农业保险人才奇缺。因此,为了农业保险事业的顺利发展,一定要重视和开展对农业保险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代培、委陪、函授等多种方式培养基层农业保险业务骨干,同时,要在大专院校培养具有农业保险系统理论的高级专业人才,确保农业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 “新国十条”的出台对农业保险的影响

近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正式对外公布,这个被称为保险业“新国十条”的指导意见,在为保险业未来若干年的发展提供強大动力的同时,也为保险业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拓展了更大的舞台。

值得关注的是,在“新国十条”中,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被列在第五条。第五条虽然只有两项内容,但这两项内容言简意赅,内涵丰富。

业内解析称,“新国十条”将完善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政策。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提高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的保费补贴,减少或取消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保险县级财政保费补贴,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总之,“新国十条”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可以预见,我国的农业保险在更好地为“三农”服务的同时,也将获得更大发展。

作者:刘四虎

第3篇:日本个人信息保护举措及启示

【摘要】经济、技术、文化和司法等因素共同成为日本信息保护立法的社会背景,其信息保护立法过程体现了地方政府和行政部门先行的特点。日本个人信息保护体系是行业自律机制、审查会监督机制和法律保护机制的有机结合体,其立法模式兼容欧美又颇具自身特色,在个人信息保护与个人信息流动之间找到了较好的平衡点。

【关键词】个人信息 隐私 合理流动 日本

早在1973年,日本德岛市就开始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地方立法,2003年5月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兼容欧美,是对美国模式和欧盟模式的折衷,又颇具自身特色,没有一味迎合欧盟全面保护的超高标准,关注了本国行业自律机制的必要性和有限性,在个人信息保护与个人信息流动之间找到了平衡。日本也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极其发达的国家,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日本的行业自律模式有效地配合了法律保护机制,使个人信息得到较好的保护。

与日本相比,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激增也使电商企业出现爆发式增长,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2014年9月19日在美国纽约交易所登陆上市,仅在2014年“双十一”这一天,淘宝的交易额就达到600亿元人民币,几乎比2013年翻了一番。在全民网购剧增的同时,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不断爆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没有一部独立的法律,散见在相关部门的法律规定中,基本处于零散混乱的状态,虽然我国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在罪名上增加了“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和“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但构成该罪却需要达到严重后果,且受害人往往不知道侵害行为的发生举证困难,因此并不能作为公民个人维护自己个人信息权的主要手段。日本与中国同属于大陆法系国家,有着相似的法律传统,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承担起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责任。日本经过几十年,已经探索出独特的个人信息保护模式,其所经历的立法考量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具有借鉴意义。

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化的社会背景

1913年美国技师福特最先尝试在自己的汽车车间使用皮带流水线进行汽车零件装配,从此这种传送带式流水生产线就逐渐成为现代化生产的标志。日本积极借鉴这一先进的生产方式,在当时这种细化分工和机械化确实极大地提高了日本企业的劳动生产力,标准化产品被大规模地生产出来。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这种消费模式单一、投资成本巨大的生产方式逐渐为日本企业所淘汰,市场竞争的重点也转为满足消费者差异化购买需求,因此,准确掌握消费者个人信息、及时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就成为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的重要依托。

随着全球化和的互联网络发展,人们开始探寻人际交往和自我展示的新形式,互联网上的聊天工具使得文字、声音和图像能够即时传递,人们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获得人际交往的成就感。日本的LINE(连我)相当于中国的微信,自2011年从该款智能手机软件上市,截至2014年10月9日,该公司宣布其用户在全球已经突破5.6亿人,日本网络社交文化又掀起了新的高潮。

日本社会对个人信息的态度也是通过若干司法判例逐步发生转变的,从消极地要求自己的隐私不被他人获取、要求自己独处而不被他人打扰,到要求积极控制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随意收集、买卖,按照自己的意志利用、支配与自己有关的信息①。实际上,隐私权在20世纪的日本并不是一项独立的权利,隐私被侵犯时,人们大多通过名誉权加以救济。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判例是1964年小说“盛宴之后”诉讼案,日本第一次承认了隐私权是私法上独立的权利,此后的隐私权保护才脱离了名誉权的外壳。隐私权被作为公民基本权利对待的司法案例是1969年的“京都府学联”案件。日本京都学生联合会学生示威游行,京都府巡警为调查取证对学生摄影拍照,引发肢体冲突。在案件审理中,日本最高法院援引了日本宪法第十三条,认为公民私生活上的自由必须得以保护,警察权等国家权力也不能成为例外,因此,任何人都享有未经其许可而不被拍摄其容貌、姿态的自由。从该案开始,隐私权不仅是针对平等主体的私法上的权利,还是针对国家机关的宪法性权利,并从形而上的书本探讨转变为司法判决的确认②。隐私权虽然已经被独立对待,但是在更多的司法判例中,隐私权还是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这种状况直到1986年的“拒绝按手印”一案才有所改变。法院最终肯定了指纹是最具识别性的个人信息,本人有加以控制的积极权能,是隐私权的一部分。此后,在“身份调查表订正诉讼案”中,东京地方法院又进一步扩大了个人具有控制力的信息范围,包含了个人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并首次认可了可以就本人的相关错误信息进行订正、删除的权利。可见,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日本个人信息的内涵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展之中。

日本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过程

日本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是以2003年5月为分水岭的,在此之前,日本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主要在地方公共团体的规范中体现,日本中央政府的立法步伐则显得相对谨慎,主要恪守了两方面限定:一是仅适用于行政机关;二是仅调整计算机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而不涉及人工处理信息的行为。③这种立法努力最早开始于1975年的《关于涉及行政机关等利用电子计算机之隐私保护制度存在方式的之间报告》。1986年总务厅启动了相关立法工作,并于1988年出台了《关于对行政机关持有的计算机处理的个人信息加以保护的法律》,主要针对国家级行政机关利用计算机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规范。不难看出,对于行政机关所持有的个人信息,日本政府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安全性。专门性的立法也散见了一些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比如《户籍法》、《电信事业法》、《邮政法》、《残疾人福利法》、《消费者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也有相关规定。

以上法律规定多关注于对政府和行政部门的规制,对于非政府部门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日本一直没有制定出专门法律,各种民间企业如银行、保险或者电商等他们持有的客户个人信息数量众多,在这种法律空白环境下,即使发生了泄露个人信息、非法取得或交易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根据日本民法第709条规定,仅能追究损害赔偿责任,中止非法所得信息的继续公开。④因此,约束民间业者和企事业单位对个人信息的利用在日本国内成为必要。

此后,一系列文件出台,日本信息处理开发协会(JIPDEC)制定了《关于民间部门个人信息保护指导方针》为企业提供行动指南,通产省于1997年修订了《关于民间部门电子计算机处理和保护个人信息的指南》,1998 年邮政省修订了《电气通信行业的个人信息保护指南》、1999年财团法人金融信息系统中心修订的《金融机构的个人信息保护方针》等,指导特定行业。经过比较研究,日本对非政府部门的个人信息保护主要还是参照政府部门规定,实行自律管理为主,同时针对特殊领域和具体情况制定部门法,避免一刀切的严格规定给企业造成过度负担而制约经济发展。

日本的立法进程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影响,同时又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它形式上参考了欧盟的立法保护模式,但实质上采纳了美国的保护内核。其一是日本1988年出台的《行政机关计算机处理个人信息保护法》,实际上吸取了美国1974年《隐私法》立法理念的精髓,强调保护公民避免受到公权力的侵犯。

其二是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国际贸易中跨境信息交流频繁,日本在个人信息立法形式上尊重并体现了1995年欧盟出台的《数据保护指令》95/46。欧盟是日本的重要贸易伙伴,为了不影响与欧盟的经贸交往,2000年日本制定了《关于个人信息保护基本法制的大纲》。2001年至2002年期间五部草案被提交国会,并最终在2003年5月获得通过,这些法案被称为“个人信息保护五联法”。至此,日本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制化框架基本完成。⑤

日本个人信息的保护机制

作为法律保护体系的配套机制,日本借鉴美国式的行业自律模式,在灵活性的基础上确保经济的高速发展。1999年通产省出台了日本工业标准《个人信息保护管理体系要求事项》,向保护措施得力的企业颁发隐私认证标识(P-MARK认证),便于消费者判断该部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水平。2001年出台了“安全管理系统评估制度”(ISMS 制度),并配合 ISO/IEC17799-1(BS7799)国际标准(也称第三者认证制度)加强信息管理。

针对个人信息争议处理机制,日本采用了独特的审查会咨询制度来平衡个人信息的公开与保护,1988年设置的个人信息保护审查会被定位于咨询机关,而不是裁决机关或监督机关,从而尽量减少对企业自由活动的限制。2005年该审查会更名为信息公开与个人信息保护审查会,咨询对象限于特定法律所涉的行政主体。

日本个人信息保护体系的核心是《个人信息保护法》,它一部统领个人信息保护的综合性法律。该法形式上迎合了欧盟《个人数据保护指令》的要求,但实质上吸收了美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特点,同时又坚持了自己原有的一些立法理念。从内容上看,它并没有直接赋予国民个人特别的权利,而是在承认个人信息有效利用的前提下,确保国民的正当权利和利益不受损害;从结构上看,它是一部规范和限制所有个人信息持有者和处理者(政府部门和企业)相关行为的法律。该法的出台,对日本公民个人而言,有了维护自己个人信息的法律武器,对企业而言,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将其提高到战略性高度去实施。

日本个人信息保护对中国的启示

2012年5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与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联合发布的《公众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调研报告》指出,个人信息被盗用的占到了六成以上。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公民自己对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很多没有必要提供个人信息的场合下,如在参加产品推销会、办会员卡、领取赠品、参加免费体检等这样的活动中轻易地提供了自己真实信息,结果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滥用和盗用,给自己带来烦扰和财产损失。此外,网络购物催生的快递服务已经迅速走入普通百姓的生活,很多人在收到快递包裹后,就随手丢弃了附有个人姓名、住址和电话的包装,再加之有些不良快递企业将公开出售快递单据作为“副业”,快递行业也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日本人固有的谨慎使得民众整体的安全意识相对较高,对他人索取个人信息有一种天然的防范心理。即便如此,日本政府在2003年《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后正式实施之前仍然留出了两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的法律宣传,既为企业消化法律条文、结合行业特点进行企业制度建设留出了缓冲余地,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公民的维权意识。中国政府也应考虑投入相应的财力、物力,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介进行个人信息保护的持续宣传,切实提高公民的权利保护意识。

中国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政府为了履行法定职责,必然要收集和掌握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各个职能部门都在不断地建立有关公民户籍、不动产、车辆、医疗等大型计算机数据库,在使用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个人信息失控的局面,政府必须采取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的相应措施,并将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作为义不容辞责任。纵观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法制的建立过程,无论是地方机构还是中央政府,都以对行政部门的规制为重点,一贯秉承对政府公权力的限制,防范其对公民权造成侵犯。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尽管众多专家一直在教授如何避免信息泄露的技巧,但不能否认的是,即使个人已经万般小心,政府强制实名注册的要求都是必须要遵守的:如全国旅客乘坐列车实行车票实名制、储蓄实名制、电话入网的用户实名制。若干实名制措施的实施确实提高了政府管理效率、方便了百姓生活,也利于社会治安的维护,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12306作为铁道部唯一授权的火车票订票官方网站在2014年12月25日被爆料,超过13万条的用户数据在互联网上被传播和售卖,这其中包括注册公民的用户账号、明文密码、真实姓名、邮箱、身份证号等,由此衍生出的巨大财产和人身安全风险尚无法完全预知。铁路公安机关迅速抓捕了犯罪嫌疑人,也基本分析得出,此次用户信息泄露极有可能是黑客利用已泄露的用户名及密码到12306等网站尝试批量登录,进行“撞库攻击”获得的。尽管已经排除12306官网内部人员主动泄露,但不能否认的是12306网站账号安全体系存缺陷,因此,无论从数据库的技术设计还是从安全监管上看,政府都难辞其咎。从另一个角度讲,政府应当就拟实施的实名制举行民众听证,充分听取民众意见。

在立法模式的选择方面,各个国家差异比较大,日本在《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前,曾考虑效仿欧盟采用统一立法方式,但是经过进一步的比较研究,日本政府又开始倾向于采用美国的分散立法模式。现行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法》结合了本国特点,最终采取了统分结合的方式。中国政府在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之前,立法模式也是要考虑的,一方面,鉴于中国法律体系的现状,很难在短期内对政府部门和其他企业(如保险、金融)进行分别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而且中国尚未建立隐私权保护制度,个人信息也难以像美国那样借助已有的隐私权制度外壳加以保护,因此不适宜采用分散立法模式;另一方面,如果单纯采用欧盟的统一的立法模式,又容易造成标准僵化严苛,束缚个人信息的正常流通,妨碍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日本在制定法律之前的立法考量是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中国也应采用统分结合的立法模式,着眼于未来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在一部法律中既要对政府部门和企业等其他个人信息处理者做出统一的原则性,又要分别规定各自的义务和责任,同时还要不断完善行业自律机制,为企业留出自由发展的空间。

(作者为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本文系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网络时代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JSCX2012-267HLJ)

【注释】

①[日]芦部信喜:《宪法学II人权总论》,日本:株式会社有斐阁,1994年,第369页。

②杨帆:“从比较法的视野分析现代隐私权及其权利位阶”,《私法》,2007年第9期。

③姚岳绒:“日本混合型个人信息立法保护”,《法制日报》,2012年6月19日。

④[日]堀部政男:“日本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探索”,《记者》,2000年第11期。

⑤[德]Christopher kuner:“欧盟的隐私和数据保护”,温珍奎译,载周汉华主编:《个人信息保护前沿法律问题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44页。

责编/于岩(实习)

作者:李丹丹

第4篇:学校发展的主要举措

学校发展的主要举措、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一、学校自身发展措施

1、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创建优秀的教师队伍。

自办学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教干教师队伍建设,打牢学校发展根基,学校先后组织多次培训活动,对广大教干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和鲁山文化培训,创建了一支敬业爱岗、业务精湛、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队伍。同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障教职工的利益,制定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及考评奖惩方案,激发广大教干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2、强化学生管理,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校本着“严格管理,严谨治学”的原则,逐步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逐步规范化、精细化。德育处构建德育管理理念,使学校德育系统化,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教育,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并认真开展系列德育活动,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素质得到提升。办学十三年来,无重大违法犯罪现象发生。

3、挖掘学生潜能,狠抓特色教育,拓宽育人渠道。

学校根据社会发展及学生实际,及时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拓宽渠道育人”的思想,以特色求发展。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开设美术、音乐、体育、舞蹈、文管等专业,多方面培养学生成材。

4、加强课堂教学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对此,学校先后制定出台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创新实施方案》、《分组合作式教学模式》等一系列方案,并认真开展各种活动。学校的英语特色教学,分组合作式教学,学案导学改革实施已取得显著成效,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转变,课堂教学效益显著提高。先后有三十余名教师执教市级、县级公开课。

5、质量为本,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鲁山学校以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令人瞩目的教学成果,成为全市民办教育中的一朵奇葩。十三年的办学经历,积淀了丰厚的办学基础,依靠超前的办学理念、雄厚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培养了一大批英才学子,优异的教育质量、严格的管理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赞誉。

6、重承诺守信誉,铸造优质品牌。

办学十三年来,学校立足“诚信第一,质量至上”的原则努力创建鲁山优质品牌。招生宣传提前备案,内容实事求是;收费标准经物价局审核批准;学生转学、退学按要求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对家长诉求及时落实。学校设立爱心助学基金,先后拿出68万余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二、取得的主要成就、主要经验

鲁山学校的建立,满足了沂源县群众对教育的多元需求;同时减轻了县财政的经济负担,以我校为例,学校发展到2006年在校教职工260余名,县财政每年可减少支付教师工资近400万元;我校每年都从应届师范类毕业生中招收部分优秀教师充实学校教师队伍,拓宽了我县人才的就业渠道。民办学校的创建,缓解了政府办学的压力,为我县逐步普及高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办学条件。

办学十三年来,我校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形成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先后有30余名教师执教市级、县级公开课,有60余名教师在市、县优质课评选中获奖;挖掘学生潜能,狠抓特色教育,拓宽育人渠道,十三年来,累计有1000余名学生考上了艺术院校,有近200名学生考入清华美院,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名牌艺术院校;为各级各类本科院校输送优秀人才3860余名,30多名同学分别被北大、人大、山大等名牌大学录取。

三、典型实例综述

(名牌特色学校、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

四、所获得的社会评价

学校先后获得首届“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社会信誉知名学校”、“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民办教育三十佳名牌学校”、“山东省民间组织先进单位”、“淄博市民办教育名牌学校”、“淄博市高中教学优胜单位”、“淄博市文明单位”、“淄博市民办教育年检优秀单位”、“沂源县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沂源县文明单位”、“沂源县高考突出贡献奖”等国家、省、市、县级综合表彰三十余次。

第5篇:乡镇规划发展思路和举措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发展机遇,以扩权强镇为动力,以推进跨越式和赶超发展为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以新型工业为核心、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现代商贸物流为支撑,集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小城市”发展目标,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现代化和经济外向

化”战略,强势推进“项目大突破、园区大发展、环境大变化”,提升中心镇集聚辐射能力,加快产业集聚,增强产业扩张力和城镇经济实力,促进xxxx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原则

1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原则。

2坚持跨越式发展,重点突破原则

3坚持错位发展、配套协作原则

4坚持绿色增长,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战略定位

1全省“扩权强镇”示范镇

2皖江城市带连接中部地区重要经济节点

3中部地区区域性化工产业配套基地

4皖江城市带西南部重要港口物流基地

5皖西南佛教文化旅游基地

6宿松县域经济副中心

(四)发展目标

经过六年努力,力争到2015年,把xxxx镇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现代化“工贸型”小城市,成为皖江沿线一流强镇和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副中心。

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特色园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3镇域规模不断扩大

4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

5民生工程得到加强

6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显著提高

(五)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

化工业、 新型建材业、商贸物流业、机械(船舶)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

(六)发展举措

1、先行先试,做好扩权强镇示范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扩权强镇政策紧抓四项中心任务为全国小城镇改革积累示范经验

2、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临江产业园

①高起点建设临江产业园

②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态势

③积极申报省级开发区

3 、扩展镇区规模,打造县域经济增长的新载体

①扩展构建新的城镇框架

②发展壮大镇区经济

③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

4、加大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

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②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

③积极打造对外开放市场

5、扶持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集群

①大力扶持龙头企业

②积极发展配套服务型企业

③加快培育产业集群

6、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

①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②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③打造安全食品生产基地

④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

⑤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7、大力实施民生工程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①进一步贯彻落实民生工程

②稳定推进人口与计生工作

③不断推进科教文卫体事业

8、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升综合配套服务水平

①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②积极鼓励创业

③着力降低集聚区综合商务成本

增强产业配套服务水平

9、倡导绿色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①倡导节约生产

②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③推进循环经济试点

第6篇:五举措促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加强区域教育的布局规划和校园文化规划建设。在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拟成立相对集中地教学园区,逐步形成“校园规划科学合理,校园建筑品味高雅”的学校建筑文化,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质均衡。 二是坚持采用、领导干部教师交流制度。发挥交流教师的辐射作用,提高教师的群体教学水平,帮扶弱势学校出新秀。

三是推行学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开展校长管理经验交流会,观摩考察活动,创新学校的管理模式,发挥强势学校的领头雁的作用。 四是开展学区内、县域及更广大区域的“城乡结对,互助互盈”活动,他山之石可攻玉。

五是确保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信息员:刘秋红

2011年10月16日

第7篇:强化举措抓党建 兴村富民谋发展

——何家圳村创建“五好”党支部工作汇报

何家圳村位于银河镇以南,辖17个村民小组,648户农户,总人口2620人,耕地面积1920亩,有村干部4名,党员80名,其中女党员4名。近年来,村党支部以“五好”、“三培两带两服务”为创建载体,以“兴村富民”为最终目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招商引资,解决村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先后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红旗党支部、先进党支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进单位。

一、 建强支部,凝聚民心

村党支部始终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力争做到“五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一是狠抓两委班子建设。村党支部努力适应新形势下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一方面,强化党支部在村级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各支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加强村两委班子的团结合作,增强工作合力,实行两委班子交叉任职,涉及到的工作如低保、修路、房基地审批、征地拆迁等大事,都提前交换意见,进行沟通,避免了党支部、村委会“两套马车”、“两张皮”的现象。二是狠抓党员队伍建设。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组织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并鼓励农村党员参加县、镇党校举办的学习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开展教育活动, 1

加强对农村党员、致富能手的培训。常年坚持三会一课,党员联系户,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使党员在工作中都走在群众前头。全村80名党员,被群众称为“一面旗帜”。三是狠抓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农村优秀青年、复退军人、科技示范带头人担任村干部,将政治素质好、懂经营、善管理、有一技之长的优秀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同时把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党员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从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中培养后备干部。何家圳村现有村级后备干部5人,其中党员致富能手2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人,平均年龄34岁。

二、 创新机制,谋求发展

何家圳村,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前几年,大部分村民常年以种粮为主,一年到头收入很低,难以致富。村支部一班人对全村现状和发展潜力进行多次深入细致的研究。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村党支部不断强化发展意识,把加快发展列为村“两委”班子的首要任务。并紧密结合村情,理清自身的发展思路,即利用本村资源,推进招商引资,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村党支部以“东西南北中”为主题,进一步发展壮大了产业,加快了结构调整。其中杜仲公司、大富乳业正在向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迈进。同时何家圳村还设法进行招商引资,先后引资建成何家圳鞭炮厂、安康食品有限公司、为民鲜活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和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源鑫鞋厂等企业,引资资金达1000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600人。

二是充分发挥党员带动作用。村党支部依托农业产业化龙

头企业,通过两种模式发挥党员带动作用。一是党员与农户对接,促进点接点的带动。挖掘出有特色种养本领的党员,为本地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具有示范带动功能的党员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与群众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每个党员都联系了技术落后户、经济贫困户,实行思想上帮、资金上扶、技术上带,使他们脱贫致富。老党员何明帮是全村有名的蔬菜种植示范户,通过无偿向群众提供技术和信息,带动25户农户发展蔬菜种植近200亩。党员何水生以粮食高产创建为契机,影响带动周围18户农户发展优质稻栽培190亩,实现户均增收4000元。二是支部与产业对接,促进线连线的带动。通过“支部抓产业、产业带农户”的形式,大力推行“支部+合作社”、“支部+示范基地”等模式。充分发挥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积极组织开展“一建双联”活动,即建立产业示范基地,党员联系农户、社员联系农户,先后建立生猪、奶牛、药材、优质稻示范基地4个,专业合作社1家,与180多户农户建立了长期联系。通过发挥基地、合作社的作用,产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目前从事杜仲生猪养殖的农户有42家,从事药材种植的农户有36家、从事奶牛养殖的农户有23家。

三、 真抓实干,为民服务

村党支部经常组织党员深入基层调研,努力查找自身不足,现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并通过实施城乡清洁、设施完善、文化惠民三项工程强化服务,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一是服务农民生态家园建设。在实施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中,村党支部结合河中前自然村新农村建设时机,决定采

取党群共建进行环境整治。在党支部的号召和党员的带动下,家家户户把垃圾分类放到垃圾桶,每天由保洁员统一收集再由垃圾清运车运送到垃圾填埋场,党员何和元、何家根主动提出负责全村主要干道的清扫工作,本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二是服务农民日常设施完善。切实改变干部作风,依据“科学分类、设岗定责、依岗培训、职责考评”的原则,在全村党员中共设立四大类12个岗位,努力畅通为民办事渠道。针对5组章有光家门口靠近高压线存在不安全因素,村党支部请来了农电专家实地踏看,解决了这一难题。针对13-16组村民反映农田灌溉难问题,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投资10万元进行水圳标准化建设,里程达1000米。针对现有医疗条件落后的情况,党支部和村委会克服困难,多方筹资30万元,建成一所高标准、设施一流的村民健康服务中心。三是服务农民精神生活需求。充分发挥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站、党员图书室、党员活动室的作用,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安排电影下乡14场。着力培育和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并以挖掘和培养农村文化人作为重点,先后组建了腰鼓队、军鼓队、西乐队、民乐队、龙灯、狮灯等民间团队8支。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精神风貌也随之改变,群众聚众赌博、无事生非的现象也很少看到。

何家圳村党支部在抓党建,促发展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村党支部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如既往、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深入创建“五好”党支部,带领全体村民为把何家圳村建设成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懈努力。

第8篇:正安县五举措破解人才发展

“科学人才观大家谈”征文

正安县五举措破解人才发展“瓶颈”

近年来,正安县围绕全县的大局,紧抓“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个关键,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五举并措破解人才发展“瓶颈”难题,努力使正安成为聚集人才的“磁潮”、创业者的“乐园”、优秀人才向往的“热土”。

“大手笔”远规近划。正安县组织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党组织书记学习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同志对《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解读,召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能局、农牧局、教育局、林业局和扶贫办等部门相关领导围绕正安经济发展建设所需人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等,分析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完善全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在充分征求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党委、县直部门党组,行政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社会各界意见后形成正式人才规划。

“广开路”引才引智。一是开展课题指导。邀请省内外农牧业、规划、园林管理、城市建设、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专家开展课题指导30人次。二是深化项目技术创业。鼓励外商和回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引进了茶叶产业、畜牧业、工商业、制造业、采矿

业、维修行业等方面人才,培训了熟练技术工人6000余人。三是推行岗位聘用。今年,面向社会公开聘用医疗、财会、国土资源管理、城市综合管理、社保、风景园林设计等专业技术岗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岗位涉及200多个。聚集社会专业人才参与社会综合管理,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采取“校地结合”直接到高校选聘优秀大毕业生到本县事业单位工作。

“造环境”留才留财。一是用事业留人。结合正安县重点项目建设和矿产、旅游等优势资源,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空间,使之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二是用感情留人。为人才做好热情周到的服务,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帮人才之所需,解决实际困难,满足身心健康、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的需求。三是用待遇留人。积极帮助外地人才解决户口、子女入学、无级变速箱(CVT)起政府奖励为引导,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元化奖励机制。努力营造了工作有平台、生活有保障、感情有寄托的发展环境,为金沙县人才引进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层次”培训培养。一抓教育事业。在办好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基层上深挖职业教育培训的潜力,使不能继续学习的1000余名学生掌握了两门实用技术,保证新增劳动力的基本素质。二抓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通过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

培训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察学习、轮岗交流等形式抓好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等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强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七项重点工程,即:强力推进试验区特色重点产业人才支撑计划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基层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三抓城镇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时跟踪各行业急需人才的需求情况,联合抓好短、平、快致富项目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技能熟练工人。四抓大学生村干部的教育培养。通过开展调研、座谈会、培训等形式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干部的培养、教育、管理。

“弹簧式”合理用才。一是推动人才合理流动。积极出台政策破除人才单位所有、部门所有的体制障碍,消除流动中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户籍等限制。二是完善优胜劣汰竞争激励机制。扎实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专业技术人员高职低能、低职高能等问题,在企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制,拉开奖金差距,提高单位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系统实行职称评聘分离,高职低聘、低职高聘,提高了专业技术部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名: 谢飞

工作单位:正安县人民医院 职务:外二科主任

联系电话:15329420999 邮 编:563499

第9篇: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举措

进入新世纪,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加快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开始迈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全国市场供求格局的根本性变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又使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受到明显的制约。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县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需要从“新阶段”的战略高度来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当前,要突出做好以下的工作:

一、创新农业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当前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亮点,也是新形势新阶段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是解决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应该看到,当前农产品相对过剩,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开辟了新的空间。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必须创新农业发展思路。要搞好新世纪的农业,就必须彻底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落后思维方式,用工业化的手段开发农业资源。第二,必须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要合理布局种植业结构。把各地最具优势、最具活力的特色农产品按基地的目标,做强做大。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思路,立足优势,科学规划,择优布局,不断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宁做一大,不做五小。充分发挥基地的规模聚集和辐射效应,吸引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工业化开发和带动。第三,必须把培植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环节,全力培育龙头企业的发展。龙头企业是产业化的核心,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成功的关键所在。必须依靠科技,加大扶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引外龙,扶强龙,育小龙,壮新龙,培育起一批带基地连农户发展、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群体,切实解决好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第四,必须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产销衔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形式多种多样,加工企业、流通企业、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经纪人队伍等等都可以成为龙头。必须针对农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实际,高度重视经纪人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经纪人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增强经济实力,打造大品牌,开拓大市场,搞活大流通。要在资金融通、贷款担保、信息帮助、政策服务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开辟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促进队伍的壮大和农产品合理流动。第五,必须完善利益机制。要认真研究和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好基地和龙头企业之间、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龙头企业所在县与基地县之间的关系,特别要处理好农户的利益关系,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双赢两利,共同发展。要在农产品的销售前移、产销衔接上下功夫,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创汇农业,寻找市场伙伴,建立长期的产销合同,解决好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二、突出工业园区建设,努力加快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

加快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可以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突破口,选准路子,择优布局,集中优势,加快发展,努力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各地对外开放的示范区、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一要从园区的规划入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增强竞争能力。二要把园区的软硬件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加快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并实施优惠的政策措施,完善功能,提高档次,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吸引大企业入园发展。三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注重发挥比较优势,选准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方向,依靠科技,突出特色,加快入园项目的实施建设。四要通过新上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环境污染小、劳动力资源能够充分发挥的骨干项目,迅速提高工业园区的

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五要坚持思路项目化、项目数字化、措施具体化、效益最大化的工作理念,紧紧抓住项目这个工业发展的“牛鼻子”,从做好骨干项目的论证、储备、招商引资入手,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入园投资兴办新企业,嫁接改造老企业,收购重组劣势企业,整合壮大优势企业,努力培育起一批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工业企业。六要调整县域工业与城市工业的分工关系,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运输业,加大优势资源的初级开发,促进城乡产业有机整合,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和配套关系,打破现有阻碍城乡产业整合发展的不良局面。七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积极推进小城镇发展,要改变政府主导圈地造城搞建设的模式,实行务实有效的城镇化战略,使小城镇建设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使农民分享城镇化的成果和效益,切实防止抽取农业和农村资源超前建设小城镇,这不仅从根本上不利于城镇化,还会导致农业和农村发展条件的恶化。必须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采取新举措,力求新突破。一要搞好规划、引导和建设。要抓紧完成规划修编,按照立足长远,突出特色,科学定位,功能完善的原则,高起点、高档次、大手笔做好规划工作。要立足各地的优势和特色,按照大气、特色、一流的要求,以高档次的城镇规划和蓝图,增强城镇的吸引力、辐射力和聚集力。二要创新机制,以新的机制推动城镇发展。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用市场化的手段,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活业的路子,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推进城镇滚动发展。要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广辟投融资渠道,鼓励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聚,带动小城镇建设。要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好的项目吸引外来投资,为加快实施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保证。三要有产业支撑。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中心镇为重点,使之尽快完善功能,繁荣经济,发挥城乡经济结合部的作用,培育完善市场体系,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整已经不合时宜的政策,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吸引农民进入小城镇安居乐业。要大力开发优势资源,加速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构建大工业、大市场、大流通,为城镇发展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四要规范管理,提高城镇的管理水平。要彻底摒弃“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在创新体制上下功夫,在提升形象上做文章。大力探索城市管理社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长效机制。高度重视城镇的生态环境问题,切实提高城镇美化、绿化、亮化水平,注入人文精神,丰富城镇的文化内涵,努力塑造现代城镇的新形象。

同时,城镇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环境所在。一个地区良好的软、硬件环境、积极开放的观念、优质的服务、有序的经营环境等,都有赖于这个地区城镇的发展和城镇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所以,要通过加强城镇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后劲。通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切实在城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市场秩序,为县域经济发展树造良好的形象,奠定良好的基础。要积极培育城乡统一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整合城乡各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文化力驱动经济力,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当今世界,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文化力驱动经济力,是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云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众多、民族风情浓郁,许多地区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十分丰富,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发展文化产业,一要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选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二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按照“三贴近”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搞活文化产品流通,努力培育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的市场环

境。三要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改变文化事业单位经费完全由政府全额拨款,大家共同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以设立项目、课题、进行公开招标等形式,鼓励他们勇创市场,大胆创新,多出成果,多出精品,走向市场。四要立足各地的文化资源优势,顺应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把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用先进的文化去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实现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五要加快基层文化阵地和文化精品工程建设,着力改善产业发展的环境。六要把文化产业发展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加大特色文化的宣传力度,不断完善机制,整合资源,加快文化旅游、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业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努力把文化产业培植成为县域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七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五、大力发展旅游业,完善城乡产业合理分工

现代社会,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完善城乡产业合理分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广阔的前景。发展旅游业,除了要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外,关键措施在于以下方面:一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选好靓点,抓好精品、精点、精线建设,大力发展以度假、休闲、观光为主的旅游产业。二是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供优美、舒适、安全、祥和的旅游休闲环境。三是加强对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掘,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充分融入旅游业的各个环节中,在突出民族文化特色上狠下功夫,进一步丰富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旅游的档次和水平。

六、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方位、深层次开发人力资源

教育是百年大计,关系着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必须紧紧围绕科教兴国战略,以巩固“两基”成果和提高“两基”水平为重点,落实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工作;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教育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要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中小学排危工程,加快重点学校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要在优化布局、改善条件的基础上,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教育教学的水平、质量。要拓宽思路,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推进非义务教育阶段后勤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发展,努力扩大招生规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此外,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制度创新为动力,积极促进新阶段县域经济的新发展。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通过对农业生产制度、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和社会组织制度的调整和完善,清除阻隔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体制障碍,加快推进城乡商品和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自由流动,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农民户籍制度和乡镇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城乡产业整合和城乡企业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重组,实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收稿日期:2003-11-20^

上一篇: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下一篇:七种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