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中如何突出科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即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这就需要有长期的、有计划的科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把科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采取多种形式, 努力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使学生从小树立科技创新意识。在科学教育教学实践中, 我做了如下的探索。

1 指导学生科学探究, 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重复、单调的学习刺激易产生大脑疲劳, 难以维持学习的积极性。而开展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 这容易产生学习的新鲜感, 激发探求科学的兴趣。科学教学大纲指出:“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 也是科学教育的特点。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 从而获得知识和锻炼能力。”因此, 科学教育中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出发,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 去观察实验现象, 探究实验结果, 激发探究兴趣。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探究, 形成“交流—质疑—探索—巩固—提高”的教学模式;坚持创造性原则,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巧妙设计实验过程,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和求异性。

2 利用科学教育阵地,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能力

科技活动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 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他们科学素质的有效方法。

2.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基本能力。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活动中。

2.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性思维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开设校红领巾广播站、金湖实小电视台科技大转盘栏目以及每周三的第五节课定期播放科普节目, 举办“科学家的童年”、“寻找我身边的科学”等活动, 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关注科技动态、探究科学奥秘, 培养学生大胆的创新意识。

2.3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教育

(1) 观察。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地反映可观察的食物, 并且是可以检验的。无论是组织学生进行课内观察还是课外观察, 是观察标本、实物、实验, 还是观察图表、模型等, 重要的是掌握观察的顺序和观察记录。 (2) 实验。科学实验的过程, 数据不容纂改。培养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精神。实验包括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和课外实验等, 实验中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实验的原理。 (3) 讨论。讨论是进行科学精神教育很好的形式之一。一般包括全班性讨论和分组讨论。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展开讨论。让两种或多种意见进行正面交锋。经过争论、辩论和讨论。获得正确的结论。

3 积极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是实现学生科学创新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如何积极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探索。

(1) 开展航模等学生感兴趣的小组活动。航模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科普活动之一, 我努力创造条件, 指导学生拼装、试飞,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2004年金湖县举办的首届航模大赛中我校获得比赛先进集体。

(2) 开展走进工厂参观考察社会调查, 撰写科技小论文。积极开展“环保金点子”竞赛, 发动三到五年级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 有效开展环保金点子方案的征集, 2009年3月, 历时两个多月, 发动学校2000余名学生, 共发出近2000份金点子征集表, 1000余份节水倡议书。同时邀请环保专家深入学校开展节水巡讲, 组织金点子方案的征集。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 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节水意识, 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环境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在环保教育中如果仅通过讲座、图片展、录像片向学生介绍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这毕竟离学生的真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 于是我们组织了“金湖城区利民河污染情况”调查活动, 通过实地调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 知道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从小树立了环保意识。此项调查活动还被评为“淮安市小公民建设优秀项目”。

开展科学教育, 还需要向课外延伸。我以小组为合作单位分工合作、确立选题、动手制作 (实验) 、仔细观察、分析成因、提出措施, 并撰写成科学小论文。2009年9月, 我组织5年级学生参加了第三届全国“小探索者”科学小论文竞赛, 取得了15人获一等奖, 21人获二等奖, 9人获三等奖的好成绩。

(3) 开展小制作科技活动。每年的11月是我校的“金湖娃科技月”, 为了集中展示学生的科技成果, 先后多次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 在2009年淮安市金湖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 我校获优秀组织奖。在刚刚结束的江苏省第16届科技创新大赛中, 1人获二等奖, 2人获三等奖。学校还从校外聘请了科技辅导员进行工艺制作辅导,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制作水平。

(4) 积极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 开拓学生的创新视野。充分依靠本县丰富的自然资源, 组织他们看科技电影, 参观柳树湾湿地公园、白马湖生态渔村、高邮湖水产养殖片区、嵇圩林场天然大氧吧等, 开阔学生的视野, 为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树立爱科学的志向, 开展科学创造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 邀请专家开设讲座。为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 解释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困惑和疑难, 校多次邀请昆山市青少年宫、淮安市、金湖县科协专家来校定期做专题辅导。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活动的开展, 融入“做中学、看中学、听中学”科学教育理念, 让学生在亲历科学实践过程中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智慧的双眼、敏锐的心灵、灵巧的双手, 不怕困难, 就能够发现科学的奥秘。

4 积极开展科研活动, 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为加强科学创新教育,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凸现“求真、创新、怀疑、坚持”的科学精神, 教师是根本是关键。为此, 我们以科研为先导, 先后进行了“STS教育”、科技创新教育。着力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 通过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使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得到升华, 使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整体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这才是我们进行科学教育、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应达到的真正目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 为青少年主题发展提供了可能, 特别是新课改的实施, 更有利于青少年科技自主意识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摘要: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对于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来说, 他们会不断地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并试图从问题中找寻答案, 或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科技创造活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科技活动,科学教育,方法,途径

上一篇:浅议家庭教育对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下一篇:众创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