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静悄悄教案

2023-03-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谷静悄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山谷静悄悄教案

《山谷静悄悄》教案

山谷静悄悄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a、通过学习和欣赏大山图片,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绪,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美

b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声音,逐步学会聆听,用美的声音去演唱歌曲

(2)技能目标:

a唱准歌曲中的

(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敲得山谷叮咚叫)

b、掌握歌曲中的力度记号,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3)过程与方法

本课我主要运用的是体验、模仿、合作的方法。这些方法我将具体的在教学过程中做详细的讲解。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现音乐的内容和思想

教学难点:

1、歌曲中泉水声的力度记号

2、节奏: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敲的山谷叮咚叫

教学方法

1、情景法

2、实践法

3、合作法

4、听唱法

教具: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欣赏山谷美景

师:欢迎进入音乐世界,来到奇妙的山谷。(看,欣赏山谷美景)请仔细看,认真听。

(加山谷静悄悄伴奏)

2、谈话

问:你看到了什么?

3、山谷里的回声

师:在这美丽的山谷里,老师都忍不住想对山谷喊一声:喂,山谷你好吗?(手势)

师:这时,你还会听到什么?

生:回声。

师:你觉得回声有什么规律?第一次和第二次反射回来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强弱的力度变化)

4、回声的规律引出

f、p、p以及pp的强弱记号

师:那你觉得回声有什么规律呢?

(师用不同的力度记号分别来表示回声不同时段的声音强弱)

(1)f、p:

师:在音乐课上,我们对于给强弱专门一个音乐记号,那就是f和p,(幻灯片出示)

(2)p、pp:

师:那么在弱这个力度上又有不同的变化(师模仿不同弱度的回声),我们又把他们分别叫做p 和pp (3)渐强和渐弱:

师:可是我在说话的时候这个力度是从头到尾都不变的吗?还是由什么到什么有变化的?(听师范 唱,引出渐强和渐弱符号)

师: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现象也是有这些力度变化的?

火车路过的的情景,用“WU”来哼鸣模仿强弱,同时做发声练习

5、再次用不同力度模仿回声

三、歌曲教学:

1导入:山谷里的回声如此有趣,山歌里的歌声更是美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山谷静悄悄》你听。

2、初听录音范唱。

问:歌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3、复听歌曲:

静悄悄的山谷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歌声,同时还在歌声里给我们带来了三个问题,请大家在歌声里寻找答案幻灯片出示:什么在飘飘?什么在闪耀?什么在奔跑?

多媒体播放一些画面:崇山峻岭中,淡淡的烟,薄薄的雾,紫杜鹃和红梅花,飞奔而下的溪流,活蹦乱跳的小野兔。

(2)师用歌声再次提问,生回答

(3)师生用歌声来问答你能用歌声来回答我的问题吗?师生互换

4、请同学们按节奏有感情的读歌词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44页,跟老师按节奏读歌词(第一段师带领,

二、三段让学生试着自己读)

5、学习第一部分:

(1)师:第一段请同学们轻声跟老师一起来唱(双簧游戏)

(2)师:同学们和老师配合的真默契!那第二段老师想让同学们接唱老师的歌声,准备好喽!看谁的歌声又准又好听?

(3)师:第

一、二段同学们和老师配合表演的很成功,老师想听听你们自己单独来演唱第三段,同学们准备好哦!(及时纠错)

学习第二部分:师:山谷里的景色真实美不胜收,你们听那“叮咚叮咚”是什么声音?

老师范唱第四段(小铁锤敲打石头发出的声音)

6、难点乐句教学

听难点乐句(1)你能模仿一下敲打的声音吗?

(2)学唱 师:要学会这个

“叮咚”声可不简单呢,请你找找这个乐句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3)跟师找休止符特点,学唱

(4)用踏步、拍手解决休止符

(5)p、pp、渐弱记号的演唱

仔细的听最后一句,力度有什么变化?(越来越轻)地质队叔叔来了后“叮咚”声响起,变的热闹,走了之后,山谷又恢复了静悄悄(越走越远的感觉)

7、生跟琴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师:大家学的这么认真,那请你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来感受地质队叔叔工作的快乐吧!

8、生有感情的演唱整曲:

师:前面我们感受过了山谷里的美妙景色,也体会了地质队叔叔工作的快乐。现在让我们用轻柔、优美的声音完整来演唱这首歌曲,

四、歌曲拓展:

(1)我们用美妙的歌声演唱歌曲,让原本安静美丽的山谷又热闹起来,静悄悄的山谷又产生了什么现象?(回声)

(2)分小组来模仿回声,最后一句让学生分两组。一组演唱,另一组在空拍时加入回声。

(3)师:大家做得真棒!现在请你把这些回声运用到歌曲中,加上我们刚才的空拍练习。

(四)小结:带着你想象的歌曲描绘的意境,有感情的演唱全曲,听音乐出教室

师:同学们在这美丽的山谷里学会并演唱动听的歌曲,美丽的大自然需要我们的保护爱心才会更加的美丽,让我们在大家动听的歌声里结束这节课。

第2篇:《山谷静悄悄》教案

教材分析

歌曲《山谷静悄悄》这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节歌。歌曲一开始用“XOXOX -|”的节奏、很弱的音量,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山谷之中,然后节奏紧缩并运用了切分节奏,描绘了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前三段歌词分别描写了山间的景物,富有动感,从“烟雾”“花”直至“溪流”“野兔”动感不断增强。在4小节间奏之后,“地质队叔叔”的出现,打破了原先的静谧安详,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锤子击石的叮咚声和溪水声交织成一支美妙的乐曲在山谷中回荡。四段歌词虽都配同样的旋律(第四段的旋律稍作变化),但由于歌词在形象、意境上有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歌曲很能使人们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想像。

教学内容:

1、 歌曲《山谷静悄悄》;

2、 音乐知识:渐强、渐弱。

教学目标:

1、 用听、视、唱结合的方法学会歌曲《山谷静悄悄》,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学习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感受从强到弱的演唱手法,领会歌曲在意境上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使学生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想象。

2、 在音乐实践中认识和掌握音乐知识力度记号“渐强、渐弱”,学习其基本演唱方法。

3、认识力度记号“pp、p、mp、f”,并能准确地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力度记号的识记和运用。

2.休止符乐句的掌握和演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随音乐欣赏自己以前郊游照片,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去郊游,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吧!(播放音乐《郊游》)随着音乐来到了美丽的山谷,让我们来打个招呼吧。

2、运用“你好”做回声游戏,(一组一组,依次弱下去)出示力度记号:f p渐强 渐弱。

二、教学歌曲

1.唱“叮咚”旋律

师:山谷里除了有回声,还有什么声音呢?你听到了什么?这声音像什么?(像敲击声、泉水声)怎样的敲击声呢?(注意休止符)每一处的“叮咚”声有什么不同呢?(感受“叮咚”声由强到弱的变化:第一处是远听的很轻。第二处近听的稍重。第三处是从近到远的。)

2.初听歌曲

师: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曲,我们一起听听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第一遍:情绪:(轻柔,优美,愉悦的)(美,静悄悄)

第二遍:歌曲中都唱了哪些景物?请看大屏幕,一起来找一找。同学们看得真仔细,那老师送给你们一个音乐知识,(播放课件)关于我们音乐中的力度记号,请你们快速的记一下。(PPT力度记号)

第三遍: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那我们再来听一遍,看看乐谱中出现了刚才你看到的哪些力度记号?(几种带有字母P的标记?)

3.学唱第一部分

A:首先请同学们跟着我用很弱的力量,走进宁静的山谷。(师范唱) B :’跟琴唱第一部分歌谱。注意切分音、附点四分节奏。 C :按节奏朗诵第一部分歌词。

师:这首歌曲旋律美,歌词也写得很美,请小朗诵者们做好准备,我们一起把前三段歌词念一念(师生合作)

D:合作:学生唱前4小节和

7、8小节,教师唱

5、6小节。 E:学生完整唱第一部分。(记歌词)

4.做游戏:我爱记歌词

规则: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作超级领唱或者对接歌词。

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 ?雾,烟,高。

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 ?紫,红,俏。

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 ?小,小,跳。

山谷里,静悄悄,谁在把鼓敲? 。

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美丽的山谷,飘着淡淡的烟,开着鲜艳的杜鹃,奔跑的小野兔,再加上泉水的叮咚声真是一副美丽的画卷。可是静悄悄的山谷已经不平静了,是谁让山谷顿时变得热闹起来了呢?(演奏第二部分)提问:是谁?(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

第四遍:这首歌曲有两个部分,在这两个部分的中间有一行谱是没有歌词的,这是一个间奏,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个地方,小耳朵要仔细地听,间奏完了以后再唱第二段,明白了吗?我们完整的来欣赏一遍,听听这两段哪里的节奏有点相似却又有区别?(播放)

5.学习乐句

“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敲得山谷叮咚响。”女生领唱,再一起唱。

6.乐器编创。(打击乐器) 7.歌曲处理。

( 1 )你觉得这首歌最关键的是哪个字?(静)从内容中,引生想象歌词中的意境

(2)分析:歌曲第一部分静悄悄;地质队叔叔来了之后“叮咚”声响起,变得热闹起来,后来地质队叔叔走后又恢复了静悄悄。(复听范唱)

你觉得应该用什么声音来表现歌曲?你能边唱边想象歌曲中描绘的美丽山谷吗?用你们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

8.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山谷静悄悄》 课堂小结

山谷美吗?今天同学们都变成了会唱歌的布谷鸟,可爱的布谷鸟们,和着你们优美的歌声,愉快的飞出“山谷”吧。(学生跟随音乐走出教室)

第3篇:四年级音乐上册 山谷静悄悄(第一课时) 教案 人音版

山谷静悄悄(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二分音符和全音符,让学生理解二分音符和全音符的比例时值。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全音符、二分音符的时值及名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蓝蓝的天》做动作进入教室。

二、启发性谈话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三、学习新知识

1. 出示挂图,让学生说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时值比例,然后让学生说出四分音符的时值比例。

板书:二分音符5—,接着问学生二分音符是谁的2倍,即全音符5— — —

2. 找生上黑板写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时值比例关系引出全音符与二分音符的比例关系。

3. 教师在琴上弹出全音符、二分音符,让学生说出教师先弹的哪个音符。

4. 找生上台用手拍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时值。

四、学生听《蓝蓝的天》走出教室。

课后小结:

学生基本上能拍出全音符和二分音符时值。

第4篇:《山谷静悄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从教师的演唱,学生集体演唱,个人演唱和合作效果等多个环节入手,在学生真正有比较、有感受、有话可说的时候及时展开师评、自评与他评,引导其作出富有导向性的评价。现反思如下:一 、深挖教材,创设情境。

乍一看,《山谷静悄悄》这首歌很简单,就是四段描写山谷的乐段,曲调也相同,但仔细推敲会发现旋律上确实是有着象山脉一样连绵不断的感觉,好似薄雾的飘动、动物奔跑时的起伏。歌词每段的感觉也是不同的,前三段是无声的山谷,第四段是有声的。而前三段又是层层递进的,先是只有轻烟薄雾犹如沉睡、再到花儿绽放好似苏醒,最后是溪水奔流、动物欢跳充满生机。把这些感受融进教学,设置沉睡、苏醒、生机勃勃三个不同情境的山谷,师生在美的情境中进行对唱和难点乐句的练习,充满情趣。

二、歌曲学习体现多种过程与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单纯“听”来接受音乐,有各种局限性,应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本节课的学习方法除了模仿、体验、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表现歌曲外,学习歌曲时我还设计了自学的环节,当然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请他们两人结合任选其中一段,用这种方法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重难点的突破巧妙有效

本节课重点为力度的处理。我设置了三次力度的感受,第一次是鼓声模仿的游戏从直观上感受强弱的对比,渐强、渐弱的区别。第二次是感受力度处理在歌曲中的效果,通过教师的演唱,让学生对比发现其不同的效果。第三次更进一步,是通过学生对歌曲的理解,用歌声的减弱形式表现四部回声的效果。进一步感受和掌握带有力度变化的演唱技巧。歌曲最后一个乐句是难点,我采用奥尔夫教学法,分解节奏时值,运用直观的点拍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歌曲。切分音和

315、 531大三和弦的换位进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也不容易唱,学习时我用到了旋律线,第一乐句的学习我在范唱时加入了手势变化,引导学生从形象上去感知、去体验。

第5篇:山谷静悄悄--说课稿

四年级音乐下册 《山谷静悄悄》说课稿

田家寨镇丹麻学校 刘国菊

一、说教材:

歌曲《山谷静悄悄》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歌曲节奏优美,歌词朗朗上口,四段歌词虽都配同样的旋律(第二乐段的旋律稍作变化),但由于歌词在形象、意境上有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但歌曲能使人们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想像。

二、说学法: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体验,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教育应该是“吸引”而不是“强迫”,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以人为本,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唱歌曲。四年级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歌曲的节奏、节拍、旋律等乐理知识,在课堂上,他们能大胆地学唱、演唱,并能在欢快,优美的音乐声中应用优美的舞姿合作交流,律动表演,能及时评价,同时在歌曲中能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演唱歌曲《山谷静悄悄》,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中感受理解音乐与自然的主题。

2、学习掌握力度记号“pp、p、mp”,并能准确地运用到歌曲的表现中。 教学重点:通过对力度记号的掌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教学难点:力度记号的识记和运用及休止符乐句的掌握和演唱。 教具:课件、沙锤、小木棒。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创设激情——学唱歌曲——应用拓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欣赏山谷中优美的景色,感爱大自然的美好。在学唱歌曲中通过听唱、哼唱、大声唱、齐唱等多种演唱中,让学生熟练地学唱这首歌,并能应用多种打击乐器让同学们自编舞蹈,在活泼的音乐情绪中,用动听的歌声、熟练的演奏技巧表演了歌曲,让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之美,还培养了他们热爱音乐的情感。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激情,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上一堂课我们已经学唱了歌曲《友谊的回声》,同学们都知道了在山谷里有声音就会产生回声这一自然现象,那当山谷中没有声音的时候是怎样的呢?(生:静悄悄),静悄悄的山谷里有什么景色呢?下面呢请同学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先来欣赏山谷中美好的景色。(播放课件)

(二)、学唱歌曲:《山谷静悄悄》

1、认识节拍,节奏,旋律。

2、学习力度符号:mp(中弱)p(弱)pp(渐弱)。

3、学唱歌曲《山谷静悄悄》。

(1)、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歌词,并大胆说出静静的山谷中的景色。 (生:山谷有雾,有花,有小野兔„)。

(2)、歌词中“叮咚叮咚”是什么声音?(生:小铁锤敲打石头发出的声音)。

(3)、在熟悉歌词前提下完整聆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曲调。5 (4)、再次聆听范唱,熟悉、抓住歌曲旋律。要求:跟着录音轻轻的哼唱歌曲。

(5)、分角色,打节奏,演唱歌曲。

(三)、拓展应用:

1、美丽的山谷中什么在飘飘?什么在闪耀?什么在奔跑?谁在把鼓敲?

2、分小组应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唱。(师生评价)

(四)、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力度记号(中弱、弱、渐弱)。通过表现歌曲的形式将这些力度记号运用到了歌曲的演唱中。这些常用的力度记号在学习演唱歌曲《山谷静悄悄》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学唱中感爱到了山谷中不一样的景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同学在周末可以到山谷中去走一走,亲近大自然,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第6篇:小学音乐课《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吉安县海尔希望小学 郭琦

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第7册第七课《山谷静悄悄》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力度记号"PP.P.MP "和渐弱渐强记号,并能准确地运用。 2.指导学生用不同力度演唱歌曲《山谷静悄悄》,表现音乐形象。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景和对地质工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1.注意歌曲的力度记号,整首歌曲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2.能够把握歌曲的力度变化,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切分节奏、附点音符节奏的掌握。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创设氛围

师:同学们,春天天气真好,想去郊游吗?(想) 那么就请带上你们的好心情和我一起到美丽的大山谷去看一看吧!(出示课件,背景音乐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聆听《郊游》音乐律动进课堂。

二.巧用媒体,传授新知

师:瞧!多媒体播放一段录像画面:崇山峻岭中,淡淡的烟,薄薄的雾,亮闪闪的红梅花和紫杜鹃,活蹦乱跳的小野兔慢慢的,慢慢的消失,飞奔而下的溪流渐渐地趋于缓和。

1.换气和发声练习

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这里真美!让我们深深的吸一口山谷中清新的空气,(启发学生在吸气时如在闻花香或在用麦管吸水)再慢慢的吐气! (吐气时让学生想象是在缓缓地用嘴吹蜡烛上的火苗,让它晃动而不息灭)再一次!吸气的时候感觉你的小腹部在慢慢的膨胀,保持状态,不要松懈,再慢慢的吐气。(吸气的时候不要耸肩,摸着自己的小腹)

师: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飘飘?(生:薄薄的雾,淡淡的烟) 这么舒服的空气里,你还可以看到天上飘着淡淡的雾,我们用“wu”的声音把它表现出来。我们来看音符演唱 5—6—|5— — — —|

练习长音Wu

(用手势表示音高,左手无伴奏)

师:雾越飘越高了 5—6—|7— — — —|

Wu (用手势表示音高,左手无伴奏)

师:下面请女同学用声音表现飘在上面的雾,男同学表现飘在下面的雾。(分开练习后再进行二声部合唱,两手分开弹主旋,注意听男声的音准。)(或分高低声部进行)

2.学习运用力度记号渐强“<”和渐弱 “>” (1) 表现力度由弱渐强

师:让你们的云雾都向我飘过来,越飘越近,越飘越近。(强调云雾是由远及近,语气由弱到强,琴声控制由小到大,加入手势渐强)太美了,你们是怎样做到的?(师总结从力度上由弱渐强)

(2)表现力度由强渐弱

师:现在云雾从我身边越飘越远了,一起来唱。(语气由强到弱,琴声控制由大到小,加入手势渐弱)你们是怎样做到的?(师总结由强渐弱)

(3)认识两种音乐力度记号渐强“<”和渐弱 “>”(课件演示)

师:刚才你们用声音表现出了两种音乐记号,谁认识? 师:我们再次用声音表现渐强和渐弱。(琴声音量控制,用手势和肢体语言)

3. 启发诱导,传播力度记号(P mp PP)

(1)录音播放一段音乐片段(音乐选自歌曲中的前奏、间奏、尾声 )师:你听到了什么?这声音像什么?每一处的"叮咚"声有什么不同呢?师引导生回答,像敲击声。(第一处是远听的很轻。第二处近听的稍重。第三处是从近到远的,"叮咚"声由强到弱的变化。)师:这样的声音,这样的画面,我们用什么样的记号来表示呢? (2)出示力度记号(P mp PP)师:用上这些力度记号以后,你的脑子里会出现什么样的形象呢?(生:人走远了,叮咚声渐渐远去了……) 三.教学歌曲,深入体验

1. 课件播放《山谷静悄悄》,学生欣赏全曲

师:刚刚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山谷上面云雾的飘荡,现在我们就到音乐中去领略山谷的魅力吧!(欣赏全曲)这首歌就叫《山谷静悄悄》,你感觉歌曲的情绪怎样?(优美、柔和、宁静,又有点激动的)

2.教师范唱,学生默唱并想象

这么美的歌,我也想来唱一唱!在我演唱的过程中,大家在心里默唱,认真听这静悄悄的山谷里有什么?你感受到了山谷中的哪些景象?(对学生说出的答案给予评价)

师:山谷中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景色?我们再来听一下刚刚大家说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出现的?(播放歌曲前三段并出示歌词)

3.多种形式学唱前三段

(1)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课件出示歌词) 师:“什么在飘飘?”生:“薄薄的雾,淡淡的烟。” 师:“什么在闪耀?”生:“紫杜鹃,红梅花。” 师:“什么在奔跑?”生:“小溪流,小野兔。”

(2)对歌:你们来唱每一段的问句,我来唱答句,试一下!(师注意引导用什么样的声音和表情来演唱)

(3)互换角色,生来问师来答!(统一“的”“得”读音,用手势解决低音不准问题)

(4)三段歌词完整演唱一遍。

师:你觉得应该用什么声音来表现歌曲呢?你能边唱边想象歌中描绘的美丽山谷吗?用你们的美美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

4.指导学唱第四段并进行思想教育 (1)播放歌曲第四段,学生欣赏

师:听!在这充满生机欢乐的山谷里又传来了什么声音?是谁发出的?(地质队叔叔)说说地质队叔叔师干什么的?(思想教育)

(2)解决难点: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

师:地质队叔叔们啊可是大自然的音乐师,他们敲击出的“叮咚”声可是有节奏的!你们听!(课件出示条幅谱,范唱) (0叮咚叮咚0︱0叮咚叮咚0︱0叮咚—︱咚0叮咚0︱)

师:我们来看旋律中多次出现了什么符号?(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我们先来把这条节奏读一下,休止符的地方我们读“空”(标出节拍数字,给一小节速度,慢速的读节奏)

师:这遍休止符的地方我们在心里空出来!(给一小节速度慢速读节奏,用划拍解决长音和八分休止符的难点或用一个动作解决八分休止符)

师:看看上面的音符,大家都认识么?(师点个别音符)我们一起来唱唱,要注意休止符的地方要在心里空出来。(琴慢速左手无伴奏)

(3)唱唱“叮咚”乐句

师:想想地质队叔叔用铁锤敲击岩石的声音是什么样的?用声音告诉我。(学生唱)师:地质队的叔叔们一边敲击着岩石一边走向远方了,你们再来唱唱!(师伴奏时运用肢体语言含胸表示渐弱,琴声由大到小)

师:你们是怎样用声音表现出来的?想想用我们刚刚学过的哪个记号来表示?我们再来唱一遍!

(4)完整演唱第四段

师:我来唱歌词你们来唱“叮咚”(交换角色再唱)

师:地质队叔叔的出现啊,彻底打破了山谷的寂静,使山谷变得更加有生机了!下面我们把这首歌完整的演唱一遍,注意声音和表情!(播放课件伴奏)(课堂调控:看到山谷中这么多美丽的景色,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表情和声音来演唱呢?用歌声告诉我。结尾时的渐弱记号你们表现出来了么?)

师:还记得我们模仿云雾的声音吗?(出示课件二声部)来复习一下。(先分别指导男生,女生,再二声部一起,琴声要弱,达到要求后再唱) 师:下面就把它加到歌曲的前面作为引子,用你们的声音把听课的老师们带进这个美丽的大山谷中吧!准备好了吗?(课件伴奏)

四、巩固练习,实践运用 1.处理整首歌曲,完整演唱

师:你觉得这首歌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静”!(梳理一下这首歌的内容,让学生想象歌中的意境。)老师唱,请学生说说歌曲有什么起伏没有。歌曲第一部分“静悄悄”;地质队叔叔来了之后“叮咚”声响起,变得热闹起来,后来地质队叔叔走后山谷又恢复了静悄悄。(学生唱)

2.乐器演奏,再次表现歌曲

师:泉水的叮咚声出现了几次?(谱子)三次的感觉一样吗?让你用打击乐来表示,你会选择什么乐器?(学生发言,教师及时评价) (分组用乐器演奏歌曲)

3.课件演示,歌词填空

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 ? 雾, 烟, 高。 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 ?紫 ,红 , 俏。 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 ?小 ,小 , 跳。 山谷里,静悄悄,谁在把鼓敲? 。 4.音乐接龙 :指名上台领唱,其他同学接唱(根据歌曲内容,问什么答什么)

5.回声唱法:一部分同学唱歌,其他同学做回声,对最后一行的声音做回声处理

五.课堂小结,加深印象

师:美妙的声音,奇妙的大自然,让我们长大后,也能象地质队叔叔一样,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让我们乘上小火车,再次唱起《山谷静悄悄》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山谷之行吧!(学生在课件伴奏中乘火车出活动室)

上一篇:收获感悟下一篇:副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