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课第一课时导学案

2022-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15课第一课时导学案

《观潮》第1课第一课时 导学案

**市城中街道中心小学

四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

***

复备人

审批人

***

编号

学生姓名

小组

1、观潮

课时

1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

实施导学案,发挥每个成员的学习作用。

学习

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3、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重、难点

预测

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课前预习:

1、学习重点生字词语。

2、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

一、点燃激情,导入新课: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大家去看过吗?(没有)很遗憾老师也没能亲眼所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壮观的景象。

二、独立探究,潜心会文:

1、我能正确认读并理解以下生字词。

观潮

名称

笼罩

蒙蒙细雨

薄雾

昂首挺胸

沸腾

横贯

依旧

恢复

2、我能给多音字注音。

风号(

)浪吼

薄(

)雾

笼(

)罩

蒙(

)蒙细雨

3、我会给文中词语找近义词。

近义词

沸腾(

)

犹如(

)

逐渐(

)

颤动(

)

屹立(

)

4、读了课文,我能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我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5、我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6、我知道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哪些时段的景象?我能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同伴互助,交流分享:

1、向学习对子提出自己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求同伴的帮助。

2、对子相互交流、检测独学内容。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

3、提出对学后仍不能解决的疑问。

四、合作探究,共同成长:

1、各学习对子暴露对学不能解决的疑问,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尝试解决,小组长梳理总结。

2、组内交流对学成果,展示区板书小组群学成果及群学后仍旧不懂的问题。

3、教师引导组间互学,解决各组的疑难问题。

4、教师到各组巡视,调查学情,将本课的重点、易错点、疑难点梳理出来,划分为若干个任务。组长到“任务报到站”自主领取大展示的任务,然后进行合理分工,组内进行“预展”。

五、组内展示,组间互学(小展示)

小组内进行展示,互动交流,教师巡视,点拨,了解情况,及时收集学习信息。

六、主动展示,张扬个性(大展示)

1、“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指名回答后明确:“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进一步引导说出“天下奇观”的涵义,即:天底下或世界上奇异的景象。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奇”:

(1)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2)老师发现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那就赶快打开课文读一读吧。

3、现在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理清段落层次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4、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七、及时测评,促进发展:

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蒙:

mēng(   )

薄:

bō(   )

号:

háo(   )

méng(   )

bāo(   )

hào(   )

měng(   )

bò(   )

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A、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

B、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

C、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

D、变成原来的样子。——(

)

八、运用双色笔整理、完善导学案。

课后

反思

第2篇:九第四课第一课时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关爱,我们在关爱中成长,我们要学会感恩他人与社会。 采用分第四课第一课时导学案

2、 享感受、诗歌创意、写感谢信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关爱,树立感恩之心。

3、 培养同学们的爱心;常怀感激之情。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我们在关爱中成长,对于种种关爱,我们应心存感激,学会感恩他人与社会。难点:我们在关爱中成长,对于种种关爱,我们应心存感激,学会感恩他人与社会

三、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掌握下列问题:

1、 回首自己成长的过程,想一想受到过哪些关爱?

2、 列举一些给我们带来关爱的规定和活动。

3、 阅读课本中关于“关爱”的感悟语,感悟关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并对我们生命的

成长、人格的成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记住两句,也可以仿照句子写两句)

4、 对于关爱我们的人,我们目前无以回报,但我们应心存感激之情,学会感恩。请你给

关爱过你的人写一封感谢信。

(二)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质疑并解惑

1、 阅读材料《关爱铸就灿烂》。小组讨论:妈妈、老师和社会的关爱对姜馨田的成长产生

了什么影响?

2、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后,解放军对灾区人民的援助,国际社会的援助,各

地的爱心捐款活动。在灾后救援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感动的画面,看到了很多真诚的关爱。以此总结一下:关爱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3、 我们每个人都个人都应该怀有感恩之心,在生活中我们应怎样感恩呢?

4、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感恩的人很多,但我们更应该感恩和回报父母,请大家讨论,思考

并回答:我们为什么要感恩和孝敬父母?

5、 讨论并思考:怎样感恩父母?

(三)实战演练

单项选择

1关心爱护留守儿童(1)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2)体现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3)可以保证每个留守儿童都成为最优秀的人才(4)说明我国不仅人与人之间充满关爱,我们的社会也处处有关爱()

A (1)(2)(3)B(1)(2)(4)C(1)(3)(4)D(2)(3)(4)

2面对政府和社会的特殊关爱,这些留守儿童应该(1)心存感激(2)无所谓,获得关爱天经地义(3)学会感恩,懂得回报(4)化关爱为动力,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A(1)(2)(4)B(1)(2)(3)C(2)(3)(4)D(1)(3)(4)

第3篇: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第十课第一课时《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精选)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导学案 编制人:梁思敏

审核人:初一政治备课组 备课组长签名:

使用时间:2017年12月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学习目标】

1、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恴义的。

2、知道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3、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发现生命的意义。

难点:能够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使用说明】

1、 通读教材1遍(包括各种小字部分);总体把握教材体系。

2、 精读教材,找出基本的概念原理,在课本上标注(写上提示语、标注好序号),加强理解,力争识记基础知识。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

第1课时《感受生命的意义》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预习案】

一、生命的追问

1.什么是有意义的生命?P112 ①

。 ②

。 ③

二、发现我的生命

1.如何认识生命的意义? P113-114 ①

。 ②

。 ③

【探究案】

【探究指导】

1.阅读问题,静心思考,梳理答题思路。写出要点和关键词,并找出探究中的疑难点,准备合作探究: 2.展开组内或组外的讨论交流,有对话,有倾听,做好补充、质疑和拓展。

探究一:有得同学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为自己创造幸福。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1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导学案 编制人:梁思敏

审核人:初一政治备课组 备课组长签名:

使用时间:2017年12月

探究二:李保国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常年高强度工作让李保国积劳成疾,2016年4月10日凌晨,58岁的他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他去世后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回答:

(1)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意义的,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

(2) 谈谈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去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反馈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了大爱。”91岁的高龄老人 刘盛兰拾荒助学的感人事迹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下列关于生命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B.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C.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 D.要使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就必须放弃个人的全部利益 2.当国家需要与家庭需要同时摆在面前时,“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毅然选择了国家需要。30年放弃亲情,隐姓埋名,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黄旭华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 )

A.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价值 B.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 C.将个人追求建立在国家需要的基础上 D.为自己家庭更美好而付出

3.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这告诉我们( )

①个人价值是在社会中实现的 ②在不断索取的过程中实现生命价值 ③在自我享乐中走向成功 ④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4.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说“人生在世,只有勤劳、

2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导学案 编制人:梁思敏

审核人:初一政治备课组 备课组长签名:

使用时间:2017年12月

发愤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由此可知,雷锋的人生观是( )

A.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B.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C.将个人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 D.享受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探索生命无穷的奥秘 5.在某社区学习中心,一批志愿者坚持每个周末来教社区里的老人和儿童学习英语。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参加这项活动时,他们有着不同的回答。公司职员小王说:“我觉得一周中有五天是在为别人打工,只有这两天,我是在为自己做事。”大学教师小刘说:“我上学时得到过好多好心人资助,现在我也想多帮忙别人,回报社会。”这则材料告诉我们( )

①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 ②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③我们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④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在奉献中提升生命价值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无论是在炎炎烈日下的农夫,轰鸣机器旁的工人,还是竞技场上的运动员,锄奸铲恶的人民卫士„„他们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生的意义,我们应该( ) ①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②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点地建构自己 ③发现和创造自己的生命意义

④珍爱自己的生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安徽省十佳少年金瞳,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她的作文时常被报纸采用,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金瞳还喜欢绘画、体育和电脑。她说: “我要尽力多学一点,学得更好一点,这样可以为大家多做一点,我也更快乐一点。”金瞳的事迹启示我们( )

①要让生命有意义,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②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③奉献会充实人的生活,使人感到生命的快乐 ④珍惜青春年华,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 英国作家狄更斯说:“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人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这句话告诉我们( ) A.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活 B.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C.要多考虑别人的利益,少考虑自己的利益 D.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

9.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36年坚守雪域高原,攻克了先天性心脏病和高原病两大难题,深受西藏军民爱戴。他说:“我从不后悔我的选择。因为,能有力量为人民服务,这是最大的幸福!”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 B.人生价值体现在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 C.无私奉献、执着追求同时也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D.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下才能做出贡献

10.2016年1月开展的“寻找广东省最美接种医生”活动让人们认识了黄小梅。她在粤北山区工作了25年,热情向家长宣传儿童计划免疫知识,为山区儿童的身体健康和茁壮成长默默地奉献着,赢得了当地人们的赞赏与尊重。从她的事迹中我们认识到( )

①生命的价值在于对他人生命的呵护 ②只有当医生才能赢得尊重

③我们要为社会多做贡献,多做有益的事 ④关爱他人有利于在奉献中提升自身价值

3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导学案 编制人:梁思敏

审核人:初一政治备课组 备课组长签名:

使用时间:2017年12月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中国好人榜”人物周晓丽,变卖家产创办了脑瘫康复部和育智学校。14年来,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600多名患儿得到了较好的康复,近六成的患儿能够独立行走和语言沟通。为了让孩子们长大以后能够自立,她还建立起工疗站。下列对周晓丽的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

①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②展现真善美的品质 ③提高个人社会声望 ④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2016年3月6日,年仅48岁的河源记者袁凤忠因脑梗出血不幸离世,临终前他嘱咐家人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来。他的善举有望让两位患者重见光明,也让许多人为之动容。这启发我们( ) A.肯定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B.绚丽的人生都是脆弱的 C.珍爱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 D.对社会的贡献就是挽救他人的生命

二、简答题

1. 材料一 王平准备参加社会实践小组,周日到大街当文明监督员,协助交警维持秩序。对此,妈妈说:“在大街上干再好,也没有人知道是你,劳而无功,不 值得。”

材料二 “成功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但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1) 妈妈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2) 从生命的角度谈谈材料二给我们的启示。

思维导图——构建本课的主体框架 4

第4篇:第四课第一课时学案

佳二中2013级政治学案

必修4 第二单元

编写教师:

备课组审核:

教研组审核: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 自主预习案

【学习目标】1.讲解并记忆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说出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知识梳理】

1、传统文化的含义及表现 (1)含义:传统文化石在___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___的文化。 (2)文化的继承性的表现

从____、____、____、____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2、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____。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____,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____。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____。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共同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____。 (2)作用

在社会发展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____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净胜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____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____、妨害____的消极作用。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___,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___,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

【预习检测】

1.正如一首歌里唱的:“温州是个好地方,四季八节有名堂。拜年送礼纸蓬包,拦街福斗台眼看花爻。清明踏青塌饼儿,重五龙船斗南塘。七月七喜鹊咄巧食,中秋赏月走麻行。登高做节恁闹热,你讲看爽看不爽。”歌词重新唤醒对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看,上面歌词中介绍的温州文化现象属于( ) 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思想的继承 C.民族节日的传统习惯

D.传统道德的继承

2. 深受两岸瞩目的“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馆举行。这引起了全球华人的强烈反响,这表明( ) A.传统文化有相对的稳定性,被人们世代沿袭 B.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被本民族普遍认同 C.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我的疑惑】 佳二中2013级政治学案

必修4 第二单元

编写教师:

备课组审核:

教研组审核: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合作探究案

【质疑探究】

【当堂检测一】历史上存在的文化就是传统文化吗?

【当堂检测二】有人认为,传统民居占用太多的土地资源,在人口日益增长的今天,我们应该将其彻底抛弃。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当堂检测三】戏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为什么今天依然存在?戏剧作为传统文化,我们如何看待它的作用?

【当堂检测四】如何对待“忠国”与“忠君”思想?

【拓展训练】

1、下列属于传统文化的是( )

①传统习俗 ②北京故宫、长城 ③张家界自然风景区 ④《论语》 ⑤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⑥ 延安宝塔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

2、在台湾城乡,祭祀孔子的文庙随处可见。许多台胞在山东参观访问时,无论行程多A.台胞热爱祖国 B.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C.台湾用儒家思想治理社会,台胞深受影响 D.曲阜“三孔”圣地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3、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止气”,同时赋予了么紧迫,都要去曲阜“三孔”圣地。这说明(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 A.相对稳定性 B.鲜明民族性 C.较强融合性 D.明显渗透性

4、“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这说明文化具有:

A.积累性 B.稳定性 C.民族性 D.继承性

5、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条件下,我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就必须( )

①尊重和认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极地培育和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和认同外域文化,积极融人外域文化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借鉴外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④坚决抵御外域文化,维护本国的文化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6、拜年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春节时相传下来的习俗。有报道说,小沈阳和众徒弟给师傅赵本山跪地磕头拜年,感谢师傅的带携之恩,这种做法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有人认为拜年有很多方式,现阶段人们拜年一般已经不再采用磕头施礼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握手、拥抱等形式,或者采用电话、手机短信等更加便捷的拜年方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春节拜年的认识。 佳二中2013级政治学案

必修4 第二单元

编写教师:

备课组审核:

教研组审核:

【总结提升】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复习巩固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张岱年说:“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只要有优秀的民族文化,就会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D.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2.中国传统的节日大多产生于农耕时代,随着社会的变迁其赖以生息延续的文化土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习俗应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也无法吸引现代人的关注,下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其相应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②当前已没有落后、腐朽的东西 ③我们要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④对其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培根的这句话表明:

①正确的知识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②任何知识文化都推动社会进步 ③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④文化具有继承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清明节是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传统节日。至唐宋时期开始形成踏青、扫墓等风俗,成为民间重要的祭祖日。“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曾经简单粗暴地将扫墓、祭祖当成封建迷信活动加以禁止。改革开放以后,清明节又重新成为人们地重要节日。在这一天,人们或者扫墓、祭祖,寄托对祖先地哀思;或者踏青、植树,享受初春地美好时光;或者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这说明: A.扫墓、祭祖属于封建迷信活动,应加以禁止

B.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是对的,应积极提倡

C.把握正确的判别标准,是有效地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基本依据

D.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随着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系列措施的制定和大批经典现代京剧的播映,群众学习京剧的热情又被重新点燃。这启示我们(

) A.要发挥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影响的作用B.要发挥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C.要对传统文化加以甄别、改造、剔除D.要坚持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二、材料分析

6、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又与中国“和”文化传统有着历史渊源。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识,到“协和万邦”的国家理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成长。

有人认为,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回归中华民族文化。对此请谈谈你的认识。 佳二中2013级政治学案

必修4 第二单元

编写教师:

备课组审核:

教研组审核:

第四课 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 答案

【预习检测】 AB

【拓展训练】 1-5 ABADC

6、(1)拜年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习俗,对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2)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拜年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小沈阳和众徒弟给师傅赵本山跪地磕头拜年的方式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应当予以改造或剔除。

【总结提升】 1-5 BCBDD

6、(1)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2)对待传统文化,要立足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以体现时代精神,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建设和谐文化,不是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简单回归。

第5篇:高一政治生活第五课第一框导学案

第五课第一课时《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导学案

【课前延伸学案】

【课标要求】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

1.明确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主要职权。

了解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

2.运用事例说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具体表现。

【学习重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学习过程】

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

(2)地位:

(3)职权:

(4)常设机关: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

(2)地位:

(3)职权:

(4)与全国人大的关系:

二、肩负着人民的重托

1、人大代表的地位:

2、人大代表的产生:

3、人大代表的任期:

4、人大代表的职责、义务:

5、人大代表的权利:

晨背关键句: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利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的权利,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的事务,并由权利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

(3)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行政区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讨论决定本行政区的重大问题并由它监督实施。

(6)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及其产生: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7)人大代表的职责: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8)人大代表的职权:审议议案、表决各项决定、提案权、质询权。

【课内探究学案】

【探究1】有人认为,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互相监督的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2】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为老百姓说话”成为许多代表恪守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大会收到的各项议案中,“关注民生”成为最大的特点。有关“三农”、就业和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成为代表们议论的焦点。

(1)人大代表为什么要“为老百姓说话”?

(2)人大代表应该怎样“为老百姓说话”?

【探究1】(1)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同时,在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其他国家机关又有分工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2)在我国国家机关中人民代表大会居于支配性的地位,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工作依靠人民代表大会,又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有效监督之下,以防止权力滥用,避免重大失误。

(3)所以认为二者是互相监督的观点是错误的。

【探究2】(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他们是人民选举产生的,应当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他们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因此人民代表应当“为老百姓说话”。

(2)①人大代表要认真履行义务。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②正确行使职权。在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提案权和质询权等方式,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各项职权。

课堂有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人民政府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审议。根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认真修改后获得通过。上述材料体现了全国人大的() ①最高立法权② 最高任免权③ 最高决定权④ 最高监督权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3.上题材料表明全国人大()

A.是我国的领导核心B.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C.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D.是我国法律监督机关

4、人大代表必须把密切联系选民,反映民意、履行职责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这表明()

①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对人民负责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③人民代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④人民代表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 ①③④

5.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不同之处在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处于最高地位

6.有一位人大代表,在日常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了30多个议案和建议。表明他认识到人大代表应()

A.履行政府赋予的权利和义务B.直接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

C.履行宪法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D.直接行使国家最高权力

7.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其履行职责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否落到实处.近年来,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建立的人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或选区选民述职制度,对于完善人大代表监督机制,督促代表认真执行代表职务,深化人大代表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建立人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或原选区选民述职制度,有利于()

①真正体现了人民民主 ②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 ③便于人民对人大代表的监督

④是选民直接参与行使国家权力的表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全国劳模、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农民申纪兰是唯一的一至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她说:“人民代表,就是要理直气壮代表人民利益,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一一这就是()

A.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代表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C.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D.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

9.今年的“两会”.比往年更加开放。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来自各地区、各阶层的代表委员敢于成为本地区、本阶层利益的代言人,敢于通过议案提案的方式表达各自所在群体的利益诉求,也敢于在会场上发表针锋相对的意见。对此,有媒体这样评论:人代会上代表们鼓掌的次数少了,议论声多了;分组讨论时说“学习汇报”的少了,敢于博弈辩论的多了,这是一种积极的进步,是人大代表“角色意识”的真正回归。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看,人大代表应具有怎样的“角色意识”?

课堂有效训练

1—5:ADBDD6—8:CAD

9.答:(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同时,人大代表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如果具体讲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同样给分)

【★课后拓展学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河南省修武县人民法院专门为人大代表设立了旁听席。目前,先后有全国、省、市、县5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旁听法庭审理,为法院提出10多条建议,支持法院审理30多件大案、难案,收到明显的社会效果。修武县人民法院专门为人大代表设立旁听席,开门纳谏、接受监督,表明()

A我国公民事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B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国国家机关的工作作风

C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D人民法院有接受人大代表监督的法定义务

2.近年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能,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司法不公案件进行个案监督,纠正了一批冤假错案,得到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赞扬。这说明

A.人大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B.人大可以代替司法机关的职权

C.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D.我国司法机关受人大监督,对人民负责

3.全国劳动模范、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农民申纪兰是唯一的一至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她说:"人民代表,就是要理直气壮,代表人民利益,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一一这就是中国的民主。"申纪兰的这段话表明()

A.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代表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C.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D.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

4.有一位人大代表,为真正体现人民的呼声,在日常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了30多个议案和建议。者表明他认识到人大代表应 ()

A.履行政府赋予的权利和义务B.直接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

C.履行宪法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D.直接行使国家最高权力

5.参加会议的人大代表,通过审议,分别对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其他报告提出了意见,国务院及其他机关认真做了修改。这说明()

A.人民代表的权力来自人民B.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C.人民代表享有提案权D.人民代表享有质询权

二、非选择题

6.某校高一某班组织同学就人大代表的选举进行了讨论。

同学甲认为: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我是人民的一员,因此,我要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同学乙认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是人民代表的事,选谁当代表与我无关。

请运用有关知识对上述两位同学的看法进行评价。

【课后拓展学案】

1—5: DDDCB

二、非选择题

6.(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甲同学认为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是正确的,但认为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是不正确的。在我国,人民选举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因而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2)同学乙认识到.在我国,人民代表作为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这是正确的。但人民代表来自人民,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选举称职的代表可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因此,选举人民代表与每个选民息息相关.同学乙认为"选谁当代表与我无关"是错误的。

第6篇:15、《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导学案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凭借语言材料,想想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这株柳身处逆境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

一、复习巩固,拓展导入。

1.听写生字词:铁铸 虐杀 摧毁 吟诵 卓绝 任性

2.学生交流关于柳的古诗词。组内交流。班级展示。

二、一读课文,感受柳树高大,体会写法。

1.读课文第五张自然段,小组讨论。根据提示完成批注:

(1)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先圈出关键词,再说一说,写一写。

(2)用“﹋”画出联想的句子。

(3)从“巍巍然撑立”可以体会到

(4)这段描怎样的顺序写的?

2.组内根据上面的小标题练习复述课文。3.班级展示。

三、二读课文,从联想中感受柳树的精神。

1.读课文

6、7自然段,小组讨论交流 (1)作者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猜测和想像?

(2)对比这两段,作者分别猜测了什么?想像了什么?

(3)这两段想像对写柳树特点有什么帮助?这样的表达方式对你有什么启发?

四、三读课文,由物及人,启迪人生。

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请你提炼出作者从这株柳树身上受到的启发是:①;②

2.那我们又能从“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句话中受到怎样的启发:。

【检测反馈】

二、1. 请你采用拟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想象这课柳树某一次战胜困难的经过,并把它写下来。(200字)2.听写课文最后一段

上一篇:八项规定计划下一篇:文艺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