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形象之我见

2023-03-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重塑形象之我见

声音形象之我见

一、声音形象的概念

形象,一般指具体事物,而文学艺术的形象是“人们从审美理想的立场出发,根据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生活图画”。从这个意义上讲,笔者认为,声音形象是在探索鲜明的声音和回声的实践活动中,在非理性的和无意识的状态下,通过理性的意识和精神上的再创造,以科学技能和智慧听觉来调解产生出来的声音客体的实际效果。

我们知道,嗓音并非仅仅是发声体的机能活动,它是声音的形象,是通过身体上的各种渠道的调动投射出的供人们辨听、欣赏的声音艺术空间的效果。

二、正确声音形象的构成

声音:我们预期塑造出的形象,其声音应当是优美、丰富而又柔软的,既响亮又有润泽的,正确而理想的声音。

共鸣:我们阐述的共鸣是指高位置的头腔共鸣,其共鸣点很集中,像针尖一样,而且声音富于穿透力,但又感觉不太响。

气息:好的声音形象是一定要有呼吸支持的。要用劲、不漏气、不费力、气很长,要有一种气永远用不完似的感觉。

喉咙:要达到声音形象的理想境界,必须在歌唱时打开喉咙,咽腔绷紧成共鸣管道,具体说就是抬软腭、下喉头,像半打哈欠状。

三、声音形象在歌唱中的作用

笔者以为,好的声音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教唱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声音概念,教唱的全过程也就是不断改变学生声音概念的过程。

歌唱,作为一门纯粹的听觉艺术,以它的“非空间造型性”“非语文性”抽象的特征,使歌唱的实践性认识功能受到制约,使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显得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形下,只有唤起非听觉的体验,即音乐声音形象化的联想,才使这种“神秘信息”的传递成为可能,从而把不可言传之情付诸语言,把不可见的声音美感付诸形象化的听觉。通过形象的描述作为中介,去接近声乐艺术的本质。

四、声音形象的把握

要塑造出理想的声音形象,就必须把所有的歌唱活动看作意识和机体的双重活动,我们要坚信,意识在身体的各种活动的控制和配合方面的统治力。关于这方面,笔者想从声音形象确立过程中的形象与活动的关系来论述。

1.意识与声音形象

艺术性歌唱是由歌唱者演唱时心中的想法和概念来支配的,一个人怎么想的,他就怎么唱。这从根本上来说,“发出声音的是意识,而不是嗓音”。 因此,既然声音总是追随思想而动,只有想得美好,你才能唱得美好。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歌唱是高级心理活动现象之一,与其说是用喉部来歌唱,不如说是用智慧来唱歌。

笔者认为,声音必须在想象中或在内心中听到,而不是从身体上感觉到。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启发学生多思考。要把学生的意识坚定地集中在所希望发出的理想的科学的声音上。用心塑造形象,使学生的精力直接用到已准备好接受工作的嗓音渠道中去,并反复地回到这个形象上。要有耐心地、坚持不懈地集中在这个形象上, 直到从意识的控制中获得解放,从自然状态进入必然王国。正所谓“声音是蕴藏在发出声音的想法之中的”,任何盲目地模仿现成的模式,或是用毫无意义的无动机、机械的活动来训练肌肉的做法,都会阻碍艺术性歌唱的表现动力和正确声音形象的树立。

2.听觉与声音形象

笔者认为,通过练耳来发展声音形象,这是一个想象声音的过程。在实际发出声音之前,先在心里“听到”声音效果,对歌唱运动所发出的声音,通过敏锐的听觉和已知技巧和经验,

细心地去感受、辨别、判断出正误和优劣。清楚整个歌唱活动所追求的音响和“声音形象”,总是把一个好的声音样板树立在歌唱训练的前面,竭力仿效它直到踏上自己的道路,就像一个画家试图画出物体之前一样,他会清楚地设想它的整体面貌。

长期的声乐教育实践使笔者体会到,一个好的声乐老师必须要有一副好耳朵,没有好的听力,就不可能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正确的判断,更不会有好的富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对不同的声音,老师不要武断地下结论,要全面分析一下,然后再下结论,并且给出解决的办法。否则,就会严重阻碍学生的进步成长,尤其是不利于声音形象的确立。

3.教学语言与声音形象

歌唱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从艺术歌唱的角度,是为了表现自我,释放压抑在心中的情感,交流歌者和受众之间的情绪。从科学技巧的角度或者说从教学的角度,就更多地要涉及和检验表现的完成效果。如果在歌唱训练中,要描述和分析所观察到的声音状态,并从构成这个状态的原因找到它们的效果,仅仅有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要把嗓音运动的基本原理及声音形象表述清楚。可以说,声乐教学中的大部分困难就是在我们试图向学生讲解怎么做时产生的。因此,为了准确地交流,加速想法的传递,教师在教学用语上要把握源于共同体验的某种特定的要素,以赋予形象化的语言或生动的比喻,引导学生用各种新的体验去感受它。比如,“唱高音就好像声音从脑袋顶上跑出去冲到天上一样”,研究发现,这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帮助,是能够直接让学生建立声音形象的好方法。再如,为了让学生把气吸得深而饱满,常用“打哈欠”“闻花”的形象来比喻。为发出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激发学生去想象在自己腰上围着充气的汽车轮胎,要时刻感觉到一种富有弹性的力量在支撑着自己的腹肌。通过长期的声乐实践,从发声运动的全过程中总结概括出来的专业声乐术语,作为教学实践的科学的语言,不仅加强了解释能力,还使学生能够顺利地找到声音的位置。这些明喻或暗喻有时候会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而迸发出强烈的艺术灵感,甚至能够产生顿悟的功效。

所以说,声乐教师的语言必须是科学的、生动的、形象的,甚至是夸张的,这绝对有利于尽快实现从抽象到具象的这一根本性转变。

4.示范与声音形象

在艺术家的成长过程中,尤其在学习声乐初、中级阶段,没有一个人会拒绝从模仿中获得灵感。而任何能够示范的教师也从不低估这种极为直接的教学手段。

在声乐教学中,我们一直鼓励学生多听、多看,尤其是大师们的作品,要分析他们的技法,模仿他们创造性的技巧,目的是研究他们是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自己的天赋,创造出卓越的声音。我

第2篇:“伊人”形象之我见

对于《蒹葭》里的“伊人”,政治家们想象他是一位隐居的贤士,求而不得;怀情者说他是朝思暮想的意中人,寻而不见;暗藏壮志的人把他升华为人生理想,命途多舛;而我实无高见,只依稀觉得或许可以把他理解为我们的家人,若非让我说出理由,那应该是这样的吧。

百家讲坛中有一位曾仕强教授,记得他在讲授《易经的奥秘》时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国的文明历史未有断过。从远古的炎黄始祖到今天的新世纪,华夏五千年更迭往替,分分合合,神州大地曾出现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也曾遭受外族入侵,破败萧条。至于近代,有目而不观世界,有耳而不入新闻,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百年之久。但是,中华儿女从来没有被异族完全奴役,中华民族未被任何一个国家征服,中华文明更没有被其他文明所同化,上下五千年我们是完整的,连续的,从未间断,从未消失。为什么我们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为什么我们的文明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因为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一个民族像我们的民族一样重视家庭,在我们中国人心中“家”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孔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时的“家”虽与现在的“家”概念不同,但无论古今“家”一刻也没有被我们忘记。那是有“治国平天下的贤士”,那里有“幸福快乐的爱情亲情”,那里是我们扬帆远航的起点,那里是漂泊打拼后终要回去的地方,就如落叶要回归根一样。既然“家”如此重要,我们没有理由排除这样一个可能:《蒹葭》这首诗中的“伊人”指代“家人”。

多少个秋深月明之夜,多少颗灰飞云漫之心,寒冷的夜安静得有些可怕,流逝得有些无聊,孤独和忧伤将游子包围,久寝不寐的他辗转反侧。一阵风略窗而过,吹进了他的心田,拂乱了他的思绪,此刻他在想念谁呢?是独守香闺的娇妻,是调皮可爱的孩子,是年迈体弱的父母。。。。。。他不忍再继续回忆那一张张面孔。他努力寻找着那个“伊人”,可是仿佛有千山万水在阻隔,道路又极其艰难,怎么也触碰不到她,他感到无助甚至有些绝望,一行热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天渐渐放亮,露水还未干透,清晨的阳光散满整个屋子,他睁开惺惺的睡眼,才发现那是一个梦。这个梦很多人都有过,一个游子在深秋之夜,由于思恋亲人,在梦中不断出现“伊人”的画面,他很累很累,却一直没有放弃追寻。《蒹葭》很可能描写的就是这样一个梦境,这个梦也符合这首诗所渲染的意境,再看这首诗诞生的环境,犹如这个梦产生的环境一般,既然三点都非常吻合,那么还有理由不相信“伊人”指代“家人”吗?

所以,综合上述的论证,我认为《蒹葭》中的“伊人”指的是“家人”。当然其他观点也有可能正确。

第3篇:职业形象之我见

职业形象之我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形象的包装已不再是明星的“专利”,人们对自己的礼仪形象越来越重视,好的形象不仅可以增加一个人自信心而且对个人的求职、工作、晋升和社交都起着至关重要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求职难已经成为困扰当今大学生的一个普遍问题,不少大学生求职时都屡受挫折。大部分大学生都缺发良好的职业形象,这让用工单位对大学生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这些即将进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具备我们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吗?他拥有我们所需要的潜力吗?他能成为我们的同事吗?而树立一个良好的职业形象可以消除用工单位的疑虑,给大学生毕业找工作有提供很大的帮助。

当然,在职场中职业形象的影响就更大了。职场人士的形象将可能左右其职业生涯发展前景,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成败。据着名形象设计公司英国cmb对300名金融公司决策人的调查显示,成功的形象塑造是获得高职位的关键。另一项调查显示,形象直接影响到收入水平,那些更有形象魅力的人收入通常比一般同事要高14%。由此可见职业形象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职场形象呢?职场形象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给人的长期印象的总和,即人们对他的视知觉和心理感受的程度。职业形象是指人们对某种职业的承担者的所有行为和表现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它是构成个人形象的基本因素。职业形象本质上也是一种角色形象。职业角色是一个人在一生中扮演的几个最重要的角色之一,这是山于人的一生很长一段时间是在职业生活中度过的,而且人的理想、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职业实现的。既然职场形象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给人的印象,那么应该说惟有进入职场才有职场形象,大学生尚未进入职场,为什么需要建立职业形象呢?这是因为大学生终将进入职场,在就业形象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能否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要看两方面:

一、实力和专业素质;

二、具备别人所没有的职业形象。具备职场所期许的形象,看起来像职场中的人,会帮助大学生叩开职场大门;看起来不像职场中人,则很容易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失去很多机会。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以此可见,对于正在求职的大学生来说,打造良好的职场形象已成为与锤炼职场修养同等重要、同样紧迫的事情,它不能等到进入职场后才去经营,而是进入职场之必需。一个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场形象和修养,他才能理直气壮地对用人单位说:我的素质和能力与工作职位要求相匹配,我将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员工;而用人单位也才有可能对他的未来表现有一种良好预期。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的职场形象和修养,就如同他的个人品牌和标签,用人单位正是通过这个品牌和标签来认识与评价他,决定是否给他颁发进入职场的通行证。

大学生如何树立一个良好的职业形象

对于大学生来说,打造良好的职场形象和锤炼职场修养绝非一日之功,它要求我们的大学生们必须从头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踏入大学校门第一天开始,就要进行自我磨砺、自我修炼,打好专业基础,致力于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尽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多掌握一些实际技能,不仅要学习着装、谈话、礼仪的知识和技巧,还要学会运用成功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公共关系学、人际沟通交流等一系列理论,同时还要深刻了解所要求职的单位的文化及传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领袖气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只有将以上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塑造出良好而完美的职场形象,并由此建立寻求卓越的成功理念,帮助自己克服求职及进入职场的恐惧,指导自己顺利求职和进行成功的

职场实践。

职场中的职业形象

成熟稳重是关键。所谓职业形象,当然需要与你的职业紧密结合,而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要体现出你在职业领域的专业性。任何使你显得不够专业化的形象,都会让人认为你不适合你的职业。

职场形象要突出个人风格。作为当代大学生,思维和性格越来越差异化、个性化,对自己职业形象细节的专注,对自己职业形象价值的认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在职业形象上也必须在细节上体现出个人风格。

当然,大学生塑造良好的职场形象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外在的美,而是为了辅助求职的成功以及日后事业的快速发展,展示给用人单位自己的力量和成功的潜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职场形象已成为大学生们成功求职和走向职场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战略和武器。谁能够瞄准市场,以良好的职场形象给招聘方以全新而良好的感受,让他们相信你是他们最合适的人选,谁就能够成功推销自己;而在职业生涯中,谁能够有效地展示出一个与期待的职位相符的形象,展现出一个自信、有潜力、值得信任的形象,谁就能得到更多、更好的机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上司和同事才会相信你能适合更高的位置、胜任更重要的工作。

在这个越来越眼球化的今天形象比任何时候都重要,良好而完美的职场形象对于正在求职和刚刚步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帮手,它会在你的职场路上为你保驾护航。而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在社会上做出一分贡献来说的大学生,我们要认真学习并培养自己的职场礼仪,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积极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提高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素质与修养。

第4篇:丁玲的“莎菲”形象之我见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女士早期创作的代表作,奠定了丁玲在中国文坛的地位,该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悲剧女性形象——莎菲。

从文学价值角度讲,我认为最重要的就在于本文的自我意识所强调的个人主义。从封建伦理道德中初得解放的中国现代文学经常把个性解放作为与传统斗争的利刃,这次亦不例外,但是,丁玲在这里体现出的女权主义却是前人所不可及的。作者巧妙地采用了日记这一形式,从而正大光明又不会令人感到突兀地进行着自我剖析,“我”是全文最多见的主语,这种第一人称与日记的结合使个人思想意识得到了空前广阔的表达空间。首先来看,丁玲女权主义的表达,看到爱着莎菲的苇弟哭,莎菲的第一反应是快感,她说“自然,我是不能付一点责,一个女人应当这样。”;吻了心爱的凌吉士富于诱惑的红唇后,莎菲会因其内心的猥琐将其一脚踢开。“我要那样东西,我还不愿去取得,我务必想方设法让他自己送来。是的,我了解自己,不过是一个女性十足的女人,女人只把心思放到她要征服的男人身上。”这应该说是当时女性主义的一个有力宣言。虽然如果以现在的眼光看待,不得不说莎菲所体现的女权是一种不完全的女权主义,她还没有亦舒笔下那些世俗却不庸俗的女子们强有力的女性意识,一方面,她依旧将男性,而不是自己的修养、事业和生存作为大部分目标。当然,这同时也是当时时代特色的一个体现,刚从三纲五常中渐渐解脱的女性自然无法完全摆脱千年来迫不得已对于男性的依赖,莎菲能提出征服代替服从讨好,已是丁玲进步思想的一大体现了,是恋爱观解放的呼吁和显现。另一方面,对于苇弟的爱和带给苇弟的痛苦,她采取的事不关己的态度,虽说谁喜欢自己与自己无关,但是,苇弟对她的感情总是维系在她的不表明心境不愿脱离关系的基础上,这种女权又似乎有些过分压榨,不过,莎菲所表现的对自己的维护其实就是对女权的维护,其中的时代进步意义不可抹杀。另外再来看自我意识中的悲观与理想化的交织结合,“我宁肯能找到些新的不快活,不满足”她把寻找新的不快活当成生活中消磨时间的一种方式,透露着一种深刻的无奈和对生活的绝望,莎菲的悲观,是具体化的,但其实也是抽象化的,这是人物人格与时代的悲观融合了的大悲。莎菲的表面是笑,那是演给别人看的,内心是纠结与悲观,这是演给自己看的。她期待别人的了解,但她同时说过,我不愿让人懂得我,看得我太容易。这些矛盾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悲观。莎菲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追求着灵与肉相统一的爱情,她不畏惧对爱情的渴望,实际这是对自我,对现实超越的渴望,对期待的美好的渴望。她的爱情观“不是家庭,不是金钱,不是地位”也是她的人生观,这是对现实的叛逆,对不可能实现的美好的追求。或许悲观造就了她生活的空虚,所以她又用理想来填充空虚,但是回到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不是能得到光明与未来的力量。所以,最后,在告诉自己胜利了的同时,她还会说“悄悄的活下来,悄悄的死去,啊!我可怜你,莎菲。”这种自怜不是无意义的,实际上,莎菲没有真正接纳过自己以外的人,她用悲观和理想主义筑造了自己的城堡,保护了自我又幽囚了自己。可是在那个她无能为力的时代里,她的苦闷是艺术性的意识反抗,她的理想是对未来的呼喊。丁玲用大胆的女性亦舒、敏锐的文学感觉、细腻的叙述方式、毫不遮盖的笔触刻画了这一倔强形象的叛逆个性。

从历史意义来讲,首先,本文展现着现代发展上女性觉醒的一个重要片段,其鲜明的自我意识,个人主义,个性解放是对传统封建强有力的反抗。另外,我认为该小说的意义在于它的跨时代性,即使是今天,莎菲仍能以相似的心境引发读者的心理共鸣,每一个略带悲观同时又不曾放弃的人都会懂得莎菲并不是“卑微痛苦没有自主性”的女性形象。那个时代造就了没有安全感的莎菲,正启示着我们今日的安全感该如何找寻。

第5篇:国家公务员形象之我见

期间,竭尽全力地拥护他,支持他。而

这几年的实践,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政府官员媒介形象作用之三———

显著的示范效应。领导者以身作则,率

先垂范,通过媒介形象的生动传播,可

以对属下和公众的行动起着指导作用

和示范效用,调整和规范社会成员的关

系和行动。政府官员媒介形象要是真

诚可信,表里如一的,其潜移默化的示

范效应就是难以估量的。它如春风化

雨,“润物细无声”,有时恰恰是政府官

员在媒介形象上未加渲染的某些细节,

很可能被千千万万观众看在眼里、记在

心头,成为他们自觉行动的榜样力量。

还是说大连,这几年,大连市民在大众

传播媒介里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是

他们的薄市长不喝酒、不抽烟、不唱歌、 不跳舞,最大的爱好是“工作”,是“美化 大连”;他常常工作到深夜,每天晚上召

集局长们开会到很晚;他经常身着茄克

衫出现在大连市正在建设的项目工地

上;他曾率领大连的招商团奔赴各地招

商,每到一地都掀起“大连旋风”。有这

样的市长当大家的“工头”,大连的各级 干部都成了“拼命三郎”,大连的市民也 被外地人惊讶地说成是“最听政府的

话、最能与政府配合”的市民。这不能

不归结于媒介形象的力量了。

当然,政府官员媒介形象所产生的

作用还不止这些。随着我国干部制度

改革力度的加大,媒介将成为对各级政

府官员进行监督的有力武器。媒介会

起好作用,媒介也会起“坏”作用。因

此,政府官员媒介形象的好与坏,都将

对政府的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都会受

到人民群众的密切关注,我们必须去研

究它,重视它,这是一件于民、于国、于

政府官员本人都有利的大事。◇

[责任编辑:陈 勇][收稿日期]2001-06-07

[作者简介]吕 刚(1962-),男,辽阳行政学院副教授。 公共行政

国家公务员形象之我见

吕 刚

(辽阳行政学院,辽宁辽阳111000)

[摘 要]国家公务员形象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本文通过对我国国家

公务员的认识及其形象的探讨,提出了如何塑造良好的国家公务员形象的见解。

[关键词]国家公务员;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 D63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4053(2001)04—0017—02

国家公务员形象的问题已越来越

受到党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江泽

民总书记在全面组织工作会议上谈到

干部问题时曾语重心长地指出:现在我

们已经确定了一整套正确的路线、方针

和政策,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的贯彻执行,加强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

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具有至关重

要的意义。领导干部是国家公务员队

伍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他们是依法行政

的主体。这些主体行使国家的公共权

力,具有最高的行政权威。然而,正如

大家所知道的一样,如果行政权威只靠

其行政的法定地位和权力来维持,不注

意把自己的心思和精力集中到依法行

政、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上来,那么在当

今的民主国家中国家公务员就不可能

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领导科学理论告诉我们,管理者、

领导人特别是国家公务员的良好形象

主要有两大要素构成:一是“权力性因

素”,另一个是“非权力性因素”,其中能

够长期地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非权力

性因素。而在非权力性因素中,以国家

公务员的自身素质和形象魅力为核心,

它是影响国家公务员非权力性因素的

关键。

一、塑造国家公务员良好形象的时

代意义

国家公务员以什么样的形象来担

当起跨世纪的历史重任,塑造好哪些形

象,的确有着深远的意义。

首先,塑造国家公务员良好形象是

维护党和政府良好形象的基础。我国

的国家公务员是实现党的领导形象的

主体,是国家和政府良好形象的体现,

每一名国家公务员形象的好坏,都直接

地影响党和国家政府整体形象在公众

心目中的树立。因此,加强国家公务员

自身形象的塑造已是当务之急。

其次,塑造国家公务员良好形象是

建设高素质行政管理人员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的

稳定和发展,也相应地滋生出了许多腐

败现象,导致了一些国家公务员的作风

不正,行为不检,甚至腐化堕落,丧失人

17

2001年第4期辽宁行政学院学报No.4,2001 (第3卷第4期)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 (Vol.3.No.4)格,在公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破坏

了党和政府一贯良好的形象。因此,就

必须加强对国家公务员自身素质的修

养和建设。

再次,塑造国家公务员良好形象是

对社会与发展的正确导向。任何一个

国家的公职人员,即国家公务员,都是

该国家较高素质的人群组合体,所以国

家公务员的良好形象,就是一个社会形

象的标尺或是社会良好形象的旗帜,是

社会公众的榜样,起到了对社会公众正

确的导向作用,这一作用是任何其他社

会组织所无法替代的。所以,必须树立

起国家公务员的良好形象,为社会确立

一个学习的榜样。

二、塑造我国国家公务员良好形象

的内容

塑造我国国家公务员良好形象的

内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

1.国家公务员代表政府的形象。

代表国家政府的形象是国家公务员最

基本的形象,它是指国家公务员在对社

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应始终代表国

家利益,体现国家政府意志的行为。从

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国家公务员都必

须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有义务

为政府良好形象的塑造而严格要求自

己、约束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努

力成为代表国家政府良好形象的公务

员。

2.国家公务员的公仆形象。因为,

国家公务员的宗旨是全心全意地为人

民服务。公仆形象的实质含义就是塑

造国家公务员为民为公共事务服务的

形象,它与封建等级的官僚制度及专制

独裁制度截然相反,它要求国家公务员 是为民服务、清正廉洁的模范,而不是 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官僚。因此, 塑造国家公务员的公仆形象,就可以保 障国家公务员能够真正做到而且永远 做到为民服务。

3.国家公务员的执法形象。国家

公务员的执法形象对我国国家公务员 而言是最重要的形象。它是指国家公 务员依法执政、执法如山,确保国家法 律、法规正确地得以贯彻实施的行为。 良好的国家公务员的执法形象是国家 公务员法律地位的必然要求,执法形象 是最能反映公务员队伍履行管理公共 事务职能的公正形象,也是全社会公众 最为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因此,只有 国家公务员具备了良好的执法形象,才 能换回一个纯正上进、廉洁文明的社会 风尚,才能真正使我国社会实现法治。

三、塑造良好的国家公务员形象 众所周知,塑造良好的国家公务员 形象绝不仅仅靠国家公务员的不断修 养自身就可完成,它更主要的是靠完善 国家的法律制度、管理制度、监督检察 制度等,不断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实现。 我个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务员管理法

规。要把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不断加 强完善,使它尽早以国家公务员法的形 式表示出来,这样就可以对国家公务员 的管理加大力度,进一步强化对公务员 管理的法律效力,以保证公务员队伍的 纯正性。

2.净化国家公务员组织。要把严

公务员组织的入口,确保最优秀的人员 成为国家公务员。首先就现有的国家 公务员应进行严格考核,量化德能勤绩 的考核标准,对不称职的公务人员要坚 决给予辞退。其次对愿意从事行政管 理工作的人员要从资历、能力、品德等 方面严格加以考核,按公开、平等、竞 争、择优的原则录用。

3.不断加强对国家公务员的培训、 轮训的工作,不断提高国家公务员对新

科学、新知识的掌握能力。通过学习使 国家公务员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党的方 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从而保证在 行政执法中的良好形象,决不能将培训 工作流于形式。

4.努力提高国家公务员的依法办

事能力。严格要求公务员在执法过程 中依法行政,把握好执法尺度。一定要 行使好自己手中的行政权力,规范好自 己的行为;对自己应作出的行为要作到 位,要求他人作出的行为要规范,抑止 某种行为发生要准确,只有这样才能确 保提高行政依法办事的效率。

5.加强对国家公务员良好形象塑

造的宣传力度,不断培养国家公务员心 目中的形象意识。必须让每一名国家 公务员都时刻牢记自己的行为始终代 表着政府形象,从而增加国家公务员的 责任感,使国家公务员良好的形象树 立、巩固和不断地持续下去。

6.严格监督、查处国家公务员的违 法行为,保证其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 适当、公正、合理。一定要发挥我国的 监督体制的优势,加大监督力度,从重 从严处理那些懂法、执法但却违法、犯 法的国家公务员。

7.加强国家公务员内部的团结与

合作,使国家公务员整合为一个完整统 一的整体。因为保持整体上的良好形 象,是塑造国家公务员形象的最高目标 和最终结果,因此,必须要强化公务员 内部的团结与合作,决不容许行政部门 之间、上下级之间以及国家公务员之间 出现不协调现象,加强行政沟通,努力 做到行政协调,全体一致地去提高国家 公务员的形象,最终实现行政管理的宗 旨。◇

[责任编辑:田 野]

18

2001年7月

第3卷第4期吕 刚:国家公务员形象之我见Jul.2001Vol.3.No.4

第6篇:塑造博物馆讲解员形象之我见

字数:1983 来源:新科教 2011年8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摘 要: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是以陈列展览为依据,由讲解员进行提炼、选择、运用语言艺术,直接向观众有针对性的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一种宣教活动。因此讲解员给观众留下良好的印象,体现讲解员的风度、气质,以良好的个人形象为博物馆整体形象添彩,为文博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博物馆;讲解员;形象

博物馆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殿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基地,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博物馆丰富的历史文物陈列,都是先人的遗泽,历史的见证,无价的珍宝,它就象一部形象的历史记录,汇集着人类的文明,它所展示给人们的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宝贵文化遗产,是科学和文化不断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讲解员是活跃在博物馆工作的第一线,有着其它部门无法取代的作用。

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是以陈列展览为依据,由讲解员进行提炼、选择、运用语言艺术,讲解技能和真挚的感情,直接向观众有针对性的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一种宣教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讲解员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个博物馆的声誉和知名度,也是博物馆层次高低的一个标志。那么,讲解员的个人形象如何,也将直接影响到博物馆作用的发挥。因为她在面对观众时,她是博物馆这个整体的形象代表,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产生的评说,直接涉及的是博物馆及其展出的展览。所以,讲解员必须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从而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作用。

这里所说的形象主要是指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

从客观上讲,观众参观博物馆的展览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讲解员来实现的。讲解员的工作对象是观众,观众则是由社会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素养的各界人士组成,他们只要到博物馆参观,就都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博物馆展示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基本陈列,也有来自社会各行业部门举办的各种不同形式、内容的展览。如何让观众对展览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讲解员的工作就直接关系到观众参观的效果。为此,讲解员不仅要具有与陈列展览内容有关的科学知识,要口齿清楚,讲话流利,做到有问有答。并且,讲解员必须端庄大方地进入工作角色,接待观众要从容和气,服饰要整洁、美好、合体,这样会给观众留下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因此说,讲解员的形象对博物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外在素质是内在素质的表现。一个合格的讲解员必须是外在和内在的统一。一个人内在的流露,美好的装束与气质会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当然内在的美和丰富的知识修养对每个人来说,将是永恒的魅力,但一个人美丽大方的外表又是与这种内在和谐统一的。讲解员的内在素质应包括思想修养、学识水平、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表现能力等等。因为思想修养是由世界观来决定的,只有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也就是把思想内在的美转化成外在的形象美。要提高思想修养就要求讲解员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方针、政策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

其次是业务素质。业务素质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对于知识的应用不是一层不变的,因为事业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如对博物馆展出的文物和文物遗址的确认,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比如对于刚刚发现的文物和文物遗址,在我们还不十分认识或没有完全掌握它的时候,可能先下一个结论。但当我们另有其它发现或比照其它文献资料的时候,可能我们前一个结论就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而且要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己,充实自己,积累新的知识。

讲解员不但要对自己的业务知识了如指掌,做到观众百问不倒,还要掌握现代生活知识,其次是文学常识与文化欣赏。文学知识不都是为了应付与观众的谈话,而是具有陶冶讲解员情操的作用,从文学作品中得到精神的充实和欣慰,进而得到感情上的陶冶,讲解员的气质、风度也就会悄悄地发生一些变化。

同时还要学习地方历史和与之有关的古代历史等,只有在掌握大量历史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讲解员才能做到对讲解的内容了然于心,在讲解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知识融会贯通,使语言的表达自然天成,这就能使讲解员把自己的内在修养和外在气质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在观众心中留下良好的讲解形象。

总之,讲解员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应该是最佳的,言行举止、知识修养、风度魅力,乃至语言的文学修养,把观众引导在你所讲解的氛围中,这才是讲解员应具备的素质。并且要牢固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深入社会,提高自身素质,搞好服务,千方百计地把博物馆的讲解工作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中来,而且只有外在美与内在美融为一身才是我们讲解员的风度、气质,才能令观众折服,以良好的个人形象为博物馆整体形象添彩,为文博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上一篇:一切皆有可能精讲下一篇:表示走看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