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虫教学案例

2023-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毛虫教学案例

《小毛虫》教学反思

《小毛虫》是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为小朋友写的寓言故事,是二年级(下)第四单元“读课文理解词句”单元中的一课,故事描写了貌不惊人、行动迟缓的小毛虫不悲观失望不羡慕人家,而是尽心竭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蜕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振翅起舞,翩然而飞。通过毛虫的羽化,告诉学生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自卑、失望,要乐观自信,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事。惟有这样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这一主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

为了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我适时地动画演绎“笨拙挪动”画面,播放“破茧成蝶” 的过程,展现“昆虫世界的轻歌曼舞、生机勃勃”的场景和“蝴蝶与昆虫们共同生活的美妙景象”,促进对毛虫笨拙的深刻感受、羽化常识的形象感知。将关键词语的理解直观简明形象化,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又如抛弃一词,我一边说一边做动作:我用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东西扔出去,这就是“抛”,这样一演示,字形记住了,字义理解了,然后我又告诉他们,弃也是“扔掉”的意思,抛弃是两个近义字组成的词语,后面理解“笨拙 ”时学生就发现这也是近义字组成的词语,这是我们理解词义的其中一种方法。让学生从文字到画面,由抽象到具体的感知,在身临其境的场景中深刻地理解感受毛虫的“笨拙”蝴蝶的“美丽”,体会蜕变的艰辛和快乐;激发学生产生先同情可怜、后敬佩赞赏的情感的变化。

二、不足:

学生对毛虫的初步印象展开,在教学中未充分利用资源,抓关键词理解品读时,感到学生能准确找到一些关键词句来体会,但教师想呈现完整的一堂课,受时间的限制,未给更多机会充分交流,有点到为止的感觉,还不能通过有效的点评激起学生更高层次更深入的思维感悟,还可以更好的品出味来,小毛虫渺小,但它不自卑,它是一个脚踏实地、勤劳肯干的小生灵,直到有一天,它破茧而出,幻化成蝶,这个过程是艰难的,小毛虫经历过痛苦,但它无所畏惧,这个过程充满了诗意,小毛虫的变化梦幻一般,像一个神话。以上是一些上课后的不成熟的体会。

第2篇:《小毛虫》教学反思

《小毛虫》一文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组“改变”中的第四篇文章。课文讲述了一只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过程,充满了人文气息和童趣。

根据课文编排目的和学情,我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设为: 1.复习生字词。

2.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关键语段。

4.体会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唯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生机勃勃”“尽心竭力”“九牛二虎之力”“色彩斑斓”等词语。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语句。

在进行微课展示后,静下心来再次研读课文,发现其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1.虽然第一课时设计的是生字教学,但本课时应设计写字环节,让每节课都要保证10分钟的书写时间,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字词,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在第七自然段成蝶后的教学时,只从“灵巧、轻盈、色彩斑斓”等外在情态了解了小毛虫,并没有抓关键词“惊奇、愉快”体会它惊喜欢快的心情。

3.朗读指导不到位。

从小毛虫起初的“可怜”,到编织茧屋的“尽心竭力”,再到破茧成蝶后的“惊喜”。小毛虫的心情是不停变化的,应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从而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4.在目标设定时,忽视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借助提示讲故事”。本目标应该分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从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即可提出总览全局的问题: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让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句,弄清“小毛虫——茧——蝴蝶”3个成长阶段,再让学生结合3幅插图,说说插图对应的是哪些自然段,为后面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故事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应鼓励学生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的提示,引导学生完整地讲述故事。

5.微课的语言在表达时应该是角色分明的。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指导性,语气坚定。学生的语言应该是富有童趣的,富有探究精神。角色的转换,要自然、简练。

总之,本次研讨课让我对微课的教学形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希望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让遗憾少些再少些。

第3篇:《小毛虫》教学反思

《小毛虫》教学反思《小毛虫》一课是一篇新的课文。课文讲述小毛虫变成茧、变成蝴蝶的过程。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两个道理。这节课上,我刻意地在学习由浅入深地教学方法。在此理念下,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初读课文,了解变化;

二、细读课文,对比变化;

三、联系自己,感受变化。

第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小毛虫变成茧,变成蝴蝶的过程。这一个环节的答案就在文章中,即使只读了一遍课文,孩子们也能找到答案,并不是一个难点。

第二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利用两段文字的对比,感受小毛虫蜕变的惊喜:描写小毛虫的部分,描写小蝴蝶的部分。小毛虫的描写,抓住“笨拙,可怜”两个词。“笨拙”的理解,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一点点、整个世界”这些词语,通过理解词语含义,指导感情朗读的方法,体会小毛虫的笨拙。对“可怜”的理解,紧扣“既……又……更”这个句式,在造句中体会。孩子们对“可怜与笨拙”的理解越深入,当读到小毛虫变成蝴蝶时,越惊喜。描写“蝴蝶”的部分,抓住“轻盈、美丽”两个词,在朗读中感受蝴蝶蜕变后的喜悦。前两个环节的设计,集中在提取信息、积累语言上,学生的积极性也特别高。

第三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两个重点句子:“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我抛出一个问题是:“小毛虫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这个问题抛出的有点突然,学生一下子懵了,学习的积极性不见了。课后反思这个问题,发现难度的确太大了,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水平。如果做一些铺垫性的问题,过度一下,效果会更好一些。

回想这节课,我对自己比较满意的地方,是开始深入地挖掘教材了,虽然还是不太够。不满意的地方更多,在难点的设计上,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想当然的教学设计,只能让学生不知所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老师的。如果心里一味想着如何显示老师的认知,是不对的。深入地挖掘没有错,但深入后,更重要的是浅出。

第4篇:小蝴蝶和毛毛虫教学设计专题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田字格内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理解蝴蝶的发育过程,感悟大自然的神奇,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读好人物对话;理解蝴蝶的发育过程,感悟大自然的神奇美丽;激发兴趣。

课前准备:小蝴蝶和毛毛虫头饰、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语。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小蝴蝶和毛毛虫》。首先我们复习上节课我们所学的知识。

1、指名朗读。

2、开小火车朗读。

3、齐读。

二、教师范读,学生感受文章的美。

三、细读课文:

1、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童话世界,赶快来读课文。 出示自读提示:

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毛毛虫和小蝴蝶的对话。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勾画毛毛虫和小蝴蝶的对话。

师:毛毛虫和小蝴蝶都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含有他们对话的段落? 生读文。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的非常好,他们还注意到了小蝴蝶和毛毛虫的语气,同学们也再读一读,也体会他们不同的语气,并用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

生练习读课文。

2、细读并有感情的朗读小蝴蝶和毛毛虫之间的对话。

师: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老师把大家找到的对话,整理在了大屏幕上,谁来读读他们的对话?

生读。

在学生朗读时主要抓住描写小蝴蝶和毛毛虫的情感变化的词语或句子。比如:“毛毛虫初见小蝴蝶的惊喜;听了小蝴蝶的话不好意思,直至委屈的都要哭了”的情感把握。和“小蝴蝶由生气——惊讶——糊涂——吃惊——开心”的态度变化。在朗读时可进行不同形式的读如:

1、指名读

2、分角色朗读

3、男女朗读

4、分组朗读

学生在熟读和有感情的基础上戴上蝴蝶和毛毛虫的头饰进行朗读表演。

四、了解蝴蝶的发育过程。

师:小蝴蝶越来越糊涂,毛毛虫越来越委屈这可怎么办呢? 生:找蝴蝶妈妈。 学生朗读蝴蝶妈妈的话。

师:听了蝴蝶妈妈的话你们明白了什么? 学生回答. 出示蝴蝶发育的变化过程的图片,使学生进一步明白蝴蝶发育的变化过程,并且看图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卵——毛毛虫——蛹——蝴蝶)

师:小蝴蝶小时候和长大了不一样,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小时候和长大了不一样吗?

生:青蛙,小时候是小蝌蚪,长大了就成了青蛙了!春蚕、„„ 师:大自然中蕴含着无数秘密,只要你仔细观察细细去想,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五、板书

7、小蝴蝶和毛毛虫

卵——毛毛虫——蛹——蝴蝶

第5篇:《小蝴蝶和毛毛虫》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作路小学李静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课《小蝴蝶和毛毛虫》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和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理解蝴蝶的发育过程,感悟大自然的神奇,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读好人物对话;理解蝴蝶的发育过程,感悟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欣赏图片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蝴蝶图片让学生欣赏。(课件出示并响起音乐)

2、师:蝴蝶美丽吗?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时,遇到了一只趴在一片绿叶上的肉嘟嘟的毛毛虫,他们遇到一起发生了什么事呢?(转换白板出示蝴蝶和毛毛虫的图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小蝴蝶和毛毛虫》。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学生生字和生词的预习情况

1、学习二类字

2、自己看拼音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纠正字音。

3、范读课文并让学生回答问题。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让学生回答有几次对话并找出第一次对话。

师:请同学们找出第一次对话。

2、课件出示

2、3自然段(第一次对话)

3、朗读第一次对话

师:当毛毛虫发现小蝴蝶并喊她妈妈时,心情是怎样的呢?而小蝴蝶又是怎样反应的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4、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1)引导学生抓住“惊喜”“生气”两个词展开联想。引导学生细读、品读,通过朗读理解和感悟文本。(运用课件辅助)

师:毛毛虫看到蝴蝶并喊他妈妈时心情怎样?(学生答惊喜)“惊喜”在这里是又惊又喜的意思。(用笔勾画出“惊喜”)

师:从哪里看出是惊喜?

生:从“喊”一字看出。(用笔勾画)

师:还有从哪里能够看出?

生:从“!”可以看出。(用笔勾画)

师:那我们快来读一读吧!(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老师读旁白,学生分毛毛虫)

那小蝴蝶听到毛毛虫惊喜地喊自己妈妈时又是怎样表现的呢?(课件10)

生:生气……(勾画出来)

师:那小蝴蝶为什么会生气呢?

生:因为长得那么丑的毛毛虫竟然喊自己妈妈!

师:所以小蝴蝶生气了。那现在谁再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2)找两组学生 读小蝴蝶和毛毛虫的对话。

师:当毛毛虫看到小蝴蝶生气了又是什么样的表情呢? 生:不好意思……(用笔勾画)

师:毛毛虫看到小蝴蝶生气后非常不好意思地说:“姐姐,你真漂亮,像我妈妈一样漂亮。”那谁来回答毛毛虫为什么不好意思

啊?

生:因为他认错人了,把蝴蝶姐姐当成自己的妈妈了。 师:那你有认错人的时候吗?

生:有。

师:那你当时什么表情呢?

生:不好意思,害羞……

师:那你现在来读一读毛毛虫的话,好吗?

(3)让学生读毛毛虫说的话。

5、指导第二次对话(4—-6自然段)

(1)引导学生体会句子中问号所表达的情感,体会蝴蝶的“惊讶”“糊涂”和毛毛虫的“委屈”。

师:毛毛虫表现得很不好意思,那小蝴蝶接下来又是怎样表现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二次对话,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4-6自然段。

师:谁来回答小蝴蝶听了毛毛虫的话表情是怎样的?

生:惊讶。

师:那你能来表演“惊讶”的样子吗?

(2)找同学表演“惊讶”并读小蝴蝶的话。

师:他读的很好,谁再来在读一读?

师:当毛毛虫听完小蝴蝶的话后很认真的回答(指名朗读) 师:那小蝴蝶相信了吗?

生:没有……

师:小蝴蝶没有相信,反而糊涂了,毛毛虫怎么会和我是一个妈妈呢?(指名朗读小蝴蝶的话)

(3)角色换位,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毛毛虫的内心变化。 师:如果你是毛毛虫,明明蝴蝶就是自己的妈妈,可是却被

蝴蝶姐姐误解,你的心情怎样呢?

生:难过……

师:当然难过了,这时毛毛虫委屈的都要哭了,谁来读一读毛毛虫说的话?(用笔勾画)

找两个同学朗读。

6、角色表演

师:毛毛虫很委屈,可是小蝴蝶也很糊涂,到底毛毛虫是不是蝴蝶的孩子呢?一会儿我们再来揭开谜底。现在我们分角色再来朗读小蝴蝶和毛毛虫说的话,谁愿意来读?

7、朗读完后再找三组同学上来戴头饰表演小蝴蝶和毛毛虫。 师:他们读得很好,谁愿意来扮演美丽的蝴蝶和可爱的毛毛虫?

8、学习7-9自然段,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师:毛毛虫到底是不是小蝴蝶的孩子呀?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课文中的7-9自然段吧!

师:毛毛虫是小蝴蝶的孩子吗?(是)

师:那毛毛虫是怎样变成小蝴蝶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师:当蝴蝶刚从产的卵理孵出来时,也是毛毛虫这个样子的,后来吐丝结茧,把自己封在里面,脱去外皮变成了蛹,蛹在茧里睡上一段时间最后脱去蛹皮,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师:当小蝴蝶知道毛毛虫是自己的弟弟后怎样做的呢?(出示课件)

四、配乐朗读课文

师:课文学习完了,让我们再来美美的读一遍课文吧!

五、拓展延伸

师:小蝴蝶小时候和长大后不一样了,像蝴蝶这样的生物我

们叫它变态生物。大自然中蕴涵着无限的神奇和无数的秘密,只要你仔细观察,多多动脑去想,就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

《小蝴蝶和毛毛虫》课后反思:

《小蝴蝶和毛毛虫》这一课已经讲完了,回想自己讲的课,有很多不足之处,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教学方法。

这篇课文,我着重抓了两部分来处理:

第一部分在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的同时,抓住“惊喜”和“惊讶”两个词语的理解。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看字猜意法。通过对比朗读再体会两个词语的不同!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进而深入的体会毛毛虫和小蝴蝶当时的心情。

第二部分是对小蝴蝶成长过程的处理。教学目标中让学生了解小蝴蝶的生长变化过程,所以我采用了看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加深对毛毛虫生长过程的认识。

从整堂课来看,似乎每个教学环节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但是就像是设计了一间房子的框架。没有各个角落的细致布置,就不会有一间漂亮的房子!我的课,就让自己有一种这样的感觉。效果最好的就是“惊喜”和“惊讶”两个词语的处理,让学生在学习词语理解的同时,深入到文章中的情景,具体的感悟了两个词语的不同,学习作者表达的准确。词语的处理成了本课最靓的“点”。但是好多细节处理还是不到位,有些地方有些形式化了。比如第二部分就有走过场之嫌,似乎是为了每个步骤的完成而进行不间断的教学,过重重视了教学的预设,处理的不够深入、扎实!给人浮于表层的感觉!如何让语文课上的扎实、真实、朴实!是我今后要摸索的道路!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对话,感受小动物们说话的语气,有感情朗读,整个教学环节好像都是有教师在主宰着一切!学生不过是在迎合老师去读,去说。老师预设好一条阅读的线,每到一个知识点便要不合时宜的介入学生的阅读活动,牵着他们走!在整个阅读中不允许学生有离线之机。学生阅读主要是为了学会阅读,发展语言,提高语文素养!但整个课堂,感觉对话部分的感悟,还是脱离了整体语境让学生孤立的进行理解,使语言所包蕴的情感断流了!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自主,无法主动探究,只在老师预设的“精心牵引”下,亦步亦趋!

这一课促使了我的思考: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进行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既然是对话,学生通过自己阅读与文本及作者进行交流时,必然有自己的看法、感想!教师不该以对课文的理性分析,来代替学生对课文语言的汲取!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做到“尽职而不越位,出手而不牵手”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真正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是我今后要不断思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6篇:小毛虫

22 小毛虫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小毛虫化茧成蝶的动人故事,童话用词生动、准确,故事情节生动感人,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学时我将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熟读课文中体会课文内容,理解主人公——小毛虫的内心世界。借助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了解小毛虫的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当自己不如别人时,不要悲观失望,而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的道理。在字词教学上,着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尽”,会写8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笨拙、羡慕、生机勃勃、竭尽全力、与世隔绝、色彩斑斓、悲观失望、九牛二虎之力”等词语的意思。(重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关键语段。

3.了解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体会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悲观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的道理。 (难点)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拼读生字,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学生) 2.制作小毛虫化茧成蝶的课件。(教师) 3.制作生字、新词学习卡片。(教师) 4.收集本课作者达·芬奇的资料。(师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图画,引出课题 1.教师借助图片,引生入境。

师: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风为我们带来了浓浓的绿意,带来了阵阵的花香,还带来了一片热闹的景象。(多媒体课件出示春天图片) 师:在春天的大花园里,快乐地生活着许许多多小居民。(情景转换,展示图片) 你看到了哪些小居民?(蜜蜂、瓢虫、蜻蜓……)

2.学生观察图片,发挥想象,自由回答。

3.这些小居民就是我们常说的“昆虫”。认识生字“昆”。 4.这些小昆虫都在做什么?(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 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昆虫都在“轻歌曼舞”,树上还有一只小毛虫(放大图片),这只小毛虫正做着与大家完全不同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条小毛虫。(出示:小毛虫图片)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小毛虫) 设计意图: 新课伊始,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认识主要角色,设置思维悬念,这样更有利于下一步对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教师有感情地读文。

学生听读后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谁的什么故事?

2.学生自由读文,读后对照课后字表,圈出本课需要认识的1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

设计意图:熟悉课文,初步感知内容是深入学习的基础,在读文中关注生字。通过圈画,结合语境感知的方法,让学生对本课生字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三、再读课文,初识生字

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

2.学生自由读文,读后用“○”圈出自己喜欢的词语。 3.小组交流,自学本课的生字。 4.汇报交流成果。

(1)分四组出示本课1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分小组读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重点强调读音易错的生字。

“任、绒”是翘舌音;“尽”是多音字,在本课读“jǐn”,还有另外一个读音“jìn”;注意“律和愉”在读音上的区别。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4)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师生一起研究采用恰当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如熟字加偏旁:抽、纺、织、编、怎、消。

(5)通过组词等方式,进一步了解8个会写字的意思。

设计意图:由初读到熟读、朗读,使学生更熟悉课文内容,更加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的方式重点识记生字。

四、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一条小毛虫趴在一片叶子上,用新奇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生机勃勃。(强调冒号) (师范读。) 2.“新奇的目光”是一种怎样的目光?你能换一个词语来形容吗?(近义词:好奇) 3.请几位同学来为大家读读这句话,要求读出“新奇”的感觉。 4.小毛虫看到的周围的一切是怎样的?(理解“生机勃勃”一词。) 5.对比这些昆虫,小毛虫是怎样的?(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在学文中注意品词析句,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五、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出示课件: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2.指名朗读这段话。

3.从这段话中找出一个词语来表现小毛虫的特点。(笨拙:行动迟缓,不灵活) 4.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毛虫的“笨拙”?用圆圈圈出。(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一点点) 5.学生做“挪动”的动作,体会词语的意思。

6.引导思考:小毛虫挪动一点点,轻松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九牛二虎之力) 7.体会“九牛二虎之力”的意思。思考:小毛虫真的周游了世界吗?为什么这么说?

“九牛二虎之力”就是使尽了全身力量。

预设1:因为小毛虫很小,叶子相对小毛虫来说很大。

预设2:因为前面说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所以小毛虫感到就像周游世界一样费力。

8.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读出小毛虫“笨拙”的感觉。

设计意图:这一自然段的两句话凸显了两个矛盾,一个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结果“才挪动了一点点”;另一个是“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觉得“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教学时抓住这两个矛盾点展开讨论,让学生在思辨中

体会小毛虫的笨拙。

六、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学生认读8个会写字。

2.本课左右结构的会写字有5个,教师集中指导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 3.“整”是上下结构的字,笔画较多,指导书写时侧重上下重心平稳,下面的“正”拖着上方。“怎”字下面的心字底斜中取正,托住上方。

4.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教师指导。 5.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纠错。

6.布置学生课后熟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设计意图:书写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本课针对生字特点,侧重指导左右结构的字,以及难以书写的字,这样就做到了写字指导有重点,有针对性。

第二课时

一、借助图片,复习第

1、2自然段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小毛虫在树叶上艰难爬行的图片。 2.教师依据

1、2自然段的内容,讲述图片展示的情景。

设疑:小毛虫眼见其他昆虫“轻歌曼舞”而自己“步履艰难”,它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依据图片,回顾内容,学生会很快进入情境。设疑激趣,在思考中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探索与学习。

二、学习第

3、4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

3、4自然段。思考:小毛虫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学生听到后答疑。 预设:

(1)小毛虫心想: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2)小毛虫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别人。 (3)小毛虫尽心竭力为自己编织茧屋。

3.思考交流:

(1)举例说明你对“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的理解。

预设:蜜蜂该做的事情是——(采蜜);蜻蜓该做的事情是——(捉害虫);蚕宝宝该做的事情是——(吐丝)。

(2)从小毛虫的“想”与“做”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悲观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4.结合语言环境体会“悲观失望”“羡慕”“竭尽全力”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第

3、4自然段。

设计意图:抓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具体表现来体会人物特点,从而领悟从主人公身上折射出的处事哲理,做到读思结合。

三、学生自学第

5、6自然段

1.设疑引读:小毛虫在茧屋里问了一个什么问题?外面是怎么回答的? 2.学生回答前面的设疑。

3.让学生举例说说他对“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的理解。 (例如:春种秋收;松柏四季常青;候鸟迁徙等。) 4.请猜想一下外面的声音可能是谁说的。(学生自由想象,有道理即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较为浅显,适合学生自我学习,同时锻炼了学生围绕关键语句进行深入思考的能力。

四、学习第7自然段

1.默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小毛虫发生了什么变化?它最后变成了什么?(蝴蝶) 2.小毛虫是怎样从茧中挣脱出来,蜕变成美丽的蝴蝶的呢?我们一起来看

一段视频。

3.它变成了蝴蝶,现在它又是一只怎样的蝴蝶呢? 课件出示: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雾霭之中。

4.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灵巧——文中是说它的“动作”;轻盈——文中是说它的翅膀;色彩斑斓——文中说的是它翅膀上的花纹。)(板书:灵巧、轻盈) 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注意读出惊奇、欣喜的感情。 6.回想小毛虫的过去,看看现在小毛虫终于变成了美丽的蝴蝶,谈谈自己的感想。

预设:当自己不如别人时,不要悲观失望,而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样才能化茧成蝶,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设计意图:依托课件,展示小毛虫“化茧成蝶”的过程,然后品读重点语句,体会成蝶的美好,再通过联系上文,感悟小毛虫身上蕴含的品质,从而把情感教育蕴含于对语言文字的品析之中。

五、复述故事,课后延伸

1.出示课后第2题,依据提示,指导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复述故事。 3.积累本课的词语。 4.课后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设计意图:这篇童话故事情节生动,线索清晰,是练习复述课文的好范本。在指导复述时有效利用课后第2题的提示,进行复述,使学生懂得复述课文的小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以读促讲,以读促思。本课教学充分利用了“读”的功能,在读中明理,在读中生情,在读中悟理。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本文用词准确生动,从这些重点词语中能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文章的思想感情。

3.重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在此基础上品读语言就更有亲切感。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