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经济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河南省农业贷款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农业贷款作为农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农村金融发展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空间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法,基于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不完全竞争市场论及农业贷款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等,以农业大省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分析河南省农业贷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对河南省农村金融及农业贷款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可知,贷款贵、贷款难问题始终是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河南省政府和有关部门聚焦“三农”问题,一方面采用创新的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农业贷款政策,优化农村金融结构体系,加大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支持度,切实促进农村金融发展。通过对涉农贷款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知,2010-2017年,涉农贷款同比增长总体呈下降趋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总体呈平稳趋势,变化幅度不大;涉农贷款余额呈增长趋势,并且数额增长量较大,涉农贷款余额几乎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两倍。近几年虽然河南省涉农贷款投放环境总体趋紧,涉农贷款增速有所回落,但是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依然大。本研究实证部分首先从长期视角探讨河南省农业贷款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影响,运用Stata软件对河南省1978-2009年相关数据进行长时段时间序列回归分析,来研究河南省农业贷款余额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二者的关系。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可知模型中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业贷款余额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间存在显著地正相关关系。然后从空间视角分析河南省各地级市农业贷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GeoDa软件和ArcGIS软件,以2000-2009年河南省各个地级市农业贷款面板数据为依据,对河南省农业贷款余额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空间集聚形态进行分析。根据2000年和2009年各市第一产业GDP和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的莫兰指数可知,第一产业GDP在空间上具有空间正相关性,而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不具有空间相关性。并且河南省各市农业经济增长总体的空间差异比较稳定,2000年和2009年河南省各地级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的高-高集聚区域和低-低集聚区域未发生明显变化。整体上看,全省东南地区的农业贷款占比及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西北地区要高。同时根据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建立模型,通过豪斯曼检验和稳健性检验,选择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得知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对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有显著地正向促进作用,因此,适当提高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可以促进河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最后根据本研究实证结果,结合河南省农业发展实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强窗口指导,促进农业贷款总量稳定增长;继续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大力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提高对“三农”的金融服务水平;针对河南省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农业贷款政策,优化农业资金投向,使得农业贷款资金发挥最大效用;建立农业贷款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机制,提高农业贷款政策实施效果;政府和市场相配合有效调控农业贷款运行机制等,以促进河南省农村金融和农业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关键词:河南省农村金融;农业贷款;经济增长;固定效应;空间集聚

学科专业:国民经济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理论意义

(三)实践意义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四、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一、农村金融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农业信贷补贴论

(二)农村金融市场论

(三)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二、农业贷款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

(一)经济增长核算

(二)农业贷款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文献述评

第三章 河南省农村金融及农业贷款发展现状

一、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二、河南省农业贷款发展现状

三、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长期视角探讨农业贷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数据的选取与处理说明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实证检验

(一)平稳性检验

(二)协整检验

四、模型设定与回归结果分析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从空间视角研究农业贷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数据指标的选取及处理

二、河南省农业贷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统计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二)趋势分析

(三)相关分析

三、河南省各地市农业贷款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空间集聚分析

(一)空间相关性分析

(二)空间集聚分析

四、河南省农业贷款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

(二)回归分析

(三)豪斯曼检验

(四)稳健性检验

(五)实证结果分析

五、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新型社会保障论文提纲下一篇:机电系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