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农业技术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伴随着农村金融的发展壮大,农村金融风险成为制约未来农村金融发展的最大障碍。本文将以山东省为例,分析山东省农村金融所面临的风险状况、风险成因,以及风险防范对策与机制管理,从为政府管理、决策部门提供建议的角度,提出山东省农村金融风险防范对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金融农业技术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村金融农业技术论文 篇1:

农村金融支持对农业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 要:采用超越对数型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基于我国东部11个省份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应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实证考察了我国东部各省农业技术效率水平及农村金融支持对其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业技术增长主要靠资本以及劳动力拉动,但是劳动力的增加其对农业技术增长的边际影响逐步减少。农村合作机构对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政策性金融支持以及农业银行对农业技术效率的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政策性金融;农业技术效率;随机前沿分析

引言

进入21世纪,从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0年关注“三农”问题,可见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农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国民经济的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不仅解决了13 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并且在总体上达到了小康并逐渐迈向更高的水平。虽然我国粮食连续9年实现增产,但是与农业强国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由于我国人口较多,各项农业资源的人均水平较低。研究我国农业的技术效率问题,有利于从经济增长的质量方面全面考察我国农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探索转型期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对于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农业经济的稳定持续的增长,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而农业持续稳定的增值要依靠两个方面,一个是生产要素的增加,另一个是生产效率的提升。由于自然资源以及经济资源的有限性,导致我国农业的发展不可能单纯依赖资源的扩张,而是应该主要依靠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学者们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农业发展效率,对农业效率的问题进行评价。

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研究我国各年度农业效率水平。黄勇(2013)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考察了2004—2009年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通过Malmquist指数的分解,分析了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力[1]。基于DEA模型对我国各地区农业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王文刚、李汝资、王芳(2012)利用DEA方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方法对吉林省2001—2009年农地要素资源的投入生产效率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李思(2012)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BC2模型对农业效率进行测评,以四川省为样本,计算得出21个地区农业效率[3]。张海波、刘颖(2012)采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考虑了随机因素对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具体测算了我国1980—2009年各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4]。秦臻、倪艳(2012)采用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参数法,利用中国1978—2008年的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从历史演化和区际差异两个角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实证研究[5]。现如今,大多数的文献都是对我国整体或者说区域的农业效率水平进行评价,对农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的较少。对我国整体及区域的整体农业效率水平进行评价十分必要,但是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更为有现实意义。在影响农业效率的许多因素当中,金融支持的作用十分重要。本文在总结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分析金融支持对我国东部地区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状况。

二、模型选取及数据来源

根据SFA模型的基本原理,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在我国东部11个省份2001—2010年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对农业技术技术效率及农村金融支持对其影响进行测算。具体研究模型如下:

在(1)式中,i为各省份的排列序号;t为时间序号,i=1,2,…11;t=1,2,…9;yit表示第i个省份在第t时期的农业生产总值(单位:万元);Kit表示i省t期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单位:万千瓦);Lit表示i省t期的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单位:万元);β为待估计参数,β1表示资本产出弹性,β2表示劳动产出弹性,vit为i省t期生产过程的随机误差,它表示测量误差、经济波动以及各种不可控制的随机因素;uit为i省在t期生产过程的效率项,服从半正态分布,非负随机变量,且和相互独立。

本文选取的样本数据为我国东部的11个省,时间段为2000—2010年。其中各地区农业总产值、农业从业人员、农业机械总动力的指标数据来源于每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业年鉴》,每个地区的农发行的贷款余额、农业银行农业贷款余额以及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来源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统计年鉴》《中国农业银行统计年鉴》。选取农业总产值作为产出变量,农业从业人员、农业机械总动力作为投入变量。采用农业贷款与农业产出之比来衡量农村金融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

三、计量结果分析

本文运用STATA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表1给出了模型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成果。

1.模型检验:γ=0.9504,这说明模型中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技术非效率,因此,对于基于面板数据对农业技术效率研究,使用SFA技术是较为合理的。

2.参数各投入变量产出弹性分析: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劳动力、及其二次项系数β1=1.35 20、β2=1.298 5、β3=-0.111 2、β4=0.114 6、β5=0.041 8,且β1、β4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β3、β5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β2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农业机械总动力以及农业从业人员产出弹性均为正值。

3.政策性金融支持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参数δ1=

0.05 312 81,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参数符号为正,说明农业发展银行对金融支持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该实证结果与 2000 —2010 年农业发展银行的实际运营状况基本相符 。

4.农业银行农业金融支持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参数δ2=0.5787488,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参数符号为正,说明农业银行金融支持对农业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传统的从事农村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但商业化的过程中,迅速进入城市并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撤销了大量的农村基层营业网点,其支农能力大大下降。

5.合作金融支持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参数δ3=

-0.208 966 2,其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参数符号为负,这一实证结果说明了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支持对农业技术效率有促进作用,农村信用社贷款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每增长1个单位,农业技术效率水平提高0.208 966 2,这一结论与设想的相一致。

四、结论

本文基于我国东部11个省份2000 —201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政策性金融机构、农业银行以及农村合作社的金融支持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合作金融支持对农业技术效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政策性金融支持以及农业银行的农业金融支持对农业技术效率作用效果不是很显著,2000年,我国农业技术效率不断提升,并从2003年开始增速明显。上述实证结论实证支持了 2000年以来的农村金融改革,并对其效果进行了检验,为农业发展银行进行改革提供了依据,并对农村合作金融在农业支持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实证证明。政府应该继续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深化改革,促进农业技术效率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黄勇.湖北省农业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8).

[2] 王文刚,李汝资,王芳.吉林省区域农地生产效率及其变动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12,(5).

[3] 李思.基于DEA模型的四川省农业效率评价[J].天津农业科学,2012年,(4).

[4] 张海波,刘颖.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收敛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13).

[5] 秦臻,倪艳.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9).

[责任编辑 柯 黎]

作者:王晶

农村金融农业技术论文 篇2:

山东省农村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

【摘要】伴随着农村金融的发展壮大,农村金融风险成为制约未来农村金融发展的最大障碍。本文将以山东省为例,分析山东省农村金融所面临的风险状况、风险成因,以及风险防范对策与机制管理,从为政府管理、决策部门提供建议的角度,提出山东省农村金融风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农村 金融 风险 防范

一、山东省农村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山东省农村金融经过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农信社为主体、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以及小额信贷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补充的成熟的农村金融体系。但由于种种历史因素和区域限制,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也成为阻碍农村金融乃至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只有深入调查山东省农村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才能有效防范山东省农村金融风险,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

(一)系统性风险

1.农村金融体系建设落后。金融的脆弱性是指由于金融制度和金融结构的不平衡性,所引起的风险积累、金融体系功能失效的一种状态。而农村金融的脆弱性,导致了农村金融风险的存在。

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农村商业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农业保险、合作金融等体系的不完善。首先,政策性银行对农业投入(包括农业基础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集聚效应效率较低,资金不足、筹资能力弱、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其次,农业银行扶农、支农政策较少。而作为支农主体和“扶农专业户”的农村信用社,又存在资产结构不合理,不良资产率居高不下的现状。农村信用社对农村金融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弱,整体经营素质低于其他银行类金融机构。其次,农村金融体系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和监控技术。

2.制度和法规建设滞后。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变革和农村金融体制的创新,商业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合作性银行分业经营的体制已基本确立。与之相对应的金融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但由于地域性和历史性因素,各地区对金融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同,各类农村金融机构的性质以及业务规范未能以立法的形式加以规范。且由于山东省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业开放性较弱,农业发展中计划经济的色彩浓厚,使得经济运行不规范,农村金融充满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了农村金融的操作风险。其次,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管理经营具有重大影响的政府部门和企业,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对保障金融机构合法权益的一系类重要法规不完善,例如《企业破产法》、《担保法》等,不仅缺乏执法力度,且可操作性差,造成大量不良贷款,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的信用体系不堪一击。

3.农村信用基础薄弱、信用环境欠佳。农村金融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农户或农业企业借款后到期不能偿还。这是由于他们的经济实力有限,经营规模较小,贷款次数多,但可用于抵押的资产较少,难以获得信用所需的信息。其次,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农村金融业务回收期长、收益低,而处于初创期的农业企业,缺乏严格的内部监控体系,负债比重较高,产品附加价值较低,企业经理人的信用意识薄弱,且农村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价和担保资产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尤其是乡镇企业,利用各种手段逃债、废债,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的信用秩序。

(二)非系统性风险

1.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本金水平较低。在山东省各类农村金融机构中,存在一个普遍性现象,就是农村金融机构资本金水平较低,利用率不足,资产负债管理不科学,缺乏科学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体制。较高的负债比,势必会引起金融机构较高的经营风险。加之较高的不良资产率,以及缺乏完整的资金约束机制,农村金融机构面临更高的资本风险。近几年,山东省农信社的资本充足率均未达到《巴塞尔协议》要求的指标。

2.缺乏科学的资产与负债管理。山东省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较低,资产业务管理成为制约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诟病。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缺乏科学的资本金管理制度,农村金融机构吸纳股本面临困难;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规模扩张迅速,未能及时补充足够的资本金;风险资产的比重不断提升;资产结构单一;资产与负债在规模、期限上与结构不匹配;金融资产流动性较差等。

3.缺乏科学的监管体系和内控制度。为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发展,必须严格的外部监管机制,包括行业监管和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央行用来调控和监管的机制仍处于起步阶段,监管力度不足,且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而且农村金融机构可能存在多头监管和监管真空的现象。

此外,由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不明,各职能监管部门不完整,且监管部门不能有效发挥对金融机构内部经营的约束和监管职能,内控制度执行不严。农村金融机构健康经营的基础之一,就是严格执行业务管理办法和业务操作规程。但山东省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乡镇的执行力不足,内部监控和审计都缺乏可操作性。

二、山东省农村金融风险防范对策

防范农村金融风险,需要农村金融机构、政府、群众等各个群体的协同努力。山东省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加快农村金融法制建设

农村金融机构必须依法经营管理,用立法的形式,明确农村金融机构的宗旨、性质和业务范围,用法律手段维持农村金融的发展秩序。首先,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农村金融机构的产权划分,完善治理结构。其次,制定系统化的法律法规,规范农村金融的准入和退出行为。此外,开展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各群体的守法意识。农村金融机构必须依法经营,审贷分离,严格审计。司法部分、执法部门必须严格司法、执法,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

(二)构建一个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

1.建立有效的农村金融机构进入、重组和退出机制。稳健的金融体系具有公共品的性质。想要防范农村金融风险,必须建立有效的农村金融机构进入、重组和退出机制,例如可以通过注资、接管、兼并等方式,处理金融危机。注资,通过注入资金的方式缓解金融危机,改善资产负债机构,包括央行的救助、政府的扶持、同业支持、股东出资等方式,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接管,是指将处于危机中的金融机构交由特定机构接管,并调整组织结构、清收债权、改善财务、恢复经营。兼并,是指一家金融机构采取各种形式有偿接受其他金融机构的产权,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之上,转移或改变法人实体。

2.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农村金融机构的退出提供条件。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有效制止储蓄者的自发挤兑行为,而且能够规避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也是对存款者的一种保护。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存款保险机构的组织体制应由央行领导,有央行、财政、金融机构共同出资组建;(2)投保范围必须包含所有的金融机构,任何机构不能以任何理由退保;(3)为减少单一费率造成的道德风险,我国的存款保险费率必须实行差别费率,按照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和反应资产安全性、收益性方面的指标,作为确定费率的综合指标,实行不同的费率,其次,还要将存款保险费率与银行资产挂钩,实行可变保险费率。

3.减少对农村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的直接管制,鼓励金融创新。目前,我国政府部门以及地方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干预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决策。而强制性的行政干预,会造成农村金融机构的巨额呆账以及经营管理的封闭,失去自主性。因此,政府必须减少对农村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的直接管制,在有效监管的范围内,充分授权,要给予各地方农村金融机构自主选择权和决策权,避免各金融机构对政府的被动妥协和被迫听从。其次,要鼓励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拓展信贷领域,实现金融业务多样化,创新担保方式,提高技术含量,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优化金融服务。通过信贷,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

(三)建设与农村金融业信息化状况相适应的预警信息系统

通过建立农户和农业企业的信用档案,搭建信用信息库,从而为金融机构的信用评价提供信息支持。其次,加强农村金融风险补偿和风险转移机制建设,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

(四)逐步缔造健全的农村社会信用体系

基于山东省农村信用基础薄弱,信用环境欠佳的现状,必须逐步缔造健全的农村信用体系,来防范农村金融风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开展全民信用教育,提升全民诚信水平,打造诚信文化;(2)建立相应的信用约束机制,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3)加强对农户的信用评定工作,搭建信用登记咨询系统,由信用社牵头,村委会、村民代表和相关金融从业人员组成信用评定小组,保障信用评定质量;(4)建立乡镇企业信用体系,通过联网的信用征信系统,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评价、监督;(5)充分利用各类信用中介机构(如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的信用数据,进行信用监督。

(五)强化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联动关系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只有农村金融适应并促进农村经济,才能有效防范农村金融风险。首先,农村金融机构应该确立为产业化农业服务的理念,改变传统的支农、扶农观念,从过去单纯地支持农业生产环节,转变为支持高效益、高附加值的集约型农业生产,开发新的活期存款增长点,如集代收代付、储蓄功能、信用功能于一体的“一卡通”。其次,优化服务方式,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加重视支持农业技术研发,提高科技在贷款中的分量。

(六)提高金融监管机构的协同监管能力

山东省农村金融不仅缺乏完整的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而且各个监管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较差。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提升金融监管机构的协同监管能力。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外部监管和行业自律:(1)形成中央银行、行业自律和舆论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体制,提升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2)加强农村金融审计性监管,制定与山东省农村金融风险相对应的风险评价指标和风险评定标准,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保障资本充足率,提高信贷质量,其次,加强对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在经营管理和金融职业道德方面的行为监管;(3)在社会监督方面,开展社会稽查,严格对农村金融财务报告的审计工作;(4)填补我国农村金融行业自律的空白。

(七)加强农村金融风险微观约束机制的建设

加强山东省农村金融风险的微观约束机制,必须从加强内部控制和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两方面入手。

首先,必须进步一步加强内控制度,保证金融机构内部各个部门各司其职,权责分明,保证各项职责分工明确,有效落实。其次,建立严格的授权和审批制度,严惩越权行为和违规操作。此外,还应该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稽查体系。在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方面,根据不同的监控对象和监控领域,选择采用垂直监督、横向监督和交叉监督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方式的结合,来保障风险动态监控的准确、高效。

三、结论

对于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应结合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风险因素,并具体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分析山东省农村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防范和化解山东省农村金融风险的对策,从而推动山东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作者:于磊 陈月

农村金融农业技术论文 篇3:

我国农村金融的困境与发展思路郑州市市郊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后来发生的欧洲债务危机给我国农村金融敲响了警钟。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定位不清、服务功能不强、忽视对体制外农村金融发展的引导是当前农村金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农村金融建设必须立足三农,发挥特色,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加大力度继续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一、新时期农村金融建设的重要性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后来发生的欧洲债务危机给我国农村金融敲响了警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环境下,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血脉,而农村经济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顺利与否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农村要发展离不开被称为是“现代经济血脉”的金融的支撑,而农村金融又取决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集信用活动、资金运动和货币流通于一体的农村金融活动是新时代农村经济的核心,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对于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一方面,农村金融活动通过资金的筹集、融通和管理,实现农村资金的合理循环周转和增值,满足农村发展对于货币的需求,并通过有效监管途径保障国家财政用以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资金得以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利用农村信贷、利率等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促进农村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协调配合,为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创造有利条件。特别是当前,随着农村金融走向了助力经济建设的前台,相对于我国农村对于金融服务的迫切需求,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问题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也一定程度地凸显了我国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农村金融的重要意义。

二、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现实困境

1、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定位不清

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等,初步形成了集政策性功能、商业化功能、合作性功能金融机构为一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金融体系。但从现实的运作来看,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约束的缺失及滞后,使得我国现有农村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定位不清,职责难以明确,造成相互重叠,或形成服务空白的状态,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有效竞争机制难以形成。一是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功能退化,在亟须政策扶持的农业开发、农业技术进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急需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力度弱化。二是随着商业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农业银行信贷重心逐渐出现向城市及商业转移的倾向,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减弱。三是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业金融机构,农信社的功能和性质不够明晰,存在着产权不清、管理规范性弱、风险责任意识差等问题,加上服务三农的政策性定位与农信社本身企业法人利润最大化的商业性之间的矛盾,使得我国农信社在一定程度上也难以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其改革至今仍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另外,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现行的农村金融体系更多的是体现出服务于城市工业的特点。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市场虽定位于三农,但受逐利动机的影响,只存不贷或惜贷现象严重,使得大量农村资金外流,农村资金非农化现象进一步加剧,有悖于服务三农经济的宗旨。因此不论是对于农业生产还是农民增收,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率和贡献率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不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生产结构得到初步调整,农村地区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而农村的金融供求总量与结构双重失衡现象严重,整体上难以满足“三农”的要求,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滞后。一是农村金融的服务体系不健全,向农民提供正规金融服务的合法金融机构设置不完善,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出现萎缩现象,网点覆盖低、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减少。二是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由于地处偏远农村,习惯于有求才应的工作方式,甚至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工作作风,服务意识低,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深入了解当地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市场意识不足。三是当前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仍是以存、贷、汇服务为主,其他中间业务发展相对滞后,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及服务方式创新严重缺乏,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3、忽视对体制外农村金融发展的引导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远落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严重供给不足,从而给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政府虽然对于农村金融市场政策有所放宽,但现有正式农村金融体系仍将民间金融排斥在外,民间金融发展仍受到限制。大量民间资本长期被排斥在体制外,同时又忽视对于民间金融发展有效引导,不仅不能充分合理发挥其在促进三农问题解决中的积极作用,反而间接助长了农村灰色金融的发展,甚至有可能将灰色金融推向黑色金融,形成金融风险,干扰农村金融秩序的正常运行。从更深层次来看,大量游离于体制外的社会资金对于整个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都造成潜在的威胁,需谨慎对待。

三、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思路

1、立足三农,发挥特色

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历来都是我国政策的焦点及关注的热点。农村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坚持以农为本的基本方向,以农定位,忠实地体现出政府支农、促农的真实意图,将支持和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作为我国农村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在现代农村经济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在政府的主导下,做好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存量改造。在坚持政策性方向不变的前提和基础上推进农发行的改革,充分发挥出农发行作为政府支农有效金融工具及农村金融的骨干和支柱的作用。拓宽农发行业务范围和支农服务领域,加大政策性金融对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支持力度,如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支农服务功能。作为支农的重要力量,农行今后的改革发展方向仍必须立足于为三农经济和县域经济提供更好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务,强化三农业务。同时,鉴于农信社在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体系中的突出地位,必须时刻把握农信社作为“联系农村最好的金融纽带”的支农定位,正确处理好“支农”与“商业盈利”的关系,警惕农信社的商业化取向及信贷的配给行为,真正地发挥和实现农信社在农民、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只有坚持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服务三农目标的紧密联结,才能真正地发挥农村金融机构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2、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

通过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配合,采取政策引导与利益驱动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参与农村金融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引导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三农,切实缓解三农对于资金的迫切需求和农村融资难的问题。其中,小额贷款作为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的主要手段,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继续深入推广小额贷款,除原有的信贷方式外,实现小额信贷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有机结合,以于更大范围内支撑农村的生产建设。转变传统官商作风的惯性行为模式,站在客户的立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主动走出去,深入企业和农户,及时掌握新情况和新问题。优化服务流程,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有关产前、产中、产后的信贷服务工作,为其有效地解决金融问题。继续稳步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和产品的创新活动,满足三农经济对于农村金融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当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金融资源不论是从产品还是从服务的角度来看都呈现稀缺性的特点。因此,在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的同时,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工作的速度也必须跟上。在结合地方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加大农村金融组织和产品创新的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介加大政策宣传的力度,特别是对于创新工作的新动态、新成就及先进典型要广泛报道,为推动农村金融的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突出农村金融创新的重点,着重致力于提供满足发展现代农业、扩大农村消费等符合“三农”实际发展需求的金融服务,加快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长效保障机制的构建。

3、加大力度继续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引入新的金融组织元素和组织成分,丰富和优化农村金融体系结构,建立健全竞争合理、功能互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制,提升农村金融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积极推动引导体制外的农村民间金融的合法发展,形成农村合作金融的有效补充,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以满足农村经济主体对于金融服务的多元化、综合性需求,实现农村经济建设与金融的协调发展。在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的柜架下,给予农村民间金融活动一个合法、公开的平台,使民间融资活动得以阳光化和公开化,集聚社会闲散资金,发挥其在解决农村弱势群体和农村民间经济融资问题中的积极作用。同时鉴于农村金融市场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意义,应做好金融监管工作,加大力度杜绝农村资金的非农化现象。逐步建立起农村金融机构的分类监管、差别监管制度,构筑包括网点建设、服务水平、贷款服务等方面的监管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有别于城市金融机构的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政策和监管要求,加强和改进农村的金融监管。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涉农不良贷款的监管考核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其针对性和效率,对于大案要案要做好社会宣传工作以起到警戒作用,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支撑。

当前各地农村金融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和区域性使得各地农村金融发展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其在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建设过程中的需求与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对此,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全国统一思想的指导下,从各地实际出发,推进农村金融的建设与发展,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做法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秦超、孟陈栋:关于农村金融建设的若干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12).

[2] 夏松:从需求角度谈农村金融建设[J].经济论坛,2007(12).

[3] 苏昊成:探讨我国当前农村金融信贷服务的风险及管理模式[J].中国外资,2008(8).

[4] 赵然芬: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建设现代农村金融制度[J].商场现代化,2009(19).

[5] 李海平:论我国农村金融政策支持体系的建设[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5).

作者:马占平

上一篇:个人房屋出租合同(精选2篇)下一篇:网站制作合同(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