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学经验

2022-1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一化学教学经验

高一化学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化学教学无论是教学思路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有所调整。而高一化学作为初中与高中教学的衔接阶段,是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因此,做好高一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将有助于后期高中化学的高效教学。

关键词:高一化学;有效教学;策略探讨;研究分析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8.074

高中化学教学与初中阶段的学习有着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上,引导学生从定性思维向定量思维转变,实现简单逻辑思维向综合复杂逻辑思维转变。因此高一化学教学被认为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化学基础框架建立及化学课程学习兴趣激发的重要阶段。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做好高一化学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重点在于准确把握高中化学教学与初中化学教学的差异,在把握差异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让高中化学教学更具针对性。

一、高一化学与初中化学教学的差别

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教学目标上的差异。初中化学更多地带有启蒙性质,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元素。教学目标更多地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化学元素、化学原理,熟悉基本的化学仪器使用规范,能操作简单的实验。化学与生活关联较大。而高中化学则是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高层次基础性教育,高中化学教学要求学生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学习系统化的理论知识,“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能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并且具备化学探索与实验创新的精神,真正做到化学学习的学以致用。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后者要求更高。其二知识体系方面的差异。初中化学教学的着眼点是学科内容与生活的关联,引导学生对日常化学现象进行探究,以化学实验的手段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初中化学知识体系较为松散,缺乏系统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明显的感性色彩。而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是实验,建构在实验探索基础上的理论知识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其基本思路是生活实际到化学实验再到化学原理再到化学规律的把握,最后到知识体系的系统建构。其三是教材内容编写的差异。前面提到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而高中化学侧重定量分析。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思维特点编写教材,使得两者在教材内容编写上也存在差异。初中化学侧重形象思维,要求从直观熟悉的场景出发,引入简单实验引出化学定理的学习,让学生熟悉化学现象。而高中化学教材编写往往通过抽象及理想化的化学模型建构化学概念与规律,其不同于初中教材的活泼性,较高可读性。教材内容理解起来难度更大,在内容设置上层次性更高。正是基于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既存差异,做好高一化学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探讨十分必要。

二、高一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关注学生兴趣点

高一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而兴趣的激发在课堂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关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让学生在问题的逐步引导下自觉进入化学知识的学习探索中。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以将热门的社会话题酒驾联系起来,让学生思考警察是如何界定酒驾行为的。然后图片或者视频展示查酒驾,让学生思考警察检测酒驾的东西是什么,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引入氧化反应的学习。通过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联,认识到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从而主动学习,积极探索。

(二)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凸显教学重难点

高一阶段的化学学习一般被认为是高中化学入门学习的关键阶段,如果是单纯的理论讲解,学生在复杂抽象理论知识接受方面往往处于劣势,而如何做好这些枯燥抽象问题的形象化呈现,多媒体技术必不可少。通过生动的画面及丰富的图文资料,刺激学生感官,并且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也实现了教学重难点的教学攻破。一些无法演示的化学原理也可以借助教学视频课件进行动态呈现。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大,这也是该部分教学的关键,引入多媒体动画,一个是钠原子和氯离子结构呈现,动画演示其电子转移的过程,一个是电子得失和化合價关系的跷跷板演示,这样两个形象生动的视频让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生动呈现出来。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实际并且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三)关注课后习题的训练,打好学习的基础

在课堂学习后,学生真正的理解把握往往需要课后的延伸训练。因此要想做好高一化学教学,必须将课内学习与课外练习补充结合起来。课后习题训练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掌握不同题型,通过有效训练达到思维拓展与运用提升的目的。而练习也能很好地反馈学生的掌握程度,是后期教学调整的有效依据。新课程改革,教辅图书增多,但是质量良莠不齐,在题型设置上甚至有超纲的嫌疑。优化习题,合理选择才是最重要的。例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教师在习题设置选择上必须把握好度,重点是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了解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如果不加筛选地融入电子守恒计算等内容,加大难度教学效果不理想。在习题的设置上应侧重启发引导,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通过课后习题的有效训练,打好高中化学学习基础。

三、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高一化学教学面临着很多的转变,这些都是教学关注的点,思考的点。高一化学作为初中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阶段,是兴趣激发及基础奠定的关键教学阶段,因此做好高一化学有效教学的研究直接关系到后期化学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本文在总结归纳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教学差异的基础上,从兴趣激发、课堂教学方式优化及课后补充三个方面明确了高一化学有效教学的思路,将对高中化学起到有效指导。

参考文献:

[1] 孙海燕.高一化学有效教学的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4):35.

[2] 董丹玲.新课程背景下高一化学有效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2):57-59.

作者:陈军

第2篇:高一化学新课程情感教学初探

[摘要]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关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独特的魅力,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研究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达到用情感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实现化学教学中“教师快乐教学,学生享受学习”。

[关键词]学科情感 生活情景 感悟生活

一、设置悬念,精彩亮相第一课

化学绪言课,不能理解为师生之间的拉家常,也不同于一般书本的简单介绍,而要精心设计,给学生一个精彩的亮相,展示教师的风采,展示化学魅力的窗口。

1.设计精彩的实验。化学实验引人注目,如果选取一些典型的实验作为引课,自然而然会带学生进入化学的世界,不由地对化学产生兴趣。本人在上绪言课时,也尝试用铝热反应或“水能点灯”或“冰块燃烧”等一些看似魔术又神奇的实验,现象既明显又漂亮,不但渗透了“实验是化学的基础”的思想,也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涨。

2.展示化学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有一位在读高二学生,曾提出“知识无用论”而离家出走,这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过重的心理和课业负担导致学生在认识上的偏激,针对这一现象,我在第一节课就提出“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学科理念,利用我们学校先进的硬件设施,在上课时显得得心应手:教师上课时有计划地展示课件,观看录像、让学生了解到化学与国家建设、与现实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

3.感悟化学的发展史。通过录像展示中国辉煌的过去,对比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展示中国历史在医学、自然、地理等方面杰出的代表人物,再对比近代西方国家崭露头角的科学家,由自豪到屈辱,由强大到落后,通过强烈的反差,让学生引起共鸣——科技很重要,化学作为其中一门学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的已过去,在为我们的祖辈感到自豪的同时,同时也应认识到自己应担负的富民强国的责任,学好化学也是一种责任。

二、 创设情境,精心上好每节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每节课的优化,则是成功教学的必要保障。下面笔者就从课堂教学的内容、组织入手,在教学实践上为情感教学的实施努力探求,实现语言信息和化学实验有机结合。

1.立足元素化合物教学,展示化学外在美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内容又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应用,对学生学好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注重发掘生活中潜在的化学教学资源。

(1)“生活情景”导入授课法

例如,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节,本节课的引入,很多教案都是从“滴水点灯”这个小魔术开始的,能不能通过一些生活的事例来引入,尽量把学生带入“真实”的问题中,从而展开对钠方方面面的探究。

(2)“生活实验”创新授课法

在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中,化学实验具有魔术般的魅力,是绝大多数学生喜爱的,所有教学活动中最吸引学生,最易让学生参与的是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这一类按部就班的演示实验司空见惯,上课、听课效率同样也很高,学生的兴奋度也很高,但学生可能对演示实验的注意观察还只停留在觉得实验有趣而缺少更多的探究精神,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尝试设计一些有探索性、生活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利用有趣的化学实验去探究知识,培养兴趣,激发创新心理意识,同时消除了一些学生(特别是女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心理,使情感促进知识同步提高。

(3)正视化学学科新形象

情感教学的最大特色在于“知情并进”,积极的情感犹如“正催化剂”使人奋进,而负面的影响往往会扭曲化学的形象,更谈不上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激情。所以,在教学中遇到有害有毒有味的物质时,要客观公正地去评价:化学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对环境的污染是客观是存在的,但起决定性的是人的因素,并不是化学本身,通过绪言中及平时生活常识的介绍,知道化学在解决中国十三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和医疗卫生问题等众多领域做出巨大贡献,在消除环境和解决生态危机,也要靠化学大显身手。通过对学生的情感交流,不要让“污染”两字成为化学的代名词,切忌在教学中过分渲染和夸大化学药品的危害性和实验的危险性。

2.把握时代脉搏,感悟化学概念美

作为基础科学的中心科学,目前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往往知识性很强、内容较为抽象、重基础但脱离具体生活情境,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但这种深奥、理性、枯燥的语言却是化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凝炼和结晶,虽然没有明显的感性形象和生动的语言描述,面对我们现代化的学生,我们有责任去引导学生感悟这种纯净之美。

(1)强调责任意识,渗透学科思想

高一新课程概念教学要求把握深浅度,知识难度不宜无限延升,在教学中透射学科思相就非常重要,化学的学科思想不乏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联系生活、守恒思想、动态平衡思想等,在教学中我们要让这些思想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

(2)紧随时代潮流,关注社会发展

传统的化学概念是学生学习的主题,作为教师,也应关注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新应用、新概念,而尽快、尽早地学习和了解化学领域的新发展,才能带给学生新鲜而不过时的知识和理论。利用我校先进的硬件设施,我们备课组从杂志、电视、媒体等多渠道搜集频率较高且和社会生活、技术、环境有关的时代前沿概念,并作归纳整理。绿色化学、室内装饰材料污染、微量元素的应用、食物中的化学、农药化学等,适当地穿插贴近生活的时代概念,有意识地结合基础概念,并赋予了生动的生活实例。

3.注重化学史教育,领略化学家人生之美

科学家爱国敬业、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埋头苦干、坚忍不拔的非凡毅力,不畏艰险、积极进取所折射出的人格魅力可能比他们的发明创造所带来的瞬间美更值得我们思索和学习。我们不仅要追溯古今中外化学家的丰功伟绩,展示他们在化学领域所带来的外在美;更要学习他们高风亮节永恒的内在美。中国化学的典范——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侵略者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了川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言简意赅的几句话,意味深长啊!

面对新一轮课改的深入,学科知识的人文化、社会化已趋向主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按照化学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事实证明能达到以情优教的效果。当然,化学的魅力不单单来自于教学内容本身,它还无限量地存在于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之中,只要我们真心地利用这些情感“资源”,就会让我们的化学课堂充满活力,充满魅力,爱“你”没商量。

参考文献:

[1]梁杏娟.新课程对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影响的调查.化学教育.

[2]王麟生.中学化学教学要重视化学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化学教学,2006,(7).

[3]姜红.新课程教学中树立化学学科新形象.中学化学,2006,(11).

[4]王荣梓.展示化学魅力的窗口.化学教育,2004,(7).

(作者单位:浙江玉环实验学校)

作者:颜丹峰

第3篇:新课改下高一化学教学感想

摘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尽快熟悉和了解新课改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完成好初中高中新课改的衔接。注意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方法改进的衔接。要重视初中与高中化学课程上的异同,利用初中原有化学知识,将其应用到高一化学的教学上。

关键词:新课改高一化学教学感想

又要投入新一轮教学,也正赶上新课改;新课改需要我们用新理念认真地去学习、理解、接受并实施。高一化学又是初高中衔接的关键时期,在新的一年中,计划先做好以下几点:从新旧课程的不同点、对新课改的困惑、反思、新课改的实施三个方面加以探討交流。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新旧课程的不同点

个人认为本轮高中化学新教材在编排上作了大幅度地调整,高中化学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之上更加深化,深度和难度也加大了许多。在内容上也作了不少增减,很多一章才能完成的内容,现在变成一节的内容。如,高一化学,将所有初中化学实验与有关高中化学实验的提升放在“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节来完成,将原来物质的量一章的内容放在“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来完成。其次,教材的形式变了:新教材是图文并茂,如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溶解”、“过滤”、“分液”、“萃取”等基本操作都有装置图;二是学生活动多了,如“思考与交流”、“学与问”、“实践活动”、“科学探究”、“科学视野”、资料卡片等。

二、对新课改的困惑

当新课程以全新的面目呈现在自己面前时,我感到惘然、困惑,不知如何面对、如何实施。而我所担任的班级一个实验班两个平行班,平行班相当部分及实验班一部分学生化学基础及抽象思维能力差。第一章的教学后,感到新教材看似简单,实则知识容量超大,需要补充的内容很多,教师在备课时要查阅很多参考资料,上课时要充实一些很必要的知识,总觉得时间不够,进度跟不上,只是不系统,学习是也是走马观花不扎实。而且检测效果不理想,学生该掌握的内容还有很多欠缺,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仪器的使用,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还没有过关。这就要求我们上课时要重视学生学习节奏由慢向快节过渡,把握住整体学习的进度。比如物质的量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比较抽象,就要放慢速度多练、多写、多体会,达到掌握应用的水平。

三、对新课改的反思

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改育理念,我认识到:(1)教学必须理解新课改,多研究新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编写意图;(2)正确定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即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合作者、检查者,是导演者。

四、新课改的实施

上好绪言课,不论是新旧教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以后学习化学中兴趣的激发手段中无法替代的一课。我是这样做的---趣味实验的演示和学生体验,如:魔棒点灯、吹起生火……;生活与化学的紧密联系,如:糖尿病的检测、碘盐的真伪辨别……;相当部分的世界首富都是搞化学的;王冠之谜;……;之后,我发了对化学学习的有关调查问卷(发183分,收回183分),180人都对化学有很浓很浓的兴趣。只有3人说“基础不好,尽力学好吧”。也认为化学有用。

认真研读新课标和新教材,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广度。要善于发现知识间的逻辑联系,要会整合知识;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来有效地处理教材。备课时,一定要严格对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哪些知识讲,哪些不讲,讲到什么程度,不随意拓拓宽和加深。

例如,对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新课标对“物质的量”即必修一结束后,学生能够达到的水平,不能“一步到位”,当学生初次接触这些内容时,只要求进行计算公式的简单换算应用,不要刚开始学习时就加入较复杂的计算。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都暂不作要求。

要充分应用新课程教材资源,挖掘教材内涵,巧妙设计能引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例如,在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中,我充分应用教材中图文并茂以及“思考与交流” 、“学与问”、“实践活动”、“科学探究”、“科学视野”、资料卡片等,让学生结合以前的化学知识和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来展开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分类方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来学习这节知识。

要充分应用生活与化学的紧密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学好化学可以解释我们的生活现象,也可以用化学来改变我们的生活。化学不再是偶尔能与生活联系,而是常常出现在生活中。学习的化学知识也不再是化学课上的、化学课本里的、化学试卷上的,而是学以致用的——解释生活现象,指导工业生产,进行化学研究。例如,在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中,学习了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效应时,启发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学生很快就能想到早晨树林里的丁达尔效应,并由此得出空气中含有气溶胶的结论。紧接着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空气中没有气溶胶,我们所处的环境将会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很快就可以回答出:光照下无丁达尔效应,空间将变得一团漆黑,人类难以生存。再通过土壤的保肥作用、血清透析、食品工业中制豆浆、工业废水的净化、明矾的净水、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处沙洲三角洲的形成、有色玻璃的制备等,使学生认识到人们不可缺少的衣食住行无一不与胶体有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课改教材则注重对学生在基础知识、技能上的训练。今后我打算在课堂上更好的采用 “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照顾一些传统学习作法,尽可能留时间给学生练习和复习,消化新的课本知识,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积极探究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实践能力。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接受情况,做有针对性的帮助,做好查漏补缺,特别要培养他们对化学的新奇感和兴趣感,保护和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对后位生多鼓励,备课时想到他们,上课时对他们设计基础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他们多进行鼓励帮助的教学方法。

总之,开始不要拔高、重视基础,循序渐进,注重学习过程的指导,多关心学生,多与学生交流。其实新课改的目的最终还是要提高学生的成绩,针对不同的学生,应采取分层的方法。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施新课改,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可爱的化学学习合作者们,在这门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课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标准要求

2 新旧教材

作者:李飞珍

第4篇:小议高一化学教学

上一学年,本人从事普通高中二级达标校屏南一中高一年级(1)、(2)、(9)共3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其中高一(1)、(2)两个班为普通班,高一(9)班为实验班。本年级有八个普通班,两个实验班,共十个班级,正常学生数540人,每个班大约54人,其中普通班每班大概有十

二、三个择校生,普通班每个班级还插有

五、六个的旁听生(成绩很差的借读生)。

实验班的学生,是年级前110名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基础也会比较扎实,学习习惯也会好些,学习积极性较高。除了实验班外,普通班学生成绩不理想,层次差别较大,大部分的学生基础都比较差,基础程度比较薄弱,成绩较好的学生为数不多,每个班年级前110-200名间的学生只有12人,大多数学生学习没有目的性,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性、合作性,自学能力相当差,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同时还不能进行有效地听课。

针对这种实验班和普通班两种不同的学情我采用以下一些措施来应对: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成绩好还是成绩欠佳的学生,都需要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强烈兴趣,这是学好化学的前提。

首先,我就充分地利用好高中的第一节化学课 ,内容是《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本来是一个课时完成的,我把它分为两个课时上。根据教学的三维目标,充分地利用教材中的各种栏目,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备教材、备学生,收集大量能吸引学生的图片和资料,预设课堂教学中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精心地编写好教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引入神奇美妙的化学世界,同学们通过交流研讨,积极参与,让他们认识化学科学的特点和魅力,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和探索空间,体会化学与个人的未来发展、职业选择的关系,认识到现代化学,作为一门“中心学科”,正在以崭新的观念和方式,与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密切联系,使人类的生活更加健康、安全、幸福,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这样同学们明白化学的重要性,很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其次,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个环节,设置各式各样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如鲁科版《化学2》“化学反应限度”的教学,主要采用设置问题情景,以问题为主线贯穿始末进行教学。引入:从不同的视角谈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提问1:与不可逆反应比较,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提问2:为什么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可能被全部消耗?提问3:可逆反应是否会“停止”?如何判断?提问4:可逆反应真的停止了吗?如何解释?提问5:化学平衡状态有什么特征?提问6:反应条件的改变,会影响化学平衡状态吗?提问7:通过实验,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通过这些问题来进行学习,既使整节内容融会贯通,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再次,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我充分地利用化学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随堂实验、教师补充的实验)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第四,我适时地利用化学的挂图、物质模型、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等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第五,我适时地利用化学史实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精心地备好每一节课,这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目标要求,选择恰当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针对课堂活动时间、 课堂参与、提问、课堂教学结构、课堂生成等因素,认认真真地设计好每一课时教案,想方设法地让教案能在课堂上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备课时我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在设计教案时注重课堂提问的设计。因为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在有效提问中,学生能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知,教师通过提问使课程内容持续地生成和转换,有效的提问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实现学生自我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我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主要从:新课的引入、概念理论的学习过程、活动探究过程、知识的迁移应用过程、知识的巩固这几方面考虑,分层次的设置各类问题以满足教材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其次,我在设计教案时注重课堂学生参与的设计。中小学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倡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应充分参与到教师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积极交流、沟通、理解和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感情、思想及观念,以促进师生双方共同发展。因此,在设计教案时要尽量多样化地呈现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钻研、探索,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再次,我在设计教案时注重教学过程和结构的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本身是一个系统,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合理高效的教学结构安排应该各部分衔接自然、流畅,时间长短适当,教学重点、难点突出,并能恰当的组织材料,学习重点、难点。

第四,我在设计教案时注重时间分配的设计。每节课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教师如何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指标之一,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在时间分配上根据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调整,力求提升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水平。

3、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事先的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及必要的实验准备,认真地上每一节课。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观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反映,准确地判断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随时做必要地调整和变动。

4、课后积极地进行反思。反思是为了更好地设计,反思是为了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和结构,反思是为了有效的课堂提问和时间分配,反思是为了改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

5、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初高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明显不同,初中偏向于识记,高中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对学法的指导优为重要。特别对普通班的学生,多进行学法指导、课后多进行典型例题的解法讲解,针对性的练习对提高成绩很有帮助。我对两个普通班进行试验,高一(2)班课后多讲解些例题和练习,学生成绩明显提高,平均分相差别3到5分,优秀率也高。

6、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课后作业。对于实验班的学生,可以布置难度稍大些,稍多的课后作业,普通班的学生,就布置难度小些,稍少的课后作业。还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外多找些难度稍大些的试题多练习。

7、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根据学生课堂反馈和课堂、课后的作

业情况判断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再适时地进行补缺补漏,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

通过多方面地努力,采用上述各式各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各方面的环节,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如我所教学的三个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浓厚,化学学科素养较高,独立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化学成绩较好。

当然,也还存在一些困惑和不足。困惑是:1.有些栏目认识和理解不够,应用时把握不准。2.[活动•探究]栏目有些绕不过的问题。如[活动•探究]很重要,要占有许多的时间,它所探究的内容、结论与高考命题有直接关系,但探究过程在高考中如何体现?3.有些栏目难取难舍。如部分[知识点击]与[资料在线]栏目。不足之处:由于学生层次差别较大,如教案中课堂提问的设计难易度、深广度不好把握,课堂提问与学生的生成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讲述还是习惯偏多,课堂学生的参与难以达到100%,课堂的情况变数大,学生活动探究时间难把握,时间的分配还存在不合理现象,课后反思可能还不够到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还没有做到因人而异,本人驾驭知识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总之,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努力地付出,就会有好收获。经过前一轮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深入体会,经验积累,再经上一学年的认真备课和上课,我感受更深了,对新教材的教学理念理解更透彻,教学水平也相应提高了。这次培训虽然才学习到第五天,但给我的感受是深刻的,让我明白教师职业的任重道远,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对教师素质的高要求,我一定会从各方面充实自己,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不断改进,积极交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向课堂教学高效性和实效性靠拢。

第5篇: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引导下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新课程改革指引下的高一化学教学活动,我对本学期的教学活动有了一定的思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收获:根据高中化学学科特点和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课的课堂教学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形式并举。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都是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概括整合—迁移应用”为主线。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实践证明: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他们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的兴趣高、效率也高。而这一点正适应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的去发挥学生的潜力,以及引导他们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让他们在快乐中去感受学以致用。

1、要让学生发现问题,首先要让学生产生兴趣,提供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是学生积极发现问题的原动力。当学生对一个问题感兴趣后,将大大的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促使他们主动的参与探究过程。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发现新问题就不难了。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能力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

3、爱护和培育学生的好奇心,肯定学生各种经思索的答案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保证,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重视让学生多问、多想、多说,少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肯定学生从各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允许学生保留自已独树一帜的观点,培养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的精神,使学生产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激情。使学生体会到积极思考、质疑的成就感。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

4.在巩固练习中不忘发现问题。因为有效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对知识的加深。这时能以发现问题的态度去完成练习,不仅能深刻的理解知识,还能发现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在巩固练习的同时还可以发现问题,以增强他们的学习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是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探讨的问题。发现问题后如何来解决问题是关键。首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各抒已见,相互启发,教师再巡回点拨,最后在广纳众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效果较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引导、指导、点拨、评价的主导作用。

1.让学生成为自主探究的主体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独立的解决问题,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知识,发展自学能力是教学的目的。在探究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主体。 2.进行正确的引导

首先,教师要信任学生。不要处处代办,甚至包办。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方式,根据学生的水平,从独特的角度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问题设置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1)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提出问题。(2)运用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情境。(3)通过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出问题。(4)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问题。(5)通过分析相关数据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这既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也能优化化学教学的课堂。

3.实验探究

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验。进行实验探究常采用小组实验的方式。有效的小组实验探究学习不但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而且真正培养了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了交往和审美能力,强调了合作动机和竞争意识,真正起到了合作学习的作用。实验过程提醒学生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内容,步骤;实验中要注意的操作;要观察什么现像;要做好记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当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要求用实验验证,而且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评价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往往演示实验都是老师做学生看,学生兴趣不大,课堂气氛也不活跃。如果让学生参与实验,课堂气氛则比较活跃和谐,学生兴趣提高,有利于教学。不但培养学生大胆、科学、严谨的作风,也可以暴露学生操作的弱点,能够集体矫正。既满足学生显示能力的愿望,也能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我对演示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并根据演示水平,授予他们“小教授”、“小学者”、“小老师”等称号,学生兴趣高、劲头足,都争先恐后提前预习实验,都想一展身手。学生实验能力明显增强,有力的促进了化学学习。当然,应当选择一些较安全、难度适中、现象明显的实验让学生做,否则效果不好。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起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我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路清晰了,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问题解决—对学生得出的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先让学生交流他们得出的结果,对其中不正确的给予正确引导,得出正确知识。在引出知识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还可以常用赞许的话语鼓励学生,如“老师也有同样的想法”、“老师觉得你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虽然说得不是特别得好,但你很勇敢”等等,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使每位学生时刻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

四、概括整合,迁移应用

在形成正确知识后,还要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通过概括整合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回顾过程与方法,形成知识网络。通过例题、练习的训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达到知识的迁移应用。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概括整合—迁移应用”为主线,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总之,新教材将带给我们全新的感觉和挑战,需要老师们共同探讨,共同提高。以上是我进行化学教学活动以来的几点做法和反思,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向老教师学习请教,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6篇: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能力为主要特征的高中新课实验正式在我们省拉开了序幕。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化学课,笔者把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反思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 1 授课内容的选择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包括两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选修模块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在新的知识体系里,必修模块具有化学基础知识普及型,内容覆盖面广,知识延伸不深入的特点,很多知识的拓展留给选修模块来完成。如:苏教版必修本第一册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其延伸内容出现在选修教材《实验化学》。

面对化学知识模块的重新划分,刚接触新课程的我们,往往不能正视新的知识体系,总想增加一些教材拓展内容,造成了授课课时紧张,授课节奏加快。致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接受和消化新的知识,从而不能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为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教师应认真学习动态的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的理论与目标。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前、后教学内容的联系,思考可以把教材分解为哪些部分和阶段,重点、难点是什么,各部分与阶段怎样联系与过渡,各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什么,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反应和学习困难,哪些内容可以设计搭建出适合学生思维与能力发展的平台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选择授课内容,从容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 2 对学生的调查与分析

对学生的调查与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知识技能基础和学习动机,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习惯和一般特点,如感知特点、思维和认知风格、表象和记忆特点等。还要了解学生的态度特点、情感特点以及情感发展水平、情感需求、性格心理特点等非认知特点。

经过初中新课程洗礼的高一年新生,思维活跃,探究意识强,自我表现欲望高。然而,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知识要求层次较低,很多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对有些学科知识只是似曾相识,但表达不清或不到位,特别是一些化学俗语、化学方程式模糊不清,一知半解。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弘扬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他们相互交流以及师生交流的的热情,在教学设计上要重视化学观念和价值的教育,学习方式的引导;重视化学核心知识、技能、化学方法的教育;加强问题意识、分析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如在设计苏教板必修本第一册中的“物质的分散系”一节的新课引入中,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时进行如下设计:我们在初中曾经学习过有关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知识,请大家结合实例分析一下这三种混合物的特点:

溶液:(如:氯化钠溶液)

一、稳定、透明 乳浊液:(如:植物油和水)

悬浊液:(如:泥水)

不均

一、不稳定、不透明 和学生一起总结:

共同点: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于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我们把这种混合物称之为分散系。 不同点:分散质微粒大小不同

教师进一步指明: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m 的分散系作浊液;10-9 ~ 10-7 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小于10-9 m的分散系叫做溶液。

这种教法就是在分析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既能顺利地引入新课,又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无定法,但教不可无法。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同时还要结校本条件进行教学。在设计苏教板必修本第一册中的“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我们结合我们福建省特别是我们南安地处东南沿海的地理优势,从介绍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入手,结合教材进行教学。这样在引领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提高学科基本素养,为今后进一步进行学科知识探究打好基础。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习惯和一般特点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到,学生虽然有获取知识的热情,但是不能自觉地巩固知识,在学习中还缺乏主动记录一些自身或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出的相关知识,导致学过的知识遗忘率高。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在适当的时候提醒学生做好相关的记录,培养学生对活动内容的取舍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设计一些讨论的问题或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相关基础知识,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打好基础。 3 教辅材料的选择

教辅材料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辅助教师借助教材进行教学的,其中运用较多的是课后习题册。然而,现在很多教辅习题

却只是旧教材的辅助书换了个封面就上市出售,如果学生用了这样的书就会在旧的知识体系里摸爬打滚。而学生在遇到现阶段没学过的内容就会拿来请教老师。如果有比较多的学生拿同样的问题来请教老师,刚从应试教学模式走出来的老师看到较多的学生在钻研一些跟高考要求有关的知识,有可能就会不自觉地用一定的时间来讲授,由于讲授的内容缺乏前后知识联系,授课时间短,教师讲不清透彻,学生也不能很好的领悟。居于此可以说,选错教辅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课程实践的进程。因此,教师在选用教辅材料时应认真地对照新课标和本校所选用的教材进行选择,最好是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自行编制。我们学校是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掌握的情况按“知识疏理、基础训练、能力拓展”三方面来编制习题的。实践证明,这样的习题有利于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 4 结合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教学

结合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及时地提炼些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让有兴趣的同学带着课题到课外进行自主探究,再带着探索成果到课堂展示给同学。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发展多元、主动和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团体协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之成为掌握生存常识和技能、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善于探索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前面提到的,在设计苏教板必修本第一册中的“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先在课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人们是如何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和使用氯化钠的,在课堂上将有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讨论。这样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爱好和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益。

以上是笔者在高中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教学反思,可能是一孔之见,但愿能得到有志于钻研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的同行的指点。

第7篇:高一化学教学教案

高一的化学教学开展之前应该要怎么制定相关的教案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高一化学教学教案,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高一化学教学教案【1】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的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的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的方法:启发式

教学的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的过程:

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板书:

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提问:配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

板书:1.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加以订正。

提问:知道了质量如果取固体?如果是液体呢?

板书:2.称量

提问: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演示: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碳酸钠。

设问:如果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称量其固体?

讲述:配制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让学生观察容量瓶,注意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此处也可以播放动画“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相关部分。

板书:3.溶解

提问:溶解能够在容量瓶中进行吗?

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溶解时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

板书:4.转移

讲述: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避免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提问:烧杯和玻璃棒上残留的液体应如何处理?

板书:5.洗涤

演示: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提示: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

板书:6.定容

演示: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据刻度线2~3cm时停止。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提问:若水加多了,超过了刻度线,如何处理?定容后的溶液各处的浓度一样吗?

板书:7.摇匀

演示: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数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

提问:此时溶液的液面不再与刻度线相切,如何处理?需要再加入蒸馏水吗?

不能再加入蒸馏水,因为定容时体积一定,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是因为少量液体沾在瓶塞或磨口处。

讲述: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因此应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名称和浓度。

板书:8.装瓶贴签

演示: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小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进行误差分析。

微机演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高一化学教学教案【2】

一、学习的目标分析

(一)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必修模块要求 选修模块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 《模块学习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 《模块学习要求》

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1、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二)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对教材和教师给出的合金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信息加工。

(3)体验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互相影响的过程。

(4)通过完成小论文,体验科学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的精神。

(2)通过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的重难点分析

材料发展的历史从生产力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使,鉴于金属材料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等。此外金属材料自身还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钢铁工业在冶炼、浇铸、加工和热处理等方面不断出现新工艺。新型的金属材料如高温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储氢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态合金等相继问世,大大扩展了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所以介绍金属材料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以上观点确立教学重点为:

(1)生活中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为本节的知识重点;

(2)培养学生的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3)解决怎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是教学重点

难点为: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属种类选了“钠、铝、铁、铜”,具有代表性:除钠外,其他三种金属都是常见金属,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能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相结合。鉴于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编写一节金属材料的内容,以体现教科书内容的时代性,反应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教学的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是金属知识的应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实物、图片、录象等展示,让学生对金属材料形成一个初步概念再学习

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

第二部分:再通过金属材料及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

义。

合金以及金属材料的内容学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识基础,课标要求也仅为“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故不应过多介绍各种合金材料组成、性质、用途,以致过多使用课堂资源。应该着力开展实践活动(小论文要延伸至课外,做好动员和指导即可),组织好关于选用材料的讨论。这些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理应获得相应的重视和教学资源。

(三)学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的资源建议

(一)利用大量的图片信息和视频材料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中,可展示常见铁和铜金属材料的实物,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展示多种金属材料的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合金等金属材料的认识。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三)可充分利用相关网站

五、教学的方法、学习指导策略

这节课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落实“过程与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灵活地应用多种学习方式,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1.独立思考

2.交流讨论

3.展示交流

4.学生小结

六、教学资源建议

(一)上网查阅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史

(二)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就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交流讨论

(三)任选你感兴趣的关于合金的课题进行调查,完成一篇关于合金的小论文。

七、课堂的评价建议

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活动表现评价表的方式进行。

小组成员:

小组分工:

第8篇:高一化学教学总结

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张光荣

本学期,我作为一名新人进入了首峰中学任教,从那时候,我就开始相信一句老话:万事开头难。在工作的初期,我确实感到了很大的困难。面对新接手的工作, 面对一个班的学生,我觉得毫无头绪,不知工作应该从哪里下手,第一次上讲台我是硬着头皮上去的。经过几次之后,我的紧张的心理才逐渐褪去。做为新教师应如何来教数学,我查阅了《国家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我担任高一一班班的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作为化学教师,我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每一节课,并认真听各位优秀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努力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的数

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的化学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7、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除了听课、上课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向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获益匪浅。从中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切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但是,不得不承认,新人就是新人。由于经验的缺乏,我的教学水平与其他有经验的老师相比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一点在考试中就显现出来了。刚开始工作时,班级成绩都很不理想。所以,我自身感到压力也很大。从这次考试中,我认真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我认识到,由于学生整体水平的局限,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的。

通过一个学期的工作,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新老师,想要把课上好,把教学搞好,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花更多的时间。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第9篇: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学生们刚进入高中,学习方式将由“经验记忆型”转向“探索理解型”,因此我们在教学上需要把握时机和尺度,做好衔接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教学,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经过这半学期的教学,我在教学上主要着力在这两点:

一、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解决,哪些在初中出现,但是需要在高中拓展加深。

二、了解学生的学习力,知道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最重要的一点是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迷思。比如说,还有很多同学不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尽管他们在初中学过可以用质量来表示,但是,对于高一上课学习的用物质的量来表示,就出现了思维交叉迷思,于是在化学方程式的各物质的比的例式上就出现了混淆颠倒。这可以直接导致学生们在计算出现错误。而写出这样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及各物质间的比值,是教学重点,是化学的基础知识,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十分简单好理解的,但对于受过初三简单化学教学的孩子们来说,却是十分困难,因此计算时屡屡出错也不奇怪,盲目指责也无济于事,只能换方式利用习题突出强调重点教学。

教无定法,学有方式,今后我还将更细心的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做好启发式的教学,寻求规律,让他们对学习化学更有兴趣,也学得更好。

上一篇:桃源县交通运输局下一篇:企业经营生产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