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用牡丹间作套种技术

2023-0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油用牡丹间作套种技术

木薯间作套种生姜高效立体栽培技术

摘 要:通过对木薯间作套种生姜的高效立体栽培技术进行论述。包括选地整地、选种用种、科学种植、合理施肥、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技术措施,采取木薯间作套种生姜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可比常规单种木薯或生姜产值提高200 %左右。

关键词:木薯 间作套种 生姜 栽培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木薯属(Manihot)植物,耐旱抗贫瘠,广泛种植于非洲、美洲和亚洲等100余个国家或地区,是三大薯类作物之一,热区第四大食物能量供给作物,全球第六大粮食作物,被誉为“淀粉之王”,是世界近六亿人赖以生存的粮食。广西作为我国重要的木薯生产基地,其产品群总值也位居全国之首。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木薯已成为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这对广西木薯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广西的木薯产业已逐渐从初级阶段向快速发展阶段转变,产业化趋势加快,加工业原料需求旺盛[1]。

在木薯种植中采取间作套种方式以求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所有薯农的共同目的。良好的间作套种,能起有效利用土地、节约成本、加快资金周转等作用。木薯生长期长,植株高大,行株距宽,最适宜间作套种,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木薯可与旱粮作物、经济作物、绿肥作物、热带作物、热带果树和经济林木等间作套种,国内外对木薯间作套种增产增效方面的研究历史悠久,但是国内外近20年的学报、期刊、杂志等有关文献,未见木薯间作生姜栽培技术与效益方面的相关报道。木薯间作套种生姜,不但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产值,提高复种指数,而且可保持水土和防控杂草,覆盖生姜的稻草可以直接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实现良性循环。生姜属耐阴作物,后期生长不需要强光,木薯与生姜间作的群体能互相调节光、温、湿、风等环境条件,达到既有利于木薯生长,又有利于生姜生长的目的。

木薯间作生姜目前已在广西区崇左、桂林、南宁等地推广种植多年,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提高了农民种植木薯的积极性。为了规范合理种植,加快推广速度,提高产值,以龙州县为例,总结木薯与生姜间作高效立体栽培技术,供生产参考[2]。

1 选地整地

种植地块以耕作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的缓坡地或平地为宜。种植前需整地, 一般采用机耕为主,深度40 cm以上。生姜种植前1~2 d用旋耕犁旋耕,做到深、 松、细、碎、平、无杂草, 并按照种植规格起垄,垄宽1.8 m,垄高约10~15 cm,垄两边留20 cm宽的垄沟。

2 选种用种

2.1 木薯种茎

应选择株型直立的高产高粉品种,如桂垦09-26、桂垦09-11、华南205、南植199、华南8号、华南10号、新选048等品种[3]。选择的木薯茎杆要充分成熟、粗壮、节间短、芽眼健壮完整,色泽鲜明,茎髓部富含水分且植株健康无病虫害,作种茎用尽量采用茎秆的中、下段。种植前将种茎用锋利刀砍成每段12~15 cm,应留4~6个芽。

2.2 生姜种子

宜选优质杂交种,姜种一定要选择姜块肥大、丰满,色泽鲜艳、透亮,无腐烂,无缩水,无病虫危害的健康姜块作种,严格淘汰瘦弱干瘪、肉质变褐及发软的姜块。

3 栽培技术

3.1 种植规格

木薯行距为150 cm,株距50 cm;在2行木薯行间种植2行生姜,生姜距离木薯50 cm,相鄰生姜行距为50 cm,株距为20 cm。

3.2 木薯栽培技术

木薯一般于每年3~4月中上旬种植。木薯行开浅沟10~12 cm深,将准备好的种茎芽眼均朝向同一方向平放(种茎摆放方向垂直于木薯种植行),木薯播种后盖土深5~8 cm,1.34万株/ hm2左右的木薯苗。

3.3 生姜栽培技术

生姜一般于每年2~3月播种种植。备用的姜田经整畦施基肥后可以播种,按行距45~55 cm、株距20~22 cm将姜种倒立插入,撒入草木灰,再盖上细土(大约4 cm),最后盖上稻草以遮阳。1个月后,大约于3月底至4月上旬将稻草拿掉。

4 施肥技术

4.1 木薯施肥

4.1.1 基肥

按2250 kg/ hm2有机复混肥、750 kg/ hm2复合肥(15-15-15)作基肥,在距离种茎尾部10 cm处放置。

4.1.2 追肥

一般在7月上旬左右,按225 kg/ hm2复合肥(15-15-15)、150 kg/ hm2硫酸钾给木薯培土追肥,促进木薯薯块膨大,提高产量。

4.2 生姜施肥

4.2.1 基肥

按2250 kg/ hm2有机复混肥、750 kg/ hm2复合肥(15-15-15)作基肥。

4.2.2 追肥

生姜生长周期长,需肥量大,除施足基肥外,还应分期进行追肥,从4月份开始每15 d左右进行1次小追肥。6月份进行1次大追肥,要求将肥效持久的农家肥与速效化肥结合施用。在姜苗北侧距植株基部大约15 cm处开一施肥沟,将肥料施入沟中,使土、肥混合,然后覆土封沟。

5 补苗间苗

木薯在播种后15~30 d左右,发现未出苗的及时补种(为保证补苗效果,可采用直插法种植种茎),并对种后成活的幼苗,要及时进行追肥,以便赶上其他正常生长的幼苗。苗高15~20 cm时,每穴间去多余弱苗,只留1~2株壮苗。

6 病虫害防治

6.1 木薯苗期

出苗期主要的虫害是地老虎,在种植木薯时,用50 %辛硫磷颗粒剂,按12~15 kg/hm2撒于木薯种植穴旁,或在木薯出苗后,用2.5%敌杀死乳油30~40 ml,加水75 kg于日落后木薯幼苗作常规喷洒,茎叶都要喷湿,对整块地全面喷洒,效果更佳[4]。

6.2 木薯封行期

7~9月容易发生木薯朱砂叶螨,在始发期,用1.8 %虫螨克乳油3000倍液或5 %尼索郎乳油2000倍液喷施防治;在大量发生时,用20 %哒螨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喷施防治。由于朱砂叶螨主要危害叶片背面,喷药时注意喷湿叶背;可保护朱砂叶螨的天敌瓢虫、南方小花蝽和蜘蛛等,进行生物防治;生物农药姜黄、地肤和靑蒿等对朱砂叶螨有较好的防效。

6.3 生姜病害防治

生姜的主要病蟲害有腐烂病(又称姜瘟病)、斑点病、炭疽病、姜螟、小地老虎等,其中姜瘟是生姜栽培中最常见且在各姜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 %~20 %,重者达50 %以上,甚至绝收,危害严重。由于姜瘟的传播途径多,发病期长,因而防治较为困难。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杀菌药剂,也没有发现理想的抗病品种,因而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辅之以药剂防治,以切断传播途径,尽可能控制病害发生和蔓延。

7 草害防治

在木薯和生姜播种后进行盖土后,用50 %的乙草胺乳油100~120 ml,加水50 kg进行地面喷雾,有效抑制杂草生长1个月以上。

8 收获

8.1 木薯收获

为防止霜冻冻坏种茎,木薯11月底开始在木薯地选择符合留种的茎秆做种茎,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根据桂林淀粉加工厂的原料收购情况,收获木薯。

8.2 生姜收获

嫩姜在9月份即白露至秋分时收获,此时根茎组织柔嫩、姜丝少、水分多、辛辣味淡,适于腌渍、酱渍或加工成糖姜片、醋酸盐水姜芽等食品,但此时由于根茎尚没有发育成熟,产量比较低。

参考文献

[1] 李恒锐,沈文尉,邱文武,等. 引进木薯优良新品种的适应性研究[J]. 作物杂志,2014(5):

139-143.

[2] 宋付平,覃新导,冯朝阳,等. 木薯间作密本南瓜高效立体种植技术[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24):16-17.

[3] 刘连军,李恒锐,黎萍,等. 木薯优良新品种‘桂垦09-26’的选育与栽培[J]. 作物研究,2016(4):429-433.

[4] 陆柳英,李灿荣,曾文丹,等. 木薯间作套种穿心莲高效栽培技术[J]. 热带农业科学,2016

(2):11-13.

作者:李恒锐 陈于华 刘连军 青鑫 农秋连 梁振华 杨海霞 郭素云 黎萍 卢美瑛

第2篇:油用牡丹地里可以套种其他作物吗

牡丹喜光,但是如果果树或经济林的种植密度小,树中间可以有阳光,可以在树中间套种油用牡丹,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当然,前提是土壤和地势要适应牡丹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即土壤要中性;地势高,不能有积水

新栽的1年或2年油用牡丹前2年苗小,高度只有20-40厘米。夏天如果除草不及时,很容易形成草荒,草和牡丹抢营养。如果有种植经验,可以套种其他经济作物,如绿化苗木、花卉、中药材或农作物。注意套种的农作物密度要合适,不能完全遮光。另外,因为牡丹喜欢干燥,一般墒情不需要浇水,所以套种的作物最好是耐旱作物。

这样通过管理既控制杂草,又可以增加收入。弥补油用牡丹产籽前没有收入的缺陷。

第3篇:2003年地区“多作物间作套种技术

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随着农产品市场日趋饱和,农作物单一种植比较效益持续走低,而多作物间作套种栽培技术作为一项发展中的耕作制度,向人们展示了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多作物间作套种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光热水等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作物产量和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土壤环境。为加快该项技术的推广,各县(市)不断总结经验,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间作套种的高效实用模式,进一步配套完善相关技术,并加大了宣传示范和典型引导力度,从而促进间作套种技术在稳步发展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益。现将2003年地区间作套种技术的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间作套种技术应用成果

(一)间作套种技术应用基本情况

按照地区农业局目标考核的要求,今年地、县(市)农技部门把多作物间作套种技术的示范推广纳入了重大农技推广项目管理,并认真组织了实施。通过层层责任分解,加强检查督促与技术指导,狠抓科技示范、技术培训与典型指导,努力提高关键技术的到位率,促使多作物高效间作套种技术在地区范围内大面积应用,间套种作物种类和技术模式趋于多样化、实用化,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亮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地区共计完成各类作物间作套种107.88万亩。其中,完成多作物间作套种复种千元田面积18.62万亩(其中库车县1.65万亩,沙雅县4万亩,新和县1.4万亩,拜城县

5.2万亩,阿克苏市1.54万亩,阿瓦提县1.5万亩,温宿县2.54万亩,乌什县0.53万亩,柯枰县0.26万亩)。

(二)间作套种的主要要模式及应用效益

1、前茬(冬麦套种大蒜)+后茬(复播玉米或西瓜)模式:前茬小麦播幅4米,大蒜播幅1.2~1.4米,后茬复播玉米或西瓜。其中平均亩产冬麦450公斤,产大蒜180公斤,产玉米550公斤或产西瓜2160公斤,产值分别为540元、180元、440元或648元;两茬合计产值分别为1160元/亩(后茬复播玉米)、1368元(后茬复播瓜),扣除生产物化投入,亩纯收益分别为860元和1068元。此模式重要在库车县示范较多。

2、新植果园套种棉花模式:果树占地0.3亩,棉花占地0.7亩,亩产皮棉111.03公斤,棉花亩均产值可达1300元以上。亩均棉花纯收入可达1000元以上,此模式在棉花生产主产县(市)应用较为广泛。

3、新植果园套种西(甜)瓜+复播秋菜模式:新植果园、行间套种两行西(甜)瓜,西(甜)瓜收获后复播白菜。据调查每亩可产西瓜1333公斤或甜瓜800公斤,可产复播白菜1000公斤,西瓜、甜瓜、白菜亩产值可分别达到400元、800元、200元,此种植模式既能使农民当前受益,又兼顾了农

民的远期利益,容易被农民所接受。

4、结果期果园套大葱模式:在果树树盘以外空地种植大葱,可亩新增大葱产值800元。此种模式在库车县的比西巴克等乡发展十分迅速,在杏园内套大葱,亩纯收益可达1000元以上。

5、棉花套种小茴香模式:在棉花膜间行套种小茴香,一般可亩产小茴香15—20公斤,除棉花外,可增产值120—160元,亩新增纯收益100元以上。此种模式今年在棉花生产区应用普遍。

6、枣粮间作+复播玉米套种黄豆模式:新植枣园行间作小麦,小麦收后复播玉米,在复播玉米行间套种黄豆。经调查,间作小麦平均亩产370~400公斤,复播玉米平均亩产300公斤,套种黄豆平均亩产200公斤。间作套播(套种)亩均产值可达1100元以上,亩间作复播(套种)效益可达800元以上。此种植模式今年在沙雅县推广应用4万余亩。

7、小麦+复播西瓜(套种胡萝卜)模式:麦收后,起垄做畦复播西瓜,并在瓜畦内套种胡萝卜。经测称,前茬小麦平均亩产326公斤,亩均产值358.6元,后茬复播西瓜平均亩产2932.7公斤,亩均产值813元,套种胡萝卜平均亩产552公斤,亩均产值276元,合计亩产值1447.6元,扣除生产成本,亩均纯收入可达1183.6元,此种模式在柯坪等县进行了一定面积示范。

8、新植果园间作蔬菜(西甜瓜):在新植果园行间,间作西甜瓜或蔬菜。间作蔬菜亩均产值可达1650~1789.6元,亩均纯收益可达1050~1539.6元;间作瓜类亩均产值可达1299~1500元,亩均纯收益可达1030—1180元,此种模式在拜城等县应用面积较大。

9、瓜类间作蔬菜:在瓜畦内间作蔬菜,亩均产值1500元左右,亩均纯收入可达1200元左右。

10、蓖麻间作小茴香:在蓖麻行间间作小茴香,平均亩产蓖麻籽282公斤,平均亩产小茴香30公斤,亩产值分别为846元和135元,亩合计产值为981元,亩均纯收益可达597.53元,主要在阿克苏市推广应用。

11、蓖麻间种大蒜+复播瓜菜模式:正播蓖麻行间间种大蒜,大蒜收后,再复播瓜菜。经测算,平均亩产蓖麻282公斤,亩产大蒜30公斤,亩均产值分别为846元和60元,复播瓜菜亩均产值50元,合计产值1091元,扣除生产成本,亩均纯收入达707.53元。

此处,还有一些小面积间作套种混种方式,如:小麦套种西瓜、大蒜套种辣椒、啤酒花套种甜菜、棉花混种瓜类,蓖麻间作孜然复播蓖麻(瓜菜),蓖麻宽行套种黄豆,小麦复播蓖麻套种西瓜,麦套棉、麦套花生、麦套西瓜、冬麦留行套小拱棚瓜菜,麦套玉米,小麦复播卡玛古、棉花套种大蒜等模式。

二、多作物间作套种技术的发展设想

1、基本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间作套种、复种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各县(市)区域特色的间作套

种、复种技术,通过强化技术培训,加大科技示范与典型引导力度,实现应用规模与效益的同步增长,使间作套种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种植业生产收入的重要补充。

2、具体措施

(1)地县(市)应把积极发展高效多作物间作套种、复种技术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各级农口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2)加强多作物高效间作套种技术的试验研究工作,建议地、县(市)财政每年筹措2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地、县(市)农技部门用于配套技术的试验研究,为该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贮备。

(3)重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使更多农民真正掌握成熟、实用、高效的间作套种、复种关键技术,以提高各项配套技术的到位率综合生产效益。

(4)充分发挥现有农技人员,特别是乡(镇)农技人员的作用,狠抓高效多作物间作套种示范场、示范基地建设,以引导广大农民科学应用该技术。

(5)各地在发展高效间作套种技术的过程中,要克服形式主义、一轰而上、片地开花、盲目效仿做法,要在有条件的地方优先发展,力争抓一块成一块,抓一片成一片,积极稳妥的加以推进。

(6)积极培养农民经纪人队伍和专业协会组织,搞好市场体系建设,关心农民面临的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促使高效间作套种、复种技术健康有序的发展。

(7)加快与间作套种相适应各类家用小型农机具研制、开发、推广,以减轻广大农民相应的劳动强度,弥补劳力不足的矛盾。

地区农业科技开发中心

2003年11月6日

第4篇:砂田甜瓜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平川沿黄灌区及井灌区是本地砂田耕作的主要分布区,该区域海拔 1300 ~ 1900m , 气候干燥,日照充足,热量条件好,水资源较丰富,种植农作物一季有余,两季不足。 为了充分利用本地光、热、水资源,增加后季绿色植被覆盖,调整作物结构,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提高土地利用率,结合本地实际,根据砂田耕作特点, 并综合群众经验,总结提出了适合本地的砂田甜瓜间作套种高产高效农艺栽培模式及高产途径,以指导大田生产。

一、砂田甜瓜间作套种栽培模式

1 、厚皮甜瓜套种大豆模式: ( 1 )种植规格 宽窄行种植,宽行 100cm ,窄行 60cm ,采用 120cm 宽幅地膜,总带幅 160cm ,膜上种 2 行甜瓜,行距 60cm ,株距 60cm ,膜侧种 2 行大豆,距甜瓜 40cm ,大豆行距 20cm ,株柜 3 ~ 5cm ,亩保苗:甜瓜 1200 ~ 1400 株,大豆 1.7 ~ 2.8 万株。( 2 )品种组合及施肥量 品种组合:甜瓜以银帝、王金香、西域 3 号等厚皮甜瓜品种为宜,大豆以冀豆七号等中早熟品种为宜,生长期较短的地区适宜种植极早熟品种如矮杆东农 36 、双丰收等。施肥量:每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 2000kg 以上,亩施纯 N 10kg 、 P 2 O 5 5kg 、 K 2 O 12kg , N : P 2 O 5 : K 2 O 以 1 : 0.5 : 1.2 为宜。2 、厚皮甜瓜套种番茄模式 ( 1 )种植规格 宽窄行种植,规格同套种大豆,膜上种 2 行甜瓜,膜侧种 2 行番茄,距甜瓜 30cm ,番茄行距 40cm ,株距 50cm ,亩保苗:甜瓜 1200 ~ 1400 株,番茄 1200 ~ 1400 株。( 2 )品种组合及施肥量 品种组合:甜瓜以银帝、玉金香、西域 3 号等为宜,番茄以毛粉 802 、霞光等为宜。施肥量:每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 2000kg 以上,亩施纯 N 15kg 、 P 2 O 5 6kg 、 K 2 O 20kg , N : P 2 O 5 : K 2 O 以 1 : 0.4 : 1.3 为宜。

3 、厚皮甜瓜套种菜花 ( 1 )种植规格 宽窄行种植,规格同套种大豆,膜上种 2 行甜瓜,膜侧种 2 行菜花,距甜瓜 30cm ,菜花行距 40cm ,株距 40cm ,亩保苗:甜瓜 1200 ~ 1400 株,菜花 1600 ~ 1700 株左右。( 2 )品种组合及施肥量 品种组合:甜瓜以银帝、玉金香、西域 3 号等为宜,菜花以祁连白雪、荷兰 80 等为宜。施肥量:每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 2000kg 以上,亩施纯 N 15kg 、 P 2 O 5 6kg 、 K 2 O 14kg , N : P 2 O 5 : K 2 O 以 1 : 0.4 : 0.9 为宜。

二、砂田甜瓜间作套种实现高产高效途径

1 、选地施肥 选择肥力中上等、灌溉方便的地块,前茬以豆类、小麦、胡麻茬为好,播前砂田须用耖耧、铲耧或齿耙深耕细耙,新砂田在压砂前结合深耕施用有机肥,老砂田则按宽窄逐行换行施用有机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施肥标准:亩施禽 粪、猪粪、大粪等优质腐熟有机肥 2000kg 以上,草木灰 100 ~ 200kg ,油渣 50 ~ 80kg ,氮、磷、钾肥施量及配比按不同套种模式要求施用,以上肥料除氮肥全部作追肥外,其余均在播前作底肥。

2 、选用良种,适时播种 甜瓜应选用抗性优良、丰产性突出、外形美观、品质优良的厚皮甜瓜品种,套种作物如大豆、番茄、菜花则须选用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高产及稳产性好、生长期适宜的品种。本地沿黄灌区及井灌区甜瓜在 3 月下旬至 4 旬上旬播种为宜,其它套种作物播种适期:大豆中熟品种在 6 月上旬,早熟品种在 7 月初,番茄为 5 月底至 6 月初,菜花晚熟品种在 4 月底至 5 月初,早熟品种在 5 月底至 6 月初。3 、 种子与土壤处理

播前对甜瓜及套种作物种子须精选,晒种 2 ~ 3 天,再用 55 ℃温水进行温汤浸种 30 分钟,然后用 50% 多菌灵或 70% 甲基托布津浸种 1 小时,播种穴须穴施药土,药土比为 1:100 ,可选用 70% 敌克松或甲基托布津等药剂进行土壤消毒。

4 、田间管理 ( 1 )培育壮苗 甜瓜幼苗期须适时破膜放 苗,及时定苗和通风“炼苗”,并结合放苗及时查苗补种。注意:甜瓜苗期要控水,及时耕松砂层,以利培育壮苗。 ( 2 )合理整枝摘心 及时整枝摘心是促进孙蔓开花座果的关键措施。注意:当甜瓜进入膨大期时应适当留 1 ~ 2 个孙蔓不摘心。( 3 )适时灌水追肥在甜瓜伸蔓期和膨瓜期应及时灌水 2 次,结合灌水按套种模式要求追施氮肥,待甜瓜收获后,套种作物进入生长旺期,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除大豆外,番茄、菜花等经济作物分别在开花期和结实期适时灌水 2 次,每次随水追施尿素 5kg ,同时,套种作物在开花结实期应及时用磷酸二氢钾等高效复合肥进行 2 ~ 3 次根外追肥,促进果实生长。( 4 )及时防治病虫害 应注意防治甜瓜疫病、枯萎病、白粉病等病害,在甜瓜生长后期及套种作物生长期间应加强蚜虫、红蜘株、食心虫、菜青虫、地下害虫等虫害防治,可用 50% 辛硫磷乳油 1000 ~ 1500 倍液等药剂防治。

( 5 )及时采收与收获 甜瓜成熟宜在晴天无露水时采收,大豆进入黄熟期应适时收割,番茄、菜花应做到果实成熟后及时 采收上市。

三、砂田甜瓜间作套种应注意的问题

1 、砂田甜瓜套种粮经作物应主攻甜瓜,提高其产量,套种作物则是利用空间、光、热、水资源,起到轮作倒茬作用,在栽培中应分清主次,保证整个生长季节作物协调生长。

2 、砂田甜瓜套种粮经作物对甜瓜影响甚微,但是,如果套种 作物距甜瓜过近,则其苗期生长会受到严重影响,不利培育壮苗,以致影响后期产量,同时,甜瓜的开花座果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套种作物必须距离甜瓜植株 25cm 以上。此外,甜瓜浇膨瓜水时,除大豆外,要及时给套种作物追施氮肥,以保证夺 取高产。3 、甜瓜套种粮经作物对光、热、水、肥要求较高,后期积温不够则会影响套种作物的正常成熟,因此,应在沿黄灌区及海拔 1700m 以下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才能发挥其增产潜力。

4 、由于砂田甜瓜套种番茄、菜花等蔬菜,耕作管理精细,费工费时,同时,对土壤养分属掠夺式吸收,不利培肥地力和翌年作物丰产,故生产上推广有一定局限性,大田生产应 以甜瓜套种大豆等豆科作物为主,达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目的。

5 、今后应加强砂田甜瓜套种粮经作物新品种的引种筛选,并对套种作物关键栽培技术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为本地区砂田套种提供依据。

(作 者:李云祥 单 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农技中心 邮 编:

730913)

第5篇:

上一篇:关于班级管理的思考下一篇:防治水专项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