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设计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土木工程设计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发,对实践教学中的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环节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从多方面分析研究对策,确定有效的改革措施,建立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在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指导中进行改革并实施,其改革研究成果可为同类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第一篇:土木工程设计论文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问题及设计措施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土木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土木工程的建设水平能够直接的反映出城市发展情况,对于提升土木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问题

土木工程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衡量标准,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在土木工程实际建设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直接导致土木工程建设质量不达标,工程建设产品难以获取预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目标,甚至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充分的结合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突破土木工程建设发展瓶颈,提升土木工程建设质量,促使工程建设产品获取更高的效益。

1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土木工程结构牢固性差。土木工程的结构直接影响到其工程项目功能性,土木工程的结构直接影响到整体工程项目的牢固性、承载性、稳定性、抗震性和安全性。然而,土木工程结构牢固性差的现象普遍存在,最主要是由于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不合理所引起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工作是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最为基础至关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1.2安全设置水准不够。许多企业设置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标准通常都比较低,这严重的阻碍了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甚至导致工程建设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间接地导致在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许多方面的管理、施工、监督、控制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从而造成工程结构设计难以有效保证土木工程建设有效进行,工程质量安全系数大幅度降低,难以有效的发挥出工程产品实际的使用价值。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标准偏低的问题,则应适当的提升结构设计安全标准,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在土木工程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后,极可能遭受火灾、地震、泥石流、地质沉降、洪涝更严重的问题,提升土木工程建设结构设计安全标准去保护民众财产安全、生命安全以及国家经济的重要措施,可有效提升土木工程建设水平,可有效减少我国土木工程建设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

1.3对外界环境考虑不全面。土木工程项目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极可能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且不良的影响效果较为突出,特别是土木工程项目外界环境中的有害化学物质、温湿度。在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全面地对外界环境因素对土木工程项目的影响,可能导致土木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在投入使用后发生严重结构缺陷问题,严重威胁到土木工程整体安全性。

2完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措施

2.1强化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是保证土木工程结构质量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分别是结构框架的选择、基本布置、结构建设措施。首先,框架结构主要有两种分别为柱、梁,通常会对其采用节点连接的方式,从而实现承受横向和竖向负荷的效果,在土建工程框架選择的过程中应尽量选用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杆件相连接的方式,这可以有效的降低地震对土木工程的影响;其次,在基本布置的过程中能充分的结合水文因素、施工因素以及地质因素,在同一建筑不同建设过程中应采用不同的基础结构,在基础结构选择时应充分的结合工程结构承载能力。例如,在楼房高层建设中应采用综合技术结构;在底层建设的过程中应采用独立基础结构;最后,结构建设措施,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务必要严格的按照抗震设计要求规范进行,充分做好土木工程抗震措施,为了提升土木工程整体的抗震性能,则可以通过整体浇筑梁柱的方式。

2.2提升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为了能够有效的保证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科学性、可靠性,工程项目建设企业应当对设计单位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核,尽量选用具有高资质、拥有先进技术的设计单位,应摆脱传统的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式。其次,还应当对结构设计人员资质进行审核,保证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不出现疏忽和漏项的问题。在土建工程结构设计完成之后,还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核,对设计图纸中的每一项数据都要认真的核对,以保证工程结构设计与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相符合。

2.3合理设计内力组合。如果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内力组合分配不合理,那么就可能造成土木工程系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因此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务必要对内力组合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和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第1点,对土木工程结构抗震系数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和调整,科学合理地应用抗震材料,强化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从而提升土木工程整体结构的承载性能,防止产生结构坍塌更严重的问题;第2点,强化框架梁内力组合设计,对抗负弯矩、剪力以及荷载效应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和分析,这样可以有效的强化框架梁体系的协调性,防止受力不均匀的现象发生。

3结束语

土木工程建设城市发展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应高度重视土木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对结构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对结构内力组合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提升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进而提升土木工程项目整体性能。

参考文献:

[1]卢锦.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6,12:45.

[2]魏文君,孙耀辉,吕鹤.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措施[J].智能城市,2017,307:128.

作者:王传涛

第二篇: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问题及设计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土木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土木工程的建设水平能够直接的反映出城市发展情况,对于提升土木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问题

土木工程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衡量标准,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在土木工程实际建设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直接导致土木工程建设质量不达标,工程建设产品难以获取预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目标,甚至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充分的结合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突破土木工程建设发展瓶颈,提升土木工程建设质量,促使工程建设产品获取更高的效益。

1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土木工程结构牢固性差。土木工程的结构直接影响到其工程项目功能性,土木工程的结构直接影响到整体工程项目的牢固性、承载性、稳定性、抗震性和安全性。然而,土木工程结构牢固性差的现象普遍存在,最主要是由于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不合理所引起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工作是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最为基础至关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安全性。1.2安全设置水准不够。许多企业设置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标准通常都比较低,这严重的阻碍了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甚至导致工程建设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间接地导致在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许多方面的管理、施工、监督、控制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从而造成工程结构设计难以有效保证土木工程建设有效进行,工程质量安全系数大幅度降低,难以有效的发挥出工程产品实际的使用价值。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标准偏低的问题,则应适当的提升结构设计安全标准,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在土木工程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后,极可能遭受火灾、地震、泥石流、地质沉降、洪涝更严重的问题,提升土木工程建设结构设计安全标准去保护民众财产安全、生命安全以及国家经济的重要措施,可有效提升土木工程建设水平,可有效减少我国土木工程建设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1.3对外界环境考虑不全面。土木工程项目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极可能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且不良的影响效果较为突出,特别是土木工程项目外界环境中的有害化学物质、温湿度。在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全面地对外界环境因素对土木工程项目的影响,可能导致土木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在投入使用后发生严重结构缺陷问题,严重威胁到土木工程整体安全性。

2完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措施

2.1强化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是保证土木工程结构质量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分别是结构框架的选择、基本布置、结构建设措施。首先,框架结构主要有两种分别为柱、梁,通常会对其采用节点连接的方式,从而实现承受横向和竖向负荷的效果,在土建工程框架选择的过程中应尽量选用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杆件相连接的方式,这可以有效的降低地震对土木工程的影响;其次,在基本布置的过程中能充分的结合水文因素、施工因素以及地质因素,在同一建筑不同建设过程中应采用不同的基础结构,在基础结构选择时应充分的结合工程结构承载能力。例如,在楼房高层建设中应采用综合技术结构;在底层建设的过程中应采用独立基础结构;最后,结构建设措施,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务必要严格的按照抗震设计要求规范进行,充分做好土木工程抗震措施,为了提升土木工程整体的抗震性能,则可以通过整体浇筑梁柱的方式。2.2提升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为了能够有效的保证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科学性、可靠性,工程项目建设企业应当对设计单位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核,尽量选用具有高资质、拥有先进技术的设计单位,应摆脱传统的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式。其次,还应当对结构设计人员资质进行审核,保证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不出现疏忽和漏项的问题。在土建工程结构设计完成之后,还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核,对设计图纸中的每一项数据都要认真的核对,以保证工程结构设计与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相符合。2.3合理设计内力组合。如果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内力组合分配不合理,那么就可能造成土木工程系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因此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务必要对内力组合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和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第1点,对土木工程结构抗震系数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和调整,科学合理地应用抗震材料,强化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从而提升土木工程整体结构的承载性能,防止产生结构坍塌更严重的问题;第2点,强化框架梁内力组合设计,对抗负弯矩、剪力以及荷载效应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和分析,这样可以有效的强化框架梁体系的协调性,防止受力不均匀的现象发生。

3土木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下面本文就对具体的结构设计措施进行分析论述。

首先,在确保土木工程主体安全的基础上提升设计的安全性。通常情况下,土木工程项目的结构是由板、柱、梁、墙以及基础构件和杆、拱等直线杆或曲面形构件构成的,每个组成结构有自身的性能,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一定要科学把握各种构件的设置情况。梁是土木工程结构中的受弯构件,其主要是承受板传来的压力以及梁的自重,因此设计时通常水平放置。柱在土木工程结构中承受的力主要是来自梁传来的压力以及其自重。而墙的长宽两方向的尺寸大于其厚度,荷载的作用方向和墙面平行,这样其作用效应为轴压力,有时可能是弯矩。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了解各不同构件的受力情况以及其在整个结构中的作用,注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细节,才能够更好地提升设计的安全性。

其次,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要符合实际需求。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从结构计算的角度进行分析。计算是设计的重要环节,要想确保土木工程项目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一定要进行科学严谨的计算,得出精确的数据。本文以条形基础为例,进行分析。设计时,在确定基础底面宽度的时候,主要依据地基承载力的设计值,即b≥N/ ( f rh),其中,在对h取值的时候,内墙和外墙是不同的,这一点要引起注意;r是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平均重度,r=20kN/m,对于数值的把握要准确,这样才能够确保结构设计中数值计算的精准度。第二、要注意土木工程结构截面的设计。在进行结构截面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场地类别对于抗震等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土木工程项目中的房屋高度和设防烈度可以从抗震设计规范中直接查出,但是当场地类别为I类的时候,除了6度以外,可以根据表内降低1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是不能够降低相应的计算要求。最后,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要依靠现代化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逐步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即利用计算机、自动控制或通信等技术手段提升结构设计的科学性,有效的促进土木工程结构施工的优化完善,这是其今后设计的趋势。

4结束语

土木工程建设城市发展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应高度重视土木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对结构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对结构内力组合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提升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进而提升土木工程项目整体性能。

参考文献

[1]卢锦.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6,12:45.

[2]魏文君,孫耀辉,吕鹤.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措施[J].智能城市,2017,307:128.

作者:邱九辉

第三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质量控制研究与实践

摘要:

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发,对实践教学中的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环节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从多方面分析研究对策,确定有效的改革措施,建立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在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指导中进行改革并实施,其改革研究成果可为同类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实践能力;毕业设计;课程设计;质量保证体系

10052909(2015)02011605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较强,因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需要经历一个综合全面而漫长的过程。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能够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工程素养、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缩小与用人单位差距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整个本科阶段所起到的作用是其它教学环节不可取代的[1-5]。从社会反馈来看,目前土木工程专业部分大学毕业生的质量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工程素养低,实际经验不够,现场设计和施工工作质量不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这些问题已引起了重视,正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层面加以完善和改进。为此,黑龙江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从最基本的环节着眼,改进和加强实践教学;从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促使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从减少施工图设计中的错、漏、碰、缺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课程设计和

毕业设计的质量。

一、 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设计现状调查分析

对土木工程2009级毕业设计及设计院新毕业大学生完成的设计作品进行抽样调查,从建筑方案到施工图设计各个阶段找出影响设计质量的各种因素,如表1。

二、 设计质量存在问题的因果分析及对策

结构施工图、建筑施工图、建筑结构构造和结构计算书是影响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而前三项都属于施工图的绘制问题,累计频率达61.8%。从调查结果看,属于错漏碰缺问题的,最多一张图有4处,少的1处,平均2.5处。要快速提高设计成果质量,减少施工图的错漏碰缺问题相对容易。为此,课题组从人员、方法、资料、设备软件和时间环境五个方面对施工图设计错漏碰缺、设计质量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如施工图设计质量分析鱼刺图2。

三、质量控制方法与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及实施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黑龙江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基于工程实践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3+1”人才培养方案(即3年的理论学习+1年的工程实践),构建了课程设计一体化方案并进行了实施[6]。整合原来的课程设计环节,将所有的课程设计集中到一个学期,即第六学期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第八学期为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这样可以抽出更多的专业教师集中精力指导设计,在此基础上规范设计内容及质量目标,进一步完善管理和考评方法,把企业常用的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方法用于教学实践中,使预期成果目标明确。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从而也被称为“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 (plan) 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 D (Do) 执行,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 (check) 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A (ACT) 处理找出问题,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和进一步推广。无论是在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指导中,明确目标,确立主导思想和改革思路,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建立了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以此减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施工图的错漏碰缺问题,提高设计优良率,培养学生较高的专业素养。

(一)强化工程责任意识,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不是孤立的实践环节,是以各科理论教学为基础的综合实践过程。加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工程意识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尤为重要,无论学生将来从事建筑设计还是施工管理,都有可能成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直接或间接责任人,所以在专业课程理论教学时,教师应导入实际工程问题,分析引发工程事故的原因,使学生了解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经济损失及应承担的责任,从而强化工程意识及责任心。在日常学习中,从作业等小事抓起,严格要求,避免马虎大意。此外,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在考核方式上采用综合考核衡量

学生成绩;采取到外校听课或深入企业挂职锻炼来丰富年轻教师的实践经验[7] ,提高实践能力。

(二)加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各环节的指导及管理,构建全过程控制的质量保证体系

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地基基础四门课程有效整合,安排在第六学期,通过让学生完成一栋楼房各个部分的设计[7-8],实现全面、综合了解房屋设计的步骤和程序。设计前由教研室主任和任课教师编制下达设计任务书及相应的指导书,每班配一名指导教师依次指导完成各科设计内容,通过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达到设计质量目标。总结存在的问题,在第八学期毕业设计时加以改进。建立了可行的全过程控制的质量保证体系,在整个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1.设计前有计划、有指导、有目标 (P)

教研室主任下达设计计划,指导教师根据任务书要求讲解各阶段设计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熟读设计规范、讲解制图标准、知晓软件应用及施工图设计深度、了解规范计算书的书写程序。并将每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为一个设计团队,再由师生共同参与、确定优秀设计名额,制定创优计划,使学生对设计过程、设计方法及要达到的质量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2.设计内容的实施(D)

按任务书及计划要求依次完成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结构施工图设计及计算书的撰写,按进度计划把任务分解到每周有计划地进行实施,教师每天到设计室指导,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确保学生顺利完成设计任务。

3.设计中的检查和设计后的校审(C)

指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检查工作,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共享借阅的设计资料。根据设计题目不同要有创新,按进度表选项检查设计进度完成及质量情况,对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并定期通报。此外,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9]。

按施工图设计深度和计算书撰写规范制定统一的校审提纲,实行由学生自校和相互校核、指导教师审核、答辩教师审定的一校二审制度,学生通过参与审核,在看别人设计作品的同时发现自己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到自省、自改的目的。

4.设计成果评定和设计资料归档(A)

学生设计成绩根据出勤率、设计态度、设计过程、计算说明书、图纸绘制、答辩等综合评定。答辩采取个人封闭答辩和小组集体答辩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设计内容的消化和理解。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主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集体答辩和评析可以把存在的问题直接反馈给学生,避免将问题带到下一个设计环节。此外,通过答辩较好地展示了学生的个人才华,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设计结束由每位指导教师总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将师生收集整理的资料和设计成果归档,不足之处转到下一个PDCA循环,为此建立了设计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如图3。

(三)质量控制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科技大学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实施教学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土木工程专业2011级课程设计质量大幅提升,其中一个班的课程设计优秀率达到52%。2010级毕业生设计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大大增强,图面错漏碰缺的现象明显减少,设计图纸质量基本达到设计院施工图设计质量要求。与此同时,基础设计选择类型少,创新能力还需提高,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等问题还有待在下一个教学环节中加以改进完善。

四、 结语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结合当前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及毕业设计中存在质量问题进行全面剖析,提出了提高施工图设计质量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方法,并在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从设计选题、阶段性检查和成果把握等方面进行控制管理,以提高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质量。该方法调动了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工程素质和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好地发挥了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参考文献:

[1]杨光,张兆强,李文涛.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改善措施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1):114-117.

[2]郝哲.对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9,27(1):100-104.

[3]童乐为,刘沈如,顾浩声,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保证体系构建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6):102-105.

[4]刘志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系统化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1):118-121.

[5] 彭修宁.统筹考虑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提高土木工程本科生实践能力[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156-158 .

[6] 徐晓红,李长凤,杜文学,等.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一体化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 2014,23(3):110-113.

[7]薛志成,徐晓红.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类课程体系优化设置及建设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0(7):97-101.

[8]杜文学,李长凤,徐晓红.等.基于“大德育、大实践、大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创新与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13(19):137-138.

[9] 姜云,张洪波,王宝军.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3):13-16.

To improve the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we analyzed and researched on the graduation project and course design to find the main factors of influencing graduation project quality. Then we presented coutermeasures from several aspects, carried out effective reform measures, and established a systematic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They can be a reference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ractice link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other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编辑梁远华)

作者:徐晓红等

第四篇: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摘 要: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它需要通过多年的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胜任,同时 结构设计决定着建筑施工能否顺利进行。土木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及实用性,能够有效保证建筑的质量与使用价值,提高建筑本身的整体性、稳固性、耐久性。本文通过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做出论述。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应对策略

为满足人们的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需要建筑工程行业不断提高与完善现有的建筑水平,打造更符合人们审美视觉的建筑物。但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上出现整体性比较差、细节不完善、设计方案呈现问题等众多问题,影响着土木工程建筑行业的发展,这需要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土木建筑结构在土木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施工工作是否可以得到顺利的开展。所以,建筑企业与设计部门应加大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完善以及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解决,提高人们的居住质量。

一、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

(一)整体性比较差

在土木工程建设结构设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结构方案整体性比较差的问题尤为突出,不能对土木工程建筑整体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在结构设计时产生零散问题,让许多区域设计规划出现各为其主的现象,致使土木工程建筑不具备整体性,完成的建筑本身会表现出一些特别明显的缺陷。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整体形不强,不仅会在结构自身各个组成部分带来缺陷,还会使土木工程建筑整体与建筑周边造成不协调现象,会降低居住者生活幸福感,导致土木工程建筑本身不能得到长久发展。另外,这些问题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不良影响。

(二)細节不完善

目前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主要考虑建筑的主体部分,对于细节性的问题不太重视,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形成许多建筑风险与危机。比如在预埋件问题、区域划分结构均衡差、建筑内部空间预留问题等,都是设计细节问题,这些细节问题形成的威胁是特别突出的,可能会导致建筑内部结构发生变动,影响其他系统施工安装,降低建筑整体质量与效果,使建筑施工无法正常进行。像是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出现的预埋件问题,可能会因为考虑不完善进而造成后续施工无法进行,对改变后的建筑结构不再施工原有的施工方案,导致建筑整体的质量降低,使其耐久性下降。预埋件问题就是土木工程建筑结构中的预埋件设计失衡,导致建筑内部发生变动,影响建筑整体的质量与有效的应用。

(三)设计方案的呈现与合理性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设计合理与否,关乎到建筑施工是否可以得到顺利开展与建筑本身是否可以得到有效应用。但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方案中一些具体标识不够规范与标准,使施工的相关人员产生误解,影响到设计方案的正确运用,使建筑结构设计价值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这需要设计人员对后续设计工作的开展加强重视,与施工方保持良好的联系,保证设计方案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对结构设计一定要追求科学合理,任何一部分结构存在缺陷都要对其进行优化处理。零缺陷理念很难一次设计完成,为保障工程建设阶段拥有合理性,可组织技术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找出其中可优化的项目,再次进行设计。将设计方案与施工现场相结合,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稳定因素进行预测,得出解决方案。这样可保障工程连续进展,并不会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中断。对建设区域常发生的自然灾害要做出防御对策,充分考虑使用阶段的稳定性,为工程提供保障。

二、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性

建筑整体性对于土木工程建设结构设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则,需要设计师在设计之前要对工程做详细的资料与实地勘察,再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设想与设计,确保结构整体的协调性。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初级阶段,需要设计师对变形特征、结构各部分的功能与受力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与科学的判断,达到建筑的预想效果。对土木工程建筑相应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保障各结构的使用功能与对整体的协调效果,避免出现各为其主的现象。最后对建筑结构的功能进行规划与设计,提高设计建筑结构的使用功能。比如在对采光系统、排水功能、供暖系统等进行合理的协调,既能保证其使用功能,又能与整体相互协调,达到土木建筑结构设计的理想效果,提高住户的居住质量。

(二)完善细节处理

细节处理的不完善会给建筑带来许多隐患,需要土木工程建筑相关部门加强重视,对于细节的完善能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得到落实,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细节的完善处理有利于土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有效实施,提高建筑质量与效果。细节的完善一方面需要设计时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另一方面还需要施工部门对施工质量的提升。在细节化处理过程中,需要设计师对关键节点进行全面的把握,避免土木建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缺陷与故障,对设计方案进行合理的设计,保证建筑整体的稳定性与规划性,对存在的细节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设计师还需要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与预见能力,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与规范,提升建筑整体的应用建筑,及时发现细节性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建筑施工质量也是解决细节问题的重要保障,需要建筑有关部门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施工,加设施工检查工序,对完成的工序进行分析与审查,确保施工质量,减少因细节化问题而导致的建筑耐久性下降。对于细节化问题的有效处理,需要设计师与施工部门加以重视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确保建筑整体的稳定性、耐久性,达到建筑本身的最大实用价值。

(三)优化建筑结构设计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进展与成品建筑质量的好坏。合理的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可以方便施工人员直接施工,确保工作的进程,提高建筑质量,避免资金的浪费。所以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是十分重要的事情,需要建筑部门引起重视与设计师的全方面考虑,优化建筑结构设计,充分发挥建筑本身的实用价值。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以从主体结构设计、材料应用设计、后期完善设计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升建筑结构数据的精准性。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还可以从人们的居住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建筑更加人性化,提高住户的居住质量。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保证建筑质量与安全性,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合理的解决。在设计的呈现上,需要设计师与施工方随时保持联系,使设计方案得到有效的实施,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误解,造成建筑质量问题。建筑结构设计优化,需要设计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设计水平与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另外,还需要施工部门提高施工质量,保证设计方案施工过程中得到正确的实施,提升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价值。

三、结语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施工单位与设计师共同的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如此才能使建筑企业得到良好的经济收益,提高建筑质量与安全,充分发挥建筑应用价值,为建筑企业带来经济收益,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更高需求,带动土木工程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桂美.建筑工程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与结构设计[J].技术创新,2012,(8):94-95.

[2]丁立瑛.浅析建筑结构设计原则及其存在的问题[J].中国西部科技,2010,6(15):55-60.

作者:张宇辰

第五篇: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措施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于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来说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城市建筑结构的设计方面进行研究,进而找出最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保证土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所以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设计施工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需要我们相关的工作人员切实考察施工地的现实情况,不断的发展完善设计方案,以此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保证我国土地资源充分利用,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平稳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问题;解决策略

引言

安全性与耐久性乃当代土木建筑工程需遵循的两大原则,其与土木工程设计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当土木工程设计不够规范严谨时,土木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势必将受到折损。透过相关现象,我们发现我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仍存在一系列亟待完善的问题。为此,相关部门应细致地剖析现存问题,并透过现象窥见问题本质,从而采取可行有效的解决对策。

1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存在问题

1.1结构设计牢固性差

土木工程整体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结构的牢固性,而结构稳定性在工程设计中已逐渐发展为普遍性问题。一般情况下,建筑结构的局部破坏虽然不至于结构物整体崩塌,但在火灾、地震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发生时,便会严峻考验着结构的冗余度设计。例如基础结构设计时若未对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沉降差进行充分考虑,那么建筑整体结构势必会因沉降而出现开裂与失稳现象。

1.2构造柱与承重柱的区分问题

设计合理的构造柱与梁可有效避免墙体发生裂缝,进而确保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表现优越。但在现实应用中,部分设计人员混淆构造柱与承重柱,将二者类似于同一原理进行设计,致使建筑结构因构造柱缺乏基础而影响其抗震能力,最终反应为结构裂缝、沉降甚至倒塌等病害发生。另外,设计过程中有时为了方便对承重柱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则会缩小其截面面积,如此一来当有外力作用时,柱体与梁极易发生开裂破坏。

1.3忽略环境影响因素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除稳定性与耐久性外,同时还需考虑外部环境(如土质结构、空气温度与湿度等)对结构的影响,但是基于现实情况的分析,环境因素通常不受重视且忽于考虑,进而对工程结构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致使建筑物因结构失稳而降低其安全性。

2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优化策略

2.1实现构建选型的优化设计

通常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要想更好的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就要深入了解不同建筑构件特征,通过综合考量建筑工程施工的标准、要求和环境特征等各项因素之后,选择一个最佳的建筑构件类型。在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要求,不断优化建筑构件选型,认识到各构件之间的联系,准确判断不同构件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建设相应的建筑结构单元。之后,对于各个不同的单元组设计,可以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和要求,选择重叠组合或者交叉组合的方式。另外在土木工程建筑布局设计中,要结合整个工程的特性和实际需要,进行科学布局,并考量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对相应的支撑系统、基础系统等各个方面,进行合理布局设计。同时还要仔细分析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以此更好的保障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

2.2优化建筑空间结构设计

可以说,在实际的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主要就是对建筑空间结构进行设计,因此这就要不断优化建筑空间结构设计,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注重明确建筑工程内部不同结构空间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融合三维立体设计理念,这样才能够保障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另外,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本身对于各个不同的结构,都有不同的刚度要求,那么,这就要结合不同结构的要求,保证不同结构的刚度能够符合相关要求。同时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还要结合其对于不同区域变形和受力的要求,不仅要从建筑构建的实际受力状态进行分析,还要坚持从整个建筑工程出发,对建筑结构受力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以及时优化、调整设计方案。

2.3将框支梁支合理放在剪力墙上,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设计人员为了更好地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要认真做好工程地基的丈量和测绘工作,联系实际情況,利用好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辅助施工等两大新型网络计算机技术,将建筑施工系统与管理的体制机制进行最佳的完善,这样才能结合所有的技术支持,把握好剪力墙的承载性质和力量,完美的设计出安全可靠的剪力墙。在土木工程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把工程建筑中需要的框支梁支的重心放在剪力墙的底部,要了解剪力墙的厚度和支梁的具体情况,才能够设计出合理的暗柱,在根据具体的钢筋配置情况,把握剪力墙、框支梁支的承受能力,才能确保建筑的稳定和安全等,有效起到抗震作用。

2.4再设计过程中重视建筑的维修和养护

在进行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时,要将维修和养护考虑到其中,方便今后的建筑物保养,一旦部分墙体或者局部结构出现问题,维护团队能够方便操作,土木工程建筑在使用之前是很难发现问题的,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加大对图纸的审查,确保建筑的耐久性。其次要对施工构件截面进行严格的要求,严格控制柱、梁、板的尺寸,可以对施工情况进行预估,计算出主梁的承受能力,并选取适当的梁板作为标杆,从而规范施工结构,使其严格按结构设计的意图来进行,这样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

2.5从设计观念入手,时刻保证结构设计的整体性

土木结构设计中安全性的片面管理、可靠度的偏重管理、耐久性的部分管理都反映出了土木结构设计过程中整体观念的缺失,由于这一疏忽而加剧的安全隐患较为突出。为此,在土木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时刻将整体性置于首要位置,力求细致分析所有的工程细节,从而避免“蝴蝶效应”的出现。此外,在土木工程当中,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仍相对有限,过于复杂的结构设计图纸并不利于这类人群理解参照,由于读图出入而导致的施工问题时有发生。考虑到这一因素,在工程设计过程当中,设计人员应参照施工方的执行力进行设计。简言之,设计人员应保证施工方案高度可行。为此,设计方应尽量将设计图纸简化,从而有效避免因读图错误而引发的施工问题。在结构设计完结后,设计人员应再三严加审核,力求在在图纸未出台阶段就确保图纸的精确性。

2.6框架梁的内力组合

一般情况下,多采用梁端和跨中的方式来控制梁体承载力的设计截面。当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截面控制除需利用梁端负弯矩与剪力进行设计外,同时还需对梁端的正弯矩进行组合。例如对于正在使用的工程结构,其极有可能遭受不同可变荷载的同时作用,此时为了减少结构的不利效应,对可变荷载效应组合可取值1.2,永久荷载效应组合可取值1.35;而当作用效应对结构设计有利时,效应取值则可为1.0,滑移、漂移、与倾覆等取值为0.9。

结束语

总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任务,其过程只有依据规范实施标准化设计,方能实现结构使用性能与使用寿命的多元化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姚俊涛.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分析[J].门窗,2018(2):118-118.

[2] 王明伟.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00035-00035.

[3] 黄蓉.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9):00297-00297.

作者简介:

刘朋,男,汉族,出生于1984年2月28日,河北省定州人,专科学历,从事土木工程方面的工作。

作者:刘朋

上一篇:文化交流论文下一篇: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