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公开课教学

2022-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中英语公开课教学

智用公开课,升华英语教学艺术

【摘 要】 智用公开课,不仅可以提升英语教学效果,还能够升华教师本人的教育教学艺术。如何智用公开课来实现这一点呢?我认为可以从英语公开课的准备、上课、反思三方面来完成。准备英语课是对英语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真切考验,直接关系到公开课的效果,也是教学艺术升华的起点。英语公开课的履行过程是英语教师教学艺术展现的历程!反思公开课是英语教师教学艺术的沉淀和升华,也是教学艺术之树常青的奥秘——新的成长点!

【关键词】 英语 公开课 教学艺术 升华

2011年我有幸承担都江堰市二区片英语教研课,赢得了学生的掌声和老师们的好评。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多年来,这是我一次参加校级以上的公开课,也是我印象最为深刻、教学技能水平得以重大提升的公开课。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智用公开课,不仅可以提升英语教学效果,还能够升华教师本人的教育教学艺术。

如何智用公开课来实现这一点呢?我认为可以从英语公开课的准备、履行、反思这三方面来完成。

一、准备英语公开课与教学艺术

准备英语公开课是对英语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真切考验,直接关系到公开课的效果,也是教学艺术升华的起点。英语公开课的准备当然离不开传统的几个步骤:备教材、备教案、备学生、备观众、备习题等。这些准备工作是每一位教师上公开课前必须准备的,能够体现一个教师对教材、学生、课堂的把握程度,也是一种教学技能水平的表现。如何把这样一种教学技能变成独到的教学艺术呢?最为重要的就是因材施教——学生之材和教师本人之才。要让这一堂英语公开课成为唯一适合我本人与我教的学生的课,别人也可以这样教,但他不一定能教出我这样的课堂效果,这就是教学艺术而不是千人一课千课一面的教学技术。这节公开课我教的内容是:Go for it!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我的准备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的:教师方面,我较喜欢运用多媒体,也是我的强项,所以当仁不让。我精心准备了课件和教案。这些课件参考了很多网络资料和同事手中各种报刊附赠的光盘资料,还特别请教了本校老教师以前用过的资料,可以说是集中了我网络资源和校本教材之大成。这些资料都是“因才”而备的。学生方面,我的准备也可以说是“因材”而备。我所教的2013届3班里有以董浩为首的几位在英语学习方面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浓厚,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性格开朗,阳光可人,是班上英语学习的急先锋,具有领头羊的示范作用。所以我的这节公开课几乎完全是围绕这几个学生来设计的,让他们的引领作用发挥到极致就能决定这节课的成功。事实证明,的确如此。还有一个备课的细节值得一提,多媒体的运用不得不提防停电事故,这也在我的考虑之中。由此说来,准备英语公开课的确考验着一位英语教师的教学艺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二、履行英语公开课与教学艺术

公开课上的展示是教学艺术成长的舞台,是英语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关键。公开课开始了,走上讲台我顿时感到信心百倍,同时我也意外地感到一些紧张,以致我原本要写在黑板上的Do a survey都忘记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好在影响不大。但是,学生响亮的问候,会心的眼神很快让我消除了紧张。紧接着,三小段电影片断《小鬼当家》《尖锋时刻》和《邓小平》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不仅成功地导入了新课内容——电影类型:喜剧片、动作片和纪录片,还调节了课堂氛围——又回到了我和学生熟悉的平常课堂活跃和默契的氛围。这也归功于多媒体的成功运用。新课进行中,我们的Do a survey开始了。英语学习的领头羊正如我预计的那样发挥着他们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董浩等几位同学,最先还是在小组内开展调查活动,逐渐带动了全班同学,形成了热烈踊跃而秩序井然、良性互动的学习氛围。后来,董浩等8位同学离开座位走向了旁边听课的教师们,当起了真正的调查员,那模样看起来就像专业的“小记者”。听课的教师们也被这热烈的气氛所感染,他们非常配合这些“小记者”,把整个课堂引向了成功!说实在的,备课时我设计了董浩等同学的发挥舞台,但绝没有故意安排他们去向听课的教师们提问。如果是那样,这节课还是一场普通而十足的“show”罢了。正因为这样,我认为学生的行为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激情”之举,也是这节公开课教学艺术精湛的体现之处。形成性的课堂是最精彩最有活力的教学艺术品,完全预设的课堂可能有活力也会精彩,但那只能说是教学的技术产品。英语公开课的履行过程是教学艺术展现的历程!

三、反思英语公开课与教学艺术

公开课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是英语教师教学艺术的的沉淀和升华,也是教学艺术之树常青的奥秘——新的成长点。每一堂英语课后,我都会反思成败得失,这是我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这次公开课我的反思有这样几点:第一,是备课时定位准确,设置了独特的适合自己和所教学生的课件及教案。这得益于对课程标准的深入解读,对教材的认真理解,对学情的深度把握,还有网络资料、老教师悉心帮助等。第二,成功的公开课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这一点上,我的这堂公开课可以说完全与之相一致。因为这个班当时处于七年级上期,刚进入初中英语学习,英语教学一定得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同时还要注重个体差别。我抓好了班集体中多个领头羊,让他们尽可能地发挥好带头作用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可以说是允许一部分先“进步”起来,然后带动大家“共同进步”,毕竟七年级上期的学生从众心理还是很突出的,英语学习的可塑性很大。课堂上学生学高兴了,学自在了,也就是学会了,教师的目标也就达到了。这种成功,是学生与教师的双赢!最后,英语公开课与其它学科一样,总会有一些还需要完美的地方,所以就叫“遗憾的艺术”。对此,我们要正视,要弥补。本堂课,准备工作我自认为很充分了,但仍有缺憾。准备过程中,为防止停电(本地冬天停电较为常见)造成不便,我特意准备了用电池的录音机以求保险,结果就是录音机在课前一分课时出问题——没声了!这导致我上课前一分还在调试磁带,造成了初上课时的意外紧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更何况是普通人呢。总之,这堂公开课,从头到尾我学习了不少,思考了不少,获得了不少,这些都是我从事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事业的烙印,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这可能只是“小技”而已,但对于我来说,我坚信这是我的英语教学艺术的开端,是我的教学技能的升华!

作者:肖群英

第2篇: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研究

摘 要:网络时代国内外网络公开课盛行,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在我国却没有网络公开课。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对学生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该课程的现状,提出了建设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的必要性,并基于任务型教学法提出了建设模式。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公开课;任务型教学法

0 引言

20世纪60年代,英语开放大学首次开始电视公开课,为数以万计的学员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学习方式。当今世界高速发展的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教育方式。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次利用网络推出公开课,把该校最受欢迎的课程录播并上传到网上,随后,牛津、剑桥、哈佛、加州伯克利大学等知名院校也纷纷推出网络公开课。我国各大高校也积极参与中国网络公开课的建设,把学校的优质课程推广到网络。我国也相继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号)等文件,相继推出了视频公开课、MOOC等网络课程,所有课程均免费发布在“爱课程”网站。在这轮互联网背景下盛行起来的网络公开课涉及了广泛的学科,为热爱知识的学员提供了各个高校最优秀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优秀文化的网络传播。但是,在各类网络公开课中,却一直没有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的身影。基于此,本文从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教学模式等方面探讨,提出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建设的方式。

1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现状分析

《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文件》 第2.4.4条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外语阅读能力、一定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课程是根据土木工程类专业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而必须开设的课程,它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通过基础英语学习阶段后,能够利用好英语而开设的,旨在培养学生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有关专业书籍和文章的能力。我国几乎所有高校的土木工程院系都开设有该课程。该课程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英语书面应用能力,有助于学生正确运用英文阐述自己的专业思想和研究成果,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英文资料,为大学毕业后学习外国文献、从事科研工作打好基础,也有助于部分有出国求学的学生出国深造;其次,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从事涉外工程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在工作中应用到专业英语的概率也急剧增加,该课程有助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从事涉外工程项目[1]。虽然诸多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都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程,但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首先,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师资力量不强。教授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老师有些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他们虽然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但是英语水平却差强人意,一般授课都以中文为主,其中夹杂着一些专业术语的翻译,整个课堂类似中文讲授的专业课;另外一些学校是由英语专业的教师担任该课程的教学,他们英语水平较高,可以用英语组织教学,讲解课文,但是对于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专业知识比较欠缺,难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其次,部分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上课出勤率不高。部分院校把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开设为选修课,学生由此认为该课程不够重要。局限于师资力量薄弱和教材编写的落后,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枯燥无味。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不会从事与专业英语相关的工作,从而在内心上拒绝该课程的学习,学习往往是流于表面形式,只求考试过关而已。

再次,特色教材稀缺,课程开设时间有待修改。本科学生专业知识面不宽,教材的编写受此局限,加之大多学校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开设在培养计划的第5学期,学生此时才开始对专业课程展开系统学习,许多还没有学过的专业知识用英文展现在自己面前,实在难以掌握。因此,建议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放置在培养计划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学习。

2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的建设模式

鉴于目前互联网上还没有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因此,建设优质的网络公开课不仅可为本校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渠道,还可对其他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可以说,广大师生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的建设愿望极其强烈。作为探索,本文特提出以任务型教学法[2]为指导开展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的教学,以此抛砖引玉。

2.1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近十年来交际思想的一种新发展形态。Skehan在“任务型教学法”中对任务做了如下描述:“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任务型教学理论的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语言。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掌握所学语言。土木工程专业英语作为语言教学为主的一门课程亦应符合该理论。

2.2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教学环节课程设计

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教学环节应摈弃传统的“生词介绍→长难句语法解析→文章翻译”的教学模式,按“提出任务→执行任务→完成任务”的思路进行教学。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教学环节由此可以分为三个环节,见表1。

2.3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教学实例

以高层建筑结构分类为教学内容,给出网络公开课的教学实例。

教学任务:根据课文内容,找出高层建筑各种结构类型的英文表达,图片和修饰各结构类型的形容词。

教学目标:掌握高层建筑各结构类型的相关英语表达法

话题:describing tall building types

语言培养技能:听说读写

教学形式:学生六人小组讨论

教学步骤:

①学生自行分组,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②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找出高层建筑各种结构类型的英语表达,图片。学生根据自身词汇量找出尽量多的形容词。

③学生小组分工,记录员做讨论记录,分组上台展示。

④教师针对讨论结果总结并进行点评,复习高层建筑各结构类型的相关英语表达法。

参 考 文 献

[1] 毛江鸿.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3):146-150.

[2] 梁玉玲,夏纪梅.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可行性和认同性及其问题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7,7(2):42-53.

作者:童小龙 陈方

第3篇:高中化学公开课的现状调查

摘要:公开课活动已成为目前中学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开设高中化学公开课的教师队伍呈现年轻态势;高中化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高中化学公开课的教学实施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高中化学公开课的教学现状中存在不足。

关键词:高中化学;公开课;现状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10.027

公开课是教师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切磋探讨的平台,是展示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手段的直观有效的方式,它的开展对常规教学有着引领和示范作用。新课程背景下,公开课日益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渠道。

但笔者在高中教学十余年中,也发现高中化学公开课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影响了公开课功能的充分体现。为此,本文通过多种手段,立足于高中化学,对公开课的现状进行探查,分析取得的成果,了解存在的问题,探究制约的因素,以期为充分发挥高中化学公开课的功能做出微薄的贡献。

一、研究方法

为了真实了解高中化学公开课的现状,必须对公开课的授课教师、观摩教师、学生和学校的管理状况进行调查。

授课教师从其个人信息、教学理念、教学基本技能、教学设计、公开课实施状况等方面建立了调查以及评价指标体系。公开课实施状况的评价指标包括授课教师是否具有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等的理念。

公开课中有一批特殊的“观众”,这就是观摩教师。观摩教师观摩的收获、观摩的反思,也是衡量公开课效果的重要方面。为此,笔者从观摩教师能否从公开课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师“随机应变”的设疑激趣引思等教学行为中感悟到教学的艺术等方面建立了观摩教师状况调查指标体系。

笔者还从学校开设公开课的目的、开设周期、开设范围、开课教师选择、教学模式倾向、提供交流平台、评课管理等方面建构了学校对公开课的管理状况调查指标体系,以探查学校管理层面对公开课的影响。

课的好坏学生最有发言权,学生对公开课的态度和感受以及学习效果直接说明了公开课的成功与否,为此,笔者也建构了相应的学生调查指标体系。

据此笔者实施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象是本市的四所高中321名学生,涉及高中三个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呈正态分布,被调查学生群体具有典型性。本次调查的教师群体来源于不同类型的学校,58名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被调查教师的组成基本符合我们调查的抽样要求,保证调查结果的普遍意义。

二、调查结果

1.化学公开课授课教师队伍呈现年轻态势

数据显示:开设公开课的教师教龄集中在10年以内。5年教龄以内的青年教师每学期都要开设公开课,教龄在6~10年的教师有91.7%每学期都开设公开课。可以看出,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开设公开课的周期越来越长。

笔者认为,青年教师处于成长阶段,需要锻炼的机会。但老教师就不需要发展吗?老教师独特的优势是青年教师无法相比的,而且老教师也应当和年轻教师一起学习,取长补短。在公开课展示中,应当既有年轻教师的英姿飒爽,也应当有老教师的“沉着老练”的风范,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合理的公开课教师队伍。

2.化学公开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的核心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载体。笔者的问卷调查以及实际的教学观摩都显示,教师在选择公开课教学内容时,都力求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选择对学生的发展有价值、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同时,也注意选择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3.化学公开课注重现代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有利于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知识。高中化学公开课中教学手段的使用情况如何?调查结果显示,公开课中多数教师注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授课教师认为,这一状况是公开课的功能所决定的。公开课要充分彰显示范的功能,不仅在教学内容的组合和教学结构的建构上,在表现形式和教学手段上,应该更直观。

现有的公开课多媒体的使用和以往相比也有所变化,不再单一使用多媒体,而是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相辅相成。而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动画的使用、视频的应用、音声像的结合、优美的旁白,其直观性、美观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4.化学公开课的设计融合了个人与集体的智慧

完成教学设计是独立完成,还是借助集体的智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公开课准备过程中,教师自己独立完成的比例占10%,多数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个人和集体智慧的结合。为此,每个学校应该给教师提供一个和谐的教研环境,共同整合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成果,形成集体智慧。集体活动的优点在于集思广益,实现资源共享,并在集体研讨的过程中,使每个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

但是有学者认为集体备课磨去了执教者的个性与创造性。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公开课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都是集体研究决定,那么课堂教学中就无法体现开课者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是一堂没有个性的课堂教学。集体备课不能替代个人备课,但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习集体讨论提出的优化措施,自已再设计出符合个人特色的新教案来,才能开设出既有特色、又有水平的好课来。

5.化学公开课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公共课先进的教学理念不仅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更主要地要体现在教学实施中。为此,笔者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65.6%的学生认为,公开课中教师非常注重他们进行科学探究,启发了他们的积极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8.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公开课中注重展示化学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成果,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领悟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这说明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再是枯燥而呆板的,我们的教师正在努力把书本上的知识赋予生命力,用科学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真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学方法已经从“单一性”向“多样化”发展,由重“教”向重“学”的方向发展。首先,作为基本教学方法的讲授法,教师能注重启发,通过生动的、启发性的语言,精彩的讲解和精心设计的一个又一个巧妙问题,就像一根无形的绳子,紧紧地拴着学生的思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探究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模式在公开课中尤其受到教师的重视,几乎所有的高中化学公开课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探究学习的方法,有的课自始至终都体现了探究的思想,对学生的化学学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到科学研究的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师授课中最关注的方面(90%),这也是公开课给观摩教师印象最深刻的方面。常规教学最受指责的就是应试倾向过强,忽视学生情感的需求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公开课却能立足于一节课,抓住教学的各个环节,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化学公开课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公开课中的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但是公开课活动中反映出的问题同样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通过分析活动中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可引发教师探查原因,力求改进和提高。

(1)评课反思环节有待加强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效能的过程。

公开课的重要价值之一就在于课后的评议活动,“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作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通过评课,开课教师和观摩教师都能得到发展。学校应该在公开课结束后,除要求教师进行深刻的评课、反思,还要进行再实践。但笔者的调查显示,有些学校不重视评价环节,即使是最基本的组内评课活动也是草草了事。由此可见,公开课的评课反思环节有待加强。

(2)课堂的真实性有待加强

公开课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新教改理念的风向标,更是教师群体观摩教学技艺的窗口,它对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公开课如果不真实,是师生共同的表演,它的价值是很有限的。观摩一节真实的公开课也是观摩教师的希望,笔者的调查证实了这一点,有68.9%的教师希望观摩到常态课。访谈中笔者了解到,有些教师认为部分的公开课有时变成了“舞台剧”,成了“现代高科技产品”。

学生对公开课的情感和态度如何?笔者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学生一般不太喜欢公开课(喜欢上公开课的学生只占17.2%),一是因为有其他观摩教师的参与会导致心理紧张,二是有一半的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有作秀行为。通过对学生的个别访谈得知:多数学生认为公开课上学不到什么东西,也有许多学生直接认为教师的公开课是表演给别人看的,作为学生只能被动配合。

高中化学公开课的重要特征是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技能艺术化,而公开课的功能在于“展示成果,交流经验,促进发展”。因此,希望学校多搭建平台,让开课教师和观摩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开课教师注重反思,观摩教师注重更深入地了解开课教师的设计意图和教学背景,以期充分发挥公开课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李靖.论示范课的功能与评价[J].海军院校教育,2004,(01)

[2] 金博,李金霞.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开课研究[J].内江科技,2008,(03)

[3] 陈坚.论中学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D].湖南师范大学,2003

[4] 马全录.公开课应在求真中求美[J].小学教学参考,2009,(24)

[5] 李佳颖.从新课程改革谈高师化学教学论的教学现状与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8)

作者:陈伟

第4篇:高中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

高中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本学期根据教科室安排高一和高二年级合并为一个备课组。我们备课组队伍年龄呈梯度,既有郭静莉这样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像蒋颖这样的教学新人,以及像我和刘忠民这样的中年教师。蒋颖和刘忠民尽管没担任过高中教学,但他们各有优势。刘忠民有多年的初中教学经验,虽然担任高二年级教学,但在平时备课活动中能很好的帮助初中到高一知识的过渡;蒋颖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很好的帮助将多媒体渗透到教学中。而郭静莉老师作为教学多年的教学能手,经验丰富而且富有合作精神。我们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重点解决怎样教会学生,突出教法。每堂研讨课突出一个主题,如解决学生的听力问题。虽然我们的尝试可能非常幼稚但我们在努力。尽量摈弃老的,不符合潮流的教法。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后写好教后感,不断总结得失。我们还尽量抽出时间彼此听课,总结闪光点,指出不足。我们高

一、高二英语备课组,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使高一英语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

二、高二英语学期教学反思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

勤奋刻苦;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方面:

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科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英语教研组长的配合下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新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备课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1、备课

为了上好一节课,我到处查找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同时也考虑教学班级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进行备课。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

4、作业

根据减负的要求,我把每天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三)德育工作:

德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搞好教学工作,就必须去了解学生和热爱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理和课堂管理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

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已近七年,感受到教材与我当学生时所用教材有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从知识难易度到教材本身编排体系都很大,可是就其教师的教学模式变化却不明显,无非就是更多的使用了课堂英语口语,听力训练加大。这些变化只是是表层的,但就其课堂主角始终是教师,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和进行机械性操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从根本上得以调动,无论我们英语老师个人魅力多大,如若不从根本上革除旧有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我想这也是我们朝气蓬勃的青年人为何在英语课堂上总是呈现出无精打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学案运营而生,感谢先行者们积极探索出的一些方法和经验,也感谢组内同事们的努力,这学期对学案的使用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学案,即导学方案(Guided learning plan),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设备及学生能力等实际情况,为学生编制的学习方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使学法指导行之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由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转变成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等多种形式,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一、“学案导学法”的特点及作用

“学案导学法”注重学案的引导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教师通过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创造充足的条件,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逐渐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采用“学案导学法”,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可以创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兴趣盎然,热情参与,能够较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问题,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2、可以使教学结构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学生自学在前,教师讲课在后,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掌握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教师无须在课堂上再讲述,节省了课内时间,教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促进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教师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开发了学生潜能,变注重“教师的教”为更注重“学生的学”;变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多维互动”。

二、“学案导学法”的教学模式

1、学案设计:学案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主要凭借,其基本框架包括学习目标、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问题讨论、预习检测等几个方面。

2、学生分组:根据各班的实际人数、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差异等,以六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每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主持本小组的活动。

3、引导自学: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进行独立的学习,教师可指导学生查字典或查阅教学参考书,培养学生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4、交流展示:交流展示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巩固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的过程,是使学生获得成就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学生的交流展示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展示各小组的学习成果。

三、学案的编写原则

1、探索性原则。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启发性原则。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

3、灵活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时,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4、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植根的土壤,都需要经过长期实践的检验。课堂教学极富创造性,每一节课都是一个新的尝试和探索,教师要在教学中大胆尝试、认真反思、不断研究、不断总结,要“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炼,在提炼中提升”,要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力量,集众多有效教学方法为一体,扬长避短,努力建构

导学案就是教师在课前根据教材内容,精心编排,设计难易适中,题型新颖,形式多样的任务,印发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研究,而且为下一步的教学扫清了障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老师也在课堂上得到了解脱,充分体现出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学过程轻松、流畅,因而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课堂评价与小结,知识落实

课堂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于学习能力发展的意义,并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评价应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评价不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让他对英语学习有足够的信心,除了对个人的评价我认为更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评价,这样既能充分跳动组内成员积极性,也能培养其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我们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但团队意识薄弱。

导学案的使用及课堂模式的变化,使得不少学生知识落实不到位,学校采取的周周清可以加强些落实,但我们还是要采取更多的方法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落实。

高中英语导学案的编写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质疑问难、达标反馈、学习小结(栏目要相对固定,栏目要根据内容设置,切忌繁琐)

1.学习目标

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文本教学要求、课标要求、学生实际,要简单、明了,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 每课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学习目标中尽量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多使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2.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课标要求、文本内容、学生实际,明确告知学生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并提示相应的突破方法。

3.知识链接

与学习本课内容相关联的知识(背景),或本课学习需要哪些其它知识,或以往已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课学习打下了铺垫等,把它和本课的学习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导学案中可提示,不必详细引用。

4.学法指导

没有学法指导的导学案是不合格的导学案。 有两种常见的形式:

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

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方法可以明确告知,也可以渗透其中)

5.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读、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渗透学习能力的培养。设计的问题要注意渐进性、指导性、趣味性、挑战性。同时编写的学习内容务必容量适中,切忌过于繁琐,冲淡学生看书、思考。内容必须问题化,问题要层次化。

6.质疑问难

该栏目完全是由学生自主学习后填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上课之前,教师要收看学生的导学案,发现学生的疑难,肯定学生指疑问难的思维品质,进行二次备课,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7.达标反馈

(1)题型要灵活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每一个学习目标都应设置有相对应的练习。

(4)难度适中,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可设置一些选做题,促进学优生成长。

8.学习小结 一是在导学案的提示下,由学生归纳本节知识的线索及体系。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知识的联系。二是引导学生对学科思想、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四 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

自学内容问题化,问题设计生本化,设计问题层次化,关键问题有挑战。问题设计: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在文本知识的拐点处设置路标,在学习重点难点处设置阶梯。

具体注意点: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宜太多,太碎;

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等等。

第5篇:高中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

上好每节课是每个老师的心愿,让课堂教学过程之旅常新,让课堂教学理论之树常绿,是我们当老师的理想,关于高中英语公开课的教学反思如何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篇一

为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优质课堂,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校提出开展“中青年教师过关公开课”活动,我校的英语教师、还有学校资深的专家教师进行了听评课,使我受益匪浅。现就我在四月十日下午第二节上的一节公开课的课后反思:

我讲的内容是高二年级必修七第二单元(机器人)阅读部分第三课时,我将这节课设计为首先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再导入进入本节课的主题,本人合理使用教学媒体辅助课件,内容多、容量大,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枝粉笔、一张嘴,从头至尾一言堂”的局面,使课件媒体使用恰当,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学生这节课反应敏捷,回答问题积极踊跃,气氛热烈。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让游泳者到水中去。”这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思想核心。因此在讲解新课前后,我设置的问题较简单以便让基础较弱的同学都能来回答,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我对这堂公开课周密的计划、精心的设计,总算比较成功地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和任务,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还存在着不足:

1、时间把握得不是太好,讲课文的时候觉得有点赶;2、应再加强对多媒体技能的学习;

3、应再加强语言上的抑扬顿挫;4、学生回答问题的面应再大些。

我常常自问: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追求的是什么?那就是不是固定的课堂模式,而是语言习得的规律,是求知与成长过程的成就体验,是创造的乐趣,是一种学与教、生与师的和谐境界,让教学之树常青的秘笈在于,实践、反思、学习、创新、特色。每一堂课都是学法的获得,人生的感悟,兴趣的延伸。我们应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今后的教学中,我打算多听各位教师的课,多钻研教材,多了解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争取不断进步。

高中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篇二

作为一名初登讲台的教师,我想每一位新教师此时应该和我一样已经上了自己作为教师的第一堂公开课了,而这第一次公开课对于我来说是终身难忘的,现在想想仍能感受到当时无比激动和紧张的心情。下面我就谈一下对这堂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首先,我所讲述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4Earthquake”。上课前,我原来预备了reading,既TheNightTheEarthDidn’tSleep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但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发现我不知不觉已导入很多课外内容,如:地球上的灾难,去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地震的前兆等等,而这些内容与本课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介绍地球上的灾难时,我准备了各种灾难的图片,以便让学生对灾难有直观地了解,从学生的反应看,他们都这些图片都是非常感兴趣的,都能够第一时间说出灾难的名称,但是却出现了一个问题,学生们都很难用英语来表达这些图片,所以就出现了大家张口说不出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对学生们的表达多进行引导,比如可以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单词来描述这个灾难,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

其次,在展开地震这个话题之前,我是通过一张地震的图片来导入的,引出来的话题就是去年发生在我国的汶川大地震,这部分内容我是让学生去搜集资料,然后给时间他们进行表演和展示,目的是把课堂交给学生,给他们一片天空,还他们一份自信。而他们也完成得非常出色,带我们穿越时空回到汶川地震发生之时,通过简短的视频和图片来回忆地震的全过程,在短时间内让全班同学内心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展示过程中同学们没有矫揉造作,显得颇为自信,也游刃有余,出色之处,不是换来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我想这掌声对他们参与者来说更是珍贵了,他们更在乎同学的评价。

另外,在阅读完唐山大地震后,要求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完成cloze练习。由原来的个人独立完成和做完后找个别学生从头到尾读出答案的传统型的做法,改为让学生以pairwork形式去完成cloze。更突出了新教材的合作性学习的理念。新教材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因为这堂课上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所以要求他们课前必须自学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并能默写出来,(一般教学大多要求学生在老师教完之后才听写)并且熟练掌握课文内容。我感觉采用提前预习的方法,对于学生适应高中阶段突然扩大的庞大的生词量是有一定的帮助。自己感觉比较满意的是Pre-reading部分对发言学生的选派方式的设计能让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无论他们成绩好坏,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小组讨论以及有展现才能的机会。有时候在不经意间就会出现叫你大吃一惊的课堂行为,如果你镇定自若,处变不惊,不仅会化险为夷,而且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我们进行到一道想象题,“假如发生了地震,你只能拿一种东西,你会拿什么?同学们的发言五花八门,有的说钱,有的说手机,有的说什么都不带,保命要紧这时有一名同学站起来,“如果发生了地震,我无论如何要带上我的弟弟,因为平时一向都是我照顾他”哦,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她的回答超出了自我,上升了一个层次,我何不趁此机会炒作一下?于是,我在做总结时加了一句:“假如发生地震,你准备带一样东西,这时,你看到了奶奶,你如果带走了奶奶,你便不能带走任何其他东西了,你还会带她吗?”同学们的回答斩钉截铁:“会!”接下去问为什么?同学们便七嘴八舌开始说起来其实,我在无意间已落实了我的德育目标,一个人在危难之际,不仅要关心自己,更要关心别人,对于亲密无间的家人,更要如此。

本节公开课也有一些遗憾的地方有待改进,比如有些练习的难度偏大,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原文来找相关的答案,一堂课下来内容安排得过多过满,学生难以吸收过量的知识。还有就是在话题句子翻译的过程中,我仅仅采用了口头提问的方式并且预先提示了重点短语和句型,这一做法不能很好地反馈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如果能够让两个学生直接在黑板上板书,再针对学生写出的句子进行讲解,适当地引导,效果会更好。另外,所选句子数量较多,如果能够精简到5至6个则更好。

总之,本节课我基本上能够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在以话题为主线索的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注重语言的实际综合运用,以课本为蓝本,通过加入汶川地震的信息,贴近生活,紧跟时事热点话题,充分体现出语言的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能较好地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比较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扩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以问题为线索,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搜集、整理、设计、反馈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和快乐。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小组互动,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了,主体精神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了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适合你的学生实际的就是最好的。只要我们平时多做有心人,加强理论学习,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多思考,多实践,我们的教学水平就能逐渐提高。

高中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篇三

对青年教师来说,开一节公开课,如同完成一次蜕变,累掉一层皮,有着刻骨铭心的阵痛,但换来的是突飞猛进的专业成长。可以说,公开课是青年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是名师培养的摇篮。下面,我将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为基础,从如何看待英语公开课、课前如何备课、课中如何实施、课后如何总结等四个方面,来跟大家谈一谈如何开设英语公开课。

一、理性看待公开课

当前对公开课的定位有点错位和异化,在一些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眼里,英语公开课是“面子工程”,它所代表的是一个学校,甚至是一个地区的英语整体教学水平,容不得有半点差错。

对于上课教师来说,公开课是一个崭露头角、获得关注、赢得荣誉的好机会。于是就有个别上课教师想借公开课一鸣惊人,毕其功于一役,成为“一课成名天下知”的教育明星。

在这种背景下,公开课已不是教师个人的教学或教研行为,而是一场经过反复演练、精雕细琢的“样板戏”,凝聚了当地专家、教学同行的集体智慧,体现着学校和当地行政领导的教育意志,教师和学生早被沦落为逢场作戏的演员。但是,作为青年英语教师,我们要对公开课要有客观理性的认知。

1.正确定位,凸出研究意识。

虽然教育界对五花八门、精心包装的公开课提出强烈质疑,褒贬不一,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公开课作为评价和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高效平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无法替代的,很多青年教师正是汲取着公开课的营养,迅速成长起来的。

公开课具有展示和研究的双重性质,既可以用来赛课评奖,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也可作为一种研讨方式,用以同行之间切磋教学技艺,后者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那种过分强调公开课的展示选拔性质的风气和做法,肯定会诱导和强化教师的外在动机,是造成公开课形式化、表演化和作秀的重要原因。我们要认识到,公开课的主要功能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

青年英语教师要争取多上研讨课,强化对课堂的研究意识,彰显个性探索;另外一方面,也呼吁公开课的主办部门要淡化评估职能,不要把公开的课堂作为优秀教师选拔赛的舞台,作为考察教学的唯一依据,否则公开课就会流于形式,背离课堂教学研究的本身价值。

2.求真务实,体现教学本色。

公开课应该是教师平时教学智慧的一种凝练和提炼,而当前的公开课要么太注重包装,胭脂味太浓;要么过于追求尽善尽美,教学环节做到滴水不漏,其中的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很难被移植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去。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公开课与平时课的关联,以自己的平时教学经验和能力为基础。如果公开课设计与平时的教学差异太大,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上课教师也是很难“表演”到位的。因此,青年英语教师要树立“只有注重平时教学智慧和经验的积累,才能上好公开课”的观念。

一节好课应该具有原生态的特征。真实的课,就应该有缺憾,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只有正视问题,才能回归到教学的本真。唯有真实,课堂教学研究才能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

3.积极主动,珍惜开课机会。

一项调查显示[1],教龄(1—3年)与教龄(4—6年)上过公开课的人数要远远少于教龄(7—18年)和教龄(19—30年)的教师。青年教师上公开课机会不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其一、让某位教师上公开课,是学校对他的一种认可。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老教师往往会获得更多机会,而年轻教师上公开课的机会就相对较少。

其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条关于公开课评价标准的潜规则,让不少青年老师担心上课失败而给自己和学校蒙羞,从而对公开课望而却步。

如果把公开课的主要功能定位于展示,让经验丰富的教师上公开课自然是合清合理的。但考虑到公开课具有更为重要的研究功能,则应该给年轻教师更多的锻炼机会。因为年轻教师正处于探索和尝新阶段,具有更强的发展动机,上公开课对于他们的专业发展起步更为重要。

名师的公开课要偏重它的示范、宣传和学习功能,而年轻教师的公开课则重在研讨和促进其专业发展。建议公开课主办单位要合理设置这两类公开课,并适当向年轻教师倾斜。另外,青年英语教师也要不怕苦不拍累,积极主动承担公开课,不论公开课的级别是高是低,都要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开课任务,绝不推诿。

二、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

时间紧,任务重,寝食难安是所有老师在公开课之前的共同感受。对于开课经验鲜少的青年教师来说,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要学会冷静思考,有条不紊的安排好公开课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调节情绪,保持适度焦虑。

因为要把自己暴露在公众视线中,所以在面对公开课任务时,很多教师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如紧张、忧虑、恐惧、犹豫等。这是一种自然反应状态,是教师自律性和责任心的表现。

每个人面临重要任务时,都会有焦虑、恐惧的情绪出现,它源自个体正常、成熟的自我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可以有助于上课教师保持适度兴奋度,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激发身体潜能,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活动。

当然,焦虑也不能过度,否则,带来的只是恐惧害怕、心烦意乱和士气低落。焦虑就像是一根橡皮筋,如果拉得太紧,它会断掉;如果拉得不够紧,张力又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要做好公开课的准备工作,我们就要学会找到平衡点,保持适度焦虑。

2.独辟蹊径,选准新切入点。

当前,公开课的授课内容有点固化,大部分老师都喜欢开设课文阅读教学的课型;教学方法也老套,千人一面,不外乎让学生略读和扫读,回答几个问题,做一些TrueorFalse的练习,没有新的突破。

如果有机会自选上课内容,我建议青年英语教师可以大胆尝试,去探索一些无人问津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我市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活动中,一位青年老师敢为人先,选择了无人问津的课文语言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常情况下,老师都会回避语言知识,原因是这种课型一般都以讲解和机械操练为主,很难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气氛易显得沉闷。

但是,这节公开课由于教学内容选择大胆和教学设计新颖,而出奇制胜。本堂课中所采用的语言知识语境化教学方式,受到听课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以至于在本次活动过后,该上课老师还多次受邀到其他中学展示。应该说,这节课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同一个石头激起千层浪,激起我市英语教师对语言知识教学的的积极思考和激烈辩论。

学校或教研单位在安排公开课的教学内容时,要统筹兼顾,做到有系统性和延续性。例如,苏州市现在提倡一种单元系列公开课,即把某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多个课时,分别由不同的老师来授课,这些课受同一个话题所统领,前后之间互相衔接,较好的呈现了单元教学的全貌和不同课时之间的关联性,这种系列公开课非常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彰显个性,汲取集体智慧。

公开课,一定要有值得“公开”的内容,要有上课教师的独立思考,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原创思想,不能是平时课堂的简单重复或再现。教师也不能逢场作戏,只会演绎现成的“教案剧本”。

教师在备课时,最好自己先独立思考,再去参考网络资源,或听取集体备课的意见。在整合资源和征求意见时,要懂得取舍,最漂亮的未必就是最好的,要挑选最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否则,就容易出现以下三种大煞风景的失败课型。

一是,“撞衫课”。

在同题异构观摩课活动中,常有一些上课老师的教学步骤存在雷同,甚至连图片和问题都一模一样。本来是相同的课题,由不同的老师从不同角度来解读,结果变成“同题同构”,弄得听课教师一片哗然,不知道是谁抄袭谁的。课后一问才得知,他们参照了同一个网络资源。道理很简单,你能轻易找的资源,别人也可以不费力气的搜索到。

二是,“杂烩课”。

在一些不恰当的集体备课中,年青教师由于人微言轻,言论主张不受到重视,被晾在一边;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全部由资深教师说了算,你一言我一语,拼凑而成。这些主意单个看都很漂亮,但是它们之间没有统一的灵魂主宰,无论怎么看都别扭。这就好比用多个女明星最美的五官,拼凑成一张脸,那么这张脸不但不漂亮,而且多半不协调。这种集体备课方式不可取,它扼杀了执教者的个性与创造性,执教者早就沦为一个照本宣科的传声筒。

三是,“模仿秀”。

有的上课老师采取“拿来主义”,对照着名师现成的经典课堂案例,一笔一划的学着做。但是,由于上课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名师的教案不相吻合,看起来像一个本来适合休闲穿茄克衫的人,结果穿上了一件笔挺的西装,那么怪异。或者由于上课教师个人能力有限,无法驾驭如此高深的教案,看起来好似一个小子,穿着尺码大一号的衣服,那么别扭。

4.挖掘资源,精心制作设计

对于一个教学主题,我们常能搜集到一大堆相关资料。这就需要上课教师独具慧眼,筛选出最切题的材料,删繁就简,必要时,甚至要忍痛割爱。“课堂不是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我们要明白这一点,否则会造成材料堆积,学生得到的只是视觉和听觉上的狂轰滥炸,一节课目不暇接,看得眼花缭乱,却丧失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我们要学会量体裁衣,设置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活动:有些材料适合于讨论分析,有的适合角色扮演,有的适合观看影视作品,有的适合于欣赏感悟。所选择的教学活动还要符合上课班级学生的特点,有的班级善于表演,有的班级乐于思辨,这些都是上课教师要考虑的因素。活动设计要追求有效性,切忌为活动而活动。

制作课件时,我们要追求一种简洁、典雅、明快的风格,力求注意以下几点:⑴不盲目追求高级软件,用ppt制作的课件就完全可以满足公开课的需求;⑵但求有效实用,过于花哨的课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忽略教学内容;⑶课件流程要顺畅,便于操作,不要做得,颠三倒四,一会儿往前翻,一会往后翻,影响教学的流畅性;⑷课件背景和文字要选择反差较大的颜色,最好选定一两种颜色,不要赤橙黄绿青蓝紫一齐上,引起视觉疲劳;⑸一节课上使用课件的时间不宜过长,不要把教学的全部过程和教学内容一字不漏的打在PPT上,把上课变成“看电影”。

5.好“课”多磨,磨出新理念

公开课,要不要打磨?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要看怎么个磨法。如果把一堂课当作研究课题,采取多种形式,应用科学方法,使课越磨越新,成为高水平的精品课,这种科研式的磨又有什么不好呢?

其实,公开课的打磨过程,就是教师自身发展与再提高的过程。经常性的打磨,能更好地促进上课教师与研讨人员的专业发展,使他们能听到多方面的建设性意见,来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设计。我们要对“打磨”二字有正确的辩证性理解,要反思两个问题:打磨什么?怎么打磨?

首先,上课教师要明白,需要打磨的是教师本身和教学设计,而不是去“磨”学生,更不是上课老师与上课班级进行的课前“彩排”。相反,上课教师是通过打磨,对教材处理、板书设计、语言表达、课堂驾驭等方面有一个大概的预期和了解,必要时对教案做一些微调。

其次,公开课的打磨主要有试课和议课两个过程。试课可以“一课多上”,但第二次试课要在不同的班上进行,而且不应是跟相同的学生进行“故伎重演”。要求每试讲一次,在教法或学法上要有所改进或新的突破。而对于议课,可以由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讨论,挖掘出亮点、失误及其原因,调控措施等。执教者虚心听取别人的评议,总结经验和教训,有选择性的吸纳别人的建议。

三、做好课中的实施工作

在课堂上,上课教师就像一个能说会道的导游,把好山好水呈现给游客。不同的解说方式会使游客对同一个景点有着截然相反的感受,“家乡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所以说,公开课的实施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最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个人魅力。

1.营造气场

心理学研究发现[2],情绪无论好坏,都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课堂上学生的喜怒哀乐,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上课教师的情绪所左右和支配着。所以说,我们无论多么紧张,在进入上课教室前,都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拿捏好表情、动作和语气。

有人说,要上好公开课,教师需要一种“人来疯”的劲头,不能畏手畏脚,顾虑太多。听课教师越多,我们的展示欲望越强烈。家里来了客人,小孩子喜欢撒欢,爱表现自我,以此来吸引客人的注意力,这就是所谓的“人来疯”。

上大型公开课时,我们英语老师也需要这种“精气神”,挥洒自如,魅力四射,营造出一个强大的气场,去感染学生,让他们进入“人课合一”的佳境,忽略旁边听课教师的存在。上课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微笑,眼睛只盯着学生看,否则听课教师不经意的一个哈欠,就能扰乱你高涨的心情和清晰的思路。

2.走近学生

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跟学生聊一聊轻松的话题或讲英语笑话,缓解紧张情绪。跟学生交流时,多使用人称代词we,少使用让人感觉生疏的you。如果有条件的话,要尽量使用遥控鼠标,这样教师就可以脱离有线鼠标的束缚,从讲台上走到学生当中去。

在课堂上,不要老是让几个优秀学生发言或回答问题,这样容易排斥其他大部分学生,教师要事先了解到七八个英语水平中等、性格外向的学生,教师的提问应该从这些学生开始,来逐渐调动气氛。

如果了解不到学生名单,我们也可以从学生的眼神来判断,如果学生的眼睛主动迎合你,那表面他们已知道答案并且有发言的欲望,否者会顾左右而看其他。叫不认识的学生发言时,我们不可站在讲台上用手指头乱指,最好走到他们身边,轻拍一下桌边,这样做显得亲切,还能听清楚学生的发言。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外面特征和上课表现,使用一些有趣的词语来称谓他们,取得幽默效果,例如,thesmartboy,thathandsomegentleman,theprettygirl,thegirlwithbeautifuleyes.

在课堂上,如果有学生表现不错,要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扬和鼓励他们,最好具体一点,煽情一点,例如,Ilovetheendofyourstory.Itissosurprising.又如,Youdidagreatjob.I’mproudofyou.

3.抖响“包袱”

抖包袱,是相声、小品、独脚戏、山东快书等曲种中组织笑料的方法,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同样,我们的课堂也要有“包袱”,要有幽默,有悬念,有动人之处和点睛之笔。

上课老师要学会声情并茂的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做好铺垫,层层推进,把之前酝酿好的关键部分说出来,把包袱给抖出来,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包袱儿”能否抖响,灵活运用语言是关键,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状况,适时适地耐心巧妙地运用语言,做到“铺平垫稳”,才能取得蓦然抖开、满堂皆响的效果。

当然,这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例如沁人心脾的语音语调,随心所欲的口语表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公开课堂上的风采,都是来自于平时的修行和一点一滴的积累,靠临时抱佛脚是行不通的。所以说,即使平时再忙,英语老师要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和口语表达的操练,不可荒废了口语。

4.发清指令

明晰的课堂指令,会给学生信心,让他们更加愿意配合。借班上课时,常有上课老师抱怨学生如何死气沉沉,如何不配合。其实,很多时候,问题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是教师模糊不清的课堂指令让学生无所适从。

在变换教学环节时,我们要用学生听得懂的英语来发出指令,毕竟是借班上课,学生需要一点时间来磨合,来熟悉上课教师的表达方式、语速、语音和语调。

课堂指令不应过多,需要发的指令一定要简明扼要,指令发出后要检查落实。在布置一个较长任务时,英语教师的语言要具有逻辑性,前后信息要和谐连贯,并且可以在句子之间可以加入first,second这一类的表示顺序的词。这样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手势、榜样示范、重复指令、变换表达方式、放慢语速等手段来帮助理解。

5.随机应变

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经常有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发生。如果处理不当,一堂精心设计的课就会功亏一篑,常见的突发事件有:

⑴学生在课堂上节外生枝,不按照规矩出牌,超出预设轨道之外,这时候教师不要墨守成规,要顺水推舟,保护好这种“动态临时生成”的知识,甚至允许学生走偏一小段路,再及时介入和干预;

⑵电脑等设备故障也要重视,教师要在上课前带齐所有资料,调试好设备,主要检查音频、视频和超链接的情况;并且要做好预案,以防万一;

⑶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情不够了解,设置的教学任务难度过大,教学进程不流畅,动不动就“卡壳”,这时老师要灵活机动,分解任务,降低难度。

凡事都有两面性,一个小意外可以把苦心设计的课搅得一塌糊涂,但也可以带来新的生机。所以,如何灵活妥当地处理偶发事件,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机智的一个重要的标尺,它能反映出老师应变艺术的水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四、做好课后总结

青年英语教师在公开课之后的自我剖析和反思十分重要,是总结经验、优化课堂、探索规律和形成特色的快车道。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就曾经说过,“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1.参与评课,听懂弦外之音

评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得失和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不过,在公开场合,听课教师往往碍于情面,很难做到开诚布公的说出对这堂课的全部真实感受,一般都是尽挑好话说,即使有批评,也是轻描淡写,婉转的一带而过。作为青年英语教师,我们要学会听明白别人评价的言外之意。如果有机会,最好在私下里有选择性的跟听课教师进行个别交流。

2.课后小结,厚积才能薄发

公开课凝聚着上课教师沉甸甸的付出,很有必要做一次总结,回顾这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进行认真而全面地分析、总结、判别。在写课后小结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写的实,实事求是,记录的内容要真实,不把它看成是一种形式;⑵写的快,趁热打铁,时间一长,会有所遗忘;⑶写的深,必要时要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和解决问题。课后小结是青年教师积累经验和提升自我的最好办法,既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又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3.抓住亮点,写成教学论文

公开课是教学论文的发源地,这一点是我最深刻的个人体会。每次开设或观摩一次大型公开课过后,我都有一篇相关的教学论文发表。刚开始写论文时,我们不要面面俱到,可以只抓住自己公开课的某一个亮点,哪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小环节。课堂中的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主题。

第6篇: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区公开课上,我收获颇多。非常感谢领导老师给我这次提高进步的机会,现将自己在这节课上的感悟总结如下:

在40分钟的英语课上,认知法不排除模仿,但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学习途径主要是通过理性思维,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知识,掌握语言规则,指导听说读写,举一反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语言能力。英语在中国是外语,不能采用二语教学类型,而要以语言知识为拐杖,在运用经验学习的同时,要注意理性认知;对于小学生尤其要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语言学习能力,不能排斥语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因为教学手段的简单而否定教学实效,应以不一样的方式方法来对待我们的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单靠唱歌游戏去学习,因为培养兴趣主要是为了学习英语。小学生学习英语不是英美的移民学习英语,只有不断学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才可能培养持久的兴趣。目前我们的小学生每周只有100多分钟的英语课,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

几点疑问,几多思索,在反思的同时也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探讨,将我们的教学引向心灵的更深处,共同关注我们的教师、教学、学生。

第7篇: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的第一课时,课型为听说课。教材内容围绕着询问衣物的价格展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本课一系列听说训练,要求学生掌握的重难点是:学会谈论衣服的名称、长短、大小、颜色并掌握相应的词汇,能熟练运用how much is this/are these…?It’s/They’re …dollars.句型对衣物的价格进行问答练习,并能运用购物的基本用语进行简单的购物。让学生在学习及应用中,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并加以创新,并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现本人就本课时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进行反思:

(一)自己认为做的较好的方面:1. 由于七年级学生已经能说出部分衣物名称的英语单词且已经能对颜色进行询问,加之本节课的内容较多,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没有按照课本的顺序进行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将部分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展示给了学生,节省了课堂时间,且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2.话题引入得当,通过询问学生今天是否高兴,表明自己的态度:自己因衣服太旧而不高兴,希望自己可以购物买一些漂亮的衣服,同时询问学生是否想和自己一起购物,从而引出本课的话题(如何谈论衣物和购物)激发学生的求职欲。3.由于学生对颜色的询问已基本掌握,所以我将课本2a中表示颜色学习部分提前,通过复习旧句型What’s this?/What are these? What color is it/are they?来学习表示衣物的新词汇和复习巩固表示颜色的单词,为2a的教学节省了时间,也避免了机械的单词学习和记忆,同时在复习的基础上引出和学习询问衣物的价格,由易到难,且形象直观,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在教授新知识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学生教读,教师教读,学生个别问答,同桌问答,小组问答,集体问答等),使教学形式多样花。4.考虑到 2e的分角色表演对话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并加以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并且本部分的内容在考试当中往往以补全对话形式出现,主要考察学生对购物用语的掌握情况并进行简单的购物。因此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听,再记关于购物的重要句型,然后设置快乐购物时光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根据所给例子进行做对话并上台表演。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直接练习和巩固本部分的重点,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体现了学生的合作精神。5.在做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时,我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紧靠写来完成练习的模式,而是 通过说、写两种不同形式的训练对本节课的知识加以巩固。一是通过给图片并立马消失让学生说单词来检查学生对单词的朗读和记忆情况。二是通过填空来检查和巩固本节课所学语言目标。6.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学重点突出,学生的参与面广,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7.对学生情感的正确引导。通过本课学习,教育学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挣钱不容易,我们应节约用钱。

(二)本节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给学生的鼓励性评语较单一 ,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不同学生的特点,给出不同的评语,尽量使课堂评价用语多样化。2.部分环节处理较仓促,比如听力部分只让学生听一遍,然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核对,部分做错的学生还有一定的疑惑,却没有得到解决。3.在备课时还没有完全做到备好学生,导致在快乐购物时光这一块出现学生没有完全听懂我的指令,同时所发出指令有时不够准确到位,学生感到比较迷茫。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我从中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领悟到了一种思想,一种理念,那就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我要以此作为我的教学思想,指导我下一步的教学工作。

第8篇: 高中英语公开课教学设计

Module 5 Ethnic Culture Period 1 Warming up & Speaking

一、教材简析和教材处理:

Module 5 Ethnic Culture 是高中英语选修7的一个有关民族文化学习的模块。本模块共分为7个课时。我大胆地将本模块的教学进行了新的整和,将本模块最前面的Introduction部分和后面的Everyday English and Speaking Function 部分结合为一个课时。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加深对云南的了解。同时引入相关的词汇及常用句型,通过说也强化的对词汇的记忆和句型的应用。本节课以培养说能力为主。

二、教学目标:

理论依据: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一) 语言知识目标:

1、词汇:border province diverse capital ethnic minority rainforest bright-coloured costume silver belt

2、句子:What are (the local people) like? Tell me more. Go on.

This is fascinated.

How come? Doesn’t it (get very hot in summer)? I’d love to hear more about (the houses). What about…?

(二) 听、说技能与信息能力目标:

能听懂、会说相关话题;能理解表格的主旨;能提取、筛选所学的信息;利用上、下句子猜测新的词汇。

(三) 多元能力发展目标: 培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人际之间的合作能力。

(四) 学习策略目标:

在观察,听,说中,合作式完成任务;发挥想象力,多样化地展示成果。

(五) 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目标:

了解云南省的状况;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环保意识和对罕见或濒临灭绝动物的保护意识及宣传工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云南省整体的状况;通过活动培养加强对英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难点: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围绕主题进行听、说交际能力的训练。

四、教学方法:

根据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及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当前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本课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以学生为中心,尽量调动语言和非语言资源开展自主性学习的活动,使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相结合,最大程度地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五、教学过程设计:

Step 1: Lead-in.

1) To show a map of china, then make a question “How many provinces are there in china?”

2) Then to show a map of Yunnan, then make a question “Which province is this map?”

3) To ask students to talk about geograph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ibet and Yunnan.

设计反思: 这部分是新课的导入,用中国地图导入本课,简洁明了.在三个问题的引导下很快进入了新课的内容.第三个问题非常形象地展现出border这个新词的用法.从而直接导入到新词的学习.

Step 2: Words study:

1) Show the list of new words.

2) Do a exercise of new words (Match English definitions with words ) 设计反思: 这部分进行的是本节课新单词的学习,然后通过找出相关的英文解释的练习来巩固所学词汇; 同时为下一部分展现云南的各个方面扫清单词的障碍.

Step 3: Learn Yunnan

1) To learn location, population, and size of Yunnan.

2) To talk about ethnic minorities in Yunnan, then show what 25 ethnic minorities are. (详细了解云南的地理位置,人口和面积大小)

3) To guess which ethnic minorities these beautiful girls are.(激发兴趣,加深了解)

4) To describe what the Dai woman is wearing in the photo, then make a small speech. (这是一个穿插在本课的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尝试地来描述人物,为下面的主要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5) To learn more about Yunnan from natural wonders and Rare animals. (通过图片,激发兴趣)

6) To make a outline of Yunnan. (归纳,总结)

设计反思: 这部分是知识的输入阶段, 通过图片,表格以及相关的小活动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云南; 观察图片把教学内容视觉化,有助于学生对云南的感性认识;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顺利完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Step 4: Speak task: 1) Sentences preparation 2) To show the task

3) To show a sample of speaking

设计反思: 这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对于学生来说,英语教学中的说是最难的部分.因此,我在前三步做了大量铺垫,让学生有话可说, 化难为简.这样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Step 5: Extra Exercise:

Make a research on Hainan island, then compare it with Yunnan.

设计反思: 通过对云南的学习,用所学知识来描述海南的状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自己的家乡了解,从而更加热爱家乡,工作后贡献家乡.

第9篇:一堂英语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3月2日上午第一节课,我在七年级四班上了一节公开课,这节课的主题是A Taxi to the Hotel,教学目的是掌握8个单词 ,理解课文大意,同时会使用“quickly and quick”, “slow and slowly”.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多媒体来展开的。 新《标准》强调,教师要把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出发点,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通过这次公开课的尝试,我发现自己离新课标尚有一段距离。 公开课后,全体英语教师参加了这节课的评课,几位老师对我的这节课进行了点评,使我受益匪浅,我不仅获得了不少的经验以及教学方法,而且还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现分析如下:

1.导入部分,没有组织好学生活动,导致整节课活跃不起来。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但我这个领航人却没有带好头。今后,应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加强学生预习工作的落实。 2.师生互动活动开展的还不错,但生生互动方面有所欠缺,今后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和学生对话。

3.教学没有照顾到中等偏下水平的同学,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今后要注意针对这部分的同学设置些容易点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开口说英语的能力。

公开课虽然结束了,但从一开始的备课思路,到试上,再到最后的公开课,这一切的经历让我难以忘怀。在此,对热心扶困的苏向阳老师以及同仁们表示由衷的感谢。的确,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前辈的经验是丰富的,要不断地向同仁学习;教学永远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无论怎样构思教学,总要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因此,备好课绝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我们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学生,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考虑好每一环节。

虽然它只是一节公开课,但这次的经历却让我学会了许多,我会珍惜学校给与我们这些年轻人“施展才华”的机会,上好每节课,让课堂教学过程之旅常新,让课堂教学理论之树常绿!

2012年3月2日

上一篇:电厂典型事故案例下一篇:乌鸦和狐狸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