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本科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英语专业本科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会计信息被称为“国际商业语言”,让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具备专业英语知识和技能是会计教育教学的责任。通过分析我国普通本科会计专业学生学习需求和特点,可以对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体系建立的原则、课程及评价体系的构建、双语教学等相关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

第一篇:英语专业本科论文

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思考

摘要翻译教学的核心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翻译能力。本文论述了英语专业翻译课程在应用型实践性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从如何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反思传统教学弊端,针对英语翻译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论述了在翻译课的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翻译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社会发展对翻译人才在质与量上的要求。

关键词应用型实践性教学翻译课程教学思考

On Undergraduates’ Translation Teaching of English Major

ZHANG Yu[1], ZHAI Quanwei[2]

([1]English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erce College, Zhongyu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07;

[2]English Department of Hubei Institute of Automotive Industry, Shiyan, Hubei442224)

1 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越来越紧密,频繁的国际经济文化交流要求高校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适应社会需要的翻译人才。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生高年级阶段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强调实践性的专业课程。其目的是强调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英汉语言应用转换能力,实现学生由掌握语言知识向语言应用的转换。其目的与《全国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教学大纲》》培养目标紧密相扣,以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为目标。

翻译教学的核心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翻译能力。翻译教学其目的是强调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英汉语言应用转换能力,实现学生由掌握语言知识向语言应用的转换,根本性质是一门应用型实践性的课程。

由于英语专业学生将在大四时参加专业八级考试,而考试内容以文学翻译为主,这就使翻译教学内容“重文而轻应” (即偏重文学翻译,轻视应用型翻译),因此传统翻译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四点弊端:

第一,翻译理论教学内容偏重,翻译实践教学内容不充足,覆盖性不够。传统教学偏重教学翻译,通过翻译来提高英语语言知识,目标过于单一。

第二,翻译思维、翻译维度不够开阔,学生思想受到局限。教学过程中偏重言语知识点,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语法错误,学生思想易受到局限。结合英语专业内在特点,过于强调记忆,无论是词汇、句法、语法等多年英语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能力限制在记忆上,个体逻辑、抽象思维能力亟待提高。

第三,翻译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语言学习或翻译技巧,采取“孤立”教学,不能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未能切实体现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第四,由于不同高校对翻译本身认识不同,是“科学”还是“艺术”,从而缺少权威性、理想性的翻译教材,缺乏统一的翻译课程培养标准,理论与实践未能完全结合。

如何体现出翻译课程内在的本质特点,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实现翻译课程培养目的值得探讨。

2 应用型实践性翻译教学的定义和特点

应用型实践性翻译教学是指以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翻译工作岗位要求为目标,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及具有应用型的教学案例来切实提高学生翻译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应用型翻译实践课。其目的是强调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英汉语言应用转换能力,实现学生由掌握语言知识向语言应用的转换,根本性质是一门应用型实践性的课程。翻译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一门重头课,我们应当考虑如何在翻译教学过程中体现其特点。

翻译课程具有应用型实践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内容实用性

翻译课程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以教主体性,学生以学为主体性”,而这种双边主体性决定了只有教师与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才能将教育、教学效果充分提高。而要发挥这种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在舍住教学目标及教学目的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及水平,选择灵活的翻译素材及教学方式,切勿选择超出学生能力之外的翻译素材,从而打击学生学习兴趣。此外,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现有教材,确保翻译教学内容“适用及实用”。

因此,要达到翻译课程的培养目标,必须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即在适当保留传统的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调整实践课的内容。

2.2 调动性

应用型实践性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翻译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型实践性培养的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实践翻译操作能力,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变被动填鸭式为主动独立自学式,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翻译教学的“重文轻应”,最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其适应社会经济得发展需要,成为高素質、复合型、适应社会需要的翻译人才。由于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如:学时长短),教师应在翻译课堂上通过“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从而理解学习的内容。

2.3 灵活性

应用型实践性翻译教学要求教师在翻译示例选取上要结合时代特征,不断更新例句。上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界公开出版的翻译教材中影晌最大的有三套,分别是:《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喻云根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英汉互泽)实用翻译教程》(冯庆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汉英翻译教程》(吕瑞昌,喻云根。陕西人民出版社)。而这些教材基本上从理论或技巧到单句练习,然后是篇章及不同类型文章练习的传统编写模式,主要以介绍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为主。

由于时代发展变化,教材内翻译案例实用性不强,且译例陈旧。教师如能根据翻译的应用型实践性特征,合理利用上述教材、网络资源及其他实践翻译案例,按照“实践为主,理论捎带,练习先行”的原则编写教案,将是一种有益的创新尝试。具体做法是教案每一章节都以能体现相关理论和技巧的练习(实践)开始,结合时代特征,引入更新翻译案例,其后编写根据练习内容归纳和总结出的相关理论,最后是对相关理论、技巧或不同学科翻译特征进行进一步巩固和升华的课外练习辅助材料。

3 应用型实践性翻译教学教学方法及其启示

应用型实践性翻译教学是指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及具有应用型的教学案例来切实提高学生翻译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应用型翻译实践课,强调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英汉语言应用转换能力,实现学生由掌握语言知识向语言应用的转换,其根本性质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为调动翻译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翻译实例水平,教师可运用以下几点教学方法:

3.1 翻译工作坊教学(Project-based Learning)

作为近年来港澳高等院校翻译院系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内地高校借鉴。这一教学理念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主张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在参与翻译工作坊中认识语言、运用翻译、发现问题、找出翻译技巧及规律。通过工作坊的教学方式,教师给学生提供大量高强度的模拟文本翻译训练,使学生通过“在操练中学习翻译”、“在合作中学习翻译”、“在讨论中学习翻译”的方式,从而进一步的翻译能力和翻译技巧,并通过课堂中的交互学习环境,去感悟、去领悟、去把握翻译的内涵。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挑战性,由于提供真实的、应用性的模拟环境,易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翻译能力。

3.2 专题学习(Topical Learning)

专题学习内在特征就是学习过程强调实践性,这对强调应用型实践性的翻译课程来说比较重要。专题学习使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翻译获得直接体验,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翻译创造力、翻译创新力。由于学习主题是任务进行的中心线索,主题的确定与选择至关重要。举例来说,翻译教学专题应可以汉英语言特点对比与翻译为主线,以句子为基本的翻译单位,提供新颖实用的句子,鼓励学生自由翻译或小组翻译(最好能一句多译或一篇多译)。通过专题学习的实践活动,教师随后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这些句子的共同特征,得出所用到的翻译理论和技巧,教师精讲技巧来源及运用情况,并且让学生在随后的练习中领会直至能本能地运用相关的技巧。这种“专题翻译实践――分析总结归纳――理解领悟――强化翻译实践”的专题学习模式符合学生思维认知过程,突出了翻译的实践性特征,遵循了应用型实践性学习的内化习得规律,即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回到实践的规律,从而能够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3.3 分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

合作式学习指的是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程的学习内容把一个大的班级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的成员通过师生、生生合作,有组织地进行讨论、交流等形式,共同完成翻译任务。通过各种各样合作的形式,开发学生交际的潜能,形成师生相互影响、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合作式教学能够唤醒所有学生对学习的需要,使每个学习者逐渐从单干式个体封闭的学习和认知中走出来,学会分享合作学习。翻译课程具有实践性、探究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学生通过对语言的亲身体验,获得一定的翻译技能和知识,这是一種实践过程;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教学任务的完成不仅有个体智慧的闪现,更离不开集体、同伴的合作研讨,而要完成一项任务则要涉及到许多知识。因此相对来说,在翻译教学中提倡合作式学习有其充分的优势。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实践性翻译教学对于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实践能力以及实现《全国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教学大纲》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而高校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的目标就不难实现。

参考文献

[1]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 Hertfordshire: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 Ltd., 1988: 21.

[2]Nord, C.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1997: 27, 39, 118.

[3]Wilss, W.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 [M]. Tübingen: Gunter Narr, 1982: 192.

[4]鲍川运.关于翻译教学的几点看法.中国翻译,2003(2): 48-50.

[5]雷大有.论翻译教学改革的出路.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22-26.

[6]李红青、黄忠廉.外语专业翻译课的定位问题.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1):22-25.

[7]穆雷、郑敏慧.翻译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设计探索.中国翻译,2006(5): 3-7.

[8]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40, 44,113-114.

[9]王树槐.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思考.中国翻译,2001(9): 36-38.

[10]袁斌业.近10年我国英专本科翻译教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外语界,2003(1):7-12.

[11]张培基、喻云根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326.

[12]张瑜.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翻译教学走向.外语界,2003(1):13-16.

作者:张宇 翟全伟

第二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专业英语教学的探讨

摘要:针对目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明确课程培养目标、加强专业英语教材建设和专业英语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等措施,以实现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关键词:专业英语 有效教学 教学模式

Discussion on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for Non-English Majors

Li Wen-pu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 Municipal Engineering, Tianjin institute of urban construction, Tianjin 300384)

Key words: Professional English;effective teaching;teaching mode

目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大学英语学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低年级的大学公共英语阶段和高年级的专业英语阶段。对于公共英语阶段,有统一的大纲、教材和考核方式,相关部门、教师和学生都很重视,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建设了大批精品课程, CET4、CET6也是学生主要学习动力之一,以至于很多人把CET4和CET6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高低的指标,而学生一旦过级,如果不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或没有其它目标的话,学习就会松懈;对于专业英语阶段,不同院校和专业情况千差万别,如清华、北大等重点院校引进国外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而一般院校受学生水平、师资水平和资金等方面所限,在教材选用、课时量、学习效果上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毕业论文(设计)的摘要不会写、关键词不清楚,规定的一篇英文外文文献翻译(英译汉)水平欠缺,对于笔者所接触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一部分学生考取研究生,需要查阅外文文献开展课题研究和参加学术交流;一部分学生进入设计院、水务公司或建设单位,但他们也或多或少的同外国人打交道,如引进、安装并调试国外先进的水处理设备,参加国外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而大部分事实是学生感到棘手,有很多困惑,故如何实现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是摆在相关专业英语教学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明确课程地位和培养目标

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与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及培养目标(如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专业英文文献的能力,具备将英业文献翻译为中文的能力和用英文写作论文的能力)直接决定了教师和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把专业英语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视,但课程设置的学时数、学期数以及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程度更决定了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如大多数院校只是在第五和第六学期开设专业英语,学时数限定在三四十学时范围内,到第七和第八学期没有专业英语的学习。学生一般是在大学第一学期学习《专业概论》课程,对专业有了初步认识,在第五学习专业基础课,到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学习专业课,显然,专业英语的学习和专业课程的学习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使得专业认识不深的学生在没有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直接学习外文文献,造成专业英语课堂讲授时大量时间是在解释专业知识,鲜有时间去讲解科技文摘的写作、翻译,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与提高。根据笔者调查,多数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很重要,但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没有信心去听、说,学习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同时,学习的持续性也得不到体现。

2 加强专业英语教材建设

目前,有多种专业英语教材可供选用,教材内容一般都节选英文原文,列出專业词汇[1-2],但结合到课时量,考虑到教学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可供选用的教材有限。专业英语教材的建设要借鉴大学公共英语教材建设的优秀经验,形式和内容都要更新,一本引不起学生兴趣的教材无法保证学生投入精力学习,更何况学生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的优秀教材!优秀教材是知识性和可读性的结合体 ,将深奥的知识融于浅显易懂的文字中 ,努力使读者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无疑是现代科技教材的最高境界[3]。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规律的循序渐进性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教材不仅要列出专业词汇,还要列出专业词汇的国际音标,相关的专业词组和用法,对专业词汇要进行分级,划分出不同的类别,标以不同的标识,如重点掌握的词汇、了解的词汇;归纳出专业英语词汇构词法;专业英语常用符号和数学表达式读法等,这样详细、系统地设计既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又帮学生树立了学习目标,显然也就提高了教与学的效果。

其次,教材内容要真实丰富,文献当然是选自英文原文,既要有课上精读的部分,又要有课下学生主动学习泛读的部分,并加上必要的注释,如句型、句式特点,翻译技巧;文体要涉及现实科技英语[4]文体的诸多方面,比如科技论文写作、简历、产品说明书、专利、涉外信函、英文的交流技巧等等,密切联系实际,并配以必要的练习,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最后,教材的深度上,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在选用专业科普、概述性内容满足学生掌握常用的专业词汇基础上,要有深化的内容,以反映当前学科的研究进展。

有关部门或专业指导委员会可组织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和修订。

3 加强专业英语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水平的高低对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担任专业英语教学的老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如果从语言教学范畴来讲,与担任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英语教师水平有一定差距,虽然有些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师具有国外留学经验,但教学管理和教学技能方法方面需要培训提高。

4 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专业英语教材的建设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质量,但专业英语的课时数毕竟有限,如何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除了专业英语必修课的内容,应尽可能地开拓多条途径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首先,专业课的课堂要渗入英语。对于专业课(必修课)的教学,大多数院校并没有采用原版教材,也没有实行双语教学,建议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把一些专业术语、工艺的英文列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事实上给水排水工程里好多工艺都是英文的缩写,如SBR、CASS、AB等[5],这新工艺大都是国外研究者首先提出来的,然后再翻译成中文;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提炼文献的关键词。开设专业选修课(任选课),教师查阅最新的文献资料,为学生讲授文献检索的知识和该学科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等,及时将前沿知识(中英文结合)讲授给学生,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其次,充分利用学生科研。外文文献多为对某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本科学生往往专业知识有限,缺乏对某一问题的深入了解,所以在毕业论文文献的翻译时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校很多学生在第五学期时就开始参加学生科研活动,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活动,有助于他们对某个课题的深入认识,学生通过这个环节查阅文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提交研究报告。所以,可以利用这个过程,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还可以让学生做成ppt,进行交流(英文),当然整个过程需要高水平老师的指导和把关。

最后, 聘请有经验的人员作报告。邀请外资、合资公司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和设计、施工單位对外交流人员作报告,介绍方案确定、设备选用、施工图设计中的交流技巧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掌握第一手实践技能。

5 改革教学方法

专业英语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反应平平,大多是教师在课堂上自编自导。先是朗读解释词汇,然后进行段落的朗读和翻译,偶尔叫学生朗读或回答问题,往往单词不会读或符号表达式不会读;教师的翻译过程也往往是专业内容的解释,稍有翻译技巧的涉及,使枯燥的专业内容+英语更为枯燥,教学手段也是传统的粉笔板书形式,对专业英语的真正学习发生在考试前,往往是死记硬背,考完没多长时间就又恢复到原来状态,整个过程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有效性亟待提高。对于教师来说,除了选用优秀的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切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补充必要的课外知识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外,还要做足课下功夫,如查阅相关资料,把图片、录像等资料引入课堂,结合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激情;课堂上除了朗读、翻译,要循序渐进的加入听、说的训练;考虑学生心理,鼓励学生、帮助学生,使学生融入课堂。

综上,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外语能力的需求,需要采取措施,多方面协调建设,才能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英语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春丽,米海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英语[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6.

[2] 蒋东云,李学军.环境工程专业英语[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3] 张土乔,俞申凯,毛根海.教材“傻瓜化”: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1):85-87.

[4] 李美成,李洪涛.信息功能材料专业英语[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5] 李圭白,张杰.水质工程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李文朴

第三篇:普通会计本科专业英语教学问题探讨

[摘 要]会计信息被称为“国际商业语言”,让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具备专业英语知识和技能是会计教育教学的责任。通过分析我国普通本科会计专业学生学习需求和特点,可以对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体系建立的原则、课程及评价体系的构建、双语教学等相关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会计专业英语 双语平衡 课程体系 双语教学

[

大学的英语教学一般由公共英语和专业外语两个模块构成。其中专业英语应该是教学的核心,在整个体系中占主要地位,其教学目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标准及手段等教学体系中各种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是英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的共同课题,也是教学改革中的难点。“双语教学”、“全英语教学”等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在我国已经开展了二十多年了,总体上看,其过于关注国外经验的学习和引进,拘泥于理想模式的探讨和统一体系的建立。笔者认为,我国的普通高校,专业英语教学体系应该是开放性的,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要努力寻求适合于中国语言环境,区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符合专业特点和各校资源优势的教学体系。对于会计专业而言,让学生具备较好地专业英语知识和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对会计专业外语教学问题的看法。

一、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原则和目标

(一)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和特点的分析

语言是一个工具,学习的目的主要在于运用。能够熟练应用中外两种语言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应该是我国大多数大学生外语学习的最高追求。从语言研究的角度来说,人们把在各种场合都能近乎同样流利地使用两种语言的人称为“双语平衡人”;而将具备一定双语能力,但在听、说、读、写中的某些方面存在不足的人称为“非双语平衡人”。对于我国大学生而言,已经经过了6年以上的英语语言学习,具备了最基本的听说、阅读、写作和翻译能力,应该说已开始具备“非双语平衡人”的一定水准。大学阶段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试图从“非平衡人”向“平衡人”转变,朝着更高的“平衡点”迈进。

总体而言,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双语“平衡点”的要求并不会太高。同时,由于学习动机、个人能力和努力程度不同,加之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所能达到的“平衡点”也不可能相同。

(二)专业英语教学体系建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较之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需要的较大差异导致专业英语教学的难度非常大。在研究详细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时,要以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英语知识的应用为落脚点,并在此基础上遵循以下三个最基本的原则。

1. 全过程原则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外语学习的关键条件。积极营造“无意识”的语言习得氛围,将英语渗透到专业教学的全过程,这对学生有效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体系建立、课程及教学设计中,无论是哪种类型、哪种内容的课程,都应该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表述的专业知识,少到单词或术语,多到整段或整篇,在学习的全过程中,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安排英语的阅读和练习。

2. 个性化原则

大学教育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上升的平台,让大多数学生能够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让有意愿和有能力的学生获得更为深入而宽广的知识和严格的训练。专业英语的教学应比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更加强调个性化,要采用多种方式,寻求课程的多样性、目标的可选择性、教学组织的灵活性、考评标准的多层次性,以此达到不同学生不同对待的“个性化”要求。

3. 成长性原则

在重视个性的基础上,课程及其教学和评价体系的构建都需要以“成长”作为重要目的和标准。大学生还处在智力发展的重要成长期,特别对于专业英语学习来说,它不同于过去所经历的以语言为目的的学习,教学模式、评价标准和方法应该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发现学习乐趣,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自己能力的提高,进而更加投入、有效地学习,并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

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应由会计专业教师承担,通过各种类型的课程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掌握会计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达到较高的“双语平衡点”,从而具有国际视野,具备相当程度的英文应用能力,能够接受国际上最新的专业信息,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进行专业上的交流,为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有更多选择和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应制定相适应的教学总体目标,以此作为课程及教学体系设计和运行的基础。笔者认为,通过教学应该使学生能够:1.熟悉专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英文表述;2.读懂并翻译专业基础课程的英文版教材;3.在英语环境下,理解并解答各种会计、财务和审计等基本的专业问题;4.阅读英文专业论文,具备一定的专业案例分析和报告写作的能力;5.具备基本的口语专业交流能力。在以上目标的基础上,各类及各门相关课程都应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并据此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手段、考评标准和方法。

二、 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及评价体系的构建

按照所采用的主要教学语言,可以把课程分为中文课程、英文课程和双语课程三类。

(一)在中文专业课程中增加英语“元素”

以会计专业为例,选择在内容上难度较大,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必修课程,比如中、高级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课程。在中文教学中,给学生英语语言“习得”的环境,针对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让所有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无意识”地接触专业英文,了解专业词汇和术语的英文表达方法,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表述。这类课程应用面最广,它并非以专业英语学习为目的,而是在专业学习的同时,通过频繁和适量的英文“灌输”,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达到更高的双语“平衡点”奠定基础。

(二)以英语为主进行专题性课程的教学

与中文课程相对,在高年级开设一到两门会计专业英语课程。这类课程的内容不能只是对基本专业知识的英文“重述”,而是应该在基本专业知识和“双语能力”已经具备的前提下,针对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前沿理论和实务问题,采用全英文的教学资料。这类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是最高的,一定要设置为选修课程,同时给出一定的“准入标准”,满足部分有意愿也有能力的学生的需求。课程及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研究性文献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口头交流能力、专业报告或论文的写作能力。教学环节和考评标准及方法需要围绕这个目标去设计。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类课程以英文为主要教学语言,也同样必须注重双语的“平衡”发展,“英译中”这个环节不但不能忽视,而且还需要加强。毕竟绝大部分学生未来还是会以双语“平衡”能力和技能寻求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以中、英两种语言进行基础性专业课程的教学

基于对学生专业外语学习需求的分析,中英双语的平衡发展是专业外语教学应该达到的目的,而双语课程的设置正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最佳途径。

双语课程是将专业学习和英语学习“合并”在一起的课程类型,强调两种语言“平衡”使用下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这类课程的教学通常被称为“双语教学”。在教学中,学生对于中文“表述”的专业知识尚且较为陌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多中文的内容与阅读英语的难度不相上下,专业学习本身就有难度,再同时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会使学习“难上加难”。但也正因为具有挑战性,增加的学习压力可能转变为学习的动力,只要课程及教学设计合理,同时进行中英文教学所营造的语言环境和学习强度可以强化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增加学生对专业学习和英语学习的兴趣,促使学习效果的提高。

尽管对“双语教学”的定义、模式及特点并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但这种教学所具有的提高双语“平衡点”的作用是公认的,它在专业英语教学体系中应该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同时,这种课程及教学的难度也是最大的,应该作为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点。

三、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专业双语教学的构成要素及其特点

笔者认为双语教学由学习资料及选择、教师及教授方法、学生及学习方法、考核标准及方式等要素构成。在普通高校会计专业设置的双语课程及教学系统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 教材的选择、编写和使用

应该以原版的英文专业教科书作为主要的教材或素材。以会计专业教材为例,美国版教材文字简单生动,讲解详尽具体,案例丰富多彩,习题大量有趣,很受学生们欢迎。使用原版教材的同时,应该选择一本相适应的中文版教材。另外,还应该建立一个中、英文题量相当的混合题库。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是编写双语的讲义或教科书。首先对原版教材进行内容整合或改编,使其更符合中国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可更好地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其次是编写适量的中文学习指导,包括要点总结、所有专业术语的英汉对照小词典、示范题及解答、自测题、讨论题、练习题等。其中特别要说明的是,讲义或教材中无论是理论内容还是习题案例都不要采用互译的形式,专业知识的表述毕竟存在较大差异,可以自成体系,互为补充,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做到中英文的融合和双语知识和技能的“平衡”发展。

2. 教师对教学语言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外语知识水平,能够合理地选择教材,编制讲义和习题,也要具备相当的英语语言能力,能进行基本的英文交流。教师上课综合运用中、英两种语言,在对基本术语和原理的解释、难点和重点问题说明时采用中文为主,以帮助学生进行中、英文的互译、理解、记忆和应用。双语课程首先应保证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为使用英文教材,教师的教学课件和板书可以中文为主,但由于“信息量”较大,教师应该将课件课前打印成册或通过电子黑板发给学生,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3.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

学生应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有基本的预习、复习、做学习笔记和课后总结的能力,并通过学习使这些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应该同时使用中英两种语言解释专业术语、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采用两种文字完成课后作业和期末考核,并学会查找和翻译有关专业资料。另外,根据学生情况和意愿,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题库的建设和答案的编写与整理,这样既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又可以将此作为对学生成绩考评的重要参考。

4. 学习情况检查和成绩考核方式

笔者认为,学生平时的作业可作为教师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改进教学方法的依据,而不作为最终考评的主要依据,以减少学生为成绩而应付作业的现象。要加强阶段性的测试频度和力度,以测试结果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构成。要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中、英文同时进行较大型作业或实验的设计和完成,这样做既能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又能考核学生的合作能力。期末考试题应由中、英文题目结合构成,考核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外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双语教学及其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1. 专业双语课程及其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

并不是所有的课程或一门课程内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进行“双语教学”,应该选择专业中具有基础性的、内容符合国际惯例的课程来实施,比如会计学原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或其中的部分内容。实践证明,只要教师选择合理、教学得法,学生下定决心、付出努力,大多数学生经过几周时间的学习,都能渐渐习惯这种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开发学生的潜能,进而增加学好专业及专业英语的信心,并有效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2. 教学和考核环节中英文比重的灵活安排

双语教学面临的最大难题应该是对中文和英文所占比重的安排。从“平衡”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方法是完全同步地运用两种教学语言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一味追求双语教学的“完美”,有时则会事倍功半。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不同课程,甚至不同章节,采取较为灵活的方法。教师要细致地“追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中掌握好变化,可随着章节的难度和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大或减少英语的讲授、阅读、作业和考评比重。

3. 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和成绩评价

目前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英文水平参差不齐且差异颇大。大学公共外语采取了分级教学的模式。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除了作出必修和选修的安排之外,还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特点和能力进行具有“多层次”目标的教学、考核及评价。首先,要探索如何突破学校固有的教学组织和管理体系;其次要制定一个总体的评价标准,以指导各门课程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另外,双语课程和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将其进行科学的整合,使其成为一个有共同目标的完整的教学体系,这比分别研究和实践更为重要。

四、结语

总之,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双语平衡人”的培养作为教学原则与目标设定基础。应该改变“线性”思维方式,不拘泥于完善和统一的模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进行课程及评价体系设计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考量,不要因为过高的要求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教学水平,灵活掌握和调控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取得尽可能大的收获。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也应该打破旧有的桎梏,在分班、分级和多层次考评体系上给予政策的鼓励和支持。

[ 参 考 文 献 ]

[1] [英] 科林.贝克著,翁燕珩等译. 双语与双语教育概论[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2] 黄安余. 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 马凤鸣. 双语教学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J]. 科技教育创新,2010(2).

[4] 汪志宁.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J].大学教育,2012(4):41.

[责任编辑:陈 明]

作者:陆依

第四篇:试论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创新

摘 要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现状不容乐观,常会遇到诸如选题鲜有新意、材料拼拼凑凑、结构不甚合理、语言错误百出、格式不一而同等问题。毕业论文无论在视角上、观点上、材料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可以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工作管理者和学生四者联动。

关键词 英语专业 毕业论文 创新

A Tentative Study of the Dissertation Innovation of English Undergraduate

PAN Qinfe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3)

Key wordsEnglish major students; dissertation; innovation

畢业论文写作是英语专业培养计划中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大学本科教育的必要环节,可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估其学业成绩,其主体实践者是学生。从论文的选题,可以考察学生在专业知识领域的创新能力,从论文的结构,可以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论文的写作,可以考察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毕业论文也是考察教师教学成败的有效手段,是最为直观的检测教学成果的方式。

毕业论文是展示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窗口。早在2000年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就已经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来强调。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对于毕业论文,“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把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也指出“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有效改进教学方法,着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今后数年摆在英语专业面前的主要任务。”

1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

毕业论文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历时长,跨度大,包括选题、申报、开题、初稿、修改、定稿、评阅、答辩、归档等环节,在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诸如选题鲜有新意、材料拼拼凑凑、结构不甚合理、语言错误百出、格式不一而同等问题。究其原因,不难看出,除了语言因素,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欠缺,仍是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没有围绕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或者说没有理论联系实际,也是造成毕业论文人云亦云,没有新意的一个原因。没有心得,当然不可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最后的结果是,毕业论文成了他人观点的堆砌和拼凑。对学生来说,毕业论文成了没有办法、仓促应付的环节。而对于指导教师来说,毕业论文成了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的教学环节。这不符合《大纲》中关于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精神。

2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创新

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方案(征求意见第三稿)中,学生的毕业论文被划入到了检验教学效果下的反映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栏里。可见,毕业论文不该只是资料的整理和重排,而应该反映学生对相关问题的一定的独立见解和创新。毕业论文在内容上可以有所创新。论文所讨论的“相关问题”能反映社会和时代特征,具有理论价值或实践意义,这是创新。从不同视角、不同观点来讨论毕业论文中的“相关问题”,这也是创新。毕业论文写作中使用实践中新发现的材料,这同样也是创新。

不仅如此,毕业论文在形式上也可以有所创新。根据不同类型高校的英语专业、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尝试不同形式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新模式是对课程改革的延伸。以翻译方向为例,翻译课改的直接好处是学生参与大量的翻译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第一手材料。而毕业论文形式上的创新正是以大量的翻译实践活动为基础,使学生有机会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杜绝了抄袭的现象。

对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撰写形式,教育部学位办[2007]78 号文件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有以下规定,MTI 学位论文除了研究论文形式外,还可以采用项目、实验报告等形式。项目主要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外文本进行翻译,字数不少于10000 字,并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不少于5000 字的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10000 字的实验报告。

那么,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是否也可以借鉴以上的两种形式呢?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英语专业的高年级段开设有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汉英互译)、口译、实用翻译等翻译方向课程,翻译课程已形成体系,而且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汉英互译)课和口译课都进行了教学改革。此外,我校英语专业学生还有短学期做翻译大型练习的传统,每年有“翻译大赛”, 暑期有全省英语纠错活动,高年级的同学还成立了翻译社团,积极参与翻译社会实践活动。所有这些,都为学生毕业论文新模式的尝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3 实现创新的举措

有一个现象值得大家反思:有些同学学习成绩不错,但毕业论文却写得不怎么样。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创新能力不足。因此,要实现毕业论文的创新,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教学管理者、论文指导教师、学工人员的联动配合。

3.1 从教学管理者层面

首先,教学管理者要根据《大纲》要求,合理制定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及专业实践设置。课程设置可以针对培养目标进行拓展,增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知识,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术研究热情,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设置要以课程为基础,可以针对各个方向课程设置短学期大型作业或者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允许学生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素材,开展毕业论文的撰写。其次,要加强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选拔,推进导师制的实施,并且严格控制指导学生人数,保证指导时间和指导质量。建议在大三年级实行导师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取相应学科的导师,在专业知识及相关课程上予以指导。第三,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拓宽视角,开阔眼界,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3.2 从教师层面

授课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考试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倡导自主学习、研究型学习,采用开放式、合作式、发现式、研究式等教學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除此之外,论文指导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的学术修养,熟悉学术前沿,引导学生开展毕业论文的创新。

3.3 从学工层面

学生工作管理者要积极配合专业,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让学生成为老师的教学助手、科研助手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能力。要积极动员学生参加学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并把课外实践、研究、创新等活动纳入综合考评体系,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除了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推进学生毕业论文创新,还要做好毕业论文的动员、组织和指导工作。各院校的英语专业要设立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制定工作细则,完善规章制度,解决疑难问题。在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论文进程,尽量减少学生的考研、专八考试、实习、求职等对毕业论文的影响,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查找资料,与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选取自己感兴趣而又切实可行的方向或选题。为避免毕业论文选题重复,缺乏新意,还要严把选题关。可以公布近几年的学生论文题目,要求学生不得重复选题,在此基础上,再请指导教师、学科方向负责人等把关,督促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创新。除此之外,对论文的评定也要做到科学、合理。要注重学生论文写作的过程,把论文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论文写作和修改以及答辩情况等纳入学生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体系,以保证论文的质量和创新。

4 结语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创新,是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所在,为此,广大外语教师和英语专业学生付出了很多努力。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无论在视角上、观点上、材料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可以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工作管理者和学生四者联动,缺一不可。在强调毕业论文创新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有时也会面临各种困惑。比如“如何衡量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创新”,“创新能力与语言能力哪个更为重要”。要解决这些困惑,需要我们外语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并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

本文为浙江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JG083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戴炜栋.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243.

[3]马会娟.MTI 学位毕业论文写作模式探讨——以北外奥组委翻译班毕业论文撰写为个案[J].上海翻译,2010(2):48-51.

作者:潘勤奋

第五篇:新升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的教学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新升本科院校日益增多,但生源的质量并不乐观,师资力量也参差不齐,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非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的教学质量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在比较高职英语和本科英语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教改模式和教学资源建设的新思路,以期对新升本科院校的基础英语教学有所启发。

关键词:新升本科院校;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不断完善提高,许多学校由原来的专科或高职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随着学校的升格,教学要求自然就提高了,学校、社会对毕业生的期望值也高了。但生源的质量并不乐观,师资力量也参差不齐,要有一个比较长的时期才能达到本科院校的水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所有新升本科院校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就以非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的教学为例谈几点教学思考。

类别内容

高职英语教学要求(一般要求) 本科基础英语教学要求(一般要求)

听力基本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简单对话,语速为每分钟120词左右。语速为每分钟13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词汇掌握3000个英语单词, 掌握500个左右与行业相关的常见英语词汇。 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4500个单词和700个词组。

阅读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25词,能基本读懂一般题材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英文资料,理解基本正确。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

写作能填写表格和模拟套写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简短英语应用文。 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词的短文。

翻译能将一般性题材的文字材料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一般性业务材料译成汉语。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250个汉字。

一、比较异同,明确定位

首先让我们来比较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和本科非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的教学目标。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该教学要求中的教学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为核心。通过比较,我们似乎很难从字面上发现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和本科非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的教学目标到底有多大差异,都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等。

然而,高职英语和本科非英语专业的微技能存在很大的差别(见下表)。

二、教学改革要以学生为主体,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和资源建设新思路

高职生和本科生的起点是不一样的,新升本科院校的生源无法与老牌的本科院校相比,但培养的目标或标准是相同的。因此,我们的教学有了特殊性,既不能沿用原先高职教学的老一套,也不能仿效老牌大学的做法,我们必须探索出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精选适合学生的教材,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在外语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笔者认为新升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的教学改革一方面先应使教材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切忌照搬名牌本科院校的教材,而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选择合适的教材,由浅入深,减轻学生对英语的紧张、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在题材和体裁上力求全面和多样化。丰富的题材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知识面的扩充,多样化的体裁有助于不同阅读技能的训练。总之,要让教师和学生根据专业和学生实际的需要去选用教材,而不是千方百计去适应特定的、单一的教材,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具体教学目标去考量。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

新升本科院校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往往比老牌本科院校的学生大。“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便可独立进行学习活动,并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不要一味地灌输知识,更要传授方法,培养能力。让学生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技巧,尤其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参与的主要形式可以是操练,也可以是课堂讨论、辩论等。课堂英语活动能使学生得到大量的实践操练,在巩固语言知识的同时,将学到的知识及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能促进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而自信心又可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了主体作用。

3加强英语教学资源化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平台

教育部于2007年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进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充分满足大学英语教改关于加强听说教学、加强网络化自主学习的要求,更科学地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因此,构建一个网络化英语学习应用平台,真正促进基于网络环境的外语教学创新,实现网络教学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真正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英语学科建设水平。同时,可以为学生营造校园网络学习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全方位、多模式、随时随地、即点即得的语言学习环境,使校园成为英语语言学习的大课堂,真正促进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及对外语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形成。而且,可以为教师创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和手段,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也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热情,以及开展基于网络化环境的外语教学创新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4完善网络化英语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目前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最新外语教学模式”。网络化外语教学成为未来外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历史的必然,是外语教学的先进性的表现。

为认真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积极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新升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无论从建设思路的清晰程度,还是从实际产生的教学辅助效果,与国内各同类高校相比,仍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购置英语网络教学软件,将丰富和完善学院的网络化英语教学资源,满足不同专业、不同级别的英语教学需求,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能够提升学院英语教学水平和网络课程建设水平,为学院英语课程的建设和共建共享资源库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将有利于学院外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在外语学科互动学习平台建成后,将学院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试点,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创新的要求,将网络自主学习比例适当提高。在教学安排上对于泛读以及听说的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提前在网上进行学习。老师在上课中只进行重点讲解,解决一些学生竞技训练和基础课程学习时间的冲突的现实矛盾,解决学校英语资源建设的问题,给老师轻松实现教改新模式下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环境,为学院建立了一个即点即得的庞大英语课件资源环境及外语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新升本科院校确实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具体到某一专业或某一课程时,我们是可以扬长避短,找出适合自己的路子的,特别是在外语教学方面。基础英语是每周影响学生最多的课,一个基本功扎实、以学生为中心的老师对学生的正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完善的网络化英语学习资源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发挥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圆满完成基础英语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9.

王勃然,赵雯,金檀基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中国大学英语语言能力标准研究山东外语教学,2015,(1):34—43.

作者:赵芝英

上一篇:英语写作论文下一篇:营养安全论文